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感悟(15篇)
1.小学作文教学的感悟 篇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感悟
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害怕老师布置写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就犯难,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经过这几年了解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
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
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多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2.小学作文教学的感悟 篇二
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看”
小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往往是无内容可写,找不到好的材料,语言积累少,难以把过程写具体,不会留心观察,缺乏想象力。怎样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步一步让他们从不想写到能写、会写、爱写。因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例如:在教学《找春天》时,在作文之前,我先带学生在校外按一定顺序观察,学生观察,我做指导。结果学生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而且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在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老师要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不断积累好词佳句。首先,要多看课外读物,每隔两周进行一次讲故事比赛。其次,要求学生在平时不断积累词语,每隔一段时间了解他们积累的情况。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表达,正确指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3. 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
叶圣陶曾说:“关于作文教学,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朱自清说:“无论是读是作,学生易感到实际的需要。”袁微子先生则说:“作文训练的目的是‘有所为’。这个‘为’一般来说是为生活,进一步是为人生,是为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要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最重要的是强调写作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写作应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是掌握语言的需要,意识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及今后的成长离不开作文,离不开语言交际。
4. 拓宽思路,激发灵感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在生活中的学生却缺乏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解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在观察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选择,以获取更深刻、更全面、更独到的认识。《课标》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积累,用一颗敏感的心触摸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另外,可以尝试班级中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活动过程,细心体验其中的情趣,随时记下观察、体验结果,老师指导学生的实践、观察,帮助学生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难题,学生就会由怕到不怕。
5. 加强“作前指导”的教学
在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从题目入手,在内容上、体裁上多角度进行指导。如写《童年趣事》,我从题目“趣”字入手,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趣”字,有情趣、乐趣、傻趣……这样学生就有事可写。然后让学生从例文中总结写法,从而指导怎样写。如文章的开头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用式”、“启发式”……接着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在写结尾时可以“自然结尾”、“总结式结尾”、“启发式结尾”……当学生弄清写法后,就鼓励学生写片断,然后在全班评价交流学生写的片断或把几个片断连成一篇文章再交流。让学生在有成就感中完成作文,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怎样把想表达的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叙述清楚。
6. 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1 实地观察式
莫泊桑开始写作的时候,他的老师福楼拜让他每天观察门口的车夫,莫泊桑认真研究生活,最终成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像福楼拜那样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和事:记录家庭成员、左邻右舍的一次谈话、一种爱好、一次处事,注意他们的神态变化;鼓励学生种植花虫树木、饲养鸡鸭狗猫等,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有目的地观察节日的大街,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
6.2 生活娱乐式
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男女同学的合作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更是削弱其对习作神秘感、恐惧心的良药。为了研究蜗牛怎样生活,学生兴致勃勃地捉来了许多小蜗牛,有人拿菜叶喂养,有人拿盐水浸泡,有人把它请到屋外接受阳光的考验,有人拿它与同学赛跑……大家乐此不疲。回忆生活的“每一步”,大家觉得有话好写,有情可抒。探究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又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并对生活的体验作出了创造性的表述。
6.3 社会调查式
今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时代发展迅速多变。这就要求我们思索、发现,捕捉那些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如折叠式课桌和普通课桌有什么区别?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家里的设备为什么又更新了?上岗、下岗,冲浪、跳槽,大人们究竟在忙些什么?通过调查研究,谈古说今,学生能感悟到时代的进步。
6.4 自由拓展式
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三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注重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草原》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三、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最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发挥条件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有选择地开展,课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发引导学生的天资和禀赋,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形成能力,提高作文效果。另外,开展课外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处在从旁辅导、咨询的地位,不像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都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下进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病。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4.读书的感悟小学作文 篇四
在这鲜花盛开的时候,拱北小学,侨光校区的第一届读书节胜利闭幕了,这个美好的读书节,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好处呀!
在读书节里,同学门知道了要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同学门在读书中明确了自己长大后的目标,当然,同学们也知道:单单靠一两本书是远远不足的,后面的路,还等着我们去走呢!我们读书,就像红军25000里长征一样,要吃得苦中苦,才能实现我们自己的愿望。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现在你刻苦学习,以后不就可以好好地享受书给我们带来的知识吗?如果你现在只知道每天去玩,不学习,不读书,不去好好地走这条“长征路”,那么只能给你带来一生痛苦与后悔。这次读书节,使我们懂得了要怎样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又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凭着自己的毅力,去走完着条美好的,光辉的人生之路的!
没错,我们一定会在读书节的启发下,在好书的陪伴下,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完这条充满辉煌的人生路。
5.对小学美术作业评价的教学感悟 篇五
新乡市第二十四中学 赵红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改革的方向。但美术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使教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评价很容易步入误区,其体现如下:
传统评价误区: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年龄特征。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兴趣的调动。
主观评价误区: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就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上好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评上差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抑制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则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单一评价误区: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完成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这样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和美术教育的特殊性。
本人在过去教学中,对作业评价的方式也是经常浅尝辄止,试试这种试试那种,井是挖了不少,却挖不了深井。因此,本人将扎足随堂教学,收集最真实的材料,反映最真实的问题,研究能真实反效到课堂操作的策略。为此,我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作了如下尝试:
一、从多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
如果用唯一的一片滤色镜去评价学生的作品,那么许多珠宝将会失去光彩。我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采用了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方法,对那些富于创造力、想象力的作品,特别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例如,在上“大树的故事”这一课时,有的同学作画态度十分认真,某些细节画得十分仔细;有的同学线条肯定;有的同学使用色彩十分大胆;有的同学想象丰富、奇特......对这些各具特色的作业,我都给打了“优”。一位同学的画画得并不怎样,但它的想象特别丰富,画了海底的大树,树上游着一群群的小美人鱼,从整体上看,这幅画并不怎么样,构图偏了,画面色彩单一,但我还是给打了“优”,同时在课堂上对这幅画作了评讲,以此引导学生在画画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书签设计》,学生除了以绘画形式表现外,还使用了树叶、花瓣、草根、蝴蝶翅膀等实物进行剪贴、描绘来制作风格各异、五彩缤纷的趣味书签……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思维,教师不但要十分尊重,还必须充分肯定他们是具有合理创意、大胆创新的结果,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在某种场合上还可以“加大”肯定。
在评价的形式上,我也并不仅仅是全部打上一个分数或等级,而要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哪一方面好。特别是对高年级的同学,往往还要加上一两句简单的评语;对低年级低的同学,则常常是在上新课之前,将前一堂课上的优秀作业在课堂上展示,并口头讲解它的成功之处。
二、注重过程性评价
学生画画,很多人认为只要照着书本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
美术课上总有那么几位学生忘记带工具的。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作美术作业,当你问他的时候总会以没有工具为借口。学生总认为只有彩色笔、蜡笔才能画画,当他的手上只有平常写字的笔的时候就无从下手了。为什么学生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这和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和老师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有关。
其次,我们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我们应该对学生的作业有个贴切的认识: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用欣赏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比如画劳动,学生能正确画出人在劳
动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并能扩展成一组人就是很有创造力的作业。因此我在批改作业时放弃了“一刀切”的做法,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闪光点进行表扬
还有,学生作业时总会问我:“老师,我这样画可不可以?”“老师,我这样画对不对?”学生为什么会这样问我呢?艺术是没有对与不对之分的,也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培养学生的并不是要要求每个人以后都能成为艺术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是如何审美的能力和如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会告诉学生:“你想它是怎么样的都可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画的不一样。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没有对不对的。”学生听了我的话后,很积极的表现他们的想法,纷纷把他们的画拿给我看。这回,孩子们不再问我对不对了,而是说:“老师,你看我的画,我是这样想的„„”所以说对于学生作业我们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现的专业性美感,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其作品作出具体分析、合理评价,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只重视最后完成的美术作品、而不考虑学生的创作过程,我认为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在某些情况下,我觉得创作过程甚至比最后的作品更重要。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技能的掌握、素质的培养,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努力创造,即使最后的作品不理想,仍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因为最后的作品不理想只是一种表面的、暂时的现象,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最本质的东西。
重过程的评估不仅是重视对学习活动全过程的评估,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局部都可以作出评估。例如我在巡视学生的创作活动时,只要一发现闪光的思想火花、艺术灵气,个别或在全班给予肯定、表扬,以期给其他同学启发。这种评估,是不打分数、不打等级的评估,但它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是十分
巨大的,而且它的反馈及时、评估具体、导向明确,这些都是最后对成品作业的评估所难以达到的。
三、多种评价形式
在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上,我采取了老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要求学生每次作业时必须留出评价区,鼓励学生欣赏自己的作品,充分挖掘作品的精华之笔。首先给自己的作业打个分或打个五角星亦可。然后找自己信任的同学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全班同学评,最后把作业交给教师批改。教师可以写下鼓励性评语,也可奖励几个星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允许重新评价。这样每个学生的作业通过自评、互评、全班评价,加上教师评价,使评价更为客观准确。学生做起作业比过去认真多了,一件件充满童趣的妙作、精品也应运而生。
记得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方式,是“一对一”的,我一张一张、一件一件的批改,再发给学生,有心的同学还看看分数,高兴了再修改修改;不上心的同学根本不看成绩。长期以往学生对美术的评价方式已习以为常。
当我对美术作业评价方法了解之后,我就开始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学生画完作业,有时让学生同座位互评,有时分小组讨论,有时全班轮流参观,有时还让学生把美术作品摆在讲桌上,或贴在黑板上,这时的学生们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还有脖子伸得老长的,既兴奋又喜悦。这种亮相带给学生的激动是让学生始料不及的,这也是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气氛轻松活泼,带有观赏性和愉快性,即学生享受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其实是现代教学评价观念的一种体现。在学生的记忆中,能被老师展出的作业,必须是选拔出来的,而现在看到自己的作业能展示给大家看,能不激动、能不高兴吗?这是由静态向动态在转换,以前的作业都批着老师打的分数,带有定向性,即使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也只是悄悄地议论一下就算了。而今展出的作业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开阔了眼界,能将自己的画与其他同学的画作比较,找距离,畅所欲言,这就是享受评价。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可以自评互评的环境
是很关键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下课时学生笑逐颜开,能说会道,而上课了,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其实这是环境和心情的影响。
我们在设计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内容和方式,更要想到能够保障评价设计正常实施的环境。宽松、愉悦的评价环境是促成有效评价的重要因素,更是产生教学效益的基本条件。有了这样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进步。
老师的评价是必需的,能起到无可置疑的导向作用;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评价往往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更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这种评价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课堂上评讲作业时,有的让学生自己讲,因为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创作主题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能使其他同学理解自己的作品,得到某种启发。对 “学生互相评价”,我也都要求大家认真对待,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角度来评价同龄人的作业,学习他人的长处,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自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评价的客观程度。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直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多方面。通过评价使学生体会到努力程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从中受到启发。
6.小学六年级作文:生命的感悟 篇六
到了奶奶坟前,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往事,小时候,爸爸妈妈出差了,我经常晚上哭,奶奶只好起来抱我,直到深夜我睡着了,奶奶才上床睡觉。等我上了小学,奶奶又为我做饭,每次只要奶奶能做的菜我都可以点。但是前两个星期,奶奶却去世了,我抱头痛哭,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从世界上消失了。
我记得妈妈和我讲过一个故事:一组登珠穆朗玛峰的队伍,在要登顶时与地面失去了联系,氧气也不足,他们最后只剩下一个人没死,但他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感觉通往冥界的大门向自己敞开。这时,他出现了幻觉:一个人站在山顶上,披着黑纱,骷髅似的身体,是死神。死神越来越靠近他,当时他的生命几乎到了零点。第二天,一组登山队发现了他,为了救这个人,他们取消了这次投资上亿的登珠穆朗玛峰计划,把他安全地带回了营地。经过抢救,这个人最终活了下来。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像一只小蚂蚁,你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他解决。但生命又是多么顽强,它一直与死神作斗争,过了很多年后,它最终还是要屈服于死神,这就是命运。一直以来,人不屈服于命运,但他们错了,人一生下来就得面对死亡,这也是自然之道。
7.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七
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抓好常规管理, 特别是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等, 教师要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根据体育课的进程调整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游戏法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开始和准备部分以趣味性游戏为主, 如变原来的队列队形练习为跳皮筋、跳绳游戏或反应性练习。基本部分除教师精讲、语言生动外, 还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 引入竞争性游戏, 以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选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易恢复体力的放松性游戏。
根据所用教材的特点组织教学,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是不管什么教材都用同一种组织方法, 那样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且易分散注意力, 教师应将组织方法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创造性学习, 从而大大增强学习效果。如在田径跑的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竞争性的奔跑游戏, 从而增强内容的趣味性, 使学生更愿意参与教学。
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要避免课堂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师首先要有安全意识, 然后有意识地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意识。增强安全意识不能空喊口号, 应该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 并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实施影响, 使安全问题上升为安全意识。
2.1注意服装的选择。体育课中经常发现“牛仔队”、“凉鞋帮”, 特别是农村学校, 更是屡见不鲜, 这是安全隐患之一。牛仔服虽然很显身材曲线, 但它远远不及运动服“美”, 所以要正确引导学生选运动服装。运动服要合身, 鞋子要轻而合脚, 如果太紧或太松都会影响动作完成的流畅性和自身安全。
2.2增强准备活动意识。准备活动的效果直接关系能力的发挥程度, 是提高体育成绩和防止运动损伤的关键。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体育科学理论, 重视和改进体育活动中学生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循序渐进, 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增强准备活动的意识。
2.3增强主动放松意识。科学的放松可以尽快提高成绩和恢复体能, 体能的恢复是课堂教学的安全保障。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放松意识, 定时、定量、定内容地进行放松, 如5分钟后退跑、10分钟互相按摩及互相抖手、脚等。
2.4集中注意力。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 并且机体运动激烈, 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 否则很容易发生意外。注意力应该是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要求, 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 (内容、方法、站队等) 、教学魅力 (有声语言、肢体语言、眼神和优美的示范) 等集中学生注意力。
3.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
在平时的体育检测中, 由于学生体质上的差异, 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良好或者优秀”这个层次, 有些学生即使付出了最大努力也达不到合格标准。如果说我们放弃对进步幅度的评价, 那么对部分学生体育积极性的打击是很大的, 会令他们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 那这些学生学习体育又有何意义呢? 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 设置不同的评价目标, 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 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任教的班级中, 几乎每个班都有小胖子, 虽然平时体育课都能积极参与, 但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 每次考试都是难关。在50米的检测中, 这些同学付出了最大努力也达不到及格标准, 甚至离及格成绩相差甚远, 但我看出他们已经很努力了, 为了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我特别给他们补测的机会, 并为他们制定进步幅度评价指标, 如在原有基础上提高0.2秒是达标, 提高0.4秒是良好, 提高0.6秒就是优秀。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比较有“奔头”的目标, 孩子们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补考时, 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通过改革评价体系,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 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使他们逐渐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这才是体育课最大的价值。
4.合理安排每节课的内容, 确定课堂任务
要求教师备课做到心中有数, 在安排教材内容时, 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学内容。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 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爬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相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 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例如, 一年级教师为了发展学生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 培养其灵敏协调的素质, 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玩法是:教师站在一直径为3~3.5米的圆圈中心击鼓, 学生分别站在圆圈的边线上, 游戏共分三轮。第一轮是教师击鼓, 学生听教师的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 约50秒, 鼓声停止, 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 没找到“朋友”的学生即被淘汰出游戏。第二轮变为学生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 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后两轮均为鼓声停止, 学生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学生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 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显然, 此教师的教材安排是较合理的。
5.给 学生创造合作创新学习的机会 , 开展小组创新合作 教学
8.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篇八
关键词:基础工具;任重道远;爱上阅读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素养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可见学好语文有多么重要!作为语文教师,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能动情地诵读;能够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顺畅地进行书面表达;热爱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写一手漂亮的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我国的书法艺术享誉世界,每个人都应引以为豪并要将其发扬光大。但目前学生的书写质量令人担忧,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电子计算机与手机的普及,使电子书写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手写;二是学前教育超前,大多数孩子过早进行书写,导致书写姿势不端正,乱写笔顺。基于这两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从坐姿、握笔姿势开始纠正,从基本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开始练起。按照写正确、写标准、写美观的顺序逐步提高要求。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师的范写十分重要,范写可以让学生明确正确的笔顺,掌握书写要领。写字指导要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不能只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中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教师要逐渐放手,以自学为主,但放手绝不是放任,对于一些难字、易错、易混字仍需进行重点指导。此外,还要多开展一些写字活动,进行“写字之星”“写字能手”的评选,以此激发写字兴趣,促进写字教学的开展。
二、能动情地诵读
语言文字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可以感染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传递人的思想。语言文字中的一字一词都是有情感的,有时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故事。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有的清新隽永,有的高亢激昂,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的文章是我们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最好素材,我们要以此为蓝本对学生进行感情诵读的训练。如果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动情诵读,就说明他们对文章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比枯燥繁琐的分析要好得多,更能体现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
三、能够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顺畅地进行书面表达
学习语文就是要为表达服务的,无论字词的积累,还是情感的积淀最终都要应用于表达。表达是检验语文学习的一把尺子。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兴趣,流利、顺畅表达的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又要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从字词到句段篇,由口语交际到习作,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达之初,要以自由表达为主,只要学生乐于表达就要给予肯定。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出发,表达身边的事及自身的真实感受。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急或过高,要让学生觉得表达不难,不可怕,只要学生不怕表达,让学生爱上表达,进而使表达水到渠成。要关注并接受学生的学习差异、阶段差异,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
四、热爱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帮助人们打开知识的大门,引领人们步入知识的殿堂。成功的语文教学一定会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这样既能巩固所学内容,又能丰富学生的积累,还能体现大语文观,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在无形中扩大阅读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如教学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之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故事或书籍;教学科学小品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教学部分名著中的章节时,则可以借机向学生推荐阅读相关名著。仅仅拓展相关阅读是不够的,还要定期开展活动,如:带领学生办读书手抄报;开展“读书之星”的评选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它承载着传承文明,开创未来的重任。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不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从简单机械的书写、背诵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畅游书海,在阅读中体会乐趣无穷,收获别样的语文知识;从关注成绩向关注兴趣与能力转变,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
参考文献:
9.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感悟 篇九
【摘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全面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还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关键词】:小学英语 快乐学习有效防范 积极评价
随着英语不断走进小学课堂,如何做好小学英语的教学也是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每个工作者关心心和研究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外语心理和生理上有很多优势:如短时记忆力强、好奇心重、模仿力强、表现欲强、不怕出错等。因此作为一名对儿童心理和生理有所了解和一名热爱教学的小学英语老师,在不长的教学活动中却有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增强教学内容的快乐性,培养学习兴趣,实现愉快教学
首先,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情绪来感染学生的情绪,上课时教师必须精神饱满,身心投入,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创设语言环境和渲染语言气氛,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例如,在字母教学中,我们可以取消传统的读、抄、默的模式,让孩子们带根粗线跟着老师一块进行边折边玩的游戏。老师说A,学生们马上就利用绒线折一个A,老师说B,他们马上折一个B,在折的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个个笑逐颜开,从而避免了字母教学时的枯燥、乏味和无趣。在折折玩玩中很快掌握了字母的写法。
再次,创设快乐情景,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表现自己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增创一些生活化的、愉快的情景,让学生表演。记得我在向学生新授“I′m ill”这个短语时,我捂着肚子,皱着眉头,并作 1
出非常痛苦状说:“I′m ill”。紧接着向他们出示卡片,让他们清楚地了解其意。然后让他们边说“I′m ill”,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学生们个个积极踊跃,纷纷要求上台表演。看着他们一个个皱着眉头,捂着肚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非常痛苦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禁。这样台上台下的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练习了英语口语。
二、宽容的对待学生的错误,通过及时肯定的肯定、表扬来调动学生的情绪
作为小学英语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英语老师就更需要对学生抱有宽容之心,千万不要因为纠正语言的错误而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否则老师就真正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对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我们要明确地告诉他们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每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应告诉他们:“没关系,老师像你这么大时还不如你学的好呢!”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鼓励、一个宽容,帮助孩子在心理上营造一个愉快的氛围,使他们乐学、愿学。
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表扬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将会逐步转化为兴趣。肯定、表扬的方式很多,如让全体学生为某个学生答对了问题而集体鼓掌或伸拇指,并齐说:“right”、“great”、“very good”等。
三、防范学生书中的“汉注音”现象
有不少学生从一开始的英语学习时,就养成了用汉字给英语单词注音、注义的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看似很小,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1、发音不标准。“死猫”、“三克油”、“撕裤儿”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语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课本中,这些根据汉字来记忆的发音,与英语的标准发音发不完全相 2
符。久而久之,学生的发音不准确,听力也会受到影响。
2、形成依赖汉字给英语单词注音、注义,许多学生认为上课只要根据教师的提问对着汉字回答就可以了,长期下去,养成了许多学生在运用英语进依赖课本,依赖汉字的心理。
为了防范这种现象,让学生能够切实真正地记住英语单词的发音和意思,教师可以采用编歌曲、顺口溜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如“看黑板用eye,认真听用ear,勤思考用head,讲英语用mouth,拍皮球用 hand,踢足球用foot,举举重用arm,跑得快用leg。”另外,教师应尽量缩短讲的时间,把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练习发音,理解句子。
四、建立积极评价机制,鼓励创新思维
小学生是一个非常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障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有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笔者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我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1、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马上说:“No,you are wrong ”,而是说:“Please think it over”,“Try again!”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也不单单划“X”了事,而是在错误 3
部分下面划线,并在旁边注上“?”,示意学生再考虑考虑。
2、分层次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设以下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指导。对优秀学生,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差点儿的,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3、注重平时。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考试或活动而判定他。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入手,建立学生日常学习档案,包括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活动参与、检测练习„,进行综合性的客观评价。
随着小学英语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会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感悟,但由于本人水平及经验有限,只能粗浅地谈了某些方面,不当和遗漏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新课程标》
10.小学作文教学的感悟 篇十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因为环境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与城镇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差距,因而农村的小学生在初学英语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担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认真的挖掘学生内心的潜力,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经过几年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所积攒下的经验,针对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此谈谈自己的心得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英语现状改革心得课堂
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尤其的强烈。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因为环境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注定与城镇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差距。因而农村的小学生在初学英语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担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认真的挖掘学生内心的潜力,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经过几年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所积攒下的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首先谈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农村的教学资源匮乏。英语教学需要的硬件设施包括语音室、电脑室、录音机(配套磁带)等。由于农村小学规模小,因而确立的硬件设施齐全的标准是每所学校有一个语音室和一个电脑室,每间教室有一台电视机和一部cD机,录音机能保证供应每天各个年级的使用。由于农村各个小学、特别是乡镇小学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语音室,有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用具都没有配齐,各学校教学设备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师资紧缺且教师综合素质低。农村小学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太过碌必然影响备课的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改革难以深入开展。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低。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极低,具有英语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并不多。多数老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由于未经过正规训练,他们语言知识薄弱,语言技能匮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这些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缺乏教学经验,难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还有一点我认为教学评价机制不恰当。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意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且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主要以期中、期末测试为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评价指标。考试的形式主要是笔试,考试的内容主要为教材内容。这种评价形式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本人经过几年的农村英语教学实践,针对以上现状以及如何加以改进现状来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1、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英语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就如同幼儿学习母语。但是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环境的营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认为英语环境对英语学习无足轻重。但事实证明,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氛围能有效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究其原因,良好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能让师生都沉浸在英语学习的乐趣中,在课堂上,适当的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在课堂以外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营造氛围,比如成立英语广播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班级活动;唱英语歌曲、短剧表演、诗歌朗诵和手抄报展览等等。
2、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动性,如何利用学生这一特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这也是我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苦苦摸索的。“活”的太过或者“活”的不到位都会对课堂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经过几年的教学,我现在每堂课课前都安排一定的课堂交际活动。让师生或生生互相对话交流,像做游戏一样。使学生“活”着进入英语课堂。在交际活动的时候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有趣精彩的活动。
3、利用简洁、明快、风趣、鼓励的言语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老师应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讲课时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这样一来无形中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上课回答问题时,学生答对了,老师应鼓励;学生答错时,老师也不要责怪;而学生感到题目太难想放弃时,老师更应该鼓励学生勇敢一点。这样以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无后顾之忧,课堂发言会积极踊跃。
4、利用语言教学优势,创设师生情感 “ 互动 ” 的教学模式。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所以我们的英语学习决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点的学习上,而应把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用于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和表达情感上去。英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特点决定了英语课要从知识传授型转向能力训练型。在课堂上教师减少讲解内容,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接近真实情景的交际。只要教师充分意识到交际法的价值,就一定能上活、上好课。
5、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节课除了经常使用的小黑板、挂图等辅助设备,另外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为课堂增色。多媒体信息技术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等于一体,创造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
总之,在农村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旧的教学方式已不合时宜了,英语学科作为一门“洋学问”,在教学实践中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这时就需要教师自己动脑筋,怎么把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真正的运用到课堂第一线中,加大步伐推动课改进程。摒弃现实教学中那些不合适的东西,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和学习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刘朝彦.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杨雪萍.小学英语教学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
11.刍谈小学古诗教学的探索和感悟 篇十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65-02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灿烂的历史文化,而古诗便是这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古诗简短但却意境深远,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因而,古诗词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正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上存在的差别,又使得古诗成为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古诗教学要“以读为本”,注重语感的培养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在《训学斋规》中有这样一段话:“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对于古诗的教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这点,我本人也深有体会,小时候我背诵过古诗词六七十首,至今大多还能在学生面前背出,并脱口而出,可谓滚瓜烂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教师应注重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古诗感情基调的确定,以及重音与节奏的处理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抑扬顿挫融入感情的朗读,才能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既有利于学生熟记背诵,也有利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古诗的意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从而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朗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之后,还要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二、古诗教学离不开诗词背景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任何一首古诗,都有着及其丰富的写作背景。如诗人的生活经历,古诗的创作历程,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所涉及的典故、传说,还有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来学习古诗,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才能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才能真正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写自己的所见,展示的是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然而诗人为什么会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这其中的感情,学生自然很难领悟体会。如果学生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体会到柳宗元被贬后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那么理解这首诗便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三、古诗教学要创设情境,理解意境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本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更感性的认识。那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呢?
1.直观展示法
所谓直观展示法,就是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古诗的意境。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教师在教法上应特别注意直观教学,运用语言、教具直观,启发学生想象。凭借丰富的想象,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例如,古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依据诗意作画,可以由教师进行深情的范读,并配合古典名画和名曲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帮助学生去体会古诗中的诗情画意。
2.想象联想法
古诗往往配有插图,可以通过给插图补充内容的形式,让学生的想象与文本、与生活链接,勾画出更丰富的形象。比如《春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填补“空白”。想象作者的动作:睁开惺松的双眼,伸个懒腰,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想象作者看到、昕到的情景:花瓣飘落,小鸟呜叫,空气清新宜人;想象作者的内心活动:昨夜一场风雨,打落了这么多花瓣,多么可惜啊!又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录象或动画,充分借助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四、古诗词教学要保留朦胧美
在学生“明诗意”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注意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译的话,译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描述大体的意思。怎么说都可以,倒也并不需要像释字环节般的字字落实。如《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里的“无寻处”,究竟是儿童天真无奈地无处可寻呢?还是余兴未尽的欲寻无处?让学生争论或保留自己的观点都比落实了更好。有时,古诗词字义的浅出,还可让学生领会到意境的深入。
五、教学结束,增加兴趣
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孩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学王维的《渭城曲》,就可引导学生做“考官”,采用两种方法让其他学生“考试”,一种是拼字法,一种是嵌字法,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12.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 篇十二
一.关于教师教学
1、教师对课标中有关教师角色转变的理念耳熟能详, 但在实际操作中, 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由于新旧观念的并存、评价标准的相对滞后, 部分教师对课改有所迟疑、担心, 不敢轻装上阵。另一种倾向则是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尊重学生、弘扬个性, 面对课堂上学生随意讲话、不守常规, 教师却听之任之, 生怕担抑制学生个性发展之名。
2、教学策略的变化创新造就了生机无限的新课堂, 但是如果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效率, 那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组织活动, 缺乏对活动目的的思考, 课堂看似热闹, 实际效率低下。不少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到位, 片面地追求小组学习的形式, 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 谈不上充分的合作, 更缺乏思维火花的碰撞。
二.关于教材
我市小学语文学科选用的是人教版实验教材。通过几年的使用, 老师们感到教材编排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相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不发达地区而言, 一年级实验教材容量过大, 识字量偏多, 有的课文篇幅过长,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学生配套作业编排不够精练, 有的练习价值不高;教材的配套资源不够丰富, 尤其是配套的音像资料不多, 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关于评价
1、评价环节的操作滞后严重地阻碍了新课改的发展。
2、有些课堂评价的针对性、感染力与启发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何解决以上存在的二个问题呢?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课标学习。对课标的学习一定要不断深入, 真正领会课标的精神内涵, 更新观念, 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其次在教学中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使教师的教学观念为之一新。但部分老师有一种错觉, 以为新课程必须与所有“旧”的教学彻底决裂, 在课堂上时时处处刻意求新。实际上, 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这“新””与“旧”的矛盾。对传统教学的正确态度应是剔除糟粕、推陈出新。二是感悟与训练的关系。训练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 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感悟强调的是语文的人文性, 注重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处理好训练与感悟的关系, 其实也就是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问题。然而,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 在处理训练与感悟关系的问题上, 却容易把两者机械地割裂开来。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只有训练与感悟相融, 才能相得益彰。遵循这一规律, 摆正训练与感悟的关系, 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坐标点, 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三是创造性使用教材与正确运用教材的关系。新课标中“教师是教学资源重要的开发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教材的神圣地位, 但是, 这必须建立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片面地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抛开教材进行发散, 就会走上另一种极端。譬如在拼音教学时, 学生对教材所提供的儿歌还没有完全读流利, 有的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补充了其他形式的儿歌让学生读, 目的是扩充学生的阅读量。这个环节下来后, 学生的学习结果是课文读不好, 课外的也没读好。还有一种现象是教师任意拔高训练难度, 使其他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受到挤压。这样的所谓创造性使用教材, 对语文教学的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教材的要求和尺度, 尤其要警惕任意拔高要求的行为。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不偏不颇。
13.小学作文教学的感悟 篇十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且十分明确地指明了这一任务 “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通过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来实现。”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可见,注重积累、感悟,是学好语文的基本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多次提到了“积累”和“感悟”,如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在阅读教学目标中又指出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标中还对积累中可以量化的内容作了钢性的量的规定。由此可见,积累和感悟应该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必须引起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关注。
但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仍影响着部分教师,繁琐的分析代替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机械的训练限制了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开放性产生了片面理解,语文课堂出现了内容庞杂、形式纷繁、甚至被过多的非语文活动所占据、喧宾夺主的现象,也导致了教学中轻读书、轻积累、轻感悟。这些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我校语文教师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不利于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形成。
在教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被动接受、重知识点的学习轻积累、感悟的现象。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薄弱的阅读积累、思想积累和认识积累影响了感悟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削弱了感悟的能力和品质;反过来,薄弱的感悟能力又影响着积累的主动发展,造成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不快,缺乏发展的“后劲”,最终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根据课标的要求,“积累”和“感悟”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学校阅读教学中教和学两方面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和形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积累和感悟教学的系列模式
该系列模式符合新课标理念,进一步落实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适应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知识量呈几何增长的速度,为学生尽量多地积淀爱国情感、语言单位和获取知识的方法技巧,并能举一反三,获取更多。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借鉴相关研究资料和大量的课堂观察、访谈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该包含以下五个基本要素:初读认识、复述运用、老师拨导、填卡自测和迁移运用。
学生的语文素养已初步形成,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明显提升,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冷静思考,结论与分析
结论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丰富多彩,把握课文教学流程最好的办法是:反复变换形式地读文,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疑团重重,又在读中通过字词理解内化迁移,悟难释疑,最后说收获。整个过程,以文本为载体,突出语文本位;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角,突出学习主体;整个过程,以疑问为主线,突出思维训练;整个过程突出运用主标,突显学以致用。
结论
二、让学生自主积累不是目的,目的是感悟后的运用。在前期研究中,我们以积累为目的,发现学生单独说词语时词汇丰富,可是在作文运用时,基本上不用。探究原因,我们的教学缺乏字词理解内化迁移环节,让学生积累再多又能怎样?我们务必在理解词语后开展内化迁移造句上下大力气。
结论
三、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容忽视思维的训练。我们在研究中期还发现学生作文水准、言语交流跟对比班一直没有大的提高,所以经过专题研讨,我们注重阅读教学中思维的训练,反映作者的某种心情应该抓住哪些写作对象,一件事可以有哪些不同的体会,这些体会来自不同时间段、身份不同的人物,人物的不同角度。我们觉得还应加大看待事物的角度分析,让学生去感悟万事万物与人类社会的关联。
结论
四、阅读和习作应该再加大联系,从阅读到写作,从习作到阅读,做阅读教学时要紧密结合习作,做习作教学时要紧密结合阅读。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没有加大对习作的技巧提炼,在习作教学中往往没有提及对本单元课文写作方法的运用。致使阅读和习作走两条线,活生生地把一个事物剥成不相干的两半。
结论
五、学生对活动感兴趣,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多设计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设计了活动,气氛就活跃了,但前些日子的脱离文本的表演,把教学带出了语文,带进了演艺,遭受到贬谪后大家又都偃旗息鼓了。我认为,课本剧的表演是很必要的,尤其大量的时间应该花在表演前,再次对字词深刻琢磨体会,参悟文中人物,认识文章思想感情很有益处。表演的本身,目的只是刺激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与文本琢磨。
结论
14.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感悟 篇十四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小学数学中,数学概念、法则、性质、规律、公式、数量关系等都可以视作“数学模型”,数学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即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学与生活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公园里有数学、体育中有数学、购物中有数学、图案中有数学、科技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一双发现数学、欣赏数学的眼睛,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思考世界。
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是学生理解数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创设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实物、图、表等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情境去解释同一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同一个问题,丰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数学情境不等于生活情境,它可以是源于生活的有丰富现实背景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源于数学自身的纯数学的问题情境,还可以是源于其他学科的生活常识或科学探索类的情境。在数学情境的问题上,课堂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的教师设置的情境不合理,有的情境偏离教学目标,有的情境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二是有的教师不会用好数学情境,没有发挥好情境的功能,使情境在使用中偏离了目标。
要努力把数学课上得简单、快乐,使数学课充满生机与乐趣,使数学课成为学生学习创造的乐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数学好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享受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美丽的数学童年。
数学课成功与否的一个简单标志就是课堂上学生是否在“动脑筋”,也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地思考数学,而不是被动地听讲、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记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会“问”数学,要使更多的学生愿问、敢问、会问。教师要用一个个问题串起课堂,使学生的学习从问题开始,经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到产生或研究新的问题结束。
教师的课堂智慧在一个个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体现出来。当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他能够正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当课堂有精彩生成的时候,他能够敏锐地捕捉最有价值的信息;当课堂气氛沉闷的时候,他能够妙趣横生地调整教学;当学生的思路受阻的时候,他能够引出一条新的通道;当学生无法表达清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他能够引导学生说出来…… “节外生枝”是课堂的一份美丽,学生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课堂里的一个偶发事件,甚至突如其来的“干扰”,都可以成为难得的教育资源。对于这些突然出现、稍纵即逝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及时地抢抓并有效利用,运用教学智慧巧妙发挥,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充满情趣、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试教”是一种有“争议”的教学,有很多人认为多遍的“试教”使“公开课”失去了本真的意义。其实,我认为本没有“试教”,每一次教学都是真实的教学(当然,我们反对同一内容对同一批学生的重复教学),在不同班级中的教学怎么能说“试教”呢,应该更名为“多次教学”。“多次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积累教学实践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有位诗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很多教师也有这样的感觉,每天上课、下课,好像也没什么好研究的。其实,课堂是研究的最佳场所,教师处于研究的最佳位置,教师可以从一节课的对比,一个案例的解析、一次学生访谈、一个问题小调查开始进行研究,研究要做得细、做得实,把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悟记录下来就是一份好的研究。于是,当你真正走进研究的时候,你会惊呼:这边风景独好!
“课例研究”是一种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课例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内化与实践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教师形成敏锐的课堂观察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领悟能力。教师经常开展“课例研究”,教学才会常教常新,教学才会变得鲜活有趣、充满生机、充满智慧。
15.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点滴 篇十五
一、关照孩子的年龄特点,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读说写的教学, 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正常授课之外, 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 在教学论坛不断请教同仁, 时常对以往的教学进行总结。
现代网络发达, 它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向高手请教。我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些教学高手, 经过和他们的探讨, 让我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你、喜欢语文, 孩子们天真可爱, 纯洁无瑕, 同时也贪玩好动, 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都对语文学习保持旺盛的热情。
二、利用可视化工具促进快速识字
在学习《祖国多么广大》这课的时候, 作者用优美的文字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说道:“海南岛上, 鲜花已经盛开。”“岛”是一个生字,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的小学生来说, 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字并很快地记住呢?——很简单, 利用可视化工具。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利用他们的好奇心, 这时候, 让可视化工具大显身手, 教学立刻有声有色起来。
我先出示一幅海南岛的旖旎风光, 伴随着柔柔的轻音乐, 立刻吸引住了同学们的眼球, 之后, 画面聚焦, 特写一个突出水面的小山上, 旁边相应地出现一个艺术字“山”, 接着传来清脆的鸟叫声, 只见从远处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可爱的小鸟, 旁边相应地出现一个艺术字“鸟”, 呵呵, 看来, 小鸟也被海南岛的美景所吸引, 小鸟落到了山上, 安居乐业了, 这时候旁边相应地出现一个艺术字“岛”字及读音。在生动的画面情境中, 活灵活现, 有声有色, 利用学生熟识的语言材料“鸟、山”进行组合识字, “岛”字的音、形、义在孩子们的脑中扎根, 真正达到了乐学、易学, 省时高效。
这样的例子很多, 不胜枚举。多媒体情景的设定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识字教学步入了“学生乐学”的理想境界。如此学习, 课堂氛围温馨轻松, 视觉图像丰富多彩, 学生对生字、对课文都会印象深刻。
三、扩大阅读量, 认真分析, 写好作文
小学生要打好写作基础是从三年级开始的, 所以从三年级开始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课外阅读也是通过课内阅读的引导来延伸的。因此在讲解课文时要随时运用好教材, 放开学生的想象思维, 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让他们跟随课文去体验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感受, 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因此, 备课时我不会轻易放过能让学生动笔的地方。然后我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去读自己喜欢的书, 并随时把自己的感受和补白写在读后感本上, 打开学生思维灵动的大脑。
久而久之, 学生写作文时就会用上自己读的书中的知识说明自己的是与非。反过来, 写事时就会用上书中的知识更有说服力地证明自己的对与错。所以我认为, 多读书对习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
【小学作文教学的感悟】推荐阅读:
感悟成长小学作文10-21
小学成长感悟作文600字09-21
小学五年级作文:享受生命,感悟生命08-12
反思小学作文教学的论文09-05
小学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感悟10-13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07-12
感悟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08-16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交流09-25
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学习感悟06-23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