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美术课有效性突破点

2024-11-27

研究美术课有效性突破点(共14篇)(共14篇)

1.研究美术课有效性突破点 篇一

1、问题的提出:

1、课题名称:突破教育活动中重难点的有效教育策略的研究

2、课题编号:

3、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

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已经逐步转变教育观念,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出发,选择教育内容,制定教育目标,并注重预成与生成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机结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执行教育策略的能力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纲要》中强调了教师的角色转变;强调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强调了教师要有效把握教育时机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在既定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原有水平都制定了适宜的目标,同时也确定了活动中应该突破的重难点内容,只有解决了重难点才可以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教师运用教育策略的能力,因此制定“突破教育活动中重难点的有效教育策略的研究”这1专题,重点研究教师对教育策略的把握与运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研究目的:

(1)、深入研究幼儿年龄特点与实际水平,确定教育活动中适宜的重难点。

(2)、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理论结合实际有效运用教育策略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突破活动重难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3)、在施教过程中提高教师即时调整策略的能力,关注活动中的生成点,有效把握教育时机,促进幼儿的发展。

2、主要研究内容

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是我园的园本课程,在课程的预成与生成中以幼儿的生活体验为前提条件,将把控预成与生成活动之间的平衡融入于幼儿情感教育中,在实践中探索主题内的预成与生成主题活动,在活动中采取有效教育策略,突破重难点,实现教育的实效性。

1、深入学习、掌握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日常观察、记录、家园共育等方式掌握幼儿的实际水平,确定教育活动中适宜的重难点。

2、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育策略,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共同研究下次活动中应采用的教育策略,提高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强化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意识,细致考虑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教育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突破活动重难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3、加强观察方法的研究,多角度多渠道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策略,在施教过程中提高教师即时调整策略的能力,提高生成意识,关注活动中的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点,有效把握教育时机,促进幼儿的发展。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研究方法采用观察法、案例分析以及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4、实施步骤

1、研究时间:本课题预计到XX年5月份完成。

2、任务:

结合教师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结合园所的实际情况,根据园级主课题确立班级子课题的研究方式;坚持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陶冶性原则、层次性和序列性原则、求近和求实原则进行研究。对本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度如下:

第1阶段:XX年5月——XX年9月 论学习与现状分析

申报课题材料,填写申请书。参阅文献,加强对课程理论的学习,包括对预成与生成课程的含义界定、优势与不足。在开展情感教育的实践工作中,找出问题,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寻找落脚点有机整合预成与生成课程,使之相互促进。

第2阶段:XX年9月——XX年12月实践研究与反思调整

1、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年龄特点与实际水平,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设计教育活动,确定重难点内容,采用相应教育策略,以案例开发的形式进行反思、调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幼儿的协调发展。

2、在情感教育中,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建构生成课程,针对主题的确定、目标的把握、内容的选择、环境创设等教师组织策略进行研究,把握生成活动中重难点内容的预定,提高教育的随机性,突破重难点内容,促进幼儿发展。

3、将评价体系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反思、评价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调整教育策略,有机整合教育,反思实践过程,提升教育价值,提高施教水平。

第3阶段:XX年1月——XX年5月。总结经验与价值推广

针对实践研究阶段的研究效果,将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时效性进行书面总结,将“突破教育活动中重难点的有效教育策略的实施”这1经验进行推广,切实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其他领域教育中进行延伸。

5、课题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为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将在我园课题研究组带领下积极向教育教学名师、专家请教,获得他们的指导和督导、监控。

1、课题组的师资现状

课题组教师由教学园长直接领导,成员均是幼儿园业务骨干,有多年的合作经验,在教师、家长中有1定的威信,其中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优秀教师1人,教师学历均在专科以上,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在教改中大胆实践,突破原有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总结了很多有1定价值的经验,并以论文(国家、市区级)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成果推广,并著书。

2、物质条件

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幼儿园为及时上网查询资料和研究资料的积累提供物质保证。幼儿园为课题组提供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征定市级刊物5种、国家级刊物5种、班内各类有关教育教学研究的报纸3份,以便课题组成员查阅。

6、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1阶段成果:案例开发在课程中的作用(阶段小结)

预计XX年1月完成2阶段成果: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阶段小结)

预计XX年7月完成最终研究成果:突破教育活动中重难点的有效教育策略的实施(论文)

预计XX年12月完成

2.研究美术课有效性突破点 篇二

根据课堂演播系统的这一特色, 笔者开展了小学美术中高段“综合·探索”领域中运用课堂演播系统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研究。这种全新教学媒体给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与好处。如何更好地把课堂演播系统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呢?笔者比较分析了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各自的优缺点, 并结合美术新课标中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诠释, 提出了整合方案, 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受益匪浅。同时还研究总结出了小学美术中高段“综合·探索”领域中运用课堂演播系统突破教学难点的六大策略, 现以教学案例的方式进行阐述。

一、用课堂演播系统现场示范, 增强“巧手巧用”课型的直观性和便捷性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巧手巧用”课型中, 比较常见的示范工具有粉笔、白板笔、画笔和实物投影。粉笔和白板笔在黑板、白板上示范, 画笔在纸面上示范。用黑板、粉笔示范难以很好地解决色彩问题, 而以纸面、画笔示范, 则不仅要准备画材、工具, 还会花费较多的时间, 并受到纸张大小的限制。如遇到图案性的绘画时, 规则的几何图形及重复的纹样排列, 也给教师绘画示范带来一定的难度。还有, 在实物投影下进行立体图形组合分解的现场示范, 面积狭小不便操作, 而且往往要在课前进行繁杂的准备, 教师示范的作用不能得以全面体现。如果是雕塑、拓印、立体拼接等其他造型表现技法, 现场示范就更受局限了。

将课堂演播系统与课堂教学示范融合, 可以改善传统教学示范方式的不足。如运用课堂演播系统独有的电磁笔作画, 可以选择不同的画笔功能, 画出不同的线条效果。画好的图形再用油漆桶填涂色彩, 或改变画笔的颜色和粗细来着色, 多种色彩、不同粗细的画笔信手拈来, 简便自如。开展图案教学时, 可以在演播系统资源库中找到需要的几何图形, 或将准备好的图样导入资源库中, 迅速进行操作展示。如果是立体造型示范, 还可以现场播放课前制作好的操作步骤视频, 让学生能够观看到每一个制作的细节, 课堂演播系统现场示范的直观便捷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巧用课堂演播系统随机生成, 体现“童真童趣”课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一般的课件只能用于观看, 难以进行师生互动。课堂演播系统之所以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不仅是因为它有较大的屏幕, 更重要的是它的可操作性。孩子们喜欢亲自动手体验, 他们在电子白板上, 可以进行拖动、拷贝、旋转、镜像, 等操作, 改变画面或是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画面。

比如在教授四年级《棋牌乐——牌篇》一课时,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白板的拖动、克隆、涂色、绘画、书写等功能现场组合设计牌的样式。教师可以用电子笔在白板上随意圈画, 圈出重点部分。在分析牌的组成时, 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可以立刻圈画出来, 这样既节省了课堂中教师示范的时间, 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童真童趣”课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巧用课堂演播系统诉说倾听, 呈现“心语心愿”课型的现场生成性和实效性

比如五年级《献出你的爱心》一课, 就是“综合·探索”领域中典型的“心语心愿”课型。教学中, 教师借助课堂演播系统的图片展示功能和视频功能, 将“希望工程”中的摄影作品和生动的视频展现在学生眼前, 出示其他学生的爱心贺卡, 让学生欣赏, 并谈谈感受。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多方面联想、讨论, 分组制作“爱心”贺卡。邀请学生到电子白板上现场设计爱心贺卡, 白板上出示一张巨大的贺卡, 学生可以改变它的外形和色彩, 并且可以上下左右自由摆放贺卡旁边的动物、植物、水果、食品、玩具等图片, 发挥想象, 将它们任意放大缩小、翻转、拖动, 摆放到自己想安排的部位, 然后编写爱心贺卡的祝福语。运用这种游戏式教学方式,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构图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还让学生从心底体会到了爱与被爱同样幸福, 使“心语心愿”课型的现场生成性和实效性得到了完美呈现。

四、巧用课堂演播系统研究讨论, 展现“创新创造”课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课堂演播系统灵活多变的功能使得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中体验感悟, 自主、合作、探究使课堂活跃起来。五年级美术课《科学创造新生活》中, 教师利用课堂演播系统播放动画“时空穿梭机”, 让学生想象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 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 让学生想一想, 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分组讨论, 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 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 探究科学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 了解科学幻想的表现方法, 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借助课堂演播系统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启发学生尝试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一幅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性的主题作品, 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创新创造”课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五、巧用课堂演播系统赏析交流, 打破“民风民俗”课型的单一性和时空局限性

将大量有针对性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重组并循环播放, 使静态的画面富有动感, 配以美妙的音乐, 或是插入精彩的视频, 增加了教学容量, 扩大了教学的知识面, 让学生在轻松、优美的环境中学习,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比如在上六年级《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一课时, 教师利用课堂演播系统播放大量剪纸图片和视频, 请学生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的剪纸作品, 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和民族的文化差异, 充分调动了学生看、听、说等多种感官参与赏析交流, 打破了传统美术“综合·探索”领域中“民风民俗”课型的单一性和时空局限性。

六、巧用课堂演播系统追忆过去, 寻找“乡土乡情”课型的历史性和地方性

在教授六年级《家乡的艺术》一课时, 教师利用课堂演播系统展现了川剧变脸视频,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播放川剧老艺人对川剧脸谱艺术的讲解, 让学生以听故事的方式轻松地了解川剧及川剧脸谱的历史, 并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 直观形象地了解川剧和川剧脸谱的历史和特色,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探寻家乡其他地方艺术的热情。

七、研究后的思索

以上六项策略是笔者在小课题研究中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和体验, 从中感受到了课堂演播系统与小学美术中高段“综合·探索”领域整合所带来的好处。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课堂演播系统, 是现代美术课堂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它能使学生投入广阔的生活空间, 而不是拘泥于狭小的、有限的教材, 能让学生从生动鲜活的世间万象中观察、思考和感悟文化的形态和内涵。它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 初步具备信息获取、存储、加工和处理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课堂演播系统的运用是方便而快捷的, 可以增大课堂的容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更好地实现课堂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

相对于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而言, 课堂演播系统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确有其优势。但是作为一线教师,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永远是技术, 也只能是技术, 比技术更先进、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这是我们在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时必须牢记的。

对于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还是要从“是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是否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和“是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去考探, 并以此来改进教学行为, 最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注释

3.浅谈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三

【关键词】美术课;教育;教学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自己肩负的任务感到沉重,美术这一门课,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不够,而这更是要靠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引导,所以,本文浅谈怎样提高初中教育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课的内容和学习到美术课里的知识。

一、目前初中美术教育中的不足

在全球经济化竞争之下,世界经济竞争上升到人才竞争,这使我国教育长期以来盲目追求学生知识的提升,忽略了学生情感与感受方面的培养,美术亦是不例外。一直以来,我国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理念仍然是追求学生美术技能的提升,忽略了对学生情商与审美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一门,美术教学从基础训练转变成为纯技术技能的训练,这与素质教育的观念背道而驰。填鸭式的教学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单调,只注意结果性评价,忽视了形成性。在这样的美术课中,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不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教学效率难以上升。

二、初中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正是青少年处于叛逆期的时候,期望接受新鲜事物,并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形成审美观。而目前任何教育手段都不及美术的作用,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被安排在初中阶段是非常正确的,美术教师拥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佳时机,更需要对学生的人生负责。

三、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1.准确定位初中美术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上,师生是以教科书为来本进行的教学活动,它的三要素是学生、老师与教材。教师要在充分了解这三个要素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优秀的教学。学生是教学的手中,作为教授者需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生活环境、内在需求等方面。才能针对学生问题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

2.鼓励学生发挥,改变学生地位

想要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做到换位思考,将自身在课堂上的地位摆到次要,将学生的地位变成主体。在美术课堂上,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而不把他们限定在书本上的图画里按部就班。

3.重视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发现与创造美。仅凭依照教材上的蓝本来单纯使学生提高技巧违背了美术教学的初衷。只有加强对学生审美的培养,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与素质。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充分发掘教材里的内在,采取各种方法,将美术融入文学、音乐等艺术中使学生领会美术的独特魅力。其次,教会学生基本的线条、色彩之后,不应要求学生绘画题材,可以增加一个名画的欣赏,引导学生明白画的美与价值体现在哪里,然后让学生自由创造,画出自己认为美的东西,教师进行再次引导。学生在创造中积累绘画经验,绘画技能也会逐渐提高。

4.教学方式多样化

初中美术课因其具有一定艺术内涵,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起来稍显困难。目前的教育体质导致学习文化知识是学生的首要目标,所以许多学生对美术的看法是“中考没有美术考试、浪费时间、学或不学对前途没有影响”。导致学生不能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初中生由于其叛逆年龄,大多对学习没有自觉性,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经过长期的坚持与自主学习。所以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布置含有特色、能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如让不同的学生画机器人、枪械、戒指等逐渐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5.激励学生参与竞争,满足学生攀比心

在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多加展示学生作品,以此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对学生作品进行赏析,发现其优点,让学生认为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

6.改变评价方式

《美术课程标准》写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优点,而不能用承认的目光来评价孩子的结果。如果一个教师的评价是对一个学生下结论,会很大程度上压抑学生的个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发现作品中的亮点,让学生对美术课充满期待。

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其年龄层次,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评价应以激励与赞扬为主,使用好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意评价的多元化,不光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中来,也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在多元化评价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我。

四、结束语

有效性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具有基础性的要求,在新时期课改中,初中美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想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最好的方式就是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构建多元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之间互相多加借鉴教学经验,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增强教师教学有效性,实现新时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牛加友.丰富初中体育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2]钟怡媚.发挥直接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有效性——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反思 [J]. 课程教育研究,2013(19)

[3]王凯.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06)

作者简介:

4.美术有效性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篇四

一、简述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从课题的正式确立之日起,我们按照课题的要求认真做了准备。确立各自所教授的年级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我们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在美术课堂导入这一环节中,做了诸多努力:

1、课题小组研究成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撰写相关的教学随笔、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为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热情,在课堂导入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课堂导入,并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开展诸如“小组夺星”、“抢答”游戏等形式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学生情绪高涨,气氛活跃,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之后进一步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3、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美术课堂的认识与期望,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还在上学期末制作了《小学美术教学导入之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学生篇)》的课堂问卷,深入了解学生对课堂的真实想法。

4、积极加强与课改名校的交流,深入教学实践,认真分析研究其中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教学课堂,学习了一些良好的课堂导入经验,及时总结反思,对优秀的教学导入进行记录和学习,初步总结关于教学导入基本原则、导入方法、作用效果,并初步形成了小论文。

二、阶段反思与存在的困难:

1、我们手头占有的资料有限。尽管网络发达,但是关于“小学美术课堂导入”的资料大体都是相同的,而且美术课堂导入也都是常用的一些方法,要想有新的发现及突破是有难度的。

2、课堂实践依然有难度。我们在制作了《小学美术教学导入之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学生篇)》的课堂问卷后,本打算再针对教师进行一项调查,但由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课堂导入这个环节几乎被忽略了。大家只是在教案上反映了这一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却都流于形式。尤其是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很多美术课堂的导入做得并不够。

3、我们分析研究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的课堂经验,学习良好的课堂导入经验,注意归整不同课堂导入案例,但由于地域所限,时间紧迫,与优秀教师、教育专家交流有限,加之资料较少,我们主要注重从教学实践中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化、理论化程度不高。

三、接下来的研究打算及解决思路: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学习、交流、实践等活动,不断地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5.研究美术课有效性突破点 篇五

研究计划

(2013.9——2014.9)

一、指导思想:

《聋校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实验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已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现正处于第二阶段,属于积极进行课题试验和总结阶段。在 2014年度,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过程性研究资料搜集不全,有些资料不够精细,为使本年度的课题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使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满意的成果,特制定本年度课题研究计划。

二、研究目标:

⑴通过对“影响低年级美术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聋校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因素,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美术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

⑵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关注课堂教学成效,关注可持续发展,以美术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美术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构建一条有效地促进低年级聋校学生美术发展的教学模式。

⑶促使聋校的小学美术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研究措施:

1.加强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课题实验教师要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并留有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笔记,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2.制定年度研究计划。课题实验的教师根据本年度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实验教师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

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实验反思一定要有针对性,一要针对实验记录的内容,二要针对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长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特长,选择研究的相关主题,把任务分解到小组,落实到每个课题组成员,并且要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5.每一位实验老师要根据平时的实验,做好课题研究记录,这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实验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整个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一个片断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等,但记录的内容一定要围绕着本课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

6.每位课题实验教师要结合课题研究的情况,精心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论文必须紧紧围“聋校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撰写。要全面体现新课改理念,充分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观点要独特、内容充实、现实针对性强。论文内容要来源于对课题研究实践的思索与总结,要能够给现行教学以一定的指导与启迪。

7.课题组每位实验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整理收存好研究资料。资料是记录研究轨迹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完整的资料是规范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课题组也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过程性材料。

8.课题组的教师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具体工作安排

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制订2013年度课题研究计划;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研究任务。2014年1月——4月

1.对第一阶段的初步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与在实践,与日常教学相结合。2.项宁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3.边清清老师上课题研讨课。2014年5——6月

1.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请教资深教师指导课题的研究。

2.参加校课题研究课听课、评课活动。3.宋小千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4.钟丽丽老师上课题研讨课。

5.参加课题组的交流探讨活动。

6.撰写听课心得,上交一篇案例,教学设计或论文

2014年9月

1.课题组长召集召开课题组总结会议。2.收集资料,归档。

五、研究策略:

理论指导——实际试验——阶段分析——反思改进——总结推广

六、预期研究成果:

1书面材料:《影响低年级美术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等。

6.校报新闻时效性的突破 篇六

——《新清华》电子版的“滚动新闻”栏目

点评:选题新颖,与时俱进,不仅有学术价值,而且有学术意义。惜乎论述略显薄弱,主旨还可开掘。建议副标题作主标题,副标题可以考虑“以抗议北约野蛮轰炸大使馆为例„„”等。

1953年2月25日,清华大学校务行政会议决定:为报道学校情况,交流教学经验,领导政治学习及反应群众意见,从下学期起出版《新清华》。1953年3月21日,校务委员会决定成立校刊编辑出版委员。1953年4月2日,《新清华》创刊,郭道晖任总编辑,副校长刘仙洲教授题写报名。1998年4月,《新清华》电子版在校园网上运行,是北京高校第一家推出电子版的校报。1998年10月,《新清华》电子版开始在互联网上运行。突破了校园网的浏览局限之后,不仅打破了局域网的物理限制,也打破了人们的视野限制和信息接触限制。自此之后,《新清华》的传播渠道又多了电子媒介这一形态。

《新清华》电子版相较于纸制版的一大特点就是滚动报道新闻事件的报道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一、内容和形式

《新清华》电子版最早进行滚动报道的事件是对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清华大学的师生进行的一系列抗议活动。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以数枚导弹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立即发表声明指出,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这一野蛮暴行表示极大愤慨和严厉谴责,并提出最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中国政府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同时,在中国社会内部,北约的这一野蛮暴行也及其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愤恨。5月8日下午四时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首都十余所大学的学生高举“反对霸权,反对侵略”、“捍卫主权,还我使馆”、“强烈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等横幅,高呼“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声明!”“最强烈地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轰炸我驻南使馆的野蛮行径承担全部责任!”等口号,来到美国驻华使馆门前游行示威,愤怒宣读抗议书。在清华园里,从5月8日下午开始,同学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一表示对北约暴行的强烈不满与愤慨。为了更及时有效地报道校内校外有关这一事件的最新进展,《新清华》电子版于5月9日专设了“愤怒声讨一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罪行!!”专辑,及时滚动报道清华师生抗议北约暴行的活动,刊登广大师生声讨北约暴行的文章。上网访问《新清华》主页的人数骤然增加,由原来平均每天约120人访问,增加到每天500至700人。一些读者,特别是在海外学习的清华校友,还发来了电子邮件,介绍当地华人开展示威抗议活动的情况,表达他们的感受。

《新清华》电子版的这期专辑包括“认真学习江泽民主席重要讲话”、“悲愤后的思考”、“清华大学师生声讨北约的活动报道、“本报专稿”、“清华师生声讨北约暴行文章选登”和“有关文章转载”五个部分。在“清华大学师生声讨北约的活动报道”部分中,滚动刊登了一系列的活动报道,第一篇是5月8日下午刊登的《我校学生5月8日前往美国大使馆举行抗议活动》,内容如下:“5月8日下午,我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了300多名学生,与首都11所高校的数千名学生一道,前往美国大使馆举行了游行抗议活动,表达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于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的强烈愤慨。

我校学生约4:30分到达美国使馆附近,随即组织好队伍与北京大学等其他高校的游行队伍一道,沿美国使馆前的道路行进。游行抗议中,我校学生打出的横幅有:“强烈抗议北约暴行”,“坚决支持我国政府声明”,“中国主权不容侵犯”,“严惩北约元凶”。行进中,同学们高呼口号:“维护主权”,“保卫和平”,“沉痛悼念死难同胞”,“打倒北约、打倒美国”,“北约纳粹”,“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同学们还高唱《国歌》、《国际歌》、《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在美国使馆签证处前,游行队伍停留近20分钟,高呼口号。在美国使馆商务处前,同学停留并静坐约半小时,抗议并呼喊口号。

游行第一圈后,我校和北京工业大学等部分高校的同学又沿原路游行了一次。情况略同前次。我校学生会、研究生会还联名发表了抗议信。

游行中同学们群情激昂,义愤填膺,但整个活动进行得有组织、有秩序。我校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干部也始终与同学们在一起。

游行约下午6:00结束,同学们7时左右返回学校。

这次游行由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统一向北京市公安局申报,并很快获得了批准,政府对大学生的抗议活动表示支持。”

这条报道内容丰富,叙事生动详细,而又言简意赅,短短五百字却将整个活动的前因、过程和结果说得十分清楚。当天晚上还刊登了一篇名为《清华大学学生5月8日晚上在校内集会抗议北约暴行》的报道,风格同样生动具体与精简洗练兼备。

之后的几天里,《新清华》电子版不断地滚动报道清华园内的师生举行的座谈活动、抗议活动、学习活动和追悼活动。5月9日的有《我校离退休干部座谈 最强烈抗议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血腥暴行》、《深入思考 成才报国》、《我校师生员工5月9日上午举行座谈会愤怒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暴行》、《我校教师5月9日下午收看胡锦涛副主席讲话后座谈》、《来自中国大学生的愤怒吼声--我校两千名同学到美国驻华使馆游行示威纪实》、《化学系8字班班会展开讨论》和《综合报道:和平的信念 悲愤的清华——我校师生通过多种形式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野蛮轰炸的暴行》。5月10日的报道是《附中师生召开校会 谴责北约野蛮行径》和《MBA国务院分流1班召开主题班会 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5月11日有两篇报道,一篇报道了化学系61班同学举行座谈的信息,另一片报道了10日晚上的义演活动和11日白天的义卖活动。5月12日的报道是《我校师生代表到机场迎接烈士骨灰和受伤归来的使馆同志》和《议国际形势 发心头愤慨--大专部时事论坛则记》,5月13日,也就是滚动报道的最后一天,报道较多,有《我校举行会议追悼、学习在南牺牲的三位烈士》、《我校三千五百多名同学进行班会团日活动 深刻认识形势 深入思考问 各院系领导和人文社会学院教师参加讨论》、《精仪系各教工党支部学习讨论 摩擦学实验室发出<我们的宣言>》、《热能系各基层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图书馆、校医院、计算中心、外办等单位教职工沉痛悼念在轰炸中遇难的三位烈士》和《悼念烈士 励精图治 振兴产业》、《我校学生收听收看江泽民主席重要讲话后畅谈体会》。从这一系列的滚动报道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发生后当天以及之后的几天内清华大学的师生在校内外开展活动的情况,并且可以从报道中看出轰炸发生后人们和社会的反应的一些规律。如轰炸发生的当天和之后一天,人们都处在吃惊很气愤的情绪中,迅速地组织了一些抗议示威游行活动。之后的几天全校师生开展了围绕本次北约恶劣行径的主题讨论会,做出了一些评论和探讨。在之后人们的注意力逐渐回到轰炸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上来,于是进行了一些义卖义演、追思悼念的活动意寄托哀思。可见全校师生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的心理过程。而这一心理过程则通过滚动报道很好地体现了出来,由此可见滚动报道的反应事态变化的极强能力。

而同时《新清华》也出版了纸制版的增刊,四版的增刊中除了第四版有三篇报道事件,其他文章都是发表评论或是抒发感情的。如头版的由《新清华》特约评论员撰写的《“人权卫士”的野兽嘴脸》中“作为北约核心国家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里来把‘人权’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句,今天冲着这个大喊大叫,明天对着那个诅咒谩骂。他们甚至不顾外交礼仪,在公开场合对到访的客人进行攻击,刻意制造混乱、对立的气氛。你维护国家的同意,他说你违反人权;你保持安定的社会秩序,他说你违反人权;你整顿出版市场查禁非法出版物,他说你违反人权;你推行计划生育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说你违反人权;你打击刑事犯罪建立正常的法制,他还说你是违反人权。他们甚至无中生有,造谣诽谤,动用强大的舆论工具,竭尽‘妖魔化’之能事。现在,这些人权贩子又把这面摇破了的旗帜作为战争和屠杀的借口,用轰炸机和导弹来强制兜售他们的人权观了。”这篇评论言辞中带有强烈的感情,与电子版的滚动报道最新最快的校内外活动信息形成了内容上的互补,表现出了纸制增刊更注重感性和理论方面,而电子版的《新清华》对时事的关注更进一步得到强调。这样的内容互补也有其合理性,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元快意印刷媒介,因此用较快的传播媒介传达新鲜的消息保证了信息的时新性,保证了消息传达到受众的时候的“滚烫的”,而用纸制媒介刊登一些感性化的内容也可让读者慢慢品读。

另外,《新清华》电子版的滚动报道中还有一些学生示威游行的图片和清华大学一下在海外的校友给《新清华》来信介绍中国留学生学者抗议北约暴行的活动,丰富了滚动报道的内容。

1999年10月,《新清华》电子版正式推出“滚动新闻”栏目,对校内外的一些重大事实新闻进行滚动报道,从此,校报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大大提升。

二、意义和影响

“滚动新闻”栏目的推出,在清华大学新闻媒体的发展进程中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首先,“滚动新闻”栏目是建立在《新清华》的电子版的平台上的。它是网络新闻,载体为网络媒介。网络媒介的特点是快速、多面化、数字化、多媒体等。建立在这样的媒体平台之上,为《新清华》报刊的新闻信息的快速有效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它克服了报纸这种印刷传播媒介的出版周期较长,传播速度较慢的局限,极好地发挥了电子传播媒介的闪电般的实时传播的特点。由于减少了传统印刷媒介所必须的铸版、印刷等工序,而只需要将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传播,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达到受众的时间。另外,电子版也为人们浏览提供了便利,《新清华》电子版能够允许读者用自己的手提电脑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浏览到最新的《新清华》,而且彩色的网页能够更好地还原报刊上的新闻图片的本色,比纸制报纸上千篇一律的黑白照片要来得更生动活泼。

第二,“滚动报道”这个概念更加强调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在这一报道方式出现之前,《新清华》电子版仅仅只是《新清华》报刊出了纸制版的另一种形态,在内容上和纸制版并没有差别,在时间上相对于纸制版也没有优势,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便捷的阅读方式。在“滚动报道”形式出现之后,《新清华》电子版有了明显的优势,在是几个小时到几十个小时的时间范围内,传播媒介做这连续的不间断的报道,使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态的发展。另外,滚动报道由于其报道周期较短,连续性较强,也对人们的信息接受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加强了人们对这个事件的重视程度。

第三,《新清华》电子版推出了“滚动新闻”栏目之后,校报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大大提升,也更多地受到了校内师生和校外人士的关注,这为后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开设“清华新闻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工作的建设。

第四,“滚动新闻”的报道方式通过连续的新闻报道扩大了新闻报道的信息量,奖金可能多的新闻信息传达给受众,同时也能够将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保存下来,作为日后了解和研究此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帮助真实还原事件原貌。“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信息就是明天的历史史。“滚动新闻”扩大的信息量不仅提升了《新清华》这份校报的新闻价值,也提升了它日后作为研究资料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滚动报道”是清华校报《新清华》的报道方式的一个重大突破,帮助和推动《新清华》更好地适应电子媒介传播时代的手中需要,满足校内外师生的新闻需求,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 百度百科——《新清华》

 《<新清华>50年》《新清华》编辑部

 《清华漫话》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

 《首都高校数千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人民网  《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刘建明编著

 《一位海外校友致信<新清华>编辑部:请看西方媒体的片面报道》  《新清华》电子版

 《新清华》纸制版1999年5月10日增刊

7.研究美术课有效性突破点 篇七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尝试不同的工具, 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 通过看看, 画画, 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 就需要把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起来, 调动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所谓“有效调动学生全面参与”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这就意味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 而且含有一系列新的学习观念。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 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是指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 针对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及没有升学任务的特点, 进行兴趣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可用愉悦性的教学方式。“策略研究”, 原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订行动计划, 这里是指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及时调整教育的行为和方法。

2 学习必要的理论依据

哲学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 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外因是条件, 内因是根据,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强调人认识的能动性, 认为主动性就是人主观能动性的反映。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内因, 教学只有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 将知识内化, 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才能求得主动发展。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 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 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 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 从兴趣入手, 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 制定行为策略, 指导学法, 赋予学生动手参与能力, 选择创作途径,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 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通过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来开发潜能。

3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在小学美术课中, 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学生在小学一年级时非常喜欢画画, 常在地上、墙上、纸上信手涂鸦, 大胆请大人或老师来欣赏, 告诉他们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然而渐渐长大到了高年级阶段却不喜欢美术课, 不愿带美术学习工具材料, 有的昏昏欲睡, 有的显露不耐烦情绪, 交头接耳, 开小差、发呆, 还有学生油腔滑调, 怪声怪气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任意插嘴……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人可能会认为是小学生的美术素质问题影响着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 实则不然, 究其深层次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两方面原因所致:

(1) 学生对“主科”和“术科”的认识有偏差。艺术课程总处在边缘化的地带, 大家重视的只是所谓的“主科”。因此, 美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在设备条件, 排课调课, 师资培训, 评价考核等方面相对于其他课均要滞后。由此造成学生主观上对美术课程也就不重视, 认为美术课只是一节轻松放纵的游乐课, 认为对未来没什么用, 似乎可有可无, 甚至有些“用功”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做语数作业, 以获得文化课的好成绩。

(2) 教师教学教法不得当。这是关键原因, 包括缺少人文关怀, 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教学设计未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枯燥的知识教学令学生厌烦, 单调的分析程式令学生乏味, 陌生的作品学生本就漠然, 如不能引导学生凭借美术通道来欣赏作品, 更令人望而生畏。

4 策略研究成果有效调动学生全面参与, 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上述认识与反思, 且不同的年龄层次在教学上会带来不同的挑战, 笔者提出了《小学美术课有效调动高年级学生全面参与的策略研究》, 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 从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全面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要调动高年级学生在美术课中全面参与, 达到有效教学质量, 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策略。

(1) 策略1:

了解高年级学生心理特征, 找到利于美术教学切合点。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逐渐趋向成熟, 在性格上会呈现出许多明显的变化。如竞争意识增强、不轻易相信吹捧、团体意识也不断增强等, 而生理上最主要的表现则是高年级学生处于记忆力增强的黄金时期。针对这些特点, 应该给予关注, 并学会从中找到利于美术教学的切合点。例如, 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比赛教学, 让学生们在竞争中进步;也可以多安排小组分工合作任务, 让大家在团队协作中赢得友谊;还可以利用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争当“小老师”, 发挥极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大家进步, 以点带面鼓励大家积极创作绘画等。这样, 就可以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让学生们全面参与课堂。

(2) 策略2:

构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实现自主性发展, 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只有掌握了这样一套思想理论, 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课前在老师提问的启发引领下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 然后小组讨论探究得出实践方法或技法, 形成小组探究观点, 小组“金点子”汇报交流, 得出自主学习探究后的易学易用的方法结论, 最后教师有机渗透指导学法, 参照探究后的有效方法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这样, 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了, 自然参与课堂的学生就全面化了。

(3) 策略3:

建立师生互动关系,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情感。一堂课, 如教师一味地去讲些枯燥乏味的知识, 学生大多会皱紧眉头, 昏昏欲睡;如教师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引入活动或者游戏, 来点幽默风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这节课会非常精彩, 师生互动建立一种特殊的情感, 拉近距离, 成为朋友, 这个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学生喜欢了美术老师, 才会认真积极地参与美术课堂, 促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特殊的感情。有了情感, 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了, 才会去自主学习, 去探究, 去和其他人交流。有个别学生本身不爱交流, 却非常喜欢画画, 上课总是闷着头画呀画, 遇到问题也不闻不问, 在课堂中成了孤立群。其实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并不是不爱交流, 只是因为长时间在课堂上不说话形成了一种习惯。于是, 笔者有意识地组织了几次师生的团队合作,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和老师、其他学生交流互动, 培养交往能力, 扩大参与面。

(4) 策略4:

学习兴趣形式多样化, 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美术课是通过一些基本的知识告诉学生, 美就在我们身边, 而我们缺少的就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只有当学生真正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了, 才会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可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 了解学生的喜好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兴趣, 从而有效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如课前小故事, 给学生讲耐人寻味的故事, 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会让他们期待下一次美术课的到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 课前一个小游戏, 可以给他们安排“工作”, 让他们自己出谋划策, 参与游戏的全过程,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课堂, 热爱生活。高年级的学生有自己喜爱的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进行课堂调整。高年级男孩子大部分喜欢打篮球、跑步, 基于这种情况, 笔者对学生说, 美术和体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体育中的投篮动作, 在我们美术中就要对它进行分解, 然后一步一步呈现在纸上。如果你真正的喜欢篮球, 应该对它有更深的了解, 把打篮球和绘画结合起来, 大部分男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高年级学生兴趣非常广泛, 听流行歌曲更是喜欢。有一次走进教室, 听到学生们正在唱《自由飞翔》流行歌曲。看到他们认真学歌的劲头, 笔者想突然打扰他们会不好。笔者说, 咱们一起上课, 却没有一起唱过歌, 对吧?学生们齐声说对。课后我们一起唱歌吧, 学生们用最美的坐姿来表示同意, 他们个个挺直了腰板, 认真听课。这是一次最美丽的尝试, 也是课后一支歌的魅力, 不用猜想学生们全部参与了。

与同类研究课题相比, 本课题的成功之处在于: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入手, 重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 从学生的心理着手, 培养意识, 形成动手参与定势。其次, 从行为上关注学生, 指导学法, 赋予动手参与能力。最后, 从教学环境上创造条件, 提供动手参与机会。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 还必须有参与机会, 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目前, 笔者在所教学的小学五、六年级高年级阶段美术课堂教学中, 不仅学生们都能积极全面参与兴趣浓厚, 而且以期能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美育艺术教育成效。

8.初中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篇八

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的发展的教学。笔者认为,要构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以教材为出发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尝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在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学生发展意识

首先,要按国家标准真正开足美术课时。在以往的教学中,美术课基本被挤占或挪用,尤其是初三年级,为了中考,美术课不是被语文课挤占,就是被数学课挪用,教学中很少真正开足课时。要让美术课的教育价值得到体现,开足课时是前提。这不仅要从学校的课程上得到体现,还要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其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新课标中指出,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确,美术课程是具有较强人文性质的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美术知识领域方面的构建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的发展。要达到这一预期目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体差异性,还要注重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内的主动探究而获得发展,不断发展。

二、突出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为学生发展而服务的。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要注重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将美术和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进行,如在“卡通画”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熟悉的葫芦娃、哪吒、孙悟空等动漫作品。然后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在教师示范下再引导学生学习绘画,学生的兴趣就得到了较好的激发。又如在海报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先多媒体演示一些经典的生态保护方面的海报,在观看中思考问题,通过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努力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确定了主题和风格,通过竞赛方式进行版面设计,然后再丰富内容,这样的课堂学生感觉轻松,也学有所获。

其次,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如在“脸谱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在鹅卵石、鸡蛋、竹片上绘制脸谱,让学生在了解脸谱特点的基础上学会废物利用,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如在“各异的风土人情”的教学后,学生分组对剪纸文化进行探究,有的小组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查找、有的小组通过老一辈们了解剪纸,有的则是通过收集剪纸艺术来了解剪纸,从而多个侧面让学生深刻体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倡合作探究学习

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多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教授和示范后就让学生进行绘画,有的学生甚至还没有了解所要描绘对象的特点,也还没有掌握基本画法时就要进行绘画,效果自然不好。

要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就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钢笔画”教学为例,因钢笔画不能用橡皮擦,在时间和速度要求上较高,学习中学生往往感觉难度大。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钢笔画的画法,教学中教师提出“10分钟完成一幅作品的临摹”,然后教师呈现出临摹作品,此时学生都不知如何下手。为此,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要学会画就不要怕,大胆动笔,在此基础上继续启发学生该从上画起还是从下起笔、注重透视还是要注重线条、观察角度如何选择。于是学生开始议论纷纷,在学生议论中教师又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这样,一节课就在不断的探究和尝试中完成了。虽然学生的“作品”不尽如人意,但学生经历了从“怕”到“想”到“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探究,知识掌握更加牢固,技能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新课改下的美术课堂教学逐渐走出了传统美术教学的束缚,在改革和实践中,教师只有以新课标理念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发展,这样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9.研究美术课有效性突破点 篇九

中小企业在发展遭遇停滞不前的情况后,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表现为:缺乏目标、员工积极性下降、销售下滑、激励失效、缺乏创新、内部争斗、职权不

清、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等。然而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简单地将这些问题归因于经营管理中的例常性技术问题,比如销售、品牌、创新、技术、服务、制度等。解决手段也过于单一,通常是针对表面问题仓促制定对策,而最终发现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针对表面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思路有明显的缺陷,被视为促使过去成功的一些因素过早地被排除在外,岂不知随着企业规模和所处环境、时机的变化,许多过去的成功因素反而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一般来说企业的过去越是成功,企业发现此类问题的可能性就越低。

一、促使中小企业初期快速发展的必要因素

中小企业创业初始,力量比较薄弱,主要依赖创业者的能力和眼光。经过对多家中小企业的研究,我们发现以下6个中小企业初期成功的必要因素:

勤奋:几乎是所有成功企业家的普遍特征,企业家在巨大的热情或远景的鼓舞下,身先士卒,直接介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并了解经营中的所有重要环节。

自信:使创业者从容面对风险,坚持原则和信念,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在关键时刻不动摇。

快速反应:善于把握各种稍纵即逝的机会,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能够快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灵活对应,决策准确,行动迅速。

创业团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沟通迅速有效,相互充分信任,彼此有较高的谅解度,能形成发展中强大的团结力量,无论从精神和技能上支持公司迅速成长。

快速增长的市场:创业者往往有独特的预见性,选择进入的细分市场往往还没有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竞争者,而这些市场又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有利于小型公司的发展。

资源:不同类型企业初创期拥有的资源差别很大,一般包括:资金、技术、某些专业知识、社会关系等,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成功的中小企业总是具备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这些企业早期的发展常常是以很高的速度增长,企业规模也迅速扩大,无论从经营项目、地域范围来说,还是从人员、技术、竞争能力来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组织的发展使得组织中任何明星的作用相对下降,而组织作为一个系统是否适合企业发展变得举足轻重。让我们重新来检查那些促成公司早期发展的主要因素,看看这些因素是否还在起作用。

二、成功因素还在发挥作用吗?

勤奋:创业者还像以前那样勤奋吗?被大量的管理事物和各种令人头痛的问题折磨后,是否还像以前那样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勤勉的工作作风?以前依靠个人勤奋就可以推动公司快速发展,现在是否还能否发挥同样的作用,换一句话来说,当你个人的工作能力被组织能力淹没后,你的组织勤奋吗?

自信:初期成功使信心膨胀,以前比较谨慎和纳言的创业者心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不易被察觉,但对创业团队的伤害却是严重的。当创业者超越自己的能力和界限频繁地干预各种事务时,会逐渐脱离其优势领域而变得平庸,其下属也变得平庸。

快速反应:发展初期创业者本人保持这种能力就足以保证公司也可以快速反应,但是组织扩大以后仅以个人力量来推动越来越显得不足,问题变为如何提高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

管理团队:在创业初期几乎不用什么管理,靠感情维系就可以保持团队的战斗力,可到了这个阶段,由于伙伴们的素质不一样,便出现开始出现意见不和甚至出现矛盾,团队工作能力降低。

快速增长的市场:市场变得拥挤起来,出现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市场的增长潜力似乎凝滞起来,创业者是否在开创新领域中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源?

资源:以前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现在作用下降了,企业有没有创造和获得新的核心资源?足以保证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以前的几乎每一项优势的基础都发生了变化!

三、促成发展转型的一些必要因素

既然推进企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就有必要重新评估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成功企业往往具备以下6个方面的优势:

远大目标:企业的目标就象旗帜,经过战略分析的远大目标会强烈地激发员工的事业心,进而以公司的目标为蓝图,同时为自己构筑实现理想和事业的发展的通道。

组织效能:随着组织的扩大,其效能由于处于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组织设计应该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保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畅通,调整影响组织效能的环节,保持员工的士气和高效工

作状态。

激励得当:建立对员工进行评价的方法和体系,激励那些符合公司发展要求的员工。考虑多种激励的手段,保持员工的士气和可激励性。

速度:建立和保持组织快速反应的能力,变化是永恒的,组织保持敏锐性和快速行动的能力是一项重大优势。

新市场:原有的市场变得拥挤,收益的增长潜力也明显下降后,企业有必要

寻找新市场。无论是产品和服务范围的扩展,还是地域的扩大,中小企业必须致力于发展新的增长点。

核心优势:企业的核心优势通常是有助于企业获得客户资源或降低经营成本,相对其它竞争对手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地位。

四、解决之道

通过对多家典型的中小企业的研究,我们得出一些成功转型企业的共性,我们不对通常意义上的经营管理技术进行讨论,主要集中在企业如何变革:

创业者需要改变: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后,必须将自己也置身于革新的过程中,调整和改变其制约企业发展的观念和行为。如果领导者本人置身于变革范围以外,那企业变革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很大。选择变革的时机:有些企业是在其问题已经很严重时才意识到需要变革,特别是当企业的市场能力已经受到很大损害的情况下,这会大大增加变革的难度。最好的时机是当企业的增长停滞以后,其问题还没有严重损害企业经营能力的时候开始。

审视6个必要因素而进行变革:不同企业的问题千差万别,不同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却是围绕企业目标、组织效能、激励、速度、新市场和核心优势展开。

10.研究美术课有效性突破点 篇十

内容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与课堂教学等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而有效的作业设计直接影响着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美术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同学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对完成美术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作业形式多样、凸显个性、富有创意,基本摆脱了“程式化、秩序化、笼统化”的束缚,作业整体质量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实践表明,利用多元化的美术作业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个体差异,以多种载体、多种类型展开的作业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性的生成。也使同学们的美术知识得到丰富,美术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 作业设计 有效性 生成 正 文:

美术课的作业设计是联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中介,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而且,作业实践过程对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学习习惯也是最最有效的。为此,笔者以有效的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尝试、摸索、实践,反复实验、提取、锤炼,从中获取有益的教学经验。以“美术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为主题,结合自身上课、听课、科研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优化美术作业设计,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生成。

1、设计分层式作业,符合个性差异,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

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课程不再是单一的专业技能课程,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不再是单纯的绘画技法,而是要利用美术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意,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真正体现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倾向。因此我们要打破学科的界限,使各种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交融、综合化,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因为能力差异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不同。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基础学生需要的多层次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消。可以以“多项选择”的形式布置作业,给学生一定自主权,自主选择作业的难度、内容和形式。陶行知先生主张,“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他提出的这些关于“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观点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学相匹配,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因此,美术课堂作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力求在每节课上都能使学生有实践尝试的体验。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强调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实践体验中来。比如课例《椅凳设计》,可以设计两类作业让学生自选:1)基础型:在原有基础上添加或删减,设计修改出你喜欢的椅凳,写好设计说明。2)提高型:设计一把新颖的椅子或凳子,写好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2、设计活动式作业,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丰富美术作业方式

针对学生应付式地完成美术作业的现状,美术老师除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外,还应从作业设计上入手,打破传统的静态作业方式,通过动态作业——美术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创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有的课堂作业可以采取分工协作的形式完成,能力强的同学做工艺复杂和技能要求高的作业,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完成相对简单的部分。从不同人员组合上可设计为独立完成、小组完成、全班完成。一般的课堂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但有时也可分组、全班共同完成。在课例《鱼的剪纸》一课时,由学生独立完成个体制作,然后分组集体组拼成海洋世界。学习《展示我们的成果》一课时,设计让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可以平面、立体形式,也可以舞台展示等。再如《奇妙的点》这一课,让学生上台摆造型,六七个同学上台,既强调点的体现又有舞台的表现,如果要求再高点,不仅有高低层次,还有队形、摆造型的体现,融合艺术。在《服装设计》设计一课也能够体现,以往的作业设计就是画效果图,这就是单纯的美术课,实际上可以将实体做出来,而且还可以加上表演,这样可能就体现了艺术的融合,当然,还包括京剧这一课,都可以很好的去融合,现在关键是怎样结合的更有效。指导学生明确各自的分工和学习任务,各尽其职、各显其能,让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懂得怎样与他人合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3、设计趣味式作业,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境创设好与不好,情景是比较重要的 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说《京剧脸谱》让学生感到意外,用自己的石膏头像,学生的兴趣点就来了,怎么做出来的?学生感兴趣,接下去的课就能很好的贯穿下去,前面这节课的作业可能平时作业只是让她们单纯在纸上画出来,效果不是很好,现在我的作业设计让大家画在自己的石膏像上,接下去,对自己画自己的脸谱,学生很有兴趣,作业布置还是要体现在难点上,最后的作业还是上颜色,怎么上颜色,通过前面学生的那个感兴趣,积极性提高了,作业效果也显影体现出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我个人认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是体现作业有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有兴趣了,作业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就要积极挖掘兴趣点,课题较多,把一些不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深挖,老师积极去找到其能够产生的兴趣点去展开。

4、作业布置时间:从时间上可将作业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尾。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考虑过这样一个课题,比如八年级《亲近陶瓷艺术》这一单元,有一项收集资料(了解各种造型陶器)的作业安排在课前,这样后面的教学目标能更深入地进行。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快速地画一个自己所熟悉的彩陶的形象,之后教师再开始讲授彩陶的一般结构特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照自己的不足或遗漏加以改正和注意;接着通过出示各种造型的陶罐,要学生在已画的基本形状上思考并添画有创意的陶罐,使学生既掌握了杯子的基本要素又能有所创新。接下来,再展示一些彩陶纹饰,让学生尝试在自己的创意彩陶上添加纹饰,课尾时教师再设计一个“展销会”让各个小组继续“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并展示到黑板上。这样每个学生又有了不断创作的新动力。这样把作业安排在课中、课尾,三次作业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又能不断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性就看这堂课的作业设计的好与不好,作业效果好不好,主要体现在情感、创意和美感三个方面,其中最真实的在于美感,作业的美感又离不开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因此,课堂作业设计针对性强的就是教师本堂课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在作业操作实践时候定的难点是什么?如何解决?作业设计中本堂课的难点解决体现出来了没有,难点解决了,就是作业的有效性;如果没有具体的难点的提出,只是作业好看,就不能说是有效,反之,作业很好却没有难点的体现,就是说难点定的不准,还可以拔高。如《校运会吉祥物设计》一课,作业的设计要求是按照装饰画去完成,重点是装饰画配色,难点定的一定有针对性,适应学生,才能谈的上作业是有效的,比如这节课就是解决作业上色,上色选什么难点,如何上颜色可以是难点,颜色的鲜艳、和谐的,另一个,材料不一样,可能定的难点也不一样,比如水粉画颜色和水溶性彩棒的性能区别,那这样,重点该怎么定,应该采用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有相应的措施,通过老师的示范、演示去解决,难点甚至可以定到油画棒的勾线,勾线如何解决,通过讲解,学生作业能体现出来,应针对学生这一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能够体现出来,就是有效,如果没什么要求,就是画的好看,并不能说明问题,这阶段要学什么掌握什么,通过教学手段体现了,就是有效。

总之,通过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同学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对完成美术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在美术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有效课堂中来,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有效课堂带来的成功体验,是我们每一个美术老师必须长期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C]》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2、《美术新课程标准》 北师大出版社

3、《美术教学实施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1.例谈美术教学设计中的常规突破 篇十一

关键词:美术 教学设计 突破

一次听了一位美术老师上《小鸟的家》这一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同时也是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一课。这样的课要想上出新意来是很难的。这位老师按:说说小鸟生活在哪里导入课题→欣赏图片感受小鸟的特点→示范表现体验小鸟的不同姿态→添加鸟巢或大树完善作业”这样的主线展开教学,教师精心准备,给我们展示了她过硬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师生互动场面,作业效果也不错。但总感觉这样的设计过于平淡,没有特色,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惊喜,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如何才能改变呢?我认为树立“生本理念”是基础,创新教学设计才是关键。现就《小鸟的家》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突破常规教学模式,进行创意性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的常规突破

教材解读的好坏、深浅、决定着构课的质量。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就是教材的眼睛,它告诉我们许多教学信息,如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教学目标等。一些老师备课时很少去推敲课题,仅仅参考教师用书去确定教学重点,就会使课堂落入俗套。

推敲《小鸟的家》这个课题,发现这个课题命题比较宽,界定也是比较模糊的。至少有这样几种理解:可以表现小鸟一家的生活,可以表现小鸟这一群体的生活,还可以是小鸟的各种各样的“家”的设计,任何一种解读都会对教学重点产生偏离。如果想让重点放在小鸟这一群体在树上的生活。就要对课题做适当的调整,如“大树上的小鸟”“大树上的鸟儿们”等,使重点更加突出,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表现。如果是“大树上的鸟儿们”这一解读,就能引申出许多的问题和思路。如:大树有多大?是什么样子的?鸟儿们的家又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鸟儿,它们长什么样,它们在树上干什么等,这些问题就是教学要重点解决的内容,细细思考,表现鸟儿们在树上的生活才是这节课的重点问题。

如果说教学重点是从教材规定内容中确定的,那么,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的学情提出的。新课程提出“以学定教”和“以学促教”,这就要求教师找到学生知识的起始点和提升点。教师在确定教学难点的时候,应当问问自己:学生表现鸟儿们在树上的生活,最大的困难时什么?为了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困难,老师可以把自己当学生来个“下水作业”,由此可以推断出本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鸟儿们的动态表现及鸟儿与树及其他鸟儿的遮挡关系”,而不是教参上说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地安排画面”。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示范教学,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对于一节好课来说,还需要一种精神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教参中的情感教育目标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对动物的爱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所有艺术教育都应有的功能,这个目标没有针对性,过于宽泛。“爱动物和爱环境”可以提,但通过画鸟就能爱鸟,从而爱其他动物,爱环境有许多的牵强。我们知道二年级的孩子,对自己有过亲身体验和感受的东西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而孩子们从小到大感受最深,体验最真的往往是家庭和父母。因此,本课的情感目标还得在“家”的内涵上挖得更深些。那么家是什么,家是温馨的港湾,是生活和成长的摇篮。家里有爸爸妈妈,有兄弟姐妹,家里有父母对儿女的关爱之情,有兄妹间的手足情深,有儿女对父母长辈的敬爱之情等等。再从“小家”到社会的“大家”,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助之情,家与家之间的邻里之情等等。人类有家,鸟儿也有家,所有的动物都有家。所以本课传递给学生的情感是:生命平等,只有好好爱护环境,人类及所有的动物才能拥有幸福的家和快乐的生活。

二、教学设计的常规突破

艾斯纳强调:美术能力不是自然成长的结果,而是经由后天适当的美术学习而获得的;适当的美术学习有赖于良好的课程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当前大多数美术课堂教学是课件放放、图片看看、随口说说、随便画画,学生一脸疑惑。没有营造出精彩的课堂氛围,没有带领学生进行激动人心的探究,也没有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更没有鼓励学生对已知或未知的美术世界进行探究和冒险,就不能让美术教学成果创生于过程之中,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提高美术素养。只有老师对于学生和美术教学有所思考,能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始终带领着学生进行探究体验的美术课堂,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一)用游戏贯穿课堂,学得有趣味

寓教于乐是教育的一种理想状态,学生能在游戏中有所学,有所得,学生会更有兴趣。魏瑞江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就经常采用这个方法,达到了不错的效果。而二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但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本课在设计时,为了让低年级的学生更有兴趣和积极性,就可以设计游戏的形式层层推进:本课共设计了四个游戏环节:“线条接力长又长!”“变变变,变成大树高又高!”“小鸟小鸟快快来!”“小鸟小鸟听我说!” 如(图1)。以“线条接力长又长”的游戏开始,学生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两排对坐,不仅有利于完成游戏,还有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第二个游戏是在第一个的游戏基础上去生成的:把一条粗的线通过添加枝干和树叶,变成一棵树,每个人虽然都是画自己的树,小组放在一起就是一课高高的大树。学生也为这样的发现而欣喜不已,这么好玩的事情,学生又怎么会没有兴趣玩下去呢。就为接下来引出“小鸟”做好了铺垫。在学习和欣赏了小鸟后,进入“小鸟小鸟快快来”的添画创作环节。最后是“小鸟小鸟听我说”的情感教育拓展环节。

(二)注重问题生成,学得有深度

艾斯纳指出“教学是美学经验的源头,是要依赖于对特质的感觉和控制,是启发式的或偶发的行为,是对于生成性结果的追寻。”有生成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本课在设计时注重学生生成问题,以“学生试画——学生欣赏——学生修改——学生创作——学生评价”的方式推进,特别是在引出小鸟环节,老师让学生猜猜出示的剪影是谁,不仅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同时训练了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老师不仅要用语言启发学生思维,还用多样性的引导开拓学生的思路,“也许它们会像小朋友一样,在学校里读书,也许会在新年的时候举行音乐会,也许……几个“也许”就把学生想象力的大门打开了,学生不仅知道该怎样画,也知道还能怎么画如(图2)。

从简单的一条“线”,通过添加变成了“树”,再添加变成一幅“画”。如(图3)这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丰富,从无到有的过程,一层又一层,层层推进,学生深入其中,陶醉其中,学生为自己能画出了各种各样快乐的鸟的样子欣喜万分,也为集体创造出来的美深深震撼。从学生那发亮、惊奇的眼神和专注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多么地受学生喜爱。也许就是这样的一堂美术课,就把学生心底欣赏美、创造美的火花点燃了。

(三)关注情感教育,学得有高度

钱初熹教授曾指出:当前我们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过分理性,却忽视了感性,注重教育,却远离了美术。因此,美术教育中注重情感的提升也是重要内容。当所有同学的作品完成后以“四棵大树”的形式呈现出来,不管是气势和整体感觉都会在视觉上产生冲击力,学生会再一次沉浸在自己和小组乃至全班同学集体的创造中,这无疑又是一次美的情感体验。再让学生评说哪只小鸟最快乐,学生就能说出很多来“小鸟宝宝看到妈妈回来了,它很开心,小鸟们放学了玩滑板很快乐……” 到这儿,学生已经将小鸟当成了自己和同伴。爱小鸟的教育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咦!这只鸟为什么在哭呢?我来听听它说些什么。(师作倾听状)你们猜小鸟刚才跟我说什么?(师说)小朋友,你们能用一句话安慰一下小鸟吗?通过整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小鸟已经投入了感情。最后看到可爱的小鸟在哭诉,藏在孩子心底的那份美好自然会被唤起,用一句话安慰小鸟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一次抒发,爱环境的情感目标也自然达成。

作为美术老师,只有努力改变课堂,新课标中提出的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的要求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钱初熹 《重构教育更广阔更人性化的教育图景》[J] 中国美术教育 2014(4)4-7

[2]刘永永 《关于“破”与“立”的思考》[J] 中国美术教育 2015(2)15-17

12.研究美术课有效性突破点 篇十二

一、有效教学案例分析的实际意义

案例,即典型事例。一般来讲,案例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1]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它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通过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境、故事、事例、事件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独立分析、思考、讨论和决断的案例,从而提升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具体教学实践来说,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行为的记叙、评析和反思。它不仅可以用来剖析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某些典型实例,也可以是对教学过程中一些方法、疑难问题进行艺术性处理的记叙和总结。

由于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时代性、情境性、实践性、叙事性等特点,所以它深受许多教师的钟爱。近几年,教学案例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也更凸显出它的教学实际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能力,起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它还有利于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切磋,提升教师观课、听课、评课的能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同时,教学案例还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科研课题的深入研究,创新教研形式,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它更有助于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生涯轨迹的记录、教学智慧的提升、教学理想的实现,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有效教学案例研究的具体举措

(一)精心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案例1有一次,笔者到外校听了一位美术老师上的新课程研讨课。这堂课上的是《营造美术作品的情趣与意境》,通过引导学生从学习中西绘画在构思的巧妙、构图的趣味、形式的新颖及中国山水画中意境营造等方面入手,感受不同绘画语言独特的艺术美感。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提问道:“一幅美术作品,你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美术作品最有趣、最吸引人去看的是哪方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很感兴趣,有的说是作品的形象美,有的说是美术作品的笔墨美,有的则认为是色彩美。等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补充说:“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是美术作品表面的东西,这些只是美术作品外在的美。”接着,教师进一步设问:“我们看一个人是否能光看他的外表?美术作品最重要的、内在的方面是什么?”学生依据刚才所学到的知识,一下子就想到美术作品最重要的内容是作品的情趣与意境。然后,教师用课件显示了课题。在学生欣赏完画家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将生活中的感受艺术化的过程时,这位授课教师又紧扣课题,进一步提问:“你觉得整幅作品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这样表现有什么效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积极地讨论了教师提出的问题,经过深入讨论后,他们都明白了每幅作品所表达的情趣与意境,并感悟到了不同的作品,由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表现形式、艺术构思的不同,其表达的艺术情趣和意境也是不同的。

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是师生合作学习的关键。[2]美术新课程的教学,它和以前有很大的区别,如其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比较注重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并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问题的设计,既要关注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兴趣,又需要换位思考以探寻最佳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活动,去考虑问题,探究问题的答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确保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

(二)注重把生活美与自然美引入课堂

案例2在一次学校的美术教研中,我们同组美术老师上的一堂课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他上的是图案课,主要让学生练习各种图案纹样的构成设计形式。如图案的变形,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笔者原来打算到他的班级里听课,可没有料到他却要到室外上课,笔者就不解地问:“你这节课为何要到室外上呢?”他笑着回答:“我要带学生到室外去上课,指导学生写生一些花卉,了解自然界中花卉的不同特点,然后再教学生如何把生活中的花卉变成艺术中的图案,并在图案花卉设计中体现不同花卉的特征,避免纹样设计千篇一律的现象。”这位教师还告诉笔者,他每次上写生课,都会到大自然中去摘取一些植物,当场示范讲解,而后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和感受,捕捉生活中的素材,从而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

我们的生活有着丰富多样、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弥补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并从中感受到艺术来自于生活的道理。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让学生去接触自然,感受生活,深刻地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从而学会表现生活、欣赏生活、运用生活;从挖掘自然生活中特有的资源,进而彰显学生的艺术个性,画出艺术的真情实感。

(三)创设和谐、愉快的学习心境

案例3在对《春天畅想》一课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春天:春天万物复苏,景色宜人,充满生机和活力,你们觉得春天美吗?原来以为学生会说“美”,但出乎笔者的意料,有几个学生说“春天‘不美’”。这让笔者感到非常惊讶,就请学生说说他们的看法。学生认为春天经常下雨,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乌云满天,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于是,笔者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就这个问题展开广泛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春雨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却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也是一种自然美,观看下雨和听淅沥沥的雨声也是一种美;农民播种也需要春雨。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加深了对春天的理解,也提高了其审美的境界。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而非拘泥于课本中的标准答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和不成熟的看法,哪怕学生无意识地把想法说出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学生的一些不合情理的想法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以上事例,也让我们认识到创设一个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学生的思维能突破教师预设的条框,更好地生成教学资源,使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更加活跃,勇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改变评价过于单一的状况

案例4在《凝练的视觉符号———标志》这一课教学时,笔者先利用课件展示了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标志———中国印,然后请学生说说标志设计的创意过程。接下来,笔者让全班学生每人设计一个班徽,并告诉学生,班徽的构思要注意设计的方法步骤和创意的提炼,要体现标志的凝练、单纯、醒目、新颖、独特、信息传达准确的特征。学生把初稿草图画完后,笔者就从学生作业中整理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班徽作品,张贴在黑板上。于是,师生共同欣赏设计得较好和一般的班徽草稿,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设计的作品有创意和自己的个性,能用自己的想法去构思班徽,并未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对于那些设计得一般或过于简单的作品,则着重对学生闪光点的挖掘,并指出他们作品设计的亮点所在,尽可能地对他们取得的一些微小进步加以表扬,并耐心地指出需改进的地方。接着,笔者让学生选出自己感兴趣的班徽进行评价,共同参与并评价同学的作品,说出作品的优缺点,互相交流各自的审美感受和体验,确定下一步班徽的艺术美感和创意的表达该如何完善。最后,笔者让同桌同学互相批改作业,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多元化综合考评。我们要摒弃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成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可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及课堂表现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上述教师对学生设计班徽的评价就非常注重在激励性、民主化的基础上,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引入课堂,在师生双重的真诚评价中感受到班徽设计的艺术魅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让学生因评价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开设校本课程进入常态化

案例5我校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一贯坚持让每位教师开设一门校本课程。虽说这项内容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不过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师还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大胆地去尝试,把课程开发当作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看待。各科教师在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在近几年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已经走出了困惑,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校本课程进入常态化轨道,形成我校校本课程的特色。例如,我们开设的美术校本课程有《校园人物速写》《校园风景画写生》《校园学生装设计》《纸版画的制作》《国画趣味学堂》《动漫趣味设计》《手绘海报设计》《变废为宝的神奇》《中西方美术鉴赏》,还有利用当地优秀文化遗产的《走进蔡氏古民居的美术课堂》等。针对这些特色课程,我们都制订了相应的课程开发程序、方案、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还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校本化课题的研究。

以上校本课程,是我们实施新课改以来设计并开发的一些课题,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要和兴趣需要。每个课题我们都有教学设计、活动实践过程,课后也都有总结反思。活动中,让不同年段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不同的课题。每学期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与评价,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让每个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谈谈对课题学习的看法,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对这门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收获也挺大的。在校本课程的具体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单一课程的束缚[3],学生在造型、观察、表现、形象思维、审美鉴赏、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六)运用数字资源突出教学点

案例6在开展2014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教学评比活动中,教师们所上的课与其他课有着不同的要求。他们必须先在网上提交“晒课”,其内容包括这节课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实录,所用课件必须与网上相关资源链接,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为了充分体现这次优课的特点,笔者上了一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研讨课。课上,笔者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视频,让学生静静感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震撼场景。然后,笔者把画面转向我国著名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过大典》,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学生对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就容易理解。在讲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壁画作品《格尔尼卡》时,笔者就直接通过网络搜索毕加索的人物简介、生平经历、作品风格和艺术成就,就毕加索的人格和作品风格特色与学生进行交流,激起了学生对画家产生一种崇敬感,以及欣赏画家作品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网上阅读《毕加索和格尔尼卡小镇》的故事,观看德国法西斯炸毁西班牙格尔尼卡小镇的历史照片,从而让学生懂得画家所画的形象与生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就是高于生活。这样,学生也就理解了此画是1937年画家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也就更能理解画家创作这幅画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从而这节课也在突出重点中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4]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自己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支配着学生,“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上课是不符合“晒课”的基本要求的。而在信息资源条件下,设计一堂完整的课是将多媒体素材(课件、动画、音视频等)组织成一节完整的课。多媒体数字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就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这次“晒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数字资源及课件的使用,把生动的历史镜头、历史照片、历史故事情节和画家的人生经历与教学点相融合,与学生充分互动,不仅活化了美术教学内容情境,把难于理解的艺术创作理论变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而且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

三、有效教学案例研究带来的启示

13.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十三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一味的让儿童进行临摹写生,儿童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大多简单的只剩下教师讲解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这两个环节而已。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没有任何的创造想象,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作业而已。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很多地区都进行了探索,出现了许多的“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等等。从制作教具到多媒体课件以及相教室布置,教师的尽心尽力的准备,40分钟的一节课往往得准备上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教师对本堂课的研究是很深入,把每一个环节也都安排的非常顺畅,但给人的感觉是很精彩但不真实。甚至还听到过这样一堂课,一开始就先让全体学生排好队伍进表演唱,最后还编排了一台演出,但是演出的成果却并不是本堂课学生的作业,而是教师带来的作品,表面上热热闹闹,就一台精美的舞台剧,但它就一定有效吗?就一定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借鉴吗?这种高付出的“豪华课”投入的精力与收获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能省时又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尝试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游戏中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如:《大嘴巴》、《信封纸偶》《水墨游戏》等等。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儿童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 “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如在《绘画游戏》一课中,一走进教室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问到:这是什么?学生有的猜是太阳,有的说是西瓜,还有的说是一个钟。这样一个“猜物”的游戏使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来了,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丰富。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在比较中发现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如在<<绘画中的线条>>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中外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看看画家是如何来经营画面的。如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飘逸的线条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在分步中简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不管任务的难易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如在《剪花边》一课中在一班上课的时候就按照前面提到的模式,先是欣赏花边了解花边,然后示范键花边,最后就是生制作,但课后出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作品千篇一律。于是在二班上课的时候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及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分步教学法从一开始的随意剪折——尝试剪花边——创作出新颖的花边,三次创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层层扩散,层层启智。在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得到了升华。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

四、在讨论中感受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如在《新颖的名片》一课中,当学生做完名片后不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片与同学交换从而找到好朋友,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摘取相应的星星(创意星、巧手星、设计星)。并请说一说为什么摘取这颗星,有的学生说:“我摘取了创意星,因为我觉得我在爱好部分的设计很有创意用了绘画形式来表现。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做的名片很精致,所以我摘取了巧手星”等等。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4.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四

保山市永昌小学李媛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那么,今天的美术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教学准备。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就是准备。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公开教学为什么给人的效果好,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准备充分罢了。美术老师只有心中有教材,只有课前有准备,小至一节课的准备,大至一个单元、一学期的准备,课堂方能做到有效。

二、强化训练意识。

教师要有强烈的训练意识。老师要形成一套自己的同时又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式的“规范”中自由地学习,自主地学习。训练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包括制作方法,学会想象,学会评价。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训练要求:美术基础好的,悟性高的,要训练他们学会创新和求异;美术基础一般的学生,要训练他们学会在不断模仿的基础是进行改进和添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训练他们学会临摹或模仿。

三、灵活运用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地处理和传授,而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教师要能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再根据自身和学校的条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有选择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来不断丰富和拓展以现有教材为依托的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很好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据了解,目前我们美术老师一般都会“忠实”地履行教材,按教材编排课序、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具备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

过分依赖教材,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或是不理会教材意图,随意调换,甚至自行增删教材内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较好的做法是:在理解新课程标准、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前提下,进行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科学地调整课序,安排授课内容,达到灵活运用教材,优化单元教学设计与优化课时教学设计相统一。

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生动有趣的知识,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美术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感受美,欣赏美。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教学中,都习惯用图片、黑板画去图解美术,由于画面是固定的,它们不能自如地随着美术的起伏发展而流动与变化,因此,在听觉与视觉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很难从静止的画面中感受美术那鲜活的生命力。这时如果制作简易动画演绎美术形象,可以帮助

学生更加细腻、准确地感受美术和理解美术。也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六、充分利用现媒体技术。

现代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资料演示“集成化”。一改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手工板书耗时低效的现状。学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

美术课堂教学,作为视觉艺术,强调形象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七、在分步中简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不管任务的难易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先示范,后制作,往往课后出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作品千篇一律。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可以尝试一下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及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分步教学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层层扩散,层层启智。在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得到了升华。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

八、在讨论中感受。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八、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我们的教学就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得不断地去探索,艺术就是永无止

上一篇:通许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思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