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选择题总结(精选11篇)
1.社会学选择题总结 篇一
Chapter One
Land and People Exercises Ⅰ.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from each of the following 1.The north and west of Britain are mainly ____.(D)
A.level land
B.farmland
C.lowlands
D.highlands 2.The North Atlantic Drift passes the ____ coast of the British Isles and warms them.(A)
A.western
B.eastern
C.northern
D.southern 3.The most important river in Britain is ____ which is 336 kilometers long.(B)
A.the Severn River
B.the Thames River
C.River Clyde
D.the Tweed 4.____ is the capital of Scotland(B)
A.London
B.Edinburgh
C.Cardiff
D.Belfast 5.The skill of iron-working was introduced into Britain by _____.(A)
A.the Celts
B.the Normans
C.the Romans
D.the Viking Danes
6.What is not an influencing factor that helps give Britain a maritime type of climate?(D)
A.the surrounding water
B.the prevailing southeast winds
C.the North Atlantic Drift
D.the heavy rainfalls 7.The earliest written records of Britain’s inhabitants came from ____.(C)
A.the Celts
B.the Normans
C.The Romans
D.the Germans
8.The people who consider themselves as the true Scots are ____.(B)
A.the Scottish lowlanders
B.the Scottish highlanders
C.the Gaelic-speakers
D.the descendents of Jutes 9.The ancestors of the Welsh are ____.(A)
A.the Celts
B.the Angles
C.the Romans
D.the Normans 10.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event that worsened the situation in Ireland was_____(B)
A.the Orange Day celebrations
B.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C.the “dirty protest”
D.the Women’s Peace Movement
11.England became a Protestant country in __.(B)
A.the 14th century
B.the 16th century
C.the 15th century
D.the 17th century 12.The person who crushed various rebellions in Ireland and settled English and Scottish Protestants there by giving them land was_____.(A)
A.Oliver Cromwell
B.King Charles Ⅰ
C.William Ⅲ
D.William the Conqueror 1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considered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Englishman?(D)
A.reserved
B.shy of strangers
C.suspicious
D.tough
Chapter Two
English History
Exercises Ⅰ.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From Each of the Following.1.In the year 1066, William the Conqueror invaded England from France, defeating the Saxon king Harold at___.(C)
A.the Battle of Crecy
B.the Battle of Agincourt
C.the Battle of Hastings
D.the Battle of waterloo
2.One of the following did not take place during the Middle Ages.It was ___.(D)
A.the Norman Conquest
B.the Crusades
C.the Hundred Years War
D.the “Gunpowder Plot ”
3.For much of the Middle Ages, Britain was ruled by a(n)___ aristocracy.(C)
A.English-speaking
B.German-speaking
C.French-speaking
D.Gaelic-speaking
4.Shakespeare lived in the period of ____.(D)
A.the Middle Ages
B.the Victorian Age
C.the Elizabethan age
D.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5.The defeat of the Spanish Armada by the English navy took place during ___.(C)
A.the Middle Ages
B.the “grab for Africa”
C.the Elizabethan age
D.The Victorian age
6.The “Gunpowder Plot” took place in the reign of ___.(A)
A.JamesⅠ
B.ElizabethⅠ
C.HenryⅧ
D.CharlesⅠ
7.The king who believed the “Divine Right” to govern, and who was condemned to death during the English Civil War was___.(C)
A.HenryⅧ
B.JamesⅠ
C.CharlesⅠ
D.JamesⅡ
8.One of the following did not take place during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n British history.It was___.(D)
A.great victories over France
B.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the loss of her American colonies
D.the founding of the modern police force
9.During the whole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England’s great enemy was___.(B)
A.Spain
B.France
C.America
D.Germany 10.One of the following did not take place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in British history.It was ___.(A)
A.the “suffragette” movement
B.the independence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Ireland
C.the great “slump”
D.the General Strike
British Government System
Exercises
Ⅰ.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from each of the following: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Act that restricted the powers of the Lords in dealing with money?(B)
A.The Parliament Act of 1901
B.The Parliament Act of 1911
C.The Bills of Rights in 1689
D.The Act of Settlement in 1701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part of the Conventions of the constitution?(C)
A.The powers of the Crown are exercised mainly by Ministers
B.The Queen must act on the advice of Ministers
C.MPs enjoy freedom of speech in debate
D.Ministers are responsible to Parliament for their actions.3.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true?(D)
A.The two big parties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expanding their powers over recent years.B.The strength of the big parties remains unchanged
C.Members of the two big parties no longer dominate parliament.D.The two big parties have declined over the recent years.4.According to the tex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ivilege enjoyed by MPs?(A)
A.Freedom of speech in Parliament.B.High social status.C.High living standards
D.Involvement in law-making
ChapterⅤ
Religion and Belief
Exercises Ⅰ.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From Each of the Following 1.The Church of England is “established” in _______.(D)
A.the whole of Britain
B.England and Scotland
C.England and Wales
D.England only 2.The Church of Scotland is organization is ______.(A)
A.Presbyterian
B.Methodist
C.Congregational
D.Baptist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Puritans?(D)
A.They are strict teetotallers.B.They believe in plain food and plain clothing
C.They are honest
D.They approve of working on the Sabbath 4.The supreme holy authority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is ________.(B)
A.the Bible
B.the Pope in Rome
C.the king
D.Jesus Christ 5.The Puritans form “temperance societies” to ______.(C)
A.protect the Sabbath against sacrilege
B.purify the English society
C.combat the evils of strong drink
D.celebrate the Lord’s Day
6.The Puritans were originally an extreme _____ sect.(A)
A.Protestant
B.Jewish
C.Catholic
D.Christian Scientist
7.The only non-Christian religion that is widespread in Britain is that of _____.(A)
A.the Jews
B.the Buddhists
C.the Muslims
D.the Spiritualists 8.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bout the religion in Britain?(B)
A.Today only a minority of people go to any kind of Church regularly
B.Today the church-goers are immoral in one way or another
C.Most of the large majority who do not go to Church still believe in God and Heaven in a confused way.D.It is most uncommon for a Britain to be converted to Muslim or Buddhist faith.
2.社会学选择题总结 篇二
1. (2013·山东文综卷·25)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 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 “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城市形象宣传中的“幸福”“活力”“生态”等常见宣传语属于社会意识, 经济社会转型则属于社会存在。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 出现了新的宣传语, 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故A正确。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错误, 语言属于意识的范畴, 决定意识变化的只能是客观存在。
2. (2013·新课标Ⅰ卷·22) 2013年4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 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 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 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1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2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3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4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12B.14
C.23D.34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 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故14符合题意。2中“根本尺度”说法错误;3的“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说法错误, 背离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3. (2013·新课标Ⅱ卷·22)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 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 他们认为是宝物, 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 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 那么你失去了玉, 我失去了 不贪的德, 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1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 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2事物是否具有价值, 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3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 其价值选择就不同4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12B.13
C.24D.3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错误, 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 但事物的属性和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则是相对稳定的;2错误, 事物是否有价值有其客观标准, 不是由人们的主观判断决定的。献玉者献玉、子罕拒玉这两种不同的价值选择, 主要是由两人的立场和需要不同而造成的, 说明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故34入选。
4. (2013·浙江文综卷·28) 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 需要正能量的驱动, 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 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 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中, 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 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社会由个人组成,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 个体的推 动。题意强调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微贡献”的推动, 说明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故B正确, A不合题意。C“只有”说法片面, 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导向作用, 但价值观性质不同导向作用也不同。材料没有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精讲】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
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应试策略】
2013年高考继续加大了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力度, 侧重于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考点看, 主要集中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观、人生价 值的实现。从命题立意上看, 试题强调能力立意, 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整体难度中等。从试题类型上看,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平分秋色, 如山东卷第25题、福建卷第35题、重庆卷第12题、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2题, 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1、22题, 江苏卷第32、33题、浙江卷第28题为选择题, 广东卷第36题、四川卷第14题、重庆卷第13题、北京卷第39题、安徽卷第39题、福建卷第39题、福建卷第14题、海南卷第25题为非选择题。
2014年复习备考, 考生应着重把握一个核心 (即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认识一项任务 (即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 明确三对关系 (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与人生价值 的关系) 。要学会运用时政材料分析阐释考点知识, 如根据国家重大政策的出台等, 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结合我国的改革, 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民生问题, 认识树立 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必要性;通过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 认识人生的真正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等问题。
【创新演练】
2013年6月18日, 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回答1~2题。
1.会议强调,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和要求。从哲学上看, 这是因为
A.科学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 对社会发 展起积极 的推动作用
2.会议要求,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 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这是基于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创造者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A.12B.13
C.34D.24
3.李克强总理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发表的《以改革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指出, 本届政府开门做的第一件大事, 就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今年以来, 我们已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 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 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政府的上述做法
1有利于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状况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有利于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4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12B.14
C.23D.34
4.“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诗人林希这首蕴涵深意的哲理诗《土》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
A.价值判断 决定着人 生价值的 创造和实现
B.实现人生 的价值离 不开正确 的价值选择
C.人的社会 地位影响 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
D.投身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5.在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 国事访问 的习近平 主席向全 国1400万教师致慰问信, 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些希望是基于
1事物的发展离不开意识的自觉选择性的发挥2意识的主动创造性能不断创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具有能动性的实践能创造出有利的社会关系4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13B.14
C.24D.34
6.下列原理 能体现右边漫 画《定位:主观与客观》寓意的是
A.矛盾的同 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价值判断 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D.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和源泉
7.大场面、大投入、大 制作, 讲排场、比阔气、竞奢华……近年来, 一些地方举办的豪华文艺晚会和高成本节庆活动, 群众反映强烈, 中央高度关注。为此, 中宣部、文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 强调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和节庆演出, 明确提出严控党政机关举办文艺晚会等具体要求和监督检查职责。这是落实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 是宣传文化系统边学边查边改、以实际行动反对“四风”的一次亮剑。
结合材料, 分析中宣部、文化部等五部门叫停奢华办晚会、狠刹奢靡之风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8.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 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 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1) 结合材料,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
材料二2013年9月26日,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结果揭晓, 引发社会各界积极评价和学习的热潮。各地干部群众表示, 要向身边这些平凡而伟大的道德模范学习, 从身边做起, 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做起, 把良好道德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 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2) 根据材料, 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 说明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学习道德模范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答案:
1.C材料强调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 C正确, D错误。A颠倒了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B强调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与题意无关。
2.B材料表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3正确。2与题意无关;4“组织者”说法错误,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A材料中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是对上层建筑进行调整, 使之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故12入选。材料没有涉及生产 力与生产 关系, 3排除;4“直接”说法错误,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B事物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作用, 哲理诗《土》给人的启示是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在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实现人生价值, B入选。A中“决定”的表述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B全国教师之所以要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就在于这些正确意识、价值观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故34入选。1错误, 事物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创新”说法错误, 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
6.B鱼在小溪和大海里有不同感觉, 这表明价值判断随着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即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故B入选。A错误,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D错误, 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和源泉。漫画主旨没有涉及不同主体的认识, C排除。
7.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中宣部等五部门叫停豪华文艺晚会和高成本节庆活动是落实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 这体现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些地方举办的豪华文艺晚会和高成本节庆活动, 群众反映强烈, 中宣部等五部门叫停奢华办晚会、狠刹奢靡之风, 是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3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中宣部等五部门叫停奢华办晚会、狠刹奢靡之风, 表明了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的立场上,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8. (1)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 使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2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种价值选择, 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感表达也体现了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 学习道德模范, 实现人生价值:1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第一,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立足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第二,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 有顽强拼搏、自强不 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挥 自己的才能,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 理想信念, 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自己的人生。
3.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 篇三
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当出现问题时、为了解决问题,有一个常见方法——Trial and error(尝试错误法),即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再尝试、再错误……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1840年的鸦片战争,给中国出了一道难题:如何避免亡国灭种?
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被发配伊犁,请老朋友魏源撰写《海国图志》,让中国人知道和了解中国之外的世界。李鸿章、张之洞的洋务运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国北洋水师覆灭。1911年,中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英美等国宁愿借钱给袁世凯,也不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开始新的尝试——社会主义。
历史证明,这一次的选择中国成功了,结束了为避免灭国亡种的Trial and error循环。
耻辱的历史再也不会重演,但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有必要了解、学习历史,尤其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以明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从1516年的《乌托邦》至今,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苏联的十月革命到新中国的诞生,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五百年的历史不禁让人感叹——我们其实一直也都在Trial and error,始终迈着坚实的步伐,朝着实现《共产党宣言》上所描绘的世界,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这正是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五百年》所要传递的信息。
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要浓缩于50集、每集15分钟的电视系列片中,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据崔耀中介绍,100多名理论专家、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和博士集合起来,撰写理论脚本。为了撰写每集系列片的理论脚本,他们需查阅30多万字的资料,凝练出最能真实反映史实和观点的3000字。随后文学家和媒体人再精雕细刻理论脚本,把晦涩的理论生动化、文学化——以悬念带人物、人物带故事、故事带道理,形成文学脚本。最后,电视媒体人对脚本电视化,形成电视脚本。理论脚本、文学脚本、电视脚本,系列片经历了三度创作。系列片以5集为一个单位,制作5集播放5集,这种类似于美剧的边创作边播放形式让电视系列片更引人入胜。据统计,刚播出十几集电视系列片《正道滄桑——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网络点击量已达4000万,并保持每天100~200万次的增长量。
系列片挖掘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细节,这些人物有一个共性: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信心。正是这种自信,促使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中,即便面对贫困、监狱,乃至死亡,他们也毫不怯懦。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国人欧文,家境贫困,年仅9岁就离家打工,成为欧洲有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经营企业时,欧文发现工人的劳动所得并不是他们生产的全部劳动产品,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作为剩余产品被股东和工厂主剥削。之后,作为企业家的欧文决定进行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实验,减少工作时间、不用童工……他的实验品新拉纳克厂被誉为“幸福之乡”,却遭到资产阶级的排斥。1824年,欧文卖掉在英国的产业来到美国,花15万美元购买3万英亩土地,建立新和谐共产主义公社。欧文规定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但是,新和谐公社时时处在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中,参加的人形形色色,各有各的想法。最后,社员间产生了矛盾,公社陷入混乱不得不停产关门。公社宣告破产后,欧文大失所望,回英国另寻出路。一直到80多岁,欧文仍坚持到处传播他的共产主义思想,最终,他累死在讲台上。
康帕内拉,被关在监狱长达30多年,看不见太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监狱里,他坚信资本主义必然被一种更好的社会形态所替代,撰写了巨作《太阳城》。
4.社会学选择题总结 篇四
2、最早对个案社会工作作出贡献的是英国牧师查默斯(chalmers),他在英国圣约翰教区任职时,创造了“程序指引”的救济理论。
3、强调对案主“自然资源”即家庭成员、亲戚及朋友网络、邻里地区的使用。
4、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自助,而不是包办代替。
5值观,是社会工作目标确立的理论指导。“知识”则是社会工作专业技术的理论模式。
6、功能派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兰克提出的自我心理学。
7、波曼综合了各家的理论,如自我心理学、存在主义哲学、社会学中的自我发展理论,创立了问题解决这样的一种综合了传统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新模式。89、10、辩护人。作为辩护人,社会工作者代表案主和某人或某一群体进行交涉,以解决案主面临的问题。
11、正向情感转移,主要指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情感依恋理想化。
12、在个案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访视是家庭访视。
13和手段。
14、个人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情绪需要或冲突,仍藏在个人的无意识中。
15、间接治疗以环境改善技术为主。
16、以工作者对案主的指导性强弱为标准,从弱到强共有五个直接影响的技术。即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实际干预。
17、卡布蓝被称为“现代危机之父”。
18目标,因而可以获得进步。
19、关怀是不带占有性的关怀。
20。我认同”又可分为两种:“成功的认同”和“失败的认同”。
2122、ABC性格理论,基本观点是情绪问题是由于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
23、在ABC性格理论看来,一个人的情绪困扰(C)并非被刺激(A)所决定,而决定于一个人的信念(B)。如果我们能去除这些非理性信念,情绪困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4、结构家庭治疗法是:以家庭座位治疗单位,以改变与家人的交往方式为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学习理论、沟通理论去了解案主的家庭组织结构及成员互动方式,运用心理分析理论去了解按住的个人心理状态。
25、联合对抗。家庭中父亲或母亲指责子女,另一方却立刻站在子女一方一味护短,形成这种联合对抗的局面。
26、结构家庭治疗法人为:家庭成员出现病态症状与家庭病态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27、矛盾。如父母要求子女对他们诚实,却不能接受子女对他们的批评或指出他们的错误。这些矛盾的条例会使家庭成员不知如何取舍而感到混乱和焦虑。
28、1972年,雷依德和爱泼斯坦在他们合著的《任务中心个案工作》中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任务中心的概念。
29、个案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案主受多重问题的困扰,需要各种类型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帮助的情况。
5.社会学选择题总结 篇五
3一、单项选择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贯彻始终的是(A)【以人为本】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B)【改革开放】
3、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B)【保障和改善民生】
4、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反映人类进步与(B)存在和谐程度的状态。【自然】
5、(C)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
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党的十八大】
6、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
战,需要(B)的共同努力。【全世界】
7、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C)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自然力】
8、日本是通过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B),割占我国台湾的。【马关条约1985】
9、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国内外情况的变化,党和政府审时
度势,为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提出(B)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0、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C)【970701和991220】
11、2007年10月,党的(B)报告第一次将“两岸签署。。。和平发展框架”【十七大】
12、我国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A)【工人阶级领导。。。最广泛的联盟】
13、现阶段既是中国。。坚强柱石的是(B)【中国人民解放军】
14、在改革开放和。。。(A)党的领导。【改善】
15、新形势下建设(C)的马。。。执政为民理念。【学习型】
二、多项选择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BCD)
2、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指(ABCD)
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尊重、顺应、保护】
4、着力推进(ABC)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绿色、循环、低碳】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把(AD)作为根本动力,建立和完善生态
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改革开放、科技创新】
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标志性事件是(ABC)
7、1992年,代表海峡两岸。。。的是(AC)【海协会、海基会】
8、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四个尊重是(ABCD)【劳动、知识、人才、创造】
9、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这是因为:(ABCD)
10、党的十八大从战略的。。。包括(BCD)【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建设的新目标。
2、如何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3、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4、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策略选择 篇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重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老路,重新拉平已经存在的社会差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经追求过建设一个同质的社会,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消除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差异,同时也消除了一个正常社会的多方面的活力。一个没有差异、没有社会冲突的社会,也许令人向往,但这样的社会难免会缺乏个人追求的余地和由个人追求汇集而成的社会活力和发展动力。
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以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为前提,努力追求让不同个体、不同群体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挥所长,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个体目标和整体目标的兼容和互补,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经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共同所在。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是差异成为个体或群体实现自身的领域,而不是委屈、浪费甚或牺牲自身的场所。差异构成了个体或群体之间“错位竞争”的条件和凭借,有差异的个体不一定要在同一空间对垒,各个群体或阶层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寻找自己的舞台。有差异,但未必有冲突,更精确地说,正因为有差异,所以才可以不冲突。这种对差异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或者说非冲突化的处理,正是中国自古以来所推崇的“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理想社会的核心构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从方法论意义上看,这种极具智慧的解决方案就是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张力,寻求两者间的平衡点,以此促成个体有最大作为、社会得到最佳整合这样一种充满活力的局面,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经济活力与社会稳定的并存和互补。
为了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必要的张力”,需要以制度性安排来调整市场在利益分配上的失衡。
差异说到底是利益的差异,和谐自然包含对利益的协调。不在利益分配制度上对市场自发机制采取一定的弥补,就不可能引导和影响差异的走势,追求和谐社会的努力就很难产生效果,和谐社会就没有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将被虚拟化。具有自发性质又获得了经济上主导地位的市场体制,客观上为掌握各种经济—社会资源的个人或群体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搭建建设性的政策架构,由国家制定公共政策和发展社会事业,发挥政府作为各种利益群体中介人和协调人的作用,通过立法和行政等方式,促使社会财富适度转移,扭转差异扩大的趋势,缓和利益矛盾,争取适度差异基础上的社会和谐。
有差异必有矛盾,有矛盾难免发生冲突。差异基础上的和谐,不需要绝对排除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冲突的社会,而是冲突被良性化、制度化了的社会。除了由国家或政府担任中介人,采取直接介入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采取法律的,社会的等不同方式,借助明确的规则约束,让不同的利益群体通过体制化的平台,如集体协商或谈判机制等,直接沟通乃至博弈,从中产生能够为各群体所接受的利益分配格局。经过制度化、无害化和建设化的处理,可以有效利用冲突的激活效应,同时又可避免由冲突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实现差异基础上的社会和谐。
无论差异还是和谐,它们都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个人或群体对差异与和谐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差异与和谐的实际效应。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承认个体或群体间的差异、承认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基本权利和权益的基础上,对已经存在的差异格局作出合理、合情的解说。和谐社会需要利益协调,但利益协调也是有限度的。一切现存的秩序都需要合理化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解
7.社会学选择题总结 篇七
一、社会化养老福利化取向的必要性
1、公共责任:社会化养老福利化取向的基础
首先, 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明确公共责任。社会化养老模式, 要求制度的开放性、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依托机构的网络化;制度设计方面, 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平, 注重年老风险的社会成员互济性;强制性效力方面, 政府通过履行其法律责任, 颁布法律法规保障社会化养老的可持续发展;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经营方面, 政府承担着如何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使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
其次, 社会化养老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 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公民交付本属于自身的公共权力给政府, 政府通过履行其公共责任, 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求。
再次, 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实践性指导。它要求多个权利主体合作, 提供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化养老。通过对政府公共责任的明确化及政治权力在经济领域的结构调整, 让更多非公共部门参与社会化养老。在行政权力上, 改变过去政府不堪其负的状态;在经济上, 充分利用民间资金以及市场化机制, 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 公共伦理的具体化操作。社会化养老本身就是一种体制伦理进步性的表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作为政治角色的职业伦理。养老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还要注重职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 处理好社会化养老过程中的日常事务。
2、社会选择:社会化养老福利化取向的保障
首先, 促进的社会化养老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通过竞争优胜劣汰, 优质化公共产品的供给;个人通过选择甄别, 寻求适合自身需求的公共产品;进而通过社会选择, 将不适宜的参保率低的公共产品剔除, 或者通过修正建立适合社会需求的社会化养老机制。
其次, 提高了公民参与社会化养老的程度。社会化养老与每个社会成员休戚相关, 公民有强烈参与社会化养老的诉求。个人参与整个社会化养老的过程, 寻求自身的福利最大化, 进而国家寻求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转变消极被动的传统福利思想为积极主动的福利思想, 强调个人有通过选择谋求自身社会化养老的权利。
最后, 保障了公民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公民的社会化养老权利随着公民社会权利的发展不断扩大和深化。公民通过缴纳社会保险税、养老保险费等方式, 履行了自身的应尽的义务, 委托政府为其年老风险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因而, 政府就承担了通过社会化的养老, 满足社会公众的养老需求的公共责任。
二、社会化养老福利化取向的限制因素
1、行政主导色彩浓重造成供给的单一性
不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福利并非以效率和需求为优先考虑因素, 政府往往不计成本, 缺乏市场化的经济观念, 导致社会福利不能满足公众需求, 供需结构性失调, 质量和效率低下。在供需存在结构性的是失调时, 为节约边际成本, 难免会出现行政命令式的公共产品供给, 造成供给的单一性。
2、信息传达机制不健全导致信息不对称
通常, 养老机构通过货币的发放, 以期减少老年人福利的系统性风险损失, 但是老年人未必会将资金按照政府所期望的途径进行消费获取福利。有的老人舍不得将社会养老金用于消费, 而是作为储蓄或者用作他用;有的老人由于信息渠道有限或者身体条件有限, 不能寻求到合理的消费方式及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因而, 仅仅通过按月发放养老金某些时候并未从根本上促进老年人福利化的改善。
3、“漏桶效应”造成传输机制中的福利损失
“漏桶效应”针对“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 社会福利就越大”提出质疑。认为过多的注重公平层面的社会再分配, 导致富人投资的积极性降低, 同时降低低收入者的劳动积极性, 从而导致国民财富总量的减少, 国民福利水平的降低。此外, 在社会福利通过多层级的政府再分配后, 由政治体制、系统风险等造成“漏桶效应”也造成了社会公共资源的漏桶效应。社会化养老提供者的政策执行越是多层次化, 公共物品的供给时间越长越容易造成“漏桶效应”的扩大化。
4、固有被动观念导致社会选择功能发挥不足
实行市场经济前, 在企业保障模式下, 国家或企业承担着社会化养老的全部责任。另一方面, 实行市场经济后, 社会公民认为社会风险都属于自我解决的范围, 缺少积极主动寻求社会福利的思想观念, 甚至认为社会福利是天上掉的馅饼的消极福利思想。福利中的“寻租”行为得以掩盖, 公民的福利需求得不到真实的体现;社会化养老内部政府和个人的定位不明确, 权力和义务不明晰。
三、社会化养老福利化取向的促进之道
1、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化养老供给的多元化
市场经济中, 劳动者获取养老金是以其缴费为前提, 公民的缴费能力与养老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此, 社会化养老的福利化取向应该是多层次, 多结构、多支柱的。为避免政府不堪其负, 通过职能转变, 将企业、NGO和个人等社会主体纳入养老保障的供给链条中, 形成责任共担机制, 通过非政府部门的竞争和选择使得公共产品的供给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在结构上拥有更多层次可供选择, 提高社会化养老的服务水平和供给水平。
2、完善信息传达机制发展内容多样化的养老体系
完善信息的传达机制是指信息的传达是具有反馈机制得双向的有效传送信息。政府对社会公众的传达机制相对比较完善, 但要避免“寻租”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的养老信息的失真。我国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息传达机制却并不完善, 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和失真, 从而导致社会化养老的需求和供应失衡。完善社会选择表达机制, 建立社会选择平台。通过社会选择, 了解社会需求, 建立内容多样化的养老体系。寻求多途径的社会化养老的方式。
3、引入政府购买制度降低社会化养老体系的福利损失
福利的提供者不仅仅是政府, 政府作为供给者并非必然的生产者, 可以通过对准公共产品的外包或者招标, 提供各个层次的养老项目, 提高公共产品的利用效率并扩大公共产品的传输渠道。将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化养老领域, 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形式的养老服务, 降低老年人公共物品和服务成本, 提高老年人福利待遇。
4、改变公众被动观念增强社会选择功能的发挥
提高公民的个人技能, 倡导公民变被动的“恩惠式福利”为主动的“进取式福利”, 公民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化养老, 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被动的养老思想。不同的社会化养老领域有不同的责任主体和责任标准以及不同的责任承担比例, 通过科学合理的精算, 判定政府和个人应该在社会化养老领域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比例和范围。通过双向沟通和多方合作, 促进社会化养老的福利水平。
5、社会化养老福利化取向的路径分析
社会公众针对个人情况通过对政府提供的各种养老选择, 表达个人诉求, 政府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整合社会资源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福利项目, 通过社会保障局、社区等平台传输养老资源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注重信息反馈改进社会化养老机制。社会化养老始终贯穿公共责任和社会选择两条线, 通过社会化养老的现实机制将二者统一。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443-447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461-477
[3]、孙悦平, 刘俊, 谭军.应用福利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33
[4]、郁建兴, 楼苏萍.公民社会权利在中国:回顾、现状与政策建议[J]教学与研究, 2008, 12
8.社会环境与企业家选择 篇八
三十多年来,中国诞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著名企业家,企业家的生存环境也有所好转。企业家群体在人们眼里俨然是时代的精英、社会的强势群体。然而,在他们炫目的光环背后,也有许多困惑与无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自从1999年胡润造中国“百富榜”以来,很多顶级富豪们因上榜而出名,也因上榜而被颠覆。很多当年的风云人物都先后身陷囹圄,光环不再。从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可以观察到一个明显的事实,即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正面临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尴尬生存环境。
固然尴尬的生存环境来自于经济高速转型中的不确定性,法治环境的不健全,政府掌握过多资源与审批权,却又球员兼裁判带来的不公平,以及社会上少了道德底线的价值错乱,但有人深陷这样的环境中,失了方寸;而有人却还是能正派经营并游刃有余,差别在哪里呢?企业家在这样尴尬的生存环境中,又要如何自处呢?
成功学让环境越来越恶劣
我个人认为成功学的引入是企业家面对尴尬生存环境的罪魁祸首。其引入破坏了很多传统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制造了很多精明的自利主义者。有人学习和运用成功学,靠一些具有短期效益的事情发家,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了巨额财富。一群研究成功学的人便吹嘘其通过几次特殊操作,一下子就发财了的特殊经历。这样的吹嘘使更多的人羡慕、学习然后去实践这种短线行为。另一些人作不到,羡慕嫉妒恨之余,又对改变社会现实无能为力,于是就沦落到白天和稀泥,晚上在网络媒体等大众平台上当愤青的境地,通过发表一些愤世嫉俗的言论来恢复一下虚假的、廉价的自我道德感。
成功学教人只有三分实力,但要忽悠成二十分,最后拿十分利益。造成的结果是太多的人为成功不择手段,没有底线,各种钻空子、贿赂的行为越来越多,培养了一批受贿的官员,导致官僚主义盛行。中国人传统观念里本来就有“县官不如现管”的思想,于是恶性循环,官员的贪腐又带来更多的短线行为。这样的环境正是我们今天社会的大问题。
在这里要感谢一下方舟子。因为方舟子质疑唐骏学历造假事件,牵扯出一批有造假嫌疑的名人来。唐骏作为“打工皇帝”是很多青年人的偶像,而这次打假让年轻人能够从追随成功学的狂热中停下来,反思、成长。
当然,在这样尴尬的生存环境中还是有很多坚持守底线又能成就事业的人,他们因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获得了成功,而且是基业长青的终身事业。他们是如何办到的呢?
企业家要加强自我修炼
首先,要戒除成功学思维,追求长线发展。企业家做企业首先要树立的是企业的价值观。兰德公司花费了20年的时间跟踪世界500家大企业,发现百年企业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价值观,注重追求企业的使命、愿景及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因企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中国企业走向基业长青,需要培育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企业家们认识到树立价值观、守住道德底线的重要性。
其次,做事情要有底线。这里所说的底线绝对不是要企业家摆清高,愤世嫉俗,对不良社会现象斥之而后快。而是说企业家要做企业,在商言商,商道即人道,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的精神与形象是企业的一面镜子。正如德国著名的伦理经济学家科斯洛夫斯基所说的,企业家的道德行为“存在于放弃中,通过放弃道德上有问题的机会和放弃不道德行为(违反规则的行为)带来的利益,来达到比竞争对手更有利的竞争优势和区隔带来的利益。”
最后,要培养社会责任感。聪明的企业家不会去和不肖的官员同流合污,但也懂得搞好和政府的关系,比如可以通过捐款等方式做一些公益事业,帮助政府做一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如建设NGO(非政府组织),帮助地方政府寻找公共资源、搭建沟通桥梁等。但是他懂得坚守底线,不参与一些有违法律政策、乃至有违道德的事情。对于因制度漏洞等不太规范的操作,只接受法律允许的便利,不追求违法的利益。总之,就是有十分实力,只说八分能耐,仅拿七分利益。
可以说,中国企业家在不断进行组织创新并逐步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困扰较多,从某种角度承担着改革的风险与成本,但这并不是绝望或堕落的理由。因为一批有坚持、有修炼的企业家的所作所为让我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我相信,社会环境最终也会在善于反思的年青一代成为社会脊梁后最终好转。
9.初入社会,该如何选择工作? 篇九
又到毕业季,无论大学时代多美好,都将面临就业竞争。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据统计多达730万,按照过去的大学生就业率92%左右来计算,今年将会有60万大学毕业生将会面临刚毕业便失业的残酷现实。
所以,帮自己找到一份工作,此时就变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今天,青苜网小编就多年工作经验和每年大量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心得体会,来谈谈这些毕业菜鸟们应该怎样选择和找工作的问题,希望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有所帮助,当然,对于那些已经就业,想跳槽的人也适用。
1、选方向
既然毕业了,你一定先要考虑清楚是继续求学,还是决定走上社会,开始参加工作。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这是必选题,一定得选。虽然也有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工作一段之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和考研的情况,数据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的比例太少了。另外,也还有人一边工作一边考研,这样的人的比例也不是很高。98%以上的人踏上工作岗位之后,都像高速路上的汽车,只能单向全速奔跑,很难再回头了。所以,此时,你不能说我再看看,大学时代玩玩看看的时代早过去了,无论是继续求学深造,还是开始走上就业岗位,你必须二择其一。
2、选城市
你决定要工作了吗?踏出校园的第一步,你应该是先选择城市。为什么?因为接下去要开始你的工作人生了,此时,你得先选定自己活动的地盘。这个地盘,不能简单理解成栖身之地,它很可能是未来你一生要坚守的地方,绝大多数人,将会在他选定的城市恋爱、结婚、工作、生活、生小孩,乃至,度过他的余生。也有一小部分人可能会到处漂泊。但在漂泊之前,你还是得选好你工作人生的第一个落脚点。
如果选择去一线的核心城市,则意味着你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自然也就可能有更高的眼界,更多的薪水,但同时,你也将可能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更高的生活成本。在择业初期,如果想尽快就业的话,建议你首选三大城市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工作,这些城市圈或者商业发达,或者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发达,在这里,你可能更容易找到与你的专业匹配或者与你的兴趣相投的公司,这样可以更好更快找到印证自己能力的舞台和机会。
当你在这些大城市的成熟公司得到锻炼之后,如果想去环境更好、压力小,或者节奏慢一点的二三线城市的优秀公司工作的话,可能也相对容易一点。大城市、大公司的历练,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会帮你的职业生涯起到增值的作用。
3、选行业
中国有句俗语,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其实是说,入行很重要,因为一旦加入一个行业,你就得全副身心去做,随着时光的推移,你的经验,你的人脉,你的积累,都在那个行业里,半途再转换跑道,就比较难了。其实现在男女择业机会平等了,所以女也要怕入错行。
在选行业的时候,要注意选有前景的、未来发展光明的行业,如果行业本身就比较小,或者几乎还不能成为行业的话,你最好慎选,否则你未来发展的前途会严重受限。因此,你一定要选那些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帮助、好就业的行业。在工作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T形人才,或者十字型人才。所谓T型人才,就是指知识面够广博,同时专业方面又比较深入的人才。所谓十字型人才,是指多功能、多特点的人才。
青苜网小编认为,第一份职业的选择其实非常重要,一定要仔细考虑,谨慎选择,千万不要走到大街上,随随便便就找份工作去干。虽然也有很多人中途转换跑道成功的,但背后的付出可能会比你专注于一个方向的人多很多。
4、选公司
关于选公司,我的观点是,不一定要大公司,觉得对自己合适就好。
大公司之所以能从小变大,一定存在优秀的基因,而这些优秀的基因,一般都会贯彻和展现在它的规章制度、作业要求以及没有写在文件和程序中的企业文化和处事风格中。加入到大公司,你耳濡目染,很快就能感受到这些东西,如果你够用心的话,你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文件规范、操作技能,还有它理念和文化内核。
而且在企业里,边做边学,特别是在成功的实战案例中学习,进步非常快,所以,理论上,如果你足够用心的话,你会快速摄取到很多有价值、有营养的知识,如果能再加上你身先士卒、学以致用精神和行动力的话,你的成长速度会惊人地爆发。而这些大处见小的精华,你若能学到的话,一旦进入小企业,就会如鱼得水,发挥的非常好。
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也有优点,比如其组织结构扁平、简单、透明,所以,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都很高,很快。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只要你肯干,肯吃苦,肯钻研,有的是大把的机会。而且,小企业,分工不会那么明晰,可能会让你兼做很多事情,或者参与很多领域的事情。只要你肯好好学,并坚持持学以致用,不用多久,便会脱颖而出,大显身手。
5、选老板(上司)所谓入对行,跟对人。人生中第一个上司,非常重要,他在你工作生涯中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你的家庭成长中类似父母的角色。他在你工作中的启蒙阶段教给你的很多东西,就像你在家庭成长中,父母在启蒙阶段教给你的东西一样,将会影响你一生。
所以,除了认真选公司之外,你一定要谨慎选上司。可能很多人觉得,老板(上司)还有得选?是的,有的选。如果你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对这家公司了解的人,去打听你应聘的部门的头是什么样子的人,口碑如何。如果是在你自己成长和熟悉的城市,最好能动员资源和关系,投身到一位好老板(上司)的麾下。
好上司如果悉心带你,会让你直接绕过很多坑,站在他的肩膀上成长。比如,与人打交道的方式,与上司下属相处的技巧,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工作态度与职业操守,乃至他会告诉你的一些工作方面的潜规则等等。这些往往是给钱也学不来的东西。相对而言,工作技巧之类的,反倒不是你第一要考虑的,因为这些东西很容易练出来。同样第一份工作的薪资其实也不是你考虑的重要指标。说真的,第一份薪水能养自己就好,没有人会在第一份工作中拿到高薪水。在起步阶段,赚得经验和赚到钱之间,经验是比钱更有价值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讲,找到一个好老板(上司),也就找到了你的未来,找到了你前途的保证。
6、选岗位
10.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篇十
从英国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在英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届政府都在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此制定的重大决策都尽量符合其国情,贴近民众利益。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各国都在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各国政府在确定执政方针时,都必须依据本国实际情况,寻求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这充分显示出世界各国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各国发展道路的特质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引起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在英国培训期间,几乎每个授课老师都无一例外地多次提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亲身体验,并给予高度评价。通过学习研讨,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是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局面,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通过考察我们认识到,英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低碳经济、节能降耗减排等可持续发展问题,采取了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强化对企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从民生角度鼓励家庭节能减排等多项措施,并专门成立了独立官方顾问机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负责对政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意见和能力支持。同时,无论是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强调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从各政党出于政治需要大打民生牌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民生思想、可持续发展在英国经济社会生活和政党政治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我们还了解到,欧盟国家在对待移民潮问题上,以理性的方式促进劳动力市场开放,主要采取引导通过合法途径实现跨国流动,为劳工移民创造居住条件,提供面向公众的社会福利服务,努力协调各国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等做法,积极推进欧盟内部劳动力自由有序流动。实践表明,现行移民政策扩大了就业,弱化了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为保持欧盟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发挥了作用。这从国际视角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佐证。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了新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在各项工作中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精神贯彻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各个方面;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兼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民生和农民工等各个方面,要把握好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确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课堂案例研讨,我们了解到英国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程序规范,信息公开透明,决策结果受法律约束和民众监督,广大民众均有权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由于公民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知情度比较高,他们的权益和愿望受到政府的尊重,因此,他们对政府的法令大多能够遵守,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必要的阻力大大减少。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民主决策的理解,对我们今后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1.收入转移是一种社会选择 篇十一
近年来,关于世界财富增长和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争论日趋热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财富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关于社会收入分配却有不同的观点。
政策方针不是均贫富
社会收入分配涉及的方面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工资形态、劳资关系、政府税收、家庭结构、人口流动、生命预期和健康状况以及政府转移支付政策等等。社会收入分配不仅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是现代化事业中关键的一环。
除了市场因素外,影响社会收入分配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政府的收入转移政策。在市场收入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来影响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简单地说,政府的行为就是通过税收,从一个群体抽走更多的财富,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另外一个群体。不同国家的政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征收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税款,以不同的名目分配给不同的人群。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社会转移政策方针往往不是均贫富,而是减少贫困,政策取向并不是帮助穷人,而是从稳定社会的目的出发,发现市场的缺陷,在不取代或者伤害市场机制的前提下,补充市场的不足。为此,政府除了要解决少数长期贫困人口的问题以外,重点还在于解决影响社会进步和稳定的短期贫困人口问题。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短期贫困的现象相当普遍:除了美国等少数国家以外,在加拿大、德国、荷兰和瑞典等国,长期贫困人口只有1%一2%。短期贫困是由于收入中断引起的,而收人中断与就业不稳定或不连续直接相关。造成收入中断的因素很多,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年龄层或不同的就业条件下碰到,大约有12%到40%人口的收入会在六年的时间里徘徊不前。即使是在瑞典,也有近12%的人在六年中的某些时期碰到收入降低的情况,而在英国这个比例竟高达40%。
贫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市场的选择性直接相关,政府的作用就是要降低市场风险给人们的打击,或者帮助人们寻找新的机会。此外,市场分配是年度性的,而收入分配关系到人的整个生命周期。政府还要帮助公民度过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薄弱阶段。政府的政策往往针对具体的问题制定,关注人们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会陷入贫困等细节。
发达国家税收的总趋势是减税和减轻企业负担
概括起来,政府实施社会转移政策的财政工具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税收,另一个是支付。税收政策与收入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税收(特别是累进的税种)都向穷人转移财富,例如累进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环保税(燃油税、车辆税)等等。经合组织的统计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在除了美国以外的多数经合组织成员国里,对低收入人群的税收降低了,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提高了。
而且,最近1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税收的总趋势是减税和减轻企业负担。以欧盟国家为例,一直以来欧盟国家的各种税收相对较高,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有了变化。因为欧盟国家由于受到国际竞争的压力,特别是受到大市场的刺激和欧盟自由化政策的鼓励,纷纷采取措施,在降低社会保障税的同时,降低了企业所得税并改善资本市场的运营。
转移支付,是西方各国政策普遍釆取的另一个实行社会转移政策的重要手段。转移支付的政策涵盖了失业、退休、家庭补贴等大型的收入转移计划。这些计划毫无疑问地对低收入群体有利,但是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收入从富人向穷人转移,而是从青年人向老年人,从无子女家庭向有子女家庭,从有工作的人向没有工作的人转移。
政府的收入转移对于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到底有多大影响?经合组织的调查认为,在许多国家里,30%的低收入人群获得了三分之一到40%的转移支付,而30%的高收入人群获得了20%—26%的转移支付,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
但就具体项目而言,一份关于非年金转移在不同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的研究显示,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里,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上升的幅度比较大。在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爱尔兰、英国和美国,这类转移的50%~60%给了低收入群体,只有10%~20%返回到高收入人群。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在转移的过程中,釆取了非年金的、需要经过收人调查的社会救济方式。
如何有效调节社会收入
政府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支付进行的收人转移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现象,而是一种综合的社会选择。
将社会财富的多大比重用于政府干预的分配系统才是合适的?在这个系统中采取怎样的收入转移,是针对穷人的还是普及性的?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做简单结论的问题,这里牵涉到一个国家决定走什么样的道路,为什么人谋利,怎样进行利益平衡等大问题。
有些看上去是很小的技术性的问题,例如家庭补贴、失业保险等的支付方式在有些国家里比较平均,在有些国家则带有明显的累进制特征,这些政策在制定过程中都经过了大量的论证与辩论,最终是道路的选择决定收入转移方式和程度的选择。当然,在经过多重选择之后,往往会在同一个系统中出现相互矛盾的理念和政策,它们之间有时候会相互补充,有时则相互掣肘或抵消。
所以,任何选择都有不完善的方面,甚至副作用,不是能够简单地用公正的概念概括的,而是要看一个社会对哪种不完善和不公正的承受能力更小,看这个社会有什么样的资源,可能调动什么样的资源去解决该社会认定的收入不公,或难以忍受的贫困。
虽然每个政府在选择收入转移政策的时候都强调公平,但是仔细观察,各个国家,甚至各国内的不同团体,所使用的公平概念是很不相同的。既有水平的公平(即公平地对待平等的个人),也有垂直的公平(即以适当的方式对待不同环境下产生的个人问题)。
根据水平公正的理念制定的转移政策有其难点,例如需要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受益人的环境是同等可比的。如果两个人在同一年里的收入一样,而其中一人有积蓄,那么针对他们实行同样的政策是否能够算是公平呢?如果其中一个人的家庭人口多于另外一个人,那么他们得到同样的补助是否算是公平呢?这些问题看上去十分简单,但是却牵涉到人口政策和社会价值等一系列大问题。
根据垂直公正的理念制定政策需要更多的裁决。因为很难确定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救助。关于各种情况和条件的设定可以使社会立法篇幅浩繁。还有一种“社会团结”的公正,即不区分实际需求,通过机制性的安排,使所有的国民都摆脱贫困。这种做法的代价高昂,在全球化市场竞争面前受到了诸如“道德风险”、“搭便车”和“养懒汉”等多种批评。
【社会学选择题总结】推荐阅读: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练习题 多项选择题06-26
高考政治之纠错笔记系列:专题16+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0-31
社会学总结07-09
农村社会学总结复习06-29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政治学科知识基础考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三10-20
年社会学学会工作总结10-27
寒假社会实践总结: 聚焦民生 关注社会08-12
社会育人总结06-14
社会组织总结报告08-04
社会调查毕业总结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