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24-08-22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共13篇)(共13篇)

1.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篇一

教育硕士论文写作

(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名:

业:

向:

师:

院:

月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应试型人才已不再是各用人单位的宠儿。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整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然成为了这个社会的新宠。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通俗特点就是要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同时能够出色地完成自主实践。而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培养出来的,在数学方面尤其如此。传统的数学课堂教育模式通常是以概念一一例题一一练习为主,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解,分析,然后模仿老师的思路去重复大量的练习题。时间没有少花,但是对知识却很少真正地理解,更别说创新精神的培养了。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显然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作为学习的主体把数学知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尝试教学法是我国著名学者邱学华先生历经五十余年探索出来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它一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尝试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认为离开了学习者就无法构成学习活动,这正好与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出来的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尝试教学法,把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带领学生学会寻找知识的方法,探索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使数学课堂的效率最大化。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就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应该如何实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帮助一线教师们顺利实现用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选题意义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⑴中就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尝试教学法是邱学华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来的,它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一种符合当代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对于尝试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促进一线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更好的贯彻实行这一方法,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实现新教育改革所提出的目标。

就小学阶段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可塑性很强的一个阶段。小学生对于新生事物具有天生的吸引力,他们往往对于无法理解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具备了使用尝试教学法的条件。同时小学阶段是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形成。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学科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被教育界置于核心学科的地位。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数学学科教学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文献述评

“尝试”思想其实早在远古历史上就得到了体现。类人猿为了得以生存而尝试着站立,这是其进化成为人很重要的一步。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创造发明,都是因为人们勇于不断尝试才得以形成的。“尝试”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后来邱学华先生将其融入教学中,试图以“尝试”思想推动教育进步。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思考酝酿,至今50余年,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尝试教学理论体系,并且正逐步渗透进入中小学实际教学中。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人对它在中小学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比如韩丽萍在《自主学习方法之尝试教学法浅探》中就尝试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他指出运用尝试教学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等。1金立成在《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就自己在实施尝试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并提出了一些体会,她柞出在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最重要的是注意问题的编制。首先,在整个教学开始时,一定要注意合理编制准备练习,从而创设好认知环境,营造赓好的探究氛围,为后面的尝试过程做好准备。其次,后阶段尝试问题的设置要注重思维含量,提高其探究的价值。她提出“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避免产生畏难情绪,以维持学生思维尔活跃性,确保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问题的选择要有思考价值,要经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把探究变成提问,导致牵着学生鼻子走。”2陈剑弘在《尝试教学法在职校装饰设计类专业课中的应用》中就尝试教学法个步骤的具体实施,即从出示尝试题、学生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体会。他指出“尝试教学法的五个基本教学程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每一步都是可以控制的。在教学中应该根拒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 12 韩丽萍.自主学习方法之尝试教学法浅探[J].新课程(教研).2010(11)

金立成.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中学).2010(09)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3其他相头研究还有很多,比如刘观发的《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应用》;胡学荣的《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江自龙的《应用尝试教学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梁宗勤的《运用尝试教学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王成洋的《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运用》等等。通过对这些已有研究的分析与总结,笔者发现对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情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尝试教学界定研究综述

尝试教学理论是在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升华而成的现代教学理论。

陈仕彬在《谈“尝试教学”与“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运用》中指出远在殷周时代的《周易》,就提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为师长不应该强迫地教育孩子,应该等待孩子来求教。只有孩子产生内在的教化需求,师长的启蒙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4

张传毅在《运用尝试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中提到,《学记》中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意思是教师诱导而不把学生被动地牵着走,师生之间就会和谐融洽;激励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愉快的事。5

张显友在《浅谈尝试法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认为启发开导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不代替学生思考作结论,学生就肯积极地动脑筋了。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己经闪烁着尝试思想的光辉。孔子的名言:“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学生想弄明白又弄不明白时,不要告诉他什么意思;不到学生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告诉他如何表达。6孟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尝试”的教育家。他的名言:“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意思是,我虽然迟钝,也要试一试。这道出了尝试的普遍性。宋代教育家、思想家朱熹进一步阐发了尝试教学的思想。朱熹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强调自学。他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朱熹认为,学生最佳的学习过程,是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反对别人把学习内容领会了,向学生灌输。他又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终究不能代替学生的作用。

近现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自学,学习要从问题开始。蔡元培认为,“最 34 陈剑弘.尝试教学法在职校装饰设计类专业课中的应用[J].职业.2009(11)陈仕彬.谈“尝试教学”与“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09(01)5 张传毅.运用尝试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J].海峡科学.2008(12)6 张显友.浅谈尝试法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6)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有一句名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这是鲁迅鼓励人们去大胆开拓,大胆尝试,大胆创造。对大胆尝试的人给予高度赞扬。著名学者胡适十分重视尝试,他明确提出尝试观,他早年的一本新诗集就取名为《尝试集》。他喊出“自古成功在尝试!”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比较系统地论述尝试教学思想。他明确指出:培养阅读书籍的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惟有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他认为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是尝试的宗旨。运用学生自己尝试的方法,去达到教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己经比较系统地阐述尝试教学思想。

综上所述,尝试教育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尝试教学理论渊源于中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由此,在中国这块沃土上产生和发展尝试教学理论,这是历史的必然发展。

在尝试教学法相关研究中,最多的是关于尝试教学法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旷研究。比如邱学华在《尝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中指出尝试教学注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建立全新师生关系以及改原来被动式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全新的学生自主化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他在文中指出“尝试教学法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体验和感想,故而学生不仅仅获得了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并且可以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7邱学华在《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中从尝试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耐挫的意志品质等方面说明运用尝试教学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8还有很多比如安二竹的《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潘莉的《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初探》、韩金花等的《用尝试教学法展现数学的魅力》等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尝试教学法的运用所起的积极作用做了探究。

(二)尝试教学法的运用研究综述

对于如何在不同的课型上运用尝试教学法,相关研究也不在少数。比如唐晓杰等编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中指出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各种课型上的运用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其中包括尝试教学法在新授课上的运用、在习题课上的运用、在练习讲评课上的应用、在题组习题课上的运用、在中考压轴题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等。9.邱学华在《尝试教学课 78 邱学华.尝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湖南教育.1997(10)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1994(04)9 唐晓杰等编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堂艺术》从尝试教学的准备练习、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等各个步骤分别就尝试教学法在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做了详细的说明,也就是专门针对尝试教学法在应用题中的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一节课要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就要力争做到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主导与主题、教书与育人、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为原则,以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为过程。10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试一试,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想象和动脑筋的余地,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只有探索才能有所创新。”11此外还有杨孝帮的《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徐长春与朱海涛的《在初中代数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几点做法》等也都对尝试教学法在不同课型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12

(三)尝试教学法的完善策略研究综述

对于尝试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具体的操作策略也有很多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比如李现德在《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从课前设疑,引导学生主动预习、课中解疑,引导学生释疑答惑、课后自主演练,巩固所学知识这三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尝试教学法的具体操作。13邱学华本人所著的《中学数学尝试教学法的操作策略》则根据尝试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分别说明了尝试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方法,即怎样出尝试问题、怎样组织学生自学课本,怎样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进行教师讲解四个方面。14另外还有董巧霞的《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书中的应用》、郑香娇的《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徐雪莲的《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幸禹才的《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官声菊的《应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李丽的《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夏文化的《浅谈如何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等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策略进行了分析与阐述。15

(四)研究现状总结

综上所述,己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尝试教学法在中学数学课堂上的实践应用情况作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对笔者写作思考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就尝试教学法在中学数学课堂特别是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操作策略而言,已有研究只是笼统地分析了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操作情况,并没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分析阐述,所以本文致力于 10 邱学华著.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111213 徐雪莲.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2013(16)

刘观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应用[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7)潘莉.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4)14 郑香娇.尝试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6)15 董巧霞.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05)通过一些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案例,对具体如何应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一线教师们的实践教学有所帮助,同时可以丰富尝试教学法的相关理论。

三、研究方法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对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进行研究比较困难,特别是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来就实际过程中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时,更为复杂的是,这不仅教学方法实施所具有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同时还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制约。16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同时还运用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文献研究法:本文在研究之初,首先通过网络调查和图书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有与之有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同时归纳出其中对本文研究有利的理论,进而对当前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进度等有所了解,从而为本文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这些资料除了来自于本校的图书馆之外,还来自于《知网》、《万方》等网络数据平台。

(2)案例法: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同时会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希望通过对所有问题的研究来对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进行研究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针对问题进行了细致化的研究,从而避免涉及面太广而使得论文的研究范围太大,突出了研究了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

(3)问卷调查法:为了保证本文的研究具有时效性,同时也避免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况,本文在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采用了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江苏省部分学校开展尝试教学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进行了了解,通过实际分析,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合理性。

四、创新之处

许映民.尝试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3(02)

(一)观念创新

不管是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还是杜郎口的崔其升校长,还是长期奔波于全国各地推广尝试教学法的邱学华老师,他们都是经过自身摸索、深谙教育教学规律的先进理念的践行者,而且是坚定不移。至于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和冤枉,都没能阻挡他们的脚步。应该说他们的魄力是震撼人心的。他们的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更是值得学习的。从开始的硬性规定课堂讲授时间,到课堂管理,备课要求等等无一细节校长们没有想到。总之,只有有魄力的校长,才能推进这项真正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改革事业。17因此本文研究基础正是基于教学观念创新基础之上开展的,只有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研究,才能从中发现更好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观念。

(二)视角创新

长期以来,老师们就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我只要把课本知识原封不动传达给你,至于听不听得懂,那是学生自己的事。这样,老师轻松,但学生遭罪,爱不爱听都得听,以至于后面学生会越落越大。18现在要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得做多方面的准备来面对学生们的挑战,否则的话你就会落伍,被学生质问住。所以首先是老师得打碎枷锁,动起来,然后学生才会动起来。因此本文研究基于教师视角、学生视角双重方面来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双方面共同研究,从而换一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为本文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三)方法创新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的具体措施来开展研究工作。首先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这些文献不仅来自于学校图书馆,同时还来自于网络,特别是知网中所包含的现有研究文献,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另外本文还采用了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保证了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研究过程中一直采用了辩证方法来进行研究,从而让本文的研究更具普遍意义。19

五、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0月):主要工作,如搜集资料、理解文献;

第二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6月):主要工作,如进一步理解文献,完成初稿;

第三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主要工作,如修改、完成。

1718 陈翠梅.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考试周刊.2012(94)李现德.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76)19 王成洋.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72)

六、目前进展、面临困难

目前本文的研究存在的困难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从学生方面来说,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安静的坐在那里等着教师来向他们灌输知识。所以在使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很多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不愿意主动参与尝试过程;另一方面,就整个尝试教学过程来看,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更愿意主动尝试,积极讨论,而一些数学成绩相对不好的学生就因为存在太多的困难而不愿意尝试,不愿意参与讨论。20

2.从教师方面来看,一方面,由于笔者尝试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尝试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做的不够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好教师在学生尝试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尝试教学过程是一个完全放 让学生主动来学的过程,因此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求更高。而笔者由于教学经验不够,课堂组织方面还有欠缺,所以整个尝试教学过程进行得不是很顺利。

3.从实验方面来看,迫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尝试教学实验不够,从而导致了很多问题不能进行量化分析。

七、论文提纲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的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尝试教学法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尝试教学法的内涵

二、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结构

三、小学数学开展尝试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1.儿童身心发展的切实需求 2.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需求 3.基于数学学科特点的学生需求 4.历史因素

四、尝试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尝试教学法实施基本原则

杨孝帮.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2(06)1.独立性原则 2.目标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反馈性原则

二、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尝试教学法具体方法 1.精心准备练习 2.合理编制问题 3.合理引导自学 4.积极组织讨论 5.细心讲解难点 6.做好课堂总结

三、尝试教学法实践案例与分析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案例 2.《口算除法》教学案例

第三章 尝试教学法具体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研究对象

(二)调查研究实施及数据的收集

(三)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尝试教学法取得的成效

1.实验数据分析 2.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3.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三)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尝试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课堂教学实践分配不合理

2.不同学生在学习习惯及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3.教师教学方法及理念上差异

第四章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尝试教学法改进策略

一、尝试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合理调整

二、尝试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作用合理发挥

三、注重尝试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指导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八、参考文献

书籍:

[1] 韩丽萍.自主学习方法之尝试教学法浅探[J].新课程(教研).2010(11)[2] 金立成.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中学).2010(09)[3] 陈剑弘.尝试教学法在职校装饰设计类专业课中的应用[J].职业.2009(11)[4] 陈仕彬.谈“尝试教学”与“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09(01)[5] 张传毅.运用尝试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J].海峡科学.2008(12)

[6] 张显友.浅谈尝试法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6)[7] 邱学华.尝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湖南教育.1997(10)[8]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1994(04)

[9] 唐晓杰等编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10] 邱学华著.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11] 徐雪莲.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2013(16)

[12] 刘观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应用[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7)[13] 潘莉.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4)[14] 郑香娇.尝试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6)[15] 董巧霞.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05)

[16] 许映民.尝试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3(02)[17] 陈翠梅.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考试周刊.2012(94)[18] 李现德.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76)[19] 王成洋.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72)

[20] 杨孝帮.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2(06)[21] 乔娜.有效尝试,试出一片新天地[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

[22] 汪小华.运用尝试教学 发展数学思维[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03)

[23] 亓俊玲.小设计 大文章——谈尝试教学中数学练习题的设计[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11)

[24] 杨天笑,徐永田.树立“先学后教、渐进内化”的教学理念 走有十中特色的教学之路[J].吉林教育.2005(Z2)

[25] 邱学华.尝试学习的原理、策略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2(11)[26] 张奠宙.“与时俱进”谈数学能力[J].数学教学.2002(02)

[27] 霍力岩.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1(03)

[28] 王建明.教学改革应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J].石油教育.2000(09)[29] 杜权,孟宪伦.尝试教学与素质教育[J].教育探索.1998(03)

[30] 陈劳生.国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通过专家鉴定[J].湖北教育.1996(12)[31] 邱学华著.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2] 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3] 邱学华著.尝试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4]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5] 任长松著.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6](德)第斯多惠著,袁一安译.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7] 霍益萍等著.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九、调查问卷

家长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家长:

您好!为了了解我校推行尝试教学法半年多来您和您孩子的意见和看法,己经了解你孩子的预习习惯养成情况,以便我们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请您如实填写,谢谢!

1.您孩子回家和你谈论数学课上发生的事情吗?()A.每天都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几乎不会 E.从来不会 2.你孩子喜欢现在的数学教学方式吗?()A.喜欢 B.比较喜欢 C无所谓 D.不喜欢 E.很不喜欢 3.经过半年的时间,你孩子完成尝试作业的时间有变化吗? A.比以前短 B.比以往稍微有所减短 C.和以前一样 D.比以前有所曾长 E.比以往长很多 4.你孩子现在每天完成尝试题的时间是()A.10分钟以内 B.20分钟以内 C.30分钟以内 D.40分钟以内 E.50分钟以内 5.你孩子每天做数学其它家作的时间是()A.10分钟以内 B.20分钟以内 C.30分钟以内 D.40分钟以内 E.50分钟以内

6.你孩子平时看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资料吗?()A.每天都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几乎不会 E.从来不会

学生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很高兴跟大家一起学习一年的时间,老师非常喜欢你们,本次问卷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家的数学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兴趣,以便于我们改进教学,问卷采取匿名的形式,所以大家可以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有独特的建议可以写在后面的主观题部分,谢谢合作。

1.你会自己学习新课吗?()A.每天都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几乎不会 E.从来不会 2.我认为预习就是()A.把书读一遍,读书时顺便把例题看一遍 B.边读书边画重点和疑点

C.边读书边思考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提出问题 D.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E.完全解决问题

3.对于预习中不明白的地方,我通常()A.做出记号,留待上课听讲时重点思考 B.与同学交流 C.问老师 D.自己查资料解决 E.小组内交流 4.我在课堂上听课的方式是()A.无目地、被动地听课 B.有一定目的,但有时听课很被动

C.带着预习的问题来听课 D.在听课中不断发现自己预习中存在地问题 E.一边听课一般尝试解决问题

5.在尝试教学中,你上课的注意力比以往()A.更加集中 B.比较集中 C.与过去差不多 D.比以前难以集中 E.一点不集中

6.数学课堂结论的推导方式我比较喜欢()A.老师帮忙推导 B.与同学一起推导

C.自己推导 D.先自己推导,再与同学一起推导,老师点拨 7.我能够根据老师讲的方法提出问题()A.根据自己的预习和同学间的讨论向老师提问很轻松 B.有时也能提问,但问题一般较简单

C.很少提问,我想问的同学们一般都能问到,认真听就是了 D.几乎不问 E.从不提问

8.在课上、课下讨论数学问题时,我通常()A.认真地听但很少发言 B.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C.起初很认真,后来就走神了 D.不听也不说 E.偶尔会听,有时发言

9.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我经常()A.听同学的回答,全盘接受

B.听同学的回答,思考他的答案的算理是否正确

C.听同学的回答,思考他的答案找与自己想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D.专心思考不大注意同学的答案 E.专心听取合理意见

10.如果老师不给予指导,我很难将一个单元的知识提炼出重点和难点 A.能根据课本和笔记自行提炼 B.有时能,但有一定难度

C.很少能,需要老师的指导 D.几乎不能

E.从不做这一工作,等着老师讲

11.我定期对笔记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A.笔记是重要的复习资料,我总是定期进行以上工作 B.有时也整理一下,但利用率较低 C.也想进行整理,但苦于没有时间

D.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得放弃 12.你觉得上数学课开心吗?()A.开心 B.比较开心 C.没感觉 D.枯燥没意思 E.很难受 13.你觉得学习数学有用吗?()A.很有用 B.有点用 C.没用 D.完全没用 E.不清楚 14.你喜欢数学老师的课堂设置安排吗?()A.喜欢B.不喜欢

2.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篇二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养成预习习惯

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导学案”好比学生的指路灯, 引领着学生不断地前行。例如,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前, 我经过反复思考, 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学环节:

1. 基本练习……

2. 平行四边形面积研究, 我来试一试

(1) 我用的是剪拼法。把平行四边形延高剪成一个 () 形和 () 形, 在把它们拼成一个 () 形。原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拼出的长方形的 () , 原平行四边形的高是长方形的 () , 因为长方形面积= () × () ,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 。

(2) 我还有其他的方法。

3. 尝试练习……

我提前把导学案作为家庭作业发给学生, 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到上课时在进行交流。汇报的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 学生们完全能理解学案上的分析, 顺利完成。最为精彩的还是汇报自己的方法时, 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两边剪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来拼: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根据三角形面积来算。整堂课在学生的意犹未尽中结束, 从学生脸上, 我看到学习了成功的喜悦。尝到运用导学案的甜头, 在后来的教学中, 我根据内容的需要, 设计适用的导学案, 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生渐渐养成了提前预习习惯, 学会了预习的方法。

二、巧用“自学提示”, 为学生的“尝试”指路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的条件。”学生的尝试学习, 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领。试想, 教学时, 教师只抛出:“你们自学”, 学生就会自学了吗?因此, 在让学生尝试学习之前,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 巧妙设计自学提示, 让学生围绕它进行自学, 避免自学时毫无目的地盲目学习。在教学《比的意义》时, 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

1. 什么叫做比?

2. 通过预习, 你会读比、写比吗?

3. 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4. 比值可以怎样表示?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的?

这样的几个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展开, 但第2个问题却容易让学生的回答只停留在“会”与“不会”的层面上, 指向性不强。于是, 经过仔细推敲, 我把“通过预习, 你会读比、写比吗”改为“怎样读比、写比, 完成教材上的试一试”。这样, 用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自学, 目的性更强。在教学时, 我先让学生进行5分钟左右的自学后, 再根据自学提示一一交流, 并结合问题出示相应的练习, 讲练结合, 效果显著。

三、倡导“合作学习”, 组建学习团队

尝试教学课堂要注重“三看”, 即一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 二看学生“开口面”, 三看学生“练习面”。我也常以这三方面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自我审视。在短短的40分钟内, 怎样才能实现这三个方面的有效结合呢?经过长期的尝试, 我发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尝试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个性、成绩、男女搭配等方面分学习小组, 每组4—6人组成一个学习团队。在小组中评选流动小组长、记录员负责本组的合作学习。让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质数、合数》时, 在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识后, 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小组内合作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要求快、准, 小组内要达成一致意见。只见学生迅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争辩、讲解与记录。我在巡视中, 发现一个小组正争论着“91”这个数。有3个学生都认为是质数, 只有一个学生认为是合数, 只见这个学生得意洋洋的说:“你们看, 91除了1和他本身两个因数以外, 还有因数7!”其他3位学生还是没有看出来。这个学生着急了, 说:“你们用91除以7来看一看!”其他学生恍然大悟:“不仅有7, 还有因数13, 91有4个因数。”这一小小的环节让我暗暗称赞着小组的力量。讨论的时间比我预计的要短, 学生很快完成。汇报时, 学生不多不少全找对了。有的小组代表还总结了找质数的规律, 除2以外, 在奇数中找, 排除个位是5的两位数, 排除3的倍数, 7的倍数49、91等数。这样,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 拓宽了学生参与面, 增加了学生开口面, 让学生相互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 比教师单一的讲授更容易接受。

四、精设“尝试题”, 当堂完成

尝试教学的特点是“先练后讲”“当堂训练”。因此, 尝试练习的设计内容要精, 题量要适当。学生通过自学究竟有没有达到学习目标, 达到程度如何, 都可以在尝试练习中得以反馈。教师设计尝试提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初次尝试题, 1—2道。内容可以和学生学习的例题相似, 通过尝试了解学生初次学习的情况反馈。2.再次尝试题3—5道, 题要紧扣学习目标。运用于自学交流, 教师讲解之后, 主要检查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3.发展练习1—2道。前两种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尽量当堂订正, 后一种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时,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如“我来试一试”“我敢尝试”“尝试小先锋”等, 激发学生想试、敢试的想法。

3.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小学数学;百分数的应用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时,我们仅是在进行知识灌输,导致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等待式的学习方式,根本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时,我们要用尝试教学法来打破传统数学课堂的沉闷,给学生搭建自主展示的平台,同时,还要确保学生在尝试活动中积极地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因此,本文就以尝试教学法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进行自主学习,以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首先,出示尝试题。该环节是指让学生认识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探索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所以,在“百分数的应用”这节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在出示尝试题的阶段,我组织学生思考了下面几道练习题,如:

(1)红星乡计划造林9公顷,实际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甲、乙两种水壶,甲降价32元,现在售价为96元;乙降价50元,现在售价为160元,思考:哪种水壶降价的百分比多?

……

在该阶段向学生展示这些试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自学课本。在向学生出示练习题之后,在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并对教材中的练习题进行分析,并试着对上一环节出示的尝试题进行解答,同时,自主学习画图。最后,组织学生将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比如,有学生提出:增加的几分之几与少了几分之几是一样的吗?还有学生提出:如何比较是增加还是减少?……在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之后,我并没有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或者是进行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入了尝试练习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习题解答,因为在实际解答和应用中,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就会得到解答,这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尝试练习。在该环节,我再一次向学生出示了相关的练习题,并引导学生进行了积极的解答,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并能让学生感受到尝试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所以,我再一次向学生出示了下面的几道练习题,如:

(1)红星乡计划造林9公顷,实际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画图表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并画出相应的图。

(2)服装店以每套80元的价格购进了200套服装,后来以每套110元的零售价出手。零售价比进价提高了百分之几?

……

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并在解答练习中分析和整理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比如,有学生在解答时出现了画图的问题;还有学生在解答时不能准确地进行百分比计算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下一环节的讨论方向。

再次,学生讨论。该环节主要就是针对上面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一来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来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该环节,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讨论时间,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生生交流中拓展思维,也能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作出贡献。

最后,教师讲解。该环节是教师活动的阶段,是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所以,在该环节,我们主要对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该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课堂将与以往灌输式模式没有区别,严重不利于尝试教学法价值的实现。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要通过设计有效的练习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以确保在学生主动求知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数学素养的形成作出贡献,进而,也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彭少娟.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8).

4.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篇四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运用

怎样去面对全面推行的小学新课程?对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主体——教师来说,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热门话题。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新、现代教学技能的养成运用、教育体制与时代需要的吻合等,都是每一个小学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整体把握新教材的特点

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现,都不可能完全和过去剥离。小学数学新教材对现行教材进行了“一个保留”、“两个简化”和“三个加强”。“一个保留”,就是保留了原教材最成功之处——“双基”,既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曾有人说: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和美国的高等教育相结合。此话或许还有许多争议,但是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谁忽视了双基,谁的教学质量一定要出问题。“两个简化”,即计算简化,应用题简化。新教材在降低了计算题和应用题的难度,深度,而且降幅很大。三个强化”,即加强了数学思想、统计概念、创新意识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创新意识提的比较早了。数学,是物理、化学、天文、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的源泉学科,小学数学学科本位思想强调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究竟有无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统计知

而在现代社会中,收集资料、数据,从中寻找出某项事物的发展规律,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一项技能。新教材所加强的这三项,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结合的,重点对学生收集统计、归纳分析等数学能力进行培养训练,着眼于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开拓精神。

二、新课改中的教学特点

传统的数学常规课堂教学,都是先教后学,先讲后练。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太少,而老师所设计的一些问题又总是让学生围绕着教师预定的目标、框框去转,在现行的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中的主体。强调教师的主体性是指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灵活运用,这无疑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指出了学生的学习是自主性和探究性的;新教材、新教程、新观念迫使每一位教师去思考,有什么新的教学方法更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体现新教材的特点?

三、尝试教学法在新教材中的运用

有人说过,“人一生最成功的学习有两次,一是学说话,二是学走路。”一个人的说话、走路是谁也无法代替的,强迫更是行不通的,这种学习体现着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不教,只让学生去学,能学好吗?学生的学习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承认,缺少必要的物质与精神条件,尝试学习就

“事倍功半”的事,一些初始状态的概念、知识因为缺少必要知识迁移条件的内容是不适宜开展这种教学法的。学生先行尝试自学,其结果会有三种结果:一是学习遇到困难,遇到障碍,产生困惑。这正是“教”和“学”的焦点,是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师大显身手的地方。二是学生的尝试产生了个体间的差异、出入,这样在学生的学习汇报中,就产生了争议、讨论,这正是学生运用知识练习阐述自我观点,形成逻辑思维方式,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是学生的学习取得了尝试的成功,成功所产生的喜悦将会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去学习的兴趣,成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动力;尝试对于教师来说,说明你的教学已经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会学”的素质!无论是哪种结果的出现,都说明尝试教学法是一种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在改变常规教学模式,正确的处理了师生教与学的关系方面是一个重大突破。变先教后学为先试后导,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前沿处于主动地位;尝试教学中,尝试本身就是一种探究;尝试学习使课本例题的示范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对客观世界事物的认知、已有知识间的迁移是学生尝试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应用知识去探知,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尝试学习中同学间的交流起到了互补作用,你会一点,我会一点,相互竞争又共同进步;学习所得的交流和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引导式解答辅助的认知、知识的迁移、学生的互补、教师的辅助等各项尝试教学法的要素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互动的、整体运动的有机组合整体。在这样一个运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素养、知识结构、组织能力、亲和能力等就像“点火器”,把学生尝试学习的“发动机”启动;就像“润滑油”,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就像驾驶员,操纵着航行的方向;就像机修技师,维修各项零件,调整着运转的最佳性能。如果这些要素的功能都正常运转,尝试学习就形成了一个由学生、教师、教材组成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系统。

诚然,脱离时代背景特色、忽视社会发展需求是会让人落伍的,既然新一轮“课改”已经开始,那么主动去适应它的到来是必然的选择。但是,一谈到“虎”就变脸色,“见新忘旧”也是不可取的,唯物主义思想告诉我们,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也离不开它的雏形,事物的发展总有它自身的规律。让我们理智的、勇敢的迎接新课改的到来!

教科研论文

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新教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召庙中心校

杨再萍

5.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篇五

摘要: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可以看中,其主要采用的教育方式是“讲授法”,主张通过灌输的方式将知识传达给学生。由于此种教育方法是以教师为课堂主导者的,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听讲的位置,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性就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对此,本文以尝试教学法为主要研究理论,就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事件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初中数学课堂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18-01

引言

伴随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竞争也愈发的激烈起来。目前,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由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教育出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不再是企业争相招聘的对象,人才的创新性已经成为了其自身受欢迎与否的关键因素。作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其教学方式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其教学研究的根本目标。因此,将尝试教学法融入其中,是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充足的课堂教学时间

尝试教学法是著名学者邱学华老师创造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该方法倡导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该教育方式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从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其课堂知识的容量和难度较高,使得其与小学数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导致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进行实际应用时,往往会由于时间较短的缘故,而无法全面的发挥出其巨大的教学作用。并且,由于初中数学每堂课教学的内容、概念都比较多,且解题所要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只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1]。

2.2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存在差别

经过了六年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使得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于数学学习的基础都是带有个体差异的。然而,尝试教学法设计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的,这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很快的解决数学问题,基础较弱的学生在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之后也能够解决,但是部分数学基础较弱,且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则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这就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愈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尝试教学法的应用方式

3.1合理设计尝试问题

在尝试教学法中,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问题的设置,对于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更是如此,设置出合理的尝试教学问题,能够帮助教师快速让尝试教学法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因此,教师在运用尝试教学法时,不仅要全面的了解该方法的核心教学理念,还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基础,以及学生对生活中由于数学有关理论的生活常识的认知程度,从而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态度与自身特点,进而根据了解到的这些特点来进行数学课堂尝试问题的设置。从而使其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2]。

3.2提高设计问题的趣味性

外国某著名学者曾经说过:“兴趣是激发一个人好奇心最好的方式”。因此,要想促进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顺利的实践应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知识”之前,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这样一个问题:某人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变成了三块,如图1所示,如果这个人想要去玻璃店购买一块一样的玻璃,他需要带哪一块玻璃去购买[3]。

此外,教师在进行趣味式问题的设置与讲解时,一定要尽可能的营造出一个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防止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而无法最大化的发散思维。

3.3提高设计问题的新颖性

由于尝试教学法属于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并且,大部分的初中生对于新兴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能够全面的吸引学生的实现,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设计符合尝试教学法性质的问题时,也要注意保持其新颖性。因此,教师在利用尝试教学法设计数学问题时,应该在坚持数学课本理论基本性质不变的情况下,不断的改变课文中内容的构成形式,力求以一种能够让人耳目一新的形式,将课文中的知识内容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以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高铁和动车为素材,这样设置问题:高铁甲同动车乙相向行使,甲车每小时行使三百五十千米,其车身长度为二百二十米;乙车每小时行使二百三十千米,其车身长度为二百米,问“两辆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分开花费的时间是多少?[4]”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连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细心观察的习惯。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招聘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符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尝试教学法便成为了教育界的宠儿,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6.故事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六

暨阳学校 毛科

邮编:338000 【内容提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如果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观点、阐述一个原理,表达一种看法,传授一种教育思想,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感悟、理解、接受新知,得到教育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关键词】 故事 数学课堂 激趣

新课标中提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更愿意接受数学、更乐于学习数学、更喜欢学习数学。故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神奇的教育力量。

数学课中,在不同的环节运用数学小故事,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就如何在课堂上运用数学故事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在新授引入时,往往有多种方式,可以复习引入,帮助学生回忆旧知,以便教授新知,但往往学生的兴趣不大,而采用故事导入,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大增。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整节课的教学成功可以做好一个铺垫。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时,按照常规的方法导入新课时出示多个对称图形,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特点,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高,而利用故事引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学对称图形时,导入时我利用课件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森林里有只可爱的小蜻蜓。一天,它遇见了蝴蝶,对蝴蝶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蝴蝶就奇怪了,说道:“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是一家人了?”小蜻蜓笑了笑说:“在森林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教师随机提出问题:小蜻蜓找到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时,目的就非常明确了,而且课件的动画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了起来。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后再回到故事,学生就会发现前面让他们所找的都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既轻松,学习效果也比较明显。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个故事,只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里面却运用到了发现法。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他的“认知——发现”说的学习理论提出来的,是指依据教师或教

材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事先未知的结果,即发现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名人故事,拓展学生知识面。

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有时给学生们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让学生在故事的熏陶下学习数学,变成为学数学而学到积极主动学习数学,探索新知。通过名人的事迹也能让学生受到教育,如他们的钻研精神都值得学生们学习,从而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巧算时,抛给学生一个“1+2+3+.....+97+98+99+100 = ?”的题目,然后让学生先自己动手解决,在讲解时,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巧算方法,而是讲了数学家高斯的一个故事: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 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4+3+2+1 =101+101+101+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故事讲完后,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个方法,从此也记住了数学家高斯的名字。

三、学生做故事的主人公,运用故事解决数学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才能激发学生高昂持久的兴趣。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在课堂中,给学生创造数学情境,让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了活动,经历了建构知识的过程,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获得的知识较深刻;同时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兴趣浓厚。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等量代换一课时,我在课堂上一直用“以物换物”作为本节课的主线,把学生置于故事之中,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例如村民,他们分别养殖了多种动物,要进行各种食物的交换。第一次教师做示范,接下来的交换由学生进行,学生参与的兴趣高涨,纷纷举手表示要自己尝试。教师在编故事的同时,也将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创造成了他们的故事情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便将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了灵活运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的,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也可以非常生动有趣。

四、课前数学小故事,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每节课前,给学生讲一个数学小故事,比如说阿凡提编绳子、生死纸条的故事等,虽然不一定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直接有关,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日积月累下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知识面也变宽了。

故事进入数学课堂,尤其是低年级,非常有必要。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边听故事边学习自然乐此不疲了,他们表现出主动学、愿意学,甚至爱学,学习效果良好。当然,在故事情境的编创中,我们要花心思认真揣摩教材,精心组织生动活泼的文学语言和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故事情节紧扣主题,也就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说故事。在运用时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握好度,在必要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把学生从故事自然引领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去。

当然,小小故事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还远不止如此,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仅仅依靠故事教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还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汤书翔:《小学教育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 育 教 学 论 文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小勐统中学

7.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篇七

1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1 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尝试教学法的先尝试、先练习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学材、讨论交流, 最后根据学生尝试讨论的情况教师进行讲解。在这种“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模式下教师无法扮演“主宰者”的角色, 只能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从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数学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者。

1.2 贴近实际的尝试问题设计原则

“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以尝试的精神, 用自学的方法, 自己去获得知识, 解决问题[1]。因此, 贴近学生实际的尝试问题的设计更加重要, 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贴近自己所学的专业、贴近已有认知水平的环境中, 就能产生亲切感, 使学生敢于尝试, 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尝试、练习活动, 这种教学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得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自学能力) , 并且能将他们的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3 合作学习的原则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2], 在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先试、先练, 肯定会出现有的会做, 有的不会做, 学生就需要互相请教, 互相讨论, 自然会出现合作交流的局面。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完成尝试问题和尝试练习, 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 取长补短, 合作交流, 达到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效果, 进而发挥组合的整体功能,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 尝试教学法的中职数学教学设计

在中职数学的尝试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适当的尝试教学环境以及完成尝试活动的方式等。尝试教学通常采用4~6人的小组活动形式, 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学会团结协作, 相互交流。尝试教学的课堂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及目标完成的情况。

下面以利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为例来说明尝试教学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1) 准备练习:各学习小组 (我校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 在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分好固定的学习小组, 每组4~6人) 准备好练习所用的小黑板、粉笔等物品, 这些物品已由学校为每一个班级准备好。教师则需创设尝试氛围, 激发学生的尝试兴趣。

(2) 出示问题:通过事先做好的课件展示尝试问题, 如图1所示, 要测量山顶上电视塔的塔顶到地平面的高度AB, 从与地面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C、D两处, 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为α=68°12′和β=79°48′, C与D两点间的距离为64.15m.已知测量仪的高度为1.56m, 求AB

(3) 首次尝试: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信息, 明了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借助展示的课件, 每个小组在小黑板上做出便于分析问题的图形, 可依据各小组学生的学习习惯标注必要的辅助信息, 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 通过动手、动脑、讨论交流, 尝试思考问题能否解决?如果不能解决, 需补充什么条件才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 经过学生几次的分析、尝试, 最终将落脚在, 要求出AB需求出BD1的长度。借助于学生已有的在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计算经验, 较自然地导出新知识正弦定理的学习。这正是“先试后导”尝试教学设计时, 预先考虑到的由试到导的过渡环节。

(4) 引导自学: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正弦定理的相关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多, 则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5) 再次尝试:学生通过对正弦定理的学习、讨论和交流, 进而再次尝试解决 (2) 中求AB的问题。

(6) 反思评价:学生总结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 并对所在小组的尝试学习活动做出评价。

(7) 教师总结:教师分析各小组尝试活动的长处与不足, 对各小组的尝试活动给予鼓励性的真实评价。

3 尝试教学法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注重学生差异把握尝试问题的难度

若使尝试问题的难度适合学习者当前的知识水平, 就要把握好尝试问题的难度。例如同样的教学内容, 笔者在春季入学班和秋季入学班所出示的尝试问题就有差异。以上面中职数学尝试教学法教学设计中的利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为例, 在秋季班上课时可按上述教学设计中的尝试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 但在春季班上课时, 则把在秋季班出示的问题拆分为综合性小难度低的两个渐进式问题呈现给学生:问题1是在Rt△ABD中, 已知斜边BD=70, ∠D=79°48′, 求AB的长度;问题2是在△BCD中, ∠C=68°12′, ∠B=11°36′, CD=64.15m, 求边BD的长。为什么同样的学习内容两个班的问题却不同呢?首先笔者考虑到春季班学生的数学基础比秋季班略差, 自学能力和积极性也不如秋季班, 因此在自学之初且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 应该出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尝试自学的信心和兴趣。如果不考虑到春季班与秋季班学生的这些差别, 而采用同样的问题。那么, 春季班学生不易接受太难的问题, 一上课就遇到拦路虎, 整堂课的学习情绪必定受到挫败, 学习热情也就随之熄灭。假如问题太过容易, 又不适合秋季班, 因为太容易就不具备挑战性, 也激不起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 学生们觉得那问题的答案就像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根本不用思考, 这样就违背了尝试学习的初衷, 尝试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尝试中思考, 在思考中的单位, 起主导作用, 设计和建设单位起辅助作用, 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较为频繁。在设计阶段, 设计单位要积极听取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的建议, 应该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联合体内部至少进行2次图纸审查, 由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提出改进建议, 将工程的问题在设计之初就减到最少。在设计资料不足时, 设计单位也可以从运营单位及时获得第一手数据, 从而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工艺方案, 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在建设阶段,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沟通是比较频繁的, 这与传统建设模式一致。不同的是, 运营单位也会积极关注工程的建设活动和建设质量, 任何工程变更或洽商都可能会对以后的运营产生影响。运营单位应指派相关人员驻现场工作, 跟进项目的建设情况, 工程竣工后做好交接工作。

进入运营阶段后, 并不意味着设计和建设单位可以完全退出。运营期间出现的问题, 设计和建设单位都有义务参与解决, 因为只有向业主最终提供一个满足功能要求的污水处理厂, 才算完成合同。联合体成员之间的互相推诿和扯皮都是徒劳无功的。

总之, 联合体成员之间的沟通、配合、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是顺利完成项目的关键, 也是总包商能力的整体体现。

4 工程变更风险

合同范围内的工程变更和洽商, 由于不可避免发生, 这部分风险和相应的费用在DBO模式下, 也是由总包商承担的。因为设计和建设部分 (D和B) 的费用对总包商而言是固定总价, 业主按照合同文件的规定支付工程预付款和进度款。一旦产生合同范围内的变更和洽商, 业主是不予支付的, 例如由于当初的设计错误而产生的设计变更, 要由总包商自己承担相应的建设费用。而在传统建设模式中, 设计和建设单位是分别独立的, 建设单位可以按照错误的施工图建设, 然后再按照设计变更联系单重新修改, 由此产生的二次建设费用将由业主承担, 造成工程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因而,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考虑, DBO模式让总包商更谨慎处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活动。建设单位在发现设计图纸存在问题或有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时, 就会在施工前联系设计人员, 对图纸进行修正或优化, 避免二次建设的情况发生。

对于合同范围外的变更, 业主需要支付相关的费用, 变更的申请和审批程序在合同文件中要有详细的规定。业主和总包商都要严格按照合同文件执行, 在规定的时效内完成变更的程序, 保证工程的建设进度。

综上所述, 鉴于DBO模式在我国还是一种比较新的建设管理模式, 建设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 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 如何将DBO模式本土化, 与国内的建设环境相契合, 最大限度发挥模式本身的优势,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笔者仅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做简要分析, 如有不正之处, 欢迎沟通。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育的必要性.邱学华尝试教学在线, http://www.try-qxh.cn/qxh/ShowArticle.asp?ArticleID=979

[2]李亚杰, 魏彦召.任务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34) :47

8.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 尝试 自主 探究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77-02

我校紧紧围绕“高质量轻负担”的主线,以“语文主题学习,数学尝试教学法”为两翼,以“引导自学”为落脚点的课堂改革目标,为孩子卸重,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先学后教”作为尝试教学的核心思想和教学策略,改变着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将学生推向前台,能更加有效、自主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的过程。尝试教学在我校已经实施了四年,由开始的理论学习到行为跟进,再到现在的总结提升,已经深入到我校每位数学教师的课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学情、体现个人教学风格的基本操作模式。

第一环节:课前自学,初步尝试

国家课程中心主任刘坚讲到,老师一定要注重教学设计,把主要精力用在“高认知”上与学生对话,用在教学设计上,用在课堂的有效生成上,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因此我在这一环节就是引导学生阅读自学教材中即将学习的内容。学生结合课本的主题图和一些提示语进行自学。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设计课前自学导航,缓解和降低学生自学的难度。在自学时,一般要求学生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前自学环节一般放在家庭作业来安排,其目的是想给学生自由、宽松、开放的自学时间和空间,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尝试自学的不同方式、速度和效果,同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的习惯。

第二环节:衔接迁移,承上启下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既是前一节课的延伸,又是后一节课的基础。我们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学生兴趣正浓时找准新旧知识点联系点,出示一些既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又能引出已有知识的运用方面的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知识点,组织学生温故而知新,做好知识的正迁移。此环节就借助课前三分钟来进行。

上台主持和演讲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课前三分钟,全班学生挨着来,每学期每个学生大约有2次上台主持课前三分钟的经历。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都很珍惜这一机会,孩子展示的内容丰富多彩,大致分为三类:1.专项知识的积累。比如让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出示一些数学方面的谜语、推荐一些关于数学符号由来方面的知识链接等。2.课内知识的导入。如通过生活小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相关数学知识及生活中的用处,在上课之前与同伴进行交流。3.疑难问题的讲解。尝试让学生在课前精心准备一道类似上课讲过的难题作为第二天课前三分钟的内容,并要同学们来补充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这样学生之间的交流气氛异常热烈,许多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与好胜心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也会产生上讲台一展自己的风采的念头,这种激励式教育正是当今素质教育课堂上不可缺少的。

第三环节:以学定教,深入探究

有了第一环节的学生自学、初步尝试,学生都有急切交流和表达的心理,有的想急于展示自学收获,有的想急于弄清楚自己的困惑。因此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以便了解学情。在三年级的概念教学《什么是面积》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教材上的主题图。课本上的内容是让学生来比较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谁的面积大,从而在这一情境中让学生体会面积的含义。在汇报交流时,一生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汇报,操作方法好,她只摆出了一排和一列就很清楚地得到了结果。另一生分别量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把长和宽相乘,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最后把边长相乘,就得出了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说明这个孩子正处于形象到抽象思维过渡的半清楚、半迷茫状态;第三个学生直接说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边长,老师询问才得知他已经超前学习了这部分知识。

在这个环节,我把学生领入新的尝试阶段,他们自己思、说、听、论,我只是运用学生的表达及时引导。课堂师生、生生对话为主,学生的理解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面积的理解便在学生脑海中深刻而明朗了。

第四环节:解疑启思,深化提高

这一环节中一般在课堂上预留出四、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反思、整理探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然后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解疑、释疑、总结归纳,让更多的学生得以更大的收获。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要完成以下两项任务:一是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反馈交流流露出来的知识方面的盲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讲解学生的困惑,消除学生的疑难,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引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在尝试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9.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篇九

我们知道,数学具有简单美、和谐美、奇异美等特征。但数学美却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符号、严格语言,演译体系中。没有音乐中的抒情旋律、没有美术中鲜艳的画面、没有文学中动人的诗歌。因而缺乏数学素养的人往往感到它枯燥单调,神秘莫测,难以唤起审美情趣。著名的哲学家沙利文却这样说过:“优美的公式就如但丁神曲中的诗句,黎曼的几何与钢琴合奏曲一样优美。”而作为当今时代中的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清楚并运用数学中的数学美,把它渗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置身于数学教学情境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一、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揭示数学美,提高学生钻研数学的主动性

数学学习虽然在创造性欲望的满足上无法与数学发现相比,但同样可以享受到“再发现”和“再创造”的喜悦。一个概念的透彻理解,一个定理的巧妙证明,一个公式的正确使用,一个方法的恰到好处的运用,特别是一道难题经过冥思苦想后的突然悟出,真似“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圆的计算的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圆面积推导过程的理解和应用,我应用了数学中的简单美特征,发给学生材料,先由学生按照印好的线剪拼,推导计算公式,然后小组讨论能否拼成其他图形。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剪拼成了三角形、梯形,在我的指导下也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过程中,他们兴趣盎然,眼中闪耀着成功的喜悦。

(二)启迪思维活动

开发智力,提高能力的核心是发展思维。在数学学习中,一个数学题的解法是否合理,除了有实践标准和逻辑标准之外,还有美学标准。

例如应用题的解法常有多种,我们也提倡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那么在这多种解法中如何判断其优劣呢?其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标准——是否简捷。如:“一条路长1200米,某工程队前3天修了全长的1/5,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需几天?”

解法一:(1200-1200x1/5)÷(1200x1/5+3)=12(天)

解法二:1200+(1200x1/5+3)一3=12(天)

解法三:[(1-1/5)÷1/5]x3=12(天)

解法四:3÷1/5—3=12(天)

后两种解法运算量小,道理也很清楚,特别是第四种解法.利用天数与与工作量的关系,一下子算出总天数,再减去已用的3天,马上得解,因而也是最清楚、最美的解法。

(三)深化理解知识

在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课的复习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了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组织小组讨论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平面图形怎么进行分类?为什么?讨论和分类的过程,也是理解这些图形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学生通过图形的分类及用字母表示数量,得到的各种计算方式的极为优美的简洁的表达形式,体会到了数学所特有的美。

(四)陶冶思想情操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之爱美,在年少时尤为突出,我们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开启心灵,引起精神的升华。充分利用生动的材料.以数学美的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在享受数学美的愉悦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收到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在教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结合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他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了

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在古代是多么的伟大啊,不言而喻,我国数学的辉煌成就中所体现出来的数学美,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材料。又如,数学中的曲线不仅具有柔和而流畅的外形,而且还可以赋予丰富深刻的含义:圆,象征完美,象征团圆,而曲线则暗示着某种人生真谛。

二、实施美育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数学美虽是一种真实的美,但它是美的高级形式。因此,数学究竟美在何处,学生不可能轻易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在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先用多媒体放映生活记实片,带领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学生观察,捕捉到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定格在数学图形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这样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利用多媒体手段,打破时空局限,激活创造思维。

(二)创造数学优美环境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运用美育原则,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把数学材料的静态集合转化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教学的动态过程,造成一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数学与艺术交融,教师与学生共鸣的优美环境。例如,为了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引起猜想。

问:我们是怎么推导圆柱体积的?现在要推导圆锥的体积,该怎么办?为什么?继而通过讨论,引起猜想。

2、实际演示、证实猜想。

拿出事先准备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把它们的容积近似地看成它们的体积,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讨论:如果不等底等高,结论能成立吗?

10.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孙艺

【摘 要】微课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学习资源,其蕴涵的价值很大,适宜在各学科中推广,当然也包括小学数学,而且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具备了实施、应用的基础。微课虽好,仍然需要教师合理调控。从微课的制作、学生微课使用的指导、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应性设计等方面对教师应如何调控进行了小结。随着翻转课堂、新概念的普及和中国微课大赛活动的开展,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也反复尝试运用微课改变教学活动的组织模式,对微课的教学运用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微课开辟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百度百科对“微课”的解释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随着数码产品和宽带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1.教育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为微课应用提供了便利

所在的地区为例,近年来,所有学校全部建有校园网,实现宽带接入县教育城域网,大部分学校完成了宽带网络“班班通”建设,教室拥有多媒体投影设备,教师人人配备笔记本电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产品的大众化和网络资费的降低,绝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在家利用宽带上网的条件。加之各种在线录屏软件界面亲切、操作简易,使教师自己录制微课成为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微课的录制、传播和使用。

2.结合学校学生现状让微课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所在学校,生源状况比较复杂,学生家庭环境、家庭教育背景等差别很大,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传统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很难兼顾班级的全体学生。另外,微课的出现,打破了课堂的框框,打通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联系,其鲜明的可重复性、可选择性特点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灵活,给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让“教学活动顾及班级的每一名学生”成为可能。

3.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殊性让微课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数学以其思维的抽象性、理论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而区别于任意一门学科。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其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运用微课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一项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时,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微课也让数学教师的因材施教得到真正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然而,单靠课堂40分钟,面向数十名学生,教师要想开展好分层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了微课,就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使教师的授课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每一位学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转化学困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微课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教学内容把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题等制作成微课,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让优秀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

微课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

以课堂为中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微课的不同作用,让课内、课外学习联系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数学教学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1.课前使用——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解铃人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例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不理解,他们会想: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减呢?为什么分母不变?分母相加减行不行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课前制作了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在预习时,就将错误的想法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算法和算理。

2.课中使用——让微课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引路人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课前自学中未能理解的问题,还要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高》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材以及观看微课《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及画法》,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这里的基本技能,也就是画三角形的高,仅仅局限于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和钝角三角形的一条高,而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学生还是不会画,甚至可能画错。因此,当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后,笔者让全班学生一起研究。在自己尝试解决、交流后,通过一个微课视频来印证大家的想法,达到教学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3.课后使用——让微课引领数学学习向深处漫溯

课后使用的微课必须有一定的深化、升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培养。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课《面积》。首先出示问题:如何知道我们国家某个省或某个市的面积,如江苏省的面积、连云港市的面积等。接着进行实际讲解、操作,使学生知道具体的方法。最后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随着微课资源的不断丰富,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

一是借助优质资源,让名师“帮我”教学。教师课前对网络共享的微课资源进行筛选、甄别,选择优秀微课“为我所用”。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观看,让普通学校、普通家庭的学生能够方便地得到全国各地名师的指导,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优质师资短缺的难题。

二是分享微课资源,让学生“择师”学习。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对于同一内容,也往往有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不同微课在学校公共资源平台实现共享,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教师的微课进行学习,博采众长,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将会大大提高。

微课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带来了新要求

微课应用范围广、使用效果好,自然会受到越来越多师生及家长的青睐。但微课也仅仅是有别于传统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如何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

1.制作微课要精练、美观、实用

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录制微课之前,准确把握教材,全面分析班级学生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迅速达成教学目标。微课中的讲解要通俗易懂、语言简洁。一节微课的播放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美观就是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字号、颜色、图片、声音、动画等合理搭配,错落有致,录制时要使整个视频简洁、清新、流畅。

实用就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在微课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的重难点,更要关注本班学生的基础、兴趣、习惯等,制作的微课要能适合自己的学生。

2.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微课的习惯和能力

使用微课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师生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步培养学生使用微课的习惯和能力。一是要及时提醒,及时检查、督促,让学生逐步形成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指导学生选择观看合适的微课内容,让学生在通过观看微课解决自身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选择合适内容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家校沟通,让教师和家长合力在学生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中发挥作用。四是要加强师生的即时沟通,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拨、指导作用。

3.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适应性设计

11.尝试教学法在数学应用题中的运用 篇十一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小学数学 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68

邱学华老师提出的尝试教学法以“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为核心,简单说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先进行尝试性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学生在尝试练习中遇到疑问时可自主翻看课本或是向老师寻求帮助。尝试练习的运用使得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中的部分应用题为例,对如何在解应用题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做简要介绍。

一、编拟具有引导作用的准备题

准备题与尝试题密不可分。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时,教师一般要编拟准备题,使学生经历准备题到尝试题的过渡,逐渐了解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能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尝试题做好铺垫。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先让学生按照如下的要求动手摆一摆:①第一排摆6根红铅笔,第二排摆9根蓝铅笔,想一想两排铅笔一样多的是哪部分?蓝铅笔比红铅笔多的又是哪部分?②第一排摆5个正方形,第二排摆圆形,正方形比圆形少两个?通过这两个例子,我让学生在求这类应用题中感知它们的问题结构以及解题思路,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随后我继续出示准备题:小明家养有17只山羊,8只绵羊,山羊比绵羊多几只?通过复习求相差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请学生对此进行口算并说明计算思路。学生解释说:“求山羊比绵羊多几只就是求17比8多多少。”这时,我开始出示尝试题:小明家养有8只山羊,养的绵羊比山羊多9只,绵羊有多少只?至此,课堂教学已经实现了从准备题到尝试题的过渡,使新旧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始新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让学生尝试自学

尝试题出示后,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自学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学生的自学成果自然会有区别。有的学生可以轻松地解答出尝试题,有的学生却会做错甚至做不出。这时,教师可以顺势要求学生自学课本中的例题:有25个苹果,梨比苹果少7个,有多少个梨?然后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如先画一条25等分的线段代表苹果的个数,然后在下面画一条7等分的线段代表梨比苹果少的数量。这样就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现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让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单,方便学生理解。自学要求:1.例题里面给出了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2.从“梨比苹果少7个”这个条件能够看出什么?3.结合线段图思考,梨的个数和哪些数量有关系?4.怎样能算出梨的个数?学生自学后,基本上能回答上面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索,可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具体要求,从而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设计具有反馈作用的尝试练习

出示尝试题是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课本,尝试练习则是对学生自学课本成果的检验。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掌握了解答尝试题的方法。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做好尝试练习这一环节非常关键。在该环节中,教师应注意的是:1.学生完成的尝试题对还是错?2.有几种出错的形式?错在哪?为什么?3.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否理解?4.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做尝试题的情况怎么样?有哪些困难?这要求老师要从各方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在全体学生进行练习时来回巡视观察,及时掌握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的情况,最后选出解题方法最具代表性的同学上台进行展示。例如,以学生这节课中最常出错的两种解法9-8=1(只)和9+8=17(只)为例。针对这两种错误,我让学生试着画出各自的解题线段图,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线段图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便于教师的讲解,也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在平常解题时就尝试着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用线段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这样可以为小组的交流讨论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素材。

在上面的环节都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需要教师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在这节课中可以设计一些不同层次、不同坡度的练习。从看图填空入手,到与例题类似的文字应用题,最后到拍手游戏,练习形式可多种多样。这样既能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又能起到反馈和改正的作用。

从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可以看出,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的课堂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将尝试教学法运用于应用题的教学中,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大有裨益。

12.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尝试背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入我国之后, 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率先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 纷纷开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试验。我校虽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硬件设施和生源质量都不可与名校相提并论, 但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仍然具有可操作性。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

1. 准备阶段

(1) 制订本学期“翻转课堂”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计划。开学前一个月, 依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和原理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设计整学期的小学语文课程实施计划。

(2) 设计“翻转课堂”教案。根据教学计划, 挑选适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章节, 在原有教案基础上, 设计翻转教案, 最好教材每个章节都设计。因此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尝试的教师也要具有一定教学经验, 要对教材每节课重难点都相当熟悉。

(3) “翻转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翻转课堂”教学中, 知识的内化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翻转课堂”的成功与否, 课堂活动是否有效是关键。设计课堂学生活动时, 应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 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同时将传统教学的课后作业带入课堂, 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完成学习。

(4) “翻转课堂”中教师多媒体技能的提高。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要会制作视频。一般是通过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 Point演示文稿制作教学视频, 或者从网上下载教学视频, 制作的视频时长最好7分钟左右。

2. 实施阶段

(1) 知识课前学习过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前一周安排自主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制作的教学视频,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教学视频通过邮件或者QQ群上传。自主学习任务题目一般3~5个问题, 完成任务后产生的疑问, 通过QQ群与学生讨论, 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 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

(2) 课堂教学进行过程。“翻转课堂”一开始先将微课视频再播放一次, 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播放过程中教师通过暂停, 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这个环节一般10分钟。然后开展学生活动, 一般采用同伴教学法, 小组成员轮流上讲台通过PPT展示本小组学习成果, 其他小组评价。“翻转课堂”中最后的时间是知识的练习时间, 作业在课堂上完成, 教师通过巡视,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同时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这个过程一般15分钟。

(3) 课后知识巩固。课后仍然要布置作业以及批改和讲评作业, 也可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制作一些试题讲解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观看。

3. 检测阶段

“翻转教学”教学班级和对照班级统一参加学校月考以及期末的统一考试。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反思和展望

首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 会制作微课视频, 对教材、教法能灵活运用。

其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参与的学生也有较高要求。“翻转课堂”中学生活动空间相当大, 更符合新课标“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自制力在课堂外完成学习任务非常关键。

最后, 看似完美的模式, 可能在实际运作中却不尽如人意, 所以要让“翻转课堂”从舶来品到为我所用, 具有本土化特色, 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0 (4) :46-51.

13.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课堂里也越来越多的贯穿和实施了各类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自主合作式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这种教学方法设置了有意义的情境,将教师所要教授内容先以问题的形式设置,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讨的方式中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因此,在课堂里采用PBL教学法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肯定。本文通过阐述PBL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探讨此种教学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PBL 教学法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42-01

科学和技术的发达使得全世界的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全民信息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及教育的方式。现代化技术对于教育的冲击和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知识的积累已经不能仅仅是靠着记忆了,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帮助人们更好更快的获取知识。而学校教育也不是唯一的选择,教育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的结合体。PLB教学法不仅要使学生成为了知识的拥有者,而且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更新者和创造者,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促使人们学会学习,成为具备主动探究能力、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1.PBL教学法概述

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关注。其本质是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学到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发展能力。

2.PBL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采用PBL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PBL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的应用中,直接可以从实际问题入手来主导教学,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与方法,让数学知识的学习隐含在问题的解决与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在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各种疑问、思维、障碍的同时,就会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挖掘出来学生的潜在的智慧和能力。同时,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其他同学、老师交流,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并通过自己的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这个问题。

2.1 教师是实施PBL教学法的主导

教师的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到PBL教学法的本质。因此,在备课时要注意确定问题是上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提出需要解决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解决。教师备课时要根据丰富的教学资源来保障PBL教学法的实施。网络的便利促进了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给老师们提供了充足的网络资源来共享,教师就可以借助于网络课程带领学生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另外,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提出相应的要求,给学生提供明确的要求和要达到的标准。具体过程是将学生分组,以具体的情景创建问题,在认知的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将分配各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时间,然后再等待结果,进行较为合理准确的评价。

教师是PBL教学法的倡导者、设计者和具体执行者,学生是否能在PBL教学法中学到知识和得到能力的培养要依靠于教师的问题的设置和实施,也要依靠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资源的设计形式要多样化,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虚拟现实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PBL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培养学生探索认知的能力以及其他情感领域的能力,诸如耐心细致,认真踏实,合作交流及用于探索的精神。

2.2 学生是PBL教学法的受益者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是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这句话的内涵就是教会学生学习。PLB教学法恰恰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最佳途径,教会学生如何自主自如的展开学习。PBL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自学的机会,其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PBL教学法就是一个建立在学生自学基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潜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会学习是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中强调的过于注重学习的结果而言的。学会学习的本质内容是不仅仅学会学习内容,更要懂得学习内容的途径和形式,而且能使自身的学习活动切合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心理能力,能够对学习过程作切合实际的操作,既有明确的目标,又能构造出趋向于目标的步骤。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围绕着如何解决问题来进行的,这恰恰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习数学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和问题的情形设置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基于问题为出发点的学习过程更加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学习到的知识有了更多,更深入和更有意义,实用性更强的理解和获取。当问题有难度解决的时候,将会引发比传统教学更高水平的理解和能力发展。

4.结束语

综合上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是实施PBL教学法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最新信息和解决新问题的最佳途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大量的其他类型的知识,例如如何获取有用的资源,如何收集资料,如何选择收集的资料来解决问题,这些能力不仅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上一篇:达县行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实施办法下一篇:保安服务公司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