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辽宁高考数学试题知识点分析与总结(共11篇)(共11篇)
1.2022辽宁高考数学试题知识点分析与总结 篇一
专题一 基因工程
1. 基因工程的场所?(生物体外)
2. 基因工程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3. 基因工程利用的技术?(基因重组和转基因技术)
4. 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重组)
5. 基因工程的别名?(DNA重组技术)
6. 基因工程的目的?(获得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7. 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工具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8. 限制酶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原核生物中)
9. 限制酶的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10. 限制酶的特异性?(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双链DNA序列,并在特定的切割位点切割)
11. 限制酶的专一性?(不同的限制酶识别不同的核苷酸序列)
12. 限制酶作用的结果是?(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13. DNA连接酶的种类?(2类。来自大肠杆菌的E.coliDNA连接酶(只能催化连接黏性末端),来自T4噬菌体的T4DNA连接酶(既能催化连接黏性末端也能连接平末端))
14. 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磷酸二酯键)
15. 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区别?(DNA连接酶催化连接DNA片段,不需要模板,DNA聚合酶催化连接单个脱氧核苷酸,需要模板)
16. 载体的种类?(质粒(最常用),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17. 作为载体必备的条件?(能够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自我复制,对受体细胞无害,有一个或多个酶切位点,具有标记基因)
18. 质粒?(独立于拟核以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19. 标记基因的作用?常用的有?(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四环素抗性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20. 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质粒是否是天然质粒?(不是,使用的是人工改造过的天然质粒)
21.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步骤?(4个,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2.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23. 基因文库的分类?(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
24. 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原理?(DNA复制)
25. PCR技术操作环境?(生物体外,在PCR扩增仪中)
26. PCR与DNA复制不同之处?(前者不需要解旋酶,高温解旋,后者要用解旋酶解旋;前者的DNA聚合酶要求热稳定性高,后者环境温和不需要热稳定性高的DNA聚合酶)(PCR技术中需要一种特殊的酶:Taq酶,又叫热稳定性DNA聚合酶)
27. 若基因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则可以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28. 基因表达载体?(不同生物构建的表达载体有差别,但都需具备四部分: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29. 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终止子和终止密码子?(启动子和终止子是DNA,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是RNA。启动子和终止子是转录的起点和终点,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是翻译的起点和终点)(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30. 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其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
31.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农杆菌转化法(最常用),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
32. 农杆菌的特点?(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33.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常用的受体细胞是?为什么?(显微注射技术)(受精卵)(受精卵全能性高)
34.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方法?(Ca2+处理法,用Ca2+处理细胞获得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细胞)
35. 目的基因的检测?(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转基因生物的DNA,其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mRNA,这两个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36. 目的基因的鉴定?(个体水平的鉴定,如进行抗虫(抗病)接种实验鉴定转基因抗虫(抗病)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抗病)性状)
37. 基因工程操作的四个步骤中没有用到碱基互补配对的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38. 膀胱生物反应器与乳腺生物反应器(乳房生物反应器)的比较?(目的基因表达的细胞不同,膀胱生物反应器的外源基因在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其优势体现在转基因动物既可以为雌性,也可以为雄性,且各个年龄段都能获取目的产物)
39. 蛋白质工程利用的手段?(基因修饰和基因合成)
40. 蛋白质工程的目的?(获得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蛋白质)
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区别?(蛋白质工程可以获得新的蛋白质,基因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42. 蛋白质工程流程图(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合成DNA→表达出蛋白质
专题二 细胞工程
1. 细胞工程的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2. 植物细胞工程有哪些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3.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下,将离体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4.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细胞最终获得个体才能体现全能性)
5. 全能性的概念?大小比较?(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或全套遗传物质的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6. 细胞未均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脱分化) 愈伤组织(再分化) 胚状体或根、芽→植物体)
8. 脱分化概念?脱分化的结果?(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化为未分化细胞的过程。)(结果是形成愈伤组织)
9. 什么是愈伤组织?再分化?(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出幼根和芽等)
10.脱分化,再分化过程的比较?(都需要添加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但二者含量比例不同。另脱分化要严格避光,再分化过程需要光照
)11.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培养到愈伤组织)的工厂化生产。)
1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意义?①:去壁。(酶解法)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原生质体的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两两融合可形成3种细胞,要进行筛选。)诱导融合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常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③: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标志着杂种细胞的形成。④: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⑤:再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出幼根和芽等,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株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3.动物细胞工程包含哪些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基础),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
14.动物细胞培养原理?(细胞增殖)
15.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分裂能力强)→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去掉组织间蛋白,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原代培养(特点: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16.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17.细胞株?细胞系?(细胞株遗传物质没发生改变)(细胞系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8.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③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19.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培养医学研究的各种细胞。)
20.动物核移植技术?(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核移植获得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无性生殖))
21.体细胞核移植过程?(如下图)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细胞质多,营养丰富,含能促进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22.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存在的问题?(克隆动物存在着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等。)
23.动物细胞融合概念?(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具备双亲的遗传性状))
24.动物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25.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26.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2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抗体: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2)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4)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 作为诊断试剂:准确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异,并跟一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 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癌症治疗,可制成“生物导弹”,也有少量用于治疗其它疾病。
专题三 胚胎工程
1. 胚胎工程?(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2. 精子的发生部位?时间?(睾丸曲细精管中)(初情期开始到生殖机能衰退)
3. 精子发生过程?(精原细胞 → 多个精原细胞 →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4. 精细胞变形成精子?(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其他物质浓缩成原生质滴最后随精子成熟脱落)
5. 精子的形态大小?(形态似蝌蚪,分头颈尾三部分,大小与动物体形大小无关)
6. 卵子的发生部位?时间?(卵巢)(开始于胚胎性别分化后)
7. 卵子发生过程?(卵原细胞→多个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受精)→ 卵细胞+第二极体)
8. 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形成时周围被卵泡细胞包围整体称为卵泡)
9. 排卵?(指卵子(初级或次级卵母细胞)从卵泡中排出)
10.卵子受精的标志?受精完成的标志?(在透明带和卵细胞膜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时)(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
11.受精作用场所?(输卵管)
12.受精作用过程?(准备阶段:精子获能,卵子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受精阶段:顶体反应(精子顶体释放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间物质,形成穿越放射冠通道。透明带反应(精子穿过透明带接触卵细胞膜时透明带发生生理反应)。卵细胞膜反应(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膜后卵细胞膜发生封闭作用),雌雄原核形成,发育成熟后融合形成受精卵)
13.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第一道屏障:透明带反应、第二道屏障:卵细胞膜反应)
14.早期胚胎发育场所?(输卵管)
15.早期胚胎发育过程?①受精卵:胚胎发育的起点。②卵裂期:特点: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③桑椹胚:特点: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是全能细胞。④囊胚:特点:细胞开始出现分化(该时期细胞的全能性仍比较高)。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出现了囊胚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的孵化过程。⑤原肠胚:出现胚层分化(外,中,内胚层),内胚层包围着原肠腔,滋养层发育成胎儿的胎膜和胎盘。
16.体外受精?(模拟体内受精,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
17.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小型动物: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不需要培养可直接用于受精);大型动物:从屠宰场已屠宰的母畜卵巢中获取或直接从活体卵巢中采集(需培养至MⅡ中期后受精))
18.精子的采集方法与获能?受精?(采集方法:手握法,假阴道法和电刺激法。获能方法:培养法(放入获能液中培养)和化学诱导法(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中诱导获能))(要放入培养液中共同培养卵子精子完成受精)
19.早期胚胎培养培养液主要成分?(“两盐两素两酸一清”有机盐,无机盐,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血清)
20.试管苗,试管动物,克隆?(试管苗和克隆属于无性生殖,试管动物属于有性生殖)
21.胚胎移植?(指雌性动物体内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22.胚胎移植的意义?(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能,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等)
23.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1.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为胚胎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2.早期胚胎没有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联系,为胚胎收集提供可能3.受体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的存活提供可能4.胚胎能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其遗传特性不受影响)
24.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对胚胎进行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移植,以及移植后的检查等)(如对供、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注射孕激素),对供体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注射促性腺激素),配种或人工授精,收集胚胎(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胚胎移植(手术法或非手术法)或保存(-196℃液氮中冷冻保存),对受体进行妊娠检查,产下犊牛)
25.胚胎分割?(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4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属于无性繁殖或克隆)
26.胚胎分割所用仪器?选取的胚胎?注意事项?分割针分割滋养层的目的?(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分割囊胚时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做DNA分析性别鉴定)
27.胚胎干细胞?(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如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28.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用途?(①移植ES细胞修复坏死或退化部位,治愈糖尿病、肝(心)衰竭、成骨不良等病症;②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可培育人造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③ES细胞在牛黄酸、丁酰环腺苷酸等诱导因子作用下可向不同类型组织细胞分化。)
>>>返回目录
怎么提高生物成绩
在高三开始复习了之后,正常情况来讲,考生们的成绩都会稳步上升。这个时候想要提高生物成绩,就要多看书,注重基础知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所以考生在看书时不能从首页开始看起,要找到自己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看,最好是可以背熟知识点。
另外,想要提高生物成绩,是免不了做题的,但是在做题时不能只做,还要学会分析。要知道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然后对照着书上的知识点复习,这样学习更有针对性一些。对于做错的生物题一定要做好标记或是整理在错题本上,这样可以在过一段时间再做一遍。
最后,虽然在高三大部分生物课上的知识,都是已经学习过一遍的复习课。但是考生想要提高生物成绩,就要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只有跟紧老师的思路,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如果有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不要闭门造车。
>>>返回目录
学好高考生物的方法
生物是一个比较偏文的学科,所以需要记背的知识点有很多。想要学好高中生物,就一定要把知识点记扎实。要求背诵的知识一定要背下来,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在高考生物答题过程中,只有一字不差的知道某概念,才能做对题目。
严谨是生物学科最大的特点,往往在概念上差之毫厘,结果上可能就会谬之千里。在碰到自己常错的题目或是一些经典题目,高三学生要学会整理错题。不要放过任何错题,只有现在把所有的错题改正并掌握好,才能在考试的时候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想要学好生物,对于课本中的实验也有给予重视,像是孟德尔测交实验就是考试中经常出题的点。另外实验中的常用方法也是考试中的重要出题点,像是演绎推理法、控制单一变量法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由此可以看出课本实验的重要性。
>>>返回目录
2.2022辽宁高考数学试题知识点分析与总结 篇二
一、高考试题引发的知识建构问题
(一)一道试题
(2014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8题第2问)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 ;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14分)
参考答案 :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 ;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二)两个问题
上题既生动演绎了知识建构,又深刻体现了能力立意,是一道难度较大而十分优秀的高考试题。但是,从教学备考和学生高考来看,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2014年5月,在复习《经济生活》“市场配置资源”框题时,笔者不仅重点补充了“市场机制”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强化记忆。但是,当走出高考考场时,很多学生说 :“我们‘押到’了‘市场机制’!可不知道怎么灵活运用它。”“学生为什么不会运用重点补充和强化记忆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呢?”这是一个让人十分无奈而恼火的问题。
2014年12月,笔者听了一节同一框题的复习课,授课人引用了上述试题巩固知识。不同的是,她把试题设问改编为 :“政府提出放宽市场准入规则,请思考放宽后如何让企业和消费者受益?”也就是说,她去掉了高考试题设问中的知识范围“市场机制”,但是出示的答案却照搬高考,一字未变。在点评时,笔者问她 :“为什么只去掉‘市场机制’而不改变答案呢?”她说 :“自己有意避开了‘市场机制’,因为课本没有这一说法。”很显然,她的解释是无力的。“对于命题、解题和讲题,怎样才能减小课标、考纲、教材和高考等课程资源在知识上的差异性?”这是我们经常遇到却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
二、有效实现知识建构的三大对策
问题是个“催生婆”。如何减小课程资源在知识上的差异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中,笔者得到的答案是 :“要统筹课程资源,形成知识系统结构和知识应用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努力实现转识成智。”
(一)统筹课程资源是进行知识建构的前提
1. 课程资源在知识上存在差异。表一选取本文试题中的知识“市场机制”,围绕课标、考纲、教材和高考等课程资源,对“知识目标”的差异性进行抽样分析。
分析表一,我们可以看出,课标、考纲特别是教材并没有出现“市场机制”这一表述,而高考又明确考查了该知识。这说明课标、考纲、教材和高考在知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课程资源是由不同的主体制定的,他们对知识的把握和处理有所不同。差异性知识给高考命题带来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也给师生教学备考带来很多困扰和问题。
2. 统筹资源是减小差异的对策。减小知识的差异性而提高其一致性需要教师统筹课程资源,即“在教学和备考中,我们应围绕核心知识,既要互为补充,还要整合建构,更要善于迁移和拓展,形成科学、扎实、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正确把握“市场机制”知识,一要结合课改前的老教材或者相关大学教材,补充“市场机制”这一术语 ;二要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挖掘市场机制的三大要素(价格、供求和竞争)及其相互作用 ;三可结合“价值规律”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等知识,进一步理解价格、供求和竞争如何相互作用。总之,统筹资源是教学备考的前提。这种全新的“资源合成观”,有利于我们掌握差异性知识,避免在高考中出现知识盲区。
(二)形成两个系统结构是知识建构的关键
“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知识系统结构,一部分是知识应用结构。”据此,我们可拓宽视野,在形成高质量知识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全新的知识应用结构,为命题、解题和讲题提供科学、系统的知识。
1. 形成知识系统结构是知识建构的基础。教材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结构,如“单元管涌图”。在统筹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围绕核心主干知识,重新建构知识系统结构。
一是网络建构。这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建构方式。对于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理解有所不同,建构的知识网络也有很大差异,可能出现知识遗漏、逻辑错乱等问题,给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科学建构知识网络应注意三点。第一,符合逻辑。“知识内在于人的主观创造,是建基于客观性上的主观构建。”因此,我们应全面把握课程资源,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出现逻辑错误。例如,《经济生活》前三个单元分别围绕消费、生产、分配展开,但是,我们能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第四单元的核心关键词就是“交换”,并据此建构单元网络?很显然,这种主观任意的建构,有损网络的逻辑性和科学性。第二,详略得当。知识网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不能玩花架子。网络过于简略,遗漏了部分重要知识,或者网络过于详细,次之又次的知识也混杂其中,都会损害网络质量。因此,从框题知识到单元内容,网络应尽可能包含考纲上的考点特别是高频考点、重点难点,其他次要知识当简则简,这样才能提高网络的实用性。第三,学生建构。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现成的知识网络印给学生,而省略了他们亲自“织网”的过程,这大大降低了学习实效。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简单接受或机械记忆的过程, 而是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我们应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建构网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及其联系,还可以让他们在建构和探究中内化知识,并为教师修正、完善网络提供更好的资源。
二是整合建构。师生可围绕某一主干知识或重点难点,在寻找内在联系中整合知识。例如,《生活与哲学》中,以“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主题进行知识建构,可以打通“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理论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如,《政治生活》中,可以把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等主体相关的知识组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整合建构的实质是合并同一知识、组合类似知识,有助于师生深度把握知识的内涵及其联系。
三是拓展建构。高考命题以大学教师为主,也要结合社会生活,因此,高考试题会出现少数大学阶段知识和重要时事政治,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补充和拓展。例如,本文试题中的“市场机制”,需要重点补充。又如,2013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II第38题第1问要求学生得出答案“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同年高考海南卷23题要求考生辨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规模越大越好”,这两道试题都涉及到新知识“规模经济”。这需要教师结合教材“企业兼并”知识,对“规模经济”进行适当补充。再如,《经济生活》在高考中的拓展性较强,我们需要补充汇率变动的影响、均衡价格、成本利润率、利率变动的影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市场机制、经济结构、对外贸易、新常态等重要内容。拓展建构的实质是以考纲和教材为基点,对重要知识和时政进行适度挖掘或补充。
总之,网络建构、整合建构和拓展建构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加工知识,可以组合使用,在命题中有着独特价值,是学生解题和教师讲题不可多得的重要工具。
2. 形成知识应用结构是知识建构的目的。
(1)教科书的知识应用结构及其重要价值。第一,思想政治教科书的框题标题主要表明本框学习的知识目标,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相对单一性,是本框的教学主题。第二,框题主要由“探究活动”(仿宋字部分,包括情境和问题)和知识(宋体字部分)组成。“探究活动”和知识在呈现方式上虽有所区别,但在内容上是密切相关、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的。据此,可把“探究活动”创造性提炼和呈现为“情境-问题-知识-答案”。这说明教科书以“情境-问题-知识-答案”为逻辑主线,具有自身相对稳定而又丰富多变的知识应用结构。第三,“探究和解题是一片叶子的两面,它们表面虽殊,本质却相连,可把探究活动看作是主观题,可把探究过程转化为解题过程,这就是教考合一的秘密和魅力。”这说明通过“探究活动”,可以创造性地实现教学和考试、探究和解题的有机统一,从而大大提高知识建构实效。总之,围绕教学主题和逻辑主线,就可以把握教材的知识应用结构,并通过主题建构挖掘这种结构的多种价值。
(2)主题建构是实现知识应用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 知识如何运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主题建构是主线展开的过程,即知识的生动运用和深度演绎。主题建构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主题统率。主题是指命题意图,即结合情境,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统率着建构过程。二是主线贯通。围绕主题,设置情境和问题,运用知识生成和编制答案,特别是利用情境、问题、知识和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应调节试题角度和难易程度。三是知识建构。它是主题建构的基础性环节,既表现为上文所谈的网络、整合、拓展等知识加工方式,也表现为知识的变式表述。四是材料加工。它既包括对试题材料的信息处理,也表现为给试题“生成”少量概括性材料答案。五是知、材对应。它表现为知识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合表述,是编制试题答案的常用技术。本文试题就特别注重知识和材料的逻辑关系。例如,依法治国既是重要时政也是主干知识,我们可以利用主题建构的方法命制试题。总之,主题建构为知识系统结构的运用架设了“桥梁”,为知识应用结构的形成、展开和达成铺平了“道路”,是科学命题、有效讲题和成功解题的核心技术。
(三)开展探究活动是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
1.探究活动可以实现知识建构。一方面,建构主义的最基本理念是“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建构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一定的创新性。另一方面,“教师的知识教学具有双面性 :它尽可能成为启发学生智慧的吊钩( hook),亦可能成为熄灭学习者灵光的杀手,尤其是在教师直接传授知识精华的教学中,这种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会更大。”但是,我们通常省略了学生亲自建构知识的过程,其结果是他们不能提纲挈领地掌握网络,更不能熟练地运用知识网络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不管是统筹资源,还是形成知识系统结构和知识应用结构,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尝试和探究的过程中,努力正确地建构、完善和运用知识网络。实践证明,让学生画画图,织织网,出出错,品品对,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及其联系,在知识的内化与外化、理解与运用中提高学业成绩。
2. 探究活动可以促进转识成智。在知识教学中,我们既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更应通过探究活动实现转识成智,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围绕主线“情境-问题-知识答案”进行多样探究,首先要努力建构科学的知识系统结构,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其次要利用知识应用系统开展主题建构和多样探究,体会知识的运用价值和教育意义,努力把情境点、问题点、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智慧点”。
3.2022年辽宁高考分数线公布 篇三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为 750分。
其中,语文和数学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均为150分。外语科目满分150分,其中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听力成绩不计入外语成绩,外语成绩以考生外语笔试成绩的1.25倍计入,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取整。
选择性考试中历史、物理2门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为 100 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再选科目以转换后的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为100分。
2、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考试成绩的等级分是如何转换的
我省选择性考试再选学科每科原始分满分为100分。转换分以30分作为赋分起点,满分100分。将每门“选择考”再选学科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转换分。转换分均保留整数,在小数点后一位进行“四舍五入”。具体转换公式及步骤见辽宁省教育厅网站上公布的《辽宁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政策解读》或《辽宁招生考试》杂志-第1-4期。
3、平行志愿投档时,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考生的总分是如何构成的?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为 750分。其中,语文和数学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均为150分。外语科目满分150分,其中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听力成绩不计入外语成绩,外语成绩以考生外语笔试成绩的1.25倍计入,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取整。选择性考试中历史、物理2门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 100 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再选科目以转换后的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艺术类综合分构成方法:
(1)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按综合分投档。综合分计算方法为:文化课成绩/2+专业课成绩。
(2)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按综合分投档。综合分计算方法为:文化课成绩/文化课总分×100×70%+专业课成绩/专业课总分×100×30%。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按综合分投档。综合分计算方法为:文化课成绩/文化课总分×100×50%+专业课成绩/专业课总分×100×50%。
(4)音乐学专业按综合分投档。综合分计算方法为:文化课成绩/文化课总分×100×60%+专业课成绩/专业课总分×100×40%。
(5)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按文化课成绩投档,综合分即文化课成绩。
(6)表演专业、舞蹈学专业、舞蹈编导专业按专业课成绩投档,综合分即专业课成绩。
(7)音乐表演专业、舞蹈表演专业按“专门化”成绩投档,综合分即“专门化”成绩。
体育类综合分构成方法:
(1)本科批在平行志愿投档时,按照考生“文化课成绩/7.5+专业课成绩”形成的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按1:1比例投档。
4.2022辽宁高考数学试题知识点分析与总结 篇四
我们接触过不少家长,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上来就说我的孩子性格内向、文静,该选择什么专业?结果做完测试,我们和孩子沟通之后发现,其性格完全是外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相反的情况?主要就是有些家长太过强势,孩子在家中根本就不敢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在这种环境下的了解,自然不可能准确。
2.父母不要根据自己的认知,直接替孩子决定。
我们还遇到过这样一些父母,根本不管孩子的想法,直接帮孩子决定。必须要报会计、必须要当老师。我们问“为什么一定要当老师”,“老师好”,“好在哪”,“.......”。连好在哪都不知道,就替孩子决定。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各位家长切记,填报志愿一定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专业。要知道不是读个师范院校就一定能当老师的,学校也会考核、面试。如果孩子本身不喜欢,上大学后不好好学或者性格太过内向,上讲台连话都说不顺,那么又有哪一所学校愿意接受她呢?
3.向老师咨询
老师意见可以参考,但不可依赖。因为从本质上说孩子和老师的目标是违背的。对于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专业;而对于老师而言,有些老师可能更希望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
4.缺少调查
很多孩子只是听别人说这个专业如何如何好;或者只是稍微百度了一下,就觉得这个专业如何如何好;甚至有的只是在电视剧中看过这个专业多么多么好,然后就盲目的决定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就比如金融、会计、法律、心理学等专业,如果孩子上的只是一个二本类或者专科类的院校,那么真实情况可能与他想象的就要差上十万里了。
5.缺少准备
5.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篇五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6.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人教版高三年级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⑶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
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
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
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
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
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
[注]:
i.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各个侧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
ii.若一个三角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则第三对角线必然垂直.
简证:AB⊥CD,AC⊥BD
BC⊥AD.令得,已知则.
iii.空间四边形OABC且四边长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iv.若是四边长与对角线分别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是一定是正方形.
简证:取AC中点,则平面90°易知EFGH为平行四边形
EFGH为长方形.若对角线等,则为正方形.
高三数学高考复习知识点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1.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高中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六
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等可能基本事件:
若在一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
古典概型:
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满足:(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
那么,我们称这个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为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的概率: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事件有n个,考试技巧,那么,每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了其中m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古典概型解题步骤:
(1)阅读题目,搜集信息;
(2)判断是否是等可能事件,并用字母表示事件;
(3)求出基本事件总数n和事件A所包含的结果数m;
(4)用公式求出概率并下结论。
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关键:
7.高考数学方差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文 篇七
高中数学知识点之方差定义
方差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统计中的方差(样本方差)是各个数据分别与其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之方差性质
1.设C为常数,则D(C)=0(常数无波动);
2.D(CX)=C2D(X)(常数平方提取);
3.若X、Y相互独立,则前面两项恰为D(X)和D(Y),第三项展开后为
当X、Y相互独立时,故第三项为零。
独立前提的逐项求和,可推广到有限项。
方差公式:
平均数:M=(x1+x2+x3+…+xn)/n
(n表示这组数据个数,x1、x2、x3……xn表示这组数据具体数值)
高中数学知识点之方差的应用
计算下列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及标准差(精确到0.01).50,55,96,98,65,100,70,90,85,100.答:极差为
100-50=50.平均数为
2017年高考数学方差必考知识点
一.方差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例1 两人的5次测验成绩如下:
X: 50,100,100,60,50 E(X)=72;
Y: 73,70,75,72,70 E(Y)=72.平均成绩相同,但X 不稳定,对平均值的偏离大。
方差描述随机变量对于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单个偏离是
消除符号影响
方差即偏离平方的均值,记为D(X):
直接计算公式分离散型和连续型,具体为:
这里 是一个数。推导另一种计算公式
得到:“方差等于平方的均值减去均值的平方”。
其中,分别为离散型和连续型计算公式。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方差描述波动
二.方差的性质
1.设C为常数,则D(C)= 0(常数无波动);
2.D(CX)=C2 D(X)(常数平方提取);
证:
特别地 D(-X)= D(X),D(-2X)= 4D(X)(方差无负值)
3.若X、Y 相互独立,则
证:
记则前面两项恰为 D(X)和D(Y),第三项展开后为
当X、Y 相互独立时,故第三项为零。
特别地独立前提的逐项求和,可推广到有限项。
方差公式:
平均数:M=(x1+x2+x3+…+xn)/n(n表示这组数据个数,x1、x2、x3……xn表示这组数据具体数值)
三.常用分布的方差
1.两点分布
2.二项分布
X ~ B(n,p)
引入随机变量 Xi(第i次试验中A 出现的次数,服从两点分布)
3.泊松分布(推导略)
4.均匀分布
另一计算过程为
5.指数分布(推导略)
6.正态分布(推导略)
7.t分布 :其中X~T(n),E(X)=0;D(X)=n/(n-2);
8.F分布:其中X~F(m,n),E(X)=n/(n-2);
正态分布的后一参数反映它与均值 的偏离程度,即波动程度(随机波动),这与图形的特征是相符的。
例2 求上节例2的方差。
解 根据上节例2给出的分布律,计算得到
工人乙废品数少,波动也小,稳定性好。
8.2013高考化学试题分析与总结 篇八
高三理综组崔俊林
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质量较高,但对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小,试题中知识覆盖面广,突出基础,注重能力,重视应用,知识信息贴近生活,要求学生要有比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以下是我个人对今年化学试题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备考得失的一些简单分析及今后教学和备考的思路。
一、做题体会
1.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一直在延续,但稳重有新,新中有变,很灵活,有变化。
(1)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覆盖面广,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如第8题考查了由键线式推有机物的分子式,“官能团决定性质”,此题为学生易得分题,也为学生常见题型;第12题略难,灵活地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没有学生会在考场上一个一个去书写呢?此题重视学生的理解,方法的掌握,可能会造成一般学生失分; 第13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也为学生常见题型;第9题将元素推断和水的电离相结合,基础但很灵活,学生如果用“化虚为实”法,可能效果会更好;第11题考查对溶度积常数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在化学用语方面,除了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外,着重考查了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第27、28题为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考查,虽延续了2012年的模式,但信息陌生,信息量大,学生不易得分。
2.对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力度较大。有些试题需要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判断,用灵活的逻辑推理和较强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来解决。
(1)数据处理能力。这也是2012年加大计算量后的一个延续,第26题的第7小题涉及计算,倒也不难,关键是学生能否理解过程,否则也不一定能得分;第28题的第5小题要求列式计算,第3小题按所给信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计算△H,当然此类型的试题也是多次训练过的,总体来看计算量相对于去年是大大减少了,但是涉及计算的题目仍是学生的易错点、丢分点。
(2)图像分析能力。第28题只是仅仅看个趋势,不涉及复杂的分析,这也是与往年高考图像题的最大不同。
(3)结合工艺流程图和所给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改以来,涉及工艺流程图的题型(第27题)的考查在我省考试题中是第一次出现,试题综合程度高,难度较大,有些学生可能会看不懂流程图。
(4)从第二卷整体试题来看,比较新颖(如第26题有机实验),信息量大。有文字(如第26、27题)、有流程图(第27题)、有数据表(第26)、有图表(第26、28题)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学生要有相当的信息筛选能力和整合能力,否则看不懂信息,浪费了时间,找不到有效突破,势必会影
响到理综的整体成绩。
3.试题中出现的一些超出中学人教版教材要求的内容,值得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的重视。
(1)中学只要求认识直形冷凝管(中学简称冷凝管),从没使用也没见过球形冷凝管。
(2)吸滤瓶是过滤时使用的,在大学化学实验中才涉及到,中学很少见或者就没见过。
(3)用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除水,中学用的较多,但除乙醇大部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
(4)第28题中铝土矿成分以及选择题中黑火药的成分等,学生可能不是很准确。
二.试题难易与特点分析
1.从整套试卷讲,本套试卷是一套难度中等偏上,但区分度强,灵活度较大的试卷。
现逐项分析一下如下:
(1)【选择题部分】
本部分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基础,各题目知识点考察比较明确。
第7题:基础化学知识及常见化学工艺部分的内容。其中,侯氏制碱法是常规内容,在复习中多次提及;氯气检验输送氨气管道是2007年广东化学第5题的变形。碘元素、黑火药属于化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内容。
第8题:考查有机化学中常见官能团性质。仅涉及必修化学部分中的烯烃和醇类物质性质。属于简单题,对选做选修五的学生没有任何难度,第9题:考查短周期元素性质和盐类的水解。根据原子序数确定阴阳离子,并判断相应的酸碱的强弱即可。
第10题:主要考查电化学内容,其中涉及原电池的电极变化,是一直强调的电化学三变化之一。CD选项源自盐类的水解和沉淀转化原理。知识考查范围较广,对学生有一定要求。
第11题:典型的沉淀溶解平衡内容。运用Ksp的公式进行计算。只要注意到AgCl、AgBr和Ag2CrO4的Ksp表达式不同即可。这种题在平时曾经练习过。
第12题:有机化学的典型考察方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在往年一元取代基础上进行变化,相当于考察酸和醇两部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当然也包含排列组合的思想。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同分异构体的变式题。与2012年新课标卷12题的出题路线一致,也指明了化学学科的路线:更多的与其它学科结合。第13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涉及的萃取、分液、蒸馏、重结晶都是基本实验操作。
(2)【必做大题部分】
26题:与去年的实验部分保持一致,继续沿用有机物的制备原理,结合基本实验操作中的仪器名称、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和常规的转化率计算,属于常见题型。此题只要注重平时基本知识的积累和掌握,难度不大可以得到满分。
27题:以工艺流程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电化学知识,显示出化学学科降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核的比例、提升化学原理考核的新趋势。此题包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
28题:以二甲醚的制备为背景材料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知识,与往年相比难度相当。考查内容与去年相似。如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相关计算、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往年不同的是出现了学生比较陌生的能量密度计算。
(3)【选做题部分】
38题:有机化学推断考查内容比较常规,题目中所给突破口非常明确,考查内容也是常规的物质名称、结构简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属于比较容易拿全分的题目。
2.整套试卷分析特点如下:
(1)选择题依旧从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为切入点,立足教材,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除第11题有机同分异构体略有难度外,其他题目都比较平和,大多能够上手。非选择题以新信息、新情景的设置为切入点,突出考查了学生对所学主干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和运用实验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化学实验及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与分离等化学主干知识。
(2)加大对实验的考查力度,对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仪器的识别、物质分离等学生实验基本内容的进行了考查,强调了运用实验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如第7题、第13题和第26题等分别考查实验基础、物质分离知识和有机物的制备等。
(3).新增内容考查力度有所增加。新课程新增内容是课标卷高考命题的热点。试题的阅读量较大、试题中新情境、新信息多,有较大的阅读量、陌生度和难度。考生平时练过的“原题”几乎没有,解答试题往往要通过知识迁移、逻辑推理才能得到答案,弱化了“练”的痕迹,强化了能力考查。
(4).计算量较以往有所减少。
(5)加大了有机化学的考查,特别是有机实验的考查
(6)首次增加了无机化工流程题型
(7)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盐类水解、水的电离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
衡与往年比较大大弱化。
(8)离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也没有考。
三.通过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我对高三复习工作中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
1.复习时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比较扎实,也比较系统,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2.复习时能重视课本,对课本中的例题、插图、表格、资料卡片、课后习题等信息逐个突破,一一
过关,但对信息的挖掘不够,迁移不够,灵活应用关注较少。
3.复习时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应用训练的较多,但通过分析比较,多角度辨析,深层次理解和有效运用却较少。
4.复习时对学生知识、做题等方面要求较多,但对学生细心审题、深刻理解题意和分析题意方面训练的相对较少。
5.复习时对常见题型及往年考过的高考原题训练较多,学校组织12次大型模考,若干次周考,但对新型题型的训练力度不够,平时教学中接触和研究的力度也不够
6.复习时只结合高中教材和考试大纲,针对高中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但对超出高中教材
和考试大纲范围以外的知识涉及较少。
四.今后教学和备考思路
从这套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在2014年高考中化学的命题趋势:将会继续加大实际背景问题,探索创新型问题,着重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也将会继续保持有机化学的考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及2014年备考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体系建立,注重双基,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现具体总结如下:
1.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误差分析、物质的除杂和检验等内容依然是高三复习的重点,对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验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也是我们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目标之一。
2.无机化工流程题型一般会选取无机化工流程的片段,结合中学化学知识设计问题,一般需要用化
学反应原理解释、分析化工问题。同时流程与实验相结合的模式,即以制备某物质的流程为载体,将中学教材中的气体制备联系起来命题。因此教材中的重要化工原理是我们教学及复习备考的重点。如果可以建议开设选修《化学与技术》
3.高三复习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新能源新材料、关注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适度加强综合训练。
9.2022辽宁高考数学试题知识点分析与总结 篇九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mi)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10.2022辽宁高考数学试题知识点分析与总结 篇十
则平面ABP与平面CDP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是( )
A.30°
B.45°
C.60°
D.90°
2.线段AB的两端在直二面角??CD??的两个面内,并与这两个面
都成30°角,则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是( )
A.30°
B.45°
C.60°
D.75°
3.
在直二面角??AB??棱AB上取一点P,过P分别在?,?平面内作
与棱成45°角的斜线PC、PD,则∠CPD的大小是( )
A.45°
B.60°
C.120°
D.60°或120°
11.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十一
1.集合的基本运算(含新定集合中的运算,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2.常用逻辑用语(充要条件,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判定);
3.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奇偶性、对称性、单调性、周期性、值域最大值最小值);
4.幂、指、对函数式运算及图像和性质
5.函数的零点、函数与方程的迁移变化(通常用反客为主法及数形结合思想);
6.空间体的三视图及其还原图的表面积和体积;
7.空间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角的计算、球与多面体外接或内切相关问题;
8.直线的斜率、倾斜角的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点线距离公式的应用;
9.算法初步(认知框图及其功能,根据所给信息,几何数列相关知识处理问题);
10.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理科: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正态分布、统计案例、回归直线方程、独立性检验;文科:总体估计、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
11.三角恒等变形(切化弦、升降幂、辅助角公式);三角求值、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
12.向量数量积、坐标运算、向量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13.正余弦定理应用及解三角形;
14.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应用、能应用简单的地推公式求其通项、求项数、求和;
15.线性规划的应用;会求目标函数;
16.圆锥曲线的性质应用(特别是会求离心率);
17.导数的几何意义及运算、定积分简单求法
18.复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及几何意义;
19.抽象函数的识别与应用;
第二部分:解答题
第17题:向量与三角交汇问题,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第18题:(文)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相结合型)
(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及其数字特征;
第19题:立体几何
①证线面平行垂直;面与面平行垂直
②求空间中角(理科特别是二面角的求法)
③求距离(理科:动态性)空间体体积;
第20题:解析几何(注重思维能力与技巧,减少计算量)
①求曲线轨迹方程(用定义或待定系数法)
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灵活运用点差法和弦长公式)
③求定点、定值、最值,求参数取值的问题;
第21题:函数与导数的综合应用
这是一道典型应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的试题,是考查考生解题能力和文科数学素质为目标的压轴题。
主要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化归、转化、迁移思想;整体代换、分与合思想
一般设计三问:
①求待定系数,利用求导讨论确定函数的单调性;
②求参变数取值或函数的最值;
③探究性问题或证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第22题:三选一:
(1)几何证明主要考查三角形相似,圆的切割线定理,证明成比例,求角度,求长度;利用射影定理解决圆中计算和证明问题是历年高考题的热点;
(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主要抓两点: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互化为普通方程;有参数、极坐标方程求解曲线的基本量。这类题,思路清晰,难度不大,抓基础,不做难题。
【2022辽宁高考数学试题知识点分析与总结】推荐阅读:
辽宁高考志愿填报表10-04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总结10-04
2022高考物理知识要点总结教案:功和能10-10
上半年辽宁省银行职业资格《个人理财》:法律知识考试题11-05
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社会层面分析10-12
辽宁农村信用社柜员考试题08-22
2024年辽宁公安系统《公安基础知识》考试真题答案09-06
高中数学高考题目分析07-08
安徽高考数学文科分析10-29
辽宁省2015年上半年低压电工作业试题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