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句式 学案

2024-06-15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句式 学案(精选6篇)

1.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句式 学案 篇一

高三语文总复习学案35 固定文言句式

一、学习目标

识记并准确翻译固定文言句式

二、学习交流

(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 若„„何 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如:①其如土石何?

②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③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

例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何如”,相当于“怎样”“哪个”。

“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史记·张释之列传》)——“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 又如: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因此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个远?”

“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 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自勉啊!

“何„„为”,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

——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为什么哭呢?”

(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 „„何如„„ „„孰若„„ „„何若„„ 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③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④救赵孰与勿救?

(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1、不亦„„乎?

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 例如: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今吾之优越,犹人只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

2、何(以)„„为?何„„焉为?

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例如:①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何„„之有

可译为:“有„„呢?”

例如: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②夫晋,何厌之有?

4、何有

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

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5、“无乃„„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不是„„吗”。无乃尔是过与?(《论语》)——难道不是该怪罪你吗?

6、“如之何”“奈何”,相当于“怎么”。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君子服役去了,教我怎么不想他?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平民不怕死,怎么用死来威吓他们?

7、“得非„„与”“岂非„„与”,表反反问,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

——难道不是强盛的诸侯,好像尾巴太大不便随意支配似的过错吗?

(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

1、何其„„

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如:①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 ②赐,汝来何其晚也?

2、何„„之„„

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

例如:①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 ②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

3、“焉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吧”,“焉”不起作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过去了的事不去想,也就算了吧!

(五)表示强调的习惯说法

1、唯(惟)„„为„„

可译为“只”“只有”“惟独”。例如: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②唯谨慎为得久。

2、唯(惟)„„所„„

可译为“任凭„„”“随便„„”。例如:①臣有三剑,唯王所用。②太祖常赐良,唯其所择。

(六)表示假设的习惯说法 有„„于此(斯)

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假设”“假如”之类的词语即可。例如: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若其”相当于“假如”。

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

——现在违背命令,打了胜仗也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胜利,罪过就太大了。

(七)表示指代的习惯说法

1、有所 无所 何所(安所、奚所)

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所„„的”“是什么”。例如: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②女亦无所思。

③二者可容,何所不容? ④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2、有以 无以(有所以 无所以)

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例如:①项王未有以应。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无以„„为

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例如: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4、“之类”“之属”,相当于“这一类”。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所以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不是挟着太山跳过北海这一类;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是折枝这一类。而养游侠私剑之属。(《韩非子·五蠹)——但是私养游侠武士之类。

(八)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

1、无乃„„乎

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例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得无„„乎

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吧”。例如: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九)表示认定的习惯说法 „„之谓也

可译为“说的就是„„”

例如: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我之谓也。

(十)其他

1、“而已”,相当于“罢了”。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我懂得种树而已,当官治理不是我做的事。

2、“且„„且„„”,相当于“一面„„一面„„”或者“又„„又„„” 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见韩信被杀死,又高兴又怜悯他。

3、“所以”,有两个意义,一是“„„的原因”,二是“用来„„的办法”。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件的发生。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推行百姓认为好的,防范百姓认为坏的,这大概才是用来增多财物衣食的办法吧!

4、“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国焉耳。(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他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六国,为了赵国罢了。

5、“非„„则„„”,相当于“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不是死了,就是迁徙了。

6、“然则”,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7、“焉耳矣”,表肯定语气,相当于“了”。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尽心的了。”

8、“者„„也„„”,一表判断,二表强化解释原因。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胜吴广列传》)——陈胜,是阳城人。然则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列传》)

——然而破灭的国家接连不断,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几代不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君主认为的)忠臣并不忠,贤才并不贤。

9、“以为”,一是相当于“把(它)作为”,二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来客)的主人。“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我私下里认为太后您疼爱燕后超过长安君。”

10、“因遂”,相当于“于是”。

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因遂自刎而死。(《史记·刺客列传》)——(田光)想自杀激励荆轲,说:“希望你赶快去拜访太子,说我已死,表明不会泄密。”于是自杀而死。

11、“于是”,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于是”。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史记·周本纪》)——西伯偷偷地做好事,诸侯都来(请他)公平决断。在当时,虞国、芮国的人有案件不能决,就到周伯那里。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史记·始皇本纪》)——于是让御使详细地调查询问各个书生。

2.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句式 学案 篇二

(用时:40分钟 满分: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材力强幹,..善断疑狱。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

二十五年,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可增岁收百馀万。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二十七年,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濬下河。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令会同察议。寻辅入觐,复召诸大臣与议。琇申言屯田害民,辅坐罢,而擢琇佥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于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声震天下。

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辩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狱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马齐於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诏责琇疑揣。寻法司奏琇请讬事实,当夺官。上以琇平日鲠直敢言,改降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驾德州。既还京师,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令驰驿..赴任。”琇上官,疏言:“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郧阳汛地①,悬隔千里,輓输②费不赀,请改折色③。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产,田瘠赋重,数倍民

④粮,请一律减徵。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水齧土陊,有赋无田者三百馀顷,请豁免。”皆允行。

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未几,琇以病剧再疏求罢,仍慰留。五十四年,卒。(节选自《清史稿·郭琇传》)注 ①汛地:军队驻防之地。在清代兵制中,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②輓输:运输。輓:同“挽”。③折色:旧时指除米麦实物赋税之外的其他实物或货币,也称所征田粮等价的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④水齧土陊:齧,同“啮”,侵蚀。陊,同“堕”,山崩。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辩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B.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辩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C.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辩/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D.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辩/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答案 C 解析 文句大意: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弹劾山东巡抚钱钰贪污,钱钰上奏辩解,因为涉及郭琇曾给钱钰来信嘱托举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人,钱钰拒绝了,于是郭琇心怀怨恨让张星法捏造罪名弹劾,皇上下令法司审讯。“钱钰贪黩”作“劾”的宾语,“高上达等”做“嘱荐”的宾语,要放到前句,不要做后句的主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这三个阶段的考试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解析 A 解析 殿试才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督靳辅以屯田增收为由奏请停止疏通河道,修筑高家堰大堤。巡抚于成龙不赞成此议。皇上派尚书佛伦前去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建议。

B.郭琇为官鲠直敢言,曾弹劾河督靳辅治河无功、大学士明珠与余国柱朋党、佛伦等与靳辅勾结串通。查实后,皇上罢免了明珠等大臣的官职。

C.郭琇受山东巡抚钱钰贪污牵连,上疏辩解,皇上责怪他胡乱猜疑。后来,经法司查明,郭琇在贪污案中却有不妥之责,皇上将他降官五级调用。D.皇上南巡回京后,钦点郭琇担任湖广总督。郭琇上任后,上疏建议改变军粮供给形式、或减免贫瘠土地的赋税,皇上全都同意了。答案 B 解析 “罢免”一词不正确,原文为“降黜有差”,明珠等大臣或被降级或被废黜。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左都御史马齐於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学士明珠控政,与余国柱来往亲密,大肆谋求贿赂,权倾一时,时间久了被皇上察觉。

(2)左都御史马齐在朝臣会审时多方罗织罪名陷人于罪,必定想要把我指使诬陷弹劾朝臣的罪名坐实。参考译文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中进士。十八年,授官江南吴江知县。机智能干精明干练,擅长判定诉讼案件。征收赋税推行版串法,官吏不能够狼狈为奸。做官七年,他的政绩是江南一带最好的。

二十五年,当时河督靳辅请求停止疏通下河,修筑高家堰大堤,详细地测量堤外的田地作为屯田,说可以增加年收入几百万。巡抚于成龙意见不合,皇上让尚书佛伦前往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提议。二十七年,郭琇上疏弹劾靳辅治河无功,听信幕客陈潢的一面之词阻止疏通下河。皇上驾临乾清门,召集诸大臣,颁布郭琇的奏疏,令诸大臣一起审察商议。不久靳辅入宫觐见,(皇上)又召诸大臣一起议事。郭琇再次言明屯田害民,最终靳辅被判免官,郭琇被提升担任佥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控政,与余国柱来往亲密,大肆谋求贿赂,权倾一时,时间久了被皇上察觉。郭琇上疏弹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营私,详细地列出了各条罪状,并且还有佛伦、傅拉塔与靳辅等勾结串通的罪状,于是明珠等人相应地或被贬退或被废黜。郭琇的耿直敢言名震天下。

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弹劾山东巡抚钱钰贪污,钱钰上奏辩解,因为涉及郭琇曾给钱钰来信嘱托举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人,钱钰拒绝了,于是郭琇心怀怨恨让张星法捏造罪名弹劾,(皇上)下令法司审讯。判决还没有下来,郭琇上疏说:“左都御史马齐在朝臣会审时多方罗织罪名陷人于罪,必定想要把我指使诬陷弹劾朝臣的罪名坐实。”诏书责怪郭琇怀疑揣测。不久法司上奏郭琇请求帮助举荐的事实,判处他免官的刑罚。皇上因为郭琇平日耿直敢言,改为将他降官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皇上南巡,郭琇在德州迎驾。回到京城以后,(皇上)下令大学士阿兰泰等说:“原任左都御史郭琇,之前是吴江县令,官做得很好,百姓感念歌颂至今。这个人有胆量,可以授予湖广总督的职位,令他驾乘驿马疾行赴任。”郭琇受命上任,上疏说:“黄州、武昌两府军粮二万七千有余,运给荆州、郧阳汛地,相隔千里,运输费用不可计量,请求改用钱钞。江夏等十三州县有已亡明朝的藩王的产业,这些地方土地贫瘠赋税繁重,是百姓产粮的数倍,请求全部减少征收。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临长江的地方,洪水侵蚀,土地崩塌,有赋税却无法耕种的土地有三百多顷,请求免除这些田地的赋税。”(皇上)都答应推行(郭琇的奏请)。

四十年,因为生病(郭琇)请求辞官,皇上说:“郭琇病得很严重,想要找一个能代替他的人都不可得到,能和郭琇一样的人有几个呢?”不久,郭琇因为病重再次上疏请求辞官,(皇上)仍然劝慰挽留他。五十四年,郭琇去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闳字夏甫,彭之孙也。少励操行,苦身修节。父贺,为彭城相。闳往省谒,变名姓,徒行无旅。既至府门,连日吏不为通,会阿母出,见闳惊,入白夫人,乃密呼见。既而辞去,贺遣车送之,闳称眩疾不肯乘,反,郡界无知者。及贺卒郡,闳兄弟迎丧,不受赙赠,缞绖扶柩,冒犯寒露,礼貌枯毁,手足血流,见者莫不伤之。服阕,累徵聘举召,..........皆不应。居处仄陋,以耕学为业。从父逢、隗并贵盛,数馈之,无所受。

闳见时方险乱,而家门富盛,常对兄弟叹曰:“吾先公福祚,后世不能以德守之,而竞为骄奢,与乱世争权,此即晋之三郤矣。”延熹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以母老不宜远遁,乃筑土室,四周于庭,不为户,自牖纳饮食而已。旦于室中东向拜母。母思闳,时往就视,母去,便自掩闭,兄弟妻子莫得见也。及母殁,不为制服设位,时莫能名,或以为狂生。潜身十八年,黄巾贼起,攻没郡县,百姓惊散,闳诵经不移。贼相约语不入其闾,卿人就闳避难,皆得全免。年五十七,卒于土室。

二弟忠、弘,节操皆亚于闳。忠字正甫,初平中,为沛相,乘苇车到官,以清亮称。弘字邵甫,耻其门族贵势,乃变姓名,徒步师门,不应征辟,终于家。忠子秘,为郡门下议生。黄巾起,秘从太守赵谦击之,军败,秘与功曹封观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于陈,诏秘等门闾,号曰“七贤”。论曰: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袁公窦氏之闲,乃情帝室,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及其理楚狱,未尝鞫人于臧罪,其仁心足以覃乎后昆。子孙之盛,不亦宜乎?(节选自《后汉书·袁闳列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

B.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

C.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

D.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 答案 C 解析 本题画线句子中,“陈平”“邴吉”“夏侯胜”“陈掌”“邴昌”都是人名,“阴谋”“阴德”“子孙”“大致”都是常用词,依据这些信息,再结合上下文推断,可分析出画线句子的意思是:从陈平有很多阴谋看,就知道他的后代必然会被废弃;从邴吉具有阴德看,夏侯胜就认识到他的封侯会延及子孙。结果陈平的曾孙陈掌最终没能封侯,而邴吉的孙子邴昌称却能够继承封国。这样比虽然有些不同,也没有什么可以斥责的,但其道理大致上是一致的。据此可正确断句。画线句子加标点为: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不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未可致诘,其大致归然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赙赠,即赠给死者家属钱财以办理丧事。B.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带和丧服,缞绖指整套丧服,后来渐渐引申出服丧之意。C.服即丧服,阕有停止之意,古代丧期一般为三年,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D.徵聘举召,指的是当时科举制度下的遴选官员的方式。答案 D 解析 “徵聘举召”应属于察举制,从本书的年代可知应在科举制形成之前。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闳去拜谒担任彭城相的父亲,其父派车相送,袁闳不肯乘坐,并反对郡中那些无知者,由此可知袁闳是一个砥砺德操品行、苦心修为的君子。

B.黄巾军因为忌惮袁闳家门富盛,所以相互约定不进入袁闳家所在的村子骚扰,同乡人就来袁闳家避难,得以保全性命。

C.传主为袁闳,文章重点记载了袁闳的省亲、守孝、潜身等事,却在文末提及袁忠、袁弘、袁秘,意在凸显子孙之盛深受其先人仁心褔祚的观点。D.“论曰”类似“乱曰”“赞曰”“太史公曰”“异史氏曰”,一般置于传记文章的结尾,大都为议论性文字,对前文所记之人事展开议论,一般用韵文写成。答案 C 解析 A项“并反对郡中那些无知者”与原文不符,文中的“反”即返回,指回家之后。B项无中生有,“因为忌惮袁闳家门富盛”错,文中并没有说明“家门富盛”是黄巾军不来骚扰的原因。D项“一般用韵文写成”错,有的用“韵文”,有的用“散文”。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居处仄陋,以耕学为业。从父逢、隗并贵盛,数馈之,无所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母殁,不为制服设位,时莫能名,或以为狂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居住的地方逼仄简陋,以耕田求学作为事业。他的叔父袁逢、袁隗都很富有,多次馈赠,他也不接受。

(2)等到母亲去世,袁闳不穿孝服不设置灵位,当时没有谁能够叫出他的名字,有的人认为他是个疯子。参考译文

袁闳字夏甫,是袁彭的孙子。少年时候砥砺德操品行,自己苦心修为节操。父亲袁贺,是彭城相。袁闳前往省亲拜谒,他改变名姓,徒步出行。到了父亲所在的府衙,连续几天办事的人不给他通报,正逢他的奶妈出来,看见袁闳,十分吃惊,进入告诉夫人,这才秘密招呼他进去相见。不久袁闳告辞离去,袁贺派车送他,袁闳称晕车不肯乘坐,回家之后,所在的地方没有知道袁闳探亲这件事情的。等到袁贺在郡里逝世,袁闳兄弟迎丧,不接受赠礼,穿着孝服扶灵柩,冒着寒冷,因为行礼,人都变瘦了,手足流出血来,看见的人没有谁不为这件事伤心的。袁闳守孝完毕,上司多次征召,他都没有答应。他居住的地方逼仄简陋,以耕田求学作为事业。他的叔父袁逢、袁隗都很富有,多次馈赠,他也不接受。

袁闳看到时势正危险纷乱,但自家富裕,常对兄弟叹息:“我们的先人富裕,后世的人不能凭借德行来守住这些,只是竞相骄奢,在乱世争夺权势,这就是晋国的诸多纰漏啊。”延熹末年,朋党的事将要暴露,袁闳就打散头发与世隔绝,想把自己的行迹隐藏在深林里。因为母亲年老不宜远走,他就在自己住的庭院四周筑起土室,不开房门,从窗口放进吃的喝的东西。早上在房中向东方拜谒母亲。母亲思念袁闳,时常前往探视,母亲离去,就自己关上窗子,兄弟妻室儿女没有谁能看见他。等到母亲去世,袁闳不穿孝服不设置灵位,当时没有谁能够叫出他的名字,有的人认为他是个疯子。潜藏自身十八年,黄巾军起义,攻陷郡县,老百姓惊慌逃散,袁闳诵读经书不离开。黄巾军相约说不进入他所在的村子,人们到袁闳这里来避难,都得以保全幸免。年龄五十七岁,在土室中逝世。

两个弟弟袁忠、袁弘,节操都比不上袁闳。袁忠,字正甫,初平年间,担任沛相,坐着简陋无装饰的车子去上任,凭借清正诚信而闻名。袁弘,字邵甫,因为自己家族人有权有势而觉得羞耻,于是改名换姓,徒步去求学,不接受征召,最后在家里去世。袁忠的儿子袁秘,担任郡中门下议生。黄巾军起事,袁秘跟随太守赵谦去攻打,结果遭到失败,袁秘和功曹封观等七人用身体来抵挡刀刃,都在阵中战死。皇上下诏赐封袁秘等人的门闾,号称“七贤”。

3.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句式 学案 篇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班级 姓名

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选择的基础(2)----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3)----进化的内因(4)----选择的结果

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条件;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外因、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局限性: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 生物的 个体叫种群。(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2、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包括,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基因的频率会 ;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会降低。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 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①自然选择的实质:定向改变种群。

②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隔离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 的现象。(2)物种: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___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3)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物种之间肯定存在着___________;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存在。不同种群间之间出现了 _则标志着已经形成新物种。

(4)长期的历史年代的地理隔离逐渐形成了,导致了新物质种的产生。但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

(5)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就可能形成生殖隔离。例如:二倍体诱导形成四倍体。(6)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所以生物发生进化的标志为 改变,进化过程中如果形成,标志着新的物种形成。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物进化过程。

(8)隔离的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

三、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

1、共同进化

(1)概念:共同进化是指____ _______之间,____ ______与____ 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意义: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___ _____,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____ _____。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____ _ 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

()1.囊性纤维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在欧洲人群中,每2 500个人中就有一 个人患此病。若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患有此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与一健康的男子再婚。再婚后该夫妇生一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

A.1/25 B.1/100 C.1/102 D.1/625

()2.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及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55%、45%、45%、55% B.42.5%、32.5%、45%、55% C.55%、45%、55%、45% D.42.5%、32.5%、55%、45%

()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为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m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4.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中基因型XBXB

占42.32%、XBXb

占7.36%、XbXb

占0.32%、XB

Y占46%、XbY占4%,则该校XB

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6%、8% B.8%、92% C.78%、92%

D.92%、8%

()5.下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6.下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7.(2015·合肥二模)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它们就是两个物种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实现的()8.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一定会进化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C.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基因突变的方向、自然选择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一致

()10.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右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11.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

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突变、________和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5)下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4.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句式 学案 篇四

[对点突破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8分)

沙那罕提琴 [美]保罗·琼斯

在我的一生中,麦克舅舅的那把小提琴一直被视为“传家之宝”,是这个家的象征。我还记得麦克舅舅第一次让我亲睹小提琴的情形。他轻轻打开陈旧的黑盒子,在华丽耀眼的绿色天鹅绒里,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以说真正看过一把名琴了,这可是一把沙那罕,顶尖的乐器。”他极其庄重地说,并让我从琴面“f”形音孔中看里面褪色的标志——史塔拉第瓦里斯[注]。追根溯源,这把名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回来的,最后由我外公传给了麦克舅舅。

我的父亲是一位糕饼师傅,与总喜欢把事情往最坏处想的母亲不同,他向来乐观。在亚撒斯大街开店是父亲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店铺的前面是糕饼店,后面辟为冰淇淋店,将装潢大理石台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但是,万一房子被抵押了,”母亲呜咽着说,“我们会流落街头,变成乞丐啊!查理。” “我想稍微说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只琴盒,“我从报上读到过,这种牌子的小提琴可以卖到五千块钱。把它拿去卖了吧。查理。”

“哦!麦克!”母亲很吃惊。“我不能这么做,麦克。”父亲说。

“如果你急着用钱,”舅舅对父亲说,“可以在艾瑞特关门之前送去给他。”他把琴盒交给犹豫的父亲,“反正我也老了,不能再去动它了。”

他的双手在微微地颤抖,可他的声调却异常平静。于是,父亲就挟着那把提琴出去了。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挟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艾瑞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艾瑞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露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查理!”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麦克舅舅接着说,“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我外甥,供他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贷款的偿还并没有发生问题,虽然比父亲预定的期限晚了三年。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麦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我告诉他确实有。“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入学的那些费用了。你知道的,那把琴对你妈有很特别的意义。”

他说得没错。可母亲更担心我去异地过分劳累工读的事,她说过,小提琴是属于我的,况且麦克舅舅就是想用它来供我完成学业的。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艾瑞特的乐器行。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史塔拉第瓦里斯制作的沙那罕名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志,”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志,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查理·安格鲁的儿子?”

“是的。”我简短地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晚餐的时候——那是我行前最后一次晚餐了,当母亲的眼光瞟到陈列柜顶上的时候,她吓了一跳。

“小提琴!”她用手按着胸口,“你把它卖了?!”父亲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很忧虑的表情,直到我摇摇头。“我把它和行李一起搁在楼上了,”我回答她,“我想把它摆在学校的寝室里面,看到它我就能想起家里啊!”母亲这才高兴起来。显然,她很满意。

“此外,”我接着说,“带着它,你也可以放心了。如果我急需用钱,它就好像一个装满钞票的钱匣子,可以随时派上用场。对吗?老爹!”

“对的!乖儿子,对的!”父亲说。他的眼睛却一直避开我,故意瞧着其他的地方。

(选自《中外小小说精选》,有删改)【注】 史塔拉第瓦里斯,为小提琴著名品牌沙那罕的制作家族。

1.(表现手法)小说第二段那么详尽地描写麦克舅舅的小提琴,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6分)答:

[导学号29530359] 解析:首先根据描写的具体内容,分析具体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些内容在结构上和主题表达上的作用。

答案:(1)欲抑先扬的铺垫手法。(2)作用:①具体表现麦克舅舅对“传家之宝”的珍爱;②交代这把小提琴成为“传家之宝”的来历;③引出两次卖琴的主要情节;④为下文家人珍惜“传家之宝”做铺垫(蓄势)。

2.(描写的艺术)指出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6分)(1)他的双手在微微地颤抖,可他的声调却异常平静。(2)他的眼睛却一直避开我,故意瞧着其他的地方。

答:

[导学号29530360] 解析:解答时从关键词入手,联系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的情节。第(1)句话要分析出“双手在微微地颤抖”与“声调却异常平静”表现出的人物心理。结合语境可知,“他”因为被迫卖掉“传家之宝”而颤抖,又因能帮妹妹一家渡过难关而平静。第(2)句要找到父亲的眼睛“避开我”的原因,结合前面他说的话“对的!乖儿子,对的!”说明他赞同儿子的行为,同时又心有愧疚。

答案:(1)舅舅一方面为被迫卖掉“传家之宝”而痛苦无奈;另一方面又为能用这把小提琴帮妹妹一家渡过难关而欣慰。

(2)父亲估计“我”已知晓真相,既赞许“我”的做法,又为“我”知道真相,过早承担家庭责任而感到不忍和无奈。(或:父亲估计“我”尚不了解事情真相而感到轻松,同时又怕“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破绽而避开。)3.(叙事的艺术)简析“我”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答:

[导学号29530361] 解析:本文在刻画人物时,用次要人物来烘托主人公。小说后半部分“父亲”与“我”的对话,完全是用“我”来侧面烘托“父亲”。从情节内容看,“我”贯穿始终,整个故事的发展和叙述都是围绕“我”展开的。

答案:①贯穿全文的“我”是线索;②使文中的人、事更真实、亲切;③通过“我”侧面烘托,丰富“父亲”的形象。

[综合提升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25分)

一曲两阕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埃林先生脸红得像朵野玫瑰,嘴角来回抽搐,透露出一个侏儒的满腔恼怒。他直冲大汉的脸不停地晃着拳头:

“法灵腾,你这无礼的恶棍!你得为你的失礼行为向我道歉,要不你就得马上离职!” 大汉感到自己的处境真够呛,他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卑躬屈膝地向埃林道歉,但是他更知道,今后的办事处将要变成叫他多么难受的一个马蜂窝。他还记得埃林用什么办法把小皮克赶出了办公室,好腾出位子来安插自己的外甥。他愤怒,口渴,想报复,他气自己,也气所有其他的人。

大汉感觉到他魁伟的身体又在渴望着酒店的松快了。雾气开始使他感到寒冷,他心里在琢磨能不能到奥尼尔酒店去央求派特。他最多只能求他借一个先令,而一个先令根本不顶用。不过他必须想方设法搞钱:他已经把身上仅剩的一个便士买了那杯黑啤酒,再一转眼就会太晚,到哪儿都弄不到钱了。正当他随便摸着表链,忽然他想起了弗利特街上的当铺。就这么办!他怎么早没想起来?

他快步穿过法学会拱门下的夹道,嘴里喃喃地自言自语:让他们见鬼去吧,他今晚上可要好好乐一下了。当铺的店员说五先令,但是货主坚持要六先令,最后这六先令如数给了他。他喜洋洋地走出当铺,把硬币搭成一小摞夹在大拇指和另外几个指头中间。他穿过人丛,带着满足而得意的心情观看这一片熙熙攘攘,同时派头十足地注视着过路的女职员们。他的鼻子已经闻到了柠檬甜酒袅袅的香气。他一边往前走一边想着用什么词句把傍晚的**讲给伙伴们听:

“就这样,我只是瞅着他——很冷静,你们知道,再瞅瞅他。跟着我又回过头来瞅瞅他——不慌不忙,你们知道。‘我认为,这样问我不合适。’我说。”

诺息·弗林正坐在戴维·伯恩酒店他向来坐的地方。他听完这个故事以后,请法灵腾喝了半杯酒,说这是他听到过的最出色的趣闻。法灵腾回请了一次。不一会,奥海勒闰和派迪·莱纳德进来,法灵腾把故事向他们又讲了一遍。奥海勒闰请大家喝热麦芽酒,还讲了他在芳斯街凯伦公司怎样顶撞主任的事,但是他承认他的对答不如法灵腾说得机灵。法灵腾听罢,再请大家干一杯。

后来,他们又转到苏格兰酒家,苏格兰酒家关门以后,他们又上玛里根酒店。他开始咒骂自己缺钱,咒骂自己请了这么多轮酒,尤其是请武打闹剧艺人威泽斯喝的那些威士忌和矿泉水。

威泽斯正露出他的双头肌给大家看,法灵腾也照样挽起袖子。两人同意比一次臂力。比赛开始,威泽斯慢慢把对方的手扳倒在桌上。被这么个毛头小伙子击败,法灵腾又羞又恼,那张紫膛脸更紫了。

“不兴把身上的重量压过来。要玩得正派。”他说。“谁不正派?”对方说。“重来,三战两胜。”

比赛重新开始。他们的手和胳膊都使劲地哆嗦。经过好一阵鏖战,威泽斯慢慢又把对方的手按在桌上。观众中轻轻发出一阵喝彩声。站在桌旁观战的一个跑堂涨红了脸,朝胜利者点点头,用一种不懂世故的亲热口气说:

“啊!这才是本事!”

“你懂得个屁!”法灵腾转向那人,恶狠狠地说,“你插什么嘴?”

他憋了一肚子闷气和报复情绪。他感到丢脸、不满,他甚至不觉得什么醉,而衣袋里只剩了两便士。他诅咒一切。他在办公室里毁了自己的前程,当掉了怀表,花光了钱,却连醉都没醉,还丧失了大力士的名声,两次败给一个毛孩子。

回到家里,他看到灶里的火灭了,使劲儿用手杖揍儿子,“哼,看你下回再让火灭掉!” “哦,爸!”孩子哭喊着,“爸,别打我,我要„„我要替您念一遍万福玛利亚的祷告„„,你要是不打我„„”

(选自《都柏林人》,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怀着极大的同情,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底层小人物形象,展现了其生活的艰辛和不幸,有力地抨击了社会的不公。

B.法灵腾用表链当了六先令后,“派头十足地注视着过路的女职员们”,这一细节典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心存不良、猥琐健忘的精神状态。

C.法灵腾不顾自己身份卑微,敢于得罪上司,事后不得不道歉,最后更为自毁前程而沮丧不已,融勇敢和怯懦于一身,人物真实可信。

D.奥海勒闰讲自己顶撞主任的事,承认自己的对答不如法灵腾说得机灵,以此来反衬法灵腾口才出众,能言善辩,突出其不被重用的不幸。

E.小说最后以儿子的央求作结颇见匠心,法灵腾把年幼的儿子作为发泄愤怒的对象,儿子以“替您念一遍万福玛利亚的祷告”为条件央求父亲不打自己,体现了法灵腾对弱小者的蛮横无理。

[导学号29530362] 解析:选BE。A项,“极大的同情”分析不当,实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且文章并无抨击“社会的不公”之意图。C项,“不顾自己身份卑微,敢于得罪上司”于文无据,他向大家讲述的所谓自己顶撞上司的故事,只是吹嘘之辞,并没有实际发生,因而说他“融勇敢和怯懦于一身”不妥。D项,“反衬法灵腾口才出众,能言善辩,突出其不被重用的不幸”分析不当,文章写奥海勒闰承认自己的对答不如法灵腾说得机灵,意在烘托法灵腾的背后吹嘘。

5.法灵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他的性格特征。(6分)答:

[导学号29530363] 解析:结合小说的标题可知,法灵腾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作答时概括出他矛盾性格的表现即可。

答案:法灵腾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小人物形象。一方面,他饱受屈辱和压迫,经济穷困,生活不如意,令人同情;另一方面他浑浑噩噩,精神状态愚昧麻木,面对屈辱敢怒不敢言,在强者面前懦弱无能,在弱小者面前大施淫威,以酒买醉,自我炫耀,陶醉于精神的胜利之中。

6.(表现手法)小说中的对比手法运用得十分成功,请结合文本试作分析。(6分)答:

[导学号29530364]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研读文本,找出对比在文中的具体运用,然后简要分析表达效果。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较多,有人物之间的对比,如上司的声色俱厉和法灵腾的敢怒不敢言;也有人物自身的对比,如形象高大和内心懦弱的对比,可怜处境和精神麻痹的对比,行动上的失败和精神上的麻痹的对比。这些对比突出了人物的滑稽可笑,使人物形象越发鲜明。

答案:身材魁梧的法灵腾在侏儒上司声色俱厉的训斥面前敢怒不敢言,这是形象高大和内心懦弱的对比;受到屈辱感到愤怒,当了怀表去酒店喝酒买醉,这是可怜处境和精神麻痹的对比;当面向上司道歉和事后炫耀自己对上司的“胜利”,这是行动上的失败和精神上的自我陶醉的对比;还有在强者面前懦弱无能和在弱小者面前蛮横无理的对比。在这些鲜明的对比中,人物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一个滑稽可笑的小人物跃然纸上。

7.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一曲两阕”的含义及妙处。(8分)答:

[导学号29530365]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解释“一曲两阕”的本意,然后解释其比喻意。“一曲两阕”,字面意义是一支曲子的上下两阕,这里比喻小说中主人公表面强大、实际怯懦的双重性格。最后,应从生动形象、调动读者阅读兴趣、耐人寻味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5.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句式 学案 篇五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

【说明】 本试卷共14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甘草子

□ 柳 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乱洒衰荷”中的“乱”字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评价说“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别开生面,写出了新意。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8分)

点绛唇

□ 魏夫人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1)此词中,“人归后”有何意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16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鹧鸪天·送人

□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涵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6分)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 雨

□(宋)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诗歌和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赤 壁

□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

□ 冯子振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注】 诸葛亮曾隐居南阳隆中,抱膝长啸,好为《梁父吟》。(1)根据相关知识填空。(3分)杜牧是____代人,他的《赤壁》的体裁是________,题材类型是________;“[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其中“正宫”是________,“鹦鹉曲”是________,“赤壁怀古”是________。

(2)比较冯子振的《赤壁怀古》与杜牧的《赤壁》,简要评析冯子振的《赤壁怀古》在立意构思上的特点。(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寄韩潮州愈①

□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 ①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这首《寄韩潮州愈》诗。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1)贾诗中第三联的“悬”“浸”二字用得极为精当,请结合诗句对其进行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结句为“好收吾骨瘴江边”,贾岛的尾联却说“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些诗句各自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

题李世南①画扇

□ 蔡 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③④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日即事

①□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②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送夏侯审①校书东归

□ 钱 起

楚乡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注】 ①夏侯审:唐德宗建中元年中进士,曾任校书郎。②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称。

(1)此诗首联主要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人评此诗时,认为颈联“最妙”,你认为妙在何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孤山①

②□(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的妙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阳道中

□ 黄镇成

出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

岸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

(1)这首诗的颔联主要写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十分精彩?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禹 庙①

□ 杜 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②,疏凿控三巴③。

【注】 ①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杜甫在永泰元年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参谒了禹庙。②四载:传说大禹治水到处奔波,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木累,合称“四载”。③三巴:指四川的巴郡、巴东、巴西。

(1)这首诗前四句中的景与情各有什么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这首诗用了“春秋笔法”,有借古讽今之意,试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 句

□ 吴 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1)本诗用字非常凝练,请就“游子春衫已试单”中的“试”字或“怪来一夜蛙声歇”中的“歇”字进行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语句清新,体验真切,请就其写作上的突出特点进行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夏夜追凉

□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作者是如何表达“静中生凉”这一意趣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①②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敧(qī):倾斜。②谙:熟悉。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十)1.【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从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些具体意象入手;②立足全篇,整合信息,对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有一个宏观把握;③体味意境,梳理意象,在画面与氛围中体会主要意象的意义;④联系作者的身世、阅历与志趣情操,体味诗句表达的感情。

【答案】(1)“乱”字既生动地写出了雨溅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暗示了主人公凭阑凝神、寂寞无聊的纷乱心绪。

(2)作者不直写女主人公如何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是通过教鹦鹉学“念”对方的话来表现,由此传达出女主人公的寂寞无聊及相思之苦,这样写婉转含蓄,平添一种凄凉。同时,金笼中的鹦鹉也有象征作用:女主人公就如笼中之鸟,孤独而寂寞。

2.【答案】(1)“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之下,突然接上“人归后”这三字,意脉陡转,气氛骤变,顿时给主人公带来了无限的寥落和空虚之感。“人归后”三字含蕴丰厚,既点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独留,从而引出下文对送者的描写。

(2)此词写月夜送别,侧重写送者的忧思、月夜别后的伫望和凝想。而清风、明月、淡烟、疏柳等清丽秀逸的景物创造出的优美意境更加衬托出诗中的离愁别绪以及送者深情诚笃的心灵。

【赏析】 词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清风拂过水面,明月泻下银辉,月夜恬静、皎洁、优美。此刻,一只小船荡离江岸,驶向远方,空留一位女子倚着栏杆,凝神目送那一叶渐渐消失在夜色中的轻舟。“人归后”三字含蕴丰厚,既点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独留。“渐消残酒”将双方筵席间的缱绻叮咛,依依难舍之情,一并概括在内。

下片起首两句,似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多少次的“聚散”都匆匆,其中包含着多少辛酸与忧虑,期待与不安,她凝神冥想,没有觉察到时间的流逝。猛然,远处传来隐隐的更鼓声,原来夜已深,回首遥望,只有残月下的几行疏柳,几缕淡烟依稀可辨。

3.【解析】 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虚实、比喻、夸张、象征、衬托、拟人、用典等方面,在分析手法的典型特征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无限丰富的想像空间及其它们跟作者情感的契合点。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

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

【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4.【解析】 《初入淮河四绝句》是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进入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下的绝句,共有四首,所选为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河,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似乎成了天然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

【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5.【解析】(1)从题目中可知本词的内容是送别。本是送别人却说“浮天水送无穷树”,把送别写得含蓄,道出了惜别之情。“无穷树”暗指路途遥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带雨云埋一半山”中“雨云”透露出前途迷茫,内心因此郁闷。

(2)从下片“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中可以看出。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6.【答案】 ①竹子象征人生的“坚劲”,石灰象征人生的“清白”。(或:《竹石》表现的是逆境中个性的坚韧劲拔;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的形象。《石灰吟》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②前者的代表人物有陶渊明、鲁迅等,后者的代表人物有屈原、文天祥等。理由略。

7.【答案】(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抒发惊异之情作铺垫。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何诗则采用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抒发了诗人雨前心旷神怡、雨中喜雨、雨后“奇”雨之情。

8.【答案】(1)唐 绝句 咏史诗 宫调名 曲牌名 题目

(2)冯子振的《赤壁怀古》在立意构思上另辟蹊径。历代以“赤壁怀古”为题的作品,多以周瑜为歌颂对象,并且总要正面写到赤壁战争,如杜牧的这首《赤壁》。但这首元曲,却以诸葛亮为追怀对象,而且未写赤壁战争,而只着重评价诸葛亮的出处行藏。写诸葛亮也不同于他人的歌颂,而采取非议的态度,表现出了崇道非儒的思想,感情基调深沉。

9.【解析】 戴诗写边地生活,“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诗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诗作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而“边草”“雪晴”“明月”“胡笳”皆为意象,寓情于景。写这些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守边之愁”,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韦诗将反复重叠的句式与诗的内在情绪、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答案】(1)同:都是边塞诗。异: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

(2)①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②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明月,明月”,增强了抒情色彩,再强调一下月色,望月思乡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10.【解析】 第(1)题要注意,这两字明写自然景色,实写韩愈的政治处境。第(2)题,把握韩诗结句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题和背景理解“好收吾骨”的意思。把握贾诗尾联的情感,要注意其借景抒情的写法。

【答案】(1)“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有形象感。“峰悬驿路”,一个“悬”字极写路途之险;“海浸城根”,一个“浸”字写出了处境之苦。两字明写自然景色,实写韩愈政治处境险恶。在物景烘托中透露出作者对韩愈真挚的关切之情。

(2)韩诗结句,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贾诗的尾联别开生面,借景抒情。瘴气被一扫而光,皓月东升,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诗结句,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11.【解析】(1)本诗属题画诗。解答时,先读懂全诗,找出构成画面的景物,串联在一起,进行描述,再从整幅画面中体会其气氛。

(2)画面往往展现的是具体的物象,为静止的事物。动的景物不能展现,如“水潺潺”和“秋风瑟瑟”。由物象所感知到的东西也不能展现,否则就没有想像的余地了。如诗中的“村”与“寺”。

【答案】(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12.【解析】 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漫天丝雨想像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与比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像。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惆怅也更深了。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这里用“张罗地”借指自己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应上“黄昏”。宿鸟声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张罗地的冷寂。“自掩门”的“自”字,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的意味,暗示像这样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像、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门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13.【解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到元符元年(1098)之间,诗人是时隐居黄州。该诗从怀古开始,联想历史上的英雄借助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建立盖世功业,如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后四句写眼前实景,写悠闲的白鹭、高飞云端的鸿雁,直抒自己对垂钓轻舟生活的羡慕。

(1)找出第三联中的传神字,即找诗眼,特别要注意其中动词的表现力。

(2)作者向往的生活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要注意诗中意象闲适的特点。

【答案】(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14.【解析】 送别类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解答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从主题入手,把握诗歌情感的本质;②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③领会诗词中所蕴涵的典故的意义;④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⑤从语言突破,如谐音手法起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⑥从构思着手,探寻其巧妙的寄情方式与匠心所在。

【答案】(1)运用比兴手法,(1分)营造出朋友离别的依恋氛围,为下文具体抒写惜别深情作铺垫。(1分)(2)一是形式上,对仗精工奇巧。“诗”对“梦”,“成”对“尽”,“流水”对“落花”,“上”对“间”。(2分)二是内容上,转换自然贴切。此联由上文绘眼前景转至写手中诗,并由梦引出下联的“思”与“愁”,景情相生,象意互映,令人产生惜别的强烈共鸣。(2分)15.【解析】 这是谢枋得被强行送往大都时途经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的小孤山所作,借景抒情,寄托胸臆。前四句描绘了小孤山险恶的地势及其遮挡狂澜的作用。后四句借以抒怀,抒自己虽处在末世,身为孤臣,也要英勇杀敌,争取取得抗元斗争胜利的豪情。

【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16.【答案】(1)颔联写的是:由于堤岸崩坏,诗人不得不曲折绕路而行,在前方林木疏落之处,他终于欣喜地看到了住家的屋舍。(2分)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2)颈联中的“喧”和“枕”二字用得很精彩。(1分)这里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且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这个村落既静谧又充满生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之景的新奇之情。(3分)【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江南山道上所见的日暮景色:幽静、安详、清新而秀丽。出谷的苍烟、穿林的斜日、喧闹着的野碓、浅沙上的小桥都使人感到温暖亲切。全诗又处处从“道中”二字生发,写景即抒情,景美情真。

17.【答案】(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十分荒凉的禹庙之景,抒发了作者对治水英雄的歌颂之情,情绪昂扬豪迈。(2分)(2)禹庙的山“空”庭“荒”,正是当时唐代社会的写照。(1分)诗人借大禹治水这一神话传说,暗讽了当时祸国殃民的昏庸统治者,而寄希望于新当政的代宗李豫,希望他能发扬大禹“乘四载”“控三巴”的艰苦创业精神,重振山河,把国家治理好。(3分)【赏析】 这首诗重点在于歌颂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希望新当政的代宗李豫发扬大禹的艰苦创业精神,重振山河。首联开门见山,写禹庙的森然、肃然之貌;颔联写庙内之景,既写眼前实景,又暗含着歌颂大禹的典故;颈联写庙外之景,画面壮观,透出无限的力与美;尾联意蕴含蓄,流露出敬佩之情。抑扬相衬手法的使用,将荒凉之景与昂扬豪迈之情统一了起来。

18.【答案】(1)(示例一)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

(示例二)“怪来一夜蛙声歇”一句从听觉角度着笔,写出天气乍暖忽寒的情味。前两天天气乍暖,青蛙也欢欣歌唱;忽然天气又变寒了,青蛙顿时悄无声息。

(2)此诗善于选择典型的人与物的形象,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特别是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受,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分别描写桃花、野梅、蛙声和天寒,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

19.【答案】(1)“静中生凉”是本诗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而用“不是风”三字精妙点出。既然不是风,那么“微凉”从何而来呢?结合前面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等意象,可知所谓“微凉”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罢了。这样表达增加了诗歌的曲折意味。

(2)①这一句运用了白描、衬托的手法,以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树荫密密,竹林深深,虫鸣唧唧的夏夜图。竹深林密,衬托出环境的清幽,虫鸣更见其静谧。②与下句形成因果关系,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为突出静中生凉的主旨作铺垫。

【赏析】 本诗的突出之处在于撇开暑热难耐之类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色,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还有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这一切很好地衬托出了环境的清幽。诗人置身其中,凉意顿生,所以结句才会引出“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石遗室诗话》中说:“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这正是杨万里诗歌的特点,超出习惯性思维方式,巧妙地表达出静中生凉的旨趣。

20.【答案】 上阕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1分)在词的开头,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2分)“真珠”两句及“月华如练”句,极写远空皓月之澄澈,营造出空寂、凄凉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达出秋夜离人的相思之愁。(3分)【赏析】 树叶纷纷飘落在香砌(香阶)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寂静,却有“寒声”,这是树上的落叶坠在阶上的声音。“寒”字用得极妙,既是词人对秋寒节候的感受,也是对自己孤寒处境的感慨,兼写物境与心境。玉楼观月的一段描写,感情细腻,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的遗风,然而骨子里却有一股清刚之气。接下来三句声情顿挫,骨力遒劲,情感上以景寓情已不足以表达内心感情,自然转入下片直接抒情倾吐愁思。

6.2022届高三英语一轮复习测试 篇六

Beijing Winter Games to Have Domestic Audience, Daily COVID Testing

北京冬奥会将有国内观众,需进行每日新冠病毒检测

China will carry out strict coronavirus-related rules for the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1._______ the possible spread of COVID-19, according to a list of measures 2.___________(publish)by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3.___ Wednesday.All athletes and 4.______________(participate)attending the Winter Games must be 5._______(full)vaccinated against COVID-19 at least 14 days before their 6.________(arrive)in the Chinese capital, according to the IOC.Meanwhile, those not fully vaccinated will have to go through a 21-day quarantine upon 7._________(enter)the country.The Winter Olympics is scheduled to take place from Feb.4-20 during the Lunar New Year holiday, also China’s peak travel season.The Paralympic Games will8.___________(hold)from March 4-13.While China will allow spectators for the Winter Olympics, tickets will only be sold to those 9._____________(live)in the Chinese mainland, the IOC said.All athletes and staff will also be subject to daily COVID-19 testing.1.spread 美 [spred] vi.vt.传播,散布;展开;伸展;铺开

n.传播;伸展

fire spread火势蔓延

2.vaccinate美 [ˈvæksɪneɪt] v.给……接种疫苗;接种疫苗vt.给……注射疫苗

同根词:vaccine n.疫苗;菌苗adj.疫苗的;菌苗的3.spectator

美 [ˈspekteɪtər] n.(尤指体育比赛的)观看者,观众;旁观者

近义词:audience

4.mainland

[ˈmeɪnlənd;ˈmeɪnlænd] n.大陆,本土

5.go through 经历;经受

6.carry out 执行

7.take place 发生;举行

8.related /rɪˈleɪtɪd/adj.相关的,有联系的9.prevent /prɪˈvent/v.阻止,阻碍

10.prevention /prɪˈvenʃn/n.预防,防止

11.according to根据,按照;取决于;据……所说

12.measure /ˈmeʒər/n.措施,办法

13.take measures to do 采取措施做某事

14.publish /ˈpʌblɪʃ/v.出版,发行(书、杂志等)

15.meanwhile /ˈmiːnwaɪl/adv.与此同时;在此期间

16.quarantine /ˈkwɔːrəntiːn/n.检疫隔离期;隔离

17.upon doing 刚做……时

18.enter /ˈentər/v.进入;开始从事

19.entrance /ˈentər/v.进入;开始从事

20.schedule /ˈʃedjuːl/ 美 /ˈskedʒuːl/n.计划(表),进度表

21.lunar /ˈluːnər/adj.月亮的,月球的;银的;阴历的22.solar /ˈsoʊlər/adj.太阳的,和太阳有关的;(与)太阳能(有关)的23.peak /piːk/n.巅峰,顶点

24.staff /stæf/n.全体员工,全体雇员

25.be subject to受支配,从属于;常遭受……;有……倾向的参考答案:

1.to prevent2.published 3.on 4.participants 5.fully 6.arrival 7.entering 8.be held 9.living

巴黎凯旋门被包裹

The Arc de Triomphe is wrapped in fabric(/ˈfæbrɪk/n.布料,织物;构造,结构)

After three months of construction work at Paris famed Arc de Triomphe, the 160-foot-tall war monument has been 1._____________(complete)wrapped.The landmark, 2._______(build)during Napoleons reign, has used 70,000 square feet of silver-blue fabric with red ropes.3.__________(cover)the Arc de Triomphe with cloth was a longstanding vision of the late artists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one that finally came true this summer.Originally4.____________(schedule)for spring 2020, the project was first delayed out of concern for nesting falcons in the arch, and then because of the ongoing pandemic.Vladimir Yavachev, the projects director explained that the shimmering(adj.闪烁的;微微发亮的)color of the fabric and vivid ropes 5.___________(symbol)the blue, white and red of the French flag.In total, the project cost around 14 million euros.But it will be 6.___________(entire)funded through the sale of drawings and other 7._________(origin)artworks.1.monument 美 [ˈmɑːnjumənt] n.纪念碑,纪念馆;遗址,名胜古迹;典范

同根词:monumental adj.不朽的;纪念碑的;非常的2.landmark 美 [ˈlændmɑːrk]

n.[航] 陆标;地标;界标;里程碑;纪念碑;地界标;划时代的事;特征

adj.有重大意义或影响的vt.赋予地标的地位

3.originally 美 [əˈrɪdʒənəli] adv.起初,原来;独创地,新颖地

同根词:original adj.原来的;开始的;首创的,新颖的n.原件,原版;

4.vivid 美 [ˈvɪvɪd] adj.生动的,逼真的;(颜色)鲜艳的,vivid description 生动的描述

5.fund 美 [fʌnd]

n.基金,专款;资金,钱款;基金会;储备量

v.资助,为……提供资金

invest money in.http://47.98.254.255/upwordserver/tmp/phpjIcwET/ provide money for…

6.construction /kənˈstrʌkʃn/n.建造,建筑;创立,构建;构造,结构;建筑物

under construction 在建造中;正在施工之中

construct /kənˈstrʌkt/v.建造,修建

7.fame /feɪm/n.名誉,名气v.使闻名,使有名望

8.completely/kəmˈpliːtli/adv.完全地,彻底地

9.wrap /ræp/v.包,裹,包装

10.reign /reɪn/n.(君主)在位时期,统治时期

regional /ˈriːdʒənl/adj.地区的,区域的11.silver /ˈsɪlvər/n.银;银灰色的;银币;adj.银的;含银的;有银色光泽的12.rope/roʊp/n.粗绳,绳索

13.longstanding /ˌlɔːŋˈstændɪŋ/adj.长期存在的;长时间的14.vision /ˈvɪʒn/n.幻想,想象;幻觉

15.schedule /ˈskedʒuːl/n.计划(表),进度表

16.delay /dɪˈleɪ/v.推迟,延期;延误

17.nest /nest/n.窝,巢,穴

18.ongoing /ˈɑːnɡoʊɪŋ/adj.持续存在的,仍在进行的19.pandemic /pænˈdemɪk/adj.(疾病)在全国(或世界)流行的20.flag /flæɡ/n.旗帜;国旗

21.in total总计

22.entirely /ɪnˈtaɪərli/adv.完全地,完整地

23.original /əˈrɪdʒənl/adj.起初的,原先的origin /ˈɔːrɪdʒɪn/ n.起源,起因;出身,血统

24.symbol /ˈsɪmbl/n.象征,标志;符号;

symbolize /ˈsɪmbəlaɪz/ vt.象征;用符号表现

25.late /leɪt/ adj.已故的;晚期的,末期的;近日暮的,近深夜的;不久前的,最近的参考答案:

completely 2.built 3.Covering 4.scheduled 5.symbolizes 6.entirely 7.original

The countrys longest space mission

神州十三号---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The Shenzhou-13 spaceship 1._________(launch)from the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in northwest Chinas Gobi Desert on October 16.The Shenzhou-13 crew has entered the Tianzhou 2, according to the China Manned Space Agency on October 17.The crew includes two veterans of space travel — Zhai Zhigang, 55, and Wang Yaping, 41, 2._____ is scheduled to become China’s first female space-walker.The third member, Ye Guangfu, 41, is making his first trip into space.“They will install 3.___________(equip)and verify technologies and plans for the next stages of the Tiangong space station program,” the agency said.They will stay in orbit 4.____ six months, 5._______(set)a new record for a Chinese space mission.Shenzhou-13 is the fourth spacecraft 6.__________(visit)the Tiangong station and the second crewed ship 7.____________(transport)astronauts to the orbiting station.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位于中国西北部戈壁滩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中国载人航天机构10月17日消息,神舟十三号机组人员已经进入天舟2号。

该机组成员包括两名有过太空旅行经历的“老兵”:55岁的翟志刚和41岁的王亚平。王亚平将成首位“太空行走”的中国女性。第三名成员是41岁的叶光福,为第一次进入太空。

该机构表示,三位宇航员将为天宫空间站下一阶段的项目进行设备安装,以及技术和方案验证。

他们将在轨道上停留6个月,创造中国太空任务的新纪录。神舟十三号是访问天宫空间站的第四艘飞船,也是将宇航员运送到轨道空间站的第二艘载人飞船。

1.manned [mænd] adj.载人的;有人驾驶的,有人操纵的a manned vehicle 载人航天器

manned spacecraft 载人飞船;人操纵的宇宙飞船

2.crew 美 [kruː] n.全体船员,全体机组人员;一组工作人员v.当船员,当空乘人员

Air Crew 机组乘务员

3.veteran 美 [ˈvetərən]n.老兵,退伍军人;经验丰富的人,老手

a veteran of two world wars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老兵

4.install 美 [ɪnˈstɔːl] v.安装,设置

install a piece of equipment 安装一件设备

5.verify 美 [ˈverɪfaɪ] v.核实,查证;证明,证实

6.launch /lɔːntʃ/ v.发动,发起;上市,发行

7.enter /ˈentər/v.进入;开始从事,开始做

8.agency/ˈeɪdʒənsi/n.代理行,经销处;政府专门机构

9.schedule /ˈskedʒuːl/n.计划(表),进度表

10.equipment /ɪˈkwɪpmənt/n.设备,用具

equip sb with sth 提供给人某物

11.stay in orbit 在轨道上

12.mission /ˈmɪʃn/n.(尤指赴他国的)使命,重要任务

13.transport /ˈtrænspɔːrt/n.运输,运送;交通工具,运输方式;

v.(用交通工具)运输,运送

14.astronaut/ˈæstrənɔːt/n.宇航员,太空人

1.was launched 2.who 3.for 4.equipment 5.setting6.to visit 7.to transport

Burden Reduction Policies Are Working, Education Ministry Says

减负政策初见成效,教育部宣

China’s “double reduction” policies aimed at easing education-related 1.________(press)on parents and children are2._________(effect), the Education Ministry said at a press conference Thursday.It cited figures 3._______(base)on feedback from 108,000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cross the country about changes since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ies were rolled out over the summer.Of the respondents, 96.3% said they are providing after-school services4.____benefit 5._________(work)parents.More than 77 million students, or 85% of all pupils at those schools, have signed up 6.____such services, the ministry said.The ministry also randomly 7.___________(survey)57 million parents, 99.6% of 8.________said teachers had not given them extra responsibilities such as checking their children’s homework.9._____ part of the reforms, the ministry said it would continue 10.___________(explore)ways to crack down on one-on-one and home-based tutoring to grea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time young students spend 10.11.____________(attend)extracurricular courses.1.ease[iːz] n.容易;舒适,自在v.减轻,缓和,放松;

at ease 安逸,自由自在;舒适

2.feedback 美 [ˈfiːdbæk] n.反馈意见;

positive feedback 正反馈

3.figure 美 [ˈfɪɡjər] n.数字;人物;图形;价格;(人的)体形;画像

4.randomly 美 [ˈrændəmli] adv.随机地,任意地;无目的地,胡乱地;未加计划地

5.extra 美 [ˈekstrə] adj.额外的;另外收费的n.另收费的事物;临时演员adv.额外;特别,格外

extra responsibilities 额外的责任

6.crack down 打击(违法活动)

7.roll out(政策)推行

8.double reduction双减

9.policy /ˈpɑːləsi/n.政策,方针

10.ease /iːz/n.容易;舒适,自在v.减轻,缓和

11.service /ˈsɜːrvɪs/n.公共服务系统,公共事业;(机构或公司提供的某一)服务

12.benefit /ˈbenɪfɪt/n.好处,益处;救济金

13.beneficial /ˌbenɪˈfɪʃl/adj.有益的,有利的14.pupil /ˈpjuːpl/n.学生,(尤指)小学生

15.sign up for注册,选课;报名参加

16.ministry /ˈmɪnɪstri/n.(政府的)部,部办公楼;(全体)牧师;神职,神职任期;一任首相的执政期;照料,服务

17.reform /rɪˈfɔːrm/v.改革,革新

18.pressure /ˈpreʃər/n.压力,挤压

19.effective /ɪˈfektɪv/adj.产生预期结果的,有效的;实际的20.effect /ɪˈfekt/n.作用,影响

21.In effect 实际上;生效

22.press /pres/n.新闻工作者,新闻界(the press);报刊

23.conference/ˈkɑːnfərəns/n.(大型、正式的)会议,研讨会

24.cite/saɪt/v.引用,援引;引证

25.be based on根据,以……为基础;建立在……基础上

26.primary /ˈpraɪmeri/adj.主要的,首要的27.respondent /rɪˈspɑːndənt/n.(调查表、问卷调查的)答卷人

28.tutor /ˈtuːtər/n.家庭教师,私人教师

29.reduce /rɪˈduːs/v.减少,降低

30.reduction /rɪˈdʌkʃn/n.减小,降低

31.the amount of ……的数量

32.attend courses参加学习班

33.extracurricular /ˌekstrəkəˈrɪkjələr/adj.课外的;工作之外的答案:

上一篇:青少年艺术节活动方案下一篇:孤儿院实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