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节感言(11篇)
1.小学教师节感言 篇一
教师节感言小学五年级作文
鲜花感谢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谢长空,因为长空让他飞翔;我感谢我的老师,因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您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着我前行。
xx小学五四班xx
老师,就是冬日里的第一缕阳光,如此温暖;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汗水浇灌着我们;老师是明灯,照亮我们的未来……空中飘下来的一片云,就是老师那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xx小学五四班xx
我是你的女儿,我的老师!我的心,我的灵魂都是你净化的;假如我不爱你,我的.老师,我能爱那一个人?
xx小学五四班xx
老师,您好!请让我尊称您为妈妈,因为您太像我的妈妈,您给了我妈妈一样的太多太多的爱。上学期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您知道后,并没有暴跳如雷的批评我,而是让我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那么大的一个错误您没有在班上公布,与我一起保守了秘密,而且仍委与我重任。老师妈妈,您对我的信任,给我的爱让我感动不已,在这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衷心的祝您:老师妈妈,节日快乐!!!!
xx小学五四班xx
2.小学教师节感言 篇二
1966年“文革”开始,十年浩劫使老一辈音乐教育家白白荒废了光阴,新一代音乐老师耽误了培养和进修的机会。1976年“拨乱反正”之后,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短缺,教具教学资料残缺不全,许多中小学开不出音乐课,情况十分严重。
1981年,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院长先后到了长春、沈阳、贵阳、昆明、成都、重庆,每到一处召开中小学教师座谈会,亲自做报告,搞调查研究,向省市有关领导反映情况,然后来到北京,向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1982年,教育部张文松副部长在报告中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应当重视音乐教育,切实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领导;第二,要努力加强音乐教师的配备、培训和提高工作;第三,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春江水暖鸭先知”,浙江温州以温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音乐教研员林虹为首的几位资深音乐老师编辑、出版、发行了教辅材料“活页歌选”,除了适合中、小学音乐课教唱的歌曲外,还附有指导教学的短文,起到了雪中送炭的应急作用。
温州人会做生意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刊号不能做广告,如何销售?他们收集到全国各省市甚至农村的中小学的名称和地址编成了“联络图”,借用了“文革”中“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做法,十分风趣。样品发到全国各地,订户纷至沓来,虽然售价不过几分钱,但赚的钱可真不少,这笔钱先后进入温州教师进修学院和温州市文联的财会部门,如无正当理由不好随意支用,这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创办的经济支柱,刊物的全部经费向温州报销长达数年之久,包括编辑部人员的办公用品莫不如此。初办时刊物价格极低,每册售价0.25元。据温州文联负责人说,几年中汇给刊物编辑的钱款高达数万元。
最早提出创办《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设想的是林虹。刊物的前身是在温州出版的《中学生活页歌选》以及分上下两册出版的《小学音乐教学手册》。手册没有书号,不标明印刷、发行部门,没有售价,只有温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一篇前言说明编写出版的目录。手册于1981年8月出版,仍然依靠“联络图”销售到全国各地,大大火了一段时间,但它没有书号,难以进一步推广。适逢吉林省教育学院音乐教研员吴斌(后曾任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接受领导布置下来编写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的任务,而苦于稿件一时难以组齐,经上海市教育局音乐教研员郁文武介绍找到了林虹,林虹和我商议后决定将全部提供给吴斌。
日后,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正式出版的《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的基础就是我们在温州出版的无书号的《小学音乐教学手册》。前者在前言中说明该书的编辑是:吴斌、林虹、郁文武、靳卯君。吴斌在原稿的基础上做了相当多的补充,林虹是原书的策划人,郁文武是吉林与浙江合作出书的牵线人,我是原书的执编者,成书前林虹邀请我到温州,住在柴桥巷温州地区招待所日以继夜地进行全书的编排、修改工作。
我们的“教学手册”是1981年出版的,吉林的“教学参考书”出版于两年之后。就在这两年之间,在温州定稿、排版、印刷、发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办起来了,1982年2月、4月、6月连续三期试刊,一炮打响。虽然没有刊号,但贺绿汀、丁善德、周小燕、黄友葵、廖乃雄、罗传开等音乐教育家都为我们写稿,钱仁康的大部头著作《乐歌考源》从试刊第二期起提供给我们独家长篇连载,满百期后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单行本。
《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版前,林虹曾专程去北京向中国音协负责人孙慎和教育部分管艺术教育的同志汇报请示,他们表示支持。从1982年初试刊起直到80年代末,刊物封面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孙慎所题写,不过他没有署名。
刊物的创办人是周大风、林虹、靳卯君,用大风的话来说:“三个老头办起了一份音乐教育刊物。”我与林虹是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的同窗学友,1946年,音专还设在福州郊区竹屿的一所破庙中我们就朝夕相处。1973年,谭启龙、严永洁夫妇从福建省调到浙江后,严永洁因在山东任省委宣传部长时抓过《奇袭白虎团》京剧“样板戏”创作,在福建任期内又组织了一个新的京剧本子《崇武海战》,到上海音乐学院要求支援作曲人员,指定要调与于会泳同在一个系的教师。而我正好1965年从作曲系调到民族音乐理论系开设“音乐评论”课,严永洁亲自调阅了我的人事档案后做了决定。我便应聘到了杭州(这部戏因剧本出了问题而下马)。我与林虹老友重逢无话不谈,林虹编《中学生歌选》和《小学音乐教学手册》我是全力配合。林虹与我在温州商谈办音教刊物之事,我提出一定要请周大风参加,他在省内出版部门有熟人,借重他在省文艺界的地位和影响才有可能解决刊号问题,刊号是办刊物所遇问题的重中之重。林虹同意了,我回到杭州找到大风,请他担任主编,讲明办刊经费全部由温州解决,我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教书数十年,又被借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当过音乐编辑,组稿、编稿、改稿都可承担,只要求他写些重点文章并做指导即可。我们就这样一拍即合。
初创时,编辑部实际是在我家中,文稿处理由我全权负责,美编及歌稿件由林虹负责。1982年试刊三期在温州排版、印刷,1983年起先后在杭州、余杭排版、印刷,由我到印刷厂校对。必要时林虹到杭州来,我们三个人开会共议办刊的方针大计,配合相当默契,可称刊物的“铁三角”。
由于我的工作单位是浙江省群众艺术馆,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编刊物,在单位中难免会有闲言碎语,周大风时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他说:“我把你调到省音乐家协会,专职编刊,音协的其他事情都不用管。”并说好我就在家里编刊,不必到音协办公室坐班。这时,由于周大风的争取,将已出版多年的《浙江音乐》刊物的刊号给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虽然当时省内音乐界有些不同意见,但浙江省文联领导人为音乐教育在全国还是个薄弱环节,将《浙江音乐》停刊、改出音乐教育刊物是填补国内空缺,便毅然予以批准。《中小学音乐教育》至今已有30年历史,出版超过250期,在全国以至国外有很大的影响。当全国各省市的音乐报刊出现不景气甚至倒闭的情况时,它的发行却相当稳定,还在不断上升,可见它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北京创办《中国音乐教育》是在1989年,比我们晚了7年,可见我们当时的观念和举措多么超前。endprint
浙江是文化之邦,“五四”以后的新文学的先驱鲁迅、茅盾、夏衍……都出自浙江。开创我国普通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人物李叔同及其后继者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也都是浙江人,可惜的是,在筹办《中小学音乐教育》刊物时,在全国约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中,浙江是唯一既没有音乐学院又没有师范学校音乐系科的省份,可说是有愧于前辈。但这份刊物恰好是诞生于浙江,为什么?
原因之一是:温州人的敢为天下先,温州最早兴办家庭工厂、民营企业,率先搞活经济,有钱好办事。原因之二是:靠近上海,以上海为坚强后盾。试刊第一期,上海稿件占了一大半,包括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沈旋、蒋一民,上海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张瑞华、刘德昌,上海市教育局音乐教研员郁文武等人的文章。
试刊第一期的首篇文章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孙慎热情洋溢的文章《祝贺中小学音乐教育试刊》,他在文章中说:“试刊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它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探讨音乐教育中的问题,交流教学经验,提供教学补充材料和学习资料,提高教学水平,必将发生积极的作用。”
试刊的第二期重头文章是贺绿汀的《在上海市中、小、幼音乐教学研究会上的讲话》,我应邀去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亲自记录、整理,再带回来发表。另一篇重点文章是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黄友葵的《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期望》。这些音教前辈对刊物的大力支持,使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办好。
正所谓“得道多助”,刊物符合社会需要,形成了巨大凝聚力,在刊物的早期就坚定地支持我们并惠赐稿件的有:北京的音乐教育家李凌、赵沨、张肖虎、姚思源、曹理、汪毓和、米黎明、平士方、王次炤,辽宁音教界的知名人士方萌、李亚丽、谢正恭、谢严森、金亚文、王英奎,天津的缪裴言,山东的孙继南、李嘉评、韩映红,河南的张兆瑞,湖北的邱刚强、杜磊、朱则平,江西的冯斗南、肖鉴铮、罗艺峰,安徽的廖家骅、齐从容,江苏的潘振声、秦德祥、费承铿、芮文元、施友云,广州的谭林、丁振华、梁得灵,福建的朱一平、黄光荣,贵州的石应宽等。上海市和浙江省音乐界音教界历来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姓名不胜枚举。上海音乐学院有:贺绿汀、丁善德、周小燕、钱仁康、廖乃雄、罗传开、赵佳梓、汪培元、马淑慧、陈应时、沈旋、巢志珏、孙维权、万里、葛顺中、郑小维等;上海市有:崔启珊、薄兰谷、李丹芬、郁文武、陈蓓蕾、孙幼丽、顾丽丽、张瑞华、刘德昌、曹云芬。浙江有:俞绂堂、韩春牧、管明若、王家祥、徐绪标、陈祥文、陶爱凤、严震中、史崇义、许为通、洪嫦、吴净兰、范盈庄、杜希范等。虽然分处全国各地,他们都热爱音乐教育,心意相通,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我们通过书信和共同参加各种有关音教的活动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最早参加的音教社团名“乐泉社”,人员有北京平士方、上海的薄兰谷、广州的丁振华等,出过会刊,在广州编印。其次是“基础音乐教育研究中心”,人员有江苏常州的秦德祥、辽宁铁岭的谢严森,湖北蒲纺的杜磊等,也出过会刊。还有“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中、小、幼音教研究中心”。我与林虹都曾参与活动,也编过几期会刊,还曾一起办过几期音乐教育培训班。
我们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的联系一直非常紧密。《中小学音乐教育》创办之时,正好是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系统地输入中国之际。1982年,弗吉尼亚·米德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进行两周的示范教学,对瑞士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的理念及操作进行了全面的讲授。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去向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卡尔·奥尔夫完整地学习了他的课程,回国后就任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研究所所长,以广传奥尔夫教学法为第一要务,在全国范围内办了几期奥尔夫讲习班,日后成为中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会会长的李妲娜就是首期讲习班的学员。廖乃雄再次出国后任音研所所长的罗传开从学生时代起就大量编译出版日文著作,介绍日本铃木音乐教学法不遗余力。而上海音乐学院的汪培元教授是国内推介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代表之一,译文著作颇多。《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他们几位的支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方面获益匪浅。凑巧马革顺教授的女儿马淑慧专程去美国学习了美国新创的“综合音乐感”音乐教学法,号称世界第五大音乐教学法,回国后立即在上海选了一家幼儿园进行试点,全国各地音教同仁纷纷赶来听课取经,我作为刊物的特派记者闻讯赶到上海。
此时上海掀起了学习四大教学法并结合本国特点勇于创新的热潮,出现了先进人物,那就是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小的陈蓓蕾、崇明路小学的孙幼丽、长白一村小学的顾丽丽、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张瑞华,由于都是女老师,大家称她们“四小名旦”,还有以合唱教学为特色的男老师刘德昌,我们就一个一个地轮流去听,乘公交车有时要转几次车,幸好有上海第六师范的资深音乐老师崔启珊的引领。取经队伍中年纪最大的是广东省音协副主席谭林,他永远精神抖擞,不知疲倦。来自北京和东北的音乐老师都比较年轻,我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自然对全国各地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现的新鲜事知道不少,大大有利于编刊。
《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浙江的创办顺利、成功,首先是由于浙江省文联领导对我们的支持、历届省音乐家协会领导的关怀、协助,教育部艺术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领导的扶持,温州市文联、温州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批准发给办刊经费长达数年之久;其次是北京、上海以及全国各地前辈音乐教育专家学者、中青年的音乐教育骨干、基层的普通音乐教师的指导、关心、提供信息和稿件;然后是大风、林虹和我,三个老头的不辞辛劳、团结合作,虽然创业艰难,但都不以为苦,当作乐事。
随着浙江省音协的多次换届,领导人变了,刊物的主编和编辑成员也不断易人。相当长时间林虹和我的名字仍保留在编委之中,其实我们早已不为刊物办事了,只是挂名而已。1995年,林虹和我的名字才不在刊物上出现,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刊物的感情总是有的,不时还会为刊物写篇稿子。眼看着刊物编辑及工作人员不断年轻化,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质量不断提高,感到欣慰。刊物比较突出的变化是纸张、美编、摄影、排版、印刷都有明显提高,广告多了。新增的音乐知识栏目“稿源采珠”很有特色;早期由我开创的音乐知识栏目“请回答”,已发展成“高考乐理模拟试题”,提高了档次。稿件的广度与深度都加强了,篇幅增加,字体放大,阅读起来更具有观赏性。编辑部的班子有较大充实,人才济济,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集期刊之一、中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收集之一,一派兴旺景象。
《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当它初创之时,音教刚刚开始复苏,刊物犹如一只报晓鸟,吹响了复兴音教的进军号。曾何几时,它茁壮成长,由一颗稚嫩的幼苗长成根深叶茂的大树傲然挺立,而我们三个创办人却垂垂老矣!
回首往事,感慨良深,希望《中小学音乐教育》锐意创新,百尺竿头继续奋进,为祖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靳卯君 原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编审
3.小学教师工作感言 篇三
我一般管我妈叫xxxx老师,实在是因为我打娘胎起,就已经在念幼儿园——她原来是幼儿园老师。我经常开玩笑说我算是念幼儿园时间最长的人了,大概超过六年。当然,xxxx老师当老师的时间更长,1976年迄今,再有两年,整整四十年。一个女人并没有那么多个四十年再去选择为一个职业奋斗,何况他们那一代人,对选择非常执着。不仅对选择执着,对选择以后的生活亦同样执着。大概正是因为这种执着,在当幼儿园老师的那么些年里,哪怕拿过8块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想过要辞职。中国的乡村,学校常常并不能被规范管理,7,80年代的国家,也没有那么多余力来关照幼儿园老师的工资高低。我老家所在的乡,隶属白沙镇,大大小小村落,分布着不下20家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属于集体办,是以学费交由乡中心校,老师并不在编制之内,也就无法享受在编教师的所有福利待遇,也就更没办法在1990年伊始的民办教师转正大潮中,变成正式老师。
没转正的xxxx老师,成日还是忙碌不已。白日里照管大班小班几十个孩子,放学回家割草喂猪,做饭洗衣。兼之是大生产队的团支部书记,参加宣传队,于是又要唱歌跳舞,参加镇里的演出。我家的奖状证书,大多是她被评为“先进教师”啦,“先进团干部”啦,班级乡里“六一”汇演“一等奖”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至于我,常常被放养在外婆家,父亲要出门做漆工,以担负家庭开销。我记忆中的童年,多是忙碌的父母渐次离开我的背影,好在我自小就颇懂得自娱自乐,读书以后住校,也就更忙碌充实,也可以说,我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那几年,父母并没有办法参与。等到我大学毕业,我和他们之间,早已经不复幼年。但我父母的勤勉,尤其母亲的好强,做事追求尽善尽美,对我影响极深。我后来去追溯促使性格养成的种种诱因,不得不承认,我这做事急切的性子,几乎和我母亲一模一样。
待我发现这种诱因,已经是很多年之后。xxxx老师在2008年通过公开考试,考上了小学老师。从教32年后,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在编教师。对她来说,“正式”和“非正式”,壁垒分明。我常常笑她是乡下人进城,总觉得有个城市户口就可以扬眉吐
气,待到买了房子迁了户口,才发现城里开销太大,买菜都要思量再三,但这些,都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事了。转正了的xxxx老师,被分到xxxx中心校下属的xxxx小学,继续下午六点放学回家的忙碌生活。一年后,她带的班级在xxxx镇抽考拿了年级第一,再然后,这种情形就成了常态,并给她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主要是遭同事排挤。大家都在“混”,“混”的程度虽不同,但突然来了一个太勤快太负责的,立刻让人“混”不太下去,怎能不遭人嫉恨呢?我和她就这个问题做过交流,结果并不能说服她。她就继续在别人嫉恨的眼光里评了区“优秀教师”,当选了白沙镇人大代表,评上了高级职称。
我其实对做老师这一行有过排斥,也就是因为我母亲当老师这些年,尤其在我需要关爱的时候,心思并不都在我身上。倒是脾气暴躁,常常对我“动手”。我居然没有长成一名有暴力倾向的问题少年,不知是哪里来的运气。但等后来我自己做了老师,才发现母亲不过是在用她自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对我进行教育,父母对子女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这种责任在某些时候出现缺失,反而会以变本加厉的形式出现。大概是所谓“亡羊补牢”了。我自己当班主任的这些年,偶尔会矫枉过正,也都是“恨铁不成钢”的原因。做老师的,总是难免“鸡婆”,孩子交到手里,如果教不好,良心上过意不去,这已经跟拿多少工资没什么关系了。
正因为这样,学校班主任津贴100多块钱的时候,我还是从未对工作懈怠。大致是带08级电商班的时候,一边还在自修,一周20多节语文课,还要应付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忙得不可开交。同样的情形在去年再次出现,班主任兼任专业系团支部书记,参加学校艺术节,要编排话剧,要编排600人的大朗诵,要上课,要管理班级大小事务,周末没有休息,一个人当几个人使,像磨芯,被磨得简直没了生气。但咬牙能过的事,也断没有推卸的道理。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班级活动也在学校评比里拿一等奖,我则收获了几个“大红本”。演出结束那天晚上,紧绷的弦陡然放松,我颓坐靠椅,心里却很是满足。也许做老师实在辛苦,不过,当看到一届又一届学生在手里毕业,慢慢长成能担负起社会责任的青年,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有了意义。
xxxx老师和我,我们俩,上世纪到本世纪,殊途同归。也许这一生中有过很多其他选择的机会,但都站在三尺讲台,未曾离弃。实在说,做老师挣不了大钱,大致就是满足温饱的程度,更不可能有什么奢华享受,什么优厚待遇。我们有过抱怨,有过怨愤,有过不甘,xxxx老师或许还不会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我们都用生命,在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这使命既崇高又普通,既华丽又朴素。因为一个民族的希望,都在这些普通教师身上得以延续。
再过二十年,我也会两鬓斑白,惟愿到时,我仍无悔今日所作出的决定,我和xxxx老师,我们俩,能看到中国教育更明朗的未来!篇二: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感悟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感悟
微 笑
触: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培养小学生爱学音乐的兴趣很重要,教师的能力素质会影响学生一生,那么好的教学也可为学生将来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篇三:教师工作感言
教师工作感言
如果你问我:“做一名小学教师,你快乐吗?”回答是肯定的。但小学教师的快乐,更多的是“苦中作乐。”
可以说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他的工作时间决不是每周五天——40个小时。他的心里时常会想着学生,为着学生。每天7点半,我们就要提前到校,为孩子们进校做好安全防范。为了批改完学生当天的作业,中午休息时间常常是在办公室不停地挥笔。甚至天黑了还舍不得离开办公桌。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有几个不是时常想着班里某个学生的作业今天有几个错误没有改对;某个学生上课迟到好几次了得和家长联系联系;某个学生这几天情绪不好得问问家长看怎么解决一下;某个学生生病了,联系不到家长,还要亲自带他去请医问药;天气热了,得经常提醒学生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带些水来上学,不能总买冷饮„„如此种种,有时学生的一件小事能让老师想得都失眠了。第二天到校,昨天担心的事处理完了,今天又有了新的事故。整日被烦琐的事务所缠绕已经让教师够劳累的了。教学工作的各种压力更是让教师筋疲力尽。
首先社会对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诸如对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能力的提高„„要达到不断提升的教师标准,教师得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事实上教师在工作时间里是挤不出多少空隙来学习的,常规性的教学工作已经安排的满满的;其次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方法的改进与他们对孩子发展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不能达到理想的结合状态;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工作的效益往往不是短期能显现出来的,所以教师有时辛勤工作而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这些都是我们小学教师要承受的工作之苦。尽管小学教师工作有苦,有委屈,但大多数教师却能耐得住寂寞,执著地在这个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奋斗。因为我们有其他职业所不能享受的乐趣。小学教师的心永远年轻。虽然工作的操劳让我们教师的脸上过早拥有了衰老的标志,但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教师的心常常和孩子一样单纯、真诚、简单。我们为自己从事了“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而不辞辛劳,几十年如一日地严于律己。为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当我们看到一个个幼儿一天天长大,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时,看到一批批孩子走出校门,踏上理想的工作岗位时,工作的成就感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欣慰,我们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在教师节,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老师总会收到孩子们送来的花朵或亲手制作的贺卡,老师们们很在意这些不起眼的小礼物,甚至捧为至宝。我曾经珍藏了一些学生在教师节给我寄来的贺卡。当自己感到工作累了苦了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我觉得这些贺卡就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是学生对我“爱”的回报,我需要这些东西。和我一样,我们教师总是把孩子们送的贺卡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摆在自己的书桌上,装饰自己的活动空间,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谁能拥有这样的幸福呢?只有我们吧!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中,我们小
4.小学教师随笔感言 篇四
具体来说,是一名小学教师,而且是在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母校,不禁百感交集。
虽然离自己上小学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老师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小学整体的面貌变化不是很大。曾经乡镇第一所二层教学楼依然威武的坐落在校园的正北方,教学楼后面的杨树,比当年更加挺拔,更加粗壮。校园的东面新增了一排宽敞明亮的教室。
学校的韩校长给我的是六年级,毕业班。顿时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很多。不仅仅因为是毕业班,还因为学生的成绩比较差,于是我毅然的接受了任务。
由于我是新老师,教学经验不足,所以不断向那些老教师请教业务知识和教学经验,铭记在心,也不断从书籍,网络等各种渠道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方法。比如上课时,我会经常举一些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们的学习联系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发展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创新的精神。
小学生与中学生和大学生有很大不同,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制力,大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所以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的工作相对比较容易。小学时期正是性格,思维塑造成型的关键时期,打好基础,对于以后阶段来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小学生也有自己的年龄特点。由于年龄比较小,自制能力比较弱,无法严格要求自己,有的同学甚至不去完成作业习题。尽管有时我也会懊恼,但每当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顿时那些懊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我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尽早完成备课,批改作业,经常在课余时间,比如放学,晚上等时间给学生补课,帮他们查找并填补知识漏洞,整理并疏通知识脉络。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也把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和学习方法传授给他们。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这样做自己很累,但是我觉得很快乐。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看到了学生的努力,更看到了希望。
尽管没有商界的风云变幻,没有政界的高屋建瓴,教师的工作平平淡淡,但是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平淡却不平凡,一份良心的工作,一份淡泊的人生。
5.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感言 篇五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确定好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要得体
4.要把采访的内容记下来
在安排学生现场练习采访之前,我临时想到自己昨天出去听课后接受的采访,于是把过程描述出来跟学生分享。学生很是欢迎,目光灼灼地盯着我,摆出听故事(看好戏)的样子。我先说,有一位领导通知我,要我接受一个采访。学生立刻“哦”了一声,插嘴说“这是确定采访对象”。我接着说自己不知道说什么,而领导叫我随便说。学生困惑了,这是没有采访提纲啊!然后采访就开始了,一个工作人员举着话筒对着我,另一个工作人员扛着摄像机对着我。学生明白,这是要把采访的内容记下来。然后差点就没有然后了,我说我们三人大眼瞪小眼地看着,谁也不开口。学生笑了,知道还是没有列好采访提纲的问题。我小心翼翼地问他们,你们是要问我什么呀?摄像工作人员这才抛出一个问题:“就说说你听课的感想吧!”我于是从上午听的课开始说起,才说了一句“我今天上午听了三节课……”摄像工作人员打断我:“直接说听了下午的课的感想吧!”对此,学生直接叫起来:“没礼貌!”上午上课的是我们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师,而下午上课的是专家,原来他们采访的目的是想了解专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传达情况。学生对照采访的四个注意点,对我接受采访的过程品头论足,很是感兴趣。虽然因为插了这么一曲,使课堂现场采访的时间缩短了,但我觉得学生的收获并没有缩短。学生对采访的认识更直接,更生动。
教学练习1的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我也是这样做的。我先示范介绍,不读参考书和《课课通》上的资料,而是把自己暑假去湖南张家界玩所了解到的有关苗族的知识分享给学生:讲了苗族人是蚩尤的后代,所以他们不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讲了他们怎样欢迎宾客,除了敬献美酒和歌舞,还需要客人的对歌;讲了他们怎样过自己的节日,讲了苗族女子漂亮丰富的银饰和神秘可怕的养蛊放蛊的传说。再配上当时所拍的图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赞叹不已,对苗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轮到学生自己介绍某个民族时,也不由自主地用到了自己旅游中的见闻,介绍得多姿多彩,个性鲜明。
6.小学语文教师网络研修感言 篇六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这次网络培训我知道了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摸着石头过河”“前进中摸索,摸索中前进”,在教学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参加网络培训的这个过程中正在进步着、提高着,所有的过程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表达着我们对科学教育的厚爱,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所有这些都是网络科研这一平台给我们提供的展示的机会与舞台。
我明白了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网络研修中,我每天按时上网是我暑期的工作,我观看了视频课程及大量教学案例片段,这些视屏对我的教学受益匪浅。我学到了专家们对学生的那种孜孜不倦,那种和蔼可亲,那种主动沟通,那种有教无类……而这又是我的教学中所缺乏的。除此之外,我还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上传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建立研修日志,并且主动发表自己看法,协助他人完成网络教研活动。认真完成作业,每一项作业都是很具有代表性,无论是必修作业还是选修作业,我都认真对待,积极向专家和其他学员请教。
网络教研改变了教师单调和枯燥的生活,解决了以往教师在一起探讨问题的困难,由过去那种“独学无友”封闭成长状态,进入了“自主开放、协作创新”发展境界,我自己的能动教研意识得到加强,业余时间主动参与网络教研和同组人共同研讨问题,让我的生活更加的充实了。网络教研改变了我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到业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7.小学毕业典礼上的教师感言 篇七
你们好!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举行20xx届小学毕业典礼。我代表学校全体教师向圆满地完成小学六年学业的同学们表示祝贺,向为了同学们健康成长而奉献心血与智慧的毕业班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六年的学习时光是短暂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还记得吗?小学一年级时,刚刚跨入校园的你,哭闹着要回家,妈妈也陪着你落泪?还记得吗?你们的老师紧紧搂着幼小的你,用爱浇灌出你对学校的热爱,从此乐不思蜀;还记得吗?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你们积极参加,给母校增光添彩;还记得吗?运动场上你们矫健的身影,优异的体育运动成绩……学校的一草一木,见证了你们的成长与欢乐;一张张大红奖状,述说着你们勤奋的求知与探索。
短短的六年,你们告别了天真,走向了沉稳;脱去了童年的稚气,获得了自信;抛弃了依赖,学会了选择,懂得了自尊、自立、自强。”。
不久的将来,同学们即将奔赴新的学校,继续求学深造,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初中的学习是全新的:门类多,内容深,进度快,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各种竞争更加激烈。临别的时刻,老师的心里有成千上万个不舍得,有说也说不完的叮咛,有道也道不尽的嘱托。但老师知道你们是鹰总有搏击长空的时刻,你们是大树总有参天的日子。纵有无数的舍不得也要舍得!
同学们,你们即将离开小学,踏上人生新的征程。愿同学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做到尊敬老师、热爱父母亲人、热爱学校、团结同学、勤奋好学、勇于思考、善于创新,敢于探索,为校争光。母校的全体老师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你们的成长,相信六小今日因你而精彩,明日六小会因你而骄傲!最后祝同学们拥有一个充实难忘又精彩的中学时代!愿同学们将来能够顶天立地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小学毕业典礼上的教师感言(二)敬爱的同学们:
8.小学教师节感言 篇八
青铜峡市第四小学 康瑞芳
历时两天半的小语教师素养大赛已悄然落幕。这是一场实力与心理的较量,这是一次能力与智慧的交锋!作为参赛选手,我的心情和感受也随着一项项赛事的举行而不断地变化着,有报到时的激动,有抽签后的郁闷,有拿到赛课内容时的暗自欣喜,有看到学校备课团队和服务团队为我服务时的感动,有赛课后的遗憾,还有看到其他参赛教师沉稳大气的展演时的钦佩和赞许…… 但更多的还是评委老师语化春风般的点评留给我的启发和思考。下面就这次参赛写以下几点感言:
一、感谢有你
真诚地感谢市局和教研室为小语教师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了一次展示和历练的机会;感谢我的团队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几天来不辞辛苦地评判;感谢各位前来观摩活动的老师一次次鼓励的掌声……是你们给了我走完全程的信心和勇气。
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从教十几年来,自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很努力,各方面的能力都还不错。直到参加这次比赛,才意识到了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听了董艺老师和杨小宁老师的课,才意识到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很欠缺;听了陈静老师的点评,才意识到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高;经历了百科知识问答,才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底蕴还很肤浅;看过了董艺、杨小宁、朱月玲老师的粉笔字,才意识到自己的粉笔字还有些拿不出手;欣赏了李棣、杨小宁、董艺等几位老师精彩纷呈、美妙绝伦的才艺表演,才意识到自己的表演还存在许多瑕疵…… 然而,我知道他们今天成绩的取得并非一日之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因为他们有了平日里的厚积,才会有今日的薄发。我信奉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相比之下,我很憾言,憾言自己还为这么多年来才取得了一丁点儿微不足道的进步而自满,憾言自己从教十几年了,心理素质反不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当年。
三、痛并快乐着
这次大赛,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拔节”的痛苦和欣慰,体验到了“挑战”的紧张与快乐,更让我领悟到了“团队”的精神与力量。它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终生难忘。
9.教师感言-教师感言 篇九
十月的午后,我漫步在海边,用心捕捉秋的韵致。
我喜爱秋的静美,内敛中蓄积着活力。于是因它的质朴纯粹而怀想,因它的睿智成熟而希冀。
金秋的天空高远博大,海水这般明净,土地这般斑斓。这些绘成了美的经典。秋,如此疏放豁达,如此丰满深邃。这些融成了它的精华。
一切,那样自然与和谐。
此刻的我,心绪随这满地的金黄起伏游想——
xx年8月,浓浓夏日中我走入了青岛开平路小学。眼前这所陌生的校园,薄弱滞后,被人遗忘,令我心寒。谁又曾料想,三年后的这里成了一方教育的沃土,在这里我们用爱与责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更不曾想过,三年后的我与这里的一切情同手足,难以割舍,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所校园。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刘禹锡这句描写桂花的经典诗句道出了开平教育工作者执着的教育理想,再现了开平莘莘学子厚积薄发的人生追求。
xx年的春季,李朝阳校长成了这里的当家人。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让我们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看到了开平教育的缕缕朝阳。从那时起,开平路小学如开屏的孔雀,处处显示着它的生机与活力。
这位具有典型学者型气质的新校长,文质的背后同样拥有高瞻远瞩的雄心与魄力。面对着这所有着63年深厚历史文化,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古老校园,面对着它的苍老与憔悴,李校长坚信即
使再薄弱的学校也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文化,只有发展具有引领性、凝聚性和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才能产生强大持久的精神力量,才能持续地推动学校向前发展。于是她在尊重了开平历史与发展的前提下,从校史中吸取文化精华,用先进的理念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以人本位的思想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园,使学校成员在浓浓的感情熏陶中产生归属感和自我约束力,凝聚了人心,积蓄了力量。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李校长的足迹踏遍了学校的每个角落。在她精心细致的雕铸下,以“桂香”为品牌的学校文化已深深扎根于开平的每一寸土壤,由此也诞生了我们自己的文化家园。从桂香景观文化和桂香管理文化的构建与完善,再到桂香教师文化与桂香学生文化的建设与丰富等等,每一处的用心,倾注着李校长全身心的付出,凝聚着她对这个家以及其中成员那无微不至的热爱,呈现出今日开平务实人文的和谐风貌。它,见证着开平翻天覆地的巨变;
它,铸就了开平教师“爱生如子”的品质;它,更收获了“桂香满园”的欣喜。
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或许我们都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位锐意进取、创新实干的校长,用她对孩子、对老师、对教育深深的爱感动了我们,更鞭策了我们,让我们真正将教育的职业当作崇高的事业,用我们一生的努力来成就它的精彩。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共同的教育目标:那就是“为了让学习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学生受到最平等、最优质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学会感恩、立志奉献”;“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就是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李校长带领着开平的教师拼搏进取,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了一条坚实的特色育人之路。因为我们始终坚信“If you want,you will be the best!”
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我们共同跨越了“xx感动开平”“xx温馨开平”“xx和谐开平”的教育之旅,如今的开平又奏响
了“2016人文开平”辉煌乐章。如今的这里已变成了天使的摇篮,如今的这里已成了孩子们温馨的家园,学习的乐园,梦想的花园。
李校长喜爱桂花,喜爱桂花的坚韧朴素和典雅高尚;喜爱它的悄然付出,无私奉献。她借桂花的品质启迪我们找到了教育人生的真谛。所以,开平的教师们,同样喜爱桂花,将它视为“爱的天使”。“自从天上的桂花降落人间,开平的教育工作者就在这里默默奉献着真情。”
就是这份无边的大爱,就是这种无限的真情,同样感动着这灵性的桂花。每当这饱含爱的花朵悠然开放,那沁人的芬芳,携来春日的绿意盎然,释放夏日的激情飞扬,收获秋日的润育桃李,升华冬日的幸福喜悦。香飘四季,芳华永驻。
10.教师节感言 篇十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又到了,从小就听说父母给了我们身体,是老师给了我们灵魂。教师是园丁,教师是路标,教师是摆渡人,这是对教师传道育人精神的赞美。工人劳动创造出实用的产品,农民劳动创造出丰富的食粮,科技人员的劳动是发明新技术,而惟独教师的劳动是培育出精神高尚的人。教师的职业是影响人一生的职业,教师的教诲是照亮人心灵中永远的指路灯。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英语老师时 才领悟到它的真正意义。
这些年来让我深深体会到,想做一名老师,就要不怕吃苦,肯动脑筋,善于专研教材,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干。其中,对“有所学”进行积累,对“有所失”进行反思,以往的每节课我都在做这样的工作,会去总结上课过程中成功实施的地方,影响学生的理解接受,语音标准,且情景设计很自然,过度连贯,学生很容易接受。
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要不断的专研教材,多向前辈老师们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我深知让学生学好英语有多重要,看似平凡的工作却也能不断实现生命的价值。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于心。
篇二:教师节感言
昨天是第二十五个教师节,算来,我离开教师岗位已经二十六年了。
我离开教师岗位的第二年设立的教师节,这之前,我是一个乡村中学的语文老师。城市和外地我不清楚,反正那时我们那里教师的地位是相当低的,尤其是在乡村。我不是说乡下人不憨厚,因为我也是乡下人。那时,我们国家的农业刚实行责任 制不久,农业连年丰收,农民 的日子是最美的 时候,不愁吃不愁穿,有钱花。我那时的工资也就三十多元,还不如农民种几亩棉花来钱。收入低,又没有权势,乡亲买平价化肥农药,我办不到;乡亲卖粮食棉花想得到一个高价钱,我办不到;乡亲想买名牌自行车缝纫机,我办不到。几次办不到,求助我的乡亲就失望了,说:你当个老师真没有啥用处。这话不止一个人对我说。那时年轻 气盛,对我的刺激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我就下决心离开了三尺讲台。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后台背景的农家子弟,要想在社会上闯荡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跌跌怆怆,我竟一步一步混进了许多人羡慕的城市。这不是矫情。然而,进入城市二十年来,虽然没有多大出息,毕竟站稳了脚跟。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工作 压力加大,时常怀恋当老师时那自在悠闲的日子,有时就怀疑自己 是否适合干目前的工作。我曾不止一次与我对桌办公的老兄聊起当教师的好处。老兄也是教师出身,深有同感。教师工资稳定,一年有两个假期。这比我目前起早贪黑没有节假日工作,要强得多。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再回教师岗位已不可能。如可能,我相信 自己应该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因为我以前 的学生至今见了面还夸我当初教学认真。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的熏陶甚至污染,再回去我也未必就是称职的。
好在我老婆至今还是老师,多少也弥补了我的遗憾。所以前年单位发动给教育捐款,我就开玩笑说:我的钱直接交给老婆算了,因为我老婆就是教师。
篇三:教师节感言
坦然讲,在我的近几年的记忆里,有很多憎恨老师(准确讲是垃圾)的理由,种种劣迹在脑海不时翻滚,如做假、剽窃、猥亵、强奸、体罚、谩骂、强行补课、不务正业等等,人们通常以灭绝人性、令人发指来形容不足为过。想起这些,最初是愤怒,其次是无能为力,再则是麻木不仁,最后祈祷此类事故不要发生在自己或亲人的身上。所以,有人对老师进行猛烈开炮,笔者完全理解这种情绪激动时的集中迸发。
后来,笔者细想,老师真的一无是处吗?难道真是天下老师一片黑吗?如果我们都不尊师,这真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吗?我们能够一棒子打死一船人吗……骂,请不要针对老师这一职业,而是那些披着老师外衣的那一群狼。如果大伙不分黑白地一锅端,对那些忠于职守的好老师是不公平的,也是不道德的。
笔者不否认,一些人憎恨老师是有原因的,而且是不可原谅的原因,恨之入骨。但是,请扪心自问,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老师都值得你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应该尊重我们值得尊重的那些老师。因为我们从老师那里所学到的东西,哪怕是一丁点受用,我们都应该言声谢,这同样是衡量一个人美德的起码标准。
笔者始终坚信,绝大多数老师是好的,是负责任的,也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如果我们片面性地否定老师,甚至辱骂老师,这是有失公平的,也是不客观的。实事求是讲,我们“科教举国”还得靠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依旧是老师,只不过被一些垃圾和杂碎玷污罢了。笔者以为,目前的情况是,“老师”的外衣被那些垃圾和杂碎搞得污七八糟,有一天,内衣也会搞脏吗?这个,笔者不得而知,但我相信是不会的,因为没有一个国人希望老师全片地堕落下去,更没有一个国人希望老师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老师走到这一步,引起“公愤”,与目前的大环境不无关系。同时,我们作为学生的家长,是否在某个时候给了某些老师的可乘之机?从而漫延开去越搞越臭?很多时侯,他们只是一枚棋子,老师也就不是纯洁的“传道授业解惑”那么简单了。当然,对于那些处心积虑、不择手段、以公肥私,以及将学生视为狩猎对象的老师败类,就另当别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没有老师,老师的神圣职责依旧在。
民族兴旺,国家发展,绝对离不开教育,换言之老师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也是不可动摇的。这是千百年来都认可的真理,国内如此,国外亦然。而要遏制老师中的劣迹现象,不是骂就能凑效的,也不是无视老师而如愿的。出路何在?笔者非专家学者,也非当权者,不敢妄言。但作为受恩于老师的我,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由衷地说声谢!
11.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感言 篇十一
一、在阅读中改变理念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所以我把阅读放在首当其冲的第一位,想让孩子、老师喜欢上阅读,就要去感染他们,给他们创造读书的氛围。那么作为语文组的一个引导者,首先就要爱上阅读。在暑假中,我会利用好假期生活,让自己快速成长。做到多读书、多积累、多反思,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理念。
二、从基本功入手,让生活充实起来
【小学教师节感言】推荐阅读:
小学教师教育感言10-13
小学教师国培感言09-14
教师节感言作文06-14
教师节获奖感言09-08
教师节教师自己的感言10-17
小学教师节作文07-02
教师节这天小学作文07-31
小学教师节活动简报10-13
教师节感恩老师小学作文07-03
描写教师节的小学作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