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感器行业总结与展望

2024-09-29

中国传感器行业总结与展望(精选11篇)

1.中国传感器行业总结与展望 篇一

中国汽车售后市场:行业展望与战略机遇

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爆炸式增长吸引了全球汽车制造商的眼球并极大激发了他们的想象。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虽然之前的关注焦点在新车销售上,但最近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发展也引发了商家的兴趣。L.E.K.(艾意凯)咨询近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项目,旨在帮助汽车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以成功捕捉在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机会。相对而言,国内汽车售后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呈现出中国市场独有的几个特点。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一些主要问题和战略机遇。

蛋糕有多大?

新车销量大幅增长导致中国的汽车库存,尤其是旧型车辆库存,急剧膨胀

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市场以年增长率约20 %的速度扩张,预计这一强劲的增长势头将继续维持。但是一些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因每月车牌配额限制而不计入此列。

新车销量持续上扬带来的显著副效应是:中国的汽车库存量急剧增长。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数目激增,而每年新车销量大涨也增加了汽车的累计库存。

在中国车辆的平均保修期通常是3年。据L.E.K.咨询估计,到2017年,汽车的平均保修期将会由3年提高到4.5年,届时汽车零部件及售后服务的消费将达到最高峰。而同期“超过保修期”的汽车数量将是目前的近三倍,这必将进一步拉动对售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汽车售后市场急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基于L.E.K.咨询的市场经验,新车销量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了对汽车零部件和售后服务的需求大增。目前汽车售后市场的规模已经显现爆发式增长,从2008年的100亿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240亿美元。随着中国汽车数量的增长和车龄老化,预计这一趋势必将持续下去。

组装/磨损维修和小型维修是维修服务市场(按价值计算)的两个最大组成部分,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们将继续保持这一市场主导地位。

解构汽车售后市场渠道 汽车售后市场的结构是什么?

设计制定在中国汽车售后市场制胜战略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准确识别价值链、关键利益相关者和供应商接近顾客的最佳途径。基于产品类型和制造商背景不同,以及区域市场和各城市发展水平各异,这些策略在根本上都应有所差别。

目前在中国市场,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主要是由三类公司主导:国际OE(原始设备)供应商,国内OE供应商,以及专门的售后市场供应商。分销和服务通常是由OES(原始设备供应商)网络或IAM(独立售后市场)网络来完成。

相对而言,中国汽车市场的大规模发展是近期才出现的,连锁服务和维修站还没有广泛建立起来。传统意义上来说,大部分的服务主要通过汽车OEM厂商控制的4S店来完成。就独立渠道而言,售后市场供应商大多是一些小型区域性公司,这些分销商通过为独立维修店的开展销售。独立渠道的分销较为复杂,可能存在好几级经销商。一些分销商也有自己的零售网点和维修店,这使整个分销渠道体系变得更为复杂。

另外还有一种新兴的直销渠道,目前规模仍较小 ─ 配件供应商开设自有和自主品牌店,或者直接在网络上供应产品。Bosch(博世)和Continental(德国大陆集团)就是这一模式的标杆,许多企业正在考虑研究是否要采用这一模式,以及如何开展实施。这一新兴直销模式的发展令人兴奋,因为这些渠道在其他市场并不常见,在中国市场却十分见效,究其原因是中国的消费者通常对品牌和价格较为敏感,他们迫切地需要验证所购买的零部件是否是正品。除了开辟有利可图的新收入来源,这种直销渠道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制造商品牌,这反过来又巩固了其核心业务的发展。

开发直销渠道的战略途径也并非没有挑战,产品布局、商店经济学(store economics)和操作问题都需要在实施前仔细评估。

汽车售后行业将如何发展? 设计和制定汽车售后供应商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成功发展战略,首要是充分理解中国汽车售后的市场动态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基础上,L.E.K.咨询进一步为企业分析行业架构并甄别出最具吸引力的增长机会。那么,首要的关键问题,中国汽车售后行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态如何?

目前,我们预计连锁维修店在未来几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4S店在中国仍占据最大的渠道份额。包括自有/自主品牌门店及网络营销在内的直销渠道尽管规模较小也有望实现强劲增长。

除了渠道组合的变化,另一个重要趋势是行业整合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过去十年间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指令,旨在减少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数目,并将其作为增加企业规模和竞争能力的一种手段。第11个五年计划在呼吁减少零部件供应商数量的同时要求提升供应商的竞争实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制定的规划亦鼓励在该领域实施并购活动。每一年,我们看到在中国汽车行业发生成百上千的境内交易,这些都表明政府的打造一个更强大的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基地的雄心壮志已经初现雏形。

客户细分和客户行为

为了制定成功策略,了解客户需求永远是至关重要的一步。L.E.K.咨询最近开展了一

项产品开发和消费者调查方案,帮助我们的客户更清晰地了解中国车主的汽车配件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

车主们都去哪里寻求售后服务?

目前,大多数车主使用4S店来满足他们的售后市场需求。而购买私家车(相对公司、政府车辆而言)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非4S服务中心。这些消费者往往对价格更为敏感,可能具备更多汽车方面的知识。然而目前OES网络(即4S店)即便是在私人汽车维修市场仍占主导地位,增长率估计为70%。

根据所需产品/服务的不同,服务中心的选择有何差异?

消费行为的差异取决于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或产品。当车主需要重大机械维修或涉及安全问题的服务,他们更倾向于使用4S中心。然而,其他因素包括价格、便利性、产品的供货能力或技术专长也影响或决定着服务中心的选择。

消费者对汽车零部件品牌选择的驱动因素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偏爱OEM零部件,约70 %的消费者会选择4S中心作为他们的首选。消费者选择非OEM零部件的倾向存在地区性差异。4S汽车零部件的实际销售额和预计需求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消费者愿意使用其他品牌的产品,另外,假冒伪劣配件在市场上横行也是一大因素。

如何制定一个成功的策略?

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国市场的动态性意味着有多个关键因素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得成功。消费者可能对价格非常敏感,并通常具有较低的品牌意识。举例来说,宝马车主为节省几元油费货比三家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讨价还价是中国消费者的通病,车主也不例外。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正确地定位企业,并相应地调整产品、价格和渠道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另外,中国零配件供应链长而复杂,通常涉及许多层面的分销商。市场进入策略和供应链资产的设计和管理将决定行业的成败。

设计一个成功的售后市场战略

L.E.K.咨询设计了以下的战略模块来审查、整合协同和举荐战略措施,我们利用这一战略模块为我们的中国客户成功制定了制胜战略。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启动激活这些策略,确保企业能达到预期目标并实现切实的成果。

通常在第一阶段,我们帮助客户清晰洞察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机会,包括需求/供给驱动因素,以及企业个单项产品的市场地位。我们会以各层级城市划分研究消费者行为和渠道动态,了解不同供货渠道的经济性差异。我们会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确定公司为实现制胜战略需要打造的关键成功因素和能力。基于市场、顾客、竞争对手和行业数据的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定义客户价值定位和企业战略目标,从而与客户内部团队达成共识。

第二阶段的重点是建立商业案例和具体战略举措。这通常是一个反复的过程,L.E.K.咨询需要与客户团队一起工作,“共同打造”出实现公司中国雄心的战略。

第三阶段侧重于战略启动激活和具体举措实施。战略被实施才算完成。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把商业计划分解成一系列具体的“执行计划”,每一个计划都包括非常具体的目标蓝图、任务、负责人和关键节点,以便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时,同时确定实施多达20个平行战略激活计划也不足为奇。此外,在项目实施进程中,随着新见解和改善举措不断嵌入,原战略的关键要素也需要及时得到重新评估和修正。

2.中国传感器行业总结与展望 篇二

电子商务初现端倪,企业迎接网络时代

根据艾瑞咨询《2007-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现阶段C2C购物市场仍然是网络购物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但随着平台式B2C的兴起,加上传统零售商的在线销售业务越来越被重视,其在线零售网站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已经基本跨越技术和运营等障碍,将带动B2C市场规模从2009年开始爆发式增长。艾瑞咨询预计B2C电子商务规模所占比将由2007年的7.7%上升至2011年的31%。现今,人们对于互联网络的依赖度逐渐提高,那么企业就不得不重视网络时代带给自身持续发展的转型压力。本年度,中国葡萄酒代表性品牌开始关注和实践葡萄酒销售与个性化定制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事件一:

2009年5月15日,烟台张裕集团注册成立“烟台张裕葡萄酿酒销售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分公司”,并通过中诚信认证,成为阿里巴巴诚信通企业会员。也是在本年度,“张裕直供网”开始运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顾客可以通过网上订购或者电话订购来购买张裕旗下的现有产品和个性化葡萄酒定制(接待用酒、定制用酒、会议用酒、庆典用酒、礼品用酒等零售和团购业务)。

事件二:

2009年初,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提出了“打造全产业链食品巨头”的目标和构想,其中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发展集团旗下完成食品品类的电子商务布局。目前,包括长城、君顶和众多进口酒都已经进入“我买网”的网上销售平台。“我买网”由中粮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中粮创新食品有限公司运营,是中国唯一一家专业食品B2C网站,2008年8月“我买网”正式上线运营。目前,网站将北京作为主要市场,2010年预计会在广州、上海等城市推行,并覆盖周边城市。

展望:

受经济危机影响,全球葡萄酒市场相对处于低迷状态,由此刺激了通过网络销售葡萄酒这一新业务,例如英国乐购超市(Tesco)称,2009年其在线葡萄酒销售额同比增长了8%,在线销售已占到总销售收入的5%。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线订单达47.2万笔,网站点击量达650万次。但是,经济萧条好像与葡萄酒电子商务并不是完全的对应关系。早在2009年初,电子商务巨人亚马逊宣布将通过其网络渠道开展葡萄酒电子商务,当时给世界上许多葡萄酒零售商、批发商以及酒厂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时隔不到一年,亚马逊在没有说明具体原因的情况下,宣布其将全面推出葡萄酒网上销售业务。

电子商务虽不是应对恶劣经济环境的救命稻草,但却是中国葡萄酒企业在网络时代必须面对的营销环境挑战。虽然我们还无从判断电子商务究竟能够带给中国葡萄酒企业什么样的结果,它将是传统销售模式的有益补充还是会产生颠覆式的经营效果?但是,以张裕和长城为代表的领军品牌试水电子商务,无疑可以反映出中国葡萄酒企业勇于接受新事物,更加显示出在特殊经济环境之下的营销反应速度。

体验会所异军突起,品牌运营综合服务

传统上,在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分销领域,进口品牌与国产产品的运营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以张裕、长城、王朝、威龙等为首国内大企业一直采用的大代理或者分公司的模式分销自己的产品,而富隆、骏德和夏朵等为代表的进口葡萄酒代理商主要采用连锁专卖体系来推广葡萄酒文化和推动产品销售。而体验服务式推广方式也成为进口葡萄酒的主流推广方式,例如富隆将其营销体系分为酒窖(大型展示、品酒场地)、酒屋(专卖店)、酒坊(大型商超专区)和酒膳四大阵营,借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同时也将顾客对葡萄酒文化的体验融入其中。但是,随着竞争升级,国内葡萄酒企业也逐渐将体验会所销售模式纳入自身的渠道建设中来,2009年度显得尤为突出。

事件一:

2009年12月19日,王朝葡萄酒会所在上海开业,次日,王朝第一家葡萄酒的直营店也在上海揭幕。王朝葡萄酒会所将以“点对点会员制+门到门直销+高端体验服务”为经营模式,将顾客对品牌与产品的高端体验服务作为新的增值点。直营店不仅经营王朝自有品牌的葡萄酒产品,还经营法国五大名庄酒以及中国传统的白酒知名品牌。

事件二:

2009年6月28日,中粮集团旗下的国内首个高端葡萄酒综合服务品牌“名庄荟”滨江码头店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开业。“名庄荟”集聚了世界各大名庄的进口优质葡萄酒品牌,也特别推出中粮酒业旗下自有品牌葡萄酒——长城桑干酒庄葡萄酒。“名庄荟”既是美酒的售卖场所,更融销售、收藏、品酒与社交等功能为一体。本年度,中粮“名庄荟”已经陆续在上海、厦门、海口和北京等城市开业,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定位于高端葡萄酒的综合服务品牌。

事件三:

2009年12月20日,由“中粮集团”与“阳光媒体集团”联合倾力打造的全球顶级高端私人俱乐部——“君顶领袖会”在北京启动。该俱乐部的宗旨在于弘扬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为企业家和财富人群践行社会责任及与世界顶级企业家及成功人士交流提供服务平台。根据规划,中粮君顶酒庄会所将在2012年底前将通过联盟与自建在国内15个城市建立服务型会所。其中北京、上海、成都大型联盟会所都将于2010年开幕,最终将形成全国第一个品牌顶级会所网络。

展望:

在传统的金融、邮政、电信和教育等领域,由于其产品本身的可变性和易消失性使得服务成为这类企业的竞争焦点。此外,生产实体产品的企业在面对产品同质化和品牌差异化不足的竞争环境下,也祭出了服务营销的大旗。在此方面,家电、汽车、IT和零售等行业从“价格战”、“品牌战”向“服务战”成功过渡就是企业面对竞争升级的营销反应。先前,国内葡萄酒市场以品牌竞争为主要特点,但主要还是体现在酒企围绕实体产品和品牌定位所开展的各种营销活动,而针对葡萄酒产品的服务营销还没有被真正提到日程上来。限于行业所处的竞争阶段,酒企还暂时无法直接跨越到服务营销的充分竞争领域。

葡萄酒的服务营销是在产品基础上的营销升级行为,它要求酒商在产品消费文化普及与培育、侍酒培训、个性化定制和顾客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度的尝试与实践。

而通过消费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验,将是国内葡萄酒商在服务营销领域展开差异化竞争所要完成的营销使命。从产品运营到品牌运营,再到服务营销的深度推进,国内葡萄酒商也将完成自身向综合运营商的完美转身。

中外竞争纵横捭阖,开放意识主导市场

中外葡萄酒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葡萄酒在国内酒饮市场总体份额的扩大,也反映出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长期培育市场、竞争合作的良好结果。虽然上半年收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内各大葡萄酒的产量增幅和葡萄酒进口数量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的放缓,但这并没有阻止它们对市场进行长期投资的热情。只不过,双方在竞争合作方面的态度显得更加开放和务实。

事件一:

2009年3月9日,法国吉赛福酒业集团(GCF)与天津王朝酒业签署了《独家销售协议》,即王朝公司在中国大陆进口、销售GCF集团旗下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香奈”系列葡萄酒。继2006年,双方签署了法国GCF酒业集团在欧洲进口、销售王朝葡萄酒的独家代理协议之后的又一次深度合作。法国吉赛福酒业集团是法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和出口商,其瓶装酒的出口量占法国全部瓶装酒出口的70%左右,在全球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

事件二:

2009年9月24日,张裕宣布成立拥有七大顶级酒庄品牌的“张裕国际酒庄联盟”,该联盟拥有统一标识,联盟成员将携手共同拓展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根据协议,张裕将代理国外三大酒庄6款葡萄酒,这些酒进入中国虽然是原瓶引进,但会标有“张裕专业推荐”等标识。此外,张裕还将继续扩展国际酒庄联盟,力求完成在世界所有优质产区的酒庄布局,将“国际酒庄联盟”发展为横跨新旧世界的巨型酒庄航母。

事件三:

2009年11月,五粮液公司最大的经销商银基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将引进法国、澳大利亚、南美、新西兰等11个国家的200多个品牌的葡萄酒。凭借在全国范围内的3000多个经销商及9万多个网点,银基计划将透过不同渠道(包括超市、酒店、餐厅、知名烟酒销售店铺以及团购和娱乐场所等)分销葡萄酒产品。除了五粮液,早在2006年,银基就已将洋酒巨头帝亚吉欧旗下的添宝威士忌带入中国市场,集团预计到2011年,50%的业务量会在白酒上,而另外50%则在葡萄酒身上。

展望: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3季度我国进口葡萄酒1.3亿升,价值5.5亿美元,进口平均价格每升为4.2美元。2009年11月,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在蓬莱设立公用型保税仓库,这也是目前全国设立的惟一一家葡萄酒保税仓库。该葡萄酒保税仓库储存能力达11740立方米。该保税仓库可以减少国际葡萄酒价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冲击,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规避经营风险,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是对国内葡萄酒市场消费的有益补充,它丰富了市场供给,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极化的需求。而且,通过与国内葡萄酒产品的竞争,还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益组合。关于国内市场的进口葡萄酒开发,我们并不排除国内张裕、中粮等传统葡萄酒企业对于进口葡萄酒领域的深度染指(例如它们可以通过现有的强大分销网络导入进口葡萄酒品牌来同自己展开竞争),也不否认更多龙程酒业“金蝴蝶”模式的出现。无论是张裕国际酒庄联盟、中粮“名庄荟”,还是王

朝与法国吉赛福酒业的结盟,这都说明国内葡萄酒企业能够更加健康地看待进口葡萄酒必将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这一事实。鸵鸟政策解决不了问题,如何将企业的竞争优势发挥到极致才是唯一的出路。

资本并购风生水起,行业整合大幕将启

企业在市场上最基本的的竞争载体是产品,当随着竞争升级,价格、渠道、传播、品牌、服务和资本等手段会被成熟企业逐渐采用,现代企业之间最高级的竞争手段就是通过资本运营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并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2009年度,资本并购进入中国葡萄酒行业的视野,国内葡萄酒企业和国外酒类集团均被卷入这场并购战争。2009年5月,“新天国际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中信国安通过资本收购整合新天国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9年6月,坊间传出王朝酒业收购上海皇轩的消息,虽然此次收购没有成功,但已经显示出王朝酒业通过资本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了的决心。作为一种较高水平的竞争手段,资本并购已经逐渐成为中外巨头逐鹿葡萄酒市场的利器。

事件一:

2009年12月4日,通葡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将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向通恒国际购买其持有的“云南红”系列公司(即云南高原葡萄酒有限公司,云南红酒庄葡萄酒有限公司,昆明云南红酒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云南高原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此重组方案的推出,标志着云南红通过资本运作入主通葡股份一事尘埃落定。

事件二:

2009年12月9日,日本三得利酒类株式会社以3.5亿元代价收购了中国最大的进口葡萄酒商ASC精品酒业(1996年,ASC精品葡萄酒公司进入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后来逐渐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进口葡萄酒商,在中国市场独家代理10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葡萄酒品牌)的70%股权,成为ASC精品酒业的控股股东,三得利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从啤酒领域拓展到了葡萄酒行业。

事件三:

2009年12月9日,烟台张裕集团出资1亿元控股新疆天珠酒业。通过对天珠酒业的收购,张裕在西部的原料供给得以加强,也此举斩断了长城、威龙等企业在新疆采购原酒的部分渠道。截止到2009年7月底,张裕已在全国拥有葡萄基地20.15万亩,分别分布在烟台(8万亩)、宁夏(5万亩)、新疆(5万亩)、陕西(1.5万亩)、北京(1500亩)和辽宁(5000亩)等6大优质产区的原料基地布局。而且,张裕已计划在宁夏新增3万亩葡萄基地,新疆新增2万亩。到2010年底,张裕公司全国葡萄基地将达到25.15万亩。

展望:

通过资本来拓展业务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各行业巨头应对竞争的有效手段。而在中国葡萄酒行业已经不乏这样的巨型航母,它们的扩张之路将为资本并购留下巨大的遐想空间。根据全球饮料权威调研机构英国佳纳地亚发布的《2008年饮料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张裕集团继2007年首次跻身十强之后,2008年又以8.9亿美元的销售额上升至第七位。作为中国市场上销售第一的外国酒商,法国卡斯特兄弟公司也已完成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10大战略伙伴,20个主打品牌。继2007年完成对中国出口销售260万瓶后,2008年出口到中国的销量更一路飙升到540万瓶。

我们相信,今后这些葡萄酒巨头的市场扩张不会简单地通过产品战、价格战、品牌战和服务战来展开,而会时刻与资本相连接,中国葡萄酒行业通过资本并购来改变竞争格局的时候已经为时不晚。在国外葡萄酒产品过剩和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巨大潜力背景下,“收购或被收购”这一话题在不久的将来会一直萦绕我们的心头。

根据国际知名葡萄酒及烈酒机构IWSR在2009年9月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11年,中国葡萄酒销售额将进一步增长到75.5%,达到27.1亿美元,中国将占亚洲整体葡萄酒销售的40%。广阔的市场前景将引来更为激烈的竞争,2009年度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已经呈现给我们一个企业与自己赛跑的壮观场景。持续的及时创新与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将是决定未来中国葡萄酒企业命运的唯一答案。

2008年全球十强葡萄酒企业排名(单位:百万美元)

3.中国公务机代理行业现状与展望 篇三

公务机代理,也被称作公务机地面代理,为公务机运营商提供各种服务支持,它的服务范围非常广,几乎涉及到公务机运营的各个方面,大致上分为以下几类。

航务情报服务:如起降时刻申请;飞越申请;紧急飞行许可申请;航行情报和资料收发等。

飞行签派服务:如领航计划报拍发;气象信息、最新航行通告信息服务;计算机飞行计划(CFP),申报飞行计划(FPL);各种报文的制作和发送;向公务机公司运控中心传递现场的飞机适航、配重相关信息等。

机场现场保障服务;如停机位协调;特种车辆安排;行李搬运;机务技术支持(航线维修、AOG):加油服务;飞机24小时警卫看护等。

旅客商务和礼宾服务:如人员签证、快速通关、地面交通(租车)、酒店预订、导游和翻译服务等。

机组保障服务:如机组人员签证、通关、酒店和餐饮安排等。

由于公务机运营的复杂性,它的起降会涉及小到地服部门,大到民航局、空管局等单位,以及从各单位的财务结算到机场各单位和各部门间的协调等很多繁琐的工作。公务机运营单位不可能在所有的起降机场都配备功能完备的团队,往往要借助代理公司(或由代理公司直接处理,或者通过代理公司获得第三方单位支持等),以解决在机场遇到的各种问题,使飞机高效运行。公务机代理行业的发展水平,在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公务航空的服务水平。当然,公务机代理公司通常只能执行协调工作,因为公务机起降涉及到的业务范围太广,任何一个代理公司都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都开展业务,此外还有一些工作,要么有管理权限限制(如停机位必须由机场管理公司分配)、要么有很高的准入门槛(例如航线维修需要CCAR-145部维修资质),代理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做协调工作。

历史与现状

1988—2005年,开始萌芽。公务机代理服务业的起步比运营业稍早。改革开放后,中国与国外商务往来日益频繁,在还没有本土公务机运营商的时候,代理服务业已经出现,为来华的外航公务机提供保障服务。例如,上海外航(FASCO),1988年开始为国外的公务机提供代理服务。另外一家老牌的代理公司——环亚行,则创始于1989年。

90年代以后,国内多家公务机公司开始投入运营,它们也进入了公务机代理市场。1992年,东航公务航空部开始开展代理业务;国航在1997年组建了北京国航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原北京祥凤)进入这一领域;海航在1995年开始零星涉及公务机代理业务,在1998年成立了金鹿航空,代理业务划归金鹿。

除了上述两类企业,海外的公务机代理公司也在90年代进入国内市场。1998年,UniversalWeather and Aviation(环球)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目前它已被改组为环亚(北京)。

在1988—2005年这18年中,因为总体业务量太少,各家公司为了生存,各显其能,有的通过其它业务养代理业务;有的将暂时的亏损视为培养市场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比如上海外航,公务机代理对于当时的上海外航来说是一个十分边缘化的业务,它业务量很小,而主营业务的盈利完全可以覆盖亏损,所以上海外航可以坚持做代理业务。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公务机运营和服务水平低下,客户要求不高,因而代理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也不高。

2006—2011年,迅速发展。2006年起,大量外航公务机来华起降,加速了代理行业的发展:这些海外公务机公司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分支机构,公务机起降亟需本土代理公司的协助。于是国内代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在随后的几年中,代理公司的数量迅速膨胀到数十家,其中一部分已经成长为现在业界的翘楚,如:北京空港通运(2006年成立)、广州佳速(2009年成立)、北京快速过站(2006年成立)等。

在2006—2011年这6年中,中国公务机代理行业的服务水平迅速提升,很多代理公司的服务种类和质量都在向世界一流水平靠拢。由于本土企业对国内市场环境和游戏规则理解更加深刻,因而在外航航班服务市场占据了绝对优势。

2012年至今,剧烈竞争。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代理行业逐渐吸引到了公务航空产业大鳄的目光。简言之,筚路蓝缕的做蛋糕者遇到了实力更强大的进入者。

首先,一些实力强大的机场下属公司开始大举进入这一领域。举例而言,2012年起,首都机场集团旗下的首都公务机公司(CJET)开始向国内外公务机运营商发出要约,愿意提供一揽子式的代理服务,而且它愿意投入巨资提高服务范围和质量。要约发出后,CJET的份额节节攀升,而中小代理公司则节节败退。深圳机场是另外一个例子,2013年11月起,深圳宝安机场贵宾服务业务全部转交给卓怿公司,为公务机运营商提供一揽子服务。卓怿服务类型齐全且处于强势地位,压缩了众多中小代理公司的运营和生存空间。

除了来自机场方面的竞争,大型公务机公司也开始发力代理市场。最典型的例子是金鹿公务航空,它的战略十分灵活,因地制宜。例如,在有的机场成立代理公司,比如2014年10月,上海金鹿投资设立了尊捷(天津)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它是天津首家公务机代理公司;在有的机场设立场站,派驻保障和协调人员,如合肥洛岗机场,这类场站正随着金鹿机队的迅速扩大而不断增加;在有的机场,金鹿会将代理业务交给同属海航旗下的关联公司,如西部航空、天津航空处理;当然,在有些机场,也会交由第三方代理公司处理。此外,金鹿还积极的参与二线城市的FBO建设,比如长沙黄花机场FBO项目,一旦建成,金鹿在那里将尽占主场优势。金鹿的密集代理服务网络形成后,将构成巨大的竞争优势。除了金鹿外,目前由中信、民生和亚联机队构成的民生公务机,已成为与金鹿并称双璧的国内一线运营商。目前,它仍然处于整合,调整阶段,暂时没有太大的动作,但从长远趋势看,也必将在全国构建密集的公务机保障服务网络。此外,国航公务机、东航公务机自然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既有优势,其机队规模和保障服务网络也会继续扩大。

nlc202309040702

以上发展现实,对于很多中小型代理公司而言十分不利。听上去这个市场就像一个丛林社会,但市场就是这样残酷,培育市场是一回事,谁能收获胜利果实是另一回事。不仅代理市场,如果考察公务机运营市场、FBO市场、维修市场,莫不如此。

总结起来,当前国内的公务机代理公司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国际代理公司的中国代表处/分公司,这些公司通常运行标准高,客户主要是外航,由总公司提供业务,代表处/分公司较少自行拓展业务,如环亚等。

第二类,机场等大型国有企业的三产公司,这些公司实力雄厚,如FASCO、CJET。

第三类,大型公务机公司的子部门/子公司,如金鹿等。

第四类,民营代理公司,这类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但往往与机场、空管、民航局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

各类公司因为背景和实力条件不同,发展策略也不同,有的积极进取、不断提升服务范围和质量,四处扩张;有的则“小家厚敛四壁立,拆东补西裳作带”,自顾不暇。此外,不同的代理公司,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差别很大。

行业准入门槛

公务机运行保障的关键是机场、空域和航线资源,这些保障要素管理复杂,不可能归属于代理公司管理,因此代理公司必须要有很强的与局方、机场、空管等方面的协调能力,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所以,公务机代理行业看似投资不多,实际准入门槛却相当高。

举例而言,代理公司会面临公务机公司提出的代收代发电报的要求,而使用SITA电报服务需要接入中国民航电报网。接入CAAC电报网并不容易,首先要成为准入标准认可的民航业务部门,这一点对于很多中小代理公司而言很难办到。

此外,没有机场方面的鼎力支持,开展公务机代理业务就是镜花水月。很多时候,代理公司进场协调是必须的,而机场的人员/车辆进场通行证的获得是有严格限制的。曾经有某外航公务机在国内某机场突发故障,代理公司协调了公务机制造商的AOG支援团队,但因为进场通行证无法办妥,人员、器材、特种车不能及时进场,公务机只有原地等待几天。

空管方面的协调能力也非常重要,尤其在是乘客突然要求安排加急航班,而起降机场又是时刻严格受控的繁忙机场的情况下。

总之,代理公司的工作会涉及到公务机运行的各个方面,牵扯到多方面的利益,尤其是当各方利益冲突时,代理公司的沟通、协调能力就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进入这一领域的最重要的门槛。

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随着机场管理公司/FBO开始大举进入代理市场,这类企业由于天然的优势,很自然会取得相当多的份额。此外,大型公务机公司的外站网络日益密集,其附属代理公司的业务量也会随之受益。笔者预计,未来国内代理市场的增量大都会被这两类企业瓜分,中小型专业代理公司的成长空间十分有限。

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行业竞争加剧是促使代理公司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的竞争形势看,无论是服务于国内航空公司还是外航,代理服务水平低劣是很难夺取订单的。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看,代理公司的业务流程正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而那种靠着灵活机制运营的小公司,经营正日益困难。

行业管理规范化。民航主管部门制定过很多关于运输航空代理的法规和标准,但在公务机代理领域还是空白。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行业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民航局对此已经着手开展一些非正式的调研,这类问题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预计实质性的行动会在今后几年内做出。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代理公司呼吁像运输航空代理行业那样,建立自己的协会,为本行业发出声音,与有关单位交涉(如机场管理公司),参与标准和法规的制定。

企业经营网络化、业务多元化。一些较大的代理公司,已经走出北上广深,开始在二三线城市部署人员。究其根本原因,是全国的公务机起降总量大了,市场规模增大,可以支撑更大的公司组织。20年前,全国的公务机年度起降总量不如今天的一个二线城市机场,如青岛、重庆等。当初代理公司只愿在一个城市部署人员、亏损运营,现在则可以将服务网点扩展到多个机场了。这是专业代理公司的一个发展趋势,因为FBO代理和航空公司代理的网络都在扩张,这就像军备竞赛一样无可避免。此外,从投资角度看,单纯的代理业务利润不高,因此大部分代理公司的经营未来必然是多元化的,以充分利用公司闲置资源,比如有的公司兼营公务机客票,有少数代理公司向重资产方向演化,比如切入飞机维修业务、投资全功能型FBO等。

4.中国传感器行业总结与展望 篇四

政策篇:三四线将成“去杠杆”主战场,长效机制或来得更快

2017年,调控政策不断加码,更多三四线城市加入调控行列。“限售”成为2017年房地产调控一大亮点,自3月份厦门率先落地个人限售令,限售城市现已扩容至46城,另有7城升级限售。与此同时,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严格限贷同时,热点城市严查“消费贷”资金流向,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在购房市场压制需求、遏制投资、降低购买力之后,三四季度开始全力推进租赁市场建设发展,12城首批开展住房租赁试点,各地方土地供应层面也纷纷予以积极支持,上海、广州、杭州等热点一、二线城市挂牌并出让多宗租赁用地的同时,集体建设用地改建租赁住房等加快制度性破冰。尤其是“十九大”明确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相关具体措施恐将加快落地出台。阅读全文> 行业篇:2017行业销售冲16亿平或13万亿元,2018高位下滑

2017年,调控政策层层升级,范围已波及到更多的三四线城市,虽然政府颁布了严苛的“限价”政策,在土拍、预售证、销售备案等环节层层设卡,但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仍双创新高,待售面积持续下滑;土地购置面积增速也由负转正,一、二线土拍火爆热潮蔓延至三四线城市,地价“水涨船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新开工面积增速都有放缓的趋势,商办库存风险依旧。随着当前调控主基调不变,各类政策力度不放松,政策叠加效果将在2018年继续加深,预计行业各项指标将全线回落。阅读全文> 城市篇:一线腰斩与三四线持续火爆,“新一线”地位再强化 2017年中国楼市整体规模稳中有升,一再打破各种所谓“天花板“,但随着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和市场自身深入发展,各能级城市市场分化愈演愈烈。一线城市商品住宅交易规模几乎腰斩,而三四线城市在持续高温,成交占比持续上升,而二线城市市场分化严重,重庆、青岛、西安、沈阳等二线城市强势崛起并形成量价齐升之势,而2016年的热点城市如合肥、苏州等成交量急剧萎缩。从时间发展来看,上半年诸多项目开盘依旧屡屡”日光“,但进入三四季度之后,成交逐渐陷入疲态,开盘去化率逐渐降低,市场需求后劲不足,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也得到遏制。阅读全文> 土地篇:成交量回升溢价率下滑,租赁用地崭露锋芒 2017年土地市场高开低走,在2016年“地王年“的映衬下明显转冷,热点城市溢价率回落,“地王”销声匿迹。但在调控政策持续保持高压的背景下,房企整体拿地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不管是大型房企,还是中等规模房企,均加强了在土地储备上的扩张。阅读全文> 产品篇:

三、四房成主流与套型面积两极化,豪宅成交锐减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需求结构持续发生着显著改变,一方面是基本住房需求满足之后的改善需求上升,既有以小换大又有普通住宅换别墅或高档住宅,另一方面是政策限制带来的“一步到位”思路导致的首次置业产品更迭,与此同时,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因房价攀升,刚需客群被迫压缩套型建筑面积以控制总价,两房、三房等套型小面积化趋势依旧延续,成交占比明显提升。2017年,市场需求产品结构最显著的两大变化是,一个是四房住宅在各能级城市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另一个是千万元级豪宅市场成交锐减,北上深仍是豪宅聚集地,而重庆、三亚和珠海等少数城市成为豪宅需求聚集新秀。阅读全文> 客户篇:中心城市客群加速外溢,“环新一线”成为投资热点

5.房产行业年度总结及来年展望 篇五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送走了2011,迎来了充满希望的 2012。回首2011,得到的很多、失去的很多、收获的很多、错失的也很多。

可以说,2011对于我是具有意义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无论在思想上、学习上或是工作上我都取得了新的进步,但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现代办公技能还不强,在专业度上也有待加深。新的一年中,我一定认真克服缺点,刻苦学习专业技能、对待工作更加的细心努力,争取做一名合格的行政女专,为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还清楚的记得2011年9月7日我正式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也是我第一次踏入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房地产销售行业。起初,我对房地产行业非常懵懂,连最基本的销售流程都不清楚,但是在两位主管的认真培训下,4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也逐渐的成长起来,加之自我的完善,使自己的行为标准、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能够尽快的向公司要求的目标靠拢。在这4个月里,我在公司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这次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1、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房产行业的行政助理有别于其他行业的,职责权限还是很大的,不仅对日常事务的处理还有对人员的监督管理等。行政工作是比较琐碎的,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而这些事务又是必不可少的。在短时间内我熟悉了本职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也有一定的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和完成本职工作,在这一个月的行政工作中,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的目标,积极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

(1)每日每周每月的来电来人台账报表的更新录入;(2)每日每周每月的销售情况统计,包含VIP卡的办理及退订,认购协议的办理,签约等一系列事项的更新统计;(3)办公明细等电子文档的更新和调整;

(4)协助专案经理做好了各类文件、通知的修改、公布、下发等工作;

(5)按具体整理的文件类别整理好放入文件夹内,以便查阅;(6)案场卫生及纪律的监督及执行(7)公司用车的违章及用车情况的管理;(8)协助好专案经理做好公司的人事工作:案场物品发放和整理统计,以及各项安排;分类整理公司人员请假、辞职、工作方面的资料,便于人员的合理安排及月末的考勤工作,每月准时上缴员工考勤情况等;(9)办公耗材及办公室及后勤用品的申购以及领取工作;(10)安排并做好每日的会议记录;(11)日常打印、复印的事务及维护工作;(12)协助完成员工绩效考核;

(13)日常员工,案场耗材的报销申请等事务;(14)合同的装订,初步审核及归档事务;

(15)认真地做好公司领导及专案经理交办的其它工作。

2、工作态度。

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3、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吸取经验,使工作水平不断的进步,为公司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结一个月的行政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对行政方面的知识缺乏,卫生清洁工作做的还不够细心,监督工作没有做到位,缺少与同事沟通,未能反馈员工的意见,会议记录不详细考勤统计不够细心,做事缺少主动。还有其他工作也存在很多的不足。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往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及管理技能,努力自我完善,希望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新的一年里我为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那就是要加紧学习,更好的充实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时期的挑战。相信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在等着我,要在竞争中站稳脚步,踏踏实实。我也会向其它同事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好的工作经验,共同进步。争取更好的工作成绩,计划主要有几下几项内容:

1、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态,做事要做到不急不躁、仔细认真。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会涉及到一些资金的录入,有时会不经意的把数字输错,虽然后面都能够及时改正,但是我觉得这种情况还是不要发生的好,这个是我要多加注意的。另外从去年的工作中,我还发现了自己很不成熟,做事一点都不淡定,譬如:之前做业务的时候,参加过几次房交会,发现很多事情还要等到领导现场安排、指导,我们才会去做,遇到了突发事件,大家也都很茫然,不知所措。对于之后转作行政的一个月期间,在签定41套合同的时候,感觉也是漏洞百出,既有合同打错了,又有图纸画错了,最后只好放弃休息时间把之前的过失弥补。在平时的工作也发现了,遇到很多客户、很忙的时候,也都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也说明了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保持好心态是很重要的。

2、同时要加强本职工作,技能学习使自己本职工作能力得进一步提高于加强。毕竟我刚毕业不久,在社会阅历及相关工作经验方面,还是显得非常的不成熟,充实自己也是今年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例如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行政管理各项工作的管理流程并具有实际操作经验;(2)网上人员的招聘、筛选及面试通知等工作;(3)加强文字功底,多看一些文学作品;(4)加强其他公司所要求的能力要求等。

3、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自身文化素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工作中做到积极主动,团结同事,结合不同的工作环境及个人脾气、性格做好一线工作配合,使各种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5、在行政工作中,努力熟悉学习工作特点、写作技巧、方法等,提高自己文笔水平,为明年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来年中,我将加强自主管理的意识,勇于开拓创新,加强理论和自我职责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也将会遇到很多困难,我相信,在领导关心培养下、同事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下,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水平和个人文化素质,为企业建设作应有的贡献。

行政部

丁彤

6.中国传感器行业总结与展望 篇六

建筑装饰业是指为使建筑物、构筑物内、外空间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使用装饰装修材料,对建筑物、构筑物外表和内部进行修饰处理的工程建筑活动。建筑装饰集产品、技术、艺术、劳务工程于一体,比传统的建筑业更注重艺术效果和环境效果,具有适用性、舒适性、艺术性、多样性、可变性和重复更新性等特点。与土木建筑业、设备安装业一次性完成工程业务不同,建筑物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需要进行多次装修,更新周期通常在5-8年。因此,建筑装饰行业具有需求可持续性的特点。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房地产、建筑业持续增长,建筑装饰行业显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我国建筑装饰业发展历程

建筑装饰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筑装饰只是建筑业的一个细小分支,在行业初始阶段,还没有现成的施工操作指导以及成熟完整的行业规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从传统的居住和使用功能开始向外观与内在环境质量并重的需求转变,建筑装饰的需求量得以迅速释放,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1990年11月,建设部颁布了《建筑工程装饰设计单位资格分级标准》,明确建筑装饰业的行业规范;1996年和1997年,原建设部分别发布《建筑幕墙工程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和《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管理施行办法》,明确建筑装饰业细分行业——建筑幕墙行业和家庭装饰行业的管理规范。

自此,建筑装饰行业从附属于建筑业的小行业,发展为涵盖公共建筑装饰行业简称“公装”、家庭装饰行业简称“家装”,主要为住宅装饰和建筑幕墙行业简称“幕墙”的成熟产业。建筑装饰行业的主体是公装、家装和幕墙工程承包商。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装饰行业是随着房地产热潮的逐步兴起,快速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近些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空间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

据统计,2007年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大背景极为强势,行业产值增加速度较快,增长率为22%左右。全年完成工程总产值14100亿元,其中住宅装饰装修约为8700亿元,增长率为25%;公共建筑装饰装修约为5400亿元,增长率约为20%,2007年行业增加值约为5880亿元。2007年,行业从业人数约为1400万人,全国共有装饰装修企业约17万家,下降幅度约为3%,其中有资质的企业约为4.5万家,比2006年增加了3000家,增幅约为7.3%。有一二三级资质的企业全国有45000家,比2006年增加了3千家,增加幅度约为7.3%,其中一级企业共有1100家左右。拥有一级企业前5名的省市为:北京129家、广东94家、江苏92家、福建75家、上海63家。

2012年我国公共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达到1.19万亿元,2005年至201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66%;家庭装饰主要为住宅装饰行业总产值1.22万亿元,2005年至201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0.94%,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二、我国建筑装饰业现阶段发展概况

(1)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房地产、建筑业持续增长,建筑装饰行业显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05年至2012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93%,而同期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92%。

2012-2015年我国装饰装修产值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全国具备装饰施工专项壹级、装饰设计专项甲级、幕墙施工专项壹级与幕墙设计专项甲级

资质的企业数量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产值由2000年0.43万亿提高至2010年2.1万亿,增幅为388.9%,年平均复合增速约17.2%,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率11.4%近6个百分点。其中,公共建筑装饰产值(含整体楼盘成品房装修)由2000年0.2万亿增长至2010年1.1万亿;同期住宅装饰(单户独立装修)产值由0.23万亿增长至0.95万亿元。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含整体楼盘成品房装修)工程总产值力争达2.6万亿元,增幅为136%左右,年平均增长率18.9%;住宅装饰装修目标达1.2万亿元,增长幅度在26.3%左右,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9%左右。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中国建筑装饰材料行业也随着房地产、建筑装饰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装饰材料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材料主导产品不仅在总量上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均消费指数已接近和高于世界先进水平。

加快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提高行业整体运行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企业管理和设计、施工的信息化水平,将是实现建筑装饰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2)行业竞争激烈,集中度偏低,但已呈现集中的趋势

建筑装饰行业市场空间广阔,成长性较好,但是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根据《2012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发展报告》,2012年末行业共有建筑装饰企业14.50万家,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偏低,呈现出“大行业,小企业”的局面。

近几年,我国建筑装饰市场日益成熟,建筑装饰企业的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品牌在工程资源分配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行业内知名度高的企业,发展速度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2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的平均产值为15.45亿元,百强企业产值总和已经占到行业总产值的8.69%,呈现了集中度逐年提高的态势。

根据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二五”规划,行业集中度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提高:2015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企业总数力争保持在12万家左右,比2010年减少3万家,减少幅度约为20%。

(3)资质、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我国对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设计企业实行资质等级制度。建筑装饰企业承接公共建筑装饰工程和幕墙工程,均需要符合特定的资质;住宅精装修工程的资质虽然没有国家规定,但是由于该类工程规模大、技术要求高,一般也由具有资质的公共建筑装饰企业承接。截至2013年7月,同时具有一级装饰施工和甲级装饰设计资质的企业共有473家,同时具有一级幕墙施工和甲级幕墙设计资质的企业152家4。

此外,资金实力是建筑装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建筑装饰企业在项目招投标阶段通常需要支付投标保证金,在工程前期需要垫付前期材料款,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支付履约保证金、安全保证金,项目运作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

三、2015年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形势展望

一)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2014年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基本达到了全球覆盖的目标。虽然在东北亚和南海存在着局部争端,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宽松,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特别是我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际经济发展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这一大背景影响下,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空间仍将有所扩展,特别是建筑幕墙行业的发展空间将有较大扩展。我国正处于由建筑幕墙生产应用大国向建筑幕墙研发制造强国转化的关键时期,建筑幕墙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技术创新、全球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具备了国际工程市场竞争实力。近几年建筑幕墙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十分突出,承接了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工程,品牌影响力、技术竞争力、工程业绩持续增长。2015年,这一态势仍将持续,在国际建筑幕墙工程领域中的比重还将提高,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工程市场将尤为突出。

除建筑幕墙外,在公共建筑装饰装修、住宅装饰装修方面,在全球互联网互通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也会有更多机会。特别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文化全球的认知水平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活动频繁,特别是“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和高铁等基础建设技术的对外输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市场机遇将会持续增加。近10年来,我国有一批建筑装饰工程企业已经持续在国际工程市场承接工程,并取得很好的业绩和口碑,具备了在国际工程市场的竞争实力。在国际经济缓慢复苏的过程中,中国做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强劲,建筑装饰装修的国际需求也将不断恢复、增长,我国建筑装饰工程企业的国际工程机遇将会增多。

二)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形势分析

根据2014年房地产市场运行状态分析,2015年房地产市场仍然是稳健发展的一年。在大规模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的基础地位和保障性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越来越强。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5年房地产开发的投资与建设规模,仍将保持在15%以上的增长,还会常态化地持续高于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水平。特别是大型房地产商的开发能力经过几轮调控得到了显著提升,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等项目增长较快,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为建筑装饰行业提供可持续增长的工程市场资源,经过多轮对房地产益严厉的调控,房地产市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政府前期的限购政策,投资与投机性购房基本已被挤出市场,2014年之前的几年空置率持续走高,当前房地产开发商库存近10亿平方米现房;目前已售的空置房总量在40亿平方米,随着国家房产税的征收由试点向全面展开的临近,投机、投资购房者者心理压力加大;特别是拥有大量房产的人士,在强大的反腐倡廉舆论压力和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作用下,有可能在2015年大幅度削减房屋的持有量等因素的作用,将引发二手房市场的交易规模的扩大和价格波动,房价上涨的势头已经得到抑制,使得住宅开发建设回归理性。

三)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根据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状态分析,虽然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困难时期,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发展的战略纵深和潜力很大,还处在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期,宏观经济形势虽然客观上存在着不利于建筑装饰行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需要业内企业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也应看到前途是光明的,树立发展仍然是硬道理的信心和决心。

我国宏观经济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虽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也应该看到,通过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从常态化角度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对于具有基础性、超前性的建筑装饰行业,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与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发展为建筑装饰行业提供充沛的正能量。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国策,也是宏观经济调整和优化结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基本途径。在城镇化过程中,将为以房地产业为龙头,包括建筑业、装饰装修业、建材业等组成的产业集群提供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1.1%,达到7.3亿,按1%的年城市化率计算,每年将有1千多万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产生的建筑新需求将有数十亿平方米,因此,在未来10年,中国将保持每年20亿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量,为建筑装饰行业带来巨大的新市场增量。同时,在存量建筑交易、建筑节能改造、新型小城镇建设等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建筑装饰行业的市场容量还会高于产业集群中的其它行业。

四)行业内运行形势分析

根据2014年行业运行状态分析,2015年建筑装饰行业仍将是调整和优化结构、转变行业和企业发展方式,实现加快产业化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行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的一年。行业、企业、管理及发展品质在2015年将会有较强烈的变化。

2015年新的建筑装修装饰专项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及新资质标准实施细则等一批行业管理标准将出台实施,与2014年11月6日公布的建筑装修装饰专业工程承包资质标准一起,构件行业新的资质标准体系。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需要按照新资质标准进行就位,这就必然成为2015年行业、企业常态化管理工作的重点。由于新的资质标准在考核指标体系上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企业按照新资质标准就位工作还需要在人才结构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也将是2015年行业、企业工作的一个重点。

2015年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建设工程质量两年治理活动的第二年,也是整治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的第一年。随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排查、巡查、抽查力度的加大,建筑市场中事中监管的力度将会大大加强。在治理活动中暴露出现的各种矛盾及潜规则,将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要通过体制及机制的调整与完善使其更为科学、公正、规范,推动市场秩序和工程运作方式将会更为规范。行业、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常态化的持久、深化改革也将成为2015年行业运行中的一大亮点。

就技术层面上分析,2015年仍然是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生态循环等技术的重要一年。在国家环境污染治理、建筑节能改造、人们低碳生活方式推广、更加注重健康与生命安全、持续关注环境安全等外部压力的作用下,以建筑装饰装修技术发展再造工程的运作模式,推动行业标准化、工业化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新研发、推广的产品、技术,在提高节能、环保的基础上,更要在成品化、标准化、装配化方面有所突破,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标,特别是要大幅度缩减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

7.中国传感器行业总结与展望 篇七

十年的实践证明, 党中央、国务院当年做出的决策是英明正确的。加入世贸组织, 是我国坚定不移实行改革开放方针的重要标志, 是中国人民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世界经济平等竞争的应有权益, 是我国对外开放史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回首十五年的入世谈判, 漫长而艰辛, 那是一场维护国家利益的特殊战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当时在国内开展了一场全民族广泛参与的、旷日持久的、艰苦而激烈的生产力大提升, 我有幸参加了应对的后期工作, 令我难以忘怀的有这样几件事:

1. 促进思想解放。

从1978年开始的真理标准的讨论及以后一系列关于发展道路的摸索, 为后来的入世谈判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实现了观念的飞跃。

2. 建立制度基础。

1992年, 中共中央十四大确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我国入世谈判指明了方向, 铺平了道路。

3. 法制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世贸组织的规则体现的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前后, 我们清理了大约数千件法律文件, 制定了一批新法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这个成就的取得, 与入世后我们获得了一个由法律支撑的稳定开放的外部环境、把自身的经济建设纳入到一个相对统一和公平的规则内是分不开的。

4. 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改制、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 俗称“三改一加强”全面开展。提升生产力水平是最根本、也是最积极的应对措施。

5. 完善组织保障。

当时, 非常令人担心的是第一产业的农业, 第二产业的汽车, 第三产业的金融。为加强应对工作, 经国务院批准, 在有关部委内部相继成立产业调查局、公平贸易局、世贸司等专门从事保护产业安全、执行世贸规则的机构。

6. 勇敢面对竞争。

1995年前后, 家乐福、沃尔玛等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相继被引进。我国的本土商业惊呼“狼来了”。外资商业的引进, 给我国零售业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 也带来了学习成长的机遇。从此, 中国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体系迅速成长壮大。现在, 我国国内流通领域的浙江物产集团已进入世界500强, 过千亿的零售企业已有4家。

7. 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群众广泛参与。

从1985年开始谈判以后, 历任国家领导人亲自组织领导了入世谈判。入世之初, 国家领导人在中央党校亲自向省部级领导宣讲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当时的国家经贸委会同原外经贸部等有关部门, 迅即在全国开展世贸知识普及活动, 数月内收回500万张答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如此重视, 世界经济史上史无前例, 传为佳话。

回望中国成为WTO正式成员的十年, 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进入新世纪的十年, 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其重要推动力之一。从2001年到2010年, 我国的货物进出口规模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增幅达4.8倍,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 国内生产总值从9.43万亿元增加到39.8万亿元, 翻了两番, 经济年均增长约10%, 经济总量从世界排名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WTO的多边贸易体制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融入全球经济, 是完全必要的, 没有这一步, 我们就不可能在世界经济中取得今天的地位。

入世十年的历程, 我们正在实现从“学习规则”、“执行规则”到参与“制定规则”的角色转换。众所周知, 经历了百年难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正在艰难地推进经济复苏。与此同时,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世贸组织多哈回合的谈判, 正遭受着严重干扰。与世贸组织倡导的自由贸易精神相背离的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随着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角色日益重要, 我们十分有必要认真学习如何参与规则的制定。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行的多边贸易体制, 使世贸组织的规则更加平衡, 更能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总之,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同时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扮演着“维护者、建设者、促进者”的角色。

眺望未来, 我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国家注意培育、壮大一批自己的自立于世界的中国的跨国企业和“非政府组织” (即NGO) 。这是培育和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根支柱 (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社团组织) 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行实践中, 强大的企业和行业组织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争取在培育出一批充满活力、守规则, 既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的跨国企业的同时, 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非政府社团组织, 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壮大。说到这里, 我想向大家通报一个情况:不久前国务院决定, 从2012年1月1日起, 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 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这是我国为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而做出的一个重大举措, 我们中国商业联合会为这个政策的出台一直在积极推动, 做了大量工作, 为全行业做了一件大好事。因此说, 只要真正代表行业、全心全意为行业服务, 在国际和国内两个舞台上, 企业与行业协会完全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8.中国传感器行业总结与展望 篇八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3年,冷链物流产业格局发生了新一轮变化,冷链物流面临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电商物流与传统冷链物流融合的多重考验。资本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热衷依然不减,跨界冷链与冷链跨越是企业面对机遇与突破传统冷链服务的共同话题。

冷链物流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据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2年全国年营业额在1000万以上的500家冷链企业的冷库总容量为1900万吨,冷藏车数量为3.2万台。2013年统计显示,在500家规模企业中,106家企业计划购买冷藏车2845台,占总量的9.4%,其中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计划购买1244台,占发展总量的44%;有121家企业计划建库1357万吨,占总量的72%,其中纯第三方冷库经营单位计划建库80万吨,占发展总量的6%。如按一般项目建设周期估算,到2015年500家规模企业的冷库容量将达到3200万吨,冷藏车数量将为3.5万台。照此发展,冷库库容从2008年的850万吨提高到2015年的3200万吨,将提前超额完成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依托巨大的刚性市场需求以及全行业共同努力,犹如异军突起,呈现出整体的快速发展势头。2013年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有3方面:

2013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冷链物流行业政策,使得冷链物流行业面临一个利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尤其在药品经营指标管理规范出台后,对以药品为代表的冷链物流行业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电子商务发展而产生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冷链宅配,刺激了冷链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

行业发展日趋标准化,业内领先企业的龙头作用日益凸显。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规范体系逐渐增多,且行业逐渐向综合型冷链物流商集中发展。

冷链物流市场变化状况

货品品类变化

从冷链物流行业整体规模和增长速度两个角度看,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货品品类可以细分为水果、水产品、冷冻食品、乳制品、肉类、蔬菜等。2013年水果和水产品消费量依然较大,多年来始终是重点货品品类,并且随着冷链物流成熟度的提高其需求增速也在逐渐提升。

2013年医药类产品的增长同样不容忽视。近几年由于医药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经营设施、企业资质等严格审查,医药产品在冷链运输上的占比越来越高。在前100种最畅销药品中,有冷藏温控要求的药品已经占到45%。现在采用冷链物流的医药类产品主要是疫苗和血液制品,未来诊断试剂这一市场将会进一步放开,因此从长期来看行业发展空间良好。

客户渠道变化

2013年最让业内感同身受的,就是由电子商务催生的冷链物流宅配市场的新兴。冷链物流宅配的客户群体按可分为B2B和B2C两个市场。2012年数据显示,B2B占总体市场的3/4,B2C占总体市场的1/4。虽然B2C市场规模较小,但受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从2010~2012年的3年间其年均增速已经达到80%~120%。

由于冷链物流市场的整体发展,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客户购买频次增多,以及生鲜产品尤其是海鲜产品高达50%的毛利率,使得当前电商企业纷纷推出专业的生鲜产品品类,或是加大对生鲜产品品类的拓展。

B2C市场的冷链物流模式主要分为3种类型:通过零售商下单后,由原产地直接配送至消费者、销售给主经销商或供应批发市场。可以看到,这3种模式对冷链物流行业均有强大推动作用。随着各大电商企业不断发力,预计到2015年,冷链物流宅配市场规模可以达到40亿元人民币。

价值链的变化

冷链物流企业由单个环节服务领域逐渐向一站式综合性企业服务领域扩展。与过去相比,综合型冷链物流供应商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企业在服务过程中都逐渐向立体化、跨界方向发展。

当前存在的问题

冷链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这些问题成为困扰和制约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

我国食品物流体系还不完善: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很多重要的行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高效的整合,部分地区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仍然滞后于食品工业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发展速度,市场化程度低:目前第三方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大多是由过去冷藏运输或仓储企业转制转型而来,企业规模小、服务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窄,技术素质和职业素养亟待提高,还不能提供完全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食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薄弱,食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无法集成配套,依然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回顾新世纪以来,物流行业、快递行业都经历了布局扩建、应对外资、盲目发展、产能失衡、整合并购等发展过程,行业经过多次洗牌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专业细分领域,应多借鉴整体物流发展的情况和运行状态。今日的巨额投资有可能成为以后沉重的包袱,因此,看清行业形势,摸准发展轨迹,才能使企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资本和网络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着企业的日常商务活动。跨界是非专业领域资本投资某一专业领域的商业模式,生鲜电商和连锁餐饮的快速兴起和向冷链物流行业的跨界,对冷链物流行业充满了考验和机遇。

跨界冷链带来的是创新,其接受市场冲击能力、竞争能力、整合能力是传统冷链物流企业不具备的。目前冷链物流行业利润大多低于8%,并非高盈利行业,且专业化程度非常高。需要通过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跨界合作,在联合的基础上实现跨界多赢,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创新驱动冷链跨越,突破传统业务模式。生产和消费连为一体,产业和生活同步成长,多元化的冷链物流时代即将到来。冷链物流企业将面对食品包装与物流包装的一致性、经销商服务管理、国际商贸分销管理、冷链物流整体外包、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机遇。通过把握行业趋势、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逐步完善业务链,培养客户的粘性,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冷链物流的行业趋势。

9.中国传感器行业总结与展望 篇九

2014柳暗花明,2015稳定前行

2014年的中国楼市,可谓是一场前抑后扬的大戏,二季度以来各地方政府虽陆续出台救市政策:公积金贷款政策调整、发布购房落户政策、甚至二、三线城市的限购全面退出,但依然无法改变开年以来市场成交的持续走冷态势,直至“930”推出后才迎来市场反转,并在四季度持续回暖。值此年岁更迭之际,站在全年的角度上,我们该如何看待2014年市场的变化?而在经济新常态下,2015年房地产市场又将走向何处?

2014年回顾

一、市场综述:年内楼市走势先抑后扬,930限贷松绑成全年市场转折点 回顾2014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一言以蔽之,可谓是“先抑后扬“。今年前三季度市场的低迷,主要是因为在2013年市场大幅上扬、需求透支之后,市场供应却没有出现明显回调,导致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所致。四季度整体市场筑底回稳,主因是基于政策利好。

从2013年开始,房地产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先的调控思维变成现在的稳定和支持的思路。今年政策面的支持早在2、3月份即已开始,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救市政策相继出台,例如限购政策的调整和取消、地方上的按揭信贷支持、财税补贴等等,但受到银根持续紧缩的制约,均是成效不彰。直至930限贷放松出台,解决了货币供应,市场才迎来了真正的转折点,再加上公积金、降息一系列组合拳政策的出台,四季度国内房地产市场方迎回升,诸多城市“银十”镀金,11月楼市再接再厉,超过10月水平,创下年内成交量新高。

从全年销售情况来看,一线城市虽没有受到政策变动的波及,但成交走势波动却是最大,前三季度回调幅度最大,同比回落34%,四季度回暖之势却又最为显著,成交量较今年三季度环比上升了66%;二线城市分化则愈演愈烈,得益于限购限贷解禁的推动,年末杭州、南京、武汉、郑州等市成交节节攀升,短期去化风险逐级下降,而部分城市则市场反应迟缓,青岛、大连、沈阳、长春等城成交略显疲软。数据同比来看,各城市也是涨跌参半;三线城市表现优于预期,在全国房地产成交缩量的市场大环境下,还是有不少城市成交规模实现了扩张,其中张家港最为抢眼,同比大涨156%,另外佛山和常德分别上涨19%和17%,梧州、无锡、三明、马鞍山也均有1成以内的上涨。

二、供应:一线大幅上升,总体供应平稳,年末呈现翘尾态势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商品住宅市场供应并未出现大的波动,1-8月整体供应较为平稳,9月创年内最高,10月后又回归常态。据CRIC监测,1-11月47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应面积为30792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2.5%。

从阶段表现来说,今年市场供应走势明显表现为三个阶段。一季度,商品住宅供应延续2013年市场趋势,同比继续小幅上升。

二、三季度,各城市供应量普遍明显上升。主要是一方面开发企业基于“金三银四红五”的传统销售旺季惯性,另一方面,受宁波、温州、杭州等城市率先降价促销影响,其他开发商也积极效仿,加大了推盘力度,新增供应集中放量。然而从6月开始的,以呼和浩特、南宁等城市率先放松或者调整限购,地方积极救市推动下,开发商信心提振,认为在地方救市下市场必将好转,因此不急于放量,商品住宅供应量出现下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从6月到9月,先后有二十多城市取消或者调整限购,但是市场成交并没有出现上升,开发商观望情绪大大消退。在资金压力下,同时进入“金九”月,前期积压的供应量集中爆发,9月供应量出现井喷达4174万平方米,较上月增加近1500万平方米。四季度,在930新政及央行降息等利好下,房地产市场稳步回暖,市场成交上升,开发商也变得谨慎,推盘量下降,但仍维持高位,在年底房企拼业绩压力下,年末供应又大幅增加。

从城市能级来看,在市场下行下,房价坚挺市场稳定的一线城市成为开发商的避风塘,商品住宅供应同比大幅上升;而二线城市,供应分化趋势进一步明显,总体供应同比出现下降;而大多供求矛盾突出的三四线城市,整体供应量较2013年继续小幅上升。

具体来看,一线城市1-11月商品住宅供应近3800万平方米,同比2013年大幅上涨14.3%,除深圳供应小幅下降外,北京、上海、广州同比全部上升。其中,北京受自住商品房大量入市影响,加之全年供应保持2013年高位稳定,1-11月供应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39%;广州今年市场供销两旺,供应量保持高位,成交量也很平稳,较其他城市表现突出,整体市场较好,商品住宅供应量也在去年基础上大增近23%,供应量在一线城市中处于最高水平。

从二线城市来看,商品住宅总体供应量出现下降,较去年同期下降6.4%,各城市1-11月商品住宅供应量增减参半,但分化趋势进一步明显。一方面,重庆、武汉、宁波、海口、兰州、南京等城市供应量继续大幅上升,平均涨幅超过20%,其中,重庆今年推盘量大增,供应量大幅增长73.5%;宁波在整体市场压力下,积极降价走量,供应量大增,市场供应较去年增长34%;武汉今年一系列政策刺激及强大市场支撑下,成交继续回暖,全年供应量继续走高,同比增长22.1%;南京今年市场一直坚挺成交平稳,供应量也稳中有升,继续上升11%。另一方面,成都、贵阳、合肥、南昌、乌鲁木齐、郑州、厦门等城市供应同比都出现下降,其中,合肥、南昌、郑州等市场供求较为平衡的城市,在市场下行下,供应量进一步下降,市场供求较平衡,未来去化压力不大;而厦门、昆明、沈阳、青岛等供求矛盾突出的城市,今年供应在市场形势下合理回归,供应量同比平均降幅超过20%。

本就供求矛盾突出的三四线城市中供应量在今年市场形势下继续上升,整体供应同比去年继续小幅上升近2%,重点城市中同比增多减少,具体来看,无锡、中山、江阴、佛山、琼海等沿海省份城市今年供应量继续大幅上升,平均涨幅超过25%,其中,琼海更是大幅增长69%;而东莞、常州、泰州等供求严重失衡的城市,供应量应市下降,平均降幅超过20%,其中,泰州今年以来市场下滑明显,供应量也大幅下降25.7%。

三、成交:典型城市成交先抑后扬,四季度一线城市复苏强劲

从CRIC监测的全国62个主要城市整体成交情况看,今年全年商品住宅成交总量约28338万平方米,同比下跌12%,较2012年同期则上涨7%,较2011年同期上涨42%。按季度看,一季度总成交量约6065万平方米,同比下跌17%,二季度总成交量约6253万平方米,同比仍下跌17%;下半年开始,政府纷纷救市,各类政策频出,7、8月限购解除,三季度初现成效,总成交量约6945万平方米,同比下跌12%,跌幅明显收窄,930房贷新政跟进,10月公积金调整再次发力,11月央行降息继续加码,市场逐渐回暖,四季度总成交量约9074万平方米,同比上涨7%,整体市场成交先抑后扬,翘尾之势凸显。一线城市的市场表现最为敏感,年初遇冷便急速萎缩,年底受政策轮番刺激而强势回暖。季度同比跌幅逐步收窄,第四季度更是扭跌为涨,不过前三季度市场表现极不理想,导致一线城市在各线城市中表现差强人意,全年成交量同比下跌24%,即使与市场平平的2012年相比,仍下跌了17%。四个一线城市一致呈现先跌后涨的态势,“银十”均异常火爆,11月北京、深圳继续上涨,上海、广州维持平稳,12月四城再次齐头并进,北京势头尤盛。

二线城市分化愈演愈烈,以价换量渐成常态,借着双限取消、公积金调整、降息等政策春风,部分城市年尾破冰复苏,杭州、南京、武汉、郑州等重点城市成交节节攀升,短期去化风险逐级下降,而部分城市则市场反应迟缓,青岛、大连、沈阳、长春等城成交略显疲软。数据同比来看,半数以上城市成交下跌,厦门跌幅超3成,大连、贵阳、青岛等城下跌2成有余;太原、石家庄、兰州则上涨明显。按时间轴来看,CRIC监测的24个二线城市成交量前三季度同比分别下跌14%、19%和13%,4季度实现逆转,同比上涨2%。全年总成交量约17586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0%,但相较2012年和2011年同期则分别上涨12%和47%。

三四线城市市场表现优于预期,而且远好于一线城市,但身处弱市格局,下跌实难幸免,CRIC重点监测的34个三四线城市全年成交7601万平方米,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跌1成;上半年与下半年表现泾渭分明,前两季度同比均下跌,第三季度开始微涨1%,第四季度顺势大涨19%,在各线城市内表现最优。就城市表现而言,张家港最为抢眼,同比大涨156%,另外佛山和常德分别上涨19%和17%,梧州、无锡、三明、马鞍山也均有1成以内的上涨,其余27个城市则均出现4成以内不同程度的下跌。

四、房价:涨幅明显回调,一、二线同比上涨,三、四线出现下跌 今年市场新常态下,房价增速迅速下降,很多城市因为供求矛盾突出,不得不降价走量,因而均价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但从整体来看,全国56个重点城市平均均价达到10011元/平方米,同比仍小幅上涨1.5%,但与2013年相比增幅明显回落。

从各能级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具体来看,一线城市均价依然坚挺,虽然增速较去年都有明显下降,但整体平均上涨9%。其中,上海、广州增幅最大,为11%,而深圳均价上涨最少也达到9%。在市场不景气,成交下滑的情况下,一线城市市场迅速冷却,城市间市场差异集中表现于房价上,其中北京、深圳商品住宅均价同比增幅逐月不断下滑,而上海相对平稳,广州因商品住宅成交结构影响,同比增幅出现上涨。

二线城市商品住宅价格,总体增多减少,均价同比涨幅分化明显,但二线城市整体均价仍同比小幅上升4%。厦门、合肥、南昌、南京等城市均价继续大幅上涨,平均涨幅超过10%,其中,厦门房价在今年市场下行下首屈一指,保持连续28个月上涨,9月开始才小幅下降0.18%,全年均价同比大幅上涨26%,位列全国最高水平;合肥、南昌等城市今年成交虽小幅下降,但本身供求关系平衡甚至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也是必然;而南宁、武汉、郑州等今年市场较好的城市,商品住宅均价也出现不同程度涨幅。杭州、昆明、兰州、宁波、大连等城市因为本身供求矛盾突出,市场去化压力较大,在今年市场下滑下,通过放价走量加速消化,因而整体均价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杭州今年率先打响楼市降价促销潮,整体均价今年降幅最大为8%;宁波在5月也快速跟上,降价促销,以价换量,均价同比下降5%。

三四线城市总体均价同比出现下跌。从CRIC重点监测的26个三四线城市均价数据来看,均价同比下降的城市达到15个,三亚、中山、北海、烟台等市场相对较平衡的城市,均价不同程度上涨,其中,三亚均价上涨最高,为17%,其次为中山,而泰安、南平、宜兴等城市在大幅降价后,均价平均降幅超过10%,其中,降幅最大为泰安,同比下降21%,其次为南平,下降13%。

在我们看来,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基本面大多压力山大,而且市场下行,许多城市库存高企,土地消化周期过长,使得降价促销成为项目去化的主要选择;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没有足够的经济和外来人口支撑,人口甚至外流,使得开发商知道,在当前市场基本面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就算市场回暖,三四线城市也很难快速去化,降价跑量成为明智选择。

五、供求关系:多城市供求比先升后降,库存构筑顶部,消化周期触顶回落 在供应总体平稳而市场成交先抑后扬的态势下,多数城市的供求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供求比先升后降,库存量普遍攀升,商品住宅消化周期表现显著分化。

2014年各线城市供求比基本上全线走高,到三季度以后因市场筑底回稳才略微下降的态势,四季度多数城市继续下降。其中,一线城市表现最差,前11月供求比达1.4,2013年仅为0.9,而广州和深圳供求比已逼近2.0;二线城市整体基本平衡,前11月供求比为1.1,与2013年持平,但具体城市分化明显,11月份供求比大范围下降,南昌、青岛、太原均在0.3以下,西安、宁波、杭州等均在1.6以上。三四线城市差于二线城市,18个监测城市中前11月供求比均在1.1以上,年末供求比虽与前三季度相比微跌,但并无明显改善。

在利好政策不断刺激下,三季度以来各城市楼市筑底回稳,成交量逐月上涨后,去化压力也大为缓解,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也在不断调整,全年整体仍呈现全线走高态势,多数城市库存量在年末又创下新高,整体并无明显改善。

一线城市住宅存量相比年初全部上涨,同比涨幅高达57%,除深圳外,存量均逼近或超过1000万平方米。以北京为例,从2月底的721万平方米一路攀升至11月底的1083万平方米,上涨势头不减。二、三线城市整体依旧库存高企,但具体表现略有分化,部分城市自三季度以来住宅存量初现小幅下跌的态势,以宁波、杭州表现较为明显,宁波存量在持续了9个月的上涨后,在年尾开始小幅回落,但同比去年依旧上涨25%;但多数城市如沈阳、长春、长沙等,依旧保持着小幅上涨的走势,月底存量同比全部上涨,平均涨幅27个百分点,沈阳存量更是高达2986万平方米。近两年来,开发商大量拿地增加供应量,但市场成交低迷,回暖力度不足,从而带来库存量节节攀升,全面缓解去化压力刻不容缓。

从消化周期来看,在上半年的成交乏力和供应增多的背景下,各城市的商品住宅消化周期不断攀升,到7月底多数已超出合理范围,去化压力遽增,城市风险也增大。但在四季度以来的成交回暖的推动下,多数重点城市的商品住宅消化周期虽依旧超过或逼近18个月的警戒线,但显著呈现持续下滑的走势,甚至一些城市如杭州回归到“安全区”。其中,一线城市率先回暖,如深圳消化周期在保持两个季度的上涨至20.4个月后,开始大幅下跌至13.3个月,低于1月的15.3月,目前4城均回落至合理范围内,未来去化压力偏小,但整体消化周期达12.2个月,同比仍上升58%。二三线城市的消化周期整体表现下滑的走势,但分化明显,一类是供需严重失衡的城市逐步回落,如今年来沈阳、青岛和长春等市持续畸高,但三季度以来持续下滑至18个月警戒线,去化压力虽一定缓解但仍然巨大;一类是消化周期大幅下跌、去化压力大为缓解,如杭州、宁波和福州在到达28个月的高峰后,迅速下滑至12个月左右,供求基本达到平衡;一类则是消化周期持续在合理范围内缓慢调整,如大连、武汉、济南等城市,今年来虽然消化周期同比去年都大为上涨,但均处于合理范围内,并在四季度以来不断变化,微幅下落。

六、成交结构:大户型普通住宅成交占比回升,经济型别墅成交抬头 2014年是政策调整大年,房地产市场在限购取消,限贷松绑、公积金政策调整、税费补贴调整、降息等等一些列组合拳的轮番刺激下,各类产品成交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从户型来看,二房和三房依然是市场主力,然而,受政策影响,特别是限购取消的影响,三房及以上大户型成交占比有所回升,主力户型二房和三房面积小型化趋势仍在继续;别墅市场,200平方米以下经济型别墅成交占比快速提升,二线城市表现尤为明显。

1、三房及以上大户型成交占比回升,二线城市特别突出

2014年前11个月,在限购取消及中央和地方政策刺激下,十二大重点城市各户型成交结构悄然发生变化,两房和三房产品仍在市场中牢牢占据着主力位置,二者成交面积占比仍高达76.98%,但小户型一房和二房的成交占比持续下滑,前11个月同比分别共下滑了0.64和1.05个百分点,而三房和四房、五房及以上住宅成交占比则表现为持续上涨,前11个月成交面积占比以三房同比涨幅最高,达到0.91个百分点。

从一、二线城市来看,二线城市三房、四房、五房及以上户型3季度出现明显止跌回升迹象,而一线城市表现则相反,三季度三房、四房、五房及以上户型成交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四季度又表现为止跌回升,而二房三四季度表现为较大幅度上升。这主要是由于二线城市受限购取消影响,辅之限贷松绑、公积金调整、降息、税费减免等一些政策的助推作用,改善型需求大受鼓舞,加快入市步伐,致使大户型成交占比显著止跌回升。而一线城市虽仍受限购桎梏,然而在限贷松绑、公积金调整、普通住宅标准调整、降息等一些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部分首次置业的刚性需求受到刺激加快入市,因而两房产品成交占比大涨。

2、户型结构呈现小型化趋势,一线城市尤为显著

随着国内房价持续上涨,购房者购房压力日益增加,为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现下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将目光转向小型化产品,2014年前11个月60-90平方米面积段产品成交占比同比继续上涨3.03个百分点,达到32.83%,其中80-90平方米面积段产品得益于小三房认可度的持续增加。上升幅度最大,同比上涨了2.35个百分点;房价较高的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表现尤为突出,今年前11个月60-90平方米面积段产品成交占比上涨5.44个百分点,达到32.87%。

两房:60-90㎡面积段成交占比持续上升,一线城市涨幅尤甚

2014年前11个月,两房户型中80-90平方米面积段和90-120平方米面积段产品是主力,成交占比分别达到40.12%和35.42%,其中60-90平方米面积段成交占比同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涨幅为2.65%,且以78-80平方米面积段涨幅最大,为1.69%;而60平方米以下、90-120平方米和120平方米以上面积段产品成交占比同比均有所下滑,其中,90-120平方米面积段产品成交占比降幅最大,达到2.7%。

从一二线城市具体来看,一线城市两房户型面积小型化趋势更为显著,60-90平方米面积段产品今年前11个月成交占比同比大幅上涨9.74%,达到68.29%,高出二线城市近10个百分点。而二线城市两房户型面积小型化趋势反应相对平淡。

三房:80~120㎡面积段成交占比上涨,一线城市尤为显著

2014年前11个月,十二大重点城市,三房户型中120平方米以下面积段产品成交占比同比上升6.8个百分点,达到54.75%,其中80-90平方米面积段产品涨幅最大,同比上涨5.62个百分点。而120平方米以上各面积段产品同比下滑,三房主力产品之一120-144平方米面积段成交占比下滑最为严重,同比下降5.31个百分点,跌破40%,仅有35.49%。同样的,房价压力相对较大的一线城市三房户型面积小型化趋势也更为显著,120平方米以下面积段产品成交占比同比上涨10.57个百分点,达到55.17%,且以90-120平方米面积段产品涨幅最大,同比上涨6.62个百分点。而二线城市仅80-90平方米面积段产品同比上涨,其余面积段产品成交占比表现为同比不同幅度的下滑。

3、经济型别墅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二线城市更加明显

2014年是政策调整大年,二三线基本取消限购,外加限贷松绑、降息等政策刺激,改善型需求快速抬头,别墅市场表现相比2013年虽稍显逊色,前11个月成交面积同比2013年同期微幅下降6个百分点,但从各面积段及一二线城市来看,却不乏亮点。

从各面积段来看,近年来,200平方米以下的“叠墅“、”90墅“等小户型别墅逐渐受到市场热捧,特别是今年下半年限购取消以后,改善型需求彻底脱下束缚,小户型别墅再度升温,今年前11个月200平方米以下户型别墅成交占比达到26.31%,同比去年同期大涨7.21个百分点,特别是120-140平方米户型别墅同比涨幅虽仅有2.73个百分点,但与2013年同期1.54%的成交占比,2014年前11个月成交面积占比涨幅已接近2倍,高达176.62%。而200平方米以上各面积段别墅成交占比同比去年同期全线下滑,特别是300平米以上大户型别墅跌势更为显著。

从各线城市来看,由于限购松绑,二线城市20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别墅成交占比涨势更为明显,同比去年同期上涨了7.75个百分点,其中120-140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涨幅更是表现得鹤立鸡群,同比上涨3.59个百分点。而一线城市200平方米以下户型别墅成交占比涨势稍弱,且改善型需求相对集中的120-140平米户型占比由于限购影响上涨也较为有限。

2015年展望

一、新开工面积持续下与土地成交减少,多数城市新增供应量整体偏紧 鉴于今年以来持续下滑的新开工面积和土地成交规模,预计来年我国楼市供应面整体将是偏紧的状态。不过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预期仍能予以谨慎乐观,一方面一线城市充足的需求和项目的高溢价能力,为房企带来了更强的开盘入市动力;另一方面从成交总量上看,今年以来土地市场成交尚可,依然维持在4000万平方米以上的水平,来年供应面有望继续稳定,并且诸如华嘉胡同、董家渡、前滩等地王相继出让,也显示了企业对于一线城市的信心。二、三线城市方面相对看淡,与一线城市相比,今年二、三线城市土地出让下滑幅度更大,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更少,来年供应量下滑的可能性也更高,并且即便是在南京、合肥、武汉等供求状况较好的城市,土地流拍也是屡见不鲜,大体量宅地流拍亦有个案,如武汉光谷102号、肥东FD14-5号均是如此。

二、行业供过于求基本面未变,2015年成交量保持与2014年水平相当 虽然国内城镇化率增长已经开始降速,但上升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每年新增的城镇人口仍能为市场带来大量的需求,在一二线主要城市,更是有大量的首置需求有待释放;更何况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市更新还将带来大量的新增需求,因此在我们看来,来年房地产行业基本面并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变化。再考虑到政策面的稳定,我们认为2015年整体销售应该仍能保持在今年水平。

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虽仍受到限购政策约束,但依托于强大的人口吸纳能力和经济水平,京沪穗深的市场购买力仍无需担忧,以上海为例,即便目前只有20%的常住人口有能力购房,那也是180万户的客户总量,足以覆盖目前上海的成交规模,并且今年前三季度市场的低迷,也为来年市场留下了上行空间,因此我们预计来年一线城市成交量价也能够保持稳定或小有回升。

二、三线城市方面,我们认为会延续2014年的态势,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在合肥、武汉、郑州、南京、厦门等市场需求旺盛、消化周期较低的城市,成交有望企稳回升,不过合肥部分土地存量较高的区域,如滨湖、新站、高新应警惕供应风险,而消化周期较高的城市,面对高企的库存压力,来年市场去化压力仍然巨大,市场成交也不容乐观。

三、去库存仍将是上半年主旋律,预计2015年楼市价格先降后稳 得益于调控的解绑、货币政策的推动以及房企的营销力度的加强,2014年年底房地产市场需求再现抬头趋势,不过考虑到依然处于高位库存压力,我们认为2015年房价的整体走势仍应是先降后稳:一方面,目前很多城市库存还处于高位,诸如宁波、沈阳、长春、青岛、杭州、无锡等市消化周期均超过18个月,在巨大的去化压力面前,房价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另一方面,从销售目标完成情况来看,今年多数房企恐难完成全年目标,这意味着大多数企业库存也处于高位,因此在2015年上半年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去库存仍将是市场的主旋律,房价也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

就具体城市来看,我们认为一线城市房价仍将保持稳定,或有小幅上涨,虽然一线城市市场需求充足、购买力旺盛,但是鉴于目前房价已经处于高位,限购令也并没有放松,未来房价大幅上探的可能性不大;在二、三线城市中,合肥、武汉、郑州、南京、厦门等消化周期较低、供求相对平衡的城市,房价或有一定上涨可能,不过对于部分供过于求、存量显著高企的二三线城市来说,在城镇化率趋缓和经济增速理性回归的行业大环境下,如若不能寻求足够的需求入场,面对日益逼仄的市场需求,企业蜂拥出货的可能性将大大上升,其供求风险或将提前到来,对于这些城市而言,以价换量仍很可能是来年市场的主旋律。

四、保障房与二手房挤占刚需市场,一手房成交结构向改善型偏移近年来保障房工作的持续推进,为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条件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在客观上对商品住宅的刚需产品造成了巨大冲击。结合数据来看,从住建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建成500万套保障房,其中棚户区改造住房约占半数,这意味着每年会有250万套增量性保障房进入住宅市场,而目前我国商品住宅的成交量仅在1000万套左右,考虑到保障房的门槛和价格优势,刚需产品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而从政府的最新表态来看,2014年住建部年度工作会议指出,明年我国还将基本建成480万套保障房,保障房工作的推进还将持续,并且随着自主性住房、廉租房等模式的进一步推进,保障房对于商品住宅刚需市场影响也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10.行业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回顾与展望 篇十

行业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回顾与展望

摘要:本文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和角度,简述行业度水处理回用的发展历程,以当前主要处理回用方式为例说明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在行业度水处理回用作出展望.作 者:顾建祥    周学敏    周云飞  作者单位:湖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期 刊:科技资讯   Journal: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0, “”(15) 分类号:X7 关键词:行业废水    处理    回用   

11.中国传感器行业总结与展望 篇十一

所谓的动漫设计师其实是具备计算机动画设计、数字声像合成技术能力,计算机二维、三维动画制作及影视后期制作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计算机动画设计能力、数字声像合成能力、计算机动画制作及影视后期制作能力,还有模型与贴图,角色动画,材质渲染,后期特效合成为一体的有动漫设计专业。目前,四维梦工场动漫设计师的发展前景相对较好,尤其是在IT信息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但是更难的也是动漫行业了,因为现在的动漫设计师的缺乏与流失,已经让人才市场变成了商业战场。

更有政府在资金、政策上大力支持动漫行业的发展,全国目前30多个动漫基地为动漫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设备、人才等全方位的服务。权威部门统计显示:中国有5亿动漫消费者,带动1000亿人民币的市场空间。动漫行业每年以25%的发展速度向前发展。随着欧美、日韩动漫行业的发展迅速,并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动漫行业才刚刚起步,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中国动漫行业的高速发展,动画设计师人才需求量巨大。国内30多个动漫基地陆续发出动漫设计人才紧缺的通告。然而培养我国的优秀动漫人才,自古行业发展都将促进人才的需求,那么专业的动漫设计师就是现在动漫企业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

上一篇:纪检座谈会发言下一篇:高考报考热门城市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