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方式

2024-09-07

贸易方式(精选9篇)

1.贸易方式 篇一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方式

1、我A公司与台湾B公司签订了独家经销协议,授予该公司W产品的独家经销权,但该产品并非A公司的自产商品,而是由国内C公司生产、由A公司销往台湾B公司。C公司在向A公司供货的同时,也自营进出口业务,又向另一家台湾D公司授予了该产品的独家经销权。这样,在台湾就有了同种产品的两个独家经销商,这两家经销商得知该情况后,都向A公司和C公司提出索赔的要求。请问:这起案件应如何处理?

2、我公司与马来西亚ABC公司签订一份独家代理协议,我公司把公司经营的净水器在马来西亚的代理权授予了ABC公司,期限为两年。两年来,由于ABC公司销售不利,致使我公司蒙受很大损失。我公司为什么受损?从中应汲取什么教训?

3、韩国A公司与我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独家代理协议,指定由B公司为中国的独家代理商。在定协议是,韩国A公司正在试验改进该产品。不久,当新产品试验成功后,A公司又制订我国另一家公司C公司为新产品的经销商。问:A公司的这种做法是否合法?

4、巴基斯坦某公司公开招标购买电缆20公里,我方S公司收到招标文件后,为了争取中标,即委托招标当地的一家代理商代为投标。开标后S公司中标,除支付代理商佣金外,立即在国内寻找生产电缆的厂家,以便履行交货任务。几经寻找没有一家工厂能提供中标产品,因为中标产品的型号和规格在国内早已过时,要生产这种过时的产品需要重新安装生产线,涉及的费用较大,且仅生产20公里,势必造成极大的亏损。但是如果S公司撤销合同,要向招标方支付赔款。试分析:我方S公司应从这笔招标业务中吸取什么教训?

5、在天津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我方A公司与俄罗斯S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A公司出口羽绒服2000件,每件30美元,总金额为6万美元。试问:A公司与S公司的做法属于什么贸易方式?采用什么支付方式便于合同的履行?

6、我某纺织品公司准备以补偿贸易方式从日本进口纺织机,其具体做法是:先出口纺织品积存外汇,在外汇达到一定金额后,即用以购买5台纺织机。但该公司把这种做法报请主管机关给予补偿贸易的优惠待遇,却遭到拒绝。请对此进行分析。

7、我某公司根据埃及商人所提供的图纸生产出口机床一批,埃及商人又将这批机床转售给德国商人。机床进入德国后,德商被起诉,该机床侵犯了德国有效的专利权,法院令被告向专利权人赔偿损失。随后,德商向埃商索取赔偿,而埃商又向我方要求赔偿。试问:我方是否应承担责任?为什么?

8、某公司新研制出一种产品,为打开该产品的销路,公司决定将产品运往俄罗斯寄售。在代售方出售商品后,我方收到对方的结算清单,其中包括商品在寄售前所花费有关费用的收据。问:寄售方式下,商品在寄售前所花费有关费用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9、某食品进出口公司8月以225美元/公吨的价格收购200公吨小麦,并存入仓库随时准备出售。为防止库存小麦在待售期间价格下跌而蒙受损失,该食品进出口公司欲利用套期保值交易来防止价格变动的风险。问:该公司应做卖期套期保值还是买期套期保值?为什么?

10、某公司在拍卖行经竞买获得精美瓷器一批。在商品拍卖时,拍卖条件中规定:“买方对货物的过目与不过目,卖方对货物的品质概不负责。”该公司在将这批瓷器通过公司所属商行销售时,发现有部分瓷器出现网纹,严重影响这部分商品的销售。卖方因此向拍卖行提出索赔,却遭到拍卖行的拒绝。问:拍卖行的拒绝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1、案例分析:此案中,C公司既然向台湾D公司授予了该产品的独家经销权,就有义务保证其产品不会经过其它渠道进入其他地区内。因此,C公司要么授予台湾D公司一般经销权,要么保证A公司不向该地区出口产品。

2、案例分析:(1)我公司受损失是由于选用包销商不当所致。选用的包销商缺乏经营能力,致使货物在包销期限内推销不出去,而我方又不能在规定的包销区域内与其他客户发生业务往来,这就极大地影响我商品在该地区的销售,使我方蒙受损失。(2)应吸取的教训是:1要慎重选择包销商。选择的包销商要信誉好、经营能力强、地理位置佳的。2包销期限定的过长。3应在包销协议中约定最低销售额及相关的鼓励措施。4我方应该在两年的包销期限内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而不能等待两年后才查看业绩,损失已定。

3、案例分析:A公司的这种做法不太合法。在指定我国C公司为新产品的经销商前,应查看一下其与我国B公司签订的代理协议中是否规定有新产品生产后协议的使用问题。若该协议中规定“协议适用新产品”,则A公司无权与我国另一家C公司签订新产品独家经销协议。

4、案例分析:该案例中的S公司,在事先没有了解国内是否有厂家能够提供招标产品的情况下,仅凭招标书的资料就主观委托国外代理人代为投标,势必造成非常主动的局面。今后参加国际投标业务前,必须对招标资料和供货可能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决定能否参加投标。

5、案例分析:A公司与S公司的做法属于易货贸易方式,即交易双方当事人是以等值的货物互相交换,不涉及第三者,也没有货币的流动。为了便于合同的履行,厂采用对开信用证的方式。对开信用证是指两张信用证的开征申请人以对方为受益人而开立的信用证,并在信用证规定一方开出的信用证,要在收到对方开出的信用证时才生效。也可以采用保留押金方式,即先开出信用证先生效,但是结汇后,银行把款扣下,留作该受益人开回头证时的押金。所以,从表面看,双方都以信用证支付从对方购买货物的货款,但实际上货款无法提出,还是以货换货。

6、案例分析:由于补偿贸易是进口技术设备的一方,用该技术设备投产后的产品(称直接产品)或相关产品(称间接产品),抵付供应方所提供的设备和技术的价款的一种做法,其中进口技术设备方同时又是出口产品方,出口技术设备方同时又是进口产品方。由此可见,此案例中却未存在这种关系,因而这不属于补偿贸易方式,也就不能享受相关优惠了。

7、案例分析:我方不应承担责任。因为,根据《公约》第41条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第三方不能根据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但以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不可能知道的权利或要求为限,《公约》第42条规定,卖方的义务不适用由于卖方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程式或其他规格的情况。

8、案例分析:在寄售方式下,商品寄售前的有关费用应由寄售人(即我方)承担。寄售方式的特点是:1寄售是凭实物进行买卖的现货交易;2寄售是一种先出运后成交的贸易方式;3寄售人与委托人之间属委托代售关系;4货物出售以前的所有风险、费用,由寄售人承担。因此,寄售费用应有我方承担。

9、案例分析:该公司应做卖期套期保值交易。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是:期货交易者在购进(出售)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出售(购进)同等数量的期货。卖期套期保值是指卖期套期保值者根据现货交易情况,先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期货合同,然后再以多头进行平仓的做法。本案中,该食品公司于8月以225美元/公吨的价格收购200公吨小麦,并存入仓库随时准备出售,根据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该公司应做卖期套期保值交易才可以避免商品价格变动的风险。

10、案例分析:拍卖行的拒绝是无道理的。一般来说,在拍卖业务中,对于用通常的查验手段即可发现的货

物缺陷,拍卖行是不负责任的,但对于凭借一般查验手段不能发现的质量问题,拍卖行还是允许买主提出索赔的。本案中,竞买得主在将竞得商品——精美瓷器通过公司所属商行销售时,发现有部分瓷器有网纹,这些网纹在拍卖时,竞买者是无法用一般查验手段发现的,因此,拍卖行的拒绝是无道理的。

2.贸易方式 篇二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下, 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有三点改变:首先, 是由于东亚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优势有所下降, 使得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中国转移, 使得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量中的比例大幅度的提升, 并迅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最重要的贸易方式;其次, 由于香港具有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及贸易政策相对宽松, 在东亚产业转移的进程中, 香港成为了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的纽带, 大部分的对外贸易经过香港转口到达美国, 这就形成了香港在中美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增加迅速,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量也增速很快, 这些都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的地位。在这种特点下, 一定程度上, 其实中国对美输出的价值是被放大了。

1 加工贸易与中美贸易不平衡

1.1“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外国制造”的成份较大

在2005年的时候, 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就占到了中国总的出口额的54.7%, 从而加工贸易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相比, 加工贸易在商品的往返中使得商品的归属地变得非常的复杂。在大量的“中国制造”的产品中, 其实内部包含了很多的国外制造的零件或者原材料。例如在一些贴着“中国制造”的电脑中, 电脑的主要零部件其实都是依赖国外进口的, 真正的中国创造的价值非常少。

1.2“中国制造”的产品中“中国人制造”的成份较少

在确定产业的归属时候, 分清楚两个概念是很重要的, 一个是“中国制造”, 另一个是“中国人制造”。因为这两个概念的表示方法是不一样的, “中国制造”是由出口金额来表示的, “中国人制造”是由加工增值率来表示的, 而且还可以算入到中国的GDP中, 真正的是中国创造的产品。因为两种概念存在着不同, 因此, 通过出口金额来表示的“中国制造”的规模和“中国人制造”所创造出的GDP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这主要是因为, “中国制造”的加工产品在进行贸易的时候需要高额的中间材料费用。和国外的公司比, 中国仅仅是作为国外企业的工厂场所的角色, 在整个生产经营的环节, 是从属的地位。

1.3 原产地标准进一步夸大中美贸易逆差数额

按照原产地的原则, 现在国际上是根据产品有没有经过实质性的加工为标准来确定原产地的。由于我国的企业加工增值率比较低, 按照这种原则的话, 都会当做中国出口, 这就等于将很大部分的产品价值出口加工产品都算到了中国, 这对中国的利益是一种巨大的损害。这种计算的方法放大了中国的出口规模, 并掩盖了国际贸易中的相互利益关系。

2 转口贸易与中美贸易不平衡

香港由于独特的自身区位和政策的优势, 拥有着从事转口贸易的巨大优势。香港的贸易自由度比较高, 商品的输入和输出都相对比较自由, 和欧美以及亚太地区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贸易关系, 再加上香港的与贸易相关的其他行业, 比如金融, 保险海运等行业非常的发达, 为香港从事转口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资料显示了香港在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其中中国出口的产品由一半都是经过香港再出口到世界各地的, 而在中美贸易关系中, 这个比例上升到了70%。在中美贸易中, 原产地原则将很多的美国产品定为了中国制造, 这样在中间商转口的过程中就会登记到中国的出口贸易中, 夸大了中国出口的贸易数量, 使得中美贸易的实际利益分配不能够真实的反应。

3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中美贸易不平衡

3.1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成为中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将外商投资企业作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的话, 那么这部分的进出口能够占到全部进出口的一半, 并且这部分的比例还在逐年的上升,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公司的内部贸易。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 因为美国在华的一些子公司具有很强的出口倾向, 所以内部出口高于内部进口。

3.2 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扩大了中美贸易不平衡

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使得两个中美贸易的数据有所改变:

第一个是夸大了中国向美国输入的价值。因为大量的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 使得大量的商品需要从中国输入到美国, 但是由于这种贸易的输出是属于美国跨国公司内部的贸易, 这些商品也属于美国公司自己生产的产品, 但是根据现行的贸易统计方法却被认定为中国出口, 也就是通过目前的统计方法会将美国公司内部的贸易的价值计算到中国的出口总额内。

第二个是忽略了大量美国输往中国的价值。在海外投资的跨国公司的分公司的销售中, 其中出口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角度下看, 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其实和出口贸易的实际效果是一样的。大部分的美国在海外跨国公司的投资目的都是为了开拓所在国家的市场。如果我们考虑到美国跨国公司的额出口问题的时候, 那么中美贸易之间的逆差可能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3.3 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虚增”了中美贸易不平衡

如果产品的所有的成产和经营的环节都是在公司内部所进行的, 那么也就将国际的贸易转化成了公司内的贸易, 这种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实现利润转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转移价格并不是按照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时刻变化的市场价格, 而是一种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 用来服务特定的公司目的的, 并利用适当的行政手段来划拨的价格。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产品技术和性能的不对称, 因此在我国的子公司通常就是以高于平均价格购买跨国公司提供的零部件, 或者需要给跨国公司很多的技术转让费用或者商标使用费等等。然后还要以非常低的价格销售给跨国公司。通过这个方法, 就实现了跨国公司的利润的转移, , 使得在中国子公司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利益受损, 增值链份额严重的缩水, 变相的增加了中美两国贸易的不平衡。

在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有很大的可能性并不是本国的企业生产的, 而是由外国或者进口国的跨国公司的子公司自己生产的, 也就是这种国际贸易交换的不是单个国家自行生产的产品, 而是多国生产的跨国产品。按照目前的情况, 显然难以准确计量国与国之间的资源和商品的流动状况。简单来说, 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及公司内部贸易等三种贸易方式, 掩盖了中美贸易真实的经济关系, 歪曲了其真实利益分配格局。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多,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经济大国, 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非常引人注目。在中美贸易的产业转移中, 出口加工贸易, 转口贸易,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三种新型贸易方式的出现, 改变了产品的价值增值链, 并使得中美之间贸易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本文就中美贸易方式的转变对贸易失衡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 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有很大的可能性并不是本国的企业生产的, 而是由外国或者进口国的跨国公司的子公司自己生产的, 也就是这种国际贸易交换的不是单个国家自行生产的产品, 而是多国生产的跨国产品。按照目前的情况, 显然难以准确计量国与国之间的资源和商品的流动状况。证明转口贸易, 加工贸易以及公司的内部贸易这三种贸易方式, 扭曲了中美两国之间贸易的最真实的经济关系, 掩盖了两国贸易利益分配的真实格局。

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贸易方式,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泓舟.中美贸易摩擦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 2007 (08) .

[2]张慧, 詹春龙.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4) .

[3]罗水香, 李裕鸿.浅析当前中美贸易摩擦[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4) .

[4]汤阅弦.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矛盾和共同利益[J].科技信息, 2008 (36) .

[5]方凯, 林荣芳.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 2009 (06) .

[6]詹姆斯.彼得拉斯, 王维平, 庄三红.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和解决之道[J].国外理论动态, 2010 (05) .

3.贸易方式 篇三

[关键词] 中美贸易失衡贸易方式影响分析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加速了境外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也促使全球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加快。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同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浪潮相结合,在中国接受产业转移并成为世界重要生产基地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发生了如下三种显著变化:一是由于东亚地区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下降,使得产业链中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大举转移至中国,促使加工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最为重要的贸易方式;二是在东亚生产基地转移过程中,由于香港的地缘优势和宽松政策,产品仍然依赖于传统的销售渠道,经香港转口到美国等传统市场,促使香港转口贸易在中美贸易中的比重迅速增加;三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量迅速增大,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迅速增加,使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正是这三种贸易方式的出现,使得中国向美输出的价值被夸大了。

一、加工贸易与中美贸易不平衡

1.“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外国制造”的成份较大

2005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额4164.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额的54.7%美元,加工贸易已经超过一般贸易而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方式。与一般贸易中的商品单向流动相比,加工贸易中的商品往返流动使得确定产品的“归属”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事变得复杂起来。在大量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出口产品中,包含很多诸如“日本制造”、“美国制造”的外国的零部件。据中国统计,每出口100万美元的产品,就需要进口50万美元的零部件等中间材料。一台贴有“中国制造”标签的电脑中,主要零部件都得依赖进口,真正在中国创造的价值仅占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正是中国加工贸易中的“两头在外”的特点,使中国贸易呈现“大进大出”的特点,即为出口而进口大量原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使得中国的出口加工产品中包含有大量“日本制造”的成份,甚至是进口国——“美国制造”的成份。

2.“中国制造”的产品中“中国人制造”的成份较少

在确定产品“归属”时,有必要分清“中国制造”和“中国人制造”的概念。“中国制造”以出口金额表示,而“中国人制造”则以加工增值率表示,计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表示真正在中国创造的产品的附加值。由于出口加工产品除去支付进口外国中间材料费用以后所剩无几,因此以出口金额表示的“中国制造”的规模,与实际中国人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和外国公司相比,中国企業仅仅扮演着外国公司的加工车间的角色,处于从属地位,没有生产决策权。加工贸易已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数据显示,外资企业的加工增值率为45%,低于内资企业的62.6%。当外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增值率较低时,意味着外资企业所生产的“中国制造”的产品中“中国人制造”的含量较少。因此由外商投资企业推动的加工贸易的发展,虽然在出口的“量”上实现了扩张,但出口加工的“质”并不高。

3.原产地标准进一步夸大中美贸易逆差数额

目前,各国依然根据产品是否经过实质性加工作为评判商品原产地的主要依据,即原产地原则。在中国企业加工增值率较低的情况下,按照原产地原则,将中国出口加工的产品全部计为中国出口,相当于将其他国家所创造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全部记在“中国”的账上,无疑存在着对实际利益分配关系的掩盖和扭曲。在中国出口加工过程中,中国大陆境内获得的产品价值链中的价值增值部分很少。这种以是否经过“实质性加工”为标准的原产地原则将加工贸易产品的价值都记为原产国——中国的出口,不仅夸大了出口国的出口规模,更容易掩盖国际贸易中实际的利益关系。正是这种建立在原产地规则基础上的贸易统计方法,在加工贸易成为中国主要贸易方式的情况下,虚夸了中国的出口规模,使得中美贸易逆差数额虚高。

二、转口贸易与中美贸易不平衡

香港从事转口贸易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的金融、保险、资讯和海运等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业十分发达;同时作为一个自由港,商品输入输出基本不受限制;又与欧美和亚太地区有着传统经贸易关系,这使得香港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历史资料显示,中国出口中的一半需经香港处理,而在对美贸易中,这一比例可达70%。实际上香港主要是通过做中美两家的生意来“吃饭”。在香港的总出口中,转口贸易就占了80%~90%。如果香港转口贸易只占中美贸易的很小一部分,我们也许可以将其忽略不计。但实际上,香港转口贸易在中美贸易中占很大比重。1999年~2005年间,香港每年对美国转口出口有近3000亿港元,即300亿~400亿美元(这里按HKD7.80=USD1.00的汇率计算,下同)。中国内地和美国是其两个最大转口来源地和市场。

据统计,1999年~2003年间,香港将美国商品转出口中国大陆的金额平均为53亿美元,香港将中国商品转出口美国的金额平均为303亿美元,从商品在转口过程中的增值程度看,中国商品经香港转口增值幅度则平均高达26.40%,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中美贸易平衡的计算准确度。由于中国内地商品经香港转口至美国时, 由于商品性质未发生重大改变, 仍标明为“中国制造”, 美国海关根据原产地规则便将其视为自中国内地的进口。假设中国大陆出口货物600美元时只知道货物最终运往香港,因此其贸易统计为“出口香港600美元”,香港对来自内地的货物改换包装,再出口到美国,货值由进口的600美元增殖到800美元。美国根据原产地原则判定货物原产于中国,其统计为“自中国进口800美元”。这样,将中间商在转口过程中的增值部分记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上,无形中夸大了中国的出口额,从而使得中美贸易不平衡被夸大。

三、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中美贸易不平衡

1.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成为中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简单地以外商投资企业作为跨国公司子公司, 其进出口占全部进出口的半壁江山, 而且逐年增加, 由1994年的28.69%增加到2005年的58.3%,其中相当部分是公司内部贸易。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与其美国母公司之间的商品内部贸易稳步增长,1992年美国在中国的子公司从美国的母公司的内部进口仅占全部中国从美国进口的4.9%,出口到美国母公司占中国出口到美国10.5%,而在2001年在中国的子公司从美国母公司的进口所占的比例上升到13.0%,对美国母公司的内部出口也上升到18.1%。中国和美国内部贸易的结构是内部出口高于内部进口, 即美国在华的子公司具有较强的出口倾向。

2.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扩大了中美贸易不平衡

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改变了两个数字:一个是自中国输往美国的价值被夸大。由于美国跨国公司把原本由本国生产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在华子公司的巨额生产与出口,所生产的产品再对投资母国——美国的“返销”出口。这些产品属美国公司自己生产,而现行的贸易统计却将此归为自中国出口的产品,即通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形式将此部分价值转计在中国的账户下。据统计,超过一半以上的中美贸易增幅是由美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实现的。在中国40家出口企业中,10家是美国大公司。戴尔电脑、沃尔玛、摩托罗拉和德州仪器等美国大公司均是对美出口的大户,其中仅沃尔玛一家就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量的10%。

另一个是自美国输往中国的价值被忽略。在海外投资的跨国公司分公司在当地的销售实际上有很强的出口因素,出口贸易通过本国产品输出到国外市场从而获得收入及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考察, 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具有与出口贸易相同的实际效果。大多数在华运营的美国公司的投资目的是在东道国的国内市场销售。如果我们将跨国公司的“出口”因素考虑进来的话, 那么中美贸易逆差将出现根本性的转变。美《商业周刊》载文指出,自1994年~1998年, 美国跨國公司所属的海外子公司创造了1.5万亿美元的生产销售, 但并未包括在美国的出口统计数字中。

3.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虚增”了中美贸易不平衡

当产品的全部生产经营环节都是在公司内部进行的,即国际贸易演变为公司内贸易时,转移价格手段是跨国公司实现利润转移的有效机制。转移价格作为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不是一种按照供求关系的变化所形成的市场价格,而是一种服务于一定的公司目的而用行政手段形成的划拨价格。由于存在对产品性能、产品技术含量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在华子公司很容易以高于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购买跨国集团为之提供的零部件,或支付高昂的技术转让费和商标使用费,再以低于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将制成品输送给跨国公司。比如,我国出口一台售价32美元的DVD,生产成本13美元,而支付外国公司专利费竟高达18美元,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只有1美元。苹果公司现在的主打产品mp3播放器iPod,售价差不多265美元,其中中国公司的利润大概只有4美元,设计芯片的公司利润是5美元,苹果公司的利润是65美元。因为iPod的成功,过去一年苹果公司的股票价格从21美元涨到64美元。在中美贸易统计中,美国从中国进口iPod使得美方逆差增加了15亿美元,而这15亿美元的逆差给美国苹果公司带来的是160亿美元的利润。这样,跨国公司通过转移定价的办法实现利润的转移,并使得中国子公司在产品价值增值链中所占份额进一步缩小,从而“虚增”中美贸易不平衡。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一国的出口商品很可能不是“本国企业”生产的,而是外国甚至是进口国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生产的,即国际贸易所交换的远不是单个国家生产的产品,而是跨越国界的“世界性产品”。按现行的国际贸易统计标准,显然难以准确计量国与国之间的资源和商品的流动状况。简单来说,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及公司内部贸易等三种贸易方式,掩盖了中美贸易真实的经济关系,歪曲了其真实利益分配格局。

参考文献:

[1]朱延: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曹乾何建敏: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额的重新估算——兼析美中贸易巨额逆差的原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9月

[3]马永驰季琳莉:从“微笑曲线”看“中国制造”背后的陷阱[J].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10期

4.国际贸易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概述 篇四

铁路运输在狭义上通常是指一种以具有轮对的车辆沿铁路轨道运行,以达到运送旅客或货物目的的陆上运输方式。而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磁悬浮列车、缆车、索道等并非使用车轮形式,但仍然沿特定轨道运行的运输方式,通称轨道运输或轨道交通。在国际货运中的地位仅次于海洋运输。

铁路运输与海洋运输相比,一般不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可保障全年的正常运行,具有高度的连续性。铁路运输还具有载运量较大、运行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廉、运输准确、遭受风险较小的优点。

铁路运输也存在缺陷,如运输受轨道的限制、不能跨洋过海,铁路建设投资大、使得其应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限制。

(一)铁路货物运输种类

现行铁路货物运输种类分为整车、零担和集装箱。整车适用于大宗货物;零担适用于零星货物;集装箱适用于精密、贵重、易损货物。

托运人可以依据货物数量、性质、状态、形体等特点加以选择,达到安全、迅速、经济、便利地运送货物的目的。

铁路货物运输订单

铁路货物运输订单分为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订单和铁路货运延伸服务订单。

(二)铁路运输的形式

在中国,铁路运输按经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国际铁路联运和国内铁路运输:

1、国际铁路货物联运

国际铁路联运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国家铁路当局联合起来完成一票货物从出口国向进口国转移所进行的全程运输。它是使用一份统一的国际联运票据,由铁路部门以连带责任负责办理货物的全程运输,在由一国铁路向另一国铁路移交货物时无需发货人、收货人参加的运输方式。

国际铁路货物联运主要依据《国际铁路货物运送公约》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为框架进行。《国际货协》是各参加国铁路和发、收货人办理货物联运必须遵守的基本文件,具体规定了货物运送条件、运送组织、运输费用计算核收办法,以及铁路与发、收货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问题。我国是《国际货协》的成员国。

《国际货协》规定,国际铁路货物联运的范围包括:在《国际货协》国家之间的铁路运输;《国际货协》成员国与非成员国间的运输;通过港口的货物运送。

2、国内铁路运输

中国进口货物由港口经铁路转运到各地用货部门或仓库,出口货物由产地或仓库经铁路集中到港区装船,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外贸物资的调拨,都属于国内铁路运输。实际上是以港口为集中点的运输。

供应港澳地区的货物由产地经铁路运往深圳北站或广州南站,与一般国内运输有所不同。具体做法是:

①由发货地外运或外贸公司向当地铁路局办理托运手续,经境内段铁路运至深圳北站,发货地外运或外贸公司委托深圳外运分公司办理接货、报关、查验、过轨等中转手续。预寄的单证和装车后拍发的起运电报是深圳外运组织运输的依据。

②深圳外运接到铁路的到车预告后,抽出已分类编制的有关单证加以核对,并抄给香港中旅公司为接车做准备。

③货车到达深圳北站后,深圳外运与铁路进行票据交接,如单证齐全无误,向铁路编制过轨计划;如单证不全,则向铁路编制留站计划。深圳外运将出口货物报关单或监管货物的关封连同货物运单送海关申报,经海关审查无误后,并会同联检部门对过轨货车进行联检,联检通过后,再办理港段铁路托运手续。④货车通过过轨的方式,由香港中旅公司向港段海关报关,收货后转交给香港或九龙的实际收货人。

供应澳门地区的货物则由广州南站转船进行。

(三)铁路运输历史

希腊是第一个拥有路轨运输的国家。至少二千年前已有马拉的车沿着轨道运行。

1804年,Richard Trevithick 在英国威尔斯发明了第一台能在铁轨上前进的蒸汽机车,但没赚到甚么钱。第一台取得成功的蒸汽机车是 George Stephenson 在1829年建造的号。

1820年代,英格兰的史托顿与达灵顿铁路成为第一条成功的蒸汽火车铁路。后来的利物浦与曼彻斯特铁路更显示了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

很快铁路便在英国和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世界交通的领导者近一个世纪,直至飞机和汽车发明才令铁路缓慢地衰落。

高架电缆在1888年发明後,首条使用高架电缆的电气化铁路在1892年启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柴油和电力驱动的火车逐渐取代蒸汽火车。1960年代起,多个国家均建置高速铁路。而货运铁路亦连接至港口,并与船运合作,以货柜运送大量货物以大大减低成本。

现时在全球 236 个国家和地区之中,有 144 个设有铁路运输(包括全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在内),其中约 90 个国家提供客运铁路服务。

中国第一条铁路建于上海,由英国人兴建,后被清朝地方官员买回并拆毁。而正式使用的第一条铁路和蒸汽机车则是由李鸿章兴办的开滦公司煤矿所建。

(四)国际铁路运输中的主要铁路干线

1、西伯利亚大铁路 东起海参崴,途经伯力、赤塔、伊尔库次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车里雅宾斯克、古比雪夫,止于莫斯科。全长9300 多公里。以后又向远东延伸至纳霍德卡———东方港。该线东连朝鲜和中国;西接北欧、中欧、西欧各国;南由莫斯科往南可接伊朗。我国与前苏联、东欧国家及伊朗之间的贸易,主要用此干线。

2、加拿大连接东西两大洋铁路

① 鲁珀特港———埃德蒙顿———温尼伯———魁北克(加拿大国家铁路);

② 温哥华———卡尔加里———温尼伯———散德贝———蒙特利尔———圣约翰———哈利法克斯(加拿大太平洋大铁路);

3、美国连接东西两大洋铁路

① 西雅图———斯波坎———俾斯麦———圣保罗———芝加哥———底特律(北太平洋铁路);

② 洛杉矾———阿尔布开克———堪萨斯城———圣路易斯———辛辛那提———华盛顿———巴尔的摩(圣菲铁路)———洛杉矶———图森———帕索———休斯顿———新奥尔良(南太平洋铁路);

③ 旧金山———奥格登———奥马哈———芝加哥———匹兹堡———费城

———纽约(联合太平洋铁路)。

4、中东———欧洲铁路 从伊拉克的巴士拉、向西经巴格达、摩苏尔、叙利亚的穆斯林米亚、土耳其的阿达纳、科尼亚、厄斯基色希尔至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过博斯普鲁斯大桥至伊斯坦布尔,接巴尔干铁路,向西经索非亚、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至维也纳,联接中、西欧铁路网。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

目前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铁路网以及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在中国,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所以经济、快捷的铁路普遍占有更大的优势,成为一种受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而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铁路运输量的增长,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能源、矿物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目前中国的铁路就承担了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的运输任务。截至2009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约8.6万公里,仅占世界铁路的6%,但换算运输周转量却占到世界的24%。

货物运输在中国铁路的运营中占了很大的比例。2009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包括行包)达33.2亿吨,货运总周转量为33118.06亿吨公里。自2003年以来,中国铁路货物年发送量持续大幅增长,每年增长都在两亿吨以上。而中国铁路九成以上的货运运力是用于保障国家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主要货物包括煤、焦炭、木材、矿产、粮食、水泥、化肥等大宗商品,另外行包运输(包裹)、行邮运输(邮政)也占有一席之位。

(六)保价运输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规定,铁路实行限额赔偿和保价运输。限额赔偿即行包、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失,由铁路运输企业在铁路主管部门规定的限额内进行赔偿。但托运人在托运时声明了行包、货物的实际价格,办理了保价运输,铁路运输企业则在声明的价格内,按实际损失进行赔偿。

保价运输办理条件:

保价运输贯彻自愿原则,办不办理由托运人自主决定。托运人办理保价运输时,须在货物运单“托运人记载事项”栏内注明“保价运输”宇样,在“货物价格”栏内注明全批货物的实际价格,在交纳运输费用的同时,交纳货物保价费。

必须全批保价,不能只保一批货物中的一部分。保价率不同的货物,作一批托运时,在货物运单上须分别填写货物品名和实际价格,保价费分别计算。

保价率不同的货物,作一批托运时,在货物运单上须分别填写货物品名和实际价格,保价费分别计算。

保价率不同的货物合并填写时,适用于其中最高的保价费率。

5.贸易方式 篇五

2008-12-17 10:05 来源: 购快网

信用证是银行(即开证行)依照进口商(即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对出口商(即受益人)发出的、授权出口商签发以银行或进口商为付款人的汇票,保证在交来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汇票和单据时,必定承兑和付款的保证文件。

一、信用证的主要特点:

信用证付款的条件下,开证银行是第一付款人。故信用证付款是一种银行信用。信用证是独立于买卖合同之外的一种自足的文件。

信用证项下付款是一种单据的买卖:出口商交货后提出的单据,只要做到与信用证条款相符,“单证一致,单单一致”,银行就保证向出口商支付货款。进口商付款后取得代表货物的单据。

二、信用证项下的主要单据:

汇票:BILL OF EXCHANGE /DRAFT

发票:INVOICE

提单:BILL OF LADING

保险单:INSURANCE POLICY

装箱单和重量单:PACKING LIST AND WEIGHT MEMO

产地证:CERTIFICATE OF ORIGIN

6.贸易方式 篇六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逐渐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国际间开始出现了信息产品贸易。进入90年代以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将国际贸易带进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要素已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贸易走向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网络贸易的诞生,导致国际贸易运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信息通过全球网络在世界各国和地区间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电子商务兴起的意义

电子商务(Electronic Business或Electronic Commerce)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目前,电子商务有两层含义:从狭义上看,电子商务一般指基于数据的处理和传输,通过开放的网络进行的商业交易,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活动。从广义上看,电子商务是指Internet(国际互联网)、Intranet(企业内部网)、Extranet(企业外部网)的整个商务活动及其相关领域的综合电子化运作方式。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是市场、金融、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必然产物。这种依托Internet,Intranet(企业内部网)、Extranet(企业外部网)的工作方式,利用Internet技术将企业、用户、供应商以及商业和贸易所需环节联接到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上,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业务作业方式和手段,是全球信息流动在国际贸易领域得以实现的形式。电子商务拓展了国际贸易的空间和场所,缩短了国际贸易的距离和时间,简化了国际贸易的程序和过程,使国际贸易活动全球化、智能化、无纸化和简易化,并实现了划时代的深刻变革。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如果在全球国际贸易中使用电子商务,每年可带来大约1000亿美元的收益,因此贸发会议将之誉为“提高世界贸易效率的革新方法”。还有专家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未来全世界国际贸易将会有1/3是通过网络贸易的形式来完成的。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世界进出口贸易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的比重还将会逐步增加。

电子商务正在掀起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新的革命。电子商务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它冲破了国家和地区间设置的各种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引起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

首先,国际贸易市场交易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虚拟市场”。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市场空间,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形成。信息流动带来的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加速流动,促进了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以大大加强。

其次,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虚拟公司”。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通过单个公司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的核心技术,把众多公司相互联接为公司群体网络,完成一个公司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资本关系上不具有强制各个公司发生联系的权力,而是由于承担了一定的信息搜集处理和传递功能似乎具有某种实体性。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便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实现“虚拟经营”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再次,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货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经营方式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间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代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减弱,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二、网络贸易的迅猛发展及其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网络贸易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直接进行在线交易(Trade on Line),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企业、海关、运输、金融、商检和税务等有关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从浏览、洽谈、签约、交货到付款等全部或部分业务自动化处理。广义的网络贸易主要包括因特网贸易和EDI无纸贸易两种类型;狭义的网络贸易则仅指因特网贸易。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开发应用时间较早,但它是一个封闭性系统,费用昂贵,且技术标准复杂,缺少通用性,至今EDI无纸贸易的发展仍较缓慢。而因特网是一种开放性的网络系统,有统一的协议标准,通信费用低廉,更能适应市场日益扩大的需要,相比较而言,因特网贸易将是未来网络贸易发展的主流方向。

目前,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开始形成。可以预见,网络贸易在未来的21世纪内,将会成为主导性的贸易方式。网络贸易产生的客观基础,从根本上讲是科技革命的大发展,要求经济关系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众所周知,科技进步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的形成,正在把世界经济融合成以全球为一体的“网络经济”,经济活动的国内国际界限逐渐模糊,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已开始突破时间概念和空间界限,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成为信息社会中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全球经济网络一体化趋势,给传统贸易的改造与创新提供了动力和机会。网络贸易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它的产生与发展必将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1)网络贸易将会大大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买卖双方通过网络直接接触,无需贸易中介的参与,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参与交易的各方只需支付较低的网络通信和管理费用就可获得存储、交换和处理信息,节省了资金,降低了成本;由于In

ternet是全球性开放网络,有利于交易双方获得“完整信息”,降低了市场上的搜寻成本,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在网上直接传递电子单证,既节约了纸单证的制作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节省利息开支。(2)网络贸易提高了工作效率。现有网络技术实现了商业用户间标准格式文件(如合同、提单、发票等)即时传送和交换,买卖双方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直接办理订购、谈判、签约、报关、报检、租船订舱、缴税、支付结算等各项外贸业务手续,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方便,从而带动了金融、海关、运输、保险等有关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3)网络贸易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地位。公司和厂商可以申请注册域名,在Internet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页介绍产品、劳务和宣传企业形象,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开拓海外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网络贸易无时间、地域的限制,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可以进行“全天候交易”,把产品推向全球,增加贸易机会,同时又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密切同客户的业务联系,提高其市场竞争地位。

网络贸易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领域,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网络贸易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据国际数据公司资料显示,全球电子贸易营业额为20-30亿美元,增至150亿美元。4月美国商务部发表题为《崛起的数字经济》报告中称,因特网上的贸易额正以每3个月1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另据世界贸易组织估计,到20,通过网络进行的国际贸易可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15%。为了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主张对网络贸易实行全面自由化。一些国际性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也开始就网络贸易问题进行政策对话和信息交流。因此,网络贸易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将极大地推动网络贸易的发展。

但是,网络贸易在改变国际贸易的方式和内容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和国际贸易法规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比较优势的形成基础是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在网络贸易的条件下,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这就改变了传统国际分工理论的基础,即国与国之间对信息的生产、传播、反馈与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信息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贸易中信息技术因素成为贸易国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国家或企业的信息处理效率成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条件,信息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和信息产业的规模比重,都极大地影响了一国在国际贸易甚至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世界各国和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不同,导致了全球网络化发展很不平衡。据国际电信联盟199月的报告表明,截止19底,全世界Internet用户有2/3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21.9%分布在欧洲大陆,6.3%分布在亚洲,3.7%分布在大洋洲,拉美及非洲仅占1%和0.6%。这使发展中国家在网络贸易的发展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加剧了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发达国家还试图控制和垄断世界信息资源,以达到继续主导国际贸易主流的目的。美日两国在世界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中大约占1/3,以它们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贸易占国际信息贸易的90%,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只占10%左右。这种国际贸易中新的分工格局,将不发达国家排除在国际贸易主流之外,从而导致了国际贸易中新的“边缘化”倾向。这种情况也使发展中国家原来具有的自然资源及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的重要性降低,全球信息网络使数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和国际金融业务变成只是一种信用信息符号之间的流动,在瞬间即可完成,也为国际投资者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尤其在国际金融市场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从而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政府实行保护性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难度。

前文提及的企业战略联盟与虚拟经营这一跨国公司创新型合作竞争经营方式,揭开了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同时通过非资本参与型的自发协议而联结成的信息网络,打破了传统公司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使跨国公司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这种外部资源“虚拟”内部化的形式,使公司的经营向柔性化、弹性化的方向发展。跨国公司的所有生产环节都被纳入现代信息网络,利用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直观的生产协调。这不仅淡化了公司活动的地域边界,而且有效地利用了公司的经营资源和经营能力,促进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增长,也带来了国际贸易总体规模的扩大。跨国公司由原来二维、平行的实物流动变成开放化、立体化、多维化、网络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共同组成的流动,从而引发了对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厂商理论等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使国际贸易竞争格局从传统的“单赢”向着“双赢”的合作型竞争模式演进。

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发展,对传统的国际贸易法规提出了挑战。传统上的贸易合同必须由书面订立,通过手写签名或印章来辨别身份。但在网络交易中,由于大量运用电子货币和电子签名,有形合同的法律规定很难适用网上无形的合同,而无形的网上合同如何确定权利和义务,尚待进一步明确规定。此外,网络信息的隐私权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电子数据及网上信息的证据效力问题;电子签名和认证问题;无形产品的`网络交易对征收海关进出口关税和国内其他财政贸易政策与市场准入等问题,都要求在贸易立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使之有利于保护贸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贸易遵循统一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运行。因此,要为“数字市场”建立基本的游戏规则。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第29届年会通过的《电子商业示范法》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目前只起“示范”作用,不具有强制性,但向各国立法者提供了一套国际公认的规则,创造了一种比较可靠的法律环境。网络贸易法律法规的制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要促进其产生和发展,就需要国际社会广泛的全球性合作。

三、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网络贸易的发展仍处在萌芽阶段,至今国内尚无一家实际网上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税收、运输等部门实现网络化的目标尚需时日。我国现阶段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贸易,而只能做到“在线浏览,离线交易”。但是在另一方面,我国网络贸易的发展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国政府自90年代初开始,就相继实施了“金桥”、“金卡”、“金关”等一系列金字工程,这些工程已初有成效。193月,中国银行和世纪互联网共同完成了国内第一笔电子交易,这意味着我国电子银行建设开始启动。年7月8日,在外经贸部互联网官方站点组建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运行,这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组建的网上交易市场。它标志着我国在网络贸易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nbs

p;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看,网络贸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是挑战大于机遇。为了推动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一些积极对策:

1.转变观念,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时代已快步向我们走来。网络将会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造成巨大的冲击,只有及早融入全球数字化竞争,才能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的运行,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目前,我国居民和企业对网络贸易的观念淡薄,传统的购物习惯和销售方式仍根深蒂固,认识上的滞后将会阻碍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网络和信息在未来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居民和企业转变观念,重视网络贸易的发展,构筑推进网络贸易发展的舆论环境。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是制约网络贸易发展的“瓶颈”。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例如,我国自1994年正式接入Internet以来,国内用户数已超过80万,WWW站点数1500多个,在CN下注册的域名5100多个,ChinaNTE已覆盖了31个省市,CERNET已连接了260所大学。“九五”期间投资建设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互联互通。虽然我国网络架构已基本形成,但与国外相比,国内信息基础设的投资仍严重不足,其建设仍是初步的,金融电子化和商业电子化的目标还很遥远。以Internet普及率为例,目前我国上网用户数只占人口总数的0.07%,而美国多达30%以上,相差400多倍。因此,我国必须切实有效地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以便为网络贸易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快企业经营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单靠传统管理方式从事经营活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宴。上网开拓市场,已被全球大公司认为是成本最低而效率最高的经营手段。目前,世界上企业之间的兼并浪潮发展迅猛,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中小企业参与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武器,使其在利用信息资源方面与大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仅花费很低的成本就能在因特网上实现跨国经营。因此,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技术,对自身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充分利用网络贸易带来的商业机会,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众多的中国企业,特别是近50万家中小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4.加强对网络贸易的研究,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网络贸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如交易的安全性、网络贸易的征免税、知识产权的保护、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及纠纷的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且由于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没有最终定型。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本身的新进展,又有与现有体制的冲突,这给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对市场的发展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强对网络贸易的研究,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和规范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7.贸易方式 篇七

一、从呜呜祖拉价格分配看义乌小商品的贸易利益

义乌小商品素以物美价廉著称, 薄利多销一直是小商品销售的价格策略。这种策略在争夺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然而在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 小商品的贸易利益空间被大大压缩, 甚至使经营者陷入无利可图的境地。

章苒、冯源分析了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的中国 (主要在浙江和广东) 产呜呜祖拉的价格分配情况, 该项分析具体展示了呜呜祖拉价格在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变化动态 (见表1) 。

(单位:元)

表1显示, 呜呜祖拉的出产价仅为0.6~2.5元, 这是中国企业卖给外国采购商的价格。外国采购商运到南非后批发价格增至5~6元, 价格上涨5~6倍, 这是中间商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价格收益。而在南非国内从批发到零售价格又上涨到10~20倍, 这是南非国内批发零售环节获得的价格收益。可见中国企业仅获得微薄的生产利益, 大量的贸易利益被流通环节获得。

吴华丹、兰洋进一步分析了呜呜祖拉的利润分配情况, 从生产商到贸易商再到零售商的利润分配如下 (表2) 。

表2显示, 在呜呜祖拉的利润分配中生产商仅获5%的利润, 而贸易商、经销商和零售商获利却分别在10%~50%之间, 尤其是贸易商和经销商获利最多。

无论从价格分配还是利润分配情况看, 中国企业在呜呜祖拉的生产和国际贸易中都是获利最少的, 大量的利润在流通环节, 并被贸易商和经销商以及零售商分割。被称为呜呜祖拉大王的吉盈塑料文具厂邬奕君说:“一个喇叭生产出来, 工人赚一毛钱, 我当老板的赚一毛钱, 我们都是一毛钱利润”。章苒、冯源的采访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理论分析, 中国的生产商和外贸商获得的利润实在过低。近年来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资源要素价格持续上涨, 人民币不断升值, 小商品生产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甚至使经营者陷入无利可图的境地。

中国企业之所以获利微薄:第一, 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薄弱, 缺乏自我开发能力;第二, 中国企业国际营销能力不足, 只能在国内进行交易不能将营销网络延伸到国外市场。总之, 义乌小商品经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不仅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成为世界上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 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小商品经营仅局限于生产环节, 在研发和营销环节的能力薄弱, 不掌握产品国际定价权以及不能控制市场营销, 使得中国企业获利甚少。义乌国家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获得国家批准并实施, 为义乌小商品国际贸易方式的变革提供了难得的战略契机。应深入研究小商品的国际贸易方式与贸易利益的关系, 为建立新型贸易方式拓展贸易利益空间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二、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解释

贸易价格及贸易利益与贸易方式密切相关, 《2000年国际贸易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列举的13种国际贸易术语显示, 承担义务越多的贸易方, 相应的商品价格就越高, 获得贸易利益也越多。义务最少的贸易方式是EXW, 即工厂交货。卖方在其所在处所 (工厂、仓库等) 将货物置于买方处置之下, 即履行了交货义务。由于承担的义务最少, 商品的价格也最低。义务最多的贸易方式是DDP, 即完税交货。卖方负责商品的进出口清关手续, 运输保险, 支付进出口关税, 并承担所有的贸易风险。该种贸易方式价格最高。

义乌小商品的国际贸易绝大部分是外商驻在采购, 这种方式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相当于EXW。中国企业当然获得最少的贸易利益。徐锋从国际竞争力强度和经济国际化程度两个维度分析了这种贸易方式产生的原因, 指出这种贸易方式大大降低了市场经营户开展国际贸易的门槛, 使更多的市场经营户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实际上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从事贸易活动的商户能够掌握国际贸易知识、拥有国际贸易技能、熟练使用外语开展商贸活动的国际贸易人才少之又少。这是义乌小商品国际贸易处于内向国际化的根本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知, 如果在各进口国建立了营销网络, 则可将贸易利益和进口国内的流通环节的利益纳入自己的手中。而实现该种贸易方式的基本途径就是对外直接投资, 即在世界各国建立子公司从事贸易和营销活动。

三、外向国际化拓展利益空间

国际投资理论为拓展义乌小商品贸易利益空间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实施“走出去”战略、开辟国际市场营销实现跨国经营可以使义乌小商品的经营从内向国际化转变为外向国际化。不仅获得生产利益, 而且获得贸易过程利益—即经销利益, 甚至是零售的利益。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那么义乌小商品是否具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呢?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为我们展示了企业国际化的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海默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 这些优势包括市场垄断优势、生产垄断优势、规模经济优势、政府政策支持优势。具有这些优势的企业, 可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义乌小商品城经营具有的优势有:第一, 义乌小商品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优势。义乌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小商品生产和销售基地, 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市场和部分国外市场, 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国外市场设立子公司时表现得更加明显。第二, 具有自成一体的经营垄断优势。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过三次战略创新, 使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成为集产品展示、代理批发、厂家直销、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制造中心、会展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科研中心。这也逐步形成了中国义乌小商品城的核心竞争力。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地管理了营业面积400余万平方米、16万商户的商业市场, 积累了丰富的大型商场管理经验, 形成了独自的商品城管理能力。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 总股本为27亿元人民币, 市值218亿元人民币。是商品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第三, 义乌小商品具有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优势。在义乌小商品城建设的第二次战略转变中实施了“贸工结合”战略, 通过纵向一体化使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更加紧密, 极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浙江省的256个产业集群以小商品城国际贸易中心指向的产业发展使小商品城具有了良好的生产基础。这种独有的规模经济优势是小商品品种丰富而价格低廉的根本保障, 创造了义乌小商品特有的国际竞争力。第四, 具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批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赋予义乌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先行先实权, 为义乌市场更加繁荣、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的新的强大动力。

站在全局战略高度, 大力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健全海外市场营销网络体系, 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外向国际化的战略措施

一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实现技术创新新突破。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持续发展的源泉, 是树立外投资优势的根本保障。应实行倾斜政策, 将科技三项资金、技改资金、创新专项资金集中支持一部分企业, 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实现技术、产品的国际化, 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义乌市玩具行业协会与浙江大学联合建立的玩具创新发展中心的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的研发设计机构, 抢占技术制高点, 使玩具产品快速突破国际技术壁垒进入国际市场。无缝服装行业协会建立的服装科技研究发展中心, 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开发、检测、技术培训等服务。华鸿控股集团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分别取得了700项和200多项专利, 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

二是实施国际化品牌战略, 提高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品牌代表了商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质量, 代表了产品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 代表了企业的信誉和影响力。它是国际市场竞争战略的基础, 义乌小商品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很少, 极大地损失了产品的利润空间。近年浪莎、梦娜等知名袜业品牌的崛起使企业从单纯价格战中脱身而出, 迈向品牌化发展道路。

三是培养国际商务管理人才, 提高跨国经营能力。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最重要的是国际商务管理人才, 需要一批通晓国际运作规则和惯例、懂得国际风险管理、跨文化管理、世界法律体系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可以指定专门机构, 针对义乌小商品国际贸易的特点, 设计专门的培养方案, 进行有特色的国际商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四是建立和完善对外投资支援体系, 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义乌市政府也应建立对外投资支援中心, 在技术、资金、人才、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支持。应积极拓展国际经济合作关系, 与国外友好省市签定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争取在当地建立国际商贸中心。积极争取商务部、省商业厅、义乌市商务局的对外贸易专项资金, 支持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外设立子公司, 形成国际营销网络。

摘要:义乌小商品市场经历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基地, 内向国际化也有充分的发展。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和人民币升值, 使其利润空间大大压缩。建立新型贸易方式, 拓展利润空间是义乌国家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走出去, 到外国设立子公司, 不仅可以获得生产利益, 而且可以获得贸易过程利益以及经销利益甚至是零售利益。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四大竞争优势, 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义乌小商品,贸易利益,外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章苒, 冯源.呜呜祖拉神话背后的无奈[J].玩具世界, 2010 (08) .

[2]吴华丹, 兰洋.呜呜祖拉何时吹响中国制造[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10) .

[3]徐锋.我国专业市场国际化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路径[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 (11) .

[4]何旋.义乌企业如何塑造品牌核心价值观[J].浙江经济, 2010 (02) .

8.中韩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策略 篇八

中韩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策略

■ 张振华 九江学院

随着中韩两国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多,我国对韩贸易企业的安全收汇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很有必要对中韩贸易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进而找出一些适合中韩经贸关系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支付结算方式。

一、中韩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两国的贸易依赖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韩国对中国的市场依赖程度非常高,对华出口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拉动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表1所示,2005年我国对韩国的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是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时贸易额的22.3倍。2008年,中韩两国贸易继续稳步增长,全年贸易额为1861.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继续保持我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我国也仍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韩两国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韩两国贸易总额162.3亿美元,下降16.0%,其中我国对韩国出口536.8亿美元,下降27.4%,自韩国进口1025.5亿美元,下降8.5%。但是2010年中韩两国的贸易又迅速回暖,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071.7亿美元,增长率达到了32.6%。

二、主要结算方式风险的比较分析

表1 中韩贸易简明统计(2005-2010年)(单位:亿美元)

表2 主要国际结算方式的比较

在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三种支付结算方式是汇付、托收和跟单信用证。如下表所示,汇付和托收属于商业信用,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所以如果采用托收和汇付(包括预付货款、付款交单等)的支付方式,银行是没有风险的,银行在这里担任的只是一种汇款和代收货款的中介角色,并没有承担追回货款的义务,而采用信用证方式时银行一旦受理了申请人的申请便要承担第一付款责任人的义务。

仔细分析发现:对卖方来说,预付货款可以立即使用资金但有价格风险。货到付款对卖方风险极大,即进口方违约风险。付款交单卖方在收到货款前需占用资金,进口方拖延付款的汇率和利率风险及政治风险。信用证只要能提供与信用证相符的单证,收汇就有保证,但面临开证行倒闭的风险。对买方来说,预付货款能有效控制货源但需提前支付资金。货到付款在收到甚至销售货物后付款,风险最小。托收买方如果拒付,商业信誉会受损。信用证引入银行信用但风险可能被卖方恶意欺诈,占用资金费用较高。

三、中韩贸易中结算风险分析

表3 近年来韩国主权性用评级表

(一)从信用状况角度分析

2011年11月份,在韩国各大网站上,“国家破产危机”成为排名第一的关键词。受到美欧等发达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韩国经济增长确实面临下行风险,韩国银行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credit default swap,CDS)溢价继续飙升,甚至超过信用评级被下调的法国。据了解,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它其实就是一份保单,购买CDS者在贷款人违约后,可以从售卖CDS者处得到赔偿。CDS的溢价波动可以体现该国的主权违约率,溢价越高,违约率越大。但是影响一个国家信用状况的因素很多,我们不能就CDS溢价的飙升便单方面的片面的认为韩国信用危机严重,从而减少与韩国的贸易量。就整体的情况来看,韩国的主权信用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从下表可以看出,三大评级机构都将韩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维持在A级以上,这表明韩国的投资品质优良,本金利息安全。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应该对韩国的主权信用状况给予积极的肯定,但是韩国近期遭受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和经济增长疲软的双重挑战,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存在违约的危险性。

(二)从汇率角度分析

在对外贸易中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结算货币,一般要遵循“软进硬出”的原则,即进口方应尽量选择软币作为交易的结算货币,而进口商则应尽量选择预期走势强硬的货币作为结算的货币。

如上图所示,韩元兑美元周五(2011年9月30日)收盘下滑,收于185.058,而整个9月份下跌了9.5%,创2009年2月以来最大单月百分比最大跌幅,月走势创逾两年半以来最差。另据韩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2009年8月季调后工业生产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且降幅高于预估,全球需求放缓对韩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所以在与韩国的贸易中,首先一定要慎重的选择结算货币,因为如果结算货币选择不当的话,那么即便企业能够顺利结汇,也会有较大的损失,而相反如果结算货币选择妥当的话,那么即使贸易的本身利润不是很高,甚至是亏损的,也有可能令企业扭亏为盈,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说,我国企业在与韩国的贸易中采用如下策略是比较合理的:进口商采用韩元结算,而出口商采用美元结算是比较合理的。

(三)从韩国的贸易管制角度分析

韩国对我国很多出口商品管制比较严格。近10年来,韩国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达l6起,占韩国对外全部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19.75%,中国是韩国提起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并且,韩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有愈演愈烈的态势,目前韩国还对4种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分别是一次性打火机、碱锰电池、硅锰铁合金和打印用纸。在关税方面,在韩国列出的那些要加征进口调节关税的初级产品大都是从我国进口的,并且大部分都是我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产品。此外,韩国还采用一系列的非关税措施,如采用技术贸易壁垒,反倾销措施等限制我国产品进入韩国市场,韩国对中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商品(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等),大都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且出口量较大的商品。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采用比较保险的结算方法,比如预先付款或信用证方式,因为一旦是由于韩国政府的贸易管制问题而引发贸易争端的话,我们就可以掌握主动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我国对韩贸易企业的损失。

四、中韩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策略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为了取长补短,做到既能加快资金周转,又能确保安全收汇、规避国际贸易风险,以利于达成交易,扩大贸易的目标的实现,通常在同一笔交易中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算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是比较有效的做法。

(一)银行保函与汇款结合

如果出口商违约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好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的话,进口商就可以凭预付款保函向担保银行索回预付款。在分析我国对韩贸易现状时,说到了我国对韩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也就是说在与韩国进行贸易中,我国更多的是以进口方的身份来进行贸易的,并且我国从韩国进口的都是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金额巨大,所以用汇安全显得更加重要。货到付款项下,出口方为防止进口方收货后不履行付款责任,通常要求进口方通过其银行开立以出口方为受益人、相当于货物总金额的付款保函。一旦进口商收到货后不付款,出口商可凭保函向担保银行索赔。这是因为韩国是一块严谨而充满抗议的土地,其经常会以货物的各种莫须有的质量问题而拒绝付款,这时,如果采用这种结算方式便可以顺利的索要等同于合同总金额的货款。

(二)银行保函与信用证结合

这种结算方式的具体操作流程是:①签订合同后进口商预先支付约等于合同金额10%左右的预付款;②出口商开立相应金额的预付款保函,进口商同时开出相当于合同金额的80%的进口信用证;③设备装运前,进口商开立相当于合同金额10%的尾款保函。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从韩国引进各种先进装备时,这一结算方式的组合可以有效的发挥其规避风险的作用。

(三)银行保函与托收结合

出口方为保障收汇安全,要求进口商通过其银行开出以出口商为受益人、与托收单据金额的相等、期限长于托收付款期限的付款保函。一旦进口商在付款到期时无理拒付,出口方可向担保银行索取该笔托收项下货款。在我国对韩贸易中,我国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等附加价值较低的初级产品,随着我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这类产品就更不具有竞争优势了。于是可能以往我国这类商品的出口商所要求的信用证付款很大程度上就要遭到拒绝了。而采用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减少进口商的结算费用,同时又保证了我国出口商的收汇安全。

(四)预先付款和信用证相结合

定金的部分以电汇方式预先办理,至于大量的货款,可以采用对卖方有利的支付方式,比如可以用L/C的方式进行大量的资金的传递;至于一些余款,以电汇的方式进行。在中韩贸易中,一方面,我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我国出口的产品利润低。因此应该尽量采用有保障的信用证或预先付款的结算方式,因为如果利润低的话,则意味着生产该产品时的投入资金,人力等要素更多,那么万一收汇出现问题则出口商将损失惨重。另一方面,因为韩国的一些官方机构常常会应韩国商人的要求,而任意更改认证方法或进口数量,若我们采用此结算方式,此时我们可以预先收到一部分货款,减少一定损失;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单单相符的原则要求开证行付款,而可以不管其它外部的主观条件的改变。比如我国出口的中药材经常会因韩国标准协会随意更改认证方法而无法顺利结汇,使我国企业损失惨重。

我国企业对韩贸易在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进行出口贸易的过程中,要理性处理同客户之间的贸易关系,不能因为某些传统的观念和想法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其次,在企业允许的能力范围内,企业应该适时的引入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科学的并能有效规避风险管理制度,主动出击,自主选择那些信用较高的,资金状况较好的企业进行贸易;最后,企业应投入重金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高的外贸人才,同时多向专业咨询公司或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咨询,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国际贸易的根本动机在于创汇,在于盈利,所以收汇安全应该是每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的人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但目前国际贸易市场毕竟是买方市场,要求用汇付结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在信任的基础上增加采用汇付比例的同时,为了规避风险,也要灵活运用组合的、综合的支付方式来进行国际贸易的结算,这更能促成国际贸易顺利地发展和国际贸易环境的良性发展。

[1]任晓燕,任晓鸿.论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 [J].商场现代化,2007.09

[2]吴琦等.从规避风险的角度看国际结算方式的理性选择[J].中国商界,2008[3]景宇.论中韩贸易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2

9.国际贸易论文:贸易增长 篇九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关于中国应该采取的贸易增长方式,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当多的进行了探讨。部分学者认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应该继续利用自身丰裕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生产并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东盟)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已经给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笔者就想通过以美国市场为目标市场,采用中国和东盟四国历年出口至美国市场的数据,尝试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两个指标,对中国和东盟出口至美国市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做一个对比,进而分析得出中国所拥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经出现减退,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越来越大的竞争,依赖于劳动力优势的贸易增长方式已经不太适合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贸易增长方式必须转变。

本文是以中国和东盟四国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到美国市场的相关比较来进行分析的。笔者选择的四国是东盟中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以下简称东盟四国)来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们在整个东盟的贸易中占了相当大的份额,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四国产品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与中国类似的出口贸易结构。

二、中国与东盟四国出口相似度分析

笔者根据美国统计局进口统计数据,计算了中国、东盟四国在~间出口相似度指数的演变情况。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四国的出口相似度在经历了21世纪初一个平稳的`下滑过程之后,从开始快速上升,反映出中国与东盟四国在SITC6+8类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相似度逐步提高,也就意味着中国同东盟四国在劳动力密集性产品的出口上竞争加剧,同时,我们要意识到,虽然21世纪初相似度的下滑过程,也并不是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四国的竞争程度降低了,而是由于中国在刚刚加入WTO,使得中国进入美国市场的商品相比东盟有所增加。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盟四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的出口与中国的相似度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对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将面临来自东盟四国更加强有力的挑战。这也说明中国和东盟的产业结构相似,在很多的领域存在竞争。中国按照传统的贸易增长方式已经碰到了更大的阻碍。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按照传统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生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笔者将在下节中,再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进行细分,并按照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到美国市场中份额最大的SITC8类产品数据作为样本,单独与东盟四国出口美国市场的SITC8类产品进行一个比较。

三、中国与东盟四国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上一篇:政府采购计划表表样下一篇:小学英语阅读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