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共12篇)(共12篇)
1.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篇一
中国古典园林解读
——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有声的画,有形的诗,凝固的音乐,流动的建筑” ,“虽由人做,宛若天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对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高度概括。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组合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中国古典园林还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它使人足不出户也能领略多种风情,感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它有着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基本思想,“巧夺天工”、“宛若天成”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点,“浑然一体”、“古朴沧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泱茫无穷”、“气象万千”是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效应的美学感受。对于古典园林而言,山水形态是其主干结构,地上建筑只是其枝叶。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叠山理水”,通过特殊的山水形态构建出一个完整统一、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再造乾坤”的过程,一个好的园林必然是一幅好的山水画,要体现出“山有情、水有意”的景观效果,做成一个有情有意的山水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基本要求,这既是一种科学(中国古代的生态学思想)、又是一种艺术(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境界),须要有一个“巧夺天工”的手段。“残山剩水”是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在“山穷水尽”处蕴藏着中国美学所特有的诗情画意。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让空间既不是一望无垠,又不妨碍视觉流畅,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因此,园林一定要凿池引水。古代园林的理水方法,一般有掩,隔,破三种。掩就是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隔是筑堤横断于水面,或有隔水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园治》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破是在水面很小时,如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
是一洼水池,却可令人感受到山野风致。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植物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花木有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了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也很严格。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都追求自然美。二讲色美,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斑驳的狼榆,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力求一年四季,园中自然之色,不衰不减;三讲味香,要求植物淡雅清幽,不可过浓,有娇柔之嫌;也不可过淡,有意犹难尽之妨。四讲境界,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衬托作用,往往和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相反,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与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总结了这个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将美学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园林造景的观念,庭园成为自然美景在有限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尤其表现在南宋后江南兴建的多处私园。这时园林的造园特点是,多以山池泉石为中心,饰以花草,环以建筑,其造园手法从此日趋精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如苏州的网师园是典型的城中私园,其面积虽小但园景丰富,精巧的亭廊、扶疏的林木、自然的泉石都以园中的一池碧水为中心,共同在这一小园中组成了错落有致、均衡秩序的园林景观。中国园林的具体表现手法是挖池叠山,杂以园林建筑,用各种造景手段将自然山川美的精华浓缩于一园,这种集山水泉山于一园、模拟自然山水意境的形式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色。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与诗画同源的,自然山水的美感和神韵是造园者所神往的境界和最终的追求,因而“诗情画意”的景观是中国园林最根本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和经营,中国园林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为释道儒三家,儒家重人伦礼法,以仁和义为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佛家所宣扬的“修身养性、度己度人”和儒家的人伦礼学、道家的追求清静无为等思想境界,如出一辙。它们的哲学思想之间并无尖锐冲突,而某些方面却又可以互补。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造园思想与西方唯理主义的因素相反,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并浸透着人的主观感情。可见,中国造园的美学基础在于“缘情”。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既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境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相互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既理想美,它指园林的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中意思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我国古典园林以其建筑风格与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
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位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的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它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的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古典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赵秀公园、潮州西湖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园林建筑一般具有多曲、多变、雅朴、空透四大特点。多曲是为了和风景环境和谐组合,设计曲径、曲桥、曲廊、飞檐翘角等;多变是为了适应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因地制宜,灵活布置;雅朴指追求宁静自然、简洁淡泊、朴实无华、风韵清晰的风格;空透是为了使人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环顾四周,尽情赏景,以达到“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的观景效果。
从根本上说,中国园林,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中国的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02级环本(1)班:陈果2005年6月
2.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篇二
一、广泛阅读、知人论世
要想准确把握古典诗歌的内容、主题和情感, 必须了解诗歌作者的有关情况及创作背景。孟子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评论方法, 所谓的“知人论世”, 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品德等状况, 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进而去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
如研读唐诗, 有必要了解“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之前, 诗坛上弥漫着浪漫气息, 诗歌中描写的内容多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 诗中的代表人物多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这实质上反映了诗的作者们由于生活道路的千差万别, 而形成得意与失意的两种生活状况, 使他们成为高调的退守者, 如孟浩然;或成为热情的进取者, 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等;或因时而变化, 两者兼之者, 如王维、李白。李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米。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人们所说的“盛唐气象”很大程度上指的这种富有浪漫气息的精神风貌。“安史之乱”之后, 诗歌创作转入了关心民生疾苦、忧虑国家命运的现实主义风格。其间以杜甫为代表, 他的《三吏》《三别》通过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叙述, 蕴含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其实, 像宋词等其他的古典诗歌的鉴赏, 我们同样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创作的背景, 才能让学生“洞察本事”, 把握诗歌主旨。
而要“知人论世”, 其主要途径便是读书了, 纸上得来的知识对我们来说可是受益匪浅啊!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道理。
二、考析词意, 疏通章句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准确把握诗歌内容, 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诗歌作品, 读懂诗歌的每一字、每一句。而读懂诗歌绝非易事, 它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 而这正是能准确把握诗歌内容的源头活水。正如吴小如先生提出的“通训诂”、“明典故”, 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 阅读古典诗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语言障碍, 所以, 要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如诗的题目, 是诗的眼睛。诗题往往能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 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如诗题中包含“送”、“别”、“忆”等字, 则基本可以确定是表现离情的。另外, 教师还须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并仔细推敲。有时, 一些古典诗歌会运用典故,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依靠注释、调动积累、考析词意, 去理解诗中典故和其他关键词的含义。
三、展开想象, 进入意境
联想与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 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 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 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象思维。诗人艾青说:“所有的意想、意境、象征都是通过想象而产生。”
既然如此, 诗歌的鉴赏也一定离不开想象。无论是体会诗歌意境的建构, 还是对诗人情感的领悟, 都需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去寻找相应的形象感受和情绪体验, 从而达到与诗人的沟通。正如叶圣陶所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 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这就要求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创造与诗歌内容相适应的气氛, 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进入诗的意境, 体验诗歌的情感, 领悟诗人的情思。如读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让学生入其境、悟其情。如此, 才能充分领略诗歌无穷无尽的美。
四、揣摩意象, 感受诗情
古人讲“立象以尽意”, 诗人往往借助外物 (意象) 来表达主观情感, 做到情景交融, 物我两忘, 天人合一。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 也是鉴赏诗歌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揣摩意象是感受诗歌意境、风格及作者情感的前提。
如王维的“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等等, 这些诗中的意象成了他们表达情志的载体。所以鉴赏中,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串联各组意象, 想象意象组成的画面, 体会诗中的意境。同时还要让学生注意辨析意象的色彩、虚实动静的结合。意象色彩的冷暖往往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静寂凄凉。而意象的虚实动静相互映衬结合, 往往构筑出一幅幅鲜明的画面, 展示意境, 传达情感。
五、明确特征, 实践操练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不仅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 写作的背景, 还必须了解作品的题材、风格流派及其地位影响, 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 了解作品所选的题材, 所属的风格流派, 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诗歌的基本特征。如我们鉴赏李白的诗歌, 就要了解李白诗歌善用的艺术手法。读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要让学生想到李白诗歌的豪迈奔放的特点, 体会此诗中“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 体会诗人大胆而奇特的联想。所以, 在平常的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广积博览, 积累知识,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提高诗歌的鉴赏水平。
诗歌鉴赏是一种审美能力的体现, 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 无论是意象的把握, 情感的体验, 还是艺术的感悟, 都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反复阅读作品, 进行语言、情感、思维的积累。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而我要说“纸上得来不觉浅, 更知此事要躬行。”
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国民族文化瑰宝, 她文化内涵深厚, 人文潜质丰富, 韵律优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歌,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就必须引导学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 了解作品、作者的有关情况, 抓住诗歌中关键的词、句进行仔细考析, 运用想象、联想去感受意象, 并结合诗歌的流派、艺术风格, 体会诗中的情感、意境及其艺术手法的效果, 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3.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音乐 古典文学 词曲创作
一、音乐词曲与古典文学的联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觉得中国古典诗词与如今的音乐词曲不相关。因为中国古典文学是前辈们给我们留下来的千古佳作,是一种很高雅的作品,而音乐是现代人为了打发空余时间而创造出来的词曲,和古典文学可谓天壤之别。但是,我们也清楚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屈原的《诗经》和《楚辞》在那个时代一直被人们唱颂,一直到后来的唐诗宋词也不时地被人们作为歌曲进行歌唱。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歌曲与古典文学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方面,我们应该学会创新,为乐曲注入新鲜血液。虽然在古时候古典文学与音乐有的时候密不可分,有的时候又毫无联系,但是它们一直互相影响。在古典文学起初发展的时候,它就与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换句话说,曾经的《诗经》和《楚辞》就是那个年代的音乐。有人认为歌曲是比较通俗的,但是这只是就它的演唱形式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它的含义是高雅的。纵然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他与古典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处。歌曲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它们都向人们展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如果能将古典文学加入到乐曲的创作中,那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将古典文学元素注入到音乐中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更好地在音乐的词曲创作中运用古典文学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见解:
(一)将古典文学诗词注入到词曲中
1.将歌名转换成古典文学中的名句或诗词
作曲家写曲子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文学家在專注地写作,作曲家在写词时,可以在文中引用经典的文学句子或者诗词,在创作曲谱时,也可以借鉴古典文学的出色之处。音乐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命名题目,也就是说用著名诗词来作为歌曲的名字。比如:陈小奇的《涛声依旧》、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费玉清的《一剪梅》、李宗盛的《之乎者也》,以及著名歌手邓丽君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
2.在歌曲的内容中引用古典诗词的著名句子
说起在歌曲内容中引用古典诗词的句子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琼瑶姐姐。它的一些著名小说都会被改编成电视剧,电视剧中的插曲有很多都包含了古典文学元素。如“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在水一方》,这首曲子可以说是对《诗经·蒹葭》的完美翻译。再如风靡一时的《还珠格格》,它的主题曲是《当》,歌曲内容是“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这首音乐曲子引用的是乐府诗《上邪》。从上面可以看出,琼瑶能够将古典文学诗词掌握地恰到好处,既不显得格格不入,又可以令人眼前一亮。不仅如此,作者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也写入了乐曲中,这与电视剧的意境相结合,更向人们展现了别具一格的视觉感。现代乐曲之所以可以引用古典文学中的诗词,这是因为古典文学代表了古代先辈们的高雅的文化,向人们传递一种美好的情感,同时提高了我们的个人文化修养。
3.在歌曲创作中引用常见的意象
在古代的很多诗词中,作者都会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某一个物体中,也就是意象。如今的歌曲也可以运用各种意象表达自己的心里变化或者思想感情,这样也给观众带来另一种审美方式。但是同一种意象在不同的作家中会有不同的意境,因为它们需要其他意象来互相衬托。比如:夜空的“月亮”,古诗中大多数是用来表达作者对家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李白的《静夜思》描述了夜深人静,月亮高挂,和家人看着同一轮圆月却不能相见的思乡之情。现代的歌曲也引用了古诗中的圆月,如:《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这首乐曲中,通过使用纯洁的月亮来表达作者想念自己的心仪之人,这儿月亮的含义和《静夜思》中的月亮的不同,它暗指自己的心上人。在如中国人都敬佩的龙,它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荣耀。最初的《龙的传人》唱地家喻户晓,它象征一群积极向上的中国人,一群追梦的年轻人。而如今的音乐中又另一层含义。它特指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综上所述,这些常见的意象逐渐的被引用在音乐中,并赋予它新的含义增加了音乐的涵养,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深受启发。这些古典文学诗词对创作家写曲子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可以让他们产生灵感,也可以使他们改变风格,以至于创作出观众喜欢的歌曲。
三、结语
音乐原本和诗词不分家,因此现代音乐应该不断地从古典诗词中吸取精华,不仅可以将音乐得到修饰,也可以给作曲家带来创作灵感。无论如何,中国古典文学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沉淀使它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果能够把它们合理地运用到音乐中,不但可以使中国古典文学发扬光大,还可以使音乐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音乐与文学[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姚华,曲海一勺[A].舒芜,陈迩冬.中国近代文论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4.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之我见 篇四
王玲玲
江苏金棕榈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从园林景观工程特点入手,进一步阐述景观施工管理过程及控制工作,最后针对如何提高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效率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绿化
一、园林景观工程特点
1、园林绿化工程无统一标准
园林绿化工程必须从艺术层面体现出园林景观所应有的观赏价值,设计者、建造者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任意发挥,对于其外形或者尺寸以及建设所需材料都没有特别的要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与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独特的眼观、艺术思想和现场发挥的能力。如要陈设一块景石,有的人觉得横着放好,而另外的人可能觉的竖着放好。此时,设计及施工人员一定要用有说服力的说辞来说服公众,到底这块石头应该怎么放置。所以做景观绿化工程讲究的是因地制宜,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施工、管理。
2、园林绿化工程注重其自然性
自然景观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天然的,野生气氛浓;具有自身标新立异的特点但又能被游客所接受,同时还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园林景观工程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多多借鉴和学习古今中外、风格多样的园林景观,并从中汲取经验。所以,园林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出去考察、收集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创造思维,作出更完美的设计。
3、实施对象多是活体的特殊性
园林绿化工程多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实施对象,主要表现为栽植和配置各类乔灌木、地被、花草等,使各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能较好的发挥其生态功能,表现出其形态特征,从而达到净化环境、调节温度及美化环境之目的。
4、园林绿化强调其协调性
每一块景石以及其他能吸引人眼球的所有景点,比如说花草植物的大小、形状及高低都必须严格控制好,使之保持协调,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红花还需绿叶衬”。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植物品种配置的群落搭配是否协调,群落植物的形状、高矮是否平衡,植物品种之间是否能协调有致。
二、园林景观施工管理过程及控制
1、园林景观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园林景观施工工作中,有关技术部门必须掌握工程的相关技术规范及施工流程,要在脑海中对园林景观最后摸样有个清晰的画面;必须熟悉园林景观工程的完工标准及质量要求,了解工程施工所应有的工序,同时要综合考虑工程中的技术手段、施工顺序、施工方式、平面设计及周期控制等内容;在每一个建设环节中,应分清施工的主要及次要阶段,并且深入施工现场进行了解和观察。在园林景观施工过程中,吊机、水泥搅拌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切割机、割草机等小型机械设备,都是必要的施工工具。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和把控质量,这是景观工程工作的重点,也是建设优质工程的基础。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工作中,用到的使用材料种类很多,如施工中的钢筋水泥、管道、板材等,绿化中的草皮、花草、化肥等,而在工程施工前,都应对这类施工资源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配置。
2、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工程控制
2.1、科学控制施工文件、确保项目成本
一切工程的施工文件都是建设路线的说明,对施工工作起指导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必须确保有关的施工人员都已参透施工图纸的精髓,了解应有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材料。工程技术部门与项目负责人员要根据施工要求及项目特点,以《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要求为前提,规划和制定工程各环节的操作步骤,并将全部工程的施工材料、施工要求、建设图纸、质量建设要求等送审项目部。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讨论并合理控制各类施工文件,做好图纸交底、设计、工程施工及监理等方面的控制工作。
2.2、合理控制工程施工流程,保证施工进度
工程的项目部门应分派主管及负责人向工作人员交代建设要求,也就是各个建设环节的艺术表现及技术措施。施工人员应以此为基础,以建设图纸为指导,严格遵循各类施工规范制度及技术要求,高质量进行施工,从而降低风险,杜绝隐患。同时还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进度计划,合理控制施工节奏,从而保证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
2.3、自检性控制小环节
在工程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小环节后,都必须及时进行自检,在既定的质量标准下,由质量检测人员再进行检查。这一过程中,应严格对质量进行把关,对于那些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环节,不允许其进入下一步建设施工,所有工艺必须达到设计标准,方可延续施工。
2.4、控制一些特殊工程、确保施工安全
有些工程较为特殊,其负责人是施工主要管理人员,如景观工程安装一超大型雕塑,针对这一工程,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特殊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及时做好核查、安全等方面工作,并获得监理工程师的确认后方可进入到下一个建设环节,并令有关人员要对此做好记录。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还须注意成品保护、施工安全以及跟进资料等相关问题。
2.5、严格控制工程使用材料、保证工程质量
在园林景观施工工作中,不少小环节均因使用材料不达标而导致工程质量差,针对这种情况,应遵循《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的具体要求,深入分析哪些材料不合格,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下,由项目负责人定夺出不合格材料的影响程度及处理方法。一般来说,为提高施工质量,退货、返工等控制手段较为常用。同时还应最好预控把关工作,如采取样板先行的方式来规避此类事情再次出现,确保工程质量及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2.6、园林景观管理模式建设
园林景观建设在很多方面也类属于很多其他工程,因此也可以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施工方法。管理模式建设要结合实际园林景观工程情况,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并在管理模式上作出创新。目前工程建设与计算机技术直接挂钩,园林景观建设同样也可以运用计算机来优化设计,如利用Project软件设计工程的周期,通过网络实时发送最新要求,并视频远程监控施工现场及其过程。
三、如何提高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效率
1、施工准备工作要做全
管理者应做好工程预算,熟悉施工设计书,并按照设计书核对好现场情况。制定施工计划书,监督和指导施工单位做好平整场地、排水、安装施工设备等前期工作。如从审阅设计图开始,施工前都应与施工单位进行讨论,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与施工单位协调并予以处理。当然,要建设一个工程,在不同工种和交叉施工作业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问题,而此时,管理者要积极与上级领导沟通,或求助和听取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的建议,正确处理施工中的问题。
2、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度
管理过程应尽可能减少管理层次,简化生产关系。管理责任制度可最大化地调动人员管理积极性,促进管理机制与监督机制相互融合。一个科学有效的组织体系可以确保项目安全运行,同时也可帮助其第一时间把控项目的进展及质量情况。针对承建单位,也要建立一套项目管理的责任规章制度,即为:确立生产管理考核方式,所采取奖惩制度的类别,明确划分管理责任人、承建单位及施工单位三者之间的管理责任,从而保证项目健康有序运行。
3、科学规划,形成先进管理模式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系统学科,施工过程中既要做好统筹工作,协调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保证工程进度,也就是我们说的施工组织设计。同时还应汲取邻近专业如土建、市政工程等的先进管理经验,从园林景观当前管理现状出发,积极运用各种新方法、新手段,在管理方式上作出创新,如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规划、设计最终形成效果,建立数模对整个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等。
四、园林景观后期的养护
园林景观工程后期的养护工作也是工程的重点,是绿化植物优质生长的保证。若景观工程建设合格,但绿化养护工作不到位,将会影响整体的视觉效果。因此,养护工程后期的绿化跟进势在必行,具体包括:移交工程时,应把养护方案交给绿化维护人员,并规定其计划及要求;养护人员根据养护方案,遵循养护要求,悉心呵护好绿化植物;日常养护要有方,包括各类植浇水、除草等步骤,同时还应做好养护日记记录工作;有关管理人员应不定时抽样检查绿化植物,科学评价绿化植物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若未能达到养护目标,应及时调整与跟进,促进养护水平的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工程必须从园林实况出发,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意图及目标,并在工作中运用合适的管理方式与技术,才能保证施工管理工作的质量,完成景观工程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俊英《园林设计初步》.[M].北京:化学出版社,2009.[2]王斌《论述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特点及应对策略》.[J].建材发展导向,2010,8(7)
5.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篇五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想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本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蕴涵。或者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主要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其具体主要体现在: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而在艺术特色上主要体现在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等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
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
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
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三、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
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
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
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
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
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
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
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
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四、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
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
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
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
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设的古
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
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正如明人文震亨所说:“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园林建筑不像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特别是私家庭
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
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严格的中轴
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通过对、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当然,所谓自由布
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
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
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
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
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
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
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它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在古典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为了适应园苑的宁静、幽雅气氛,园苑里的建筑结构要比皇城宫廷简洁,平面布置也比较灵活。但是,仍不失其豪华气势。
五、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6.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要素 篇六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要素,意境
1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要素中的植物之美
1.1 植物造景的深刻寓意
从整体来看,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山水诗歌、山水画、古代人民生活习性以及其哲学思想。在植物造景工作的安排上, 非常注重植物的“品格”, 即植物的生存特性等, 在植物发挥出来的表象上比较注重其韵味、香气以及颜色, 在植物发挥出来的意境上则比较注重其深远、内涵和蓄意。例如苏州大观园式的拙政园中, 枫杨苍古、绿柳如烟, 或者苏州园林中狮子林的古柏, 长期“绿意浓郁、身姿高古”, 不倒不卧, 寓意深远。在中国的私家古典园林中, 竹子也被广泛运用, 因其有“未曾出土先有节, 纵凌云出也虚心”的品格, 被世人看作是“有气节的君子”, 另外还有秋菊、兰芝、荷花等, 这些充满品格寓意的植物被人们赋予一种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标签, 将其寄托于自然环境中[2]。
1.2 植物造景中的四季之美
当然古典园林并不是一味可以的去注重对某个固定的植物进行造景利用的, 还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对园林进行改观和其它含义的装点, 故有“春山谭毅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镜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这种应季的说法。例如在扬州园林中, 有季节变化的时序景观之地, 春季梅花绽放, 竹子翠绿, 则有布满笋的石墩与之相伴;夏季有槐树、广玉兰花开叶茂, 于是有太湖石与之配合形成别具一格的夏景;秋天枫树林林, 黄色石头则顺势出现, 与秋天交相辉映;到了冬天, 则是腊梅和南天竹, 雪石恰到好处的出现。植物与山水与建筑交相辉映, 使园林景观具有整体性的同时, 还使其更加的生动, 突出了环境的特色。总体来说, 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要素中, 扮演者“外衣”的角色, 使得园林特色更加突出, 引领观景者走进园林的深处, 体会其深刻的意境, 在对植物独具一格的结构安排下, 发挥着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神奇作用。
2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要素中的山水之美
2.1 山石景观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要素中的山石, 可以用“巧夺天工”来形容。可以说“堆山叠石”是我国传统造景艺术中“重头戏”, 山石给予了古典园林深厚的内在含义。
在植物、山石和建筑三大造景要素中, 山石可以说是最具自然品格的一项, 在所有的自然风景中, 山的灵气、石的“风趣” (如各色怪石) 为之添加的活力不胜枚举。例如赋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的黄山, 以其怪石而出名, 黄山的怪石富有风趣, 奇形怪状的石头具有形似神似的特征, 石头的名字也被赋以宗教之意, 具有浓厚的仙家色彩, 这种形式为黄山的整体意境增添了更加丰厚的内容, 例如“关公挡曹”、“武松打虎”等各种寓教于游的石名, 会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和哲学思想启迪。
2.2 水体景观
水体景观如同中国园林中的血液, 它有着流动性、灵活性的特殊魅力。说一处景观的活力, 其本质一般就是指其理水, 水体景观, 可以使整个园林变得生动, 园林造景领域更有“无水则难以成园”之说,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水体景观同样的趋于自然, 其主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声音灵动悦耳且清脆、色彩自然且斑斓、形态优美且多姿。这些特色在园林造景中发挥的主要功能是将大自然的优美与崇高展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水体景观展现出来的特色和发挥的作用, 可以通过古人丰富的山水诗歌作品中来体会, 例如“水随山转, 山因水活”,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3]等诗句。在大型皇家园林中, 多是直接利用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海或者泉池之水, 另外也有借助于地下水形成的池沼水。
3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要素中的建筑之美
3.1 建筑造景中的构造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要素中的建筑为纯人工建筑, 建筑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建筑甚至算的上是园林中的主体, 建筑的构造与风格, 与园林景观水乳相容、密不可分, 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建筑包括亭台楼阁、榭廊亭舫以及轩、桥体等, 这些元素在建筑群体中色彩分明、各具特色, 并且各有其寓意, 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建筑, 造景特色及其显著, 例如飞檐的灵动、翘角的轻巧、古典的朱栏, 这些各具特色的建筑元素与叠山理水相互辉映, 映衬着鲜花丛木, 和谐相处, 形成了古典园林造景特点中的优雅特色。
3.2 建筑造景中的文化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建筑造景要素, 有着浓厚的文化韵味, 例如那些隐藏于山水中的亭台楼阁, 形象夸张的雕梁画栋, 以及神秘典雅的飞檐彩壁。通过散发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 来引导人们渐入佳境, 使园林恰到好处的移步换景。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中, 最注重的是回归自然, 这不仅只一种格式上的特点, 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要领, 即“顺其自然、尊重自然”。
参考文献
[1] 黄柳.从造园三要素看中国古典园林[J].贵州农业科学, 2012 (8)
7.园林绿化施工之我见 篇七
(1)种植材料应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生长旺盛,姿态丰满,品种优良,苗源取近原则。
(2)苗木挖掘、包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一般土球大小为胸径的8一1 0倍.包装时用草绳将根部土球包扎好,使土球不松散。
(3)观叶植物,叶色应鲜艳,叶簇丰满。
(4)铺栽草坪用的草块及草卷应规格一致,边缘平直,杂草不得超过5% 。草块土层厚度宜为3~5 c m ,草卷土层厚度宜为1~3cm。
(5)播种用的草坪、草花、地被植物种子均应注明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重量、采收年份、纯净度及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发芽率达90% 以上方可使用。
二、苗木运输和假植
(1)苗木运输量应根据种植量确定。苗木运到现场后应及时裁植。
(2)苗木在装卸车时应轻吊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造成散球。吊时在树身上绕草绳或其他保护材料。
(3)起吊带土球(台)小型苗木时应用绳网兜土球吊起,不得用绳索缚捆根颈起吊。重量超过1t的大型土台应在土台外部套钢丝缆起吊。
(4)土球苗木装车时,应按车辆行驶方向,将土球向前,树冠向后码放整齐。
(5)裸根乔木长途运输时,应覆盖并保持根系湿润。装车时应顺序码放整齐;
裝车后应将树干捆牢,并应加垫层防止磨损树干。如长时间运输每超过12小时在根部洒水一遍,最好用湿布盖根部。
(6)花灌木运输时可直立装车。装时要整齐,带土球的把土包扎好。
(7)装运竹类时,不得损伤竹竿与竹鞭之间的着生点和鞭芽。
(8)棵根苗木必须当天种植。裸树苗木自起苗开始暴露时间不宜超过8 h。当天不能种植的苗木应进行假植。
(9)带土球小型花灌木运至施工现场后,应紧密排码整齐,当日不能种植时,
应喷水保持土球湿润。
(10)珍贵树种和非种植季节所需苗木,应在合适的季节起苗并用容器假植。
(11)种植后一定要浇透水。
三、苗木种植前的修剪
(1)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剪除,并对树冠进行修剪,保待地上地下平衡。
(2)乔木类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具有明显主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可剪去枝条1/5~1/3。无明显主于、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对于径1 0 cm 以上树木,可疏枝保待原树
形;对干径为5~10cm 的苗木,可选留主干上的几个侧枝,保持原有树形进行短截。枝条茂密具圆头型树冠的常绿乔木可适量疏枝。枝叶集生树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具轮生侧枝的常绿乔木用作行道树时,可剪除基部2~3层轮生侧枝。
常绿针叶树,不宜修剪, 只剪除病虫枝、桔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
和下垂枝。用作行道树的乔木,定干高度宜大于3 m,第一分枝点以下枝条应全部剪除,分枝点以上枝条酌情疏剪或短截,并应保持树冠原型。珍贵树种的树冠宜作少量疏剪。
(3)灌木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带土球或湿润地区带宿土裸根苗木及上年花芽分化的开花灌木不宜作修剪, 当有枯枝、病虫枝时应予剪除。剪下来的枝条应及时处理掉。枝条茂密的大灌木,可适量疏枝。对嫁接灌木,应将接口以下砧木萌生枝条剪除。分枝明显、新枝着生花芽的小灌木, 应顺其树势适当强剪, 促生新枝,更新老枝。用作绿篱的乔灌木,可在种植后按设计要求整形修剪。苗圃培育成型的绿篱,种植后应加以整修。
(4)苗木修剪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剪口应平滑,不得劈裂。枝条短截时应留外芽,剪口应距留芽位置以上1 cm。修剪直径2cm 以上大枝及粗根时,截口必须削平并涂防腐剂或漆油漆将截口包裹住。
四、树木种植
(1) 应根据树木的习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种植时期进行种植。
(2)种植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种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
种、规格及种植位置。规则式种植应保持对称平衡,行道树或行列种植树木应在一条线上,相邻植株规格应合理搭配,高度、干径、树形近似,种植的树木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应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种植密度适宜。种植绿篱的株行距应均匀。树形丰满的一面应向外,按苗木高度、树干大小搭配均匀。在苗圃修剪成型的绿篱,种植时应按造型拼栽,深浅一致。种植带土球树木时,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和树根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
(3)对排水不良的种植穴,可在穴底铺l0~1 5cm砂砾或铺设渗水管、盲沟,以利排水。__
(4)树木种植后浇水、支撑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种植后应在略大干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 0~1 5Cm的灌水土堰,堰应筑实不得漏水。坡地可采用鱼鳞穴式种植。新植树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北方地区种植后浇水不少于三遍。粘性土壤,宜适量浇水,根系不发达树种,浇水量宜较多; 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干旱地区或遇干旱天气时,应增加浇水次数。干热风季节,应对新发芽放叶的树冠喷雾,宜在上午l0时前和下午1 5时后进行。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冲刷裸露根系或冲毁围堰,造成跑漏水。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时,应及时扶正、培土。浇水渗下后,应及时用围堰土封树穴。再筑堰时,不得损伤根系。
五、大树移植
(1)移植胸径在20cm 以上的落叶乔木和胸径在15cm 以上的常绿乔木,应属
大树移植。
(2)大树移植前应对移植的大树生长情况、立地条件、周围环境、交通状况等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移植的技术方案。有条件的地区, 可采用机械移植作业。
(3)当要移植大树时,移植时间宜一年前确定,移植前应分期断根,修剪,做好移植准备。
(4)大树移植应符合下列规定:移植时对树木应标明主要观赏面和树木阴、阳面。一般地区大树移植时,必须按树木胸径的6~8倍挖掘土球或方形土台装箱。吊装和运输大树的机具必须具备承载能力。移植大树在装运过程中,应将树冠捆拢,并应固定树干,防止损伤树皮,不得损坏土球(土台)。操作中应注意安全。大树移植卸车时,应将主要观赏面安排适当,土球(或箱)应直接吊放种植穴内,拆除包装,分层填土夯实。大树移植后,必须设立支撑,防止树身摇动。
(5)大树移植后,两年内应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做好修剪、剥芽、喷雾、叶面施肥浇水、排水、设置风障、荫棚、包裹树干、防寒和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养护管理工作,在确认大树成活后,方可进入正常养护管理。
六、结束语
8.品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化 篇八
江南园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而有之,集建筑、风光、诗文于一身,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走进园林,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建筑文化,山水文化,诗词艺术;还可以细细品味蕴含在园林中的古代文人的人文心态,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以及园景与诗文相统一的深邃意境。所以,我以为游览园林,不可不品味园林中的文化。
江南的私家园林大多为封建时代的官员、文人、士大夫所筑,在园林建筑中普遍蕴涵着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虚静淡泊的隐逸思想,他们把园林看作“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壶中天地。园林又是士大夫生活起居和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江南园林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和文墨气息。
拙政园的园主是明嘉靖年间的御史王献臣。由于朝中权贵倾轧,官场失意,王献臣回乡后用原来大宏寺的一部分基地建造了一座园林。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有一段话:“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王献臣取其意,自我解嘲地把园名称之为“拙政园”。显然拙政园乃隐逸文化之载体也。
坐落在苏州城南阔家头巷内的网师园,初为南宋官员史正志的私宅万卷堂的故址,与南园、沧浪亭遥遥相望。清乾隆年间宋宗元退隐之后,在此间建园,取名网师园。网师者,渔翁之别称也,园主以此园名隐寓其渔隐之意。清文人洪亮吉曾有咏网师园诗,云:“城南那复有闲廛,生翠丛中筑数椽;他日买鱼双艇子,定应先诣网师园。”网师园以精巧紧凑、以小见大著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照网师园“殿春簃”,建造了中国古典庭园“明轩”,使中国园林文化首次在海外开花。
同里的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园主是安徽兵备道任兰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兰生遭人弹劾,罢职还乡,花了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左传》“进则尽忠,退思补故”之意,命名为退思园,由造园名家袁龙设计。为了不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到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任兰生只住了两年,后又复官上任。园内建筑或题咏都表现出园主人归隐与入世相杂的复杂心理,它也是封建士大夫比较典型的一种心态。
江南园林中的厅、堂、亭、榭里至今还留存着许多诗画、楹联、题额等,所有这些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沧浪亭有一副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北宋诗人苏舜钦丢官后流寓苏州,他非常喜欢盘门附近的景色,在《过苏州》一诗中曾写道:“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后来他花了四万钱买下盘门附近的一处池馆,并在水旁筑亭。他有感于渔夫《沧浪之水》歌和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意,题名沧浪亭。欧阳修曾有诗赠予舜钦君,诗中有“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这样的诗句。上述的楹联,即出自于苏、欧二人的诗句。
拙政园西部有一高轩,姚起孟写有隶书的题额:“与谁同坐轩”,其语出自苏东坡词《点绛唇》:“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题额者把答案藏匿起来,非常耐人寻味。拙政园的留听阁,阁前有平台,两面临池,池中植荷,阁名取唐代诗人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意,残荷、雨声渲染了带有伤感的感情色彩,颇有感染力。
留园涵碧山庄左边爬山长廊之巅有一亭轩,题额为“闻木樨香轩”,木樨,桂花之别称。这个题额的出典,还有一个故事。宋文人黄庭坚潜心禅理,师从晦堂。他向晦堂请教修道的捷径,晦堂说,禅道无隐。黄庭坚仍不得要领。有一次,晦堂与他一起在园中散步,其时正值树上丹桂盛开,晦堂说,禅道如同木樨花香一样,虽不可见,然而上下四方无不弥满,所以无隐。黄庭坚方始感悟。这些楹联、题额,看来只言片语,但其中蕴
[1][2]
江南园林中还存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拙政园的见山楼,是太平天国时忠王李秀成的办公所在。而豫园的点春堂则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的指挥所,现在这里还陈列着小刀会用过的武器、钱币及颁发的文告等历史文物。拙政园和豫园都还保存着古戏台,驻足其前,不禁使人浮想联翩,当年演戏、观剧的情状仿佛浮现在我们眼前。
如此说来,品味园林中的文化也是在品味历史和品味人生。
9.环境景观概论之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篇九
林曉薇
一、中國庭園的歷史背景
(一)秦、漢以前
1、對於早期中國園林的暸解一般多來自文學上的描述。在秦、漢之前,以帝王的苑囿為主要的園林表現。
2、這些帝王的園林大都是在自然的山川原野中劃定一個特別精彩的範圍,再將人為的庭台樓閣置於其間。
3、在這個時期,園林基本上是以真正的自然環境為基礎。這有別於日後中國庭園以“人造”的手法來模擬或詮釋自然的概念。
(二)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
1、魏晉南北朝基本上是一個社會動盪不穩定的時代。在這種頻頻改朝換代,兵荒馬亂的背景下,中國文人們的仕途乃至於個人及家族的生命財產安全都非常缺乏保障。傳統儒家思想中”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在這種政治不穩定的局面下有了改變。追求清靜無為的老莊思想以及在此時由印度傳入的佛教(特別是禪宗)思想轉而成為重要的精神寄託。此時中國文人們開始產生退隱山林,回歸田園的價值觀。這一種觀點同時也反映到庭園的精神中。
2、這種回歸山林與田園的想法從這個時期開始成為中國園林精神重要的一部份。
3、“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晉朝的陶淵明是田園思想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文學作品”歸去來辭”以及”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境界常被引用為淡泊名利的象徵。
4、王維的輞川別墅是唐朝時期重要的園林作品。其寄情山水並富有禪意的情趣可以從他的詩中來體會。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竹裡館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辛夷塢
5、除了建於自然環境中的庭園之外,此時開始有小規模而傾向“人造”的庭園出現。
6、隨著文人(文官)們自建庭園的風氣日漸普遍,中國園林是“文人們的庭園”這種特質也逐漸形成。
7、現今中國庭園的架構在這個時期開始趨於完備。
(三)宋朝以後
1、由於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年侵擾,中國的政治與經濟重心逐漸由黃河流域雨移至江南地區。伴隨著文化發展的成熟,這個時期所發展出來的江南庭園乃成為現今中國園林藝術的核心。
2、自南宋以後,中產階級興起。江南地區的園林成為新興階級生活的一部份。由於人口密集,土地狹小,修建園林者即使為富豪之家,其土地之取得仍極困難。以往位於自然環境中,較大規模的園林逐漸不可得。於是“園林縮小而成為庭園”。如此一來,造園者必須在有限的面積中創造園林天地。這種希望以小見大的出發點正是江南庭園乃至於中國庭園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3、從這個時期開始,庭園逐漸成為江南文人日常生活環境的一部份,不在只是閑暇時的遊憩場所。
(四)清末至今
1、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部份與外國交通較早的地區(台灣、廣東、福建等),其庭園配置上出現較明顯的幾合型式。而建築方面,各地區也出現所謂“洋樓”的建築型式。
2、伴隨著政治與經濟的力量,以及世界局勢的轉變,從這個時期開始,西洋文化的影響力深入中國。而同時,中國傳統的文化,諸如詩詞歌賦、工藝、書法、繪畫、音樂以及哲學思想、價值觀等卻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逐漸與人們疏離。
3、中國庭園是中國文化與文人密切結合之下的產物,當這些文化形式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方式之後,中國庭園所賴以存在的精神也隨之消失。
二、中國庭園的地理背景
一般而言,中國各地的庭園大致上遵循相同的精神與原則。例如對山木與自然的“理想化”,對象徵性事物的運用等。但在廣大的中國地理區域內,因為各地區環境背景的不同,庭園也多少呈現一些可辨識的地區性特徵。
(五)北方庭園
1、基本上以皇家園林較顯著。通常面積較大(與江南與嶺南庭園相比),也多置身於自然環境的山川之間。
2、庭園設計上廣範運用向外借景的手法,將亭、台、樓、閣等設施物引入自然美景之中。
3、較著名的作品有北海、頤和園等。
(六)江南庭園
4、基本上多為私人庭園。其建造者以文人官吏為主。庭園經常為居住宅院的一部份。
5、大多數規模較小,地處人口稠密的都市地區(例如蘇州、杭州、揚州)。
6、由於地處人口稠密的都市裡,江南庭園多半以圍牆與外在環境區隔。正因為無景可借,因此設計上傾向在圍起來的庭園範圍中自創天地。
7、江南素有水鄉之稱。其河道縱橫、湖泊羅布,而人們則傍水而居。因此之故,其庭園常以自然形態之水景為配置核心。在園子中作一個宛如自然的水池,把各個景色統一起來,可以說是江南庭園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8、由於社會上普遍的喜妤,加上洞庭、太湖盛產優良的湖石,“奇石”在庭園佈置上遂有著顯著的地位。就“石”的運用而言,有的以堆疊假山的方式激發參觀者置身山林之間的想像;有的則單獨放置成為藝術品。這種“愛石”, “玩石”的情結是江南庭園獨特之處。
9、江南庭園與北方庭園的部份比較:(1)庭園建築形式上,北方庭園較帄實,江南庭園較細緻、富裝飾
(2)庭園建築尺度上,北方庭園的建築體積較大,江南庭園中的建築體積較小。
(3)庭園的整體色調上,北方庭園色彩較豐富(紅、綠、藍、黃),江南庭園色彩較樸素(灰、白、黑、暗紅)
10、較著名的作品有拙政園、網師園、怡園、留園等。
(七)嶺南庭園
1、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及台灣。
2、大多為小規模而非常生活化的私人庭園。其庭園與日常生活起居結合的味道極濃厚。
3、與北方及江南地區相比,嶺南諸省與西方交通較早,因此在建築形式或庭園配置上可見西洋風格以及幾合形式之出現(例如幾合造形的水池)。
4、與江南庭園相比較,嶺南庭園在設訂上(包括帄面配置、水景、動線等)對於“自然形式”的追求較不顯著。
三、中國庭園的幾項重要特徵
(一)對自然形式的追求。除了建築本身以及嶺南地區特殊背景之外,中國庭園一般來說少有幾合元素出現。
(二)對於意境的追求與象徵性元素的運用。中國庭園的精神,在於利用庭園中的一景一物,經由“象徵”與“聯想”的過程將觀賞者引入一個結合了中國文學、歷史、音樂、藝術、哲學與自然山水的想像世界。在西方庭園中,參觀者所見之事物本身即為其欣賞的目標。但中國庭園則不同。參觀者所見的事物經常是一個“媒介”。真正欣賞的目標是經由這個媒介所帶領進入的那個境界。
10.浅谈中国古典园林 篇十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园;朴素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 ,则是通过园林景观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林景观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规则。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则是通过对园林景观的描述体现出大自然的生态美,不受限于地理环境,既可小中见大又可大中见小。唐代诗人白居易说“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既然是“似”,那就不是“同”,造园更是如此。
园林意境的创造是复杂的过程,也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要求设计者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对自然物和人类生活的无比热爱,要创造园林的意境则要意在笔先,首先要立意;造园还要因地制宜,既不脱离客观的境物又超越这有限的境物,通过对整体艺术形象的把握构思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显现造化自然的生机勃勃景象;中国的园林山水不拘泥与自然山水的外在形式,大胆而又自由地摆脱对外界事物的模仿和再现,创造出以小见大,寓有限于无限之中的象征性自然,显现出自然山水精神的空间意象,但是这神似并不是造园家的天马行空,而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加以他们自身的深刻感受而成。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就是要让观赏者在游园时,通过景物的媒介作用,获得体验与感受,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认知,由情景交融达到身心愉悦乃至精神上的升华。
(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园林与西方传统的规则几何形园林迥然不同,而是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它出于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天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移天缩地创造“咫尺山林”。
2.预先设定意境主题,然后借助建筑、山、水、花木所搭配成的物境来表现预定的主题。
3.意境并未预先设定,而是待园林建成后,借助景题、匾、联、刻石等文字信号,表达情操、理想、哲理等。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类型
(一)从景观的环境气氛与效果可分为3类
1.静景。以静态景观为主,表达出大自然的艺术境界。
2.动景。以动态景观为主,着力表现自然物之动态美,动景由于构景要素的不同又可分为声动、水动、色动、风动、水动、树动等。
3.以动称静景。这是园林构景常用手法之一,以环境之动态的对比反衬其幽静,强化环境的气氛。
(二)从景观的表现方式可分为4类
1.香境。以植物体所散发的芳香为主要表现手段而达到的某种意境。如苏州拙政园“远香堂” 源自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溢清句意。
2.色境。以园林景物色彩的巧妙构图表达特定的意境。
3.声境。以园林环境中不同声响所传达的意境。如拙政园中的“松风水阁”,亭周种植松树数棵。
4.朦境。以星月云雾等气象景观为主而形成的膘胧美之意境。
从以上两种分类不难看出:意境的产生,是虚与实、情与景的结合,不但要有实景,还要有能使人产生联想的声、色、光和影等景外之景;意境的欣赏是物我的交融,即审美主体与客体交流的过程。
三、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以散文的构思,按照分景区的组织方式,遵循连贯性、秩序性、逻辑性原则,把诸景语有条理地用游览线组织起来,组成一幅长山水画卷。
散文的构思: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各种景语,既叙事又抒情,沿着一条线索,围绕一个中心思想进行组织。
分景区的组织方式:按照基地情况,因地制宜、挖池堆山,结合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在造景上通过山水、树木、院墙等来进行景区的划分,把所采用的各个景语分景区组织起来。
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通过对拙政园的意境组织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得到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五、结束语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物之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术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马爱民.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浅析.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路线 篇十一
纵观世界园林艺术史, 中国古典园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气质。探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及其构建、意境、规律以及审美文化心理等, 首先应从“天人合一”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的、生态学的、美学的思想渊源开始。
1.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认为人与自然不应该相互隔绝, 相互敌对, 认为人的情感变化同自然现象的变化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 存在着某种“以类合之”的思想……自然地,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中国人不会敌视自然界, 而是尽可能地多享受自然之美。早在19世纪20年代, 歌德就已经发现中国人“有一个特点, 人和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所以, 从这个天人关系出发, 又很容易理解, 中国园林里的树木为什么不像西方园林那样, 修剪加工或齐整一律的几何造型。
1.2“虽为人作, 宛若天开”
这是对中国园林艺术特点总的描述, 形象的描绘出中国园林对大自然的崇拜。因此, 它重在体现出天趣盎然, 气韵生动的风格特征, 具有自由性, 生动性, 多样性, 具象性的艺术形态, 从总体上弱化人工之美和技能之美。中国美学崇尚“自然天成之趣”, 进一步影响了中国艺术和美学倾向于多样律, 参差律。既然大自然以参差为其主要特征, 那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要“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 就必然凸显其参差不齐之美。
2 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路线设计
2.1 总体布局
既然是效仿自然, 不可能出现大面积均齐的分布, 要突出其自由性, 活泼感。所以, 我们看到的中国大多数园林 (除严整对称的皇家宫苑) , 往往依据自然地形的起伏变化, 较为自由地布置景观。在平面中, 很难确定中轴线和对称结构特点, 而且还运用多种手法来打破均衡。以江南许多私家园林为典型, 它们往往在很有限的地域中, 取曲折回环的路线, 把许多景点巧妙地组织起来, 取得别开生面的效果。
这种“有若自然”, 错综参差之美的布局风格, 在成熟的苏州园林中有充分的体现, 例如拙政园中部, 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为中心的, 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 西面通往曲廊和东西面的倚玉轩。远香堂的两侧完全打破了均衡对称的布局, 它西面是水, 东面则是山;西面是轩、廊, 东面则是亭、墙;西南是水院, 东南则是旱园, 两面竟如此故意的避免对称, 真可说是“为体互乘”, “其形各异”了。再看远香堂南面, 是小型山池, 溪水上通向远香堂的平曲桥故意偏西, 显然也是为了避免居中而造成轴线感。
计成《园治.自序》说:“合乔木参差山腰, 蟠根嵌石”, “构亭台错落池面”。江南宅园中楼台亭阁、山石树木的布局, 都是这样地参差不一, 错落有致, 它打破了整齐对称的秩序, 构成了自由天趣之美, 从而做到了“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 ([传]王维《山水诀》) 。
2.2 曲径通幽
如果说平面布局是在宏观上打破园林均匀的分布, 那么“曲径”则是在微观上进一步强调自然美。
曲径通幽, 是园林意境整体生成的一条美学规律, 在园林中有着普遍的表现。诗人常建写到:“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可见, 引人入胜, 让人探景寻幽的向导性, 正是曲径十分重要的审美功能。而更重要的是, 曲径所通的幽静, 又并非绝境, 并非死角, 它只是曲径中的一段或一点。因为曲径不只是“曲”, 而且还是“达”, 是通此达彼的, 所以在这条曲径上, 随着审美脚步行进, 前面总会不断展现出不同情趣的幽静, 吸引人们不断去探寻品赏。苏州拥翠山庄在虎丘山东侧山坡上, 入口山门建于高台之上, 台阶高耸, 入门后幽静异常;苏州留园, 入门后经过一段仄巷, 曲折回环, 然后豁然开朗。
曲径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山间的曲蹊、水际曲径的可行的曲岸、自然蜿蜒的曲廊。曲径要保持其魅力, 一定要掌握好“度”, 注意“过犹不及”。园林的路径形态宜曲, 但曲折过多会失去其艺术的美, 这里, “曲而有直”的原则是很重要的。
2.3 观赏路线
“游”是一个时间的延续过程, 从最初进入园林境界开始, 沿着特定的观赏路线, 一步一步走下去, 在时间的延续过程中, 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景观, 即“步移则景换”。观赏路线的设计:第一要把园内景点都贯穿起来, 使观赏者沿路线自然前进, 将景色各看一遍, 无遗漏;第二, 沿线而行有远观近赏的便利, 能对园中的景色作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观察和欣赏。
刘敦桢先生分析苏州园林, 其观赏路线的设计分为2种类型:一为单一循环路线, 二为复式路线。
2.3.1 单一循环线。
出口与入口同一园门, 适用于规模较小, 景点设置多沿池岸环形的园林。可以苏州的壶园为例。园内主要部分是葫芦形水池, 水池的南北两端各设一厅, 各景点均沿池而设。园东为宅院, 故园门设于东墙南端, 作圆洞形。入门折向北, 为一花廊, 西望可观赏池中和西岸景色。至北厅, 路线折而西行, 在厅前平台可看到左、中、右三面池塘景物, 觉心胸开敞;折向池西, 沿池坡复草, 植罗汉松、白皮松、石榴、腊梅, 形成景观, 小景曲折, 直至南厅, 折而东, 自入口处出园。
这条路线不但串起各个景点, 而且沟通水池两岸, 池上之桥为平桥小桥, 园内亦无假山叠石之高, 平铺直叙, 质朴自然。
2.3.2 混合的复式路线。
复式路线设计的另一种情况, 是诸如拙政园这样的较大园林。它由东园、西园和居中的拙政园三部分组成。故路线的设计要兼顾3个部分, 而又巧妙地形成完整的旅游路线, 这个路线应当以突出拙政园的特色为主要任务, 故而对园内以水面为中心而呈现出来的远近、虚实、映照关系, 反复强调, 著力渲染, 强化了游人对拙政园整体特色的认识。
3 中国园林对现代设计的借鉴
由于时代的不同, 现代的园林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性质上讲, 多为城市中的一块公共绿地, 公共园林区, 对普通市民开放, 供其休息。然而, 无论是公共的大型广场园林, 或是住宅附近的户外场地, 在功能上都可以分为3个基本功能区, 即公共区, 半公共区和服务区。公共区, 多暴露在公众视线之下, 面积宽阔, 较平坦, 视线不易隔断, 是众人共同使用区域;半公共区, 则是较安全, 封闭的区域。它与公共视线隔离, 多用植物等设施作软隔离, 在路径的导向设计上, 也会有曲线变化, 这点与中国园林中曲径引导游览路线, 引人入景, 十分相似。
当今设计中, 在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营造使人放松的安静的半公共区, 可以大胆借鉴中国园林中各种艺术特点的营造手法, 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例如:在规划平面时, 适当运用自由式布局, 结合游览路线, 人流路线的设计, 达到园林景物的合理布局;在强调某区域时, 可以运用远近、虚实、映照关系、反复强调, 着力渲染, 强化游人的总体认识;结合适当的舟游, 水陆结合, 能把握园林各个方位、各个角度的美, 也增添了更多的游览趣味;合理设计曲径, 结合其特殊的美学特征, 有效利用其导向功能, 连接公共区域和半公共区域, 也许会更合适。
但在有些时候, 比如, 做一个公共的区域, 需要有大面积的空旷场所的时候, 如果借用中国园林中的曲径, 曲堤, 曲岸, 显然是不合适了。所以, 对待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形态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要运用现代设计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 提纯借鉴, 如果仍是单纯的照搬, 那么, 不如似王毅先生提出的“让中国古典园林和彩陶、青铜器一样老老实实地躺到历史博物馆去吧”。
参考文献
[1]朱铭, 董占军.壶中天地——道与园林[M].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8
[2]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李泽厚, 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12.感悟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诗画意境 篇十二
中国古典园林繁殖于东方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许多园林的建造借助文人和画家,由于这些人的参与,在建造园林时,他们将自己奇特的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的建造中,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端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重情感颜色。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特殊是山水画所遵守的最基础原则“外师造化,内发心源”被造园者奇妙地应用到造园艺术中,再加上造园者自身情感的倾泻,并受当代社会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崇尚自然,寻求虚静,回避现实和憧憬原始自然状况的生活,尽力营造一种“清净无为”“息心去欲”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汇集了诸多的元素,为塑造一种文人所特有的安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采与质朴无华的气质和情趣。在方寸之中到达避凡尘,脱世俗,遨游名川大山,寄情于山水,到达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幻想境界,使游人富情于景,园与人情景融合,触景生情,发明出极高的艺术境界。
尽管园林中的山水草木,花鸟鱼禽大同小异,游观者却因各自的身份、处境和心境有别,“会意”寄情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即是“会意处不必在远”。从一草一木,一鸟一鱼的自然生态中悟出了天人合一、观物达理的永恒韵律,正是精美的田园风光和活泼的自然风景使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最大水平的净化,而园林的构思和形成已远远超越了文人以园林自乐的狭窄范畴,而形成了人类回避尘世、享受平等的大同世界,尽管它是诗人的一种空想,但意义和影响却十分宏大。
中国古典园林寻求得玄即真的最高境界,造园者借助园林中的景物来烘托人心中的喜怒哀乐,以中国诗词和绘画来权衡造园艺术的成绩,并寻求造园意境的深远。
对境界的寻求,中国古典园林由来已久。中国古典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田园诗相生相长,同步发展的。重视神品和韵味,并在造园中寻求山水诗那种蕴含向往的境界从而到达“池塘生青草,风柳变鸣禽”或“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气霞蔚”这诗一般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在寻求诗情画意一般艺术境界的同时,将中国画的写意伎俩奇妙地融入造园中,并借助松柏、古梅、美竹„„发明出令人向往的太虚幻境。
历来游人在欣赏江南古典园林中受到启示和联想,他们在游历中品味“晚年秋将至,长月远风来”的诗意或借助宋代大文豪东坡居士“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的诗句以抒发出一种文雅的情操和深远的意境。
江南古典园林刻意寻求虚幻空灵,力求完善地发明出风拂香四溢,云化雨落地,红裳绿盖,花气袭人知骤暖的回味空间。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重视“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借助自然山水的情势美的同时,升华到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当置身于江南古典园林中,你不仅要靠五官去品味古典园林的娟秀和婉约,更要居心领悟或想象园林中所特有的诗画意境美,感受春夏秋冬、雨雪雾晴中不同的景观美,让自己凭感到可以感悟物资空间升华到成为对人的感情起作用的意境空间。
江南古典园林不单是一种视觉艺术,而且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等感官变更,此外春夏秋冬的时令变更,雨雪阴晴等气象变更都会转变园林空间的意境,并深深地影响到人的感受。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千年的封建禁锢和宗教法统的深远影响,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大多含蓄、隐晦,发明中寻求引而不发、显而不露那种耐人寻味的意趣,并刻意营造“深山藏古寺”和“桥头竹林锁酒家”的深远意境。
江南古典园林在很大水平上寻求独立的自我。体现出文人隐逸和出仕困扰他们一生的这一对现实抵触。一方面河山有临眺之美,缨组有羁绁之苦;另一方面江湖有逃世之讥,庙堂有功名之荣。这种鱼与熊掌之间的决定让大多文人雅士迟疑。因此他们从观万物生一道感受人生在自然中所应具有的那种协调的韵味,并借助自然和园林的山光水色、鸟语花香聊以失落的慰藉。
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中通常动景与静景相烘托,往往在落霞孤鹜齐飞的动景中有勾画出一副安静致远的画面。同样秋水长天一色的淡然中却又是充斥天地间活力的涌动。如果造园者没有依然明净的心灵,又如何培养这天然协调的景观呢?江南园林总给人以静默的感到,原来静默就是一种特别的永恒(因此培养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我们在观赏江南古典园林时要在静中求动,寂中求欢,以浑朴的传统文化底蕴去感悟古典园林的绝妙,意境的博远浩渺„„并在经纬交织相携,明暗冷暖相加,颜色明丽流动变幻中去品味古人造园的真味。
江南古典园林侧重于造园的“虚和“实”,主意在“虚和“实”的联合中铸造出一种高妙的音乐上的美感和中国山水画的娟秀,力求到达天地活动变幻的自然之灵,并在造园中借助建筑小品散逸出许多细碎的浪花和风情。给这种人造仿自然的诗篇上镀上漂亮的金边,让后人在品赏中回味无限。
园林主意个性,是造园者对天地宇宙的感应,对性命的体验,只有那种奇特的感应和体验才发明了造园艺术的个性和性命。
造园艺术重视模拟自然,并借助人造的山水和景观发明出万物协调、人与自然合一的绝佳意境。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山与水的参错,以及由人造的建筑园艺,力求在方寸之间发生万千新奇的变更。
江南古典园林轻盈,纤细,玲珑剔透。总体感到淡雅,颜色处置较朴实。多选用灰、栗皮、墨绿等偏冷的色调,这不仅极易与自然中的山、水、树木花草等折衷,而且还能给人以幽远安静虚幻空灵的感到。
江南园林中仿自然而设的“声”景,一般由泉流、松风、鸟啭,虫鸣组成。他们或借助水的流动,或依附木的繁盛,或依附草的丛集,触机而发,自然天成,妙趣横生。如果不是惠心颖悟、澄怀脱俗的人是很难意会那种不可言传的情趣的。
在不同的季节观赏江南古典园林,你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收获,无论季节怎么变换,你都会寻到你想要的东西。
春天的桃溪,夏日的莲荷,秋天的桂菊,寒冬的腊梅,随着风景花木的盛开或凋零都会让游人寻觅到不同的乐趣,都会在江南园林中化为诗的意境而深深地沾染着。
春风和煦,桃花杏花烂漫,绿杨深处莺儿啼;天阳草色连云暖,夜静花阴带月斜,与情人散步在如此佳境的江南园林中,心都醉了。
夏日渐长,抚苍松,坐翠篁,南风不用蒲葵扇,放开短发迎朝霞,洗涤尘襟纳晚凉,与三两好友乘月色倚坐在荷花出池边,一晚的幽香无眠。
秋月清朗,白平洲,红蓼汀,芳菲黄菊开三径,风前倚石吹长笛,月下焚香抚玉琴,在如此淡雅的风景中,可以忘记人世间的懊恼。
冬景残余,开窗积雪千峰白,绕屋梅花几树疏,兴趣来时与知己红泥火炉温黄酒,笑谈人生数风流。
无论是孤山月下看梅花,还是虎跑泉试新茶;无论是山雨楼观柳,还是苏堤看桃花;无论是西泠桥玩落月,还是天香阁上看雨„„或是湖冻初晴远泛,雪霁策蹇寻梅,都不是一种风雅,这一切可以因为山水,自然使人性发明,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
本文来源:第一园林网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推荐阅读:
中国建筑艺术-古典园林10-27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06-09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06-29
中国古典文化总结06-24
中国古典美学发展09-21
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07-17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大全10-22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10-29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建筑艺术之美10-31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