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周行程问题三(共10篇)(共10篇)
1.第30周行程问题三 篇一
小学三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试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试题
1.一只轮船往返于相距240千米的甲、乙两港之间.逆水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顺水速度是每小时26千米.一艘汽艇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这艘汽艇往返于两港之间共需多少小时?
考点:流水行船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轮船的逆水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顺水速度是每小时26千米,由于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由和差公式可得: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继而可以求出这艘汽艇的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
水速是:(26-18)÷2=4(千米/时);
汽艇顺水速度:20+4=24(千米/时);
汽艇逆水速度:20-4=16(千米/时);
这艘汽艇往返于两港的时间:240÷24+240÷16=25(小时).
答:这艘汽艇往返于两港之间共需25小时.
点评:要求这艘汽艇往返于两港之间所需的时间,需要求出这艘汽艇的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又在于要求这段航程的水速,然后根据轮船的逆水速度与顺水速度,由和差公式可以求出水速,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2.2012年加拿大2周探索行程 篇二
加拿大及温哥华简介: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的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滨北冰洋,东北隔巴芬湾与格陵兰岛相望。西北与美国阿拉斯加州接壤,南与美国本土毗邻。加拿大的面积为 997.6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国家。海岸线长2万多千米,陆界线长8890多千米。
温哥华(Vancouver)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她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虽处于和中国黑龙江省相近的高纬度,但南面受太平洋季风和暖流影响,东北部有纵贯北美大陆的落基山作屏障,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多次被评选为全球最宜居城市,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温哥华于2010年2月12日——28日举办第二十一届冬季奥运会。
夏令营特色亮点:
·每周15小时英语课程
·所有老师皆为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
·小班制教学,与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的国际学生一起上英文课
·学校对来自不同国籍学生的人数有严格的限制
·每周2个全天的郊外游览
·专业的职员及热情的寄宿家庭
·完成所有规定课程,每个学生可获得精美的毕业证书
参考行程
日 期
上午:
第一天
星期日 学生抵达温哥华国际机场.本校接机人员将在机场迎接学生,上车后,接机人员将对学生作在温哥华学习和活动的简短说明
下午:
随后各位学生会前往寄宿家庭 休息调整时差.上午::
入学分班评定/ 到校说明会
第二天
星期一 下午: 列治文半日游
列治文是购物者的天堂,在这里你可以购买到任何你所需要的物品,它拥有独一无二的艺
术馆及小商店,亚太零售店以及珠宝店,另外各具特色的餐馆以及影城让这个购物天堂更
加受到来访者的欢迎。
第三天
星期二 上午: 英语及文化课程
下午: 寄宿家庭寄宿家庭欢迎晚宴行程 晚上
温哥华市区观光,罗泊森街,图书馆,太平洋中心等
上午:
第四天 星期三
英语及文化课程下午:
溜冰活动,体验在温哥华最受欢迎的体育活动。上午:
第五天 星期四
英语及文化课程下午: 太空漫步全天活动:
著名旅游城市维多利亚一日游
第六天 星期五
早上前往温哥华的吐华迅港乘搭卑诗省渡海轮船往温哥华岛,团友可观赏乔治亚海峡及沿途岛屿明媚风光,下船后参观世界著名之宝翠花园(BUTCHART GARDENS),该花园占地五十英亩,种植有各式花圃玫瑰花园,低漥花园„..琳琅满目,下午前往维多利亚市唐人街,造访省议会大楼,百年纪念公园,可自由选择参观蜡像馆或BC博物馆参观比根山公园和加拿大一号横贯公路的里程碑,之后返回温哥华。
第七天 星期六 第八天 星期日
上午:
第九天 星期一
英语及文化课程下午:
BC警察博物馆
温哥华警察博物馆展示了一些世界文明的犯罪团伙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警察们 上午:
第十天 星期二
英语及文化课程下午:
和平公园、白石镇 上午:
第十一天 星期三
英语及文化课程下午: BC体育博物馆
BC体育博物馆的建立是为了纪念及褒扬那些为温哥华荣誉而战的体育英雄。上午:
英语及文化课程
第十二天 星期四
下午: 盖斯镇观光
盖斯镇(Gastown)是温哥华市区开发的起点,小镇在一八八六年几乎被大火烧毁一空,幸好第二年横贯加拿大的铁路开通,才又恢复生机。一九六○年,再造计划才让盖士镇重现十九世纪的风貌,许多艺术家看上了这里遗留的建筑和风味,开始往这个地区聚集,使
寄宿家庭
寄宿家庭
寄宿家庭
寄宿家庭
全天与寄宿家庭在一起生活,同时与寄宿家庭一起进行社区活动。
寄宿家庭
寄宿家庭
寄宿家庭
寄宿家庭
全天与寄宿家庭在一起生活,同时与寄宿家庭一起进行社区活动。寄宿家庭
整个小镇活络起来,成为观光客必到之地。小镇以水街为中心,道路是圆石铺砌,陶艺、古董、皮饰和亚麻制品店林立;行道树围绕着精品店、音乐室、异国美食餐厅、咖啡座和美术工作室等,洋溢着风雅艺术气息,观光客川流不息。晚上更加热闹,每天都有苏格兰人组成穿裙子的男性大乐队,在马路上巡行演奏;一群群青年当街表演弹吉他和跳土风舞,周末还可看到热闹的拍卖会。上午:
第十三天 星期五
英语及文化课程下午:
北温哥华Lonsdale Quay市场 全天活动史坦利公园
斯坦利公园(Stanley Park)是温哥华最著名的公园,占地一千英亩,是北美最大的城市公园亦是世界最闻名的公园之一。1888年,公园正式开幕,以加拿大总督斯坦利爵士之名为
第十四天 星期六
其命名。
这里有三个大沙滩、动物园、水族馆、小小高尔夫球场、玫瑰花园、小型火车及数之不尽巨型圆腾柱。公园的入口有一座昔日总督斯坦利的铜像,这里还有一个由全温哥华城的小孩集体捐出糖果而建成的维多利亚女皇喷泉。站在公园的山坡上,你还可以眺望到太平洋上的“狮门铁桥”(Lions Gate Bridge),以及海面上大大小小扬帆出海的渔船,景色美丽动人。公园内林间跳跃的松鼠、湖上悠游的天鹅、不知名的鸟叫声交织成独一无二的自然交响乐章。
第十五天 星期日 第十六天 星期一
启程回国
抵达国内,与家人分享美好回忆
寄宿家庭
寄宿家庭
*实际行程安排顺序可能会根据机票或者天气等原因进行调整
出团日期: 1月-2月(具体发团日期请联系专业咨询顾问)
报价:
报价包含:
1.签证:包含办理加拿大签证费用; 2.机票:行程中机票往返费用; 3.住宿:等同中国三星的酒店; 4.餐食:普通中式午晚餐;
5.交通:包含行程中城市交通游览用车; 6.门票:包含行程中所涉及景点游览费用; 7.导游:包含行程中各地中文地陪导游服务; 8.小费:包含全程所需支付的小费; 9.保险:包含境外旅行意外伤害保险。
报价不包含:
1.单房差; 2.护照费;
3.行程列明以外的景点或活动所引起的任何费用; 4.个人行李托运超重费用;
备注:
1.我公司保留在不减少景点的情况下调整行程顺序的权利; 2.一日三餐时间如在飞机或者机场,用餐自理;
3.因不可抗力的客观原因和非我公司原因(如天灾、战争、罢工等)或航空公司航班延误、取消、使领馆签证延误等情况,我公司有权变更行程,一切超出费用(如:在境外延期的签证费、住宿、餐食、交通等费用),均由客人自理;
4.分房为同性原则,一般为2人一间,有可能根据团组情况分配3人一间,如需住宿单间
3.三年级数学第一周教学设计 篇三
三年级《第1单元
位置与方向》主备人:杨小莉
2017年02月25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
三年级《第1单元
位置与方向》主备人:杨小莉
2017年02月25(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4)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
三年级《第1单元
位置与方向》主备人:杨小莉
2017年02月25
五、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后反思】
第2课时 绘制平面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3----6题。【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
三年级《第1单元
位置与方向》主备人:杨小莉
2017年02月25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第3题彩图。观察并完成填空,你能介绍一下吗? 2.第6页第4题
① 观察地图,指出地图上的方向。② 完成书上的填空。
图上是我国的五座山,合称“五岳”。他们分别是中岳蒿山、东岳泰山、()岳衡山、()岳华山、()岳恒山。
3.作业第6页第5、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
三年级《第1单元
位置与方向》主备人:杨小莉
2017年02月25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教后反思】:
第3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3及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教学准备】:多媒体。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
三年级《第1单元
位置与方向》主备人:杨小莉
2017年02月25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大门,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问:多功能厅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
三年级《第1单元
位置与方向》主备人:杨小莉
2017年02月25 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完成书上例3的填空
四、巩固运用
1、做一做
2、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完成练习2第3题
3、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作业:练习二第2、4题。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教后反思】
第4课时 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5、6、7题。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
三年级《第1单元
位置与方向》主备人:杨小莉
2017年02月2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述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教学重、难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生活中常要用到方位知识,谁来和大家说说? 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也会用到。
二、进入情境,运用新知
1.出示第8页例4彩图。
这幅图画了些什么?
2.通过指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同桌交流,全班交流。3.说说各场馆所在位置。同桌互相问答。
4、师:从大门出发去熊猫馆可以怎样走?请你边说边指跟大家看一看。生:从大门出发去熊猫馆可以先向北到狮山,在向西北走到熊猫馆。
师:还可以怎样走?
(先全班说,在分小组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指一指)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
三年级《第1单元
位置与方向》主备人:杨小莉
2017年02月25 5.同桌互相回答例4中的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结:我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先辨别方向,再弄清楚要去的场馆和设施在什么方向,然后前往。如果有人问路,要把行走路线说清楚。
三、巩固运用 1.第10页第6题。2.作业:第10页第5、7题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4.第30周行程问题三 篇四
2013--2014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周考卷
姓名:考号: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24分)
zhùhâhuǎnhãxùnsùxiǎngshòuzhàogùyòuzhì()()()()()()quántoujiāokětuòmoshuǐguàncăodiàntiănshí()()()()()()
(4()
五、选词填空。(6分)
神气十足垂头丧气
1、打了胜仗的公鸡()昂首挺胸迈步。
2、唉,又犯错误了!小明()地回家。
异口同声七嘴八舌
1、看到精彩的表演,人们()地喊:“好!”
二、比一比,再组词。(16分)
恰()缓()恼()垫()给()暖()脑()热()掩()输()默()推()淹()偷()墨()稚()
三、词语填空。(16分)
()颜()色()出()外左()右()()()十足()()无声诚()诚()()在()睫不()而()
四、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3分)
1、沉:A、沉入水中B、重,分量大C、深入,程度深(1)一个大浪铺天盖地打过来,小船沉了。()(2)爸爸的话引起我的沉思。()(3)这个木雕象墩实在太沉了,我搬不动。()
2、撑:A、支,支持B、用篙使船前进C、使张开(1)下雨了,快把雨伞撑开吧!()(2)他尽力地支撑着不使自己倒下。()(3)赛龙舟时,队员们使劲撑船向前划。()
3、抽:A、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B、植物生长C、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1)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2)他从信封里抽出信纸,展开来读。()(3)车夫用力抽着马儿,想让马儿跑得更快。()
4、光:A、光线B、只,单C、完,一点儿不剩D、露出,露着(1)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2)弟弟把零用钱都花光了。()
(3)明亮的月光,照在静静的原野上。()
2、看到那辆小车撞倒了行人却狂奔而去,人们()地议论着。
竭力卖力用力
1、阮恒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制止哭出声来。
2、这是你出的主意,难怪你那么()地宣传呢!
六、默写古诗。(14分)
游 子 吟()
七、阅读课文片断,回答下面问题。(11分)
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 “阮恒。”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1分)
2、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3、“迫在眉睫”这个词的意思是说“输血迫在眉睫”,那是因为如果不及时给小姑娘输血,她就会因为。(2+2分)
5.第30周行程问题三 篇五
2第2周中心发言人讲稿
一、教材简析: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习作1这是给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的一次“放胆文”训练。教材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习作包括的内容和习作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有两篇例文。第三部分首先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唤起学生初次习作的兴趣和信心,然后揭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练习1本次练习共安排五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重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儿歌等方法熟记生字。
2、习作练习是第一次,可能学生会有紧张心理,要注意帮助学生。
3、先叙述具体事实,后引出结论或揭示题旨是本单元的写作特点,但由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时不易体会。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4、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感情。
5、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感情
3、学写作文。
教学难点:
1、口语交际
2、学写作文
四、课时划分: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2课时
习作1学写作文。2课时
练习13课时
五、说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学生的识字能力,让他们借助字典、课后生字表开展自主识字活动。
2、设置情境,在多种诵读形式中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第一次习作的指导,消除其紧张心理。
六、教学流程: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
知习作所能包含的丰富的生活内容。
2.初步领会习作的基本要求: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
下来,让人看明白。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写清楚生活中或想象中的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
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一)阅读例文
1.阅读《好阿姨》。
(1)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2)交流、讨论。
(3)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再仔细地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4)小结:
2.阅读《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1)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2)小结:
(二)畅谈感受
读了《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这两篇作文之后,你对作文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一)确定内容
1.内容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请仔细想一想。
2.交流构想。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构想的习作内容,拓展思路。
(二)其他要求
本次习作除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四、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五、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一)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1.自主修改。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二)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1.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6.第30周行程问题三 篇六
1个核心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2个基本题型:相遇即合作,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追及即干扰,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6种常见方法:图示法、公式法、比例法、赋值法、方程法、代入法 8个行程模型:火车过桥、火车运动、队伍行进、往返相遇、等距离运动、等间隔发车、无动力漂流、流水行船
精细备考 考点1:基本公式法 方:题干中等量关系明显,一般结合方程法,依据核心公式直接解题,方程往往围绕路程或时间展开。
【例题1】(广州2012-84)甲公司的马经理从本公司坐车去乙公司洽谈,以30千米/时的速度出发20分钟后,马经理发现文件忘带了,便让司机以原来1.5倍的速度回甲公司拿,而他自己则以5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去乙公司。结果司机和马经理同时到达乙公司。甲乙两公司的距离是()千米。
A.12.5 B.13 C.13.5 D.14 [答案]A [解析]20分钟的路程为30×1/3=10千米,设马经理步行的总距离为x,则,解得x=2.5(千米),因此两地的距离为12.5千米,答案选择A。
【例题2】(深圳2012-6)小强从学校出发赶往首都机场乘坐飞机回老家,若坐平均速度40千米/小时的机场大巴,则飞机起飞时他距机场还有12公里;如果坐出租车,车速50千米/小时,他能够先于起飞时间24分钟到达,则学校距离机场()公里。
A.100 B.132 C.140 D.160 [答案]C [解一]24分钟=0.4小时,假设学校距离机场的距离为s,则,解之可得s=140。答案选择C。
[解二]12公里所需的时间为12÷40=0.3小时,24分钟=0.4小时。两次速度比为4:5,路程一定,因此时间比为5:4,两次的时间差为0.7小时,进而得到第一次所需时间为5×0.7=3.5小时,从而可以得到学校距离机场的距离为40×3.5=140公里。
【例题3】(贵州2012-41)某部队从驻地乘车赶往训练基地,如果车速为54公里/小时,正好准点到达;如果将车速提高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前20分钟赶到;如果将车速提高1/3,可比预定的时间提前多少分钟赶到?()
A.30 B.40 C.50 D.60 [答案]C [解析]54公里/小时=0.9公里/分钟,设准点达到的时间为t,则有:0.9t=1×(t-20),解得t=200(分钟),所以总路程为0.9×200=180(公里)。如果将车速提高1/3,则车速为0.9+0.9×1/3=1.2(公里/分钟),需要时间为180÷1.2=150(分钟),比预定的时间提前200-150=50(分钟)。
【例题5】(北京2013-77)甲和乙在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匀速跑步,如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相向而行,则第一次相遇的位置距离出发点有150米的路程;如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向而行,问跑得快的人第一次追上另一人时跑了多少米?()
A.600 B.800 C.1000 D.1200 [答案]C [解析]第一次相遇距离出发点150米,跑的快的人跑了250米,跑的慢的人跑了150米,设速度分别为250米/分、150米/分,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快的追上慢的是追及问题,路程差为400米,则追及时间为400÷(250-150)=4分钟,进而得到速度快的路程为250×4=1000米,答案选择C。
考点2:相遇追及问题
相遇:主要指迎面相遇,相遇问题研究路程和与速度和之间的关系
追及: 主要指追及相遇,追及问题研究路程差和速度差之间的关系
【例题6】(浙江2011-53)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6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9小时,两车同时从
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5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A.60千米 B.75千米 C.90千米 D.135千米 [答案]B [解析]已知甲车和乙车的时间,可以设两地的路程为18,则甲速=3,乙速=2,则相遇时间=18÷(3+2)=3.6小时,相遇时甲乙的路程差=(3-2)×3.6=3.6,3.6=15千米,所以两地相距18÷3.6×15=75千米。答案选择B。
【例题7】(江苏2013C-3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匀速前进。如果每人以一定的速度前进,4小时相遇;如果各自每小时比原计划少走1千米,5小时相遇。则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A.40千米 B.20千米 C.30千米 D.10千米 [答案]A [解析]设甲乙原定速度和为x,则两次相遇所走路程和不变,即4x=5(x-2),解得x=10,进而可得两地的距离为4×10=40,答案选择A。
【例题8】(陕西2013-76)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甲用时15分钟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甲乙第二次相遇后,乙再走()分钟才能到达A地。
A.40 B.30 C.45 D.33.3 [答案]A [解析] 设乙的速度是1,甲的速度为4,则A、B两地相距60,乙到达A地需要60分钟,结合题干可知,甲、乙第二次相遇是甲追上乙的追及相遇,即路程差为60,所以追及时间为60÷(4-1)=20分钟,乙还需要40分钟,答案选择A。
思维小节
速度单位换算:小乘大除
1千米/小时=米/秒,1米/秒=3.6千米/小时,即“小变大乘以3.6,大变小除以3.6”
【例题9】(河北2013-43)一只猎豹锁定了距离自己200米远的一只羚羊,以108千米/小时的速度发起进攻,2秒钟后,羚羊意识到危险,以72千米/小时的速度快速逃命。问猎豹捕捉到羚羊时,羚羊跑了多少路程?()
A.520米 B.360米 C.280米 D.240米 [答案]C [解析]猎豹速度为30米/秒,羚羊速度为20米/秒,2秒钟后,猎豹的路程为60米,距离羚羊140米,进而可以得到追及时间为140÷(30-20)=14秒,所以羚羊跑了14×20=280米。答案选择C。
【例题10】(山东2013-55)甲乙两地相距20公里,小李、小张两人分别步行和骑车,同时从甲地出发沿同一路线前往乙地,小李速度为4.5公里/小时,小张速度为27公里/小时。出发半小时后,小张返回甲地取东西,并在甲地停留半小时后再次出发前往乙地。问小张追上小李时,两人距离乙地多少公里?
A.8.1 B.9 C.11 D.11.9 [答案]D
[解析]小张从第一次从甲地出发到第二次从甲地出发共1.5小时,这1.5小时期间,小李一直在行走,所以可以转化成小李出发1.5小时后,小张才开始出发的追及问题。设小张追上小李需要x小时,(27-4.5)x=4.5×1.5,解得x=0.3,距离乙地20-27×0.3=11.9(公里)。答案选择D。
考点3:重点模型
模型1:队伍行进模型
队尾→队首:追及问题,S队伍=速度差×时间=(v1-v2)t 队首→队尾:相遇问题,S队伍=速度和×时间=(v1+v2)t 【例题11】(安徽2012-64)一支600米长的队伍行军,队尾的通讯员要与最前面的连长联系,他用3分钟跑步追上了连长,又在队伍休息的时间以同样的速度跑回了队尾,用了2分24秒,如队伍和通讯员均匀速前进,则通讯员在行军时从最前面跑步回到队尾需要多长时间?()
A.48秒 B.1分钟 C.1分48秒 D.2分钟 [答案]D [解析]设通讯员的速度为,队伍的速度为,2分24秒=2.4秒,由题意列方程有:,解得=250(米/分钟),=50(米/分钟),则返回队尾所需时间为=2(分钟),答案选择D。
模型2:火车过桥
火车过桥:路程=桥长+车长,即火车过桥路程包含两部分
【例题12】(联考2012秋-47)某公路铁路两用桥,一列动车和一辆轿车均保持匀速行驶,动车过桥只需35秒,而轿车过桥的时间是动车的3
倍,已知该动车的速度是每秒70米,轿车的速度是每秒21米,这列动车的车身长是(轿车车身长忽略不计)?()
A.120米 B.122.5米 C.240米 D.245米 [答案]D [解析]假设动车长是x,桥长为y,则,解之可得x=35×7=245(米),答案选择D。
模型3:火车头尾错离型
反向错离型:路程和=快车车长+慢车车长
【例题13】(浙江2011-51)一列客车长250米,一列货车长350米,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15秒,已知客车与火车的速度比是5︰3,问两车的速度相差多少?
A.10米/秒 B.15米/秒 C.25米/秒 D.30米/秒 [答案]A [解析]反向错离题型,则两车的速度和=(250+350)÷15=40米/秒,设客车的速度是5,火车的速度是3,速度和为8=40米/秒,则速度差2=10米/秒,答案选择A。
模型4:往返相遇型
往返相遇:1)迎面相遇n次,则路程和为(2n-1)个全程;2)往返相遇问题中,每个人的路程与路程和按照同样的比例变化。如第1次相遇路程和为1个全程,第2次相遇路程和为3个全程,则其中的每个人路程变为第1次相遇时路程的3倍。
【例题14】(联考2013春-45)小张、小王二人同时从甲地出发,驾车匀速在甲乙两地之间往返行驶。小张的车速比小王快,两人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同一地点,问小张的车速是小王的几倍?()
A.1.5 B.2 C.2.5 D.3 [答案]B [解一]由题意,两人从同地出发,则第一次相遇时两人的路程和为2个全程,设其中小张走了x,小王走了y;第二次相遇时两人走了4个全长,小张走了2y,小王走了x-y;由比例法,解得x=2y,故两人的速度比为2∶1。答案选择B。
【例题15】(深圳2012-17)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的速度是甲的2/3,两人相遇后继续前进,甲到达B地,乙到达A地立即返回,已知两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3000米,求A、B两地的距离是()米。
A.6000 B.6500 C.7000 D.7500 [答案]D [解析]设两地的距离为s米,第二次相遇共走了3s米,甲速:乙速=3:2,第一次相遇时甲的路程为3/5s米,第二次相遇时甲的总路程为9/5s米,因而两次相遇的地点相距2/5s米,所以两地相距3000÷2/5=7500米,答案选择D。
模型5:等距离运动
等距离运动:平均速度;
特征:“等距离”、“上下坡运动”、“往返”等字眼
【例题17】(北京2014-76)某人开车从A镇前往B镇,在前一半路程中,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前进;而在后一半的路程中,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前进。则此人从A镇到达B镇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公里?
A.60 B.80 C.90 D.100 [答案]B [解析]“前一半,后一半”等距离运动,答案选择B。模型6:无动力漂流
无动力漂流:漂流时间,其中t1为逆流时间,t2为顺流时间; 【例题18】(四川2012-14)一艘轮船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乙地需要5个小时,以同样的功率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6个小时。如在甲地放下一无动力竹排,它到达乙地需要多长时间?()
A.5小时 B.15小时 C.30小时 D.60小时 [答案]D [简析]根据公式,答案选择D。模型7:等间隔发车
1)发车时间,其中t1为迎面相遇时间,t2为反向追及时间;
2)等间隔发车问题本质上是等距离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其中路程和=路程差=等间隔距离
【例题19】(重庆秋季2013-93)为了保持赛道清洁,每隔10分钟会有一辆清扫车从起点出发,匀速清扫赛道。甲、乙两名车手分别驾驶电动车和自行车考察赛道,甲每隔5分钟追上一辆清扫车,每隔20分钟有一辆清扫车追上乙,问甲的速度是乙的多少倍?()
A.3 B.4 C.5 D.6 [答案]D [解析]设甲的速度是x,乙的速度是y,清扫车的速度为1,清扫车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即追及的路程差不变,进而可得:,解得x=3,y=0.5,即甲速是乙速的6倍。答案选择D。
模型8:流水行船模型→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
【例题20】(四川2013秋季-54)一艘货船,第一次顺流航行420千米,逆流航行80千米,共用11小时;第二次用同样的时间顺流航行了240千米,逆流航行了140千米。问水流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A.12 B.16 C.20 D.24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顺流减少了180千米,逆流增加了60千米,时间不变,即顺流3千米时间=逆流1千米时间,进而可以得到,11小时=660千米顺流=220千米逆流,也就是说,顺速=60千米/小时,逆速=20千米/小时,水速=(60-20)÷2=20千米/小时。答案选择C。
7.30中教育开放周活动总结 篇七
为深入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展示我校的教育教学成果,让全社会了解教育、关心教育、理解教育和支持教育,我校按计划继续开展了“教育开放周”活动。
一、活动主题:关注身心,健康生活。
二、活动内容:
1. 邀请学生家长(以班级家长委员会为主)走进校园,深入班级听课,不仅要听语、数、英等主科课,还要听体、音、美、劳等课,家长要对老师的课堂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简要评价。
2. 在大课间活动时,学生们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活动(跳绳、踢踺等),一起亲近大自然,陶冶身心,学校领导与家长交流学生的课间体育锻炼形式。
3. 社会相关部门的领导,部分家长、学校领导、班主任一起开展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办学行为,创建和谐校园”的研讨活动,加强了社会对学校办学的监督力度,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4. 家长与班主任深入沟通,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学习状况。班主任就“课后作业”问题向家长提出意见,家长就“学生上、下学途中”的安全问题与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进行了交流。
三、活动效果
“教育开放周”加大了学校的自我宣传力度,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校园的气氛更和谐,办学行为更科学、更规范,使全社会更加关心、理解和支持教育,树立了我校教书育人的新形象。
8.行程问题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从实际问题中总结出速度、时间和路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1、说说你们每天是怎么上学的。
2、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汽车比自行车块”,谁比谁快,比较的是什么呢?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明确的告诉学生比较的是速度。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看课件,畅言其发现。
(1)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2)“单位时间”的介绍。
(3)学习速度简单的表示法。
每分钟行225米,可以写作:225米/分
每小时行使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时。
(4)巩固练习
三、教学例
31、课件出示例3(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说说这两道题都是已知什么,要求的是什么。(3)引申出“路程”的定义。
2、教师引导学生独自找出三者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3、像研究关于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我们叫它行程问题,板书课题。
4、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还存在其它的数量关系式吗?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师小结:我们知道了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中任何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四、运用新知,巩固拓展,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结合生活实际,学会了解答行程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9.行程问题教学反思 篇九
在新授行程问题的时候,尝试用新基础的理念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现在把实践后的反思和感受记录下来。
一、放得开、收得快。
“行程问题”的教学一反严谨、步步到位的传统教学方式,而采取“大放”策略------全面铺开让学生自主建构。但是基于学生对知识准备的估计不足,还有课堂调节的方式方法不够完美,可能会导致没有完全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集中体现在“收得快”上。不能超越课堂,无形之中受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束缚,在课堂上不太放手脚,学生意犹未尽,就硬生生地收了回来,从而没能真正地进行“放开教学”。
二、细节处理不到位。、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部分讲解不到位,学生掌握程度也出现了个别的偏差,特别在速度单位这教学环节,概念呈现过早,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影响了以后的知识迁移。
三、教学思维的迁移不够。
10.第30周行程问题三 篇十
第十四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1.《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讲述的是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孩子与勘探叔叔的交流,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外形像书,内容上也像书,蕴含着许多学问。课文还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文章人物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使课文的各部分衔接自然,有效地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课文借着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孩子与勘探叔叔的交流,介绍了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读来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2.《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的主角是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
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相信学生会非常喜欢这篇文章。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内容应该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小稻秧到底遇到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通过学文,了解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同时,也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儿歌等方法熟记生字。
2.课文篇幅短小,文字精美,读来朗朗上口。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
三、教学目标。
(一)《石头书》:
1.能正确、流利、又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3.在理清文章脉络的过程中,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解读石头书的秘密。
(二)《小稻秧脱险记》: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2.复述课文大意,知道小稻秧遇到什么危险,后来又如何脱险。
五、课时划分:
第17课《石头书》2课时
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2课时
六、说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学生的识字能力,让他们借助字典、课后生字表开展自主识字活动。在理解词义上,活学活用。
2.在多种诵读形式中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七、教学流程:
以《石头书》一课为例
第一课时
经典诵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板书课题:
17、石头书
2.围绕课题质疑
这本书怎么会是石头的呢?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呢?它有什么作用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 ?”标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奇怪地壳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刨根问底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逐个读,(3)齐读生字词。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一、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四、指导生字
重点引导学生写好“勘”、“探”、“叔”、“怪”、“矿”、“刨”这几个左右结
构的字.
1.学生观察记忆字形。
2.教师范写:勘
3.在本子上练写。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经典诵读:-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勘探叔叔奇怪一册足迹矿物
刨根问底煤炭地壳好奇不禁
2.指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一)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整件事的过程中感情是在不断 变化着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感情的词语。好奇------奇怪---------高兴
(二)导读第一、二自然段。
“好奇”是什么意思?川川为什么觉得好奇?
指导朗读
(三)导读第三、四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导读第五~十三自然段.
启发思考;勘探队员叔叔的面前明明只有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是在读书呢?
1、比较句式: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川川听了,“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
3.石头上的字指的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字指的是:雨痕波痕矿物
画指的是:化石
(五)读第十二自然段,联系第八、十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诲的?
“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作用?这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六)导读第十四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镇怎么理解?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说石头像书。
2.教师小结
四、作业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3.浏览相关的网站。
附:教学板书:
石头————像————书
一层一层一册
雨痕 波痕 矿物字
树叶 贝壳 小鱼画
【第30周行程问题三】推荐阅读:
行程问题之钟面行程练习题目07-04
小升初奥数行程问题08-01
小五奥数-行程问题08-19
七年级行程问题教案12-13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09-24
小学数学基本行程问题训练题12-08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教学反思07-21
婚礼行程安排12-31
三天拓展行程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