我们需要英语英语作文

2024-08-19

我们需要英语英语作文(共14篇)

1.我们需要英语英语作文 篇一

我们需要搬到城市吗大学英语作文带翻译

With the widespread development of city,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high desire to live in the city rather than stay at the village. Gradually, a great many cities are experiencing difficulties which are nothing new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cities except in their scale. Some cities have lost their origin purpose and not found a new one. Have you ever considered the changes that are taking place and will take place in your city? Should we move to the city?

随着城市的广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待在乡村,而对住在城市怀有高度的热情。渐渐地,许多城市除了在规模的扩张上有了新的改变,其他的还是完整如初。有些城市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目的,并且没有找到新的。你考虑过你所在的城市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改变吗?我们需要搬到城市吗?

For one thing, a large or rich city is going to attract immigrants who want their children require advanced education which is the best choice. There are surrounded by the best equipment and teacher. What’s more important is the atmosphere. In the city, you can know much more than before.

一方面,一个大城市或者经济发达的城市吸引那些想要他们的孩子接受先进的教育的移民者是一个最好的选择,那里有最好的设备和老师。更重要的是有氛围,在城市,你能了解比以前更多的事。

For another thing, in order to follow the step of city, we may pursue the money blindly .Under this pressure our way of lifestyle of city, even our bodies, become radically changed. We will go through an identity CRIsis and endeavor to find out who we are and what 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 are. Because we lake of good education in former days, we may lose the sense of balance.

另一方面,为了跟上城市的节奏,我们盲目追求金钱。在这种生活方式的压力之下,甚至我们的身体,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会经历身份危机,我们试图找到我们是谁,我们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因为以前我们缺乏好的教育,我们可能会失去平衡感。

Weighing up these two arguments, I don’t know which answer is the best. Maybe it depends on your family and their needs. Although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China no longer stay at village, I still hope the reality of life in the city is sweet. The cherished ideal of home has great importance for many people.

权衡以上两点,我不知道哪一个更好。也许它取决于你的家庭和他们的选择。虽然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待在农村,但是我仍然希望我们在城市中真实的生活是甜蜜的,理想中的家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2.我们需要英语英语作文 篇二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需要怎样的高考作文题并不清楚,也不能达成共识,那么所有煞有介事的对比、评价、争论都是浮云,道理很简单: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就不存在评价的科学性。

本文试图从高考作文题的特殊性入手,结合其核心考查目标,绘出我们所需要的高考作文题的大致面目,上可作为教师日常命题的参考,下可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

一、三“必须”

高考作文题和教师平常给学生练习用的作文题有很大不同,这是由它的特殊性决定的:(1)学生写作这个题目的水平一次性地代表了他的全部写作能力、实际写作水平;(2)这个作文题将同时被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写作,获得的分数将被作为高等院校招生的依据之一。所以,高考作文题的命制不可能是自由轻灵的舞蹈,而必然是戴着镣铐的起舞。

(一)高考作文题必须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

高考面对的考生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差异显著。他们中有的来自一线大城市,有的来自偏远乡村;有的将考入中国最顶尖的学府,有的只能进入一所三本院校。虽然考生情况各异,面对的却是同一道作文题。负责命制试题的机构出于“稳定”的考虑,显然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有话可说,所以,高考作文题不太可能出现非常新潮、尖锐、深刻、敏感、专业的话题。比如不会和考生讨论同性恋问题,不会探讨“网红”现象,不会让学生评价韩流,也不会让学生发表对出国留学的看法,因为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一部分考生无话可说。

让考生都有话可说可能带来的弊端是———试题难免平庸,缺乏个性。

(二)高考作文题必须尽量降低考生偏题、离题的可能性

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只是对高考作文题的基本要求,事实上,高考作文题还要尽量给考生搭好梯子,使他们不仅“有话可说”,还能把话“说对”“说好”,尽量少偏题、少离题。

如2013年北京卷: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学家最后那番话非常不像“文学家”说的,也不太符合口语的语体特点,但是命题者还是得写上这些话,因为“手机的广泛使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是在提示考生思考、写作的角度。但对思维活跃的考生而言,这种暗示则有可能限制他的思维,这就好像一个准备越墙的人,看到有梯子,就再也想不到或是不想找别的越墙途径了。

无论是暗示还是明示,高考作文题在努力不让考生偏题、离题的同时,也限制了考生的发散思维,使考生的思考方向趋向一致。

(三)高考作文题必须将套作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高考事关重大,为了获得较高的作文分数,教师、学生都会想尽办法,这其中包括背出一定数量的母题不同的作文,准备二三十个素材,以便进行套作。为了减少这种可能性,高考作文题就必须把题点设计得小一些。这有点像玩飞镖,要让镖上靶子并不难,但要飞中靶心却很困难,因为靶心只是一个小圆点。同理,作文题内涵越宽越容易套作,反之,则不易。

以2013年北京卷作文题为例,如果只提问“最让爱迪生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不难想象,考生写出来的文章会更个性化、更有意思,但同时这个作文题也将变得容易套作,考生有所准备的21世纪的任何新发明都可以成为作文的主要内容。于是,题目用“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一句限定内容,套作的可能性相对就降低了很多。

降低套作可能性易导致的弊端是———内涵狭隘带来“小气”。

二、五“不宜”

三个“必须”指向的是高考作文题“应该怎样”,从考查写作能力这一目标出发,还有五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不应该怎样”。应怎样、不应怎样都清楚,才有利于公正、客观地对一个作文题做出评价。

(一)不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所以不宜难以理解

有相当一部分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后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作文,倘若材料本身晦涩难懂,势必影响考生审题立意,甚至造成部分考生因理解不到位而离题、偏题。平心而论,因理解材料出现偏差而导致作文丢分是有些冤枉的,因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已经在试卷的阅读部分体现,显然,考生不应该为同一能力的不足重复付出代价。

如2015年安徽卷作文题: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对这段两百余字的材料,考生须先理解,然后提炼观点作文,但由于这段材料的含意并不那么容易把握,于是对一部分理解能力欠佳的考生来说,尚未动笔便已注定了失败的结局。所以,将“写作考查”变成“阅读考查+写作考查”,这是异化。

(二)不以考查思想觉悟为目标,所以不宜以演绎思想价值观为追求

以演绎思想价值观为追求的作文题,考生常常会写出高大上却缺少真情实感的内容,因为他们认为,“思想健康”是高考作文的一条重要评价标准,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真诚的思考、深入的反思,只要演绎好试题指向的正确观点就行。

2014年四川卷的作文题是“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在笔者眼中,这是一个没有多大思想价值、极易套作的作文题。它无需个人思想的参与,甚至连逻辑思维都不需要。只要顺着试题的意思,用几个事例就能堆砌出一篇文章,完美演绎一个他们从初中开始就烂熟的主题———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获得认可,取得成功。这样的作文题,其骨子里的迂腐不亚于八股文。

(三)不以考查课外阅读状况为目标,所以不宜“偏心”阅读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意义重大,对写作更是帮助极大。无论是在提供写作素材方面,还是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阅读都能使写作者收益良多。但即便如此,高考作文题也不能和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联系过紧,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以致阅读唱主角,写作成配角。

笔者认为,2015年的浙江卷作文题便有此嫌疑。要阐明“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的关系是“一致”还是“背离”,仅凭学过的课文,没有一点课外阅读积累是不行的;而且仅仅阅读作家的作品也是不够的,最好还要了解作家为人处世的风格,读过其相关传记,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下笔有神。显然,这样的作文题和课外阅读联系得太紧了,对部分考生而言是不公平的。这与考查论述类文本,选材应回避和物理、化学、生物联系过紧的内容同理。另外,2016年天津卷作文话题“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也似有此嫌。

好的作文题应该是间接,而不是直接地反映学生的阅读状况。

(四)不以考查素材积累情况为目标,所以不宜俗套

俗套的作文题是可预测的作文题,不管它盖着一块多么艳丽的花头巾,一揭开还是那张熟悉的面庞,往往逃不脱自然、社会、科学、文化、人生、亲情、自我等传统话题。考生依靠事先准备好的,方向不同的二三十个素材便可腾挪应对,甚至可能堆砌出高分,这对作文考查而言是一种悲哀,因为试题考查到的只是考生的素材积累状况,而不是他的思想和实际写作能力。笔者由此联想到2014年辽宁卷的作文题: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

虽然材料穿上了花衣,借祖孙二人呈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但这个作文题和2007年浙江卷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有何区别呢?内核同样是“发展与变化”“科技与传统”。考生不可能在思想上翻出多少新意,800字的文章,优劣差异只能主要体现在素材和文字组织上。

(五)不以选拔作家为目标,所以不宜承载太多对想象力、创新性的考查

文学创作需要想象力、创造力,但是高考并不为选拔作家而设,写作上的想象力、创造力不会是绝大多数考生未来最需要的写作能力。所以,高考作文题不应带有过重的想象色彩。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虽然当时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冷静下来细思量,它的幻想色彩未免太强了些。

2016年北京卷的第二个作文题,也是一个考查想象力的作文题。但是因为考生可以在两个作文题(另一个是写一篇与试卷大阅读内容有关的议论文)里任选一个,这就给了不擅长想象、编故事的人一个公平的机会,弥补了单一考查想象力所带来的弊端。

三、四“追求”

三个“必须”对应的是高考作文题无法改变的客观属性,五个“不宜”则直指高考作文的考查目标。作为关系到人才选拔、未来需求(学习、工作、生活等对每个人写作能力的要求)以及指导中学教学的重大考试,在满足基本要求以外,高考作文题还应有自己的更高追求。

(一)以考查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为追求

高等院校希望招到的是有想法的人,因为有想法的人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形成有价值的观点,才能在将来有所作为。

从生活对写作的要求看,无论是发微博、朋友圈,还是在论坛里表达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思考、感悟是表达自我的基本前提。

所以,高考作文题应该重视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感悟能力,彻底放弃让考生演绎命题者观点的考查方式,也不要总停滞于三个观点中选一、两个观点中选一这样的“选择题”上,而要多考查学生从客观现象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形成观点、见解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审视,2016年全国卷III就是个不错的作文题: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二)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追求

就未来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而言,围绕自己的想法、见解,有逻辑、有条理地进行阐述恐怕是多数人最需要的写作能力,无论是论文、策划案、方案设计,还是报告总结、申请的写作,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客观地说,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可能超过记叙能力和描写能力。

怎样的作文题能较好地测试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一般来说,是非界线越模糊,答案越不确定的问题检测效果相对越好。比如2016年浙江卷的作文要求学生思考“当虚拟现实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写作此文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富有逻辑地写出支撑个人选择的理由。

有一点必须注意,如果作文题本身缺乏逻辑,那就不可能考查出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2015年的课标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回答材料提供的科研人员、焊接大师、博客达人三人“谁更具风采”,这样缺乏逻辑性的问题是很难准确回答的。

(三)以考查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为追求

相对叙述能力、说明能力、描写能力而言,论述能力或者说议论能力是当下中学生迫切需要提高的一种写作能力。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写作论述类文章的能力,未来工作中可能也经常需要写作论述类文章。但长期以来,内容空洞、文字华丽、注重材料的散文大行其道,甚至经常成为满分作文,使得中学作文教学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语言训练和技巧训练上。每个人都期望用新颖的标题、优美的开头和结尾赢得阅卷者的好感,都会写排比句、对偶句、比喻句,投机取巧的想法令考生无心认真提升自己的论述能力。

针对这样的现状,多考查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是有其现实意义的。2016年的九套高考试卷,仍然保留“文体不限”的,只有天津卷、江苏卷和山东卷,全国的三套卷子均表达为“文体明确”,而北京卷(“写一篇议论文”)、上海卷(“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浙江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则明确表达了写作论述类文章的要求。笔者以为,就现阶段而言,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北京卷最近三年都考查了微写作(满分10分),其写作内容紧密关联现实生活,无论是拟劝说短信、写推荐词,还是提建议,评论现象,都非常接地气、有人气,考查的是考生现在、将来都非常需要的日常写作能力。应该说,实用类微写作的现实意义远大于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仿写、连贯等,其考查形式也相对完整,没有补写题带来的支离破碎之感。

(四)以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为追求

虽然多数人将来面对的是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写作,但作为面向全体考生的高考,也应该提供少数学生写作文学类文章的自由。毕竟,这个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写科学论文,也有人写科幻小说。所以,提供选择是最公平、最人性化的做法。

北京卷这些年所作的努力在语文界有目共睹。2014年,北京卷采用了10分微写作(以实用类为主,三选一,文体不一)加50分大作文(文体不限)的形式;2015年又进一步将大作文调整为二选一,其中题一是写作记叙文,题二则文体不限;在坚持改革方向的同时,2016年北京卷又将两个作文题的文体分别限定为记叙文和议论文。

大作文提供内容和文体的选择性,这不仅体现了高考对人才多样性的认同,也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高考是一场人人关心的重大考试,作文是语文考试中万众关注的热点。浏览“新浪网”上网友对2016年全国各作文题“扔鸡蛋”、点赞的情况和吐槽的帖子,不难发现其中不少观点颇为精辟、中肯,但也有不少评价只从个人喜好出发,而忽略了高考作文背负的甩不掉的包袱和其身负的责任。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热切希望全社会在关注高考作文的同时,也能了解它、认识它,这样才能推动高考作文在改革中日趋进步和完善。

摘要:我们需要的高考作文题,必须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必须尽量降低考生偏题、离题的可能性,必须将套作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不宜难以理解,不宜以演绎思想价值观为追求,不宜“偏心”阅读,不宜俗套,不宜承载太多对想象力、创新性的考查;同时要以考查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为追求,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追求,以考查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为追求,以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为追求。

3.我们需要怎样的高考作文题 篇三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核心考查目标;逻辑思维能力;实用类文本

每年六月高考一结束,社会上议论最多的常常是作文题。从传统媒体到网络,无数人参与着对比、评价的狂欢,甚至票选出最接地气的作文题、最难写作文题、最脑洞大开作文题等等。有那么多人关心作文题当然不是坏事,但如果这种关心只是短暂、应景的一时喧嚣,却缺乏对高考作文题的深刻认识,也没有后续的追问及思考,那么它和通常的赶时髦没有任何差别,六月一过,必然只剩一地鸡毛。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需要怎样的高考作文题并不清楚,也不能达成共识,那么所有煞有介事的对比、评价、争论都是浮云,道理很简单: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就不存在评价的科学性。

本文试图从高考作文题的特殊性入手,结合其核心考查目标,绘出我们所需要的高考作文题的大致面目,上可作为教师日常命题的参考,下可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

一、三“必须”

高考作文题和教师平常给学生练习用的作文题有很大不同,这是由它的特殊性决定的:(1)学生写作这个题目的水平一次性地代表了他的全部写作能力、实际写作水平;(2)这个作文题将同时被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写作,获得的分数将被作为高等院校招生的依据之一。所以,高考作文题的命制不可能是自由轻灵的舞蹈,而必然是戴着镣铐的起舞。

(一) 高考作文题必须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

高考面对的考生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差异显著。他们中有的来自一线大城市,有的来自偏远乡村;有的将考入中国最顶尖的学府,有的只能进入一所三本院校。虽然考生情况各异,面对的却是同一道作文题。负责命制试题的机构出于“稳定”的考虑,显然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有话可说,所以,高考作文题不太可能出现非常新潮、尖锐、深刻、敏感、专业的话题。比如不会和考生讨论同性恋问题,不会探讨“网红”现象,不会让学生评价韩流,也不会让学生发表对出国留学的看法,因为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一部分考生无话可说。

让考生都有话可说可能带来的弊端是——试题难免平庸,缺乏个性。

(二)高考作文题必须尽量降低考生偏题、离题的可能性

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只是对高考作文题的基本要求,事实上,高考作文题还要尽量给考生搭好梯子,使他们不仅“有话可说”,还能把话“说对”“说好”,尽量少偏题、少离题。

如2013年北京卷: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学家最后那番话非常不像“文学家”说的,也不太符合口语的语体特点,但是命题者还是得写上这些话,因为“手机的广泛使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是在提示考生思考、写作的角度。但对思维活跃的考生而言,这种暗示则有可能限制他的思维,这就好像一个准备越墙的人,看到有梯子,就再也想不到或是不想找别的越墙途径了。

无论是暗示还是明示,高考作文题在努力不让考生偏题、离题的同时,也限制了考生的发散思维,使考生的思考方向趋向一致。

(三)高考作文题必须将套作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高考事关重大,为了获得较高的作文分数,教师、学生都会想尽办法,这其中包括背出一定数量的母题不同的作文,准备二三十个素材,以便进行套作。为了减少这种可能性,高考作文题就必须把题点设计得小一些。这有点像玩飞镖,要让镖上靶子并不难,但要飞中靶心却很困难,因为靶心只是一个小圆点。同理,作文题内涵越宽越容易套作,反之,则不易。

以2013年北京卷作文题为例,如果只提问“最让爱迪生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不难想象,考生写出来的文章会更个性化、更有意思,但同时这个作文题也将变得容易套作,考生有所准备的21世纪的任何新发明都可以成为作文的主要内容。于是,题目用“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一句限定内容,套作的可能性相对就降低了很多。

降低套作可能性易导致的弊端是——内涵狭隘带来“小气”。

二、五“不宜”

三个“必须”指向的是高考作文题“应该怎样”,从考查写作能力这一目标出发,还有五个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不应该怎样”。应怎样、不应怎样都清楚,才有利于公正、客观地对一个作文题做出评价。

(一)不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所以不宜难以理解

有相当一部分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后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作文,倘若材料本身晦涩难懂,势必影响考生审题立意,甚至造成部分考生因理解不到位而离题、偏题。平心而论,因理解材料出现偏差而导致作文丢分是有些冤枉的,因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已经在试卷的阅读部分体现,显然,考生不应该为同一能力的不足重复付出代价。

如2015年安徽卷作文题: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对这段两百余字的材料,考生须先理解,然后提炼观点作文,但由于这段材料的含意并不那么容易把握,于是对一部分理解能力欠佳的考生来说,尚未动笔便已注定了失败的结局。所以,将“写作考查”变成“阅读考查+写作考查”,这是异化。

(二) 不以考查思想觉悟为目标,所以不宜以演绎思想价值观为追求

以演绎思想价值观为追求的作文题,考生常常会写出高大上却缺少真情实感的内容,因为他们认为,“思想健康”是高考作文的一条重要评价标准,所以“没有必要”进行真诚的思考、深入的反思,只要演绎好试题指向的正确观点就行。

2014年四川卷的作文题是“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在笔者眼中,这是一个没有多大思想价值、极易套作的作文题。它无需个人思想的参与,甚至连逻辑思维都不需要。只要顺着试题的意思,用几个事例就能堆砌出一篇文章,完美演绎一个他们从初中开始就烂熟的主题——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获得认可,取得成功。这样的作文题,其骨子里的迂腐不亚于八股文。

(三)不以考查课外阅读状况为目标,所以不宜“偏心”阅读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意义重大,对写作更是帮助极大。无论是在提供写作素材方面,还是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阅读都能使写作者收益良多。但即便如此,高考作文题也不能和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联系过紧,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以致阅读唱主角,写作成配角。

笔者认为,2015年的浙江卷作文题便有此嫌疑。要阐明“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的关系是“一致”还是“背离”,仅凭学过的课文,没有一点课外阅读积累是不行的;而且仅仅阅读作家的作品也是不够的,最好还要了解作家为人处世的风格,读过其相关传记,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下笔有神。显然,这样的作文题和课外阅读联系得太紧了,对部分考生而言是不公平的。这与考查论述类文本,选材应回避和物理、化学、生物联系过紧的内容同理。另外,2016年天津卷作文话题“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也似有此嫌。

好的作文题应该是间接,而不是直接地反映学生的阅读状况。

(四)不以考查素材积累情况为目标,所以不宜俗套

俗套的作文题是可预测的作文题,不管它盖着一块多么艳丽的花头巾,一揭开还是那张熟悉的面庞,往往逃不脱自然、社会、科学、文化、人生、亲情、自我等传统话题。考生依靠事先准备好的,方向不同的二三十个素材便可腾挪应对,甚至可能堆砌出高分,这对作文考查而言是一种悲哀,因为试题考查到的只是考生的素材积累状况,而不是他的思想和实际写作能力。笔者由此联想到2014年辽宁卷的作文题: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

虽然材料穿上了花衣,借祖孙二人呈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但这个作文题和2007年浙江卷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有何区别呢?内核同样是“发展与变化”“科技与传统”。考生不可能在思想上翻出多少新意,800字的文章,优劣差异只能主要体现在素材和文字组织上。

(五)不以选拔作家为目标,所以不宜承载太多对想象力、创新性的考查

文学创作需要想象力、创造力,但是高考并不为选拔作家而设,写作上的想象力、创造力不会是绝大多数考生未来最需要的写作能力。所以,高考作文题不应带有过重的想象色彩。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虽然当时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冷静下来细思量,它的幻想色彩未免太强了些。

2016年北京卷的第二个作文题,也是一个考查想象力的作文题。但是因为考生可以在两个作文题(另一个是写一篇与试卷大阅读内容有关的议论文)里任选一个,这就给了不擅长想象、编故事的人一个公平的机会,弥补了单一考查想象力所带来的弊端。

三、四“追求”

三个“必须”对应的是高考作文题无法改变的客观属性,五个“不宜”则直指高考作文的考查目标。作为关系到人才选拔、未来需求(学习、工作、生活等对每个人写作能力的要求)以及指导中学教学的重大考试,在满足基本要求以外,高考作文题还应有自己的更高追求。

(一) 以考查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为追求

高等院校希望招到的是有想法的人,因为有想法的人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形成有价值的观点,才能在将来有所作为。

从生活对写作的要求看,无论是发微博、朋友圈,还是在论坛里表达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思考、感悟是表达自我的基本前提。

所以,高考作文题应该重视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感悟能力,彻底放弃让考生演绎命题者观点的考查方式,也不要总停滞于三个观点中选一、两个观点中选一这样的“选择题”上,而要多考查学生从客观现象中提炼观点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形成观点、见解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审视,2016年全国卷III就是个不错的作文题: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二)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追求

就未来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而言,围绕自己的想法、见解,有逻辑、有条理地进行阐述恐怕是多数人最需要的写作能力,无论是论文、策划案、方案设计,还是报告总结、申请的写作,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客观地说,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可能超过记叙能力和描写能力。

怎样的作文题能较好地测试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一般来说,是非界线越模糊,答案越不确定的问题检测效果相对越好。比如2016年浙江卷的作文要求学生思考“当虚拟现实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写作此文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富有逻辑地写出支撑个人选择的理由。

有一点必须注意,如果作文题本身缺乏逻辑,那就不可能考查出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2015年的课标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回答材料提供的科研人员、焊接大师、博客达人三人“谁更具风采”,这样缺乏逻辑性的问题是很难准确回答的。

(三) 以考查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为追求

相对叙述能力、说明能力、描写能力而言,论述能力或者说议论能力是当下中学生迫切需要提高的一种写作能力。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写作论述类文章的能力,未来工作中可能也经常需要写作论述类文章。但长期以来,内容空洞、文字华丽、注重材料的散文大行其道,甚至经常成为满分作文,使得中学作文教学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语言训练和技巧训练上。每个人都期望用新颖的标题、优美的开头和结尾赢得阅卷者的好感,都会写排比句、对偶句、比喻句,投机取巧的想法令考生无心认真提升自己的论述能力。

针对这样的现状,多考查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是有其现实意义的。2016年的九套高考试卷,仍然保留“文体不限”的,只有天津卷、江苏卷和山东卷,全国的三套卷子均表达为“文体明确”,而北京卷(“写一篇议论文”)、上海卷(“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浙江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则明确表达了写作论述类文章的要求。笔者以为,就现阶段而言,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北京卷最近三年都考查了微写作(满分10分),其写作内容紧密关联现实生活,无论是拟劝说短信、写推荐词,还是提建议,评论现象,都非常接地气、有人气,考查的是考生现在、将来都非常需要的日常写作能力。应该说,实用类微写作的现实意义远大于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仿写、连贯等,其考查形式也相对完整,没有补写题带来的支离破碎之感。

(四)以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为追求

虽然多数人将来面对的是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写作,但作为面向全体考生的高考,也应该提供少数学生写作文学类文章的自由。毕竟,这个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写科学论文,也有人写科幻小说。所以,提供选择是最公平、最人性化的做法。

北京卷这些年所作的努力在语文界有目共睹。2014年,北京卷采用了10分微写作(以实用类为主,三选一,文体不一)加50分大作文(文体不限)的形式;2015年又进一步将大作文调整为二选一,其中题一是写作记叙文,题二则文体不限;在坚持改革方向的同时,2016年北京卷又将两个作文题的文体分别限定为记叙文和议论文。

大作文提供内容和文体的选择性,这不仅体现了高考对人才多样性的认同,也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高考是一场人人关心的重大考试,作文是语文考试中万众关注的热点。浏览“新浪网”上网友对2016年全国各作文题“扔鸡蛋”、点赞的情况和吐槽的帖子,不难发现其中不少观点颇为精辟、中肯,但也有不少评价只从个人喜好出发,而忽略了高考作文背负的甩不掉的包袱和其身负的责任。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热切希望全社会在关注高考作文的同时,也能了解它、认识它,这样才能推动高考作文在改革中日趋进步和完善。

4.领导需要具备的品质英语作文 篇四

The principal of a school is one of our first encounters with a figure of authority. Consequently, he or she must be a good example of a leader. The principal must be firm, fair and foresighted which are important qualities of a principal.

When a principal announces a rule, you must understand that he or she means it. If a rule requires all students to be in their seats when the bell rings, the rule must be enforced. If students are out of their seats, they should be punished. If a rule requires that students not wear bats in school, the rule must be enforced. If students wear bats, the bats must be taken away from them. A principal must be firm.

When a principal enforces a rule, you must understand that he or she will treat everyone equally. If I get caught eating at my desk, I must receive the same punishment that my classmate got when she got caught eating at her desk. If a sophomore is late for school, he or she must receive the same punishment that a senior would. A principal must be fair.

When a principal establishes a rule, you must understand that he or she has a good reason for it. If a rule requires that students must participate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you should understand that the principal knows that a strong body as well as a strong mind will help us in the future. If a rule requires that students must do two hours of volunteer work in the community each week, you should understand that the principal knows that close involvement in the community builds strong character. A principal must be foresighted.

5.我们需要英语英语作文 篇五

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hidden mental problems. without parents'immediate help or teachers'adequate guidance, a host of physical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touch them. they suffer from depression, sleep disorders or poo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ious hearts, hopeless minds and even nervous breakdowns chase them.

mental health is part of the most valuable wealth students can ever possess. on campus students learn to reason and act with wisdom, with a healthy mind in a healthy body, they can challenge all hardships later in life. today's competitive world needs more versatile talents, especially those who are firm willed and have confidence in themselves.

6.我们的英语老师作文 篇六

她个子高高的,瓜子脸上长着一对月牙似的眉毛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她的幽默,常常把我们逗地哈哈大笑。有一次,有一位同学上课一直打哈欠,叶老师悄悄地走到他身旁对他说:“哎哟!我唱了催眠曲了吗?”那位同学口吃 的说:“没……没有。”“那你为什么一直打哈欠?”那位同学红着脸说不出话来,而我们都快笑掉大牙了,够有趣吧!

再幽默的人也会有严厉的一面,有一次英语考试,有一位同学的考卷上被老师圈了很多的红圈圈。我猜想,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果然,老师铁青着脸让那位同学把整张卷子和答案抄了五遍,够严厉吧!

由于我们总是忘了交作业,英语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计划实行的第一天,我成了“受害者 ”。那天,我们几个同学都忘了交作业,休息 的时老师把我们几个都叫到了她的面前说:“听说你们比较健忘,所以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包治你们的怪病。”她接着说:“摆在你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把英语作业写五遍;二:写一篇六十个单词的英语作文。”

当然,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奇怪的是,从此我们的“健忘症”还真的不再复发。

7.英语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 篇七

第一节课,我简单介绍自己,同时和颜悦色地布置了20道单项选择题,这20题就是中考的单项选择题型和考查的知识点。在小道上踱步,关注他们的表情,揣测他们的心思,大部分学生埋头苦做,我感学他们连蒙带猜、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这些考点,有小部分男生磨磨叽叽、削削笔、捡捡书什么的。我的心凉了半截,这将会是一个怎样基础的班呢?看来耐心细致地将知识点梳理一遍是势在必行的了。我无奈地摇摇头,转身间,我发现窗边的一个女生在发呆,心里一团怒火往上蹿,“那么差,还发呆”。我不由地向她走去,她发现了,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凑过去看了看,她还在做第三题考查冠词的知识点。“会不会做?”我探下头问她,她答:“不会。”我问:“你知道冠词吗?”她答:“不知道。”明显底气不足、基础差。我还是勉强微笑着,鼓励她说:“没事,稍后老师讲,你认真听,慢慢学什么都会了。”我看着她,她的眼睛里突然有神采起来。后来我上的每一节课她都瞪大眼睛,认真听讲、积极做笔记,有时反应不过来时还会抄同桌的笔记。

有一天,班主任给了我一份学生中考英语成绩表,总分120分的英语学科,黄菲同学只有47.5分,全班最低分。在以后的教学中,只要她能做出一道题,我就表扬她。她不知道的题目,就以最简单易记的方式告诉她,让她自己去理解去记住。一周下来,她明显地喜欢我了,喜欢上了她的薄弱科目,每天都学习积极性很高,每天都忙着学英语。周记中她写道:“我遇见了一位很温柔友善的英语老师,我很喜欢她,她每天都指导我学英语,我每天都学到很多知识。”

第二周开始,我要求学生都开始背以字母a开头单词,每天背30个,每天默写。这种简单又基础的事情,让全班学生行动起来,说起来简单但要长期坚持却很不容易。所以每次默写完我还得批改,不达标的学生得重新默写,有处罚有监督才有效果。慢慢地,我注意到部分基础太差的学生,连单词都不会读,更别说记住单词,所以除了在班上带读每天的30个单词,还为这几位学生安排乐意助人的优等生教他们读及给他们答疑解惑。并且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和同龄的角度给予一些指导。这样,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上压力小些,知道向学习好的学生模仿学习,更有学习兴趣,上英语课时也不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在课程进步上,除将重视背单词这件事做好外,我再重点讲解语法。全班用一本基础语法书,并有丰富的配套练习。每讲一讲语法,简单梳理重点呈现重点和难点,再配相应的练习。语法知识讲得如火如荼,该背的背该记的记,一个月就过去了。第一次月考成绩比较理想,黄菲同学考了65分。她可高兴了,公布成绩时,她激动地跳起来:“我第一次考60多分!”全班爆笑,班上大部分嗤之以鼻的60分,但对于黄菲这类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是多么难得。第二次月考(也就是期中考试),黄菲考了73分,她及格了。质的飞跃,她的学习热情高涨,据学生反映晚上熄灯休息之后,她还偷偷地拿手电筒躲在被子里记英语单词。第三次月考,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黄菲考了84分。月考后的家长会,黄菲的妈妈作为家长代表发言,称我为黄菲的英语启蒙老师,对我万分感谢。

听到家长对我的感谢,回想起这三个月来的艰辛,我觉得值了。从单词每天30个的领读、默写,事必躬亲地批阅,一个语法一个语法知识的易懂易教的梳理,大量地相应训练,十遍八遍地重复知识点,每节课前的复述回顾重难点,不厌其烦,这些学生终于给了我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卷。黄菲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那么乖巧的好孩子,中考47.5分,如今能考84分,她的志向是明年中考争取优秀。我就疑惑,她之前的热情去哪了?我为什么还被她妈妈称为英语启蒙老师?试想,第一次发现她发呆时就没有耐心,怒火冲天臭骂她一顿,她的眼神能变得神采奕奕?能对英语感兴趣?能在以后的每一次大考中取得十几分的进步?能为来年中考考优秀成绩的抱负吗?

总结起来,就是对发呆的黄菲采取宽容的态度,认可她的现状并对她进行鼓励,平时多加关心,对她的每一次进步都进行充分肯定,跟她一起展望下一次的进步,对于每一个主观上想学习的孩子,即使基础很差,教师也要坚信,“差生”也能逆袭,但少不了教师的关爱。我们要心平气和,用耐心信心去呵护、去鼓励、去一同成长。

8.英语备课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 篇八

关键词:英语;备课;创新

一、英语创新教育备课的重要意义

备课是保证英语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英语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机械填塞过程,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早就不适合如今的教学形势了,如今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的、充满激情和交流的过程,没有充分的备课、没有扎实的文化水平,就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也就更别提创新教育了。在备课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通过利用课外书籍、与人研讨、网络等方式不断学习,不断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课备好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就提高了,教学经验也就丰富了,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与学生互动,就会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对学生的提问也不至于现场“卡壳”,影响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和肯定。因此教师要领会大纲精神,吃透教材,备好课,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备课是教师搞好创新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在英语教学方面也是如此、良好的备课质量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备课也是教师搞好创新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教育:一方面是先进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强,因为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或者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而备课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体现教师创新能力高低和搞好创新教育研究的水平。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备课是教师搞好创新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在英语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备课

通过这几年来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地学习、研究,我认为在英语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备课主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更趋于科学与合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个人备课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所谓个人备课就是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进行充分地学习与分析归纳,撰写教案,独立完成、组织每课时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规范与优化过程。其优越性在于可以体现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根据个人的思想认识、教育背景、学习经历以及情感认知水平,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教育风格和理念,让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运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个人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不可能是无限的,闭门造车势必会对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造成曲解或产生迷惑,过分追求个性,也可能忽略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渗透与训练,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集体备课的优越性和局限性。集体备课是按照分层分级的教研组形式,教师在一起共同备课。集体备课的优越性在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拓展思路,让新老教师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在体现个性的同时,也可能出现盲人摸象的现象。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各抒己见,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达成共识,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集体备课的局限性在于可能出现强调共性、忽视教师个性的情况。部分学校要求每节课都要集体备课,过于强调集体备课,不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造成教学风格千篇一律,失去了创新的源泉和基础,也可能由于集体备课制度的不完善,造成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甚至个别教师懒于研究教法而简单机械地照搬照抄集体备课教案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

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出,单纯地进行个人备课或集体备课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教育创新的新形式下,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形式会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模式,这种做法分三步走:

第一步:围绕大纲要求,积极学习研究教材,进行个人备课,从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方面人手形成有自己风格和思想的个性教案。

第二步:个人备课完成后,积极参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切磋教法,在激情澎湃地碰撞中形成有集体思想的共性教案。

第三步:根据集体共性教案认真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深刻反思,找出差距,并进行再次备课,将自己的个性再次融入到共性教案之中,最终形成自己的升级版特色教案。从而完成从个性到共性的过渡。再从共性到特性的升华,最终形成可以用于教学的实用版教案。

9.我们的英语老师作文 篇九

rose老师胖胖的,和我一样戴着一副眼镜,扎着一个马尾辫。她常穿着一条蓝色的连衣裙,显得更加漂亮,虽然她已经27岁,但是长得像23岁那样年轻美丽。她上英语课时发音是那么柔美。

rose老师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讲笑话,比如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大家都累得时候,讲个笑话消消累,总是把我们弄的哄堂大笑。rose老师上课时也非常幽默,比如rose让我们背单词,与是她都会把一个单词分成几个部份,在把每个单词看做一样物品或一个小动物,让我们快速的记住。

可是这次暑假rose老师去生自己的小baby了我真想念她,希望她能早日回到我们身边来。

10.我们的班会英语作文 篇十

上周五下午,我们在教室举行了最后一次班会。班上的所有同学和班主任都参加了。

We held a warm discussion about our future life. Each of us spoke at the meeting actively. After the discussion, we all decided to study hard so as to make our life better and better.

11.谈高中英语教学需要的创新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语文化  思维方式  创新

如果对已有的英语教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便会发现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确实造成的是大量的应试英语而不是真正可以用来交流的英语,尤其是对高中英语教学而言。这里的主要原因还是应试教育造成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惯性,而如果教者能够打开教学视野,更多地创新教学手段,将教学目标瞄准真正有用的英语来教学,其将会更加适应未来的英语学习评价。英语表达作为有用的英语的主要体现形式,应当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与应然取向。那么,高中英语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创新自己的教学呢?笔者梳理了如下几点,供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一、将培养学生的表达自信心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

要教学以致用的英语,就要注意到英语教学最基本的应用就是表达!而为社会所诟病的“哑巴英语”,说白了也就是学生的表达上出了问题。那么,当前高中学生在英语表达上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呢?笔者以为首先是表达自信心的问题,其次才是表达内容的问题。因而首先要解决的也应当是表达自信心的问题。

英语自信心首先表现为学生敢于开口,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有人做过研究,目前中国学生所积累的英语词汇完全可以应付日常的交流——据说日常英语的表达只用到一千五百个左右的词汇,而中国高中学生积累的英语词汇一般在一千八百个左右。有这么丰富的词汇积累,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惮于开口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英语不是自己的母语,在学生的潜意识当中英语的交流效果自然不如母语,因而即使将某个意思用英语表达出来,心里也是没底的。因此无论是与同学交流,还是有机会与使用英语语言的人进行交流,自信心都是不足的;二是缺少英语交流的语境,毕竟高中的学习生活不完全适合进行英语交流,而且学习心里也清楚自己所学的英语更多地用来考试而非交流的,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英语本身具有的交流作用也会淡化。

而要想树立学生的表达自信,有效的策略首先依赖于表达情境的创设,这种情境的唯一主要作用,就是勾起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而且最好不要带一丝的强迫。笔者的经验是向学生提供一些学生能够顺利听懂的原版英语对话节目的播放——不带中文字幕或解释,让学生通过对节目中对话双方的动作和表情的感悟,去产生一种对日常交流的理解,并在这种理解的驱动之下产生一种英语表达的原始冲动。这一思路最大的益处在于通过激发学生的表达内驱力!而这种目标也是容易实现的,因为学生对这些表达所用的词语并不陌生,他们缺少的只是具体的情境与表达愿望而已。

二、将英语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作为英语教学的动力

英语表达需要的是符合英语文化特点的认知,因此在学生有了表达自信之后,教师面临的更重要的挑战就是怎样让学生说出原汁原味的英语。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是能忽视英语国家的文化与思维方式。当然,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可能还只是文化的表面与基本的思维方式,但只要教师用力得当且内容准确,一样可以为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就英语文化而言,笔者尽量让自己多接触一些英文原版的著作或者原声的英语节目(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罗列),这样在自身的不断阅读中就可以让自己受到更多的英语文化的熏陶,而这种熏陶在教学中就可以发挥引领学生更多地接近英语文化的作用。比如说在教师节的时候,有学生用英语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You have worded hard, sir!”我理解学生的意思,但随之就善意地向学生指出:在英语文化中,对老师的敬意不是这么表达的(这样的表达往往会让他人感觉到不舒服,意味着对他人能力的否定),更适当的表达应当是You accompany us had a good time.等等。两者所用词汇均在高中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但所用语句及表达出来的含义却差之千里,前者让人感觉到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而后者却意味着师生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因此有人说,英语表达更多的是文化而不是句义!

三、将传统教学思路揉合到新英语教学方式当中去

如果按照上述思路实施英语教学,恐怕同行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教学选择会不会与高考相冲突。笔者以为是不需要过度担心的,因为目前英语高考改革不仅在方式上有了变化,在考试内容上也有了变化。高考命题者已经注意到了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而交流又分内容的交流与文化的交流两种层次,英语高考具有强烈的指挥棒作用,笔者以为将来的高中英语教学一定会更多地将重心放在对英语文化的感知与英语思维方式的把握上。

当然,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学生在学习上、教师在教学上都具有一定的惯性,且传统英语教学中也有很多值得发扬光大的地方,这就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思路有效地揉合到新的教学方式当中去。总而言之一句话,学习效果要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判断,而学习目标要以对英语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掌握来评价。

结合以上思考,笔者觉得,高中英语教学作为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高中英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接触者,需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创新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接受到更为恰当的英语教学。只有学生懂得了英语文化,才能知道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在两种文化与思维方式之间作出转换,这样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还是对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而言,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12.让我们轻松学英语 篇十二

一、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我们都知道情感是人的一种机能,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好恶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它包括积极情感,如:兴趣、自尊心、自信、强烈动机、愉快等。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愤恨、沮丧、厌恶等。近年来,“情感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关注和解决情感问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绪培养。

目前,大多农村初中生学习英语一直处于艰难之中,尽管英语老师给出了很多学习方法,但是他们还是走不出学习英语的低谷。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陷入误区。他们一味地重视词汇学习及单纯的语法学习,而把重要的整体语言训练放到一边。还有的学生则死背英语课文或者拼命地做大量的书面练习。学好英语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果能把这些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的学生为了学好英语,天天背单词,不惜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到了背单词上面,早也背晚也背。其结果不外乎背会了,但很快又忘了。如此反复几次,终于得出结论:本人太笨,不是学英语的料。背会了,也记牢了,但就是不会用,不能完整、正确地表达其所要表达的意思。于是得出结论:英语太难了,不好学。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殊途同归———放弃英语学习。

初中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他们的竞争意识更加强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教师在课堂上增强适当的竞赛,可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与学生交谈并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在学习英语中的情感需要。在课内外要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英语基础都很差,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自卑心理,对学习缺乏信心。针对这一情况,我注意对他们进行感情投入,真心实意地和他们交朋友、谈心,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许多学生由原来的讨厌英语慢慢地改变了学习英语的态度,情感因素问题越来越多地在教学理论中被触及到。然而,传统教育观念总是把老师和书本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学生的独立思考、主观能动意识被压制,其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被抹杀。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及方法时,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学习环境。例如我在设计“Acid Rain”这一课时,首先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其所带来的危害,从而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当中的种种环境污染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给出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 How does rain becomeacid?2) What harm does acid rain do to mankind?3) What shouldbe done to prevent acid rain?通过讨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由此培养了他们积极思维的习惯和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以导为主,多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在英语学习中,实践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自主性学习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内心求知欲望的动力,缺乏创造的冲动,是很难做到自觉自动、持之以恒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老师来引导、启发和调动。因此,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把作为知识信息静态集合的教材变为动态的体系,成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把学生引入门径,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在思考的主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学得活、学得快、学得牢,从而有效地从原结构向新结构迁延,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真正为自己所拥有,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在英语教学当中,我尽可能给他们多一点鼓励,只要他们有了一点进步,就及时地加以表扬。采取分层次教学法,我对后进生尽量提问一些浅显的问题,注意表扬为主,经常对他们说:“你学得还不错,进步是明显的,如果再全面一点,那一定会更好。”这些鼓励性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个阶段的师生共同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提高。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学习习惯。

三、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学生的学习档案对其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能够将自己成功的作品收入自己的学习档案,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们都表现得很自信。同时,教师加以引导,从而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我在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就结合了学习档案,并以奖红旗的形式鼓励学习。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各方面表现很好,乐于参与课堂活动。

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的气氛

实践表明,学生对于轻松自在、快乐的教学感到兴趣,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并取得成绩。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用亲切的问侯语:“Hello, 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today?”学生感觉没有压力,能大胆地说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一堂紧张、沉闷的英语课中,学生根本就无法投入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厌学,失去信心。所以,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切勿把英语课上成语文课。

五、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不但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而且在平时的生活环境中也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平常打招呼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利用课余的时间播放一些英语歌曲,组织学生收听一些英语节目。背课文也被作为一种方法推广过。按理说,这是一种好方法,如果不是死背的话。一般来说,如果背会了,那就等于理解了,当然也就烂熟于心了。何愁不能掌握和运用呢?然而,“背”,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不是谁都能接受的,不是谁都能完成的,也不是谁都能去掉“死”字的。所以,“背”字吓人。不妨降低难度,改“背”为“熟读”。这样,学生将会趋之若骛去效仿此法,从而提高参与率,提高教学效率。

轻松的英语学习方法是“熟读”英语课文和运用英语于实践。熟读和运用熟读课文,并非难事。在反复的读书过程中,我们可以达到三个目的:1.理解其意。2.脱口而出。3.适时而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不仅适应于汉语,而且更适应于英语。熟读是运用的基础,并且熟读之后,一切语言规则将内化于心。那时,“一览众山小”以及“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将油然而生,毫不写意。在熟读和运用的基础上,我们应向更深一层发展,必须大量地阅读相应的英语文章,这对发展英语能力很有帮助。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像这样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效果是很好的,我们应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感情,用真诚的爱心唤起学生的共鸣,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并且,学英语的路子会越来越来宽,只要你坚持这样做,会发现以前不会的表达方式现在会了,以前不会写的单词现在会了,并且运用自如。如此学习,不知不觉你已进入学英语的自由王国。就好像你乘坐“诺亚方舟”,遨游英语海洋一样,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你的方舟能横渡江河,也一定能经受海洋的考验。也就是说,你不必去体验“题海”即有“横渡”之绝技。但要不断“出航”以保证良好状态。何乐而不为呢?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我们要狠抓“两个环节”,即上好“授新”环节和“操练”环节的课程。课外,我们要狠抓“两个支柱”,一是早读,二是听写。这里必须指出,对于早读课我们一定要认真上好,不能随便侵占或挪作它用,或无休止地讲解英语练习题。对于听写,我建立了有效的学生干部机制以落实。我们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尤其从初学者抓起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韧性,要有“钉子的钻劲,放大镜的意识”。

13.我们的英语老师作文 篇十三

曹老师的头发变化多端。有时候是披着的,有时候是扎着的。前几天,老师的头发又变了。她把头发染成了黄色,还成了波浪的形状卷了起来。过来两天,她又把弯曲的头发扎起来,外面再用扣子做成的发套把头发包起来,远看还真像个大蘑菇。曹老师的眼睛可尖了,像火眼金睛一样。有一次上课时,一个同学递给了我一个发音盒的零件,我见了,很高兴地玩起来,正玩得起劲时,老师突然用棍子敲了敲我的桌子,我吓了一跳。她本来也爱开玩笑,就对我说:“呵,想逃出我的火眼金睛?门儿都没有!”从次,我以后上课再也没有做过小动作了。

曹老师很漂亮,穿什么都好看,可是她几乎半天换一次衣服。早晨刚穿的衣服,中午回去,下午来时衣服就变了。我见过她的好多衣服,有紫色的连衣裙,有白色的上衣,灰色的裤子,还有蓝色的连衣裙等等。这还不算,我还见过她没穿进教室过的,我认为那是最漂亮的一身衣服。那天下午我来到学校,见她也走进了校门。

我一看,哎呀,好酷啊!黑色的上衣,紫色的裙子,还穿着淡紫的长筒袜,头上还有好看的发夹,还戴着一副墨镜。“好漂亮啊!”我脱口而出。她听见了,朝我一笑,真好看!这就是我为曹老师画的像,在你的脑海里,她是怎么样的呢?

★ 我们的英语老师英语作文

★ 我们喜欢大课间

★ 我们的英语老师Miss曾作文

★ 我喜欢做游戏作文

★ 我们做年菜四年级作文

★ 我们喜欢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 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

★ 初中英语老师作文

★ 我英语老师作文

14.英语作文介绍我们的学校 篇十四

Welcome to our school!Our school is the key middle school in this city.Now we are in the front gate.Entry in this school, you can see there is a big football playground on the left and a big resturant on the right.If you’re hungry, you can have something good in there.The grand teaching building is right behind the football playground.We spend most time in the classrooms.Behind the teaching building, there is a little lake with many fish in it.Oh, there is also a nice library next to the lake.After the class, we can entry the library freely to read the books we like.This is our school.Don’t you think it’s great?

欢迎来到我们学校!我们中学是这所城市的重点中学。现在我们来到了学校的正大门。进入到这所学校,你可以看到在校园的左边有个很大的足球场,右边有个很大的餐厅。如果你饿了,你可以去餐厅吃些好吃的东西。巨大的教学楼就在足球场后面。我们的大多数时间都待在教室里。在教学楼后面,有个小小的湖泊,很多鱼在水里游。噢,对了,小湖泊的旁边还有个图书馆。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进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你不认为这很棒吗?

上一篇:校园里的梧桐树三年级写景作文下一篇:浅谈学习三个自信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