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

2024-09-15

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精选9篇)

1.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 篇一

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培训讲课材料

2014年8月

各位社员代表:

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就股份制改革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本人工作经验有所欠缺,讲得不当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我今天讲课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即什么是股份制改革,把股份制改革的含义向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即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怎么样进行股份制改革,把股份制改革的程序步骤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一、什么是股份制改革

我市的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在全省是走在比较前列的。上世纪90年代,我市农业局的几个老同志在领导的带领下去深圳进行专门的学习考察,回来后在周巷的花墙门社区搞试点。在此基础上,对城西经济合作社实行股份制改革,受到了原省委书记张德江的批示,把城西村的改革经验向全省推广。当时,前来学习考察的人是络绎不绝。但我市的股份制改革真正全面推开是在2000年以后了,反而是宁波的海曙、江东等区行动比较迅速,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可以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目前,到2011年底,我市完成了改革的村有94个。

那么,什么是股份制改革呢?所谓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就是在村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按照股份合作制的原则,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并按股份进行收益分配,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运行机制。简单点说,他就是一种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资产以股权形式量化到人。以

前,我们讨论村里有多少多少资产,从理论上讲,那是“集体所有,人人所有”,但真正落实到个人头上,却难以说清你具体有多少资产,处于一种“集体所有,人人无份”的尴尬境地。现在,进行股份制改革以后,你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集体资产中你到底拥有多少资产,如果集体一共有10000股,你或者你们一家可能就拥有其中的8股、10股甚至更多,集体资产情况变得一目了然。

对于股份制改革的概念我们还要注意三个问题。

1、股份制改革会不会改变集体经济的性质。我们知道,村经济合作社本来是属于集体所有制,股份制改革之后会不会变成私有制呢?一些老社员尤其是老共产党员非常关心这个问题。2008年,观海卫镇三塘头村打算实行股份制改革,他们村的一位老党员就曾经来信问过这个问题。我们的答复是,股份制改革不会改变集体经济性质,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区性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所有权仍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所有;量化到户人的集体资产股权,只作为享受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依据。因此,股份制改革只是改变了产权形式,其本质属性即集体所有制经济仍然保持不变。

2、股份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当前很多村民都支持股份制改革,认为股份制改革以后,就能拿村里的部分收益进行分红,不错,股份制的确具有这个好处,能给村民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这并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目前,我市已经有94个村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其中有一半的村没有实行分红。象宗汉街道的几个村,集体经济都比较发达,但都约定改革后若干年内不分红,把积累下来的集体资金用于再投资、再生产,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

经济。因此,股份制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明晰产权,让社员能清楚知道自己在集体资产中所占的分额,而不是分红。

3、股份制改革需要什么条件。刚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革时,省政府办公厅曾提出了三个条件,即村经济合作社拥有一定数量的净资产和稳定的经营性收入来源;绝大多数村民群众有改革的愿望和要求;村级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坚强有力,强调重点是改革撤村建居、即将撤村建居或已列入城市(镇)规划将要大面积征地拆迁的村。但后来我们发现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中,经营性资产多少或者有否收益分配,不是改革的必要条件,关键是在整个集体资产中把每个成员的股权明确下来,把成员的权益保护起来。因此,我市的文件中明确规定,股份合作制改革面向全市各村经济合作社,其中撤村建居村、城中村、近郊村、镇中村和经济强村先行实施改革。对于那些目前尚处于资本积累阶段,还未具备股份分红条件的村经济合作社,在澄清家底、明晰产权的基础上,也可将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量化到户(人),记录在册,待有条件时参与股份分红。

二、为什么要进行股份制改革

1、有利于维护社员的切身利益。“社员”和“村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员是指村经济合作社的成员,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村民则是在户籍在本村的人,是一个行政概念。从一定程度上来,村经济合作社的资产资源主要是属于社员拥有的,而村民是没有权利来分享合作社的经济利益的。而现在,我市有些村的村民人数逐渐增多,有些因为子女读书需要户口迁徙到村,有些因为个人建房需要户口落到该村,更有一些外来人口,达到一定的居住年限后,也可以将户口在本村落户,成为新村民、新市民。如果,社员和村民的概念不分,那原本属于社员的一些经济利益

就有可能被村民挤占,社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地保障。而股份制改革的推行,就将两者严格的区分开来,集体经营性资产也以股份的形式明确到社员身上,如农龄股、人口股,基本上一般村民是不在享受范围内的。

2、有利于增强社员的主人翁意识。股份制改革使社员利益和集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我们每位社员所拥有的资产也将增多。因此,社员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为集体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成为股东的自觉行动,出现了人人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局面。前几年,有一位店主打算向浒山街道北门股份经济合作社低价租用临街房子,几个股东知情后,到合作社办公室要求董事会以市场价出租,否则就不同意。他们说:以来租金高低与我们关系不大,随便由村干部去处理,现在直接影响到分红,所以要关心了。

3、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实行股份制后,重大事项由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干部权限受到制约。而且由于社员对集体经济的关心程度提高,使很多决策融入了社员的智慧和意见,因此大大提高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一些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程度。如浒山街道剑山股份经济合作社得到了旧城拆迁安臵的近1000万元货币资金,为了盘货资产,使这些资金产生更大的效益,董事会提出了一个方案,用720万元向社会购买一幢大厦,购入后出租,收取房租收入。由于是重大事项,方案提请股东大会讨论,会上大家展开激烈讨论,最后一致同意这个方案。目前,仅此一项租金收入就可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0万元左右。如果从房子保值增值角度看,这几年房价涨好几倍,村里的资产也是大幅攀升。

4、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实现社员共同致富。股份经济合

作社章程明确规定当年净收益中要提取40-50%的公积金、公益金和任意公积金,用于村庄的公益事业和再生产、再投资,这个积累机制的建立,克服了村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短期行为,为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同时,股份合作制的推行,打破了原来村级集体收入哪怕再多,社员也不能向村经济合作社要求分红的局面,使生产、积累、分配有效地统一起来,形成了良性循环,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股东也得到了实惠。2011年,全市9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有38个参与分红,共计6040万元。

5、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有的行政区划需要调整,包括撤村建居。集体资产如何处臵成为一大难题。股份制改革使股份经济合作社形同一个经济组织,就象一个企业,不会因为行政区域的变化而改变资产的所有者。享有股权、持有股权证书的股东永远都是资产所有者。比如,现在的古塘社区是应城市化的需要由城西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北门股份经济合作社合并而成。由于合并前,两个合作社已经分别实行了股份制改革,集体资产量化到人,就不用担心自己村的资产被其他村占用。目前,全市已有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农民转变为居民,分别是余家路、三彭桥和浒西。

三、如何进行股份制改革

实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要求做到八个字:程序到位、操作规范。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改制申请。经村三委会讨论提出改制申请计划,拟定改制工作成员建议名单,提交第一次社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会上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动员和政策培训,形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申请文件与截止日期的决议,拟订大致的工作日程安排,并推选出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领导小

组与相应的工作班子成员,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告。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申请文件报上级行政机关审核批准。

2、撰写宣传提纲。提纲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性质、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重要意义、主要依据以及具体做法等。并以致村民公开信的形式把涉及改革的政策和有关精神告知于村民。

3、人员摸底调查与农户签字确认。工作小组成员可通过翻阅历年档案或到户籍管理部门查找依据,将摸清的基本情况填写到股权调查确认表上,以家庭为单位逐人查清其出生日期、户籍迁入(出)日期、结婚日期等。主要核实截止日在册农业人口的状况,截止日前已农转非人员的状况(包括农转非年份、农业户口身份年限、农转非方式、征地安臵方式及货币安臵金额等),截止日时非在册农业人口的状况(包括参军、就学、服刑等人员在本村农业户口身份年限等),以上须由其户主亲笔签字或18周岁以上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代为签字。

4、起草实施方案。工作班子成员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学习省、市、区制订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组织召开不同范围的党员、社员(村民)代表、户主代表座谈会,在对照相关的法规政策、广泛听取村民对股份合作制改革意见的基础上酝酿提出初步的实施方案意见。然后将草拟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逐条提交讨论。方案中要明确的重要内容有:改制后经济组织的性质、名称和任务;全额享受的对象、酌情享受的对象以及不能享受的对象;股权的设臵和量化办法;股权的管理办法;分配结构和分红方式;组织机构设臵等。

社员资格界定:《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明确规定:户籍在本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遵守村经济合作社章程的农

村居民,为本村经济合作社社员:

(一)开始实行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时原生产大队成员;

(二)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本村经济合作社社员的;

(三)与本社社员有合法婚姻关系落户的;

(四)因社员依法收养落户的;

(五)政策性移民落户的;

(六)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章程和国家、省有关规定的其他人员。

因下列原因之一户籍关系迁出本村或者被注销的,应当保留社员资格:

(一)解放军、武警部队的现役义务兵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初级士官;

(二)全日制大、中专学校的在校学生;

(三)被判处徒刑的服刑人员;

(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章程和国家、省有关规定的其他人员。

按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时的村经济合作社社员及其家庭成员人口设“人口福利股”;按原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从事各业生产的年限设“历年贡献股”,即“农龄股”。有条件的还可按入社时的入股额设“原始投入股”。按承包土地的面积设“土地股”。对可享受“人口福利股”和“历年贡献股”的具体对象的确认,除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有明确规定外,必须提交原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并经三分之二以上人数同意方能通过。

折股量化的“人口福利股”和“历年贡献股”在总股权中的配臵比例,要因村制宜,合理确定。但必须提交原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并经三分之二以上人数同意方能通过。

股份量化到户(人)后,今后原则上不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维护现有持股成员的稳定,实行静态管理。持股成员的收益权,可依法继承、内部转让,但不得退股提现。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配,必须提取一定比例的公共积

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应尊重和支持村委会(居委会)的工作,合理安排其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以及办理公共事务所需的资金。同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当年收益在按股分红前,必须先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和必要的任意公积金(风险基金)。提取公共积累和股东收益分配的具体比例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土地股”参与收益分配的条件是承包土地必须已被征用,尚未征用的暂不参与收益分配。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年终财务决算和收益分配方案,报镇(街道)经营管理站审核,并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股东(代表)大会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每个股东(代表)享受平等权利,实行“一人一票”表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重大投资决策、经营方针、计划及执行情况,须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董事会是股东(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和资产经营方案。根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生产经营需要,经董事会提议,并经全体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可聘请经理、副经理,负责资本经营活动,处理日常工作。董事会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全体股东民主监督。董事必须是所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东。董事长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法人代表,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监事会负责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的投资、经营、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实行有效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

5、征求意见稿公示与接受质询。经多层次多范围讨论征求意见稿,村改制领导小组对形成的方案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可连同所有拥有股份的人员调查表在人员居住较为集中之地多处张榜公示七天,有异议的向接受质询的工作小组反映情况,由工作小组再次调查核实。

6、清产核资。在改制过程中,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办法》和省农村工作办公室《乡村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的规定,对本集体经济组织及其属下经济实体所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全面清查核实,界定资产权属,明确产权关系。属于集体所有的各种流动资产、经营性长期及固定资产,包括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应收款项、投资兴办的物业、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计入量化的资产范围。非经营性资产暂不列入折股量化范围,待该类臵换增值后,再追加到集体资产总额中。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可实行“销账不销案”的办法,但要经社员(代表)会议审议确认,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注销。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由镇(街道)业务主管部门人员、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财会人员、监事会成员、部分社员代表等组成。所有清产核资的审计记录、实地盘点记录、通过函证确认的所有债权债务记录等资料必须由工作小组成员共同签名确认。清产核资后,将结果报镇(街道)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经社员(代表)会议确认后公布,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7、通过改制实施方案。召开第二次社员(村民)代表会议,商议通过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草案),但对涉及社员利益、为本村特有的相关条款必须逐条讨论表决,也可对特殊群体提出的利益诉求另行单独处臵并形成决议。实施方案提交通过之前须

报镇(街道)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经社员(村民)代表会议确认后公布,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8、股东资格认定。对股东资格的确认,应按照“依据法律、尊重历史、尊重世俗、公平合理”的原则,参照《关于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中股权资格认定的指导意见(试行)》„北区农改(2005)1号‟文件精神,以其户籍性质、二轮土地承包权、实际生产生活所在地、享受集体分配和履行村民义务等情况为基本依据进行综合考虑。股东资格认定后,必须张榜公布,由工作小组成员在公布期间接受村民的利益诉求。对股东资格认定有异议的,由社员(村民)代表会议根据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讨论决定,再榜公布。

9、制订章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根据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完备的章程。章程应包括总则、组织结构、股权的配臵和界定、股权流转、股份分红、股东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拟定的章程要先由镇(街道)与区农村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把关,再张榜公布、征询村民意见、提交社员(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并报镇(街道)与区农村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浙江省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示范章程(试行)》有模本。

10、建立组织架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必须设臵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架构。成立之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其内容为:讨论选举办法(草案);讨论选举工作人员(草案);董事会、监事会候选人的建议名单经提名推荐、民意测验和资格初审后报上级机关考察批准;讨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草案)。股份合作制成立会议应按以下议程依次进行:改制领导小组组长作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情况报告;宣读或印发

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并由股东(代表)表决通过;通过董事会、监事会选举办法;镇(街道)领导宣读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董事会、监事会候选人员批准名单;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组成成员;选举产生董事长、监事长;董事长就职讲话;相关部门领导讲话。

11、组织登记和制发股权证。市农业局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交的改制申请文件经审核无误后,予以发文批复,由有关部门依法核准登记。同时股份经济合作社向股东发放股权证书,作为股东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凭证。股权证书必须由董事长、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盖章。股份经济合作社应建立财务、股权管理等制度及分配原则。股份经济合作社当年收益分配在依法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及必要的任意公积金之后,分红比例不得超过60%。年终财务决算和分配方案,须报镇(街道)农经部门审核,并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施行。

12、检查验收。改制工作完成后,撰写工作总结,并按规定要求将所有文件、资料归档保存。镇(街道)对改革实施、政策执行及工作效果等进行自查验收,检查改制村的操作程序是否规范,股权证书是否发放到人,有关争议和矛盾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改革是否取得实效等。各镇(街道)将自查结果上报市农村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将组织相关成员单位进行检查验收。

2.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 篇二

1 调整课程体系,精炼教学内容

材料力学以杆件为主要分析对象,重点研究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其中,稳定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而强度和刚度问题则主要针对轴向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变形。传统的材料力学教学体系按这四种基本变形顺序叙述,并各自形成独立单元逐一教学。这种多重循环的知识体系教学起点低,虽便于学生掌握每种基本变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但也往往过于强调系统性与完整性,内容重复多,花费学时量大,未给学生留足思维时间和空间,以致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必须敢于跳出既有的结构框架,对教学内容体系作适当调整。而面对教学内容基本不变且课时减少的实际情况,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有望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模块化教学法”将课程解构为“基本变形”“组合变形”“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压杆稳定”“能量法”等几大模块。对于“基本变形”,采用“类比”的方法,将四种基本变形进行“同类项合并”,变原来的“串联式”为“并联式”教学,首先系统地讲解轴向拉(压)变形,总结出材料力学的基本研究思路(按“外力→内力→应力与强度→变形与刚度”这一主线依次展开)和所面临的基本工程问题(校核、截面设计和确定许可载荷)以及解决的基本方法(截面法、“三关系”——平衡、物理和几何关系法、叠加法等),然后以此为基本路线,引导学生用类似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剪切、扭转和弯曲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关于材料力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又能节省授课学时,同时还能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所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2 优选教学方法,妙用现代媒体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材施教,则可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首先应做到“胸中有法”,各种方法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其次应注意“教无定法”,要因人、因课、因境而异。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灵活选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绪论”伊始,便以图1所示漫画开讲,用一种“诙谐”的方式引导同学们思考材料力学的研究目的(即任务),既有趣又深刻,而且可以很好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再如,在列方程法作弯曲内力图的基础上,启发同学们用发现法探究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的关系(包括微分关系和积分关系),总结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力作用下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变化规律,形成便于记忆的作图口诀(如将剪力图作法概括为“上串下跳、力偶无效”),进而简易而快速地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演练结合,不仅要求同学们掌握正向解题的方法,即由载荷图画剪力图和弯矩图,还要强化逆向思维的锻炼,即由剪力图(或弯矩图)作载荷图和弯矩图(或剪力图)。又如,当讲到空心圆截面杆的扭转和弯曲性能时,可顺势趣话竹子的力学美——虽“嘴尖皮厚腹中空”,却“体轻质坚为龙材”,并介绍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仿竹杰作”——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成功经历,进而引导同学们探究空心杆件的“力学美”。这种或“史海钩沉”,或“诗情画意”的情境设计,使同学们在枯燥的力学学习中,多几分人文欣赏与美的享受,何乐而不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和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并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也须清醒地意识到,多媒体永远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可能替代教师有特色的个人劳动。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黑板课的版式艺术,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而存留下来的一种传播知识文化的方法,在情感共鸣、思维调动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只有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传统教学法,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手段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时机,实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优势互补,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学辅助功能。实践表明,“多媒体+板书”的有效结合,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加强实验教学,巧推开放模式

须知,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只能培养。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实验具有不可代替的基础作用。但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这种功能很难得到有效发挥,甚至使实验课沦为“鸡肋”。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为适应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加强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乃大势所趋。在“强基础、重实践、促能力”的改革思想指导下,把材料力学实验分成“基本实验”和“提高实验”两个层次。将拉伸、压缩和扭转等常规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和弯曲正应力等简单应变电测实验归为“基本实验”,其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使用常规的仪器与设备,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与分析实验结果,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学会书写实验报告,故仍然严格沿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推出“叠梁弯曲实验”“薄壁圆管复合应力测试”“预应力梁设计”以及“称重计、握力计(自行)设计”等实验项目作为“提高”部分,旨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在实验中研究的能力,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突出。因此,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多元、自主、宽松的开放式学习平台,在空间、时间、内容和方法上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是深化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尽管困难重重,但这种“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模式颇受学生喜爱,曾有学生直言道:“(材料力学实验)过程挺辛苦的,但很享受。有汗水,也有收获!”

4 改革考试方式,健全评价机制

考试是评估教学质量和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力学课程长期沿用的闭卷考试方式,虽对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教学秩序能起一定作用,但考试偏重于客观性,答案过于标准化,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狭小,考前搞突击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创造与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允许学生(只能)携带一张记有自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的A4纸进入考场作为参考的“一页开卷”考试方式,既能促进学生自学和复习,又可避免死记硬背,将学习重点转移到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去,无疑是笔试改革的有益探索。当然,针对考试形式单一问题,适当增加结合工程实际的大作业以及小论文,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将学生的能力表现和素质体现作为较大的权重系数加以考虑,进行全过程考核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此外,增加口试和实验技能测试,对于健全评价机制,完善人才能力考查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5 结语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现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对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与创新。作为一线教师,及时而有效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责无旁贷。尽管教改过程是长期而艰辛的,但如果我们的点滴付出,能换来学生那份收获的喜悦,那也心满意足了。

摘要:针对材料力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新时期该课程教学的特点,对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成果对于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材料力学,教学改革,实验

参考文献

[1]刘鸿文.材料力学Ⅰ[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刘鸿文,吕荣坤.材料力学实验[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陈乃立,陈倩.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马崇武,车京兰.对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4(6):78-79.

[5]张红霞.“材料力学”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6):75-76.

3.《复合材料》教学改革初探 篇三

摘要:本文从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三面对《复合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进行了阐述,力求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复合材料,教学改革,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TB33-4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点,比如其成分及性能的可设计性高,由于加入了高性能的增强相,其强度和弹性模量很高,尤其是比强度远高于传统材料,另外还具有抗疲劳、断裂性能好、结构功能一体化等一系列优越性能,是其他材料难以替代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在国防、机械、化工、医疗等各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是新技术革命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复合材料已成为新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对于材料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正因如此,众多高校非常重视复合材料课程的开设,《复合材料》是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非复合材料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之一。根据复合材料涉及的分类,这门课程主要讲述复合材料增强体、复合材料的设计原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分类及其应用前景,掌握材料所具有的使用性能,以及常见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以提高对于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性能及应用能力。但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繁杂,涉及了基体、增强体、复合原理、材料设计、成型方法及工艺、生产设备等内容,涵盖化学、物理、计算机、工程学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对所涉及的概念、理论不甚理解,导致厌学、重视不足现象,同时也存在教师很难将知识点一一阐述透彻,学生难以进行深入的学习等问题。另外,该课程多为陈述性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乏味的陈述之中,使得学生对本门课程无法提起兴趣。因此,针对以上問题,本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并分析复合材料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意义,以期为高等院校的相关课程和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授课内容改革

大学教育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摇篮,其专业选修课教学内容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剔除陈旧的知识、固定的模式。《复合材料》这门课程的知识信息量比较大、直观性比较强,其内容涉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无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诸多方面,但是在本科生培养计划改革中,该课程由原来的32学时压缩为16学时左右,在指定的教学时限内很难完成课程全部内容的教学。因此,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精简、合并,尽可能在体现其完整性的同时突出发展前沿的内容,教材也必须作整合化“手术”,在个性化的教材之中养成学科的风格与特色。例如,在我校材料科学专业主要是以金属材料为主,因此要重点学习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充分讲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界面表征及性能分析后,要着重描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目前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而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则在介绍其总体理论后可以针对于某些发展方向进行延伸讲授,在完成大纲要求内容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使学生在明晰总体脉络的情况下,能够抓住主要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 革新教学方法

前已述及,《复合材料》这门课的知识体系非常宽广、内容丰富、实用性较强,其内容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内容包含的专业知识和门类非常多,并应用很多基础学科的知识来分析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有的内容非常具体而复杂,如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理论,有的内容则比较抽象而难懂,如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微观机理等;二是同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一方面有很多的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在分析和推导的过程中要建立具体的物理模型,并结合材料内部的具体结构进行相应的处理;另一方面要应用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解释和处理材料方面的实际问题;三是该课程内容中包含大量抽象、复杂且不易理解的概念。如果使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只能是学生得到一些感知的内容,无法使其得到直接的体验,显得枯燥无味呆板。好在现在各学校基本上都普及了多媒体教学,为了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实现本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需要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手段进行相应的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把多媒体、影像资料、CAI 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在教学中,在课堂上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以及声音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给学生最大的知识信息量。

(2)采用授课—交流—讨论的流程,通过向学生讲解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让学生从科研的角度认识复合材料,同时了解复合材料发展的动态,并与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结合起来。授课的同时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究论文中学术论点,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总结科研文献的观点,并进行分析评阅,进而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3)《复合材料》这门课程陈述性内容较多。如果采用“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会使课堂教学气氛呆板,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严重束缚,既降低了学习效果,也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本门课程的难点和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外,其他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阅读并完成读书报告,然后老师对其读书报告进行讲评,这种自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优化考核办法

课程考核是大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对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和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等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复合材料》课程涉及的领域广、范围大、知识点多,如果单纯以闭卷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则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因此,如何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又能达到考核的目的,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复合材料》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期考核方式可以相对灵活一些,能够采用综合考核、灵活应试的办法,在研习传统考试模式的前提下,提高平时考核成绩的比重,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可以采用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和讨论、撰写读书笔记和科研报告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尤其是让学生撰写科研报告,报告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及国内外期刊,总结出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应用技术及发展趋势等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并使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掌握了科研论文的查阅总结能力。将这几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避免平时不用心学习,考试时突击学习情况的发生。

4 结语

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是为学生的“学习”作铺垫和服务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导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想方设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思考,并乐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先学”的目标,才能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突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总之,《复合材料》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改革,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形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献彪.材料学专业本科生课程创新能力的探索[J].文学教育.2010,(7):69;

[2]王献彪,徐文总,刘瑾等.《复合材料》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2,40(10):174-175

[3]赵洪凯,肖力光,刘亚冰等.《复合材料》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0,38(10):229-230

[4]朱脉勇, 《复合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42(21):177-178

4.高效课堂---教师培训材料 篇四

(一)课堂实然目标:从低效甚至负效→有效课堂的探索→实现课堂高效。通过改变课堂效益量化,旨在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原则是尽可能不浪费每一分钟。唯此,才有可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

(二)课堂应然目标:从学会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终身发展能力。实现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课堂即成长,即成长知识能力,也成长精神创造。

其实,课堂破局的真正奥秘在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教师”和“教”的依赖。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恰是“学习能力”。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时,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唯有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所谓主体,既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性应始终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三)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个、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服务于预设。

(四)内涵概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体现的是对“学生”和“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同时要求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和多义性,琳琅满目、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

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立意的变化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

(五)和新课改的关系:一脉相承,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述”。新课改主张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课堂的“六字真言”,落实成方法恰是——群学、对学、群学。

二、行动研究计划的七大关键词

(一)定位:致力于“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与应用。今天的教育缺失的不是理论、理念,而恰恰是方法、操作。让理念落地,转化成课堂教学行为才能让理念“鱼游大海”,并显现出 1 理论的价值,因此呼吁专家应学习袁隆平,把科研搬到田间地头,理念唯有在实践中生根,才可开花结果。

“皈依行动”、做课改的田野研究,唯有找到实践操作的“入口”,课改才可能从象牙塔里走出去,并“活”在课堂。

(二)聚义:课堂聚义、搂抱发展、相互借道、共同成长 以课为媒,立足课堂,从问题入手,以方法解决。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发展即成果。

以“改”促进“新名校”、“新名师”的成长、成名、成家;用“新课堂”为当代学校注入“新血液”;让教育体现出应有的尊严、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教师感动教育生活的幸福,让学生尽享成长和发展的快乐。

(三)模式:五步三查模式

1、模式简述:第一步,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

第二步,围绕困惑对学、群学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过程在暴露的问题。

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

第五步,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对子“三查”对子测评。

2、五步三查模式是课堂操作的抓手。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规范。

形象地说:是飞机起飞需要的“跑道”,是到达目的地的载客汽车,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升级版,是现代化的收割机取代农耕时代的镰刀。

3、主张模式至上并非唯模式,而是教之“规”,学之“范”。尊重模式便是尊重“三效”,既效益、效果、效能。

4、模式是课堂产品的“生产标准”,模式是课堂评价的“短兵器”。

(四)操作:高效课堂模式的“四评一控”操作技法

四评:

1、自学三要:围绕导学案预习、自主解决50%问题、标注出疑难问题。

2、课堂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3、小组三评:互动温度、拓展宽度、生成的高度

4、展示三性:展示选择近共性问题、强调展示过程中的互动性、追求生成的价值性 一控:学生主体学习过程,教师主导课堂成果。附:

课堂三看:看自主程度、看合作效度、看探究深度。注:继续沿用《高效课堂22条》所列的标准。

1、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多少?是100%还是大于或者小于100%,要求一节课参与人数不少于120次。

2、学生参与的质量如何?“质量”指标体验在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书写板书、是否有知识性错误。

3、导学案或者预习笔记的检查。这是五步三查中的“第一查”,教师要依据这一“查”,而决策课堂导入、环节安排等。

小组三评:互动的温度、拓展的宽度、生成的高度。

注:小组学习决定着高效课堂的成败。对于已经实施了高效课堂的学校,也必须进一步研究、利用好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如何分组、怎样结对?组与组什么关系?组内对子是什么关系?怎样组织对子测评?对子与对子是什么关系?

1、所谓互动温度,是指学习氛围和学习状态,要高度重视“温度”,人声鼎沸、吵翻天才是“狂欢”。

2、拓展,既要宽度也要深度,要敢于让学生向未知领域义无反顾地行走下去,较真和钻牛角尖。所谓宽度,是指知识点与点的黏连,条与条的钩挂,块与块的整合,类似滚雪球。

3、生成什么样的高度?要坚决摒弃单纯的知识性学习,从三维的角度去考评价值性。要从“专题”、“专项”、“专利”的高度来审视高度。

展示三性:选择“近共性”问题、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追求生成的价值性。

注:展示即“发表”。发表即为了实现心灵的“获取”:评价、批评、接受或获取某种情感期望。

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钥匙”,千万不可看轻展示。另外,展示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是学生获得学习情感支持的化学分子,是课堂抵达“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保证。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展示文化”。缺少了展示,就等于“离魂寡居”,课堂就会变得“灰冷阴暗”,没有展示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死课堂”,是远离了人性的课堂,是没有温暖、力量、活力的课堂。

1、展示要依据学情调查,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但生成空间较小的,比如定理定义一般不做展示。

2、千万要注意展示者与参与者的互动关系。要努力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展示要形成“众人”集体参与效应,展示不是看表演,而是一窝蜂上阵。展示既“互”更“动”。

3、展示不是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是“坡上放羊”,虽无绳却有线,要杜绝“无主题”展示,本来是说“西瓜”,结果由“西瓜”到“瓜子”,在后变成了“爪子”,这样的展示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价值不大!和开party差不多,但课堂绝对不是开party。

(五)路径:临帖——入帖——破帖

我们主张学习即“拿来主义”,学习高效课堂要先找到“帖子”,“帖子”即五步三查模式,比照帖子,先临帖、再入帖,然后破帖。

学习是为了破帖,形成自己的自主课堂特色,走向“新名校”群落。

(六)成效: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实现“零作业”,“放生”学生、解放教师;通过帮助核心校“破帖”形成自主课堂模式,催生课改“新名校”问世

(七)意义: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用课改从“根本上”促进教育的公平、进步和“均衡发展”

三、中国名校共同体2010行动研究——改造我们的课堂 主题词:零作业 破帖 区域合作 样本

(一)向课内45分钟要效益,改革传统教学时间+汗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旧模式,力争所有参与实验的学校能借助高效课堂普适性模式,实现“零作业”目标

(二)对中国名校共同体分布在22个省市的40家核心校,“催生助产”其尽快“破帖”,生成各自具有教学特色的新模式

(三)探索和推进区域课改合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四)尽快出台小、初、高三个学段的课改“行业标准”,做好新课改的“实践推手”

(五)为参与实验的学校提供教室文化、校园文化设计标准化的“CI模板”

四、关于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灵魂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个字代表着一切的方法和出路。相信学生才是“师德”。传统课堂也有文化,叫“不相信学生”文化。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育解放学”。

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

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课堂的目标六个字:兴趣、能力、知识。

(二)、高效课堂建构重新建构两个关系

“两惟”观:围绕“十六字”灵魂,从“惟学”建构教学关系;从“惟生”建构师生关系

1、改变学习状态就是课改: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2、“两惟”实现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的转变、评价发展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

3、在“两惟”观念下解读主体与主导关系:教师的“角色即人格”,“高效教师”的三种素养——人格、性格、专业化

4、教皈依于学:限制“讲”是为了保障“学”,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才能保障权益,“放手”才能学会“走路”。

5、模式是生产力:解脱学对教的依附,解脱教师的“责任”和压力

6、专业化和教学艺术顺从于模式:让“学”和“模式”发挥效能。

7.要明确不能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去带动学生发展,而应通过学生发展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因为一味发展教师专业化会更助于教师的课堂表演,而教学最终应落脚在“学生”身上,是研究如何“学”才能更好。唯有这样,才可以很好规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而制约教学质量的问题,我们的主张是让学生直接和学习对话,即所谓“一传”,坚决摒弃让教师充当知识的“二传手”和贩卖者,中国农村教育的振兴和根本解决之道就在这里。

(三)、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

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

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

课中教师“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前端预习、一头抓后端反馈,促进中间的“开放搞活”

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

(四)、高效课堂“课中”注重教师“四主”

学案主导:导学案导学,重在“导”,围绕“学”,导是手段,学是目的。注:导学案具体要求:

导学案的灵魂是三背,背学生、背学情、背学法;

导学案的目标是实现三维:立足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学习主动:把学习还给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思路、包容错误、鼓励创新,注重“三开”:开放、开窍、开心。开放才能解放、解放才能“开窍”、开窍才能“开心”

问题主线:围绕课堂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问题“拓、挖、思、悟”,不厌其烦、“无限”放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活动主轴:“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一切围绕“学”动,组与组、对子与对子、生与生、生与师互动交流

(五)、高效课堂的五个教学原则

1、分层原则: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2、选择性原则:“超市”体现出的学习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

3、整体教学原则:整合教材、知识迁移,上挂下联、左顾右盼、举一反三

4、展示教学原则:展示解决了学习内驱力,展示是发表

5、反馈调节原则:注重问题暴露,强调“当堂决策”

(六)、高效课堂的六个基本观点

1、现象诊断:教育的“课堂并发症”

2、轻负高效:学校的“产品”是课堂

3、评价系统:以学评教、学生主体

4、素质教育的“素质”是学习能力

5、基础教育的基础是“能力和发展”

6、开放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

(七)、高效课堂具体操作的七个“技法”

1、团队合作:异质同组、同质结对,分组合作、生生互动兵教兵:

2、学习“三式”:独学、对学、群学

3、课堂“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4、教学“三环”:预习、展示、反馈

5、导学案是路线图、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达标测评是立足“实然”

6、教师主导:精讲、点拨,及时评价、师生互动师亦生

7、模式之“神”:注重模式、不惟流程:大展示与小展示(八)、高效课堂的八大妙处

1、解决了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冲突

2、解决了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冲突

3、解决了学生个别发展与全体学生发展的冲突

4、解决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冲突

5、解决了师资不足、受制于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等学校发展的现实困局

6、变厌学为乐学,厌教为乐教,改善了师生关系,让学校充满了魅力。

7、解决了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难题,把时间和能力还给了学生

8、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九)高效课堂推进“九步”程序

5.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篇五

根据漳县教育体育局在全县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我校于2012年春季开始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为了更好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开展好课堂教学改革,半学期来,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细化了分工。

组长:康俊科(校长)

副组长:康继武(教务主任)

组员:李林军杜东明包鹏杰包海渊张春燕王龙龙

二、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培训。

1、介绍外出考察先进学校经验。

首先由校长介绍了江苏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等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其次由教务主任介绍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导学案”、昌乐二中“271”等教学模式。

2、组织教师观看杜郎口中学教学视频。

3、经全体教师讨论,我校初步借鉴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4、组织教师学习导学案的编写,并尝试编写导学案。

5、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训,通过张贴标语、板报等形式营造课堂教学改革氛围。

三、推行导学案式教学

导学案教学包括学习目标、预习任务、课堂学习的主要环节(包括随堂作业)、课后知识整理以及课后作业等部分。它既支持了学生的预习,又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又是学生复习的资料。它与传统的教案是有区别的。

“导学案”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用于学生学习的纲要。我们要求编制导学案遵循以下八个方面的原则:

(1)体现课标的要求;

(2)依据教材;

(3)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

(4)体现课堂学习的特征;

(5)简洁明了,思路清晰;

(6)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学生;

(7)重视基础性,兼顾拓展性;

(8)讲求实效性,不要将导学案编制成课本、资料的翻版。在导学案中,突出问题,引领思考、思维和自主讨论,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填空。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总的要求;

(2)仔细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精心设计和编制各个学习环节的学习任务;

(3)重视研究学情,搞清学生学习的现状和认知水平,制定科学、适宜的学习方法;

(4)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旧的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着力探究适宜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教法和新手段。

总之,导学案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一个平台,主要是要安排学生如何学,怎样学。很多时候可以设计成基于问题的形式,并且简捷而值得学生仔细玩味的导学案是值得提倡的导学案。

四、倡导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具体教学中,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分为“自学—合作—展示—反馈”环节。

1.导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学生在老师导的基础上依据学案,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

2.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可适当点拨,学生完善学案。

3.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

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形成全班的共识。

4.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五、精心打造高效课堂

(1)重视差异、合理搭配

在分组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成绩差异、性格差异、智能差异的实际,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达到优差互补。

(2)人数均衡

每四人或每六人为一组,以各科成绩优秀者担任小组组长,也就是说每门课的组长不是固定为某一个学生。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优势。

(3)分组采取尊重自愿、整体协调

班主任在分组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协调,达到最佳组合的目的。

合作小组确立后,要在座次上提供方便。座次的编排参考如下方法:

①把学习相对薄弱的组员排在组长他的旁边,这样,当组员回头问问题时,给别人带来的麻烦最少,有利于合作的稳固与发展。②座位前后、左右按小组进行滚动,保证小组活动的长期性。③所有的学科都在课堂环境下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六、把好当堂检测关

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各学科依照教学实际,每节课有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测(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编制导学案方面

我校编制导学案的办法是学期初教研组长将导学案编制任务分配到组内各位教师,领到任务的教师先独立完成导学案的编制,然后在教研活动时间由教研组长组织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修改。

老师们普遍觉得编写导学案比原先写教案工作量太大,加之教师水平有限,编制一套质量高的导学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与新课程教学时间紧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处理不好,导学案将流于形式。

(2)对新课程标准把握方面

为了使我校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我校在学期初制定安排教研的时候就规定每周星期天晚上专门学习课程标准。教师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大多数老师第一次接触新课程,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研究不深入,思考不透彻,在教学中还难免出现讲得过多、只满足于学生课堂热闹的讨论,忽略学生具体思考生成问题等一些问题。

(3)课堂教学实施方面

如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如何使小组讨论真正深入进行而不是简单的“热闹”一番?如何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放性和深刻性,而不是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象阶段;如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持久地坚持下去等等。

(4)从我们听课中发现,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讨论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并能讨论出相当准确的结果,但从期中考试和月考中看来成绩不明显。,总之,课改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教师还是那些教师,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得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上完全没有了过去课堂的沉闷和无精打采,有的是学生的活跃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石川中学

6.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篇六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在教育局大力倡导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经过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决定借鉴洋思中学教学经验,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结构

1.展示目标:(1分钟)讲述目标,让学生把握总体要求。

2.自学指导:依据“导学案”,明确自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求,明确时间。

3.学生自学、对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预习,自学情况。

4.组内小展示: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5.班内大展示:教师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6.当堂训练,完成作业:当堂训练要分层,完成目标堂堂清。

三、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开学初,学校成立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领导小组,通过多方论证,与教师座谈,确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模式,以导学案为依托,学生依据成绩优中差编成小组,确立小组名称,制定小组的目标,小组誓言等等。

学校给每位教师下发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利用周日晚上集中学习材料,课外时间分散学习,记好笔记,做好讨论。每周坚持收看高效课堂教学片,多种措施,掌握该模式的教学精髓。

组 长:杨x

副组长:郭x 冯x

成 员:窦x 赵x 刘x 张x

杨x 程x 周x 蒋x

引领教师:

语文学科组:白x

数学学科组:马x

英语学科组:樊x

理化生学科组:张x

政史地学科组:范x

四、实施过程

(一)研究学习阶段

2月份,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资料,改变观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以学为主,重学轻教,教师是引导者,点拨引领者,而非灌输者;同时基于我校学生的基础,教师要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二)确定模式论证阶段

3月份上旬,通过学习模式,领会模式精髓,结合校情,确定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召开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会议,进行研究论证。

(三)制定方案准备阶段

3月下旬,对确定和通过论证的教学模式,< ~ 课 件 >建立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各学科的引领教师,制定实施方案对引领教师进行培训。

(四)初步实施探索阶段

7.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七

一、优化教学内容,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教学中, 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或强化或弱化, 甚至省略。比如对材料成型专业, 因其将来专业方向为模具或焊接, 故对铸造、切削加工部分强化, 而对塑性变形及焊接部分, 只做基本内容和概念的介绍, 让学生有基本知识的框架即可。

结合专业特点, 突出重点和必需环节, 既避免课程体系中内容的重复, 又可对整个知识体系做合理补充,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材料成型工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由于内容庞杂、知识点分散, 因此学生对它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教学中应探索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1. 重视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

(1) 要重视绪论部分。绪论部分会对课程性质、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做总体介绍。通过材料成型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用的介绍, 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建立对该课程的足够重视。对课程内容的介绍则是通过一台机器, 先介绍装配成机器的零件都有其不同的性能要求, 引出选材的概念及热处理的作用;再从每个零件的结构及装配要求, 把各章内容衔接起来, 让学生感觉各章不孤立, 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

(2) 课堂讲解时要善于总结。讲课时, 教师都应尽量总结上节课的内容,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议题。下课前也要对本节内容做小结, 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强调重点, 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怎么解决?从而引出下节课要讲的内容。通过课堂小结启发学生去思考, 带着问题去听课或预习, 思维更活跃, 注意力更集中。

2. 采用激励或互动方法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培养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意和学生互动, 比如增加课堂讨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讲课时根据所讲内容结合生产实践选定论题, 要学生课后查阅资料, 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选学生展开讨论、完善解决方案。最后, 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程内容多、学时少, 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系统讲述, 学生也理解困难, 容易降低学习信心和兴趣。因此从教学方式上需采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文字描述变为形象、具体、生动的动感画面展示, 利于知识点的对比讲解, 也使学生始终保持精力集中和思维活跃,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进行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考试命题主要以填空、判断、简答等形式为主。对于个别平常不努力的学生经过考前突击、短期记忆, 甚至考试期间夹带作弊来应付考试, 很难起到督促的作用, 也不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建立。因此, 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比如平时成绩中增加科技论文查阅、课堂讨论、课后答疑成绩等;期末考试命题加大主观题的比重, 甚至还可采用开卷形式, 以期能全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总之,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 材料成型工艺课程内容也需要不断发展和更新。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 通过课程建设,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编排, 让学生学有所用;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材料成型工艺是材料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结合兰州交通大学材料专业开设该课程的现状, 从不同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两个方面入手, 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材料成型工艺,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燕梁.金属工艺学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3 (1) :128—130.

8.材料分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八

关键词:材料分析技术;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新材料研发的日新月异,材料分析测试手段不断进步发展,材料分析技术作为材料类专业的主干课,须要进一步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前沿新材料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内容上推陈出新,更好地完善和优化相应的教学内容,建立更加规范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该课程内容不仅繁多,而且较抽象,对于刚刚接触本门课程的学生,很多名词概念头一次碰到,感到晦涩难懂,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难学,导致对本课程的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同学们能够对本课程充满兴趣和爱好,本文在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课程体系和内容

(一)课程知识体系的划分

目前,传统的章节式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对于本课程,由于材料分析技术的不同章节之间相对独立,知识的连贯性不好掌握,在讲授过程中难免使学生产生知识的跨越,思维上的空白 [1 ]。因此,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整个材料分析技术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归类划分,归类的依据可按照分析的对象来划分,如分为:1. 结构分析。判断某种样品的晶体结构是体心立方、面心立方以及晶格参数等,根据这个待分析的对象,再去选择相应的分析仪器如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2. 成分分析。判断某种材料是由何种物质构成,包括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可分析的仪器有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波谱仪等;3. 形貌分析。主要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所用到的仪器主要包括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4. 物化性能分析。分析材料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等,所需要应用的是各类光谱能谱仪。以这样的脉络进行学习,目的性强,思路清楚,不至于让学生们的学习思路混乱,这个学习过程也是今后在解决实际科研问题时的思路。

(二)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在教学大纲的框架内,教师应尽可能讲授各个重点和难点内容,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应该结合当前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扩充介绍最新前沿的新材料的分析测试技术,如包括纳米材料等一些功能材料,如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成功研制出新型超级电容材料即一种合成的氧化铌,并证明其拥有稳定的储能和释能的能力。可以通过对氧化铌的介绍,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的文献了解针对氧化物材料如何去制作样品,通过哪些分析仪器来测试,最后再进行总结,使学生拓宽视野,加深对分析技术的应用及其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数据分析软件的辅助教学

材料分析技術一课离不开对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即使学生掌握了材料分析测试的原理、仪器以及数据的采集,但最后拿到一系列数据却不会分析,这样也是徒劳无功的。如何能够熟练地操作虚拟的数据分析软件对以后解决具体的材料分析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常规的教学手段中需要辅以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教学。

以X射线衍射仪为例,在学生们学习晶体X射线衍射时,必须要学会如何通过所测得的X射线衍射图来确定材料中的物相组成,那么就需要Jade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处理。教师以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Jade软件将原始数据导入软件中,如何通过各项参数来搜索已知的PDF卡片等等。经过这些处理,才可能得到最终的物相分析结果。

(二)实物道具的辅助教学

随堂展示实物道具,并不仅仅是多媒体动画展示,让学生们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实物,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实物道具是指教师做过的真真正正的一些样品、试验的辅助材料、小型工具等,而不是模型之类的教具,比如扫描样品、透射样品、德拜相机的底片安装。如在讲解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时,教师可将自己科研过程中制备好的一些样品拿给学生们传看,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用于支撑样品用的碳膜铜网,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透射电镜样品的制作要求,同时介绍一些具体的操作规程。

三、实验教学改革

对于材料分析技术这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所讲授的各种测试仪器有个感性的认识,尤其可以通过实验室现场教学能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大型仪器内部结构、操作方法、样品适用范围以及工作原理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考虑到多数高校大型仪器使用率都比较高,因此材料分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以及大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理论课教师和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师沟通好实验大纲框架可固定并制订完善的实验方案,但实验的具体细节可以灵活掌握。同一种实验如低碳钢断口形貌的观察可以在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中进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观察,同时可以以验证性为目的实验课进行,这样既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又不浪费宝贵的实验资源。

由于大多数材料专业的教师都参与了科学研究和工程实际项目,因此,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可以解决科研和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反过来,利用自身的科研课题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结合实验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中的实验进行设计,剔除掉专业性较强的部分,设计出能够被学生在短暂的实验课上理解好的实验设计内容。具体做法如各个班级的学生分组,每组5~6人为宜,给每组学生一块未知样品,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自行准备来完成实验,同时学生在学习仪器使用的过程中,应渗透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数据处理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提交一份实验报告由教师进行批阅,并由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如何才能够正确地反映教学质量,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方式。课程的评价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即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3 ]。1. 学习效果的评价。之前的考试一般以本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来盖棺定论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由于本课程的学习偏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反映学生学习效果时,应加大实验课成绩的比重,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可将平时成绩、实验课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定为:20%、20%、60%。在期末考试卷面上主观题应与客观题合理地搭配,这样既能反映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能够灵活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2. 教学效果的评价。目前教学效果主要是由学校的督导组、学院同行教师以及学生的网上评价组成。而其中学生是教师教学的最直接的受体,是教学过程的最重要主题,学生的评价最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应适当增加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比例。

参考文献:

[1]王现英.现代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 (20):65-66.

[2] 张苹,杨海峰. 材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 化工管理,2013, (6):189.

[3] 陈均. 材料分析方法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2,29(2):140.

9.课堂教学改革培训材料 篇九

一、填空题

1、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2、具体描述个级别的要求,这种设定旨在体现基础教育级别能力法杖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建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有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

4、7—9年纪和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建设每周不少于

520%。笔考应避免单纯语言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应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6、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7、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包括、、、和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8、《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感情态度是指、、、和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9、《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室的指导下,通过、、、和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10、在英语教学中教室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的教学氛围。

11、口语能力测试主要通过让考生接受处理英语信息,并输出相应的英语信息的方式测量考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知识水平,主要形式有、、。

12、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13、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的思想。

14、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15、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16、综合语言御用能力的形式建立在学生、、、和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17、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模式。

18、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的技能部分,包括、、、四个方面。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20、教室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资源,改进学生,提高,拓宽学生。

二、单项选择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A、要求B、动机C、兴趣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

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 3、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

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认识策略 4、()是教室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B、访谈法C、实验法D、行动研究法 5、()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6、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将课程氛围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8、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试出()

A、常模参照测验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D、团体参照测验

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杜威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10、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中,主要性的因素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

1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得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际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

13、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

14、学生在学业争取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

A、学习动机B、学业动机C、成功期待D、成就需要

15、一般说来,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B、外在动机C、内在动机D、无意识动机

16、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

C、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D、保存作用

17、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

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

18、吹拉弹唱属于()

A、知识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

19、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B、语意记忆C、程度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

20、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叫做()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内部抑制D、外部抑制

2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从()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2、以下几种活动中,属于教学过程的活动有()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23、美誉就是对学生进行()

A、审美教育B、五讲四美教育

C、美好生活教育D、美好思想教育

24、一个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5、()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B、教学环境C、教学设施D、教学媒体

26、()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定义,并对学生

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性研究

27、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A、测验法B、问卷法C、观察法D、谈话法

28、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就是()

A、观察法B、谈话法C、实验法D、问卷法

29、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建构学习论B、结构学习论

C、认识学习论D、连接学习论

3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上一篇:建筑电工岗位职责下一篇:感谢对手高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