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课程心得

2024-09-20

普通话课程心得(精选15篇)

1.普通话课程心得 篇一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学习心得和学习笔记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心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性质以及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基本理念中对我有启发的两点:第一,强调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第二,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这两点在教学中容易忽略,通过对课标的学习,提醒自己教学中注重学科联系,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课标》中关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给了教师相关建议,对作为一线教师的自己,有很重要的指导和实用价值。比如关于教师提升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的建议,说到“要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其中的教育价值,把握数学中的难点,理解学生知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什么样的途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实现教育价值”,是对教学设计最基本的指导。

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

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6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相比2003版课程标准,增加了数学建模,同时把能力内涵进行了拓展,强调了思维品质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三会”(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

通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希望学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希望学生能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课程设置上,更易于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学习课标,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知识梳理将按照课标顺序结构,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配上案例分析进行梳理,形成文本,打好基础。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回顾以往的教学过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教学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苦恼:学生不理解内容,自己还教得特别累。在新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一改以往数学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现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新课标》中的课程理念这一部分中,提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要对学生满含期待。

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普通话课程心得 篇二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目标的确立

调查发现多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将普通话等级考试作为课程目标, 这种应试型的培训目标不仅限制了培训对象的语言实践能力发展, 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培训对象的普通话学习兴趣。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定位是满足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沟通载体——普通话, 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弘扬民族文明精神的体现;另外, 普通话对培训对象的职业和生活具有保障作用, 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必然条件之一。基于此, 本文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目标应确立为以下几方面。

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标准普通话语音、规范的语汇语法。能力目标:标准地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朗读和演讲, 掌握应试要领的前提下通过普通话等级标准考核, 具备一定的职业口语素养。态度目标:树立语言规范意识, 认识到普通话是提升综合素养的基石等理念。

二、设计课程化的教学课程教学内容

从现代课程化角度出发,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应以普通话学科理论知识系统作为基础和重点内容, 其中包含普通话中的语音、词汇、 语法、吐气和说话等系统, 其次要将普通话的实用性、便捷性和规划性测试特征融入到基础知识系统教学中, 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增强培训对象对普通话的学习主动性;重视普通话课程的实践性特征, 积极引导培训对象将课程内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外自主训练、延伸训练、社会服务和技能比赛等多个类型的实践训练中, 在保障培训对象普通话标准水平得到加强的同时进一步推广普通话的使用率, 本文将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内容设计为如下几方面。

(1) 普通话理论知识系统 (语音、词汇、语法) 。

(2) 普通话口语交际、职业用于、说话演讲等知识系统。

(3) 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内容、测试规范、测试流程和评分标准等知识系统。

从上述课程内容的设计来看, 不仅包含了初级课程目标中所要求的理论测试知识体系, 同时还涉及到体验性的实践课程内容, 进而实现推广普通话使用水平的终极培训目标, 可见, 课程内容的设计符合了现代化发展对普通话课程理论的要求。

三、采取课程化的教学管理方式

教学管理方式的采用要严格遵循课程设置、教材编排和认知逻辑规律的要求, 另外再结合培训对象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来确定管理方式。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管理方式要兼顾理论、训练和考核等多方面标准要求, 基于此, 本文采用如下管理方式。

(1) 根据培训对象的专业或职业要求、文化基础技能等课程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普通话测试培训教学。

(2) 根据培训对象的普通话理论知识体系基础和实践技能等安排培训教学学时, 一般定为40学时左右。 (见表1)

(3) 根据培训对象的普通话理论和口语水平发展规律, 一般讲培训课程人数定为45-55人左右。

(4) 培训对象的普通话成绩管理要力求公正科学性, 一方面将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到80分即二级一等为合格;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的日常参训率归为单位责任管理项目中。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可以督促培训对象的普通话学习积极性, 而且体现出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实效性。

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内容、性质和分量上需要进行筛选、整合和优化, 从而确保课程的有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同时根据普通话教材的需要要灵活变通教学方法, 改革传统的死记硬背、古板灌输等教学形式, 挖掘培训对象的主动意识和思创造思维能力, 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结合法:普通话培训课程要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系统应用到实践生活中, 在朗读、演讲和交流过程中提高普通话口语能力。

(2) 讲授与示范模仿法:教师要采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进行教学, 在发音教学中培训对象可直接通过直观形象的模仿来保证语音的正确性。

(3) 因材施教: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地域来了解本地方言特征, 从而找出方言与普通话间的最大差异点, 以此因材施教、因地施教, 对改善普通话问题具有较的强针对性。

(4) 角色扮演法:为了强化普通话的实践技能, 教师可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培训对象在形象的模拟环境中能够更快更有效地进入状态, 从而提高普通话的训练效果。

摘要:目前, 由于培训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理论指导造成培训效率大大降低, 本文通过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进行研究, 研究成果主要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目标的确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内容的设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管理方式;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方法等。测试培训课程的研究对于提高国民普通话水平与质量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高群.机测背景下的高师普通话教学与培训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2) .

[2]宋欣桥.创建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 ( (PSC) 理论体系[J].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3]刘智, 肖巍巍.基于Web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 2011.

3.普通话课程心得 篇三

关键词:普通话 口语训练 教学方法

一、以测促学,对“证”施教

对“证”施教是指对照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虽然不是职业资格证书,但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国家级考试,是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对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口语测试。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为普通话口语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技能要求。普通话与口语训练课程紧紧围绕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开展教学和训练,既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又为学生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奠定良好的基础,解决授课内容与考证脱节的现象。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上精讲多练,强化训练;课下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通过课外活动推进普通话表达技能的提高。例如,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举行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把训练渗透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把训练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成良好的实训氛围,使学生在丰富和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得到锻炼,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一对一教学及互助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资有限,学生人数较多,很难做到一对一教学。这里所说的一对一,即运用一对一的方法组织普通话训练。

1.教师一对一辅导

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超过10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逐一听每个学生的难点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一对一互助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提高普通话水平,还要通过课后的大量练习。因此,教师在调查、了解学生的语音难点和盲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成立一对一课外互助小组,通过一帮一的互听、互辨、互纠、互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师一对一辅导,有利于获得教学反馈。学生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信息,从中发现问题,得到纠正的办法,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实现准确发音。学生一对一互助,弥补了教师无法对学生一一纠正的不足,克服了学生在训练中的盲目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发音的正确率,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提高与进步。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讲授法

教师运用规范的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普通话的理论知识,做到循序渐进、生动活泼、逻辑清楚,启发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教师通过讲授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够系统地接受理论知识。

2.示范法

为学生在普通话发音、朗读方面提供示范,使学生的语音达到规范化的要求。教学中以教师示范为主,也可以通过听录音或由朗读、发音规范的学生展示等进行示范。

3.对比法

在普通话里,有些音近的声母或韵母很难读准。例如,z和zh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区别,in和inɡ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等。在教学中,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不同,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发音要领,正确发音。

4.课堂互动法

教师应在课堂上精讲多练,示范以后,学生参与训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学相长。

五、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1.开发多媒体网络课件,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普通话训练”多媒体网络课件,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授课方式,通过直观的发音图、发音的Flash动画及语音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同时,还收集了大量资料,帮助学生辨音,说好普通话。

2.引进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于2008年开始投入使用。计算机辅助测试不仅能避免人工测试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主观随意性,使测试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还可以指出考生目前的普通话等级水平及存在的发音问题,考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普通话水平。

总之,在普通话与口语训练课上采取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为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普通话培训心得 篇四

做文明人,说文明话,普通话无处不在.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普通话培训培训班。虽然短短的几次学习,却有着别样的体会与感触。

平时我说话同学们经常听不清楚我说什么。最打击我的是有一次去做兼职推销东西,我跟一个阿姨说了好半天,最后她居然给了我一句话,“做什么兼职,先练好你的普通话再说!”也正是此次把我学普通话的决心一下子激发出来了。

我们这学期来在马炜炜老师细心指导我们,一遍一遍纠正我们的发音。发音是普通话培训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可是对于一个已学会普通话的人来说,克服旧有的发音习惯就困难多了。为了纠正自己的发音,我对着朋友练习,甚至吃饭走路的时候也在练,看到大街上的广告牌也在不停的拼读,整个人有时候感觉张口就成变态了。这时我才发现普通话并不是那么好学的。以前我根本听不出来前鼻音跟后鼻音的区别,更别说自己说了,我还以为是我们那个地方祖祖辈辈说方言把发前鼻音的器官给退化了。现在才知道是自己没有找到练习普通话的技巧与方法。

以前以为自己除了前鼻音与后鼻音不会外别的多可以的,上了培训班才知道,自己会的几乎没有,所以的话大大小小都有问题。自以为讲得不错的普通话也变得“千疮百孔”。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余下的测试和培训,因为此刻,我们已深切的认识到,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一学期的培训课程马上过去了,但自我提高仍要继续。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语言文化知识,提高了说普通话的能力,认识到了讲好普通话重要性,而且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真谛。学好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学会并不难,但要学标准却要下苦功,经历很长时间的磨练和积累。

5.普通话学习心得 篇五

本学期,我选修了栾建伟老师的普通话,回想和栾老师一起走过的日子,虽然短短的八周学习时间,却有着别样的体会。

我生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是一个地处湖北省东部,位于湖北,安徽,江西交接区。虽然很早国家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但是由于地域原因和人们交流习惯,普通话在我们家乡并没有得到推广,倒是我们家乡的方言,简称黄梅话,成为人们的最重要的交流语言耳濡目染从小就是说着地方方言。

下面来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方言——黄梅话。

说起黄梅话,我觉得中国一大戏曲——黄梅戏能更好的让大家了解黄梅话。没错,现在在《辞海》或者百度文库中都可以找到关于黄梅戏的介绍:黄梅戏的雏形是叫采茶戏,发源于湖北的黄梅县,当时是人们自编的一种戏,然后也随之传到了安徽的安庆,传到安庆后,当地人就将之与安庆本地的方言结合,并得到了很快的流传,发展也比较迅速,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戏剧了.至于为什么没有在湖北得到传播,好像是因为黄梅县发过一次水吧,当地的人就四处走了,也就是说把刚形成的基础就给冲走了.所以就没能在湖北得到广泛的传播。听过黄梅戏的人,可能会发现黄梅戏中有不少词语是部分前鼻音和后鼻音,翘舌和平舌,很是不清楚,或者从正规的考核角度来说,是有严重的错误的。这保留黄梅话基本不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翘舌和平舌的习惯。先说一下翘舌和平舌的问题,还记得老师上课给我说的那个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要把

十四说成四十,也不要把四十说成十四。其实这对我们土生土长的黄梅人来说,是相当有挑战的,我在私底下练了好久才能完整的说一遍。因为在黄梅话中,我们将四和十都读成:shi,在实际生活中,主要依靠音调来区别他们,类似的还有“死”“斯”“思”其实我们读成“shi”。当然也要讲讲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的现象:例如:“陈”“程”,在黄梅话中都读成“陈”,正是前后鼻音不分,经常出现笑话。我亲眼在一次亲戚的乔迁之喜宴席上看到这一幕:当主人向宾客们介绍到来的友人时,念到:chenchen,顿时下面有两个人同时站起来向宾客挥手致意,直到两人对视后的面面相觑结束。最后才知道,宾客中有一个叫“程晨”,另一个叫“陈诚”,正是由于前后鼻音不分才出现这一场小尴尬。

当然谈到黄梅话,不能不提起黄梅话中的一些特殊词语。这是黄梅话中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汉语词汇和用法,像“企”(读ji,站着)、“吃”(读qi)、“颈”(脖子)、“冇”(没有)、等等,读起来儒雅之至,白话文早就没人这样用了,可在黄梅话里,还大行其道,成为市井坊间的日常口语,使人不禁拍案惊奇。这样的我举一些有代表的例子:我 恩哦(连读)你 恩 他 Kai(上乡)、Kei(下乡)我们这儿 恩哦带地(上乡)、恩哦队地(下乡)你们那儿 恩带地(上乡)、恩队地(下乡)他们那儿 Kai带地(上乡)、Kei对地(下乡)父亲 罢把、(过去叫爹)、老头儿(下乡)母亲 恩妈爷爷 嗲dia(上乡)公(下乡)奶奶 奶(上乡)婆(下乡)外公 嗄公嗲

dia(上乡)、嗄公(下乡)外婆 嗄婆奶(上乡)、嗄婆(下乡)舅舅 母(第二声)舅娘: 舅娘(上乡)、舅姆娘(下乡)小舅子: 母舅(上乡)、恩阿儿母舅(下乡)小姨子: 姨娘中年妇女: 假乃(上乡)、嫂儿(下乡)老年妇女: 奶奶(上乡)、老码儿(下乡)姐姐: 假(上乡)、姐(下乡)妹妹: 老谜(上乡)、妹子(第三声)(下乡)弟弟: 恩哦恩阿乃、老弟乃(上乡)、恩哦兄弟(下乡)小孩子: 细恩阿儿(上乡),小板儿(下乡)傻瓜: 嫂(上乡)、苕、夯巴(下乡)要饭的人: 讨米的(上乡)告胡子(下乡)婴儿 毛恩阿(上乡)、灭乃(轻声)(下乡)。

正是由于这些特色词语的存在,让我们的黄梅话长久以来还是独立于湖北省其他方言,独树一帜。我们在欣赏黄梅戏曲的时候,根本不用看字幕,也知道曲中唱的是什么,而且觉得很贴切,很真实。而且据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说,用我们的黄梅话来读屈原《离骚》,才能读出真正的离骚的语气,节奏,情感读出来。在那一课上,老师鼓励我们用我们地地道道的黄梅话来读《离骚》,再让我们听普通话录音版《离骚》,真的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是黄梅话中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汉语词汇和用法。

当然来到大学,情况和家乡完全不一样,这里大部分人来着五湖四海,普通话是大家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所以你必须学好普通话,这样周围的人才能更好的了解你,理解你。所以在学习普通话的这几周的时间里,我除了认真学习老师上课教导的知识,还系

统的查阅相关学习普通话的资源,总结如下:

我们以前普通话虽然说了时间不短,但见效不好,原因如下1.没有反复练习。课堂上讲过多少就是多少,回宿舍没有练习,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应用,一开口就原形毕露了,也没有意识要去纠正。

2.缺乏系统的归纳和积累。书本上归纳了一些东西,但有时候别人的总结的并不适合我们,只有自己领悟的东西最重要。

3.基本知识不牢固。一些死的概念、要求没有掌握好,比如发音器官的控制、音节结构特点、语流音变,以至于有时候老师讲到舌头要放哪个部位都不知道该怎样放,别人又不可能拿着你的舌头乱摆。通过这八周的学习我认为要学好普通话,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有很大的提高:

(1)有恒心.学一门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时间的不间断的练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学好的,因此我们要有恒心,坚持学习!

(2)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

(3)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都将它们一一列出,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话词汇对照表。这样便于记忆和纠正方言的不规范读音。这是对比学习法。

(4)跟普通话好的同学学习。多跟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交往,或在一起活动,寓学习于娱乐,在语言的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是延伸学习法。

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感染的。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通过普通话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自我感觉,我的普通话水平在不断提高。语言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既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亦能掩饰它们;既能赞美他人,亦能贬斥他人;既能与人沟通交流,亦能拒人于千里之外„„

我发誓要学好普通话不单单是因为同学们的嘲笑,更多的是因为它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普通话的喜爱。我个人认为普通话是最有用的语言,它能帮助我们表达任何个观点和看法,能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完美,它能让我们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它不像英语那样死板,它有变幻多样的音调及语言表达形式。现今普通话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之一,已经成功的由以前的“学好普通话,走遍中国都不怕”转变到现今的“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语言是一种日积月累的东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信心与耐性。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多读多听,持之以恒,终有一天我们都能拥有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

为期三天的普通话培训班学习结束了,这是第一期普通话骨干教师培

训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虽然短短的几天,但我却觉得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学员,我最深的感受是既辛苦又快乐,同时还被深深地感动着。辛苦在时间短、学习任务多又重;快乐在结识了朋友,能和朋友互相交流学习;感动在给我们上课的专家老师们

6.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解析 篇六

课程目标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作了表述,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基础目标

与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一样,这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仍然将“知识与技能”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把学习地理知识与形成地理技能看成是课程的唯一目标的观点是片面的、狭隘的。但是,忽视学习知识与形成技能,认为“‘双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法’已经过时”,同样也有失偏颇。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不仅有用,且也是培养智能、发展个性的基础,是学生高效地参与地理教学过程、熟练地掌握地理学习方法、顺利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不可或缺的。因而,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与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地理课程的基础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一条是“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条目标涉及的知识内容,侧重自然地理。“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属于地球概论和天文学知识,“谈天说地”是必要的,但是“谈天”不是目的,“谈天”是为了“说地”,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学习地理环境内容的前提。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知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经典内容,且是学习人文地理、人地关系有关知识的基础。本条目标的完成,主要通过必修模块“地理1”的教学来实现。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二条是“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本条目标涉及的知识内容,侧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系统地理的重要分支之一,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为系统地理的两大支柱。有关“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等知识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经典内容,对于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等,都极为重要。并且,人地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是高中地理课程,而且是整个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所以,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仅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提出,而且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体现。“知识与技能”第二条目标的完成,主要通过必修模块“地理2”的教学来实现。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三条是“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侧重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对于这一目标是忽视的。要达成这一目标也不容易,能力要求的层次比较高。以“表达”为例,表达者要让听者听明白,首先必须把问题全部“消化”,并能融会贯通,还应做到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最后还要讲究语言的声调节奏。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此外,“交流”也是一种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交际能力,是新课程所大力提倡的。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这三条目标属于三个不同的层级,逐级提高,形成体系,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十分关键。

二、“过程与方法”———课程的关键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基础,但不是唯一的、终极的课程目标,有了知识与技能但不去运用、不会应用,是毫无意义的。以往的地理课程与教学往往过于“重结论、轻过程”,这是一种片面的做法。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并且,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告诉我们,必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而,“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就成了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关键。

和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明显不同的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首次将“过程与方法”单独列为课程目标阐述的一个领域,这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正确地熟练地掌握“过程与方法”,不仅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而且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技能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都具有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一条是“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侧重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在高中阶段,相对来说这条目标属于初级水平目标,但高中学生如果不会收集处理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学习过程,就谈不上进一步地解决地理问题。所以它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二条是“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侧重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条目标属于在第一条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并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条目标。其中,发现地理问题是前提,提出方案、对策是核心。至于途径和方法,则倡导与他人合作,强调开展调查研究。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三条是“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侧重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对于这一目标是忽视的。实际上,对于一个问题的正确表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应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表达者要让听者听明白,首先必须把问题全部“消化”并能融会贯通,然后还应该做到表达的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最后还应尽力讲究语言的声调节奏。实际上,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此外,交流也是一种能力,加强学生之间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可以说,“过程与方法”这三条目标属于三个不同的层级,级别逐渐提高并且形成体系,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都是十分关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的终级目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所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必要目标是其他目标要求所不能替代的。这次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摆脱以往课程教学的唯知主义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不仅如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只是课程的一个必要目标,而且它还是课程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确实,当一个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经历的过程、形成的方法,最终都升华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为意识、观念、责任、习惯,那么,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是受益无穷的。

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虽然也有情意领域的目标,但相对来说处于一个辅助的、陪衬的地位。本次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情意领域的目标,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情意领域的目标不仅仅是爱国主义情感,而且还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情意领域目标的内涵比以往更充实、更丰富、更全面了。首先,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也是指内心体验、情操陶冶。其次,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也是指科学的态度、求实的态度。第三,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地理环境价值)的统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条是“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动机,以往仅仅被理解为一种手段和策略而已,而这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其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这是因为学生假设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那么,地理学习活动就不可能有效运行,即使能短暂地运行但也不可能长时间地维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列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一条,可见对情意领域这一方面内涵的重视。此外,科学态度、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二条是“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关注国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地理学科传统、经典的课程目标,地理和历史这两门学科被称为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双翼”。有关情意领域这方面内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以往已有很多剖析,这里不再赘述,这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继续强调这些方面情感的培养。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在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方面,这次特别强调“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三条是“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在提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往往还强调国际主义教育。在国际社会强调“阶级斗争”、强调“反对共同的阶级敌人”、强调“输出革命”的“国际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已不合时宜。如何在全球的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与发展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是地理学科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

7.普通话课程心得 篇七

关键词:阶段性考试法;普通话;应用

普通话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基本技能课,如何把这门课上得有特点,并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是许多普通话课程教师都着力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何针对本校学生、师资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是每一位教授此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大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地方大学,师范专业类学生占有很大比例。以2012级学生为例,师范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教育、历史教育、英语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计算机教育、小学教育等,其中涉及文学、史学、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类别,师范学生总数约有800人。这些学生将来都要从事教师职业,普通话课程是其必修课程。面对这么多学生,普通话课程的授课任务量很大。为此,教师在大连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授课中,尝试性地采取阶段性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具体内容即是定期对学生所学过和后面未学过的内容进行考核,如果达到规定的要求,便可以不用继续跟班学习。接下来,笔者将从实施阶段性考试法的原因和方法对此种方法做一介绍:

一、实施阶段性考试方法的原因

1.师资力量不足。大连大学没有专门教授全校中文类公共基础课程的基础部,教授全校文科共同课程的部门——社科部只负责全校“两课”方面内容的课程,而如普通话、教师口语、大学语文等与中文专业有关的课程,则全部由文学院来承担。文学院也没有专门的普通话教研室,之前上这门课的教师多是学院中文专业教授现代汉语、写作等课程的教师,而且是兼职教师。他们很多都没有受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对普通话课程也是边学、边教,对普通话理论的认识也多是从感性到理性。这些教师一般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只有在完成了自己教学任务后,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教授普通话课程。全校每个年级大概有800名学生需要上普通话课,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也随之越来越多。师资力量的贫乏,学生数量的增多,无疑给普通话课程的正常开设加大了难度。同时,普通话课程又具有精讲多练的特点,如果采取合班上课的方式,固然可以减轻任课教师的压力,但对于学生来说,合班就减少了训练的次数,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2.学生普通话水平不等。目前,大连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区。我们知道,我国共分7大方言区,方言之间的差别很大,即使是来自同一方言区,其内部差异也比较大。同时,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已经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对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程度不一。一般情况,来自北方方言区的学生普通话水平相对较高,而来自南方的尤其是闽、粤方言区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较低;而且城市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般都比较好,农村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般较差。面对此情况,任课教师难以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和训练方法,但又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若尝试性地采取阶段性的考试方法,定期对学生的语音知识、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测试,已经合格的学生不再跟班学习;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尽量趋于一致,这样也适合于教师的教学。

3.教师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普通话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极为有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理论,然后根据理论知识进行训练,也就是“少讲多练”。这种方法,一般说来,比较适合于口语水平差别不大的班级。而面对同一训练内容,有的学生认为是难点,有的学生并不这样认为,所以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能做到“有的放矢”。而要想做到这点,则必须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口语水平有所了解。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在课下练习的方式,不能发现学生在口语中存在的发音难题,训练也只是起到纠正不标准音的作用。但如若采取阶段性考试的方法,则能够对教师以后的教学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教师能通过测试结果发现问题,并能在以后的教学训练中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激发学生兴趣,发挥提高口语水平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本门课程是公共课,所以学生普遍不重视,甚至很多学生认为开不开都没关系,即使上了这门课,也都是上课说普通话,下课依旧说方言。面对此情况,学校在教务处的领导下,经过人文学院领导与任课教师协商后,尝试性地采取阶段性考试方法。此方法是只要学生通过了阶段性考试,理论成绩和口语成绩都达到合格要求,此门课程就可以得到“及格”成绩,可以不必再跟班学习。学生为了早些通过考试,势必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课,注意发现自己在辨音、口语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或向学得比较好的同学请教,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主观能动性。

二、阶段性考试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1.开课前的考试。此考试是针对全校开设普通话课程前,对师范专业学生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理论、口语水平测试,这次考试任务量大,动用了中文专业的很多教师。考试集中在一个下午对要开课的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测试,测试以系为单位,每个系由三位教师负责。测试内容以朗读为主,以百分制记分,从声韵母的发音、声调的准确性、音节的拼读、音变的使用、语调的运用等几方面进行打分,最后核算出总分。

2.开课后的考试。普通话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在周一和周四下午3点到6点之间进行,每次三学时,每周六学时,根据学时,我们尝试性地把阶段性考试安排为两周一次。阶段性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各占50分,笔试部分不仅包括已讲过的内容,还包括后面没有讲过的内容,重点放在已经讲过的内容上;口试以朗读和会话为主,朗读内容多选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篇目,会话题目多出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题目,也有些会话题目教师自己出,如“我看希望工程、环境与生存、如何度过我的大学时代”等,学生进行2到3分钟的口语表达,教师可从发音的标准程度、语句的连贯性等方面进行打分,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当场指出,示范发音,使考试与训练同时进行。阶段性考试以后,教师对考核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不及格的人数。同时,分析考试中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对自己前一段的授课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发现学生还存在哪些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对个别学生典型性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进而加强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授课打下基础。

3.期末考试。普通话课最后的考试依然由口试和笔试两部分构成,笔试的内容是这个学期讲授过的理论知识以及理论的实践应用,口试以会话为主。期末考试成绩,主要以最后一次考试成绩为主,同时参考前几次的阶段性考试成绩,并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前几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刚开课时测试存在的问题是否依然存在。将学生在发音、口语表达等难点方面进行前后对比,看看学过本门课程后,普通话理论水平和口语表达水平是否比以前有所提高,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测试标准,重点检测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否有提高,提高多少。

阶段性考试法在普通话课程中的应用在我校仅仅处于尝试阶段。在实行过程中,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如开始命题、执行考试标准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而且这个方法是否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同时更需要行家的指正和引导。

参考文献:

[1]王莉.论大学生普通话学习特点及教学原则[J].教育与职业,2006(8).

8.怡和普通话学习心得 篇八

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在公司的组织下,集团主管级别以上的高管齐聚固始西九华山会议中心,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

最先开始的为普通话的培训,在4楼第一会议室由张乃华老师主讲。为一个中国人龙的传人,龙行千里不改笑声,说好普通话能更好进行人与人的沟通,更好的表达能更好的成功。

普通话的培训分为五大部分:

一:张老师介绍了汉语我们的母语基本的东西:

汉语有40万条词语,1万8千条成语,俗语5000条,418个基本音阶,但是我们只需掌握基本的3755个常用汉字的发音,就基本上能说好普通话了。

二:从基本的声母开始讲解:

21个声母发音和吐字,b、p、m声母:噼里啪啦口腔操。f、h唇齿音的分清发音。d、t舌尖音,低低滴滴口腔操。Nn和Ll的边音和鼻音的区别读法。后面的Kk、g、h和 j、x舌面音,平舌音Zz Cc Ss和翘舌音 zh ch sh Rr。三:从基本的韵母发音讲解:

39个韵母的发音:a o e 哦,er尔而二和复韵母等。四:普通话的音变:

音变分声调和变调:举例光明磊落四个字每个字为四个音调,语流的变调,比如:理想、手指等。如果2个字都是三声的话前一个字读2声,例如:海岛、首长、减少。特别是一和不这两个字,如果一个字是四声的话前面的就要改成2声,比如:一条、不肖、一半。不变、不测、其余。

还有就是汉子的轻音和儿化音:比如帘子,妻子,东西、大爷最后的轻声和正常的读音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后面带子、儿、头等儿化音,小孩儿、锅盖儿等。

举例:啊的好几种不同读音。

整个在讲解各个读音的时候,张老师分别引经据典,特别是大唐的诗词,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说明普通的各种读音,然后带来的不同的效果。

五:

最后的互动环节:

分别由各个地区的员工上前讲解自己的心得,和朗读经典的范文和诗歌,通过这一环节的互动使我们对怎样讲好标准的普通话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加强了公司员工内部的沟通和了解。

最后,在张乃华老师和总裁的最后总结讲话中,普通话培训到此结束。

后两天进行的是中旭实效管理培训,由中旭集团的张阿浪老师讲解。

首先张老师告诉我们,要投资大脑。考虑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三个方向: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四到:知道,悟到,做到,得到。心态决定效果,方法决定价值,思维决定成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9.《普通话》课程教学大纲 篇九

学 时 数:36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普通话》是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根据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讲授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基本知识和普通话声、韵、调、音变的发音要领;具备较强的方音辨正能力和自我训练能力;能用规范标准或比较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说话及其它口语交际,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以及现代汉语的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同时,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把握应试要领,使学生能顺利地通过测试并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和普通话语音训练两部分。

第一部分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认识,掌握汉语拼音,能给汉字注音,能识读音节,会说普通话。

第二部分普通话语音训练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把普通话的声、韵、调贯穿始终,把贵州方音的辨正贯穿始终,并且突出贵州方音的辨正。

本课程是一门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示范和自我训练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主导。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普通话概说(2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内涵;了解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以及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重要性;了解我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和工作重点;掌握普通话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

重点:什么是普通话;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难点: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要;怎样学好普通话。

第一节 什么是普通话(课堂讲授)

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二、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三、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第二节 汉语方言(课堂讲授)

一、什么是方言

二、方言形成的原因

三、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四、七大方言区

第三节 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课堂讲授)

一、有利于减少方言隔阂,方便方言区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

二、有利于增进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有利于国际交往,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四、有利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课堂讲授)

一、教师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力量

二、师范院校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三、教师持证上岗的等级要求

第五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要(课堂讲授)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和目的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式

第六节 怎样学好普通话(课堂讨论)

一、熟悉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二、多练多听

三、掌握并应用普通话节律理论,努力提高读和说的能力

四、注意词汇、语法方面方言同普通话的差别

第二章 语音和语音系统(20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普通话各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普通话各个韵母的发音;掌握普通话四个声调;掌握普通话音节相拼的方法要领;掌握音变的发音要领;分清方言与普通话有差别的声、韵、调的辨正方法。充分使用教材内的训练资料,做到读准每个词语。

(二)教学内容:

重点:普通话各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普通话各个韵母的发音;普通话四个声调;普通话音节相拼的方法要领;音变的发音规则及要领。

难点:鼻音;边音;舌尖后音;舌面音;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差异较大的韵母;四声;轻声;儿化;变调。

呼出的气流强的叫送气音;呼出的气流比较弱的音叫“不送气音”。

3.清音和浊音:多数辅音声母发音时气流不振动声带,称为“清音”;少数辅音声母发音时气流要振动声带,称为“浊音”。21个辅音声母中只有m、n、l、r四个声母是浊音,其余的都是清音。

五、零声母

有些音节开头部分没有声母,只有一个韵母独立成为音节,但是它们在发音时音节开头部分往往带有一点轻微的摩擦成分。这种摩擦音一般可以用半元音来描写,表示这个音节也有一个类似声母的成分。但是摩擦的明显与否往往因人而异,而且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因此这种音节的声母语音学里称之为“零声母”。

六、声母的发音分析及练习

1.双唇音b、p、m及练习2.齿唇音f及练习

3.舌尖前音z、c、s及练习4.舌尖中音d、t、n、l及练习5.舌尖后音zh、ch、sh、r及练习6.舌面音j、q、x及练习7.舌根音ɡ、k、h及练习8.声母综合训练

(1)平舌音和翘舌音对比练习(2)鼻音和边音对比练习(3)f和h对比练习

(4)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对比练习(5)纠正尖音字练习

第三节 韵母(课堂讲授及练习)

一、韵母的性质

按汉语音韵学的传统分析,声母后面的部分叫韵,用来表示韵的字母叫韵母。

二、韵母的分类

从音素的性质上: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从韵头上: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三、元音及元音和韵母的关系: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唇形圆展、舌面元音图

四、韵母的发音分析及练习

(一)单元音韵母: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二)复韵母发音训练: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

(三)鼻韵母发音训练:前鼻韵母、后鼻韵母。

(四)韵母综合练习:

1.区分前鼻尾韵和后鼻尾韵的韵母en和enɡ、in和inɡ、ɑn和ɑnɡ、onɡ和enɡ、uen和onɡ、ün和ionɡ、ɑn和in。

2.区分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3.读准韵头u,避免韵头丢失。

第四节 声调(课堂讲授及练习)

3.儿化韵的发音变化规律 4.常用儿化词发音练习。

三、变调

(一)上声变调

(二)“一”和“不”的变调

(三)“

七、八”的变调

(四)形容词重叠词的变调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语气词“啊”的变化规律及朗读训练

五、音变综合朗读训练

第三章 贵州方言声、韵、调辨正(4学时)

(一)教学要求:

结合本章节归纳的知识点,在老师指导下,理解自己家乡话与普通话中声母、韵母、声调的对应关系,辨别二者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矫正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偏误。

(二)教学内容:

重点:鼻边音辨正、平翘舌辨正、f与h辨正、零声母辨正、韵母e、u、o、i、er、舌尖后音、ie、uɑ、uo、üe、ei、ɑo、ou、uɑi、ui、iou、鼻韵母、声调、掌握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的声调读音。

难点:鼻边音辨正、平翘舌辨正、f与h辨正、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韵母、上声、方言里的入声字。

第一节 声母辨正(课堂讲授及练习)

一、n、l辨正

二、z、c、s和zh、ch、sh、r辨正

三、f、h辨正

四、零声母辨正

第二节 韵母辨正(课堂讲授及练习)

一、单元音韵母辨正

二、复元音韵母辨正

三、鼻辅音韵母辨正

第三节 声调辨正(课堂讲授及练习)

一、调类:普通话调类与贵州各地方话的差异

二、调值:普通话调值与贵州各地方话的差异

三、阴平辨正:贵州各地方话与普通话在阴平调上的差异

四、阳平辨正:贵州各地方话与普通话在阳平调上的差异

五、上声辨正:贵州各地方话与普通话在上声上的差异

六、去声辨正:贵州各地方话与普通话在去声上的差异

一、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作品

二、具体、细致、真切地感受作品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品

第二节 朗读的基本技巧(课堂讲授及练习)

一、停连:

学会停连技巧,做到“顿到好处,连到妙处”,以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魅力。1.停连,是朗读者思想感情的继续和延伸,绝不是思想感情的中断和空白。2.必须以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为前提,根据作品内容和语句目的安排停连。3.作品中的标点符号是朗读者安排停连的重要参考。4.停连可分为语法停连和逻辑停连两类。

二、重音:

学会如何确定重要的位置和掌握重音的多种表达方法。

1.朗读时,为了实现朗读目的,强调或突出的词、短语、甚至某个音节,成为重音。

2.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3.重音不是“加重声音”的简称。

4.要处理好重音与非重音、主要重音与次要重音的关系。5.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类。

6.重音的表现方法有: 加强音量;拖长音节;重音轻读。

三、语气:

学会将情、气、声三者融为一体,并能运用自如,以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1.理解语气的涵义

2.朗读时,朗读者的感情、气息、声音状态,同表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产生什么样的气息;有什么样的气息,就有什么样的声音状态。

四、节奏:

学会恰当地确定节奏的类型,正确运用节奏进行表情达意的方法。1.节奏来源于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2.节奏立足于作品的全篇和整体。

3.常见的节奏类型有: 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

五、停连、重音、语气、节奏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不同类型作品的朗读(课堂讲授及练习)

一、记叙类作品的朗读

二、抒情性作品的朗读

三、说明性作品的朗读

四、议论性作品的朗读

10.普通高中秋季入学新增地方课程 篇十

据介绍,在新增的地方课程中,《普通高中中华文化基础》为地方必修课,《电影艺术与欣赏》《陕西地方戏曲》《高中生涯规划》《高中职业生涯》为地方选修课。

《普通高中中华文化基础》可融合国家课程中的语言与文字、历史、思想政治教学进行,同时与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相结合,在众多博物馆、综合实践基地等进行实践活动,实行課内外、校内外相结合,通过综合实践课、研学旅行来体验。《电影艺术与欣赏》《陕西地方戏曲》可结合国家课程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并结合影视教育、影评、电影夏令营、艺术展演等形式开展。《高中生涯规划》《高中职业生涯》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

陕西省教育厅要求新增地方课程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而增设的,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学校在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开设地方课程,积极探索地方课程考试、考核评价办法,通过实施地方课程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研究 篇十一

数年来, 本研究团队在推动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培养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创新课程评价方面勇于探索、扎实推进, 使海南省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步步深入, 形成了一系列的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层面的理论成果, 使课程的价值在实践中真正被广大学校、师生和社会认可, 在通用技术课程实践中探索和积累经验, 为后期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兄弟省区提供了示范引领和模式借鉴作用。

一、科学实施, 制度保障

研究高中新课程推进策略的科学性, 加大制度保障力度。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初期和不同时期, 组织力量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从课程开设、学分管理等方面, 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提出了具体实施和指导意见。2008年初,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 在总结通用技术课程实验3年经验的基础上, 特别针对一门课程由省教育厅颁发《关于深化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 (教研[2008]2号) 文件, 进一步从加强领导与管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与稳定、开发课程资源, 建设专用教室、加强教学研究、制定和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提出明确要求。

组织成立省通用技术课程学科指导组和学科中心教研组, 强化教研、教学力量, 对全省高中学校实行分片教学指导;定期举办针对课程教学、技术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师培训, 邀请课程专家讲学、把学员带到工厂去亲历操作实践, 满足培训需求提升培训质量, 使教师尽快适应和掌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通过教研活动, 表彰和宣传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 提高全体通用技术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建设通用技术课程网站, 积累教学和评价资源, 及时回应教师在教学中的难题和困惑, 为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帮助与支持;呼吁并促成省教育厅技术课程职称评定学科组, 为通用技术教师顺利的解决专业职称晋升问题铺平了道路;重视舆论宣传的促进作用, 通过省内外主流媒体跟踪报道课程开设的现状, 加深社会各界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营造良好的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环境。

二、分步实施, 分层推进

针对通用技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与阻力, 研究制订分步实施、分层推进的策略。

1. 教师培训

在2004至2005学年, 要求20所高中样本学校以及有条件的高中学校率先开设课程;到2006年春, 全省高中学校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课率已达95%。

通用技术课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实施的重中之重, 根据教师培训和培养方案, 2005年至2009年间, 举办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省级教师培训、研修十余次, 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技术教育专家为全省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开拓教师专业视野。到目前为止共组织通用技术课教师培训2000人次, 切实提高了通用技术课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教学研究

从课程实施第二年起, 课程实验推进策略开始向教学研究、教学评价探索和师资专业水平的提升。借助丰富的常规教研、网络教研和课题研究等活动, 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热情。

(1) 以教学评比活动带动教师参与教研

如何理解课标理解教材, 如何把握技术教学深度, 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技术课的兴趣等, 成为教学活动中必须厘清和回答的热点问题。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 引导教师参与对热点教学问题研讨。

(2) 以网站平台吸引教师参与资源建设

通用技术课程网站建设秉承为课程教学服务、为课程教研提供资源的理念, 坚持原创、重交流和重反馈的务实风格, 为教师提供丰富翔实的课程教学资源。经过几年努力, 网站访问量已经达到1135万, 评论数达到

16200条。

(3) 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以课题为突破口, 吸引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将研究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结合起来, 及时总结、归纳与推广教师研究成果, 让更多教师分享教研经验,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本研究团队负责人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与校本研究”, 吸纳省内外数十所学校参与研究与实验, 以课题研究为工作任务, 将教师教学点滴收获进行积累、分类和提升, 课题成果丰富, 部分成果和经验得以推广应用。

(4) 以专用教室建设推动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校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是课堂教学及研究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一环, 以样本校为基础着重抓不同类型学校专用教室建设。这些学校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为其他不同类型的学校提供了示范。根据此提出面向全省的专用教室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是建设要量力而行, 经济条件不同的学校可以建设不同档次的专用教室, 二是以实用为准则, 可以一次投入, 也可以分期分批投入, 条件一般的学校, 首先应保证两个必修模块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到位, 条件较好的学校, 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如电子控制、简单机器人、汽车驾驭与保养等选修模块的专用教室。

三、稳步探索, 抓实评价

本研究团队在通用技术课程的终结性评价方面进行了大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实验。要使通用技术课程实验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平稳推进, 课程必须纳入规范的考试评价渠道。为了实现这一理想, 借助各方力量,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论证、阐述观点, 将通用技术课程纳入高中基础会考科目, 并将基础考试成绩的10%计入考生的高考成绩。本研究团队在基础会考试卷命题方面进行了为期4年的艰辛研究与探索, 并在每年考试结束后及时对试题命制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数年基础会考的实践证明, 通用技术课终结性评价能够评价出学生技术应用的能力。引用新华网我省频道 (2006年6月9日) 记者在通用技术课基础会考结果时采访一位高中校长的话:“会考前, 我对基础会考纳入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是不理解的, 认为技术课程无法用纸笔测试。现在, 考试结束了, 师生们向我反映, 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试卷, 通过案例考查学生的技术素养, 很有效果, 我感觉技术课程是很有用途的课程。”从2006年—2009年通用技术科目基础会考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看到, 第一, 考试切实起到了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体现课程目标、检验课程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教学实施的作用, 有效维护了学生学习技术课程的权利, 在探索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第二, 考试切实推进了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 考试结果从正面回答了困扰人们的问题:纸笔考试也是技术课程评价的有效手段之一。

2009年我们组织、选派师生参加由教育部技术课程标准组组织的“第七届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工作会议暨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首届高中生技术设计大赛”, 我省有7名学生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 获得了入围现场决赛的资格, 充分表明我省高中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方面获得的成功。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 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近年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国内重点高校的学生, 都是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

四、创新实践, 初显成效

我们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方面的努力, 实现了如下创新之处:

1. 验证了通用技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设置是符合

高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需要的一门必修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 提高了高中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近年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国内重点高校的学生, 都是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可见, 通用技术课程在高中开设, 不仅没有影响到学生的升学, 而是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方法的掌握以及融会贯通, 对学生学好科学类课程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

2. 因地制宜地研究通用技术课程在本地实验的策

略和方法, 创造性地推进课程实验的深化。我省是经济和教育不够发达省份, 通用技术课程能够在我省实验并稳步推进, 在其他省份则应该同样能做到。我们用课程实施的行动, 打破了“条件不成熟不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说法;我们用课程实施的行动说明, 通用技术课程实验的过程, 是在实践中克服困难、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3. 通用技术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 有赖于各级教育

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有赖于教学研究部门的引领和跟进, 有赖于高中学校开明的办学理念, 有赖于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 以及以上各方的通力协作。

经过几年高中新课程实验, 我省通用技术课程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深化实践和常态化推进时期。今后我们将课程研究与实验的研究重点定位在课程教学和评价方面, 第一, 如何突破通用技术课堂技术实践教学, 如何将技术原理以可体验和亲历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第二, 终结性评价如何更加全面的评价出学生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 抓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配备;第四, 提高高中学生技术实践的水平和能力。

12.普通话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试问诸多音律,少年人听过几种? 圣贤读诵算一种。授业解惑算一种。播音主持算一种。方言曲艺算一种。

冯广艺先生在《汉语声响形态及其变异》一文中指出:“汉语声响形态是一种乐音成份多,响亮悦耳、节奏鲜明、抑扬顿挫,富于歌唱性的声响形态。”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普通话的魅力,播音员字正腔圆的音色;主持人抑扬顿挫的语调,教师规范的谈吐及语意表达的艺术性。语意表达的艺术性,才是语言表现力的最佳境界。

我来自三明,家乡说客家话,每隔一村,方言都不同。但是从小我在家乡算是普通话标准的。所以,在没有上普通话课以前,以为自己的普通话不错,但随着课程的进行,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普通话在很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语音,语调,发音都是不标准的。

普通话课作为院选课,气氛比别的课堂活跃很多。首先,是课程开始的几周,老师从气息,开口,唇,舌等各个发音器官的部位进行给我们进行语音的纠正。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在发音器官部位上得到了很大的规范和改进,也学习到了一些正确的发音方式和技巧。随后,每个人的一句话新闻和一分钟趣谈,老师都具有针对的性的给我们指出每个人的毛病,对症下药,给予纠正。还有在课堂中的发声练习,练习方式也有侧重点,很有针对性。对于方言音纠正,有地方口音,闽南话的强调,港台腔,就找相应地方的同学来读,这样既纠正了同学们的方音,又给同学们做了方音示范,对于鼻音平翘舌等发音的练习,老师用相应的典型词组让我们练习,还有针对轻声儿化音等发音的练习,总之,练习材料不仅简单有趣而且典型,真的让我感叹。

总而言之,本期的《普通话》课对于我个人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打破了平时说普通话无法自我发现错误的惯性,也让我体会到普通话的魅力所在。通过本期的语音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终于知道什么才是标准普通话,也能知道自己平时说话的不足,并知道改进的方法。不过到自己的普通话考了两次都是二级乙等,心里还是有些担忧,也感谢老师不厌其烦的细心指正我普通话的错误,希望通过本期的语音课学习后,在下次的普通话测试中能顺利取得好成绩。

13.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三

拟写人:杨瑞娟

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

杨瑞娟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大力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尖山街道办组织开展了教师普通话培训活动。这次普通话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朗读,声母、声调、变调,韵母、音变。培新的第一天老师带领我们朗读精选的10篇文章,在第一天,自己还感觉不错,总觉得在北方读的书,而且自己一直都还算比较注意,所以信心满满。第二天在学习声母、声调、变调的时候,老师从声母、韵母、音调详细介绍定义、分类、发音练习、辩证等内容,使我对普通话有了非常详细和全面的认识,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在“乱说”。听着老师的普通话,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顿时才意识到能说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不仅能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更能靠自己的声音拉近彼此的距离,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内涵。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学习普通话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使用普通话。(1)普通话的学习要有一股痴迷劲,就是脸皮要厚,才能练得好,学得会,用的轻松。

(2)在办公室中与教师、学生及其学生家长交流要坚持使用普通话,给学生做好表率,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感染身边的人。(3)在课堂上用好普通话。课堂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使用普通话,若在课堂上不使用普通话,教师、学生不和他交流,逼迫使用普通话。使不想讲普通话得人讲普通话是一个难题,只有下大力气才能转变。(4)字典要在手边。读书看报遇到不认的字要查字典,只有把握准字的读音,才能在课堂上使用,杜绝在课堂上读错字及其发错音,使课堂成为一片净土。(5)每天收听新闻联播,学着读新闻,以此来纠正自己读错的字、发错的音,及其有关方言、音变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二、学校举办普通话培训,给教师的训练搭建平台(1)先把拼音读准。打基础很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2)比较规范的训练方法是去找一本《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照里面的次序,由字到词语,再到篇章,每天都坚持,几个月之内就会有进步。

三、要学好普通话,我体会到这么几条要领:(1)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2)不懂就查。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定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3)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更别说我们办公室还有一个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所以自己一定要坚持练习,时间长了肯定会有进步,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

14.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 篇十四

●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在家庭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情况。例如,查阅相关资料、网上购物、制作多媒体CD等一些基本情况;还有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受,如哪些地方比较有兴趣、哪些问题还没有用信息技术解决等。在开学初,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学生情况调查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调查,然后收集处理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把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清楚,才能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逐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引导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及时操作实践,使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应用到作品设计制作中。

1.教学与兴趣并行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讲授每一节课前,都要搜集本节知识对日常生活、国家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巨大影响。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产生兴趣,然后导入新课。使学生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既能造福于人类社会,又能帮助我们创造幸福人生的思想。

2.教学与鼓励并行

有些内容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学生很容易感到学习困难,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习,亲自操作,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进而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讲授“多媒体作品设计”时,“课题的确定”让学生感到非常困难,教师就鼓励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或见到的多媒体事物,从内容、外观、人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是否感到满意?如果有感到不满意的地方,是不是就确定了一个很好的课题?通过启发,然后分组讨论这个课题的可行性。这样一来,作品课题就比较容易确立了。

3.教学与操作实践并行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演示要与学生的操作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用讲授的知识及时地演练操作,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4.教学与作品评比并行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很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 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并把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及作品展现给全体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探究教学方法是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学习Excel时,学生对于Excel的基本操作,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完成。但是布置一个任务(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汇总及分析),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一目了然了。教师通过发现探究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15.普通话课程心得 篇十五

关键词:“新课标”;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评价原则

一、引言

200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自出版发行使用至今已有十余年,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总体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其前身《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改进,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由此可见,我国教育部对高中英语教育的高度重视。“新课标”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高中英语教学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因此,仔细解读“新标准”的具体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新课标的“新”,是与英语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恰当联系在一起的。

“新课标”提到的英语课程性质包括:英语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英语是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不仅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英语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从贴近我们学习生活的角度看,英语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工具,在获得一种语言知识达到学业要求的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培养我们的文化意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新课标”强调的基本理念包括重视基础性和发展性,注重语言知识基础以及实际运用发展能力;课程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规划的空间,而这种能力也会迁移到今后生活的各个方面;注重学习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以往的教师灌输式被动学习有很大不同,使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重视素质教育,尤其关注学生情感和人文素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

“新课标”的课程设计思路尤为新颖,重要表现在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体现了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理念。必修课程注重基础性,以语言知识为主,为学生面对的高考等测试作充足准备。选修课程注重发展性,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素养,使英语课程不枯燥乏味,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既重视基础教育又发展素质教育,与时俱进,是该课标的特色之一。

三、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目前普遍受推崇的三种学习方式,这在“新课标”中有所涉猎,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有效的学习策略会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和风格,这种学习策略也会迁移到其它科目的学习中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会在内容标准中提到。目标决定着方法和手段,明确的课程目标是教学的动力和努力方向。在目标的指引下,英语课程教学会有条不紊地进行,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新课标”的内容标准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它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其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新课标”对这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本文以文化意识七级目标为例。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意识目标(七级)要求理解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或传说;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内容和标准体现了高中英语的学习不仅要学会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达到学科毕业要求,在高考等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还要学会如何很好地使用英语,不能只学不用,要让这个工具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四、实施建议

“新课标”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四个方面阐释了详细的实施建议并配以具体相关教学案例。理论与案例的结合会产生强大的效益,这部分内容对师范学生和在岗教师意义重大,会使大家受益匪浅,以评价为例,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且评价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都有重要意义。评价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出发点,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及其对学生和学校的促进作用;评价体系与高中英语课程结构相结合;注重实效,合理恰当地使用评价手段,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流于形式的评价费财费力费时且没有实效性。

五、结语

“新课标”的制定有其一定的时代背景,符合当时的英语教学需要,为高中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功不可没。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一切以学生为本,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从备课、教法等方方面面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所以不细心研读其中的思想,不与时俱进,就将面临被淘汰的可能。

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课标的指导思想及各项指标的要求也应日益改进,更加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程晓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8).

[3]李正栓. 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7).

[4]杨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J].山东外语教学,2004,(5).

[5]邹为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评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课程 教材 教法,2013,(6) .

[6]尹世寅.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构建特点和实施原则[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9).

[8]高凤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外语教学策略[J].国外外语教学,2005,(11).

上一篇:江苏省政府性投资项目下一篇:项目挂靠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