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精选11篇)
1.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篇一
读了《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一文章,此书主要从三大部分内容进行阐述:
(1)修身篇。
教师首先自身要自觉遵守《教师法》,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其次,教师要爱岗敬业,热爱幼教事业,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平等、公平对待幼儿。第三,教师要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努力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并能团结全园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第四,教师还要尊重家长,主动与幼儿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养性篇。
就是教师要加强自我保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一个过程,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避免过度的耗伤心神,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但是,在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开心或想不开的事情,那么此时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去呢?读了此书后,使我明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做到:“心宽、心善、心怡、心诚、心静、心纯。“方能扔开一切烦恼和不愉快的事情,认真地做好本职的工作,跨越了过去也就迈向前进了。
(3)育人篇。
此书主要记录了一些名人名师下的老师,他们辛勤地在教育事业下工作一辈子,那种无私奉献,勤勤恳恳,“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的精神,深深地牵动着我。
总之,最终衡量一个教师的价值,绝不可能是过去的成绩,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在今后的工作中夯实功底,具备真才实学,教师应该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2.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 篇二
第一、拥有爱心和耐心
教师应该充满仁爱之心,爱自己,爱学生,爱社会,爱世界,要会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一切。教师对学生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具有爱心与耐心,——就象对待鲜花上的露珠一样呵护,就象对待自己的杰作一样欣赏,就象对待自己的错误一样宽容,具有耐心。我想,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老师,她的爱心和耐心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我的一位老师说:“如果不爱孩子,趁早别当老师,不然,自己痛苦,孩子更痛苦。”我想,教师可以从孩子本身这本书中解读另一份人生成长的喜悦。
第二,让学生喜欢你,信任你,只有学生喜欢你,信任你,才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才会在你的课堂上主动并神采飞扬,也必然成绩优异,那家长也会尊敬你,信任你,受到家长的爱戴,那我想无论是教育体制如何的改革,你永远是受欢迎的老师了,我认为今天的老师,应该是学会鼓励,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赏识,学会公正,
1、学会鼓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权威性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常常可以决定学生的命运。”的确,教师的态度与学生的人格需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鼓励越多,学生的成就需要就越强烈,越自信;反之,教师对学生鼓励越少,学生就越自卑。我班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上课不爱听讲,无心学习,学习成绩也很差。我经常和她谈心,交流、沟通,还常常在作业评语中给他鼓励,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有什么话也愿意告诉我,有事也找我商量,她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当我们分别几年后再见面時,她对我说:“老师,我一直都没忘记您当年给我的关心和鼓励,谢谢您!”可见老师的一声鼓励可以点燃学生自信的火把,照亮他的成长之路。而一句不恰当的话也许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打击他的上进心,甚至影响他一生的成长。
2、学会尊重:学生虽然是孩子,但他们的人格尊严与成人是平等的,我们甚至应该比尊敬成人更尊敬学生。有这样一个细节常常在我脑海里放大,并化为感动:我向学生借红笔,学生争着、抢着拿出自己的红色彩笔,拔下前面的笔套,一下子都举到我面前,希望我能用她(他)的,看着他们期盼的、诚挚的眼神,我伸出去的手停在半空中,不知拿哪一支好。是的,细节的背后是尊重乃至敬重。尊重应当是相互的,如果尊重换来的不是尊重,而是对尊重的侵犯,那谁还会相信我们的教育呢?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是的,学生渴望尊重,渴望平等,渴望在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师爱的阳光雨露。
3、学会宽容。爱其实有很多种,“严厉”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定会取得悬崖提缰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宽容是爱的甘露,通过教师耐心地引导,犯错的学生会得到滋润和营养,必将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转化。爱因斯坦小时侯,把一个指南针拆坏了,却未受到父亲任何指责。拿破仑·希尔小时侯被父亲称为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而他的继母恰恰认为他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对他倍加关爱,在他犯错时宽容,拿破仑后来才有了巨大成就。曾记得一则伊索寓言: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使戴着斗篷的游客脱掉斗蓬。冷风拼命地吹,想吹掉斗蓬,结果游客反而戴得更紧了。太阳出来了,暖洋洋地照着那位游客,只一会儿工夫,那位游客就自动地除去了斗篷,坐在树阴下纳凉。以上的故事和这则寓言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为人应该宽容,用专制、暴力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往往无济于事。只有温和、宽容地对待一切,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办好。因此给学生一些宽容,就会收获到耐心等待后的一份惊喜。
第三,要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美国的特殊学生和正常学生是一样受到教育的,当我看到那些特殊学生和正常学生同样快乐的生活,我不禁反省我们的教育,我们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关注那些优秀的学生,中后等生很少受关注,这就认为的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眼里只是几十分之一,而在家长眼里却是百分之百,每个家长都希望老师喜欢他们的孩子,爱他们的孩子,老师应该像太阳,把阳光洒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将抗快乐成脏的机会,小心翼翼的呵护学生的那份自尊心,因为生命本来就是平等的,只有平等的教育,才有平等的生命。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遵循教学的公平原则。教师要用平常心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学会像法官一样公正。 你做过这样的事是吗?当你看到一个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趴在桌子上,就说:“你可真懒,只要一拿起书就睡觉。”几天后,一个自己平时比较喜欢、学习成绩也比较好的学生打瞌睡了,你却说:“他一定是昨天晚上看书看得太晚了,打瞌睡也还拿着课本呢!” 你这样做过吗?如果有,你就没有遵循教学的公平原则,即使你的课上得很好,也难走进学生的心。
第四,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平时我们在教学和教育上,往往容易忽视的就是,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很少从学生的心理去考虑,也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当老师是需要艺术的,那就让我们用我们多彩的笔,为我们的作品描绘——爱,信任,尊重与平等。
第五,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课堂。原北京五中的老校长吴昌顺,曾这样要求一堂课:教师在课堂必须体现三个大字:精——(精力充沛)、气——(气势旺盛)、神——(神采飞扬)。除此之外,课堂还应体现三个“真”:真心实意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染学生。罗兰曾说过,想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自己心里先得有阳光。要感动别人,先要自己燃烧。对待课堂,我始终觉得:教师课堂不精彩,他的生活肯定不精彩,不能享受课堂,就不能享受生活。三尺讲台,人生大舞台,教师的大半辈子都是在这三尺讲台上渡过的,我们需认真经营,走出人生的精彩来。
3.怎样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篇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光明未来的火炬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是每位教师耳熟能详的。从教数年,我时时对照这八字警言,反省自己的言行。在这句话的鞭策中,我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一种责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呢?
我认为,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好老师。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教师只有爱学生,以爱为本,把爱心和微笑带进课堂,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真心爱护学生,才能做到教书育人,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我们要始终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相信当我们把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时,收获的将不止是学生,还会有我们的心灵。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师爱的本质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真心实意地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不但要爱“尖子生”,还要爱“后进生”,更不能歧视所谓的问题生以及有某些缺陷的学生,务必抛弃成见,克服偏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爱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爱心是教育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用真诚的爱心去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和信任。良好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并使他们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中。
其次,做一个知识渊博好学上进的老师。好老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内容体系要有祥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真正成为本门学科的行家里手,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才是好老师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在我们老师的头脑中,我们交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我们所有知识中的沧海一粟。所以我们必须勤于学习,充实自己。这以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基础。当学生听好老师的课时,学生会觉得是一种享受,能听到古代的名人豪杰的动人传说,欣赏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语言之美,领略到名山大川的秀丽风景,总之,学生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滋润和浇灌。因此,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跟上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才有资格当一个好老师。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思维应该是更开阔,知识应该是更渊博,只 有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教出符合新世纪需求的人才。
再次,做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有责任的老师。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时时在在地教五年,却每年都有创新,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有创新,才有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在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的是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优秀的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自信心,具有全新的创新观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勇于探索,积极探求,追求创意,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予以积极的引导。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学校和教师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爱每一个学生,直接关系到每一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呵护学生心灵。从多元智力理论来看,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真正“不可雕之朽木”是不存在的。关键是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亮点”,并善于将其放大。大画家艾默丽上学前班时美术并不出色。一次作品展上,许多同学指着她那幅除了横竖道道之外再也看不到别的什么东西的“画”大笑,羞得她头都不敢抬。这时,美术老师指着她的“画”向同学们介绍说:“老师数过了,艾默丽同学的画总共用了24种颜色,这一点在全班是最„出色‟的。”然后,老师带头为艾默丽鼓掌。可能就是这次表扬、这次掌声,促使艾默丽后来成长为杰出的抽象派画家。
一个学生不可能样样都棒,但也很少有人样样都不行,关键是要形成一种最佳的结构组合,有利于在他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从哲学意义上说,任何事物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局限性的存在,不是一种错误,而是客观存在的一部分。依此而言,一个人的“缺点”实际上是他的“特点”。所以,教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所存在的“不完美”,不要简单地予以否定,要接纳他们,并积极地引导和帮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每一位教师都要明白: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才,只是成才的目标不同而已。
还要尊重学生 理解和宽容学生。现在的学生个性很强,很多时候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独立看法。教师处理问题时,如果以一种商量的口吻跟学生说话,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还要学会宽容。惩罚是一种教育,宽容也是一种教育,但宽容比惩罚更具影响力。因此,对学生偶然的过错,如果采用善意的态度、委婉的方式,更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对于学生偶然发生的错误,假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采取过激的行为,那位学生就会遭到心灵的伤害,而从心里对教师产生怨恨和不满。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的一个权利,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对待这些犯了错的孩子。”那么不妨让我们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惩罚,使我们的教育效果更佳。
最后,教师要 与时俱进,多反思自己。教师是普通人,情绪也会受到家庭、学生、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事事顺心,所以在遇事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要认真考虑和接纳。同时,时代在进步,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新新人类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和知识面在某些方面要比我们超前,班主任首先是一个教师,作为教师,就必须能上课、会上课、上好课,要虚心接受自己不知道而学生提出的新事物,要不断充实自己。一个不能接受学
生提出的正确见解和观点的教师,我认为不会成为学生心中的好教师。
时代对我们这一代的人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深深感到只有关爱学生,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怎样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新元小学
祁建玲
4.怎样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篇四
赵鹏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我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说无私吧,太老套了,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一种精神,支撑这种精神的就应该是这种高尚的师德吧!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上学生最喜欢的课,是每个教师都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努力着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那么,如何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呢?
我觉得,首先,一位老师要能够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斯多惠说过“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平时,遇到有的同学不舒服,我会把他叫到跟前,耐心询问;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我会拿起笤帚,和他们一起扫;有的同学进步了,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有,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扶起不慎摔倒的同学……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体现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上。
其次,是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我班有几个调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差的学生。其中就有黄泽一个,有好几次,上课时我提问他,他都回答不上我提的问题,为此我没少发火,但着急教训是没有效果的。有一次,我把他叫到跟前,顺手拿过一个凳子让他坐下,亲切地和他说起了家常话,我问他的父母都做什么,他说爸爸打工种地,妈妈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时间照顾他。所以他的学习也更没人过问,成绩一直不好,由于爸爸无暇管理他,孩子的衣服一个月也不换一回,有些同学都不愿和他挨着坐。看到这种情况我和爱人商量夏天每周给他洗一次澡,把我儿子小时候的衣服找出来给他换穿。这样同学们也不嫌弃他了,他也有小伙伴玩了,每天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也不那么调皮了。学习也用心了,课堂上我经常提问他,不会的我耐心的辅导他,这样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每次在校外见到我都会大声的说:“老师好!”我也常常表扬他学习的进步,有礼貌了,懂事了。在以后的学习日子里,我发现他的学习、纪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觉得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缺少关爱似乎充満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我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再次,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5.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篇五
永定区敦谊小学
李娟
读了刘教授的《爱与丰富:重新认识基础教育的两个维度》后,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爱是教育的底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著名名言,也是也多教育人的座右铭。爱
试想这样的教育价值追求教育如何能公平,教育怎能不功利,学生哪来幸福,教师如何能置身度外?正是这些导向和功利使教师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教师对教育的终极目标的追求,以至于有的老师在学生考99分高分之后还责怪学生:为什么那么粗心大意!对不及格的学生更是失望至极。其结果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信心丧失,学习兴趣泯灭,学习没有了幸福,孩子没有了个性。
近两年有一个叫张牧野的网络奇才倍受人们关注,他写的网络小说《鬼吹灯》系列,正版书就卖出了200多万册,此外,还被盗版了上千万册。按常规,他在“中国教育流水线上是一个次品”,从小到大他都是老师眼里的“差生”,然而最终他却成为一位极富天赋的青年作家,为何当初我们的老师却未能发现他在语文方面的惊人天赋呢?再如影响了年轻一代的韩寒,他是个严重偏科的学生,除作文外,他多门功课红灯高挂,韩寒被拒大学门外,但是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引起巨大轰动,上市至今行销200万册,他是从批量生产型的应试教育里挣扎出来的典型案例,我们为他们的重生感到庆幸。再来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何时又关注过这样的另类的学生?我们关注的只是学生的作业能否完成,学生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课,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优秀等等。我们拿着这样一把千人一面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能有多少个像张牧野、韩寒这样的另类孩子被我们发现呢?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公立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发表的新学期致辞:“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擅长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才,而发现自己才能是什么,就是你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教育就是为你提供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段话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教育的作用不再是改变而是发现,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分、自己的才能。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目的是夯实基础、张扬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真正的人。我们把着眼点聚焦在课堂之中,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但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师想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上希望看到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积极谈论,但是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却又有太多的“不放心”,不放心学生能够有效的小组学习,不放心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不放心在合作学习中有人不动脑筋积极思考,不放心我们这样做完成不了教学进度„„正是老师这么多的“不放心”,使我们忘记了儿童是什么?儿童是什么呢?儿童是独立的、完整的、有丰富情感的和个性需要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他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潜藏着无穷的聪明才智!哪怕他们现在的字还写的歪歪扭扭,哪怕他现在还计算不准,逻辑不清,甚至还有许多的坏毛病,但是他们日后注定要发展成为社会的主体,并一定超越前人。
教育是什么?有人说教育是钥匙、是赏识、是发现,是继承,但我认为教育更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什么?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园丁、是春蚕,但我认为教师更应该是人,是有良心、有爱心的人。今天的教师虽然不能改变社会教育价值取向,但是教师可以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里为孩子们播下爱心、责任、希望、美德的种子,这些种子终将会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教师虽然不能改变教育决策者的思想,但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转变角色、改变态度、更新方法,蹲下身子走进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伙伴和朋友,陪学生一同摔跤,一起成长。
6.今天,我们应该做怎样的父母 篇六
——虎妈和狼爸教育方式有感
说到爱孩子,似乎没有比中国父母更“爱”孩子了,为了孩子,父母代办一切生活琐事,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决策他们人生的重大事项,升学就业成家等等;父母提防他们人生中所有可能的错误,以使他们顺利成长。父母排除一切干扰,督促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此以严格苛刻,甚至棍棒训斥等极端的教育方式,但是这样就是爱孩子吗?
2011年,两起典型的教育案例“虎妈”和“狼爸”在网络引发了一场育儿观念上的激烈纷争。华裔美籍的“虎妈”坚持严格教育,将两个女儿送进了名校和卡内基音乐大厅。香港籍商人“狼爸”用“棍棒”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与之相反的案例是另外一位著名的“猫爸”,他采取宽松的的个性化教育,将女儿也培养进了哈佛大学。这些 “成功教育”案例引发了中国家长及教育专业人士的热议,一些父母们聚焦于“哈佛、北大”等字眼,恨不得一棒子也把孩子打进这些高等学府,也有一些专家和家长在反思这种进入名校是否就是教育的成功,以及父母是否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在国内某著名网站上有一个 “父母皆祸害”小组,这是一个拥有近3万多成员网络讨论小组,这些 80后子女用如此惊悚名字形容50后父母,认为他们用自己的生活思维来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过度束缚和控制,从而造成了80后子女的叛逆、焦虑以及紧张的家庭关系,因而认为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是“祸害”!
当然不能说虎妈和狼爸就是在害孩子,因为他们的孩子走进了心仪的高等学府,享受到了付出的回报,体验了一种特别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成长历程。虎妈的大女儿曾在以公开信的方式为母亲辩护:“我承认我有一位不可违抗的母亲,但现在18岁了,即将离开老虎笼上大学,我很高兴你和父亲如此教养我们。许多人指控你只会培养不会自我思考的机械化小孩,但我的看法相反,我认为你的严格作风让我们更独立;每个人似乎认为艺术属于天分,但你却教育我们,即使是创意亦需努力;另一个我经常听到的批评,是指你造成子女视野狭隘,但事实上,你和父亲却教导我为求知而求知,不附带其他条件或目的。”但在一个针对虎妈
和狼爸教育方式的讨论会上,有一位女儿抱怨她的母亲没有像虎妈和狼爸那样用强制的手段督促她学习钢琴,或许她日后也会有一番成绩。她的母亲回答,是有父母这样做,可是孩子离家出走了,而你说你要跳楼。是的,在孩子的快乐和生命面前,学钢琴成大家,读名校得高薪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因此,狼爸和虎妈的做法是否可取?是让孩子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一帆风顺的去成长还是让他们在试错的过程中自主去抉择人生道路?对孩子的未来而言是快乐的人生重要还是成功的人生重要?是否培养成功的孩子才是对他们的爱,才是对他们的人生负责?中西方主流教育观念中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比如,中国父母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培养孩子成为成功人士,获得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名望,比如体面工作、高薪收入。西方认为要培养孩子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人。中国父母推崇学历教育,希望“授业”和“传术”,强调学会、学到、学以致用,结果导向。比如,在幼儿时期学习数数和加减法。通过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的训导式学习,避免错误和争论,千万不要行差踏错,悔悟终身。西方父母希望“传道”和“解惑”,强调理解、和体验,过程导向,比如,让孩子体验多与少,长与短。而西方的父母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理念,提倡尝试,宽容错误,在课堂、家庭和社会,在与父母、老师、同伴的互动,甚至争执和冲突中学习,犯错才能让孩子成长。
虽然近几年来随着中西方社会的文化交汇和融合,教育观念在不断的碰撞和发展,但上述迥然相异的教育观念在中西方得到普遍认可,都认为这样的方式才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孰优孰劣之分。首先,从一个社会整体上讲,对孩子负责任的父母,首要是让孩子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被社会需要和得到尊重,中西方社会环境的差异使得父母要按照社会实际来培养孩子。比如,在过去的中国,封建社会重仕农轻工商,因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革期间打倒臭老九,手艺人吃香,“有艺在手,生活不愁”,所以辍学当学徒工比比皆是;现在科技兴国,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如果反其道而去培养孩子,父母觉得那真是在害孩子。在当下的国内环境中,当孩子进入学校和成年后,学习和工作的自主权限是非常有限的,标准答案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已定好的,不容许太多的质疑和异议的,特立独行
是高风险的个体行为,所谓枪打出头鸟。宽松和包容的家庭教育氛围可能培养出老师眼里不听话的学生、上司眼里不懂事的下属,反而影响其对学校和社会的适应,造成孩子与他人的冲突,社会认同感差。而聪明、勤勉、谦恭的品行是能得到赞扬的,成绩好的孩子会受到追捧,也促进了孩子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积极向上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固然过于残忍,但不论是否闯过这桥,何尝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关于成功和失败的最佳体验呢?而在西方,西方社会价值的多元化给了西方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多的自主选择,家庭教育中的宽松和包容能锻炼孩子的自主决策能力,因此当孩子进入学校和社会后,面对学业和工作的自由选择,包括升学、就业、交友、成家等这样重大的人生路口,孩子们也能独立作出决择。但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宽松包容的成长氛围以及价值多元化的渗透,也导致西方教育的“反智主义”在中小学比较盛行,成人文化中的毒品和性对于教育也是很大的干扰。
其次,从孩子的个体上讲,对孩子负责任的父母,要让孩子在成长历程中感受到爱、关怀和尊重,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营造未来幸福而不仅仅是成功的人生。父母应该按照契合孩子个性的方式去培养他们。比如,对于服从型性格的孩子,应以主导式为主,如果采取放任的方式,孩子反而无从选择,甚至容易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而对于叛逆型性格的孩子,则应该以宽松的方式,协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施以威权,有可能在表面上压服了孩子,一旦孩子可以独立自主时,他们就会做逆反的事情。再如,对于一些资质平常的孩子,严格要求和较多知识的传授对于保证孩子的成长有高度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本的教育质量和水准,让这些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切实的进步,获得自信。而对于一些创新能力强的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则尤为重要,约束和管制会使得他们的才能被抑制甚至扼杀。即便是同一个孩子的不同成长时期,“爱”的教育方式也得因时而异,比如在婴幼儿期期,自由宽松的方式促进儿童自我发展,在少年期,适度的民主和约束有助于培养自信和自律,而在青春期,则科学引导和平等对话才能彼此尊重减少亲子冲突。父母还要意识到避免不恰当的抚育方式对孩子未来造成的影响。一些心理学观点认为成人的一些心理或行为问题都可以从幼年经历上找到根源,比如成年人焦虑和自卑可能源自于幼年时期严格管控和过度批评等,责任感缺失可能源自于父母疏于照顾和自由放任等。
7.《今天怎样做老师》读书笔记 篇七
以前听过一些优秀教师的师德报告,他们都是成功教师的典范,可他们的家庭生活大多谈不上美满。有的公婆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有的儿子活泼可爱,却只能反锁在家中;有的父亲病逝,却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现在看来,这样的师德是不提倡的,因为它体现的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完成任务、创造业绩为本。
一直以来,我们的头脑中认为师德高尚就是关爱学生,很多老师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都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王晓春老师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这实际上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原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关爱的再多在这些学生身上也不灵验。再说,老师的爱即使感动了学生,但学生答应老师改正自己的缺点也未必能做到。特别一提的是,现在很多问题学生的根源在家庭,老师不学会具体地指导家长,也很难解决问题。所以说,解决学生的问题,光有关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科学的研究、专业的视角和“对症下药”。
书中点评的两个“较量”的故事,就给我们很多启发。
第一个故事:田老师上英语课看见一学生拿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田老师要求学生把书拿出来,连说几遍,学生无动于衷。田老师就说请班主任来拿,学生依然不动声色,老师又说打电话找家长来拿,可学生还是默不作声。最后老师假装拨打电话,学生才很不情愿地拿出了书。表面看来田老师胜利了,实际上这不算什么教育成绩,反而个人威信也没保住。在学生看来,老师不过是“狐假虎威”,遇事用家长和班主任当王牌。像这样的小事我们没必要跟学生没完没了,为什么那个学生死也不肯交课外书?如果老师不收反而能使他今后课堂更守纪律。
第二个故事:孙老师发现自习课上有四个学生耳朵塞着耳机,按学校规定,将随身听带进教室是要没收的。孙老师请四位同学将随身听交出来,开始四人互相张望,后来有两人交了出来,另外两人就是不动。孙老师缓了一步:“行,不交可以。明天如果我在班级,你们就不用在了。”第二天这两名学生依然没交,孙老师就调查了他们不交的原因,原来随身听是别人的,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最后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两个事例同样是在课上没收学生东西,田老师处理学生看课外书事件时,差不多是完全的教师中心,几乎毫不考虑学生的感觉;而孙老师则说“其实我能够理解她们,学习累了听听音乐放松点,调节一下情绪”。孙老师能换位思考,作为教师,这是很重要的思维品质。所以,老师在和学生发生冲突时,不要一股劲往前冲,要有科学地思维方式、灵活地“敌进我退”的意识,以免出现尴尬局面。遇上这样的事,最好也不要当众让学生交出来,可以当场要求学生收起来,课下再找学生谈。
我们还经常遇到有些学生无端地找事,或者是别人无意碰了他一下,他就非拳打脚踢还回来不可。对于这一类学生很明显是他的不对,所以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进行一番批评教育,让该生认错,或者让他写保证书。这种认错教育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注重的是老师的自我感觉:你认错了,我就消气了,误认为学生只要承认了错误就能改正错误。我们教育学生关键是弄清学生犯错的原因,帮助他改正错误,注重学生的感觉,注重的是沟通和理解,是以学生为本的研究型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让我满意”,而是使学生得到真实的提高。
8.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篇八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成都高新实验小学 曾秋声
范伟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结结巴巴的说:“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让人当场笑翻!这儿的IQ当然是指智商了。前不久参加一次座谈,张泽科老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突然冒出一名:现在需要的人才要有高的“逆商”!我老实交待,本人孤陋寡闻,的确是第一次听说这名词――虽然逆向思维从小就有。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这话题,我也就不按学校给的从“‘四大支柱’、‘十大目标’及科学的教育观”等方面来谈了,老夫聊发少年狂,今天也来“逆商”一把。
一、别让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运动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素质教育口号以来,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仍然很差是公认的事实,这让我国的教育改革饱受质疑。作为一线工作者的教师更是处境尴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句话早被遗忘在了不知道什么角落。他们一方面被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今天“应试”、明天“素质”指挥得晕头转向,一方面还得为不良社会风气、失败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买单。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断下降。
到底今天应该怎样做教师?我觉得首先应该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教师。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不是一个纯技术活,是心灵的影响和感召,很难想像一个没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老师能培养出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学生。
近年来,为提高教师所谓的“理论水平”、“科研水平”,无数的“专家”、“学者”高举着各种似是而非的新奇概念砸进我们的大脑,而这些理论往往是互相矛盾而且缺乏兼容
精神的。在专家们的影响和行政命令的指挥下,教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思索和选择,随着不断变换的专家的脚步,把有限的精力耗费在大量的“科研”大旗下的文字游戏之中,在各种各样“理论”的洪流中迷失方向,找不着北„„。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
不错,我们需要学习,但在大众追逐潮流的喧嚣中,需要停下匆匆的脚步,以批判的精神、独立的思想,抓住教育的本质,醒着教书、站着教书!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名言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醒我们,别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运动场,他说:“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
王勃虽感叹“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然其留下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化于庾信,却远远超越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成为千古绝唱。
没有独立思想的教师,像无根的浮萍,既无法实现超越,也不可能影响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无法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近来年有的专家抛出了“家长是上帝”的理论,本人就不敢苟同。不可否认,有不少家长是高素质的人才,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还有很多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相比属于外行,且往往为一已私利提出无理要求。如果这样的“上帝”到学校指手划脚,这个“上帝”要求换教室、那个“上帝”要求换座位、还有个“上帝”要求换老师,还有的“上帝”甚至对老师大打出手„„,管理者真把他们奉为上帝,学校只怕要变成一个混乱的菜市场了。
二、欲渡人者先渡已
有次肖川教授到我们学校作报告,讲了这样一个案例,大意是“上课铃响了,一位老师正要走进教室,突然接到一电话,说家里孩子病危,老师迟疑了一下,不忍丢下学生们,毅然继续上课,上完课后赶到医院时,孩子已经断气。”我已不记得是不是指的霍懋征的事迹了,但听了这个案例,我觉得很不舒服。用佛家的话来讲是“欲渡人者先渡已”,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爱自己,不爱自己的亲人,怎么谈得上关爱别人?
由此我想到人们常常用这样的话来形容教师的崇高,“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其实这话也是不对的。古人云:“教学相长”,教师应该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事业、成就自己的人生,即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享受生命的精彩。卢志文校长这样说过:“我们看到算命先生帮别人算命,帮别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可是我们低头一看,这个算命先生穿着一双露着脚丫的鞋子。那么我想,他为别人算命,规划美好人生,那他为什么就不能给自己弄一双好鞋穿呢?教师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教师应该是一个视野开阔,兴趣广泛,幽默多智,富有教养,热爱并善于享受生活,气质高贵的人。
教师要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幸福感的人,必须给自己从精神上减负。教育专家王晓春在《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中这样点评到:“孩子又不是您一个人教育出来的,有那么多人在影响他,凭什么他教育不好要您一个人负责任?这没道理。您只能负您应该负的那部分责任,请您不要把别人的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那样只能破坏您的身心健康,对工作没有丝毫好处。”“想承包孩子的一生,看起来好像是责任感挺强,其实是自我中心——对自己的作用估计过高了。”
我欣赏这样的说法,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的评价太高也太虚了,不太合适,容易让教师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产生职业的倦怠和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找不到工作的激情。
三、教师的无奈
2010年2月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这样写到:“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可见教育工作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存亡的大事。
另据9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很大。早在1989年,加拿大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就为4%了。1991年,日本的比例为3%,1992年,欧共体的比例为5%。而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经高达17%。”这个数据与我国学生课业负担重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的是有限的,教学内容过多过难必然会对其它时间形成挤压。
我国的教育专家及教育工作者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发达国家相比难度过大,我国小学四、五年级的数学难度已相当于其它发达国家的初中二、三年级的水平。前不久北师大教材专家到成都回访讲学也谈到这问题,说我国数学家反复考虑,觉得“减不下来”,为啥减不下来,我等一线教师是无法理解的。
但这信息会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没能减下来,至少说明教学内容的难度已经是不能再加大了!我们常常质疑北师大教材的习题量太小,学生学得不扎实,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些,是不是我们自己对学生要求太高了?
既然老师也想教得轻松些,为啥还要这样拼命加大难度和自己过不去呢?看看我们现在统考的题、初中招生的题、老师补充的题„„无一不是远远超过教材难度的限制,期末考试A卷难度已经较大了,还要加试B卷。上级行政部门根据成绩对校长施加压力,校长再将压力转嫁到教师头上,教师拼命工作的同时还得承担增加学生负担的罪名――真是可悲可叹!
所以,要想减轻学生的负担,更主要的是需要全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一道共同努力才行,否则行政部门是“危害民族未来”的主犯,教师最多算被胁从。
结语: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心中理想的人是这样的:“他高傲的前额、豪放而深邃的眼睛,眸子里闪耀着大无畏的思想的光辉,雄伟的力的光辉,这力量能在人们疲惫颓唐的时候创造神灵,又能在人们精神振奋的时候把神灵推翻”。
9.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篇九
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是战斗在这一阵地最前沿的战士,是一班之魂。管好一个班级,犹如搞好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有强大的责任心,还得拥有超人的智慧。做了几年班主任,我感觉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是迎来一个新的挑战,我要不断地学习、领悟,才能不断进步。
今年暑假,我读了《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这本书,蓦然发觉自己班主任工作的思路比以前清晰了。这本书建立在我们班主任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很多建议提得相当中肯,既反映了现实问题,又提供了可参考的解决方法;精要的理论加上生动的案例,让人既看得有趣,又能很快地消化。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班主任工作:
一、如何走近中学生;
二、怎样构建和谐班级;
三、怎样培养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四、怎样做个既专业又幸福的班主任。前苏联教育家柯鲁普斯卡娅指出:“只有在集体中,孩子的个性才能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一个好的班集体一定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班集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健康、全面、自主的发展。
下面,我以之前所带的八(6)班为例,就怎样构建和谐班级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建设班级环境文化
教室是一切教学教育的主阵地。高品位的班级教室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班级教室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讲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办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有特色的教室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也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第一步:利用课室墙壁的空白处悬挂班名、班训、班徽、班集体照和名言名句等,时刻勉励和鼓舞着学生。譬如,八(6)班的个性班名是“铭志轩”。(古语有云:“人无志而不立”,“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一个人倘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理想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所以,我们六班的班名是“铭志轩”。)八(6)班的班训是“志存高远冲霄汉,壮志凌云彻九天”。(我希望同学们以坚定的信心团结一致,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并 1
为之付诸努力!)
第二步:注重黑板报的制作。因为精彩纷呈的黑板报能把人带到一个多姿多彩的知识殿堂。黑板报的设计要求主题鲜明,有针对性、可读性和时代性的内容,有合理的、图文并茂的版面设计。黑板报不仅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海洋,而且还能让人赏心悦目、身心愉悦。
第三步:设立“书香角”。“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使人明智。所以,入学初我在六班中摆放一个书柜,提议班中每一位同学至少捐出四本有益的书籍,把所有捐赠的书籍统一编号、排放,并且安排一名图书管理员专门负责书籍的借还管理和维护。
第四步:设立“评比栏”和“荣誉栏”。不定期更新的“评比栏”为同学们自我监督起到重要的作用;“荣誉栏”不但表扬了先进、激励了先进,更让同学们感到榜样就在身边,让学生们意识到努力就会进步,努力就会成功„„
第五步:个性化园地的创设。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我发现六班的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漫画和卡通画人物,个别同学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画漫画人物,画出来的人物形象逼真、艺术感强。所以我把这些“艺术家”组织起来,动员他们为班级设计一些漫画人物头像。孩子们欣喜之余还积极创作,他们的作品为班级增色不少。还有我们班同学设计的京剧脸谱,不仅是班级的个性展示,也传扬了国粹文化。
第六步:摆设花草。绿色,是生命的源泉;绿色,是生机和活力。在课室的角落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既能给人视觉的享受,又能使人如融入大自然一般的心静神怡;给学生一个家的感觉,一个祥和的学习环境。
这些墙壁文化和墙角文化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一间地面整洁,窗户明亮,台凳摆放整齐,环境优美的教室,是一个读书的好场所,更是一个育人的好场所。
二、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正所谓: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学生如果人人“守法”、个个“守纪”,该班集体就是一个具有强大向心力的集体。要创建这样一个有向心力的班集体,班主任就要对班级实行优质的管理。
第一步:形成“班级自治”共识。
班级管理首要问题是先要使“班级自治”成为学生的共识,使其成为班级的奋斗目标。自律是建立在班级民主管理内核的基础上的,是学生们自发的、内在的一致要求。他们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将班集体引上健康的、良性循环的轨道是他们的强烈愿望。所
以,七年级入学初,我就让宣传小组在墙报上书写:“我爱我班,班荣我荣,班耻我耻”、“我以班级为骄傲,班级因我而精彩”以及“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这样的标语,使学生一进班就能看到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做努力。
第二步:建立完善的《班规》、《班约》和《德育评分制度》。
建立比较完善的班规、班约和德育评分制度,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班规面前,人人平等。我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德育管理方案的基础上,动员班级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并制订了班级的量化管理方案。方案里面明确规定了学生从入校到离校各个时间段的行为要求,以及各项行为的量化评分标准,形成一股“自我量化、自我监督”的约束力。
第三步是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做到“自主管理、责任细化,逐层上报、权力下放”。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级实行自动化管理的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因素,也是主要的监督者。能否发现并培养一批强有力的班干部,是班级自主管理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入学初,先由我提出班委会候选人名单,候选人在全班公开发表竞选演说,再让全班同学民主投票表决,选出班委会。这样就产生了能力强、威信高、与同学关系融洽的班委会成员,这就为班级自主管理奠定了基础。
1.纪律、卫生的管理
纪律、卫生的管理由“分组管理”和“值日班干部”管理相结合。六班共分为四大组,正副班长各两名,每个班长负责管理一个大组。组长(即班长)对本组成员负有监管、教育的义务和职责,凡是违反《班规》、《班约》或《德育评分制度》的同学,组长可以自行教育和警告,多次违纪又不改正的,组长将情况上报给班主任,请求班主任处理。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班级的情况,我制定了值日班干的“值日制度”。值日制度规定:每天的值日班干上午、下午和晚自习上课前必须检查教室的卫生、座椅摆放、同学们的仪容仪表和纪律等情况,并及时向我汇报。如果我认为班干部能处理的问题交由他们自行处理,处理不了的问题我再出面处理。
2.学习的管理
学习管理按照“小组长-科代表-负责管理学习的班长”这样的递进模式来进行。小组长的职责是:负责收发本小组成员的作业,帮助本组成员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并把每天作业的收发情况向科代表汇报。科代表的职责是:及时收发本科作业,传达科任老师的各项要求;
向负责学习的班长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负责管理学习的班长的职责:及时把班级各科作业完成情况和单元测试情况向班主任汇报,并对多次不交作业或迟交作业的同学进行处罚。
3.宿舍的管理
宿舍的管理实行“舍长”负责制。舍长可以挑选本宿舍的成员、安排宿舍的床位和值日轮值,同时也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宿舍的情况。
当然,班级的管理还要调动班级全员参与,使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诸如图书管理、讲台的整理、花卉的浇灌、电化教具的保管和检查、清洁用具的摆设、粉笔的保管、桌凳的摆放、墙壁的保洁、学校通知的记录与传达、学生胸卡的检查等均一一承包给学生专管。专项任务的承包,在班级中营造了“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发挥出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使每个人都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有了集体责任感,个人成就感,而且增强了他们表现自我的意识,提高他们自我约束力,同时也减轻了班干部的工作量。
每个月,班级都对四个大组进行德育、学习和宿舍方面的评比,“以评促管”。通过一系列“以生为本、自我管理”的措施,我对班级的管理得心应手。
三、培植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一个好的班级,必然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鼓舞和鞭策学生为班级服务,为班级奉献。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班级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就有了自己的形象,这文化就是一种精神,它看不到,但又无处不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和老师。班会课就是培养这种精神的最好阵地。
入学初,我和同学们一起商量着把 “团结友爱,钻研创新”定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并在班中实现“小组管理”,强化小组的培养、促进小组间的良性竞争。我通过让学生设计小组名、小组口号和小组组徽等形式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团结与合作。并且在班会课和平时的学习以及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分组比赛,使同学们在竞争中团结、竞争中进步,以此来让“团结友爱,钻研创新”的班风深入人心。
当班主任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有很多钻不完的学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首先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积极进取,超越自我”,“学会教育机智”,“学习反思,自强自立”,给学生以积极引导。我要学会当一名智慧型班主任,除了爱,还必须让自己爱得有方法。
10.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篇十
最近我一在直看《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这本书,对于一名担任班主任刚不久的我来说,收益颇多,了解了很多关于班主任的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接触最多的还是学生,要想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教育工作,要想管理好班级,首先要做的就是走进学生,触摸到学生的心灵世界,去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心理需求,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样学生才会不断的走近你,相应你,如果作为班主任都不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喜欢什么,靠自己的主观去执行,又怎么去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呢?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观察他们,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同时发现问题要多沟通,沟通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在沟通中耐心地倾听学生,从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2.一个都不能少
班级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场所,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把班级当成自己另一个家,与学生一起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精神的家园,让学生在这个家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是一个“家”,在这个“家”里,大家互相依存,互相关爱,密切合作,愉快生活。对于学生,都是喜欢老师能够关注到自己,能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关心自己,我们在付出自己的爱的同时,学生也在回报老师的关爱,让学生也懂得关爱他人,促进他们良好的品德的形成。这样他们会有班集体的荣誉感,懂得维护自己的“家”。3.让孩子全面发展
孩子的心灵纯真无邪,好似一片待垦的沃土,充满希望。身体的成长需要五谷杂粮,需要足够的营养素,心灵的成长也需要均衡的营养,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式孩子心灵成长非常重要的营养素,多给孩子自由的活动空间,心灵有了自由,想象力就会张开翅,创造力就会灵动多彩。
11.今天我们该怎样做家长 篇十一
今天我们该怎样做家长
思想者小传
陆士桢 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青少年工作,在青少年研究和社会工作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成员。著有《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国儿童政策概论》等。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上海的家长们一起讨论:当前我们该怎样做家长。
我自己是个老师,也是个家长。但我个人觉得,当家长要比当老师难多了。有人肯定要反驳我了。他们或许会说,如果想当一个老师,得考教师证、得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但当家长不用; 如果你是老师,就得遵照“课标”,那是国家对教学活动的规定性约束,但当家长就没有“课标”,似乎是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 当老师还要面对包括考试、考评在内的各种社会评价,但家长是否称职,没有人管你。只要不犯法,无论你关起门来怎么教育你的孩子,别人都不会管。但是,在我看来,恰恰因为如此,对一个家长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个家长的素质要求,远比对一个教师的要求来得高。家庭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未来
教养方式包括四大方面:身教,你自己怎么为人处事;对子女的期望,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教养态度,你是严厉、打骂,还是民主;家庭环境,如果家庭气氛不和谐,别想培养出阳光少年
我以前当过班主任,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心尽力。但很有意思的是,这40多个孩子毕业之后,将来的人生道路有30、40种。再比如,在我们的上一代,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一个家庭有6个或者4个孩子,一旦老大读了博士,或者具有比较高的学历,后面的孩子都差不到哪里去。但如果老大要是“进去了”,后面的弟妹们就悬了。这种现象表明什么?它表明,真正影响一个人的,是家庭。为什么?因为家庭教育至少包含了三大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基本价值观。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对其价值体系影响最大的元素就是家庭。有位妈妈在下班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3000元。假如这个当妈的接连兴奋了好几天,一想到这件事就说,“真幸运!捡了3000元!”你信不信,这个孩子长大就麻烦了。你指望他拾金不昧?很难。相反,他很可能得一点便宜就忘乎所以。因为他的母亲给了他这样一种价值观:占了便宜是最美好的。
二是行为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当你碰到一种情景时,会怎么处置。孩子们在这方面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家长。举个例子,楼上的邻居在敲打地板。爸爸对儿子说,“给我拿一个凳子来”,然后拿拖把对着上面敲。过了一会儿,楼上没声音了,但爸爸还在敲、使劲敲。儿子说,“他们都不响了,你怎么还敲?”爸爸说,“他们惹咱们就行?得让他尝尝这滋味。”如果父亲是这样处理,将来这孩子很可能就得理不饶人,而且报复心极强。
三是心理素质。孩子的性格,绝对不会像老师,也不会像居委会主任,而是带有父母的印记。
当下,有四种教养方式非常普遍。大家不妨对照一下,你是哪一种?
第一类叫“权威型父母”,特点是比较厉害、严格,总是打骂、指责,有的甚至会对孩子体罚。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胆子小,但同时心里会有怨恨。我接触过一个小孩,他的妈妈总打他。他小时候“最经典”的话就是:我妈打我,我爸不敢吭声;我妈打我爸,我也不敢吭声。这小孩后来念了大学,在岗位上也做得不错。但有一次,他喝醉后把周围的人都打伤了。谁也没有想到,因为都觉得他平时是一个特别老实的人。可见,他内心有恨,只是一直都郁积在心里。
第二类叫“放任型父母”。这样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一方面任性,一方面又骄纵、胆小,依赖他人。现在经常有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总说“我们现在对孩子这么尽心。我小时候我妈根本不管我,怎么长这么大?”但你仔细想想,在你小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吃饭、一起待着的时间,跟你现在与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吃饭、一起待着的时间比一下,究竟谁比较多?现在有些比较富有的全职妈妈根本不管孩子,今天打麻将,明天去赴宴,孩子就扔给保姆。先不说保姆的素质和心态,就说这孩子和保姆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内心深处看不起保姆,但是他情感上又极度依赖,因为没有其他人关怀他,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第三类叫“溺爱型父母”。我经常对这样的家长说,你在家惯着孩子,但是外面是没有人惯的,到外面一定会到处碰壁,闹大了就会犯法。如果没有让孩子养成遵循社会基本道德秩序的能力,不懂得限制自己的行为,到社会上肯定会犯大错。你以为你爱他?其实是害苦了他。
第四类叫“民主型父母”。民主的结果就是有爱心、懂得尊重和自主自立。民主的父母通常非常看重对等的交往、讨论。什么叫“对等”?就是你一句、我一句,而不是整天就听你说,孩子基本不说话。
具体来说,教养方式包括四大方面:身教,你自己怎么为人处事;对子女的期望,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每日每时用这个期望去影响孩子;教养态度,你是严厉、打骂,还是民主;家庭环境,如果家庭气氛不和谐,别想培养出阳光少年。由此也可以看到,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父母的素养非常重要。
这里所说的“父母素养”,有的时候和物质条件、学历水平、社会地位没有太大的关系。施一公是我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把美国的大实验室带到中国。有一次我到他的家乡,无论是学校,还是他父母的家,都非常简陋。他的父母都不是文化人,但他们有三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首先,两个人都非常善良、特别朴素,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说人要报效国家;第二,夫妇俩的关系特别好;第三,他们对孩子既关心又不控制,这一点是可以明显感觉出来的。这样的素养,很多时候和文化、地位、金钱无关。
别用你的期望去改造孩子
成长是有规律的,过分揠苗助长,或者千方百计想把“土豆”都整成“苹果”,弄不好结果就会很惨。“土豆”也可以全面发展,适应社会,活出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舒服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它涵盖了6大方面:生理、认知、道德、情感、精神、社会。因此,我们应当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不是只把眼光落在他们的学习、排名上。可现实是,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成长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具体来说,当前家庭教育有一些误区,特别需要警惕——
第一,过分期望。期望水平,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如何影响孩子,怎么教育他,都集中体现在对孩子的期望上。你的期望,会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说,我想要迅速地获得成功。有些稍微长得漂亮一点的女孩子说,我得嫁给一个成功人士。那么,什么是成功?说句不太好听的,现在大多数家长给孩子锁定的发展目标,就是世俗的成功标准。说透了,就是当官发财。但大家有没有想过,正如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你准备让你孩子的日子过给谁看呢?过给你的邻居看,过给七大姑八大姨看,还是真正过给自己看?如果是过给自己的,那你就要想明白了:其实,他的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过分替代和保护。如果什么都替他做了,结果就是,他什么都不会。我们楼上有一老太太,夸自己4岁的孙子特别聪明,说他认识200多个字,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会做。后来他儿子说,“不该会的都会了,该会的都不会”。我问,他不会什么?他说,这孩子不会自己撒尿,从小爷爷奶奶把着撒尿,站在那儿尿不出来。这就是现在的孩子特别典型的特点:总是被过分替代。
第三,过分隔膜。现在有些孩子到了十多岁,你就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了;等他再大一些,就更不愿意和你聊了。孩子小时候还行。在他五六岁时,你说上商场,他也去;你说去参加婚礼,他也去。结果到了他十四五岁,你说,我们三个人一起去旅游吧?他不去了,说自己不爱旅游。但过两天,他和同学玩去了,他就是不愿意和你一起。
第四,过分放纵。中国的独生子女中间,有一种“耗子扛枪窝里横”的现象。孩子在家里被骄纵惯了,但一旦到了外面,还是“耗子”,走哪儿都胆小。因为外面有规则,他就没有办法了。
在刚才所说的不少家长身上存在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之外,有的家长身上还经常存在着另一种“过分”——总希望用自己所期许的某种固定的模子去改造孩子。我曾听一些美国人说起,很多美国老百姓生下孩子后,就希望他将来可以自食其力、自由发展。如果孩子挺有潜质、表现不错,就推动推动,结果他上哈佛了,后来成精英了。奥巴马就是这样被“推动”出来的。但我们不少中国人恰恰是倒过来的:一生下孩子就开始想,我要把孩子培养成在社会上出类拔萃;然后培养着培养着,到了中学一看,完了,这孩子是一般人啊;再上大学,结果发现,他连一般人都不是了。这里面犯了什么错误?
根据全世界范围的统计,超常儿童或者说有潜能成为社会精英的儿童,只占全部儿童的1%—3%。精英永远是少数。如果你一开始就赋予孩子精英式期望、精英式压迫,总要求他非得怎么怎么样,你想想,结果会是怎样?成长是有规律的,过分揠苗助长,或者千方百计想把“土豆”都整成“苹果”,弄不好结果就会很惨。
对待孩子,有三个很重要的定语。第一叫“能动的”,意思就是,他是发展的主体,不该是被你塑造的。第二,“有潜能的”,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和发展。第三,“独特的”。别老想着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他就是这样的。如果他是“土豆”,你就让他是“土豆”。“土豆”也可以全面发展,适应社会,活出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舒服。
帮孩子确立起三大支撑
要帮孩子确立起物质、精神、社会这三大体系的支撑,家长自身先得适应这三大体系。你得认同自己所在的社会的制度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这是你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很多家长肯定会问,如果不能对孩子有过分的期望,那用什么来支撑起孩子的未来呢?我认为,有三大支撑,是需要各位帮助孩子去确立起来的。
第一,物质支撑,你得让他长大有饭吃。物质支撑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学习能力,也就是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第二个是职业能力,他有对某一种能力的爱好和专长。有了这两条,他就能有饭吃。
第二,精神支撑,也包括两部分。一是要让他有点信仰,信什么,爱什么。二是要让他有比较好的心理能力。有三个能力非常重要:一是“敞开自我”,善于把内部世界和外部连接起来,不封闭自我。这种孩子将来无论遇到什么麻烦,都懂得化解和疏导。二是有能力“战胜自我”。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真正被外界打倒的。真正打倒他的,一定是他自己。所以,要有抗拒压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第三个能力叫“调整自我”,学会调整不良情绪。
第三,社会支撑。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需要三大体系的支撑:制度体系,包括就业制度、薪酬制度、退休制度等,这些制度让你活着;规则体系,比如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人际体系,好比你和老公吵架,抱着孩子回家,你妈和你的姐妹就是你的人际体系。
当然,要帮孩子确立起这样三大体系的支撑,家长自身先得适应这三大体系。你得认同自己所在的社会的制度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这是你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除此之外,你还要懂规则、会沟通、会合作。
择其要而言之,家庭教育应当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喜欢并经常和孩子亲近,乐于和孩子交流,能够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请你记录一下,在一周时间内,你和你爱人分别跟孩子相处了多少时间?每次待在一起的时间有多长?还请特别记录一下,超过半小时以上的相处有几次?超过的时间有多长?要知道,和孩子亲近,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个重要原则。
依照孩子的程度,为他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并且要让他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有表现的机会。我们不能一天到晚给孩子瞎制定一些目标。比如,下回考试你要考前10名,如果考不进,回家不给你饭吃。这没有用,且百害而无一益。
家里有明显、确定的规范。你们家有没有规矩?有几条规矩?大到家里人不向其他家庭成员隐瞒自己的重大事件,小到家里的第一碗饭永远盛给老人,这都是规矩。家规的背后是家风。
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岗位。很多家长说孩子没有责任感。问题是,你给过他责任吗?如果你从来都没有让他承担过责任,他就没有责任感。比如,他3岁,那么诸如每天吃饭摆筷子这种活,完全可以交给他。到6岁了,客厅的桌面整洁可以让他负责。再大一点,十四五岁了,如遇上家里装修,家里的书房或者是家里放书的地方可以交给他设计。这样一个岗位不仅可以让他知道他在家里的地位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最基本的责任意识。这将是他一生的财富。
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要重视对家里的情绪和气氛的营造。
以孩子的规则思考问题。这个特别重要。现在大家在家庭教育中往往用的是成人思维。你用你的标准,你永远对,你永远管着孩子。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很多问题未必见得就是你绝对正确。比如说,你不愿意让你的孩子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一起玩。我就这个问题专门做过调查。孩子们的想法很有意思。有的小孩说,我们这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在其他各方面都表现得挺好,性格也特别好,凭什么不能和他玩?有的孩子说,老师们都倡导互相帮助,他学习不好,我和他一起玩还可以帮助他,怎么不对?还有孩子说,我妈让我和成绩特别好的在一起,但我在他们那里有压力。我愿意和成绩不好的在一起,和他们在一起时,我感到放松。这些想法各有各的道理,但很多家长却并不了解。
最后我给大家念一下纪伯伦的 《先知·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各种非常具体的问题,包括如何表扬和奖励孩子、如何批评和惩罚、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等等。我觉得,这首诗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罢;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孩子是属于未来的,我们要想得更远、更彻底。要放手,要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发展。要相信,你虽然为孩子好,但是你的那种过度关爱、过度设计、过度期望,对孩子只有害,而我们的本意是要孩子好。所以,一定要记住,生命不可倒行。
【今天我们怎样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推荐阅读:
今天,我们应该做怎样的父母11-07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书笔记11-09
今天我们该怎样爱国作文12-20
谈谈“今天怎样做教师”10-07
今天,我们如何教育创新?11-29
今天,我们如何解放思想06-19
今天我们这样学雷锋10-22
今天我们召开家长会12-12
今天怎样做教师 演讲稿06-30
让我们把握今天作文600字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