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训练营新闻稿

2024-11-25

创业训练营新闻稿(精选16篇)

1.创业训练营新闻稿 篇一

EFG创业训练营:“创业谷”(2012)简介

一、EFG创业训练营:“创业谷”(2012)简介

EFG创业训练营:“创业谷”是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EFG)于2010年正式推出的创业教育计划,旨在通过集训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并培育有志于走上创业道路的大学生,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活动。

“创业谷”(2012)将继续面向全国招收立志创业的大学生,秉承EFG创新型创业教育实践的理念,通过创业者、创业前辈、投资人、培训师和专家等团队,与学员共同分享创业经验、传授创业技能、指导创业项目,并围绕创业计划、商业模式、团队协作、成长潜力等模块,展示学员的创业潜质和能力,提升学员对创业的感悟和思考。

为了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帮助,“创业谷”(2012)专门成立有创业经验的专家组成的辅导团队,和由著名天使投资人组成的评审指导团队,深度参与培训工作。EFG将与其他社会资源一起,对“创业谷”中表现优秀的大学生进行天使投资,助你们走上创业之路。

二、学员受益

(一)创业教育。向知名天使投资人、专家等拜师学艺,学习创业中的知识和窍门,加深学员自身的技能;

(二)前辈交流。向在路上的创业前辈讨教经验,收获思想碰撞的火花、了解创业的苦与乐;

(三)人脉拓展。认识全国和你一样心存高远的创业者,邂逅未来的合作伙伴,并建立创业社交网络;

(四)创业诊断。你的创业计划书或将脱颖而出,在为期三天学习的六个课程模块中接受各类专家的点评及指导,帮助你完善商业计划;

(五)机会获取。有机会参加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EFG)举办的相关助活动,包括Intel 大赛、IBM大赛、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等活动。

(六)创业启航。优秀学员有机会获得天使基金的青睐,助创业梦想扬帆起航。

三、报名条件及流程

(一)报名的基本条件:

1、大学生创业者:

毕业生:毕业五年内(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归国留学生);

在校生:高校本科四年级以上在读学生(含本科四年级、专科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2、已经拥有创业项目,计划近期成立公司开始创业的(二)报名的流程:

1、初选:

Ø 申请者根据要求,填写《申请材料》,寄送至EFG(地址见下方)或 电邮至cyg@stefg.org

Ø 初选完成,EFG将以短信和邮件的形式通知符合条件的学员进入复试。

2、复选:

Ø 完成创业性格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复试项目。

Ø 复选完成,EFG将以邮件形式向最终确认的80名学员发录取通知书。

3、培训:

Ø 学员参加为期三天的“创业谷”,不得无故缺席(无故缺席者,将记入EFG项目申请诚信档案)。

四、时间及费用

(一)时间:请任选一个申请(每班80人)

(二)培训费用:由EFG全额资助。

(三)培训地点:上海市区,具体地点见录取通知书。

(四)食宿费用:学员自行安排。

五、课程内容

四大模块课程:

经验分享 — 创业者以创业实践为案例,分享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理论梳理 — 将创业者实践提炼至理论高度,形成实用的系统性知识;

实战演练 — 通过实战,培养和感悟创业商道;

成果展示 — 专家对学员呈现的创业计划做点评指导。

六、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上海市淞沪路234号创智天地1号楼5楼 邮编:200433

咨询电话:*** 方老师 网址:

联系邮箱: cyg@stefg.org

微博咨询:新浪@创业基金会 腾讯@创业基金会

2.创业训练营新闻稿 篇二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高函[2012]5号) 精神, 各高校纷纷制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以下简称“训练计划”) 工作方案。

一、学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思路

实施“训练计划”有利于学院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探索大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机制, 更好地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 开展形式:两级管理、立体化平台

训练计划的开展采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校级管理的职能主要是组织开展“训练计划”, 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和创业训练平台, 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院级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创新创业“项目驱动式管理”, 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落实训练计划的细节工作, 确保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校、院二级在开展训练计划过程中, 应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 搭建训练计划开展的立体化平台。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的平台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设备器材、基地建设等硬件支持, 规章制度的及时出台、氛围的营造、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等软件建设同等重要, 后者往往是平台搭建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内容。

(二) 开展路径:项目驱动、循序渐进

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构成了训练计划的三个层次,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紧密联系, 低级训练项目为上级提供保障和支持。训练项目的开展以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为主线, 以“项目驱动教学”为起点, 创新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项目驱动强化实践训练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以工程实践中心和创业实践中心为平台, 积极培育优秀创新创业团队, 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 最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二、学校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途径

(一)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1. 深入项目教学改革。

在现有项目教学开展的基础上, 在更大范围、更多专业和课程上开展项目教学, 以项目教学为起点, 有序开展训练计划工作。

2. 普及创新学分制。

以学分制形式纳入各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计划中的有关项目活动, 根据其活动情况或按取得相应项目的成果可以获得一定的创新创业学分, 作为学生毕业的必修学分。

(二) 完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1. 建立“校院两级管理组织”。

校级管理组织层面, 在现有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 完善工程训练中心的职能, 负责计划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实施;成立校级学术性专家组织, 服务于项目的申报、评审等工作。院级管理组织层面, 进一步完善二级学院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 明确直接责任人、组建工作小组。 (1) 充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 教务处领导、各学院院长、系 (部) 主任、教学副主任及相关人员担任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研讨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经验交流。 (2) 建立健全工程实践中心的职能。将现有分散、院系自管的创新创业训练基地整合为工程实践中心, 集中为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项目提供场地、设施设备的支持, 合理安排和协调创新团队的活动, 提高实训基地使用效率。 (3)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学校将组成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组长, 教授、行业专家等为成员的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在组建中, 委员会名单见附件二) 。专家委员会按照学校现有学科成立对应专家委员会, 一是对工程实践中心的工作给予建议和指导, 二是负责对申报项目的立项审核、中期检查、验收评审工作。

2. 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为保证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 学校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度, 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分块实施、突出特色, 构建以项目负责制为基础的组织管理及运行体系。探索在师生培训、目标管理、考核评价、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上下级机构及二级机构间的分工与协作机制 (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见图1) 。

(三) 注重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1. 训练计划实现过程。

以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层次为逻辑指导, 以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为主线, 以“项目驱动教学”为起点, 创新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项目驱动强化实践训练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继而以工程实践中心和创业实践中心为平台, 积极培育优秀创新创业团队, 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 最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2. 训练计划实现形式。

训练计划的组织由科研创新训练计划、2创0业13训年练计第划5、科期技中竞旬赛计刊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才素养提高计划和实践体验计划等七个子计划构成。Times

以上七个子计划具体以学生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创业项目、创业指导、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课内外活动整合形成。

3. 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管理。

训练计划的实施应形成系统化的工作程序, 以下以训练计划实施的过程分别介绍各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能。 (1) 教务处的工作职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 负责制定各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管理细则, 经学校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 颁布实施。 (2) 各教学单位的工作职能。根据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细则, 组织项目具体活动内容的设计, 形成每学年 (或每学期) 的具体项目实施计划, 编印项目指南, 并在“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和校园网上公布。组织学生选择项目, 并做好初审工作, 汇总学生选项情况后报“创新创业工作专家委员会”。 (3) 工程实践中心和“创新创业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能。第一, 创新创业计划工作专家委员会审查、确定学生选项情况后, 在“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和校园网上公布;第二, 工程实践中心和“创新创业工作计划专家委员会”根据确定的学生选项项目, 具体实施对项目的组织、检查、评估和考核, 并根据项目管理和学分认定细则对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成绩记载与学分认定;第三, 各项目活动结束后, 将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成绩及学分认定材料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务处) , 教务处进行成绩和学分的最终认定, 并负责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成绩管理系统) 。

三、校内外的保障条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后勤保障以及社会力量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学校在经费投入、基地建设、奖励制度等方面将给予支持。

(一) 经费支持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团队活动专项基金”, 根据各团队计划, 对立项项目进行评审, 根据评审等级给予相应经费支持。重点支持省级及省级以上竞赛活动, 重点支持具有产品设计、加工、研发等类型的活动。各类项目级别的确定由学校根据相应标准进行评审确定。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课外创新团队活动的课题调研、差旅费、材料费等。专项经费支出必须按照“按项核算, 专款专用”的原则。

(二) 基地保障

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必须要有训练基地作为保障, 在基地建设方面,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整合校内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工程实践中心。

为保障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可整合各院系的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为工程实践中心, 金实现基融地与机制的结合, 实现校内跨院系、多团队间教N学O.、项5目, 2开01展3i和n基an地c管e理资源的共享。注重工程 (实C践u中mu心l的at内iv涵et建y设N, O开.发5训16练) 项目, 提高基地利用率。

2. 探索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区。

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开拓校外资源。高校、企业和社会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下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共享的路径,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区, 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提供真实的社会生产经营环境。

(三) 指导力量

建设咨询导师和指导教师专家库。学生可就感兴趣的创意或选题向全校各学科教师进行咨询, 不断深化创意或选题的认识, 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老师入库不设置门槛, 只要是本校在编教师, 不论学历和职称, 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创造性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 校园文化营造

为了让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营造创新氛围, 对于完成结题项目的成果进行宣传:一是学校统一在校园网上发文, 院系张榜公布, 并按项目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报销研究经费;二是学校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 表彰在项目研究中做出贡献的学生和教师, 交流先进经验;三是院系召开师生总结大会, 总结结题项目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活动积累宝贵经验;四是教务处对结题项目进行成果展示, 在各系科教学楼前巡回展示, 项目组成员现场讲解, 并接受师生咨询。通过以上宣传推广活动, 引发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关注, 引导训练计划的深入开展。

四、配套政策

学校每年应安排预算经费作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项目活动进行资助, 以保障计划的运行和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此外, 对训练计划工作做出贡献的院系、教师和学生个人进行其他鼓励办法。

(一) 对学生的鼓励:奖励+表彰+学分替代

为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团队活动, 学校将组织开展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评选活动, 对取得优异研究成果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 完成相应的实验 (设计) 任务, 提交研究报告 (论文) 等环节后, 按成果和获奖情况记相应的课外学分。

(二) 对教师的鼓励:奖励+额定课时减免+培训

为鼓励课外创新活动的开展, 学校可组织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按照活动开展的记录、取得的成绩, 对每年完成项目指导任务, 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大学生课外创新团队指导教师每人给予30-50的当量学时补贴, 此部分工作量不计入教师额定当量学时。此外增加大学生课外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科研项目的机会, 学校根据需要提供技术、外语、创业等方面的培训, 相关教学单位可将需求列入年度培训计划中。

(三) 对院系的鼓励:纳入二级教学单位考核项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纳入学校每年对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考核指标中, 并根据成果情况设立相应活动的优秀组织奖, 用于奖励组织、管理单位和获奖学生所在学院。

摘要:本文就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思路、实践途径、校内外保障条件和配套政策展开讨论, 认为在实践途径方面应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的完善、计划的组织和实施等工作。

关键词:校院两级管理,训练计划解构,训练计划路径,基地整合

参考文献

[1]李立明, 何桂英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3) :85-86.

3.大学生创业训练实践研究 篇三

关键词: 互联网 商业模式 O2O 大学生创业

一、《恩创者》项目设计与开发行业环境分析

从学生消费情况分析来看,有以下几点直接与该项目设计与开发紧密相关: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相对宽裕;学生的消费观念超前,消费能力较强;近年来,培训行业由传统的线下实体教室模式向现代化的线上网络模式过渡,即分散的资源向聚集、专业化靠拢;培训行业竞争激烈,传统的培训机构场地、人员等固定费用的支出较大,导致对学生的培训费用较高;职场竞争压力大,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意识到提高综合能力迫在眉睫,所以学习投资很有必要;用人企业缺人,需要正规靠谱的第三方推荐机构进行人才推荐。

从行业分析来看,近几年,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培训行业,通过借助互联网这个载体,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便捷、精准地选择参加各种培训来提升自己。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但是现在规模大、有影响力的培训公司屈指可数,所以教育培训行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大部分培训机构定位于中小学市场,很少有培训机构定位于大学生市场,有的话也集中于技能性培训,而“恩创者”是集校园讯息、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网上购物、企业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验平台。在校大学生需要这样一个专门针对他们的需求打造的综合服务平台,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捷。

二、《恩创者》项目设计与开发内容

“恩创者”是全国首家运用O2O模式打造的在校大学生互联网体验式就业实训平台。其运用互联网思维,将线下学生资源进行整合,对接相关企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到企业实训工作,从而更好地让他们明确就业方向、制定职业规划。“恩创者”由“企业对接”、“校园媒体”和“校园淘宝”三大板块组成。“企业对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未来就业问题。“恩创者”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内训课程,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择课程并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训。此外,学生可通过平台浏览相关企业的最新动态,目的是让他们了解企业后,以企业的用人标准完善自己,毕业后可顺利地进入该公司。“企业对接”优势在于摆脱了企业一线缺人的处境,毕业生可直接到公司上班,缩短了试用期,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培训费用及很好地规避了人才流失问题。“校园媒体”主要是与各高校内校园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恩创者”工作室传媒部门负责收集并集中发布各高校内新闻、奇闻趣事及校园活动,一方面可以在各高校间宣传我们APP,另一方面各高校的入驻可以带来一定的经费资助。“校园淘宝”主要有百货选购、餐饮住宿、抱团旅游和技能考证等,其目的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其竞争对手类似淘宝、京东一些网商和实体店等,当然,我们也可以让相关商家入驻我们APP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三、《恩创者》项目推广方式及策略

“恩创者”跟合肥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社团及学生会组织合作,以口号“因触动而改变”在校园内进行巡回演讲,每个院(系)将至少举办两场讲座,讲座的内容分为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为企业宣传片的播放,企业宣传片涉及的内容包括企业联合创始人的简介、“恩创者”运作模式的简介及未来发展的规划,以及跟“恩创者”签订战略联盟合作关系的企业负责人对“恩创者”的寄语。视频制作的思路和取材以达到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为目的,从而影响更多的学生关注这个平台。第二个板块为“恩创者”推广讲师口述介绍“恩创者”的运作模式及给学生带来的便利服务体验,联合创始人上台分享成长的经历,由上大学到别人企业从普通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短期内做到公司高管,以及后来辞去高薪工作,下海创业的人生感悟,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成长的经历,奋斗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感化更多的学生。第三个板块为“恩创者”用户粉丝代表的个人分享。第四个板块为“恩创者”的工作人员在讲座举办方的鼓动下,让每一个学生扫我们的APP二维码,现场注册。

除此之外,“恩创者”与合肥各大兼职中介公司及招聘网站合作,借助他们的力量帮我们宣传,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喜欢做兼职。搭建我们自己的网站平台、QQ群、微信公共账号、APP等,通过网络渠道宣传我们的课程内容、服务理念,以及相关的对接企业合作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关注我们。进行线下模式宣传,市场运作这块,公司成立专门的对接部门一方面负责校园宣传这块,更多地运用会销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酒店进行演讲渲染招生。另一方面开发更多的用人企业,跟我们签订战略合作关系,洽谈相关的合作条件,以及让“恩创者”的学员跟企业进行对接工作。

四、结语

从想法的诞生到实际运作,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筹划,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APP开发、市场调研、经费支持、市场宣传、其他具体操作等。在这一系列操作过程中,“恩创者APP”从不成形的雏儿日趋完善。不可避免的是,与其他创业项目一样,“恩创者”在进入市场前同样面临很多阻碍。由于我们的预算经费不足且APP开发成本太高,真正实施起来比较困难;APP框架也不是很健全,商家很难接受和我们合作,而且在推广过程中,因我们的资金不足,达不到预期宣传效果。此外,线上渠道很难集中开发。这一个个问题都等待着创业者解决,APP难以开发,我们将原先复杂的设计程序尽量简单化、优化,并雇佣在校大学生宣传APP,这样既能节省经费支出,又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既然线上渠道难开发,我们可以主要集中在线下,和一些商家合作,入驻APP平台,获取商家和企业的更多投资,从而增加“恩创者”的融资渠道。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前期是非常困难也是非常关键的时候,“恩创者”的建立过程让我意识到创业是多么的艰辛,需要用强大的脑力能量去解决遇到的麻烦。创业是一条极富有挑战的道路,它要求创业者对自己创业项目有执着的决心,对处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持久的耐心及对自己创业有很大的信心。

我们将用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创造奇迹。“恩创者”把握时代发展的有利机遇,依仗专业的研发和运营团队打造一款独一无二的产品,全方位、多层次地服务每一位大学生,让他们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我们也希望与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携手共进,在未来的岁月里,共创辉煌,共享荣耀。

参考文献:

[1]乔春梅,雷芸.自主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4).

4.创业大赛新闻稿 篇四

海滨学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成功举办第六届大学生

创业大赛路演

创业是时代的主旋律,大学生是创业的主力军。我校为响应国家号召,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进一步落实我院实践育人的教育方针,深化就业创业工作,促进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实践深化理论的培育目标。我院开展“创业梦海滨梦”的大学生创业工程,举办了“创想杯”第六届创新创业大

赛,在2016年5月10日中午第六届大学

生创业大赛的路演活动在一期食堂门口正式拉开了帷幕。来自海滨学院各系以及大学生创业园组成的共16个团队参加了比赛。

本次大赛以路人为评委,运用现场演讲的竞演形式,介绍各自团队的工作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概念,以获得路人的支持投票。本次路演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旨在以参赛选手的团队魅力口才和创业理念打动路人评审的心。比赛开场由李嘉诚负责的戴尔课代表CAMPUSTEAM团队,在学校开展电脑一站式服务,诚心的服务于海滨师生;随后由杨泽璨璀璨航拍项目,航拍飞行器划过现场的上空,为我们的活动添了一分光彩;赵刚领导的烽火中小学教育服务理念严谨,及为大学生提供了累计工作经验的机会,又帮助了中小学生;海滨兄弟的阵势堪称强大,所有项目相关人员统一着装统一口号让活动又达到了一个高潮。田建带领的绿色能源防伪包装科技,秉着环保创业原则,为绿色环保添一分助力;由王佳伟带领的乐途假日,创业理念新颖,符合当前大学生多走多看的生活理念。在接近尾声的时候,由赵文锴等人负责的金海岸婚庆策划公司吸引了我们所有的眼球,以及与台下观众的互动,大家在欢笑之中就轻松的了解到他们的创业内容;最后一个名为Dust工作室的创业项目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让我们对新时期的服务行业有了一个新的概念。

此次活动在全体工作人员和参赛选手的合影中落下了帷幕,此次路演的成功举办不仅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同时体现了选手以及工作人员的团结协作,选手们即使在炎炎夏日,也热情不减,鼓舞了在场观众对创业新的认知和了解。期待参赛选手之后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创新创业理念。

5.创业策划大赛新闻稿 篇五

创业协会自成立以来举办的首届大型的创业策划大赛。

总的来说,这次大赛历程一个多月,创业策划大赛的圆满落幕,成功实现了构思大赛的最初目的,即丰富我校校园文化生活的宗旨,为同学和广大创业爱好者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旨在宣传风险投资理念,传播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创新,勤奋学,投身实践,努力成为新世纪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骨干人才;力求将学校的就业教育,创业指导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同学们在在实践中巩固创业理论知识,提高创业技能,激发创 业激情。

创业策划大赛由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吴丽华院长致词并宣布比赛开始。评委由吴丽华吴院长、院团委陈维佳书记、院就业指导中心肖咏桦主任、杨娟老师,学工处高欢老师以及天狮集团、南昌“广润门”纯净水有限公司、南昌新大地亮亮电脑科技等多家企业领导组成。

本次校园创业策划大赛经报名、作品投放、初选与决赛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脱颖而出的5支队伍进入了决赛。选手分为五组参赛,每支队伍都经过三个环节:自我展示、PPT讲解和评委提问。经历近两个小时的激烈展现,由评委评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支、三等

奖、优秀奖。

之后,由吴丽华院长对这场大赛进行了点评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我们相信在院团委的领导下,院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就业创业协会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创新性意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己任。我们将给予同学们更大的帮助。请相信我们的实力,期待我们的精彩!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就业创业协

6.消防训练新闻稿 篇六

开始训练前,带训骨干组织全体新消防员进行了充分热身,并强调了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安全问题,防止了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受伤情况。

随后带训骨干组织开展1200米跑、800米跑、100米跑各四组以及单杠1、2练习训练。因训练前进行了充分的热身活动,新消防员身体机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全体人员都能以高昂的激情,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此次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全体人员停滞不前时奋勇拼搏,不断寻求突破;在举步维艰时砥砺奋进,到达极限后呐喊前行;在精疲力尽时咬牙坚持,充分展现了新消防员的精神面貌。在训练结束后班长骨干讲评说到:体能对消防员有着特殊的`意义,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依据。体能训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消防员保持最佳身体状态,以随时备战和应对各项任务,良好的体能也是各项业务技能训练的基础。

7.创业训练营新闻稿 篇七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不再是单纯的专业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较强的实践能力;不仅要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 教育部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升到重要战略地位, 目的是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 适应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 把创新创业的新的理念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意义

(一)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 国内大部分高校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 教育定位仍是在校内接收专业基础知识的训练, 主要是理论学习, 缺乏实践的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 在导师的指导下, 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主要是通过调研、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以团队形式展开研究,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学生之间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 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理念, 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 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目前全球经济步入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不足显得尤为突出, 而大学生毕业人数却在逐年增加,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所以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自主创新创业就成为大学生的出路之一。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教育, 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理念, 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为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指引方向, 通过自身内部的消化, 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三) 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显得尤为迫切, 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来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 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人才。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 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是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急需。所以在高等学校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成为新的教育形态, 对国家高层次的人才储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 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可以给社会输送具备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能力的新人才, 给建立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在高等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它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根源提高人才质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三、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 各高校处于探索阶段, 重视程度尚显欠缺

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仍然是传统的教育模式,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 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距离, 所以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的指引作用相对有限, 国内大学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 主要还是传统的教育理念, 专注于文化知识的理论学习,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力度不够, 引导不够, 投入不够, 有的浮于表面, 并没有真正的落实, 有的确实在落实,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仍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作用。

(二) 指导教师的指导经验不足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 指导教师的任务是指导、监督和管理项目的实施。项目的执行如调研、数据收集、分析、整理等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现实情况是大都高校的教师是专业的课程教师, 对课本的文化知识比较精通, 而对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缺乏经验, 也是在不断的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经验不足的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 经费投入不足及报销难

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在国内起步较晚, 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所以在经费支持上非常有限,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重要特征是学生需要外出做大量的调研及数据收集, 发生的费用远远超出项目经费, 由于学生没有收入, 所以因经费问题, 造成学生对训练项目缺乏兴趣, 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在报销经费时往往设置各种比例, 由于项目发生的经费比较单一, 大部分是调研发生的费用, 一旦超出限制就会给学生的报销带来难度, 可能出现有经费无法报销的情况, 经费的报销难问题, 使得大学生训练项目参与度较低。

(四) 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认识, 参与热情不高

大学生主要还是受传统的择业观影响, 找个稳定的工作安心上班, 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好的背景下, 很多学生更愿意通过择业、报考公务员、进一步深造等途径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对自主创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及外在环境的影响, 心理上有意回避创新创业。即使有的大学生申请的该项目, 也缺乏足够的热情, 在实践的过程中因经费、能力、精力等原因放弃了, 导致项目无法继续下去, 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五) 缺乏合适的选题

国家指导思想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选题应由学生选择, 但是全日制的大学生主要学习生活于大学校园, 与外界的接触较少, 对实践型选题难度较大。目前, 大都高校采取指导教师提供选题, 学生来选择的模式, 但易出现大量的选题仍偏向于专业理论研究, 缺乏有意义的真正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选题。

四、解决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问题的对策

(一) 加大经费投入及报销的灵活性

由于大学生群体收入来源极为有限, 高校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适当提高经费额度, 对于大量需要外出调研的项目应增加额度, 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项目应加大投入做大做强, 让学生能分享成功喜悦, 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经费报销方面, 应区别对待, 有别于普通教职工的报销, 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特殊性, 发生经费往往比较单一且数量较大可能突破了上限, 学校应给予特殊的照顾, 尽量能给顺利项目进行提供帮助, 从而提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提高项目的质量。

(二)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重视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对学生培养的重大意义, 高校应加强对该项目的宣传, 积极引导学生及教师参与到项目中来, 给指导教师提供相关培训机会, 提高指导经验及能力。构建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平台, 通过平台交流开展项目的经验、成果、资源, 提高学生对项目的充分认识, 共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界定为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主要举措, 为学生多创造训练机会, 为学生创造训练的氛围。

(三) 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管理体系

高校应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计划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把该项目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可以尝试对于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给予的一定学分奖励, 也可以作为一门选修的课程纳入教学体系中, 突出该项目的重要性。同时要重视培养相关的指导教师, 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青年教师培训的必备内容, 并作为竞岗、职称评定、升迁的重要参靠依据, 提升教师对该训练计划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管理上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高效、高质、有序的安排该训练项目, 只有从高校、指导教师、学生三方面完善入手才能真正的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效果。

(四) 积极引导学生自行产生好的选题

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教师提供选题, 学生选择教师选题的模式来参与, 这样实际上还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缺乏好的选题主要原因是与社会实践活动接触较少, 了解较少, 这需要指导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 不能包办, 可以给学生提供方向, 让学生自己去找热点, 寻找好的选题。同时可以请外来专家给学生培训, 把社会热点、社会需求等最新的理念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行产生选题, 提高选题的质量。

(五) 搭建平台, 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首先,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吸纳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产生灵感, 产生有意义的创新理念。第二, 可以通过建立校内创业协会、创业基金会等机构, 为学生创造实战的机会, 在实战中寻找合适的项目。第三, 学校也可以通过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 给学生以锻炼的平台,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达到提升自身素质的效果。第四,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团体组织的创业创新大赛, 让学生通过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及指导教师加大奖励力度,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摘要:伴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更倾向于质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是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 必须从人才培养的源头上提升其综合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重要战略举措, 所以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的意义以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试图探索解决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望能为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寅平, 孙晓红, 章刘成, 尹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 2015 (1) .

[2]钱小明, 荣华伟, 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7) .

[3]吴雅蓉.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2) .

[4]滕爽, 华欣, 郑立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6) .

[5]付少彬, 张芸, 梁玉君, 孟庆峰.浅谈基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广州化工, 2015 (12) .

8.创业训练营新闻稿 篇八

【关键词】职业测评 创业心理训练 方法

一、前言

基于职业测评基础上的创业心理训练的各种方法,就是要使创业者能够更好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创业工作的成功。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职业测评的功能性作用,使创业者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业,加强相应的创业心理训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兴起的话题。

二、职业测评对创业心理训练的作用

职业测评是一种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验的方式,使得人们在通过相应的职业测评以后,能够认识到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因此,职业测评对于创业者创业心理的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测评结合了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统计学等各门学科的综合知识,能够了解到创业者各方面的素质水平,使得每位创业者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创业心理训练的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职业测评在创业心理训练中的作用体现在指导创业者发现自身的职业兴趣,明确创业者自身的能力发展倾向,还可以了解到创业者的个性与性格特点,从而能够提高创业者的心理素质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业[1]。

三、创业心理训练的方法探索

(一)更新创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在创业心理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创业者明白一个道理:创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创业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不能够盲目地创业。所以,要使创业者尽早地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综合职业测评的结果,从而确立创业者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使得创业者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为今后的创业发展打好相应的基础。

(二)加强创业过程的相关指导

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就要充分了解创业市场的发展情况,对市场的发展趋势要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要了解创业产品的特点,事先考察好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工作。所以,在创业心理训练的指导中,可以进行模拟面试的训练,让创业者能够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和创业市场的发展状况,做好创业知识的学习[2]。

根据政府部门对创业活动的支持,可以充分了解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代替就业,解决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让这些创业者能够更好地将精力投入到创业工作中去。因此,创业者可以搜集相关创业信息,拓展自身的知识容量,如可以定期参加有关创业知识的讲座,还可以组织创业者参加创业训练实践,根据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心理情况,让这些创业者认识到自己在各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加强对创业者心理训练的指导,教会创业者进行自我能力的分析,促进创业者对自我认知的思考,使得创业者能够在今后的创业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特长优势。

(三)提高创业者的综合能力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要加强自身身心素质的训练,提高综合素质能力。首先,要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建立积极的世界观,树立积极的创业态度,从而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能够快速地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不会一蹶不振。其次,创业者要保持积极的创业工作状态,以最饱满的热情来进行创业工作。创业者要学会合理调节自身的情绪,适当地宣泄不良情绪。再次,在自主创业过程中,要培养创业者的自荐能力,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从而将自身的创业理念进一步发扬出去。另外,在创业心理训练过程中,培养创业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创业者与同事、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关系,使创业者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他人身上优秀的地方,学会同他人合作进行创业。与此同时,创业者还要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业者要结合市场以及自身的情况,不能够走别人创业发展的老路子。例如,几年前以阿里巴巴淘宝企业为主的电子微商创业行业开始疯狂发展,吸引了许多创业者投资到电子微商的创业当中,但是就目前的创业市场情况来看,电子微商创业行业已经达到饱和,现在进行电子微商行业的创业就已经不适合创业者的发展了[3]。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创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新发展趋势,然而在面临创业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和问题时,要加强创业者的创业心理训练,更新创业者的创业发展理念,做好创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加强对创业者的创业指导工作,提高创业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综合职业测评的结果,使创业者了解自身发展的优势以及缺点和不足,从而实现自身的创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靖.职业测评工具在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86-88.

[2]高学良,李自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素质模型与培养体系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6):214-215.

9.校园集市创业大赛新闻稿(定稿) 篇九

圆满结束

为丰富我院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对创业的热情与激情,培养广大学生的竞争性与参与性,提高大学生的生活领悟能力,从中获得乐趣。4月14日下午,由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举办的第五届“校园集市”创业大赛在北校区宿舍区广场拉开帷幕,此次大赛面向全校各学院学生,以创业团队形式参赛,经该院团总支学生会筛选,最终38支参赛队伍获得参赛资格。

本次活动在主持人的宣布下拉开了帷幕,由DH带来的表演中进入了高潮。在活动中,摊主们按要求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小商品依次摆好,供同学挑选。既有炸玉米,串串香,台湾车轮饼等层出不穷的美食,也有化妆品,面膜,小饰品这些深受女性喜爱的商品,更有些摊主抓住了毕业季的商机,售卖正装以及鲜花等等,气氛热闹非凡。在活动期间实践部还推出了消费者评价表,将各位摊主的商品评分交给消费者,以此记录各位摊主的成绩,使摊主们更加努力推销自己的商品。

10.拓展训练新闻稿 篇十

同样的一块铁,可以锯融消损,也可以百炼成钢;同样的一支队伍,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成就大业。为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20xx年5月18日—19日,全策xxx重庆xxx商业地产全体员工xxx简称全策xxx前往重庆市巴南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为了提高团队配合才干,20xx年3月11日,。xxx此处省略单位成员10来字xxx共计30余人前往警院大学城校区参加户外拓展训练。活动组织接待办对此高度重视,制订了周密的活动打算。

早上十点,在绵绵细雨中户外拓展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开班前,教练让大家进行了“松树与松鼠”、“找友人”等一系列的欢喜活动,旨在攻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建立彼此信任的基础,营造团队快乐和谐的氛围。而后,按照教练的教唆,大家随机分成了两个小组,实现了从开真个小团体各自“背摔”、“空中抓杠”,到“鼓励人心”环节两组的PK对擂,再到最后的“毕业墙”群体合作活动。其中“背摔”告诉大家尽心尽责了方能安心踏实;“空中抓杠”时每位成员都必须战胜自我,在过错的激励、指引下释放潜能;“鼓舞人心”中每位组员必需锁定焦点,细心敏捷,达到极限;“毕业墙”则是所有人团结二心,其利断金,培养团队协作才能的升华。

通过以上项目的训练,经历了团队的生成、展示、整合,各成员看到了本组的优劣势,在闭会着奉献、协作、勇气带来的成功喜悦后,每个人深刻感想到“任务、协作、自信”的精髓,这为当前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本。大家意犹未尽,齐唱“真心英雄”结束了训练,活动取得了圆满胜利。

11.创业训练营新闻稿 篇十一

摘 要: 高职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利于发挥其创新与实践能力,有利于凝聚学生团队意识,有利于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对专业能力的提升与未来创业就业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职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项目实践与体会

根据2007年1月与2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与《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明确提出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性试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江苏省随后启动了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高职院校大学生也纳入其中。笔者积极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与实施,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意义

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自2007年起,教育部财政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开展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与遴选工作。

针对全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目的就是在推动高等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促进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的是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大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就能够参与科研、所在专业的技术开发,并能够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去发现、去创新,让对专业充满兴趣的大学生,有一个实现自己创新梦想的平台,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对专业学习的主动参与性、积极探索性和无限创造力,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通过创新可以很好地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今后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并形成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意义深远,对于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全民创新都大有裨益。

二、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过程

1.项目的申报。

在撰写项目申报书时,首先要研读申报指南,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主要是注重实践创新,申报此项目的大学生团队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确定基于自己专业特长和兴趣的选题项目,鼓励跨专业与学科组建团队。

可以选择申报的项目范围包括团队指导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课题中的子项目,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社会调查项目,以及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

申请人为在校大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项目主持人最多2人,要求主持人学业优秀,有创新意识,有探索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具备开展科研项目的基本素质与能力。项目成员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专业背景,并且要分工明确。

所申报的项目要明确项目研究的背景、目标与主要内容,要有详细的研究计划,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进度要做到切实可行、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实施条件要可靠,经费预算要合理。

2.项目的实施。

项目申报成功后,项目团队成员要能够自主完成项目过程的设计,以及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并独立进行相关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最后要能根据实验情况撰写总结报告。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团队成员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鼓励项目团队成员结合学科专业及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按照项目的分工开展探索、研究、实践,能够提出自己的实践观点与研究见解。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根据团队研究的需要,提供指导工作,指导教师要放开手,让团队成员充分自主地实施项目,提高他们的独立创新、实践能力。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把握时间进度,项目的研究时间是固定的,一般1-2年,因此要尽量在进度之前完成规定内容,否则会造成项目的延期。

项目实施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如发表研究论文或申报专利等,同时要提交项目结题报告。

三、创新创业训练实施体会

大学生的可塑性与潜力是巨大的。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实施过程中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1.兴趣是大学生最好的老师,实践才能出真知。

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团队成员一般都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平时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喜欢思考,一般在他们参加暑期实践过程中开展过一些调查研究,他们通过接触社会、接触真实的专业面向的岗位,能够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和需求,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的体会,这些体会对于一个项目的构思与实施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大学生来讲学习专业知识一定要有兴趣,有兴趣后才爱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团队团结很重要。

团队成员一定要志同道合,要有共同的兴趣,本着对专业的热爱和共同的兴趣,他们走到一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每个成员要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分工,这样团队成员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特长,可以把精力更好地用在项目实施中。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团结协助、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在项目实施中想到更好的主意。此外,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要怕有分歧与争论,当遇到分歧的时候,通过反复讨论和实践验证,最终获得的是更完美的方案。

12.创业训练营新闻稿 篇十二

一、图书馆基本情况

1. 图书馆承担本科教学情况。

图书馆承担我校“信息检索与利用”通识课本科教学任务,每学年6个混合专业班,课程无专业限制,主要针对本校大二大三学生,学生人数合计500人以上,学生评价良好,任课教师多次获得本科教学奖励。

2. 图书馆承担其他教学培训情况。

图书馆承担我校工程硕士“文献检索”课教学任务、全校新教工入职培训任务、全校新生图书馆入馆教育、图书馆读者培训等教学培训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及培训效果。

3. 图书馆学生工作情况。

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人数超过300人,工作岗位近20余种。图书馆不断完善勤工助学学生考勤、考核管理制度,举行各种文娱活动,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促进感情交流,提高了学生工队伍的凝聚力,也使图书馆开展业务工作井然有序。南校区分馆已连续五年荣获“勤工助学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4. 图书馆近年学生活动情况简介。

图书馆年均接待各类读者超300万人次,年均图书借阅量超85万册,为全校读者提供了优质高效服务。年均举办专题讲座及培训约40场次。每年还举办《建馆60周年专题图片展》、《绿色摄影展》等各类大型展览,TEDx SCUT系列沙龙活动,世界读书日、好书推荐等阅读推广活动。

5. 图书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与项目的情况。

图书馆科研教师团队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承担校内外创新创业研究课题多项,包括:广东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项(已结题)、广东省图书馆学会项目3项(已结题)、广州市文化厅项目1项(在研)、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已结题)、校级SRP学生研究计划项目4项(2项已结题,2项在研),以上项目实际参与学生25人以上。

二、基地学生培养理念和基地建设主要思路

1. 基地学生培养理念。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机遇和资本,也是智慧的源泉。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人的必备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基地建设旨在培养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让信息素养教育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也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轻松,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助力。

2. 基地建设主要思路。

依托现有的信息素养教育本科通识课课程,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有创业创新想法的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各项创业创新活动,并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及相关的技能培训,技能培训着重在与信息的获取及处理,及创业相关的知识产权知识及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力求将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及人员优势与学生创业创新需求深度整合,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提供坚实保障和基础。

三、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规划

1. 面向专业。面向全校大二、大三年级学生,无专业限制。

2. 容纳创新创业团队学生数量。可容纳创新团队学生120人。

3. 学生遴选与退出机制。

遴选机制:为双向选择,招募学生原则上为我校在籍在读大二、大三年级本科生,必须品行端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能吃苦耐劳。学生需经过笔试、面试及综合考量,择优选拔录取,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不同团队小组学习,进入基地培养时间以学期为单位。推出机制:学生在基地学习,学期期满后,学生可选择继续在基地学习或退出基地,尊重学生个人意愿。

4. 特色培养计划。与现有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本科通识课相结合,进入基地学习同学可选报通识课来学习,获得信息素养的基础知识,并可以获得相应学分。随后进入基地,进行更加深入及专业的学习培养。

5.2016年主要建设内容。(1)初步建立起“信息素养培育及实践基地”,建立基地运行及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教师及学生遴选及退出机制,保障基地持续高效运行。(2)接收创新创业学生120人以上。(3)建成2~5个特色创新创业学生团队。(4)开展创业创新相关系列培训课程,10场以上。(5)基地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完成校级科研项目2~4项,校外科研项目1~2项目,至少容纳15名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相关工作。(6)指导创业创新团队完成课题调研报告2~5份,学术论文4~10篇。

四、基地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日常运行的模式

1. 基地的组织管理体系。

基地下设:基地办公室、培训实践部、后勤服务部、媒体宣传部。基地办公室:为整个基地的管理中心,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营,对内协调管理,项目初期审核,项目中期考核,项目后期结题等工作。培训实践部:负责基地内教师及学生的培训工作,同时承担各项科研创新活动。后勤服务部:为基地的运营提供各种后勤保障服务,并负责基地的防火防盗等安全管理。媒体宣传部:负责宣传基地的各项活动,并负责收集校内外各项科研信息,负责维护相关的网站及微信等媒体平台。

2. 基地日常运行模式。

由基地办公室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行,培训实践部负责实施各项科研项目,后勤服务部及媒体宣传部提供各项服务保障。

五、师资队伍建设

1. 基地现有教师。现有成员13人,其中3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他为中级职称。13人中有10人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为本科学历。

2. 基地人才储备。

图书馆现有教职工130余人,拥有一大批各种专业背景的博硕士研究生、双学位、本专科毕业的业务、技术人员,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88.4%,具有高级、中级职称人员占74.8%,可为基地发展建设提供充足后备师资队伍保障。

3. 基地教师培训。

对基地教师,定期举办培训、研讨会、项目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提高教师个人的创新创业业务水平及基地整体的创新创业服务水平。

4. 基地教师遴选机制。

依据个人意愿,综合考虑专业方向需求、经验丰富程度、项目需求等因素,择优选拔基地教师。

5. 基地教师退出机制。

所负责项目结题后,通过基地考核验收合格,基地教师可申请退出。教师承担指导项目过程中,若出现违反基地相关规定(我校相关规定、法律规章制度等)的情况,即刻责令指导教师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可本单位通报批评,并上报相关部门。

六、保障机制

为保障和促进“信息素养培育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规范基地的管理,保证基地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平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业型人才,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吸收国内外优秀创新创业基地管理经验,结合本校特点,初步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具体包括:基地运行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管理办法、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

七、结语

13.消防体能训练新闻稿 篇十三

备战比武竞赛期间,支队党委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广泛动员,精心培训、科学组队。支队首长多次召开部署会,明确任务分工,了解比赛筹备情况,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来自努力,付出终有回报。为圆满完成此次比武竞赛,全体参赛人员精心准备、科学安排,期间,开展了器材模块化管理,进行定期计量认证,同时按照送检样品规格研制不同尺寸封条,确保产品重要信息最大程度保留,并依托调研走访找准全民式产品发展关键核心。比赛前期,参赛人员对照比武内容开展了理论知识模拟考试、案卷制作、现场实操等精细化训练,为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此次比武竞赛设置了理论考试、产品实操比武、案卷制作、优秀讲师评比等4个环节。在讲师授课环节,支队融入了三维建模、动画演示、执法视频、现场实验等先进技术元素,深入浅出、直观易懂。比赛期间,参赛队员决心一致、团结拼搏、默契配合、奋勇争先、反复推敲、出色发挥,严格按照比武规程和竞赛规则,以精湛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圆满完成各类比武项目,体现了渭南消防践行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敢打必胜的拼劲,充分彰显了渭南消防新形象。

14.素质拓展训练新闻稿 篇十四

2013年3月31日星期天,嘉兴学院“益满湘西”爱心团队的五期成员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素质拓展训练,大家带着期许与满满的激情。将注意力全部注入了这次活动中去

那一天的清晨微风习习,我们的心里都显得很激动很亢奋,一个精彩的故事总是有大家的良好心态建立起来的,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的都是满满的笑容,相互打招呼、握手。像是已经认识了好久的挚友一般,完全不感到生疏。待我们坐定了,教官大人徐徐走来,让我们再次热情的握手,鼓掌,拥抱。‘好!很好!非常好!’这样激励人心的口号响彻在我们的教室里,瞬间带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然后,教官将我们分成了三个小队,分别建立自己的队歌、队徽、口号及队长。每个队都不甘示弱。将自己的队伍建立的有声有色。接着,比拼开始了„„

我们的第一个游戏是驿站传书。这个游戏看上去很简单,实则考验了队友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凝聚力,大家都争当第一。情绪也很高涨。我们三队分别排成一列,用一个又一个空子去钻规则的漏洞。大家齐心协力,为了队伍的速度与效率分外认真。场面此时此刻是那么温馨、积极,充满正能量。整个拓展过程中大家都很和谐、完全没有争执、冲突的出现。这样的团队,又有谁不会起深爱慕之心呢?

一眨眼就到了中午,摆好教室的桌椅,大家一起去了食堂吃饭。经过简单的休整,我们来到了户外的一片空地上,休息期间,各队的队员们站在尽可能高的假山上挥舞着自己团队的旗子“耀武扬威”,大摆pose。场景温馨中又带着些许年轻人的幽默滑稽。对啊,这样的青春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吧。

休息过后,游戏又开始了,接下来是挑战五分钟,共有三个项目,第一个是大家齐心协力将一个高尔夫球用不同长短的管子运到一个管洞里,这需要大家极为默契的配合,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对接要准而有效。第二个项目是队员们围成一个圈手持一根细细的长管,在默契的口号下进行转换。第三个项目是大家围着一个小鼓每人用一根或两根的红绳拉扯它,以至于可以击起一个排球,十次。三个游戏总共五分钟,大家尽可能的缩短自己队伍所用的时间,相互督促相互扶持。在那片草地上,呼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激励着每一个队员的心,吸引着每一个路人的目光。不论最后输赢如何,我们的举动已经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和赞扬。这是不是已经够了。

最后一个游戏是建桥,教练又加大了难度,把每个小队都一分为二,分别去建造小桥的一半结构,这个游戏又在挑战队友们的默契程度,教练给了我们一个一分钟、两分钟、和三分钟的交流时间,我们从中总结、交换意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知道“相逢”的那一刻,当两半的小桥轻巧的结合时候,队员们的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感谢对方的信任,感谢对方的默契。感谢我们都让对方学会了感谢。

游戏结束了,我们总结了自己的感想,我们感谢这次经历,让我们重新找回了童年时期的那种快乐,重新体会了伙伴的重要性,重新分享了团结的舒畅感。因为这个团队,在我们每一次的团聚中都会从心底里感动幸福,感动,和快乐。我们真正心系团队。让团队的每一次发展都牵动着自己的心弦。这也许就是团队的归属感吧。

15.创业训练营新闻稿 篇十五

因此, 在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新闻写作在实用新闻学知识体系的构成中一直处于“龙头”的位置, 是一系列新闻业务的入门课程之一。课程对新闻报道作品以及这类作品的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以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和训练, 希望能够培养出熟练地掌握新闻传播的规律, 凭借自身敏锐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 借助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能写出传播效果好的新闻稿件以适应媒体需要的新闻人才。

但是, 在目前地方院校新闻写作教学中, 还存在阻碍教学初衷的一些问题。

一、地方院校新闻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

1. 广播式教学唱主角, 学生所学新闻写作知识与能力脱钩

广播式教学是指“以教师 (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为中心, 以言语和板书 (教学媒体) 为手段, 向学生 (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灌输式地传授知识 (教材规定的内容) ;学生则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1) 的教学模式。

在当下的地方院校新闻写作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传授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讲授的理论的情况。在这样“满堂灌”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被忽略了, 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被束缚了, 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转化为可以直接运用的业务能力。而这些能力, 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 是从事新闻工作必不可少的专业要求。

所以, 清华大学的李希光教授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概念或者理论, 也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学习更意味着让学生能够有新的观察, 采取有效的行动, 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思想、行动上有真正的转变。” (2)

2. 实践教学难于落实, 学生新闻写作能力差异巨大

新闻业务教学实践较为突出的是清华大学特色新闻教学项目——“大篷车课堂”。新闻大篷车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主持的国家精品课。自1999年开创以来, 每年夏天, 李希光教授都会带领一组清华学生到边疆或域外展开中国边疆史地和人文故事的采访写作, 学习用全球的视野、历史的深度、讲故事的方法来展现现实生活。

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这样的大篷车课堂需要来自社会的大量的经费资助, 需要专职的多名教师参与, 需要采访地政府的高度配合, 需要出版社发表学生的作品集。这样的新闻采写条件, 让地方院校新闻专业望尘莫及。

而地方院校的实践教学面临着经费缺乏、教学设置限制、学生实践作品难于以高校和媒体合作形式发表的问题。

在新闻写作实践教学不足的情况下, 学生由于课后采写实践的锻炼机会的多寡, 出现新闻写作能力的“橄榄球型”分布:少数新闻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大部分新闻写作能力一般化的学生、少数新闻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学生新闻写作能力差异巨大。

二、新闻写作教学需要以新闻写作能力训练为主线来开展

1. 新闻写作教学以新闻写作能力训练为主线, 符合课程的应用型特质

新闻写作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型的课程, 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介绍新闻写作的理论和各种类型的新闻写作技巧, 更应该侧重于让学生从各种采写实践中去理解, 去总结, 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

所以, 笔者认为, 新闻写作教学需要以新闻写作能力训练为主线来开展, 才不会偏离这门在世界各国新闻传播学科中都处于核心地位的课程的设置意图, 也才真正符合新闻学专业的学科特质。

2. 新闻写作教学以新闻写作能力训练为主线, 符合新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新闻写作能力, 应包括智力、技能、素质和修养四个方面, 统称智能素养。其中, 智力, 主要指新闻学习者的记忆力、发现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技能, 主要包含运用语言工具、掌握布局技巧和熟练写作方法这三项重要技能。素质属于生理因素的条件, 包括意志、情绪、自我控制的差异。修养属于后天性条件, 包括思想、理论、知识三个方面的修养。 (3)

所以, 笔者在这里强调的新闻写作能力训练, 并不仅仅是指新闻写作技能的训练, 而是一种新闻写作综合能力的训练。这种专业领域内的能力培养和训练, 不仅仅致力于提升新闻写作的动手能力, 而是通过教学, 夯实学生的新闻素养, 培养学生准确的判断力、发现新闻的能力、采集素材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和通过新闻报道还原新闻真相的能力。所以, 以新闻写作能力训练为主线进行新闻写作教学, 符合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凸显新闻写作能力训练的教学途径探索

在笔者的新闻写作教学中, 总结了几种培养新闻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 这几种方法都是教师改变“广播式教学”方式, 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的有效尝试。

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 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 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 (4) 。

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他们主动思考、评价案例内容, 针对案例表达自己的见解, 通过充分地参与讨论, 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与真实新闻事件进行有机结合。以案例为分析对象, 强化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 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 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在思考、探索理论如何通过实际工作体现出来的过程中, 把对理论的学习真正建立于新闻实践之上, 可较好地培养他们独立地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笔者认为, 在案例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 不仅应该关注世界范围内的经典新闻报道, 更应该强调案例的新闻时效性。教师把一些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引入课堂, 充分地体现了新闻界对新闻时效性永不止步地追求, 也给学生提供了最为鲜活的新闻案例, 促使学生关注各类媒体的新闻报道, 积极主动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 与社会舆论保持一致地步调。这对于其专业能力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2. 课堂内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 是指创设一定的工作环境和过程, 让角色模拟者在模拟的情景中完成工作任务, 表现自己的才能, 理解教学内容, 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遵循反映论的原理, 充分利用形象来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 通过角色模拟,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促进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和谐发展, 是一个“应用——感知——理解——掌握”的活动过程。 (5)

笔者认为, 在新闻写作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对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强化训练, 也为了弥补开展采写实践受到的限制, 课堂内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在教学中, 针对一些特定的教学内容, 比如事件性消息、专访、新闻发布会等新闻写作, 均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由教师和学生配合创设一定的新闻场景, 安排学生在课堂中模拟记者的角色, 布置明确的课堂训练任务,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新闻的采写。

从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情况来看, 由于采写任务集中、明确, 学生参与角色模拟时有新鲜感, 采写积极性高,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较好。

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 采访真实的故事, 接触真实的人物, 学习真实的本领 (6) ”。在新闻写作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笔者认为, 应该处理好“两个结合”的关系。

(1)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高校内的各种新闻媒体, 都应该是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业务“练兵场”, 包括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的的各种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台、刊物、网站, 以及各种社团组织所拥有的各类媒体, 新闻专业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 把校园变为“新闻实践的实验田”, 通过大量的实践, 提升新闻写作能力。

此外, 高校新闻专业应该与当地的媒体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在当地媒体开辟固定专栏等方式, 一方面为当地媒体输送信息资源, 另一方面来说, 学生的新闻作品真正走出校园, 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采写积极性。同时, 高校新闻专业在当地媒体设立实习基地, 也将极大地方便学生的新闻实习。

(2) 课内与课外结合

新闻写作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 一般都设有专门的实践学时, 虽然学时非常有限, 但是如何安排好这些学时, 让它们切实为提升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服务, 是任课教师要仔细考虑的问题。笔者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几个学时调整在一起,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半天至两天不等的外出采写实践。虽然只能是近距离、小范围的外出, 但是学生还是能够跨出校园, 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 在体验中发掘新闻线索, 完成采写任务。但是, 这样的采写安排要求教师慎重选择采写实践地点, 要考虑到实践地点的信息可挖掘度, 否则学生会觉得收获不大。

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课内的实践学时毕竟非常有限, 一两次的课内外出采写对于提升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是非常不够的。所以, 笔者认为, 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应该充分结合。课外实践包括了学生在校园内的实践, 也包括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的媒体实践活动。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从事这些方面的实践, 通过把新闻写作课程的成绩与学生的发稿量一定程度地结合, 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注释

1 叶平:《教学模式:从“广播式”向“交互式”演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年9月第1卷第3期, P55-56;

2 李希光:《中国教育与教学改革初探》, 《中国教育未来之路》, 2010年1月第1版, P136;

3 张鹏飞:《新闻写作能力体例建构的审美模式》,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9月第9卷第5期, P89-90;

4 李拉:《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研究述评》,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08年12月第4期, P64;

5 杨梅:《情景模拟法在秘书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青海师专学报》 (教育科学) , 2009年第3期, P93;

16.创业训练营新闻稿 篇十六

【关键词】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指导

【作者单位】付宝森,辽宁大学,沈阳体育学院。

随着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国进入数字时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数字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新闻类高校学生作为数字时代的主力军和核心力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潮流的推动下,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使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少走弯路,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高校加强创业指导非常有必要,同时,这项工作需要学生、高校、社会协同互动。本文结合数字时代背景,以新闻类高校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创业指导问题进行探讨,并就高校学生的创业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的创业实践及启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做出重要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关键纽带。

1. 案例一: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为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2015年5月至10月,中国举办了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本次大赛共有1800余所高校57000多支团队20万名大学生参赛,并带动百万学生参与。

中国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于2016年3月正式开赛,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这个大赛已经成为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平台。

2. 案例二:中国传媒大学创业助航计划

在“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创业引领计划”(2014年)的基础上,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施了创业助航计划,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场地保障,支持新闻类学生中的优秀创业企业(团队)。

中国传媒大学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对遴选出的优秀创业企业(团队),给予3万—5万元经费支持;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园为入驻的优秀创业企业(团队)提供20—40平方米的免费办公场地,免费配置工位桌椅,两年内免除场地租金;学校通过财政专项为入驻企业(团队)提供部分水电费和物业补贴。此外,创业园还引进公共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如工商税务、财务代理、法律顾问、导师辅导、创业培训、商标咨询代理、融资对接、公共试验平台等。

3. 案例三: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新闻学院学生创业热潮

近年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新闻学院学生创业热情高涨,积极参加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创意”“挑战杯”“计算机大赛”等各级各类校内外创新创业比赛。2012—2016年,大学生创业项目立项1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7项、校级项目8项。同时,在2016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大赛二等奖以上的团队,以及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团队都获得了相应层级的资金扶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新闻学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创业的渠道和空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以上3个案例从国家、高校、学生等视角,简单列举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的创业实践,从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数字时代对大学生创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创业不是街边练摊儿、开个小饭店或小卖铺、注册所谓的“皮包公司”、做“对缝”等,也不是追求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或全要素一站式积聚(服务)的业态形式等,而是应该着眼于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含量、具有可成长性和高附加值的创业项目,同时这些项目要接地气、融入市场、易于操作,与时代和市场的需求相向而动。

第二,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要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互联网特点,选择有创新特征的项目。作为最具活力、最有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创业群体代表,大学生要勇于发挥自身优势,响应国家号召,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大胆实践和创造。同时,为提高创业项目的质量和转化率,对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必不可少。

第三,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之一,其善抓机遇、勇于进取的时代特征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得到展现。高校作为育人的基地,应有效地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发挥平台作用,为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保驾护航。

二、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的创业特点与机遇

1. 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发展的特点

在当前数字时代背景下,新闻类高校学生除了具有与普通高校学生共同的特征,还具有一些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善于把握舆论导向,对各类信息的传播拿捏有度等方面。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新闻类高校学生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在信息、宣传、文化、传媒等行业领域开拓创业空间。

2. 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的机遇所在

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面临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除了国家层面的创业政策支持,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肥沃的成长土壤。对新闻类高校学生来说,互联网、自媒体、网络多媒体等迅速发展,为其获得更多、更好的创业机会和创业空间提供了可能。

三、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指导机制的优化建议

上一篇:那些年什么相伴作文800字下一篇:建国大业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