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

2024-10-19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15篇)

1.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 篇一

《掌声》这篇课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心扉,变得开朗、乐观、向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感悟掌声的神奇和伟大,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对这节课,我感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读音、用法,落实了朗读指导;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体会、想象英子的生活,从而理解她忧郁、自卑的原因。对于身体正常的孩子来说,只有理解了残疾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最终理解这个故事。语文课,不仅要有语言文字训练,更要有精神的`培育与涵养;在文本的细读阶段,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层次:第一,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二,由人物的内心世界反观人物的外部动作与神态的细微变化。情感体验与表达方法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朗读则成为学生表达情感与领会表达方法的一种手段;配乐朗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一切情感因素,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

但是,在这课堂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对于词语的理解和感悟没有做到位。希望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2.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 篇二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情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笔者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目标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懂得关爱别人, 用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

1.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 师叙说: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过雨, 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庄稼都枯竭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此时此刻,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2) 是啊, 那个时候, 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 要求学生大声读2—3自然段, 将觉得神奇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并想想为什么神奇。

(2) (课件出示文中五处描写神奇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 并帮助学生们归纳出神奇的是水罐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3) 水罐到底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呢? (课件显示四次的变化)

3. 小组合作, 探究课文

(1) 第一次变化——空罐变水罐。 (1) 为什么空罐能变成水罐? (小姑娘很孝顺, 用孝心感动了上天, 使罐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板书:孝心感天) (2) 小姑娘很辛苦地找水, 想象一下, 小姑娘会怎样去找水? (指名读, 要求读出艰辛)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位神, 看到了小姑娘在那么艰辛地找水, 你会怎样想? (3) 天上的神和你们一样, 有着善良的心, 看到了小姑娘那么辛苦、那么孝顺, 就给了小姑娘一罐清亮清亮的水, 小姑娘—— (引读, 要求读出喜出望外并出示)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二次变化——变银罐。 (1) 找一找变银罐的理由? (2) 小姑娘因同情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得到了快乐, 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水罐变成银罐。 (3)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呀, 她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在叫, 你听到了吗?小狗在哀求什么? (说话练习) 小姑娘也听懂了, 善良的她把水倒了一点给它 (引读) 。 (4) 原来是小姑娘的“爱心如银”, 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神奇的变化! (5) (质疑, 如果学生提出最好) 水罐摔出去了, 为什么水却一点也没有洒出来呢! (因为孝心)

(3) 第三次变化——变金罐。 (1) 为什么? (2) 因为母爱, 无私的爱, 宁愿自己死去, 也要把水留给自己的女儿, 伟大的母爱再次感动了上苍, 银罐又变成了金罐了! (板书:母爱似金) 。 (3) 指导朗读。

(4) 第四次变化——跳出钻石。 (1) 为什么? (2) 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 小姑娘自己也很想喝, 但有着善良的心, 宁愿自己不喝也要让给别人! (3) 想象, 有了水, 发生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 因为有了爱心, 才有了水!只要有爱心, 世界就能变得美好!) (4) 播放《爱的奉献》。

(5) 最后一段。在人们的欢声中, 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 就变成了大熊星座! (1) 自读。 (2) 理解“七颗钻石的含义” (懂得星星像钻石一样, 把爱洒向人间) 。

四、扩展思维, 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姑娘和母亲说?

总结:今天,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 老师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从今天起, 学会关爱父母, 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 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五、作业

练习一:造句。

练习二:收集有关其他星座的故事, 准备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 篇三

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场所非常热闹,如广场、公园、游乐园、商场或大街上的某个角落……请你把自己观察到的,结合适当的想象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规范。题目自拟。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1.试验 苏醒 菠萝 磨坊 著 胶 概 拢 换 焕 幻 唤

2.郊 陡 饿 躁

二、1.离开 思考 丰收 欢乐 块 架

2.(1)如果……就…… (2)观察 (3)鼓舞 决心

3.(1)舞 惊 载 媚 奇 妍 胜 误 言 语 争奇斗艳 自言自语 (2)粉红 桃红 长空 海树 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4.(1)略 (2)小红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 (3)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一枚枚邮票

5.(1)秋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唐 王维 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3)黄瓜 葫芦 (4)一曲丰收的歌 一首欢乐的歌 (5)超常的记忆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一)1.果真 不慌不忙 2.: “ , 。 , ! ” 3.观察仔细,胸有成竹 4.平时要养成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二)1.五花山 2.簇簇 阵阵 十全十美 一心一意 3.(1)春 夏 秋 (2)绿色的 绿色的 五颜六色的 4. 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把树林跳舞比作火苗跳跃。 5.因为山五颜六色,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黄山、泰山。

4.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 篇四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10个一类字,认读11个二类字,读准“落下了残疾、骤然间”等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感受全班同学对小英的爱。

3.能够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骤然间”、“热烈、持久”、“更热烈”等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4.抓住关键词语对比阅读,感受掌声前后小英的变化,感悟掌声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 “热烈、持久”、“更热烈”等词语的意思,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2.制作关于课文重点句段等方面的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问难(2分钟)

1.板书课题。“掌”下面的“手”要写得舒展,把手伸开才便于鼓掌。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词。(7分钟)

①课件出示,点读、齐读、开火车读。

②出示“落下了残疾”这个词语,学生汇报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落” 这个多音字的读音。

三、体会小英的变化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的词句说说小英的变化。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

回答:引导孩子说出以前的英子是怎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忧郁)

怎么表现的?

现在的英子又是怎么样的,(不再犹豫,换一个词就是开朗、自信、活泼、乐观等)

如何表现出来的?(课本上)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发挥想象,他还发生了那些变化。

老师可适当补充介绍:上中学的时候小英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物理竞赛得了奖。再后来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

英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通过预习,孩子已经知道了是因为掌声的缘故。)那么两次掌声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一起来学习。

四、细读两次掌声,感受掌声的热烈、持久与更热烈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一起找出来)2.指名读第一次掌声。老师指导学生把句子画完整。课件出示: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课件出示两句话,进行对比。感受三个词语的含义。

(学生行为预设:学生会从“热烈”一词读出掌声很响亮,同学们都在使劲地鼓掌;从“持久”一词,读出掌声持续的时间很长。“骤然间”读出掌声的快速、突然)

老师板书,一边指导: 四点底是从火演化而来的,可见鼓掌的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呀!

小英才刚刚走上讲台,还没有开始演讲,同学们就送给她一阵热烈、持久的掌声,联系小英的表现,他们的掌声是在对小英说什么呢?

老师随机与学生进行交流式点评:你的掌声是鼓励;是加油;你的掌声包含着尊重;是祝愿;是理解;是支持等等。

3.谁能把对小英的支持、鼓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点名读、范读、齐读(用掌声加以鼓励)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了第一次掌声的含义。下面我们继续这样学习第二次掌声。

五、细读第二次掌声,体会掌声的更激烈

1.读描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一生读第二次掌声的句子,课件出示。)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地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

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2.请同学们画出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学习体会。

3.集体交流,老师相机评价,点拨阅读的方法。

抓住“更激烈”,联系上文小英的演讲表现,可能会说:小英的故事讲得很生动,普通话很好,我为她骄傲!我很佩服她。更多的是赞扬。

板书:更热烈

谁能带着这种赞扬之情读一下这句话。点名读、齐读。4.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深深地鞠了一躬,走下讲台。

六、感受英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两次掌声对英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她来信说:

来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从。。。到。。。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学生行为预设:学生兴致高昂,应该会很积极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可能会说到因为同学们送给小英的两次掌声充满了对小英的鼓励、赞扬,小英听懂了掌声,明白同学们并没有因为她残疾而歧视她,她在同学们的掌声里看到了希望,找到了自信等。)

三、说说自己的感想

同学们,两次掌声永远留在了小英和作者的心里。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们的心中肯定也有许多感想,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孩子讲一下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要勇于给别人鼓励与支持等。

四、写写心中的掌声

1.老师在一遍遍地朗读课文之后,写下了这样几句话,请大家和我一起读。

掌声是鼓励,带给我微笑的勇气; 掌声是赞扬,让我品尝成功的滋味; 掌声是一条小船,载着你我驶向幸福的乐园; 掌声是一片蓝天,你我共同拥有自由飞翔的空间。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写你心中的掌声。。。

孩子展示……

5.三年级语文掌声教学反思 篇五

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亲历情感体验。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在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在教学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习旧知识。

(1)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字词是根基,根基不稳语文就不可能学习好,所以第二课时上课时,我以复习字词导入。

(2)新课标第二学段的“阅读”第四条中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课时要做的事,但在第二课时,还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

2.注重积累词语。

学习语文贵在积累,而积累词语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样学生在写作中词语才不会贫乏,而且会正确运用。本节课中,我通过四种方法让孩子们积累了十个词语。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静”、“犹豫”、“骤然间”、“歧视”。

联系补充的图文资料理解“小儿麻痹症”、“残疾”。

通过和“说笑”作对比理解“忧郁”。

我还联系课文内容补充理解了“自卑”、“开朗”“自信”。

3.注重说话训练。

英子是个怎样的姑娘?

后来英子变成什么样了?

两次掌声,大家想对英子说什么?

以此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得体。

4.注重朗读训练。

新课标三个学段对朗读都提出了一条相同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稍有不同的是,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个学段培养学生的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第一课时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第二课时要做到有感情。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理解词语;读出层次(例如第一自然段);以情激情(冷血动物不适合当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对词语很敏感,读文本会联系生活、联系自己、联系看到的、听到的,从而融进文本,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教朗读方法。

5.注重情感熏陶。

感同身受激起同情(第一段、掌声前);英子变化为她高兴;同学掌声激起关爱他人之情;英子变化激起感激之情;新鲜事例激起勇敢面对之情。这些美好的情感会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6.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案 篇六

:《掌声》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给老师以掌声,给听课老师掌声,以表示欢迎,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2、正是同学们的掌声,使一个女孩改变了,这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女孩是谁?(英子)

二、文本对话,感受掌声魅力

1、请轻读掌声前的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和词语,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抓住重点词句)

(1)、她很文静……最后一个离开

(2)、英子立刻把头低下

(3)、英子犹豫……

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心理会怎么想?

3、你们心目中的英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课文怎么写?

4、是什么力量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

5、采访同学们,你为什么给英子送去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6、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此时她一摇一晃走下讲台,这与刚才走上讲台感觉一样吗?如果你是英子,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如果没有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

四、课外延伸

1、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快来读读,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给英子回信

3、老师赠言(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案2

学习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掌声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乐  说笑  跳舞  有勇气

鼓励  尊重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1.准备歌曲《掌声响起来》。

2.课前搜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小故事,如《张海迪》。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指导认读和书写,强调“落、调”的读音,指导书写“吞”。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营造气氛,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

2.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

3.课前你们已经搜集了海迪姐姐的故事,说说你的想法。

4.老师出示课题:掌声

5.提问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掌声有什么含义?

【学生自主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识记生字:

(1)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症、镇、姿势、落、调”。

(2)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3)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

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要求认识的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5)检验识字效果:通过“你指我猜”、“开火车”、扩词”的方式进行。

三、再读课文,提问质疑

1.提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吧。我们来个读书比赛,看谁通过读书知道得最多,体会得最深,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拿出笔来写写画画。

3.汇报交流。

【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写体会。动口、动手、动脑,有助于中年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作业超市

1.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家人听。

2.抄写你认为难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流程

一、渲染过渡

1.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

2.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同学们先各自读课文,然后我们再来表演课文内容。

3.选一名同学当英子,同学们做英子的同学,老师当刚调来的老师

【要想演好,首先要认真读书。所以,进入课堂直奔重点,让学生在读中先感受掌声中爱的力量。】

二、表演,深入理解

1.试演:(第一次掌声部分)。

课件出示第一次掌声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请演员上台试演。

2.评议表演。

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犹豫、忧郁”词句进行评议。

这一次掌声,你想对英子说什么?

英子有什么想说的?

【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师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师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进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突破课文重点。】

3.配乐表演第二次掌声。(出示第3段课文)

(1)听到这一次掌声,你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呀?

(2)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4.朗读课文第3段。

5.理解两次掌声。

(1)在这一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2)学生用多种形式读这两句话。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6.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1)出示两句写英子走路姿势的句子。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7.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力量。

英子走路的姿势是无法改变的,但她的心情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以勇气和自信,使她从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姑娘逐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同学们,你们说,掌声是什么?

大家的掌声,大家的鼓励,大家的称赞,使英子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三、品读感悟

1.听课文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2.分角色小组试读,你们认为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3.小组比赛读。

4.全文总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平时,我们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四、作业超市

1.小练笔。说说生活中你见到残疾人有哪些不方便?你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

7.爱的诠释——《掌声》教学反思 篇七

课堂上我低沉的语调、眉宇间透出的哀伤, 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之中, 贴近学生生活, 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体验小英的情感变化——

师:小英终于鼓起勇气走上了讲台!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怎么读能表达你此时的心情你就怎么读。 (配上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自由朗读。)

师:此时此刻, 你的心情如何?

生1:我很感动, 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勇气。

师:说得真好, 那你来读一读这份“感动”。

生2:我为小英骄傲, 她真了不起, 真勇敢。

师: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试试看!

生3:我很激动……

看着学生踊跃举起的小手, 听着他们充满感情的朗读, 我也陶醉其间。

“老师, 老师, 我要微笑着读!”

什么?我一愣!所有的学生都不约而同转向了她———小×, 我们班平时朗读最有感情的一位小女孩。

“微笑?你怎么能嘲笑小英?”

“这时候怎么能笑话小英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

虽然我也不明就里, 但新课程的理念却在脑海里闪现: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小×:“小英虽然是残疾人, 但我感觉到她心里是坚强的, 她不要同学们同情她, 她要别人不嘲笑她, 尊重她。我会对她微笑, 因为我要和她做朋友, 做她最好的朋友, 我会尊重她。”

小小年纪的她竟然能有这样一番感悟, 这让我立即想到:这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时机吗?

随即, 我转向了其他同学“:你们认为呢?有不同意见吗?假如你是小英, 你愿意这样面对同学的微笑吗?”

(学生都小声议论起来)

生1:老师, 我也会微笑着读。如果我是小英, 我会想:我是个残疾人, 我害怕别人嘲笑我, 害怕别人不和我玩, 如果有小朋友和我玩就好了。

生2:如果我是小英, 我会想:有小朋友和我一起玩, 像小×那样对我微笑, 做我的朋友, 我当然会开心了!

生3:小×说得对, 虽然小英是个残疾人, 但她心里是坚强的, 她不会向困难低头的。

(热烈的掌声顿时响起)

师:看来, 不仅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力量, 而且你们微笑的力量更大啊。让我们一起把掌声和微笑送给小英, 送给那些需要别人帮助和关心的朋友们!

“老师相信, 坚强的小英一定会像我们同学说的那样, 微笑着面对关心她的人, 面对生活, 面对困难, 相信她一定会越来越好!”

多么精彩的回答, 多么懂事的孩子们, 我看到了他们那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 他们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让我体会到了尊重的意义。原来, 有时候学生也能成为我的老师啊!

【教学反思】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努力开创富有活力和生机的课堂。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使平常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而通过此次的教学实践, 我认识到:

一、张扬阅读个性, 尊重独特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 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 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是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 要让学生充分地去感悟, 尽情地去说,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 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解读过程,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 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 或进行质疑、批判。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感悟。由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不同, 每一位学生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 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即使对同一篇课文, 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 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 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 对同一文本的感悟也会有差异。

因此,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并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有课堂生成的精彩!

二、展开平等对话, 唤醒自我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 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教师只有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学生才能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 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此“对话”中师生相互影响, 相互启发, 共同发展。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 在这个流程中, 师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这是一次人性积淀的过程, 是一次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 是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让学生凭借文中的语言文字, 积极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充满活力、灵气、智慧的生命符号, 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殿堂,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变得越来越有爱心, 越来越有同情心, 越来越有责任感, 越来越有教养!

用爱来诠释掌声背后的意义, 用自己个性的解读去感悟、去体验, 用自己的独特情感和作者共鸣, 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永不枯竭!

参考文献

8.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 篇八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励、姿势、残疾、小儿麻痹症”等词语,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犹豫”等词语的意思。了解小儿麻痹症的相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出掌声前英子的忧郁、自卑、掌声的热烈持久和掌声前后英子的表现。

3.通过情境体验、揣摩内心、抓关键词、对比品评、朗读感悟等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体会文中动作、神态描写的好处。

5.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重点难点】

1.通过情境体验、揣摩内心、抓关键词、对比品评、朗读感悟等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及两次掌声的含义。

2.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 课前交流:

同学们,咱们已经认识了,还记得怎么称呼我吗?同学们,你们好,今天就由王老师和大家一起上一节语文课,大家开心吗?下面我们做一下课前准备,请大家轻轻地拿出一支铅笔放好,这位同学又轻又快,把语文书放在课桌一角,坐端正。眼睛往前看,真精神!下面我们就准备上课了。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来,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读给大家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接读课文,处理字词

1、好,请这一组的五位同学来读吧,起立。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端好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开始吧!

方案一:生1声音小,直接提示:大点声

方案二:读错字音,丢字落字。及时提醒两处即可。

看来课文不太好读,相信词语学会了,课文会读的更好。看,这就是本课的生词。

方案三:读的很好,流畅不打亘。

好,读的不错。这篇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不太好读,看,这就是本课的生词。

2、小组合作,学习词语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套生词卡片,请小组长拿出来。在小组里互相读一读,检查检查都会读了吗?好,开始吧!

同学们,就读到这。坐好吧!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真会了?那我可要考考大家了。哪个小组想来读?就请你们小组。看这!

(词卡出示姿势、残疾、鼓励、小儿麻痹症)看,他们一下子全读对了,把掌声送给他们。

看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你们真的都会读了。请看这。师介绍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这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患有这种病的人,腿脚都细软无力,轻的走起路来一瘸一拐,重的肌肉瘫痪,无法行走,给病人的一生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课文中的女孩英子得的就是这种病。

(二)借助字词,理清文章顺序,感知人物形象(1)分栏出示词语 ①理清文章顺序

师:词语读的不错,咱们再来看大屏幕,这还有一些词语,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把它们分成三组吗?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谁来说,请你。

方案一:学生乱说,不沾边

请坐,其他同学呢?你说。方案二:三组词语的意思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呢?中间一组两个词语在课文中都是写——掌声。那第一组呢?就是写掌声——前的英子,说完整,那最后一组呢——掌声后的英子。

方案三:学生能明白,但说的不清晰或说的很到位 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把掌声送给他。

正像他所说的,第一列词语写的是掌声前的英子,中间一列写的是掌声,最后一列词语写的是掌声后的英子。课文就是按照掌声前,两次掌声,掌声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②感知人物形象

师:再来看这两组词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咱们先来看掌声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英子?

谁来说,请你。

方案一:(文静、忧郁、内向、不善言谈、孤独„„说不到自卑这个词)

是啊,文静的、犹豫的、害羞的„„咱们用一个词来说,那就是自卑的英子。

(板书:自卑)方案二:学生提到了自卑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就是一个自卑的英子啊!

师:掌声前是个自卑的英子,那掌声后呢?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那就是——自信的英子(板书:自信)

小结:你看,这三组词语的作用可真大,既帮我们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又让我们了解了英子的前后变化。

下面,就让我们先去看看掌声前的英子。

【设计意图】在处理字词的过程中,巧妙地将词语进行分类,不仅理清了文章的叙述顺序,而且让学生初步感知了人物形象。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感知英子的自卑形象

1、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看看你能从哪体会出她的自卑?

出示: 谁来说说?

方案一: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大家想象一下,英子都是什么时候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你来说。

方案二:英子不但总是早早的来,最后一个走。而且还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大家想象一下,英子都是什么时候默默地坐在教室里?你来说。(也许在大家上课的时候,她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也许在同学们活动的时候,她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也许同学们游戏的时候,她还是。。)训练语言要完整。

2、指导读。正像大家所说的,这些时候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一个多么孤独忧郁的女孩啊。

谁来读?请你。

方案一:开口就读的不好。

师范读。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再来。还是读的不好,师伴读早早地,最后一个。方案二:读的很好。

一位孤独忧郁的女孩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英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请你——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出示:

(五)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三、过渡设疑

一个多么自卑的英子啊!可是,为什么后来她又变得自信开朗了呢?还是让我们回到事情发生的那一天吧!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她是怎么表现的呢?默读2、3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默读时,师相机指导画语句的范围)

2、画完了的同学坐端正。你画了哪些语句?请你。方案一:生只画了一句。还有吗?说说你画的。

方案二:画错位置

刚刚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是怎么做的?

方案三:画对了两处 好,就是这两个句子。出示:

(六)(1)师:这里,写了英子的两个动作,你发现了吗? 方案一:答错了,乱说。

打断学生,是两处动作,你发现了吗? 方案二:找到的是同学们的动作。注意,找英子的动作。方案三:找对了。

师:对,就是这两处。(描红低了下去、站了起来)

(2)英子先是把头低了下去,然后又站了起来。这之间,英子想——

先不着急说,到你的小组中讨论讨论。

讨论完的请坐好,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他们已经讨论完了,谁来说说?

(3)生交流

方案一:她在想同学们肯定会笑话我,我真不想上去。是啊,英子低下头去就是怕别人笑话她。可是她又站了起来,因为她想——

是啊,英子可能就是这么想的,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英子想—— 方案二:她想站起来同学们会笑话我,可是老师叫道我了我又不得不站。

小结:你看,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我们体会到了英子的内心。

(4)指导朗读。

师:那这两句话应该怎么读呢?

师引读:轮到英子讲故事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你读——(指名)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立刻变红)师: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你再读。请你。一起读。

师:她犹豫了一会,还是站了起来,谁接着读? 生读第二句。

(变红慢吞吞)师:她是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谁还想读。女生一齐——

(5)创设情景:同学们,假如此时,我就是那位不了解情况的老师,你们就是英子的同学,轮到英子讲故事的时候,我们看到那个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女孩,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正一摇一晃的向讲台走来了,近了,更近了,她终于站在了讲台上!此时教室里(掌声)?(那可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这掌声仿佛在对英子说——这掌声仿佛还在对英子说——

①指导想象 请你:

方案一:说不具体。如:加油;你真棒!联系英子的表现具体说说。

你能勇敢地走上讲台,你真棒!像老师这样,再说一遍。方案二:你是好样的,勇敢点,我们会支持你的。说的很好,但没有感情。

你在鼓励英子啊,该怎么说?

老师的掌声也在告诉英子,英子,你能勇敢地走上来,真了不起!你看,大家都在鼓励你,支持你呢,大胆的讲吧!我们大家都会支持你的。来大胆的讲吧!)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变红泪水流了下来)这时,英子想——(2个)

方案一:学生回答偏了。

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在鼓励你、支持你呢,你会怎么想?(我会努力讲好故事的)方案二:说的不错,但声音很大。英子还会想——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呀!这可是英子内心的想法呀!该怎么说? 方案三:生:英子会想——用错人称 此时你就是英子,你会想——

同学们看,从泪水流了下来这处神情,我们也能感受到英子的内

心。

②合作朗读

过渡: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里,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让我们一起读出来吧。咱们这样读:蓝色部分老师读,红色部分全班同学一起读,你、你分别说掌声告诉英子的话;你来说英子想的话。同学们准备好,咱们先来小声地练一练。

指导:你在鼓励英子,该怎么说?你在夸英子啊,该怎么说? 那掌声多么热烈啊!再来。

就这样,放开声音,再来一次。(配乐学生读)

3、出示:

(七)(1)这时,英子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听!(播放背景录音:我家门口有棵老槐树,夏天,我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坐在槐树底下数星星。一颗、两颗„„满天的小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好像跟我一起听妈妈讲故事呢!又一次„„)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响起)

(2)这掌声又在对英子说—— 方案一:说不具体 联系着英子的表现说—— 你的故事讲的真动听。

(带感情说:你这是在夸奖英子啊!该怎么说?)这掌声仿佛还在对英子说:——

你讲得太好了。普通话好。英子,虽然你的腿不太好,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你其他方面并不比别人差,甚至更出色。

你是在真诚地夸奖英子啊!把掌声送给他。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读)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红线)

4、同学们,看最后一句话,在第三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和这一句非常相似,你发现了吗?读读书(找句子)

出示

(八):

(1)相同: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啊?你来告诉大家。(一摇一晃)

(2)不同:对呀!一个是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一个是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诶?同样是“一摇一晃”,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好,到你的小组中去讨论讨论。

好,我们就讨论到这,哪个小组先来,请你们,派一个代表发言。方案一:学生进行了归类 如:我们发现了心情不同

师:你们真不简单,发现了第一处不同,那英子上讲台时,心情是——下讲台时心情——

谁能像他这样继续说。方案二:没有进行分类

①第一个一摇一晃,英子是紧张害怕的,第二个一摇一晃,她是

非常开心感动的。

评:是啊,你们发现了第一处不同,英子的心情是不同的。还有吗?

②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板书)(自卑、自信)

是啊,英子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这是第二处不同。③英子上讲台时走的慢,下讲台时走得快了。

是呀,英子上讲台时那么不情愿,走的不仅慢而且很——沉重,下讲台时步伐变得——轻松了。是呀,你们又发现了第三处不同,英子的步伐不同。

④同学们想象一下,英子上讲台时,心里想——下讲台时,心里想——

这是什么不同呀?(英子心里想法不同)

是啊,你看,我们又发现了第五处不同,英子的内心想法还是不一样的呢!

⑤大家想象一下,英子上讲台时,脸上——很难过,眼圈红红的,那下讲台时,脸上——微笑着。

是呀,英子的表情还是不同的呢?

⑥英子上讲台时是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下讲台时是在同学们的掌声中。

你们又发现了第六处不同,当时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3)师小结(因情况而异):同学们看,同样是“一摇一晃”,却让我们读出了当时不同的情况,英子不同的步伐、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心态,甚至是不同的表情,你看,同一个词语,我们竟读出了这么多不同。

5、指导朗读:

在热烈的掌声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的英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了。谁来读读这个充满自信的英子。

方案一:朗读不到位

生1: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深深的一躬中,饱含着英子的感谢与感动啊!怎么读?再来。

生继续读完。

虽然同样是一摇一晃,但此时英子却充满自信了。谁还想读?

指名读。(展示)

你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那个自信的英子。

方案二:读的很到位

你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那个充满自信的英子。

6、回归问题:学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使英子由自卑变得自信了吗?(掌声,手指课题,大声说)

就是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

好,让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那感人的场面吧!

这次咱们推荐同学读:咱班那位男同学读的最好?好,就请你。

女同学呢?那就请你吧。蓝字部分这位男生读,红字部分你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出示

(九):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引读:那天,老师让同学们上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接下来呢?请你。

(掌声)你们的朗读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请坐。

过渡:尽管大家给英子的只是这两次掌声,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两次掌不仅改变了英子,而且还影响了她的整个人生。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分别多年以后,英子给作者写过一封信,看,就让我们静下心来读一读吧!(同学们,嘘!静静的用心去读。)

出示:

(十)2、信读完了,你肯定有很多感受吧!你们想说点什么? 方案一: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

对生活。读了这儿,你有什么感受?(大、学会)(看来是用心去感受了)

既然掌声能给别人带来那么大的力量,那我们就应该——谁来说?(多给别人掌声)

评:你能感受到这一点,真不简单。把掌声送给他。

方案二:掌声的力量很大。

掌声的力量这么大,我们就应该——多给别人掌声 评:你能感受到这一点,真不简单。把掌声送给他。

3、作者看了这封信以后,也有很深的感受,听!(课件)出示

(十一)4、总结: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但那两次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掌声仅仅是鼓掌吗?掌声还是什么?(掌声是赞扬、是激励、是信任、是关爱、是呵护,更是尊重和理解。)

对,这就是掌声。(音乐响起)

掌声是一声赞扬,掌声是——(师生读诗)屏幕出示小诗:

那掌声所想表达的无论是千言还是万语此时都化作成了一个

字,是什么?(爱)大家一齐说。(爱)板书

9.三年级上册《 掌声》教学设计 篇九

三年级上册《 掌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掌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翻开这篇课文,我首先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到主人公小英因为一条腿残疾而忧郁自卑,一次演讲课,同学们给了她两次掌声,使她从此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把自己当作小英,当作小英的同学,当作文章的作者,在一遍遍地朗读中,逐渐感悟到这平凡的掌声背后所孕育的不平凡。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的起步阶段,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等要求要相应降低,要巧妙地提供帮助,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三年级的学生只有八、九岁,文章的主人公小英是一个自卑忧郁的残疾小姑娘,而关键事件——鼓掌,又是大家熟悉到了快没有感觉的事情,这无疑为《掌声》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要想让学生感悟掌声那改变一生的巨大力量,从中受到感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正确认读本课10个二类字。正确书写“愿、鼓”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处理朗读的轻重缓急,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3、学习通过查字典的方法,读准多音字,判断多音字的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默默地”、“忧郁”、“犹豫”、“歧视”的意思。

4、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

2、设计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的课堂练习题。

3、制作关于课文重点句段和配乐朗读的音乐等方面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课题。(2分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4分钟)

1、自由读带拼音的词语。(热身运动)

2、闯关活动

第一关:登山夺红旗

(读去拼音词语)

第二关:过“草地”除“陷阱”

(利用字典,弄清“落”字在句子中的正确读音及意思)

第三关:走“大道”除“拦路虎”

(读含有“忧郁”“犹豫”“歧视”的三个句子,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胜利大会师 ”

(1)、教师出示读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2)、老师出示提示,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学写字。

(1)、老师明确“愿”、“励”两个字容易错的地方。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

三、质疑探究,发现变化。(2分钟)

1、出示英子的信。

2、齐读。

3、质疑:掌声前后的英子有什么不同呢?

四、走进掌声前,体会英子的忧郁、文静、自卑。(12分钟)

通过朗读课文每个人对英子都有了了解,她应该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印象,你觉得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说话要有理有据,刚才别人说话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好像不同意,那英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答案就在课文„„

(1)、学生找出第一自然段。

(2)、老师出示读书要求。

(3)、学生默读。

教师巡视,提示:抓住关键词句,说话要有理有据。

(4)、交流

教师板书:

文静、忧郁

(5)、小结,引导想象。说话训练:当我们在——————,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6))、指导朗读。

五、走进掌声后,体会英子的开朗、自信、活泼。(8分钟)

(1)、出示第4自然段。

(2)、指名读。

(3)、齐读。

(4)、你从中感受到英子有了什么变化,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5)、老师小结,引导想象

当我们在————,英子也在————————。(6)、有感情地朗读。

六、课堂总结,留疑延伸。(2分钟)

同学们,瞧这三组词语是三对反义词,但它们却同时用在了一个人身上,这是多么神奇的变化,是什么令她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掌声)

10.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 篇十

课前准备: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危险在哪里

1. 谈话: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2. 请看第一幅图, 我们在游泳时应注意什么?有什么危险?

(游泳是儿童喜欢的运动, 它有助儿童健身作用, 由于儿童岁小, 私自下水危险, 特别在“禁止游泳”的地方, 危险更大。)

3. 请看第二幅图, 在电线杆底下放风筝有什么危险?

(风筝很容易缠在高压线, 不仅会对儿童人身造成危险, 而且会引起短路, 造成大面积停电, 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4. 请看第三幅图, 用湿手拿插头往电源上插有什么危险? (由于人和水是导体, 这样做容易导电, 会危及生命。)

5. 草堆旁放鞭炮有什么危险?

(引起火灾, 烧毁房屋, 危及生命, 甚至殃及四邻;如周围有粮库、工厂, 还会引起重大损失。)

6. 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引发危险的行为和事件? (学生讨论、交流)

二、小小辩论会

1. 辩题:有人说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 小资料:多发的意外事故种类。 (投影)

三、意外事故有原因

1.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事故?

2.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做事马虎、粗心大意, 注意力不集中, 意外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

四、危急时刻

1.“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遇到危险怎么办?看图说一说。

(危险时刻我不慌, 拔号要正确, 地点讲清楚, 危险时刻需用的电话:110、119、120)

2. 讲解图二的故事, 他能救活30多人, 为什么?

五、真实的故事

1. 讲述故事 (多媒体课件) 。

2. 设问:如孩子的爸爸不及时赶来会怎么样?11岁的孙子如果也像第一个孩子一样, 会怎样?

六、消防练兵

1. 看第一组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2. 让学生自主选择消防队员或居民角色, 并启发居民扮演者想一想遇到火精用什么方法自救。

七、总结

珍爱生命, 远离危险。

强化意识, 养成习惯。

板书: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一、危险在哪里

二、意外事故有原因

三、危急时候 (110、120、119)

教学反思: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实案。在设计第一课时时, 我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整合, 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了解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 树立安全意识, 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 珍爱生命, 健康安全地成长。

在教学中, 我设计了“三次思考、两次活动”的教学模式, 即“危险在哪里—意外事故有原因—危急时刻”和“小小辩论会———真实的故事”, 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南, 以现实生活为背景, 以学生实际状况为依据, 借助文本, 使学生通过对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不安全因素的了解, 以及自身生活的感受, 感受不规范操作、麻痹大意给自己、家人带来的不幸。场景模拟使学生知道了“险”并非不可避免, 只要处处小心, 规范行事, 就可远离危险。万一发生险情, 千万得镇定, 切不可慌乱, 通过报警等及时寻求帮助, 尽快消灾, 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整个教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既紧扣文本又不为所困, 综合利用多方资源, 在层层探讨中深化认识, 强化安全意识。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让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 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生活, 用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 用儿童的方式研究问题, 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要本着这一理念, 借助文本与各自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故事永远是最好的教材, 更乐于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11.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 篇十一

师:孩子们,今天来听课的老师真多,你们怎么欢迎他们吗?怎么表示?

师: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

师:大家还记得我吗?说说我们什么时候认识的?

师: 欢迎我再给你们上课吗?可是我有好几年没给学生上语文课了,很没有自信,非常紧张,你们给我一些鼓励,为我加油,好吗? 师:谢谢同学们送给我热烈的掌声,你们想用掌声对我说什么?

师:谢谢你们,有了你们的鼓励,我有底气了,你们有信心上好这节课吗?为自己鼓掌加油!准备好了,上课!

正式上课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掌声》,请伸出手跟我一起来板书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注意“掌”是“党字头”,“声”的上边是“士”。师:齐读课题,读得再精神点儿。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课下都预习课文了,有勇气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1、检查生词识记。(课件出示生词)

默默、小儿麻痹症、残疾、姿势、调来、情况、犹豫、骤然、镇定、落下、情绪、讲述、普通、忧郁、歧视、鼓励

2、处理多音字,理解小儿麻痹症(课件出示)

3、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合作交流:说说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理清文章的思路及主要内容即可。)

四、品读体验:

(一)学习第1自然段:

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

1、默读第1自然段,交流: 你读出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说话要有根有据,你从哪个词、哪句话中体会到的?

2、指导品读。

跟着学生的汇报相机指导朗读,读出英子的痛苦、孤独、自卑等情感。引读:因为小儿麻痹症,英子的腿脚落下了残疾,她是多么痛苦!(课件出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最后一个离开。)

她不愿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总是独来独往,她是那么孤独!(读课件内容)

她因为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她害怕别人歧视她,她是那么自卑!(读课件内容)

总结:是的,自卑、孤独、痛苦,不愿与人交往,身体的残疾导致心灵的残疾,她是一个忧郁的女孩。(板书:忧郁)

把你独特的体验,把你对英子的理解,读出来吧!(课件:第1段)

(二)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一个忧郁、孤独的小姑娘,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1、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现在的英子是什么样的小姑娘?(板书:开朗)

2、你替英子高兴吗?读(课件:从那以后„„教他跳舞。)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过渡:从前的英子是那么忧郁,现在的英子是那么阳光,孩子们,是什么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掌声)

1、掌声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板书:?)

2、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思考:(课件打出:课文中写到几次掌声,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

3、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体会英子的心情,小组内交流一下体会。

4、汇报交流:第一次掌声

①谁来读读第一次掌声响起前描写英子的句子。(课件:轮到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还有哪个句子?(课件:英子犹豫了一会„„眼圈红红的。)她在犹豫什么?你犹豫过吗?练习说一句话。

③此时英子会想什么呢?想象着画面读书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加上你的想象,再读。(课件:英子犹豫了一会„„眼圈红红的。)

④引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无比痛苦中,(课件: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走上了讲台。.)

她走得很艰难,很缓慢,每一步都像她的心情一样沉重,真是举步维艰,就这样(课件: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走上了讲台。.)

⑤在同学们的期待中,英子终于战胜了自己,面对这样一个勇敢的女孩,我们不应该为她喝彩吗?读(课件:就在英子„„热烈而持久。)从一个从不在别人面前走路,到众目睽睽之下走上讲台,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让我们的掌声更热烈些吧。读(课件:就在英子„„热烈而持久。)、⑥孩子们,告诉我,你们的掌声想对英子说什么?(鼓励、关心、加油„„)

5、汇报交流第二次掌声

过渡:谢谢!承载着太多的感动,英子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接着读课件: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1)孩子们,你们又为什么鼓掌呢?(读书中描写英子故事讲得好)想告诉英子什么?

(2)英子,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学生谈感受)

(四)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多么美妙、神奇的掌声,它让英子满怀感动,它影响着英子的一生!

1、音乐(配乐课件:我永远不会忘记„„.面对生活)孩子们,我们都来读读英子这封包含深情的信。

2、课件补充资料:远南运动会的运动员事迹、张海迪的故事

总结:因为有了这样的掌声,高位截瘫的张海迪阿姨,自修完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写下了《轮椅上的梦》等多部著作。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掌声,我国的残疾运动员,连续6届在远南运动会上,夺得

金牌总数第一名。是的,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五、拓展巩固:

1、小练笔:

课件打出:掌声是钥匙,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

掌声是阳光,掌声是,接着说掌声是什么?

总结:是的,掌声是鼓励、是赞扬、是支持„„ 这掌声里是你们的一片爱心。板书:爱心!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忘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配乐欣赏:小诗《掌声》。

六、板书设计:掌声?

忧郁--------------→开朗

12.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1

《花钟》一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仅用3个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的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全文可用一个字来概括:美。花儿美、花钟美、插图美、语言更美。尤其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不同的说法描写了一天之内不同时间不同种类的鲜花开放的美好姿态,词句表达丰富多样,有序有趣,堪称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段落。品悟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今天,主要是讲第一课时,在不同形式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感悟作者写法的精妙,陶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设计时,我删繁就简,

1.先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走入花的世界。

2.围绕“花钟”这个题目,以学生质疑引入文章,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题意,寻找答案。

3.检查学生词语认识情况,通过多种多种读法(自由读、单个领读、齐读)解决字词问题。

4.对课文朗读进行指导,通过多种读书指导(自由读练习、个别读检查、默读、齐读巩固、男女生轮读),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悟。

5由题目花钟,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对哪种写花开的写法更喜爱,边讨论边以动作理解,在读中感受花的美。

6.师生欣赏图片,接读句子。

7.最后,让学生尝试写写自己喜爱的花朵,以及它的开放方式。

整堂课比较完整,课前的预设,需要在课堂上的灵活应变,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时间上安排还欠合理,应把握好文章重点,分清主次。授课时掌握课文讲解的轻略程度。今后授课更应吸取教训,在备课时多下功夫。

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2

《花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的课文。该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巧妙。课文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一、 教学设计的构建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我从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学习入手,通过观看花钟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第一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段,这样安排也可改变按原有的段落顺序教学失重的现象。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很快就会想这些制成花钟的花是什么呢?我顺势问“组成花钟的花有哪些呢?你知道吗?”学生踊跃举手,接下来顺理成章的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以感情朗读为主,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同时引导学生仿照句式表达,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花开时间不同的原因,并扩展想象其他花开的原因。教学结束以欣赏12个月的花的图片结束,以激起学生留心观察的欲望。本节课无论是板书,还是课件图片的运用,还是朗读,都让学生置身于花的海洋中,置身在一个美的旋律下。

二、 利用资源优势,发挥网络效应

(1)这篇文章属于科普短文,内容涉及到许多的花,而其中许多的花我们又都没见过,如果能让学生看到这些花的图片,将会利于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句子的学习。课前我查找了大量的文字信息和相关的图片资料,又通过范垂超老师的帮助制成了虚拟的网络环境。学生看到这么多花的图片以及有趣的花钟,都惊呆了。“哇,太美了”学生徜徉于花的世界当中,欣赏着,有感情地朗读着。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更使教学顺利突破难点,学生结合花的图片朗读感悟着每一个花儿开放的句子,感受到句子的美。认知心理告诉我们,人们对知识和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以直观感觉开始的,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是明显。他们对生动、具体、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越容易感兴趣。因为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片、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为此,利用计算机的教学就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网络开拓信息通道,充分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没有任何羁绊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由操作,充分利用课件里贮备的课文文字,花的图片等,让学生在网上浏览查阅,自由徜徉,主动学习,学生通过点击自己喜欢的花的图片欣赏朗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注重朗读,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升华

这是一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但也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课。课上充分利用网络效应,通过直观、形象、鲜艳明丽的花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之中理解了句子,又积累了词语。课上,一生汇报:“我喜欢月光花,我想把这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另一生说:“我也喜欢这个句子,你看月光花多美呀,我想把她美美的读出来。”有一生说:“我知道‘舒展’就是开放的意思。”接着学生汇报其他的句子,赵佳卓说:“我知道牵牛花是在凌晨四点开放”,颜俊飞说:“牵牛花的样子像紫色的小喇叭,所以作者说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这是个比喻句。”高华阳说:“因为牵牛花像喇叭,所以我认为在朗读时应读得声音清脆响亮。”在学习睡莲这个句子时,唐羽佳说:“睡莲像个小女孩刚从梦中醒来,她一定不喜欢别人吵她,所以读时要小点声,温柔些,我读给大家听听。”……就这样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掌握了不同句式描写的不同。接着,我又通过出示对比句子使学生对书中描写的句子有了独特的体验。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更使他们积累了好词佳句。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总目标中这样写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学之中,我利用语文教育的优势,激发学生身上蕴藏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释放他生命中的能量。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在读完课文之后,我问:“谁愿意猜猜这个花钟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众说纷纭,设想着花钟的样子。学习课文第一段,当学生理解了花开时不同形态的描写后,我设计让学生查看其他花的图片资料,在欣赏之后,让学生用书中那样的句式描写自己看到的花开的样子。一生:“银铃花摇起了它的小铃铛,丁零,丁零,真好听。”一生:“玫瑰花露出了它的笑脸。”生:“暗香舒展自己的花瓣。”……

五、遗憾之处:

1、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教师应该用更高层次的评价语来表扬激励学生。这种评价语言正应与课文的内容相符合。这需要我自己的不断揣摩和不断的打造。

2、在学习第二段课文时,如果能再加上关于花开不同时间的原因及更具体的知识有一个相关链接就会更好。

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3

《花钟》一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仅用3个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的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全文可用一个字来概括:美。花儿美、花钟美、插图美、语言更美。尤其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不一样的说法描述了一天之内不一样时间不一样种类的鲜花开放的完美姿态,词句表达丰富多样,有序趣味,堪称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段落。品悟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感悟鲜花开放的不一样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一样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资料。今日,主要是讲第一课时,在不一样形式的读中理解课文资料,感悟鲜花开放的不一样表达方式。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感悟作者写法的精妙,陶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设计时,我删繁就简,

1.先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走入花的世界。

2.围绕“花钟”这个题目,以学生质疑引入文章,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题意,寻找答案。

3.检查学生词语认识情景,经过多种多种读法(自由读、单个领读、齐读)解决字词问题。

4.对课文朗读进行指导,经过多种读书指导(自由读练习、个别读检查、默读、齐读巩固、男女生轮读),到达读通读熟读出感悟。

5由题目花钟,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不一样的花在不一样的时间开放。让学生自由谈谈,自我对哪种写花开的写法更喜爱,边讨论边以动作理解,在读中感受花的美。

6.师生欣赏图片,接读句子。

7.最终,让学生尝试写写自我喜爱的花朵,以及它的开放方式。

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4

昨天,我教学了《花钟》一课,课后领导对我的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评课和指导,使我对本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上课伊始,在学生自由读文之后利用小黑板进行了生字方面的教学。主要采用了多种形式读生词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比较明显。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俩接各种花开的样子,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美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读,对各种花开放的样子的理解,省略号的揣摩以及师生共同合作的读写结合,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5

教学《花钟》,我非常用心的做了课件。首先激趣导入,播放鲜花盛开的视频,并让学生把看到的画面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出来。五颜六色盛开的鲜花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他们被这美丽的画面吸引了,不由得发出赞叹:“啊,太美了!”,“真漂亮啊!”这时孩子的热情是高涨的。然后,我让孩子自由读文,以画出“花钟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入手,从而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第三段,在这一段的学习中,主要让孩子知道植物学家是如何做成花钟的,做成的花钟是又如何知道几点的,这段的学习理解“刚刚、陆续、大致”三个词,让学生明白作者用词的准确,更具科学性。

从第三段返回第一段的学习,我让学生默读第一段,分别画出写了哪些花?具体的开花时间?,接着出示9种花的图片让孩子欣赏,随后老师出示9种花开放的时间,以“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为例子让学生读后对照文本去体会两种不同的写法有什么感受?通过朗读对比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发现句子的不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引导学生观察时间的词语时,当学生讲出按照时间的顺序写的时候,马上紧抓文本的词语(凌晨、中午、傍晚、晚上),在关注时间词语的时候,也引导学生去观察时间词语是一个整点、一个大致时间。最后,一个拓展环节,看花写话,训练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讲完本课,很有感触,讲一篇课文,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地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讲完,我在讲第一段上花了较多的时间,而其他两段基本上是以读带过,课堂上,尽管有的段落我们可以带过,但是那些详讲?哪些略讲,老师必须得心中有数,万不能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而忽略了一节课孩子所掌握知识能力的有限性,反思自己的教学,一节课到底让孩子学会什么,作为教师,要心中有数,另外,为了让孩子们的视觉有个美的享受,课堂上我们有效地利用课件,充分地发挥课件的作用,可用、可不用的课件我们尽量不用,把时间留给学生,多读书多感悟。

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6

《花钟》一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仅用3个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的生动形象、情趣盎然。一起来看看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希望能帮《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一样,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植物开花时间不一样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趣味的花钟。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学会书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并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忙学习的本事。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陶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学习用不一样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意图基本得到体现:

一、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兴趣及文章特点,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设计了四大环节:

(一)、自读圈点,初步感悟;

(二)、比较句子,品味语言;

(三)、自悟自得,积累语言;

(四)、仿写延伸,发展语言。

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层层内化地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如,进行句子比较,学生经过听、读、辨,自我发现问题,发现了改过的句子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趣味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其间,学生对“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与感悟是那么独到又富有想象!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本事。

二、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

语文课姓“语”,有着自我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确,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网络信息知识……构成了一个美仑美奂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都应从课堂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节课上几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创设情境――“花的开放”;将学生在第一课时后查找到的各种花儿的图片用于本节课的“语言再现”;出示花钟图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生趣盎然,并且与教材情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另外,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更重要的是经过课堂反馈、评价、留作业等手段,意在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忙学习的本事,并使学生养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习惯。

、给学生供给“自由的学习空间”。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背一背”、“交流归纳”、“介绍资料并仿写”,能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能够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主角变成小喇叭;能够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能够经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我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个别词语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如“舒展”一词的理解还不到位。

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7

《花钟》,最终上完了,心里的大石头最终能够放下了,最终能够忙其他的事情了,手上的事情很多、很多,再加上心境烦躁,所以前阵子根本没有什么心思认真备课。刚听到要上花钟,我的心头一蹬,因为我不大喜欢上说明文,可也没有办法,校要求上同课异构,其实我早就该克服自我的心理,上什么课文都要有信心上好,不能去挑课文。看了教材觉得课文的第二、三很难把握,所以决定上第一课时,所以选择了第一段,选择这一段进行教学,第一段作者介绍了9种不一样的花开花的时间,这段文字作者写得形象、生动,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各种花开放的样貌,而这部分的教学资料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而这个教学点如果教师教好了,就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写好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样貌的语句。

准备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1)无论是上第几课时,教师要有发现教材、捕捉教材的慧眼,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点的基本点,挖掘教材该讲的资料,舍弃不该讲的资料,(包含很多学生已懂的和不重要的资料)并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资料,教学的环节不要过多,一节课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可是却什么都抓不好,不要奢望学生什么都掌握。相反,如果你设计的资料少了,省下的时间把文本挖深了、学深了,学生那才是真正的读懂课文。最好的课堂设计是环节简单,但资料充满,课要贴合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仅有在课堂上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才能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由于新接班,第一次上公开课,我对学生的上课的情景根本没底,今日的课堂当学生无法回答正确的答案时,我反复地引导孩子从而导致了自我的语言的繁琐、啰嗦,而这点我却没注意,看来修炼课堂语言是当务之急。

13.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 篇十三

“三阶段”教学模式并没有实质上的新意, 其实就是我们说了千万遍的预习—学习—复习。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对此有过探索, 有着收获的快乐, 同时也有几许困惑和质疑。下面针对有效的课堂教学, 谈一点肤浅的想法:

近两年, 我校的教育教学设备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 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 一学期二十多节语文课听下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没有一节语文课不用多媒体教学。在我校现在的语文课堂上,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听觉与视觉的盛宴。比如教朱自清《背影》时播放的《父亲》, 教《我的老师》时播放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石榴》时播放的《我的中国心》等, 不一而足。朗读课文时, 各种声情并茂的录音朗读让人为之心颤。用声音来传递情感, 对于听者而言, 无疑是一次妙不可言的享受, 对于读者来说, 又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释放?然而, 语文学习和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知识的积累、文义的理析和答题技巧的提高, 更要帮助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寻求情感的丰盈、心灵的充实和精神的满足, 而朗读又是实现此目的的最好方式。有感情的朗读, 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一场契合的心灵对话, 是作者情感思想的完美呈现, 也是读者自我情感和价值观的再塑造。遗憾的是, 我们深信这一点, 却又为了一个个所谓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这一点。

我也经常在深思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节的语文课都要这样进行教学呢?难道语文课就不能简简单单地教吗?是不是每一节课从头到尾都需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我认为, 语文教学重在有效性, 而不是观赏性。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授《匆匆》一文时, 将读贯穿课堂始终, 整节课有70%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时间的宝贵、生命的短暂, 懂得了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并声情并茂地把这种情读出来, 培养了语感, 最后有感而发, 笔端流淌出一句句精警的格言, 字字珠玑。没有华丽的手段, 只是简简单单地读、真真切切地悟、最终淋漓尽致地写。这里并不是要否认现代教学媒介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不是拒绝现代教学媒介, 而是提倡恰当而适度地使用教学媒介, 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促进学生多感官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媒介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它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更好地悟, 而不是代替语文本身。如果一味追求现代教学媒介, 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那就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方向。

我在每听完一节课后, 内心总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理智的声音, 一种是情感的声音。很多时候, 这两种声音的碰撞让我左右为难。比如, 我校成老师在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 一开始就用他富有磁性的标准的男中音将我这个听课教师吸引住了, 而后那一番动情的朗读和娓娓的讲解更是使我的思绪沉浸在了杜甫忧国忧民、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中。然而, 从学生的整体反应看, 整个课堂仍然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精彩”。于是, 我的理智提醒自己:如何将自己的品悟用更好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让他们也一起感受着你的感受?这种教学的智慧与艺术应是语文教师执著一生所要追求的。再如我听王老师讲授《藤野先生》一课后的感受。《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留学日本经历的一篇散文, 文中除了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外, 还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王老师讲授本文时, 将学习目标定为两个方面:一是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 二是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以及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 通过四件典型事例,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第二板块, 通过地点的转换, 引导学生探究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 学习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三板块, 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和拓展训练。各个环节完成得都不错, 学生也似乎读懂了鲁迅, 然而, 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学生对文本是理解透彻了, 可是在他们心上留下的似乎也仅此而已, 这样想来, 一堂情理兼美的语文课还只能是一种追求。

14.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四

《可贵的沉默》是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第17课的一篇课文,教学本课,我觉得作者的一堂课很值得反思。以学生的生日为话题来引入正题让学生知道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这天并且要为父母表达爱,用不同的方式向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学习这篇课文,教育学生懂得关爱、体贴父母,做一个孝顺孩子。教学本课时,我先问学生:”沉默“是什么意思?很多学生不知道意思,我就进行解释,接着紧扣题目提问: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这一问题一时让学生难以回答,在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后,他们会这样理解:因为自己不知道父母的生日那是不应该的,这说明自己都不爱父母,所以学生保持沉默在反省、在认错、在自责。听了老师的建议后,学生终于明白了在感受到父母的爱的同时应该也要爱父母。所以说这一沉默非常可贵。学生理解了课文,也明白了课题的含义,也就是真正学懂了课文内容。教学中,我在问学生:当你们的父母生日时,你用什么方式向父母祝贺生日呢?有的学生回答:唱一首生日歌给他们听,有的学生回答:画一幅最漂亮的画画送给他们,有的学生回答:给爸爸妈妈一个吻,有的学生回答: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礼物送给他们,有的学生回答:为爸爸妈妈准备一顿丰盛的生日晚餐……这一问题一说出来,学生们还想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此时的课堂十分热闹,学生都争着向父母表达爱意——祝贺生日。虽然我们现在还小,礼物小,但爸爸妈妈也觉得你们的生日礼物贵重,因为礼物代表了自己的最诚意的祝福,自己会表达爱了。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只有珍惜今天的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将来才能报答父母。教学本课后,我在想有时学生不回答问题保持沉默那也是一种思索方式,因此老师在学生不回答问题时别再生气骂学生,而像文中的老师那样有技巧提问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答,从中教育学生的做人道理。工作中,我们有时保持沉默也好,静心工作,用心工作,默默工作,全部精力投入工作,这样的沉默也是一种享受。生活中,有时沉默是一种宽容,一种理解。我喜欢沉默,因为沉默使我成熟,也使我变得文静、温柔。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让我懂得沉默是金,珍贵无比。

15.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 篇十五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以英子“自卑——感激——乐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利用这个学会尊重、学会关心人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故事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三年级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教材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能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英子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四、说教学策略

为了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互换法、悟读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充分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情境导入

这一板块,我利用现成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两次不同的掌声中感受掌声有不同的意义,为下面学习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领会“掌声”的内涵做好铺垫。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在这块中,由于本课难读的字词、句段较多,我在教学时,先从字词入手,再过渡到句段,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读通、读好语言材料。

第三、四板块:走近人物,感受英子的“情感”变化,体会“情感”变化原因

我在教学这两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感受忧郁、自卑的英子,接着让学生感受开朗、自信的英子,然后让学生在英子前后的强烈变化中寻找变化的原因,我认为这样来设计教学步骤,学生较容易理解,也为后面突出掌声的作用做好铺垫,更有利于通过此环节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五板块: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英子在两次掌声中的变化和对学生的情景设置,“你想对英子说点什么?”来激发学生对别人的爱,在爱中体会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最后,在英子的来信中感受掌声带给英子的巨大变化,再将这种鼓励上升为人间大爱,就此为结束语结束课文。

第六块:作业设计

读了英子的来信,请你给英子写写你想对她说的话。布置此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关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上一篇:铁路客运段年度职工培训计划计划规划报告总结1432下一篇:事故案例学习总结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