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共10篇)(共10篇)
1.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 篇一
充分发挥设计优化对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作用
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是永远的话题,是开发商重点研究对象,成功的案例很多,下面奉献出几个实际案例与大家共同分享,请发表指导意见。研究按照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在规律,设计阶段是房地产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前期规划和设计阶段对整个房产项目成本的影响在70-80%以上,而工程施工阶段对成本的影响超则仅为20-30%!
这就意味着项目设计工作完成后 ,大部分成本已成为约束性成本 ,后续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余地不大。可见成本控制的重心应放在设计阶段。
一句话,设计是灵魂!不经济不合理的设计,哪怕将来在施工阶段再付出多少努力去控制成本,也改变不了大局。
设计工作绝不仅仅是设计院单方面的工作,而应该是一项建设单位充分主导、全面参与的专业活动。长期以来,公司各级领导及工程建设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视设计、特别是设计优化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作用,现从设计优化的主要抓手、重点技术路径与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将我司的一些经验或做法交流如下:
一、设计优化的主要抓住——招标鼓励创新
(一)推行建筑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
充分发挥各设计单位各自专业所长,积极推行建筑方案与经
/ 8 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方法,从建筑规模、功能配置、设计参数、技术经济指标等多方面权衡,追求适合自身的、选择技术与经济性价比较佳或较合理设计方案,而非设计费用最低的设计院中标。
特是针对合几家设计单位方案中的亮点,进行思路融合,集众家之长,积极为我所用。
案例1:
(二)在专业招投标阶段,引入技术创新竞争模式 常规的公开招标程序,基本上是按照既有的设计进行报价,一般不考虑设计优化的因素,而引入设计优化、技术创新的竞争模式,则彻底一改投标单位拼工料机成本的较低水平的传统竞争模式。
案例2:
在经济实用房项目的消防、喷淋、火灾报警等专业分包议标比选中,公司首次要求投标单位对技术方案进行设计优化。一家专业施工企业优化后的图纸、方案,使其竞争性总价从1293万元降到了884万元,节省造价达400万元,最终,经相关专业设计院和消防咨询单位论证通过。
二、设计优化的重点技术路径——结构优化设计 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建造成本,要占到建筑直接建造成本的 2 / 8 50%以上。对于同一个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不同的结构方案会使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差别。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来降低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投资的一个重点途径,而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而降低技术和质量标准,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所以,选择性价比合理的结构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
公司摸索出一套预算专业提前介入到结构设计的方案阶段,为结构设计提供必要的经济分析的做法,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帐,设计完了预算见分晓的现象,通过对结构设计质量和经济指标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实现了结构设计产品技术质量与经济的统一。
下面就两个项目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结构设计优化与桩基选型进行案例分析如下:
案例3:
适当增加补充勘察工作量,改钻孔灌注桩为预应力管桩。F16地块87#厂房,因场地深部可选择的桩基持力层层顶埋深变化大,原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经过对勘察报告的讨论、研究,认为采用预应力管桩在技术上可行、而且造价会降低很多。如果进行补充勘察,增加适当的勘察工作量,可以进一步掌握深部可供选择的桩基持力层埋深,为选择不同地段的桩长确定提供工程地质资料。本项目经过补充勘察,不同地段选择了不同长度的预应力管
/ 8 桩,桩基承台相应减小,基础成本大幅降低,工期得到缩短,经过桩基检测,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案例4:
通过预先单桩静载荷试验,优化桩基设计。物流二期冷链冻藏库,经过对单桩进行静载试验得到的承载力比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单桩承载力提高约40%,优化桩基设计后,桩基造价节省了约200万元。从目前积累的工程经验看,单桩静载荷试验是每个新建项目应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桩基设计阶段就进行单桩静载试验,就可以为桩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技术可靠、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如果在工程桩全部施工沉桩结束后进行试桩,仅仅是验证单桩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图中的数值,为竣工验收提供试桩资料,无法达到控制或降低基础造价的目的。
从以上两个项目经验表明,通过勘察阶段的补充勘察及设计阶段的试桩,可以在桩型选择与优化桩基设计两个方面起到控制基础造价的目的。
三、设计优化的制度保障体系——专业技术岗位负责制、评审制、后评估制
为了保证在建设项目的各个段都(规划、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都尽可能进行严格的设计控制与优化。
(一)专业技术岗位负责制,设计优化全员参与
/ 8 公司充分发挥整合后的人力资源优势,设置了规划、土建、结构、给排水、电、消防、暖通等门类齐全专业管理岗位,实行工业厂房全寿命周期专业岗位对口负责制(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交付使用、一直到报废前的资产管理),有效调度发挥各个专业人员专业特长。
案例5:
在A3-1大型仓库项目建设中,(1)我们的给排水专业工程师提出,根据现代新型泵的技术特点,可以将6台大型的消防泵、喷淋泵交叉使用,互为备用,按照这一设计理念,可以减少三台泵的采购,仅直接设备费用就节约数十万元;(2)高架平台结构放坡改成建筑放坡,在便于施工提高工效的同时,节约成本约15万元;(3)钢结构檩条槽钢根据专业工程师的建议改成Z型钢,减轻了结构自重,节约成本约200万元。
(二)设计评审制——设计过程,全程层层把关
按照公司颁布的《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规划、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严格执行设计评审制度,不放过任何一个进行设计优化的可能性。
案例6:
公司目前新建造的所有厂房仓库,基本上都采取“定制营销”模式,与此相适应的,就是定制设计模式,而不是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在这一点上,如何有效了解、把握、领会客户的核心
/ 8 的真正的功能性需求,并通过最合理技术经济方案去实现就显得特别重要。
最近,我公司为瑞柯公司扩租定制的83#厂房中,客户提出二层以上荷载至少要但是,我们的设计管理人员,通过现场查看、要求客户提供加工设备型号、参数,并反复分析、计算后认为,按照进行设计建造完全可以满足客户生产使用需求。透过这一设计优化,仅从钢筋配筋角度,为公司至少数十万元成本。
当然还体现在包括层高、柱网结构、配电量等诸多设计指标的考量方面,我们都逐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设计优化„„
(三)后评估机制——事后控制、总结提高
按照公司颁布的《工程建设项目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每一个在建设项目在竣工后都对其平面总体布局、建筑本体、附属专业设备设施系统等投入使用后的功能、性能进行系统评估,以事后控制、总结提高、在后续的厂房建设进行设计优化。
公司经过多个项目的后评估,通过汇集并分析不同客户群体对厂房土建、设备及配套设施方面的规格、标准、使用上长久性、保障性、适宜性等功能方面的合理要求,进行总结、提高、升华,正在逐步整理形成一套能够特别适合保税区特点的厂房仓库标准化设计模板,为将来建造新厂房的设计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案例7:
/ 8 过去使用的仓库卷帘门,没有使用品牌产品,虽然也符合设计规范且价格比较便宜,但是存在:在导轨宽度、叶片等厚度不足,不能适应外高桥地区风特别大的特点,导致抗风能力差;使用了外埠品牌,在运行维护零部件更换方面,采购运输成本大幅度增加;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大打折扣;卷扬电动机质量不高,存在安全使用隐患。
通过评估分析,公司在仓库卷帘门方面,形成如下优化改进措施:(1)虽然初始造价要高出20%左右,但是坚持选用上海本地品牌:仓库一律采用“森林特种门”;(2)导轨宽度应大于100mm;叶片应采用厚度大于12mm的镀锌钢板;采用重型卷扬电机,出于抢修便利行,尽量选择上海产本地的。
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公司的房产营销模式主要是“建设+长期持有”,完全不同与一些住宅开发企业的营销模式“建设+不持有”,所以,我们项目成本控制的理念有所升华,时间跨度应有所延长,应该是站在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时间跨度内,去看待总的项目成本,不能一味追求过份“底价建造”,导致形成日后“高价运行维护”的不利局面。我们应追求建设成本与以后的运行维护成本最低,这才才是真正的总成本最低。
四、经验体会:
房地产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而设计阶段具备项目成本的最大可控性与最大决定权,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所
/ 8 在。如果说主体设计还主要是设计院的事情,那么设计优化则是建设单位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必须从组织管理、协调控制、制度保障等诸多方面,从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角度去系统缜密地推进设计优化工作,确保通过设计优化,达到项目技术经济具佳、成本有效控制、项目全寿命周期跨度内总成本最低的目标。
/ 8
2.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 篇二
1 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1 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作出项目投资决策后,投资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在单项工程设计中,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例如,广西某中学教工住宅楼,砖混七层,设计单位按常规将其设计为条形基础,但是由于该场地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是一个废弃的鱼塘,上层淤泥和淤泥质土达6~11m深,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按常规基础埋深很大,如采用大开挖基础将造成很大的浪费,事后经设计人员综合分析后决定采用CFG桩对基础土进行处理,以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经处理后,地基承载力Fak达到200kPa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可降低埋深与减少土方开挖,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
1.2 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占的比例相当高。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出现了功能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由于设计人员考虑不周全,做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楼梯根本上不去,碰头了,只好重新修改图纸,把已经做好的局部打掉;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导致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出现;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建设单位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消费。
1.3 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2 优化设计运作困难的原因
2.1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优化设计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极少关注方案的经济性。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的事件时有发生,也导致设计质量下降。此外,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2 业主要求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参与施工招标时,只追求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或促使施工单位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设计单位能将方案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由于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进行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较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2.3 优化设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即可,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设计方案没有得到认真的经济分析,而是盲目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相反,设计单位即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优化了设计方案,给业主节约了投资,但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有时设计费反而变少了,这样就挫伤了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2.4 优化设计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然而,目前我国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3 搞好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3.1 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政府主管部门应立法并强制执行,设计成果通过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相关法规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同时,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另外,通过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科学依据和良好服务。
3.2 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工作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出台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提供必要的条件。
3.3 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进行招标投标,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比例可能有所不同),主要问题是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第一,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代理机构;第二,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及合理的建设评标方法,以保证设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利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账,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转变为“算着画”,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与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共同控制设计过程和成本。
3.4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规范,但它们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法规。
4 结语
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片面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思想。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真正通过优化设计为业主创造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化格.合智论文.
[2](美)刘易斯·芒福.起源、演变和前景.德国外建筑设计理论译丛.
3.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建设作用
2008年6月28日,我国五部委——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部以政府监管规定形式发布实施的内控规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内部审计应如何抓住时机,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发挥自己独立客观且熟悉公司内部各项制度的优势,帮助企业搞好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实现本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内审人员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联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以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控制的基本目的在于促进组织的有效运营,因此,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内部审计,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企业的防风险能力,提高经营效率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为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确认者,在内部控制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说它“特殊”是因为它相对独立于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之外,能够在不影响或尽可能小地影响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情况下,通过公司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及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已经发生的错弊及时予以纠正,并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制度设计和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失控性质、潜在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然后将改进意见反馈给管理者。因此可以说内部审计是其他内部控制程序和措施的一种再控制。
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作用
内审人员需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四个方面通过询问公司的有关人员、检查内控生成的文件和记录、观察现场经营管理活动等了解内控制度。
(一)控制环境:首先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是所有控制方式与方法赖以生存和运行的环境,内审人员需要通过企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价值观和能力、管理阶层的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管理阶层的授权方式以及组织人事管理制度、管理当局及董事会对单位管理关注的焦点及指引的方向等方面评价判断控制环境是否良好,能否对塑造企业文化、提供纪律约束机制和影响员工控制意识有重要作用。
(二)控制活动:了解企业业务授权控制中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凭证与记录控制、接触与使用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和独立稽核等。现在大多数公司财务和物流系统均采用ERP系统,物资采购计划的申请、审批、招标、采购、验收、使用、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入库及销售发货等全部通过计算机操作,内审人员还应详细了解操作程序执行控制。对某些不完善的控制活动,内审人员不应因其在以往的经营活动中从未出现过错误或舞弊而放松这些控制。如某企业一直由出纳从银行取得对账单和独立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或者由应收款项经管人员独立和债务单位进行核对等,虽然有可能从未出现过问题,但实际上这种控制活动本身从制度上存在偏差,容易发生舞弊或舞弊被掩盖。
(三)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血脉,无论是管理层的决策还是执行层的日常操作,都需要确保及时有效完整的信息沟通。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类型、经济业务的流程、会计系统的设计和主要的会计凭证、账簿种类以及会计报表项目、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反舞弊机制和举报机制等,以此来判断企业的信息和沟通是否顺畅。
(四)监督作用:对内控制度的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两类。如了解企业是否设立了预算管理制度,是否按月或按季度召开经营分析会,对经营成果及关键财务指标进行审核和分析,分析预算执行偏差和改正措施;是否按有关规定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并且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主席,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是否详细具体可操作,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等等。
三、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
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反之,若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无论设计如何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而难有好的效果。
一般而言,内部审计要满足以下需求:股东和股东大会代表机构对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以防范决策风险;管理层对管理、控制薄弱环节的客观反映,以规避经营风险;外部审计和监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评估,以减小投资风险。可见,在补充与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内部审计可以弥补外部审计在实现公司治理功能方面的不足。
(二)内部审计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
内部审计本身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其工作主要是对企业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进行独立的评价,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评价和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因此,内审人员首要关注的就是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只有先从制度上规范一切经营活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因而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评估是内部审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其评估内容主要是内控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
2.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遵循性。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一些内部控制系统控制点的测试,分析哪些控制点上建立了强有力的内控制度,哪些控制点上存在薄弱环节,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在实际业务活动中的执行情况,以及审查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的使用情况。主要检查:控制点虽然有规定,却没有得到执行或未完全执行;规定的控制点不切合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不能或者无法执行。遵循性测试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程度如何,查明被审计的各项控制措施是否都真实地存在于管理系统中,是否完全并认真遵守制度规定。根据测试部位可信赖程度的分析,评价被测试系统内部控制的程度,并找出控制薄弱点和失控点,同时确定审计重点,以决定将其列入实质性测试。
3.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有效性测试主要是了解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如何,是否发挥作用,效果如何等问题。有效性的测试评价是内审工作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能顺利达到预期目标。要正确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在财务领域对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予以查证监督,还应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领域投入更多的热心与关注。
4.提出审计建议,监督建议落实情况。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的评估和评价,借助询问、查账、翻阅资料等方法,内部审计人员针对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深层次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主动找相关部门协商,使之具体化、可操作,最终形成有建设性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提交管理层,并监督其整改落实情况,有效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
中小企业为国民经济及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何使中小企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成为许多人关注、研究的方向。作为一名内审人员,我以审计人的眼光看到中小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于以“法制”代替“人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领导层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发展的大事中去。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不但揭露和制约各种不道德和不规范的行为,防止给公司造成各种不良后果,同时也能及早发现有待于治理的重点风险区域,防患于未然,丰富公司治理的内涵,有助于促进控制系统的改进完善。通过两者互动共进可以发现控制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揭示公司治理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和方案,使控制系统更为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宋蔚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左锦霞,女,1966年2月26日生,本科学历,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
4.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篇四
[ 标签:企业风险, 管理作用 ] 蓝婷焮兒 2009-11-07 18:59 尽量详细一些,论文要用,谢谢了。满意答案
下面一文对你不知有用否?
一、内部控制——标准与立法
1985年美国为了遏制日益猖獗的舞弊活动,成立了一个反财务舞弊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调查导致会计舞弊活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该方案强调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建议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应该在其年报中提供内部控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承认管理当局对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并讨论这些责任的履行情况。在Treadway委员会结束其使命之后,该委员会的五个发起组织联合成立了一个新的委员会——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Committee),即Treadway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它由美国公共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协会(AAA)、国际财务管理人员协会(FEI)、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国际会计协会(NAA)(是管理会计协会IMA的前身)联合发起。COSO继续研究并于1992年发布了一份关于内部控制的纲领性文件,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COSO提出的报告得到了美国联邦储备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等监管机构或国际组织的认可与采纳,其中的许多定义、建议及思想被吸收到立法与规则制定中,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2001年年底以来,美国爆发了以安然、世通、施乐等公司财务舞弊案为代表的会计丑闻,重创了美国资本市场及,同时也集中暴露了美国公司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由此导致美国通过了《萨班尼斯——奥克斯利法》(THE SARBANES-OXLEYACT)。该法案明确了公司管理者CEO及财务主管CFO对内部控制负直接责任,并将承担经济与刑事后果;大幅度提高了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强化了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及审计监管。此次立法代表着资本市场制度的一次大的进步,也使人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管理层评价其内部控制的标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制定过程严谨适当,经过广泛散发和公众评议;非盈利而无偏见;能一致性地定性或定量分析内部控制;全面包括所有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与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内部控制相关等。最终,SEC认为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是符合上述规定的,同时指出未来符合上述要求的相关文件也都认可。还有相关国家的权威文件,如加拿大的COCO(1)或英国的Turnbull(2)的相关规定都是认可的(二者都是以美国COSO的报告为蓝本)。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比较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因此,该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又于2003年出台了最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这个报告还仅是个草稿,在公示、修订之后,预计将于今年正式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继承并包含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主体内容,同时扩展了三个要素,增加了一个目标,更新了一些观念,旨在为各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与概念体系的全面的指南。
COSO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分别是:
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经营活动的效率与效果、相关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包括五个方面的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应用于战略制定及企业各个层次的活动,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潜在事件,并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它有八个组成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从COSO的两份报告来看,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以下相似或不同之处:
第一,它们都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强调了全员参与的观点,指出各方在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中都有相应的角色与职责。
第二,它们都明确是一个“过程”,不能当作某种静态的东西,如制度文件、技术模型等,也不是单独或额外的活动,如检查评估等,最好是内置于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作为一种常规运行的机制来建设。
第三,它们都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风险管理的目标有四类,其中三类与内部控制相重合,即报告类目标、经营类目标和遵循类目标。但报告类目标有所扩展,它不仅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还要求所有对内对外发布的非财务类报告准确可靠。另外,风险管理增加了战略目标,即与企业的远景或使命相关的高层次目标。这意味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确保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而且介入了企业战略(包括经营目标)制定过程。
第四,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是重合的,即(控制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些重合是由它们目标的多数重合及实现机制相似决定的。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三个要素。重合的要素中,内涵也有所扩展,例如,内部控制环境包括诚实正直品格及道德价值观、员工素质与能力、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管理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力与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和实践等七个方面。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除包括上述七个方面外,还包括风险管理哲学、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和风险文化三个新内容。在风险评估要素中,风险管理要求考虑内在风险与剩余风险,以期望值、最坏情形值或概率分布度量风险,考虑时间偏好以及风险之间的关联作用。在信息与沟通方面,风险管理强调了过去、现在以及关于未来的相关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处理,规定了信息的深度与及时性等。
第五,风险管理提出了风险组合与整体风险管理(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的新观念。《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借用中的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风险组合与整体管理的观念,要求从企业层面上总体把握分散于企业各层次及各部门的风险暴露,以统筹考虑风险对策,防止分部门分散考虑与应对风险,如将风险割裂在技术、财务、信息、环境、安全、质量、审计等部门,并考虑到风险事件之间的交互影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部门的风险处于风险偏好可承受能力之内,但总体效果可能超出企业的承受限度,因为个别风险的影响并不总是相加的,有可能是相乘的;二是个别部门的风险暴露超过其限度,但总体风险水平还没超出企业的承受范围,因为事件的影响有时有抵消的效果。此时,还有进一步承受风险,争取更高回报与成长的空间。按照风险组合与整体管理的观点,需要统一考虑风险事件之间以及风险对策之间的交互影响,统筹制定风险管理方案。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
企业制度的演进与风险相关。有限责任制度的确立是企业组织从业主制或合伙制走向现代股份公司制的关键步骤,它使股东的家产与企业的财产及企业的经济责任相互独立,股东的变换不再影响企业的信用能力,为股权交易扩大了范围并增加了流动性,从而降低了投资风险并促进了企业融资,造就了今天巨型的股份公司。
为了使股权交易与股东变换不影响企业经营的连续性,也为了使资本与经营能力实现更优的组合,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在现代企业中高度分离开来,由此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即职业经营者有可能不履行其受托责任而损害股东的利益。另外,有限责任也有可能诱使企业从事风险过高的项目而损害债权人利益。因为在有限责任下,潜在的收益主要由企业(股东)获得,而失败即破产的风险则主要由债权人承担。上述风险不是市场化的,可以由市场竞争自发约束或市场交易提供避险,如产品质量或灾害等,而是机制问题,属于组织或交易中的代理问题,需要规则与制度进行规范。这些制度包括企业治理中的责任制度,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及审计等。
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创造新的价值。Fama&Jensen(1983)分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董事会的内部控制职能;Jensen(1993)进一步分析了美国公司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方面失效的表现与原因。从理论上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在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条件下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制。其目的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防止经营层操纵报表与欺诈,保护公司的财产安全,遵守法律以维护公司的名誉以及避免招致经济损失等。内部控制的起源更早,其要求更为基本,更容易或适合上升到立法层次。企业风险管理则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部控制的自然扩展。C0SO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谈到风险管理的意义时是这样论述的:“企业风险管理应用于战略制定与组织的各层次活动中。它使管理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能够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发挥创造与保持价值的作用。风险管理能够使风险偏好与战略保持一致,将风险与增长及回报统筹考虑,促进应对风险的决策,减小经营风险与损失,识别与管理企业交叉风险,为多种风险提供整体的对策,捕捉机遇以及使资本的利用合理化。”COCO在解释广义的控制与风险时论述道(3):“‘领导’包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作出选择。‘风险’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作出选择后遭受不利后果的可能性。风险正是机会的对应物。”显然,这些论述已经认识到企业的存在是为股东或利害相关者(针对非盈利性组织等)创造价值的,而价值创造不仅是被动的资产安全等,还应包括机会的利用。另外,对股东价值的威胁也不仅来自经营者会计舞弊等内部因素,还包括来自市场的风险等。
技术及市场条件的新进展,推动了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记录实现了控制、实时更新,使传统的查错与防弊的会计控制显得过时。然而,风险往往是由交易或组织创新造成的,这些创新来源于新兴的市场实践,如安然公司将能源交易大量发展成类似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加强,都强化了企业的责任,若一有不慎,企业就可能遭受来自商品市场或资本市场的惩罚,表现为企业的品牌价值或资本市场上的市值贬损。因此,企业需要一种日常运行的功能与结构来防范风险,包括遵守法律与法规,确保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以及保证经营效率等。因此,从维护与促进价值创造这一根本功能来看,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需要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发展更主动、更全面的风险管理。
四、从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
有一种争论,即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笔者认为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明确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有重合与联系的地方。谁的范围更大,可能要随着时间、技术、市场条件、法律以及监管实践的发展而不同,例如,在内部控制发展的早期,市场上风险管理的工具与技术条件都不充分(如机系统、统计学理论、数量模型、对冲工具与保险等),这时内部控制包含(替代)风险管理功能是很自然的。即使在同一个,不同的行业各自的侧重点也可能不相同,例如,在监管严格的金融业或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制药与医疗行业,风险管理的迫切性更强,企业以风险管理主导内部控制可能更方便。而在另一些企业,为了符合信息披露中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企业以内部控制系统为主导、兼顾风险管理可能更适合。
正因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内在的联系,各国分别以不同的方式逐步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联系起来。2004年1月8日,我国有关方面举办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论坛”,这表明我国银行业也开始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联系起来。
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银行业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中指出:“董事会负责批准并定期检查银行整体战略及重要制度,了解银行的主要风险,为这些风险设定可接受的水平,确保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去识别、计量、监督以及控制这些风险„„(4)”,这里显然是把风险管理的纳入到内部控制框架中。英国FSA(5)在《综合准则》(Combined Code)中关于内部控制的规定,是第一次在官方文件里明确将风险管理包含在内部控制之中。该准则指出,董事会应该保持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以保护股东的投资及的资产(原则D.2)。董事会至少每年一次,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并向股东报告。报告应该包括所有的控制,如财务的、经营的、遵从的控制以及风险管理(D.2.1)。这一规则是伦敦交易所上市企业必须要遵守的。
加拿大注册师协会控制标准委员会(C0C0)认为(6)“控制应该包括风险的识别与减轻”,其中的风险不仅包括与实现特定目标相关的风险,而且还包括一般性的,如不能识别和利用机会,不能使企业在面临未预料到事件以及不确定信息时保持灵活性或弹性。1992年COS0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将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的五个组成要素之一,在最新出台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又进一步将内部控制扩展为风险管理,明确提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在规则制定或立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范围与管制的强度,范围越大,管制的要求就会越弱。对于其核心,如财务报告的准确可靠,最适合以立法的形式来约束,而其他更宽泛的内容则可能更适合于规则及指南。在企业内部的不同层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主导性相对次序也可能不同,例如,从企业的战略风险依次到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最后到财务报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对重要性应该各有不同。在战略风险方面,风险管理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内部控制起到配合作用。这一角色逐步逆转,到财务报告层次,应该是内部控制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起到配合作用。
5.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 篇五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努力为郑州实现以城市化带动“三化”的目标提供有力的规划保障。近年来,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以努力建设“世界眼光、国内一流、中部第一”的城乡规划体系为目标,编制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等一大批规划成果,进一步拉起了建设大郑州、发展大郑州的高坐标。城市要发展,规划需先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以实现郑州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组织编制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近日得到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成为引领郑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该规划牢牢把握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这个定位,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总体规划》为未来10年郑州城市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科学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大力推进全市的控规全覆盖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道路红线、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城市橙线的“城市六线”规划控制导则,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城市所有重要的公共空间。“城市六线”规划对于加快老城区升级改造、维护社会公平、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其成果已于2010年2月23日经市政府联审联批会原则通过,成为规划局日常规划编制、行政审批的工作依据。将控规全覆盖250平方公里(不包括郑东新区、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域空间划分为20个片区,分别由局各业务处室与规划分局担任责任单位,聘请9家国内一流甲级设计院担纲编制。当前,《郑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工作总则与技术导则》和《控规导则成果范本》及《中心城区用地建设强度管理技术规定》、《控规细则成果范本》初步成果已编制完成;20个片区的中期方案也已经编制完成;二七广场商业中心区、郑州市西流湖地区、金水路沿线、花园路农业路口、河医、碧沙岗、商城遗址及其周边地区、京广路沿线、沙口路沿线、七里河周边地区等10个片区的城市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为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管网规划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树立,编制市政管线规划更具有前瞻性。近期完成15条道路管线综合规划及2条明沟改造规划,完成了16个积水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商城保护也得到了很好的规划,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郑州商城遗址公园概念规划》,制订了《郑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作框架》。当前,《商城遗址保护前期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同时,编制的《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已进入省人大审议程序。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序可持续利用土地空间资源,编制了《郑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郑州市市区城乡空间管制规划》。这两个规划编制已于近期通过了专家评审,当前正按照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深化完善。规划局坚持把城中村改造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大事来抓,对全市城中村改造规划工作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坚持编制修改完善一个村庄,开会研究一个村庄。目前,规划局负责城中村控规编制的项目已完成85个。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95个乡镇,需要编制规划的83个乡镇,已编制完成76个,占编制完成的92.6%,乡镇总体规划已完成91.6%;全市域内共有2245个村庄,需要编制规划的1142个村庄,已编制完成797个,村庄规划已完成69.8%;区域村镇体系规划已完成46.2%,村庄布局规划已完成84.6%。交通规划编制成果为解决交通问题提供了科学支撑。编制的《郑州市快速轨道线网规划》,“三横两纵一环”的轨道交通线网结构已经国家批复。编制了陇海路(西四环—京珠高速)、京广路—沙口路两条快速路系统规划,已基本完成2010年城建交通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
6.电网规划建设的作用 篇六
为建设超前于社会发展的供电网络,适应象州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象州供电公司在近几年中先后开展了城网改造、农网改造等电网大会战,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完善网架结构,新建和整改高低压线路,努力把象州电网建设成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调度灵活、安全可靠、经济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坚强电网。
城区电网前期欠帐多、底子薄,历年来投入城区电网建设的资金少,档次不高,电网中存在的如中压网架薄弱、互联不强、线路线径小、负荷重、绝缘化水平低,变压器布点不够、容量不足,低压线路绝缘老化、供电半径大等诸多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而同时电网需要改造的项目非常多,如何合理安排好资金,我门要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抓住改造重点,精打细算。
为美化城市空间环境,我公司在城网规划设计时,特别注重电缆的应用,只要有条件的就实行电缆化改造,露天的变压器进行箱式改造。但是,由于资金不足问题,很多下地项目被上级否定,该为架空线路。
在改造建设线路时,充分考虑变电站之间、线路之间的联络互供能力,提高了线路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35kV线路已实现“手拉手”,10kV线路由于资金原因,尚未达到“手拉手”。
截止2015年12月底,35kV变电站全部达到“双主变”的要求(不含东岗变电站,110千伏沙兰变建成后,配套的线路建成后,就退运)。
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政策处理难、部门协调多等种种困难,基本完成上级下达的城网改造工程任务及资金(目前仅剩2台箱变没有投运,原因受阻)。在城网改造过程中,我局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苦干实干,抓住此次大规模的城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契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城区配电网得到了极大的加强。经过改造,配电网网架得到完善,城区线路实现了手拉手供电,线路配变容量控制在相对合理水平,提高供电能力及可靠性;消除了一大批存在时间较长的设备缺陷,提高了设备健康水平;增加了配变布点,缩短供电半径,提高了供电质量,降低低压电网损耗。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按规划建设方案,象州县电网未来三年内,将建设成为以220千伏为龙头,110千伏为骨干,35千伏为主体,10千伏遍布城乡的坚强电网。建成220千伏大满(蓬莱)变、110千伏沙兰变、110千伏齐心变,加上现有的110千伏象州变、110千伏龙旺变、110千伏龙庆变,适度超前于象州县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城网改造工程是一项系统大工程,从立项到验收,从安全到质量,一环节多,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个部门,除了协调工作非常重要以外,还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公司合理安排,讲究方法,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环节。如工程设计是龙头,在工程前期,我公司集中一批技术力量抓设计进度,保证设计质量。
农电之窗
2005-7-13 11:29:27
摘要:为了更好地落实县城电网建设改造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县城电网的建设和改造质量,本文作者根据前两期的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情况和县城城区的供用电特性,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县城电网改造建设中应该注意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县城电网
建设
改造
问题
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是旨在改善县城电网运行条件,增强县城电网供电能力,提高县城电网供电可靠性,以更好地满足县城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随着我国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的结束,如何做好县城配网建设和改造工作已成为当前农网改造工程之重点。
一、规划设计方面要本着慎重投入、注重产出,中、低压配电网的改造建设符合县城电网的长远期发展要求,网络框架一次到位的原则
(一)县城电网改造的主导思想要具有前瞻性
县城电网是我国农村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高压配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三个层次。县城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要结合市政建设规划,充分考虑负荷的分布情况,优化配电台区的布点、位置和投运顺序,划分出相应的供电区域。然后根据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来设计高中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事故后网络重组的可能性、配电自动化对开关和设备的技术要求等。低压配电网的改造重点放在提高网络供电的连续性和一户一表的改造。既要调整变压器的运行位置与供电线路实现优化组合,又要根据电网中变压器与供电线路分布状况优化负载经济分配和电网经济运行方式。要把降低线路损耗,缓解供需矛盾,提高客户的受电能力,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为目标。进一步开拓电力市场,为商业用电创造良好的用电环境,促进经济繁荣,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重视县城电网的规划,力求县城电网规划合理。
力求避免电网发展建设与城市发展建设互相矛盾、相互制约。县城中、低压配电网是县城的重要基础设施,县城电网的建设改造规划应符合县城发展总体规划和电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并和上级电网规划相适应。因此,在进行配网的建设改造规划设计时,县级供电部门必须取得当地各级政府的理解和支持,要与城建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考虑在所有主、次道路的某一侧预留公用线路走径和电缆沟位置,并安排供电设施用地。
(三)搞好配网的负荷预测,确保符合县城电网的发展要求。
近年来县城作为农村经济文化的中心,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快,带动了电力负荷及用电量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过去欠账过多,尤其是中低压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欠账过多,导致配电网结构十分薄弱,设备陈旧、供电能力低、互送能力差的现象普遍存在。每当夏季高温负荷的快速上涨时,往往发生配电线路、设备过负荷损坏,造成停电或不得不采用局部控制限电的办法来维持配电网的运行,形成有电进不去或进去落不下的落后局面。为了使县城10KV配电网的建设及客户报装处理适应今后县城发展规划的需要,避免重复建设和改造,减少配电台区供电范围的重叠,对县城供电区域内的负荷、电源点、10KV电网进行预测和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四)优化中压配电网的电网结构,提高县城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县城中压配电网的建设原则必须依据《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并结合县城供电的特点,从改造和加强现有配电网入手,增强10KV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加强电网的结构布局和设施的标准化,提高安全供电的可靠性,做到远近结合、新建和改造相结合,技术经济上合理、实用、可行。不仅要逐步将县城的10KV中压配电网辐射型改成环网结构,还要加强不同变电站之间的10KV电网相互转供能力,在未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前提下,至少要确保在检修或事故时,能通过调度操作运行。
(五)加快配网自动化的建设进程,提高县城电网的科技含量。
实现中压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快速隔离故障,缩短事故或操作的停电范围和时间,通过转移负荷减少负荷和电量损失,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然而要实现配网自动化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一次网络规划合理,接线方式简单,具有足够的负荷转移能力;二是变配电设备自身可靠,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并具有遥控和智能功能。由于实现配网自动化的投资很大。因此各地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根据配电网络的现实情况及远景规划,在经济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运作,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改造。在配电自动化分阶段实施建设的初期,要有一个总体的考虑,为配电自动化指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设计原则,通过分阶段投资和分阶段实施配电自动化,最终使得各配电自动化的子系统构成一个健全的自动化大系统。
(六)中低压主网络框架要一次到位,避免因负荷的发展需求而重复改造。
7.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 篇七
一、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1.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并且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关于规范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相关制度。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仅仅需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条文就可以了, 其还要将控制制度赋予实际的企业管理活动中, 这样才能发挥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效应。
2. 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必然性
(1) 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完善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需要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规范管理方法等, 然而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仅仅依靠生产技术的提高就可以单独促进企业的生产, 因为企业生产技术虽然提高了, 但是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如果不健全, 那么企业的会计信息就会不真实, 就会影响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制度。
(2) 会计制度改革需要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会计制度建设要与世界会计制度相接轨, 因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会计核算工作等都需要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规范, 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则是对此改革的方向。
(3)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以及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应用是会计发展的必然选择, 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不断深入, 企业经济活动的日益紧密需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以往的会计工作模式, 并且增加了会计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 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造假会更加不易被发现, 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企业建立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规范会计工作制度。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与经济效益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作用,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率的有效手段, 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财务计划的顺利实施, 企业的财务计划可以在完善的内部控制的基础上, 加强了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二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提高企业财务预测的准确性,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地预测功能;三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规范企业的各种制度, 实现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其次企业的经济效率提高也规范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经济效率的提高, 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多, 对此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也就越高, 他们对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重视, 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制度, 企业会更加注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三、提升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促进经济效益的措施
1. 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必须在会计工作中明确规定企业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责任、企业内部的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会计部门与企业审计部门、统计部门、工资部门、销售部门、物资管理部门要科学分工、加强协作, 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企业只有建立严密的内部会计制度, 规范核算, 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财产安全完整。
2. 企业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
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得再完善, 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 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的情况, 充实会计控制制度的职能作用, 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 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定期进行考评, 奖优罚劣。
3. 企业必须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 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 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四、结束语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水平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目前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工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因此, 要不断深化管理者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要性认识,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同时, 要加强财务人员素质建设和内部会计制度的信息化建设, 推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正常开展,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艳.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12) .
[2]魏王, 宏宇.浅析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若干思考[J].时代财富, 2013 (07) .
8.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 篇八
在建设项目中,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中感到最棘手和突出的问题就是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怎样通过BIM技术实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利用BIM技术提高传统投资管理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是一道具有极其必要的课题。
1 什么是BIM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譯为:建筑信息模型。
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建设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BIM技术对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三个阶段的影响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活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目标。其主要工作内容可归结为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两个方面。
2.1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一个正确的好的项目投资行动依靠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
以往在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的时候采用的是经验判断法、方案评分法、经济计算法。
传统经验判断法:利用人们知识经验和主观判断靠直觉进行方案的评价,优点是适用性强,决策灵活;缺点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容易导致主观、片面的结果。
方案评分法:根据评价指标对方案进行打分,优点是能定量判断方案的优劣,缺点是只能对主要的指标进行评判,不能全面综合的考虑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性。
经济计算法,通过指标的大小来判断方案的优劣,是一种准确的比选方法。缺点占用时间长,消耗资源较多,不直观。
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把多种方案以3、4D的(三维模型+时间)通过5D(三维模型+时间+成本)进行虚拟项目建造,把项目建造的全过程直观、清晰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多方案的遴选。建设单位依靠设计院提供的设计方案,在满足多专业协调、规划、消防、安全及日照、节能、建造成本等方面要求上的表现。牢牢把握住建设工程三要素中的时间和成本要素。从而遴选出来的方案是比较客观、全面、科学的方案。
因为决策、设计阶段确定出来的总体策划对总投资影响、估计产出对项目使用功能的影响在80%以上。在从项目的源头决策设计阶段上就能掌控工程的造价,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和投资效率,使工程造价和控制工作更为主动,使技术和经济结合的更为紧密。对建设单位资金预估、调配、限额设计等起到指导性的作用。通过BIM技术进行事前控制从而达到显著的控制工程造价的效果和经济效益,为项目造价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2.2 项目投资实施阶段
由于采用了BIM技术进行了前期策划决策工作,所以对整个项目的工作内容已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设计单位通过模型进行物理碰撞和规则碰撞检查,发现设计图纸的错漏碰缺,消除不合理设计和弥补修改设计隐性缺陷。有效减少和避免后期施工过程中的更改,减少工程中的签证量。给项目前期招标工作提供正确和准确的招标文件,减少招标量和实际工程量的误差。有效减少竣工后结算时的工作强度。
工程实施阶段是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时间跨度最长、变化最多的阶段,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来说,也是最困难、最复杂的工作阶段。其难点就是工程变更和工程索赔。采用BIM技术首先在前期决策阶段就进行了模拟建设,能对设计施工图纸的错漏缺碰进行合理性检验,大大减少了设计更改,对后期的局部更改也可以和模型进行碰撞验证,使设计变更更加合理有效,
施工单位也可以通过BIM技术明晰整过工程的过程,合理安排工作程序、物料采购加工进场时间、人员及工作面的安排,有效进行资金调配,避免材料和资金的无效管理,实现建筑行业的零库存。压缩了成本,增加了资金效益。做到科学有效的事中控制,为有效的项目投资控制创造了条件。
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有效的控制了成本造价。
2.3 项目项目竣工结算与后评估阶段
由于BIM技术从项目立项开始就介入工程造价控制,因此,结算阶段的工作相对就显得“轻松”。此阶段要做的咨询服务工作主要有:审核竣工图纸;清理、统计工程变更联系单并计算造价;审核承发包等合同规定允许调整的其他事项;审核承包方提交的工程竣工结算书;经多方对账后最终出具结算审核报告。
项目后评价阶段:此阶段由于项目所有数据都已经输入BIM模型,所以各项经济指标可以非常方便的利用计算机输出,制成表格清晰明了,实现无纸化办公。
利用已有的数据模型总结该工程是否达到了原设计概算要求的各项经济指标,为今后的工程项目积累数据与操作经验。
纵观整个项目生命周期,BIM技术都能贯穿其中,并起到关键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打破传统的工作和思考模式,把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进行综合考量,通过BIM工具的应用特点,改造我们传统的工作模式,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它能提供:①控制建筑质量、进度、成本的信息;②项目模拟建设,可视化管理;③提高文档质量、节约过程管理的成本;④做到无纸化办公、信息共享。
3 BIM技术运用于造价控制的现状和困难
BIM理念作为一种技术02年由美国autodesk公司提出到如今已近十几年了,现在国内市场推广比较成功的有鲁班、广联达以及斯维尔。已经逐渐被广大造价管理咨询机构人员所运用和熟悉,但全面推广还是有一定难度。因为不论从设计方到建设方以及施工方对这一技术的认知还不够,重视度和支持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在国外BIM技术软件比较成熟和齐全,但国内出了算量软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设计软件核心技术不占优势。
4 前景与未来
我国政府从“十一五”就开始大力支持建筑信息化发展,BIM技术必将成为建筑电子商务的核心,从而做到建筑行业的标准化透明化管理。科学院校必将更多的承担BIM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促进BIM技术在建筑业的推广和普及。
5 结束语
9.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 篇九
廉洁文化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都是党风廉政建设重要举措,二者既相辅相成具有统一性,又相得益彰具有互补性,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对政风行风建设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政风行风建设的开展也丰富了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准确把握廉洁文化建设与政风行风建设的内涵和关系 廉洁文化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都是党中央对执政党切实改进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命题,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执政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廉洁文化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的内涵
廉洁文化建设,既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又具有现实的时代性。关于其内涵没有查阅到准确的答案和标准,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廉洁文化建设以培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清风正气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的。其内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廉洁的政治文化,要求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二是廉洁的社会文化,要求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让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和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发扬光大;三是廉洁的职业文化,要求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四 是廉洁的组织文化,要求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政风行风建设,是我国政府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对象是国家机关各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主要内容是纠正发生的不正确履行职责、违反职业道德,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为本单位、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损害群众利益,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不良行政行为或不良服务行为,是行政监察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国务院纠风办的相关文件,开展政风行风建设,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其侧重点一是加强教育,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二是完善制度,规范从业行为。三是强化监督,完善内部管理。
(二)廉洁文化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的关系
一是内容具有统一性,但范围不同。廉洁文化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都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从二者的内涵来看,廉洁文化建设内容更宽泛,覆盖面更广;政风行风建设内容相对明晰,覆盖面窄。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分析,把政风行风也看成是一种文化,那么政风行风建设本身就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过程具有统一性,但侧重点不同。从全局上看,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都是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的重要措施。反腐败斗争就是用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斗争,从而净化腐败滋生的土壤;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也是营造气正风清的环境的过程,但是廉洁文化建设更注重预防,而政风行风建设的着力点在 于纠正不正之风,从而起到净化环境的效果。三是结果具有统一性,但手段不同。从实践上看,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的都是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薄弱环节的重要途径,其结果都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但是廉洁文化重在软环境的营造,而政风行风建设可以采取惩处等手段强制推行。
(三)廉洁文化建设对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作用
廉洁文化建设,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培养优良的党风政风为目标,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通过充分整合廉政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不断优化廉洁从政从业环境,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确立廉洁、高效、公道、正派的机关作风,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概括地说,廉洁文化建设对政风行风建设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廉政文化的先进性决定了它对政风行风建设的导向作用。二是教育作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廉政文化素养,可以促进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凝聚作用。廉政文化建设作用发挥好了,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舆论氛围才会浓厚,才会形成推动政风行风建设合力。
二、我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促进政风行风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调研期间,我们对学校近年来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做法进行了总结,对促进学校行风建设的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我校根据校情 和办学实际,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注重搭建廉洁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切实推进学校行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廉洁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党委理论中心组到各总支、支部的政治学习,都以省教育厅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将中纪委、省纪委有关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文件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保证中央、省委、省教育厅的决策部署在学校的贯彻落实,使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始终方向明确。具体工作中,紧紧抓住重点,扎实开展教育活动。一是加强干部职工的警示教育。紧密联系学校实际,每年都组织干部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做好元旦、春节和中秋、国庆两个“双节”期间的廉洁教育和监督工作。二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教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举办了师德专题讲座,举行师德师风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将廉洁课作为辅导员培训班和业余党校的必讲内容,分别由学校主管领导和纪委书记授课。三是注重发挥各种教育载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报、纪检监察网站、校园广播站、廉政宣传展板等形式,广泛开展廉政教育,组织开展了廉政歌曲大家唱活动和廉政文化大赛,增强廉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取得了很好效果。
(二)廉洁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统一性,学校把廉洁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一是注重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邀请省道德模范巡讲团将巡讲活动首站放在我校,引起良好反响。学校还在全校范围内 开展了文明守纪、爱岗敬业等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二是认真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邀请省社科院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印发了《关于强化工作纪律的通知》,修订了《学生手册》,增强师生遵纪守法意识。三是浓厚廉洁校园文化氛围。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在校园道路两侧悬挂了“为人、为师、为学”和做人、处事的提示牌,制作了廉政专题教育宣传栏,让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世界文化、体育文化影响师生,在美化校园的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廉洁文化教育作用。
(三)廉洁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廉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自觉将廉洁文化有机融入其中。一是加强观念文化建设。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校训;总结凝练出学校精神。二是注重行为文化建设。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合作、学会审美,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寓廉政文化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以廉洁为荣,以贪腐为耻的思想,增强抵抗力。四是寓廉洁文化于大学生文化活动之中。在大学生学术科技、论坛讲座、文化娱乐和社团组织等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廉洁文化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在涉及学生权益的选拔学生干部、推荐入党、奖学金评定、各级各类先进模范评选等工作中,制定和坚持公开、公示制度,加强指导和监督,杜绝不正 之风。接受学生的投诉,做好反馈工作。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廉洁文化,接受廉洁文化,做廉洁文化的执行者、宣传者。
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使学校育人活动可感、可触、可亲、可信,校园文化的渗透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得到提升,体现文化内涵和特色的育人理念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头脑之中,并时时处处付诸于行动之中,校风教风学风明显好转。
三、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促进政风行风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强化教育,将廉洁文化“内化于心”。读书思廉,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将《廉政准则》纳入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讲课倡廉,通过领导讲党课、专家讲党课等形式,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廉洁从业价值理念专题教育。警示促廉。组织党员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对“新提任、新录用、新入党”的“三新”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实行廉政提醒谈话等。家庭助廉,组织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配偶学习廉政规定、阅读廉政刊物,发挥家庭成员廉政建设助手作用。文化兴廉,举办廉洁文化比赛等活动,加大宣传先进典型的力度,营造争当廉勤典型、争创优秀业绩的良好氛围。
二是注重载体,将廉洁文化“外化于形”。加强氛围营造。可以在单位的走廊、会议室等显著位置,悬挂廉政文化宣传牌、廉政格言、行为规范等,处处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加强阵地 建设。在网站开辟廉洁文化建设专栏,合理设置栏目,刊登廉政格言警句,刊发优秀廉政文章,及时反映廉政文化建设动态。开展主题活动。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到各种主题活动中,营造争当廉洁个人、争创廉勤部门、争建廉明单位的风气。
三是建章立制,将廉洁文化“固化于制”。把反腐倡廉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明确主要领导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认真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任务的分解,明确责任主体,细化任务目标,形成各级班子有任务、人人肩上有担子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结合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使全体党员干部全面了解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加强监督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三重一大”等制度,构建科学、严密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加强预防制度建设,结合工作特点,深入查找各类廉政风险点,并制定落实相应防范措施;加强惩治制度建设,认真开展廉政监察,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及时惩处。建立健全行风建设机制。完善行风监督员制度,聘请老师、学生、学生家长等担任行风监督员,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倾听师生的呼声,把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
10.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作用 篇十
项目后评价主要服务于投资决策,是出资人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项目后评价也可以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结合我国开展项目后评价以来的实际效果,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1)为提高建设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服务
项目前评估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前评估中所做的预测是否正确,需要项目建设的实验来检验,需要项目后评价来分析和判断。通过建立完善的建设项目后评价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一方面可以促使前评估人员增强责任感,努力做好前评估工作,提高项目预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项目后评
价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建设项目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未来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2)为政府制定和调整有关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项目后评价总结的经验教训,往往涉及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某些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反馈的信息,合理确定和调整投资规模与投资流向,协调各产业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及时进行修正某些不适合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技术经济政策和已经过时的指标参数。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还
可通过建立必要的法规、法令、相关的制度和机构,促进投资管理的良性循环。
(3)为银行调整信贷政策提供依据
为建设项目提供贷款的银行通过开展建设项目后评价,发现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
析研究贷款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调整信贷政策提供依据。
(4)为提高建设项目监管水平提出建议
建设项目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它涉及到政府有关部门、建设项目业主、贷款银行、设备制造和材料供应商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许多部门,只有各方面密切合作,建设项目才能顺利完成。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协作形式等,都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建设项目后评价通过对已建成项目实际情况的分析研究,总结项目在组织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出资人对未来项目的管理活动提供借鉴,以便提高项目监管水平。
(5)促使建设项目运营状态正常化
项目后评价时,对于评价时点以前的项目投产初期和达产时期的实际情况要进行分析和研究,比较实际状态与预测目标的偏离程度,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促使建设项目运营状态
【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推荐阅读:
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07-20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关键点及其控制11-20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06-20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建设07-16
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08-15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10-08
建设单位内部控制手册07-29
浅论EVA与内部控制建设07-13
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论文06-09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内部控制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