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人才观推动人才强国战略

2024-10-17

树立科学人才观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精选6篇)

1.树立科学人才观推动人才强国战略 篇一

关于人才强国战略问题

一、背景材料

1.2004年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在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委会第四次会议上讲话指出,各级科协组织要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中共十六届二次全体会议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要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实行公平竞争,完善激励制度,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

3.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于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4.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 ①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②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③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

④紧密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

二、学科关联

1.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

⑴中国历来重视人才,注怠发挥人才的作用,中国古代出现的几次封建盛世局面都与统治者注意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分不开,对人才重要性的论述也较为多见,比如:

①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农业生产,重用人才,壮大兵力,作好了灭商的准备,为后来武王伐纣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以达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的;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借以发展齐国势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③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④西汉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郡的威胁。东汉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⑤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有贤相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名将有李靖、李勣等;著名的谏臣有魏征等,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⑥武则天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庶人,被破格录用。如名相狄仁杰、姚崇等,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⑦唐玄宗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人担任宰相,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采取精简官吏,定期考核等措施;大兴文治,发展科举,设集贤院,广聚学者,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

⑧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宋仁宗采纳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史称“庆历新政”。

⑨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⑵杰出人才的出现,有赖于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培养机制的构建,这主要表现在教育政策的调整、教育制度的创立发展、教育机构的设置完善等方面。此类知识有:周代“学在官府”;孔子发展私学;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武帝创建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唐代中央、地方官学机构的创办和专业学校的设立;王安右整顿太学等。

⑶杰出人才的出现,还有赖于对其的发现和选拔,中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沿革是其主要表现之一。此类知识有:汉代的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朝开始采取,唐、宋、明不断加以补充、调整和发展的科举制。

2.中国近代现代史相关知识:

⑴近代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产生了大批杰出的人才。

①有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官兵,遍布历次侵华战争的过程中。

A.鸦片战争中的陈连升、关天培、葛云飞、郑国鸿、王锡鹏、裕谦、陈化成;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聂士成等;

C.抗日战争时期的蔡廷锴、蒋光鼐、杨靖宇、张自忠、左权等。

②有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而涌现的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如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

③农民革命斗争中的领袖,如洪秀全、洪仁玕等;

④民族资产阶级变法和革命的领导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和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派;

⑤无产阶级运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还有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科学技术等领域涌现出的杰出人才,可分类总结其成就、特点和意义。

⑵近代史也是教育走向近代化的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如蔡元培和陶行知,应总结归纳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特点和意义。开始出近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学校,如以培养实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洋务学堂和以培养变法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校,如京师大学堂等。教育制度也出现根本的变化,废除了科举制度,颁发了《奏定学堂章程》,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应将这类事物放在时代背景中去分析看待。

⑶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重视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及其培养和选拔,如教育制度的创建、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各类教育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和科学等领域涌现出大批人才,尤其可注意的是一些事迹较为突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但“文革”时期也曾出现过上山下乡运动不利人才发展的举措和存在着对人才的摧残的现象,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3.世界近代现代史相关知识

⑴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杰出人才在发挥作用,如政治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出现的克伦威尔、罗伯斯底尔、拿破仑、华盛顿、林肯、俾斯麦等,社会主义运动和建设领袖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如提拉克、孟尼利克二世、甘地等;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杰出人才也应分类总结其成就和贡献。

⑵对人培养和选拔也有反映,如拿破仑和日本明治维新发展教育的措施、新加坡培养人才的政策措施等,应放在时代大背景中加以评析。

本内容由【中科网:】热心网友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您与我们联系。中科网(全名:中国科技信息网)国内首家公益性科研技术人才求职招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汇集全国各大高校专家助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技术难题的突破。

2.树立科学人才观推动人才强国战略 篇二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才能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顺利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模式创新的转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一、人才优先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历史经验证明,较之于优先积累物力资本的国家,优先开发人才资源的国家不仅发展速度更快,而且发展质量更高、后劲更足。一些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之所以能迅速提升,就在于人才优先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人才优先发展是后发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其重要表征就是人才资本的优先积累。

世界各国的振兴史说明,国家的发达得益于人力与人才资本的积累并有效使用;每一次成功的经济追赶,都同时伴随着人力与人才资本的先行追赶。

实践证明,人才资本的优先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才优先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表1所列的世界七大工业国(美、英、加、法、德、日、意)与“金砖五国”(中、俄、巴、印、南)在人力人才资本的积累(以经济活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指标)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就业人员人均GDP为指标)之间的鲜明对比,足以印证这一规律。

表1 2008年部分国家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素质相关比较表

[\&就业人员

人均GDP

(万美元/人)\&经济活动人口中

R&D人员

(人/万人)\&经济活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

人员的占比(%)\&经济活动人口中人均受教育年限

(年/人)\&美国\&9.7717\&88.71\&60.2\&16.5\&中国香港\&6.1201\&47.22\&24.3\&16.3\&英国\&8.9757\&58.75\&30.7\&15.9\&加拿大\&8.1753\&73.65\&56.2\&15.8\&法国\&11.0101\&114.45\&27.6\&15.8\&德国\&9.4305\&90.45\&26.5\&15.7\&墨西哥\&2.4756\&17.39\&16.4\&15.3\&以色列\&7.1847\&129.68\&44.5\&15.1\&澳大利亚\&9.4522\&105.44\&34.7\&14.8\&日本\&7.6888\&117.22\&40.5\&14.6\&新西兰\&5.9726\&94.62\&25.8\&14.6\&韩国\&3.9408\&84.76\&33.6\&14.4\&俄罗斯联邦\&2.2656\&72.49\&52.1\&14.1\&意大利\&9.7972\&87.23\&14.5\&9.1\&南非\&2.0183\&11.00\&13.4\&8.8\&中国\&0.5584\&14.32\&9.2\&8.5\&巴西\&1.7471\&18.26\&8.3\&7.1\&印度\&0.2941\&8.54\&6.5\&6.8\&]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0)。

二、人才优先发展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态势下的必然选择

(一)经济全球化态势导致各国竞相优先发展人才

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导致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突破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与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六大特征决定了人才发展的六种态势。其一,生产活动全球分工特征决定了不同国家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其二,跨国公司全球崛起特征决定了国际人才竞争的“本土化”的态势,也即国内人才国际化竞争;其三,生产要素全球配置特征决定了人才国际流动的必然性,跨国度的雇佣和被雇佣日渐常态化;其四,信息技术全球推进特征决定了国际人才竞争方式的灵活化,国际人才竞争“零距离”、“网络化”成为可能;其五,自由贸易全球一体特征决定了国际人才竞争在不同产业、行业的“空间扩展化”;其六,经济组织全球协调特征决定了国际人才竞争“格局多元化”等。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人才国际化。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资本、技术、信息等诸多要素都可以由国家掌控,各国可以用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的利益,而人才的流动是难以控制的。人才自由流动是经济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美国著名学者杜拉克曾说过:“知识社会是流动的社会,人们不再有根。”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谁优先发展人才、优先使用人才,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各国竞相优先发展人才,发达国家通过各种人才计划或战略,都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优秀人才。

(二)人才优先发展也是我国发达地区率先发展的成功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率先发展。究其根源,是这些地区抢占了人才发展的先机,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人才,从而实现地区内人才——经济同向互驱的科学发展局面。

研究表明,表征人才数量的、可进行区域比较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总量”、“科技研发人员总量”和“人力与人才资本存量”三个人才总量指标与经济总量指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且同向性显著,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具有代表性(见图1)。

三、人才优先发展支撑人才事业科学发展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最根本的是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价值理念并贯穿于人才发展的实践之中,在人才资源的开发、结构调整、投资保证、制度创新等方面切实予以体现。

(一)人才资源开发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

nlc202309011814

如果将人才优先发展分为“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两个部分,那么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才资源大国”,再到“人才强国”的转变,不仅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先开发,实现人才优先发展的“量的积累”;还要实施“人才资源”的优先开发,有效盘活现有人才存量,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人才的效能,提升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实现人才优先发展的“质的提升”。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是人才优先发展的关键要务。

表2显示了全国各省市区人才资本“量的积累”状况。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人才资本全国占比前5名为广东、江苏、山东、河南、浙江,其中广东遥遥领先;而高级人才资本全国占比前5名为广东、江苏、北京、山东、浙江,北京替代了山东的位置,淘汰了河南;高端人才资本全国占比前5名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北京领先,上海挤入,山东出局。三类人才资本全国占比指标,显示了东部省域人才资本丰度各具优势和特色。

表3则显示了全国各省市区人才资本“质的提升”状况。依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精确资料,计算得到我国各省市区2010年的人才资本贡献率(即时贡献率),并以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序。同时,还将各地区人才资本在总人力资本中的占比数据也进行了排序。

由表3可见,各地区人才资本贡献率的排序与地区人才资本在总人力资本中的占比排序大致上是一致的,这为“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是人才优先发展的关键要务”提供了实证的依据。

(二)人才结构调整从“低中端起步”到“高端先行”

我国现阶段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紧缺与浪费并存,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而且这些问题都比较突出。重点表现在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这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发展到“人才资源大国”,以“低中端”人才资本的积累为主;而我国目前从“人才资源大国”为起点建设“人才强国”的过程,就要注重“高端先行”了。因此,人才结构优先调整是人才优先发展的现实切入点。

表4显示了全国各省市区人才资本结构状况。在“高端先行”方面,以“高端人才资本在区域总人力资本中的占比”为标准衡量,北京、上海、天津、江苏、辽宁、浙江、广东等东部省市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三)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是人才优先发展的长远导向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往往比较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同时兼顾物质资本投资。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则比较注重见效快的物质资本投资,而对需要较长时间才起作用的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这恰恰容易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突破此“瓶颈”的根本路径就是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在整个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其实,人力资本投入特别是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研究显示,对人的全过程投资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成才投资,时间段一般从小学入学开始,经历不同的知识获取过程,到获得某一个层次学历(中专、大专、大学乃至硕士)毕业后就业为止。此阶段的投资性质为人力资本投资,投资的目标为知识积累。第一阶段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家庭或社会,是投资的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为创新投资,时间段一般从某一个学历层次(中专、大专、大学乃至硕士)毕业开始,经历自主知识创新过程(部分人才经历博士或博士后阶段),到创新成果的形成为止。此阶段的投资性质为人才创新投资,投资的目标为知识创新。第二阶段的投资主体是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是投资的中级阶段。

第三阶段为创业投资,时间段一般从创新成果的转化开始,经历企业孵化过程或小试、中试阶段,到新产品形成并具备上市规模。此阶段的投资性质为人才创业投资,投资的目标为成果转化、新产品进入市场并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第三阶段的投资主体是以企业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是投资的高级阶段。

就一般规律而言,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效益/投资比,呈递增趋势,如图2。

从图2可见,人才投资特别是人才创新创业阶段的投资,其单位投资效益大于人力资本投资阶段(人才成才阶段)。

从图3中的2010年地区GDP总量与人力资本投资总量的相关性也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一个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同向性,二者密切相关联。

[地区GDP总量与人力资本投资总量的相关性][GDP][人力资本投资][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京][津][冀][晋][蒙][辽][吉][黑][苏][沪][皖][浙][闽][赣][鲁][豫][湘][鄂][粤][桂][琼][渝][黔][川][滇][藏][陕][甘][青][宁][疆]

图3 地区GDP总量与人力资本投资总量的相关图

因此,在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中,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实现了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才能为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等夯实根基。

(四)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是人才优先发展的法制保障

从人才整体层面上看,人才的能量的发挥不仅取决于人才个体的能力,更取决于国家的人才管理制度。优秀的人才加上好的管理制度才能产生有活力的生产力。从本质上讲,人才的竞争不仅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人才资源的争夺战,更是人才争夺背后的人才制度之间的较量。

目前,我国的人才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建立市场经济新型体制的要求相比,人才制度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人才观念,进一步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使之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次,要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改善人才竞争的制度环境。第三,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一套“人才优先”的福利待遇政策。第四,坚持“以用为本”的方针,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积极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贡献才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作者系武汉工程大学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才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篇三

[背景材料]

1、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理论。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以来,已累计增产4000亿公斤,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只有初中学历的许振超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桥吊队长。30年开,他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创造了世界一流的装卸效率,成为一流的桥吊专家,为我国的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双开”测试 ]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请从两个角度分析上述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为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做好准备。

[ 参考答案 ]1.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因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并发挥着巨大的乘数效应)。②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③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对科技的进步乃至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任选一点作答即可)2.①从发展科技的角度:国家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高科技,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从发展教育的角度:国家要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努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③从重视人才的角度:国家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国家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⑤从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角度: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我们又是一个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发展高新技术,迎接挑战,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任选两点即可)3.青少年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有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言之有理即可)

[背景材料]

1、2005年“3.15”的主题是“健康、维权”。

2、2005年3月7日,山东省卫生监督部门追查到160多箱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苏丹红一号”色素的辣椒制品。

3、在2004年服务类申诉中,电信服务申诉量增长很快,以6000多件的数量排列到了第一位,紧随其后的分别是餐饮、洗染、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在商品申诉排名中,通讯器材类商品排在了首位,申诉量超过了8000多件,另外,房屋成为2004年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申诉数量升幅较大,以1000多件排名第八位。

1、结合材料说明确立2005年“3.15”主题体现了哪些观点?

2、为使今年“3.15”主题深入人心,某校初二学生准备开展一次以维权为题的主题班会,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请你设计一个完整的活动步骤。

[参考答案]

1、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重要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任何权利的基础。②党和政府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参与者的经济行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体现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③“健康、维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体现了以人为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④“健康、维权”这一主题有助于消费者提高对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配合有关部门同假冒伪劣商品作斗争,及时惩处违法犯罪分子,使自己得到锻炼,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稳定,促使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①观看小品《打工奇遇》。②结合小品就现实生活中的假冒伪劣产品商品,学生谈认识、危害。③分组讨论假冒伪劣产品产生的原因。④师生共同交流作为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步骤还要详细些)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

1、简要介绍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2、列举邓小平同志的三句名言。

3、列举邓小平伟大旗帜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或发生的重大事件。

4、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向伟人学习的决心。

[参考答案]

1、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率军挺进中原,指挥淮海战役,领导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三步走”战略,指出当今时代的主题等。

2、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北京“申奥”成功等;加入“世贸”组织;上海“申博”成功等。

4、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刻苦学习,艰苦奋斗,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背景材料]2005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发奖励证书。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的灵魂在创新,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

1、请你举出历史上科技创新给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的两个事例。

2、怎样做才能成为创新人才?

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令人遗憾,象征我国科学技术顶峰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出现空缺。”读了这则新闻报道后,初三一班的同学决定出一期手抄报,你会从哪些方面组织材料呢?

4.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篇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这为我们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人才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所谓人才意识一是善于发现人才的意识,二是合理配置人才的意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在各个用人单位都在烦恼人才难觅,其实在市场经济下,到处都有金子,就是缺发现金子的眼睛和诚心。我相信只要以求贤若渴的心去寻觅人才,并在发现人才后能如获至宝般珍惜,那么用人单位就会得到“聚宝盆”。人人都是人才,就看放的是不是地方。人才的配置决定了他们作用的大小。把经济人才安排到教育系统,把教育人才调配到建设领域,把工程人才选派到行政领域等,这些人才错位的现象事实上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作为用人单位应该更多的去观察、了解人才,摸清其所长所短,这样才能做到知人善任。所必须注意的是,在发现和配置人才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必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要把以事业为上作为选好人用准人的根本出发点,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不拘一格的选贤任能。要公平正派的选人用人,任人唯贤,做到“内举不避亲,外拒不避嫌”。

加强教育,着力聚焦培养爱国奉献的创新人才。“必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以培养创新型爱国人才为导向,不断地改进教育方式和内容,在招生制度和考试制度的变革上继续探索。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依托国家和地区的人才项目,发挥高校院所、企业园区和研究机构的基地优势,培养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的爱国奉献人才。

构建人才制度体系,从根本上保障选人用人和人才培育。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根本上又是制度的竞争。目前我国十分注重人才的制度体系建设和改革。早在2016年3月,中共中央就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我们必须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不断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机制。只有支撑起了制度的保护伞,人才的培育与选用才有了坚实的保障。

5.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篇五

摘要: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科学人才是指,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科学人才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加拿大著名的学者、加拿大优秀基金评选主审官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 Horibe)认为:“简而言之,科学人才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 关键词: 科学人才观

科学的人才观,是对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观念和正确态度。科学人才观由科学和人才观两个概念组成。科学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人才观就是对人才问题的各种看法、观点。科学与人才观的结合,构成了全面的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科学人才观,既是人才观,也是方法论,具体是指对人才的含义、标准、价值及其成长、使用、管理规律的根本看法,它将直接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科学人才观的提出,为我们正确处理人才工作中各种关系、矛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和具体方法,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树立和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这是科学人才观最基本的观念。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当今世界,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是尊重劳动,本质是尊重人才。惟有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和开发,让最重要的发展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我国的竞争力才能不断增强。为此,要克服有些领导未能真正把人才资源视为第一资源的旧观念,改变人才资源建设开发不力的状况。

二 树立和落实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这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容。人才具有多样性、广义性、层次性、相对性、发展性、群体性等特征,是个很广阔的概念。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拓展育才识才用才的范围,行行出状元。只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才。要以品德、知识、才能、业绩为标准和社会承认、业内认可衡量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人才对象的覆盖范围更广,接纳人才的社会包容度更大,为人人成才、争做贡献,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更多的机会、条件。为此,要克服“名本主义”,改变单纯按资历、学历、职称、职务等论人才的片面观。

三 树立和落实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思想。这是科学人才观的重点。现在,全国高级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才的5.5%,国际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山西高新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保险、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频频告急,能整合生产要素、有效运用社会资源、聚集人才积极创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奇缺。缺乏高层次人才的带动,山西人才队伍门类不齐全、梯次不合理、新老不衔接、素质不配套,已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把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摆在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要克服缺乏战略头脑的短浅落后人才观念,改变搞经济轻科技,搞科技轻人才,搞人才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做法。

四 树立和落实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的观念。这是科学人才观的主题。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才问题,必须培养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大军和领军人。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中人才比例还很弱。要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创造条件,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做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充分发挥出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此,要克服忽视人才重要性的旧观念,改变培养计划不落实、创业条件不具备的现象。

五 树立和落实为人才创造优越环境的意识。这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措施。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以培养、留住、评价、激励、流动、使用为内容的政策、法规环境,营造为人才服好务、办实事,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拴人引才环境,营造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支持科研、鼓励创造、施展才智、建功立业的工作环境,营造互相理解、增强团结、彼此信任、真诚合作、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倡导自由、发扬民主、反对垄断、敢于冒尖、勇攀高峰、生动活泼的学术环境。要克服对人才缺乏法制、制度保障,改变没有人情味的现象。

六 树立和落实人才工作协调发展、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这是科学人才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人才观指导下的人才工作,必须是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根本任务,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检验人才工作的成效。坚持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相协调,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坚持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党政人才一起抓;促进人才在地区、产业、行业、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合理分布;进一步做好农村、西部地区的人才工作;

加强青年人才、妇女人才、少数民族人才和党外人才的培养;注意发挥离退休人才、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

6.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篇六

1.2007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2.2007年11月5至11月8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湖北考察教育工作时强调,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是继2007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之后的又一利国惠民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国民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3.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考点链接】

1.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2)有利于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3)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4)有利于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如何认识我国取消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举措?

(1)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3)体现了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指导思想。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3.我国应如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1)全面落实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思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事业,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3)切实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4.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1)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2)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和实践;正确选择成才目标,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命题趋势】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历年中考命题热点。该热点常与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我国科技、教育、创新的现状,国家应怎样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等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考查,有时也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等时政热点联系起来进行考查。此外,联系自身实际归纳出自己在实施中的具体做法,也是考查点之一。题型多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探究实践题为主。

【跟踪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08年1月8日,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说明了()

①我国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②国家重视高新科技,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③国家坚持把科技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 ④我国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知识的尊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据统计,当前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已达60%—80%,而我国这一数字仅为31.65%。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科技进步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 ②我国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问题 ③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④我国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③④

3.温家宝总理强调: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科技上占领制高点。这表明()

①科技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 ②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③我国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④我国已经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才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针对右图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我国应该()

A.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鼓励创新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C.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多购买先进国家的专利并吸收利用

5.2007年12月,新华网公布了2007年国内重大科技成果:龙芯万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渤海湾发现10亿吨整装大油田;首列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下线;我国发射首颗探月卫星;我国自主研制的支线飞机下线;北斗布阵与GPS争锋……这说明()

A.我国科技水平已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B.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

C.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已稳居世界领先地位

D.我国探月卫星技术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二、材料分析题

6.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航天史上又一次崭新的跨越。

材料二:美、日、中三国科技实力比较表和符合科学素养条件人口比例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阅读两则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3)要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我国必须实施什么发展战略?为什么?

7.材料一: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7—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典已连续四年居全球竞争力排名榜前三名。瑞典是世界上公民科学素质最高的国家之一,而重视教育无疑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功臣”。在瑞典,从小学到大学一律免学费。1至9年级,学生还可以在校享受免费午餐。高中生每月可获得约1000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7瑞典克朗)的助学金,大学生每月可获得助学金和低息贷款,以减轻家庭负担,避免因经济原因辍学。瑞典在科技人才储备方面始终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这与瑞典人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在短短的10年间已经给近5000万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但是目前15周岁以上的成人文盲人数却高达1亿人。专家指出,尽管我国在扫除文盲方面成绩斐然,但在剩余的文盲中,绝大部分在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而其中大部分是女性,扫盲教育依然任重道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瑞典的全球竞争力位列前三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5000万人”和“1亿人”两个数据分别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4)两则材料给了你哪些启示?

三、探究与实践题

8.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时强调: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某校九(2)班同学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后,备受鼓舞,决定编写以人才强国战略为主题的专题板报。假如你也参加,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为板报设计一个主题,并根据主题写一个编者按。

(2)设计三个与板报相关的栏目。

(3)谈谈编写本期板报的感想。

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B

6.(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航天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材料二说明我国整体科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民族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感想: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②我们必须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立志做祖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等。(3)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因为现代科技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科技事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必须加快科技发展,才能增强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教育是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和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我国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必须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7.(1)重视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2)“5000万人”反映了我国政府重视发展教育,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1亿人”反映出我国教育水平依然落后,加快教育发展刻不容缓,应切实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很不平衡。(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不仅关系当前而且关系长远,不仅关系经济繁荣而且关系社会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当今世界,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上一篇:徜徉在其中作文下一篇:个人总结及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