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2024-09-26

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15篇)

1.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一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摘要 在广告学专业实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要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在科学安排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关键词 广告学专业 实战教学 创业能力

一、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背景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教育背景

创业教育是2l世纪的重要教育课题。早在1998年1O月举行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就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强调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风生水起,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他们称之为商业计划竞赛),接着,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类的竞赛,并逐渐波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199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发起了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3月,全国举行首届“桃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教育开始在我国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和研究渐成大观。在广告学专业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的经济背景

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人才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创业活动,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萌发的,迎合了产业发展转向“知识经济”的趋势。知识经济是以现代高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其创新的本质为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先决条件。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经济增长的差异化,又为大学生创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目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它在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是金融危机促进了创业政策环境的改善。政府相关部门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更多的优惠政策。提供更多的救助措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金融危机加速了创业的社会认同。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就业形势的低迷使得人们对创业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人们不再认定创业是一种冒险行为,更把它看成一种寻求生存出路的最佳方式。三是金融危机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为创业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会。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开展创业教育的就业背景

就广告行业而言,广告公司规模小,接纳的毕业生有限,未来广告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将日趋分化。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继续提高,毕业生也必将相应增加。预计到2010年我国适龄人口入学率将接近15%,届时,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我国还存在着严重不足的就业需求问题,一是从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角度看,我国的就业需求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平均可以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每增长1%,却仅能提供约80万个就业机会。二是根据有关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能够在20年内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这固然能够使我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但从近期的角度看,就业需求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同时,在政府减员增效、高校继续扩招、非国有经济形式发展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造成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教育与就业的矛盾。出现“知识失业”。因此,依靠政府创造就业机会来解决人才市场供需矛盾,短期内可能性不大。自主创业,将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二、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要求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中,应注重锻炼和提高公共能力、职场能力和专业能力三种不同层次的创业能力。

1、公共能力。公共能力是所有社会人员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其一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就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对知识的接受、转化和应用。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它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表现,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它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二是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技能,而且也被心理学家列为创造能力之一,是人的内在素质的重要外在表现,反映人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性格、风度。其三是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参加社会集体生活,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保持协调、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其实质是获得和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一个创业者必须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从而协同工作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四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亦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一个具备良好创业素质的人需要很强的分析问题、判断是非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其五是心理调适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是个体对各种因素引起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进行调节的能力,是健康心理乃至健康人格的外在表现。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有助于人们在变化莫测的激烈竞争面前,迅速、正确地解决问题和矛盾,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生活。职场能力。职场能力是指职场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其一是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对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索性活动,其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创造新的理念、产品或服务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源于创造性思维,成功的创业者一定要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想象性、新颖性、灵感性、敏锐性等创造性思维的人格特质。其二是组织能力。组织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创业者往往也是一个领导者,需要一定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包括合理选择下属的能力、粘合能力、架构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激励下属的能力、授权能力、应变能力和合理分配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能力。其三是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每一个创业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主要包括决策、经营、管理、用人、理财等方面的能力。其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一项职场必备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二是计算机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尤其是第二种能力。它包括对各种流行应用软件的使用、优劣判断乃至软件开发的能力。其五是市场洞察和营销能力。创业者必须学会调查分析市场,随时掌握商机所在。对市场洞察和营销的能力,包括发现和识别市场需求的能力、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迅速回应的能力以及业务拓展的能力。其六是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光靠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单凭个人的力量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因此,创业者必须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来经营企业。3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它是一种最基本的创业能力。广告是一个多工种、多环节合作的行业,涉及市场调研、创意策划、表现设计、媒介选择、后期制作、效果评估等诸多方面,广告专业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广告基础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广告表现能力、广告创意能力、广告文案能力。广告基础能力是从事广告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广告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广告调查能力、广告提案能力、广告专业软件的操作能力、广告制作设备的使用能力、广告活动的统筹能力。广告策划能力是指科学、合理地安排广告的构思能力,广告策划能力的形成是和长期的行业关注,市场调查、社会洞察、谋略思维分不开的。广告创意能力是最为根本的广告专业能力。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广告创业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智力素质,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视野。广告表现是将广告创意转化为广告作品的过程,它是实现广告目标的中心环节。在整个广告活动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而,广告表现能力反映了广告创作者的基本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广告专业能力。广告文案是广告作品中传达广告信息的全部语育文字符号,是广告创意策略和表现策略的执行和深化。任何广告作品都离不开用语言文字符号来传达产品和劳务信息,所以,广告文案能力也是广告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通透的观察力、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策略性思维能力、组织事实与思想的能力。

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举措调整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创业人才为己任

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除了知识、技能领域外,还应包括自信心、动机和态度。因此,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这样的要求:一是以全面素质打造和能力培养为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二是以人为本,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三是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创业。唤起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科学安排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一是立足于思维训练和操作需要,开设科学和创业方法论课程。现代广告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创新思维、技术运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创业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业务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行业的能力。二是在“大广告”的观念下,实现实践教学从专业化转向综合化。一般的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条块分割,只注重某项专业化内容的训练,忽视广告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拓展,造成人才技能的单一化和肤浅化,难以在创业实践中有大的作为。综合化的实践教学,既保证了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今后的自主创业奠定基础。三是打破专业边界。实践教学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换。单一化的实践教学整齐划一,目标单纯,学生视野只局限于广告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领域,难以有新突破。而现代社会,广告与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局限于某一狭窄专业的孤陋寡闻者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同时,广告学与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经营等专业同属新闻传播学科,学科基础一致。因此,实施多样化实践教学,既体现了现代科学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又适应了创业对多学科、多方面知识的依赖。合理设计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和方法

创业教育条件下,教育质量的评价将主要由社会做出,对学生来说。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与进取精神,因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因此,在实践教学形式上,采用单项竞赛系列、综合竞赛系列、创业实战系列等实践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坚持基础知识、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广告作业素质。加强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单项竞赛系列来完成,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主要通过综合竞赛系列来完成。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创业实战系列完成。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根据具体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积极采用指导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创业能力实践训练平台

一是将原有实习基地改造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在专业实践活动中了解企业经营活动,感受创业经历,体悟创业精神。二是定期举办创业设计竞赛,由创业专家、指导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对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进行评审,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设计水平。三是成立创业实训中心,围绕创业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有针对性地展开专项训练。四是开放实验室、资料室和各类研究中心,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服务平台。五是组织好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学科竞赛中磨砺创业能力。六是引导学生进入校内外的创业园区,创办创业企业。七是设立创业论坛,开展创业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创业素质。

2.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二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创业资金不够、社会资源不足、社会经验缺乏、创业意识不强、专业实践能力薄弱、对市场了解不充分, 其中前两个问题主要依赖国家、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予以解决, 社会经验和创业意识则通过学校专门设立的普及性创业教育课程得以改善, 而专业实践能力和与市场对接能力提高的落脚点就成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

一、以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在传统“教+学”的单向传授型教学模式下, 即使是实践类课程也较倾向于纸上谈兵, 脱离市场、行业的实际情况。 以广告学为例, 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制作、多媒体广告创意、广告策划等实践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以虚拟命题的形式进行操作方法或技法的传授, 最终满足的是教师的作业要求而非客户的切实需求, 因此造成了广告行业人才的结构性缺失, 高学历人才很多, 经验丰富的实战型人才稀缺。

以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应注重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一是项目负责制。 即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 学生根据课程情况组成若干小组, 以基地构成单位的实际项目作为命题, 遵循教学进度或教师安排完成项目由启动到执行的全过程, 根据项目进行与完成情况、命题单位对项目的应用情况、应用效果做综合考核。 学生直接面对市场与客户需求, 将以往只能在毕业实习中才能接触到的环节以项目形式提前融入到日常实践教学过程, 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丰富学生的实习机会, 使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逐渐掌握行业形势, 积累阅历和经验, 这是自主创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是“3+1”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广。 四年级课程数量较少, 且以就业指导类课程及毕业论文 (设计) 、毕业实习为主, 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 与其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 不如直接将学生推向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加深对就业、创业的理解和了解。“3+1”即以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 结合学生自我意愿和教师推荐, 在大四年级选择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基地成员单位实习, 开通免听课申请, 以实习成绩代替原有课程成绩, 以实习单位评价代替任课教师评价。 这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尤为适用, 也符合应用型大学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教学。

二、以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手段创新

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创新型思维方式, 以及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 分析、思考与创新能力较弱。 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只能让授课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创造能力、统筹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价值不大。以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手段, 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 提倡组建工作室制学习小组。 学生从落实专业方向开始, 即与本专业学生组建4-5人的工作室 (成员数量根据课程性质设定) , 在大学四年的所有实践教学课程中均以此工作室名义完成各项任务, 根据任务完成度和个体贡献度评定成员的课程成绩。 如广告学专业, 在广告设计、广告创意、广告策划等实践环节, 头脑风暴本就是工作常态, 工作室正好符合这一需求。 通过工作室成员之间的配合, 不仅能够有效完成实践任务, 而且如果具有自主创业意愿, 该工作室完全可以成为创业雏形, 有意识地培养成员之间的默契, 并在长期的合作中挖掘合适的创业方向。

第二, 增加自主学习时间所占比例。 将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分成理论讲授和自主学习两部分, 知识点的讲授在教室里完成, 对知识点的自主思考、领悟和运用则需要在市场中完成。 以《广告策划》中的市场调查环节为例, 传统教学手段是任课教师讲授“调查什么、怎么调查”之后布置作业, 由学生去完成某个命题的调查工作。 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盲目遵循书本所述展开行动, 缺乏独立分析、思考与创新的过程。 在设置自主学习时间后, 教师会在讲授知识点之前就将调查任务布置给学生, 由学生以工作室为单位自主完成一整套的调查工作, 然后根据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调查效果, 独立分析、总结出“调查什么、怎么调查”, 最后再通过任课教师的课堂点评确立正确的知识内容。 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分析、思考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这也正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以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评价系统创新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Benjamin Bloom提出的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 依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的不同, 一般可将教学评价分为三大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 其中, 总结性评价即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期终考核, 以最终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指标。 而形成性评价强调对整个过程的监控。 以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评价系统更为重视形成性评价结果, 这也便于形成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把控。

还是以《广告策划》为例, 终结性评价方式中决定学生成绩的是期中和期终两次考试成绩, 使大多数学生养成“临阵磨枪”的不良习惯。 在形成性评价中, 最终成绩由期末考试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所占比例。过程性评价涵盖了考勤、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等方面, 充分避免了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的现象发生, 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地把握整个学习过程, 强化学习效果。 该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特别是平时作业的设置比较重要。 平时作业包括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 个人作业任务量小、难易度低、评价标准单一, 小组作业任务量大、难易度高、评价标准多元化。如在《广告策划》中的市场调查环节, 小组成员分工不同, 成绩评定既要考虑到每个成员自身任务的完成情况, 又要考虑到整个小组最终报告的完成情况, 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但是, 一旦形成比较稳定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则会大大降低操作的复杂性。

四、以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师资力量培养

目前, 国内普通本科高校的师资以学术型为主, 大多数教师从学校走入学校, 虽然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 但是缺乏实践经历, 这对于以就业或者以自主创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大学及应用型专业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唯有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师资培养方式。

所谓“走出去”, 即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园, 走进企业, 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通知》中, 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的条件:“具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 又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1) 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 (或以上) 技术职称 (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 者; (2) 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 (可累计计算) 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 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 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 近五年主持 (或主要参与) 两项应用技术研究, 成果已被企业使用, 效益良好; (4) 近五年主持 (或主要参与) 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 使用效果良好, 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3]该类型师资力量的形成, 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特别是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推动校企合作的展开与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所谓“引进来”, 即引进在企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工作, 这可以有效弥补学校“双师型”师资力量的不足。 目前, 普通高校的兼职教师主要引自其他高校或科研机构, 承担本校教师因各种原因所无法承担的教学任务, 而行业精英主要以讲座、 交流的形式引入, 名义上是兼职教师, 实际上不承担实质上的教学任务。 一方面是因为行业精英承担实质教学任务会影响校内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分配, 使本专业教师无法完成规定的课时。 另一方面是兼职教师的聘任不稳定,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将其授课内容作为固定课程加以规范化, 一旦聘任出现中断, 该课程就会被迫停止。 这种现象的改善需要从学校的人才引进机制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入手。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应用型大学的转型也已经启动, 这都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以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需求。 我校广告学专业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希望这些经验的总结和问题的提出能够激起更多的回声, 进一步促进应用型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博超, 邓晖.创业大学生的困惑与期待[N].光明日报2015-12-30 (05版) .

[2]胡强宁.布鲁姆的教学评价[J].高教研究, 1995 (02) .

[3]刘艳青, 张磊, 李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指向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及实践[J].职业技术, 2010 (04) .

3.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广告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实践教学。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根据广告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围绕专业,结合理论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实践过程,整合实践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量化实践结果,进行综合应用,借此通过这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类型

纵观各高校,针对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实践教学的类型无非是:在进行完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设置课堂项目实训、学期末的校内实训、阶段的校外实训、有针对的课程实践以及假期的社会实践,具体如图1-1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层次拓扑图示意图。

2.搭建广告学专业实践创新教学平台

广告学专业的创新实践能力平台的搭建,应依托良好的物质基础保障、良好的设计环境、一支有理论、善实践的实验教师队伍和一批可以让学生参与的实战项目或者研究课题。

2.1 开放创新实践用物质资源

创新实践物资资源开放包括时间、空间、设备、网络文献数据库和人力资源等的开放和服务。这些资源的开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作的操作技能,切实开展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推动并帮助学生开展创意、文案、科研和毕业的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2.2建立实战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梯队

教师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现代创新实践教学会涉及更多大量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掌握更多的相关和边缘知识与技能;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且具有革新教学观念。这些教师除了能讲课程外,最好还能是曾在或者目前正在各个广告公司从事策划、文案等工作的双师型教师。

校外教师以国内外经验丰富的业界精英和专家学者为主体,他们更多是为学生进行短期讲学或讲座,指导学生实践和就业,校内外教师也应该相辅相成,以老带新,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梯队。学校可以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建立了一支爱岗敬业、有责任心、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梯队。校内专职教师应以年轻学历高、基础理论扎实、充满活力为主体,在科研活动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以实战体验指导学生,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开拓创新实践视野,依托广告大赛,全面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創新实践教学的建设当中,应该让学生多触及了解广告业的现状,开拓创新实践的视野,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眼界,使学生将其独特、新颖的创意思维能力与社会实践良好结合起来,也培养了其市场调研能力。

通过专家讲授或学术报告,使学生们对广告专业的各门课程以及相关学科进行有效地综合和融会贯通,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了广告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校外的广告公司及企业在操作中从学生中也汲取了源源不断的新奇创意和人力资源,达到了互助互利的双赢效果。

众所周知,广告重在创新,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创新型实践有助于对学生的技术、能力、方法、耐心、毅力、勇气及部分经验积累等创新人才素质的培养。教师们通过教学不断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能力,并进一步依托广告大赛,全面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将参加广告大赛列入学科教学计划,科技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己经在为人才培养的项重要内容。

目前广告学专业比较知名的省部级以上比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球华人广告金犊奖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本着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结合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广告实践课程内容,可以把广告大赛项目与课程作业、期末实训、毕业实习融合起来。要求每个广告学专业学生至少参加上述至少一项大赛,并计入学生实践课学分。整个比赛过程中,专业教师在大赛活动方案出台后,分组根据学生的选题开方案说明会,引导好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在开放的实验室环境中,学生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实践的能力。学生们也会提高对广告大赛的重视程度,主动认真对待赛事,通过这样创新型实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3.广告学专业实践创新平台搭建过程中需要处理的矛盾和关系

3.1正确处理广告专业、培养主体和社会行业之间的关系

任何高校不可能完全按照社会需要去培养人才,因为社会的每个元素都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在人才培养中要求采用以不变应万变和以变应变的适应策略。就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变化,洞察和分析社会对专业和行业的要求。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随着社会的变化适时调整,要有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所以地方高校广告学教育要立足实际,服务地方,走地方化和民族化特色。

3.2正确处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

广告学教育要以知识理论为基础和指导,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在教学中建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能力的创新性。做到基础理论够用,精专业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以技能强化知识。创新实践教学就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转换。能否转换也是实践教学质量的检验标准之一。通过技能,才使我们获得知识,而对获得外界知识的需要,它只有在我们获得和使用技能时,才能产生。离开知识的掌握和使用,学习某种技能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正确处理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胡春灜,王鹏,王一柏.广告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734~739

[2]刘桃良.地方高校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广告教育.2009(6) 97~99

作者简介:孙佳(1982—)男,助理研究员,双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经济管理、企业运营信息化研究。课题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GJXHC110608。

4.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四

生物实验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当前对学生 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讨论了当前生物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这些 能力。

 

一、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所谓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的范畴很广,如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等。

那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教学大纲对此作了笼统的规定,即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 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和能力达到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具体来说,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应着重掌握 以下几种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生物学的初步研究能力等。

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才干的最基本途径,是培养智能的基础,对于生物学这种实验性学科尤其 如此。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而后经过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得 出某个结论。因此,思维能力是以观察能力为前提的。同时,就生物学科而言,实验操作能力也是诸多能力中 最基本的。通过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或学会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的进一步提 高打下基础。上述几种能力,相对而言,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是初级的、较低层次的能力要求;而研究 能力则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它必须建立在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基础上;思维能力的 提高有赖于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又反过来对这几种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只有具备 了一定水平的思维能力,才能去从事有关生物学研究工作。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

附图{图}

实验教学中有关能力及其关系

二、能力培养的原则

(1)整体性 布鲁纳曾说过,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 务必使学生正确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 的基本结构,具体到教材中就是指各种概念、基本理论,即该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一个 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应该与理论课的教学,课外兴趣活动等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做到通过多种 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可适当增加有关演示实验内容,边理论,边实践,强调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把演示内容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学生易理解、易记忆,有助于提高 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外兴趣小组等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实验教学的生动体现,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更直接地培 养以上各种能力。除了安排一些常规的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外,还可进行一些有趣的、探索性的小实验,如 人体常见遗传性状统计、分析等。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动物园去观察各类动物的行为,要求学生写观察 报告,描述一些代表动物,如狼、猴、丹顶鹤的有趣习性及其与形态结构的关系。另外,还可带学生到公园去 识别当地常见的植物种类、调查本地植物资源。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渐进性 生物实验按其教学目标可分为三类:技能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前两类着重为 生物学实验打基础,即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基础能力的,而后者则是为了 培养学生初步的生物学研究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以初级的简易的实验入手,使学生在具备一定实验能力的基 础上再逐步深化,完成由易到难的过程。例如,开学初,考虑到有的学生从未使用过显微镜,故首先要排“显 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实验,让学生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下面有关实验打好基础。观察洋葱根尖细 胞有丝分裂这一实验,教师向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从取材→解离→固定→染色→ 压片→观察的全过程,有的同学因没有观察到清晰的分裂相,便主动要求课后继续做,直到实验成功为止。通 过一系列实验,逐步训练、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 神。

(3)实用性 生物实验教学,尤其是课外科技活动, 应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适当开设能为当地经济 建设服务的内容。例如,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技术、经济动物的养殖技术以及遗传育种的基本技术等 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多种技术、学会各种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后传授各种实用技术打好基础。同时 ,这种实践活动,也有助于学生爱家乡,爱大自然,陶冶高尚的思想情操。

三、几点做法

(1)开足开好实验,充分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 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就必须让学生多动手、多练习。生物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规定,积 极创造条件,多开设一些实验(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根据教学内容的 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几个实验,如葫芦藓的采集和观察、家鸽的.解剖等,保证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 。同时,每次实验,从实验准备到实验过程,都作好精心、充分的安排,使每位学生都明确实验目的、要求,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等,确保其较好地完成实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前面讲到, 观察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应着重在观察方法上加以训练、引导。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是很高的。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在备课时就 要精心设计,实验前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明确观察的次序等。如解剖鲫鱼这一实验,在解剖前观察外形时, 首先应观察其整体形态、体色、大小等、再看局部的特征;解剖完后,观察各内部系统时,应按照由外到内的 次序逐一观察,不能颠倒。

5.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五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学习要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弊端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一.激发兴趣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动手操作。

四.生活实践。

五.自主探索,收获:

6.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六

《教育教学论坛》027期 作者/张阿凤,王旭东 本文总字数:4095

张阿凤,王旭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土壤肥料学》是针对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农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土壤肥料学》的课程性质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多渠道参与实践等方面提出《土壤肥料学》课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阿凤(1985-),女,博士,讲师,从事土壤学及土壤肥料学的教学。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在几千年的农业发展进程中,曾经有过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目前,我国除部分地区外已基本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但是,由于人口众多,资源过度浪费与环境污染等原因,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农业教育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也突出了高等农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高等农业教育不仅是对农业科技理论与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这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

一、《土壤肥料学》的课程性质及其定位

《土壤肥料学》课程是针对高等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各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2]。该课程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在原有《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两门课程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土壤肥料学》主要研究“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性质和相关分析测试方法与技术,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识土、用土、改土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施肥的.原理与技术,进而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土壤肥料学》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开设历史最长、涉及专业最多的课程之一,主要为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草业科学、植物保护、园艺、园林等本科专业开设,每年修读该课程的人数有200多人。

二、《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性

《土壤肥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在日后从事相关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土壤肥料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实践教学或者实践教学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就很难形成技能,教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事实上,不仅是《土壤肥料学》教学涉及这个问题,很多课程都是这样。正因为如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时往往总是感觉什么也没有学到,而用人单位也抱怨学生不好用。21世纪是信息世纪,知识更新快,经过高等教育培养的合格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而这种过硬的实践技能往往是在扎实的理论知识上的升华。纯粹的理论教学一般很难让学生记忆深刻,往往应付了考试之后就逐渐淡忘。即使能记住,那也大多是纸上谈兵,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手段。加强《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负责任的精神,促进学生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实践教学过程已经逐渐被教育界学者所重视,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条件也已经成为评价和考核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措施

相对于《土壤肥料学》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过程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表面。《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也是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以至于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实践教学课时数安排相对过少。并且,部分教师在上实践课过程中较为随意,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学生也很少在课前做好预习,也有少数学生不愿意动手参与实践,更有甚者迟到、早退或是旷课等,关于课程实践教学成绩考核评定也较为宽松,使《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土壤肥料学》实践教学改革,首先就是要更新传统“以教(理论)为主”的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整个《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好、落实好,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2.加强技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特殊地位,离开教师的组织和领导,教学过程就很难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必须要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团队,特别是要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土壤肥料学》课题组现状,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引导青年教师实现教师角色转变;通过“传、帮、带”发挥骨干教师在培养青年教师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科研院所进修学习;面向基层加强实践环节锻炼,使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为了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与时俱进,补充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把前沿性的研究传播给大家,激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有关土壤性质与多界面过程,土地利用与全球变化及生态系统,土壤养分、肥力与生产力这些部分可以做成专题,让学生详细的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与本专业的相关关系。

3.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和框架,它包含教学顺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反馈、教学结果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要素。《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土壤肥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要与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和完善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由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科研活动、社会实践等组成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相应《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明确《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改革以往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强化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并最终将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4.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开展的效果。如果没有适宜的生产实践基地,相关的实践活动将很难顺利进行。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首先要立足于校内,加大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在原有试验农场的基础上,加强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基地条件,使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基本保障。其次,要紧密结合通辽市地区农业发展实际,积极主动地与通辽市农科院、土肥站等相关单位进行洽谈,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推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同时,结合我校农学类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牧区的实际,实践基地的基本条件也要相对较为先进,开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一定要使学生感到有别于农村种地,从而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5.鼓励学生多渠道参与实践。《土壤肥料学》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实验和实习,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实验和学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把理论和实验课的安排紧密结合起来。实验课总共是16学时,野外的实验包括:土壤剖面的挖掘观察、土壤样品的采集。室内实验部分则利用野外部分采集的土壤进行处理,同时用于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容重的测定及孔隙度的计算、土壤养分的速测、肥料的定性鉴定。然后根据结果和野外调查内容让学生写出对该地区土壤的综合评价。在这套方案中,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科目的适当指导,大部分内容都是学生自主完成,比如土壤样品的风干、去杂、过筛等处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技能,也训练了他们对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此外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安排学生去学校的实习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地塘试验林场”进行综合实习。火地塘林区是秦岭山区生物种类的富集地之一,种子植物1026种,木本植物83科、206属、500多种,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5种,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生进行土壤学、树木学、林木育种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等的综合实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要加强实践技能可以在课程实验、实习之外参加相关大学生社团或者兴趣小组,参与寒暑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感兴趣的内容做到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也可以直接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活动,这样更能系统地掌握相关土壤样品采集、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统计等实践环节,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或是考取研究生独立开展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思尧。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8 ):9-12.

7.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七

电子实习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实践课程, 对于学生后续电子类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现时高等教育中偏重理论学习, 导致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的情况下, 这类实践课程的作用尤为重要。

学校目前的电子实习采用模块化、多层次、项目化的组织方式, 将整个实习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 采用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及对于电类与非电类专业学生在实习内容上有所区别的多层次方式, 学生首先进行基础操作 (手工焊接操作) 与仪器使用训练及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 在此基础上采用开放选题, 让学生从众多可选的电子产品中 (数字万用表, 红外心率计, 多路抢答器, 脉宽调速电路) 选择一个来完成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 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还有EDA方面的实习内容。这样的实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上有很大的提高, 也使学生通过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提高了对电路图的读图能力和电路设计能力, 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使学生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实习中学生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电类专业学生与非电类专业学生在本课程中的要求应有所区别, 对于一个班级中不同水平的学生, 教师在个别指导中也应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欠缺的方面有所改善, 擅长的方面有所长进, 得到最大的收获。

2.在2~3周的电子实习中,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进行动手操作, 但学生未来不是成为一个简单的操作工, 而是能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或进行电子产品设计的工程师, 因此在电子实习中不仅应该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和调试能力, 即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更好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于以上电子实习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电子实习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坚持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 教师精心指导, 使实习学生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对本科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我校参加电子实习的学生众多, 每个学期有将近四十个班级, 电类专业学生实习三周, 非电类专业学生实习两周, 电类专业学生相对非电类专业学生多一周时间学习EDA方面的内容。指导教师连续指导不同班级的学生, 对于不同的专业与不同的班级的学生需要区别对待, 不能千篇一律, 即使班级内的学生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上也有所区别, 因此在实习中增加了选做和自主设计的内容:比如设计有源滤波电路来替代原电路中的二阶无源RC滤波电路;电路中的二级运算放大电路设计 (采用单运放LM741芯片的反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 教师除讲解原理以外, 也允许学生按电路的功能要求重新设计放大电路, 或者采用不同的运算放大器 (LM358双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 进行设计, 使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在完成基本实践内容的同时结合一定的设计内容来提高对于电子电路理论的掌握和电路设计能力。

对于班级中的优秀学生, 允许他们自主选择教师提供以外的难度稍高、更为复杂的制作项目, 并且提供经费让学生自己购买所需的元器件, 时间上也更为灵活。由于学生数量多, 不同的学生之间在指导方法和内容上需要有所侧重, 理论掌握一般但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需要在实习中适当讲解原理及引导他们进行原理上的一些思考, 理论掌握好但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操作方面多作指导, 甚至需要做一些操作上的示范, 总之, 需要指导教师对学生耗费大量时间精心的进行个别指导, 使总体学生都能在电子实习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和提升。

因此, 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精心的个别指导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点及增加自主设计内容的教学, 在电子实习课程中最大程度的贯彻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理念, 使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有了最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三、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大部分理工科本科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刚开始工作时极度缺乏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 无法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迫切需要。在电子实习课程中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是指导教师在课程指导中需要坚持和贯彻的理念。

在电子实习课程中, 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基础操作 (手工焊接操作) 与仪器使用训练及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 使学生在进行后续的电子产品制作前得到相应的训练。电子产品制作是按模块分步进行的, 在开始部分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讲解比较详细, 比如红外线心率计的电源电路与传感器电路, 及二级放大电路, 一般学生在完成这部分以后就可以对照着电路图, 自行完成剩余部分的设计与制作。在电子制作的同时, 要求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测试与分析, 完成相应的报告, 使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 能够对电路进行测试和分析, 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使原本书本中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更难的是学生在遇到电路故障、无法完成后续制作咨询教师时, 教师不只是帮助学生解决电路故障, 同时还应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电路故障, 掌握一些排除电路故障的技巧, 学生通过排除电路故障养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通过设置部分电路设计, 引导学生正确读懂电路图, 在电子制作流程关键部分进行一些测试与分析, 并且指导学生自行解决电路故障, 可以在电子实习教学过程中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结束语

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 在长时间的教学中, 学生总体对于本课程的评价很高, 如有学生所言, “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对电路图的理解不再抽象, 有信心自己再动手制作电子产品, 收获很大”, 同时电子实习表现优异的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电子竞赛获得奖励的比率也非常高。注重个性化教学和以提高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子实习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还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及毕业课程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在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学生可选产品的数目不多, 学生提问和电路故障过多导致实习指导教师工作强度过大, 电子实习课程应该与其他课程及课外科技和电子竞赛有效衔接。对此我们将持续积极探索, 不断总结经验, 对课程进行有效改革和调整, 使电子实习课程对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介绍了在电子实习教学中根据众多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实践, 指导学生在完成电子产品制作的同时,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电子实习,综合工程实践能力,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朝霞.电子实习开放式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4) :57-59.

8.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八

一、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观察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锻炼培养而发展起来的,越是形象、直观、动感的客观事物越有利于观察,因而在教学时充分考虑直观动感功能,尽可能设计“观察与思考”专题学习.如,教学初中一年级《什么是可能》这一章节中,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掷骰子”,要求一个同学掷骰子,另一位同学做记录,每组同学掷20次,将实验数据都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让学生讨论:“点数7”出现的次数是多少?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初步概括得出“不可能”“必然”“可能”的概念,然后再深入思考表格上的数据,最后学生很快得出不可能发生,点数是“7”不可能(频率是0);必然发生点数小于7(频率为1),可能发生点数是1(频率是0—1之间)三者的区别.这样,数学的概念教师没有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抽象概括得出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再“做”“观”“思”概括等一系列中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美国当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使学习具有意义,就要让整个人(包括情感、认知等)投入学习活动,而不能让学习活动成为只是“颈部以上的发生的学习”.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其中动手操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在教学中,除了精心创设好问题情境,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外,重点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学生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对折”时,通过学生用自制正方形纸对折成两个三角形或小三角形三个内角对折,拼成一个平角或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在桌子拼成一个平角等操作手段来达到目的.

三、、应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更广泛的数学实践的基础,然而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让学生关注周围的环境、生活及社会,尝试着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不起眼”的问题,如,兼有写字台功能的书架上,有利于阅读效果考虑,计算出了日光灯安装位置的范围,并且,在农村的许多学生还把视线投向了打稻机、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计算,提出了改进打稻机的方案,使其稻谷浪费减小,经济效益得以显著提高,提出了化肥、农药的较佳的搭配使用方案,效果好而费用可大大减少.

9.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篇九

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一、在节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节奏教学是音乐的灵魂,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在教学中,教师把日常生活和语言中所体验到的节奏引导到音乐种,通过拍击实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

针对二年级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利用学生喜爱游戏的特性,选择有趣味性、学生广泛喜爱的游戏,把音乐知识技能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充分自由表现自己的主角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例如:学习《大鹿》一课时,课前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了一个头饰分别代表“大鹿”、“小兔”、“大象”、“小鸟”、“狐狸”等。请几位同学架起一座房子,大鹿站在房子里,教师分别按先后弹奏小兔、大象等的旋律,弹到谁,谁就学做自己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走到大鹿门前、用木鱼的敲击声作为敲门声(不同的动物敲门声的轻重、强弱都不同),在进门前还得过一关,大鹿在门内大打一个节奏,要求门外的小动物变换其中一个小节节奏,打一个新的节奏才能进门。每一个小动物打的节奏尽量不要重复,等所有的小动物都进了门,大家才能一起欢快地唱《大鹿》这首歌。全体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活动中学会听辩旋律,又能自立创造出新的节奏,也能控制好强弱,还能玩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整个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去感受音乐。这样,才能把音乐所反映的内容变为实际的音乐音响,并通过感知和体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听、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教学中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动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如欣赏《森吉德玛》时,让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当听到欢快的旋律时,学蒙古少年做骑马的动作,当听到优美抒情的旋律时,模仿蒙古小姑娘做应肩、耸肩、挤奶等的动作。通过表演,乐曲的情绪、速度很容易地被学生掌握。

三、在歌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学是重头戏。在歌曲教学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打击乐器,即可以起到辅助伴奏歌曲的动作,又可以在伴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如《我是小骑兵》的教学,可加上骑马、瞄准、行军礼动作,以舞代词,让学生边读边演,一切都在愉快的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培养了乐感美感,而且也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如《看龙船》这首歌曲,宛如一幅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端阳节竟渡龙舟的热烈场面。在教唱时,先准备好打击乐器,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节奏敲击锣鼓进行伴奏。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0.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十

摘 要:高中地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整个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其中,在高中地理教育的改革中对于学生地理学科的认知力、对地理信息知识的运用以及整合地理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要求有所提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践能力;高中地理;培养

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地理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更新传统教学理念,还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

一、地理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传统教学中培育人才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满足于地理教学,教师现在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地理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对于地理学科中的图表题,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探索教材中不同类型的图表及相关的题目,并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同学生一起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的比例尺、标注、图注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实践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二、地理实践内容的开放性助推实践能力的养成

地理课程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注重课本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性和互动性,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注重增加开放性的题材,老师更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的束缚,主动给学生补充课外的营养,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带领学生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或者是以观看影片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口的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动手探索的能力更强。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必须重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魏丹丹。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1.

赵小漫。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11.

11.探究性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十一

一、立足探究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策略

探究实验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既要发挥传授书本知识的功能,更要发挥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功能,力求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验方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 因此,教师如何充分的挖掘教材中探究实验的素材,如何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扩大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考虑实践能力培养

我们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制订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教学目标既要考虑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又要考虑能力目标。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教学的重点要放到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机会,培养学生浓厚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体现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和空间,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四个要":一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动地活动,通过体验、交流和选择实现认知、探索和创造。二要提供实践活动的空间。要打破教学常规,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组成完整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三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乐意并善于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四是精心设计培养实践能力的载体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动脑、自己动手、自己发明创造,在亲自感知、思考、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要指导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如问题研究法、探究学习法、讨论辩论法、互教互学法,使他们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由不会到会学地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二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和社会交往面,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归纳、整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更多的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三是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主动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意见交流、实验研究等形式合作解决问题。

四是反思学习的能力。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会梳理知识,会自测学习效果,会查漏补缺,在理解新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分析、归纳和检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五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大力提倡教师在教学中推广"探究实验学习"的经验,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研究的小课题,并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访问等进行研究。

二、把握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策略

为了能还给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一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实践活动的天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我们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条途径。

(一)开展标本采集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标本采集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则是科学实验教师最主要的教学任务。例如学生在采集叶的标本时,通过自己深入大自然中观察比较,采集制作,提高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用这种方法能教会学生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学生面对陌生的领域,自己去搜集、筛选资料,自己寻求答案,去创造奇迹,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开展小报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素质的提高来自多方面的培养。怎样将学生积累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提高呢?我们认为,采取开展小报的制作活动,效果比较好。学生可以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类。例如,可以将所收集的花卉资料剪贴成小报;可以将各种鱼的种类资料汇集成小报。这样的小报,既方便了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又便于收藏,同时也是一件艺术品。学生在知识的筛选、组织与编排中提高了整理和归纳的实践能力,也从中获得了美的陶冶,进一步增强了探究求知的欲望。

(三)开放实验室

以往那种仅提供演示仪器,准备一些学生分组实验仪器材料的实验室被动管理办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取而代之的则是开放式管理。开放的内容通常有:①学生未能参与的课堂演示实验。②课内学生没有做好的、或做后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实验.③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④教材中安排的一些小制作、小实验等。⑤课外教师探究命题、学生设计的实验,或学生自行命题、设计的探究实验等。

(四)开展实习调查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习调查活动特别符合学生独立研究、探索求知的特点,能调动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实践能力。例如,布置学生关于本地区环境污染情况等生态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自走访工厂、农田、是否有污水废气排放或有农药化肥堆积等,了解和深入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找出合理解决污染的办法。通过调查使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长期性。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实践参与能力。

(五)开展小展览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小展览,能够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增长了实践能力。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指出,没有手对物体的触摸动作,就不能产生对该物体的触觉,没有眼睛对事物的注视活动,也不可能产生视觉。这就说明了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认识接受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定期展览生物小报;展览生物艺标本;及时展览实习调查结果等等。

(六)开展科学教具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生物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能力,学会模仿创新制作,逐渐思考、分析、比较事物之间的某些联系,是生物科学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七)增强实践活动的探索性

12.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十二

一、运用成功的项目设计唤醒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学生的创新意识几乎丧失殆尽,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需要我们去唤醒,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们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的趣味性和价值感。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有了学习技术的兴趣, 就有了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 我们应引导学生去近距离地认识当前技术社会, 让学生知道从事一些创新活动不是不务正业, 是有意义的活动, 由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让学生知道通用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一生受益, 能改善学生的命运。为了达到这样目的, 我会经常在课件中穿插一些创意案例, 或让学生观看一些《我爱发明》、学生发明视频等相关技术节目,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开阔了学生视野。影片中发明者的言谈, 充分地展现出他们是那样地热爱发明, 学生也的确从他们的发明中看到了创新的意义和力量, 同时学生也看到了这些实用小发明可以申请专利, 给发明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改变了人生和命运, 也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进行创新技巧与方法的指导

如果把创造创新活动比喻成过河的话, 那么方法和技法就是过河的桥或船。方法和技巧, 可以说比内容和事实更重要。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良好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 而笨拙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我在指导组织学生活动时, 注重让每个学生掌握和理解一些发明创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如设问法 (5W2H分析法、奥斯本检核表法) 、缺点列举法、组合发明法、联想发明法、头脑风暴法等

三、加强设计制作实践课的开展, 营造发明创造的氛围

在教学中, 尽我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 并根据学生设计的需要配备充足的设备与材料, 保障学生的制作实践正常开展。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结合教学进度我们还搞了创新方案设计、台灯作品、压载比赛、控制环节设计等一系列比赛, 每次比赛老师都精心批改打分, 发放证书, 让一批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在开展设计实践过程中, 教师一定注意帮助学生消除“发明创造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 树立“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坚定信念, 通过多种学生发明或农民发明的案例感染他们, 启发他们注意观察身边事物, 从学习、劳动和生活中寻找课题, 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和发明。

在结合教材实施设计制作实践的同时, 让学生参与现开展的各项技术大赛项目也是促进学生动手实践的关键, 如本学期开展的第3届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等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比赛项目, 由于是国内的正规的比赛项目, 同时有的比赛项目明确规定获得一、二等奖, 应届毕业当年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向高校投档, 也具有自主招生的资格, 学生的创作热情非常高, 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注重学生基本工艺的训练, 提升学生工艺水平

学生的工艺水平是开展制作实践活动的基础, 它直接影响学生作品的水平和制作热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和学习交流, 发觉学生普遍存在对常用工具认识不多, 工艺水平不高的现象, 部分学生甚至连拧螺丝, 钉铁钉等工艺都不会, 学生的制作实践往往只是停留在加工纸制品上, 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意发挥和实践效率、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工艺水平, 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合理选择载体任务驱动实践

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用木头去练习锯割、锉削等技能恐怕学生很快就会觉得乏味和无趣学习兴趣将很难维持。因此, 不妨找一种模型来作为技能练习的载体, 用明确的制作任务来提高趣味。

2. 充分认识模仿教学方法在操作技能学习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的动作姿态、轨迹、频率、节奏等技术点示范要符合操作规范, 尽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亲自体验、练习和巩固。

3. 注重全员参与促进个性发展, 强调安全第一

在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实践并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 还应该注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某些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 只要条件和时间允许, 我们都应该鼓励他们去实践自己的设计和工艺。而对那些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辅导以使他们达到要求。但是无论对哪一类学生, 安全意识的教育都应该放在首位。

五、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多元教学评价, 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实质是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就, 以提供教学改进的信息, 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基于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模式。

通用技术课程学习的评价, 是指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过程和发展状况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设计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案,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将三维评价渗透于活动和作品制作中。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天天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 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说明只要通过适当教育、培养, 人的创造发明潜能是可以充分得到发掘和发挥的, 创造发明是人人可为的事情。

摘要: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为教学重点,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设计制作实践和试验等活动, 让学生经历技术设计制作过程, 感受技术的魅力。

关键词:通用技术,学习兴趣,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13.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十三

宋俊子

吉林市第十八中学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几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如通过实验教学,创设情境,利用开放性问题,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等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设情境,开放性问题,新学习方式,实践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时代精神。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学物理教育作为物理学的基础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担负着责无旁贷的使命。创新教育在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创造力只有通过反复的激发与磨练才能形成,只有通过长期的精心雕琢,才能迸射出灿烂的光彩。也只有通过我们每位教师善教、乐教,创造性地教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天地、成长的乐园。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本人的物理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漏斗,学生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的双主体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放和自主发展,压抑了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为此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直接面对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实践和创新能力便得到了提高。例如,在进行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时,首先不正面通过物体的受力分析推导物体的浮沉条件,而是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情境。具体做法如:用一小木棒一端配以铁螺母制作一个平均密度稍小于水的“浮沉子”,放入一个装有大半瓶水的矿泉水塑料瓶中,用手在瓶体上一压一放,使“浮沉子”上浮或下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为什么同一个木棒会时而上浮,时而下沉,从而自己探索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再如,在进行比热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内陆和沿海昼夜

温差的显著不同这个地理现象,通过分析发现内陆和沿海环境中显著不同之处是地表周围含水量不一样,从而导致温差不同这个原因顺利得到比热的概念。用这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以提高,教学中可根据情况多加采用。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情况适当多安排一些实验,特别是探索性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实验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验器材和时间允许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或课后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手脑并用,自己发现知识的情况下,容易接受、掌握知识,还可以从做的过程中摸索到一些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所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很有道理的。对于课本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做,不能用演示实验甚至口头实验替代。当然,有些实验方法可加以改进。演示实验由于具有省时、现象明显、成功率高等优点,在教学中可多采用。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甚至让学生上讲台操作。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动手进行自制教具、设计实验等活动。例如,在进行音调教学后,可先演示一个用简单的日常用具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的实验,然后让学生课后探索利用生活中各种器具制作简易“乐器”。学过验电器原理后,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验电器,并探究如何制作才能提高验电器的灵敏度。学习浮力知识后,可引导学生利用浮力知识设计实验测固体和液体密度或利用浮力进行其它物理实验。有时,做一个实验后,还可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一个实验还有哪些做法,用这些器材还可做哪些实验等。

三、利用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教师先不做任何说明,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不同的学生往往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从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应先对每个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指出每个正确做法的优、缺点及错误做法的原由,还可以改变一下题设条件再让学生思考解决,最后还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下从这个问题中得到的启示。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深刻、灵活、流畅,从而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利用开放性问题时,教师首先必须将所选择的问题从多方面进行审查,确保问

题的针对性、正确性和深刻性,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时,不应诱导学生向某方向去,而是引导他们在没有任何束缚的情况下自由想象。这种方法在复习课中使用最为适宜,因为就所涉及的知识来说,一般的新课都比较少,而复习课则较多,利于展开想象。例如,在复习热学知识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夏天,人呆在暴露在阳光下的一栋简易二层楼房的二楼室内,感觉非常闷热,请你想办法使室温降低一些。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多个,应引导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特别是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异想天开的方法。当然各种方法有优劣之分,有些还不能实际应用,甚至达不到目的,但能想出这些方法,还是值得赞赏的。如可能有的学生会谈到将房子开窗或用风扇通风,将房顶及四周贴上反光或隔热材料或植上花草等做法,我们都要充分肯定他善于动脑、想象力丰富的一面,也要分析并指出他想法中行不通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回家亲自动手付之实践,探索出最适合的方法。如此以来,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觉中就有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汲取知识。

四、利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新课程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许多物理原理或规律可以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归纳总结得到,也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如果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不仅可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易于接受,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例如,进行密度知识教学时,可以联系生活中我们常采用的鉴别物质的方法——比较体积和质量或通过估测物体体积来估测物体质量的方法,自然地引入密度的概念。而后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时,可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生活中有些小加油点售油是用磅秤称,而大加油站都是以体积计价的,可让学生计算一下两种方法之间的价格关系。再如,自行车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学生都很熟悉,其中涉及了很多物理原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论分析等方法列举其中涉及的物理原理,并让学生提出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普通自行车进行改进的意见,以使人们使用更方便。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使学生的知识不再停留在书本上,增强了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学的含义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教会学生求知。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得到的是接受的本领,在探求中,不但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知识可以获取,而且在探求中自然也就学会了求知。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活动,在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也就获得了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良好心理,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索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这三种学习方式可有效改变传统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习效果差的现状。使学生不但能掌握知识,还可发展能力。各种课程综合比较来说,这几种学习方式更加适合物理课程的学习。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建立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历练、主动探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学方式决定了学习方式。

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小制作、论文写作、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等活动。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方法和途径很多,我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努力,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培养出大批实践和创新能力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2]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苏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3] 雷

14.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十四

【摘 要】构建科学的、全面的并具有较强适应性的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是解决目前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突出矛盾,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经验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本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研究了以基本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养成为关键,产学结合为途径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能力 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信息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33-02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且成为涉及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文教等诸多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各行业用户已经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纷纷采用防火墙、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手段来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然而,用户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网络安全投入的加大和网络安全厂商的兴起、产品的日益增多和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带来网络安全问题的好转,相反,安全问题却日益严重。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网络钓鱼等安全威胁层出不穷。目前,国内对安全人才需求的特点是“数量大、质量要求高”,高技能应用人才十分缺乏。据天基人才网、51job网、中华英才网等人力资源网站统计,近年人才市场对网络安全工程师的需求量激增,企业需要精通网络安全的网管人员。网络安全行业的就业需求以年均18%的速度递增,2012年,网络安全行业的就业人数达到300万。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信息网络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信息安全专业。

一、信息安全专业开设的现状分析

截止到2011年,国内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高等院校共有86所,其中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大、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等均设有信息安全专业,并形成从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安全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专业办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是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不多;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也是近几年才得到快速发展的,受资金、场地、师资等条件的制约,涉及网络安全实践方面的课程就更少了。随着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兴起,加快信息安全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各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明确提出加快计算机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建设,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从而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缺乏与行业、企业相适应的专业实训环境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②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要求与课程体系有一定距离;③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需要进一步加强;④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⑤课程教学内容相对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明显滞后,信息技术从开发到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到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新技术,尚未走出大学校门有的便已老化被淘汰,不再具有实用价值;⑥专业教师队伍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以上问题不仅是我集团计算机学院需要加以思考和努力解决的,也是各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中的许多有识之士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不少高校进行了一些结合自身情况的改革尝试。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紧缺专业。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专业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从而提高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

三、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以高教〔2006〕16号文件以及河南省高教〔2008〕172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充分体现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育特点,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开放式信息安全专业实训环境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此基础上,根据已知或预见的教学问题,拟定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1.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①根据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网络管理员职业资格标准,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②在近几年教材建设的基础上,力争编写出一套适合突出能力培养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教材;③积极探索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模式;④加大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教学,充分挖掘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符合行业需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开放式信息安全专业实训平台。

2.研究目标

通过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为培养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四、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解决的关键问题

利用我集团现有的资源,制定详细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专业课程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课时压缩、教学内容变化、学生差异加大等客观条件下,如何提升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以适应高职教育需要;项目组认为,必须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如何选择体现职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和改革,并以专业教师为主,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第二,在现有专业实训平台的基础上,如何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构建开放式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实训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研究专业教学模式,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第三,如何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远程服务,构建教学网络,扩大受益面。

五、取得的成果

第一,已经制定了详细的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研究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制定了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应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信息安全高技能人才地培养模式。

第二,在近几年教材建设的基础上,编成若干反映上述思想的优秀教材、教学辅导书或讲义,其中专业课程教材已开始着手准备,力求尽快出版。

第三,建立了一个对教师有参考意义,对学生有帮助作用的交互性信息安全教学网络主页,并争取在国家及省精品课程建设上有更好的突破,充分实施网络教学。

第四,部分教改与教学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和课程建设提供经验。

第五,已经为计算机学院、合作院校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培养信息安全技术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于璐.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32~33开红梅、杨茂云、王树梅.非信息安全专业的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1

15.广告摄影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篇十五

1. 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

1.1 认真组织设计实验主题

生物实践的内容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它可以源于生物学科教学中涉及的但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也可以来源于生活与生物学科内容相关的问题。实践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引导他们从已知推出未知, 重视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的整合以及学科间的整合。确定实践的内容要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着眼于学科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1.2 成立实验小组, 布置作业任务

实践的内容更加开放、更加灵活。在学生提出问题, 作出猜想与假设以后, 分好实验小组, 确定小组负责人。由于学生中学习成绩有所差异, 能力也有差别。因此, 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不同类别的学生做不同的实践的内容, 或是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差点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设计的实践的内容难度要有梯度, 内容不能太多。

1.3 教师适时的加以指导

在选题之前除了有教师的指导外, 选题之后,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在完成实践的内容过程中, 同样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始终是一名积极参与者, 为学生指点迷津。当然, 教师也应该充分相信学生, 给学生提供研究的时间、空间与方法。然后进行实施,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收集证据和材料, 通过分析综合, 得出结论。学生是探究活动的创造者, 是完成实践的内容的主体, 通过自身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 得出具有一定创造性价值的结论。

1.4 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的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评价应该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实践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过程的评价, 从多个侧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的动力。

1.5 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学生的能力及智力各不相同, 评价时应该坚持谋求学生终身发展, 充分肯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努力情况, 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原有学习习惯中值得发扬的优点和长处, 诚恳地指出在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 立足学生终身发展,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 激励学生着眼于未来, 努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培养实践能力的案例设计

2.1 实验案例设计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 生物实验对于全面落实生物课程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设计探究性实验训练,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 通过观察、思考, 得出结论。

如:在学习高一生物学“染色体的变异”内容时, 学生了解到多倍体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温度的骤变, 而且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知道低温能使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于是有的学生就“高温是否也会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展开了讨论。笔者了解情况后, 马上引导学生组织讨论, 并且希望就此问题同学间进行探究性实验, 利用周末的时间作为作业去完成。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先展开讨论:

(1) 实验的假设:高温能诱导植物多倍体的产生 (高温不能诱导植物多倍体的产生) 。

(2) 选材及对材料的处理:是否继续选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选材部位是否还是在根尖分生区, 选择多高的温度以及处理的时间为最好等。讨论的结果最终决定还是选用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处理的温度设置有一定的梯度, 但最高温度不超过40———50℃。

(3) 实验过程设计:如何设置对照实验的问题。最后决定设计几组不同温度的对照实验, 进行观察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4) 预测实验结果并讨论分析。

然后在周末时间学生分组实验, 有的小组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 有的同学在自己的家中, 有的甚至在学生家长的所在单位 (如医院等) 进行实验。返校后同学们纷纷将自己小组做得较好的装片带到学校作为示范片, 或通过展示一些相关图片或录像, 再现该小组的实验情况。最后, 每小组选派代表反馈该组的实验结果, 交流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案, 并且总结实验结果。

2.2 调查案例设计

探究性调查活动是学生对较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 实地调研, 收集材料、数据, 然后将其进行整理、加工和处理, 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合理化的建议。

如:学生在学习了遗传病以后, 对人类的遗传病非常感兴趣, 就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周围人群中的遗传病。每人去调查自己周围熟悉的5—8个家庭中的遗传病的情况。调查前小组分好工, 每组要选择好自己周围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 (如多指、白化病、高度近视等) 进行统计, 并能够写出其遗传方式。然后全班汇总, 统计出每一种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遗传方式。并及时计算、分析调查结果和原因, 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在此基础上, 通过查阅有关的资料, 还可以向当地防疫部门提交一份本地区预防白化病或高度近视的书面建议。

学生通过亲自实践, 从而了解到了遗传病对家庭的痛苦, 对社会的负担, 对其价值观、情感态度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巩固了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探究性调查活动的基本方法。

2.3 习题案例设计

探究实践活动有关的论题以作业习题的形式出出来, 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的推导等每一个环节编写成习题, 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 得出答案等一般性过程, 从而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

如:在自然界中发光现象比较普遍, 生物可以通过细胞的生化反应从而发光。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萤火虫发光强度与ATP浓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萤火虫的荧光器晒干后的粉末、ATP粉末、蒸馏水, 小烧杯、试管、标签纸若干以及实验所需要的其他材料。

实验原理:萤火虫的荧光器中部分酶利用ATP发光。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预测:————————————

实验结论:————————————

上一篇:给护士医生感谢信下一篇:八年级上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