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名言

2024-08-28

品德的名言(13篇)

1.品德的名言 篇一

关于品德的名言32则

1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雪莱

2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管仲

3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

4 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

5 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6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7 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

8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9 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嵇康

10 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阿米尔

11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12 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托马斯·曼

13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列宁

14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15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16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武者小路实笃

17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

18 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过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动从战斗中退缩的人则是一个懦夫。——罗曼·罗兰

19 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罗素

20 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苏格拉底

21 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

22 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23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Bacon,Francis

24 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高尔基

25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Bacon,Francis

26 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胡志明

27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28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29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

30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马卡连柯

31 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车尔尼雪夫斯基

32 真诚的爱情,并不等于娓娓动听的甜言蜜语,慷慨陈词的海誓山盟,如胶似漆的接吻拥抱。爱情是一种高尚、美丽、纯真的感情,应当以忠实诚恳取代虚伪欺诈,以互尊互敬取代利己自私,以道德文明取代轻率行动。——黄少平

2.品德的名言 篇二

一、“生态课堂”理论与教育的本质新探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 不是工业。”这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 是让植物自然生长, 而不是像工业那样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 也应该创设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自然成长。

基于这种对教育的理解, 我们说“生态课堂”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绿洲, 生态课堂就是促进生命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常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专注于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是一门集实践性、综合性、人文性、思想性、德育共生性于一体的学科。兼具育人 (育智、育德) 功能、社会服务功能。思想品德课堂是人的精神生命、道德生命和人格生命养成、超越的地方。

“生成”所以是德育生态课堂的特性之一, 思想品德“生态课堂”强调的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自在、自为的状态, 寓德育于无痕, 还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本质属性。使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交流的场所, 成为师生生命情感交流、心灵对话、理想守望的家园。

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促进品德“生长”的生态课堂符合思品教学的内在本质属性, 建构生态的思想品德课堂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思品课堂中“非生态”现象透析

此前, 我们在本校初一到初三的学生中组织了一次有关“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问卷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法、访谈法, 在200名学生中进行了调研, 经过对抽样的综合分析, 我们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存在严重生态失衡现象。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 存在着教学超载、关系失衡、权力控制、压抑个性、脱离实际的种种非生态现象。课堂教学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压抑个性、失去灵性、远离生活的种种非生态现象。在问及“能否积极调动思品知识解释社会或生活中的现象”, 回答“一贯”的占6.5%, 回答“偶尔”和“没有”的占45.5%。“对思想品德兴趣无或小、不喜欢的占25.5%”, 需要说明的是, 这一比例在不同任课教师的教学班存在明显差异, 名特优教师任教班级比例明显小于普通班级。“觉得思想品德课空洞、枯燥、难学好怕背书的占30%”、“觉得思品课缺乏活力老生常谈的占41.0%”、“觉得在思品课上随大流的选答率占62.5%”、“想参与但没有机会的占5.5%”等诸多数据足以说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内部生态失衡是比较严重的, 这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义及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追求。

据笔者观察, 现实课堂中的生态失衡还表现为:目标的单一及功利, 教师的放松及放任、学生的从众及退让, 课堂教学的过程性、探究性、情感性目标弱化, 学生合作性、研究性、拓展性学习缺失,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课堂视野狭窄, 课堂主体控制与受控倾向、课堂环境封闭倾向, 师生关系不和谐, 教学互动形式化, 自主探究缺乏有效引导, 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情感教育与知识传授活动开展相脱离, 重视课堂预设忽视课堂生成等。

三、复归与转向: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的构建

如何将传统课堂内“教学超载、关系失衡、无视人性、无话语泛滥、权力控制、缺乏和谐”等顽疾进行改良, 使之充满“生命灵动、相互依存、协同合作、伙伴关系、多样而开放”等现代教育生态的特点。结合理论与实践, 笔者认为生态课堂的要素有活力、自然、动态、多样、生成。

1. 变思品课的“规劝灌输”为“助成顺应”

思想品德教育要遵循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 正确处理灌输与生成的关系, 变思想品德的规劝灌输为助成顺应。思品教学是“知性”和“德性”的统一, 而“德性”才是这一学科的本质属性。传统的思品课堂上“怕学生不懂, 教师只有灌;怕学生不会, 教师强力灌;不知学生已知, 教师盲目灌”。这种“把教学的过程当作知识授受的过程,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单向的灌输, 受教育者只是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无错误的复述’, 教学过程不仅只成为知性的获得, 而且还扼杀了生命的灵性和创造”。知识教学的单向传递, 使教学走向迷惘。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一内容的教学中, 我课前提供两组材料, 一组关于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舞台上的中国良好形象和改革开放30年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另一组是关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和当前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让学生任选一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自行拟定标题并写出自己的体会。通过上述的设计, 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 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 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 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 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在思品教学“灌输”与“助成”之间, 给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攀爬的支架, 构建合作交流之课堂平台, 在对话、生成的思想品德“生态课堂”中, 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激起思想撞击的火花, 在“生—生”对话交流中主动建构知识、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全面辩证客观地思考问题、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建构内化, 最终促进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

2. 变思品课的“静态传授”为“动态迁移”

当前课堂中存在的教师的霸权及控制、学生的从众及退让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被动从属使得课堂教学死气沉沉, 更不要说知识的生成、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生态的思品课堂要求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 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质。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素养以及教学条件为依据, 选择课堂教学的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体现程式性, 留下延伸性。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选准探究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重视交流:动口———语言交流、动手———操作交流、动键——网上交流。重视互动:动脑———思维互动、动身———实践互动、动情———情感互动。“动”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有利于使学生思维产生碰撞, 辨清真伪, 在动态中“生长”, 更有利于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状态。思品教学中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拓展学生活动的空间, 比起枯燥的说教, 这样的道德教育更具有可信度和感染力。在灵动的思品生态课堂中, 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知识、情感、观念、经验等各种信息的相互交换, 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有利于知识、情感观念的互补, 有利于生态主体相互支持, 从而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最终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3. 变思品课的“无视抑制”为“唤醒激发”

师生心态对教学过程起重要作用, 冷漠、压抑的课堂教学环境必然带来课堂的压抑沉闷, 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也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质量。在《两代人的对话》中, 笔者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教育作用, 课堂教学自始至终谈论的是家庭生活这个话题, 是学生已有的认知、体验、思辨和感悟促成了课堂的动态生成, 在学生互相的唤醒与感染中, 还给学生一种精神明亮的感觉。

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 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 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生成不是由教师单向带动, 而是师生对流, 生生互动生成。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一味的灌输, 更多的是唤醒和激发。思想品德教学, 也不是“高高山顶立”, 而是“深深海底行”。课堂教学也要改变传统的我呼你应, 变成“呼中有应、应中有呼”, 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 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4. 变思品课的“照本宣科”为“活化教材”

思想品德课程的时代感非常强,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活化知识, 激活教材, 选取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资源十分重要。八年级第一课第二框《我爱我家》主要探讨的话题是爱家人、爱父母。可以说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尤其对处于逆反期的初二学生而言, 照本宣科、机械说教不但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还可能激起学生的反感。上课伊始, 我选择了著名演讲家邹越“让世界充满爱———爱父母”这段感人至深的演讲, 学生的情感被激活, 教材中静态的文字也被赋予了情感的气息,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 学生手中的教材也变得丰满起来。接下来, 笔者选用并改编了网上从“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到他是她的父亲, 她是他的母亲的问卷调查, 在舒展、意外的氛围中让学生轻松理解和感受了父母之爱和家的温暖。同时, 生态课堂的教材也具有生命的气息。

生态课堂从内容把握上说是生成的, 也就是说是多变的、发展的、挑战的;从教学组织上说是智慧的, 尽显教师的教学机智。时事政治风云变幻, 瞬息万变, 生态的思想品德课应充满时代气息, 把时事及鲜活的教育资源引进课堂, 让课堂有民众的声音、社会的声音、世界的声音、时代的声音, 还有学生自己的声音, 有学习共同体的“对话”“协商”, 思维的“碰撞”, 这种课堂教学, 才会生机盎然。

5. 变教学流程的“机械封闭”为课堂生态场的“圆融互摄”

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本真:对人的整体性观照。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已不仅仅是知识教学, 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顺应这一理念的要求, 思品课堂教学要实现从“流程”———线性结构到“生态场”———立体结构的转变。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课堂是由学生、教师和教室这一特定的时空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生态课堂更看重三者生态之间的最佳结合与有机渗透, 强调三者之间高境界的圆融互摄、进而创设最为理想的课堂环境, 或者说是课堂学习与成长的生态场。课堂教学是学生的生命运动、学习内容和各种信息在系统中的师生、生生之间流动、处理和深化。如果我们把课堂打造成真正意义的生态课堂, 我们就不愁素质教育不能实施。思想品德学科才找到自身应有的价值。

思想品德学科追求的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和谐生成, 课堂生态场的“圆融互摄”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 在与知识的“相遇”中, 使知识融入生命, 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 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

3.品德的名言 篇三

一、立足生本,二度开发教材

已有教材是经过许多专家、教师多番论证、精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而产生的,因而它的科学性、与课程标准的契合度是很高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还是要尊重已有的教材。只不过,当遭遇教材中的内容主要面向城市儿童,不能满足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需要时,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适度的二次开发。

了解学生是二度开发教材的起点。农民工子女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教师去深入调查了解。一般而言,普遍的情况是:1. 孩子的课余生活单调:要么关门在家,不敢出去与人交流;要么游荡在外,流连于不该去的公众场所。2. 作为监护群体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无法在学习上给予这些“候鸟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辅导和管理,并且由于工作时间比较长,极少与孩子们直面交流,亲子之间沟通不足。而我们的品德教材中,设计了许多要求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活动,这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有些不切实际。

基于此,教师就需要以学生为本,或调整学习方式,或调整学习内容,以保障品德课程能够有效实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切实的促进作用。例如,《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上超市》一课,目标是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付钱和购物。如果采用课外实践活动设计,对于家里不给零花钱的农民工子女来说,难度不小。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模拟训练的方式。教师事先印刷小面额的“人民币”,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练习,学生们学起来兴趣盎然。又如《品德与生活》第四册《我和大师交朋友》,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到课外书上找答案、向父母询问等方式,了解大师的童年。民工子女家里只有几本少得可怜的“小人书”,更别提上网了。大师离这些学生们实在太远了。于是,我们就可借助学校春游、秋游的时机,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名人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听导游介绍和看图片展示后,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原来大师是真实存在的,大师就在我们眼前!

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调整。例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篇课文是《这是我们的社区》。由于孩子们初来城市,根本没有“社区”的概念。现在租住的郊区民房,还是属于村委会管理。对于他们来说,教材中的老年活动室、社区健身房、儿童阅览室既陌生又遥远。播放课件、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城市社区生活,只会使学生产生羡慕情愫,而不会有共鸣,更无法开展活动。但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偷梁换柱”:学生来自农村,“村委”比“社区”熟悉,“村长”比“社区主任”容易理解,因此可以多开展一些“这是我们的村委”之类的调查活动。

总之,要有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我们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条件,或改变学习方式,或改造学习内容,最终提升品德课程与教学的实效性。

二、立足校本,拓展开发课程

必须承认,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面对不断变化、内容日益丰富的学生生活世界,显然难以满足当下儿童的学习需要。而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他们更需要通过我们的品德课程与教学,服务生活,从而尽快适应城市的生活。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一)融合校级特色资源

当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部分教师都难以完全保证足够的品德教学时间。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提倡适时调整教学顺序,与学校的特色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既避免了课程重复,又能保障品德教学的时间。例如,每年六月,我校都会举行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汇演,届时,学生们会穿着自己民族的特色服装来参加演出。基于此,我们就可以调整教学时间,将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中的《多彩的服饰》一课调整到这个时间段来展开教学,既配合了这一校级特色活动,更提升了这一课的教学实效。

(二)发现家庭特殊资源

每个家庭都是特殊的,而这正是孩子们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宝贵品德课程资源。尤其当某些家庭发生意外时,我们教师更应及时发现,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学生展开爱心教育。例如,某班同学家中突然失火,将一切家当化为乌有。事发后的第二天,“我”就将消息告诉给学生。学生们二话不说,自发地踊跃捐款和捐物。尽管学生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很少有零花钱,但许多孩子依然拿出了自己最心爱的学习用品和书籍赠给这位同学。此时,再多的说教都不如行动有力。

(三)整合跨学科教学资源

具有综合性的品德学科本身就具有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结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应努力拓展视野,实现跨学科的教学资源整合。例如,在教学《金色的秋天》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将品德教学与语文教学整合起来开展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观察、收集资料,开展“谁不说我的家乡好”系列活动;也可以开展小演讲会“我说家乡的秋天美”“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还可以写作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音乐、语文和表演艺术都融合进来。在教学《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获》这两课时,就可以利用音乐课上学的歌舞表演《金铃铛》《摘果子》《秋天》,在歌声、表演中引领学生去发现和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秋收的喜悦。

(四)关注周边自然资源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环境的艺术化,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我们以为,充分关注学生生活的周围情境,是当前拓展品德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本校位于经济发展迅速的开发区,处于许多大型企业的包围之中,其中不乏许多知名的上市公司。许多学生家长,在这些企业中工作多年,这里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我看家乡新变化》时,我们特意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旁的大型知名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去工厂、下车间,了解工人的工作情况,采访身边的劳动者,亲自上机器操作。由于有许多孩子的父母就在这些企业中工作,因此这样的活动既帮助学生了解了城乡的变化巨大,更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辛劳,在激发学生们热爱第二故乡的同时,也渗透了感恩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为特殊群体的农民工子女,他们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他们可能的学习条件,重视他们真实的学习需要。而后,立足生本、校本,努力开发各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尽可能以促进这群特殊儿童能在喧闹繁华的城市深处享受优质的教育。

(作者单位:绍兴市群贤小学浙江绍兴 312075)

4.品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篇四

品格高于才智-一个伟大的灵魂将会强健生存及思想。---------爱默生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 --------比彻

人格不是凭空想便能形成的。必须好好地拿着铁锤,用铸模把它铸出来。-------史密斯

心存内疚的人,大半是有心的人,只是在行为上----修补人格性情的决心,十分不积极而懦弱。 -------三毛

语言的正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宁信其品格,勿信其誓言。 -------希腊谚语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聪明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亚里士多德

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莎士比亚

品格可以为青春增添光彩,为皱纹和白发增添威严。-------爱默生

假如我小心照顾我的品格,我的声名便会照顾它自己。 --------模蒂

只是因为我缺少像人家那样的一双献媚求恩的眼睛,一条我所认为可耻的善于逢迎的舌头,虽然没有了这些使我

不能再受您的宠爱,可是唯其如此,却使我格外尊重我自己的人格。 --------莎士比亚

被讥讽的事物最能体现讥讽者的品格。 --------歌德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斯特娜夫人

大地上,赤子的最高幸福是人格。 -------歌德

一个人的品格比他的躯体更重要。 ----------西塞罗

品德更美于漂亮。 -------意大利谚语

人以品为重,若存一点卑污黩货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 --------《史典・愿体集》

品格是一种并不一定非要获得成功的东西。 -------爱默生

美德一旦拿起武器,同野蛮抗争,胜利将不会遥远。 -------彼得拉克

没有德性的美貌,转瞬即逝;可是在你美貌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常在。 --------莎士比亚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培根

品格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无需借助任何手段。 -------爱默生

批评一个人人格的好坏,不但行看这个人已经做过的事,还得看他的目的和冲动。 --------哈代

不要将人格只作为一种手段。 ------康德

在真相肯定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做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汤姆斯・麦考莱

最令人惧怕的一类人,在于性格的不明显。在这件模糊的外衣之下,隐藏着的内在人格又是什么呢? ----------三毛

并不是金钱与财产使一个人有价值,人的价值是以他的品德来评断的。 --------辛尼加

一个人的人格可以从他的眼神、笑脸、言语、热忱、态度显示出来。--------乔・吉拉德

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把灵魂的高尚与精神的明智结合起来。任何一个人在自己身上结合了这两个不同的自然赠品的人,都是以公共的利益作为行动指南的。这种利益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原则。 --------爱尔维修

惟有人的品格最经得风雨。 -------沃・惠特曼

清白纯洁是高尚人格的本质,我们一生没有恶毒污秽的思想,就是最大的光荣。 --------佚 名

伟大的人格,形成了崇高的举止:不为自己活,也不为自己死。--------罗曼・罗兰

品格和名誉,似乎一棵树的生命和枝叶,枝叶是否繁茂,全在地下不无生气。 ---------华伦

人格中一种最可爱的因素,就是那令人倾尺的微笑。 -----卡耐基

无论怎样破坏,个人的人格是专制的。 ------格拉西安

品格是最难下的定义,但它却是人生中最具影响而重要的东西。--------西方谚语

5.个人品德的名言警句 篇五

2)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3)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无稹

4) 夫子温、良、恭、俭、让。——论语

5) 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刘昼

6) 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陆游

7) 自修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8)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韩愈

9)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10) 修已而不责人。——-左 传

11)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2)习惯十倍于自然。——威灵顿

13)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14) 君子反道以修德。——吕氏春秋

15)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经

16)习勤忘劳,习逸成惰。——李惺

17)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晋书

18)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19) 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刘向

6.形容人品德高尚的名言 篇六

2) 痛苦和寂寞对年轻人是一剂良药,它们不仅使灵魂更美好,更崇高,还保持了它青春的色泽。 (大仲马)

3) 不应该迫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 (德谟克利特)

4) 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狄德罗)

5) 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丁尼生)

6) 崇高的荣誉像开在山顶的一朵花,有的人看见了艰难的路,有的人看见了美的花。 (丁谦)

7) 富于美之中的真要比真本身更高尚深奥。 (法朗士)

8)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孟德斯鸠)

9) 名声,你激励培养着纯洁的心灵,你是高尚者的最后一个弱点,鄙视欢乐,使人在艰苦中苦度时光。 (弥尔顿)

10) 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牙。 (莫格利希)

11) 艺术是高尚情操的宣泄。 (穆尔)

12) 高尚者的丰碑是他们自己的美德。 (欧里庇得斯)

13) 对一切事情都喜欢做到准确、严格、正规,这些都不愧是高尚心灵所应有的品质。 (契诃夫)

14) 人,空空的来,空空的去,尘世间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过转眼成空。我们所能带走的,留下的,除了爱之外,还有什么呢?而爱的可贵和崇高,也在这种比较之下显出了它无与伦比的永恒。 (三 毛)

15)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是成虹霓。 (宋 濂)

16)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

17) 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 (李斯特)

18) 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为。 (卢 梭)

19) 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 (罗曼·罗兰)

7.品德的名言 篇七

一、教学生活化, 为感悟教学创造条件

教学生活化就是把学生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灵感, 进而找到课堂内容和课外生活的有效对接, 更好、更深刻地认识问题, 体验情感, 感悟真理。在生活化教学中找到生活与课堂内容的对接点很重要, 能够很好地实现知识和感受的桥接, 这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第一步, 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例如, 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 (苏教版) 下册第四单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学生都明白珍爱生命的词面含义, 通过自学, 也能明白珍爱生命的具体内容, 既是如此, 学生对珍爱生命的意义和如何才能珍爱生命的认识并不深刻, 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进生活内容,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珍爱生命的深刻意义。如, 教师把地震, 特别是汶川地震引入课堂, 给学生介绍一些图片和一些感人事迹, 还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关于地震的纪录片加深学生对珍爱生命的了解。相信, 通过生活实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学生对生活和教学内容都会有更深的理解, 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 对生命更加珍爱。

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结合新的教学内容, 形成新的认识, 在感悟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 提高认识。

二、活用生活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

思想品德课与生活息息相关, 大部分内容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教师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是利用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活用生活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 解决课堂问题。活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 解决问题, 开发智力。在生活现象中感知理论知识, 透过现象, 感悟生活道理、人生哲理。

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 (苏教版) 下册第20课“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时, 教师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祖国大江大河被污染的情况, 让学生根据图片发表感言, 在异常激烈的讨论后, 教师自然可以引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本课的重要性。这样, 学生在学习中热情很高, 并且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对我国的河流变迁现象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特别是对我国饮水现状的思考很是深入, 学生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讨论, 明白了我国在某些地区淡水资源非常贫乏, 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克服生活中浪费水源的不良生活现象, 从自身做起, 珍惜每一滴水,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这样, 通过现实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在探索思考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真切地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 认识得以提升, 人生境界得以提高。

三、激活经验, 体验感悟

每一个中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对社会都有一定的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生活和认知社会, 既能够把学生的实践和知识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感悟知识, 也能更好地践行思想品德, 帮助学生优化品质, 提升道德。

例如学习八年级思想政治 (苏教版) 下册第五单元“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遵守社会法制, 明晓治安处罚。然后, 请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位有责任感的人, 针对课上列举的违法现象应该如何防止, 如何治理。这样, 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 在大量的材料面前积极思考解决的方法, 并深刻地理解了“正当防卫”的正确含义。

四、学生走进生活, 不断提高认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是深刻而富含哲理的, 因此, 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慢慢体味, 加深认识, 不断丰富自己, 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在生活中慢慢长大。学生走进生活的方式很多, 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 也可以是购物、帮扶、消费等, 教师要事先制定好目标, 设计好任务, 使学生带着任务, 带着问题走进生活, 这样, 才能有效地把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 才能使学生积极思考, 行动起来, 不断为提高自己创造条件。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 在生活中感知知识, 在社会中提高认识, 增强能力。

例如, 学习了“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之后, 教师就可以布置任务, 对我们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 看哪些是不合法的现象, 学生就可以从课堂走向生活, 对周边的菜市场, 小区环境进行调查, 把相关情况以数据、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这些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通过讨论由感触上升为思索, 在思索中提高认识, 强化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这样, 通过走进生活, 教学任务得到很好的落实, 学生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在生活中, 思想认识不断加深, 在生活中, 学生成长了起来, 实现了知识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书本知识和实践探索密切配合。

8.保养的品德 篇八

我喜欢这家拉面店。但令我惊异的不是这些。我仔细看过店堂的一切,问“我家谁谁”:“这是新开的拉面店吗?”“不是,开了起码有三四年了,我每天上下班时都会路过这儿。”

“我家谁谁”的话令我惊异起来。我以前做酒店管理的工作,一般看到酒店或餐厅的设施,基本可以推断出它们的损耗程度,但这家店给人新鲜出炉的感觉。三四年过去了,他们并没有重新装修过,而店面的地板却是一尘不染,光洁如新,没有一丝拉面馆特有的油腻,甚至地板上都没有什么划痕。拉面的味道非常好,可空气中并没有像一般的拉面店那样,总是飘散着的拉面店特有的骨头汤香味。我对这家拉面店肃然起敬起来,因为第一次见到一家面店的日常保养工作可以做得如此之好。

回忆以前在酒店工作时,一位资深的酒店管理专家说过:“欧洲的酒店,十年小修,三十年大修。保养得更好的,连三十年大修都不需要。但中国的酒店,若三年不进行大型装修的话,那么这家酒店一定会糟蹋得不成样子,这是中国酒店业的不幸,能否做好酒店的保养工作,最能体现出酒店管理者的素质。”

这话我深以为然,从一家酒店的保养工作可以看出酒店管理者的素质,同样,一个城市的保养是否得当,也可以看出城市管理者,以及市民的整体素质。而个人呢?一个男人或是一个女人对自己的“保养”,则可以看出个人素质了。我这么认为。

换句话说:年轻时,因为有青春,人都是美丽的,但年纪大了之后,“保养”与“不保养”,之间的区别就大大不同了。这就像一家酒店,刚开业时都是好的、新的、美丽的,但日子久了,高素质的管理者可以令酒店完好如新,但低素质的管理者则令酒店变得乱七八糟——天花板开始漏水,地毯变得脏旧不堪,待修房越来越多……

所以,从一开始,在我们拥有青春时,拥有崭新一切时,就应该动手进行“保养”的工作。

9.经典品德名言 篇九

3、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罗素

4、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5、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列宁

6、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7、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雪莱

8、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武者小路实笃

9、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10、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

11、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高尔基

12、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嵇康

13、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14、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托马斯·曼

15、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

16、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胡志明

17、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18、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苏格拉底

19、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库申

20、真诚的爱情,并不等于娓娓动听的甜言蜜语,慷慨陈词的海誓山盟,如胶似漆的接吻拥抱。爱情是一种高尚、美丽、纯真的感情,应当以忠实诚恳取代虚伪欺诈,以互尊互敬取代利己自私,以道德文明取代轻率行动。——黄少平

21、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过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动从战斗中退缩的人则是一个懦夫。——罗曼·罗兰

22、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

23、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

24、道德当身,不以物惑。——管仲()

25、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阿米尔

26、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27、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车尔尼雪夫斯基

28、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29、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30、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31、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10.品德教育名人名言 篇十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阿米尔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4、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马克思

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6、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孔丘

8、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

9、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10、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郑板桥集》

13、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爱迪生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道德经》

15、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16、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

17、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9、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

20、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2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2、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松下幸之助

23、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24、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三毛

25、教育是立国之本。

26、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马克思

27、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8、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莫里哀

29、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巴斯德

30、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3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论语》

32、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毛姆

3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3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35、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

36、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新注》

37、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莎士比亚

38、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王符《潜夫论・赞学》

39、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

40、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41、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让他做有意思的活动,开展他们的天才。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43、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4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45、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6、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4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48、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

49、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5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5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2、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5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荀况

54、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盐铁论》

5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56、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韩非子・喻志》

5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况《荀子・劝学篇》

5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59、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哈伯特

60、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6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韩愈

62、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6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丘《礼记》

64、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张载《经学理窟》

6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66、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67、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

6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劝学》

69、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70、信用难得易失。费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71、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72、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罗斯福

73、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11.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 篇十一

一、主动性作业

按照学生作业的动机,学生参与作业的态度和心理反应不同,可将作业分为主动性作业和被动性作业。主动性作业,是指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满足他们心理欲求和发展需要的作业。传统思品课教材设计的作业,一般采用“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为什么”等生硬的、冷冰冰的句式表述,置学生于被动地位,将其视为检查、考核的对象。对这样的作业,由于激发不了兴趣,学生或冷漠或厌恶,只会视其为沉重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设计的作业都是主动性作业,重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自己作出表达或自己来解决。此外,新课程的作业还进行了诱人眼球的包装:其一是作业一般都采用文图匹配的方式,注意发挥色彩和图案的作用;其二是注意发挥作业陈述语的魅力,使语句尽可能地鲜活,贴近儿童生活。例如《我为“朋友”做点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朋友”指公用设施)有一道由一幅图片和两行文字组成的作业:照片拍的是一块花草地,中间竖了一块温馨提示语:“小草轻轻,脚步轻轻。”一行文字是:“公益广告大赛开始啦!”这是编者对作业的“包装”,由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另一行文字只有四个字——“我的创意”,这是直接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通过审题我们很容易明白,学生完成这道作业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选准自己最心爱的公用设施,或画出来或拍照;其二要对应设计简短温馨的提示语。类似这样的主动性作业,具有很强的牵引力,能激发学生主动去操作、去设计、去创造。鲁洁教授很看重主动性作业的价值:“《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有许多要让儿童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作出表达等等的主动作业,这一切都会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

二、实践性作业

品德课程作业设计范式的转型,主要表现在由以往单纯的知识性作业,转变为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业;由注重让学生练“嘴巴”和“笔头”的作业,转变为更加注重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作业。

传统思品课设计的作业,诸如“什么是公共财物”“为什么要勇敢、不胆小”“怎样爱护自己的名誉”等等作业题,不外乎是让学生言说或书写。这种作业,一言中的,只是练练“嘴巴”和“笔头”,而未触及学生的心灵和行动。如此,学生在作业中说的和写的是一套,而行动上可能是另一套,很不利于培养他们知行统一的健康人格。为了消除这种弊端,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特别凸显实践性作业的价值。所谓实践性作业,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专为学生行为践履设计的作业;其二是指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作业。

1.特别注重设计和安排学生的行为践履作业

行为实践性作业,除了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行为操练和学以致用的作业外,品德新课程还设计和安排了要在较长时间坚持完成的“长作业”。例如《我的好习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设计的一道作业——卡通画面上呈现的是一棵树,枝干和枝条上有许多树叶。这道作业的提示语是:“这是一棵成长树,只要你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可以在树叶上写出来,并涂上颜色。”这道作业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只要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可以在“成长树”的一片树叶上写出来。类似这样的作业,能鞭策、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去养成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

2.注重设计和安排社会实践性作业

社会实践性作业,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开阔儿童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社会生活中的民主》(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设计的社会实践性作业——“结合本地区的情况,选择一个小小的调查主题,拟订一份调查表,搞一次民意调查。然后把调查结果整理出来,看我们从中了解到了什么。”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三、育情性作业

儿童生命的成长,需要有情感的滋润和感化;儿童道德认知能力的提升,需要情感的参与和过滤;儿童道德行为的践履,需要有情感的认同和推动。情感对品德课程而言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思品课教材给人的感觉是“板着面孔”的传道,其作业设计也是无“情”的。为了纠正这一弊端,品德新教材主要采用了“移情”“神入”和亲历体验等方法,实施育情性作业的训练。

所谓“移情”,是指想象自己处于他人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求和需要。移情性作业的操作可细化为三步:(1)对他人情感状态的辨别和感知;(2)站在他人的角度观察事物,了解他人的观点,体验他人的情感;(3)通过自己的行为进行回应,以满足他人的欲求和需要。例如教学《善待他人》(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师设计的移情性作业——“小亮和小晶在玩乒乓球,小晶玩得很勉强,常常用手按在肚子上,可能是因为肚子痛,而这个孩子从不为一点小痛叫疼,无论做什么事都不示弱。如果你是与小晶配对打乒乓球的小亮,应当怎样对待小晶呢?”下面是两位同学借助表演完成这道作业的实况——

两个孩子走到台前,开始模仿打乒乓球。生1(模仿小晶)缩着身子,一手捂着肚子,仍没中止打球。生2(模仿小亮)见生1这副模样,便停止了打球。

生2:你怎么了?

生1:没什么。

生2:你哪里疼?

生1:别管我。玩吧!如果你想玩的话。

生2:我不玩了,我们到医生那里去吧!

生1:我不去看医生。

生2:你害怕医生吗?走吧!(拉着他的手)

生1(蹲下来,重新捂着肚子):我才不怕医生咧。

生2:走吧,到医生那儿吞几粒药片就好了。

生1(任性地):我不需要药片嘛!

生2:同学们,快过来,把小晶送到医生那里去!

从表演的实况不难看出,扮演小亮的学生能针对小晶的“肚子疼”,十分难受,但又不愿看医生吃药的心理状态,既热情又细腻地表达了对同学的友爱、体贴和关切之情。借助移情性作业的训练,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观察事物,了解别人的观点,体验别人的感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关联,对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入”的内含与“移情”相似,所不同的是,“神入”专指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体察历史,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例如教学《隔海相望》(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的第二节《历史告诉我们》一课,教师设计的育情性作业是:呈现视频(郑成功举行受降仪式的场面。郑成功居中,英姿焕发,左右是威武庄严的卫士。下方是荷兰侵略者头目,躬腰脱帽,垂首行礼,还有几个残兵败将,也躬腰低头,战战兢兢),然后让学生“神入”:“如果你是参与受降仪式中的一名中国战士,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纷纷表示:“我会像过节一样高兴,因为中国人民打败了荷兰侵略者。”“郑统帅为中国人民争光,为中华民族扬威,是了不起的英雄。”“我们打败了荷兰侵略者,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作为一名中国战士,我感到光荣。”通过育情性作业的训练,既培育了学生扬中华民族之威的自尊感、自豪感,又激发了他们从小立下报国的志向。

所谓“亲历体验”,是指主体亲历现场,与他人它物直面遭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从中孕育情真意切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我也有爱》(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师设计的作业是:“试一试,给爸爸妈妈分别洗一次脚,看看父母脸上的表情,听听他们的感受。”小宁在完成作业后兴奋地说:“我让爸爸把脚放在热水中,用一双小手轻轻地按摩。爸爸说,真舒服!说这话时我看到爸爸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此时我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十分看重让学生获得体贴亲人的幸福,他说:“每个人能在童年早期就体验到这种幸福——得到体贴亲人的幸福是多么重要啊。童年时期所表现出的精神伟大,乃是人的精神修养的一个阶梯,登上这个阶梯便开始理解自己的义务。教育的哲理和艺术都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登上这个阶梯。”

育情性作业的设计及其训练,其宗旨就在于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细腻和纯化。如此,儿童的心灵才会变得美好,精神才会变得崇高。

四、思辨性作业

品德课程要实现意义建构,就必须强化学生的道德思维,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让道德良知铭刻在学生的心头。思辨性作业有如下四个特征。

一是情境性。品德新课程的思辨性作业,考虑到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不是平直、简单地采用论述句的方式呈现,而是精心设置了情境,引领学生“入境”思考,通过具象思维的支撑,以开拓思维的宽度,提升思维的深度。例如教学《让诚信伴着我》(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一课,教师设计的思辨性作业是:“一个人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等七个背囊,有一次乘船渡江,天气突变,此时风大浪涌,险象环生。船老板说,请你丢弃一个背囊,减轻船的载重,方可化危为安。这个人对自己的背囊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不愿丢,最后将‘诚信’背囊抛进了大江里。你怎样看待这个人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并说说理由。”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说出了自己的选择和理由:“他不应该丢掉诚信,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我觉得可以丢掉金钱,因为金钱没有了可以再挣。” “我会丢掉‘荣誉’。因为只要‘诚信’不丢,‘荣誉’还会再获得。” “我会丢掉‘美貌’,因为‘美貌’只是美在外表,而‘诚信’则美在心灵。”⋯⋯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迪是,入境思考,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变得丰富而深刻。

二是针对性。品德新课程的思辨性作业不是泛泛而论,而是把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和生命成长中的困惑作为思辨的问题。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设计的作业:“胡文买练习本时发现自己口袋里的5元钱没有了。胡文指着赵磊的鼻子说:‘我丢了5元钱,是你捡了,快还我!’旁边的王晶听后抢着说:‘你忘了,5元钱不是你借给我吃中饭了吗?’听了胡文的话,赵磊的心情怎么样?如果你是胡文,会怎样对待赵磊?如果你是赵磊,又将如何对待胡文?”这道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言行一定要顾及他人的感受,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一想如果别人也这样对待我,我会怎样,从而避免造成对他人的伤害。类似这样的作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化解同学间的矛盾、冲突、误解,增强自己的德性和生活智慧。

三是设障性。品德新课程的思辨性作业,不是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言说或书写,而是设置了障碍,具有一定的难度,一般通过设置“两难情境”的作业,将学生的道德思维由表及里地引向深入。例如教学《让友谊之树常青》(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师设计的作业是——小明和小华都是班长的候选人,小明是你的好朋友,但小华比小明优秀,你会选谁呢?说一说你的理由。类似这样的思辨性作业,可以让学生直面真实的道德冲突,在“两难”的思想博弈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实现道德境界的提升。

四是开放性。不仅思辨性作业的内容是开放的,而且答案也不是单一的。学生可以针对作业的议题,放飞自己的思想,倾诉自己的感受,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此,我们才能从作业中读到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极其有利的。

五、创造性作业

品德课程的创造性作业,一般按照教育主题的目标取向进行设计,作业题中往往先提供一定的材料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消化、理解既定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拓展和创造。例如《美化家园》(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设计的创造性作业——续写关于保护环境的小诗。教材提供了小诗的前三节:“请不要把树木砍光/留一片茂密的树林/做动物的乐园,小鸟的天堂/请不要把草原啃光/留一片青翠的绿茵/做牛羊的牧场,骏马的操场/请不要把垃圾扔在地上/留一块干净的空间/让我们游戏、玩耍。”作业的要求是按照“请不要——/留——/——/的句式,把这首小诗补充完整。”学生在充分理解作业提供的材料,领悟诗的旨趣的基础上,驰骋想象力,彰显其创造的灵性,通过对人与环境很多关联点的思考,完成对诗的拓展。有的学生富有创意地写到:“请不要随意拧开水龙头/节省更多更多的水流/去浇花木,灌田地。”有的儿童表达了自己的诗意寄托:“请不要扔掉能再次使用的物品/留下来让人们去继续加工改造/这样既节约了财富,又会减少能源损耗。”如此,学生在完成作业中,通过创造想象,释放出诗意和激情,真正参与了对新课程的开发和创造。

六、反思性作业

设计和安排反思性作业,是品德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作业设计的又一大特点。反思性作业总是指向作业者自身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的监控能力。例如《拥有好心情》(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课设计的“自我反思”作业:我曾为_________事生气,当时我的想法是_________,当时我的心情是_________。假如我这样想_________,就不会生气了。

学生通过回味、沉思和思想过滤,“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较好地完成了作业。反思性作业,能促进个体对已有经验的改造,实现对习得意义的重建,有利于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提升道德境界。反思性作业的操作,实质上是学生追求高尚和完善,彰显生命成长价值的过程。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如此,“才能为自己的心灵吸取宝贵的东西”。

七、个性化作业

品德课程的个性化作业特别关照个体的差异,重在呵护儿童独特的内心世界,旨在彰显其个性、特长,开发其潜质,激励不同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化表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例如《家庭的记忆》(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一课所设计的作业:同学们都希望自己的家庭美满幸福。我们来亲自动手做个家庭吉祥物,好吗?设计时要好好想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向往的品质,美好的期盼寄寓在吉祥物中。为了完成这道作业,学生充满激情,精心创意,乐此不疲。他们设计的作品多姿多彩。丁洁设计的吉祥物是白鹤。她说:“爷爷是画家,最爱画白鹤。父母和我也喜欢白鹤。白鹤具有高洁、健康、快乐、和谐的品质。”陈洁设计的吉祥物是帆船。他说:“我的父亲在外地打工,我祝愿全家人一帆风顺。”董琴设计的吉祥物是三只羊。她说:“我父母属羊,我的生肖也属羊。俗话说,三羊开泰,吉祥如意。”⋯⋯一个个吉祥物,充分表达了学生的美好期盼和对家庭的依恋之情。这样的作业充分展示了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美好愿景。

八、策划性作业

策划性作业,主要是围绕实现一个愿景,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策划运筹的基础上,具体地去完成创意方案或创意作品。如《祝你生日快乐》(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的作业是:“制作一张感恩卡,写上一句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我的好习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安排的作业是“我的计划:我想养成_________习惯,我准备这样做_________。”教学《我的邻里乡亲》(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师设计的作业是:“请你从实际出发,为你家和邻居之间设计一次旨在促进邻里和睦的联谊活动方案。”上述第一例是完成创意作品,第二、三例是完成创意方案。借助策划性作业,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运筹策划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团队性作业

按照作业主体考量,品德课程的作业可分为学生个人的作业和学生团队性作业。传统的思品课作业,百分之百都是学生的个人作业。伴随学习方式的转变,品德新课程的作业设计,除了注重学生的个人作业外,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团队性作业。团队性作业是伴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运而生的。因为开展小专题研究,实施社会调查,不是单个学生能胜任的,而是需要学生伙伴间的合作,有时甚至需要彼此间较长时间的配合。完成团队性作业,需要彼此信任,互相帮助,然后将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整合,并在小组内进行加工、完善。如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品质。

十、测评性作业

著名学者麦克莱尔指出:“评价不仅是记录学习的工具,也是促进学习的工具。”据此,引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应通过观察、倾听、理答、作业等一切手段来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或奖励、或唤醒、或矫正、或指导的种种评价。本文前面所述九类作业,都可以作为教师对学生施以评价的有效资源和凭借。此处之所以凸显测评性作业,是因为它与前九类作业不同,是要调动儿童去参与对学习的评价,让学习者对自身及其学习伙伴的学习成效进行考量、监控,看是否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测评性作业的设计,一般是按照教学目标设定评价内容,引领学生自评和互评。测评性作业的安排,一般在教学的重头戏完成之后切入。如《我不胆小》(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测评性作业的设计:

(1)(投影呈现情境题,并分发答题卡),小明随妈妈到超市大楼购物,他们在三楼文具柜看商品时走散了。如果你是小明,害怕吗?胆怯吗?想一想,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摆脱困境?

我如果是小明会这样想,这样做:__________ 。

(2)分发评价表,让学生先进行个人评价,然后小组成员交换阅读答题卡,并对每个人作出评价。

测评性作业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意义建构过程,是深化学习的一项内容、一个环节。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注重自评、互评相结合,实现了学习评价的过程化、质性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种评价还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善教学,既有利于学又有利于教。

综上所述,品德课程的作业创新,主要表现在对主动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育情性作业、思辨性作业、创造性作业、反思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策划性作业、团队性作业和测评性作业的设计和训练上。品德课程作业的创新,有利于充分展示儿童主动学习的风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倾吐心声,孕育创意、开发潜能、提升认识、陶冶情感、优化行为,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过有道德生活的快乐。

(作者单位:宜都市教学研究室

宜昌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湖北宜昌443000)

12.品德的名言 篇十二

一、活动形式须照顾儿童的年龄特点

儿童的年龄不同, 其知识结构、认知水平、能力范畴都不同。因此, 在品德教学的活动设计中, 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层次, 基于儿童现有的能力水平开展相关活动, 才能收到活动设计的预期效果。

1. 问题呈现———快乐亲子园不快乐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游戏快乐多》)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设计一个亲子游戏, 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并拍下照片来展示的, 谁来介绍一下?

生1: (投影一张自己和爸爸一起下五子棋的照片) 这是我和爸爸在下五子棋。

生2: (投影一张自己和妈妈二人三足跑的照片) 这是我和妈妈在跑步。

生3: (投影一张自己和妈妈双人跳绳的照片) 这是我和妈妈在跳绳。

2. 活动反思

二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行为模仿能力, 而表达能力往往落后于其动作模仿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要求学生回去设计一个亲子游戏, 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并拍下照片来展示。很显然这项活动的要求远远高于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 学生即使能够带来一些照片, 也只能是家长的劳动成果。而要求学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游戏讲出来, 介绍给大家, 何其之难。所以, 就呈现出课堂上学生只能说“这是我和妈妈在跑步”“这是我和妈妈在跳绳”之类的话语。上台展示的学生没有亲历活动的热情, 下面听课的学生也没有互动的激情, 快乐亲子园其实并不快乐。

3. 活动改进———增加互动, 亲历快乐

“快乐亲子园”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亲子之间游戏的“趣”“乐”“亲”的特点。因此, 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活动:

(1) 课前发放一份面向家长的调查问卷:你平时都和孩子玩哪些亲子游戏?请你详细介绍一个最有趣、最易学、最能表达亲情的游戏。

(2) 根据调查结果筛选出1~2个典型的游戏, 邀请家长到课堂中来与孩子一起向大家展示, 并邀请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进这个游戏之中。

(3) 教师布置学生回去和家长玩一玩这个游戏, 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再设计出更有趣的游戏。

教师向家长征集亲子游戏, 邀请家长到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展示, 并让其他孩子也参与到这个游戏的互动中来, 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也让所有学生感受到亲子活动的有趣和快乐。接着又将活动延伸至课外, 布置学生在家庭中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亲子游戏, 去完成一个既感兴趣又富于创造性的活动。这样的改进基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带给每个孩子愉悦的活动体验, 激发了孩子参与亲子游戏的兴趣。

二、活动价值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感悟

品德学科的活动价值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自我价值取向和人格倾向?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证明, 个体的对象性活动在意识和个性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品德课堂的活动不是简单的反应或者反应的总和, 而应该使学生作为主体纳入到对象性活动的现实之中, 与此同时, 这种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特定的需要, 即把活动的价值转化成一种自我价值取向和人格倾向。在这个复杂的价值转化过程中, 重视学生的主体感悟是第一要义。

1. 问题呈现———失去了生命活力的树叶贴画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来试试看》)

为给每个孩子动手尝试的机会, 教师设计了一个制作树叶贴画的小组活动。

(1) 师出示自己做的树叶贴画, 激发孩子尝试的兴趣。

(2)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树叶展开想象, 构思贴画的造型。

(3) 小组合作制作树叶贴画, 教师巡视指导。

(4) 各小组组长到讲台前展示、介绍树叶贴画, 并张贴在黑板上。

2.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设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充分调动了每个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而且教师在活动前指导到位, 活动步骤清晰, 活动成果丰富, 张贴在黑板上的树叶贴画多姿多彩。但是, 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对活动体验的分享。活动结束, 教师只是让学生汇报他们小组贴了一幅什么画, 却对学生在尝试贴画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 面对困难小组中各成员都做了些什么, 通过做树叶贴画得到什么启示等问题不加关注。因此, 此项活动仅仅停留在做一次手工劳动的浅层次尝试, 淡化了活动主体的感悟过程, 自然无法完成活动内涵的价值转化。那满黑板的树叶贴画也只能是一种华美的装饰, 失去了其内在的生命活力。

3. 活动改进———引导对话, 畅谈感悟

请各小组组长到讲台前展示, 介绍树叶贴画的同时, 教师引导对话, 畅谈活动感受。

(1) 生出示乌龟图, 师追问:是谁想到贴乌龟的呢?有没有想过贴其他的事物?

(2) 生出示鱼虾嬉戏图, 师问下面同学:你们觉得他们这幅图贴的怎样?如果让你贴, 你还会怎样贴呢?

(3) 生出示蝴蝶图, 师追问:你们在贴这幅图时是否遇到过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促进学生感悟尝试的乐趣, 分享成功的喜悦, 总结失败的原因, 并形成勇于尝试、敢于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 从而实现活动价值向自我价值取向的转化。

13.个人道德品德修养名言警句 篇十三

决不要降低自己的人格,按比你地位高的人那样行事。 ---------乔治・马拉贝

品格高于才智-一个伟大的灵魂将会强健生存及思想。---------爱默生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 --------比彻

人格不是凭空想便能形成的。必须好好地拿着铁锤,用铸模把它铸出来。-------史密斯

一个人的人格可以从他的眼神、笑脸、言语、热忱、态度显示出来。--------乔・吉拉德

惟有人的品格最经得风雨。 -------沃・惠特曼

语言的正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

宁信其品格,勿信其誓言。 -------希腊谚语

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莎士比亚

品格可以为青春增添光彩,为皱纹和白发增添威严。-------爱默生

假如我小心照顾我的品格,我的声名便会照顾它自己。 --------模蒂

被讥讽的事物最能体现讥讽者的品格。 --------歌德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斯特娜夫人

大地上,赤子的最高幸福是人格。 -------歌德

一个人的品格比他的躯体更重要。 ----------西塞罗

格的本质,我们一生没有恶毒污秽的思想,就是最大的光荣。 --------佚 名

伟大的人格,形成了崇高的举止:不为自己活,也不为自己死。--------罗曼・罗兰

品格和名誉,似乎一棵树的生命和枝叶,枝叶是否繁茂,全在地下不无生气。 ---------华伦

人格中一种最可爱的因素,就是那令人倾尺的微笑。 -----卡耐基

无论怎样破坏,个人的人格是专制的。 ------格拉西安

心存内疚的人,大半是有心的人,只是在行为上----修补人格性情的决心,十分不积极而懦弱。 -------三毛

品德更美于漂亮。 -------意大利谚语

人以品为重,若存一点卑污黩货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 --------《史典・愿体集》

品格是一种并不一定非要获得成功的东西。 -------爱默生

美德一旦拿起武器,同野蛮抗争,胜利将不会遥远。 -------彼得拉克

没有德性的美貌,转瞬即逝;可是在你美貌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常在。 --------莎士比亚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培根

品格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无需借助任何手段。 -------爱默生

批评一个人人格的好坏,不但行看这个人已经做过的事,还得看他的目的和冲动。 --------哈代

不要将人格只作为一种手段。 ------康德

在真相肯定永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做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汤姆斯・麦考莱

最令人惧怕的一类人,在于性格的不明显。在这件模糊的外衣之下,隐藏着的内在人格又是什么呢? ----------三毛

并不是金钱与财产使一个人有价值,人的价值是以他的品德来评断的。 --------辛尼加

经济决定人格。 --------徐特立

品格是最难下的定义,但它却是人生中最具影响而重要的东西。--------西方谚语

成人人格的影响,对年轻的人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人之风动一世,在品行,而不在地位;地位虽高,无品行,何得风动一世。 ---------史密斯

要别人承认是人,总须在自己本国里先争得人格。 --------鲁 迅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陶行知

不同的品格导致不同的爱好爱好。 --------西塞罗

惟有品德,可以开成功之门,收成功之果。 -------马顿

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 -------陶行知

人格实质上的含义是演员的面具,实际上没有一个人会真正地完全显露自身。 --------叔本华

真的,任何本领都没有比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易受人欢迎,更易谋得高尚的职位。 -------培根

留给子孙最佳的遗产,是光明无瑕的模范品格。 -------温司洛普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无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 -------陈毅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 -------卢梭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聪明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亚里士多德

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把灵魂的高尚与精神的明智结合起来。任何一个人在自己身上结合了这两个不同的自然赠品的人,都是以公共的利益作为行动指南的。这种利益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原则。 --------爱尔维修

只是因为我缺少像人家那样的一双献媚求恩的眼睛,一条我所认为可耻的善于逢迎的舌头,虽然没有了这些使我不能再受您的宠爱,可是唯其如此,却使我格外尊重我自己的人格。 --------莎士比亚

男子的性格不是人类的完整典型,同样,女子的性格也不是完整的典型。只有男女两性互相补充,才能发展为完整的人格。--------西田几多郎

我们生命快乐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是我们的人格,假如没有其他原因的话,人格是在任何环境中活动的一个不变因素。 --------叔本华

上一篇:小学特长生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入党推优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