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20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

1.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9日---11日,我有幸在昌吉市七中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培训。在这3天的时间里,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教学理念,观摩了几位数学及语文教师的精彩讲课,并听了荆致强相关报告,及有关专家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平台,提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以教材为本,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四、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课时,多数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几天的活动安排中,让我明白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放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总之,通过这次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令我大开眼界,使我领略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和名师的精彩报告及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以这次所学的教学模式为前提,不断学习,积极尝试,潜心理出属于自己、符合我们学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打造更优异的学生。

2.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一、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态度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包括兴趣、自我效能感、目标意识、价值意识、内归因倾向等。素质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持久的钻研精神。否则,他们只是被动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呵护好奇心。好奇心是产生自主学习动机的最自然的心理冲动,在教学中,应认真、耐心地回答或讨论学生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尽量当场解答;不要轻视或嘲笑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应尊重并鼓励学生多提问;应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好奇心的不屑一顾,将严重挫伤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之心,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讲中外名人成才的励志故事。名人成才的每个情节,都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他们像熠熠生辉的群星,在历史长河里放射出绚丽的光芒。他们虽然天资不同,家庭出身不同,个人经历不同,但是他们的成长道路有着共同的特点:专心致志地刻苦读书,顽强执著地追求理想。这对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完善自我有着正能量。

3.树立身边成才的榜样。身边的榜样最容易学,学校、班级通过学习标兵的评选,树立榜样,学生们可以向与自己生活、学习在一起的标兵学习,成为个体前行的力量,从而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努力自主努力实现个人梦想。

4.懂得知识使人睿智、有尊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人的聪明睿智,与读书时间的早晚、读书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关系。

5.深知知识充满乐趣,使生活更幸福美好。读书是一种乐趣,要享受这种乐趣,读书让你独自神游于字里行间———刀光剑影,风雪飘飞,艺术的美妙,人生的感叹———都奔凑到眼前。待读得会心之处,击掌而笑,与古人交谈;或临窗而立,看星月移动,听树影婆娑之声,更是乐在其中。知识会使你心有所感,乐而忘忧。这些都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忘我学习的动因。

(二)树立奋斗目标

自由意志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成分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高度的自我意识是获取和应用意志控制策略的前提,在意志控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自主学习过程分为: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包括认知监控、情绪监控与动机监控;外显的自我监控过程包括学习环境中的失误控制与任务控制。其中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而学习任务和情景的变化也会增强学生的意志控制。因此,通过个体目标来形成内驱力,能使学习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追求。

1.大学梦。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要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就必须有用于引导行为的参照点。因此,大学目标作为参照点被看成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成分。一个学生能否持久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为自己建立一个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大学目标。

2.美好生活梦。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习,人的本质才得以逐渐丰富和展现;学习,将千百年前的一个个梦想和神话变成现实。没有学习,就不会有文明的出现和社会的进步。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民族因学习而兴旺,国家因学习而富强,人生因学习而优雅、美丽。生活因学习而有品质,变得美好。

3.理想职业梦。清晰的人生职业理想、规划,让学生感到时间很珍贵,要实现理想职业梦需要个体自主规划人生,自主珍惜时间和学习空间,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策略,并努力为梦想而奋斗。

二、创设良好自主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成学生自主专注地学习。

(一)建设学习型家庭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要爱学习,爱看书,家庭成员要有读书的好习惯,家庭环境要充满书香,从书架的摆设及藏书,挂在壁上的书画都要讲究,藏书不但有名著,还要有适合孩子的读物。家长常读书学习,论国事,讲故事,给孩子的教育都是无形的,是说教无法比拟的。

(二)实行班级自主管理

所谓“自主管理”是对组织基层充分授权,从而激励基层组织和个人工作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从班级管理方面讲,就是教师对学生充分授权,激励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通俗地讲就是学生能够自己主导和完成自己的学习。“自主管理”与“自主学习”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所以,民主式班级自主管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采取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

导学案是“教学做合一”的载体,它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它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潜在智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现实中的成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小先生”———培养自主、自信

“小先生”是一种荣誉和自信的象征,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鼓励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争当“小先生”,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实践,主动掌握和运用知识,去积累了当“小先生”的资本,从而有意控制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推行“小先生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布置开放的小论文式的家庭作业

小论文式开放的作业内容,既能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又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接轨”了社会活动,学生就有了“自由驰骋”的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空间。在小论文写作活动中,学生主动将课上的信息与他们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组织和综合,从而将概念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它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人的独立性基础上的自主学习,它是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活动,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得到自主锻炼,学习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并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励。”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所以,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课后教师是学生幸福生活的引路人。当教师将爱投入到学生身上时,你便成了亲人般的良师和益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自然会建立。学生也将钟情于你的学科知识,从而强化了自主学习态度。

精神的成长首先需要自信。只教给知识,而没有培养信心的教育称不上拥有深层次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称不上成功的教育。孩子只有在获得精神关怀后,才能增强自信心而自主地展开学习,而缺乏自信的孩子,遇到点困难就会退缩。所以,明智的老师第一节课都会对学生说,“你可以忘记我教的所有知识,但不要丢掉你的自信”。

学生不想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学习中没有尝到甜头。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有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一次次受到激励。天才是夸出来的。

四、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多地监督、训斥学生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学习不是为了他们自己,当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为了别人时,学习的动力就会降低。懂得放手,就会发现,越是不依靠监督而学习的学生,主人翁意识越强烈,自我调适、自我管理越强,自我成长的机会越大。

(一)自主探究,寻求新知

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教师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内心需求。因此,“适合”的“问题”的提出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大胆探究、寻求新知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探究中允许学生出错,将出错当成不可或得的资源,它能激励学生学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寻求新知。

(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

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自学,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拓展的时间与空间,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使之形成矛盾冲突,能活跃学生思维,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三)积极互动,自主创新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为规为矩,强调自己见解的与众不同。与他人分析和讨论,以层次不同的学生自发组织成为小组合作学习。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自主互动中,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观摩、演示,互相取长补短。通过自主互动,大胆创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勤于思考,主动自学

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如每学期开学初,老师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安排、计划、进度和课时都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程度和爱好,提前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抓住时机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实施个别辅导。有一些层次高的学生对于吃不饱,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老师可鼓励他们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兴趣,引导学生独立自学相关课外知识。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思维,指点学生找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性质和规律。学习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后继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的知识。在教学中采取问题情景教学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去学习新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例如,习题课,不要采取教师先讲例题,然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着练的方式,而应让学生自己看例题,去分析总结,探索解题思路,找出不理解的问题,把老师的“讲懂”变为学生的“想懂”,其效果会事半功倍。

2.多让学生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是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措施。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有时候提出的问题是不恰当的,有时甚至是荒唐错误的,但只要提出问题,说明他进行了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他的思维越活跃,学习积极性越高。

3.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规律。例如,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公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再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教师是采取自己小结的办法,有经验的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己归纳总结,放手让学生画“知识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五、养成良好稳定的自学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习惯是一种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是一种自觉的行动。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当学生玩耍过后感到自己无所收获而后悔时,学习习惯也就养成。自学也是如此,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平时就会自觉地去学。例如,学生学习时遇到问题先自己努力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去求教别人,坚持久了,就养成了良好的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反之,一遇到问题就想问别人,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怕困难,或遇到困难就依靠别人帮助解决的陋习。养成自学习惯要做到:第一,遇到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不轻易求人,力求自己解决,培养自学能力,养成习惯;第二,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自学计划,明确自学的目标,增强自学针对性;第三,努力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第四,合理安排自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学效率。只要长期坚持,就能养成良好稳定的自学习惯。

六、自我归因自我激励

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清楚什么样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清楚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归因的监控、评价,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策略,有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有了快感,自主学习就有效且持久。

当学生遇到以下情况时,要学会自我归因,自我激励:当自信心不足时,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要知道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的地方。要为自己拥有的特长和优点感到自豪。不能因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这次失败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也就是学会正确地归因;当考试成绩忽高忽低时,要引导学生知道考生成绩不稳定是正常、普遍的现象,有哪些因素能导致考生成绩不稳定,是应试状态还是对考试认识不足,应该全面分析一下原因出在哪里,然后针对情况给自己建设性意见。要知道考试成绩的忽高忽低,是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调整合理归因的机会。很多问题只有成绩不稳定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当学与考互相矛盾时。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归因的多种原因倾向中,往往消极归因的比重相当大,并呈发展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当个体把行为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时,如能力差、记忆力差等因素时,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认为即使再作努力也只能重蹈失败的覆辙,而放弃努力行为。当个体把行为失败归因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环境、任务太难时,个体就会原谅自己的失败,而放弃努力行为。这两种归因对学习困难学生都是不利的,应设法消除。有意识地正确地指导学生自我归因是解决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成绩和健康心理素质,促进自我激励的重要方法。况且学习成绩是一时的,而学习习惯是终生的,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习惯强化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人格,学习习惯应高于考试分数。

七、自主调整和驾驭惯性

惯性是一种定势。从心理学角度看,惯性是一种适应性相当强的稳定心态,并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理智有时反遭冷落。科学家贝尔纳说过:“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未来学家托夫勒则认为,“生存的头条定律是:昨天的成功比什么都危险。”人们过于青睐已知和成功的事物,“已知”重复三遍便无新鲜感,而“成功”重复三次也就会面临失败的威胁。人如果不能自觉地提高认识调整和驾驭惯性的能力,那么,在事业上所能获得的成就将是有限的。日本学者加藤秀俊说得好:“只有对习惯的看法从根本上产生怀疑,才能产生一切新的发明、发现。”因此,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和指引,引导学生善于调整惯性,向前看,不停留在取得的成绩上,充满智慧地跳出学习看学习,从而形成自主调整和驾驭惯性的习惯,保持持久的自主学习状态。

3.生本教育下的小组学习 篇三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组学习;有效组织

最近几年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在全国的教育界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崇尚以人为本的教育。在生本理念下,我们强调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因此,在生本教育的课堂里,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彼此沟通。而且我们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变成了“满言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发挥,自主地创造,敞开地交流。在此过程中,小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小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学习小组,教学就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组文化,就没有强有力的生生互助网。因此,我们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很多研究都表明,小组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还能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理解,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而当学生看到同伴的成功时,也会提高他们自身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都体现了“以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普及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方针。

但是,在小组学习中有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小组内部不团结,组员不服从组长的领导,组内一片散沙;还有一些小组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一让讨论某些知识点,大家就信口开河,天南海北瞎聊一通;更有甚者,在小组学习期间嬉笑打闹,不但自己没学习,还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1.小组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建立之初就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升小組的凝聚力,形成团结、上进的小组氛围。并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想的引导,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明确小组活动的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于那些课堂活动认真高效的小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树立其榜样作用;而对于那些课堂活动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小组,要及时、机智地想办法督促其改掉不好的行为,引导其及时投入到正常的小组学习中。

2.小组组长的培养

小组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支柱,是小组学习的主心骨,因此小组长的选择非常重要。我们在选择组长的时候要从多方面去考虑。小组长不但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的热情和管理的热情。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会持之以恒,带领自己的组员探索更多的知识奥秘。而且这种学习的热情对周围的同学还有很大的感染力,会影响别的同学也产生学习的热情。而组长的管理热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管理的热情,才会更加关心自己组员的学习状况,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伴解决问题,并且会在组员犯错误的时候及时纠正,帮其进步。确定小组长后,教师还要及时进行组长培训,教会他如何组织小组学习,如何分工、合作,怎样讨论、记录,怎样关注组员的学习,怎样处理小组内部出现的问题等等。

3.小组组员的关注

在小组内,小组长往往是学习能力最强的1号,如果他还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时就会显得其他组员比较懒惰,不思进取。因此,教师对于不同程度的同学都要密切关注,在小组建设中,要注重培养1号的带头作用,培养他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对于2号要鼓励他们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并且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不断赶超1号;对于3号同学,要多鼓励、多关心,多进行学法指导,让他们不断进步;对于4号同学,要多一些耐心和爱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毅力。只要我们平时在一点一滴的教学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关注,笔者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4.小组的稳定

在确立小组后,尽可能地稳定下来,一般不要随意调换小组成员。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小组中进行的,小组的合作性是需要时间培养的,也需要彼此之间的默契。如果小组成员经常调来调去,不利于合作性的培养。而对于小组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之间产生的小摩擦,教师一定要帮助组长妥善处理好。这样,整个学习小组才会越来越好。

5.小组间的竞争

4.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听了生本教育,心里还有许多疑惑:

1、前置性作业大多要求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样做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2、如何调控各科的前置性作业?如何检查?

3、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如何培训小组长?

4、如何解决不同小组之间讨论结果的重复性?如果课堂上不同小组展示了同样的内容既耽误了课堂时间,又减少了课堂容量,怎么办?

5、在生本教育高度尊重学生的理念下对于违反课堂秩序,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怎样做才能做到既充分尊重了学生又达到教育目的?

6、如何提高生本课堂的学习效率?

7、最重要的是生本教育在职高部如何施行?

我在这为期4天的学习、参观中,虽然自己所有的疑惑没有全部找到答案,但却也给我留下深刻的感悟,而期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生本教育的课堂“和谐、开放、合作、交流”的课堂。

第一天的讲座完成后,第二天去两个学校感受真实的生本课堂。知道了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前布置前置性小研究。二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有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课前一分钟。

2、引入新课。

3交流课前小研究。

4、课堂练习。

5、课堂小结。

6、课后思考。

5.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五

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我认真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读本,聆听了郭思乐教授关于生本教育的演讲,并学习了网上许多有关生本理论、生本课堂实录和生本教学课堂模式的资料课例,对教育教学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看法。

“生本教育”是一种“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它倡导“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而达到“不教而教”的教育目的,改变了以往教学以老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充分的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

在生本教育理念中,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由教师提供一个最根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班级交流学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熟悉学习(巩固学习内容)四步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引领着学生,既能让学生够得着,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的设计要把握知识的要点,又要把握整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激励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代替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要表达自己对于知识独特的见解,学生不再单纯从课本上,从老师的口中获取知识,而是转而从自己的学习,自己的思考研究,以及其他同学的思考研究中总结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渠道,既能使自己的知识掌握得更深刻牢固,又锻炼了自己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更大的提高。

在生本教育理念中,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需要设置前置任务,在课堂中认真观察,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这是生本教育模式下我们教师的任务。在生本教育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为学生服务,帮助和指引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生本的理念我觉得老师要做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一、成立学习小组,培养小组长。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确当小组长的要求和职责,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

二、前置作业的设置。生本教育强调的是先学后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预习作业(前置作业)必须做好,课堂上才能有话可说。每节课上课前,教师都要先给学生设置一定的前置作业。根据我校目前学生的习惯及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地理学科的前置作业,我觉得把前置作业改为“问题导学”更贴切实际。问题导学就是在课堂上前半段时间老师先抛出关于本章节各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以四人~六人一组,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课本上共同寻找答案,后半段时间则可以让老师组织以学习小组形式来回答或抢答问题。我在教学中曾多次在不同班级开展“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体验和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学习热情确实有较大提高,原来有个别习惯在课堂睡觉的学生居然也能和小组同学共同积极阅读课本寻找问题的答案,尤其在高一(29)班开展的时候,小组之间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甚至出现我还没把问题念完,有不少同学就开始站着高高举手准备“一举领先”,这让我感慨良久,在我的教学印象中,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的现象只有发生在初中小学年级阶段,高中我还是第一回见。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不宜讲得太多,应保证有大约20分钟让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释疑、讨论。在学习新课时,问题的设计要使得学生好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

四、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老师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

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表现形式

应该是语言的交流。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在读图识图的基础上,提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以图说话并且说准,无论是培养地理素养还是针对高考来讲都是受益匪浅的。

6.生本教育学习体会 篇六

物理组:王清

2009年我第一次接触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我校也陆续派教师前往广州、南京等地学习,看着他们学成而归,如火如荼的开展起生本课堂,我特别羡慕,也期待着我的生本之路,在2013年4月26---28日我的机会终于来了,学校派我们12名老师参加了在沈阳市第20中学举行的第111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经过三天的听课、学习和交流,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我以前认为“生本”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老师解放出来,这样老师的负担就小了,但现在我明白了不是这样的,想上好一堂生本课,老师的重担就更大了,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随便说,而是要引导学生往当堂课的重点、难点中靠拢,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很多准备工作,大量查资料、设计课堂思路、编辑学案并印刷下发给学生、把学生分组、选出组长、布置各组任务等,可见平时一堂课提前两天准备就行了,而要上生本课需要提前一个礼拜准备。那生本课堂的成绩怎么样呢?在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分别由东北中山中学的校长、第20中学的校长、和平一小的校长、浑南一小的校长和外省市一些参加生本课堂的老师做了报告,他们也展示了生本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可以说学生成绩的进步是很大的,通过他们的报告,使我更加坚定了要搞生本课堂的决心,我期待着我的成功。

五一假期过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在我的班级里开展起来了生本,我首先在班级里选出了8个组长,这8个组长又选出了自己的组员,每组5—6个人不等,第一节课讲的是《圆周远动》的复习课,在头一天我把经过我精心设计的学案发了下去,每组安排了不同的分工,同学们也都很兴奋,准备一展身手。上课时,先由第一组同学进行了基本知识点的总结,说的很精彩,总结的很全。第二组同学总结的是重点题型,最后在第4组同学的补充下才把题型找全,这时就下课了。第二堂课安排的任务是让每组学生自己找出比较好的题与大家一起分享,前两个组选择的题还不错,可是第3组选择的题有些偏难,在讲解时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这堂课只讲了4道题。下课之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这两节课。优点是: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每个同学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都不沉默了,并且暴露出了学生中在做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老师能及时更正,还能使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课前预习,对教学内容了解的更深刻。不足还是比较多的:最大的问题是时间问题,这两节课本应该一堂就完成,可是却上了两堂课,如果长期下去,教学进度就完不成了;还有就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偏离这堂课的主题,这样就很不好往回收。经过思考我决定在下面的课堂上加以改正,如果让学生找题,那我就要在课前先看看题目,如果觉得不行,就要换掉再找再看;还要设立奖励机制,由一名同学负责计分,加大竞争力度,增强学生积极性。

7.“生本学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篇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只是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把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转变成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根据生本教育理念,我校以日常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为研究起点,开展了“生本学堂”的研究,帮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快车道”。“生本学堂”主张“主动发展”,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生本学堂”坚持“两个凡是”: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学习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教师绝不占用。

一、学堂与课堂的区别

一是立足点、出发点不同:课堂立足于教师的教,谁在上课,是教师;学堂立足于学生的学,谁在学,是学生。教师不上课,学生自己会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二是核心(中心)定位不同: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怎么教为核心进行活动设计的;学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怎么学为核心进行设计的。三是评价标准不同:课堂是以教评教,先看教得怎么样,后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堂是以学评教,要先看学生学得怎么样。

二、“生本学堂”教师的主要任务

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一是学生慢慢都会积累学习自信心;二是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三是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方法;四是能够教会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学堂上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把学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探索,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习惯出能力”,通过在学堂上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习惯,逐步过渡到让学生养成课外自学习惯和合作、探究意识,逐步改变传统的学堂教学方式,逐步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就获得未来社会的“生存力”,继续深造“学习力”。学堂需要教师角色转型,由主角向配角转型,由主控向主导转型,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

三、“生本学堂”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了自尊、自信,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生本学堂”帮助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的“快车道”。

四个突出:突出学生,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即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即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突出探究,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先学后教: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先学后教包括课前自学与课堂自学。自学中教师可将教案与学案一体化,明确书面的自学要求与任务。先学后教的过程成为学生先阅读,先思考,先动手,先交流,后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点拨讲解的过程。

合作学习:4~6人为一个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两人互助式、四人合作式、大组竞赛式、自由组合式等。合作学习中,要注意五点:一是异质分组,好、中、差搭配;二是选好组长、明确职责;三是培训组员,学会分工,学会表达;四是给小组个性化命名;五是最好语、数、英等学科达成共识,小组固定,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

互动交流:班级交流形式比较灵活,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的火花熊熊燃烧。

学会发言: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改正、补充;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勇于作出评价;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表达个人观点,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再讲一次;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总结性发言;学生会用两种音量说话,一种为组内声音,15cm以内能听到的声音,称为图书馆声音,保证组内成员听清;另一种为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全班声音)。

职责轮换: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

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要求人人参与,对发言多的进行次数限制,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合作学习的调控应当注意抓好常规,树立榜样,充分利用示范效应;健全小组奖励机制,课堂上应注意恰当运用鼓励语言,让学生学会评价。

生本评研:以学养学,以学养考。评就是评价,研就是研讨。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评研的操作方法:①教师编制试题——学生做题——互评研讨(互对答案、研究错题);②学生编制试题——同学互考——互评研讨;③教师再编制试题——学生再做题——再互评研讨;④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学生自评,班级评比,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研讨过程。

四、“生本学堂”的推进策略

1. 转变观念是“生本学堂”学习的转折点

教学策略五转变:把教师为主、先教后学、课后练习、集体教学、个体学习的传统教学策略,转变为学生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练习、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的新课堂教学策略。

2. 用好教材资源是“生本学堂”学习的基本点

一是教材不能不靠,但教材也不能全靠,鼓励教师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和练习;二是要用能举一反三的例子,教就教这样的教材;三是既要重视学科教学的术,又要重视教育本身规律的道。

3. 了解学生情况是“生本学堂”学习的立足点

一是三个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二是三个“基于”:基于主体、基于实践、基于课程。三是构建学法教法一体化学习模式:工夫要下在备课上,基础要“砸”在课堂变式训练上,技巧要放在命题上,提高要落在讲评上。四是学堂学习首先是科学,其次才是艺术。淡化教学纯艺术性追求,宁要有缺陷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

4. 制订适切目标是“生本学堂”学习的落脚点

一是针对自己的学生和教材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即考试目标、学科能力目标、育人目标。二是坚持“三优化一提高”,即优化目标,明确、准确;优化方法,得当、有效;优化训练,充分、充实。

5. 改变学习方式是“生本学堂”学习的着力点

我校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的真谛是个人的主动自我觉悟。探究:探究学习不排斥接受学习,接受学习不可偏废。

8.浅谈生本教育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八

关键词:组建;培养;激活;评价和激励;教师作用

“学习小组是生本教学的重要一环……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用不用小组形式,如何看待小组,往往是教者的理念水平是否进入‘生本’的一个标志。”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建设好呢?结合一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是需要解决的:

一、组建小组

生本教育在我们学校是从一年级开始开展起来的,由于是刚刚入学的孩子,对于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各方面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按座位分配的方法把全班学生编成14个四人小组,这样前后座位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有利于进行交流。我让这些小组通过协商交流先给自己的小组取名字,然后通过选举选出小组长。通过上多次生本课,我就能够了解到哪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爱表现自己,哪些学生不爱发言,针对了解到的情况,对小组进行第二次编排,这时我可以考虑什么样的学生能够组成一个合理的小组?在这样的小组里要有一个会组织小组内成员交流的,有一个会积极思考的,有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带着一个在学习上比较弱势的同学,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当然,在生本课堂中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说有学生一段时间在学习状态,一段时间不在学习状态,这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的调整。

二、培养小组长

小组长在整个小组团队内起到的是核心的作用,小组长的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组织全组成员开展如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等一系列的合作学习,在全班汇报的过程中安排好谁先发言,谁后发言,谁做总结性发言,遇到难题时及时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交流,无法解决时可以向外界比如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等等。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最好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不要只让表现好的学生一直担任,要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当小组长”的机会,只要课堂上积极主动,都会成为小组长,从而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调动了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对小组长进行一定的培训,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指导他们如何组织好本小组的合作学习。

三、激活小组

前面的两步都是为激活小组服务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生本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为此,我觉得要在激活小组方面做足功夫。

小组组建好了,但是学生们并不完全清楚怎么合作、怎么交流、怎么倾听、怎么展示、怎么讨论。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老师慢慢引导的,我们的示范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明确方向,交流有法的作用。在小组合作交流之初,我会让一个小组同学起来示范,小组长先分好工,谁交流第1题,谁交流第2题……在交流的过程中谁有问题可以在交流结束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训练,每个小组都知道如何进行交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每个小组都会交流了,而且可以交流的有模有樣了。

四、评价、激励小组

对小组的评价和激励有助于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应该采用小组自评、组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这样做的目的能够使学生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和动力。教师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除了对整个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合作效果以及参与程度的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一定的奖励。小组自评是针对每个小组成员的,主要是从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在实践中在我班制作了14个太阳花,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们迎着阳光快乐成长,在这些太阳花里没有“葵花果实”,“葵花果实”需要小组共同努力表现才能够得到,定期比如一个月根据“葵花果实”的多少来评选优秀小组,优秀小组评出后给予多样形式的奖励:口头表扬、小红花、小贴画、张贴喜报、实物奖励等等奖励措施。这些评价措施能够看出哪个小组的合作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团结、和谐,尤其会关注那些学困生是否积极参与了,到了学期末的时候还会评出学期总冠军小组,对这个小组的奖励将是物质上的奖励,比如每个人都会得到一套学习用品等等,通过这些评价和激励能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教师的作用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也不会用言语表达,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地辅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敢想、敢说,还要培养学生倾听、讨论交流的习惯,重点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同时,教师也应该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针对学生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

如:对不清楚合作任务的小组要说明任务内容,对顺利完成合作任务的小组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在班级汇报过程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引导等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得到提高,合作学习才能够顺利的开展,讨论交流也会变得更加有效,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小组合作学习在生本理念下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着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生本理念带给我的不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惊喜,带给我更多的是看到孩子们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9.教师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九

苏立红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首先,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

在我校领导的部署下,我们学习了好多教育教学理论及心理学等知识,不但拓展了我本身的视野,而且更有意义的是使我再次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还要学会“容”纳一切。比如学生的表现、成绩、来源等。我想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以实现了如指掌的境界。因此,我们教师,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我觉得在一天上班的时间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快乐度过这一天就觉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首先,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10.学习生本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十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以前的课堂,每一节的上课内容不会预先告诉学生,很多的问题都是突发式的,因为老师觉得学生都知道了上课的内容与问题,这节课就没有了新鲜感与吸引力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实现。生本教育其中的理念是全面依靠学生,先学后教。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前置性作业是对学生课前先学的一个引导。如果说课前的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回到课堂把故事说出来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把课前阅读到的知识经过思考表达内化成自己的学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带动了听与说的训练,能说会道是为了以后的写做铺垫的。可以说,充足的先学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经常外出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中,不是“教”觉得“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在生本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11.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法

生本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显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的模式。生本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学习方案,以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提高了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因此,对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法的应用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一、转变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以往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都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策略。在这样的一种教学策略下,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思维意识固定化、单一化。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差的不良学习习惯。所以,在开展初中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以及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尽量地避免对学生进行干预,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以自主探索的形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法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科学的授课模式

在开展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这也顺应了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学生随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以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些前置性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练习,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针对一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合作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能够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英语知识学习。通过在小组中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协作探讨,并且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以小组互评的形式,在小组内部进行相互之间的点评。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与,督促学生都尽量地发言,避免出现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整体性的提高,同时也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有助于后续开展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把握时机,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开展自我质疑与自我完善。在教师的引导下,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我们在讲解“festival”这个知识点时,可以精心设计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思路来确定相应的答案。如“What i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或“what i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in your hometown?”等。在問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在回答问题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复习模式

合作学习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还能够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有着复习巩固的作用。在生本教育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法进行英语学习,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提高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凝聚力。学生能够在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能力与优势,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及时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突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整理能力,让英语知识在小组成员的补充下,不断地完善小组成员的英语知识结构,使其对课程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复习与巩固。比如:我们在开展一些具有对话性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角色扮演情景,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与互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同时也能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掌握与巩固,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总之,在开展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法过程中,需要以生本教育为指导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不断地进行分析与总结,制订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丹.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6):87-88.

[2]黄金果.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前置作业布置的实践和探索[J].现代教育论丛,2009(9):104-106.

12.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以强化认识为基础,着力把握内涵、统一思想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做好任何事情,都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入手。

(1)准确把握生本教育的内涵。准确把握生本教育内涵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前提。目前,常见的一种误区,是仅从教学出发,认为生本教育是把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这种观点虽然表明了生本教育在方法论上与以往的教育方式有着根本的差异,但不是生本教育最本质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吕达先生对于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给出过富有见地的理解———“生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其次是以生命为本,第三以生动为本,第四以生长为本。”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它强调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内在发展这一教育核心,其深层意义就是以学生的生命和发展为本。它包括了观念、课程、教材、教法、管理、评价等所构成的体系,体现了人类对文明教育的追求。只有多角度、全方位认识生本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把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把对生命活动的取代转变为依靠和激扬,彻底改变课堂管理方式,让教育管理走向“充满活力的简单”。

(2)深刻理解生本教育的意义。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机活力、具有远大理想追求、富有个性化发展潜质的学生。过去,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教育呈现动力不足,活力缺乏,陷入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师苦管、学生厌管,高耗低质的死胡同。长期的实践证明,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就像种田,如果不尊重和发挥秧苗的生命力量,只依靠我们自己,秧插得越来越密,其结果还是一样,辛苦而获不得高产。反之,如果我们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生为本,就如种田依靠秧苗自身的生命力,采用科学的抛秧办法,收获的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生本教育的重大意义,尤其是随着当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学生认识现状的改变,使生本教育的研究和实施已经成为了必然。一个教师不能贯彻生本理念,必然难以成为一名好老师;一所学校不能遵循生本教育,必然难以可持续发展、学校内涵发展。

(3)全面推进全员培训。实施生本教育,必须从局机关到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乃至社会、家长,上下“一盘棋”,打通观念上的障碍,为生本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2012年暑假,我县举办了全县教育管理行政干部全员培训,邀请郭思乐教授主讲“生本教育”理论。从2012年开始,我们便不间断地、分期分批派遣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师赴广州学习,并邀请有关专家到我县听课指导。2013年,由桂阳县教研室牵头组织编写了《生本教育读本》下发至各学校,组织各学校开展了各层次、多样化深化全面的学习。在2014年,我们邀请郭思乐教授及其团队为全县教师举办了培训班三期,并为10所实验校进行具体的指导。在10所实验校,还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宣传专栏等形式,详尽地为家长介绍生本教育,使家长认识到:生本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都快乐、阳光,扫除家长对生本教育的认识误区,赢得家长及社会对生本教育的支持。

二、以强化引导为关键,着力示范带动、梯队推进

(1)引智共建,建好一批实验校。任何的改革都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价值取向。生本教育改革是一场影响致深致远的深刻改革,更应该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我们根据全县的实际情况,选出了桂阳一中、桂阳九中、龙潭中学、蓉峰完小、士杰学校、太和中心校、四里中学、樟木中心校、板桥中心校、东塔中学等10所学校为生本教育实验校,这些学校既有公办学校,又有民办学校,既有城区学校,又有农村学校,既有高中学校,又有初中、小学,做到了多样化、全覆盖。为建好这一批实验校,我们坚持走引智共建的路子,与广东生本教育研究中心签订生本教育实验校共建协议,引进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生本教育”的成熟模式,目前,各实验校推进生本教育来势可喜,收效明显。待总结经验,走出一条成熟的路子之后,再由点带面,逐步在全县推进。

(2)选育骨干,育好一批带头人。头雁前飞,众雁尾随。“领头雁”十分重要,它是方向,是榜样,也是团队的灵魂。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学校领军人才,往往能够带出一支年富力强、富于创新的团队,对实施生本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校长队伍。校长是学校的设计师,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关键。校长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不懂得教育规律,不按教育规律办事,就不可能成为教育方针的贯彻者、素质教育的推行者、生本教育的实践者,就不会科学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投入生本教育,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二要培养一批生本教育的名师、名星,成立生本教育名师工作室,打造实施生本教育的引军人物、灵魂人物,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3)充分发挥教研团体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和推广活动。要创新教研机制。健全“县—片—校”教研网络,完善县中心教研组制度、县兼职教研员管理制度、片中心教研组管理制度、县大型教研活动评比制度、学校校本研训制度,建立科学的学校生本教育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以创新教研机制为动力,引导教育资源、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学生发展,服务一切学生,推动生本教育。要搭建交流平台。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既组织专家到县、校举办课改讲座,又组织校长、教师到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观摩学习。要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入教学和管理,创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生本教育活动和交流平台。要适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本管理(班级和学校)、生本教学、生本德育、生本学校文化等研讨交流和竞赛活动,组织开展“生本教育”论坛、论文评选、案例征集活动和“生本教育”示范学校、窗口学校、骨干教师、教研教改及管理能手评选活动。

三、以强化领导为保障,着力构建机制,督查落实

(1)要组织保障到位。生本教育要取得实效,取得成功,组织领导是重要保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没有从上到下的决心、气魄和工作力度,就难以扎实推进,难以取得实效。要层层成立组织机构,层层强化责任意识,层层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改进管理缺位、管理越位、管理错位的状况,切实解决生本教育中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切实做到管理及时、有力、到位。从上到下,实现人、财、物等方面全力保障生本教育。实现生本教育由经验型向制度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片面型向总体型转变。

13.杜玉鹏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三

杜玉鹏

南阳市第四十二小学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从事了二十多年的师本教育,与生本教育相对照,我想了很多,一些念头也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动,是啊,教育发展今天,我们教育者除了沿袭前人的传统经验,自己又对教育的方式方法注入了多少活力因素,如果只是相信前人的经验,能不能行,古人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同样,如果一味沿袭,那也是行不通的。时代不同了,我们的理念就应该跟上。当我参加学习了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后,与生本的一些理念产生了一种共鸣。以前,我还没有调到育才学校时,对于生本的一些理论没有系统地学习,零零碎碎,点点滴滴,处于似懂未懂的状况。当我在学校听了第一堂生本教学的公开课之后,我曾经很苦恼,一年级的小学生怎样进行生本教学,我每堂课后总在反思,总结得失,冥思苦想,某一方面的问题,到底用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才会学得更简单、更开心,更有效。我常常虚心地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我很感谢学校的领导给了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丰富了生本理论,结合教学实践,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

“生本教育”中什么才是教学的重点,什么才是学生最需要的。这也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困惑的。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自主的学习。教师转变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于学生的“学”。“生本教育”中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模式不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吗? 做为一线老师,我觉得首先应该更新自己教学理念,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在学习上,先给学生做个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也就是说先做人,再教书。其次,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下功夫,而不要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应该起到好的引导作用,起到激扬生命的作用,在课堂上要舍得放手,要充分相信学生,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郭教授以一个个成功的事例让我明白:在学校中,教师应该怎样转变观念,怎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学习,并从中迸发出他们最大的学习热情。其次,就是在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想想看,学生的智力都差不多,学习时间也差不到哪儿去,为什么学习成绩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当然就是效率问题了,所以这是值得我花心思去研究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不同,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师本教育是教师掌控一切,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生本教育是学生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生本教育的核心是感悟。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任务前置——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课前/课后)——共同解决学习内容——拓展研究、讨论。生本教育实施后的发生了“六大变化”(1)进图书阅览室的学生多了;(2)上课睡觉的少了,发言的多了;(3)教师备课注重实效的多了,繁琐的教案少了;(4)学生思维活跃多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少了;(5)师生关系和谐多了,学生负面情绪少了;(6)敢于创新的学生多了,无所事事的学生少了。

14.生本教育学习体会(写写帮整理) 篇十四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我对升本教育的理解还是比较局限的,有幸倾听了在浑南一校举办的“全国生本教育课程比赛”。在这之后我对生本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与关注,同时意识到了自己教学方式的不足。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我听课之后的体会。

第一:生本教育和师本教育的区别 生本教育是学生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而师本教育是教师掌控一切,为教师好教而设计,就是教师策划整节课堂。当然从实际角度出发,想做好生本教育首先要对孩子做到充分的引领与培养。

第二:生本教育具体方法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这是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所谓做就是预习及探索新课的内容,之后再进行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从而验证或纠正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过程。

第三:课堂模式

整节课我能用六个字进行概括:“有秩序的混乱”。所谓“混乱”就是学生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可以自由发言,自由质疑等。在这表面的“混乱”下,其实是有秩序完成的,每个同学的提问或解答都是由上一名发言的学生点名之后进行的。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在无形之中渗透着懂谦让,会倾听等良好品质。当然在这自由的发言空间内,教师还是需要掌握好尺度的,例如,无人发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或纠正。第四:自我改进

上一篇:《给教师100个建议》读后感下一篇:关于化工厂实习心得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