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烟囱冒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2024-07-25

浅谈烟囱冒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精选5篇)

1.浅谈烟囱冒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篇一

1 返潮的原因

室内返潮现象主要发生在住宅的底层地面。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温度较高的潮湿空气 (相对湿度在90%以上) 遇到温度较低而又光滑不吸水的地面时, 易在地面表面产生凝结水 (一般温度在2℃左右时即会产生) 。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梅雨季节, 雨水多, 气温高, 湿度大。一旦气候转晴干燥, 返潮现象即可消除。二是地面垫层下地基土壤中的水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 以及汽态水向上渗透, 使地面材料潮湿, 并随之恶化整个房间的湿度情况。这种情况往往常年发生, 较难处理, 还有室外的排水不畅、房间的通风不好等。南方大部分地区地表层多属粘土和亚粘土。粘土毛细孔水位上升高度可达2-2.5M, 亚粘土则达1-1.3M。密实性差的建筑材料做室内地面时, 会增加毛细作用, 地面返潮严重。

2 对返潮地面的检查与处理

2.1 检查。

先检查地面是否有裂缝, 裂缝是地下水向上渗透的主要通道。水泥砂浆或整浇的混凝土地面, 一般宽度0.05MM以上的裂缝均为可见裂缝。有规则裂缝通常是沿房间纵向或横向出现的, 是材料收缩龟裂形成的。再检查地面是否有空鼓现象, 检查方法可用一木棍沿着地面轻轻垂直敲击, 所敲击的响声有空响, 该处即有空鼓。

2.2 裂缝、空鼓的处理。

对于有规则的裂缝, 应凿成“V”形缝, 将缝内清理干净后, 用沥清油膏进行封闭。如能用火焰烘烤, 使裂缝处充分干燥, 效果更佳, 一般发丝裂缝, 作大面积封闭。对有空鼓的地方, 应将面层敲掉, 将垫层部份凿毛, 在垫层上刷一道水泥浆, 随即用与面层相同的材料修补平整。

2.3 防潮处理。

对裂缝和空鼓局部处理完后, 应对面层进行全面防潮封闭处理。处理的原则是阻塞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中毛细管渗水通道。一般可采用涂刷防水涂料或防水剂的作法。涂刷前, 先将面层凿毛, 清扫干净, 涂刷二度防水涂料。第一道涂刷时应用力, 使其深入毛细孔内。待第一道涂料实干后 (一般24小时左右) 再涂刷第二遍, 这样形成整体防水涂膜。在地面与墙面转角处, 涂料应刷至墙面踢脚板高度。

在对原地面进行防潮处理后, 再作新面层。新面层材料的选取应考虑选用强度高、耐磨、有一定防潮能力、易于清洗、实用美观的地面材料, 亦可用水泥砂浆作面层。

对空气湿度来说, 为大范围的自然现象, 除特殊需要可用设备控制湿度外, 一般建筑不宜打开迎风的窗, 少打开迎风向的门, 减少潮湿空气涌入室内即可。

我们在几个住宅工程中曾试用塑料薄膜对返潮地面进行处理,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 在原来的垫层上做1:3水泥砂浆找平层3cm厚, 表面压平。不得有尖角、高低不平, 以防将塑料薄膜刺破而渗水, 在找平层上再纵横交错铺2层塑料薄膜, 铺平压实, 搭缝不得少于10cm。在已铺好的薄膜上浇C20细石混凝土整体面层, 厚为6cm, 捣实整平, 随打随抹, 添浆压光。这样做后, 地而、墙身无返潮现象。

3 如何预防地面返潮

预防地面返潮, 除严格按图纸施工外, 严把施工质量关非常重要。

3.1 重视素上填层的施工质量。

这是地面防潮的第-道防线。防潮地面的填土应采用粘 (黄) 土夯填, 有条件时, 可采用3:7或2:8灰土夯填。不宜用建筑垃圾或杂十夯填, 填土应分层夯实, 每层厚度以20mm为宜。防潮地面的填土, 不应采用松填浸水法施工, 以免增大地基土的含水量。

3.2 防潮层施工。

我们在一幢住宅楼中进行了垫层隔潮试点, 采用25cm厚夯实青碎石干铺垫层, 粗黄砂或片石填面缝;6cm厚细石混凝土;1:2.5水泥砂浆面层。经过3年的观察, 地面都无返潮现象。其后经过许多工程的实践, 证明这种垫层隔潮是行之有效的。架空地面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2.1 架空板下的地基土仍应夯实, 尽量减少潮气向板下空间渗透。

3.2.2 架空板下应有足够的空间和通风条件。

因为架空板下的地基土虽经夯实, 仍会不断有潮气向上渗透淤积, 并向板内渗透。设置通风洞后, 这对地面干燥是极为有利的。

3.2.3 搁置架空板的地垅墙应用水泥砂浆砌筑, 顶面应抹一层防水砂浆层。

3.2.4 重视架空板的拼缝质量, 架空板的拼缝是地面防潮的薄弱部位, 若处理不当, 板下潮气将从此乘虚而人。

铺板时, 板间应留有一定的缝隙。嵌缝前, 应认真清扫干净, 并予湿润。嵌缝时, 用细石混凝土仔细嵌实, 当板较厚时, 应分层嵌实.并应认真养护, 达到强度后方能正常使用。

3.2.5 有条件时, 铺板前应在板底刷一道热沥青, 堵塞板底毛细孔, 能有效地提高架空地面防潮效果。

防潮地面的施工还应注意:地面防潮应同墙基防潮结合起来考虑, 墙基应设置防水砂浆防潮层, 与地面接触部分的内墙面, 亦应作防水砂浆抹面。

防潮地面的室内外高差不宜小于30cm, 室外应设有散水坡, 以及时排除雨雪等积水, 防止雨水渗入室内, 加大地基土的含水量。

摘要:水泥砂浆地面有很多优点, 广泛用于住宅建筑中。在有些地区, 住底层的住户经常发现, 地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返潮现象, 特别是开春时节和梅雨季节较为严重, 直接影响到住户的使用, 给用户增加了许多不便。下面就住宅地面返潮原因进行简析, 并介绍几种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供参考。

2.浅谈烟囱冒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篇二

钻孔灌注桩作为基础设施的一种承载形式, 其施工工艺日渐成熟与完善, 并广泛应用于建筑基础工程中。但由于工程施工对象, 整个标的物几乎全在地下, 隐蔽性强的特点, 施工地质条件认知的不确定性, 导致施工质量事故, 还是很容易发生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是否达到质量要求, 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多方面因素, 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往往又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工程造价及工期。因此, 需要针对具体工程出现的事故原因, 进行充分的分析, 才能真正找到解决处理的合理办法, 避免接二连三的整改返工。

1 工程概况

(1) 福州某建筑工程, 1~6号楼, 均为7层框架结构,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持力层均为中风化花岗岩, 桩端进入持力层≥0.5m, 桩径Φ600~700mm, 单桩承载力极限值Φ600mm为2888kN;Φ700mm为5190kN, 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0。

(2) 地基岩土层特征,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揭示, 地质情况自上而下为: (1) 杂填土:灰褐色, 以粘性土填土为主, 含有碎砖、石块等, 厚度0.40~1.20m; (2) 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 表层0.3m为耕植土, 含有植物根系等, 厚度0.30~3.10m; (3) 淤泥质土:深灰色, 以淤泥质粘土为主, 厚度1.70~7.40m; (4) 中砂夹淤泥:灰黄、浅灰色, 厚度0.80~6.20m; (5) 中粗砂:灰黄、浅黄色, 厚度0.90~3.50m; (6) 含砾粗砂:灰黄、棕黄色, 主要成分为石英, 厚度0.80~2.80m; (7) 残积粘性土:褐黄、灰白、灰绿等色, 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花岗斑岩及少量辉绿岩风化残积而成, 可见母岩残余结构, 厚度1.10~3.60m; (8) 强风化花岗岩:灰白、褐黄、灰绿等色, 厚度0.40~8.10m; (9) 中风化花岗岩:灰白、青灰、肉色, 具有花岗结构, 块状构造, 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 花岗斑岩次之及少数的辉绿岩组成。裂隙发育一般, 裂隙面已受铁锰质侵染, 岩石质量等级为Ⅲ级。本层为持力层。

(3) 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性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揭示,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等级为中等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等级为无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结构腐蚀性等级为弱腐蚀性。

2 施工过程概况

(1) 桩基试打桩分别为4号楼44#桩、5号楼42#桩、6号楼45#桩, 参建各方参照地质勘察资料分别在施工孔深为31.70m、15.50m、22.00m现场捞取的渣样, 均判断为中风化花岗岩渣样, 试打桩最终确定了成桩标准: (1) 控制桩端进入持力层中风化花岗岩≥0.5m及桩长为主, 并参考地质勘察资料; (2) 遇地质异常情况及时向监理、建设单位汇报。

(2) 施工过程的各个工序节点, 均按程序, 经参建各单位现场代表及时签认。 (1) 持力层的认定:由地质勘察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监理、建设单位现场共同认定, 当出现持力层与地质勘察资料出入较大的情况下, 采取补充勘察判定; (2) 终孔后进行第一次清渣, 下钢筋笼后第二次清渣, 各孔底沉渣经检查均≤5.0cm, 符合要求; (3) 水下混凝土灌注, 严格按有关规范、规定及施工工艺要求施工。

(3) 施工过程的各道工序均严格按要求检查, 合格后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施工全过程正常。

3 施工过程地质异常情况

施工过程中, 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勘察资料差异较大。重新补勘, 5号楼改为人工挖孔桩, 其余各栋号, 局部桩位变更持力层、桩径及承载力。

4 第一次静载检验情况

共静载检验14根桩。结果:1号楼45#桩静载到第十级稳定110min;6号楼25#桩加载到第六级;5号楼14#桩加载到第四级;4号楼36#桩加载到第九级;4号楼34#桩加载到第八级, 沉降量超过要求, 其余的桩静载结果合格。

5 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1) 工期紧、总平面位移后工程地质补勘数量不足: (1) 招标规定桩基施工工期20d; (2) 总平变动后, 所有建筑物均向北移位15m, 向西移位5m, 然而工程地质补勘就沿每栋楼的一侧仅补3个钻孔; (3) 施工过程中, 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勘察资料存在较大出入时就进行局部单孔超前钻探指导桩基施工, 桩基整个施工过程, 边钻探边设计变更边施工。

(2) 地质条件复杂, 局部异常变化, 存在不可预见的软弱夹层: (1) 地质情况非常复杂, 持力层有花岗岩、辉绿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等多种岩性组成, 呈脉状或层状互相穿插, 而且不同的岩石其矿物成分不同, 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抗风化能力也不同, 抗风化能力较强的岩石处于中 (微) 风化状态, 抗风化能力较弱的处于残积土或全风化或强风化状态, 造成施工中不能预见的软弱夹层的存在; (2) 地质验证补勘情况 (详表1) :距沉降量>5cm的桩位1~2m进行补勘, 结果:在中风化持力层以下, 发现存在软弱夹层, 而且有的还不止一个层面的软弱夹层。

6 复压验证方法

6.1 采用600t抱压式PHC管桩机, 进行全面复压, 逐一检查各桩的单桩承力

(1) Φ600mm桩复压至3000kN、Φ700mm桩复压至4000kN, 并持荷8min, 如果沉降量<5cm, 则定为满足设计要求的合格桩; (2) 在持荷压力下沉降量>5cm, 就继续送桩, Φ600mm桩压力至3888kN、Φ700mm桩压力至5190kN, 在单桩极限承载力下持荷8min, 如果沉降量<5cm, 则定为满足设计要求的合格桩; (3) 送桩后仍然无法持荷沉降量>5cm的, 则判定为不合格的桩, 需做补桩处理。

6.2 PHC管桩机进场前的准备工作

(1) 施工现场场地清理:施工现场的钻孔桩机及用具全部退场;现场场地上的、泥浆沟、泥浆池内泥浆及渣土清理干净外运。

(2) 为了保证管桩机施工过程的安全及PHC管桩的质量, 施工现场的地耐力需>8t/m2, 采用建筑垃圾和砂包土回填, 泥浆沟、池分层回填并夯实。

(3) 砍除所有的钻孔桩桩头, 检查桩头混凝土外观质量保证桩头混凝土强度, 人工凿除桩面, 局部桩面采用砂轮机磨平。避免复压过程桩头爆裂等质量及安全事故。

7 对钻孔灌注桩复压情况分析 (见表2)

(1) 经复压, 沉降量<5cm的桩, 说明该桩符合设计要求, 质量完好。

(2) 沉降量>5cm的桩, 经持荷复压能够稳定的, 压力达到Φ600mm桩压力至3888kN、Φ700mm桩压力至5190kN, 说明该桩桩身质量完好, 持力层下有软弱夹层。 (1) 以6号楼25#桩为例:补勘发现该处有两层软弱夹层厚度分别为20cm和13cm合计33cm, 跑桩复压是该桩送桩36cm后稳定, 这就验证了复压的沉降量是由软弱夹层引起的; (2) 这种地质情况就造成了个别桩沉降量偏大甚至穿透薄层的中风化岩, 穿层造成桩身偏位下沉或损伤, 有两根桩沉降量分别为2.02m、1.23m; (3) 局部地方中风化岩下的软弱层>3.0m, 失去复压送桩意义, 故做补桩处理。

(3) 造成废桩的主要原因。 (1) 灌注桩与PHC管桩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桩, 灌注桩的桩头不是用来压桩的; (2) 跑桩复压施工工艺不成熟, 只是用做事故处理的一种应急办法, 压桩和持荷过程不稳定, 容易造成桩头爆裂; (3) 软弱层厚的, 造成送桩过程中, 原灌注桩桩身移位、倾斜, 复压时桩身受力发生变化, 桩身混凝土严重损伤。

8 废桩的补强处理

(1) 采用PHCΦ500A型管桩对灌注桩的废桩进行补桩处理 (见图1) , 每根管桩的终压力控制≥4500kN, 并持荷8min。

(2) 补桩后的基础承台相应扩大。

9 第二次静载和小应变检测情况

(1) 每栋楼随机抽取两根复压符合要求的灌注桩, 一根补桩的PHC管桩进行静载检测。结果:静载检测最大的沉降量为25mm, 桩质量合格。

(2) 除了废桩, 其余的桩全部进行低应变检测。结果:Ⅰ类桩占88%、Ⅱ类桩占12%, 桩质量合格。

1 0 工程验收情况

经过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 采取跑桩复压、补桩等方法进行补强后, 经各方检验验收认定:该桩基工程已不存在质量隐患, 工程质量合格。

1 1 结语

桩基质量事故, 主要原因是地质条件复杂, 总平移位后补勘数量不足, 局部地基异常变化, 存在不可预见的软弱夹层。由于寻找先前桩基事故的原因分析透彻, 处理方法技术上可行, 经济、工期等均衡调控合理得当, 最终达到工程桩基的质量标准,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地下工程不可预见的因素多, 遇到类似问题或地质情况复杂的工程, 一定要加大地质详勘密度, 确切了解各地层的分布情况, 尽可能地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减少返工损失, 达到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JGJ94-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2]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篇三

1.1 路面设计:

(1) 结构设计不合理: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 (2) 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 (3) 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 (4) 路面厚度设计问题:即现阶段新建路面早期破坏情况较多的症结之一所在———公路在短期内 (如1-2年) 已达到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

1.2 路面施工

路面施工过程是其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面层质量的施工环节主要是面层本身的施工、基础施工及相关联接层施工。

1.2.1 路面施工。对原材料检验不严, 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不够, 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 使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推拥、油包、松散、露骨、坑槽等。

1.2.2 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 使混合料的配合比计量、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等受到很大影响。

1.2.3 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 沥青和矿料拌和时, 沥青便被矿料的高温灼焦、沥青老化, 使路面强度不足, 产生松散、坑槽等病害。

1.2.4 碾压温度过高, 造成温度过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上限值;二是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虽然在规定的范围内, 但接近高限, 如果运距较短, 摊铺碾压又很及时, 就会使碾压温度超过规范高限。如果碾压温度过高, 混合料就压不实, 就会出现推移, 发生微裂。

1.3 基层施工

基层是承担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的主要承重层。基层的强度及稳定直接关系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施工的主要问题:

1.3.1 基层、底基层、路面表面清除不干净。在铺筑上一结构层前, 若路面结构层及路基表面的浮土、浮灰、浮砂清除不干净, 在雨水作用下, 浮层细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的高压水流冲刷成浆, 进而波及到沥青面层表面。

1.3.2 基层松铺系数 (或基层标高) 控制不严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 因二次补加层与下层基层无法紧密连接, 自身厚度又较小, 因而极易松散, 进而引起沥青层的网裂、松散、坑槽等破坏。因此, 建议此补加层用含油沥青混合料 (即茌料) 代替。

1.3.3 部分基层压实度不足的问题。在最大干密度确定的情况下, 基层的压实度与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比例特别是粗粒料的含量密切相关, 当粗粒含量很大时, 即使压实度超过100%, 并不表示该基层已经密实。因此, 要适当增大碾压吨位、增加碾压遍数, 确保基层到规定压实密度。

2 养护管理及其它原因

2.1 养护不及时

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 个别坑槽后, 未及时进行养护, 特别是采用层铺法施工的贯入式路面和表面处治, 初期及时养护更为重要。

2.2 养护方法不当

有些养护人员, 在沥于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 (或洒布机喷油) 、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 结果破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 甚至由于喷油不够, 用油量控制不平, 造成泛油、推拥、松散等病害。

2.3 其他方面原因

2.3.1 未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前期工作滞后, 路面设计方案研究、试验不够。

2.3.2 未实行招投标;一些无路面施工经验、无路面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施工队伍承担路面施工;监理有职无权, 无法严格监理。不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 赶工期, 搞献礼工程。

2.3.3 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不严。

4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

4.1 病害处理施工的基本要求

4.1.1根据路面病害的分布在实地标出铣刨范围, 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后, 再分层分次进行铣刨或开挖。每次铣刨后, 必须由现场技术人员会同监理工程师根据下承层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铣刨和铣刨范围, 并且确定处治方案。

4.1.2分层铣刨应错台开挖, 错台宽度横向20cm, 纵向50cm。铣刨后形成的台阶应修筑成45°斜坡。槽内任何松散物及废料必须清理干净, 并用风力灭火机或空压机吹净槽内灰尘, 喷洒透层或粘层油, 待回填沥青砼压实后, 对铣刨范围四周接缝灌注沥青或贴防水贴, 所用沥青需取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4.1.3 处理范围内有纵、横向裂缝的, 在原路面铣刨前, 应对裂缝位置、缝宽进行标记并记录, 在铣刨破损部分后, 首先清理缝内杂物, 根据原标记的裂缝宽度, 对于大于6毫米的裂缝, 采用砂粒式热拌沥青料填充、捣实;对于小于6毫米的裂缝, 采用灌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的方法进行封缝, 并且对裂缝范围布设土工布, 回填沥青砼。

4.1.4 坑洞修补原则:圆洞方补、斜洞正补和毗邻洞合补。

4.2 病害处治方案

4.2.1 沥青上面层破损的病害处治方法

对于小于1毫米的纵、横向裂缝及网裂, 一律采用灌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的方法进行封缝。

对于经铣刨后的裂缝处理, 须铺设100cm宽的玻璃格栅, 或对于因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则须铺设100cm宽的T010/140型无纺土工布后再进行回填工作。

对于裂缝宽度大于1毫米的大面积网裂不唧浆, 没有出现坑洞的轻度龟裂、轻度网裂、重度纵横向裂缝、严重车辙、轻度纵横向裂缝、轻度车辙、严重沉陷、松散、沉陷、波浪、拥包、泛油、啃边、不规则修补等, 采取铣刨上面层5cm, 喷洒粘层油后, 用AC-16I沥青砼回填。如图1

4.2.2 沥青面层破损, 基层完好的病害处治方法

对于基层基本完好的中度或重度龟裂、重度网裂、连片坑槽 (连片已修补坑槽) 、连片唧浆等, 铣刨后, 基层顶面铺设沥青浸渍无纺土工布并喷洒透层油, 上层用AC-16I沥青砼回填, 中、下面层用AC-20I沥青砼回填, 各沥青面层层间喷洒粘层油。如图2

4.2.3 沥青面层破损, 基层部分破损的病害处治方法

对于基层已破损的重度及中度龟裂、重度网裂、连片坑槽 (连片已修补坑槽) 、连片唧浆等。在铣刨后并挖除基层的薄弱部分后, 对基层的挖除部分用AC-20I型沥青砼回填, 上覆沥青浸渍无纺土工布, 其它施工要求同上。如图3

4.2.4 层间水较多, 引起破损

主要为纵坡大于2%及雨天积水处, 在适当位置设横向盲沟, 需要根据挖除后层间水的情况作出是否设盲沟的判断, 其他施工要求同1~3 (见图4盲沟设置图)

4.2.5 桥面维修

在罩面前, 须对罩面路段内严重破损的桥面 (破损面积50%以上) 进行铣刨, 然后再进行罩面, 罩面所用改性沥青混凝土中宜掺加聚脂纤维 (掺量为0.2%~0.3%) 。

对于破损的水泥混凝土部分, 须先按方形切割除破损部分, 清理掉槽内的杂物, 再在槽内浇筑C40超早强钢纤维混凝土 (钢纤维的掺量为体积比1%) , 振捣密实。浇捣完成后应进行养护, 在浇筑后24小时后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 再进行铺筑沥青混凝土。

4.2.6 为防止雨水从接缝处渗入到路面面层, 确保病害处理的效果, 病害处理完毕后, 在解除施工封道前, 应采用TL-2000材料对当天的病害处理区块进行封边, 封边宽度不小于5cm。

上述各类病害处理中, 应按照小洞大补, 圆洞方补的原则, 的已破损或松动的部位需要清除彻底, 再将底面整平, 周边整齐清扫干净, 浇洒透层或粘层油 (前者指与基层连接部, 后者指与沥青砼连接部) , 使回填的沥青砼与原有结构层紧密结合。

5 注意事项

5.1 病害路面凿除时, 形状应呈矩形, 处理范围 (即平面尺寸) 据实际病害的情况而定, 当处理深度较深时, 断面形状为台阶状矩形断面, 铣刨后形成的台阶应修筑成45°倒角。

5.2 路面病害处理中, 正确控制回填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

5.3应在病害处治前, 选择典型病害路段作为试验路进行施工试验, 掌握处理工艺及要领。

4.浅谈烟囱冒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篇四

关键词:隧道裂缝,形成原因,处理方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山岭地区新建公(铁)路越来越多,隧道工程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大,同时隧道二次衬砌出现裂缝,甚至开裂的现象非常普遍,已经成为隧道工程的通病。隧道裂缝对隧道的整体稳定、行车安全以及隧道的耐久性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已经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混凝土裂缝,并提出裂缝产生的原因,处理措施和方法。

1 裂缝的类型

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类型主要有: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外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裂缝、施工缝处理不当引起的接茬缝等。

2 裂缝形成的原因

2.1 干缩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散失,使混凝土中的凝结胶体干燥收缩产生变形,由于受到围岩和模板的约束,变形产生应力,当应力值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干缩裂缝。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走向没有规律。影响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用量及水灰比,骨料的大小和级配,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2.2 温度裂缝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间形成温度梯度而产生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裂缝宽度冬季较宽,夏季较窄。温度裂缝的产生与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及水泥的品种、用量有关。

2.3 荷载变形裂缝

仰拱和边墙基础的虚渣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过早脱模,或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等都容易产生变形裂缝。另外,开挖控制不好,超欠挖严重,衬砌厚度不均匀,衬砌背后有空洞,在围岩变形时会形成不均匀的受力状态,这些也会产生裂缝,荷载变形裂缝对隧道的危害很大,已经引起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

2.4 施工缝(接槎缝)

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混凝土灌注不连续,在处理施工缝时方法不当,致使新旧混凝土接槎间出现裂缝。

3 防止出现裂缝的几种常见的措施

了解了衬砌裂缝的成因后,在施工中就会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防止裂缝的出现,下面是施工中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把好原材料进场关,砂石料级配要合理,含泥量和粉尘含量均不能大于设计及规范要求。根据地区环境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安定性指标必须合格,不同品种水泥不能混用。

2)采用光面爆破,控制开挖质量,避免出现大的超欠挖,衬砌厚度要均匀,超挖部位衬砌背后要回填密实,不能形成空腔。

3)衬砌前基底必须清理干净,不能有虚渣,避免产生不均匀沉降。

4)掌握好脱模时间,不能过早拆模,避免因混凝土强度低而提前受力。

5)加强围岩量测,准确掌握实施二次衬砌的时间,一般在围岩趋于稳定时才能实施二次衬砌,如果变形过大,必须对初期支护采取加强措施。

6)要采用规范要求的方法处理施工缝。

4 混凝土裂缝的治理

混凝土作为多组材料组成的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是客观的。作为施工单位首先应加强施工管理,尽量避免或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对于出现的裂缝,应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裂缝的性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4.1 毛细裂缝

隧道衬砌混凝土表面常出现一些没有扩展性的毛细裂缝,这种裂缝是稳定的,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使用和耐久性。从美观考虑,可先清洗干净裂缝表面,然后涂刷环氧树脂浆液2遍~3遍,最后用刮抹料、调色料处理混凝土表面,使其颜色与周围衬砌混凝土颜色一致。

环氧树脂浆液配比,环氧树脂∶501稀释剂∶二甲苯∶乙二胺=1∶0.2∶0.35∶0.08。刮抹料配比,水泥∶细砂∶水=1∶2∶0.35。调色料配比,水泥∶白水泥∶107胶=5∶3∶1。施工时应经试验确定。

4.2 贯通性裂缝

贯通性裂缝的危害较大,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法。沿裂缝方向凿成宽5 cm、深3 cm的V形槽,在槽内骑缝每隔0.5 m钻一孔,孔深为衬砌厚度的1/2或2/3,一般不少于15 cm,并不得穿透衬砌以防跑浆。用清水冲洗干净槽内的杂物及粉尘,在孔内插入ϕ10的压浆管,利用环氧树脂水泥砂浆锚固,用灰刀将砂浆压实抹光。环氧树脂砂浆配比,环氧树脂∶水泥∶细砂∶乙二胺∶二丁酯=1∶1.6∶3.2∶0.1∶0.12,其中乙二胺是固化剂,二丁酯是稀释剂。待环氧树脂砂浆有一定的强度后,以0.15 MPa~0.2 MPa压力压入水泥—水玻璃浆液或环氧树脂浆液。压浆结束后在0.2 MPa压力下压水检查压浆效果。裂缝表面用刮抹料和调色料处理。

4.3 密集裂缝

衬砌背后有空洞或衬砌厚度不足引起的密集裂缝,必须进行防水和地层加固处理。沿裂缝两侧每隔1.2 m~1.5 m交错布点,凿成10 cm×10 cm大小深5 cm的方槽,用风动凿岩机钻孔,孔深3 m,安装WDT25中空注浆锚杆,注入水泥砂浆,灰砂比1∶(3~5),水灰比1∶1,施工时由下往上逐级注浆,注浆压力以0.4 MPa~0.6 MPa为宜。注浆结束后,另凿新孔在0.6 MPa~1.0 MPa压力下压入纯水泥浆检查注浆效果,当达到规定压力而砂浆压不进时,即认为已经注满。注浆24 h后安装锚杆垫板,用环氧树脂砂浆抹平方槽,表面用刮抹料和调色料处理。

5结语

在吉林省江黄高速公路于木匠沟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通过严格的施工管理,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有效控制了隧道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对于一些正常的裂缝,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和整体效果,得到了各方的好评。

参考文献

5.浅谈烟囱冒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篇五

1 变压器常见故障原因及措施

1.1 油质问题

变压器在工作的时候会在内部存在一些油, 这些油的主要作用就是起到润滑和降温的作用。如果长时间不更换变压器内部的油液, 变压器油液中就很可能会掺杂进一些雨水或者是湿度非常大的潮气。而且变压器内部的油液一般温度是比较高的, 这样对油液的变质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变压器内部的油液一旦变坏就很容易导致变压器的性能降低, 尤其是变压器的绝缘性能, 变压器长期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故障。油液在刚开始加入到变压器中去的时候, 油液的颜色是浅黄色的, 当变压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 油液的颜色就会慢慢地变成浅红色。一旦油液朝着黑色的方向发展, 我们就必须对油液进行更换, 这也是提醒我们油液变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因为当油液变成黑色, 变压器的外壳和内部的绕组之间很容易出现击穿电流, 这样对变压器来说是致命的, 因为一旦出现击穿电流就会引起火灾, 严重的时候还会引起爆炸。

1.2 变压器内部声音故障

如果变压器没有处在一个稳定的运行状态, 变压器内部可能就会出现电磁交流的声音, 而且电磁非常不稳定, 这时候会从变压器内部传出一些没有规律的声音。一般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下面几种: (1) 变压器处于一个超载运行状态时, 变压器内部会出现比较沉重的声音; (2) 变压器内部的一些零件出现了松动, 所以变压器运行的时候, 这些零件就会相互碰撞, 出现一些噪声, 如果松动情况比较严重还会造成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 (3) 变压器内的硅钢片没有把铁芯包裹好, 这样变压器在运行的时候就会不定时的出现一定的震动, 相应而来的就是噪音的困扰; (4) 变压器的顶盖处螺丝没有拧紧, 如果让变压器工作, 变压器也会发出一些噪声。

1.3 变压器自动跳闸问题

变压器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突然跳闸情况, 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对变压器进行外部的检查, 把出现跳闸故障的原因找到。如果是因为操作人员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失误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外部因素造成的跳闸, 可以进行简单的调整, 然后就可以让变压器重新进入工作状态。但是如果变压器是发生了差动保护这一动作, 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差动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设备进行严密的检查。在对变压器进行检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变压器内部的可燃物质, 因为这时候的内部故障很可能会引起火灾, 而且如果我们对故障处理不当的话很可能会引起爆炸能够引起变压器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1) 由于出现了内部故障而导致的变压器散热器和变压器的外壳出现了裂痕, 这样变压器内部的油液就会顺着外壳的裂痕流到变压器的表面, 从而引起火灾; (2) 油液在变压器内部是会有压力的, 有时候油液会因为压力过高而流到变压器的顶部, 从而引起火灾 (3) 变压器的套管出现破损。

1.4 变压器内部油位问题

变压器处于一个正常的运行状态, 变压器内部的油位应该处于油位计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如果变压器中油液的油位太低, 油液不能够把变压器的上部端盖浸泡住, 这样可能会引起瓦斯保护动作, 当情况严重的时候, 还可能会导致变压器的引线裸露在油液之外, 这样很可能会出现绝缘击穿的现象。如果油位比较高的话, 就会出现溢油现象。出现油位过低的原因主要有: (1) 长时间漏油; (2) 温度太低; (3) 对变压器进行维修之后没有对油液进行适当的补充。另外, 能够影响变压器油位变化的原因还有很多, 最常见的就是变压器内部的冷却装置工作状态不稳定、变压器的壳体出现渗油的情况以及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等, 这些都会引起变压器中油位出现问题。

2 变压器维护工作

变压器在正常工作的时候, 是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日常维护的。我们需要对变压器的电压和上层油温进行定期的观察, 同时还要对变压器的外部结构进行仔细的检查。我们在对变压器进行日常维护的时候需要对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外部的各种硬件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 只有保证变压器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的时候, 才能够让变压器去工作, 这样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用电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目前, 国内变压器故障一般包括油质问题、变压器内部声音故障、变压器自动跳闸问题、变压器内部油位问题等等。为不影响人类正常生活, 对变压器内部油液的温度、变压器运行的声音和变压器内部油液的油位进行合理的检测, 对变压器外部的壳体进行定期的检查, 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浅谈烟囱冒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推荐阅读:

上一篇:重要的是成效美文下一篇:谈英文快速阅读对四六级考试的帮助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