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2024-09-01

职业素质及其构成(14篇)

1.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篇一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及其素质的培养

职业经理人就是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的职业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不是自称的,而是由市场来选择及评价的。职业经理人非常重视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修行,注重业绩的提高和市场的评价。因为,最终决定其命运的是市场的评价。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是综合性的。

首先,要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职业经理人常常被大公司和新兴高技术公司所聘用,这些公司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问题,因此,职业经理人只有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领导企业走向成功。导致企业毁灭性的失误,不是某一项经营上的失误或管理上的不足,而是决策上的失误。决策能力要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培养,决策不是简单的事,要能做到倾听大多数人的意见,特别是来自反面的意见,这是防止决策失误的最有效方法。

其次,要有识别、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人才的能力。无论职业经理人多么出色,都不是全才,需要有一批杰出的人才在其周围担任高级经营和管理职位,这些人才是否具有与其配合做好工作的能力,则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识别和选拔能力。如果人才选拔出来,不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让其在能力最大化发挥的位置上,既浪费人才,又会造成工作的失误。能够识别、选拔、任用人才,而不会评价和激励,也会造成人才流失,或使人才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人是有感情的,情绪高涨,有利于超水平发挥创造力;情绪低落,易造成工作的失误,而人的情绪调动是通过科学准确地评价和适度激励实现的。知人善任,心胸开阔,亲和力强,能发现和挖掘人的潜质并加以培养和使用,是提高这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三,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企业战略就是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和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优化配置资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的设计。企业的战略要通过战略规划设计来体现,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这是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

战略规划能力要通过长期的企业管理经验积累。职业经理人要亲自主持企业战略规划设计而不是让下属越俎代庖,要准确把握外部经营环境现状及对未来变化准确预测。组织实施能力实际上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意志力,如果确认所设计的战略是正确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去推进,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一些人的不理解而影响战略推进和实施的速度。

第四,要有营造和谐气氛、创造蓬勃向上企业文化的能力。企业是一个组织,是由许多员工组成的团队。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运作规则和规章制度,这是共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要素,而不是决定因素。仔细研究那些成功的企业,往往是个性的东西起决定作用,这个个性化因素就是企业文化,团队精神。个性化的或者说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又与职业经理人的个人风格有关。(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都有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氛围,创造蓬勃向上企业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四个方面有突出表现:首先是团队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是团队发展目标深入人心并成为团队每个成员的共同追求;再次是团队中每个人追求的差异性与团队价值观和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最后是有宣传鼓动能力,激发团队热情。

职业经理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职业经理人队伍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还在萌芽状态,职业经理人市场评价还在探索,职业经理人规则还有待建立。然而,我国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迅猛态势,以及对职业经理人需求迅速增长的现实,已将加强职业经理人培养、提高职业经理人素质这一重大课题日益紧迫地摆在人们面前。

2.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篇二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语文教改, 虽然已经历了三十年, 但语文教学“少差慢费”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改观。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下, 字不会认, 书不会读, 写文章空洞无物, 错字连篇, 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一大顽症。究其原因, 我认为, 与当前语文教学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素质的内涵界定不清不无关系, 加之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 语文教学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误区重重。

1. 对语文学科的本质认识不清。

有人坚持语文的工具性, 又有人坚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莫衷一是。如果把语文教学仅仅视为传授知识的途径, 那必然会带来“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违背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性。

2. 对培养学生怎样的语文素质认识不清。

到底什么是语文素质?通过教学学生应达到怎样的语文素质?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很多语文老师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再加上近几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语文学科成为追求高分的工具, 语文学科理科化的不良倾向越来越凸显, 学生整天做试卷, 老师整天改试卷讲试卷。请问这样的语文教学学生如何不厌倦?语文素质又怎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3. 对语文教学的过程机械操作。

我们在承认语文教坛百花齐放的同时, 不能否认传统教学仍对今天具有的很大的制约性。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立的“三中心” (即以教师、教育、课堂为中心) 教学论, 至今还扎根在一些教师的头脑中, 他们将生动的文本强行肢解, 字词、段落、中心、写作特点一块一块地填给学生。试想, 如此单调、机械的做法怎能不使本应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所以, 要想消除当前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 还语文教学的科学面目, 必须正确界定语文素质的构成, 将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应有含义

所谓语文素质教育, 就是依据教学大纲, 凭借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 通过教学及课外活动,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和人文素质的教育过程。

1. 写一手规范的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初中生应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会写其中3000个左右。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提高书写的速度。识字、写字能力是语文素质的一个基本方面, 学生如果不能基本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 其他素质也就无从谈起。要下大力气, 通过反复训练帮助学生消灭错别字, 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 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2. 阅读能力。

通过学习, 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中能有所选择, 有所思考, 有所感悟, 有所收获。学会摘录、点评、做读书笔记, 通过阅读去认识社会, 认识人生, 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每天应有一定的阅读量。

3. 写作能力。

具备一定的叙事能力、说明能力和议论能力, 写作文从字顺, 具体形象, 感情真实, 并具备一定的表达和修辞能力, 在此基础上, 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有兴趣的, 可以尝试文学创作。

4. 口语交际能力。

能简明、得体、顺畅地与人交流, 观点明确, 思路清晰, 层次清楚。口齿清晰, 表达自然。

更重要的是, 在以上几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中, 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提高品德修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语文素质的核心所在。

三、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策略

1.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

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存在着重读写而轻听说的不良现象。其实, 听说是学生思维活动最直接最快速的反映。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往往思路清晰, 反应敏捷, 思维活跃, 擅长口头表达的同学往往最具自信心和竞争力。所以, 语文教师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 每学期都应制订具体可行的听说训练计划, 拿出一定的课时, 在时间、内容和形式上保证听说训练的顺利实施。

2. 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不能仅停留在课本和课内, 阅读课

应重读轻讲、重读轻练, 甚至可以只读不讲、只读不练, 在大容量的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和水平。“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就是这个道理。阅读教学还应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社会即语文, 生活即语文。把语文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由课堂向社会延伸, 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3. 写作是长久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心病, 普遍存在着少差慢费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作文教学很难找到一个可供操作的具体方法。另一方面,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往往非一朝一夕之功, 很多老师也就懒得在作文上花费太多的工夫。我认为, 作文是一项综合工程, 它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表达能力、生活阅历、情感态度息息相关。作文教学并非不可为, 目前最重要的是摒弃那种无病呻吟式和假大空式的作文, 打破那些限制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条条框框, 比如中心、文体等要求, 引导学生讲真话, 抒真情, 自由发挥, 写出具有鲜活内容的文章, 哪怕在形式上还很稚嫩, 也应给予保护和鼓励。

4. 语文和文学是相通的, 语文教学也就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体验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 学生的心灵得到涤荡, 智慧得到启迪, 情感得到升华, 审美得到提升, 人生境界得以扩展。文学是语言学习的载体, 更是人类精神文化的载体, 文学应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所以, 语文教学是文学的教学, 要指导学生广泛的阅读文学作品, 尤其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 让学生在文学天地中吸取更多的营养。

总之, 语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科学理性地认识语文素质, 积极实施语文教学改革, 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 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 形成对语文素质的正确评价机制, 让学生为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而努力学习。

摘要:语文教学的误区, 表现为对语文学科本质认识不清, 对语文素质的内容把握不准, 对语文教学的过程机械操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正确认识语文素质的本质属性, 把握语文素质的基本内容,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3.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篇三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 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

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一种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以双向而平等的交流方式,谈论各种社会、政治、情感、人生话题的节目形式就诞生了。由于这种节目形态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融入了人际传播的功能,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持形式、作用和角色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由于是一种无文本的交流形式,因而对主持人的要求非常高,必须具备“脱口成秀”的能力,也就是“talk show”。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节目形态一问世,便成功地拥有了收视群,迅速风靡全球。经过不断的优化和演进,这种源于广播的“talk show”逐渐扩大到电视,成为了视听共享的“TV talk show”电视谈话节目。

目前理论界将电视谈话节目论证为电视谈话的一个分支。电视谈话是“包括了从一有电视就存在的所有不用写脚本的对话和直接对观众讲述的各类节目形式”。而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主要围绕着谈话而组织起来的表演。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之内开始和结束并且要保持话题的敏感性”。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不仅要完成无文本的节目活动,而且还是话题的组织者、话题进行中的控制者、话题成败的责任者。我们再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谈话”是人际交流的最基本形式,那么谈话节目自然就具备了鲜明的人际传播特点。因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实现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互动,所以主持人在节目中必须以个体的身份与嘉宾进行平等而双向的信息交换。主持人的个体身份就是以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谈话技巧以及风度、气质、形象、语言等构成的具有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个性风格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在以人际传播为特点的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当然的核心。

一、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素质

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通常分为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类。作为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除了应具备以上自然人的基本素质构成外,还应具备自己的职业素质。

1.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在工作中虽是人际传播,但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是“党的喉舌”这一根本属性和功能是不可改变的。无论是新闻类主持人、社教类主持人还是娱乐类主持人,他们同样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同样在节目中实践着舆论、监督、导向的作用。所以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一样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在各种纷繁的事件中,明辨是非、准确判断,在节目现场才能及时调控和把握。

2.广博而扎实的文化素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嘉宾,通常是某一领域、某一方向、至少也是某一现象的代表人物,主持人想让这样的谈话对象跟着自己走,除了运用一定的谈话技巧外,广博而扎实的文化根底尤为重要。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人的文化内涵与自己的外部形象气质是紧密相连的。谈话节目主持人“脱口”能否“成秀”,主持人的语言组织与自身的知识架构是分不开的。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构成,为主持人完成语言编码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3.精良的专业素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包括:(1)标准的语言。作为主持人,口齿清晰、语言标准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2)语言的表达与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是语言的两种高级形式。表达,是将脑子里的画面用语言形式传输出来,这种表达要清楚、准确。语言的表现能力,是在表达基础上的语言感染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的感染力,需要语调、语势的情感辅助,也需要丰富的语言共同来完成。而丰富的语言,赖于主持人有语言组织的能力,包括词汇、语法的运用,“说”、“写”能力的调度。(3)快速思辨能力。在谈话现场,主持人会收到很多包括事件、人物、资讯、意见在内的各种语言信息。其中有与话题准备一致的观点,也有意想不到的一些评论。现场如战场,这就需要主持人运用快速思辨的能力,在最快的时间内将纷繁的信息提炼、优化、整合成适用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思维与语言的对接、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完成与谈话对象的信息交换。(4)发现创新能力。“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告诉我们不要忽视细小的东西。现场谈话对象的一个措词、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身体语言,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某种方向性的暗示。主持人要及时发现,并捕捉、利用。“发现”是谈话节目主持人保持敏锐触角的一个利器。谈话节目中的创新,包括节目思想的创新和话题思想的创新。节目只有不断注入新的思想、不断有新的尝试才更有活力和生命力。谈话节目中的每一个话题都是经过精心策划了的,主持人在与谈话对象交流和交锋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到新鲜的信息,主持人“发现—拓展”,这便是创新;为了保持谈话的“新鲜感”,主持人在提问方式、话题转接上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方式,進行一些有益的创新活动。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主持人不仅要具备主持人基本的综合素质还要具备更高的综合能力。目前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可分为时政新闻和情感生活两大类。新闻类谈话节目,要求主持人具有新闻素质和新闻敏感;情感生活类谈话节目,要求主持人能够循循善诱、深入人心。不同类型的节目对主持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但人际传播的特性是相通的。

二、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能力构成

无论哪一类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因共有人际传播的特性,所要求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一致的。全国一百六十多个谈话节目,大家能记住的“名嘴”屈指可数。为什么他们能够脱颖而出?为什么他们的节目能够吸引住观众?无论青春靓丽、时尚知性、凝重犀利、还是睿智幽默,他们都有各自超人的职业能力,正是这种“能力”构成了每个人在节目中的个性风格,他们以“主持人”这个充满人性魅力的身份,走进观众的生活、走进观众的心灵!

1.要有策劃、采编的能力。谈话节目中的任何一个话题,不可能都是由主持人现场张嘴就来,都会有一个精心策划的过程。包括中心话题的确定、话题层次进展的设计、道具细节的设置等等,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这一切都是在为主持人“备料”,由主持人现场“掌勺”,和嘉宾一起制作出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如果主持人与前期策划脱节,只能是凭借嘴上功夫进行有限的二度创作。有的谈话节目,还会有前期采访环节。前期采访的内容通常是话题的切入点,从用来切入的故事、事件、画面片段到话题的衔接,从话题的衔接到现场的转接再到话题的终结,整个过程全部贯穿着“编导思想”。如果主持人不能具备这种“思想”,就不能很好的诠释话题的实质,不能很好的与嘉宾碰撞交流、更不可能完成好现场的引导和控制。国内外著名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大都是记者、编导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个人魅力和职业生命力都是非常长久的,就是因为他们具备策划、采编的能力、有长期一线采编的经历和经验,他们的专业素质、社会阅历、思想认知水平足够他们在节目中承担“核心”的作用。还有一些从播音员成长起来的主持人,能参与一些采编工作,会受益无穷的。虽然我们不一定要求主持人去承担每一期的采编工作,但一定要具备这种能力。

2.要有语言表达和语言整合的能力。谈话节目虽然是无文本主持,但前期的策划、搜集工作,会让主持人有个框架式的准备,脑子里会有“文字”的痕迹。在无文本的状态下,还要完成部分“文脉——语脉”的转换过程,这种转换能力与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一起,构成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整合能力。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讲,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功,而对于谈话节目主持人而言,除了语言表达能力之外,精到的语言整合能力也尤为关键。谈话节目最主要的就是“说”,不仅要“能说”还要“会说”,更要会“巧说”。“能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会说”就得取决于个人的语言表达水平了,谈话主持人的即兴话语能力非常重要;“巧说”是赖于对词语巧妙调度、对语法灵活运用基础上的话语设置,是对谈话对象能够进行心理挖掘和引导的语言编码过程和技巧。

3.要有“倾听”的能力。在谈话节目中,“听”是“说”的基础,主持人“倾听”,不仅要“能听”、而且要“会听”。在和嘉宾交流的过程中,主持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倾听”是对嘉宾话语权的尊重、也是主持人捕捉信息的需要。除了“能听”,还要“会听”。只有听清了对方谈话内容,才能知道对方的心境、态度,才能及时捕捉到“易感”和“不易感”的语言信号,机敏应对、积极思考。

4.要有现场控制、协调的能力。在谈话节目现场,主持人除了引导话题的深入外,主要作用是要协调好现场的各种关系。使嘉宾、观众、主持人能在一种和谐、有序的氛围中实现平等双向交流。访谈现场,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譬如:嘉宾滔滔不绝、情绪过激、跑题千里;回避话题、情绪低落、观点异端;还有嘉宾之间有失默契等等。面对这样的一些问题,主持人必须要具备协调能力,运用各种办法迅速将现场的关系理顺,将话题进行下去。谈话节目“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之内开始和结束”,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善于控制谈话时间、要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将话题进行到一定程度、继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整个谈话。谈话节目还要“保持话题的敏感性”,这就对主持人的“现场控制”能力要求更高了,主持人不仅要控制节目时间、协调现场关系、还要保持谈话的“新鲜”。要善于抛出话题、收回话题;还要善于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继而印证原来的话题;还要善于激发嘉宾的谈话热情、鼓动嘉宾之间的碰撞交流。现场控制、协调的能力是谈话主持人最重要的一种职业技能。

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历经十几年的磨砺,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节目主持人队伍也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以前播音员的最高追求——“采、编、播合一”,现在看来,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目标。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改变着主持人的选拔机制和评价机制。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支一手拿话筒、一手拿笔的具有高文化素质、高职业技能的有思想、有个性的主持人队伍正在向我们走来。随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出现,主持人不仅是电视观众关注的焦点,而且真正成为了节目的“核心”,真正诠释和实现了“主持人”——“节目的主人”的内涵和价值。这是节目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

4.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构成因素研究 篇四

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构成因素研究

通过研究分析心理专家、中学教师以及中学生三个群体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成分的`认识,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素质分为4大维度,共含13个重要成分.学习能力维度包含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社会能力及倾向维度包括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和责任感;个性维度包括乐观、自尊心、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进取心、调控情绪的能力;耐挫能力维度包括应付挫折及压力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作 者:郑希付 邹爱红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东,广州,510631刊 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3(2)分类号:B841.2关键词:心理素质 因素 中学生

5.组织文化的构成及其内涵 篇五

组织文化的构成及其内涵

一个群体或一个组织的文化是由无数个由该群体所遵循、所认同、所继承、所教化的.文化现象所构成的.从文化现象形成的角度看组织文化应该包含有理念、制度、个性和背景等四个层面.每个组织都有文化,而有意识的建立起来的文化对组织的影响更大.

作 者:樊耘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刊 名: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3(1) 分类号:F270 关键词:组织文化   理念   制度   个性   背景  

6.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篇六

1概述

工程技术人员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力与创新能力,在产业技术水平上起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目前应用型技术人员人才严重匮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外,企业对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现有人才具备的能力不匹配,导致技术能力与需求的不匹配、不协调,不仅极大的浪费了工程技术人才资源,还造成了技术水平的停滞不前。对于这种技术人员培养现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局面,我们必须增强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能力,完善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能力测评,为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做出贡献。

7.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篇七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适应于所有专业群的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情感等。

根据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本文提出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的概念。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是学生胜任不同旅游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它在不同旅游专业中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具体包括以诚信服务为核心的职业态度、以微笑服务为核心的职业形象、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的职业心理、以现代旅游企业需求为核心的职业能力等要素。

对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其养成教育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对旅游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校企深度合作的实现、学生高质量地就业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比较深远的意义。

二、国外对于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其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

从国外的研究现状看,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亚洲国家,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飞速发展以及本土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对职业教育的研究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主要的研究观点有:韩国的职业教育界认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包括专业能力和基础能力两个层面,并且强调基础能力教育应始于中小学教育,使这些能力深植于一个人的习惯之中,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种基础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合作能力、使用计算机能力等。美国职教界自20世纪90年代形成新的职业能力观,认为职业能力不再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而被视为多种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新职业能力观着眼于技术手段、生产模式的变动性和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性,要求具有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适应性和应变性,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旨在为个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英国的BTEC教学模式其知识体系的设计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不要求有针对性很强的教材,而是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锻炼自学能力和对职业的综合认知能力。

针对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and)教授创建素质体系冰山模型,形象地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两部分,即显性素质和隐形素质。戴维认为,“冰山以上部分”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三、国内对于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其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

本文以“高职旅游、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为关键词检索了相关博士、硕士毕业论文及期刊论文数据库近5年发表的论文,相关的成果很多。当前,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教育的研究尚无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主要有:周晓梅(2006)从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出发,明确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结合旅游企业需求,创新高职旅游专业“店校联合,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韩颖(2009)从旅游企业用人需求入手,具体分析了旅游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构成,导出了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并从职业素质培养的质量保障入手,分析了进行职业素质评价的必要性和目前在此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以实例的形式对构建的步骤、方法进行了说明。

近几年来,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教育研究成果在期刊论文方面成果颇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一类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归纳起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与构成

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界定。庞文渌(2007)指出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盖晓芬(2009)运用“冰山理论”分析,将职业素质分为显形素质和隐形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动机、价值观等作为隐形素质,像潜在水面之下的冰山,深层次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更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在某项事业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谭满益,王磊等(2008)提出职业素质由拓展要素(团队协作与沟通、学习、创新能力),保障要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支撑要素(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三大类要素构成。韩颖(2009)从不同角度对职业素质进行了分类,根据职业素质获得渠道的不同,职业素质包括了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从构成要素的不同类别,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专业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从构成要素识别的难易程度,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分为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

李晓梅(2007)明确提出了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包括“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主动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质,娴熟的职业技能,良好的仪容仪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此种提法,从有形和无形两方面对旅游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进行了概括,突出了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隐性要素,较好地体现了旅游职业特点,但从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还存在缺陷,还不能满足实际从业要求。

(二)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索生安(2012)指出了问题存在的方面:对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职业素质教育缺乏职业特色、职业素质教育实现手段单一。文章特别强调,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除了职业道德、通用的职业能力外,还包括旅游行业职业能力。由于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素质教育更强调服务意识、礼仪礼貌、沟通技巧及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余平(2011)指出旅游专业学生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旅游职业认识不到位,缺少职业意识和职业热情;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薄弱;缺少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强;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还比较欠缺等。

(三)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结合旅游市场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职业素质培养与教育的对策。索生安(2012)提出职业素质的培养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专业教学实践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形象等内容除了依托“两课”、就业指导、旅游礼仪等理论课程接受外,加强实践教学,可划分为团队意识培养实训、旅游礼仪实训、口才与沟通实训等模块实施。庞文渌(2007)具体阐述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的策略。朱海岳(2012)针对当前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产学合作教育的薄弱和难点问题,探索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工学并行养成模式”,提出并阐述了该模式的内涵、基本构成和实施对策。盖晓芬(2009)提出通过加强各类课程的建设、成立素质训练中心、强化校园文化感染等平台的构建,着重通过品德优化提升职业道德、专业深化提升职业知识、能力强化提升职业技能、仪表美化提升职业形象、文化熏陶提升职业精神,从而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完善和提升。

(四)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韩颖(2009)在评价内容的具体设计上:形成了基于行业和岗位需求的学生职业素质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将旅游行业和岗位从业的具体要求作为素质评价的考核要素和依据,体现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实现了行业需要与学校教育过程的全方位融合。在评价环节设计上:以旅游职业素质的养成过程为线设计环环相扣的评价环节,形成贯穿整个学生在校过程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以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从业者的具体要求作为评价环节中的评价指标,突出了评价体系的职业特点和实用特点。

(五)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还是研究的薄弱环节,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对策、途径的理论探讨方面。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开展切实的职业养成教育,落到实践的落脚点。例如,中央财经大学制定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实施方案》(试行),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推动学生成长成才。在这个实施方案中,该学校制定了详尽的体系实施细则,主要涵盖了课程体系和集中强化训练内容,这部分内容又具体到细节,例如,每个年级的养成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授课形式都是不同的。一年级侧重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二年级侧重在人际交往与沟通协作能力,三年级侧重在团队建设能力。并且,各学院成立相应培训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本学院职业素质培养的各项工作。

四、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研究的简评及展望

通过多种形式的深入调研发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基本素质的研究很多,但针对高职学生核心职业素质的研究,国内外却很少,再具体到高职旅游类学生核心职业素质及养成教育更是少儿又少。现有研究中,大多定位在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现状研究及职业素质教育培养途径等理论探索,具体落实到高职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却不多。

8.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篇八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质教育 必要性 实施路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普通高校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就业问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从职业素质教育出发,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核心,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全面贯穿素质教育理念,大力推进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进而探索出一条具有现实操作意义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从业者胜任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它包括身心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是指高职生通过校企文化的熏陶与技能教育以及自我锻炼和陶冶,为胜任岗位需要所必备的身心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综合体,具有岗位性、发展性、综合性等特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其就业机会的多少和就业能力的强弱,而且也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因此,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关键在于学校的教育。

(一) 职业素质教育是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并获得职业发展,直接取决于职业素质的高低。有调查表明:制约当前大学生顺利就业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就是职业素质缺陷,这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来源看,高职学生或是从中专考上来,或是在高考中分数较低,因而普遍基础较差,并存在自卑情绪多、学习缺乏主动性、行为习惯不好等问题;从用人单位看,高职学生存在职业道德不高、技能强素质差、流动性大等问题。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技能弱一点儿没关系,重要的是素质好,因为素质好的学生上岗后技能很快就能提高。”[1]因此,我們不难发现,用人单位关于学生职业素质的需求,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如果高职院校不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很难培养出职业素质较高的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只有加强在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完善学生的发展潜质,进而完成校园人到职业人的顺利转变。

(二)职业素质教育是学校品牌建设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而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目前,高职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发展规模和速度又过快,因而出现了办学质量与办学规模不平衡的现象,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注重学生的技能锻炼,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致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毕业生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高职院校也不能创造出自己的品牌特色。

(三)职业素质教育是用人单位发展的需要

单位员工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单位发展的根本,体现了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与以往相比,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更看重员工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条件,而非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当今大学生较严重的毁约现象导致了用人单位成本的增加,折射出大学生普遍职业素质欠缺的问题。“一个人职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所具备的职业素质,而非专业知识与学历;一个单位成功的关键在于具备一支有着较高职业素质的员工队伍,而非技术与资金。”[2]因此,大力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是实现单位用人标准需要和满足单位发展需求的根本途径。

(四)职业素质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人才的培养。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专门人才的培养单位和输送单位,肩负着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职业素质教育的开展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之所趋。

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教育问题,实质就是高职生的生存本领问题。这种职业素质教育是经历性的,需要利用必要的指导资料和情景,在老师引导及学生帮助下反复实践得来。因此,要想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重要的就是建设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中心的育人环境,选择具体可行的教育路径,其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 提高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观念的认识

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和教育结果。提高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观念的认识是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前提,只有在观念上有新的认识,在实践中才能有足够的前进动力与明确的改革方向。“只有将教育理念向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潜能的素质教育转变,才能适应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3]因此,需要用素质教育统领和指导学生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宣传职业素质教育,营造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教师要真正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以教会学生做人为首要,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第一;高职学生要明白当今社会变化速度之快,只有具备完善的交往合作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上不被别人所打到。”[4]因此,只有通过多方的努力,职业素质教育才有可能顺利的实施下去。

(二) 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今的高校大学生中,完不成学业的状况以及自杀现象不断出现,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但心理健康不同于职业心理健康,“职业心理健康是人在长期的环境熏陶下逐步培养出的一种心理境界,包括良好的情绪、积极的心态、适当的自信心、较强的耐受力等。”[5]“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具体的心理问题是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直接与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有关,如培养交往能力、培养积极心态、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抗挫折能力等。大学生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工程。”[6]首先,要建立高职生职业心理培育体系,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职业心理课程,使在校高职生能够整体、全面地掌握职业心理素质的有关内容。其次,加强高职生入学教育中关于职业素质思想的内容。在高职生的入学教育中,要结合本专业特点,不断强化专业职业意识和专业职业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提前完成从校园任到职业人的心理过渡。最后,高校管理者要拥有职业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制度上保障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工作的通畅,以培养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三)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职业素质中最首要的部分就是思想品德素质,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政治方向,引领着文化、身心等其他素质。因此,必须把加强思想品德工作放在职业素质教育的首位,建立完善的德育体系。通过“采用参观学习、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等多种多样的工作方式,开展以责任感教育为中心、以职业道德修养为重点的系列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自觉性,具备开拓创新意识。通过如上努力,培养的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具备很强的社会适应能

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客观标准。”[7]

(四)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主要是指人的知识能力方面的素质,它的内涵包括知识积累方面的素质和知识运用方面的素质两个部分。“一定的专业素质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需要,是求职者求职立业的必备条件,是培养各种专业技能的基础。专业知识积累越丰富,知识运用程度越高,对技术技能形成的指导性越强。”[8]因此,在实际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目标,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三个层面进行培养。首先,要帮助学生制定自身学习计划,增长知识水平。

(五)将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指导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道德规范在从业人员思想及行为中的体现,是从业人员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倾向和特征,具体有:积极的职业心态、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等。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有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已赋有新的定义,并且“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职业道德的新需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是我们必须实行的教育创新模式,同时,它也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才能找到适合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路子,进而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我们的学生才会成为更优秀的社会有用人才。

參考文献:

[1]于桂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7: 72.

[2]郭霖,杨复伟.浅谈独立学院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5.

[3]崔兰英,索江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初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57.

[4]刘冬芳,高国欣.浅谈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若干问题[J].教育探索,2013: 172.

[5]王召会,潘锐.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究[J].时代教育,2010: 126.

[6]朱天波.浅析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84.

[7]余希志.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2: 136.

9.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篇九

[摘要]教学设计既是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步骤,也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一道桥梁,是实现科学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完善小学教育体系,有效地利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所需要的分析技能、设计技能和调整研究技能一一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 教学设计能力 构成一、前言

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主要学科。然而目前我国在教育设计理论的研究上并不深刻,多数都是对外国理论的借鉴和转述,没有有效地联系教育实际,所以还没有广泛普及到全国的中小学之中。为了确保中小学教学质量,发挥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应该着力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本文就将针对小学数学这一学科分析教师设计能力的构成,希望对其他学科有所启发。

二、教学设计能力的含义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习对象的特点,通过科学方法有序地安排教学要素,明确树立教学目标,深刻剖析教学问题,综合归纳出合理的讲授方案和计划。教学设计遵循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反馈性四项原则,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收获教学效果,是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具体步骤。

三、教学设计能力的组成(一)分析技能

1.对课程教材的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教材也在更新换代,新概念和新理论层出不穷。身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及时对新晋的理论概念进行透彻领悟,这样才能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教师巧妙灵活地运用教材,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和挖掘,对小学数学教育有着全面深刻的认识。

2.对教学任务的分析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明确的认知。如包含哪些知识内容,可以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知识的各单元间具有怎样的联系和关系,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和技能等等,都是教学任务分析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问题。综合考虑到教学任务的深度和广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形成不同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彻底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

3.对学习者的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初步形成抽象思维逻辑的阶段,在教育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尽量避免数学知识的严谨晦涩与儿童思维的简单直接之间的矛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分析班级的整体情况,也要关心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速度上或多或少会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悉心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

4.对教学目的的分析

数学学习的目的包括对学生认识认知能力的促进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进行研究之后,与自己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进度相结合,然后才能具体设计每一节课的方针。合理针对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和具体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避免教学目标的混乱、遗漏或者交叉嘲。

(二)设计技能

1.教学流程的设计

对教学流程进行整体设计,可以提前对在课堂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进行调整,以求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在课前对实际教育互动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充分考虑。如何讲解课程中的难点重点,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何,课堂作业的布置内容与多少,课后作业的批改可能会出现哪些错误,都要包含在整体流程的设计之内。

2.教学策略的设计

小学生的年龄多在7-12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也很容易丧失兴趣嘲。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的时候,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为中心,这样才能做到既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保持充分的动力。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影响到学生们是否能积极投入学习,是否能对课程感兴趣的关键。

3.教学媒介的选择设计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并不复杂,可以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那么教学媒介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黑板、书本、挂图、教具、学具、计算机等等,都是现在常用的教学媒介。要充分利用每一种媒介的优势,才能给学生树立直观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变得容易。

(三)调整及研究技能

调整研究技能就是在上述条件都具?涞那榭鱿拢?根据课堂上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整研究的能力。因为教育实际情况变化莫测,教育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课后二次设计来进行补救。对学生出现的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修改教学方案,总结教学心得,完善教学体系。

四、结论

10.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篇十

汽车被动安全装置的构成及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被动安全装置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能尽量减小人身损伤的安全装置,包括对乘客和行人的保护.被动安全装置不能防止或避免事故的发生,但是,它们可以在事故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轻人身伤害程度.故各大汽车厂商在汽车设计、制造时,对汽车被动安全装置愈来愈重视.但汽车使用者、汽车维修人员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不多,在使用中,有可能因不甚了解而出现不应有的后果.本文简要介绍目前汽车被动安全装置的.种类、特点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作 者:郑雪峰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公路管理站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年,卷(期):“”(18)分类号:U4关键词:汽车 被动安全 装置

11.当代中学教师的心理素质构成要素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教师;创新能力;热爱的情感;良好的情绪;耐挫折能力;良好的个性

健康和成熟的人格是健康心理的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应当以健康的心理为前提。而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从事中学教师工作的人,由于其学生的特点,必须具有同自己的职业相适应的心理素质,才能满足教师职业的要求。

教师应具有的心理素质如下:

一、中学教师要有创新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中学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造能力,并将其体现在教学和教育的方方面面,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青少年虽然有共同的特点,但又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教师的教书育人没有千篇一律的做法可遵循,需要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精神,不断创造出新鲜的经验,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培养出创新。

二、中学教师要有热爱的情感和良好的情绪

有研究表明,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学科知识是否渊博,而是在于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和对学生的情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学科,是教师必备的情感心理品质。而热爱学生则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教师实行教育的前提。教师良好的情绪是优化教学环境气氛的重要条件。教师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还可以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从而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和影响学生。

三、中学教师要有耐挫折能力

時代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成功的机遇,更多的也是无法回避的心理负重和挑战。这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较强的耐挫折能力。教师的心理挫折主要来自教育教学的不顺利。而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较强的耐挫折能力,不仅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给学生以正面影响,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成长进步。

四、中学教师要有良好的个性

青少年时期是塑造良好个性的最佳时期,教师的良好个性是学生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个性会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和与学生的交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此一来,学生的个性总或多或少地带着教师的个性痕迹。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修养自己的个性,修身养性,每日三省吾身,达到以良好的个性培养良好学生个性的目的。

12.腔镜室护士素质构成刍议 篇十二

1 从业素质

主要包括理论素质、技术 (技能) 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

1.1 理论素质

护士的专业知识是决定一个护士能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腔镜室护士应具备护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这是从业素质的基础, 决定着一名腔镜室护士的从业基准水平。护理专业三大主干课——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是腔镜室护士应重点研究的课程, 而护理学又是重中之重。应从三个层次掌握护理学精髓。第一层次是护理学的发展、基本理论、法律法规、整体护理及护理程序、护士的素质与行为规范;第二层次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基础护理技术, 包括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舒适与安全、生命体征的评估、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的采集、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护理文件的记录与保存等科目;第三层次是掌握相关护理专业理论知识, 包括 (但不限于) 生理学、医学伦理学、预防医学、急重症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等学科。

1.2 技术 (技能) 素质

护士应具备规范、精确、娴熟的护理技能, 规范的护理操作对护理安全起着保障作用。如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 呼吸机的使用、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 都需要护士做到操作熟练、准确、敏捷。具备了过硬的操作技能, 不仅能顺利完成日常护理技术性工作, 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腔镜室接诊的患者一般均需通过腔镜技术进行诊治, 而各类腔镜的使用要求腔镜室护士不仅要对有关仪器、设备的性能有一定深度的掌握, 以更好地配合医师完成诊治过程, 更重要的是能够严格、熟练地按照腔镜室护理工作规范开展护理工作。

例如, 腹腔镜胃癌手术术前护理工作中, 对不能进食者, 应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 补充足够的热量, 必要时输血浆或全血, 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性。

1.3 身体健康素质

护士工作相较其他医疗岗位来说工作压力是比较大的, 是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工作。因为腔镜室接诊患者的特点是急需诊治, 因而护理工作中必须慎之又慎、精之更精, 这就要求护士应具有健康的体魄, 充沛的精力、整洁大方的仪表、端庄稳重的举止, 具有良好的耐受力、敏捷的反应力和始终如一的工作热情。

2 进阶素质

主要包括职业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技能。

2.1 职业心理素质

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好坏决定了护士执业生涯是否能向更高层次发展。腔镜室护士的心理素质构成, 可以用护士角色人格理论 (theory of role personality of nurse, TRPN) 加以分析, “护士角色人格=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护士角色人格是指, 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 共同具备并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境, 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 宽容豁达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心理素质是护士护理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护理工作的特点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并且以良好的心境影响患者。体现在护士对患者的耐心、爱心、责任心、诚意和善意, 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是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促进“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2.2 人际沟通技能

提高护士的人际沟通技能是避免护患纠纷的有效途径。护士要提高业务素质,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能够给予及时、正确的回答,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有些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态度欠佳, 可能是由于医院患者多, 工作量大, 护士工作繁重, 引发护患矛盾。因此, 护士非常有必要提升人际沟通技能。加强护患的理解与沟通, 重点是树立“患者第一”的服务意识, 保障是提升专业素质, 根本是赢得患者信任。护士要做到对患者尊重体贴, 用自己专业、真诚、热情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3 胜任素质

主要是职业道德素质和自我提升的素质和能力。

3.1 职业道德素质

每一位护士都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 才会热爱并忠诚于护理事业, 理解护理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把做好护理工作看作是自己应尽的崇高职责, 才会真正爱护并尊重患者。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核心是坚持“慎独”理念。《辞海》云:慎独是“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 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护理工作中的“慎独”, 就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 自己的行为必须合规不苟。

当前, 部分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滋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 给护理行业带来不良影响, 加剧了护患关系的紧张程度。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 医护人员必须树立职业道德是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的思想。护士在工作中应秉承“患者第一、服务为先”的宗旨,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1,2]。

3.2 自我提升的素质和能力

护士工作环境复杂多变, 要面对人的生命、治疗、用药、护理对象的健康状况等许多不断变化的护理问题, 需要护士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炼精髓、指导实践的能力, 这就要求护士具备自我提升的素质和能力。要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必须培养辩证批判性思维。辩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 是辩证分析和推理的过程。护理中应用它可以帮助护士进行有效的护理决策, 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通过比较提出质疑、弄清事实、分析问题等再认识的过程, 从中选择最佳途径。随着护理学的发展, 护士要不断开阔视野, 培养广博的兴趣, 运用足够的知识储备, 认真思考, 养成独特、良好的思维习惯, 不断提高辩证批判性思维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十分注重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 解决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此, 现代护士, 应坚持不懈地学习各种先进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方法 (手段) , 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并熟练运用于实际工作, 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

摘要:护士素质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进步和协调发展, 良好的素质是现代护理模式对每一位护理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 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剖析腔镜室护士的素质构成, 提出要从从业素质、进阶素质和胜任素质三个层次把握其素质构成, 要秉持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 注重护理实践锻炼, 逐步达到良好的素质状态。

关键词:腔镜,护士,素质,构成

参考文献

[1]赵彩凤, 张萨日娜.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全面提升护理服务品质[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3) :158-159.

13.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篇十三

(1)财务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由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现金流量构成,其具体内容随工程经济分析的范围和经济评价方法不同而不同,其中财务现金流量表主要用于财务评价。

例题:现金流量表由( )构成。

a、现金流入

b、现金流出

c、净现金流量

d、总成本

e、折旧、摊销

答案:a、b、c

财务现金流量表的计算方法与常规会计方法不同,前者是只计算现金收支,不计算非现金收支(如折旧和应收应付账款等),现金收支按发生的时间列入相应的年份。

财务现金流量表按其评价的角度不同分为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投资各方财务现金流量表、项目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和资本金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

●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是以项目为一独立系统,从融资前的角度进行设置的。它将项目建设所需的总投资作为计算基础,反映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其现金流量构成如表1zl0l012-l所示。通过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可计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并可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为各个方案进行比较建立共同的基础。

● 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是从项目法人(或投资者整体)角度出发,以项目资本金作为计算的基础,把借款本金偿还和利息支付作为现金流出,用以计算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反映投资者权益投资的获利能力。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构成如表1z101012-2所示。

● 投资各方财务现金流量表是分别从各个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以投资者的出资额作为计算的基础,用以计算投资各方收益率。投资各方财务现金流量构成如表1zi0l0l2-3所示。

● 项目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是对既有法人项目,按“有项目”和“无项目”对比的增量现金流量,计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项目增量财务现金流量构成如表1z101012-4所示。

● 资本金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是对既有法人项目,以资本金增量作为计算的基础,用以计算既有项目法人项目资本金增量内部收益率。资本金增量财务现金流量构成如表1z101012-5所示。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表1z101012-1

计算指标:

财务净现值(ic= %)

财务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

说明:在财务评价中计算销售(营业)收入及生产成本所采用的价格,可以是含增值税的价格,也可以是不含增值税的价格,应在评价时说明采用何种计价方法。本表及以下各现金流量表均是按含增值税的价格设计的。

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表1z101012-2

投资各方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表1z101012-3

计算指标:

投资各方收益率:

——————————————————————————————————————————

项目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表12101012—4

资本金增量财务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表1z101012-5

计算指标:

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

例题: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的计算指标有( )。

a、财务净现值

b、财务内部收益率

c、投资回收期

d、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e、投资各方收益率

答案:a、b、c

例题:关于财务现金流量表说法正确的是( )。

a、财务现金流量表主要用于财务评价

b、财务现金流量表的计算方法与常规会计方法不同

c、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是以项目为一独立系统,从融资前的角度进行设置的

d、通过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可计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等评价指标

e、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反映投资者各方权益投资的获利能力

14.职业素质及其构成 篇十四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途径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大学生创业具有的良好典范和就业带动作用,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指出,推动双创“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因此,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倡和鼓励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无疑也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国内高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参考。

因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数年来,各地各高校有不少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展开多方面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教育及解决路径。研究大都集中在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薄弱环节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途径的探究上。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经过了初期的推广,目前仍处于亟待提高的起步阶段是较为广泛的共识。

浙江工商大学罗美萍观点较有代表性(2006年):她认为创业教育已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逐步推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历史、传统及现行教育体制等原因,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1997 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被公认为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最早实践, 此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局面有了新的扩展之势。经过十余年探索高校创业教育活动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是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定位仅仅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创业教育的实施规程不完善, 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之中;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学科内容;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健全, 缺少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对创业教育的改进和对学生创业能力提高途径的研究中,学者们的解决方法较多的集中在观念教育、教育方法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活动支持等方面,这些解决的方法也大多归结以创业者的必备素质的培养做为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

武汉大学李文鑫、黄进、胡甲刚认为(2002年)只有把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综合在一起,熔炼为“三创教育”理念,才会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共存,不仅仅是提高创业能力,对大学整体的人才培养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指出“三创教育”是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

彭刚(1995年)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划分为四个部分: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结构。基于这个观点,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吕大娥等(2011年)提出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4-Plan”模块的观点,从创业理论教育计划、组织创业社团计划、创业竞赛计划、创业催化及创业园计划四个方面的学习、训练,使高职生掌握创业时所需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

近几年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成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实现典范效应和起到良好就业带动作用的重要因素。而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来积累总结了一套“职业人”培养理念,在此基础上,经过调查和分析该校创业教育的基础及当前状况,总结和研究针对高职实际的,提升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方法和途径,对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竞争力,提升学校对外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近年来变化趋势的调查与分析。

针对本文的研究目标,调取收集了自2010年至2015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以自主创业为初次就业形式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并参考了2013年、2014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毕业一年后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数据中有关创业的部分。

(一)学生创业数据反映的一些变化趋势。

自2010年起至2015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总数为55人,人数和创业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别为2010年2人、2011年3人、2012年8人、2013年11人、2014年12人、2015年19人,创业学生比例分别为0.1%、0.16%、0.39%、0.54%、0.58%和0.8%。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调查数据,学院2012届、2013届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有明显上升,超过10%和9%,高于浙江省高职高专平均水平并排名前列。这反映了在政府倡导、社会创新创业氛围逐渐浓厚、学校支持鼓励的大环境下,学院毕业生创业意识也是逐步增强的。

2010至2012年,创业学生多采取注册个体工商户,租用小间店面这种小规模小投入方式开始创业,每年只有一名创业学生注册成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且创业项目大部分为服装、鞋帽、家纺等商品的零售,或是熟食店、茶餐厅等小型餐饮项目。到了2013、2014和2015年,创业学生总人数增加的同时,以有限责任公司这种设立条件更严格、更规范完善、更具发展优势的形式创业注册的学生数量也明显增加到每年6人,比例达到和超过50%,而创业项目也从餐饮、日用品零售扩展到制造业、电子商务、电子产品研发、文创、资产管理、贵金属投资咨询等行业门类。

(二)创业学生专业分布情况及行业分析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2010至2015年共55名自主创业学生来自17个相关专业, 有空中乘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旅游服务类专业,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类专业,也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商贸类专业,还有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艺术类和英语、日语等语言类专业。而对应分析55名创业学生所在行业与创业项目,专业对口程度较高的为17人,相关度31%,其中营销、电商专业的创业适应性较高,相关度超过75%,艺术类相关度33%,信息类专业相关度约17%,服务类和语言类专业创业行业的对口程度则较低造,低于5%,总体来说毕业生创业的专业相关度不高,这也反映出,学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较少,专业性较为薄弱。

(三)对创业学生创业素养构成和学院创业教育相关性的调研

研究者通过电话交流的方式对2010年以来的创业学生进行过访谈调查,与37名(67.27%)创业毕业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电话访谈。从访谈反馈的信息来看,创业者们比较认同的创业素质可以归纳为:创业心理素质,包括独立与坚韧的意志、抗挫折的能力、自控和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创业综合能力素质,包括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领导与控制力、学习能力等;创业知识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创新能力等。

在电话调研中,在被问及学校就业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对创业者的促进作用和影响力时,大多被访者反馈的是学校的创业教育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提出的意见主要有,就业类课程中创业教育的内容非常少,任课教师几乎没有创业经验,教学中缺乏创业案例,没有创业实践项目能够锻炼等。专业课程中也基本没有创业教育的内容,毕业生创业能力的养成大多来自于自身在创业过程中的自我学习与经验总结,少数创业者反馈部分能力来自于学校的社团和实践活动的锻炼。而相当数量的创业者甚至都没听说过学校还有创业模拟培训课程这个政府资助的项目。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全部55名创业毕业生,在杭州区域创业的有19人,超过34%。如何增强面向大杭州区域的创业模拟培训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三、培育学生创业素质,提高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业情况的实际,能够说明:强化和丰富校园创业教育的宽度和深度,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和发挥空间,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要把创业教育和学校各项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成效。

(一)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让创业教育全面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创业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目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素质培养课程目前还远不够系统和规范,只有一门包含了少量创业内容的就业指导类必修课程,辅以一门仅面对大杭州区域户籍学生的创业模拟培训选修课,而且有严格的人数限制。必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创业教育部分,或者单独设立创业必修课。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上进行部分创新,在相关学科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比如对营销管理类、经贸类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有效的实践锻炼,丰富的案例研讨,对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创业教育。对其他类型的专业,可以通过开设几门经过简化、浓缩的管理、营销类课程,辅以案例研讨,使有兴趣的学生从中获得某些创业的必要知识,受到创业教育的熏陶。增加学生对新创事业创始过程与管理过程的认知与了解,注重创业教育课程与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拓宽基础课程,开展跨学科课程,充分体现创业教育思想,既要注重理论深度,又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学科体系。

(二)推行项目教学模式,丰富实践活动项目,并把创业教育与竞赛辅导结合起来。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来源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且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如果没有创业实践环节,就难以将创业教育深入贯彻下去,创业教育也就会流于形式。要组织学生到基层单位、各类企业实习,参与商务促销、社区服务、结对扶贫、模拟创业等活动,围绕技术难点或社会热点等进行考察和调查研究,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类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创业实践中,体验创业的快感,磨炼创业的意志,学习创业的知识;开展创业模拟实验,组织部分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创业模拟教育项目、“挑战杯”等创业类竞赛,让他们了解商务谈判的过程及技巧、公共关系运作的要素和手段等,以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的能力。

(三)强化创业教育队伍,把创业教育融合进师资培养。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引进高素质的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引进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兼职或休职创业,选拔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获得创业活动体验。召开培训交流会,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培育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决策能力和较高情商的教师型企业家。要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开展创业素质教育科研工作,积极安排教师参加相关的创业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为深入推进高职生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开展对高职生创业素质的评价,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结构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扩展校园创业心理,把创业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强不同专业间的交叉融合,鼓励跨专业、跨地域的学生创业活动。不断为高职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创业氛围,成立并支持创业性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增强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创业教育实践中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品位与质量。学生社团要围绕创业教育广泛开展活动,诸如举办创业论坛、创业企业家论坛,创业成功校友的事迹宣传或者来校宣讲等,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亲身传递创业经验和知识。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例如组织开展创业计划类竞赛,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生存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刚.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李文鑫,等. 树立三创教育理念培养三创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2,(5)

[3]徐华平. 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4]罗美萍.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

[5]薛玲珑,等.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构成要素及其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3)

[6]吕大娥,等. 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4P 模块化探讨[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7]董旖旎,等.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

作者简介

上一篇:质量效益年实施成效下一篇:人大先进小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