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的目标(精选8篇)
1.初中语文写作的目标 篇一
“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课题实验阶段性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写作就是通过语言表达你自己的思想。而英语写作,学习者只有掌握了该语言的一些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才可以用该语言表达自己的简单的思想。因此,在本学期的课程教学中,结合特定课程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要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写,勤练。利用课余时间加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短到长的逐步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研究思路与目标
根据上学期的在写作训练上的不足之处,结合课本相关内容,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和某些写作技巧,并分析影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几种因素的,针对这些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去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让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步入一个更高的台阶。
二、研究内容与策略
1)课堂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分层教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写作能力,可以把实验班学生划分等次,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本班基本有以下几种学生:
1)写作中用词准确,语句通顺的(1号学生)
2)语句比较连贯,有个别语法错误的(2号学生)
3)用词有误,语法错误较多的(3号的学生)
4)单词拼写错误较多,多数句子都是按照汉语规律来翻译的 (4号学生)
2. 注重多种评价形式,激发学生的动笔意识
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遇到很少接触或者课本中没有出现
过的题目,就会头疼,就会无话可说,或者无从下笔,进而开始惧怕写作,厌倦写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多种评价机制和学习策略,有课堂小练笔,周末小竞赛。评比范围可以是组内,班内,年组内,甚至校级等;评价形式,可以是师评,互评,自评,师生共评定等。
三、本学期要完成的几项任务
1、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写作技巧,更要重视培养优等生的谋篇布局的写作能力。
1)加强4号学生的词汇教学,丰富学生词汇量。
2)加强学生语法知识的教学,让3和4号学生能够用英式思维方式去造句,写话,纠正学生的汉式英语。
3)在对某些差生具有针对性的词与句的训练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对1和2号学生关连词和复合句的整体训练。引导这一层次的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丰富知识面,提高写作技巧,让他们的写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锦上添花。
4)根据题材的不同,加强学生写作训练,让学生掌握不同题材的写作技巧。继续训练学生由看图写话,到由词写话,再到命题记叙文,逐步过渡到写说明文,议论文等。
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条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写作训练,照顾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分层训练,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3.每周进行写作训练至少三次,力求勤批,面批,鼓励学生互评和自评。选择优秀范围朗读,欣赏,学习。也可以举行组与组,班与班间的英语写作竞赛.从中评出英语写作新秀,英语写作能手,英语写作骨干等等体现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荣誉称号。
4.根据写作训练的点滴收获,编写写作训练案例两个,编写有关写作论文一篇。
四、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
1、个案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好个案记录与分析,力求公平、客观、公正;
2、活动研究法:在各种活动中不断调整、改进研究策略及方法,调整研究方案等;
3、案例研究法:做好个案收集,归类工作,从典型案例中找出规律,揭示规律。
2.初中语文写作的目标 篇二
1.作文是一件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事情。大部分老师不愿意上作文课, 不知道怎样才能上好作文课;大部分学生把写作文当做负担, 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2.写作训练的方式和方法单一。作文教学大部分按照教材单元安排, 依次进行作文指导、写作实践与作文讲评, 虽然达到了课程标准每学年不少于14次的目标要求, 但指导和讲评的方式方法单一, 效果不明显,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3.学生作文缺乏完整的思路, 随意性强。从对班级写作水平的整体评估数据看, 大部分班级高水平作文的比例小, 近80%学生写作文思路混乱, 想到哪写到哪, 缺乏完整的结构, 语言连贯性差, 精练优美更谈不上。
4.不会布局谋篇, 构思缺乏新意和创意。从对约1000名学生作文的抽样分析来看, 作文基本符合题意要求的约占56%, 表达上比较有创意的约占6%, 遇到文题胡编滥造的比例约为23%。从地域差别看, 县城初中的写作水平整体上优于农村初中。这些数字说明, 学生写作水平距离201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根据问题解决策略, 我们尝试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改善写作教学。
一、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 为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011版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7~9年级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要阅读两三部名著。实际上学生的阅读远远达不到以上要求。据调查, 能够系统阅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学生仅占初中学生总数的2%左右, 能够广泛进行有益课外阅读的学生比例更是少得可怜。这样的阅读现状注定了学生视野狭窄, 知识薄弱, 理解能力低下, 又怎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因此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就成为作文教学改革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 有效利用现有资源, 努力开发新资源, 从源头上解决学生读书难的问题。
首先要有效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其次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方面的图书资源;此外, 还要动员学生用零用钱买一些优秀书刊, 因为优秀书刊内容的时代感更强, 更容易激发阅读兴趣。通过整合各种资源, 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 这是培养读书习惯的前提。
2. 规定阅读书目, 提出明确要求, 从思想上解决对读书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
由于很多老师在阅读内容、数量和质量上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或者虽有要求但督促检查不力, 造成学生认识上的严重不足。因此教师有必要把每个年级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做出明确规定, 辅以有效的检查手段, 督促学生按要求认真读书。
3. 指导阅读方法, 引领阅读实践, 让有效阅读和高效阅读成为阅读的催化剂。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中, 与他们共同体验读书之乐, 与他们共同分享读书的收获。用参与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用深刻的分析、独到的见解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并引领学生的阅读思维向广度和纵深发展。有了老师的参与, 学生的阅读视野会更开阔, 立足点会更高, 鉴赏能力会更强。
4. 把握阅读契机, 丰富引导手段, 使乐于阅读、勤于阅读成为学生的阅读常态。
如果读书的任务和要求总是一纸文件, 学生的阅读感觉一定是迟钝的、麻木的。所以要善于抓住那些引导、鼓励、指导的契机。比如汶川地震后那些优秀的网络诗文, 近期百家讲坛栏目涉及到的纳兰容若的诗词作品, 比如小悦悦事件和黄岩岛事件后那些有影响的社论和评论, 比如你某一天阅读过感人作品后与学生的分享和交流, 比如一次读书和写作活动……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契机, 要善于把握, 充分利用。更多的学生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变成爱读书的人、会读书的人。
二、丰富训练内容, 优化训练手段, 使写作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训练内容要丰富多彩, 既要对教材安排的写作训练内容灵活驾驭和把握, 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把写作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 把写作训练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 使写作紧扣学生生活, 紧扣社会发展。比如你某一天上课发生了一件事, 你便以此为题材随机安排作文训练;比如重大节日的时候搜集相关材料阅读欣赏, 然后写写读后感;比如某一次学生作文中用到了一种很好的写 (下转74页) (上接72页) 作方法, 你给学生介绍后让他们模拟创作……这些无疑丰富了写作内容, 又因为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学生喜欢写, 有话写, 常常能写出生动的文章来。
训练手段要多样。既要有常规性的作文指导、训练和讲评, 也要有即兴随机的作文指导;既要动笔写作文, 也要安排适当的口头作文;既要训练整篇作文的选材、立意、谋篇, 也要重视片段的指导和训练;既要有系统安排的写作训练, 也要有日记、随笔等常规写作内容。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能愉悦学生的写作体验, 减少学生的写作压力, 丰富语文学习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写作兴趣和水平。
三、合理安排训练梯度, 构建完整训练体系, 使写作教学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7—9年级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 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安排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层级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按一定层级发展, 写作能力应该呈逐步提高态势。这就需要教师对写作训练进行整体规划, 比如七年级都安排哪些训练内容, 训练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要结合哪些文本内容和哪些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随机练笔……学期初要有规划, 写作训练要有步骤, 每一阶段要有目标, 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 一般来说七年级应主要安排基本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写作训练, 练习文体以简单的叙事散文、童话、寓言故事为主, 可以将日记、单元写作训练、随机训练有机结合。八年级应在七年级的基础上安排训练内容, 提高叙事类文体中叙事散文和童话等内容的写作要求, 争取表达有创意, 行文有新意;增加简单应用文写作, 增加扩写、改写、修改文章的练习, 设置诗歌写作和小说创作;要讲解一些写作手法和技巧, 如设置悬念、环境描写、对比、衬托, 等等。九年级要训练学生写议论文、消息等内容, 要在构思、谋篇、拟题、首尾等方面进行系统训练, 要在引导学生理解生活、写出个性作文上做足文章。
三年初中生活, 写作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系统安排, 逐步提升, 毕业时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有学生能根据需要准确表达, 符合题意要求;70%的学生能写出比较优秀的作文, 行文流畅, 结构紧凑;40%左右的学生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有思想, 有内涵, 表达有创意。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需要老师的扎实研究和认真实践。
总之, 作文教学改革面临着很多问题, 在思考解决对策、努力探究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 推动写作教学改革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进一步探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是我们语文教学和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写作教学改革之路上, 我将和大家一路前行, 互相勉励, 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河北省丰宁县教育体育局中学教研室)
3.初中语文写作的目标 篇三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目标课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11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但现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隔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呢?
“写和读密切相关。它们各自的过程并非孤立地发生发展,而是互相作用、互相转移的。”我们的教材虽然把阅读和写作分开,但它们实际是紧密连结的,有着共同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以学习阅读为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阅读教材来指导学生写作。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为例,笔者在学期初就思考着如何构架课文阅读教学和单元写作目标之间的联系,在备课过程中心中始终牵挂着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在具体的教学中适时调整自己阅读教学的步骤及相关内容。以下便是笔者践行读写结合,将单元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的几个方法。
一、水到渠成,课后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当写作目标与该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一致之处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文阅读教学结束后来个“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地将其作为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
比如,第一单元的写作目标——记叙的线索。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记叙文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线索可以是人物、事件、一个具体的事物、情感的发展变化等。
3.写作时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
4.记叙的线索应该隐含在文章中,与文章内容吻合。
其中第三点提到记叙线索可以设计明、暗两条线索,这也是该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藤野先生》的叙事线索有两条,一条是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另一条是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已经讲解清楚了,那么在总结课文内容时,就可把它作为写作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等进入单元写作训练时,学生对这一方法也就驾轻就熟了。
二、移花接木,将单元写作目标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有些单元写作目标可能不是课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它与课文内容又有一定内在的联系。这时需要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植入”,也就是将写作训练目标部分迁移到课文阅读教学中。
如第六单元的写作目标——学写游记。具体要求是:
1.写游记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
2.在写景时,可以移步换景,也可以定点观察。
3.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
4.还可以适当介绍与游览地相关的知识。
该单元的四篇文言文以游记为主,但很难说以上四点是它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毕竟又是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很容易忽略其写作方法的指导,那么就可能错失很好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良机。
因为有了单元写作目标这个“纲”,所以笔者从一开始备课的时候,就在寻找它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契合点,最后发现完全可行。就单元写作目标的第一点而言,要写清楚游览的经过,以游踪为线索。柳宗元写《小石潭记》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的:“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中鱼……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其中既有移步换景也有定点观察。教师可以边讲授课文内容,边补充说明这便是游记的写法之一——交代清楚游览的经过。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单元写作目标也迎刃而解了。
再举写作目标的第三点来讲,游记要注意详略得当,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可以举《满井游记》为例,课文对满井初春的景色进行了细致描写,尤其是山光水色,最后作者用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画龙点睛地表明了自己對初春景色的喜爱。如果仅仅依据教参的要求,只要解释清楚这议论语句的内在含义即可。但如果教师能把其作为游记的写法之一传授给学生,这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又部分完成了单元写作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可见,只要教师心中有写作教学这根弦,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将单元写作目标这朵“花”移植到课文阅读教学这棵“树”上,那么植根于课文阅读教学的写作指导必将“盛放”。
三、深入挖掘、提炼、归纳和总结
教材编者在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里都附上了“写作导引”,它一方面简要介绍单元写作的要求,另一方面还结合具体的课文篇章加以举例分析。这样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的确容易理解和体会。但仔细研究:“写作导引”里所举的课文实例是有限的,有些甚至是“过时”的。那么,是否可以引用单元课文内容来作为写作指导的实例呢?回答是肯定的。
以第四单元为例,其写作目标是: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具体要求为两方面:其一,写记叙文时,往往要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加入适当的描写。描写能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还可以突出重点和中心。其二,在记叙文中适当加入抒情,能使作者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为了说明描写的作用,教材以冯骥才的《泥人张》(第四单元)为例,即作者通过对“海张五”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目中无人的恶霸形象。对于抒情的作用,编者以朱自清的《背影》(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文中几句简短的抒情,道出了作者的追悔、思念,及内心的五味杂陈……
如果教师仅是把这两个案例和学生交流或解读一遍,学生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很难说是深刻的。其实,我们阅读教学的课文资源既丰富又鲜活。
就这个单元而言,教师可以举的课文实例是不少的。《云南的歌会》中作者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分别侧重于人物、环境和场面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欣赏和赞美,其中对人物(年轻女子)的描写是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
还有《端午的鸭蛋》中的“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一个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把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语言诙谐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和自豪。而《春酒》中描写和抒情的语句更是俯拾皆是。结尾“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可见,这些记叙类文章中描写和抒情的手法都运用得十分巧妙。教师可采用串讲的方式,将其写法加以提炼、归纳,经整合后传授给学生。比如,以《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春酒》中有关描写的语段为例,告诉学生记叙文中描写所起到的作用,也可以举《端午的鸭蛋》《春酒》等中有关抒情的语段,和学生阐述记叙文中抒情的意义所在。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写作技法的认识,而且也是对文本的又一次解读,可谓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教材在与时俱进,无论是作为阅读教学的课文篇目,还是单元写作设计都在改变,日趋完善。而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也必然是一种趋势。针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笔者先摸透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再将单元写作目标分散、渗透到单元课文阅读教学中,或是根据单元写作目标的要求,对单元课文的相关写法做提炼和整合。这样的过程算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益尝试吧。
[参考文献]
[1]黄厚江.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M].苏州: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
[2]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初中语文写作的目标 篇四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一些老师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法和竞争法。我首先把一些优秀的作文给他们阅读,并给他们讲解这些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作文中的亮点,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更好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其他同学,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
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我所教的初一的几个学生竞无师自通的写出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议论文来,叫我校的许多老师惊讶不已。这些正是我对优秀型学生采用了上面两种写作教学方法的结果。
第二类,良好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学生。
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去年春季,我校举行了作文比赛,要求每班选出三名代表参加,在初二年级十一名选手中选前十名进行奖励,结果我派出的六名选手全部获奖,分别排在第四、六、七、名的位置,在这些学生中,有二名是新培养出来的新秀。这一事实说明,语文老师发现被埋没了的学生是何等重要。我认为对优良型学生的培养,关键是善于发现班内的写作人才,否则语文老师会面对着有培养的人才而说没人才可培养。
第三类,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抄写。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
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还收效甚微,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而山区中学不跟班教学的模式,又把这一大部分学生推进了写作教学被遗忘了的角落,这正是造成山区中学的学生写作水平特别低下的原因之一。
第四类,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 20%左右,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我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也曾转化了不少这类型学生。在转化这种低下型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又影响了班内写作水平中间的大多类同学,他们会感到既被优秀生所压抑,又被后进生所追赶的压力,因而产生一定要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
5.初中语文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篇五
一、设计意图
1、读后感是初中生学习写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写作规范的读后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写作能力。
2、按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三年的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2——3部名著。能写出规范的读后感对学生巩固读书所得,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3、本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写作读后感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配以学生问题习作和范文,从反、正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好的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性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后写作读后感的好习惯。
3、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并能写出规范的读后感。
4、重点讲解读后感“引议联结”的橄榄型的一般结构。
5、难点是纠正“读后抄”和脱离原文的的错误写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导语:读了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之后,我们往往会产生一些感想,把这些感想写成文章,便是我们常说的读后感。我们的同学中有很多人还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或者还不清楚该怎样写规范的读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内容。
2、分发学生的问题习作、学生阅读并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1)读后抄——大量摘录引用材料中的原话。
2)脱离材料——没有“读”的内容或者不能恰当引用材料作为“感”的佐证
3、学生结合自身的写作经验讨论读后感的写法。
4、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读后感的一般写法。重点讲解读后感“引议联结”的“橄榄型”结构特点。
引——简要引述原文内容,尤其是要对材料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做简要介绍。
议——就原文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写作特点等谈感受,要集中力量谈自己感触最深,能有话可说的某个方面来写。
联——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做深入的议论,避免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更宜避免牵强附会。
结——总结全文。
以上四部分中,“议”和“联”是重点、是核心;而引和结为次要部分,可以形象的比喻为“橄榄型”结构。
5、下发范文,对照范文让学生深入理解读后感的“引议联结”的橄榄型结构。
6、补充其它注意的问题。
1)“引议联结”的结构只是一般的写法,不必拘泥,写成新的八股文。
2)“联”要联系自身或社会的实际情况,不要空发议论。还要避免联系自身时就一味检讨自己的呆板写法。
3)习作中应该集中力量写感触最深刻的那一点。不要千头万绪,面面俱到。
7、布置作业
以本单元所学或课外阅读的书籍文章为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参考题目:
《读<记承天寺夜游>有感》——《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散文作品中独具特色的一篇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写作特色,都值得人玩味,所以,以其为对象写读后感还是有话可说的。
6.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指导 篇六
第一.分析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标题能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能发人深省,引导读者理解主题。
好的标题确切鲜明,富有吸引力,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急欲下读”的强烈愿望。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首先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形式及作用。
第二.分析文章的情节。
文章的情节很重要,如果把文章的主体比作“灵魂”,那么情节就是“血肉”。
文章有血有肉,才有生命力。
分析文章的情节是否完整,就常见的.记叙文来说,就要看它任何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
如果是说明文,就看文章是否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事理的阐述,是人们对事物的形象、性质、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或得有关知识。
如果是议论文,就要看它是否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确凿,论证是否合逻辑。
第三.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
文章的结构完整,要求材料安排得合理,使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这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叙述顺序上。
1、顺叙。
就是安时间的先后和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2、倒叙。
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发生的某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叙述。
3、插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穿插一段写中心事件相关的事情,然后再转入顺叙。
第四.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
好的开头,引人入胜;好的结尾,余味无穷。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自然收尾,干脆利落;
提出问题,吸引读者; 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说明情况,介绍背景; 照应开头,留有余味;
描写环境,引出人物; 写景抒情,发人深思;
第五.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看它是采取叙述、描写,还是采取议论、抒情的方式来写作,叙述就是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直接表达出来。
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和刻画,使之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描写往往和叙述结合起来使用,写人的文章,很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注意周围环境的描写。
抒情就是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抒发爱憎、好恶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道理,作者往往是通过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
这四种表达方法也常常是在文中综合运用的。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还应注意到很多别的方面,段落和层次,过渡和修辞、标点等。
7.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兴趣培养 篇七
目前, 从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看, 作文教学的质量并不高, 虽然老师和学生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收效却不大。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这是老师们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人对初一五个班的160余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 调查的题目是“你喜欢不喜欢作文?”, 调查结果显示, 有68%的学生不喜欢作文, 人数占了绝大多数, 这一部分学生是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作文的, 他们带着一种厌倦心理, 把作文学习变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兴趣虽然不能作为学好作文的唯一原因, 但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兴趣的有无和学习成绩的优劣密切相关。因此, 在研究作文教学工作时, 对学习兴趣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 学习兴趣是学生作文学习的最佳动力
学生学习作文的最佳动力是对作文这门学科的兴趣。然而, 推动学生学习进程的动力很多, 但归纳起来, 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外在动力, 如教师的引导, 家长的督促, 社会的舆论, 学校的风气, 等等;另外一种便是内在动力。内在动力更为重要, 这种内在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无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所学材料和内容是否有兴趣。
2. 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生感知事物
的主动性
学习兴趣的推动作用, 还表现在它可以使学生对社会和生活认识活动积极主动化, 增强他们观察事物的敏锐性以及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所以我们无论教学生学习哪门功课, 首先要使他们爱学,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经验证明, 对中学生来说, 凡是他喜欢学的, 就有动力, 就能引起他的注意。比如,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至两篇日记, 对作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并不感到负担重, 有的甚至超额完成, 那些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学生则感到压力很大。
二、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1) 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 生编硬套, 字词不够废话凑, 像挤牙膏似地想一句写一句。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用自己的眼和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 最能打动心灵的事件,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比如在班级里开辟“记者记事栏”, 让学生自觉地每周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使五彩缤纷的生活, 成为学生创作的源头活水。
(2) 教会学生积累材料。现在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缺乏写作材料, 对作文望而生畏。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物, 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提倡课外广泛阅读文章, 熟读精思积累材料, 书读得多, 知识才厚实, 在作文写作中才能把丰富的素材融会贯通, 运用自如, 得心应手。比如, 学习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后, 让学生写一篇记叙文, 记录身边有意义的人和事, 提高学生组织材料、积累材料和运用材料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多记日记。中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 多记日记, 多写片段, 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 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比如, 鼓励中学生平时多练笔, 多记日记, 随时把自己所见、所闻、所为、所感记下来, 并通过定期开展相互观摩活动, 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得到启发。
(4) 引导学生以说促写。在日常生活中, 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 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要改变这一现状, 在写作训练时, 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
(5) 要对学生多做肯定。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应尽量发现并肯定他们的优点, 对缺点尽量用委婉的话语指出, 切不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
总之, 兴趣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行为, 是鼓励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 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培养学生有了兴趣, 教师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才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 用他们的思想和心灵创造出美丽精彩的生活画卷。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作为课堂教学主导因素的教师, 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 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开掘、善于引导, 用满腔热情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质量。
8.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解读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与任务;解读
在过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概括起来可以用明确、集中、恰和公开来表述,这些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中教学目标的确定,起到了重要参照作用。也使学生更加明确了初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些目标要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初中语文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导语,这些导语同样明确地指出了教学的目标和学习的任务,教师在导入新课之后,也会结合这些导语,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理解教学的目标和认为呢?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了如下几方面的论述。
一、结合学生实际,确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语文的学习上,用统一的目标标准和任务来要求全体学生,显然是盲目的,我们所制定的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及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实施,但这些目标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一些情况发生了改变时,应及时的调整和变动。
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和任务,也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个一般性的目标,是对全体学生的一个共性的要求,但是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扩大学习的内容、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等等。教师在调整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知识、信息等多方面的变化。
从教学的评价的角度分析,我们不能看学生在学习中是否达到了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说,是否完成了学习的任务,还要看学生目标达成的情况,因此,教学的目标的制定要合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时使用的方法,是不是适当,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一个动态的评价,更好地发挥出教学目标的效能,教学目标的恰当还表现在结合学生的语言的感受,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因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重点难点,确立教学目标和任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在讲读之前,一般都会有几条训练的重点的内容,那么,结合重点,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的切入点,课本中每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传授的知识是很多的,如果老师追求教学目标的完满,惟恐有一点的缺失,是没有多大必要的,在教学中,应该以是否真正领会和理解课文的主要精神,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标准。所谓教材的难点,主要是指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是需要学生做深入的探究才能学到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问题上,要充分地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是被课文的教授,还要注重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 鲁迅的《故乡》这篇课文时,训练重点有两条:其一是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方法;其二是理解“议论”在小说中的所起的作用。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分析,第二条就是一个难点问题,因为本学期最重要的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议论”这种表达方法,但这个问题却是叫学生理解议论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这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的半知半解,有的对此是完全陌生的。这样的问题,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文分析时,作为重点内容,加大讲解的力度,通读全文,我们会明白。课文的末尾三段正是实施这一目标的关键之处,
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问题找到答案,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三、通过“温故知新”,确立教学目标和任务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总的说来,一般是引导学生在“知新温故”和“温故知新”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所以,我们在确立教学目标的问题上,要合理地运用好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关系,善于用旧的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或者,是通过对旧知识加以巩固,但是,无论是什么方法,我们在教学生学习知识,就要确立好主要的目标,分清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一味求全是不现实的,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習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我们教学的一节课中,要有相对的集中的培养和巩固学习习惯,掌握和巩固学习方法的目标,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的同时,还要明白如何学习,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的特点和性质等等决定了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情感的因素,情感的目标和教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主次分明地确定情感的目标。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要确立好教学目标和任务,才能有的放矢开展教学,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要正确地确立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温故知新等等手段。这样残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使学生自觉地达成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再认识[]学科在线2010(1):109
[2]张金玲 李志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考[]初等教育2009(7):53
【初中语文写作的目标】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难点10-02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08-19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性目标07-29
初中语文写作心得体会07-24
学好初中语文的方法07-18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07-24
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10-05
初中语文学生的积极性06-14
初中语文的古诗知识点09-03
初中语文的预习方法有哪些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