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志敏荣辱观

2024-12-17

论方志敏荣辱观(10篇)

1.论方志敏荣辱观 篇一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凡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有自己对于荣与辱的看法和理解。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褒贬尺度和荣辱观是不同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十分精辟,寓意深刻。

“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荣一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八荣八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荣辱观主要体现在对于辱的认识上,大多数思想家都是通过对耻辱的论述来阐释荣辱观的。孟子最早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在我国一些古代思想家那里,知耻乃做人之本。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管子更从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看待“耻”,他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顾炎武进而指出:“四者之中,耻为尤要”。因此,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尤为强调教人以知耻,传统道德中的这种以教民知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深深积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融入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

“八荣八耻”,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注入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表现形式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述荣辱观的局限,把“荣”与“耻”这两个古老的传统道德概念切实对应了起来;在具体内涵上,它

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仅作为道德范畴的局限,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

“八荣八耻”,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正确荣辱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江泽民同志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所以我们应该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与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要通过教育和实践,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人们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青少年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因此,要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公民。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积极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创建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引导人们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使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广大职工要敬业报国、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艰苦奋斗。城市社区要促进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形成人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共产党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争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文明生态村、文化大院、文化体育中心户等活动,抓好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构筑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激发农民群众的荣辱观,鼓励他们自觉履行对国家、社会和集体的义务,倡导勤劳致富、崇尚科学、反对迷信、遵纪守法、敬老爱幼、邻里团结、男女平等、勤俭持家、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努力营造一种促先进带后进,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与反腐倡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大防治腐败力度,始终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到反腐倡廉工作中。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总之我们必须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确实将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事业紧密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我认为“八荣八耻”是在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传统中国人的做人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八荣八耻”对引导全社会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准绳,从表面上看,社会转型,旧的价值观崩溃,新的价值观尚未确立时,丑陋现象屡有发生,究其根本,还是人的价值观、荣辱观日渐模糊、淡薄的结果,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损害了社会风气,给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带来极大的危害,长期以往会关系到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的断裂,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政治经济的平衡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八荣八耻”的提出,是对“以人为本”的新的解释,是对和谐社会新的要求。

2.论方志敏荣辱观 篇二

荣辱观作为人类的道德意识是在原始社会产生的。原始人的荣辱观与维护氏族的整体利益、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对氏族履行义务联系在一起。他们以诚实劳动、平均分配为荣, 以有能力而偷懒为耻。

人类荣辱观的产生, 与人们的安危利益得失紧密相连。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社会形态。在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 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群体而生存, 因而每个氏族成员都与氏族部落同生死、共命运, 如果一个氏族的某些成员战胜另一氏族的某些成员, 那么, 这个氏族的全体成员都感到光荣;如果一个氏族的某些成员受到另一氏族某些成员的侮辱, 那么, 这个氏族的全体成员都感到耻辱。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对原始人荣誉观念做了详细叙述。摩尔根调查了印第安人及易洛魁人部落的实际生活, 发现成年男子第二次定名时, 需要按照他在狩猎或作战中的勇敢表现而给予定名, 这种定名本身也已经给予这位成年男子以荣誉并足以使他感到自尊了。同样, 酋长和酋帅的职务在氏族社会中也总是由有良好行为的人担任, 原始人通过拥戴并给他头上角的方式, 给予荣誉和尊严。

人类荣辱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 原始人的荣辱观还是处于萌芽状态。特别在当时, 由于群婚、性乱、杀死俘虏、食人等现象也不被看成是耻辱, 显然是野蛮的、不文明的。荣辱观作为明确的道德范畴, 是奴隶社会才提出来的。

二、人类荣辱观在阶级社会的演变

荣辱观是个历史范畴。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乃至大相径庭的荣辱观。氏族社会的解体、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分化, 人们的荣辱观念超越了血缘家庭的狭隘眼界, 却又为财产等级关系所支配, 并由此产生了对立的阶级在荣辱观上的对立。“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从根本上说, 抽象的、一成不变的、适应于一切时代的荣辱观是不存在的。

在奴隶社会, 奴隶主阶级把自己所拥有的特权、身份、占有奴隶的多寡等作为荣誉的标准。他们以“不稼不穑”、“不狩不猎”, 而能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豪华生活为荣。他们所崇尚的“勇敢精神”就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残酷和剥削而舍生的精神。在奴隶社会, 奴隶阶级则有着完全不同于奴隶主阶级的荣誉观。在中国古代, 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率足九千, 侵暴诸侯, 人称之为盗跖, 而柳下跖却义正言辞地指责那些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公侯富贵者, 才是真正的盗贼;奴隶们反抗统治的行为, 才是真正的荣誉的行为。《荀子·不苟》中称跖为“名声若日月, 与舜禹俱传而不息”, 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劳动者对柳下跖起义的肯定和称誉之情。

在封建社会, 等级制度更加发展和完善, 封建地主阶级更是把等级、特权和门第作为划分荣誉的标准, 以“爵列尊、贡禄厚、形势胜”为荣。在我国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以“光宗耀祖”、“金榜题名”、“封妻荫子”为光彩, 在这种荣辱观指导下,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被当时的知识分子奉为最高价值目标而孜孜以求。地主阶级维系的是皇族宗亲的家天下, 因此也自然地以在血管里流淌有皇族的血统而自命为高贵荣耀。与此相联系, 他们也就把维护这种宗法关系的忠君孝亲的贵人君子、贤人、孝男、孝女报以荣誉。于是便有总族谱、宗祖祠、孝子图、明伦堂、贞洁坊、烈女祠等一整套荣誉标志。在封建社会, 农民阶级在劳动和斗争实践中, 形成了自己的荣辱观念, 有自己的荣辱尺度。他们把勤劳、简朴、诚实、勇敢、团结互助、济困救危等视为光荣, 把不劳而获聚敛他人之财、贪求功名利禄的行为看作是卑鄙和可耻的事情。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和政治上的逐渐强大,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荣辱观也就应运而生。资产阶级打破了封建特权、等级和门第的限制, 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金钱和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荣辱观确立和评价的标准。一方面, 他们用金钱的多寡来确定人们的价值和行为的荣辱。正如马克思所揭露的, “资本家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才受到尊敬”, “资本是受尊敬的, 所以, 它的持有者也受尊敬。货币是最高的善, 所以, 它的持有者也是善的。此外, 货币还使我不必要为成为一个不诚实者伤脑筋。”即是说, 谁有钱, 谁就值得尊敬, 谁就能成为荣耀的“上等人”。另一方面, 他们把个人主义的发展作为荣誉的内容。他们认为, 人们“自有一种天生的本性”, 就是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这种本性他们称之为荣誉。”他们把利己主义的功名心同荣誉相混淆, 把荣誉看成是为个人名利而奋斗和实现个人名利欲望的手段。显然, 这种个性自由发展和个人名利的实现, 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发展, 特别是无产者个性的受压抑为代价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与资产阶级荣辱观相对立的是无产阶级的荣辱观。无产阶级认为, 靠剥削、压迫人们建立起来的财产、权势、门第不是荣誉, 而是耻辱;靠自私的、不择手段的投机钻营所获取的“荣誉”不是真正的荣誉, 而是狭隘的、暂时的虚荣。只有忠实地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对人类进步做出贡献而得到人们的赞誉和敬佩、并且在内心里得到精神的满足和欣慰, 这才是真正的荣誉。无产阶级荣辱观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指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关于荣辱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 它既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 又是对历史上合理荣辱观特别是劳动人民和进步人士荣辱观的批判继承, 是一种崭新的荣辱观。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荣辱观和劳动人民的荣辱观不同, 主要是:第一, 形成的基础不同。在以私有制为基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 荣辱是以财产和权势为基础。谁有财产和权势谁就有荣誉和尊严;反之就是耻辱。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 批判继承了历史上进步荣辱观的合理因素、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 并且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事业紧密相连, 与履行道德义务相一致。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劳动者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 评定人的荣辱尺度不是门第财产、权势和地位, 而是对人类进步和解放事业所做出贡献。第二, 道德原则不同。剥削阶级荣辱观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道德原则, 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个人奋斗,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则以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 辩证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的关系。一方面, 它强调把集体利益、集体荣誉放在首位, 在全社会倡导并崇尚集体利益和集体荣誉;另一方面, 坚决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鼓励和支持人们去争取个人荣誉。第三, 实现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历史上的剥削阶级不劳而获,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把自己的荣誉建立在广大劳动者受剥削、压迫的基础上, 以追求个人享受为目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坚持劳动创造世界, 包括人类自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视“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这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基本特点。

三、正确荣辱观的社会作用

荣辱观包括对人的行为的道德价值所做的社会客观评价和个人对自身行为的道德价值所作的主观评价或主观意向。正确的荣辱观对社会文明进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具有巨大的作用。

首先, 正确的荣辱观是激励个人进取, 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动力。荣辱观作为一种价值尺度, 无论是社会评价, 还是自我评价, 总会给人们强烈的刺激, 促进人们奋发图强, 取得荣誉。《孟子·尽心上》讲:“人不可无耻, 无耻之耻, 无耻矣。”一个人不可无羞之心, 有了羞耻心才能避免去做可耻的事。古人的许多格言, 如“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 ”“宁可毁人, 不可毁誉”, “宁可穷而有志, 不可富而失节”等等, 都是强调知荣辱观, 他就可以自觉地履行道德义务。

其次, 正确的荣辱观是个人道德行为的价值导向, 一个具有正确个人荣辱观的人, 为了获得社会对自己行为的肯定, 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 必然会依循社会的主观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经常不断地衡量和评价自己的行为, 坚持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向, 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同社会价值目标相一致。《荀子·荣辱》说, “好荣恶辱”是人类的共性, 君子与小人, 都是这种愿望。但是, 必须分清什么是荣, 什么是辱, 否则, 是非不辨, 荣辱混淆, 就会迷失方向, 走上邪路。对于任何一个行为主体 (个体和群体) 都是如此。在社会生活中, 无论是企事业单位, 还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讲信誉, 这是社会发展和群体的要求, 也是实现群体和个体正当利益的保证。从获得荣誉的方式、手段来看, 真正的荣誉靠汗水换来, 决不是靠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无耻手段猎取。

第三, 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条件。荣辱是激发人们奋发进取、履行道德义务的推进器, 是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因此, 当人们普遍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 珍惜自己的荣誉时, 不仅可以促进人们自觉地、积极地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最大的奉献, 而且还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健康的社会舆论, 构建良好的社会风尚。

3.论方志敏荣辱观 篇三

道德信念是历史的积淀。一个人的道德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一个民族也同样如此。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在千百年历史中孕育出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赋予了整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厚重的历史感和道德感。在这个传统里,人不仅是现实的人,更是历史和价值的统一体。我们乐于并善于从德性的角度来定义自己、塑造人生。孟子尝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无论是蒙学教育还是国家取才,道德的尺度始终是第一位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一个只有践行了如此道德价值的人,才是我们所推崇和铭记的人。“平生德义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唯有富于德性的人才可与日月同光,与天地共久。

千百年来,我们无数优秀的前辈和先人身体力行,发扬德性,垂范于后世,为人们所颂扬。他们忠于国家、一身正气——苏武北海牧羊,不辱使命;岳飞戎马一生,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以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修身正己,“暮夜却金”,“两袖清风”。他们“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勤学苦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他们质朴节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如此种种嘉言懿德,史不绝书,而民间更有诸般故事、传说、逸闻、演义,歌功颂德,流传百世。

浸润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中,我们承接的“道德遗产”无比丰厚,我们肩负的责任也无比重大。面对新时代,我们要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也要将时代精神融入其中。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不只是制度和技术的革故鼎新,更是道德精神的重新焕发。现代化不能在道德沙漠中进行。我们的道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日趋开放的社会中,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需要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更需要在继承中弘扬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更需要优良的道德原则来澄清观念,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尤其对于年轻一代,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才能使他们免于成为“漠不关心的一代”、“垮掉的一代”,而真正成为富有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新时期的荣辱观教育,在目标上,必须着力培养既有历史意识又富时代精神的现代公民,使他们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创新;在内容上,必须充分利用历史流传下来的道德遗产,也必须融入当代涌现出来的宝贵精神品质,使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方法上,必须突破强制灌输的陈旧套路,探索适合于不同群体与个人的启发式的教育手段,力避空洞说教,务求真情实感;在途径上,必须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出现道德教育的真空地带。总之,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同样要贯彻“三贴近”的原则,针对新时代新形势,丰富内容,创新思路,改进方法,为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知荣明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正在全社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是一项传承历史传统的伟大行动,也是一项泽被今世与后代的浩大工程。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切实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4.学习方志敏 篇四

说到方志敏,许多人都会肃然起敬,也常会这样的评价他:他是一个为穷人的解放无私奉献的人,是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家。看完了方志敏的简介后,我要说,他还是一个充满着浩然正气的英雄,他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一定会有美好的一天。

回放时间的影像“有一天,囚车穿过戒备森严的南昌城.方志敏向窗外的老百姓挥了挥手,有人认出戴手铐脚镣的是方志敏,不仅掉下了眼泪。方志敏笑着说:“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我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弹是怎样射穿我的胸膛!”刽子的手哆嗦了,扳不动枪击。方志敏望了望烟雨蒙蒙的天空,最后看了看他可爱的中国大地,挥起右臂,用尽全身的力气高喊: “打倒帝国主!共产党万岁!”正是这种坚定信念,当革命需要他牺牲时,方志敏毫不畏惧。

“当方志敏在战场被俘时,抓住他的两个国民党兵无法相信,更无法理解:这个“党国”所通缉的要犯、共产党的“大官”,居然身上搜不出一个铜板。方志敏还在艰苦的狱中用钢笔与敌人给他提供劝降的纸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十多篇共13万余字的文章”.正是这种坚定信念,他艰苦朴素,大公无私,他经手的钱与心血,一点一滴都用在革命事业上。

“当方志敏被捕时,面对幼女的呼唤,他柔肠寸断;面对结发之妻身陷苦境,他心如刀绞;面对白发老母的送别,他悲痛万分。对于亲人,他就是父亲、他就是丈夫、他就是儿子,他就是唯一!但亲情并没有动摇他,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牺牲。”正是这种坚定信念,方志敏把自己对亲人的热爱全化作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

5.《少年方志敏》读后感 篇五

三连二排六班杨智

说起方志敏,人们常常会肃然起敬,也会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为穷人的解放无私奉献的人,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一个充满着浩然正气的英雄。看完了方志敏的故事,我要说,他还是一个充满远大理想的人,他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取得革命的胜利。

年仅36岁的方志敏,在下沙窝被秘密杀害了。在他被监禁的1年间,他用笔书写出一片赤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其中《可爱的中国》最为有名。他将这些作品反复抄写了好几遍,托人带出监狱。这些作品在历经革命沧桑之后,成为见证英烈,激励后世的不朽之作。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将“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付诸行动。前有文天祥,后有方志敏,还有前仆后继的革命者们,他们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胜利之歌。这些革命者,大多少年时就有所成就,方志敏也是,他幼小的心灵在旧社会中逐渐萌生出革命的种子。此后不久他便加入了共产党,开始了他辉煌而又朴实的一生。

在被捕之前,他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革命事业,几起几落,历经坎坷,可谁又知道,身为共产党的高层领导的方志敏,在被捕时竟身无分文,全身仅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正如他《清贫》一书中所写的一样“矜持不苟,舍己为公”。而他的人格魅力也不仅于此。在敌人捉住方志敏的庆功会上,方志敏昂首挺胸,面带微笑,大步的走着。虽脚戴脚铐,身着单薄衬衫,但却精神抖擞,目光炯炯。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台下观众。在他被捕后,蒋介石曾派多人去劝他“归诚”。可他却坚定不移,在最后通牒时,他在墙上写下了“视死如归”四个大字,而他,也真正做到了这点。

“有一天囚车穿过戒备森严的南昌城,方志敏向窗外的老百姓挥了挥手,有人认出戴手铐脚镣的方志敏,不禁掉下了眼泪。方志敏笑着说: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我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弹是怎样射穿我的胸膛!刽子手的手哆嗦了,扳不动枪击。方志敏望了望烟雨蒙蒙的天空,最后看了看他可爱的中国大地挥起右臂,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高喊:打倒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正是这种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当革命需要他牺牲时,方志敏毫不畏惧."方志敏在战场被俘,抓住他的两个国民党兵无法相信,理无法理解:这个“党国”所通缉的要犯、共产党的“大官”居然身上搜不出一个铜板。”正是这种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他艰苦朴素,大公无私,他经手的钱,一点一滴都用在革命事业上。“方志敏被捕后,面对幼女的呼唤,他柔肠寸断;面对结发妻身陷囹圄,他心如刀绞;面对白发老母的送别,他悲痛万分。对于亲人,他就是父亲,他就是丈夫,他就是儿子,他就是唯一!但亲情并没有动摇他,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牺牲。”正是这种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方志敏把自己对亲人的热爱全部化作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

6.论方志敏荣辱观 篇六

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一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荣辱观的思想源泉, 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 两者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重要思想源泉

“荣辱”一词, 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的道德文化体系中。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与古老文明, 带给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世界文明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准则。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从三皇五帝以来至鸦片战争前的历史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价值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意识形态的作用下, 经过世代积淀并逐步形成的, 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成果的总结。

我国近代学者钱穆曾说:“中国文化是世界延绵最久, 扩展最广的文化。至于五千年来, 不断延绵, 不断扩充的历史事实, 便足以证明中国文化的优异价值。”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大地上, 就已经产生了诸子百家思想, 其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影响更为深远。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 如“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准则”、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注重和谐统一的思想, 求真务实的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等,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

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诸子百家所提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规范在诸多方面有着切合之处, 如爱国主义与“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青照汗青”, 服务人民与“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 崇尚科学与“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勤俭力行与“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以团结互助与“仁者爱人, 泛爱众”, 诚实守信与“信者, 诚也, 专一不移也”, 遵纪守法与“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艰苦奋斗与“不以奢为乐, 不以廉为悲”。上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和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可以看出,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思想源泉。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背景下, 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产物, 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动力。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诞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必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协调, 是新形势新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荣辱观, 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在现代化建设中, 辩证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对传统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批判过程, 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胡锦涛同志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容属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它既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代智慧的结晶, 又在批判、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 赋予了这个时代全新的气息、新鲜的内容、崭新的形式和创新的精神, 因而充满了崭新的活力和牢固的凝聚力。

在不同时期,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基本阐述。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有它的特点, 有它的珍贵品德。对于这些, 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 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当给以总结, 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邓小平曾强调:“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 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3]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 近十几年的实践证明, 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党和国家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考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并灵活运用, 是科学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文化思想创新。从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实践情况看, 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彼此是一脉相承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传承与革新的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时代升华和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基础上, 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刻的内涵和更丰富的寓意。但是,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若墨守成规, 则中国传统文化必然不适合当今的时代潮流和发展要求。只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取其精华, 发展中国文化的时代特征, 革新创造, 遵循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特征, 融入现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才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和道德价值典范。

三、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应与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 各地高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成绩显著。但不容否认,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如荣辱观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实际情况联系不紧密, 荣辱观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单一化, 荣辱观教育成果不显著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荣辱观教育, 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 可以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发挥传统道德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 对于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宣传民族优秀文化, 在荣辱观教育背景下, 可以发挥高校课堂教育的传统优势, 在课堂上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堂外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使荣辱观教育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有机结合, 两者共同发展, 共同提高。

“八荣八耻”立足于当代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凸显的问题, 对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作出明确的界定,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新的价值取向, 为我国公民提供了自立自省自律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和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高校内开展大学生荣辱观教育, 在发挥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在高校两课教学及其他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将传统文化的知识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由于经济活动市场化、信息多元化、社会开放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等, 社会产生了各种生活观念和精神文化需求, 形成了多种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 发生了价值观的冲突和选择, 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令人担忧,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依然不够。北京大学开展了“当代大学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问卷,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孟子、荀子、墨子、王充、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古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不太了解, 甚至对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北大第一任校长严复表示了解的仅占40.1%。”[4]在高校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除了把传统文化教育引入课堂教育这一方式外, 还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如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开展校园专题演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文化讲座等方式;通过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文化活动相结合, 以社区文化、村镇文化等为载体,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 进一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相融合, 是每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重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信仰和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 继承和弘扬宣传中国优秀文化是新时期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重要途径。

摘要:“八荣八耻”对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作出明确的界定。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荣辱观的思想源泉, 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应与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533-53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中国要讲话读本[M].学习日报社, 2014:100.

7.方志敏精神与我同在 篇七

最近,社会各界掀起了一股学习方志敏精神的热潮。一时之间,“爱国、创造、清贫、奉献”成了热门词汇。网上相关文章不计其数。但我们阅读之后可以很快发现,绝大多数是假话、空话、套话,流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让人不忍卒读,实是新闻界的巨大资源浪费。闹哄哄的形式主义绝非对方志敏精神的继承。其实细分方志敏之精神,并非不可企及,生活中具有此种精神境界者亦非凤毛麟角,比如就说我这个小小的农村小学老师。

首先说爱国吧。我祖祖辈辈都以是中国人为荣。当年土改和文革时,我家祖上无偿把大房子永久性给贫农居住,把财产田地分给广大贫苦人民,而自己全家扫地出门,靠乞讨度日。这种精神就不用多说了吧。传到我这一辈,更是将这一点发扬光大。最近几年移民热,许多明星、大款、高官亲属纷纷移民他国。能移民地都移了;想移民地都付出行动了;想移移不了的都眼红了,谴责了。可是我依然云淡风轻,处变不惊。干什么要移民啊?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多温暖啊!也许你要说我放屁。如果有这种意见的,你就多看看新闻联播:中国风调雨顺,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外战火纷飞,人民水深火热。这个主旋律自中央电视台成立以来一以贯之,从未改变。你看了还想移民那就是自寻死路啊,风景中国独好!

或许你又会说移民的毕竟是少数有钱的或畏罪潜逃的人,并不代表不移民的就是爱国的。那我再举个例子吧。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具中或衣服里总有一些国外进口的。可是你寻遍我家也不可能找得到一件进口的衣服或家具。家里完全中国货,一张吃饭的八仙桌据说是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少说也有百年历史了。如果你看到我衣服的后面贴着一张“made in china”的标签就大骂我虚伪,明明有进口的印有英文标签的衣服却说不买外国货,假装爱国的话,那我就建议你问问你的英语老师,翻译翻译那个句子的意思吧。

还有一点有必要申明,我学的专业不是英语,不是工商管理,不是酒店管理这些洋气扑鼻的专业,而是流传几千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老祖东的东西要继承,不能丢啊。

创造精神是每个人都有的。只不过有些人创造出的东西在害人,比如地沟油,在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用医用石膏做豆腐„„中国人的创造力的确是丰富的。具体到我,也每天都在创造。像我作为一名老师,职业本身就需要从业者具有丰富的创造精神。此外每天都要写四五门学科的教学设计,这就是对大脑的极大开发,若说我没有创造精神,岂不是对我教学能力的巨大侮辱?其次,对班级的管理也充分体现了我的创新能力。我的班级在我的管理之下,班风学风日趋良好,他们正朝着“文明、勤奋、谦让、坚毅”的目标前行。没有好的班主任,哪有好的班风?

说道清贫。我最有发言权。方志敏被捕时,身上只有一只表和一枝笔,没有一个铜板,一个纯粹的“无产阶级”高级将领让两个国民党士兵趁机发洋财的幻想破灭。同样幻想破灭的还有偷到我家的小偷。如果哪个小偷偷到我家,那肯定是他行窃生涯当中最晦气的一天。当他轻易地撬开我家的那把烂锁时,他一阵窃喜,轻易地进入了我房间。当他看到那台十七寸的又旧又烂的的彩电时,心里顿时灰了一半。好不容易翻箱倒柜发现了存折,打开一看,存折余额0.83元,刚刚昨天取过钱。小偷不甘心,总有几件好衣服吧。再次翻箱倒柜,看到了几件最新款的衣服,也是七八年前的,还缝缝补补好几处。小偷不甘心就这样空手而归,拿走了我的一部已成古董级的号称为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手机。可是回家一接打就死机,小偷忍无可忍一股鲜血喷涌而出。他哪里知道战斗机去战场基本上是有去无回的,所以波导公司折腾了几下就覆灭了。人家刚开始就告诉你了我这手机就是买回去砸的。我买来几天就老出毛病,心疼没砸权当教训放在家里当警戒的,你小偷还偷回去受气?活该你喷血。或许小偷会骂道:“他妈的真晦气,钱都随身带了,家里一毛不存。”的确是啊,我身上整整带了七十块钱啊,一张五十的,两张十块的,清一色印有中国开国伟人头像的人民币,没有美元欧元英镑等外币。或许有人说你的钱都借出去了吧,放高利贷了吧。实话告诉你们,我不但没借出去一分钱,反而欠了好多外债。写到此处,老婆看到了大怒:和你一起孩子都快上小学了,聘礼婚礼首饰样样都没有,你欠我多少,什么时候还,你说”?我无言以对。以我目前的收入,要还三到四年。所以小偷要从我家偷到实质性的有价值的财物也要等几年。如果熟悉我的人或许会质问:“你装什么,上次我看到你住房公积金余额了,有八千多,那不是巨款是什么?”是啊,这倒是实情,我交了六年公积金,终于可以在这个三流城市买三分之一个卫生间了。可是那钱不买房也拿不出来啊。所以小偷还是要耐心的等。以我目前的收入来看,想不过清贫的生活都难啊。

说道无私奉献,和我有一比的人就不多了。我2001年师范毕业之后,就傻傻的等教育局分配。等啊等,一直等到快开学,邻县的同学要么直接分配上岗;要么通过考试竞争上岗;要么通过集体围攻县政府谈判解决问题;部分同学明确知道不包分配也早就另谋出路了。只有我们县的教育局不表态。那时政策已经不给师范毕业生分配工作了,但填志愿时老师也没讲,害的我们几个年级前几名的人都填报师范。我们农村孩子以为考上师范就是捧上了铁饭碗,因为按照惯例以往毕业的师兄师姐都分配了工作。所以我和几个同时毕业的同学就一直很傻很天真的在家里等,不咨询不上访不围攻,乖乖的做新时代的祖国好孩子。后来等到开学,也没有音讯。终于开始上课了,我们乡中心小学领导找到我说,叫我先在村完小代课等待分配,工资没有,问我愿不愿意。我们几个人虽然不太愿意但只能这样了。后来啊,教了一年,也没有等到分配的佳音,代课一年也没有工资,成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杨白劳”。关键是我这不是为私人干活,所以即使没有工资,也没有人对我说一句感谢的话,更别提有什么部门表彰我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志愿者”。那一年,是我人生中最困难的一年。年迈的母亲脖子下面长了两个淋巴结,一直痛,因为我没有收入也就没钱去医院。后来实在痛得受不了了才借钱去医院。本来还想继续吃自家的饭,骑自家的车,为党国的教育事业无偿奉献热血青春,可是一件事情让我无法再奉献了。第二个学期末,学校照例要算一些课时费代课费作为福利发给老师。有个老师发现自己算的钱和会计算得钱相差了1.2元。于是就很生气地找会计吵架。吵得好凶。我小声劝道:“才一块多钱,就算了。”那老师恼羞成怒地嚷道:“我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跑得比兔快,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几块养命钱?该是我的一分不能少。”想想自己在这里代课一分钱报酬都没有,生活每况愈下,我知道自己不能再呆了。有人看到这里就叽笑了:“想得报酬,还叫无私奉献?”我的娘啊,就算老师是春蚕,为人类织出蚕丝,那也要有桑叶吃啊,何况还是吃米饭的人呢?后来去经济特区打工,虽然一个月有了一两千的收入,但我一直心系家乡学校,知道家乡学校公开招聘老师,我通过竞争考上了,成了一名终于可以按时领到工资的老师。如今我扎根农村学校,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抱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思想,做一辈子的教师,为祖国培养接班人。

方志敏烈士已经远去了,但他可贵的精神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许一个因缘际会的时刻,我得之灵气,其宝贵精神在我身上发扬光大也不无可能。有时候我也纳闷,相对来说,我的精神境界也算高了,为什么就从来没有相关媒体来采访报道我的先进事迹。一次和一媒体朋友闲聊,我说出了我的抱怨。朋友大笑,说:“你不知道我们媒体吗?只有两种人才会天天被关注,一种是父母官,一种就是先进典型。前一类你没机会,后一种虽然你够格,但只有当这个典型去世了,才有可能被宣传,比如说老一辈焦裕禄、雷锋、孔繁森,近几年的杨善州„„如果你还活着,今天报道你先进典型事例,明天你就违法犯罪,这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吗?这也符合中国人评定一个人的习惯,就是盖棺定论。所以你想被宣传报道,除非„„

8.参观方志敏烈士园观后感 篇八

以前在书本上学习烈士的英雄事迹就好像白驹过隙一样,只有大概的了解而没有深刻的体会到那种烈士身上的精神。但自从参观方志敏烈士园以后,心底里面涌现出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感受。反正是是一种对烈士的敬畏和仰慕之情。

自走进烈士园,陵园里每一处,都显得格外神圣,每一捧空气,都弥漫着光辉人性的气息。很难想象平时嬉笑不停的我们在此时会显得格外的静谧。当我们不辞辛苦的来到方志敏烈士的陵墓前面,那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油然而生,这不仅是祭奠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对烈士无比崇高的仰慕和折服。

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党员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先烈义 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缅怀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忠贞不渝、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要学他们那种模范遵守党的纪律,一生交给党安排的高贵品格;我们纪念他们: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人民的 利益,持有上下求索坚忍不拔的毅力。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烈士陵园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时代在变化,我们更是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陵园寄托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要起到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优良的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如果说发自肺腑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是参观烈士陵园的“初级阶段”,那么如何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我们立足本岗、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和实际行动,则是我们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标。

9.论方志敏荣辱观 篇九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传统美德,思想道德建设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科学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神, 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新时期我们对荣辱问题的判断,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尤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国传统美德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表人类在整个农业社会发展过程中道德认识的最高水平, 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道德体系, 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础, 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历史渊源, 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和传承来看待道德发展, 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 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我们应当给予总结, 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一直以来, 中华民族都非常重视对荣誉与耻辱的关注与讨论。早在春秋之前, 人们就用“荣”、“耻”、“誉”、“羞”等词汇表达对荣辱是非观念的看法, 这些零散地出现的尚未系统化的、感性的认识, 表达出了我们的祖先对荣辱问题的看法与判断。春秋时期, 管仲认为“礼、义、廉、耻”所谓的“四维”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老子提出人要“上善若水”。意思是最善的人要像水一样, 倡导“仁”、“信”等道德操守。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先秦百家的基础上概括出来“仁、义、礼、智”这四个要素并把它们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孟子这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政治经济需求的固化下流传了下来, 贯穿了中国整个农业社会时期, “在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及天下的矛盾冲突与义利取舍的交织杂陈中提出了对荣辱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看法, 使荣辱观呈现出了鲜明的道德实践特征。”[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产生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 服务于当时社会生存和发展, 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发展秩序的基本手段, 但在“天下之滨, 莫非王土”的特权等级制度下, 法律的作用具有局限性。这样,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调节就主要依赖于道德。传统美德在调整和处理各种关系,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一脉相承的发展中显示出重要作用。传统美德要求人应该真诚相待、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多做利他的事情, 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秩序。传统美德对民族精神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形成了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鼓励人们经历磨难、不屈不挠, 不断奋斗、不断创新、不断开拓、不断进取, 推动社会进步。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承继和超越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根据当今时代的新形势和新特征提出的关于荣辱问题的新判断、新总结。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变化, 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都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愈加多样化。在这种形势下, 我们以什么样的道德精神推进时代发展, 培养时代新人?为回答这个问题, 2006年3月4日, 胡锦涛同志提出, 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并确立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渊源。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包含的爱国爱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内容无不反映了传统美德中朴实无华的荣辱观念。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特有的思想道德传统, 其追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个体身心和谐一致的观念决定了中华民族在荣辱问题上是一个注重荣辱的民族。中国传统的荣辱观念包括爱国、忧民、勤苦、利人、诚信、明法等内容, 这些观念既帮助人们确立了为国为民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 也树立了人们处理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为应对当今社会中的道德荣辱问题提出的, 是以中国传统美德为基础的, 也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与超越。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是教条地运用传统, 而是结合时代特点, 引导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实践相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作为一种道德评价体系存在的, 比传统荣辱观的零散存在要有系统性, 它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 表达了人们所追求的社会风尚目标。“八荣八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从道德的层面切入, 又超越了道德的范畴, 涵盖了道德与法制、文化与经济、社会与人生、群体与个体的诸多领域, 构建了既有先进性要求又有普遍性意义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信仰和精神支柱, 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明价值目标体系。”总之, 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传统美德, 又对进行了其具有时代发展性的超越, 这种超越的目的是为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具有的核心价值理念。孟子最早把“仁、义、礼、智”四个道德要素归纳为道德要求体系, 称之为“四端”。他认为这四个方面既是人自身所特有的, 并也是人必须具备的, 应把“四端”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汉代的董仲舒第一次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 称其为“五常之道”。汉朝将“仁、义、礼、智、信”明确为国家所提倡和遵循的道德纲领, 并将其在《白虎通义》中以官方名字规范其含义。“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撑, 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 也是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的支柱。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容涉及到了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多领域的道德准则。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但其追求的核心价值和“仁、义、礼、智、信”五个道德要素的要求是一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仁和义放在首位, 其中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团结互助、遵纪守法都表现了顾全大局、尊重仁爱、公平正义等追求, 符合传统美德对仁和义的价值追求;崇尚科学、反对愚昧无知表明了一种向往明辨是非, 正确认识自己、人类和社会的愿望, 符合传统美德对智的价值追求;诚实守信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在交往和处事过程中追求的道德准则是真实无欺, 实事求是, 和传统美德对信的最求是一致的;遵纪守法处理体现传统美德对仁义的追求外, 还体现了对礼的追求, 中国是一个非常崇尚礼仪的国家, 传统美德将礼视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含义广泛, 跨越“仁、义、智”的内涵, 体现出一种追求人与人,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协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处理自己和社会发展中所遇问题时的辩证的生活态度。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国传统美德

大学生思想活跃、有创造性、富有进取心, 但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越来越发展, 社会利益呈现出多样化等现实, 大学生的道德诉求和价值判断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尤其在荣辱问题的判断和荣辱行为的选择上充满了矛盾。他们在荣辱标准上既有追求高尚道德标准的一面, 又有以物质利益多寡作为衡量尺度的一面;在荣辱行为中既表现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一面, 又表现出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一面。所以,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国传统美德,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 应加强大学生荣辱意识的教育, 教育学生既要学习知识, 更要学会做人。大学生来在学习期间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希望将来在行业中出类拔萃, 成就一番事业。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做人的重要性, 不懂得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教育实践中, 应该帮助大学生学习传统美德, 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工作中要紧扣主旋律, 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情况, 把握大学生群体中的热点和难点, 增强其生动性和感染性,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 引导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道德自律作为成长的条件。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 他律固然重要, 但最终的目标是要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 形成具有稳定性的道德品质, 促使知行统一。帮助大学生养成道德自律精神, 除了从正面引导, 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外, 还应建立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监控机制, 形成褒荣贬辱的社会风气, 引导和督促大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第三, 建立多种渠道的道德教育形式, 创新道德教育方法,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首先, 要拓展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同时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思想情况、生存状态等现实,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提高教育的成效。其次, 创新利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传统阵地进行教育。比如学生公寓文明评比、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 有组织地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其中, 扩展教育的覆盖面。最后,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功的关键。

对荣辱问题的正确判断是思想道德建设成功的前提, 只有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保障。

[1]马克思主义全集 (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

[2]程光泉.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J].东岳论丛, 2009, (12) .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全集 (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533-534.

10.为方志敏同志扫墓心得 篇十

贺志俭 06组 10市场营销1班

今天下午,在远翠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共同参加了为方志敏同志扫墓的活动,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

方志敏,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西省弋阳县人。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江西的中共党、团组织。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主席,领导农民运动……以前,我只能从书本上了解,今天有幸亲临方志敏同志的烈士墓,瞻仰这位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

下午2点半从财大本部南区门口出发,坐校车来到方志敏烈士纪念馆。首先,我们来到方志敏的墓地,默哀3分钟,其次献上了花圈,静静的深思,深深地缅怀,然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后宣读了行为准则,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其他烈士墓地以及方志敏烈士事迹陈列馆……最后,唱着校歌又回到学校,整个活动经历不超过2小时,但对我们却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向方志敏同志学习。

首先,要学习他对党、对祖国无比热爱,无限忠诚的理想信念。方志敏时代讲爱国是为了救国,他为了热爱的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在陈列馆,我看到了当年锁方志敏同志的脚链,那么粗的链子,虽然已经生了锈,但仍然阻止不了它透出的寒气,在如此残酷的条件下,方志敏同志仍坚持自己的革命本性,不向敌人屈服,英勇就义,显示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本色。其次,要学习方志敏同志廉洁奉公、清贫朴实的崇高品质。他和母亲同穿一条裤子的故事至今让人肃然起敬,作为一名共产党的高官,手头掌握着几万块大洋,却舍不得为母亲买一条新裤子,这是何等的清贫。在事迹陈列室,我们亲眼目睹了方志敏同志的办公环境,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盏煤油灯,一张床伴他度过了那么多的日日月月。老一辈革命家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的确称绝,相对于现在官场上的公款挥霍,大手笔消费,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感到汗颜。

再次,要学习方志敏同志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中国到处都布满白色恐怖的时期,发展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是多么的艰辛,稍微不慎,就会带来灭顶之灾,但是,方志敏同志却成功的领导了弋阳、横峰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威震华夏。在事迹陈列馆,我们看到了当年红军使用的大刀和长矛,以及红军自制的地雷。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同志竟然带领红军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不得不使人惊叹。

上一篇:2010创意经济报告下一篇:学生个人实践活动总结投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