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共16篇)
1.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一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考
郭光昭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如果一堂课结束以后,学生仍不知所云,那么这堂课就是无效的。课堂的高效性也体现在这里,反映在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因此,我们要力求做到: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明确;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知识收获和学科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教法和知识难度,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
一、深挖教材、注重提炼
教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所有的教学资源几乎都源于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既要关注教材的知识体系,还应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及教学思路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教材解读到位,才能实现由用教材教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转变。具体的做法,我有几点建议:
1、适当提炼,多些理性认识。教材内容的呈现一般都比较直观。教师在钻研教材时,不能就事论事,要适当提炼。教材每个章节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同样,每道练习题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与目标。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要理解编者的用意,不能简单地就题讲题,要梳理出教材的序,使学生的知识更具合理性。
2、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个整体把握。钻研教材时,教师要注意政治知识的模块及内在的交织,善于将横向和纵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包括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生长点是什么等。教师要十分重视将当前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的建构活动。二是教学内容对后面学习的影响,包括弄清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应为后继学习提供什么样的知识和方法准备等。三是习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习题往往是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拓展,但要了解它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中的作用。教材一般是一道例题就是一个知识点,一组例题就形成一条知识链。教材中安排的“做一做”是点对点的练习,是单一的练习,而课后练习的安排既有单一练习又有综合练习,把练习当成习题集,习题的作用将被大打折扣。要注意研究教材中每道习题的功能和思维训练上的特点,研究习题与教材内容的相互搭配,从而合理并有效地使用教材中的每一道习题。
3、透过现象看本质。钻研教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教材蕴含的思想凸现出来,帮助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把握知识的内涵。只有如此解读教材,才能揭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本质,彰显政治教学的魅力。
4、教与学的角色重塑,让“教材”变 “学材”。新课改的教材,其呈现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增加了“对话”功能,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内容安排与教学设计一体化,如启发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安排互动的方式和程序,对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导出合理的结论并对结论作必要解释等,这样的教材能适应互动、探索、合作式的教学需要。
二、注重教学的高效性。
进入课堂之前,我们的工作做得很仔细,但问题是教师进入课堂以后能否发挥出全部的功效,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课堂教学行为的跟进和改善,课堂对学生来说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寻找有效教学的路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启发激趣,让课堂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提倡“合作”,让课堂精诚团结。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引导者,及时点拨。合作学习的好处:第一,培养和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第二,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运用电教手段,让课堂丰富形象。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5、体现人文主义,让课堂精彩生动。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有所提高。高效的课堂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魅力课堂,也是让学生学有所得的效率课堂,还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命课堂
2.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二
一、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
一堂课必须有正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系到语文教学方向的选取, 关系到内容、程序、途径、方法等的选择。它是教师所预期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达到的某种程度和变化。我们都知道,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是一个包括知识、能力、智力、品德、学习方法等诸多内容的体系。这就要求所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既要全面兼顾, 又要简明具体, 便于在教学实践中操作。概括起来,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可归纳为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方面。语文能力目标, 一要见之于学生和行动, 二要给学生以练习的机会, 因为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成。思想品德目标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也是一种理想的期望目标, 难以用切实具体的语言表达。因此, 应尽可能指出其特定所指, 有了特定所指,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渗透思想教育。
下面来比较几个语文教案中的课堂教学目标。
A.《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作了解性阅读, 把握作者的思路;进行理解性阅读, 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层。目标A与其说是课时教学目标, 倒不如说是课文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了解性阅读”这一目标究竟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 记住什么, 无法知道;“理解性阅读”要让学生理解什么, 分析什么, 也没有提及。它没有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当然也没有检测学习效果的依据。因此, 这一教学目标是空洞的、模糊的。按照这样的“目标”施教, 教师只需要在第一节课讲完第二部分第一层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至于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教能获得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B.《山中避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 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理解本文线索;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这一目标比A具体明确, 指明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结果。但是, 这个目标所表达的只是教师教的主观期望, 主要考虑的是教师怎样教, 忽视了学生怎样学。语言表达仍然比较笼统、抽象, 检测和评价的标准不具体、不明确, 这就难以避免课堂教学过程的随意性, 效果的不稳定性。
C.《济南的冬天》 (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说出本文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及经动静结合描写、分层次写景的方法来说明景物特征的语言特色。
②情愿目标。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有所增长。
③技能目标。能准确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动态描写的方法来说明景物特征, 模仿课文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这一目标是非常出色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首先, 它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结果。具体准确, 可以观察, 可以操作, 能够测量。其次, 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因而是最佳的。
教学目标一经确定, 就要将教学目标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
二、课堂教学要有全局观念
一堂课有一个教学目标, 每一个学习阶段也要确立一个教学目标。短期目标服务于长期目标。譬如, 初三要求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达到某一个层次, 那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初一、初二阶段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哪些必要的铺垫和准备?因为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天两天能实现的, 这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比如, 现在语文考试中, 许多学生一提赏析就无从下手, 但无论小考、大考、中考、高考, 鉴赏类题型总是有, 且分量越来越重。这类题型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要求很高, 作为教师就应该将这一难点化解, 分散于不同的学习阶段, 慢慢地积累、提高。初一可能侧重于修辞的妙用, 也可能是字、词的赏析;初二进一步, 可能是语句、语段的赏析;初三可能就是写作技巧、语言风格、思想内容的赏析了。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前一个教学环节是后一个教学环节的基础, 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前一环节的深化, 是知识能力的递进, 是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完美结合与体现。
三、课堂教学要把握重点难点
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确定既要吃透教学大纲, 又要明确教学目的, 既结合教材, 更要结合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 突出重点难点不仅体现在多花教学时间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述上, 而且体现在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艺术处理上。
1.凸现重点教学内容
作者在写一篇文章前, 面对纷繁的写作素材, 必须作一番认真细致的剪裁。同理, 教师面对一篇课文, 如果觉得这也不能丢, 那也不能丢, 面面俱到, 不去取舍, 必然事倍功半。只有非重点内容适当剪裁, 才会有教学重点的集中凸现。对教学内容的剪裁应建立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同时还应考虑从单元及全册出发, 使篇与篇之间各有侧重, 互为照应。在同一篇课文中, 教学重点可以是内容方面的, 也可以是表现技巧方面的。重点要集中, 难点要分散。比如, 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就应是课文的第二阶段。作者通过对百草园自然景物的多角度, 多层次的绘声绘色的描写, 表现了对百草园的深深依恋之情。其描写井然有序, 其用词精确传神, 在教学中要对这一内容重点分析。课文中“似乎确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些词语和美女蛇、飞蜈蚣这些传说故事的插述可作为难点处理, 穿插于阅读教学过程中分析。凸现了重点教学内容, 还有一些也很重要的知识点怎么办?可引导学生自己领悟或者在今后的课文中指它当重点凸现出来, 否则, 重点多头, 课文教学就无所谓重点了。
2.加强重点语段教学
语段在文章结构上有相对的独立性, 在内容上有较为明显的层次, 重点语段不仅体现了全文内容的精华, 而且往往包含着多方面的写作技巧, 语言准确而又鲜明生动。在课堂教学中扣住精彩语段中的综合性知识点进行分析, 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领悟和情感的体验, 就能给学生以具体、深刻的印象, 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精心选择语段是教学的关键, 是保证阅读教学高效的前提。所谓重点语段, 一是在全文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语段。抓住了这些语段, 就可以研究作者构思的方法。二是刻画人物最富特征的语段。
譬如, 以记人为主的记述文和小说, 一般是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及其外貌、行动、语言和心理等的描述展开的。如《风筝》中第三段对弟弟的描写。选择最富特征的详写段落为重点语段, 可以掌握写人的基本方法, 了解以记人为主的记述文的特点。三是精描细绘景和物的语段。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 往往要对事物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旨在借物明理, 以景抒情。在教学实际中, 有的语段往往不止具备一种特点, 有的课文重点语段不止一处。这就要求课前一定要明确本节课教学的目的, 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当然, 也应该充分认识到, 语段教学只是篇章教学的一部分, 不能替代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因而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 而应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由段及篇, 抓点带面。
3.分析提问紧扣重点
课堂教学中对课文的阐释是通过教师的深入分析和启发提问的师生双向交流来实现的, 这种分析和提问应注意紧扣重点。教师的分析要善于发掘课文表层下所隐含的深刻内容, 既有关系到对全文理解方面的, 又有关于段句深刻含义理解方面的。比如, 《捕蛇者说》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1) “永州之野产异蛇”, “异”在哪里? (颜色、毒、功用) , (2) 从写作意图上看, 作者要突出其中哪一点?为什么? (突出毒, 为衬托下文的“赋敛之毒”) , (3) 捕蛇者祖父、父亲都死在捕蛇这件事上, 自己也几次险遭不幸, 但为什么不愿更役复赋?没有问结构, 没有问段意, 学生对文章的思路却有了明晰的了解, 也从提问中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另外, 段句释义也关系到对全文的理解, 所以抓住有代表性的重点语句启发学生透过表面作深层次的理解, 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譬如, 《故乡》中“我躺着, 听船底潺潺的水声, 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这句话一语双关, 一方面, 是实际意义, 当时我正在坐船走路;另一方面, 是隐含意义, 是“我”对新生活的路、希望的路、国家民族出路的探索和艰难跋涉。后者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把握这一点, 学生对作者为何要把魂牵梦绕的故乡的景和人写得如此令人压抑而悲凉了。如果不引导学生作深入思考, 就不可能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不可能理解本文的主题。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善于挖掘隐含其中的语言表意因素, 引导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开发”工作。
在对重点语段进行分析时, 教师要注意防止单方面的讲解, 要使分析成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 这就需要科学的提问设计。所提的问题应该是紧密结合课文的, 有思考价值的, 甚至能引起争议的, 提问密度应适当加大。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可设计一系列问题: (1) 作者描写百草园生机勃勃的景色, 是按照什么季节的顺序写的? (2) 写静物时运用了哪几个形容词, 用“光滑”描写石井栏确切吗? (3) 写夏天的百草园选择了哪几种动物, 通过哪几个动词描写动物逼真的形态?“窜”换成“飞”好吗? (4) 我“拔何首乌滕”和在本段的前后都写到桑葚, 表现了儿童的什么性格特点? (5) 本段春、夏、秋都写到了, 为什么没见写冬季呢? (6) 本段描写百草园的景色是同儿童的感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你能结合课文说明吗?当然, 还可以提出其他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对本段的内容和表现技巧有了较深的了解, 为全面掌握全文的中心和对比的写法做好了准备。
4.联系安排围绕重点
为了实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到技能的能动迁徙,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阶段都要安排与之相适应的语文训练, 这种训练的安排应围绕重点。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 备课时可选择与教学重点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训练方式。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 重点抓住了第二段的“读-析-写”,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 在领悟中仿写, 结果一个课时学生不仅当堂完成了背诵, 仿写也很成功。
四、课堂教学要选择恰当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是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学科性质、课程具体内容、学生实际等因素密切相关,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其他学科不同, 它的教学内容丰富, 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多元化, 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在任何场合都能取得最佳效益的万能教学法。但有一点必须把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一定要尊重学生对文学作品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必须穿插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并且将多种教法有机组合后运用到具体教学中去。
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 更重要的是面对的学生不同, 那么对教材的处理, 课堂环节的设计等也必然会不同。只要我们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还学生以课堂话语权,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把语文课堂打造成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殿堂, 这样的课堂, 就是高效的课堂!
摘要:从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课堂教学要有全局观念、课堂教学要把握重点难点、课堂教学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四个方面, 对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进行思考。
3.关于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篇三
一、巧妙营造课堂氛围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宽容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应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怨悱恻时,教师应以沉郁凄凉的讲授心情去影响学生。又如,说明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教师的心情则应平和、舒快;议论文的思维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或严肃,或振奋。教师的这些情感借助教材,通过形象的意境语言,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一篇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不说,还要直接瞄准高考,为高考做准备,更要承担提高学生人文情感素养的任务。对此教师没必要对每一篇课文从头到尾、面面俱到地讲解,而应该对内容进行筛选、删减,精选最必要的,抓住其精华、要点进行教学,为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参与和理解。许多教师的课堂讲解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教学效果。他们的成功经验就在于教师善于控制知识量,择其精华要点,突出主要问题,保证了用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时间,使学生很快形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只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为什么先“为变徵之声”再“为慷慨羽声”?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学生很好地体味了课文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采用的突出重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技巧,不仅在情节上加深了理解,而且对如何塑造人物也有了深刻体会和认识。
三、着力优化教学结构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应把握好三个基本点:一是着眼于提高课堂效率;二是着眼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展;三是把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的主要矛盾尽量在课内解决。例如《病梅馆记》,该篇托物言志,妙语双关。传统的教法是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并告诉学生本文是一篇表面议梅,实际议政的政治杂文,再引导学生对表面的记梅与深层议政进行同步理解。这样安排教学结构,虽有利于学生破译梅之喻意,理解作者之意图,但这充其量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应式的理解,实在是违背了阅读教学的规律,也大大降低了本文的教学价值。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是这样安排《病梅馆记》的教学的:第一步,初读(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步骤:方案1:听读——自读——齐读;方案2:①幻灯展示重要字词、句读,找学生读,以检查预习效果。最后齐读一遍。②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第二步,再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即:⑴自学探究,标注疑惑;⑵合作交流,质疑解疑。三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问题一:品读第一段,思考:“而江浙之梅皆病”是哪些人造成的?问题二:通读全文,同学们觉得本文仅仅是写“梅”吗?学生说出是写“人才”后,接着问“病梅”指什么;“温故知新”起见,再问“同学们学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吗?进而让学生说出托什么言什么。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从学习的一贯陈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阅读方面真正有所收获。
四、认真把握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导入新课、讲解点拨、指导探究、反馈练习等等,都要一丝不苟,深研细究。我重点谈谈导入和讲解。导入:精心设计,引起学习兴趣。教学情绪的构建往往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导入环节。导入的作用就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学好新知创造良好的氛围。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教学情境中。如当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得差不多,认为没什么可想的时候,追问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寸步难行时,进行点拔,提出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当学生思维产生定势时,提出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等。
4.关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论文推荐 篇四
摘要:语文课堂需要动静结合,体现高效。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的同时,我们要安排“静读”“静品”与“静悟”三种学习状态。让学生在静读中自主学习;在静品中咀嚼词句;在静悟中表达感受,少些浮躁,少些花哨,务实而高效。
一、“课堂之动”与“课堂之静”相得益彰
二、“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有机结合
三、“静心倾听”与“踊跃发言”融为一体
四、“有效调控”与“自主感悟” 相辅相成
关键词:动静结合 静思默想
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
话说中国太极拳: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它最讲究动静结合,静中求动,动中求静,两者相互转化,互不分离。其实,万事万物皆为相通。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讲究动静相宜。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要求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呼应: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做游戏„„但不少教育界的专家纷纷指出,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虽然课堂读书声不断,可教学互动环节的设计过于频繁,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学生可能课上表现热热闹闹,课下收获却冷冷清清。教育不能只顾创造课堂热闹的场面,也要给学生“沉思默想”,静静品读文本的机会。没有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读书声中失去很多东西。关于这种语文课堂上“动”与“静”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如“国粹”太极动、静结合,让课堂张弛有度,才能奏响语文课堂的和谐乐章。
一、“课堂之动”与“课堂之静”相得益彰
什么是语文课堂的“动”?什么是语文课堂的“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静,也没有绝对的动。之于教学亦是如此。静与动是相对的。语文课堂上的“动”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应是基于“听说读写”之上的言语能力的积累、感悟、品位和运用。而“静”亦不是表面所呈现的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它是思维、观察、注意、倾听等能力的根须在活跃地汲养、生发。
1、语文教学,要静中求动。“动”是小学生典型的个性特征。小学生的天性爱“动”:爱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动身,什么都爱动一动。小学生的成长需要“动”:需要主动、自动、能动,需要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参与不仅仅是参加,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参与的关键是一个“动”字。首先要引导学生“身动”:如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动脚、动身,遵循学生的天性,突出语言训练的实践性特点。其次要引导学生“心动”:如鼓励学生质疑,给学生商量和选择的权利,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突出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发展、生动活泼之中。
2、语文教学,要动中求静。学好语文需要“静”,静不下来的课堂,学习质量肯定大打折扣。静,应该是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的前提。在有效的课堂静态环境中,师生平等、和谐对话,安安静静的课堂绝不是教学行为的静止。那恰巧是学生的智慧在萌芽,思维在发展,能力在提高。沉心学语文,真正学会倾听、阅读、思考、写作,“静”是有力的保障。孔子教育学生,最喜带着学生到自然中去,远离尘世的喧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外部环境的清静有利于学习者不受干扰,专注学习。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课堂需要活力,而静下心来思考是探讨研究的基础。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思维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时间,在接触所学知识前,在学习探究知识中,以及结束知识学习后,都应该留足安静的时间,让学生沉思品悟。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一个讨论的群体中,每个个体都存在差异,课堂教学应该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都动起来,这就需要有意识地创造“静堂”,给那些思维速度稍慢的学生充分的空间,使他们避免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关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论文推荐
二、“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有机结合
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于是老师们认为语文课要“读”占鳌头。于是乎现在的语文课堂,读书的时间和量都非常充足,默读却被冷落在一旁。《课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和默读能力是各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我们的教师沉溺于对朗读的“宠爱”之中,试问:何以完成我们《课标》提出的目标?在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步入了“读”的误区:用“书声琅琅”代替“静思默想”。学生在课堂上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分角色读„„一切问题在琅琅读书声中都能解决吗?未必!所以说静思和内化相对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实际上也是提倡学生要做个读书的有心人。当然一般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会要求思考问题。可学生怎么能在读课文时,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呢?那么,默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公开课上,我们经常会听到,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这本来是一中张扬个性的读书方法,但是大部分学生都选择高声朗读。试问,这种效果好吗?与其让学生有口无心地朗读,不如在课堂上“静悟”,培养其一边静心默读,一边拿笔圈画,以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语文课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位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
笔者在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自主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畅所欲言。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哪些内容有趣,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标记下来。大部分学生说珍珠鸟与我亲近得部分最有趣,于是笔者就从这一节切入进入局部的阅读感悟。请学生再次默读这一节,并且想象珍珠鸟活动时的心理活动。有一学生说:“珍珠鸟先是比较胆怯。”有的说:“珍珠鸟想试探我。”有的说:“珍珠鸟真开心得不得了„„”之后,笔者进行小结:“是啊,珍珠鸟一步步与我亲近,心理在不断变化着呢,让我们把这情景读出来。”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把珍珠鸟的活泼可爱读得惟妙惟肖。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采用了默读和朗读这两种方法,以默读为主线。我们要想培养学生完整的阅读能力,不仅要注重朗读,还必须要重视默读,让“书声琅琅”的课堂与“静思默想”和谐搭配。
三、“静心倾听”与“踊跃发言”融为一体
课改之后的语文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在学生竞相展示自己的热闹背后,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不少学生只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很难静下心来听别人说,缺乏倾听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孩子听的习惯很差,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后,好像大功告成,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想法。其实,在一节真正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光有精彩的个人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做到静心倾听,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记得曾教过这样一篇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心里很难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语言,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笔者让学生去细读,认真倾听别人的理解,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悟。师:母亲肩上挑的是怎样的一副担子? 生:母亲肩上挑的是100多斤重的担子。生:母亲挑着家里的生活重担。
生:母亲还要照顾我和妹妹。
师:母亲用自己的肩挑起了整个家庭。为了这个家庭,母亲默默地承受了很多很多。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生:勤劳的母亲。生:坚强伟大的母亲。生:关心子女的母亲。
师:请带着对母亲的赞美和我心中的难过读好这段话。(生齐声朗读)
师: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出示: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师: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
生:我觉得母亲很谦虚,不宣扬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生:母亲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
师:是呀,说得多好!还有什么?
生:我觉得母亲很关爱自己的子女。
生:我觉得母爱很伟大。
师:是的,从字例行间我们读出了母亲的爱,是母亲那朴实无私的爱支撑着她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份朴实无私的爱让我们感到崇敬!
从这个教学片段来看,孩子们都在积极发言,也在认真地倾听,读的和听的孩子都会增进彼此的感受。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踊跃发言的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倾听的孩子也懂得了欣赏,分享到了别人的感悟。
四、“有效调控”与“自主感悟” 相辅相成 陶老云:“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因此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学生能积极的互动,这样的“动”,是可取的,在围绕有效教学为宗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的应该是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果一味得只求“静”,那么,何来学生的能动性?教学中,动和静的转化是相对的,必须遵循自然和有效的原则,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动”多“静”少,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不能有效利用“静”的时间。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其实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堂的静和闹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不一样的课需要不一样的课堂氛围,有时候应该闹多于静,但有时又必须给学生提供更多静的空间。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动静”搭配,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中要随时有效调控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自主感悟。
语文课堂是生动、深刻而有温度的。我们追求有效的动静结合。我们追求充满灵动、诗意的课堂,在动静的相得益彰中抽枝、开花,谱写课堂的和谐乐章,共享华实并茂的硕果,那是多美的事啊!
5.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五
摘要:高效课堂建设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对此,我们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程资源特点,科学合理地整合软硬件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落实学生主人翁地位,实现自主合作学习,综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三维目标
课程资源 新课程
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上进行主动认知,养成良好的书写、整理、写作等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科学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活动设计,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体验者与收获者,深刻感知语文知识的内涵,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实现高效教学。
一、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为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强大的融合功能,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融合功能,有效整合PPT课件等优质电子教辅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手段保证。
比如,在进行《爬山虎的脚》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在PPT软件上选图做页面背景,然后输入课题“爬山虎的脚”。同时,为了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也因为题目中的“虎”是生字,所以,我们先把PPT中的“虎”字的位置空出来不写。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识字功能里的汉字笔画功能填补题目中空缺的“虎”字。通过电子教辅动画展示,可以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拼写顺序以及相关读音、组词、造句、对应的英文单词等。这样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高效教学。
二、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灵感,突破写作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大多数的小学生不喜欢作文教学。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阅读环境,学生知识底蕴等因素的限制,要让学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确实很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按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设计游戏教学环节,启迪学生写作思维,培养学生创作灵感,并从勤于摘记、积累素材、练笔促写作、批改讲评这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比如,在每次写作文前,我都要提前布置写作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如写一个你亲身经历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故事。为了把这次作文写好,我特意在写作前安排了《贴鼻子》的游戏,让学生观察上台贴鼻子的同学的动作、神态,台下同学的表现如何。接着,我让学生叙述贴鼻子的过程,谈谈在这次游戏中有什么感悟,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写下来。这样,学生文章内容就会生动些。而且,学生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生活,激活了创作的灵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充分发挥板书的功能作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浓缩的精华。好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记忆,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间的脉络关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能力,达到掌握全局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重视通过互动交流逐步形成完整的板书。板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武式”,意指直接板演,用白板笔或粉笔直接书写。好处就是方便直接,不足就是书写不易工整美观,费时,直观效果差。另一种是“文式”,即预案型板演,也就是教师已经预设了板演的内容,课堂上随着互动交流一点点的掀开“底牌”。这类板书较直接板演来讲要工整、美观得多。通过教学实践可知,“文式”板演较受学生欢迎。
比如,以《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板书为例(如右图所示),在板书上可以分成八个覆盖区,分别是“墙上满是爬山虎”“叶子”“脚”“刚长出来”“长大了的”“位置 形状 颜色”“怎样爬”和“与墙的关系”。当学生对第一自然段谈理解的时候,教师就用橡皮擦擦出“墙上满是爬山虎”作结;当学生谈第五自然段脚与墙的关系时,教师就用橡皮擦擦出“脚”“与墙的关系”作结……学生的汇报虽然是无序的,但板书整理出来的内容就把无序变有序、零散变整体了,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念,也给课堂增添了神奇的意味。这样的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把握能力,实现了高效教学。
总之,高效课堂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科学施教,充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综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梳理、感悟等能力,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6.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六
各学区、九年制学校、县直小学: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努力钻研教学业务,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深入推进我县“高效课堂”改革活动逐步提升,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经教育体育局研究决定,安排我县小学教师参加兰州举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数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通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小学语文 2015年5月22—24日(22日全天报到)小学数学 2015年5月28—30日(28日全天报到)
二、报到及活动地点 活动前一周另行通知
三 培训费用 会务费380元/人(含资料费、专家费、场租费),食宿自理,各项费用由本校承担。
四、活动宗旨 关注学科能力提升,解决课堂教学实践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活动形式
1、“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全国课赛经典课例再现,全国一线教育家经典课例面授、解读及报告分析。
2、以信息化手段,展现经典翻转课堂、微课课例,解读、剖析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新颖、清晰、明了的课程教学形式,把握课堂动向,剖析课堂教学手段,现场评课、辩课、互动交流即时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手段。
4、明确细致的课程安排体系,对系列教学全方位展示、评课、说课、课例解析。
六、参加人员(年龄40岁以下)
学区、九年制学校:语文、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各1人;
县直小学:教导主任或副主任(带语文或数学课)1人、语文、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各2人。
七、其他事宜
(一)报名方式:教研室统一组织,集中报道,由教研室宋雯领队具体负责。
(二)培训要求:
1、纪律:培训人员务必按时参加培训,不得迟到、缺席。不得私自外出,培训期间严禁饮酒等。
2、任务:培训活动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本校内要汇报学习心得,向教研室上交2000——25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一篇,且承担教研室组织的片区教研活动及送教下乡活动。
(三)报名表各校务必于5月15日上午报教研室(电子版发到教研室邮箱)。
附件
1、“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数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通知。
2、培训教师报名表
7.中职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思考 篇七
一、明确中职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其培养目标包括提升学生语文审美观、推动学生发展并拓展学生视野,同时还应强调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应用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强调实用性。所以, 教师既要结合学生就业需求,突出新闻、书信、计划、产品说明书、记录、通讯、总结以及广告等实用文体教学,同时还应强化训练学生阅读能力。以课文《茶馆》为例,课后还可向学生推荐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 《离婚》《猫城记》《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等,引导学生对老舍作品风格有整体上的了解和把握。总而言之,教师应全面培养学生各项语用能力,有计划、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逐渐适应职业需求。
二、应强调中职语文教学特点
中职语文教学应结合专业课,着眼于专业需求,偏重于专业特色。职教语文教材包括基础、职业以及拓展三大模块,其中相当多的篇章涉及专业知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专业知识出发来赏析课文内容,凸出中职语文特点。以烹饪专业为例,该专业语文教学对文字基础以及日常交际口语强调较多,属于实务性教学。烹饪专业学生应能够通顺表达字句,表意简洁、清晰且准确, 能够对菜谱进行总结和表述;应用文写作教学可偏重于菜谱的掌握。而公共专业学生则应掌握商业信函、求职信、公文、个人简历以及实验报告等文体书写格式;旅游服务专业则应强调培养文字描述能力,强化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深入赏析优美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层次。以《长江三峡》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播放瞿塘峡、巫山、美女峰以及西陵峡等景观盛状,从不同角度展示三峡景观之美,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之锦绣, 熏陶其审美意识。此类文章赏析中,我们均可采用这一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在学习《再别康桥》《我的空中楼阁》时,教师可通过配乐朗诵、播放录音等方式,营造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章内涵,并恰到好处地予以点拨和评析,使之充分感受到声韵之美,对诗文深意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
三、凸出中职语文教学重点,为课堂“瘦身”
(1)提炼目标,做到“削枝强干”。“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来说,高效课堂意味着我们必须抓住重点。 职业中专学校里,有的学生知识水平较差,因此,要从中职生特点、单元定位以及教材要求出发,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来预设教学目标。以《过秦论》一文教学为例,整篇文章铺排夸张,辞采飞扬,语警词工,文质并茂,其铺叙排比,渲染情势且多用骈偶,打破了骈体文“四六句”的僵化形式。笔者充分考虑了整篇文章酣畅淋漓、文质兼美这一特质,认识到分类讲解可能导致文本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体验骈散结合、铺排中蕴含着骈偶的文风特点。于是,从文本整体着眼,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这样紧扣教材文本,课堂教学目标更为鲜明,学生完全沉浸在体验文本的过程中, 而不用担心漏掉某一部分,由此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2)多读少问,尽量简化教学环节。以往,我们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或者吸引学生注意力,往往会结合文本各部分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这导致文本内容被分解,同时学生也忙于思索教师的提问,难以深入体会文章精髓。 对于这一现象,笔者建议以读代问,留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深入体味的课堂。以《故都的秋》教学为例,笔者不再针对北平秋天景物这一部分提出问题,转而引导学生倾听录音朗诵、反复阅读。通过音乐与图片的辅助,学生们在朗读的同时体验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对于北平之秋的特点有了自然体悟。由此,通过诵读、涵咏体验文字精华、感受语言乐趣,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显得更为简约,也更为高效。
(3)去伪存真,甄选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自身被赋予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表现出“异化”倾向。不少教师考虑到学生需求而放下文本,费尽思量拓展课堂。以《景泰蓝的制作》教学为例,笔者通过播放视频、讲述导游专业中“蓝印花布”这一专题,引导学生们认识扎染过程,以拓展文本。本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均积极参与。 但课后笔者反思却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并未学到太多语文相关知识,其对于说明文语言、顺序以及方法并无太多掌握。由此可见,我们在教学中应修去无谓枝叶,凸显语文的主干。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突出自身的针对性与职业性,积极优化和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以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改善中职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不应受到专业技能训练的制约,而应从文化素质、价值观认知态度以及情感方面着手,构建高效课堂,推动中职语文教学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8.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若干思考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神圣的。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于学习和互动的过程。所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效率关键就在于教师转变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态度,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高效课堂主要表现在课堂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理解课文中的内容等。
一、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提高课堂教育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自己对课文都不理解又如何教书育人呢?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水准,定期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新的教学方法。设立教师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下听课最认真?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下最容易理解知识?对哪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最为认同?以找到最适合当代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教师要在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1.找到一个关键的切入点进行提问
学习语文的重点就是在一篇文章中找到它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进行提问,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不断总结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就能找到整篇文章的中心点。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语,重点理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比如: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提问,因为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只要学生总结出每个段落的意思,再进行总结,就会非常容易找到中心点,这样对于透彻理解文章有很大的作用。
2.把前后文联系起来提出问题
教学的方式一定要灵活,由单纯的语文知识讲解转变为理解阅读,使语文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更加直观,使学生在语言的魅力下感受语境,抓住中心思想,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联系前后文进行提问,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将课文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讲解出来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意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对小学生来说很抽象,不能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思维方式,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讲解抽象的句子。比如有的学生不能理解“爱”,“爱”看不见、摸不着。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把这种抽象的“爱”转换成爱的表现方式,运用举例的方式展现生活中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长辈对小辈的爱,同学的友爱,使得他们更加容易理解。
2.使课文中讲述的道理贴近学生的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会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并能给学生以启发,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这篇文章给予学生什么启发呢?也就是不管做什么事,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管过程多么艰苦、时间多长,只要坚持目标一定会成功。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够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呢?这就要从实际出发,给学生讲解要在学习生活中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刻苦学习,不怕过程的艰苦。让学生把从语文课中学习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三、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设定情节,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在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语文比赛。针对学生的上课发言、课外作业进行比赛,表现好的给予一朵小红花,每月评出优秀标兵、进步标兵,并把这个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墙上写一些名人名言,书架上放一些中外名著、作文选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怀仓.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70-72.
[2]张霞.改变教学策略,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2(19):61-62.
[3]陈跃红.立足“三观”,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以教学《孔子游春》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4(23):52-54.
[4]相锋,赵军.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8):188-189.
9.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思考 篇九
○语文教学与研究
关于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思考
吴学元
(澧县第三中学,湖南澧县
425500)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呢?现实经验告诉我们: 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
点,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及解题 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 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
„„最后学生如坠云里雾里,手足无措。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 技水平呢?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呢?通 过多年的探索,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人 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
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真是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 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毋庸置疑了。但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 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引起
“质”的飞跃;提升难
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 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 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在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的“懂”“悟”既不是
教师可以代劳的,又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
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 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对于频 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 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显然那种津津乐道于 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教师的教 学只能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会取得成功。成功的高三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 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我们需要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
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追 根究底,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 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 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 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
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 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能大胆地承认,学生 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而且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 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
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 学生的机会,使学生具备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使 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 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
“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
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 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 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一是给学生创造
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二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精于讲述,即对知 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
“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
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要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 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 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 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既要 明确又要践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创设使学 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 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 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 准备。只有给学生以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才能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 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 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
“大纲
”“考纲
”要求的考查
训练,因还学生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
“地毯式轰炸
”的漫
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 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 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由此高三语文教学才能步入 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
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 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 现这一目的,教师就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 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 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 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
“学习”变为
“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
10.关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十
关键词:高职 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摘要:高职语文是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一门基础主干课, 对发掘和传授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这一培养目标中承担着一份重要责任,语文应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侧重于学生能力和思想修养的培养;课堂教学、课外引导双管齐下,突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高职语文设为各专业的公共课,根据各专业实际需要,适当开设语文选修课;提高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在现行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语文基础知识,才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才能真正发挥其工具性特点。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落后于时代,对口头表达、应用写作、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达不到职业院校的要求,很多学生也认为高职语文的学习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实际帮助,缺乏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仍以卷面考试为主,重点仍放在让学生去记忆语文知识而忽视对口语表达、应用写作、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不仅要具有准确的理解能力,还要在口语表达、阅读欣赏、应用文写作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高职语文教学要与时代接轨,与时俱进。
很多高职院校对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越开越少,除了一些文科性专业仍保留有限的课时以外,一些理工科院校和理科专业语文课都已经停上。许多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纷纷改行,有的重新进修教起了专业课,有的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有的靠上一些普通话、写作、文学欣赏之类的选修课来凑足学校的课时要求,高职语文教师越来越被边缘化。
从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方法来说,很多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只着重于知识传授,课堂形式较单一,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高职语文的教学应理论、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应以学生将来的就业为主要方向,多方位,多角度,综合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掌握一定的技能,听得懂,说得清,写得规范,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掌握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们建议应该延伸教学空间,树立大语文观,突出语文的可持续性特点。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仍然处于一种 “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 相对封闭状态,在信息内容多样化和信息传递多渠道的今天,在全球呼唤“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现代社会,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随时学习语文,学会把课堂中学到的东西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中具备持续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并最终产生可持续性作用。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延伸语文教学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要结合课本,拓展课外阅读,延伸、深化学习内容。
首先,教师应在教学中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利用一切手段加大信息量。
其次,学生要扩大阅读面,要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前人今人的思想、感情、情操、人格和个性,关注人物命运和种种生活情景,从历史或现实角度认识生活,了解人生,汲取营养,从而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增强对生话中是非、美丑,善恶的批判能力,提升审美层次,养成高雅气质,完善人生境界。
二、要打破传统教育空间概念,让语文课堂向社会延伸。
高职语文教学应力争带学生走出课堂几次,到大自然中寻找生命足迹,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毅力,获取灵感。
三.力求高职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果只强调工具性,只重视词语和句式的教学,语文就会丧失灵魂,成为一种文字游戏。同样,只强调人文性,而忽视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和表达,也会使我们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变成僵死的教条,无法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做人的人文教育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掘这些人物和精神蕴涵的内在神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课堂教学、课外引导双管齐下。首先,高职语文教学应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对课本进行大胆地删减整合,本着高职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在理论教学上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要在增强学生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做人”道理。把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相结合,以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高尚品德、美好情操来影响高职学生,让他们在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基础上,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培养其美好的品德情操、良好的审美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创新理念和独立自主能力。高职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企业,企业强调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的专业技能,更要具有高尚的品性。语文课作为人文课程,无疑担负着培养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重任,这也正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基本要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11.对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 高效性 兴趣 探索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出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更是要求转变旧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转变陈旧的师生关系,向课堂要效益,拒绝摧残人性的、把学生当做考试机器的那种题海战术等加班加点的教学模式。要想真正地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要打造高效课堂。这个高效语文课堂就是指,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本知识化为学生的知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换一种说法,就是在语文课堂上面,老师要轻松地教,学生要轻松地学,不再漫步于苦海之中,做那种低效的甚至无效的事情。本人就是从这样的动机出发,就如何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改变陈旧师生关系,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虽然强调了教师的师道尊严,但毕竟是过去封建礼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思想产物,它强调的是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不能和老师平等,更不能做老师的朋友。这种教学思想早已过时,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这样描述过师生关系:“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他的这句话道出了师生关系的真谛,就是要求老师蹲下来,做学生的朋友,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民主和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上的对话。所以,语文老师,要积极营造一种轻松的语文情境,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高效的课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新课程教学理念就是要突出以生为本,突出他们的主人翁地位。那么在语文教学当中,如何体现这个主人翁地位呢?我认为,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即“满堂灌”,大胆地用“启发式”方法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为他们的潜能发挥提供很大的空间,从而实现有效的语文学习。其次,语文老师应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原来的老师基本都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和一个容器,肆意地刻画、灌输;把学生当成一头牛,牵着鼻子走,沿着已经画好了的圈子行走,不敢超越雷池半步。其实,语文老师应做一个“产婆”,巧妙地运用产婆术,精心设计一个个“圈套”,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学生走进这个“圈套”,做一个合格的“阴谋家”。这实际上就是变老师“教”的过程为学生“学”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面,学生不仅体会了学习的乐趣,而且还充分发现了自己,充分地挖掘了自己的潜能,找到了做人的幸福感和尊严感。
例如,我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时,在把课文作了简单的疏通以后,并没有立即把林冲的悲剧性格讲给学生听,而采用了“产婆术”,提出一个与课文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林冲为什么没有被大火烧死?”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思维也非常活跃,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毫无顾忌,谈的方面也各有千秋:有的学生从林冲性格谈起,认为他做事小心谨慎,如他“盖火炭”、“摸火种”,认为草料场没有着火的可能了才放心离开草料场,从而躲过此劫;有的学生认为是那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救了林冲的命,如果没有雪,就没有草屋的崩坏,林冲身上的寒冷,以及林冲去沽酒,路遇山神庙,没有雪,就没有草厅被压倒,林冲无处容身,只得借宿山神庙,从而躲过此险;也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天意,就像书上说的这是“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认为是林冲命不该绝;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若烧死林冲就没有后面的故事安排;有的学生则认为大火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有人想置林冲于死地,邪恶战胜不了正义,所以林冲没有被大火烧死……最后,经过学生热烈的讨论以及我的归纳总结,学生理解了林冲性格的特点,也懂得了文章在结构安排上前后呼应的好处,更看到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可谓一举多得。
三、重视学生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富有潜力
尽管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着同一个教师的授课,尽管本来有着相同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个体在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和学习特点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掌握新授知识程度的参差不齐。而教学有效性追求的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个别尖子生的出类拔萃。
所以,可以看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待我们老师去开发的个体,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作为老师,应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启发式教学,以生为本,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要和学生做朋友,和他们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才能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夏云春.浅谈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2008.
12.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十二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近十年, 但在我们周围的常态化的课堂上, 还存在这样的现实问题:教师培训学习接受的是新理念, 但在自己的课堂上还是表现出“不放心”。不放心学生自学的效果, 不放心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所以, 学生已经自学解决的问题还会再重复, 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空间总会被侵占挤压, 甚至于会把在教案中设计的学生活动在课堂上流于形式。教师还是以自己的意念主宰学生, 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 这种现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今天依然存在, 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了课堂上的“异口同声”和“集体朗读”, 老师的问题一出, 马上是不约而同地说出答案;集体的朗读也感受不到语言的节奏美和情感美。
二反思其中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教师不重视学习和提高。一个没有学习习惯的教师能做的就是抄写教案, 照本宣科。不重视学习, 文学素养、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艺就很难提升。不学习自然就不会思考。每天照本宣科的教师也许只知道要给学生今天学哪一课, 至于“怎么去教”“为什么要这么教”就没有去做深层次的思考了。所以笔者以为,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 学校的培训引导一定要落实。不能只写计划不实施, 不能让“校本研修”和“集体研讨”只成为一种口号和倡导。作为学校, 应提要求、勤组织、多督查, 逼着教师学习、提升!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提出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的低效而言的。高效课堂旨在推进课堂转轨, 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 追求以学生为主体的, 生机勃发、思维并进、情感激发的课堂。它的提出, 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新理念, 也迎合了多数教师增效减负的愿望。经过反复比较与研究, 专家认为最适合构建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当属于合作学习。所以, 改革目前双人同桌的课堂形式布阵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式课堂布阵也就显得势在必行。白水县曾在2011年召开小学课程改革推进会, 倡导全县小学语数课堂积极践行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旨在以这种教学模式为蓝本, 结合本校本班实际,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有效教学。事实证明, 我们的课堂在逐渐活跃开放起来。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至少在朝着“教学有效、以生为本”的目标积极努力着。
四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洋思的理念是, 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 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 以教导学, 以学促教。
先学, 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 搞形式主义, 而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 提出自学要求, 进行学前学法指导后,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 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 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指定内容, 完成检测性练习。
后教, 也不是漫无目的地教, 而是在学生自学后,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先学后出现的共性的、预设的和生成的问题所进行的互动式的学习, 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提高, 由实践上升到理论。
当堂训练, 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 巩固所学知识, 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 由理论再回到实践。
学习流程为:确定目标——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课堂小结——当堂训练。
五践行“洋思模式”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 笔者深切感受到这种模式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模式, 它确实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在合作中展示, 在展示中得到了提升, 在提升中体味了快乐。
作为课改践行者的一线教师, 要打造高效课堂, 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同时, 必须做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学生会的不用再浪费时间, 学生质疑尽量由学生交流研讨解决。教师直观适时地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有信心。
同时, 要在备课上工夫用足。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 备课标。全面贯彻新课标, 清晰课程标准总要求、学段目标, 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把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同时还要灵活使用、创新实践。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教学行为都可算做正常的教学行为。
第二, 备教材。教师研读教材, 明确教材体系、编写意图、单元训练目标、课文重难点, 弄清楚自己“教什么”后设计“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导学设计方案。
第三, 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 指导学生该学什么, 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顾及他们的阅读心理和学习水平, 激发兴趣点, 设计个性化方案。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 理应以博大的胸怀, 以去伪存真的态度, 善于汲取各种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 博采众长, 为己所用, 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 为学生的持续发展负责, 组织好课堂教学, 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聚焦课堂教学, 践行新课改理念, 在学习尝试中反思、进步, 在反思、进步中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的课堂也将更加高效、精彩!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近十年了, 但低效课堂甚至无效课堂依然存在。本文从一些现状谈起, 简要分析了课堂低效的根本原因, 提出“构建高效课堂”的紧迫性及“洋思模式”的可行性、实效性, 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理念, 以学导教, 以学促教,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课标,理念,课堂,高效,模式
参考文献
13.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十三
【摘要】特教学校中重度和极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比重越来越大,教学对象以无语言、无沟通能力、特殊行为多的学生为主。由于致病原因、智力损伤程度的不同,学生的行为表现、言语发展、学习效果、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学习能力低下、言语和运动能力差、感知觉速度慢是智力残疾儿童突出的特点。特殊学校的教师如何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实施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考。
【关键词】特殊学校;儿童语文;语文教学
一、为智障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
家庭、社会、学校语言环境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智障儿童较好地发展,使他们的语言缺陷得到部分补偿。相反则会妨碍儿童的言语活动,使智障儿童的言语缺陷更加严重。因为儿童不可能凭空获得语言,他们首先是在家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逐步学会发音和说话的。调查发现由于某些智障儿童在家庭里得不到良好的言语刺激,说话受不到鼓励。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很差,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言语典范,因而语言比家庭教育重视的孩子明显落后,如:我班的江富洋与敖学飞相比,江富洋智力相对比敖学飞好,但语言发展却落后于敖学飞,这是因为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对于这些孩子,在学校,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第一,用普通话与他们交谈,平时说话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句语法规范。第二,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多练习说话,多问些“为什么”,力求每次都能讲一句完整的话。第三,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说话。第四,适时引导家长创设宽松、愉悦、语言味浓的家庭言语环境,只有这样,智障儿童的口语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二、找准病因,分析情况,进行矫正
智障儿童的病因很杂,我们应该为每位孩子备好个人详细档案,对于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了个别强化教育。如:我班的杨贤由于脑瘫语言障碍,能理解和表述单字、单词、单句,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但是往往发音不准,吐字含糊不清,不分四声。我就为她制订了一份个人计划:(1)听觉训练,每天课间十分钟让她听录音机。(2)发音器训练(包括舌操训练、发音训练和拼读训练),进行舌操训练很有必要,这样可以使舌肌得到相应的锻炼,因为舌头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为此,我每天要求他做两次舌位操,使他舌头灵活,经过训练有一定的效果,他的发音有了明显的好转。
三、汉字构造规律和听觉障碍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
听觉识字教学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因此在教学时要掌握方法,不能一味死记硬背。识字教学方法要考虑到汉字构造规律与听觉障碍学生的认知规律。(1)根据汉字的构造规律进行教学。最初的汉字来源于“图画”。在汉字的演化过程中,人主要通过相似联想来完成汉字的符号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相似联想的不同方法出现了构字的不同规律,即所谓的六书。在对听觉障碍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更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合理联想。掌握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例如汉字的偏旁部首具有强大的构字功能,同一偏旁的字大多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比如“马”字旁,作为形旁,表示马类动物(驴、驹等)或与马有关的行为(驰、驾、驶等),“马”字旁作声旁,可以提示字的声音。识字教学要帮助听觉障碍学生掌握好偏旁部首,运用偏旁部首大量识字。
(2)根据听觉障碍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汉字识别过程接近图形识别,它具有整体识别先于局部识别的特点,具体地说,就是先整体后部件,先轮廓后内含,先上部后下部,先左部后右部,先熟悉后生疏。因此,教师在字形教学时,要根据这种特点运用一些方法重点讲解和复习汉字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例如在学习新字时,将容易出错的部分用彩笔等突出出来,重点练习,特别要注意汉字的内部(包围或半包围结构)、下部(上下结构)、右部(左右结构),以及学生不熟悉的部件;复习时将一些相似的字进行了比较,防止错误的发生。此外,由于整体识别优于局部,因此在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后,识字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从通过笔画记忆字形过渡到通过部件记忆汉字,提高学生识字效率。有研究显示,汉字的笔画和熟悉度是影响听觉障碍学生汉字识别的重要因素。当笔画数增加时,识别的难度增加,识字教学要遵循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汉字的熟悉度同样影响到汉字的识别,对于熟悉的汉字识别快,因此识字教学应识写分开,对于一部分常用的但写起来比较复杂的字,可以要求会认而暂时不要求会写,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早展开阅读,另一方面在阅读中反复遇见这些字,会增加对这些字的熟悉度,从而降低将来书写这些汉字时的难度。
四、教学氛围愉快化
尽管弱智儿童对事物的感知比一般儿童滞后,甚至无动于衷,但在情感上,他们不亚于正常儿童,他们更需要得到关爱。教师要真诚地爱学生,要有人道主义的崇高情怀,唯有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教师应有深刻的理解力和足够的耐心,时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14.关于语文教学轻负高质本质的思考 篇十四
关于语文教学轻负高质本质的思考
临海市大田中学 王志顺
提要:什么能够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状,什么能够消除语文教学眼高手低的尴尬局面,什么能够促使语文教学真正走上轻负高质之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语文教学者的从事语文教学的内驱力,一是语文教学定要遵循着来自于语文教学实质的慢的艺术。
关键词:轻负高质
内驱力
慢的艺术
前言
在倡导人的教育、素养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为了人的交流的需要,为了人的学习、工作的需要,为了人的精神需要,为了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语文学科当仁不让。
在各学科当中,语文界的“大师”是最多的,探索与实践也远比其他学科多得多,然而语文教学却偏偏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最多的问责?学生似乎也没有多少人指望自己的语文成绩是要依靠老师的,往往把语文当作主科中的副科。而“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则是语文老师抒发深刻的不满和无奈的牢骚话,连语文老师自己都对语文学科不喜欢了到如此程度。
是什么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1,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尴尬?
()从提出这个问题到现在,已经30多年过去了,有多少思想家和实践者从方方面面、以各种方式进行着自己的探究。笔者不敢妄发议论,只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感受来谈谈,以期自己的对语文教学的实施轻负高质的途径、策略和方法的粗浅的思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与尴尬首先与语文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不当有关。
语文教学界不但大师林立,更有千千万万个真心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师辛勤耕耘,他们不但是个优秀的教师,更是书写着大写的“人”字、闪耀人性光辉的人。然而,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太多的语文教师并没有把语文教学甚至教师这一职业当成事业或者人生的发展平台,而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许多人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吃香了,于是选择了它;许多人受不了这份工作的清苦而离开了它,许多人从这个地方调动到了另一个地方;而更多的人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却又只是因为适应了教师这个可以安身立命的职业后,失去了飞翔的翅膀和勇气,才不再离开。
于是,很多事情也许可想而知了。晨读,想起来很美。晨曦中,学生们走进教室,朗朗的读书声响起,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然而,因为这种传统的修习方式和现代社会的作息方式的差异,它似乎就变成了语文教师的苦差,变成了疲于奔命的任务。很多语文教师本是睡眼惺忪,又哪有心情感受这种别样的美,又哪有心情让学生感受这种别样的美?于是,读什么,怎样读,仅仅出于课堂预习或复习的需要。而本当寄托着太多浪漫和意义的语文课堂,本当让语文知识和文学情趣自由地在书本、师生间快乐而自由流淌的语文课堂,已然毫无生趣,它变成了语文教师为了达到应试目的而向学生灌输所谓知识点的最佳“场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而实际上,分分分,也是老师的命根。语文教师的教学围绕着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他们为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而疲于奔命,他们为一次又一次的考试的结果而欣喜或沮丧。
他们自诩这就是语文教学的轻负高质,然而语文教学的轻负高质恰恰渐行渐远。理由很简 1
高中语文论文
单,语文教学成为了他们心力憔悴的工作,而所谓的高质亦不过是勉强地应付了语文考试而已。
语文教学是苦的,但并非是让语文教师深感压力甚至苦不堪言的苦,而是一种清苦。语文学科是人类渊博知识和美妙艺术的结合体,语文教学也是人类渊博知识和美妙艺术的结合体,它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真正崇高的人,一个向人类美好事物正真敞开胸怀而努力拥抱的人。一个语文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语文上达到很高的品味,才能真正懂得学生的灵魂,才能让语文教学达到师生和谐、教学相长、轻负高质境界。
这个说法看似有些迂阔,对语文教师的要求看似过高。但当我们懂得真正的轻负高质来自于语文教师的渴望提高语文水平和语文教学水平的内驱力时,这些要求就一点都不过分了。
所谓的轻负,我们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轻松和省时。这固然是轻负的重要内容,但轻负还有另一层含义。所谓负担,往往并不只是在于任务之重,还在于它是我们不喜欢去做却不得不去做的事。就好像爱因斯坦所说的,同样一个小时,坐在火炉旁和坐在美丽的姑娘旁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轻负的重要内容是喜欢语文和语文教学。而对于学生而言,所谓的轻负,也首先在于在一个热爱语文和努力探索语文教学之道的语文教师的感染下热爱语文和语文学习,其次在于在一个热爱语文和努力探索语文教学之道的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轻松学习、少走弯路,虽然弯路不可避免而且可能如同防疫针一样不必彻底避免。而所谓的高质,自然也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在一堂课上讲了多少,而在于讲了什么。换句话说,也就是并非学生听到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听懂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思考什么。所谓的高质,自然在于学生热爱上了语文和语文学习,走上了自主学习语文之道。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语文教学的轻负高质的根本。
笔者再次强调,语文教师的渴望提高语文水平和语文教学水平的内驱力是语文教学轻负高质的根本要素之一。正好像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的石油从每加仑85美分降低至每加仑5美分依然能够盈利的关键原因在于他对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不息的追求,而这些恰恰来源于一个企业家渴望在残酷的竞争中打垮对手、发展公司的无限的内驱力。
二
轻负高质,现在的确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词语。然而,它的吸引之处恰恰在于它是这个充满竞争的残酷时代的应运而生产物。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效率,即最小的成本和最大的效果,是任何组织和个体生存、发展的终极法宝。而所谓的轻负高质正是效率完美的诠释。
当今时代的语文教学不可能是田园牧歌式,不可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甚至也许从来也不可能,想想古代那些为了功名而焦头烂额的莘莘学子。这样说来,轻负高质,在语文教学上似乎是一个很不得人心的玩意儿,因为它让语文教学的丝毫的温馨感都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平心而论,这一切不是轻负高质的过错。之所以某些所谓的轻负高质的语文教学让我们反感,因为它究其实质不是轻负高质,而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其实,轻负高质永远是我们所需要的,永远是我们所追求的,在任何一个时代,出于任何目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2一个对于知识无尽追求的人并不反
()对知识获取的高效性。
但是,问题在于,可能因为考试的压力,可能因为时代的浮躁,语文教学的轻负高质往往演变成贪多求快,演变成贪功冒进。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语文教学不是轻负高质。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反倒要静下心来,得从另外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或许能获得别样的收获。
高中语文论文
事实上,在我们一直谈论着语文教学的轻负高质的时候,我们恰恰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也只有我们明白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语文教学的轻负高质之道。语文教学的实质即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谓语文,叶圣陶先生说:“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为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3成尚荣说:“语
()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二者的结合,不是二者的偏废,是二者的平衡,不是二者的排斥。”这恐怕是关于语文本质的最公认的观点了
(4)。
如此看来,无论我们怎样心情迫切地期望语文教学轻负高质,我们恰恰要在语文教学上急不得,我们必须要讲究一种慢的艺术。因为语文教学过程即是人最根本的素养的养成过程。语文素养可以通过考试得到体现,但语文水平、语文成绩的提高,最终依靠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倘若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和他的阅读量成正比的话,我们可能会非常的不安。三年时间,一个高中生真正读过的语文书不过薄薄的几本,而这几本,其中又有许多篇目作为自读内容而被忽略,这样的阅读量或许抵不上一本《红楼梦》,学生从中能得到多少东西也就可想而知了。而最严重的问题还不在于此。比如古文,也许每个老师都抱怨过。每一篇课文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自己都是精心地梳理出来,然后三遍五边地强调,然后又编印练习进行巩固。在当时,效果或许是明显的;但过不了多少时间,学生几乎就忘得一干二净,更不用说知识的迁移了。很明显,付出和回报根本不成比例。比如作文,很多老师甚至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一堂又一堂的作文课,每一堂作文课都是精心准备,学生在当时也似乎略有所悟。然而,三年下来,一切又似乎等于当初。一到考场,学生怎么写还是怎么写,和平时的指导、平时的训练毫不相关。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就在于我们急于求成。
比如古文,因为作为语言,它有些远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很多人包括很多的语文老师,在心理上就排斥了它,人们需要所谓切实有用的东西,而古文只是我们的负担;不得不教,不得不学,只是因为它是课文,只是因为它是要考试的。因此,教学古文,我们没有了耐心,没有了慢慢涵泳品味的兴致,如此一来,我们自然忽视了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方法:涵泳品味,它对我们来说只是一堆死的知识的罗列,但语言的价值偏偏只能在涵泳品味渐渐和读者融为一体。
许多语文教师苦恼于学生在高中都学了三年的古文,他们却对于什么是定语后置和宾语前置依然一头雾水,在考试中一碰到相关的题目必定错得一塌糊涂。问题在哪里呢?问题恰恰在于老师所谓的精心教学。
一个学期看似很长,其实很短。很多学校在一学期起码举行四次考试,期中、期末再加上两次统练(月考),也就是平均五周考试一次,而这还只是高
一、高二的情况。除去花在考试上的一周,真正的教学时间只有四周。在这四周时间内,语文教师必须教完多篇所谓的重点课文,还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和练习讲评。这一切的目的只在于能够有充分的准备来应付考试,因为即使是统练(月考),施加给老师和学生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也就是说,不允许考差。这样一来,赶进度则成了每一个语文教师的终极目标。说得极端些,语文教师都不敢说学生接受了多少,而只能说自己教了多少,这就是所谓的精心教学。于是,深刻领悟那些让人倍感艰难的古文则成了一个永远的奢望。尽管某些句式如介宾短语后置必定出现在每一篇古文中,但学生却往往只能依样画葫芦地记住具体句子以应付来自于课内的试题,却再也没有了真正玩味它的真谛的兴致和精力。因为压力的沉重,语文教师既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也不敢只在一篇古文上 3
高中语文论文
纵横驰骋、讲透讲精,让学生真正有所领悟。这就成了难以自拔的低水平重复。然而,问题却也因此变得异常糟糕:一片又一篇的古文教下去,学生的古文水平却始终未见明显的提高。这种情形颇像中国制造。在起初,因为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唯一拥有的资本只有体力,制造没有科技含量的工业品则成了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越是习惯于在这方面付出以求回报,就越是和发达国家产生距离。
所以,尽管环境难以改变,语文教师也很难超然物外,但既然明白这种低水平的赶进度是不可取的,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把古文教学的进度慢下来。放下心,不要吝啬时间,让学生真正搞懂他所读的古文;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先读、先译,他们会慢慢找到感觉的。这些做法,在当时可能会让老师顶着很大的压力,但最终会有回报却是必然的。起初,情况可能并不理想;但三年之后,一个能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的而具备古文素养的学生怎么可能比不上靠填鸭式获得古文知识的学生。在高考,一个学生的古文水平将真正决定他的古文分数。
在作文教学上,道理也是同样的。陆放翁曾告诫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5)学生作文的好差其实并不在于学生学了多少个作文的方法,甚至不在于写了多少篇作文。事实上,一到考试,面对具体的作文题目,学生在平时所学的什么方法、策略统统作废,他怎么写还是怎么写。而且,即使有所谓的方法、策略,用到了作文上,这样的作文也是毫无生气、不堪入目的。但我们语文教师教的偏偏就是这些;而且,除了这些东西,还真没东西可教了。而既然这些东西又是如此的无用,那么作文教学的价值又在哪里呢?真是教还不如不教。
于是,慢的哲学在作文教学上又有了立身之所了。其实,我们何必要把多得连自己都搞不清的方法、策略教给学生,然后还指望学生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请循其本,作文,说得简单些,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由外界信息引起的审美感受的心理过程与结果。黄遵宪在他的《杂感》诗中疾呼: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在当今,作文固然仍要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考场作文也有其特点,但说起来,这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只要稍加注意就是了。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不知道写什么、有什么可写。而这些不是靠几节作文课能够办得到的。因此,通常的作文课,就不该是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而是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包括阅读的兴趣、感悟和思考的兴趣、锤炼文字的兴趣。基于这一点,一节作文课,就不必特别追求什么结果,而能够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在写作的某一方面产生意愿并能够延伸到课外、生活,那才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作文课,我们不能指望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不能指望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后产生效果,但我们一定会见到奇迹的。
在短片《功夫熊猫:盖世五侠的秘密》中,五大高手都有着自己“入行前”的故事,而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致命的缺点,都缺乏一样基本的东西。首先亮相的是螳螂大侠,他以速度著称,是个急性子,听别人说话只听一半,以至于有一次被鳄鱼用陷阱暗算,关在了铁笼子里。螳螂想尽办法,用嘴咬,用臂砍,都弄不开牢笼。他只好一直等着,等着,直到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外面的世界比他动得快。在长期的等待中,他进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状态,他发现了一样他缺少的东西:耐心。一个绝妙的主意也应运而生。
在鳄鱼给他送饭时,他假装死了。鳄鱼对他仍然十分惧怕,就用一根小木棍戳他的肚子。螳螂极力忍住笑。鳄鱼被他的装死完全骗过去了,就打开了笼子。螳螂顷刻之间便将坏蛋们收拾殆尽。螳螂找到了完善自己的秘诀——耐心的惊人力量。
高中语文论文
注释:
(1)、1978年3月,叶圣陶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的报告中指出:“以往少慢差费的办法不能不放弃,怎么样转变到多快好省必须赶快研究,总要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得到切实有效的改进。”(李杏保 顾黄初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 第340页);吕叔湘在1978年3月16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也提出了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2)、《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3)、叶圣陶 《语文教育书简》 1964年
(4)、《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5.关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篇十五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 上课循规蹈矩, 不敢越雷池半步, 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 上课时“说得说, 听得听”。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 随意更换内容, 总想迎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 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 盲目“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 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 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 课后一知半解, 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 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 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 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 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 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 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 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 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 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 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 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 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 若无其事, 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 学习更不自觉, 基本不复习, 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 回家又不及时复习, 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 学习不得法, 练习、作业粗心、马虎, 教师讲评了订正, 结果到后来还是错, 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 厌学情绪严重, 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 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 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
二、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 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 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 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 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 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 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 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了解学生, 做到因人而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 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 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要做到三个了解, 即了解学生个性, 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 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 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 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 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 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 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 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四、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大量事实表明, 学生学习的愿望, 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好的教学情境, 常常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 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因此, 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为了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我们必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第一,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从课程具体内容出发, 从学生实际出发,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设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好的情境。第二, 情境适度生活化, 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第三, 新课的教学中,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四, 在习题课的教学中, 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五、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从古代的问答、背诵、串讲、练习等, 到近代增加了演示、参观、实验、实习作业、讨论、合作学习等新方法, 后来又形成一些教学模式, 如传授—接受学习、启发—探究学习、问题—发现学习等。经过继承、改造, 逐渐形成了现代教学方法体系。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长处和不足, 教师要根据知识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从而建立起适应现代教学的带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方法体系。
16.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阅读教学思考 篇十六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思考
面对当代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已经成为现在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所谓高效课堂是指老师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而收到最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课堂。如何完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阅读教学,是每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当前的教学方式做出适当调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都是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提出关于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解决途径,希望能够帮助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1.制订特色的教学方案
传统的教学方案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而新课标更多的是要求素质教育,更快地让学生融入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制订有特色的教学方案。老师要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设计课堂环节。比如在课下对学生分组,课上安排学生讨论,或者给学生预留作业,等到上课时安排学生上台展示,设置游戏环节,等等。在课堂的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并给学生展示课文及课外所涉及的知识,才叫做高效课堂。这就要求老师务必课前整理出一套全面合理的教学方案,包括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资源,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与环节,针对每一项环节可能发生的错误制定应急措施。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融入课堂,更有效率地学习知识。
2.变更新型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课堂,多彩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学习接受起来更快速,老师可以借鉴国外教学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不拘束学生的创意与想象力,或者采取小组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课外教学法等教学。除此之外,老师还应充分运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并且找课外的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借助特色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分组,自己决定角色和编排剧本重新演绎《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等到上课时由学生上台表演。通过真实演绎,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背后的主旨意义。再比如讲解《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老师可以用PPT给学生展示不同的云彩所对应的不同天气,甚至可以带学生去教室外观察云的变幻,让学生切身体会并深刻记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又能提升教学水平。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而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选择学生会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式授课,在课堂氛围营造的同时,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4.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而兴趣是持续工作的动力。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方案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游戏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自主地参与课堂,积极地与老师互动,进而高效学习知识。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优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
5.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要想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很有必要。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课堂。新课改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而不是充当旁听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感受独立思考所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对上课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应在备课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6.进行课后教学评价
要让教师知道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进行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自评、教师互评等评价方式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项目做合理总结并进一步调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老师。教师通过教学评价分析和反思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实况,完善教学项目。因此,通过进行课后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师生更深入了解,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教学过程,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起到关键作用。
7.结语
想要构建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就必须制订有特色的教学方案,更新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课后教学评价,等等。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还需要为进一步强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而进行更深一步探索,实现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财英.运用合作学习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2]付开增.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1).
[3]李梅.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2(10).
【关于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如何高效学习语文的方法12-23
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10-25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论文08-25
关于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认识09-02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16
关于培智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06-09
语文生活教学的思考06-22
关于体验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11-28
关于语文教学工作计划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