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

2024-10-18

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14篇)

1.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一

新形势下对监狱民警的激励机制的研究

有效的激励机制所涵盖的内容很广,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物质、精神、舆论、民主和监督等五个方面。对建立监狱民警激励机制的思考,主要从监狱警察的现状、监狱民警管理制度本身的缺陷给民警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如何建立监狱民警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监狱警察的现状

首先,监狱警察与社会沟通不畅。由于监狱的特殊性,使其与社会之间存在多方面的隔离,尽管监狱民警集执法者、特殊园丁、心理医生、企业管理者于一身,然而社会上能认可公安民警、教师、医生和公司管理者的内在价值,而对监狱民警缺乏类似的尊重和客观的评价,同时,监狱民警的家属和小孩读书就业渠道与社会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监狱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监狱民警自我价值丧失,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仅仅把职业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其次,领导乃至社会对监狱和监狱民警期望值过高。据调查统计数据,监狱基础民警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处于长期紧张和压抑状态,有心理障碍的人员达68%以上;再次,监狱在民警管理上存在着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对民警积极性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民警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监狱民警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

这些缺陷也对基层民警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厌倦抵触情绪。监狱民警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主要是:

1、忽视了民警不同层次的需求,使监狱民警疲于应付上面各级领导交代的工作;

2、忽视了物质激励的作用,特别是阳光津贴的逐步到位,也挫伤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3、精神激励流于形式。三天两头的政治学习、精神传达成为监狱民警的一种工作负担,容易产生抵制情绪,难以达到精神激励的目的;

4、绩效考核措施不当。很多单位按人数比例分配优秀名额,而优秀名额又被领导所占有,大多数人员集中在“称职”等次

上,结果往往是工作量大、认真负责的公务员没有被评为优秀,而少数实际上工作不称职的监狱民警也被勉强评为称职。这样的考核无法客观公正地反映监狱民警德能勤绩等实际情况,起不到奖优罚劣的作用;

5、约束机制不规范。监督和惩罚是约束机制的主要形式。目前在有些单位,监狱民警违法违纪行为暴露后,由于其所在的行政机关领导要承担连带责任,因而,应受处罚的监狱民警常常被包庇,以至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这种被打了折扣的行政处分,不仅失去了惩罚和威慑的作用,还挫伤了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三、如何建立监狱民警激励机制

完善监狱民警激励机制必须遵循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及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完善监狱民警的约束机制

约束与激励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约束机制包括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责任制度和严格规范的业绩考核制度等。要通过合理的约束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提倡竞争上岗,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职业竞争压力。

对监狱民警的奖惩实施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奖惩必须准确无误,若功绩与荣誉不符,过失与处分相殊,不但不能调动起积极性,反而会引起个人或群众对组织的不信赖。

(二)依法行政,完善监狱民警考核机制

监狱作为国家执法机关,对服刑人员要依法管理,更要求我们对监狱民警的管理要依法进行。只有依法对监狱民警的绩效进行考核,才能解决现行考核中存在的对考核工作不够重视,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缺乏客观公正等弊端,提高考核的质量和效果,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考核结果,最大限度的释放监狱民警考核的激励功能。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可以以半月考核、月考核或季度考核为考核期,可以采取不定期的方式。与定期的年终考核不同,平时考核可以形式多样,规范约束性不强,但是可作为年终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和因素。而且平时考核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和行为的反应处置更快,对监狱民警的评价更科学和准确。因此,依法行政,完善监狱民警考核机制可以使广大基层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才能不断提高监狱民警的素质,才能真正实现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监狱的目标。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精神激励机制作用

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论认为,人是有多种需求的,而自我价值实现是人的最终基本需求,只重视满足物质的需要,而忽视满足民警自我价值的需求,必然会导致民警的不满意、不安心、不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管理者要从思想和行动上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监狱民警作为国家刑法的执行者,要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也要求管理者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监狱民警不同层次的需求和重视监狱民警人力资源的质量及管理研究。要给不同层次的监狱民警提供机会,把他们当成监狱最珍贵的资产,同时,鼓励监狱民警就监狱工作的各方面发表意见,使行政决策透明化、民主化,扩大决策的参与群体,鼓励较低级别的监狱民警参与决策,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主人翁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凝聚力,增强监狱民警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同时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使他们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产生最大化效益。

(四)构建科学的职务晋升制度

晋升激励机制关系到能否有效的使用监狱民警,也影响

监狱民警的地位、荣誉、工资、福利方面的利益,影响监狱民警队伍的建设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要从根本上调动监狱民警的积极性,就应拓宽晋升渠道,扩大晋升空间,鼓励公平竞争。一方面,应有效利用职级职数和增加每一职务对应的级别,使受到客观原因限制不能晋升职务但德能勤绩廉各方面都优秀的民警有望晋升级别。另一方面,应破除逐级晋升原则的限制,建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应当予以适当跳级,这样,低层民警看到晋升机会增多,必然会努力工作,以求晋升。

新形势下民警激励机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上下一心,齐抓共管,齐头并进,方能形成合力,发挥最佳效益,建立并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民警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和追求,使民警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2.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二

农机是现阶段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 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 在农机的推广和使用中, 产生了众多的安全事故, 农机安全机制亟待创新完善。因此, 相关部门应加紧对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管机制的研究, 分析现今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相关对策予以解决, 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1新形势下创新农机安全监管机制的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 但农业也是我国的弱势产业, 农民收入普遍偏低[1]。农机的出现, 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 国家也将农机的安全生产作为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并当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安全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求。同时, 只有农机质量得到保证, 农民操作规范, 才能保障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现经济收益的增长。因此, 新形势下创新农机安全监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且势在必行。

2新形势下创新农机安全监管机制所面临的问题

2.1 农机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力度不足

在农机安全监管机制中, 主要由相应的监管部门负责农机安全监管工作, 但是目前的农机监管部门能够动用的人力较少, 监管设备相对陈旧落后, 且具有设备不足等问题, 因此, 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力度不足, 监管工作效果并不明显, 导致安全隐患依然层出不穷。

2.2 农民安全意识淡薄

意识影响行为, 安全意识淡薄是产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安全意识淡薄, 在农机操作前, 往往只学习了浅薄的操作方法, 未能充分领略操作规范, 操作过程中经常存在不规范操作, 再加上农机结构复杂, 对操作的专业性有着较高要求, 因此, 在农机运用中经常因人为操作不规范而引起安全事故。

2.3 农机本身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农机生产厂家多以经营利润为主, 很多厂家为获得更高效益, 常常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以降低生产成本, 使生产出来的农机难以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同时, 还有很多农机在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本身便具有安全隐患, 在使用过程中为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

3新形势下创新农机安全监管机制的思考对策

3.1 加大农机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力度

新形势下, 应加强对农机相关监管部门基础设施的建设, 配备专业的现代化检验设备, 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估我国农机安全系数。由于我国农机分布较为分散, 因此, 在检验过程中, 可以采用流动检验的方式, 利用先进信息技术, 对农机进行编号和网络存档, 不定时的进行跟踪记录和安全检验, 以保障农机使用安全。

制度是农机安全的重要保障, 监管部门也应加强与交通部门和派出所的沟通合作, 对农机道路交通违法现象进行严格整治, 如无证驾驶、挂外省牌等。在责令改正的同时, 进行相应处罚和交通安全教育, 加大农机安全监管机制的落实力度, 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效率。

3.2 加强新形势下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要紧抓安全宣传先行, 突出安全教育[2]。相关部门应加强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的宣传教育, 利用电视、报纸等的媒体效应, 向农民普及相应法律法规、农机使用操作规范、事故案例解析等内容, 提升农民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同时, 也对农机厂家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 转变其“重利益, 轻安全”的思想观念, 保证农机质量。

3.3 为农民提供培训教育机会

农机作业手的职业教育工作是保障农机安全作业的重要环节[3]。相关部门应为农民提供培训教育的机会, 支持具备资质的农机培训机构建设, 要求农机培训机构能够明确培训内容, 按照农民实际情况安排培训时间, 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 适当提升考核难度, 以保证农民确实具备农机规范操作的资格, 从人为原因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建立农机安全监管信息平台

新形势下, 我国应积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 建立农机安全监管信息平台, 及时为农民提供农机最新信息, 发布操作规范、农机保养常识等内容, 并为农民提供咨询平台和信息查询系统, 尽可能的为农民提供更便利的安全监管服务。

4结论

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对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 国家应加强对安全监管机制的创新, 加大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力度, 开展宣传教育, 为农民提供培训机会, 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 要求各部门严格履行责任义务, 提升农机使用的安全性, 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增良.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农家顾问, 2014, 7 (13) :17-18.

[2]国晓光.新形势下创建农机安全监管机制的思考[J].当代农机, 2011, 7 (7) :64-65.

3.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新形势 高校教育 管理 现状 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77-01

引言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总量持续增长,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格局更加稳定。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蓬勃发展,高等院校预算管理不够严格、收费行为不够规范、对外投资不够慎重、校内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和校办产业财务管理较为薄弱、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做好高校教育管理能够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

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形势变得严峻。面对这种挑战,只有强化高校教育管理才能让高校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另一方面就是,世界各国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尽管当前我国针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要求,已经制定出了一些推动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但是这些战略任务的完成还需要高校教育工作的支持,这就使得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当前高校发展的形势,需要高校加强教育管理工作。

(二)强化高校教育管理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容易导致高校教育管理滞后,跟不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速度,因此,强化高校教育管理才能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开展了一场以有效学校、优质学校、学习型学校等为特征的“学校重建”活动,这些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为确保高校能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就必须强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教育创新。

二、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观念落后

当前很多高校的管理方法因循守旧,不愿意进行大胆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的创新,在处理和解决问题上依旧采用传统经验,不能及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使得教育管理一直无法取得进步,无法适应和满足社会对高级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管理主要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创造良好的条件,目的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很多高校的管理只是停留在管理学生层面,只是局限于约束学生的行为,不注重为教学活动提供服务,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二)教育管理手段较为单一。管理制度落后

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仍延续经验教学阶段的管理模式。管理工作的形式感较为明显,较为重视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对管理方法的重视度薄弱。市场经济下,人才需求发生转变,原有的教育管理制度无法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虽然高校办学机制发生较多变化,但是忽略了服务和引导职能。

三、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管理创新

现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固有的控制命令已经遭到了学生的强烈反感,继续执行只会导致恶性循环。为此,在今后的高校日常管理当中,必须将学生作为主体,了解新形势的发展,要进行自我管理创新。比如,高校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自我管理目标,其次履行自我实践,日常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学生自主的主观能动性,要改变以往那种“要我做”的模式,进而转换为“我要做”模式,此外要增加自我激励。最后要坚持自我监督。由此可见,学生才是高校日常管理的主体,所有的管理人员,甚至是校领导,都要放低自己的姿态,否则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二)改革完善高校行政管理机制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确保高校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行政管理的权利范围与学术活动的冲突,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保障。在高校的管理机制中,行政管理机制应该与学术管理机制相结合,让其与学术管理机制互补协调的进行,才能真正达到设立行政管理机制的目的。另外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中管理人员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师生,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工作中,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也能够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自己。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育管理质量

(1)建立目标评价体系

只有明确科学的评价目标,才能保证评价活动全面展开和落实。评价体系应包括教育发展、督导、管理、学生发展四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使学与教、管与被管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

(2)注重对学生身心的全面评价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德、智、体等要求更高,我们应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机制应囊括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学习成绩、劳动素质、个人特长等多个方面,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3)重视教师评价体系

要将教师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点,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考核,严格测评教师的专业素养。此外,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辅相成,在制定教师评价体系时,要参考教育成果,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

(四)坚持教育管理多元化、人性化,形成良性运作机制

高校教育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不仅适应某个专业的需要,而且要全面、协调发展,这是实现。新时期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应注重学生的个性,使整个教育管理区域人性化,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人格自我成熟与完善的需要,只有真正把教育管理自主化、多元化与人性化贯穿到具体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去,才算是真正转变传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建设和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和工作的实际情况等进行集中性的研究,对应当进行重点改进的相关项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力求更好的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稳定发展,为我国现代化高校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从本质上加以分析高校教育管理是整个高校建设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所以应当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礼明.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创新构建[J].科技资讯,2013,16:176

[2]袁亚敏.当前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创新机制研究[J].时代教育,2014,15:108-109

4.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四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县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大,各种重点项目建设的全面启动,切实带动了我县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触及到社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也日益增多,人民群众对各种利益的需求也不变增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矿产资源开采、土地征用补偿、城市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等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也越来越多,纠纷种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大量涌现,给社会的稳定带来诸多的压力和问题。在这个社会发展形势严峻、社会问题增多、群众利益需求高、社会稳定压力大的情况下,全面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深入抓好人民调解工作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一、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

当前,我县矛盾纠纷发生与去年同期相比较;2008年上半年发生纠纷690件,调解成功657件,成功率为95.21%。2009年上半年发生纠纷704件,调解成功648件,成功率为95.29%,纠纷化解成功率同期相比上升了0.08%,但纠纷发生总数却呈现上升趋势,疑难纠纷化解难度较大,因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山林水土、城市房屋拆迁、土地征用补偿、生产经营、婚姻家庭等纠纷发生频繁,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纠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当前,由于矿产资源价格上涨,矿产资源开采步伐的加快,虽然拉动了整个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为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同层次的负面影响。因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农民房屋开裂、地面塌陷、水位下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诱发了矿群矛盾纠纷。这些矿群纠纷若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置和解决,就会导致矿群纠纷、群体上访、非正常上访等现象发生,甚至激化为群体性事件,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生。截止6底,我县64个合法煤矿中,因煤矿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就有19个煤矿,牵涉11个乡(镇)25个村27个组,涉及群众842户3611人,影响1所学校769人的正常上课,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2.纠纷具有灵活的可变性。

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民间矛盾纠纷的发生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争地争水纠纷、邻里纠纷就日益突出。同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造成大部分农民工返乡滞留,给当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因农民工引发生的矛盾纠纷也较为频繁。

3.纠纷类型突出多样性。

由于全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纠纷的发生已由过去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纠纷的类型已由原来的传统婚姻家庭、土地承包、山林水土、赡养抚养等邻里小纠纷转化为当前围绕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土地征用补偿、企业改制、职工工资、合同、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煤矿开采地质灾害、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等多样化、复杂化的社会矛盾纠纷,且成上升趋势。

二、诱发纠纷发生的原因

引发各类矛盾纠纷发生的原因,笔者认为有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也有理解程度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理解认识不深入。化解矛盾纠纷关键是各部门的重视程度。一些村级领

导干部作用发挥不够好,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不到位,村务公开不落实,对群众及需办理的事有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独断专行等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严重引起部份群众的高度不满,从而诱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一些工作部门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对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重视不够,对化解矛盾纠纷的认识不到位,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不主动、不及时、不到位、不落实,使群众及需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和落实,从而加剧了群众的不满情绪,进一步激化了矛盾纠纷,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

二是多方协调不到位。目前,因煤矿资源开采引发的矿群纠纷较多。随着当前市场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到位,群众在经济条件差、无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购买高价的生产、生活用煤,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群众“坐在煤山上无煤烧”的现象。只要煤矿业主与矿区周边群众发生小矛盾、小分岐,若解决不及时,群众就会以此为导火线,严重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引发矿群纠纷,稍有不慎,将进一步激化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群体性事件,甚至出现越级上访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是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虽然普法宣传工作已深入推进,但由于边远村(寨)群众文化素质不高,群众知识面不广,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在解决生产、生活中遇见的各种纠纷时,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主要是靠私力解决问题,轻则骂、重则打,从而使小矛盾变为大纠纷,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是调解不规范引发纠纷反弹。目前在村级调解工作中还存在重调解结果、轻调解程序现象。很多调解方法还停留在说教、依靠年龄、人情、辈份高的基础上,大多数主要以口头的方式进行调解,没有调解协议,甚至有调解协议的又无调查笔录和调解笔录,调解不规范。在适用法律、责任认定、赔偿金额等方面不够准确,调解质量不高。

三、矛盾纠纷发生的对策

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关键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机制,使纠纷化解有制可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全力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率,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形成预防机制,搞好法制宣传。加强法制宣传,筑牢合理、合法的思想防线,是预防矛盾纠纷发生的关键。法制宣传部门要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农忙季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开展经常性、时效性、针对性的法制宣传。各辖区内的法制宣传员要发挥宣传职能作用,结合中心工作,经常在田间地头、树下村头、屋里坑头与群众交心谈心,用耳倾听群众的心声,用心了解群众思想动态,用嘴宣传法律法规,用行动及时解开群众心结,做到法、理、情三结合,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法律知识在群众心中生根,让法律知识不断成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必修课,全面实现群众“时时学法、常常用法、办事合法”的和谐目标。

二是形成排查机制,抓好纠纷登记。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关键是做好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要将纠纷排查工作与各乡(镇)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对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隐患苗头进行及时排查、登记,逐一疏理、化解,定期分析纠纷的新情况和新动向,逐步形成小排查小调解、大排查大调解的排查工作机制。

三是形成联动机制,提高调解效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机制,是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根本保障。社会的稳定需要各部门的齐心协办、全民的共

同参与、全社会的共努力。关注民生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立足这一点,万事以民为先,及时调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格局,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面提高调解效率,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四是形成培训机制,完善调解档案。提高调解社会公信力关键是提高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全面完善调解档案。要把握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座谈和业务培训,不断建立健全基层调解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调查笔录、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定期对调解成功的纠纷进行跟踪回访,深入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有效防止纠纷反弹现象发生,切实做到心中有数。

五是形成激励机制,落实调解报酬。人民调解工作根生于基层,人民调解员来源于基层。“晒着头皮、厚着脸皮、说破嘴皮、饿着肚皮、磨破脚板皮”、“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进千辛万苦、受尽千咒万骂”就是基层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真实写照。要提高各级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键是要结合纠纷化解的难易程度,建立健全调解包案调处制和调解激励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员工作报酬。要把各乡(镇)的纠纷化解列入干部考核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和指导,根据检查的结果兑现调解工作报酬,对成效显著的调解组织或调解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差的给予批评,切实增强抓好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5.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五

摘 要: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为龙头,实行以人为本和以健全的制度为依据的科学教育管理方式,辅以细处着手和创新性为基础的柔性管理方式,逐渐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建立;健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223-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在大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学生的个性化越来越强;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尤其是《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件的颁发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怎样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覆盖面更加广泛、落实程度更加到位的长效机制就成为摆在各位学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结合近几年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国内外高校一些成功做法,认为新形势下要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一、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为龙头

(一)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重心,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学生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关键,也关系到能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发挥辅导员自身的榜样和带头作用[1]注重借助学生活动平台重点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借助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通过党员民主生活会、团支部恳谈会、学生干部培训会、定期思想政治学习、各类主题学习活动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辅导员还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贴心人”工作,多与学生交流,热心解决学生的生活需求,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结合学生的理想帮助学生制定自身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切实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2.借助班级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平台,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通过每周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通过组织团日主题活动,围绕我国道德模范事迹、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社会先进人物事迹、优秀大学生事迹、自强不息大学生事迹等的榜样展开学习讨论,让学生在学习先进人物事迹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的高素质人才的导向性作用,逐步提升整个国家的国民思想道德素质。

3.借助思想政治和党课课程教学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思想政治课和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注重把授课内容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课外实践相联系,大力开展开放式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观点,关注学生的热点,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和党课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祖国富强而刻苦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脚踏实地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以自己所学知识服务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二)以学风建设工作为中心,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效率。首先,学校要着重加强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培养。应从国家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积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对大学生人才的重视和需求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业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具备学习的原动力,变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2]。其次,学校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要通过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学子报告会、名师讲堂、专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交流学习经验,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管理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班级导师要多深入学生课堂,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关注后进学生的学习状况,注意树立先进学生的榜样作用,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为每一名后进学生配备一名学生学习导师,帮助其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解决其学业上的困难;从而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传、帮、带的良好的学风。

2.注重加强学生的学风教育和学风管理。一方面,学校要重点加强学风建设的教育工作。从学风建设的意义、内容、形式等方面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优良学风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学风建设大家谈、优良学风班评选、优秀毕业校友报告会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优秀学风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注重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学习。另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加强学生学习上的各项管理工作,从学生上课考勤、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自习学习、夜不归宿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重点关注出现问题的学生、受到学习警示的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加强对“诚信考试、拒绝作弊”的宣传,严格考场纪律,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通过全面公正的学风建设教育和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公平、公正的校园环境,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以人为本,健全制度,搭建平台,自我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日常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这就要求我们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对待学生要像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多理解,并以一种快乐的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生工作中,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二是要熟悉每一位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与学生在一起,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熟悉学生的性格,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对学生的优点要心中有数,要引导学生如何扬长去短,让学生发挥个人所长取得优异成绩,从而逐步形成教师爱生,学生尊师的良性循环之中[3]。

(二)建立健全制度和服务机构,做到有章可循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遵章守法,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学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国家法律、《学生手册》、《学生奖学金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白大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他们懂得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同时负责学生教育管理的辅导员将各方面与学生利益相关的各项工作考核透明化,使学生自己也能够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各项评比,并根据实际工作中制度的不足向老师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地加以健全,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搭建学生活动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各项体育比赛、举办专家讲座、开展征文比赛、参与演讲比赛、暑期社会实践等各种学生素质拓展平台,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艺才能和体育才能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四)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学校要特别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委会和团支部组织在学校的学生管理方面的巨大作用[4],引导各级学生组织发挥自我能动性和积极性,开展各种各样积极健康的学术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提高大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三、细处着手,柔性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随着大学的扩招,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心、教育与引导工作也成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于这部分学生应做到细处着手,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柔性管理[5],体现人文关怀,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学生工作档案制度

通过辅导员、班级导师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工作档案。具体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家庭情况、心理状况等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个方面,为每一位需要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教育服务工作,共同承担起学生“精神导师”的重要角色,帮助每一名同学成长成才。

(二)建立并完善“奖、贷、助、补、减、免”为主的多渠道助学体系

通过开展国家助学金贷款、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家庭困难学生教育等工作,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加大对他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关心和帮助,引导他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成为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把学生的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程落实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定期召开学生安全教育宣讲会,做到学生安全工作时时讲,事事抓,对学生面临的安全工作要进行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全力做到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与时俱进,创新性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当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这就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工作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主流媒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6],具体应创新性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利用新媒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一是要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学生喜欢的生动活泼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完善网络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营造新媒体正面舆论宣传强势,实施“大学生新媒体教育工程体系”。二是利用新媒体开展网上谈心交流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探索网络虚拟环境下的新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注重开展网上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增强新媒体教育的实效性。三是以新媒体为平台,开辟QQ、微博、BBS论坛、电子邮箱等创新教育新园地,增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凝聚力。做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开展创新教育,推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是学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借力国家政策,建立省级创新教育平台,设立学生创新激励基金,充分利用校内力量和社会资源,搭建学生创新平台;调动同学们创新创业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业就业人才。二是学校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改变传统上的人才观念,积极鼓励学生借助自身特长成为偏才怪才,引导他们借助自身优势进行发展,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有特长的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我们相信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以人为本和制度健全的科学管理,加上细处着手和创新性加以补充的长效管理机制一定会给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曾保春,钟向阳.高校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角色的人格分析[J].高教探索,2010(4).

[2]黄军伟.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J].高校理论战线,2011(12).

[3]冯志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精神[J].理论导刊,2011(3).

[4]石沁禾.基于柔性管理理念的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创新[J].江苏高教.2010(8).

[5]崔海今.浅谈对高校学生的柔性管理[J].教育探索,2010(9).

6.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六

劳务派遣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劳动力和人力资源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反映出了现今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平衡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劳务派遣关系中的员工管理也成为每个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必修课。

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用工方式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产生的。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盛行于60、70年代的欧美,70年代末传入日本并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部门,并于1985年颁布了《人才派遣法》,劳动派遣在法律的规范下逐步成熟起来。在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发端于20世纪中晚期,最初主要适用于为外国驻华代表机构提供派遣服务。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再就业,通过国有企业自建的劳动服务中心从事劳务派遣;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扩招后的高校毕业生成倍增长,一边是劳动力就业市场有限的就业空间,一边是不断膨胀的就业队伍,在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无法满足就业需求的时候,劳动者不得不转向短期、流动频率较高的工作。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用工形式得以快速发展。

一、劳务派遣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劳务派遣,是指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再与接受劳务派遣的单位签署劳务派遣协议,向该单位输送劳动者的一种用工方式。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简称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具有如下特点:

(一)劳动者的使用与雇佣相分离。这是劳务派遣的最本质特征。在一般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直接雇佣和使用劳动者,并向劳动者支付报酬,而在劳务派遣中,劳动者虽然与劳务派遣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实际使用劳动者的却是用工单位。

(二)劳务派遣以三方主体,两种契约,三种关系为模式进行三角运作。三方主体是指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两种契约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三种关系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形成以事实劳动为标志的劳务关系,虽然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学界尚存在争议,但在此不作赘述;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是民事合同关系。

二、现行劳务派遣关系中员工关系所存在问题

(一)劳务派遣职工的职业稳定感的缺失。对于行业、岗位没有现实操作的劳务派遣实践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即是劳动者在工作的过程中人人自危,没有归属,没有依赖。

(二)劳务派遣员工得不到企业的重视,发展受限。由于劳务派遣员工多为一线生产工人,在现行社会分工多元化的背景下,企业重视科研技术人才及发展战略,生产一线的劳务派遣员工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被派遣劳动者在一般工作岗位上的大量使用,使劳动法规定的企业培训的法定义务成为泡影,劳务派遣单位愿意出资培训劳务派遣工只是限于一些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用工单位因劳务派遣工不属于自己的员工更不可能增加投入以提升劳动者技能

(三)企业对劳务派遣职工激励的匮乏,由于职业稳定感的严重不足,总认为企业是正式职工的企业,企业发展好坏与己无关,没有把自身真正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对企业的发展不甚关心,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对自身在企业的前途无大的指望。主要原因是用工体制的问题阻碍了劳务派遣员工真正融入到企业中,缺乏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甚至不同程度造成劳务派遣员工自卑心理,以致劳务派遣职工在心理上产生强烈反弹,对企业始终无依赖归属感,游离于公司的组织边缘

三、新形势下劳务派遣员工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规范派遣员工的招聘及录用,劳务派遣职工队伍专业化 由于最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单位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派遣工。且用工单位决定使用派遣工的辅助性岗位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在公司内公示。劳动合同法从制度上规范了派遣员工的招聘和录用,这对用工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根本还是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但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招聘的成本。

由于招聘程序的日渐规范,招聘成本的提高,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职工的要求势必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在今后招用的派遣工要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或企业需要的一种以上专业技术,特殊工种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特种作业资格证书。这样才能在日后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在这样的双向促进中,派遣员工的专业素质在未来应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派遣员工企业认同度

用工单位应加强对派遣工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劳动安全、劳动纪律和公司的规章、制度的教育。并将派遣职工纳入到企业的培训管理体系中,进一步推行和完善适应派遣职工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项目,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按照派遣职工发展的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实效性、群众性、在职性等特点的培训工作,总的来说,在培训目标方面,应注重对派遣员工中、高级技能的培训,在培训期限上,坚持长短结合,以短期培训为主;集中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以业余培训为主。并记录每项培训活动。

通过对其不断地教育培训,可提高派遣职工的企业认同度,增强派遣职工的职业稳定感和安全感,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

(三)建立派遣职工档案,将其纳入企业岗位体系

应在派遣职工入职时为其建立职工档案,这样才能奠定派遣职工不断发展的基础,派遣职工档案应包括本人的基本信息、资格证书、培训记录等。在其日常的工作中应纳入企业的岗位管理体系。做出重大贡献的派遣职工应可得到岗位及工资的提升,如工作表现不佳可降低其岗位及待遇,只有通过这样的岗位体系规范后,才能不断规范派遣职工管理的激励机制。

(四)建立沟通机制,实施人性化管理

建立派遣职工民主接待制度。每年不少于一次,组织派遣员工代表座谈,倾听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诉求,能答复的会上予以答复,一时不能答复的,及时做好沟通。

建立派遣职工困难慰问及生病住院探望制度。对家庭确实困难员工,每年慰问一次;对因病或天灾人祸造成困难的,及时予以帮助及救助。

将派遣职工纳入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与正式职工一样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劳动竞赛及各类文体活动,增强企业认同度。

(五)引入派遣职工积分制度,建立转正新机制

根据派遣员工发展的需要,可建立派遣职工积分制度以将优秀的派遣职工纳入到企业的正式职工的队伍中,派遣职工在企业工作满足一定年限的,可根据其工作年限、教育背景、证书指标、绩效考核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满足企业要求的,可向企业申请参加正式职工的选聘。通过企业的选聘可转为正式职工。

通过这样的积分制度,既可以激励派遣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发挥主动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其不断学习的热情,正向激励派遣员工不断发展,最终满足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架构。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7.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高校党政管理,长效机制,队伍建设

在高校中逐级建立党组织, 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鲜明特点, 而高校党委的根本任务就是统一领导高校各项工作, 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完成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近年来, 中央不断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 为高等院校加强和改进党政管理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我们作为基层党政工作的普通一员, 更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政管理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断开创高校党政工作新局面, 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高校党政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它贯穿于管理目标的组织、执行、总结等各个阶段。各阶段既有其独立性, 又存在着密切联系, 这些相互之间的联系在高校党政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中, 犹如一张无形的网, 交织交错演化为诸多关系, 也形成了诸多问题。因此, 在管理上进行科学的研究, 在措施上正确的处理这些关系, 对于构建和谐的高校党政管理环境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1) 建立党政管理人员理论学习的长效机制。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创新党政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加强对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情况的检查和考核, 在党政干部中形成理论学习、研究新风气。

从“农民运动讲习所”到“共产主义学校”、从“延安学习整风运动”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各个历史阶段的党员干部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 用科学思想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 确保了思想理论方向上的正确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 中央政治局定期开展集体学习为各级党委政府做出了榜样, 一方面通过学习总结党的执政经验, 形成理论, 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型的学习, 借鉴历史和其他政党的成败发展理论, 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理论相辅相成、与时俱进, 不断地将理论转变为实践。

(2) 建立党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党政管理人员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责任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协同机制和总结, 一方面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另一方面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探索建立党政管理人员上传下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机制, 努力提高辅助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目前党政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两项重要任务, (1) 完善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 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的长效机制, (2) 完善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制度, 建立一套科学的、多样化的培训模式, 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政管理干部队伍。

(3) 建立党政管理人员上传下达、服务师生的长效机制。高等院校的党政管理人员是党政领导和师生之间的一座沟通桥梁。要建立健全党政管理人员深入师生、深入基层的机制, 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帮助学院更好的发展。

8.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社会新形势 医疗体系 经济管理 思考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人类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疾病,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健康的重要性,医疗体系也就不断完善起来,同时,医院在发展的过程成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医院的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经济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稳定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医院能否在社会上立足,高效的经济管理是医院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得以生存的重要保障。社会不断发展,政府也针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提出一系列的改革,医疗改革就是其中一项,因此医院的经济管理也应该随之改变。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应该在适应社会新形势、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情况下实现自身的稳定运行。

1、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改革的方向

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要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确保医院整体的运行水平,相关领导就应该在仔细分析社会形势的背景下调整医院经济管理的方向。当前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面临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医疗保险逐渐取代医疗收费

近年来,医疗保险制度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医保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入,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医疗保险结算中心逐渐成为医疗付费的第三方。医保结算中心通过与相关医疗机构的协商,全面规范了医院的医疗收入,这就导致医院的收入来源发生一定的变化,即有原来的直接收入转变为现在的预算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医院的收入量也主要取决于医院服务的医患数。另外,再加上新农合的迅速发展,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大幅度上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医院的收入结构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1.2、以药养医成为历史

以前,医院药品的加成收入也是医院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之一,医院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药品出售的差价。但是近年来,国家药品流通制度发生变化,医院的药品加成收入也不断缩减,未来,医院的药品加成收入也将会取消。针对这样的社会形势,医院领导者必须转变医院经济管理方式,进一步挖掘医院的成本控制等,相关领导者还应该不断强化医院各个运行层面的管理,进而通过医院运行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整体效益。

1.3、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特别是在社会日益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的社会形势下,更多的医疗组织出现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医院的竞争压力。另外公立医院也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所以,公立医院必须根据社会新形势,采用科学的方法适应医疗市场的不断变化。近年来,民间资本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医疗领域,所以医院的发展必须要能够适应社会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医院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而争取更大的医疗市场。

2、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的新思维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传统的医院经济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当前形势下,相关领导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用科学的思维,在立足于市场发展的基础上找出符合当前社会特色的医院经济管理方法。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的新思维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转变医院经济收入的思维

以前,医疗保险还没有得以普及,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医患直接付费,另外,医院管理部门对医院的费用标准的评估工作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造成了医院收费管理的漏洞,医院工作者的创收积极性也相当高。但是,近年来,医疗保险的覆盖率逐渐增大,医院的收入规模也发生变化,这时候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医院服务的人头数。

2.2、树立医院经济全程管理的思维

一些医院的部分管理者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医院经济管理部分的功能也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更甚至,一些员工认为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只需要财务部负责。而且在真正实施医院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大部分工作人员仅仅关注结果。这些做法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管理理念属于事后控制的管理方法,医院对于经济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做到提前控制,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指标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2.3、转变求医思维

当前形势下,医患关系依然是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医患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院运行的效益。所以医院工作人员应该始终认清当前社会下的医疗市场的大环境,提高医疗服务的营销能力。医疗工作人员更应该积极处理好医患关系,从更高层次上处理医院与市场的结合点,通过医患之间的良好合作实现双赢。

3、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对促进医疗体系的有效改革,提高医疗事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案直接影响着医院在当前社会中的发展,同时科学的经济管理也是医院能够在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所以,医院领导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医院经济管理:

3.1、经营方式多样化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医院的收入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所以医院领导者应该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实现医院的价值补偿、价值增值。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严格按照市场的发展形势要求实现福利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模式。所以医院更应该营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特点,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在日趋市场化的当前社会形势下,医院更应该面向市场,采用多样化的经营方法,提高医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扩大医院的社会功能。

3.2、实现医院经济资产的动态化管理

医院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实现资产的动态化管理就应该做到经费与资产管理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制约医院资产的购建,充分利用医院资产,进而提高医院经费、资产的使用效益。首先,医院管理工作者应该建立健全医院资产动态化管理的方法,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紧急管理原则,定期进行医院资产的清查盘点,不断完善医院经济管理体系,实现医院经济管理过程的动态化监控。其次,医院相关部门还可以建立健全资产购建的评估机制,强化医院各部门的基本职能,进一步完善医院理财、决策机制,确保医院资产购建的科学性,实现医院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3.3、增强医院员工的成本意识

必要情况下,医院可以设置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医院经济管理的制度体系与运行程序,规范化管理医院的经济行为,培养一批思想素养高、经济管理丰富、懂业务、懂技术的高素质管理团队,在确保医院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在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首先,医院领导可以坚强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调动工作人员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主管能动性。其次,医院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劳动力的管理,节约医院员工的人工成本。最后,在医院工作的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注意堵塞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杜绝资源的浪费。

此外,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提高记忆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意识,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内部控制。以前,医院经济管理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事后控制,这种管理方式并不能从本质上降低医院的经济损失,所以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努力寻找事前防范的管理手段,医院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风险的转移、控制、分散,确保医院的效益不受损害。

4、结语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对于医院自身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医院相关领导更应该在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在确保医院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崇清.对医院经济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0(02)

9.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九

新形势下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几点思考

印江智成中学德育副校长:吴锋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法促进法》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用人机制不断完善,民办学校的教师将在资格认定、业务进修、职称评定、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公立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对民办学校的教师管理,我有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教师的工作特点、心理特征分析

就当前民办学校管理工作情况来看,存在着重管事轻管人、重管结果而轻管过程的倾向,甚至把教师等同工人进行管理,而忽视教师职业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征。

就教师的工作特点而言,教师除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外,备课、批改作业、辅导、自我学习、收集资料、教育科研等都很难在特定的工作时间、特定的办公地点完成,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也很难用一个标准的尺度来衡量。教师的职业活动方式是以个体出现,而教育成果往往要凝聚着多个人的劳动。

教师的工作特点使教师具有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欢说服,讨厌施压的心理特征。“为人师表”的社会期望和强烈的自尊心,又促使教师能自觉地严以律己,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尤其是职业成熟度较高的教师,有着追求事业成就的强烈愿望,其事业心、责任感强烈而持久。他们不仅期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期望得到管理者的尊重。

教师的期望心理主要有以下四点:

(1)对学生的期望。每位教师都希望所教的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好的学习成绩有利于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2)对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期望。每位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对学生成长付出的劳动都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当教师的能力和成绩得到社会及学生家长承认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对自身价值将会有心理满足感。

(3)对学校管理者的期望。教师的劳动在期望得到学生及社会的尊重和理解的同时,更希望得到学校管理者的肯定。教师对管理者的期望更多的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期望”重于“对工作关心的期望”;而管理者自身的期望是“对工作的关心”重于“对人的关心”。这种期望的差异容易使教师与管理者之间产生隔阂,引起教师的不满。

(4)对工作成绩的期望。由于教师是从事精神生产,而成果又是集体的产物,这就造成教师努力的目标难以具体明确,工作效果难以准确评价。所以,每年的考核、奖励、提薪等各项工作,从管理者到群众都有思想压力和畏难情绪。评比过程中的限额评比、从众心理、退让心理等因素,都或多或少给教师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失望。若是这种心理长期得不到缓解,势必影响教师对学校的态度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学校对教师积极性调动应以人为本

学校要实现教育目标,主要依靠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要办好学校首先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

1、尊重和理解。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围绕人来进行的,管理的核心当然也是人。学校的工作是广大教师做的,只有在尊重人和理解教师的基础上才能管好人、管好事。

(1)学校应当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以一定的“自由度”。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学习提高、教育科研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都不是仅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建立必须而又较为宽松的考勤制度、工作规则,给教师工作时间和心理空间以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正如马克思所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空间。”“抠”得过死,反而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如果抓住了“时间”,也就抓住了根本。

(2)学校应当给教师心理以一视同仁的公平感。人尽管职务、学历、年龄、性格等方面有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校管理者在评价人时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而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并注意这种积极性的稳定和发展。在管理中,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要注意及时肯定每位教师在工作上的点滴成绩,使管理者的激励行为在公平、合理的轨道上及时得到强化,促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学校应当给教师营造一种心情舒畅的氛围。如果说把管理建立在教师需要的基础上是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的话,那么管理中营造心情舒畅的氛围则是保证教师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外部条件。这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敬业精神氛围的培育。教师群体的工作氛围,直接决定着教师个体的工作伏态。反之,每个教师的工作状态又构筑着教师群体的工作氛围。学校管理者既要对教师群体敬业精神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又要对每个教师个体予以个别指导、帮助。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不仅是学校工作上的需要,而且是教师实现其人生追求的根本途径。

宽松和谐环境的构建。学校管理者抓住敬业氛围的培育,就抓住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只要广大教师能兢兢业业干事业,你追我赶争上游,其它方面如工作探索中的失误,情绪性反应中的不检点,理不平衡引发的过头语言,个人习惯中的缺憾,个人私生活上的偏好等等都应该善意地谅解或帮助,无须过多地指责,更不可制定一些纪律加以规范。只有尊重了教师的这种个体差异,才能维护教师的主体地位,抓住学校管理的核心。

(4)学校应当给教师一个人际沟通的环境。学校的人际沟通主要有管理者与教师的上下沟通,不同学科教师的平行沟通。学校管理者要深入到教师中间,了解听取意见,发现教师中的好人好事及困难疾苦,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通过沟通让广大教师知道管理者想做什么、做了什么,使广大教师体会到管理者在改善办学条件、增加生活福利、考核、调资、招生等许多工作中的苦衷。平行沟通是让广大教师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特点、困难及取得的成绩等,有利于消除教师由于学科、年级段工作的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隔膜。这样的平行沟通有利于教师在提职、考核、晋升工资时的期望值和实现值的平衡,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学校人际之间凝聚力的增强,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效能。

2、参与和认同。

参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管理制度,其核心就是让企业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也可借鉴这种方法因地制宜直地建立目标管理体制。发动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使他们与集体目标取得认同,对于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可起到如下的作用:

(1)教师参与管理,可使他们投入情感,产生心理认同。所谓认同是指个人对集体的一种态度。它既表现为对集体的关注,也表现为情感上的交融。实现管理目标不仅是领导者的事,更重要的是全体教职工的事。所以,制定学校管理目标必须要有教师的参与,使教师在参与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受到激励、使管理目标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生活福利、奖金分配、增资等问题的改革方案让广大教师的参与有助于教师主人翁精神的形成。通过广大教师的参与可以促使教师以做好学校工作为己任,自觉自愿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通过参与认同,使管理者与群众之间实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和谐愉快的心理环境和相互推动的力量。

(2)教师的参与和认同可使广大教师高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参与民主管理为教师的社会性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提供了机会和环境。情感上的认同使教师努力工作,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由于群体参与管理,也可以避免学校管理决策的盲目性。

10.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十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本科院校的大量扩招,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只有极少部分成绩较差、上本科无望的学生选择上五年制高职院校,因此,目前从初中直接进入高职技术类学校的学生无论从文化上还是综合素质上较以往有很大的差距.这部分学生在一般高职院校中虽然比例不大(我院约占20%左右),但对学校的稳定、教学秩序影响是相当大的`,多数重大问题都发生在五年制高职学生中.探索一条有效的管理途径,对学生本人的发展以及对学校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本人担任五年制高职学生班主任多年,将个人对于新形势下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作 者:赵爱华 魏宁 作者单位: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刊 名:网络财富英文刊名:INTEMET FORTUNE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71关键词:五年制度高职学生 管理 思路

11.新形势下的图书馆管理变革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图书馆变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204-01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人们处处都讲究信息更新,知识管理。图书馆是各种信息、各种知识的集中所在,是人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图书馆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作为知识、信息资源管理的专门机构,对于研究和利用信息管理经验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现代的新形势下,图书馆管理也应该摒除传统管理方法的弊端,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进行全新的、全方面的管理变革。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是以信息飞速传播和交流日益频繁为基本特点的信息化社会,主要目标就是广泛的利用大量的信息,因此,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也应运而生。新兴的知识管理学为现代的图书馆管理工作注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图书馆的管理实质上就是对各种信息和知识的管理,其宗旨就是能够合理的对知识进行管理,帮助读者能够及时的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参与科学教研,促进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谈及新形势下的图书馆管理,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机构特点和类别特点建立动态的、全方面的、多层次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对图书馆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管理创新的要求也更为迫切。

1 图书馆管理模式总体框架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大多空洞的应用某种管理方法,但是,事实上,管理不是一种方法就能付诸成功,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管理不只是一个部门、一个环节那么简单,它需要管理层、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等整个有机整体层层配合。它是管理层创新,执行层创新、操作层创新的统一行动、和谐运作。不同层面的管理方法侧重点也不同,领导层侧重战略管理、人本管理等全面质量管理;馆长应着力于在线管理;文献部则主要是作业管理、目标管理等,不同部门着力点不同,分工不同,职责不同。

2 新形势下图书馆管理模式解析

2.1 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就是上文提到的决策层,他们要做的首先是建立战略管理思想。传统的领导体制很大一部分是领导下达任务目标,下级职工完成任务。在现在变化极快的信息时代,决策层也应该本着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思想相结合的开放式方法积极下达任务,协调各部门做好本职工作。除此之外,领导决策层还应该指定新的规章制度,创建人才机制,只有这样,各部门才能运作和谐、统一,为读者创立一个良好的获取知识、信息的环境。

2.2 馆长办公室

馆长办公室就是协助馆长进行业务工作的实施和协调。馆长进行工作的方法是在线管理,即通过网上的实时控制和管理来实现业务工作。在线管理减少了人工汇报的流程和纰漏,不仅大大的减少了期间浪费的时间,还能够及时的解决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协调、控制能力。馆长管理层根据下级反应上报的数据来做出相应的决策和管理命令,下级组织在进行任务达成。上下协调一致,进行正常的图书馆运作。

2.3 文献资源部

文献资源部主要职责是对文献著作进行调研、采购、珍藏等。每年根据上级部门调拨的款项定期对所需文献进行采购,加工后进入借阅流程。其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两化管理模式,保质、保量的实现珍藏目标。

2.4 阅览部

阅览部就是读者经常接触的一个部门,是图书馆对外业务的一个窗口和平台,它承担了所有馆藏图书和文献对外的阅读和外借服务。在这里,读者可以咨询新书,查找文献、阅读非外借馆藏、外借书籍,除此之外,办理图书证件,更换图书证件、挂失或者归还书籍等等服务都可以进行。阅览部面对最多的不是内部人员,而是读者群,读者的满意程度直接与他们的服务质量相关。新形势下的图书馆管理还要注重阅览部的科学管理和服务管理,减少阅览部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的矛盾,是读者更方便、快捷的使用信息资源。

2.5 网络服务部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自然网络资源丰富,图书馆也相应的含有电子信息文献和虚拟信息资源。网络服务部就是针对这两种网络文献资源,对馆藏数据库进行实时更新和维护,对网上随时更新的文件进行搜集和加工整理,形成图书馆内的虚拟馆藏,为用户提高阅览、查询和下载。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纷繁复杂,真假掺杂,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筛选、整理变为有序的信息资源才能为网络用户提供真正的帮助。

2.6 技术服务部

技术服务部是专门负责技术支持的部门,主要针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软件、硬件环境的维护和更新,图书馆办公现代化的开发、应用等基础服务,所以,应该采用技术管理的模式对其进行管理。

技术服务部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不同的技术领域:数据处理管理和数据库管理。虽然,技术部门打交道的大多都是虚拟数据,但是对于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也要做好,还要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开发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管理应用能做出的贡献,成为图书馆各部门工作的有力技术保障。

2.7 发展研究部

发展研究部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建立特色数据库等服务的图书馆工作部门。它其中的一个职能是建立一个决策支持系统,但是与决策系统不一样的是,它相对独立,为决策系统提供有力的科学数据支持,充分发挥着“智囊团”的作用。它的另一个职能就是研究读者也是客户的需求,每一个读者都有不同的需求,而他们的需求都是发展研究部的目标市场,要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智慧和能力,为图书馆开发知识、信息营销空间,体现知识管理和柔性管理的综合职能。

3 结语

英国图书館管理学家P.L.T沃德女士曾经说过:“管理技术是阶段性的……管理科学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图书馆管理者要摒弃传统的知识管理方法,不单一的使用任何一种管理方法,而是要动态的、系统的理念来了解图书馆管理方法、应用管理,实施新型的知识管理方法,提高图书馆为教学科研的服务效率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竞争力,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张立凤.论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J].图书馆工作于研究,2001(2).

[2]李立军.科学图书馆与知识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0(6).

[3]宋震.马迪倩.高校图书馆多分馆系统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5(3).

[4]关平,刘红.图书馆借阅管理[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5(12).

12.新形势下加强经济管理的思考 篇十二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方向不明:企业没有远景, 没有明确战略规划, 方向不明或经常改变, 使员工失去方向感, 做事没有长期打算, 没有战略重点, 得过且过, 不思进取。没有激情和斗志, 经常传递消极消息。2、管理混乱:企业快速增长, 遇到关口和发展瓶颈。由于人员和业务量的快速增加, 以前的过于随意的方法不再适用, 而规范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责权不清、内部冲突加剧。缺乏系统的激励机制。缺乏管理控制, 观望而不执行。3、角色不清:决策者不肯授权或找不到可以授权的人, 事必躬亲。没有时间思考企业战略等全局和宏观问题, 决策欠缺系统思考, 过于随意。企业家视野限制企业发展。管理者缺少可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 管理人员身陷具体业务中, 角色认知不清。不懂怎样抽出时间进行管理, 不会辅导员工而是替员工去做。工作效率低下, 做事没有计划性, 经常救火。员工缺乏目标管理、沟通、时间管理、解决问题等专业技能。不能独立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 无法承担更大的责任。好高骛远, 没有执行力, 反倒对决策指手划脚。4、执行力差:员工都很聪明, 但是对组织的决策, 总是持怀疑态度。借口决策不够完美, 反复进行讨论而不去做。对即使是明确的命令也不去执行。遇到困难就找第二解决方案。不遵守纪律, 更不懂得服从, 像一盘散沙, 没有战斗力。5、缺乏责任心或主动性:只要没有规定是自己的责任, 就不去做。经常埋怨组织的制度不完善, 不公平, 对职责描述不清。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把全部的责任都归罪于别人和环境。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责任。6、合作与沟通困难:只顾自己和本部门的利益, 不能与其他部门合作, 不能有效沟通, 互相埋怨。总是自己说, 不听别人的意见。怀疑其他人的动机, 对管理层缺乏信任, 故意曲解管理层的意图。7、缺少核心文化:缺少健康的企业文化, 忽视思想教育工作, 员工没有精神动力。员工不认同公司价值观, 觉得公司的发展与自己没有关系, 计较利益得失。部分实战出身的企业元老与新进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发生激烈的文化冲突, 甚至产生派系。个别高层管理者盲目自大, 拥兵自重, 而职业经理人经常调换。8、缺乏创新:企业人员自满, 缺乏创新与激情, 不愿学习、不思上进。观念难以改变, 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难以打破, 应变速度慢, 对变革持消极抵触态度。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应该创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 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包括全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管理创新要求提出一条新的管理思路并加以实施, 建立一套新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以全面更新机制构架, 创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设计一种新的组织机构并使其有效运作, 提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从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内部控制创新等三个方面来全面优化经济管理策略。

1、理念创新:

企业应依靠全新的理念改善经济管理的氛围。在企业内部进行自上而下的创新经济管理, 完善企业的创新机制, 保持企业的创新动力。企业主要应该明确两大理念: (1) 创新战略理念, 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时应注重全局性和先进性, 不断创新企业运作方式和竞争方式,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并保持及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 (2) 创新危机管理理念, 企业危机管理是当前所有企业必须上好的一课, 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因为危机管理贯穿整个企业的所有发展阶段, 危机管理所占的比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包括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化应用。它有五种类型, 及开发一种新产品, 采用一种新方法, 发明一种新材料, 开辟一种新市场, 创建一种新组织。技术创新要求企业管理者独具慧眼, 看到科技成果的市场潜在价值, 当机立断, 大胆投资, 开发新产品投放市场。

3、内部控制创新: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控制, 实施全面有效的经济管理监督程序, 对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进行战略性的转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以预算管理为主, 经过预算科学计划和协调内部生产经营过程, 提高财务的约束和渗透能力, 不断拓宽财务管理的工作领域。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 企业经济管理对于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企业只有顺应新的经济形势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而企业却普遍存在一些经济管理上的问题阻碍了其发展。本文将对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管理,制度建设,创新

参考文献

[1]谢学志.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 (04) .

[2]戴洪余.创新管理快速发展成功之道[J].云南科技管理, 2007, (4) .

[3]胡照华.新形势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2009 (09) .

13.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十三

[关键词]在新形势下;强化财会管理;思考与对策

回顾和反思金融危机时期对企业财务会计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不仅仅是个企业财务会计多项因素的权衡,更重要的是企业财务会计在管理上的强化,吸取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现状和发展方向,从理论和实践方法体系、制度组织体系和教育体系等方面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应用与正确选择,将财务会计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财务会计主要在决策管理、程序规范、实务操作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目的,有的企业铺摊子、上项目,一味注重投入,忽视投资决策和管理,固定资产比重上升快,在建工程较多,投资较大,甚至挤占营运资金,以至投入不能有相应的产出,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严重的还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有的企业短期行为严重,稍有积累便用在非生产性开支上;有的企业处在亏损的困境中,挥霍性花费也毫不吝惜;有的企业对生产经营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出现财经纪律松弛现象突出,营运无考核,物耗无定额,设备无人管,成本不核算,账账不符、账实不符或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问题以及虚盈实亏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则是以权谋私,导致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明显上升。《财务制度》规定:“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这些任何一个估计脱离实际较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可变现净值”就难以计算正确。有些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有章不循、执行不严的现象;有些企业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程序和操作不够科学,个别企业甚至存在账目混乱现象:有些企业资金短缺是深感头痛的事,然而,实际上不少企业的资金不是缺在总量上,而是由于管理不善,致使资金循环不良。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在无取得发票账单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由于主观臆断和不可验证性,致使该原则易被滥用,从而极大地破坏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宏观性,使财务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而为不同企业、不问经营者用于不同目的,为企业经营者调节年度损益,均衡股利分配甚至逃避税款大开方便之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还存在小均衡性、局限性和不合理性。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对财务会计的规范,但是,随着各个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增多,某些条款缺乏可操作性的弊端也明显突出,如计提减值准备比例不规范,《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根据政策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可选择性较强,企业作出的任何一种选择,都会使当期利润偏高或偏低。固定资产采用快速折旧法还是采用直线折旧法,也会影响到当期利润偏高或偏低。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时,可分别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单项投资计提。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比较大,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计提跌价准备,但究竟采用哪—种,企业自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比例由企业自定。诸如以上情况,都会由于选择性较强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形成资产价值和利润不实的情况。目前,企业主管部门和所有者对企业经理业绩评价以利润为主要指标。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通过不计提准备或部分计提准备的做法达到目标。财务分析中,“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利润指标,往往对企业上市、配股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做法无疑为政策性原则的应用设置了制度障碍。

二、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要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突破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市场竞争观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风险与收益对等观念、信息理财观念、人才价值观念、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观念、人本化财务管理观念等现代财务会计管理的理念,以适应现代经济对财务管理的挑战要求。只有树立有价值的财务会计管理新思想新理念,才能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在创造企业最大经济效益过程中的龙头作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者要具有创新精神,大胆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敢于打破原有准则和制度框架限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定先进的会计政策。正确处理好财务会计在管理中的创新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大多数企业

财务会计业务,都能够从财务会计准则中选取合适的财务会计管理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发生一些新业务,产生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在财务会计准则中没有规定和说明相应的处理方法,就需要财务会计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真分析经济活动的内容和实质后,根据相关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和自己的经验,找到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解决办法。利益相关者、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以及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兼顾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事实上,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利益相关者各方博弈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可以使财务会计准则不断优化。过去,在财务会计管理时,往往只把财务会计管理大多局限于企业单方面的行为,仅仅考虑对准则的描述,忽视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准则的程度。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以财务会计准则为基础的,新的财务会计准则的实施则又会引起财务会计管理的变化。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各利益相关者参与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的热情,降低来自政府部门的比重,增加来自实务界的代表。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程序要为公众参与准则制定提供必要而合理的形式,因此,信息要公开和提高透明度。必须提供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开信息。信息透明度与沟通渠道不畅,是导致利益相关者间信息不对称及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条件的财务冲突的重要原因。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在财务会计管理上的冲突需要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同时要对拟采取的财务会计管理在利益相关者中进行调查,倾听他们的意见,形成有效的磋商机制,以充分反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免费看电影tang)

三、不断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主要内容是财务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财务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和财务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具备遵守职业道德上岗执业的必备条件,应全面系统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应用专业知识对确定和不确定的财务会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力求实事求是、诚信为本,避免主观随意性,以便对财务会计交易或事项做出谨慎的处理。企业任何重大的财务活动决策,应当有科学的财务处理程序,完善财务处理流程是规范化管理重中之重。在现金、银行存款、物资采购、销售管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管理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资金的安全;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在强化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作为企业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和遵守财务会计法规及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为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创造良好条件。企业应当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和完善内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并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和财务会计行为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价,客观、公正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减少失误和损失。企业财务会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做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论证。在投资活动中,建立资金投入效益的保证机制非常必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分析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努力建立和保持最优资本结构,合理进行筹资。由于权益性资本不能抵税及其不可收回性,权益资本的成本要高于债务资本的成本。在财务会计成果分配活动中,建立恰当的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当前,市场的多变性与不可准确预见性,使得风险成为客观存在,由于风险加大,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势必会陷入严重的财务会计危机境地。因此,风险管理在财务会计管理中的地位将大大提高,企业在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财务会计风险管理。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会计预警机制,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特点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采取符合自身条件的对应措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企业可单独设立一个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会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时,理所当然地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即企业在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企业经营业绩、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企业财务会计强化管理时必须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出发,选择与企业生产经营思路吻合的财务会计管理。企业如果是大量大批生产,那就应该选择品种法计算成本;如果是小批单件生产,那应该选择分批法计算成本。在强化财务会计管理时,还要注意财务会计管理的运用条件是否具备。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组减值、债务重组、所得税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财务会计处理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企业在强化财务会

14.新形势下民警管理激励机制的思考 篇十四

齐纳森

摘 要: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 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后备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是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重视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的一贯做法。十六大以来, 中央先后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 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 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出了系统部署。虽然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 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呈现出了很多新特点。如何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关学校办学质量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当前这一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一是贯彻十七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对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了明确部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关键是如何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 而提高教育质量, 离不开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因此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必须在抓好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 抓好教育管理。

二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校园和谐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 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 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诸要素的和谐, 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所以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各方面的协调运作。学校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与校际关系不和谐, 那么校园的和谐就无从谈起。对那些影响和谐的不稳定因素不可忽视, 如社会上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对学校的渗透不容忽视;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管理方式的挑战不容忽视;校园及周边的治安问题不容忽视。这些是外在因素。内在因素, 即影响学生思想、情绪的自身因素也不可忽视。极个别学生因家庭经济而焦虑, 有的学生因就业难而困惑, 还有的学生仍存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全面清醒的认识构建和谐校园, 维护学校稳定所面临的形势, 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自觉性、紧迫感, 切实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否在中国经久不衰, 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兴旺发达, 直接取决于能不能培养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既面临有利条件, 也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出做好 5 件事: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 始终坚持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和武装大学生, 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 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 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牢牢把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题。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引导大学生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巩固与党和人民一道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 鼓励他们走出校园, 指导他们主动服务社会,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认识, 进而增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三是以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旋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同时给学生创造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和创新人才涌现的环境, 使广大学生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勇于开拓, 善于创造, 为创新型国家提供创新性人才。四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 努力夯实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注意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特别是要注重大学生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 要多树立典型, 充分发挥他们可亲、可信、可学的优势, 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 使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界限, 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提高综合素质, 使其成为栋梁之才。五是突出民族高等教育特色,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祖国观、民族观, 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学生, 弘扬各民族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传统和风气。

二、自觉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 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加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 是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繁荣校园文化。首先,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制定校园文化建设长远规划。校园文化既是全校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体现, 也是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在校园的缩影。因此,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工作才能收到一些效果。其次, 要转变观念, 全员打造。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学风、教风、校风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 将为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和工作营造环境优美、和谐融洽、积极向上、充满现代先进文化气息的氛围。因此,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学校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好的。所以必须转变观念, 使全体师生员工深刻认识自己在校园文化中应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自觉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中做好本职工作, 共同营造浓郁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三, 要注重挖掘精神文化底蕴。一般讲, 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层次, 即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其中,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属于初级层次, 精神文化属于较高层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积累, 我校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已经日趋完善, 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深入挖掘“博学明礼、崇德至善”的校训和“民大精神”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第四, 建设体现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全区唯一一所民族高校, 应重视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以学校的办学宗旨、特色为根本发展方向, 紧密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 弘扬主旋律, 突出高品位,以“三节一赛”(科技节、艺术节、社团节、校园吉尼斯比赛)为龙头, 积极建设校园文化的民族特色。

三、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严格管理

紧紧围绕“培养优秀人才”这个中心, 在自觉贯彻“尊重学生人格, 关爱学生成长, 服务学生发展”的学生工作理念的过程中, 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管理, 按着“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原则, 制定和完善学校有关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工作者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 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措施,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 切实强化对学生的管理, 向管理要质量, 由管理出效益。首先, 将有关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其次, 要多深入。学生工作人员不辞辛苦, 不怕麻烦, 多深入学生当中, 多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真正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问题。第三, 要善于调查研究, 大兴理论研究之风。通过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和其它实际工作, 同时引导学生工作人员加强学习研究, 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工作, 真正发挥学生工作者的应有作用。

四、强化“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意识

教书育人, 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因此, 我们要强化服务学生的意识。确切地讲, 就是服务于学生的成才与发展。中央 16 号文件特别强调, 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管理工作者既要教育人、引导人, 又要关心人、帮助人,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及就业工作的着力点要从消极防范和控制转向积极引导学生真诚服务上来, 与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意识, 真正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近年来,由于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绝大多数学生有了教育投资意识, 民主办学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对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更要通过全面的优质服务, 努力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特别要关心学生中的困难群体。要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体制,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要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心理咨询辅导;在充分发挥以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及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为主的资助体系, 做好特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 突出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要关心学生生活, 搞好学生饮食, 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做到优质服务。进一步搞好公寓管理, 不断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和环境。特别要指导好学生学会学习, 改进学习方法, 克服交友困惑和生存焦虑等心理障碍。做到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真正实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把党和政府及学校的温暖送到学生的心窝里。

五、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 学生工作队伍是学生教育管理及就业工作的主力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依靠力量, 是关键所在。因此, 我们必须注意发挥学生工作人员的应有作用, 重视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要把学生工作人员的选拔、培养、任用、管理, 提高到事关学校改革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后备力量、完成育人任务的高度来认识, 按照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要求, 切实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工作。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热爱学生工作的优秀毕业生选留到学生工作队伍中来。要努力总结研究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兼职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 并使这项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水平, 使学生工作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较好的结合起来, 沿着专业化、专家化、职能化的方向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 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津贴待遇等方面, 真正为学生工作人员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切实解决学生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强培训, 严格管理,努力提高学生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学生工作者自身则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忠于职守、甘于奉献, 自尊、自重、自信,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排头兵。

六、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实践证明, 学生工作只有寓教于教书之中, 寓教于管理之中, 寓教于服务之中, 寓教于学生成才的全过程, 把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体能力的增强, 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一是继续倡导“教书育人”的思想。老师对一个学生成长的影响常常是巨大的, 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 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不仅精于教书, 还应勤于育人。一个好的教师, 不仅对学生有学术上的影响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就是因为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 在育人和自身的精神境界上有更高的要求。“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 所有教师都具有育人职责。”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我们可以选择不做教师, 但一旦选择教师这份职业, 就必须承担起“育人”的职责。二是倡导“全员育人”的思想。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环环相扣, 丝丝入扣, 必须要有全员育人作保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不管是任课教师、党政管理人员还是后勤服务人员,都可以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榜样和模范。要大力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并切实落实到每个人的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要对国际国内形势、对社会经济转型、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更深刻的理解, 既能解答基本理论问题, 又能回答时代前沿问题, 确保主渠道教育能常学常新、常教常新;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面对择业、面对压力, 引导学生规划人生,培养学生有宽广的胸怀和健全的人格, 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成才、就业的全过程;党政管理人员要主动管理育人, 通过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创造更好地育人环境和氛围;后勤服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 满面春风地面对学生, 满腔热情地服务学生, 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 用高效的工作、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作风去感染学生;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 他们与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生活, 面临着和广大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 学生们也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 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

上一篇:新年拜年日记下一篇:新老生见面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