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跟班学习汇报

2024-07-21

外出跟班学习汇报(精选5篇)

1.外出跟班学习汇报 篇一

北京跟班学习汇报材料

陈锁明院长则对我们即将展开的学习培训提出了希望与要求。他寄厚望于全体学员,提出了“六个学会”的学习指南:

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记录,学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

一周学习中,我尽我所能地在行动中贯彻落实着这一方法,的的确确获益匪浅。下面我就六个方面对这次跟班学习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汇文印象

北京汇文中学建于1871年,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附设的“蒙学馆”,1952年改名为北京市第26中学,从1989年始获准恢复“北京汇文中学”的名字。14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汇文形成了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历史传统,培养出以彭雪枫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王大珩、王忠诚等二十多位院士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2001年,汇文中学成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校。

二、追求卓越的教师团队

汇文的卓越离不开以历史组为代表的精诚合作的教师团队。在汇文中学的五天里,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活动的预设、史料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方法意识。例如:段老师的试卷讲评课不但能及时深入浅出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且能适时拓展延伸。虽然这节课没有“炫目”的学生活动,但“传统”的教学中能感觉的到学生在积极的跟随老师的教学发散思维。在东城区教学干部研讨交流“走进汇文中学”活动中,郝秀丽老师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展示课。这节课上,郝老师通过精心选择的史料,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课上学生对史料和问题的分析条理清晰,视角独特又合情合理,给听课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废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的作用后,一个学生站起来提出质疑:实行三长制之后,豪强地主又没有消灭,而且政府还要倚重他们,为什么该措施能起到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分析废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前后的变化,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分析。听课的教师说:“这个班的学生真难对付!”我倒觉得这恰恰正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课堂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质疑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这恰恰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丁老师的课通过设计的一个个精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节课虽然也没有设计学生的活动,但条理清晰,学生在课堂上也闪现出积极思维的火花。听盛宏意老师讲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课时,恰逢台湾建国中学的学生在汇文中学进行交流活动。在这节课上盛老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非常娴熟的运用史料教学方式。这节课上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盛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了农村

生产关系的变化:三大改造(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而引出首先在农村实行改革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了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当时改革的历史情景,盛老师出示了当时十八户农民进行包产的协议书照片,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协议书的内容、签名和手印,然后提出问题: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由于提供的材料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学生的历史感,使学生更贴近历史去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气息。所以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有的学生认为材料中的错别字比较多,说明签订协议书的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学生从材料中“不在向国家要钱要粮”认为当时(改革前)农民的收入很低,需要国家救济;有的学生从材料中“干部作(坐)牢个头也干(甘)心,认为干部有责任感,改革是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的等等。这一段史料运用不仅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历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延伸与拓展。

正是他们在教学中从重知识的传授转向了重学生的发展,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所以,汇文中学的学生才会更加优秀。

三、勤奋、创新、开放的学子

图片中展示的是中午学生在阅览室内自习,右面的这幅图片是一位中午在操场上“玩”纸飞机的学生,一边放飞,一边计时,不时的在调整放飞的角度和力度。上前询问得知,这位同学偶然看到一则新闻,纸飞机大赛的最长用时29秒,并由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自己用了三个月时间动手设计了今天的这款纸飞机,在操场进行实验,并准备到宁波参加全国大赛,挑战纸飞机飞行的全国记录,接着又给我们介绍了相关的情况。此情此景,不由使我想到了汇文中学的一则标语:“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在新的课堂教学标准下,我们作为一线教育者要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注意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从事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下面的这幅图片是三月二十六号恰逢台湾建国中学的学生来汇文中学进行交流活动,在这节课上汇文的学生展示了良好的个人素养。这一幅图片是汇文中学国际班的学生在上课间操。

四、深厚的人文积淀

北京汇文中学已经走过142年的历史。进入学校的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智、仁、勇”的校训。从1926年时任校长高凤山先生提出并确立“全人教育”思想,到今日北京汇文中学所秉持的“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办学理念,北京汇文办学始终将对人的关爱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育人的首位,教师办公楼的两条标语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北京汇文中学以开放的姿态努力为每一位有志于成才的学子提供优秀教师队伍和现代化教学设施,以及发展特长、展示才能、参与中外交流的广阔舞台。正因如此,北京汇文中学毕业的学生中涌现出中外科学院院士、科学家、将军和国家领导人,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英才辈出。

五、自我加压,主动成长

能够在北京汇文中学这样的重点中学跟班学习,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大的压力。在汇文的这五天里,我们从早上八点多进校一直到下午五点多离校,在学校内除了听课、交流、研讨外,我们就到学校的阅览室里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三月二十七号,我们还主动参与了东城区教学干部“走进汇文”的研讨活动,在这次会议上聆听了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杨德军主任关于《整体课程建设与数字学习方式变革》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上,杨主任在这个变化迅猛的世界,我们教师要有探索在变化中承担的责任。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如何应对扑面而来的不断变化的未来?我们有准备吗?

杨主任给与会介绍了美国的可汗学院,可汗学院是一个非盈利教育组织,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 多部可汗老师的教学视频,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该项目由萨尔曼·可汗给亲戚的孩子讲授的在线视频课程开始,迅速向周围蔓延,并从家庭走进了学校,甚至正在“翻转课堂”,被认为正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通过这个案例杨主任提出了数字学习方式的变革。

数字化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全面电子化,而不是只有教师在教学环节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多媒体素材。在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教育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人才?这些,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严肃的问题。

可喜的是,在数字化学习方面孝义市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从2012年下半年起使用“电子白板”课堂以来,这项技术目前已普及到了全市各中小学。这项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互性,教师不仅可以和学生取得交流,学生反馈上来的东西也能第一时间保存下来,以便于教师回顾课堂,完善教学内容。课堂生动又新鲜,在学生中很受欢迎。

六、导师指导,促进成长

在这次跟班学习中,段明艳导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教学研讨、试题的命制还是就餐和中午休息都给予了我们无私的指导和便利,她的真诚赢得了我们所有人的尊敬。

为期一周的实践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听课交流、教学讨论、导师指导。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也是对我教学工作的鞭策。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作为一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实施生本教育才是根本。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根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我愿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2.外出跟班学习汇报 篇二

一、板块式管理养成教育

东丽区实验小学把每个月的德育工作内容写在德育工作宣传栏上, 并摆放在教学大楼前, 学生一踏进校园就会被教学楼前的德育工作宣传栏板块吸引住, 第一板块是:“新学期坚持说好一句话、做好一件事。我会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我会做:轻声, 慢步, 靠右行”。第二板块是每月的德育内容, “努力说好一句话, 做好一件事”。三月份的德育内容是:我会说:“离家离校时能主动向家长老师问好。”我会做:“上下楼有序, 不大声喧哗”。四月份德育内容:我会说:“请不要追跑打逗, 要注意安全”。我会做:“维护环境卫生, 见到纸屑主动捡起”。五月份德育内容:我会说:请不要大声喧哗, 楼内请保持安静。我会做:微笑面对自己和他人, 保持快乐心情。德育板块的内容均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行动之中。○○德育处把本月内容下发到班主任手中, 每个班主任利用周一讲解德育内容, 让学生把内容背熟牢记心中, 并提问学生怎样做,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把德育内容落实到行动中。德育处也组织大队部到各班检查德育落实情况。每周都公布落实情况, 每月都评选文明礼仪标兵。除此之外, 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 德育处都安排一名少先队干部根据节假日或本周德育工作进行讲话。回班后各班主任利用晨会对学生进行教育, 并根据班级情况提出本周要做好哪些事情。

他们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扎实有效, 孩子们良好习惯培养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我们也开展了不少养成教育的活动, 却为什么总是效果不显著呢?

我想, 我们都是急于求成, 想想自己以往的班主任工作, 一开学就把一大堆的禁令罗列出来, 如:上课不迟到, 不早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乱扔垃圾、不损坏他人东西、不浪费、不乱花钱、要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等。开学初学生怎能适应这样的约束呢?这也不行, 那也不行。在假期时间, 学生已经玩疯了, 如今回校除了这些禁令的约束, 又要面对沉重的课业, 能应付过来吗?学生难免会产生逆反心理, 一件做不好, 干脆样样都不做。而我所跟班的天津市东丽区实验小学, 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循序渐进, 有条不紊, 并且持之以恒。

二、开展精彩纷呈的主题中队会活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东丽区实验小学十分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 每个学期都要开展“习惯养成”主题中队会, 围绕“习惯养成”这一基本文明素养的主题, 各中队开展了“同课异构”———《好习惯伴我行》主题中队会竞赛活动, 各中队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活动采用表演、三句半、小组唱、快板、朗诵、小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使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比如主持人先让学生说说:好的行为习惯有哪些?男:春天是美好的, 刚才歌曲中的小朋友知道爱护花草, 保护环境。我们天天学规范, 你觉得好的行为习惯有哪些?

生1:每天早晚刷牙, 饭后漱口, 这就是一种好习惯。

女:讲得真好!

生2:我周末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 这也是一种好习惯。

男:讲得真棒!

生3: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好课前准备, 所以每节课前我都自觉地这样做。

女:说得对极了!

生1:周末在家的时候, 我做完作业就帮妈妈做家务。

男:这是爱劳动的好习惯。

生2:我一有空就看课外书。

女:这是爱读书的好习惯。

生3:我每次做操或课间活动时都会尽情活动。

男:这是爱运动的好习惯。

生4:我从来不乱花钱, 爸爸、妈妈给我的零用钱我都把它攒起来, 然后买学习用品。

女:这是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通过列举好习惯, 让学生明确好习惯就在我们身边。

除此之外, 活动还把好习惯融入三句半中, 学生饶有兴趣, 三句半表演者甲乙丙丁四人, 手里各持镲、小锣、鼓、大锣等击打乐器敲打登场。乐器停, 甲高声朗诵第一句, 并根据此句意思做出一个造型动作。下面乙第二句, 丙第三句。丁的第四句是“戏眼”, 如:《我们从小爱劳动》。

独生子女是个宝, 劳动观点最重要, 培养劳动好习惯, 不能娇!

我在家里学做饭, 烙饼煎鱼炒鸡蛋, 炒肉不咸也不淡, 能干!

自己锻炼洗衣服, 洗衣机一开呜呜呜, 干净衣服穿身上, 舒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集体劳动不怕多, 家长老师都高兴, 真不错!

利用精彩的节目表演陶冶学生的文明品格, 打动他们幼稚的心, 让队员们从中得到了启发, 将行为习惯牢记心中。

想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 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时, 我们平常靠说教是否单一、收效甚微呢?是否应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呢?

三、榜样是无声的力量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 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 对小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很强的感染力, 对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 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

记得有一次, 我们跟班的老师鞋跟磨损了, 执勤的学生一起注视该老师的鞋, 导师告诉我们, 赶快把鞋修好, 因为校长要求教师轻声慢步, 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还记得有一次, 因为我们住学生宿舍, 离饭堂很近, 有位男教师穿着拖鞋去饭堂吃饭, 校长马上打电话跟组长说, “请转告海南跟班的老师, 不能穿拖鞋及睡衣到饭堂,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行为教育。”说实在的, 想想我们平时, 都要求学生不抽烟, 而有的老师在教室却吞云吐雾;要求学生不随地吐痰, 而自己却随口吐痰;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 而自己的字却龙飞凤舞……其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是否应该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 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如要求学生注意卫生保洁, 不乱丢果皮纸屑。每天我们走进校园, 如果发现校园内地面上有纸屑, 我们是否都会很自然地弯腰把它捡起来, 放进垃圾桶?要求学生不要在楼道大声喧哗, 我们是否必须轻声细语的对学生说话?总之, 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们老师是否应努力要求自己先做到?

四、不良的习惯在关怀中消失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的, 而是经过后天长时间培养逐步养成的。作为班主任我深刻的理解不管什么样子的孩子他们都有追求上进, 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和赞扬的渴望, 哪个孩子也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 他们之所以经常的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了习惯在作祟。当班主任、任课教师将这些“问题”孩子带到到德育处由你处置时, 你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少一些批评, 多一些提醒和鼓励, 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

我导师跟我说她的班有一位“问题”学生, 他总是爱动,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骚扰别人, 不停地找同学麻烦。她曾经很认真地和他谈话, 但是并没有多大的改变。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在教室大清洁中, 他对本组的同学把垃圾踢到别的组很不满。他在惩罚那个男生扫整班的教室。事后导师在班里表扬了他, 并和同学商量, 由他暂代劳动委员工作, 他和同学们都欣然接收了导师的建议。每天早上, 他都第一个出现在教室打扫卫生;每天放学, 他都和值日生一起打扫干净教室才离开;每天的作业, 也开始认真完成;他逐渐学会了礼让, 和同学们和睦相处, 并主动把自己的学具借给同学使用;更可喜的是, 他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他的变化, 同学们给予了肯定, 他也转为正式的劳动委员。他的劲头就更足了。后来, 他也有反复, 但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醒, 他又做得很好了。通过这样的教育, 学生身上的坏习惯逐渐改掉, 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篇三

刘芳芳

9月19-22日,有机会参加了山东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优秀课例观摩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这次会议内容安排丰富,既有专家讲解,又有课例展示,还有精彩的点评可课。感觉受益匪浅。先把这次的学习活动汇报如下:

1.专题报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的李晓东教授给我们从学科核心素养层面讲解了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并介绍了许多经验,提供了许多材料。

2.经验交流:”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启示

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陈秀虹主任从临沂市德育课程的起源、发展、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做了经验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方向性的指导。3.优课观摩:多个城市优秀老师优秀课例展示

通过观摩学习省级优秀教师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对课堂的把握、学生的小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给了我新的课堂启示。

4.外出学习汇报 篇四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也很激动在这里为大家汇报这次赴xx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我个人对高效课堂的一些想法与举措。不当之处,还望和大家做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

一、xx学习心得体会

9月21日至 24日,我有幸跟随教研室xx主任和兄弟学校的一些领导、老师,一行十五人赴xx进行了参观学习。走进xx,静立校园面对着雷锋塑像,后来得知,这尊塑像是建校之初所铸造的,距今已有45年的历史,见证了学校的变迁与发展,是这里恒久的校园风景线,二十八中曾荣获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校园很大气,只有初中部三个年级就有学生五千多人,是一所规范相当大的学校。

由学生组成的导游,带着我们参观了学校的荣誉展室、档案室,观看了有关学校历史发展、教育教学成果的展板,德育工作展室,学生作品展等。让我感受到xx历史文化悠久,校园文化建设匠心独运,“四区六楼十八苑”、八座伟人像、二十八颗松树,艺术走廊等表现的更为明显,可见学校领导在研究学校建设和宣传方面下了大功夫。

随后在李志刚校长的报告中我们了解到,从即墨市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有五分之四都是在二十八中读的初中。为什么这一所初中那么厉害?听了二十八中的几堂课,我才了解了他们的特色——“和谐互助”课堂。正像李志刚校长所说的,这是一种一学就会简洁高效的神奇教学策略,也是他们将学雷锋活动“课程化、系列化”的表现。“雷锋精神”就是二十八中的校魂,他们逐渐将雷锋精神渗透到课堂中来,渗透到“和谐互助”课堂教学中来。

二、“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基本情况。

具体地说,“和谐互助”就是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一师一友,最终实现师友互助双赢。和谐

互助模式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学友”会的先让“学友”讲,“学友”不会的时候“小师傅”再给“学友”讲,“学友”会了再讲给“小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再由“小师傅”自主地向其他“小师傅”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学友”听。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从形式上看,教师已经退居次要位置;其实,教师的作用又无时不在,只不过这个作用是更好地发挥了全班学生的能动性而已。

xx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最终将“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归纳为“五步十环节”教学法。所谓“五步”是大框架,“十环节”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都分了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总的课堂模式是:自主学习、互助释疑、互助巩固、互助拓展、总结提高。针对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环节设计,如数学新授课的环节是: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反馈,复习课的环节是:知识回顾—题型讲解—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作业。讲评课的环节是:师友互助—交流质疑—课堂巩固—总结提升—整理反思。《案例》:江朝霞老师数学课《平方根》。

环节一:“交流预习”。上课的老师xx在导入新课以后,就让学生们“交流预习”。老师始终穿插在各对师徒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后让师徒上讲台就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全班讲解。

环节二:“互助探究”。师徒共同学习例题,之后,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习题,师徒各自独立做题,互相纠错,徒弟会的先让徒弟讲,徒弟不会时师傅给徒弟讲,徒弟会了再给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给徒弟讲。教师点拨。

环节三:“分层提高”。教师出示不同难度变式题,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难题。之后,集体交流,订正答案,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经老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

环节四:“总结归纳”。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点评、提升。环节五:“巩固反馈”。老师出示两个典型题,让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并让师徒互批,教师总结提升。

这种教学模式易于操作,简便而科学,课堂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兼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间的角色定位准确,学生互助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堂既自主开放,又能够灵活掌控,收放自如。

三、“和谐互助”模式的优势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下面说说“师友互助”学习模式的一些优势:

1、“师友互助”学习形式实现了师友学习的互利共赢。师友互助学习给了后进生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发展自我,也给了他们更多的关注、鼓励与帮助。让那些学习本来较弱,没有自信的学生,也能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师傅再给学友讲解和帮助的时候,也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师友互助”学习形式真正还原了同学的定义。同学是共同学习的人。《学记》中有“相观而善,谓之同学”的观点,作为同桌的同学,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彼此十分熟悉,交流与交往又十分便利,无论是从学校的一般生活还是特殊的学习生活,同桌之间都应该是最好的“相观而善”者和互助学习者。而今天在考试竞争态势下,同学已经异化为竞争对手,同学之间强化了竞争,弱化了合作,甚至只有竞争,没有合作。xx的课堂模式建构了全新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之间没有了恶性竞争,学生学会了挖掘、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自觉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了良好的生生关系。

3、“师友互助”学习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课堂学习的旁观者。客观地说,最了解学生“学情”的还是“同桌的你”,“学情”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包括学生的心情。师友互助这种合作小组,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位“老师”,能第一时间地了解到对方的“学情”。这种“一对一”的互助型学习,从小组形态上消除了合作学习的盲区,使课堂没有了死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会被置于被遗忘的角落,尤其是后进生学生有学习的边缘地带走向了中心位置。

4、“师友互助”学习形式促使课堂的学习更高效。这种学习形式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小师傅”与“小徒弟”“教学相长”,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主体地位也得到落实,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学习时间。让师生在共同体验、探究中,充满愉悦,充满活力,思维不断被丰富、被提升,实现了生命与生命的交流。

5、“师友互助”学习形式充分彰显了合作精神的巨大魅力。整个课堂上,“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几乎完全颠覆了原有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由此,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互助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四、“和谐互助”模式引发的几个思考问题。

1、“和谐互助”模式是否每节课都需要“五步十环节”?是否根据每节课内容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删减或者扩大?

2、由于我们班级30多名学生,学习优秀的只占三分之一,所以是否能按照一对一模式进行分组?

3、在即墨28中听课我感觉到,尚未遇到极其被动的学生,没有“死心塌地”不学习的学生,而我们身边这样的学生每个班级都有,而且不占少数。这样的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话都听不进去,学生管学生的力度就更有限了。

4、学生习惯了传统的讲授课模式,对新的教学模式有的不太习惯,尤其是交流预习阶段,部分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虽然老师时常提前发了导学案,但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不好,甚至误解为练习题,从而影响课上其他环节的完成。

五、今后课堂教学的思路

1、为了更好地推行这种模式使之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及家长能认识到课改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消除一此误会和偏见。

2、我在原先的基础上,对小组的座次进行了适当的调换。把A1、A2、B1、B2放在了中间,然后,再根据男女搭配、性格特点、学习状况等因素,在这四个人的周围分别安排了C1、C2、D1、D2,这样把整个小组又细分为四对,即一个“师傅”带一个“学友”。在回答问题时,两人同时站起来,学友先回答,师傅再补充。每次考试后,不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还会对两人所建立起的互助学习小组考核,同样实行捆绑式评价。

3、建立师友”互助模式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设立一些奖项,比如“十佳师傅”、“十佳学友”、“优秀师友”、“黄金搭档”等等。

4、定期开展一些以两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培养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合作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争取实现“师傅”帮“学友”,“学友”帮“师傅”,互帮互助的和谐场面。

5、改变上课方式,适当的“放手”,课堂上多给学生留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更大

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启发,多引导,多提醒。

6、要做到充分备课。重在研究学生的困难是什么,如何设计问题,分几个层次,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要做好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要做好在课堂上师傅们都不会回答的问题老师应如何解决这一准备。

5.外出学习汇报材料 篇五

郭仓镇中学数学组

2012年3月22-23日,我们受学校委派参加了在济宁市第十三中学举办的“济宁市初中数学课堂实施经验交流会即2012年济宁市数学中考研讨会”。会议内容主要有名师授课、专家讲评、经验介绍等三部分组成。下面我们就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感想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做一下汇报:

首先现场观摩了济宁十三中李小菲老师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济宁十四中苏小虎老师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等两节新授课,以及济宁十五中的贾敏老师、曲师大附中唐竹青老师的《等腰三角形》等两节复习课。两节新授课都注重了板块设计以及情境引入。在情境引入上,李老师以她所授课班级的班徽引入。苏老师的引入更是独具匠心,他通过做游戏---确定点的过程在教具板上描绘出十三的字样。这两种引入都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板块设计上,两位老师也都一改以往的“温故知新”、“情境引入”、“知识探究”等模式,代之以“我们一起来探究”、“我们一起来归纳”等板块标题,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苏老师的板块标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温故知新,简单的开始”、“正反辉映,简单的进步”、“由此及彼,简单开始不简单”等。同时注重家乡文化的传输,如“鞠泉林之水,简单而清冽”、“游微山湖,以方法为舟”、“攀水泊梁山,做数学英豪”等,学生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产生一种亲近感和责任感(对于苏老师的课,以前何树亮主任已经做过介绍,在此我们不再多说)。贾老师和唐老师的复习课主要是“以题代点,注重考点例析,加强变式练习,适时渗透思想方法”。在授课期间,四位老师都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及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其次,四位授课教师所在县市区的教研员对本县市区的老师授课情况进行了评价。对于复习课,专家们都提倡“抓住重点、进口考点、把握热点”,做到“以题代纲、小题大讲、一题多讲、深题浅讲”,实现“规范梳理、一题多解、多题归

一、举一反

上一篇:美的地产分析下一篇:小学生演讲稿写作技巧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