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2024-10-02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16篇)

1.《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简析

《变废为宝》是第六单元“能说会写”中的习作内容。本次写作由四幅连环画和三条文字要求组成。连环画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经过;文字则分别从“观察、构思、写话”等方面提出训练要求。训练安排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了先说后写的习作训练规律,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图意、获得信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注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废为宝”,并通过实践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和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看懂图意,能展开合理想象把画面表现的内容用语言表达清楚;

2.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的兴趣,增强学生写好习作的信心;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教学准备

本课教材上的四幅连环画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话题

1.同学们,你们谁用废旧物品制作过小手工啊?(指名说一说)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第89页,看一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能说会写”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

2.(要求生仔细看图)谁能回答,书上画的两个小朋友做了什么?(指名回答。注意:要引导学生说出课题。)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就是“变废为宝”。(板书课题)

二、引导看图,明确要求

1.现在,让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书上的两个小朋友“变废为宝”的过程,并仔细读一读下面的三条文字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先给这两个小朋友起个名字,再说一说这两位小朋友是怎样“变废为宝”的。(生看图读文,师巡视指导)

2.指名代表小组说一说都读懂了什么?给这两位小朋友起了什么名字?

3.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了这两位小朋友做了什么。不过老师想知道你们能用语言把他们“变废为宝”的事说一说吗?

4.请学生先自由练习说一说。

5敝该说一说,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说一个,师生评议一个。(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要合理,鼓励有独创性,注重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及心理活动的描述。)

三、展开想象,动手习作

1.看,同学们说的这两位小朋友“变废为宝”的故事多精彩啊!现在,你们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或你们的爸爸妈妈吗?

2.在我们动笔之前,谁来说一说怎样写才能把这个故事写得生动精彩?(指名说,并板书有价值的建议。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诸如:按一定顺序写,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出来等。)

3.学生动笔习作,师巡视指导。

四、相互评议,修改习作

1.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2.小组合作互读互改,师巡视指导,并注意发现典型文章,供学生听读欣赏。

3碧芮逑白鳌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同学们,今天我们根据这两位小朋友“变废为宝”的事写成了这么精彩的文章,真让老师高兴!你们回家也来一个“变废为宝”,并把你“变废为宝”的事也写成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有机会读给大家听,看我们班谁做的手工艺品最好看,写的故事最精彩,好吗?

2.《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二

生态创意家居指的是把我们生活中的废物通过改变造型功能颜色的方法通过一个可循环的创意融入到家居的设定过程中, 使室内环境更加健康美观环保。生态+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再循环的概念融入进去, 我们不仅要把废物重新利用起来, 还需要把废物变成一个“加温器”让它在重新利用的同时开发它的第二价值或者更大的价值, 在符合室内要求的同时更要符合环境的发展, 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而在生活中这种再循环的现象是通过“二次利用”来达到一个生态环保的要求, 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 比如说造纸厂我们使用的大部分纸都是通过回收废纸熬制成纸浆高温加压形成的。还有“马克斯的罐子”一个非营利性的生态实验室在这里被问世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由可再生资源回收制成的。比如光能管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和钙质结砾盐 (一种由硝土和混凝土制成的优等砖块) 。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 支持综合利用资源, 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 技术政策和措施。

二、变废为宝的家居设计原则

1.功能拓展原则, 顾名思义就是注重设计的功能性。我们在重新定位这个物品的时候, 应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其他用途, 比如说我们所使用的“长尾夹”一位美国达人通过改变“长尾夹”的形态, 组合方式。把“长尾夹”变成了挂钩, 冰箱分割器, 固定器等等。

2.整体性原则, 是室内环境材料组织设计时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我们在重新利用物品的过程中要重新定位这个物品的颜色, 质感, 造型等多方面的问题, 是否能和室内环境融合, 使之看起来更像一个整体。一方面是由材质本身所构成的系统所表现出的整体感觉;另一方面是材质与构成室内环境的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性。

对比性原则, 在废物改造中对比性原则在协调心理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我们经常会在坚硬的茶几下铺一块柔软的地毯, 软硬兼备才能在视觉和心理上感觉到一种协调感, 如果房间里都是冷色调方正的感觉那么人们在心理上就会感觉清冷严肃没有温暖。

4.平衡性原则, 作为形式美的法则之一, 在室内设计材料组合中的应用是十分突出的。使用具有明显性格差别或对立的材质组织时, 就需要运用平衡性原则对其位置关系、面积和形状进行变化以保持它们在视觉上的平衡。这就涉及到旧物改造品的面积体积大小, 以及摆放的位置。一般来说, 有一定视觉重量感差异的材质搭配使用时, 上轻下重可取得安定感, 上重下轻则有动感或不安全感。

5.点睛原则, 类似于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道理, 在一面纯色的背景墙中一颗镶嵌的金属射灯, 而这个射灯更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即利用高反光或折光材料来增强材质组合的表现力,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经济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心设计、巧于用材、优材精用、普材新用”这几个方面, 用最少的钱打造出具有最高性价比的设计品, 提高经济性的关键在于巧妙用材, 用普通材料来塑造新颖的视觉形象。

三、变废为宝的生态创意家居设计手法

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物品总会产生一种感情, 但又由于物品的磨损导致了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和形态, 我们常常苦恼应该怎样面对这些废物,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在过去和现实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 在新旧事物中寻找一个突破点, 通过一些方法的改造, 使它们帮助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 使室内更加美观健康。

1. 对物品的造型进行改变, 形成新的造型:

这种方法通常是通过裁剪, 拆分, 或者在组合的方法进行外观的改变, 比如, 我们可以用废旧的筷子通过粘贴或者绑绳组合成工具盒, 把化妆品的瓶子通过裁剪制作成小物品收纳盒等。

2. 在物品原有的功能上附加新的功能, 造型没有太大变化或者无变化。

这种方法采用的较少, 大部分是采用组合的方式来改造。

3. 物品原有功能失效, 通过改造拥有新的功能。

这种方法使我们最常见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通过对物品的在翻新改造, 比如我们在之前使用的老式自行车, 如果我们赋予它现代的色彩和装备, 那么这辆自行车很容易成为一个艺术品。

家居创意中废物再利用的造型到功能之间的转换, 有的人认为功能决定造型, 也有人认为造型应该随着功能的不同而改变。如在市面上流行的打火机, 有的商家把打火机做的中规中矩, 但也有一部分商家把打火机做成手枪, 飞机等造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有的人认为被做成造型的打火机有价值。所以回归到我们的废物再利用从造型到功能的转化, 最终是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做出改变, 比如是在办公区域做出的废物利用, 我们则更多的采用深色、简洁的造型和硬朗的质感, 目的是为了产生更严谨的工作环境和更高的工作效率。而在家庭废物改造中, 我们则多使多变造型的线条, 柔美质感的布艺, 暖色调来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 而这其中功能和造型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我们的造型在人体工学方面顺应人的功能需求, 同时又根据环境对造型做出改变,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总结

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而导致室内环境在其使用寿命周期范围内的反复装修, 重新设计, 这对于室内环境来说, 意味着其使用寿命周期的缩短, 材料资源的浪费, 能源的消耗等等。而废物再利用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办法, 这也反映了人们对当前的环境及生态被破坏的有所反思, 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所以当我们考虑替换掉家里的废物的时候, 是不是也可以想想能不能扩展它额外的功能, 使它获得重生呢?

参考文献

[1]江心英.季莹.产品生态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国际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2005 (2)

3.《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发现错误,适时追问;将错就错,巧妙追问;设置错误,情境追问

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难免就会出错。出错,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哪怕确实明显有错,也是正常的,又何况“正确”正是从“错误”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出错,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有的错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的反判、修正。这时,掌握追问的机智,进行点拨、引导和解惑,方能变废为宝,化难为易,提高教学实效。

1.发现错误,适时追问

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则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然后对“症”下药,巧妙追问,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简便计算150-55-55,有不少学生往往错误地计算为150-(55-55)。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连减中的简便计算原理没有弄懂。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小亮同学过10岁生日,爸爸到儿童服装店给他买衣服,一件上衣55元,一条裤子55元,爸爸付出150元,应找回多少元?”在这样所熟知的情境中,学生很快想到:可以先算出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钱,算式是(55+55);再算出找回多少元,算式是150-(55+55)。这样缘于错误找根源,根源找准了,学生理解了,难题解决了,错误率自然就降低了。

2.将错就错,巧妙追问

教学时,教师如果从学生出现的错误做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还可以“将错就错”,拓宽学生思维。

如应用题“桃树有45棵,比梨树的3倍多6棵,梨树有多少棵?”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6=45;②3×45-6;③(45+6)÷3;④(45-6)÷3;⑤45÷3-6;⑥45×3+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①、④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这样的“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设置错误,情境追问

教师也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陷阱”,这样,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如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故意设置“陷阱”:个位是0、2、4、6、8的数能被能被2整除,个位是0、5的数能被5整除,那么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个位上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再结合具体的数,师生共同验证。学生很快便发现这个“答案”是错的,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看个位的思路是不正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诱导,引领学生变换角度去探求新知。学生走进了“陷阱”,又从“陷阱里”走了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因此,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学会追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间的对话。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作为教师,首先在观念上要允许学生犯错,更应该把错误作为资源有效地利用好,并通过深度追问,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理性争辩,以达到既长见识又长智慧的目的。教师还应料事如神,在备课时就预测出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预设对策,因势利导,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且在争辩中留下深刻印象,使犯过的错误不再重演,这样学生犯错的机会就越来越小,成功的可能就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华应龙.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数学课堂“差错资源化”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20期

[2]黄汉林.浅谈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J].教育革新,2009年11期

[3]王一军.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9期

4.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四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了解到的生活中的垃圾,掌握垃圾分类方法,知道垃圾处理的办法。

2、激发互相交流的兴趣,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培养说得清晰,听得认真,态度大方、有礼貌的交际习惯。

3、培养学生减少垃圾、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关于垃圾的来源,巧处理垃圾的办法,“废物利用”的小手工作品。

2、教师:课件、地球爷爷生病的表情(图)、垃圾分类卡片、小奖品些许。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大家在观看时保持安静。

(播放课件:风景优美的视频)

师:看了这个视频片段,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风景美如画。

师: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多么喜欢啊!可是有一天,它却被破坏了,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你们看,……

(播放课件:垃圾成山、环境被污染的视频)

师:看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

生:河水被污染了,空气被污染了。

师:完整观看这个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人类的生产严重破坏了环境,环境进一步恶化。

师:地球爷爷生病了,它多痛苦啊!(贴地球爷爷生病的表情)到底是什么让它生病的呢?

生:垃圾。

师:各种垃圾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垃圾呢?今天,我们就围绕“垃圾分类,变废为宝”这一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了解生活中的垃圾

师:要开展这次活动,首先要了解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垃圾。家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可以观察和记录一下家里一天产生的垃圾,你可以根据这个表格对家中的垃圾进行统计,怎么样?你发现了家中有哪些垃圾呢,你的表格填满了吗?这是老师家的调查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图片)

(三)垃圾分类

师:你们真是懂得观察生活的孩子!大家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如果有这么多的垃圾没有处理好,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美丽家园。聪明的人类为了更好地处理垃圾,对垃圾进行了分类。垃圾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

(生说出具体的垃圾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师进行评价)

师:我们接下来看四种垃圾分类标志。可回收垃圾是一个闭合循环的三角形,厨余垃圾是我们熟悉的厨房中的食物残余所组成的,有害垃圾一般是红色的,给我们以警示,上面还有一个×,其它垃圾与可回收垃圾近似,却是一个不闭合三角形。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一说。先来看一看可回收垃圾,包括塑料、金属、纸盒、橡胶、玻璃、织物等。接下来是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菜根菜叶、果皮果核等。接下来是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旧灯管、水银温度计、农药瓶等。最后是其它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纸巾、烟头等。

重点提示:电池中含有放射性物质,是对大自然,甚至人体都会产生危害的危险垃圾。所以老师建议小朋友们向你们的家人、朋友、邻居进行宣传,告诉他们,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的电池,尽量使用可充电的电池,减少废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电池要放到指定的垃圾桶内,由专业人士进行特殊安全处理。

(播放课件: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

师: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学会垃圾分类投放了吗?试一试来迎接老师的挑战吧!看看你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对常见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呢?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没问题。

挑战赛第一关:填一填(课件出示挑战题目)

挑战赛第二关:贴一贴(课件出示挑战规则),依次挑选三名学生上台贴一贴。贴完后进行评价。

(四)变废为宝

师:同学们,对于垃圾,不论以上哪种处理方式,都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增加社会负担,造成资源的浪费,其实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只要我们合理处理垃圾,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循环利用,垃圾就可以变废为宝了。

师:我们班就有很多心灵手巧的孩子,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垃圾变废为宝,重新展现它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感受同学们的创意。

(五)手工作品展示

按折纸类、交通工具类、装饰品类、绿植类、布艺类等依次展示。

师:生活中的垃圾还有很多很多,处理它们的办法更是数也数不清,老师惊喜地发现,聪明的小朋友们不但说得很棒,而且做得也不错。这个展示架上摆放了你们“变废为宝”的小手工作品。这一样样精致、可爱的小作品,不仅向大家展示了小主人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聪慧、灵巧,同时也表达出小主人们渴望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资源、善待大自然的美好心愿,真是“手巧”又“心灵”!

(六)总结:健康的地球爷爷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地球上不再有垃圾,这个世界将会怎么样?

生:水清了,天蓝了,空气新鲜了,大自然变得越来越美丽。

师(总结):没有了垃圾,环境不再被污染了,疾病也不再四处作怪了,还保持了生态的平衡。你们看,地球爷爷的脸上又露出了健康、开心的笑容!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家园,我们只有一个母亲,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四、作业布置

搜集保护环境的公益用语。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身边的垃圾,知道不能乱扔垃圾。

2、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影响身体健康,培养幼儿保持环境清洁的习惯。

3、感受到脏乱环境的弊端和清洁环境不同的美。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垃圾,不随手乱扔垃圾。

难点: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让幼儿保持环境清洁从动手捡拾垃圾开始。

活动准备

1、图片、课件。

2、寻找观察了身边周围清洁和脏乱的不同环境。

3、幼儿自制装垃圾用的纸袋。

活动过程

一、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认识什么是垃圾,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

1、“香蕉、苹果等吃剩下的皮、果核就变成了垃圾。”

2、“用完的电池、喝完的酒瓶、写完的.作业本乱扔掉就是垃圾。”

二、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并指出图片中有哪些是生活垃圾,看到脏乱的环境和清洁的环境有什么不同感觉。

1、“吃剩的瓜子壳,倒掉的饭菜、鱼刺、骨头,做饭剩下的蛋壳、菜皮,各种零食的包装袋,各种废旧塑料袋、纸屑、纸杯、易拉罐等都是垃圾。”

2、“周围的邻居、路上的行人、车上的乘客、风景区的游客等如果把垃圾乱扔,就会把各个地方弄得又脏又乱。”

3、“你们看到又脏又乱的地方有什么感觉?看到清洁干净的地方又是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不乱扔垃圾。

1、“在家里你把垃圾扔在什么地方?”(垃圾桶里,院子的角落里,簸箕里的,塑料袋里等。)

2、“如果你在田边、土埂上、马路上、校园里发现了零食袋、废纸、瓜果皮怎么办呢?”(拾起来,找找附近的垃圾桶,扔到桶里;捡回家,扔到簸箕里……)

3、“你在放学路上,出去玩的时候吃了香蕉、瓜子、面包、饮料等后的香蕉皮、瓜子壳、包装纸、饮料盒等都丢在哪里呢?”(带回家扔到垃圾桶里)

4、“你在路上、水田边、汽车和火车上、船上有了垃圾后怎么办呢?能不能乱扔?”(放在口袋里带回家,扔在车上和船上的垃圾桶里,不能扔在路边、田里、车窗外、河里。)

5、“你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怎么办?”(告诉他不要乱扔垃圾,请他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6、“垃圾最后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们要少用或不用塑料袋装垃圾?”(大部分的垃圾最后都被埋入了土里,塑料袋埋入土里很久很久都不会腐烂。)

四、组织幼儿“我爱清洁”的实践活动。

寻找教室里,走廊上,操场等幼儿园各个地方,把垃圾捡入自己制作的垃圾袋中,最后扔到垃圾桶里,强调活动安全。

五、组织幼儿洗手,教师总结、评价。

六、活动延伸:

1、装饰自制的垃圾袋,让垃圾桶变得美丽。

2、提醒幼儿随时注意保持身边环境清洁,不乱扔垃圾,引导幼儿制作“垃圾的分类”图。

5.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篇五

其次,上这节课,让我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有了新的认识。某些突发现象,对于教师的教学探索来说可能是个小小的挑战,可能也是一次机遇。就如这节课中有部分学生未带材料,对于原先的教学设计来说可能是意外的败笔,但小组的合作,集合几个人的智慧和材料,成功地创造出了更为优秀 的作品,又使这原先的“劣势 ”转化为有利的“优势”。

在课堂教学中,甚至是公开教学活动中,我们也许也会碰上此类的“突发事件”,比如材料未带、讲课时有学生捣蛋、提问时无人响应、画画时颜料打翻了等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设计要灵活,善于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努力将教学中的不利因素引导、转化为有利因素。

再次,这节课部分学生未带老师规定的材料,老师着急,可是学生提议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制作,这又何尝不可呢?这正体现了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灵活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适宜创造活动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改以往美术课程单纯地把学生看成是受教育者,上课只是按老师的做,学生属于被动的学习操作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满足感。使学生懂得其实美术课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它可以毫无束缚地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任何煤材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美术课程赋予学生一个美好、快乐、完整的艺术印象,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培养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6.《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反思 篇六

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我有如下反思:

1.道法课旨在培养良好的公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它是开放的,自由的,快乐的,要切实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2.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标扣本,以学定教。

3.在这节课上,可以根据教材已经分好的七大块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道法课的生活性。

4.要想上好一节道法课,需要提前布置,让学生在课前大量收集资料,课堂上,可以是学生的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学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不仅对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环保意识,从自我做起,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其他学生也能从别人的分享中得到启示。

5.教学中,评价语虽有所进步,但还需大力提升,争取做到评价有针对,及时评价。

6.过度也是自己所欠缺的,因此在以后的上课中也要重点提升自己过度用语。

7.《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七

分析:美术教师都知道一堂“设计”课, 想要在45分钟完成, 是件很难的事。美术课上不是教师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教学密度, 就能为学生省出充分的活动时间, 即使美术知识点讲的言简意赅,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大多数学生作品仍是不能完成作品, 完成了也不算理想, 我在反复思考:学生制作的环节上所浪费的时间, 怎样才能优化呢?

寻求的答案是:从省时省事的美术材料着手。在不违背美术课的目标的前提下, 让学生在美术的课堂上享受“美”的过程, 进行“美”教育。通过上《发现与创作》一课时, 给了笔者优化教学制作环节的启示, 我见学生收集的废弃材料种类繁多, 为他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创作空间, 学生作品完成效果好, 课堂时间容易驾驭。我体会到在美术课的创意设计中, 使用的材料不是只有“买来”的东西, 才能做出美得作品。所以我尝试在设计课上, 经常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品, 慢慢的我与学生从寻求中体验“变废为美”的快乐, 正如雕塑家罗丹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大师精辟地的话语中我学到——引导学生去寻找、收集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垃圾是件非常有意义的美术学习活动, 同样废弃物品在美术课上的实施, 使我受益匪浅。

1. 低碳创意, 美术课上少花钱

根据在校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 不能在美术课上提供过多的经济投入。以往上设计课, 让学生课前准备美术用品、工具很繁琐, 如不同色彩的纸、各类颜料等等, 学生在美术课上花销大, 还收不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学具材料的选择一直困扰着我。

经《发现与创作》一课, 在以后教学上逐渐尝试, 合理的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 来优化所有的设计课业。例如:利用漏洞的袜子、手套、布头、扣子制作“吉祥物”“可爱的布娃娃”;用瓶瓶罐罐制作“生活物品”“笔筒”;利用树枝、光盘做“灯饰”;用塑料袋、小珠子设计“服装”等等。美化了生活、增添了情趣。如果不知道的人, 不会相信这些作品是利用废弃材料制作而成的, 可见只要学生精心设计, 就能成为艺术品。正如我国国情所倡导的社会产业“变废为宝的环保艺术”理念如图1图2所示。

2. 节省时间, 感受成功的快感

一节美术课有效标准的衡量, 必须考虑时间因素, 优化课堂教学时间, 根据美术教学的特性需求, 合理地安排时间, 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以一节《贺卡》的设计为例, 我布置学生课下收集废弃的材料, 如:废弃的包装盒、纸兜、线绳、冰棍杆、光盘、笔头、瓶盖等等, 寻找、发现、搜集材料的过程了解材料的特性, 是课前学习的过程, 学生收集过程中, 他们对各种材料质感、形状、肌理感悟, 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 为课堂学习打下了基础如图3所示。

课上, 以往采用剪裁—绘制—装饰—上色, 环节繁琐, 一项失误前功尽弃。我一改以往的做法, 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材料进行交流, 把“画贺卡”改成“制作贺卡”。现将单一的绘画形式, 转成结合原材料自身美感的基础上, 进行再创造, 在制作中落实、在实践中改进。学生运用的成功之处有:利用包装盒做出装裱的效果、立体的效果;有的是剪下废弃的“花样”做装饰;有的是用线绳造型粘贴;还有的利用“冰棍杆”做成了竹简, 等等。

废弃材料的运用解决了:

(1) 画纹样不规律

(2) 装饰单一

(3) 上色不匀称, 水分不干, 等几方面的课堂制作难题。创设美术设计制作环境, 在活动中资源共享, 我有的废弃材料你需要, 你不用的材料适合我用, 共同解决难题。以上几方面节大大省了制作的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使往往课上完不成的作品, 紧张有序的展示在课堂上, 感受成功的快感。

3. 主动探索, 勇敢创作无负担

我感受到:学生对收集废品的兴趣很高, 能想办法从各种途径收集的废弃材料, 不仅在自己家中寻找, 还将活动扩展到了亲戚家、邻居家、路上等等。为什么“变废为美”的课学生喜欢?原因是符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玩乐中学习, 随意性比较大, 依据所选材料特点, 只要有了大体的构思就可以实施了。不像以往设计出来, 制作不出来;画的是这样, 做出来是那样。

废弃材料的运用使学生多动眼观察事物了, 勤于动脑思考了, 大胆动手操作了, 勇于表述作品创意了, 生活中学生主动的探索学习了。那些平时不自信的学生, 爱说“老师, 我不会画。”“老师, 我做不好。”还有平时交作业困难的学生, 都没有了心理负担, 大胆提出设想, 主动参与制作, 体验艺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做出了自己想做的作品。

8.变废为宝有妙招 篇八

茄子皮——别油炸,切丝炒

紫色茄子最令人称道的强健血管功效便来自茄皮,茄皮富含花青素,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同时,富含果胶和类黄酮。

萝卜皮——凉拌下,很美味

辛辣的萝卜富含异硫氰酸酯类物质,它正是萝卜防癌的主要因子。削掉的萝卜皮别急着扔掉,切成小片凉拌,就成了有北京风味的特色小菜,既美味又健康。

橘子皮——烧肉时,放几片

水果皮中大多富含抗氧化成分和膳食纤维。尤其是橘皮中还含特殊的天然芳香物质,洗净晒干后冲饮,口感清香且理气化痰,提神通气。

烧肉时,加入几片新鲜橘子皮或陈皮,味道既鲜美,又可以解油腻。

辣椒瓤——切成丝,凉拌吃

很多人在处理青椒、辣椒时,会把连着蒂的瓤去掉。青椒、尖椒瓤中含有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做法很简单,将青椒、尖椒的瓤洗净切成丝,加一点醋、香油凉拌,味道很不错。

橘子络——含纤维,护血管

像橘子络、柚子络等经络类的东西,相当于人的“血脉”,是水果中专门负责运送营养物质的渠道,所以营养比较丰富,且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够吸附体内垃圾,对心血管有益,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吃橘子时,最好连着橘络一起吃。

莴笋叶——假油麦,凉拌好

莴笋的叶子又被称为“假油麦”,不仅因为长得像,而且还和油麦菜属同一科。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叶黄素。将莴笋叶子洗净,凉拌后味道很不错。

芹菜叶——和些面,上锅蒸

芹菜叶子的营养素比芹菜杆还要高,尤其膳食纤维含量高。只是芹菜叶子口感稍微有些涩,很多人便会将其“抛弃”。可以将芹菜叶子和白面或是豆面和在一起,上锅蒸熟,切成小块蘸着蒜醋汁吃。

淘米水——发酵后,浇花用

将淘米水装在一个大可乐瓶中密封,在室温相对高的地方放置1 d,用发酵过的淘米水浇花,这种自制花肥能使花长得更加繁茂。

菜叶汁——和成面,包饺子

9.《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废品再利用的意义,懂得爱护环境。

2、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4、使幼儿在废品利用中得到乐趣,在“变废为宝”制作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交往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懂得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知道废物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固体胶,制作手工的废旧物品材料若干。

2. 用废旧物制作的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

2.垃圾的来源? (生活,工业,农业,商业)

(二)废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看图片)

(三)垃圾的处理方法(掩埋法,焚烧法),以及它们的弊端。

小朋友又能做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激励幼儿立足于生活实际,从我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呢?老师有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将一些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做成漂亮的礼物送出去,你们觉得呢?

(四)废旧物品用途多

1、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废旧物品?它们能制作成什么东西?

孩子们回答。

教师总结:有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它们能做成飞机、轮船、汽车、火箭、坦克、企鹅、高楼、大桥等。

2、小朋友,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件: 请幼儿观看用废旧物品做的物品图片、玩具。

3、出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纸灯笼》,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

(1)教师:看,这是什么?知道这件宝贝是用什么做的吗?(废旧的宣传单),小朋友想要一个这样的灯笼吗?快动起手来吧!

(2)动手制作。

1、师:现在在小朋友面前的是老师用废旧的纸裁好的各种图形,小朋友可以从中选择喜欢的图形进行制作。

2、教师进行示范,幼儿进行操作。 (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

(五) 教师小结:

小朋友,小灯笼漂亮吗?老师这还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用处可大了,所以,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搜集一些废旧材料,准备二次利用。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变废为宝。

活动反思:

作为一堂综合性课程,“变废为宝”活动的开展对老师和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开展好,教师就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和学法来进行教学会取得好的效果;要如何安排活动环节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操作等等。

谈话活动中,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有的.废旧材料是可以收集的,有的废旧材料是不可以收集的,并且激发了幼儿自己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有用的东西的欲望。

幼儿制作前我给幼儿介绍了制作材料,并提出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对幼儿有创新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

不足之处:

10.《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十

《变废为宝—玉米皮的编织》

一、活动背景

玉米是北方农村的主要农作物,“玉米皮”更是农村常见的一种废弃物,多数人家把玉米皮当柴烧或做肥料,其实玉米皮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那就是可以将它做成精美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这一用途,更不要提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数了。为了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唤醒孩子们绿色环保的意识,并传承和发扬家乡的这门民间艺术,决定以“变废为宝—玉米皮的编织”为主题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时应注重本土性,尽量就地取材,根据社区实际,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并可以与地方课程结合起来考虑内容。我校所在镇周围是广大农村,玉米皮资源丰富且易得,可以做到就地取材,活动容易开展。

二、活动目标

(一)设计思路

采用设计问卷,采访居民;上网、查阅书籍资料进行对比;实地考查中,了解实情等多种有效手段、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了解玉米皮编织品的发展,搜集有关玉米皮编织的历史知识、编织工艺及技术传承的现状等,激发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玉米皮编织品交易市场、手工艺厂等地的实地参观走访、调查问卷,采访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手工编织的魅力,了解手工编织这一技术的现状,提升学生对编织技术的兴趣,树立传承本镇手工编织的传统文化。

(二)活动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组合作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 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贴近生活,亲近生活,走进生活。(3)在亲自编织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子课题,并能针对自己研究的主题在活动过程中通 过上网、查找书籍、采访调查,实地考查等方法,多渠道地了解玉米皮草编的发展史、制作工艺方法、分类及特点,以培养学生准确快速地搜集信息与处理资料的能力。

(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玉米皮编织的发展现状。并通过亲自制作实践,掌握简单的编织技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关注身边生活、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增强学生自豪感。(2)使学生懂得欣赏家乡传统的玉米皮编织技术,并培养他们热爱、继承传统文化的 思想感情,唤起学生对玉米皮编织产业及文化保护的重视,树立保护意识。

(3)使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困难的品质,在活动中能自 主解决困难;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通过小组分工,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活动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

1.就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向六年级的学生做宣传。

2.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形式及要求做介绍,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3.落实教学内容,做好课件;布置一个手工艺品展览区,准备一些必备工具,如玉米皮若干、剪刀、纸篓等。

4.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并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为学生外出走访的安全提供保障。

5、与联系参观农家,做好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确定参观点。

(二)学生的准备

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玉米皮的编织。2.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

3.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家长等渠道初步了解编织。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子课题,并能针对自己研究的主题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书籍、采访等方法,自主探究,多渠道地了解玉米皮编织的现状和基本知识,最终掌握简单的编织技巧。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加强对家乡的热爱,形成资源有效利用的意识。

五、活动时长:一个月

六.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

(一)班的学生

七、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的生成与小组的确立 阶段目标

1.通过图片、视频等观赏,激发学生对玉米皮编织的探索兴趣,感受传统编织文化的魅力。

2.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子课题。

3.了解调查与实践是科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实践和老师的指导,初步学会做问卷调查、访问等基本的研究方法。

4.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制定活动方案,可以自主设计合适的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时长:2个课时+1周课外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课,确立主题(第一课时)

1、出示课件,欣赏玉米皮编织成的手工艺品的图片 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漂亮的艺术品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2、引入板书课题:变废为宝——玉米皮的编织

(二)归纳问题,确立子课题

1、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提出问题。(1)课件播放玉米皮编织的视频。师提问:“通过视频,你们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探究‘玉米皮编织’这个主题?”(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①玉米皮编织的历史

②玉米皮编织品的分类及特点 ③玉米皮编织的发展现状 ④玉米皮手工制作的程序

2、交流、归类、筛选并确立子课题。

教师归纳学生的问题,共同研究确定4个子课题,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确立每个小组的组长,共同带领组员确定小组的实践课题。第一小组研究的是:了解玉米皮编织的历史;

第二小组研究的是:收集玉米皮编织品、研究其分类及特点;

第三小组研究的是:参观手工艺品编织的农家,了解手工制作程序;

第四小组研究的是:玉米皮编织的发展现状。

(三)制定活动方案(第二课时)

1、教师讲解设计活动方案的步骤、要求。

2、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要求明确活动时间及活动目标,分工到人。

3、小组汇报交流活动方案,进行方案论证。

4、教师对小组提交的活动方案进行指导更正,指导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5、小组修改、完善,最后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四)、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1、可邀请校外辅导员或专业人士辅导帮助。

2、时刻注意和其他组的交流协调。

3、注意多途径搜集资料,如电视传媒、上网、阅览书籍等。

4、采访人员要注意预约时间,文明礼貌,设计好访问提纲。

5、注意活动的安全和有效。

第二阶段:实地参观,资料的收集与呈现 阶段目标

1、通过实地参观,切身体会玉米皮编织的过程,激发对玉米皮编织的兴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2、在不断搜集、整理的资料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资料收集的方法,学会运用网络、书籍查找,学会设计问卷、访谈调查。

3、在评价中,为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通过自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自我的发展;通过他评,培养学生相互欣赏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活动时长:1个课时+2周课外 活动过程

(一)实地参观

1、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观察点,现场观察玉米皮手工艺品的编织过程,初步体验编织。

(二)收集资料

1、教师指导学生按自己小组的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提示学生搜集资料的有效途径。

(1)上网搜索、查找有关资料

①主要教学生学会上网的基本知识和运用“google, baidu”等搜索引擎查询相关资料及图片,并能在信息技术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复制、粘贴,将所查资料保存在新建文档中。②指导学生课后去图书馆或书店查阅有关图书资料及图片。(2)请教民间艺人,艺术老师

①在进行实地参观时,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②指导学生设计访谈提纲,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3)设计调查问卷

①教师讲解调查问卷的设计,指导学生设计自己小组的问卷 ②指导学生选择调查对象:去商场或小饰品店实地采访、调查

2、指导学生写好研究记录、感悟和及时记录采访内容、活动成果。

(三)呈现资料

1、分组呈现研究结果,学生可选择多种不同方式进行展示,如:PPT、视频、诗朗诵、舞蹈等。

(1)第一小组的同学来交流玉米皮草编的历史。(2)观赏第二小组同学收集的玉米皮编织品。

(3)第三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玉米皮手工制作程序。(4)第四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玉米皮草编的发展现状。

2、交流评价(1)根据每组制定的评价标准,在成果展示后先由组长评价,然后组员自评。(2)同学们向进行展示的小组提问,并进行交流。(3)教师对每组进行评价。

第三阶段:自己动手,学习编织 阶段目标

1、通过亲手制作玉米皮编织品,掌握简单的编织技术。

2、通过亲手制作,更加深刻的体会传统编织的伟大魅力。

活动时长:1个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交流汇报,让我们对玉米皮草编的历史、分类和特点及制作的过程有了了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亲自体验一下编娃娃,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并传承家乡的独特技术技术,好吗?

(二)现场展示

1、请一位手工业者进入课堂,现场教学生编织。

2、课件出示制作步骤。给学生文字的提示。

3、亲手制作,可向手工艺者请教。

(三)作品展示

完成之后,组织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欣赏,评出最优奖。

第四阶段:评价与反思 阶段目标

1、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发挥想象,思考玉米皮的其他用途。

2、交流收获,激发学生对手工编织技艺的传承问题的思索。

3、学会变废为宝,提议家长用玉米皮编织的成品替代一些生活用品,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时长:1个课时 活动过程:

(一)畅谈感受

1、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想说些什么?你觉得玉米皮还能做什么?”

2、师“想一想哪些生活用品可以用玉米皮编织的成品替换?”

(二)活动反思

1、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组内交流,组长做记录

2、本次活动中,你们遇到过哪些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3、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收获与体会。

4、学生简单的写写自己的收获体会。

11.校园垃圾变废为宝 篇十一

一.校园垃圾组成和分类

在校园垃圾中,教学区以废纸为主,数量所占比例较高,在食堂主要是餐饮垃圾,包括塑料餐盒和食物等,宿舍区主要有塑料食品包装,瓜皮,果核等。一般可将校园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三大类。

1.可回收物

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

(1)纸类。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如报纸,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片,纸盒等。

(2)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具,硬塑料等。

(3)金属。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铅皮牙膏皮,废电池等。

(4)玻璃。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

(5)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

2.不可回收物

不可回收物指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3.有毒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也包括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废弃物,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打印机墨盒等。

二.校园垃圾的分类回收与资源化处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学校,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如废纸,塑料,废电池,果皮等,这些垃圾绝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的潜力较大。分类收集可大幅度减少垃圾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进行资源回收利用。下面对其进行分类分析。

1.废纸

废纸是造纸再生原料,回收利用率高。比起用木材造纸,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利用两次。第一次回收后,再造纸可印制成书籍,稿纸,名片,便条等;第二次回收后,还可制成卫生纸。

2.废塑料

不少废塑料可以还原为再生塑料,而所有的废塑料---废餐盒,废塑料瓶,食品袋,编织袋,软包装盒等都可以回炼为燃油。1t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kg汽油,故有人称回收废塑料为开发"第二油田"。塑料种类很多,有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是宝贵的资源。回收废塑料制品,可变废为宝:把废塑料热解可以得到苯,甲苯及其他芳香烃;加入化学制剂合成涂料,黏合剂;提炼汽油,柴油,出油率可高达70%~75%,且不含铅。若把废塑料填埋需占用大量的土地,并且难以降解;焚烧又会释放有害气体。这样既清除了"白色污染",又节约了资源。

3.废电池

校园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种类的增加,使得电池的使用量随之剧增。废电池混在垃圾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废电池中含有镉,铬,镍,锰,汞,铅等重金属,如随意丢弃,电池中的重金属进入土壤或在下雨之后进入地下水,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把废旧电池与其他垃圾分开,集中起来回收。

4.废玻璃

废玻璃再造玻璃,不仅可节约石英砂,纯碱,长石粉,煤炭,还可节电,减少大约32%的能量消耗,减少20%的空气污染和50%的水污染。每回收利用1t废玻璃可生产一块篮球场面积大的平板玻璃或500g瓶子2万只,还可节约1t煤炭,0.25t纯碱。回收一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可使一只60W灯泡发亮4小时。

5.生物垃圾

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果皮,菜叶,剩饭,剩菜等厨房垃圾,可以用堆肥发酵的方法处理为有机肥料或饲料。把这些生物垃圾集中起来与其他垃圾分别投放,不仅可以减少环卫部门在清运过程中的能源与人力的消耗,还能节省大量的填埋占地,避免蚊蝇等害虫的孳生,并能够变废为宝。

6.其他类校园垃圾

废织物,废易拉罐,废笔芯,牙膏皮,镜子碎片等其他类别的校园垃圾,大都可以回收利用。如镜子碎片除可以回收96%的玻璃,90%的银外,清漆,铅等也可以回收。

三.减少校园垃圾和节约资源的建议

目前很多校园垃圾混合收集未经任何处理,运出以后只是实行简单的填埋,一方面给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另一方面有不少可回收资源被白白地浪费掉。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再生可以节省能源,防止公害,净化环境,回收资源,利国利民。

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举措。实行校园垃圾分类处理,可以美化校园,改善环境质量,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使同学们牢记垃圾分类原则,懂得垃圾分类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对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要及时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每一类垃圾不仅要告诉人们包括什么,同时还要说明不包括什么,当人們投放垃圾时,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就可以放置在其余类垃圾桶中。垃圾箱上要标注文字,图形,便于识别。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分别处置,落实责任,明确到人。学校可以组织回收废品活动,包括回收废电池,废纸,饮料瓶及其他可回收的废品。

减少校园垃圾和节约资源的具体做法

(1)尽可能使用可换芯的原珠笔、自动铅笔、钢笔、可自行充电的干电池等此类产品,这样就可减少资源的浪费。

(2)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如免洗餐具、纸杯、纸巾等,不但可减少开支,更可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少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4)离开教室后随手关灯或关闭其他电源。

(5) 可再利用的资源如废纸,玻璃等应分类存放,有害废弃物如电池,日光灯管,应和其他垃圾分开存放,达到一定数量后交废品回收部门,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12.变废为宝掘金生物质燃料 篇十二

新型环保秸秆块煤成套设备自动生产线操作简便,产量大幅度提高。它的原材料主要是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草、木屑等农作物,使用环模式颗粒机做成的一种直径在2—12mm之间的圆柱形生物质成型燃料,密度在0.8—1.0T/m3之间,是一种环保型燃料,目前在一些欧美市场很受环保爱好者欢迎, 适合于壁炉。

项目特点

1.秸秆颗粒燃料的特点:颗粒燃料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木屑、秸秆等原料进行挤压而造成的。原料的密度一般为1100千克 / 立方米左右,成型后的颗粒密度大于1100千克 / 立方米,输送、储存极方便,同时,其燃料性能大为改善。

2.秸秆颗粒燃料的用途:民用取暖和生活用能;燃烧利用率高,便于储存。生物质工业锅炉;作为工业锅炉的主要燃料, 替代燃煤,解决环境污染。发电:可作为火力发电的燃料。

市场分析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 能源供应主要依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紧迫课题。

另外,我国每年产生废旧秸秆60—80亿吨,其中大部分都被焚烧浪费,而本项目将这些废物充分利用起来,并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具有广阔的投资空间。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最低投资5.8万元 ,设备包括生物质颗粒机;自耦减压启动柜;自动测湿仪;手动缝包机;颗粒燃烧炉1台。厂房面积30—120平方米,员工大约3人。

以日产五吨的设备为例:

13.《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十三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废旧材料的特点制定材料再利用计划,并动手制作体验有些废旧材料

具有很大的再利用价值。

2、知道大量的使用一次性包装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初步形

成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废弃物品:塑料瓶、易拉罐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的废弃材料

1、交流课前的调查结果,估算材料废弃数量。谈谈自己的感受。(课前调查和统

计自己家一个星期内产生的废弃物品和材料。)

2、了解一个塑料瓶或一个易拉罐的生产过程。讨论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

消耗哪些宝贵的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3、结合以上两个情况,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我们生活中浪费材料的事例有哪些?针对生活现状,我们该怎么办?

讨论如何节约材料的消耗?

对废弃材料的处理:废物利用。

废物利用的困难:垃圾分类;再制造的技术;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法律法

规等,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三、废物再利用

1、了解世界各国废物利用的情况和事例:学生介绍和教师介绍。

2、动手用废弃物制作一个物品。

小组选择一个活动方向,制定“变废为宝”的实施计划。

选择材料和工具开始制作。

四、“变废为宝”展览会。

师生评价,说说其优、缺点及怎样制作更好,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

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教学过程预设: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课堂生成: 课堂小结: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造成什么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人们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出示垃圾填埋场图。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解: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填埋模拟实验:(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2)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汇报交流: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5、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课堂生成:

课堂小结:整理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减少垃圾很重要,它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2、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惯。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月饼、茶叶或酒的礼品盒和其他简易商品包装袋。

2、教师准备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袋。称重的弹簧秤。包装绳一根。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做汇报。

2、归纳: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减少垃圾,做到再次利用。(板书: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二、减少丢弃的探讨

1、提问:

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2、简单小结学生的讨论如(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3、提出焦点问题:刚才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是可以减少(教师出示一简易商品包装盒),那请问商品包装可以减少吗?(引导归纳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卫生、美观等。)

4、教师出示一礼品商品包装盒提问:请问你们对这样的商品包装盒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此商品包装的意见。)

5、教师谈话:

刚才有同学认为这样的商品包装比简易包装的商品浪费了很多资源,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礼品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盒重量的对比实验。

6、教师演示测量礼品包装和简易商品包装盒的重量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7、讲解:

一些国家规定企业必须把包装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出标准就判为“过度包装”,应该受到处罚。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些礼品盒的包装的体积超出商品总体积的50%以上的包装垃圾,我们称之为过度包装。城市调查表明,垃圾中的30%-40%都是商品过度包装。

8、分组讨论:

过度包装盒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利于环境吗?我们怎样来看到厂家过度包装的行为,你想对商品生产厂家说点什么?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怎样选择商品包装?

9、学生汇报、小结:

过度包装既浪费了纸张、木材等宝贵资源,又增加了垃圾量产生环境污染,同时还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包装在生产过程中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真是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改变消费观念,购买绿色环保的商品包装,坚决抵制过度包装。(板书过度包装的害处。)

10、填写给商品生产厂家的建议。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谈话: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弃,仔细想想,会不会还有其它的用处呢?

2、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你能举出10种重新使用一根包装绳的方法吗?

3、引导学生继续交流生活中一些物品重新使用的方法。

(如:玻璃瓶、塑料袋、旧报纸、空罐头、旧图书、旧玩具、旧衣服等。)

4、思考问题:物品的重新使用有哪些好处?

5、小结: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课堂生成: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板书课堂收获)

2、课堂思考: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你同意这句话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3、介绍国际环保理念“三R”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

板书设计: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商品包装的作用: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卫生、美观。

过度包装: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增加消费者负担、增加垃圾量、造成环境污染

课堂收获:减少商品的包装以及废弃物品重新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数量。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学准备:

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却苦于手上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将他们废弃。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类物品吗?

学生思考、汇报。

二、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通过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比如:金属、塑料等。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怎样回收利用它们呢? 学生交流、汇报

1、垃圾回收调查小组的汇报 课前,老师派一小队同学做了一次调查活动,让他们调查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都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调查小组同学的汇报吧!调查小队的汇报。

师生共同评价调查活动的开展情况

2、了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及好处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塑料、金属、玻璃、金属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处。

归纳小结: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多,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识别

提问:在家庭垃圾中,你发现都包含了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76页的表格,结合家庭生活经验,进一步识别哪些材料属可回收垃圾。

各组派代表交流。

三、垃圾的分类和分装

1、垃圾有效回收的探讨 提问:

(1)平时,我们家庭垃圾中的一些可回收材料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呢?为什么?

(2)你认为垃圾应该处理才便于有效回收?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归纳: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2、垃圾的分类

提问:你们家的垃圾分装了吗?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大家认为可以把垃圾大致分为几类来分装?每一类包含的是哪些垃圾? 学生思考汇报。出示垃圾分类表格,向学生做简单介绍,使之进一步明确科学处理垃圾过程中的垃圾分类方法。

谈话:垃圾分类、分装还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毒垃圾吗? 学生汇报 课堂生成:

14.变废为宝 篇十四

表姐在平湖开了一个大大的水果行,听说她生意兴隆,星期天我兴高采烈地去看望她。哇,这里的水果品种真丰富:清甜爽口的火龙果、淡黄淡黄的雪梨、弯弯的诱人的海南蕉、带着露珠的红富士……看得我眼花缭乱,也吸引着众多的顾客在认真地挑选。

我不经意间往地上一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只见店里店外的地上都有许许多多的白色的网状水果泡沫套。原来,这些顾客挑选好了水果,往往嫌套在水果外面的泡沫套碍事而随便乱扔,又轻又软的泡沫套被风一吹,四处散落。我想:大运会即将举行,如果有一天,外国友人来到平湖,看见这幕情景,他们会怎么想呢?

我一边吃着表姐递过来的雪梨擦一边沉思着,吃完后,我随手用泡沫套一擦,发现桌子上的油污很容易就擦掉了。我灵机一动:对呀,我何不用它来变废为宝,做成泡沫刷?

于是,我找来几个泡沫套把它缠在木棍的一头,做成了一个泡沫刷。找来一些脏杯子泡在水里刷了起来,没想到还挺好用的,轻轻一刷,污垢就掉下来了,连洗洁精都省了。

正好表姐来了,我喜出望外地拿出自己做的泡沫刷让她试试,她也直夸效果好。这下,我可来劲了,一连做了好几个,有刷洗菜池的,有刷菜盆的,有刷面盆的……。我边做边告诉表姐,以后顾客来了,请告诉他们:不要随便乱扔水果套,这样太不环保,影响市容,可以把它加以利用,可以做装饰,也可以做成泡沫刷等。表姐乐呵呵地点点头。

15.《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十五

每天的一大早, 祁发生在堆放秸秆的场地上便开始忙碌起来, 受赠编织机的村民都来购买稻草回家加工草绳和草帘。祁发生看着场地上像大山似的草堆在一点点地缩小, 喜笑颜开。

祁发生原在乡镇供销社工作, 下岗后也曾消沉过。后来, 祁发生发现农村秸秆没有去处, 有村民收好粮食后直接在地里点火焚烧, 也有将秸秆推到河里, 堵塞河道, 污染环境。祁发生眼前一亮, 自筹资金, 创办了秸秆收购合作社。秸秆收购合作社在一片叫好声中开业了, 当年收购秸秆3 000多t。

然而秸秆收购越多, 亏损越严重, 几年下来, 非但没有赚到钱, 反倒亏损了几万元, 满腔热情的祁发生陷入了深思, 秸秆收购的出路在哪儿?

祁发生经过重新调查市场发现, 如今草绳和草帘使用广泛, 销路不成问题。祁发生又筹资购置57台编织机, 其中3台草帘机, 52台草绳机。“祁老板赠送一台草帘机给我, 草帘子用途广泛, 销路不成问题, 我很感动。”2015年4月下旬, 在赠送编织机现场, 村民吴爹爹运回草帘机, 开心不已。不一会儿工夫, 57台编织机全部赠送完。

2015年5月5日临近中午, 凤楼村的徐乾贵带回上学的小孙女, 准备午饭, 老伴仇兰英在操作间忙碌着。近20m2的操作间内, 仇兰英坐在草绳机旁细心地将稻草交替均匀插入两个喇叭碗中, 身后整齐地堆着一捆捆草绳。

几年前, 儿子出车祸去世, 徐乾贵老两口含泪送走儿子, 没多长时间, 儿媳妇改嫁, 留下尚且年幼的孩子。老两口均年近六旬, 无处打工, 只靠种点地维持生计, 生活非常困难。

“我一天能加工200多捆稻草, 除去5分钱一斤的稻草本钱, 能挣60块钱。”不用出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 仇兰英真心感谢赠送草绳机给她的祁发生, 让他们一家三口生活不用发愁了。

受赠编织机的共有57个村民, 村民张俊成也是其中之一。“我是受赠者, 也是受益者。等熟练了, 再请祁老板赠送一台草帘机, 多挣些钱。”张俊成说, 不用出去打工, 在家既可以带好孩子, 还能挣到钱, 这样的好事真难找。

再过一段时间农村就要进入夏收大忙时节, 以往麦子收好后, 家家发愁麦秆的去处。“我家也曾偷偷点火烧过, 也往河里推过, 大家都发愁麦秆留在田里影响种稻。”现在有了编织机, 整齐的麦秆也可以派上用场, 到下半年, 稻草的用处就更大了, 徐乾贵提起自家受赠的草绳机夸个不停。

“有了编织机, 真是变废为宝, 净化空气。”张俊成说, 秸秆有了好去处, 每到农忙时节, 村民不用偷偷焚烧, 大家也不必被烟呛了。

16.善待错误 变废为宝 篇十六

[关键词]错题资源 建立 利用

错误是正确之母,是学生增强自信、迈向成功的基石。由于错误一直伴随着学生平时学习的始终,故学习中出现错误、分析错误对学生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错题进行整理、分析,透过错误进一步挖掘更深层的问题,从而制定策略并积极地开展有意识的针对训练,让学生在错误中完善思维,则可变废为宝。

一、善待错误—错题本的建立

学生们在课堂、课外练习或考试中,都会有不同类型的题目做错,而这些错题往往是他们在基础知识巩固中所产生的知识漏洞。那么,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如何帮助学生真正巩固好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呢?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措施就是指导学生整理错题,建立“错题本”。因为一本好的“错题本”就是能充分体现学生知识缺陷和能力不足的题典、是复习尤其是高三复习时的重要的资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减轻学习负担的有效作业。

1.让学生认识到错题本的重要性

由于错题本的建立是在相关的练习或考试完成之后所进行的,无形中让学生觉得这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从而产生不情愿、甚至抵触的情绪,因此提高对错题本的重要性的认识就成为必然。为此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错误就是一个知识与能力的盲点,而建立错题本则可以将盲点突出,引起注意;同时在平时的作业或测试中把他们常错的题作为附加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错题本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训练思维

(1)明确错题本的建立不是简单地将错题和正确答案抄在本子上,而应该将错解、正解分别列出,更要将错因和预防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点明。通常我建议学生按如下步骤建立错题本:首先,把错题的题目和错解如实抄下来,用红笔圈出错误的地方,对于一些文字量大的题目,可以剪、贴在错题本上;然后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比如标注概念模糊、思路混乱、审题马虎等错因,还可以标注出错误的知识点如运动学、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让错误变得清晰,并把正确的答案写在下面。

举例:摘抄学生集错本中的一题

题目:如图所示,螺线管两端加上交流电压,沿着螺线管轴线方向有一电子射入,则该电子在螺线管内将做:( )

错解一:螺线管两端加上交流电压,螺线管内有磁场,电子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故選A.

错解二:螺线管两端加上了交流电压,螺线管内部有磁场,磁场方向周期性发生变化,电子在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中受到的力也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做往复运动。故选D.

错因:错解一、二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对螺线管两端加上交流电压后,螺线管内部磁场大小和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具体情况分析不清;二是没有搞清洛仑兹力f=Bqv的适用条件,而乱套公式。洛仑兹力的大小为f=Bqv的条件是运动电荷垂直射入磁场,当运动方向与B有夹角时,洛仑兹力f=Bqv sin O;当e=0°或θ=180°时,运动电荷不受洛仑兹力作用。

正解:螺线管两端加上交流电压后,螺线管内部磁场大小和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但始终与螺线管平行,沿着螺线管轴线方向射入的电子其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平行。沿轴线飞人的电子始终不受洛仑兹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2)错题的收集要精选,注意主、次分明,不能不加思索地一味抄进去。对于一些普遍性的错误如识记性的、涉及应试技能技的可直接订正在试卷或作业本上而不必要抄下来。

二、变废为宝——错题本的利用

1.把错题转化为有效的学习资源

错题本制作得再精美,也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错题本,那便是一纸空文。所以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错题本的指导,使错题资源对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1)平时经常阅读,反复思考

建立错题本并不是把做错的习题题目、错解、正解和注意点记下来就万事大吉了,更主要的是坚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挤出时间,拿出错题本,有针对性地通读一遍,抑或对常错的典型错题重新做一遍,真正让自己在每一道错题的鞭策下进步,也使自己今后在做同类型习题时,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2)考前集中看,做好防范

错题本既记录了学生出错的痕迹,也孕育着对成功的激励。因此在每一次考试前,让学生以错题本作为复习依据,让自己在曾犯的典型错误中警醒,做到对待任何疑问零容忍,这样就可以以最佳的状态做好防范,迎接挑战。

(3)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错题本的建立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不同的学生整理的错题本往往不同,对错误思考的深度、广度也存在着差别,为了取长补短则需鼓励学生通过互相借鉴、交流“错题本”中的得与失,引导学生从别人的错误中得到启发,以此提高所做习题的准确性。

2.利用错题资源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思考的深度、广度的不同,必然导致错误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为了让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则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挖掘其本质,有针对性通过解剖错例、追溯误区,让学生准确找到的思维缺陷;通过纠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地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延伸,扩大内涵与外延,拓宽学生思维视野,从而优化解题技能,增强学习能力。

(1)通过示错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解实属正常,为提高学生对错题的利用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善于发现、收集和利用学生实际存在的错解问题为出发点,更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错例:如图,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u=0.2,开始时F=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 )

A.当拉力F<12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错解:因为静摩擦力的最大值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fmax=uN=0.2×6=12(N)。所以当F>12N时,A物体就相对B物体运动。F<12N时,A相对B不运动。所以A,B选项正确。

展示之后,我让学生发现上述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①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一般是对A选项的理解不正确,A中说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是以地为参考物,显然当有力F作用在A物体上,A,B两物体对地来说是运动的。②二是受物体在地面上运动情况的影响,而实际中物体在不固定物体上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归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通过找错提高辨析能力。

錯误并不固定于某一知识点或某一道题。比如在新课学习中,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出现,这则说明学生对新知识掌握不牢固,为此可以通过这些错误,让学生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辨析能力。

3.利用错题资源促进师生自我反思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反思是指自己思维和学习、工作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

(1)学生反思,完善认知结构

老师正面的示范和学生反复的训练是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的一种手段,但为了能完善认知结构,在实际教学中则必须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对自己出错的过程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敢于“自我否定”。

(2)教师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生所出现的错误是各种各样的,有一些错误对老师来说是简单至极的则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解决,但也有一些错误纷繁复杂而使老师措手不及的则应在课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静静地反思,结合不同类型的错误,剖析自己,找准不足之处,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调整,修正自身的不足之处。

上一篇:检查整改回复文字及影像下一篇:酒会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