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方法初探》微课教案

2024-08-23

《说明方法初探》微课教案(精选4篇)

1.《说明方法初探》微课教案 篇一

《缩写句子》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知识点描述

让四年级学生了解缩写句子的一般步骤,认识常见的缩句类型,学习其缩写方法。

教学类型

讲授型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缩句。

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去掉,保留句子主要的意思。

打比方说:缩句就像把

一棵树的枝枝叶叶都去掉,只留下树的主干一样。

二、新授

(一)、学习缩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

1、抓住句子的主干来缩简。“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

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借助“的、地、得”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得”前面的词语删除。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

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姐姐高兴得跳起来。

缩写为“姐姐跳起来。”

3、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如: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缩写为:我们取得了进步。

4、保留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缩写为: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缩写为:我不相信鬼话。

5、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和

“啊、吗、呀、呢”

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

6、去“枝”

留“干”

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数量的词语。句子中的比喻部分。)

“罗丹塑了一座女像。

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二)、总结缩句的方法

1、抓住主干来缩简

2、借助“的、地、得”

3、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

4、保留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

5、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和

“啊、吗、呀、呢”

6、去“枝”

留“干”

二、缩句步骤:

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

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三、牛刀小试

1.鱼钩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缩写:鱼钩闪耀着光芒。

2.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缩写:妈妈照顾我。

3.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缩写:同学们高兴。

4.焰火在夜空里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缩写为:焰火构成了图案。

5.在农民的辛勤劳动下,今年的小麦长势十分良好。

缩写为:小麦长势良好。

6.小红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缩写为:小红看着书。

7.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缩写为:鲸不是鱼类。

8.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摔倒。缩写为:小演员差点儿摔倒。

2.微课制作说明学习心得 篇二

从教师层面,通过微课制作,不仅可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微课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从课堂操作方面,是将来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生在家中也可以运用网络很好的巩固学习,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

从学生层面,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的深入学习,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

3.微课制作说明心得体会 篇三

通过认真学习微课制作说明,我深刻的感受到微课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自己成长的新模式,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通过微课每个老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的精华部分简洁快速的传授给别人,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微课”的主要特点:

一、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二、教学内容较少。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资源容量较小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三、“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必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教学素养。

4.《说明方法初探》微课教案 篇四

1.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作诠释等。

2.学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

1课时

师:同学们,现在假设你们面前有一条河,大家要到河对岸去,应该怎么去? 生1:从桥上走过去。生2:趟过去。生3:乘船„„ 师:对,大家的方法都很好!但究竟是趟河、过桥还是乘船呢?这就要根据情况来选择。比如在夏天,河水很浅,你就可以趟过去。但如果河水很深,而河上又没有桥,那你就只有乘船了。总之,到河的对岸,这是我们的目的。现在,如果我把“过河”比作说明的目的,那么我们过河的各种方法就是说明方法。大家想一想:我们写说明文的目的是什么?

生:是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

师: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写说明文时就必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板书)

师:现在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都有哪些?

生: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下定义、作比较、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画图表。(教师板书)师:对!那么我们经常用到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呢? 生: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师:那么,谁能告诉我,“恰当”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查字典,回答)生:恰当,是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师:对!我们写说明文,就是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比如刚上课时为了让大家明白说明方法的重要,我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好,现在大家打开书,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看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恰当的说明方法。(学生分组讨论)生:《中国石拱桥》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是打比方;说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是列数据;说桥上的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是摹状貌。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上面这些例子都是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同学们看一下下面这几个例子,讨论一下,这些同学用的说明方法恰当吗?

第一组:

a.太阳就像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b.太阳就像一个原子反应堆。第二组:

a.大家知道,蜜蜂酿蜜是要付出极其辛勤的劳动的。它们要飞行许多次,往返行程长得惊人,所采集的花朵难以计数,全身携带的花粉也非常之多。

b.有人统计过,为了酿造一公斤蜂蜜,一只工蜂大约要飞行10000—15000次,距离可达45万公里,采集200多万朵花,全身携带花粉一次就有50000粒之多。

(学生讨论后,教师提问5—6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发言的同学回答得也非常好。第一组的两个句子,都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太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a句用了大家熟知的大火球作比,清楚明了。而b句则用“原子反应堆”这一并非人人皆知的事物作比,使问题反而更加复杂化了。所以b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不恰当的。第二组a句的说明比较笼统、抽象,可以说是“说而不明”,而b句则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简洁明确。

师:好,现在大家明白了要写好说明文,就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那么,究竟什么时候运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才算恰当呢?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后总结,要求学生记笔记)师:如何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要根据事物或事理的特征。面对复杂的事物就得分类别;要把事物说明确、说具体,就得下定义、举例子、列数据;要把事物的特征说得详明、突出,就得摹状貌„„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从理论上初步掌握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的含义,下面我们来练练笔。

(教师打出准备好的幻灯片,出示训练题目)师:“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这一段文字是课本第160页“中国古代桥梁之最”的材料,请同学们根据这段材料把课本中的表格填写完整,并在完成之后说一说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及制作图表的好处。

学生仔细阅读,完成表格,并与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评价。

教师总结。

1.你用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吗?你对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多少?为其中一种产品写一篇说明文,让家里的老人也了解这一产品,注意要说明产品的主要特点和功能。不少于500字。

2.有许多现象我们都习以为常,深究起来却会觉得奥妙无穷,比如下面列出的这些问题:

为什么树叶大都是绿色的?

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

为什么使用微波炉时不能靠得太近?

为什么多数餐具是白色的? „„

上一篇:中班我和朋友比高矮下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三单元的同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