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教学设计

2024-09-15

江南 教学设计(共13篇)

1.江南 教学设计 篇一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3、《江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读、会写课文中的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2、理解“何田田”的意思,体会江南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吗?谁能给大家背背。

2、今天老师还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拼读,齐读课题)

3、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水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课件出示江南采莲短片)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你从图上看到了江南都有什么?(师点击课件: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莲蓬,它的子叫莲子可以做莲子粥,莲子还是一种药材。

(二)、入情悟境

1、多美的江南呀!你们听快乐的小姑娘一边采莲一边还在背诗呢?(配音朗读,生听)

2、你们想不想读读课文呀?把书打开,自己拼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1-3人)

3、用笔圈画出生字:(指名按生字的顺序说出生字拼拼音,说生字)出示生字课件:(一个一个出示带拼音)

(1)指名领读生字。(拼音一遍、生字三遍)

(2)齐拼读生字。

(3)给生字组词:(指名组词,领读)

4、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说笔顺,师板演在田字格。(出示:笔画顺序)生:描红在生之本上。

(2)师检查,鼓励。(写字姿势)

(三)、指导朗读,感悟水乡之美。

1、小朋友们的生字学得可棒啦,现在让我们来读读古诗吧!

2、师范读,读出节奏。

3、指导划分节奏读诗。(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4、理解第一句:

(1)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师引:江南可以采摘 ?小朋友们看荷叶长得怎么样?(指名说)“何”可以理解为“多么”,与“荷”区分开;“田田”可以理解为“多”。

(2)江南的荷塘真美啊!让我们来美美地齐读这一句吧!

5、理解第二句

(1)荷塘里真热闹呀,碧绿的大荷叶层层叠叠,漂亮的荷花开得那么艳丽,引来了采莲的小姑娘,你们看小鱼也来了,(出示小鱼在莲叶间游动的画面)他们在莲叶间游来游去,一会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游到(南),一会游到(北)。(2)小鱼游得多高兴呀!谁来把它读一读。(3)出示练习: 鱼()莲叶间 鱼()莲叶(); 鱼()莲叶(); 鱼()莲叶(); 鱼()莲叶();

四、指导背诵。(出示整首诗)(1)师生合作朗读;(2)男女生合作读;(3)创设情境,配乐欣赏。(4)指名背诵、齐背。

(5)听歌曲《江南》,表演古诗。

五、拓展:

(1)小朋友们觉得江南怎么样?(2)用你自己的一句话来夸夸江南。

六、作业:

1、同学们把剩下的生字回家去写完。

2、把这首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并向他们介绍我们美丽的江南,说不定爸爸、妈妈一高兴,放假就带你到江南去旅游呢!

2.江南 教学设计 篇二

一.导入语言的文学味

师: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 最爱歌咏的, 便是江南的春天了。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幻灯片展示词作及其写意画)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然而, 现代散文大师郁达夫另辟蹊径, 却着墨于江南的冬景 (板书课题《江南的冬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先生的笔下, 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5页: (幻灯片展示主问题) 速读全文, 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 找出有关江南冬天的具体场景描写, 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这是2013年我校优质课评比中黄老师上课开始时候的一幕。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画卷巧妙地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然后设置一个主问题, 迅速让学生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整体感知中去。图文并茂, 语言生动, 引人入胜, 妥帖得体, 行事利索, 一点也不拖泥带水。我们不禁沉浸于学生的琅琅书声和圈点勾画的氛围之中去了。

二.整体感知的科学味

接下来便是师生们的相互对话和热烈讨论, 用精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课文的五幅图景, 大致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 也就是这五幅图画背后的深层联系。即:表面看来这几幅图画是从早上八九点钟写到第二天的清晨, 深层的内容却是作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背景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后的明 朗, 大地的生气, 雨中的迷蒙, 雪中的温暖和亲切, 冬旱中的悠闲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于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那一份特有的“闲适”的志趣。

怎样评价以上这一环节?这是一节阅读鉴赏课的整体感知部分, 整体把握对于阅读教学来说, 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任何语言文字都不是孤立的词句, 每篇课文都是有生命的言语作品。只有在“语篇”这个有生命的整体环境中, 词和句子才能获得生命的活力。其次, 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课文的题目, 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 鉴赏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所描绘的五幅图画, 这其实是在鉴赏和领悟作品的内容———江南的冬景之美。因为课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 那么江南的冬景究竟有什么特点?它与北国及华南的冬天又有何不同之处?这是教学这一篇课文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而且借助五幅图画标题表达的准确性, 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词语选择的表达能力, 这本身就是语言活动的内容。

三.鉴赏表达的语用味

整体感知过后, 便是对具体画面的品味赏析和合作探究了。在这一环节, 黄老师着重带领学生借鉴作品遣词造句的精当之处, 品味语言表达的魅力。他还是先亮出预先设计好的主问题———请在郁达夫所描绘的五幅江南冬景图中,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 并结合文章中的句子, 谈谈你喜欢的理由。于是学生开动脑筋开始思考, 先在学习小组内部展开讨论, 相互探讨, 然后在全班展示, 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下面是他对其中两个画面的问题预设和导学点拨:

(一) 冬郊草木图

1.作者在这里描写了哪些植物?整个画面及其色彩各自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点拨:在丰腴的江南冬季的青天碧落下, 有叶红花白的芦荻, 有叶红果白的乌桕树, 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 以色彩入文, 给画面着色, 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 泛出了生气。整个画面的特点为“含蓄着生气”;其色彩的特点为明丽。

2.“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 红叶落后, 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 一点一层, 用照相机照将出来, 可以乱梅花之真。”作者为什么说是“着在枝头”?“着”能否换成“悬”、“挂”、“吊”等字?

点拨:美术课上, 给画面涂上色彩, 叫什么? (学生马上顿悟, 有人自告奋勇起来回答) ———着色!作者用一“着“字, 使这一幅画面好像是有人为的结果, 突出了自然之美就像是人工画出来的一样。

(二) 江南雪景图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8段中的几句诗, 思考作者勾勒了哪几个时间段和什么样的雪景图?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点拨:

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日暮;欲雪;悠闲自得

寒沙梅影路 , 微雪酒香村。———入夜;微雪;闲适

柴门闻犬吠 , 风雪夜归人。———深夜;大雪;温暖

前村深雪里 , 昨夜一枝开。———第二天清晨;雪停;惊喜

2.请想象一下, 这几句诗所营造的意境。作者大量借用古人诗句, 是否有给人以堆砌之感?

点拨:日暮时分, 天空阴云密布, 诗人邀约故旧, 以待赏雪。在前往酒店的路上, 月光朦胧, 脚下梅影横斜疏落。木屐踩在沙滩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不远处河边的酒店传来阵阵沁人的酒香。这时, 零星的雪花从天空四散飘落, 诗人及其几个知己尽情地行令饮酒, 一杯一杯又一杯……不觉更深人静, 大雪弥漫, 诗人酩酊大醉, 踏着积雪摇摇晃晃向家中走去。柴门犬吠, 贫穷而自足。第二天清晨, 戏雪的村童带着顽皮的黄狗将他弄醒:“快看快看, 下大雪了!前村的梅花也开放了!”

与前文直接描绘画面的方法不同, 这里作者精心挑选前人诗句, 以个别诗句勾起读者的无限想象。这种手法, 叫做虚写。描绘“冬郊草木图”和“微雨寒村图”, 让文章尽显画意, 此处别出心裁, 另辟蹊径, 尽显诗情。如此笔法变换, 行文摇曳多姿。既有画意, 又有诗情, 散文才堪称完美。而且善于引用古典诗句, 正是郁达夫散文的一大特点, 即所谓的“文人气”“书卷气”。他那一代的现代作家, 是在古文的浸润中长大的, 有着浓厚的旧学根底, 得了文言的底蕴和神气, 此段的引用, 便是行文之中的自然流露, 虚实相生, 文白杂糅, 自有雅韵, 不应以堆砌视之。

四.探究活动的情趣味

对于“微雨寒村图”, 黄老师不仅带领学生再现了画面, 而且还带领学生由此探究到了文本的主旨。

近年来, 有人主张语文教学只应该品味语言, 不应该涉及其他学科, 这是一种狭隘和片面的思想认识。众所周知, 古代很多著名的文人同时还都是著名的画士, 比如王维、李清照、黄庭坚等等, 苏轼曾经盛赞过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活动应该包括绘画活动, 一方面中国绘画是一种文化, 另一方面懂得绘画也有助于学生对画面内容和层次的理解。黄老师的问题预设和导学点拨是:

1.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 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新安, 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当一回画家, 根据第七段的文字画出这一幅图画的草图, 然后用彩笔填上色彩。

点拨:文中的“三五人家”可用一座房子指代;画面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元素:小村、河流、远阜、长桥、小树、白雨、乌蓬小船等。师生共同边读边画。

2.本文所表达的仅仅是作者悠然自得、豁达洒脱的情趣和胸襟吗?作者为什么要流连于江南的山水?

点拨: (多媒体展示) (1) 郁达夫《〈鸡肋集〉题辞》“……1925年是我衰颓到极点以后, 焦躁苦闷, 想把生活的行程改过的一年。这一年中书也不读, 文章也不写, 任意的喝酒, 任意的游荡, 对人生又改变了态度。在客中病卧了半年, 待精神稍稍恢复的时候, 我就和两三位朋友, 束装南下, 到了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在那里本想改变旧习, 把满腔热忱, 满怀悲愤, 都投向革命中去的, 谁知鬼域弄旌旗, 在那里所见到的又只是一些阴谋诡计, 卑鄙污浊。一种幻想, 如儿童吹玩肥皂泡儿, 不待半年, 就被现实的恶风吹破了。这中间虽没有写得文章, 然而对中国人心的死灭, 革命事业的难成, 确舔了一层确信。”

(2) 1927年8月15日, 在广州深感失望的郁达夫回到上海后, 对创造社同仁在革命风暴中的软弱和犹豫非常不满, 在上海《申报》和《民国日报》 上同时刊登《郁达夫启示》, 宣布脱离创造社。1931年左右, 与王映霞在杭州筑起他们的爱巢“风雨茅庐”, 过起了三年神仙眷侣的婚姻生活。“何当放棹江湖去, 芦荻花间结净庵。”所以乡村的悠闲其实是一个境界, 一个“得失俱亡, 死生不问”的境界, 一个可以消弭诗人与强盗之间言语界限的理想乌托邦。画中的“乌蓬小船”, 正是其处于漂泊与安居状态的写意。

(3) ①《唐诗纪事》:涉尝过九江, 至皖口 (今安徽省安庆市, 皖水入长江的渡口) , 遇盗, 问: ‘何人?’从者曰:‘李博士 (涉曾任太学 博士) 也。’其豪 酋曰 : ‘若是李涉博士, 不用剽夺, 久闻诗名, 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②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 诗人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严重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时事动荡, 盗贼蜂起, 国家濒临灭亡的边缘。

(4) 郁达夫《移 家琐记》“……烽火满天殍满地, 儒生何处可逃秦”、“……朝市而今虽不是秦, 但杭州一隅, 也绝不是世外的桃源”。

3.《江南的冬景》的意味教学 篇三

一.导入语言的文学味

师: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最爱歌咏的,便是江南的春天了。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幻灯片展示词作及其写意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然而,现代散文大师郁达夫另辟蹊径,却着墨于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江南的冬景》)。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先生的笔下,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5页:(幻灯片展示主问题)速读全文,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找出有关江南冬天的具体场景描写,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这是2013年我校优质课评比中黄老师上课开始时候的一幕。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画卷巧妙地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然后设置一个主问题,迅速让学生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整体感知中去。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引人入胜,妥帖得体,行事利索,一点也不拖泥带水。我们不禁沉浸于学生的琅琅书声和圈点勾画的氛围之中去了。

二.整体感知的科学味

接下来便是师生们的相互对话和热烈讨论,用精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课文的五幅图景,大致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这五幅图画背后的深层联系。即:表面看来这几幅图画是从早上八九点钟写到第二天的清晨,深层的内容却是作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背景下的江南的冬景——午后的明朗,大地的生气,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温暖和亲切,冬旱中的悠闲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于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那一份特有的“闲适”的志趣。

怎样评价以上这一环节?这是一节阅读鉴赏课的整体感知部分,整体把握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任何语言文字都不是孤立的词句,每篇课文都是有生命的言语作品。只有在“语篇”这个有生命的整体环境中,词和句子才能获得生命的活力。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围绕课文的题目,领悟作品的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鉴赏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所描绘的五幅图画,这其实是在鉴赏和领悟作品的内容——江南的冬景之美。因为课文的题目是“江南的冬景”,那么江南的冬景究竟有什么特点?它与北国及华南的冬天又有何不同之处?这是教学这一篇课文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而且借助五幅图画标题表达的准确性,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词语选择的表达能力,这本身就是语言活动的内容。

三.鉴赏表达的语用味

整体感知过后,便是对具体画面的品味赏析和合作探究了。在这一环节,黄老师着重带领学生借鉴作品遣词造句的精当之处,品味语言表达的魅力。他还是先亮出预先设计好的主问题——请在郁达夫所描绘的五幅江南冬景图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并结合文章中的句子,谈谈你喜欢的理由。于是学生开动脑筋开始思考,先在学习小组内部展开讨论,相互探讨,然后在全班展示,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下面是他对其中两个画面的问题预设和导学点拨:

(一)冬郊草木图

1.作者在这里描写了哪些植物?整个画面及其色彩各自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点拨:在丰腴的江南冬季的青天碧落下,有叶红花白的芦荻,有叶红果白的乌桕树,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整个画面的特点为“含蓄着生气”;其色彩的特点为明丽。

2.“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层,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作者为什么说是“着在枝头”?“着”能否换成“悬”、“挂”、“吊”等字?

点拨:美术课上,给画面涂上色彩,叫什么?(学生马上顿悟,有人自告奋勇起来回答)——着色!作者用一“着“字,使这一幅画面好像是有人为的结果,突出了自然之美就像是人工画出来的一样。

(二)江南雪景图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8段中的几句诗,思考作者勾勒了哪几个时间段和什么样的雪景图?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点拨: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日暮;欲雪;悠闲自得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入夜;微雪;闲适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深夜;大雪;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第二天清晨;雪停;惊喜

2.请想象一下,这几句诗所营造的意境。作者大量借用古人诗句,是否有给人以堆砌之感?

点拨:日暮时分,天空阴云密布,诗人邀约故旧,以待赏雪。在前往酒店的路上,月光朦胧,脚下梅影横斜疏落。木屐踩在沙滩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不远处河边的酒店传来阵阵沁人的酒香。这时,零星的雪花从天空四散飘落,诗人及其几个知己尽情地行令饮酒,一杯一杯又一杯……不觉更深人静,大雪弥漫,诗人酩酊大醉,踏着积雪摇摇晃晃向家中走去。柴门犬吠,贫穷而自足。第二天清晨,戏雪的村童带着顽皮的黄狗将他弄醒:“快看快看,下大雪了!前村的梅花也开放了!”

与前文直接描绘画面的方法不同,这里作者精心挑选前人诗句,以个别诗句勾起读者的无限想象。这种手法,叫做虚写。描绘“冬郊草木图”和“微雨寒村图”,让文章尽显画意,此处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尽显诗情。如此笔法变换,行文摇曳多姿。既有画意,又有诗情,散文才堪称完美。而且善于引用古典诗句,正是郁达夫散文的一大特点,即所谓的“文人气”“书卷气”。他那一代的现代作家,是在古文的浸润中长大的,有着浓厚的旧学根底,得了文言的底蕴和神气,此段的引用,便是行文之中的自然流露,虚实相生,文白杂糅,自有雅韵,不应以堆砌视之。

四.探究活动的情趣味

对于“微雨寒村图”,黄老师不仅带领学生再现了画面,而且还带领学生由此探究到了文本的主旨。

近年来,有人主张语文教学只应该品味语言,不应该涉及其他学科,这是一种狭隘和片面的思想认识。众所周知,古代很多著名的文人同时还都是著名的画士,比如王维、李清照、黄庭坚等等,苏轼曾经盛赞过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活动应该包括绘画活动,一方面中国绘画是一种文化,另一方面懂得绘画也有助于学生对画面内容和层次的理解。黄老师的问题预设和导学点拨是:

1.画家刘海粟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新安,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当一回画家,根据第七段的文字画出这一幅图画的草图,然后用彩笔填上色彩。

点拨:文中的“三五人家”可用一座房子指代;画面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元素:小村、河流、远阜、长桥、小树、白雨、乌蓬小船等。师生共同边读边画。

2.本文所表达的仅仅是作者悠然自得、豁达洒脱的情趣和胸襟吗?作者为什么要流连于江南的山水?

点拨:(多媒体展示)(1)郁达夫《〈鸡肋集〉题辞》“……1925年是我衰颓到极点以后,焦躁苦闷,想把生活的行程改过的一年。这一年中书也不读,文章也不写,任意的喝酒,任意的游荡,对人生又改变了态度。在客中病卧了半年,待精神稍稍恢复的时候,我就和两三位朋友,束装南下,到了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在那里本想改变旧习,把满腔热忱,满怀悲愤,都投向革命中去的,谁知鬼域弄旌旗,在那里所见到的又只是一些阴谋诡计,卑鄙污浊。一种幻想,如儿童吹玩肥皂泡儿,不待半年,就被现实的恶风吹破了。这中间虽没有写得文章,然而对中国人心的死灭,革命事业的难成,确舔了一层确信。”

(2)1927年8月15日,在广州深感失望的郁达夫回到上海后,对创造社同仁在革命风暴中的软弱和犹豫非常不满,在上海《申报》和《民国日报》上同时刊登《郁达夫启示》,宣布脱离创造社。1931年左右,与王映霞在杭州筑起他们的爱巢“风雨茅庐”,过起了三年神仙眷侣的婚姻生活。“何当放棹江湖去,芦荻花间结净庵。”所以乡村的悠闲其实是一个境界,一个“得失俱亡,死生不问”的境界,一个可以消弭诗人与强盗之间言语界限的理想乌托邦。画中的“乌蓬小船”,正是其处于漂泊与安居状态的写意。

(3)①《唐诗纪事》:涉尝过九江,至皖口(今安徽省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②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诗人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严重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时事动荡,盗贼蜂起,国家濒临灭亡的边缘。

(4)郁达夫《移家琐记》“……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朝市而今虽不是秦,但杭州一隅,也绝不是世外的桃源”。

下课了,所有听课的师生久久不愿离去。

云肖,语文教师,现居江苏睢宁。责任编校:蔡三林

4.《江南》教学设计 篇四

1.认识“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1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读准“江、南、可”等生字的字音。会写“可”掌握“竖钩”1种笔画。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猜谜语识字法:

(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2.偏旁归类识记:“莲”,草字头代表植物。

3.书写生字:“可”是合体字,教师在范写过程中,一边写一边强调新笔画的特点。

2.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诗歌,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做适当停顿。在读最后四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4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3.积累运用。

通过欣赏画面上挨挨挤挤的莲叶,感受“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教学准备:

关江南风景的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

这里是美丽的江南,请大家睁大眼睛,跟随教师一起去美丽的江南来一次短暂的旅游吧!(教师简单介绍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江、南”

二.前置检测

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

1.随文识记“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2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竖弯”。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三.个人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识记生字。

师巡视指导

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检查认读生字,各种形式读生字。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谜语识字:(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3.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新部首三点水和草字头。

提示:学习“江”,认识三点水,有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如:河、湖、海。

4. 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可,生注意观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可”的第二笔是竖。

(2).指名说,相机评价引导。

竖钩:从上到下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下笔处和起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可:上面的长横要足够长,“口”要缩小,在竖中线的左边,新笔画竖钩要挺直,且在竖中线的右边。

(3).学生练习书写,练写两遍。

(4).师评,学生互评。

五.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自由、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江南美吗?从文中那些语句看出来的?

师巡视指导,引导,参与学生学习。

六.汇报交流

指名小组汇报交流:

1.江南美吗?从文中那些语句看出来的?

看课文插图。瞧,他们在做什么?(采莲)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江南/可采莲)。

看,这里的荷叶可真多,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莲叶/何田田)。

(1)怎么读好它?听教师读,注意停顿(读完后课件出示停顿划分)。

2.于是可爱的鱼儿也受到了感染,纷纷跑来,就成了――(引说“鱼戏莲叶间”)

鱼儿会一直在一处不动吗?它们最爱自由了,它们会怎样?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指导学生读,各种形式的读。

七.总结提升

1.看视频(预习莲叶图)

2.对照板书总结,试着背一背。

5.江南教学设计 篇五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

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读中想画,欣赏美。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看画面,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写莲叶怎么样的?以图解诗,以读代讲,用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把学生带入梦中的江南,自然地读出了赞叹之请。还没读到“鱼戏莲叶间”时,学生显得有点坐不住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难把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坚持到底,于是,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小朋友们,愿意跟着老师划着小船到“莲叶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莲子吗?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精神顿时又来了,我因势利导——“那就让我们划起桨儿,去欣赏莲叶田田吧!”话毕,轻轻地划了起来,小朋友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进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动作太大了,影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桨,于是我说:“我们可要轻轻地划小船哦,别碰疼了莲叶,碰伤了荷花哦!”小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听我这么一说,赶紧放慢了速度,划得很轻很轻,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样,入情入境,就在小朋友们开心划着小船的时候,我突然叫起来:哎呀,快看一小鱼,我接着吟诵:鱼戏莲叶间——故意拖长了声调,小朋友们没跟着接,于是我又接着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小朋友们明白了,有的说:鱼戏莲叶南。有的说:鱼戏莲叶北。就这样,由发现小鱼的惊喜而发出的叫声不绝于耳,当时那场面的热闹和划船的欢快溢于言表。这五句几乎相同的诗句,本来学生是很难读出层次感的,读这五句诗时,大部分学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鱼,与上句断开理解,抓的是“鱼戏”。却不知道此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经这么一划桨,一发现,一惊喜,一叫喊,小朋友们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了这五句诗是采莲人的惊喊,再指导朗读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

6.《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来描绘。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庄的笔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在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二、读词,探得风雅无穷意。

(一)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正确;第二遍,读通顺;第三遍,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 3

3、齐读。

4、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这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边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2)师生对接,练读对偶句,体会语言的节奏感。(3)理解“胜”和“蓝”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4)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围绕“日出、江花、红、火、江水、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一轮红日升起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岸边、江面怎么样?(天空:朝霞满天,红彤彤的,像是着了火。)——你把天空的颜色描绘得这样美;还有谁也想来说说天空呢?真是太绚丽了。

此时,岸边的江花又是怎样的呢?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艳丽,哪些词可以用来描绘这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姹紫嫣红……)

同学们,这样的场面就是红胜火啊!出示图片。看,这么多的鲜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这么热烈的场面,谁能用朗读来表现呢?

此时,江面又是怎样的呢?水又是怎么样的呢?绿得怎么样呢?(5)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显示句式,引导

/ 3 学生用诗句在括号中填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白居易为什么不写这些莺啼、芳树、红杏,而写江花、江水这极简单的景物呢?

引导学生体会江花和春水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三、结课,余音绕梁育乡情。

(一)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二)诗意作业,创意分享。(任选两题)

1、围绕“忆江南”这个主题查找资料,感受江南的万千风情。

2、把《忆江南》改写为散文或现代诗。

3、仿写《忆江南》,赞家乡山水。

7.江南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实践 篇七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 出现一些问题:如水声大, 蚊虫多干扰居民, 缺少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和无障碍设计, 包括游步道、活动广场、公众聚会等。植物生长缓慢, 存活率低。以及后期维护成本过大等原因。因此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此类不良影响的发生。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65366m2, 景观用地面积49030 m2, 建筑风格淡雅、朴素。规划道路清晰, 明确。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 自然景观优越。

1.1.气候和自然环境

气候背景分析见表1

二、设计理念

创造一个舒适、优美、安全、文明的居住环境, 建立一个充分利用场地, 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和游憩需要, 体现江南水乡气息和民族风格的江南水城居住区。

三、设计定位

该小区以中高档小区为定位目标, 故强调和重视小区的品位和档次, 以获得小区住户和社会的认同感和认知度。

四、设计特色

小区设计最成功的地方首先在于该小区气势恢宏的中心景观带的设计,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入口广场:

“迎宾广场”中心景观由植物造景和灵动的喷泉环抱, 寓意温馨祥和的景观雕塑组成, 以四周起伏的草坡和树形高大树冠优美的香樟树为依托, 配以金桂和白玉兰树, 寓“金玉满堂”之意。

2. 景观大道:

“迎宾大道”十二米宽, 行道树为四季常青的香樟树分列两侧, 宽敞舒适, 道路中心设景观绿化带和景观灯柱, 显示出小区的品位与大气。双向车道并且人车分流明确, 路边绿化带由起伏的草坡和色彩绚丽的四季草花构成优美的街道景观, 使车辆和行人的进出都能有良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3. 中心广场水景区:

避风向阳, 山清水秀, 流水潺潺, 草木欣欣,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之地是理想的人居环境景观。

(1) 水景观以动感强烈的3个中央喷泉和1条常年流水的水带组成, 其地势比车行道和人行道均高出0.5m, 视觉冲击强烈;总长度为:150m, 总宽度为30m, 面积共有4500多平方米。

(2) 水景观带辐射性强。通过良好的设计, 使得小区内50幢楼的住户和所有的车、人行道上的行人均有良好的视角看到中央水景观带, 实现了使水景观带与小区设计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设计意图, 使水景观带以强烈的辐射力提升了小区的品质;

(3) 细节处理完善。通过增大水景观带和邻近楼房的间距和减小水花与水声的措施, 消除喷泉噪声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驱蚊植物的布置和水质净化处理, 消除蚊虫扰民的影响。

通过无死角、科学论证和试验的无障碍设施的布置, 消除老年住户在小区休憩不便的问题。

通过对总体布局和景观软硬质空间的技术处理, 使居住区建筑和景观对自然界的阳光, 水、绿化等具备更强的亲和力。利用绿景造成的小区生活环境可防噪声、灰尘及其他污染, 远离噪声和污染, 营造健康安居小区, 为居民提供优美健康清新的生活环境。

(4) 美观大方、且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审美习惯的植物设计

小区景观设计的成功之处其次还在于与当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相匹配的植物设计。

4.“踏雪寻梅”园:

以梅为主题, 在景园内设赏雪亭, 在地面间以石板、石子为小径, 散植梅花并以梨花为配植, 春赏白色烂漫的梨花, 夏秋赏叶观果实, 冬季梅花报春, 保证了四季皆有宜人风景。远处曲折变化的几面粉墙若屏, 把梅园与墙外竹林分隔, 墙上设有花窗。规则的小路、石径沿墙设置。沟通园内外。坐在亭内, 走在石径上, 都可以看到竹影, 听到风吹竹林的沙沙声。竹声、疏影、梅香、雪色、鸟迹, 巧于因借, 意趣天成。

五、功能分区

结合小区实际使用人群和休闲娱乐的需要, 将小区分为五大部分, 各部分通过绿地和道路进行有机联系, 分别为

1. 运动健身休闲区;篮球场、网球场及“运动休闲广场”及其他绿地空间等。

2. 老年活动区;为老年人提供健身、聊天、饮茶、遛鸟的休闲场地“养生园”“太极广场”等。

3. 儿童游戏场;为青少年提供戏憩、娱乐、玩耍的游戏场地“亲子乐园”“迷宫游园”“沙坑乐园”等。

4. 静态赏景区;适合静观, 要求有细腻的小景设计, 空间私密性强。宅间造型精美的图案铺地, 铺地上布置廊架配以凌霄, 悬铃木等爬藤类植物。在花廊下呼吸清新的空气, 安静的思考。为繁忙的工作之余营造安逸舒适的静谧气氛。

5. 动态赏景区;空间开阔, 以自然静观为主。叠石理水, 水石相应, 太湖石玲珑多姿, 可供赏玩。

六、植物设计

江南气候湿润温和当地最高气温为39℃, 最低气温为-10℃, 常年平均气温为15℃, 降水丰富, 为湿润性温带气候, 适宜生长的植物品种繁多, 主要采用的植物有:

大乔木:香樟, 桂花, 银杏, 合欢, 乐昌含笑, 杜英, 三角枫等。

小乔木:红花继木、紫荆、梨树、梅花、白玉兰等。

小灌木:瓜子黄杨、八角金盘、洒金珊瑚、金叶女贞等。

藤本植物:常春藤、金银花、紫藤、凌霄等。

地被植物:书带草、吉祥草、酢浆草、阔叶麦冬、草坪等。

水生植物:再力花、睡莲、荷花等。

通过以上多层次植物配置, 可以塑造丰富景观空间, 使小区景观视觉效果良好。

七、景观小品

1. 花坛:作为局部景观设计中心, 苏铁与蚌花的组合整体感强, 又富有细部对比。

2. 绿篱:从高度上约有0.5m-1.6m左右, 主要用于镶边和装饰, 也有较强的隔断和保护功能。

3. 草坪和地被:在草坪上种植棕榈科植物的好处之一是没有浓密的树荫, 不妨碍草坪的生长。同时在草坪上种植高1.5m以上的树丛, 可以分割空间。

4. 构筑物和小品方案亭、柱廊、桥、桌椅、花盆、灯柱、雕塑是小区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它能够为居民提供驻留休憩和小区景观设计趣味性空间。

八、景观色彩

本项目用大面积天然绿色混播草坪为背景, 浓重的深绿色系为大乔木, 黄绿色调为小乔木和灌木, 其次点缀些许暖色系的四季草花以及干净的纯色系多种花境等, 体现了生态性、环保性、舒适性。同时给人温馨的归家之感。

本设计根据江南地区现状条件, 气候特征的分析, 因地制宜, 结合本地区风俗文化, 汲取本地区相关设计元素, 尊重本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所创新突破, 为本项目量身定做舒适的景观空间环境。创造出迎合当下人们审美和生活情趣的景观空间。

摘要:园林受诗文绘画的影响, 追求园林的“诗情画意”。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江南园林因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以本人参与设计的江南某居住区项目设计为例。

8.江南 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民国;妆饰;时尚文化

“妆饰”包括了化妆、发饰和佩饰三大部分。每个时期的妆饰都与当时经济、文化、礼制、信仰、审美思想等息息相关,从“妆饰”也可以探索出一个时代的经济兴衰和文化导向。

中国的“妆饰”文化几千年来发展变化丰富,是世界上面妆、发型、发饰最丰富的国家。以发髻为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就有数百种,大抵可以分成高髻、垂髻、偏髻、平髻、环髻、丫髻、丛髻、象形髻等几大类,每一大类还可以细分出很多发髻。古代女子装饰头发的用物更是繁多,如笄、簪、钗、步摇、发钗、发钿、鸟蛇、花叶、义髻、节令饰物、角色妆饰等。面妆上,仅晚唐三十多年时间里,唇式就出现了17种之多,圆形、心形、鞍形。而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樱桃小口”是白居易家蓄养的家伎樊素,因此有“樱桃樊素口”之称。唐朝时期盛行的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慵来妆,流行的妆容也融入了各种外来文化的特色。白居易的《时世妆》一诗就描写了这种奇特的妆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就是指当时一种叫“啼妆”的妆容。千变万化的发型与装饰,都表达着历代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渴盼。

近代中国政治风云变幻, 思想异彩纷呈, 文化和社会风俗新旧杂陈, 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社会政治的冲击、经济的推动、西式服装的引导、女性革命活动实践、欧洲侵略军和商人的大量涌入,西方的妆饰文化对中国人的审美观产生巨大影响。

1 民国化妆品综述

民国时期江南女性化妆如同今日一般,是一种比较普及的现象,化妆品进入了女性的消费日常。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黄石先生在1931年4月《妇女杂志》所载的《胭脂考》中曾写道:“政府虽然把脂粉列入奢侈品内,征收重税特捐,胭脂的销路反倒愈大愈广。连号称妇女先导的女学生,妆台手袋里,无一不有胭脂”,足以说明化妆品的普及。

当时女性所使用的化妆品有雪花粉、爽身粉、香水、护发油、胭脂、唇膏、指甲液、雪花膏等,以皮肤美白、头发润黑为目标。《申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办报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读者最多的报纸,《申报》当时刊登了大量的化妆品广告,女性使用化妆品,牙膏、香皂、雪花膏等化妆品开始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见图1,图2)

国产化妆品品牌有“谢馥春”,传统产品分“香、粉、油”三大类,其中鸭蛋粉最具代表性,可以修饰肤色,遮盖瑕疵,柔颜丽色,并且花香清雅,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化妆品业的始祖之一。还有诞生于1898年的上海品牌,由上海家化前身——广生行创始人冯福田所創建的双妹的品牌。1915年,双妹旗下已经到拥有众多美妆与香水产品,品类非常丰富、全面。双妹的经典产品“粉嫩膏”在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斩获金奖,民国总统黎元洪亲笔为其题词——“材美工巧,尽态极妍”。当时的巴黎时尚界用“VIVE(极致)”盛赞双妹的完美。由此,“SHANGHAI VIVE”就成了双妹的另一个名字。20世纪30年代,双妹已经力压国际品牌,成为上海滩首屈一指的美妆品牌。由于百货公司的出现,同时国内输入国外的化妆品品牌,例如美国品牌林文烟、赛丝佛陀、蔻丹,法国的夜巴黎,德国的四七一一,日本的双美人等等。各种面霜的分工已经非常细致,品种齐全。(见图3,图4)

2 民国化妆造型综述

2.1 面妆

受到西方男女平权思想影响的新女性们,往往以抹掉脂粉、女扮男装来表现自己与男性一样的权利,民国时期的女性化妆代表着一种完全崭新、独立自信的新女性形象,所以民国时期面妆最大的特点是取法自然。除了影星、歌星等上镜率很高的时尚人士描重黛外,大多数普通女子基本是承明清风尚,喜爱描纤细、弯曲的长蛾眉、柳叶眉。(见图5)

民国时期为便于女子打造惹人怜爱的樱桃口,《双星》杂志还刊出其详尽的化妆法如下:“先以洋密句敷于唇上,次施以粉,再次以胭脂点于唇之内侧。其脂粉与所敷之范围,因个人口之大小而异,其大小至深浅浓淡,尤宜着意为之,则可爱之樓口即变化而出矣。口点胭脂宜有加减,上唇宜薄,下唇宜浓,点法则下唇之中央,宜粗至两侧而渐细。而一般之法,厚唇淡点,薄唇浓点。”但是后民国后期,也打破了樱桃小嘴为美唇的观念,开始依据原有唇形开始描画,颜色以浓艳的大红色为主,和当时西方崇尚的风格是同步的。

2.2 发型

脚的解放使女性妆饰出现了整体的和谐的局面,民国女子的发型在这个时期明显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保守派”;另一种是“革新派”。前者发型上以两把头、空心髻、脑后盘髻为主;后者以单辫、双辫、学生头、烫发、东洋头为流行。少妇多蓬松垂髻,少女则长辫短发,之前体现个人家境.婚姻状况的头饰如头绳、质地不同的簪、钗等一概免除,代之以发辫缀蝴蝶结或以素雅的鲜花插髻。首先,剪发、烫发风行,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女性珠翠满头叮哨作响的头饰格局,清清爽爽、自由自在,宣告了盘髻时代在城市的结束。民国初期的清纯“女学生”形象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当时女学生常梳两种发型,一种是前额光洁,没有刘海,全部头发往后梳的样子,扎成髻。另一种是额头前面留着厚重的齐刘海,压过眉毛,头发为短直发,长度与耳朵齐平人们的化妆多以清新淡雅为主,不过分装饰。一些知识分子和名媛喜欢这种清爽的短发,刘海延续至年代末年代初,青楼中人和大家闺秀,甚至女明星,皆采用此发式。到后期上海开始风行欧美而来的烫发,所有女性都以一袭卷发,卷髻为时尚,此前的发式才在这样一种压倒性的风潮下渐渐匿迹。社会上流行卷曲的烫发,流行的式样有短波浪、长波浪等。最常见的一款要属齐肩卷发,这款发型无刘海,在头顶上将头发做三七分开,使用发蜡打理头发,最早使用火钳做卷发,而后是电烫。帽子也随着烫发的流行时兴起来,贝雷帽、小礼帽成为女性的宠儿。(见图6)

2.3 配饰

民国时期西式的流行元素大大改变了形塑了江南女性的妆饰风格,洋货店的商品因“均选自英美各国上品之物”而受到青睐,尽管其价格昂贵消费进口商品依旧在女性中相习为风,她们所佩戴的胸花,胸针,钮扣,绸缎,丝巾,手帕,蕾丝花边和蕾丝洋伞等等配饰,都有洋货消费的印记。太阳伞、手表、手提袋、钱袋眼镜、围巾都成了民国时期江南女性不可或缺的配件,既有实用价值,更增添服装的整体美感。以珍珠项链为例,30年代起,在贵重的钻石项链成为主流配饰之前,以珍珠为主要材质,并且组合为各式花形的项链是许多名媛阔太必不可少的流行配饰。以单颗珠钻为最小的组成单位,并以此组合镶拼为复杂的图案和形状。项链的形制有简洁和繁复之分,这其中的流行趋势以元素化的形式表现当时的配饰时尚。(见图7)

3 欧美时尚对江南女性时尚文化的影响

民国时期,是中西结合的时代。到了20世纪30年代,西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新宠,人们常在旗袍外搭配一件西式服装,如西式大衣、风衣、马甲等。整体轮廓和款式十分的西化,有浑圆的肩部造型,衣料也有毛呢、裘皮等。这样的外衣搭配使得女性的造型硬朗起来。人们化妆受好莱坞的影响,面妆华丽浓重,不再清淡简洁,流行欧美人的深目大眼,唇部也使用鲜艳的红色,当时的大众审美是身材丰腴、成熟端庄,化妆已成为当时女性不可缺少的一道日常程序,江南地区市面上已经开始流行美国的化妆品,如蜜丝佛陀。社会上流行卷曲的烫发,流行的式样有短波浪、长波浪等。时尚女性受欧美风气的影响已经脱了传统的布鞋,多穿着皮鞋。式样与欧美款几乎一致,尖尖的鞋头,系有一根鞋带,鞋跟中等。

当時舆论对妇女界的崇洋风气进行了尖刻辛辣的嘲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精洁卫生的决大理由,也积极的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消费洋货的女性被讥笑为“洋货推销员”。上海日本报刊便刊登过1934 年度第一季度女性用品消费记录,1934年的1 至5 月份的妇女用品进口数,计香水脂粉747627,化装器具229610 元,真假首饰136240 元,总计1113477 元,“足见妇女消耗之巨”。

妆饰是精神的外化, 更是文化的积淀。它伴随着女性解放运动而起又伴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深入, 像中国女性的解放历程一样, 步履蹒跚, 曲折而艰难。民初女性妆饰的变迁告诉我们, 相延数千年的封建传统妆饰已经翻页,标明了女性妆饰发展的新的起点, 也引领着更多的女性以新的形象、新的风貌成为女性解放运动中的一员。

参考文献:

[1]美術:標準美人修養法咏黄[J].双星,1915(3):155-159.

[2]赵云泽.中国时尚杂志的历史衍变[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199.

[3]邓如冰.晚清女性服饰改革:女性身体与国家、细节和时尚———从废缠足谈起[J].妇女研究论丛,2006(5).

[4]樊洁.上海名妓妆饰中的时尚设计文化(1890-1918)[D].华东师范大学,2014.

9.1、《江南》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人们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和人们劳动的快乐,激发孩子们热爱江南,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播放,导入新课。

江南位于我们祖国的长江下游地区,这里风景优美。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江南欣赏那美丽的风光。(视频播放江南风景,老师进行解说)看完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江南的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描绘了江南的美丽风光,齐读课题。

简单介绍汉乐府。

二、学习字词,由景入文。

1.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检查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情况。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3.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感。4.再读古诗,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5.出示莲蓬图片,让孩子们了解到人们是在采摘莲蓬,介绍莲子的作用。出示荷叶茂盛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样的荷叶。从而理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指导朗读,感受人们劳动的快乐。

6.采莲的人们穿行在茂盛的莲叶丛中快乐的劳动着,一群可爱的小鱼也被吸引过来了,看图,小鱼儿在莲叶下面做什么?出示“鱼戏莲叶间”,从“戏”体会鱼儿游戏的快乐。

出示“东、西、南、北”,让学生感受四个方位。借助手势朗读“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说话练习:

可爱的鱼儿在莲叶间()。他们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玩得可()了。

表演读: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儿吗?指名学生表演,进行采访:你游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那就让我们做快乐的小鱼,读出你的快乐吧。齐读古诗。

三、升华课文,进一步体会水乡的美丽。

1.齐读课文,说说你喜欢江南吗?喜欢江南的什么?

2.总结:江南有美丽的荷花,田田的荷叶,快乐的采莲姑娘,连小鱼儿也是那样的快乐,让我们成为江南的一份子,可以把自己当做小鱼儿,也可以把自己当成采莲姑娘,还可以把自己当做荷叶,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再次感受江南的美丽。(播放音乐视频,学生表演读古诗)

四、拓展古诗,总结全文。

宋代的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写到了江南的荷花,他诗中的荷花又是怎样的美丽呢?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指导学生诵读欣赏。

今天,我们在古诗中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劳动人民采莲的快乐,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去江南旅游,感受今天江南的美丽。

板书: 3.江南(采莲)

鱼(北)

鱼(西)莲叶 鱼(东)

10.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十

引导学生体会江花和春水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第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

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4年,离开杭州已经整整了,在北国洛阳,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诗,说:“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又过去3年,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名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第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指读。

3、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4、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5、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心系江南(板书),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三、结课,余音绕梁育乡情

(一)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二)诗意作业,创意分享(任选两题)

1、围绕“忆江南”这个主题查找资料,感受江南的万千风情。

2、把《忆江南》改写为散文或现代诗。

3、仿写《忆江南》,赞家乡山水。

板书:

忆江南

好 景 忆

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身在洛阳

11.绵竹新貌: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篇十一

在参与2010年5月5日至9日“江苏省赴川援建新闻采访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绵竹大地上丝丝流动的“江南意韵”,这“江南意韵”里不仅包含着江苏人民的大爱,也包含着“江苏质量”、“江苏速度”、“江苏理念”、“江苏精神”和“江南风貌”。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踏足绵竹,你就会有所体验,“江南意韵”如影随行,就在顾盼之间。也许是暮春之故,当我们刚刚踏足这片川西蜀北之地,竟疑是身在江南。在这里,春的气息尚未尽褪,夏之舞步却已翩跹。沿途目不暇接的是绵延的绿树,掩映之间,粉墙黛瓦时隐时现,白墙之上,描画着一幅幅绵竹年画,透出浓郁的中国味道,再配以远处的小渠流水、塍陌相接、田畴交错,怎不让人亿起江南?然而,绵竹毕竟不是江南,她给人以江南感觉的地方,正是江苏援建者无私奉献、辛勤劳作在这里开的花、结的果。

苏州风情:孝德镇新城水街与中国年画村

孝德新城位于绵竹市的东南部,与孝泉镇毗邻而居,扼交通之要,从成都北行而入绵竹,必经此地。这里流传着“一门三孝”(二十四孝中的“涌泉跃鲤”和民间流传的“安安送米”)的故事,绵竹年画的标志性作品之一便是全套《二十四孝》,在这里,“孝厚为德”的观念深入人心。孝德镇新城整齐划一的柏油马路横平竖直,将整个新城分割为各个功能区。苏州水街是我们此行采访的第一站,车沿苏州街驶入新城,左边即为姑苏苑,是一排排簇新的民居,沿途经过慈善爱心孝德学城,转入苏孝路后便折向学仕路,同行的记者感叹道,“学士路在苏州工业园区也有的,不过这里加了个单人旁,叫学仕路,现在感觉就好像进入了苏州工业园区”。从学仕路再折向天香街,就看到了苏州水街,水街两边皆为休闲之所在,商铺林立,建筑风格一律宽檐白墙黑瓦,高低错落,随着一条流水向前延伸而去,流水边是石柱扶栏,扶栏边为依依杨柳,随风而摆。流水上有石拱小桥,长椅凉亭倚水而建,让人如入江南画卷之中。水街的样式让人不自觉地想起了苏州的山塘,不过这里没有了市嚣声的喧闹,显得更加的宁谧与自然。水街正对面为孝德镇中心幼儿园,里面隐约传来孩子们嬉闹的声音,伴着小河中水车被流水冲击着转动时的声音,交织成了一曲动听的旋律。水街入口边树立着一座小牌坊,一面书写“苏孝情”,一面书写“一家亲”,足可体现苏州与孝德两地人民携手共建孝德新城之深厚情谊。

从看到中国年画村的标牌到进入年画村(孝德镇射箭台村)还有着一段路,从车上望开去,田里的麦子业已黄熟,稻田里的秧苗插植不久仍是绿意盎然,而老去的油菜花早已褪去了绿叶黄花的盛妆,结起了一簇簇、一层层坚实的籽粒。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一个好的年成。有关人士介绍,年画村是由苏州与绵竹共同投资打造而成的年画产业基地,也是年画创作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苏州援建给绵竹年画产业带来了崭新的经营理念,绵竹年画也带给了苏州桃花坞年画创作上更多的想像空间,二者之强强联合,将使中国的年画产业更加蓬勃发展。年画村绕着一座水塘而建,其核心建筑是位于射箭台村二组126号的“绵竹民间年画坊”,画坊面对着水塘边的广场,绵竹年画南派大师陈兴才老人就住在这里。在画坊里,我们幸运地见到了陈兴才老人。老人已91岁高龄,穿着蓝布衣的工作装,手持着烟斗不时吸着烟,工作室中虽烟雾萦绕,却隐不去老人炯炯有神的目光,老人耳力仍然聪敏,说话时轻声细语、淡定自若,这让人想起了画坊门口的那副对联:“根植绵竹千家农户亦锄亦笔,载誉中华万卷锦绣越土越洋”。据老人自己讲,他从十几岁开始画年画,已经画了70多年,他热爱年画,画年画就是他的生命。当我们离开年画村的时候,老人走到了画坊的门口,倚门而送我们这些外来的客人,脸上挂着慈霭且淡然的笑意,使人久久不能忘怀。镇江智力: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

在九龙镇的九龙山脚坡沿上,有这样的一处所在,它打破了绵竹本土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成功首创了绵竹本土第一家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这就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倾力援建并打造的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在记者见面会上,绵竹市农业局副局长肖义贵对镇江农科所的专家们表达谢意,他肯定了高效农业示范园所取得的成绩,并表示,江苏高效农业的技术移植成功有效,草莓等经济蔬果种植示范效应明显,但因为农业项目见效的周期长,绵竹今后还需继续与镇江农科所的专家们合作,争取以示范园带动四川盆地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农业发展的整体跃升。绵竹本地率先尝试高效农业的代表们也向记者现身说法。玉泉镇农民、养猪大户钟长兴介绍了他的养猪经验,自从他在示范园学习了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他养的猪生长快,肉质鲜美,销路很旺,用他的话来说,他现在是“生态养猪,快乐养猪,养快乐猪”,他养的猪主要是供给苏源牌放心肉,目前在绵竹,苏源牌放心肉店已开了3家,预计年底会开到6家。富兴镇的魏有强,本在外打工,他回家后接受了示范园里江苏农科专家的指导,尝试着种植本地比较稀有的草莓,虽然只种了一年,却因此受益匪浅,作为草莓种植示范户,他种的草莓不愁销路,在市场上卖到15元/斤,比起一般草莓几元的市场价高得多。板桥镇的殷代斌是本地最早种植草莓的示范户,也是本地最大面积的草莓种植户,他将草莓与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用5亩地来种植草莓,专门卖给观光休闲的游客,有着很好的收益。

高效农业园区分为南北两片,北片为科技培训区,南片为科技示范区。我们在镇江农科所副研究员刘照亭的带领下参观了南片的科技示范区。据介绍,园区核心示范面积300亩,示范面积5000亩,辐射面积有50000亩。园区重点示范优质高效草莓、梨、桃、葡萄、蔬菜及发酵床生态养猪、养鸡新品种、新技术。在示范区我们见到了江苏来的“草莓大5E"SE柏生和他的妻子高春英。王柏生介绍,他是志愿来援助当地农民的,为了更方便地传授草莓种植技术给当地的农民,他还特意叫来了妻子,由妻子去指导女学员们,正因为此,他每年收入少了七八万元,如果是在江苏老家,每年种草莓收入可达十七八万元。在畜禽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点,我们见到了沈晓昆研究员,他正在猪舍现场向大家介绍并展示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走进猪舍,看见几十头粉皮肉猪争先恐后地吃着猪食,奇怪的是,这些猪一刻也不休息,不像一般的猪吃完了食便睡在一边,据介绍,这样的猪才会长得快,不停地运动会消耗猪胃里的食物,所以它就不停地吃。口渴了,猪就会跑到另一边的特制取水器里喝

水,当猪嘴顶在取水器里,水便会流出,当猪嘴抽离取水器,水便停止流出。这样的科技养猪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在鸡棚边,沈晓昆研究员向我们介绍,这里选用的鸡的品种是从江西精选的绿壳蛋鸡,它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示范区里随处可见的喷灌系统,这有效解决了山坡高地农业生产用水的问题。

常州韵致:金花镇玄郎村

来到玄郎村的人们是幸运的,它为人们展示了新农村的样板形象。车子穿行于绵延起伏的龙门山脉脚下,在经过了沿山旅游观光带数以十计的农家乐后,终于到达了今日的玄郎村。金花镇玄郎村本位于大山深处,地处幽僻,原名玄郎沟村。“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玄郎村所有的农房、生产资料、基础设施损毁殆尽,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元,由于其地处地震断裂带上,经专家论证不能原址恢复重建,于是在遵道镇棚花村调地142.16亩,由江苏武进对口援建。在对新地块进行了统一规划之后,玄郎村以统一的风貌进行了异址迁建,共有422户、1217人需要安置,目前已有352户落户于新址,其余则以投亲靠友解决了安置问题。今天的玄郎村交通便利,景色优美,设施完善,已逐步成为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消费、美食、品花为一体的农村休闲旅游观光胜地。在玄郎新村,我们采访了武进援建指挥组指挥长冯路兴,他说,当初建设玄郎新村时就考虑到了其功能不能仅用于安置,而是要定位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要使它具有带动与样板的作用,为绵竹乃至四川的新农村建设带一个好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武进援建者们对重建进行了统一规划,特别强调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协调性,所有建筑风格整齐划一,粉墙黛瓦坡顶,但具体到每幢房屋又有所差别,随着地势高低而错落有致,做到了“一户一景”。呼吸着山间吹来的清新的风,欣赏着整洁优雅的村景,人们心旷神怡,不远处的一张大标语牌上写着“山上有银行,山下美家园,生活比蜜甜”,这就是今天玄郎村人的真实写照。

玄郎村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已由武进规划院设计出来了,这为玄郎村乃至金花镇的后续发展与发展的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冯路兴的话来说,他们的援建是“用心在做”,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临行前,金花镇的镇长感慨地告诉我们,绵竹的新农村建设至少提前了20年。

无锡特色:汉旺新镇

无锡对口援建指挥部位于汉旺镇东汽集团某废弃的厂房里,条件殊为艰苦。在这里,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无锡援建者们正是以这种全身心的忘我姿态投入到汉旺新镇的建设当中的。汉旺是绵竹受灾最严重的镇,与汶川、北川、青川、映秀镇合称为“三川两镇”。黄莉新副省长来汉旺视察时说,这里“任务最重,工作量最大,条件最艰苦”。无锡对口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王学芯在介绍无锡援建的情况时总结了5个“无锡特色”,一是科学规划先行,二是文化统领工程,三是生态环保建设,四是资金监管运用,五是苏南模式移植。王学芯介绍,汉旺新镇规划是四川省通过的第一个原地异址重建规划,工作量大,涉及面多,援建总投资达12.5亿元,共分为32个项目,今年6月可以全面完成援建任务,目前也只有对汉旺的援建提前半年达到了“两个基本”的要求。王学芯还谈到了汉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认为援建一定要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前期的援建主要集中于“输血”式的恢复性建设,后期还要加强“造血”功能,以汉旺无锡工业园区为依托,引进民间资本,做好东汽的配套项目,就地带动老百姓的就业与消费。除了硬件上的“造血”,还要软件上“造血”,着力促成“苏南模式”向汉旺的移植,通过组织培训与交流,将资本运作的概念植入到当地干部群众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汉旺后续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新镇绿地文化广场上的“汉旺诗碑”铭刻着无锡援建者与汉旺人民的深厚情谊,王学芯指挥长以其诗人的笔触写下了一首诗,道出了他对汉旺的感情:“新镇在这碎梦边伸展,每间新房,每条新路,关怀就是亲人。亲人,份量无限”。在汉旺镇中心小学里,还有这样一幅标语,“让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快乐成长,让每个老师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这幅标语相匹配的是崭新的校园,宽阔的操场、明亮的教室与完备的设施。这些文化的印记,将时时刻刻让人们铭记“以文化统领工程”的无锡特色。

江苏大爱:永远的铭记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说的“江苏和绵竹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话音还言犹在耳,江苏援建者在这句话的鼓舞下,以大爱的精神,夜以继日,全身心地投入到援建工作中去,克服了种种实际困难,在保证了工程建设速度的同时,也保证了援建工程的质量。在这次采访过程中,由于时间及行程所限,我们仅仅采访了几个援建点。然而,几个援建点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江苏援建者的整体风貌。因为,无论是苏南各市,还是苏中、苏北各市,她们都是在以同样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进行着援建工作,并且都是在以同样的质量与速度,让绵竹在两年时间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有了“江苏速度”与“江苏质量”的双重保证,自然就促成了江苏省100个援建项目集中交付使用仪式于2010年5月9日在四川绵竹经济开发区的成功举行。在交接仪式上,中共绵竹市委书记兰开驰致辞说:“总计100个项目的援建工程涉及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它们的集中交付,展示出的是跨越千里的援建深情,给予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承载的是加快发展的美好希望。一所所设施完备的学校与卫生院,一个个环境优美的民院与小区,一条条笔直通畅的交通干道,已成为凝固在绵竹大地上的座座丰碑,都镌刻着江苏同志的援建情谊。对此,绵竹不会忘记,绵竹人民将永远铭记!”这里铭记的是江苏的援建者们,也是江苏怀有大爱的人民!

(题头摄影:袁文)

12.江南 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展示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学写新笔画“竖钩”和“竖弯”。

3.借助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江南美景图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江”“南”:重点认识新偏旁“氵”,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姓名认读“江”;指导“南”的读音。

二、走进诗歌,识字读文

1.自由读古诗,要求:边看插图边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同桌互读古诗,学习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

3.教师呈现古诗,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预设“采”字的教学:

(1)卡片出示“采”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播放“采”字的微视频。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学习诗句,感受美景

(一)学习前两行诗句

1.课件出示江南采莲的美景,提问: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风景?(莲叶、莲……)

2.交流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莲”,学习新偏旁“艹”:“莲”就是荷花,“采莲”就是采莲子;“莲”可以和哪些字交朋友?(莲叶、莲花、莲蓬……)

(2)指导学生感受荷叶“田田”的美景。

仔细观察莲叶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赞美莲叶———碧绿的、一张接一张的、层层叠叠的……莲叶这么多、这么密,就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田田。

指导朗读:江南采莲时节,大大的、绿绿的莲叶一张挨一张、一层叠一层,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让我们配乐朗读,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二)学习后五行诗句

1.师:看着莲叶的美景,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湖中的小鱼也乐了。瞧,它们也来了。

图片出示红色的“鱼”字,学习“鱼”字。

2.读后五行诗句,小鱼儿在莲叶间干什么?

学习生字“东、西、北”。看图猜字:

3.创设情境,体会“戏”的快乐。

师:谁来当小鱼?这条小鱼,你想游到哪儿去?(反复巩固认读“东、西、南、北”)小鱼小鱼,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自在、快乐)

小鱼这样自由快乐地在莲叶间游戏玩耍,诗句中用了哪一个字来表达小鱼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鱼“戏”莲叶间的自由快乐之情。

(三)游戏表演,熟读成诵

1.播放歌曲《江南》,加动作表演读。

2.用师生对读、同桌表演读、拍手歌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看课文插图,背诵古诗。

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摘莲叶,读生字。

师:小鱼快乐地玩耍着,我们也来做一个游戏吧。(PPT出示)莲叶间藏着许多生字,谁认识它们?(北、江、可、鱼、采、莲、东、西、南)

2.出示“可、东”,认识新笔画“竖钩”。

观察比较,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笔画?认识“竖钩”,红线勾出竖钩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东”字书写,边范写边说口诀:一横平平稳又稳,撇折折在横中线,左右两点齐对称。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写一个。

3.播放“西”的书写微视频,认识新笔画“竖折”。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练。

【设计意图】

汉乐府《江南》是一首优美的采莲曲,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格调清新明朗。整首诗短短七行,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还配有淡淡的水墨画,孩子们很喜欢。学生在这之前只学了两篇课文,识字量少,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学情和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努力达成“识好字、读好文、写好字”这三个要求。

一、“多种方式”识好字

在教学中,我试图引领学生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观察汉字演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好字。在集中识字环节,制作“采”字微视频,通过展示“采”字的演变,变抽象线条为生动图形;继而联系生活经验,点明“采”有“摘、取”之意,表示人用手去拿、取,又把“采”字放入果农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中(“爪字头”代表伸手去取,“木字底”代表一棵结满果实的树),这样学生识字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巩固环节,我以歌曲、游戏的方式作为课间操复现,集课中放松游戏、识字、诗歌梳理于一身,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消除了疲劳,又自然而然地背诵了课文,更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朋辈互助”读好文

“朋辈互助”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路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借助“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同桌共读一首古诗。在朗读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师生对读、问答读、小组合作演读、情景表演等方式,运用角色转换入情入境,演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体会江南景色之美。

三、“观察比较”写好字

13.《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十三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⑵ 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⑶ 通过课堂答问,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⑵ 通过对词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⑶ 通过感悟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实录】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 忆江南 )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它和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学生看书并思考)

生回答问题:(略)

师归纳:

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维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西江月”、“渔歌子”、“浣溪纱”等。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

师: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什么诗?你能向大家对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吗?

生1:这首词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学过他的诗有《赋得古草原离别》。

生2: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三大诗人。

师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风平易,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白居易在50岁时曾先后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忆江南》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洛阳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四、自由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参看课文下面的注释,认真读课文,了解词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文)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词,那么作品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生:这首词讲了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回忆,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五、进一步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词总共有几句,有多少个字?

生:这首词共有五句,二十七个字。

师: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确实写得很好,它虽然短小,却抓住了江南美景的主要特征,抒发了他对江南久久难以忘怀的情结。通过刚才的读,大部分同学已经读懂了词的意思。既然这首词写得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地品读课文,你认为这首词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读完后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将你自己的感受及交流后的体会在纸上记录下来。

(学生认真读课文,进行交流)

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刚才同学们再一次品读了课文,并相互间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的无穷魅力应该有了自己独到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谈一谈你心中的感受,与大家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精妙所在。

生1:我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这两句好在哪里?

生1:这两句是这首词中写景的句子,作者描写了“江花”和“江水”这两种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

师:很好。确实,这两句是这首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谁接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2: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生2:这两句话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我觉得这两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红通通的江花比作火焰,把江水的绿比成蓝草,比喻非常恰当,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上品味了文章的妙处,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生4: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生4:我们都生活在江南,江南的春天很美,可以赞美和歌颂景物很多很多。而作者受篇幅的限制只选取了江花和江水,我认为景选得好。

师:哦!快讲讲你的创见。

生4:我喜欢画画,我觉得江花和江水一红一绿,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光彩夺目的感觉。

师:你的见解真是很独特,也说得非常好。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

生5:我觉得“忆江面”这个词牌用得好。

师:你觉得作者选用这个词牌好在哪里?

生5:老师前面说了,词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而作者白居易恰恰选了“忆江南”这个词牌,题目刚好与内容吻合,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的无限眷恋和思念。

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你很会思考问题,也说得很好。刚才前面的同学都是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来谈的,而你却能从词牌联系到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上来。希望其他的同学也能像你一样把思维的大门敞开,把思维的触角伸到作品的每一角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生6:我觉得文章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写得好。它与前面的题目“忆江南”和第一句“江南好”形成前后呼应,使作品显得很完整。

师:很好。现在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我希望后面同学的见解更加精彩。

生7:我觉得首句“江南好”这一句好。这一句既回应了标题“为什么要忆江南”,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后面作者对江南春天美景的回忆与描述。

师:你讲得真不错。

生8:我觉得第二句“风景旧曾谙”这一句也不错。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8:这一句说明了江南美景对作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也是作者难以忘怀的,以致引起作者在十多年后还对它难以忘记,思念不已。

师:同学们真是说得太好了,还有没有更加精彩的见解?

生9:我觉得词的末句“能不忆江南?”句式用得好。作者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气,体现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扬与无尽的思念,而运用疑问句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与上期所学的《海上日出》的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你真不简单,不仅能体会这首词的妙处,还能联系到前面所学的知识。

上一篇:我国汽车贷款现状分析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