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的发展前景

2024-10-01

钢结构的发展前景(共11篇)(共11篇)

1.钢结构的发展前景 篇一

与传统结构体系相比,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体系的理论还不很完善,存在着很大的理论探索空间。目前的热点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研究方面:

(1)门式刚架体系中存在着较大的蒙皮效应,蒙皮结构具有较大承载力及刚度,而自重却很轻。如何考虑蒙皮效应与结构共同工作的空间作用。

(2)由于刚架的截面抵抗矩与抗弯承载力成正比,故刚架梁和柱都可以根据其截面上的弯矩值大小,采用变截面形式,变截面位置处根据需要可改变腹板的高度和厚度及翼缘的宽度,以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又因为门式刚架的腹板较薄,可按有效宽度设计,即允许部分腹板失稳,并可利用其屈曲后强度。

而变截面的梁柱,在腹板局部屈曲后,其刚架结构体系稳定极限承载力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实验验证方面:在静力和动力荷载及地震荷载作用下,节点、基本构件和整体刚架结构的受力性能、破坏机理,及其对门式刚架体系的极限稳定承载力的影响。

设计方面:

(1)需进一步开发更合理的设计软件,如以用钢量为目标函数,以极限承载力或不适合变形为控制参数的计算机分析、优化设计软件。

(2)构件、刚架节点、彩板节点设计的可靠性、方便性和适用性。

生产技术方面:焊接工艺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切割、组立(或拼装)、焊接、校正以及抛丸除锈和防腐处理技术等。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安装精度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压型板以及配套附件安装的安装工艺,板型连接和节点处理质量等。

2.钢结构的发展前景 篇二

1 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经济性比较, 具有综合优势

1) 造价低, 建筑速度快, 工期短;其次是钢结构柱网之间跨度较大, 可利用面积和空间更大;自重轻、抗震性能强;综合造价低;钢结构建筑寿命较长, 施工现场无垃圾, 利于环保;符合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钢结构工业化程度高, 将节能、防水、隔热、门窗等先进成品集于一体, 成套使用, 将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 可以提高建筑品质.在环保、节能、高效、工厂化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被称为“绿色环保建筑”。

2) 建筑周期较短, 将有效减少资金压力。综合这些因素, 钢结构建筑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认知度。

3)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蓄势待发。降低能耗, 做到节能环保, 研究节能省地型住宅, 要在住宅建设中贯彻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方针, 研究开发和引进性能好的新型住宅建筑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 从贷款、税收、保险等方面对这种节能省地型的新住宅体系给予扶持, 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2 多层轻钢结构住宅是节能省地的新型住宅体系

利用镀锌轻钢龙骨作为承重结构的冷弯薄壁型钢住宅, 由于在墙体和楼盖的龙骨间填充大量保温棉, 因而具有优异的节能性能。这种结构自重轻, 抗震、保温、隔热性能好, 干作业施工, 节水效果显著, 及工期短、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因此可以说, 多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是最能体现节能、节地、节水原则的住宅体系之一。研究开发和引进多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体系, 是落实“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针的一项具体措施。

采用多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体系将会取得的良好效果如下:

1) 节地

2) 节能

3) 节水

4) 有利于环境保护.

5) 引进和推荐符合时代要求的全装修节能环保型的“绿色建筑”,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3 引进多层轻钢结构住宅体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 防火规范问题:

突破目前我国的建筑防火规范要求, 是多层轻钢结构住宅能否在我国顺利普及的关键所在。常见的钢结构有防火板包裹, 防火喷涂, 复合防火等。

2) 政策扶持问题:

轻钢结构住宅具有优良的性能, 维修费用低, 部分发达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政策, 并给予延长还宽期限的优惠。

4 从住宅建筑的发展来看, 钢结构住宅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 更好满足建筑上大开间、灵活分隔的要求, 可提高使用面积率5%~8%。

2) 与钢结构配套技术的轻质墙板、复合楼板等采用新型材料, 符合节能建筑的要求。

3) 钢结构构件及其配套技术相应部件绝大部分可以实现工厂化制做、产品化。

4) 钢结构住宅体系可以实现住宅建筑技术集成化的产业化新思路。

5) 钢结构住宅体系工业化生产程度高, 现场湿作业少, 符合环保建筑的要求。

6) 钢结构体系自重轻 (约为混凝土结构的一半) , 可以大大减少基础的造价。

7) 钢结构体系施工周期短 (约为混凝土结构的1/3至1/2) , 可以缩短投资资金的占有周期, 大大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

8) 钢结构体系住宅直接造价略高于混凝土结构, 但其 综合效益却明显高于传统的住宅体系。

5 我国钢结构住宅体系在以下几方面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1) 加强防火、防腐 及防震技术的研究 , 全面提升行业的科技水平和含量;

(2) 半刚性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分析、研究;

(3) 隔墙板材布置、排版系统化、标准化研究, 统一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设计软件的开发;

(4) 楼面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研究;

(5) 结构抗震的计算与分析;

(6) 结构体系优化设计方法、各种大型结构设计软件的开发与研究;

(7) 钢结构住宅施工方法研究。

6 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的战略方针

1) 提高国产钢材质量, 多开发型钢生产规格, 降低钢结构建筑成本 。

2) 加大力度, 宣传推广钢结构的优越性。

3) 制定培养钢结构专业技术人才战略。

4) 重视信息化建设制订技术规范 , 满足市场的需要。

5) 加强品牌意识, 提高钢结构企业的竞争力。

钢结构在民用建筑尤其是商用建筑上的利用价值非常巨大。随着建设部把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绿色节能环保建筑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国家开始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建筑行业积极合理地推广应用钢结构。“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前景非常被看好。我们期待着着钢结构住宅早日走近走进了消费者的生活中。

业内一致认为, 随着人们对于住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举“环保、节能、工厂化”以及绿色环保大旗的钢结构住宅,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建设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建筑钢结构用材市场发展概况和前景.

[2]周绥平.钢结构 (第二版) [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1-15.

[3]董事尔, 张鹏.钢结构的应用前景及教学思考.

3.钢结构的发展前景 篇三

一、钢结构建筑的优点

(一)材料强度高,结构自重轻

钢材的强度同混凝土或其它材料相比,要高很多,这样,在承受同样的荷载情况下,就可以少用许多材料。虽然钢材的容重比混凝土或其它材料要大,但钢材的容重与屈服强度的比值却是最小的,所以,采用钢结构时,结构自重是较小的。例如,在相同的跨度和荷载条件下,钢屋架的重量只有钢筋混凝土屋架的1/3~1/4,如果采用薄壁型钢屋架则重量更轻,可达钢筋混凝土屋架的1/10。钢结构建筑自重较轻,使其在结构抗震、软弱地基的地区、运输和安装、大跨重载结构等方面的应用具有突出的优势。

(二)结构面积小

与混凝土材料相比,钢结构材料强度高,钢结构柱截面面积小,其外轮廓面积仅为钢筋混凝土柱的1/3,从而可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据统计,一般多、高层建筑中,钢柱的截面面积占建筑面积的3%左右,而混凝土柱的截面面积占建筑面积的7%~9%。

(三)钢结构加工、制作简单,施工方便,工业化程度高

钢结构的各种构件由钢板和各种型材组成,仅仅需要在专业化的钢结构加工厂进行比较简单的加工、制作即可完成,然后将各种构件运至施工现场,经过比较简单的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即可形成结构,施工方便,现场湿作业少。钢结构的工厂制作、工地安装的施工方法,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建筑结构的工业化程度,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钢结构的工地安装若采用螺栓连接,不仅安装时施工方便、快捷,而且对已建成的钢结构也易于拆卸、加固和改建。

(四)综合经济效果好

钢结构由于自重较轻,基础费用亦较低,总体用料减少,直接成本较低.同时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施工中一般不需要大型的起重运输设备,施工人员相对来说也较少,因此,间接费用亦可减少。所以,钢结构的综合经济效果是比较好的。

(五)钢结构是绿色环保结构

钢结构主要使用的材料是钢材,它是一种高强度、高性能的绿色环保材料,具有很高的再循环使用价值。钢结构施工时可大大减少砂、石、水泥的用量,可以减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施工现场干作业多,湿作业少,施工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的发展、改造、更新,在拆除已有建筑时,混凝土结构成了建筑垃圾,无法再利用,而钢结构拆除后可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量极少,故钢结构是绿色环保结构,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的现状

(一)我国钢结构建筑由中外合作向国产化发展

由于我国现代钢结构建筑技术起步较晚,发展受限,所以许多国内著名的钢结构建筑都是与外国合作施工的,如北京京厂中心和上海金茂大厦等。中外合作对我国国内自主研究、开发和利用钢结构建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1998年大连远洋大厦的建成标志我国钢结构建筑正式迈入国产化。

(二)轻钢结构的快速发展

轻钢结构由于其节约钢材、安全可靠、节约工期和使用灵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工、农、商业以及民宅建筑等,轻钢结构建筑的投入使用受到了社会的认可,称为了钢结构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钢结构建筑空间的扩展

钢结构建筑的面积与空间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与日益成熟,如2008年3月完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即国家体育场建筑面积达到了25.8万平方米,内设永久座席80000个,临时性座席20000个,并且造型独特,代表了国际先进的钢结构建筑水平。

(四)钢结构建筑与国外的差距

我国的现代钢结构建筑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整体水平仍有很大差距,钢结构建筑在全国建筑中的比例非常低,并且我国建筑用钢主要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钢结构用钢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比例还有差距。

三、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方向

(一)高效性能钢材的研发和应用

高效性能钢材主要是指钢材的强度比较高,塑性和韧性也比较好,耐火耐侯性能优良,价格比较适中的钢材,也包括用高效性能鋼材生产出的具有良好截面特性的型材等。研发出高效性能的钢材并应用于钢结构建筑上,可以提高钢结构建筑的承载能力,降低钢结构建筑的造价。

(二)结构形式的革新

充分发挥每一种结构形式的优点,促进结构形式的发展,形成诸如组合结构、杂交结构、预应力结构等新型结构形式,以达到节约材料、降低造价的目的,是今后发展钢结构建筑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设计计算方法的改进和计算手段的提高

加强设计计算方法的改进,结构设计考虑优化理论的运用,人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后还应继续研究改进。在设计计算中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绘图,编制通用或专用的计算软件,改进计算手段,提高设计计算的准确度和效率。

(四)发展轻型钢结构建筑

轻型钢结构建筑是以轻型高效钢材和轻质高效维护材料组装而成的低层或多层钢材料建筑,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属于绿色环保建筑体系,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重点发展的新型钢结构建筑体系。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同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发展钢结构建筑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要求,符合我国的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发展钢结构建筑的各种条件基本都已具备,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努力开拓和进取,我国钢结构建筑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同先进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并将最终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提高我国建筑科技的水平。可以说,我国钢结构建筑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肖亚明.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2]刘伟,宋非非,常庆芬.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02).

[3]仇智,罗亚冉.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2).

4.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 篇四

在这实际的三维世界里,任何结构物本质上都是空间性质的,只不过出于简化设计和建造的目的,人们在许多场合把它们分解成一片片平面结构来进行构造和计算。与此同时,无法进行简单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空间体系也始终没有停止其自身的发展,而且日益显示出一般平面结构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和创造潜力,体现出大

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空间结构的卓越工作性能不仅仅表现在三维受力,而且还由于它们通过合理的曲面形体来有效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当跨度增大时,空间结构就愈能显示出它们优异的技术经济性能。事实上,当跨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一般平面结构往往已难于成为合理的选择。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大跨度建筑多数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

近二十余年来,各种类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建筑物的跨度和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尺度达150m以上的超大规模建筑已非个别;结构形式丰富多彩,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发展了许多新的空间结构形式。例如1975年建成的美国新奥尔良“超级穹顶”(Superdome),直径207m,长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球面网壳;现在这一地位已被1993年建成夏径为222m的日本福冈体育馆所取代,但后者更著名的特点是它的可开合性:它的球形屋盖由三块可旋转的扇形网壳组成,扇形沿圆周导轨移动,体育馆即可呈全封闭、开启1/3或开启2/3等不同状态。1983年建成的加拿大卡尔加里体育馆采用双曲抛物面索网屋盖,其圆形平面直径135m,它是为1988年冬季奥运会修建的,外形极为美观,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索网结构。70年代以来,由于结构使用织物材料的改进,膜结构或索-膜结构(用索加强的膜结构)获得了发展,美国建造了许多规模很大的气承式索-膜结构;1988年东京建成的“后乐园”棒球馆,也采用这种结构技术尤为先进,其近似圆形平面的直径为204m;美国亚特兰大为1996年奥运会修建的“佐治亚穹顶”(GeogiaDome,1992年建成)采用新颖的整体张拉式索一膜结构,其准椭圆形平面的轮廓尺寸达192mX241m。许多宏伟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筑已成为当地的象征性标志和著名的人文景观。

由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人们还在不断追求覆盖更大的空间,例如有人设想将整个街区、整个广场、甚至整个山谷覆盖起来形成一个可人工控制气候的人聚环境或休闲环境;为了发掘和保护古代陵墓和重要古迹,也有人设想采用超大跨度结构物将其覆盖起来形成封闭的环境。目前某些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尺度为300m以上的超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设计方案探讨。

可以这样说,大跨空间结构是最近三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国际《空间结构》杂志主编马考夫斯基(Z.S.Makowski)说:在60年代“空间结构还被认为是一种兴趣但仍属陌生的非传统结构,然而今天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从今天来看,大跨度和超大跨度建筑物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状况已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世界各国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例如,早在20年前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曾组织了为期10年的空间结构研究计划,投入经费1550万美元。同一时期,西德由斯图加特大学主持组织了一个“大跨度空间结构综合研究计划”,每年研究经费100万马克以上。这些研究工作为各国大跨度建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国际壳体和空间结构学会(IA)每年定期举行年会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著名学术团体之一。

我国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基础原来比较薄弱,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十余年来也取得了比较迅猛的发展。工程实践的数量较多,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逐渐趋向多样化,相应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技术也逐步完善。以北京亚运会(1990)、哈尔滨冬季亚运会(1996)、上海八运会(1997)的许多体育建筑为代表的一系列大跨空间结构——作为我国建筑科技进步的某种象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一定影响。

种种迹象说明,我国虽然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国大人多,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要建造更多更大的体育、休闲、展览、航空港、机库等大空间和超大空间建筑物的需求十分旺盛,而且这种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超过许多发达国家。这是我国空间结构领域面临的巨大机遇。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还比较拘谨,较少大胆创新之作,说明新颖的建筑构思与先进的结构创造之间尚缺乏理想的有机结合,尤其是150m以上的超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工程实践还比较少;结构类型相对地集中于网架和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用得比较少,而一些有巨大前景的新颖结构形式如

膜结构和索-膜结构、整体张拉结构、可开合结构等在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工程实践,在我国则还处于空白或艰难起步阶段。情况看来是,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经过十余年来在较为平坦的草原上的驰骋之后,似乎遇上了一个需要努力跃上的新台阶。这一新台阶包含材料和生产条件等技术问题,也包含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理论问题。为促进我国空间结构进一步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有待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努力创造条件,以求得这些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较快较好地解决。

大跨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十分丰富多彩,习惯上分为如下这些类型: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平板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和索-膜结构;近年来国外用的较多的“索穹顶”(CableDome)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索-膜结构;混合结构(HybridStructure),通常是柔性构件和刚性构件的联合应用。

在上述各种空间结构类型中,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在50年代后期及60年代前期在我国有所发展,当时建造过一些中等跨度的球面壳、柱面壳、双曲扁壳和扭壳,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投入过许多力量,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规程。但这种结构类型日前应用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施工比较费时费事。平板网架和网壳结构,还包括一些未能单独归类的特殊形式,如折板式网架结构、多平面型网架结构、多层多跨框架式网架结构等,总起来可称为空间网格结构。这类结构在我国发展很快,且持续不衰。悬索结构、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等柔性体系均以张力来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可总称为张力结构。这类结构富有发展前景。下面按这两个大类简要介绍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状况。





二、空间网格结构

网壳结构的出现早于平板网架结构。在国外,传统的肋环型穹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而第一个平板网架是1940年在德国建造的(采用Mero体系)。中国第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网壳是在50和60年代建造的,但数量不多。当时柱面网壳大多采用菱形“联方”网格体系,1956年建成的天津体育馆钢网壳(跨度52m)和l961年同济大学建成的钢筋混凝土网壳(跨度40m)可作为典型代表。球面网壳则主要采用助环型体系,1954年建成的重庆人民礼堂半球形穹顶(跨度46.32m)和1967年建成的郑州体育馆圆形钢屋盖(跨度64m)习能是仅有的两个规模较大的球面网壳。自此以后直到80年代初期,网壳结构在我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对而言自第一个平板网架(上海师范学院球类房,31.5mx40.5m)于1964年建成以来,网架结构一直保持较好发展势头。1967年建成的首都体育馆采用斜放正交网架,其矩形平面尺寸为99mx112m,厚6m,采用型钢构件,高强螺栓连接,用钢指标65kg每平米(1kg每平米≈9.8pa)。1973年建成的上海万人体育馆采用圆形平面的三向网架净架110m,厚6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焊接空心球结点,用钢指标47kg每平米。当时平板网架在国内还是全新的结构形式,这两个网架规模都比较大,即使从今天来看仍然具有代表性,因而对工程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当时体育馆建设需求的激励下,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和设计部门对这种新结构投入了许多力量,专业的制作和安装企业也逐渐成长,为这种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里是我国空间结构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平板网架结构就自然地处于捷足先登的优先地位。甚至80年代后期北京为迎接1990年亚运会兴建的一批体育建筑中,多数仍采用平板网架结构。在这一时期,网架结构的设计已普遍采用计算机,生产技术也获得很大进步,开始广泛采用装配式的螺栓球结点,大大加快了网架的安装。

但事物总是存在两个方面。在平板网架结构一枝独秀地加快发展的同时,随着经济和文化建设需求的扩大和人们对建筑欣赏品位的提高,在设计日益增多的各式各样大跨度建筑时,设计者越来越感觉到结构形式的选择余地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对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要求。这种现实需求对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等多种空间结构形式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刺激作用。由于网壳结构与网架结构的生产条件相同,国内已具备现成的基础,因而从80年代后半期起,当相应的理论储备和设计软件等条件初步完备,网壳结构就开始了在新的条件下的快速发展。建造数量逐年增加,各种形式的网壳,包括球面网壳、柱面网壳、鞍形网壳(或扭网壳)、双曲扁网壳和各种异形网壳,以及上述各种网壳的组合形式均得到了应用;还开发了预应力网受、斜拉网壳(用斜拉索加强网壳)等新的结构体系。近几年来建造了一些规模相当宏大的网壳结构。例如1994年建成的天津体育馆采用肋环斜杆型(Schwedler型)双层球面网壳,其圆形平面净跨108m,周边伸出13.5m,网壳厚度3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焊接空心球结点,用钢指标55kg每平米。1995年建成的黑龙江省速滑馆用以覆盖400m速滑跑道,其巨大的双层网壳结构由中央柱面壳部分和两端半球壳部分组成,轮廓尺寸86.2mx191.2m,覆盖面积达15000平米,网壳厚度2.1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螺栓球结点,用钢指标50kg每平米。1997年刚建成的长春万人体育馆平面呈桃核形,由肋环型球面网壳切去中央条形部分再拼合而成,体型巨大,如果将外伸支腿计算在内,轮廓尺寸达146mx191.7m,网壳厚度2.8m,其桁架式“网片”的上、下弦和腹杆一律采用方(矩形)钢管,焊接连接,是我国第一个方钢管网壳。这一网壳结构的设计方案是由国外提出的,施工图设计和制作安装由国内完成。

在网壳结构的应用日益扩大的同时,平板网架结构并未停止其自身的发展。这种目前来看已比较简单的结构有它自己广泛的使用范围,跨度不拘大小;而已近几年在一些重要领域扩大了应用范围。例如在机场维修机库方面,广州白云机场80m机库(199年)、成都机场140m机库(1995年)、首都机场2Zmx150m机库(1996年)等大型机库都采用平板网架结构。这些三边支承的平板网架规模巨大,且需承受较重的悬挂荷载,常采用较重型的焊接型钢(或钢管)结构,有时需采用三层网架;其单位面积用钢指标可达到一般公用建筑所用网架的一倍或更多。单层工业厂房也是近几年来平板网架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便于灵活安排生产工艺,厂房的柱网尺寸有日益扩大的趋向,这时平板网架结构就成为十分经济适用的理想结构方案。1991年建成的第一汽车制造厂高尔夫轿车安装车间面积近8万平米(189.2mx421.6m),柱网21mx12m,采用焊接球结点网架,用钢指标31kg每平米。该厂房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板网架结构。1992年建成的天津无缝钢管厂加工车间面积为6万平米(108mx564m),柱网36mx18m,采用螺栓球结点网架,用钢指标32kg每平米,与传统的平面钢桁架方案比较,节省了47%。鉴于这类厂房的巨大圆积,它们确实为平板网架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新领域。十分明显,包括网架和网壳在内的空间网格结构是我国近十余年来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空间结构类型。这类结构体系整体刚度好,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可提供丰富的建筑造型,因而受到建设者和设计者的喜爱。我国网架企业的蓬勃发展也为这类结构提供了方便的生产条件。据估计,近几年我国每年建造的网架和网壳结构达8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相应钢材用量约20万t。这么大的数字是任何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无愧于“网架王国”这一称号,难怪国外有关企业对这一巨大市场垂涎欲滴。

如此大的发展势头自然也会带采一些问题。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目前网架生产的工艺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尚有一定距离。尤其是在市场需求带动下,大量小型网架企业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难免良莠不齐,设计也非总由有经验人士担任。因而大力加强行业管理,切实把握住设计制作和安装质量,是促进我国空间结构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



三、张力结构



中国现代悬索结构的发展始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北京的工人体育馆和杭州的浙江人民体育馆是当时的两个代表作。北京工人体育馆建成于1961年,其圆形屋盖采用车辐式双层悬索体系,直径达94m。浙江人民体育馆建成于1967年,其屋盖为椭圆平面,长径80m,短径60m.采用双曲抛物面正交索网结构。

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悬索屋盖是美国于1953年建成的Raleigh体育馆,采用以两个斜放的抛物线拱为边缘构件的鞍形正交索网。我国建造的上述两个悬索结构无论从规模大小或技术水平来看在当时都可以说是达到国际上较先进水平的。但此后我国悬索结构的发展停顿了较长一段时间,一直到80年代,由于大跨度建筑的发展而提出的对空间结构形式多样化的要求,这种形式丰富的轻型结构重新引起了人们的热情,工程实践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应用形式趋于多样化理论研究也相应地开展起来形势相当喜人。

柔性的悬索在自然状态下不仅没有刚度,其形状也是不确定的。必须采用敷设重屋面或施加预应力等措施,才能赋予一定的形状,成为在外荷作用下具有必要刚度和形状稳定性的结构。值得称道的是,我国的科技人员在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在结合工程具体条件创造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应用形式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和创新。

例如,山东省淄博等地把悬索结构应用于中小型屋盖结构中,颇具特色。他们主要采用单层平行索系或伞形辐射索系加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构造方式。施工时先将屋面板挂在索上(使索正好位于板缝中),在板上临时加载使索伸长,然后在板缝中浇灌细石混凝土,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卸去临时荷载,即形成具有一定预应力的“悬挂薄壳”。这种构造和施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设备,造价也比较低。

为了提高单层悬索的形状稳定性,在单层平行索系上设置横向加劲梁(或桁架)的办法也是十分有效的。横向加劲构件的作用有二:一是传递可能的集中荷载和局部荷载使之更均匀地分配到各根平行的索上;二是通过下压横向加劲构件的两端到预定位置或通过对索进行张拉使整个体系建立预应力,从而提高屋盖的刚度。从安徽体育馆等几个工程的实践来看这种混合结构体系施工方便,用料经济,是一种成功的创造。

由一系列承重索和曲率相反的稳定索组成的预应力双层索系,是解决悬索结构形状稳定性的另一种有效形式。其工作机理与预应力索网有类似之处。1966年瑞典工程师Jawerth首先在斯德哥尔摩滑冰馆采用由一对承重索和稳定索组成被称为“索桁架”的专利体系,其后这种平面双层索系在各国获得相当广泛刚用。我国无锡体育馆也采用了这种体系。作为对这种体系的改进,吉林滑冰馆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空间双层索系,它的承重索与稳定索在不同一阵平面内,而是错开半个柱距,从而创造了新颖的建筑造型,而且很好地解决了矩形平面悬索屋盖通常遇到的屋面排水问题。这一新颖结构参加了1987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先进结构展览。

我国悬索结构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许多工程中运用了各种组合手段。主要的方式是将两个以上预应力索网或其它悬索体系组合起来,并设置强大的拱或刚架等结构作为中间支承,形成各种形式的组合屋盖结构。例如四川省体育馆和青岛市体育馆的屋盖是由两片索网和作为中间支承的一对钢筋混凝土拱组合起来的。北京朝阳体育馆由两片索网和被称为“索拱体系”的中央支承结构组成。中央索拱体系由两条悬索和两个钢拱组成,本身是一种混合结构,其概念也具有创新意义。采用各种组合式屋盖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建筑造型,而且往往能更好地满足某些建筑功能上的要求,例如为体育馆建筑提供了“最优”的内部空间。单纯从技术经济角度,单片索网或其它悬索体系可以经济地跨越很大的跨度,本非必须采用中间支承结构。所以,采用组合式屋盖在很多场合毋宁说主要是出于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方面的考虑。从我国这几年的实践效果来看,它在这方面是起到了预期作用的。

将斜拉体系引用到屋盖结构中来,可形成一系列混合结构形式。这种体系利用由塔柱顶端伸出的斜拉索为屋盖的横跨结构(主梁、桁架、平板网架等)提供了一系列中间弹性支承,使这些横跨结构不需靠增大结构高度和构件截面即能跨越很大的跨度。前面提到的斜拉网壳也属于这类混合结构。

尽管十余年来悬索结构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与网架和网壳结构比较其发展相对较慢,分析起来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1)悬索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相对复杂一些,又缺少具有较高商品化程度的实用计算程序,因而难于为一般设计单位普遇采用;(2)尽管悬索结构的施工并不复杂,但一般施工单位对它不够熟悉,更没有形成专业的悬索结构施工队伍,这也影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大胆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与此同时,同属于张力结构体系、在国外应用很广的膜结构或索-膜结构在我国则处于艰难起步阶段。除了设计理论储备和生产条件方面的原因外,缺少符合建筑要求的国产膜材是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从国外情况看,1970年大阪万国博览会上的美国馆采用气承式膜结构(俗称充气结构),首次使用以聚氯乙烯(PVC)为涂层的玻璃纤维织物,受到广泛注意,其准椭圆平面的轴线尺寸达14Omx835m,一般认为是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大跨度膜结构。70年代初杜邦公司开发出以聚四氟乙烯(PTFE,商品名称Teflon)为涂层的玻璃纤维织物,这种膜材强度高,耐火性、自洁性和耐久性均好,为膜结构的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从那时起到1984年,美国建造了一批尺度为138m-235m的体育馆,均采用气承式索-膜结构,取得了极佳的技术经济效果。但这种结构体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田于意外漏气或气压控制系统不稳定而使屋面下瘪,或由于暴风雪天气在屋面形成局部雪兜而热空气融雪系统又效能不足导致屋面下瘪甚至事故。这些问题使人们对气承式膜结构的前途产生怀疑,美国自1985年以后在建造大型体育馆时没有再使用这种结构形式。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到张拉式的膜结构或索-膜结构。但如前面所提,日本在1988年建成的东京后乐园棒球馆仍然采用气承式索-膜结构,不过应用了极为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而且采用双层膜结构,中间可通热空气融雪;中央计算机自动监测风速、雪压、室内气压、膜和索的变形及内力,并自动选择最佳方法来控制室内气压和消除积雪。

张拉式膜(或索-膜)结构自8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获得极大发展。这种体系与索网结构类似,张紧在刚性或柔性边缘构件上,或通过特殊构造支承在若干独立支点上,通过张拉建立预应力,并获得确定形状。1985年建成的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体育场外径288m,其看台挑蓬由24个连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单支柱帐篷式膜结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悬挂于中央支柱,外缘通过边缘索张紧在若干独立的锚固装置上,内缘则蹦紧在直径为133m的中央环索上。1993年建成的美国丹佛国际机场候机大厅采用完全封闭的张拉式膜结构平面尺寸305mx67m,由17个连成一排的双支柱帐篷式单元组成,每个长条形的单元由相距45.7m的两根支柱撑起。这两个工程是比较典型的大型张拉式膜结构的例子。另外还有一类骨架支承式膜结构。例如日本秋田县的“天穹”(Skydome)是一个切去两边的球面穹顶(D=130m),其主要承重结构是一系列平行的格构式钢拱架,蒙以膜材后,用设在两拱中间的钢索向下拉紧,并在屋面上形成V形排水(雪)沟槽。这种骨架是支承式膜结构的例子也是很多的。然而由美国工程师Geiger根据Fuller的张拉集合体(Teegrity)概念发展起来的所谓“索穹顶”(CableDome),也许是近10年来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种新颖张拉体系。Teegrity原是指由连续的拉杆与分散的压杆组成的自平衡体系,其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杆件的受拉作用。然而严格意义上的Teegrity体系未能在工程中实现。Geiger进行了适当改造,提出了支承在圆形刚件周边构件上的预应力拉索-压杆体系,索沿辐射方向布置,并利用膜材作为屋面,他称之为“索穹顶”,并首先用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两个体育馆工程。美国的Levy进一步发展这种体系,改用联方形拉索网格,使屋面膜单元呈菱形的双曲抛物面形状,并用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体育馆,其平面呈准椭圆形,尺寸达24lmx192m。这类张拉式索-压杆-膜体系,重量极轻,安装方便,在大跨度和超大跨度建筑中极具应用前景。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在膜结构方面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几年来在理论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应该说已建立起一定的理论储备。在膜结构应用方面近年来也开始呈现比较活泼的势头。上海为迎接八运会于1997年建成的体育场其看台挑篷采用钢骨架支承的膜结构,总覆盖面积36100平米,是我国首次在大型建筑上采用膜结构;但所用膜材是进口的,施工安装也由外国公司进行,价格较昂贵。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已出现了专门从事膜结构制作与安装的企业,他们已兴建了几个较小型的膜结构。国产膜材的质量也正在改进。各种迹象表明,膜结构这一族富有潜力的大跨空间结构新成员在我国的发展已露出桅尖。





四、理论研究



(1)空间结构的应用是同相应的理论研究同步发展的。应该说我们在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大面做了许多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偏重于静力作用下的结构性状和分析方法,以满足一般设计工作的要求为主要目标。这些研究为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早期的工作偏重于以连续化理论为基础的各种解析方法的研究,例如平板网架的拟板解法、网壳的拟壳解法;悬索结构在荷载作用下要产生较大位移,因而计算中应考虑几何非线性,当时发展了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形式悬索结构的考虑大位移的解析方法。在一段时期内,当计算机尚未广泛运用于结构计算以前,各种解析方法曾对空间结构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但解析方法终究有其局限性,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近似性,而且往往仅适用于某些特定的结构形式。

计算机的普及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为空间结构的加速发展创造了真正的条件。许多大型的和特殊形式的新颖空间结构只能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分析。我国从80年代开始陆续编制出适用于不同空间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分析程序和CAD软件,且功能日益完备。现在我们设计空间结构几乎全部依靠计算机。事实上,当设计由成千杆件和结点组成的大型空间网格结构,尤其是当采用螺栓球结点时,离开适用的CAD软件是无法想象的。但也应当指出,对某些形式的悬索结构来说,简单实用的解析方法仍然有意义;对于像双层索系等比较简单的体系,解析力法已完全可以提供准确而完整的计算结果。例如,吉林滑冰馆的大型悬索屋盖设计是由简单的手筹来完成的。

十余年来关于空间结构研究的一个特点是做了大量的试验。这是我国结构研究领域的一个优良传统。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期建造的几乎每一个有代表性的大型空间结构,都作过模型试验或现场实测。这些试验研究同理论分析工作一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印证,使我们对原来可能比较生疏的各种新颖空间结构的基本性能了解得越来越全面,为设计这些结构积累起比较丰富的理论储备。

(2)除了关于各种类型空间结构的基本性状和计算方法的研究以外,一些更为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也受到了重视,例如关于网壳稳定性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稳定性是网壳结构、尤其是单层网壳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也是国内外十多年来的热点研究领域。结构的稳定性能可以从其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中得到完整的概念;这种全过程曲线要由较精确的非线性分析得出。从非线性分析的角度来考察,结构的稳定问题和强度问题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结构的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可以把结构的强度、稳定性以至于刚度的整个变化历程表示得清清楚楚。当考察创始缺陷和荷载分布方式等因素对实际网壳结构稳定性能的影响时,也均可从全过程曲线的规律性变化中进行研究。

但是当利用计算机对具有大量自由度的复杂体系进行有效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尚未能允分实现的时候,要进行网壳结构的全过程分析是十分困难的。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人们不得不求助于连续化理论(“拟壳法”)将网壳转化为连续壳体结构,然后通过某些近似的非线性解析方法来求出壳体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这种方法显然有较大局限性:连续化壳体稳定性理论本身并未完善,事实上仅对少数特定的壳体(例如球面壳)才能得出较实用的公式;此外,所讨论的壳体一般是等厚度的和各向同性的,无法反映实际网壳结构的不均匀构造和各向异性的特点。因此,在许多重要场合还必须依靠细致的模型试验来测定稳定性承载力,讲与可能的计算结果相互印证。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兴起,并逐渐成为结构稳定性分析中的有力工具。我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也积极开展以非线性全过程分析为基础的网壳稳定性研究。在总结国外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在理论表达式的精确化、合理选用平衡路径跟踪的计算方法、灵活的迭代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使具有大量自由度的复杂结构体系的全过程分析成为可能;并编制出相应的分析程序。此外,在研究初始缺陷对网壳稳定性的影响时,对所提出的“一致缺陷模态祛”(即认为初始缺陷按最低屈

曲模态分布时可能具有最不利影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仔细论证,并使之规范化。

在上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大规模参数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网壳稳定性分所实用方法的研究。即结合不同类型的网壳结构,在其基本参数(几何参数、构造参数、荷载参数等)的常用变化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实际结构全过程分析,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考察网壳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提出网壳稳定性验算的实用公式。近几年来,共计对2800余例各种形式的实际尺寸网壳结构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得到了相当规律性的结果。所提出的实用公式用起来比较简便,然而是建立在精确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工作很受广大设计部门欢迎。这些公式已列入正在编制的“网壳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应该说,我国关于网壳稳定性的研究是相当深入和细致的。

(3)相对来说,国内外关于网壳结构在风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反应研究得较少。作者个人认为,对网壳结构来说,风荷载的动力作用可能不是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但随着网壳尺度的增大,深入研究其抗地震性能则具有重要意义。在抗震领域,对高层和高耸结构研究得比较透彻;但网壳等大跨结构的动力性能具有不同特点,例如其频率分布比较密集,往往从最低阶算起前面数十个振型都可能对其地震反应有贡献,因而一般的振型分解法是否适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同方法(包括竖向)的地震作用引起的反应往往是同量级的,因此考虑多维输入可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国外已建的和我国今后将要建的一些超大跨度网壳尺度十分巨大,因而在计算中也许有必要考虑地震动力的空间相关性;此外,单层网壳结构在静力作用下的稳定性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它们在地震作用下同样存在动力失稳问题,其严重性如何?对于某些动力反应过大的网壳结构,是否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振动控制措施?诸如此类问题都是我国学术界正在深入思考或已着手进行研究的问题。

(4)具有曲面形状的空间结构是最充分地利用形状来抵抗外力作用的结构形式,所以空间结构的形体设计(或从理抡分析角度称作形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钢筋混凝土薄壳和钢网壳等较刚性的体系,其形态分析主要涉及结构几何形状的优化。对索网、膜和索-膜等柔性结构体系,形态分析具有更基本的意义,因为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柔性体系仅当存在适当预应力时才具有确定的形状,且其几例形状是随支承条件和预应力分布形态而变化的;因而结构设计的首要内容就是所谓的“找形”(Form-finding),借此来确定形状-预应力-支承条件这一综合系统与使用要求之间的优化组合。“找形”一般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但理论上远未定型。英国Barnes等提出的动力松弛法和德国Linkwitz等提出的力密度法等近似方法也能成功地应用于一些特定类型问题。日本半谷近年来提出形态分析的概念试图使空间结构的形体设计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很有意义。这一理论有待继续发展。我国在悬索结构和膜结构的“找形分析”或更确切地说“初始平衡状态分析”方面作过不少工作,并编制了一些相应的软件。今后似应在下列两方面进行更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一方面是在总结现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形态分析理论,与计算机图形学相结合,系统跟踪柔性空间结构的成形——受力全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软件;另一方面是在形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空间结构几何形状的优化准则和分析方法。

(5)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等柔性体系自振频率较低,是风敏感性结构,因而研究这类结构在风作用下的反应及其抗风设计方法十分重要。这一课题具有较大理论难度,国内外研究尚少,在许多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因而开展这一研究尤具重要意义。

我们对悬索结构的风振问题做过一定研究,针对这种大跨柔性结构频域宽且频率分布密集的特点,提出了适用的随机风振反应分析方法;并且,针对悬索结构这种非线性体系,提出了广义风振系数的概念,通过大规模参数分析,为椭圆形及菱形平面的常用索网结构提出了简便的实用计算方法。还组织过相应的刚性模型和气弹模型的风洞实验。

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其风振特性也有差别。采用传统屋面材料的悬索结构整体工作性能相对较好(局部变形较小),结构的整体位移对气流场的改变不大。这类结构在风作用下的振动一般属于限幅随机振动。膜和索-膜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膜既是受力构件又是覆面材料,且质轻面薄,结构的局部刚度很小,在风作用下,局部膜单元的加速度和速度反应较大,可能对周围的空气紊流速度产生影响,导致气弹反应和颤振。因此在研究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的风振问题时,应对可能的动力失稳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风洞实验研究。

5.钢结构的发展前景 篇五

《红楼梦》惯用语结构研究-兼论汉语惯用语结构的发展

本文从结构的角度对《红楼梦》中两百多条惯用语进行全面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红楼梦》惯用语单语节占多数,其中以词组形式出现的.居多.从语音结构看,三音节和六音节的惯用语居多.通过与《金瓶梅》与现代汉语两个时期惯用语的纵向比较,认为汉语惯用语结构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双语节惯用语和单语节句子型惯用语随时代的发展趋于减少,以三音节为代表的单语节词组型惯用语随时代发展逐渐增多,并成为现代汉语主流.

作 者:刘杰 LIU Jie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上海,200234刊 名:语文学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年,卷(期):2008“”(9)分类号:H033关键词:《红楼梦》 惯用语 结构

6.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篇六

一、钢铁冶金产业集中度低

目前国内共有钢结构(专项)一级施工企业143家,加上钢结构增项一级资质的427家,具备钢结构一级资质的企业累计570家!最近上海市金属结构协会统计的数据表明,在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中,钢结构制作安装企业(包括部分外省市)共380家,年产量360万吨,而据说仅上海地区注册的钢结构施工企业就达五六百家。钢结构产业的发展状况,犹如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钢结构企业已从几十家达到数千家,但年产10万吨的企业非常少,形成了市场高速发展,而行业集中度越来越低的反差。

究其原因,主要是钢结构行业的进入门槛低,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上的要求都不是太高。

产业集中度低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过度竞争,2005年,钢结构企业的平均利润5%,除了重钢、管桁架和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的标志性工程利润空间较大外,象门式刚架等轻钢建筑由于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普遍较低,所以才有了一些企业为了竞标而偷工俭料,所以才有了三维“白皮书”的轰动效应。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2005年钢结构协会统计的1351万吨钢结构加工量中,其中钢结构企业前五强的加工量已超过100万吨,前十强企业的年加工量基本都在10万吨以上。{HotTag}

二、品牌连锁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降低工程异地加工的成本,一些大型钢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步实施低成本扩张,他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点,比如杭萧在安徽、山东、河南、江西、广东、河北等地均设有分公司,精工在浙江、安徽、北京、湖北等地也设有钢结构加工基地,东南网架以浙江、成都、天津和广州为基地,并以此为中心架构辐射全国的加工网络,在做好钢结构主业,建立省外基地的同时,东南还把发展的触角延伸到了钢结构的相关产业及其它行业,拉长产业链,相继建立浙江东南房地产公司、浙江东南金属薄板有限公司、浙江萧山医院和杭州高普建筑材料系统有限公司,不过要提醒的是连锁化布局可能带来的问题,象徐州飞虹在内蒙新丰电厂的质量事故以及东南在广州大学城的施工事故就值得思考。

布局海外抢滩国际市场

轻钢厂房国内的用钢量一般在300-400Kg/平米,造价300-400元/平米,轻钢构件的加工安装费用5000-5500元/吨,其中钢构件加工1000元,安装费350-400元/吨,材料成本3000-4000元/吨,重钢及空间结构的钢构件比较复杂,制作成本有时能达到8000-10000元/吨。而日本及欧美的钢构件加工安装费用则在10000元/吨以上,所以国内一些有实力的钢构企业开始把触角伸向海外。

早在2003年举世瞩目的阿尔及利亚首都强烈地震发生后第二天,绍兴的一家民营企业却在其他国际公司纷纷外撤之时,义无反顾地承接了阿尔及利亚机场的钢结构施工工程。这家“胆大”的民企就是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也是我国第一家出境施工的钢结构企业。

从今年初到目前为止,宝冶在海外频频中标:承包毛里塔尼亚首都机场工程、意大利架桥机项目、巴蒂尼奥项目、巴西钢厂项目、日本高炉项目、印度电厂项目、美国电厂项目等,合同额达到1.7亿元,实物量达到2万吨,并与许多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中心以及国内出口大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公司进一步加速海外市场的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宝冶钢构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实力正在得到认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2006年上半年共有15个国家35个海外公司到钢构分公司参观考察,宝冶钢构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

7月6日,东南网架中标印尼北苏风港电站干煤棚网壳工程。这也是今年以来,继3月15日签约苏丹阿尔萨拉姆水泥厂钢结构工程后,东南承接的第二个国外钢结构工程。

7.18昨下午,上海振华港机与美国两大造桥巨头——钢桥公司及福洛尔公司,共同签订了旧金山新海湾大桥4.5万吨钢结构总承包合同,合同总价约为2.5亿美元。大桥钢塔高148米,为世界抗震钢塔第一高度;桥面钢箱梁总长605米、总宽70米、高5.5米,为世界同类桥梁中第一大箱梁。

9月,中建三局海外市场喜报频传:中标合同总额9328万美元的印尼实武牙电厂和阿木让电厂;阿联酋27层双塔式办公楼钢结构工程开吊;坦桑尼亚154公里公路改建工程开工;也门外交部办公楼封顶。今年,该局加大海外经营力度,先后承建近10项海外工程,实现签约额2.5亿美元。

安徽鸿路钢构承建格林纳达国家板球场也于近期完工。

7.绿色建筑风潮之下的钢结构发展 篇七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 而是代表一种概念, 指建筑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并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 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和“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被看作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建筑,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的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的消耗, 产生最小的直接环境负荷 (如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污水、固体废物及对周边的影响) 。绿色建筑不仅讲究建材的绿色环保和本地化, 还在于建材生产到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

二、社会背景

1. 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 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给各发达国家的经济带来重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 各国纷纷推出各种强制性的节能措施, 其中, 高能耗的建筑及建筑节能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在这期间, 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有关绿色建筑的风潮, 各种新建筑名称也繁花似锦般地涌现。80年代, 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90年代之后, 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已经比较系统和完善。近几年, 在钢结构发展方面, 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较为普及, 如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钢结构建筑已占全部建筑数量的50%, 美国达20%。

我国近几年绿色建筑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成绩显著, 但同时也应看到, 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我国每年新建的建筑和现有的存量建筑, 绝大部分属于高耗能建筑。如建筑用的水泥, 从石灰石矿的开采, 到烧制成水泥, 运输至生产厂家制成商品混凝土, 再应用于建筑施工, 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建筑建成之后, 建筑的使用运行和最后的废弃处理, 都需要耗能。整个过程, 建筑消耗了较多的水资源、原材料, 造成了一定的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效应、水污染、固体废物和氟氯化物。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 钢结构住宅比例不足5%。

2. 国家政策

如今这个工业高度发达的时代, 出现了高楼林立、阡陌交通, 但同时也出现了高密度的污染及大规模的废弃物排放。这一问题, 近些年逐渐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也相继有一些措施出台。从上世纪末开始, 国家颁布了在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钢结构的政策措施, 提出了到2010年建筑钢结构用量达到钢材总产量6%的目标。2000年5月, 国家专门成立钢结构专家组, 将住宅钢结构列为“十五”期间的发展重点。2001年《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的发布, 使36项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得以深入扎实地推进, 一大批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相继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建成。近几年, 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全面推广节能技术, 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材、节水标准,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搞好资源综合利用,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每一栋建筑做起, 让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构成我国未来希望的发展前景。

三、钢结构建筑的“绿色”优势

1. 自重轻,

可降低基础造价。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剪强度相对较高, 钢结构构件结构断面小、自重轻, 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便于运输和安装。

2. 运输、

安装工程量少。采用钢结构可为施工提供较大的空间和较宽敞的施工作业面。同时柱子的吊装、钢框架的安装、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浇筑、组合楼盖的施工等, 可以实行立体交叉作业, 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3. 同等用途体积较小,

提高了住宅的有效使用率, 基础费用也较低, 总体用料减少, 在施工时可大大减少砂、石、水泥的用量。同时钢结构是工程结构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便于机械化制作, 集约生产, 精度高, 安装方便, 因此总体成本较低。

4. 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特点,

采用螺栓连接的钢结构易于拆卸、加固和改建, 符合当前国家对建筑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 钢结构产品寿命较长, 一般在50—80年之间。钢结构产品在维修上非常简单,

功能平面上的调整可发挥的空间较大。

6. 钢结构建筑安全性高, 抗震、抗风性能好。因为钢结构重量轻,

结构侧移、受力主要是风荷载影响, 材料延展性好, 结构体系基本不进行转换, 竖向刚度均匀, 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四、钢结构的技能瓶颈

1. 钢结构本身的缺陷

(1) 钢结构的防火性能差

随着温度的升高, 强度就降低。如果一旦发生火灾, 结构温度达到500度以上时, 就可能全部瞬时崩溃。

(2) 钢结构容易锈蚀

钢材处于有腐蚀介质的环境中容易锈蚀, 如遇潮湿环境、土壤、工业废气等, 会显著降低钢材的强度、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

2. 现存钢结构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

(1) 钢结构企业缺乏一定的专业人才。

钢结构建筑在建筑工程中属于技术要求较高且技术较复杂的一种结构, 过去人们一直和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打交道, 对这两种结构比较熟悉, 而对钢结构接触较少, 还不能适应钢结构建筑项目的需要。现在必须重视并加强钢结构建筑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施工、检测等各方面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专业队伍的人员素质, 为提高钢结构建筑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钢结构企业数量较多, 但鱼龙混杂, 具备一定规模的还比较少。

近年来, 随着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和发展, 国内钢结构市场不断扩大, 导致全国各地出现大量新建和转产钢结构制作安装的企业, 其中既有国内知名的大型企业, 也有不少个人承包的小作坊, 良莠不齐。

五、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 钢结构自身独特的优势适应了当今社会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 是典型的“绿色建筑”。钢结构建筑的大力发展是大势所趋, 未来几年时间里, 钢结构企业要在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 扬长避短, 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克服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障碍, 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把我国的钢结构建筑发展壮大。

摘要:本文阐述了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 分析了当今社会国内外钢结构发展的背景, 结合钢结构建筑本身的优势和现今钢结构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总结出钢结构在倡导绿色建筑的今天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钢结构企业应把握机会, 把钢结构建筑发展壮大。

8.钢结构的发展前景 篇八

摘要: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人均资源短缺,能源紧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建筑节能还是本世纪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介绍钢结构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钢结构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及与混凝土结构的鲜明比较,阐述了钢结构能够在各类建筑中广泛利用的原因,并对钢结构的应用范围作了相应的介绍。

关键词:混凝土;钢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建筑功能有时已不能满足新的要求,需要对它进行改造、扩建或加层。钢结构以其轻质高强、灵活快捷、施工简便、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等优点,在这方而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际应用日益增多。目前国内外的建筑结构主要是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多,而钢结构的应用没有混凝土那样的普遍,但其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混凝土结构有很多缺点,和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钢结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钢结构的特点

钢结构的特点钢结构与其他建筑结构如混凝土结构、砖石结构和木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力学性能;二是物理性能,钢材是一种低碳建筑材料,可以循环利用;三是化学性能,钢材的抗腐蚀性较差。

(一)钢的优势特点

其一材料的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钢材由于其特殊的物理特性,使得它在众多的建筑材料中脱颖而出。在强度上对比,在建筑材料中混泥土、砖石、木材、这些材料的强度都不敌钢材;在材料的塑性上和任性上钢材的可塑造性极强。因为钢材具有这样多的优点,所以在大型建筑工程中,钢材被运用得就十分广泛,尤其是在那种涉及跨度很大或者承载量很大的工程项目中,钢材因为其自身的特殊结构构成,使得自己在一般的条件下不会因为载重量过大而突然断裂;因为韧性机佳所以本身的结构对于动力负荷的承受能力也比较突出。

其二材质均匀适用范围广。从材料分子学来看,钢材的内部组织比较接近于均匀的各种同性体,而且在一定的条件设定下,其根本没有任何的弹性。故,钢材的实际受力情况就与工程师计算出建筑的力学承受值比较趋近;并且钢材在制造过程中,因为物理特性的容易把控,需要处理的额外材质就比较少,使得其制作过程和轧钢过程中比较容易控制,这就能确保其优良的品质和质量。

其三钢材的构成制造相对于其他材料来说是简便的,且制作的工程周期短。钢材的这一特性就使得大量制作和使用钢材存在可能;钢材的构成材质中比较单纯,所以加工处理起来就十分的简单且还能够使用特定的机械来完成操作,可以极大程度上节省更多的人力。构件完成后,可以分拆成小块,这样便于运输和管理,构件可以再工地上根据设计的方案来进行及时的拼组,线接口处只需要使用简便的螺栓将其固定,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有的时候还可以在地面拼装好并且焊接好,在使用吊车或者吊机进行吊装运输,从而缩短施工周期。

其四钢结构的质量较轻。钢材的密度虽然比混泥土等材料的密度要大,但是钢材与其相比却显得比较轻盈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钢材的物理特性比较特殊,钢材的强度和密度之比要比混泥土的强度和密度之比大很多。在实际的工程中,以同样的跨度承受之力来看,钢架组装物比钢筋混泥土的组装物要轻,这就为吊机的操作提供了方便。对于需要远距离运输的结构,质量轻也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屋盖结构的质量轻,对抵抗地震是十分有利的。

(二)钢材料的劣势特点

钢材也并非全是优点,在使用钢材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钢材的一些缺点,只有明确其优点和缺点,才能使我们的运用更加如鱼得水,那么钢材到底存在那些不足呢?钢材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耐腐蚀性和不耐火。钢材的耐腐蚀性能是很差的,所以在项目工程中凡是运用到钢材的地方,我们就一定要做好对这一钢结构进行耐腐蚀结构保护,特别是那些暴露在大气中的一些钢结构的桥梁等,这些大型基础设施是关系着涉及民生的大事,其安全防护工作也不能够马虎的。但是:钢结构工程的维护所需要的费用也不菲,钢结构的维护是比较困难的,且费用比混泥土工程维护费用要高很多,所以我们能看见在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中是钢结构和混泥土结构相结合的组成,这样做就是为了节省成本支出,最高效率的使用资金。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人类的智慧又一次攻克了钢不耐腐蚀的难题,推出了一款新的钢材产品,那就是耐候钢,耐候钢相比传统的钢结构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功能,现在也已经在逐步推广了,并且适用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钢材料还有一个劣势就是钢材料由于化学性能的不稳定,其不耐火,因此钢结构项目建设中,不管是建设中还是建成后的维护工作都要做好防火措施,是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在钢材上喷射蛭石或者加石膏板来进行防护。

二、钢结构的应用范围

钢结构的合理应用范围是很广泛的,这不仅取决于钢材本身的一些优点功能,也取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较快,且稳定持续,那也会引发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就会增加对钢材使用的需求量。同时,经济发展的好,也能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又能增强确保钢材质量和数量的提高。从我国经济发展轨迹来看,建国初期,我们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当时的钢产量全国总量才十几吨,而到上世纪90时代后期,我国全年钢产总量达到一亿吨,钢结构的使用趋势则倾向于“合理使用钢材”。

我们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程度来看钢结构的应用范围,是越来越广泛的,因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很大的提高;但是反观与国际市场的差距,我们也应该明白,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他们因为经济发展比较充分,在钢材的运用上是远远高于我国的,譬如:如,美国钢结构建筑的主要市场分布:工业、商业、社区、综合等方面,分别占到46%、31%、14%和9%的份额。所以,我国钢结构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会随着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而日益扩展的。下面我们可以具体介绍下钢结构在土建工程中的运用。

其一在低层、多层建筑钢结构和轻钢结构运用较多。这里的低层建筑是指层高低于18m,层数不超过5层的工业厂房、大型仓库、办公室及其他的办公和社区建筑等。其二在一些高层和超高层的一些钢结构,由于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土地的总量是恒定的,因此人们只能增加建筑物的高度来缓解人地紧张的局面。在建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力的承受度,所以质量轻盈强度高韧性强的钢结构就成为了高大建筑的首选材料,并且使用钢材料还十分便于工人们施工建设,减少建设周期,节约成本。其三在一些较大跨度的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运用也很广泛。大跨度的建筑都要分解建筑物的承力和受力度,采用钢结构的材料正好可以处理好这一难题,因而钢结构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图书馆、博物馆、大型展厅的布置中。其四就是其它的一些钢结构建筑类型。譬如:重型厂房结构、受動力荷载影响的结构、可拆卸的结构、容器以及海上采油平台等其他钢结构构筑物。在地价高的地段里,钢结构则以其占地面积小而备受土建工程公司的青睐,钢材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土建工程的施工周期,也节约了不少成本,这也是其选用钢结构的又一重大原因。因此,钢结构因其诸多优点不仅仅广泛应用于土建工程项目中,也广泛的运用于其他非住宅类建筑。

三、总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钢材料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的,钢材料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往往在施工建设中大受青睐,其强度高,韧性好,受力清晰,构造简单,重量轻,施工方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钢结构还能够在各类建筑中被广泛的利用。(作者单位:陕西省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周波.结构自保温体系推广应用的研究与实践首届新型建筑结构体系——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研讨会.2009

[2]吴江.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外墙自保温体系研究与应用首届新型建筑结构体系——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研讨会.2010

9.钢结构的发展前景 篇九

结构调整:国有煤矿发展进步的永恒主线

老国有煤矿一般建矿时间长,人员多,包袱重,产品单一,市场竞争能力差.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在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加快的条件下,老国有煤矿要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就必须按照党的十五大和国家“十五”计划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扭住结构调整这个“牛鼻子”不放,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作 者:孔青 作者单位: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刊 名:煤炭企业管理英文刊名:COAL ENTERPRISE MANAGEMENT年,卷(期):“”(8)分类号:关键词:

10.钢结构的发展前景 篇十

摘 要:认知结构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智能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具有不同认知结构的个体,学习同一知识结构的教材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知识结构;课堂结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1.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学生才会去思考,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必须要有目的、有层次地步步设疑、导疑、释疑。如学习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时,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展开教学。“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e<1时,是椭圆,当e>1时,是双曲线。那么当e=1时,它又是什么曲线?”“究竟是什么曲线呢?”学生急于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已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再通过教师画图演示,引出抛物线的定义。

2.对比情境。

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于这样的内容,在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根据旧知识已有的性质,类比、猜想新知识是否也有同样的性质,从而使学生展开新知识的学习。如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上的高,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角的平分线都相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类比提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对应边上的中线、对立角的平分线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激发学生探求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兴趣。

3.故事情境。

科学史实、科学故事、科学家小传,以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传说、寓言等都能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航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归纳、猜想、证明”一课时,从歌德巴赫猜想说起,使学生认识到,归纳、猜想、证明是科学发现的基本途径,学生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展开新内容的学习。

二、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的转化

1.选择关键知识点,构建知识结构。

关键知识点、关键问题、关键定理是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它们对其他知识起着组合和解释作用,学好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其他知识的理解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选择关键知识点、关键定理、关键问题,在学习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

2.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

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是紧密的,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注意挖掘各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知识点之间的联结点和共同因素,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例如,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时,除上述以平行四边形为核心建立知识结构外,还可根据它们之间的共同因素,建立以边、角、对角线、对称性为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学生展示一个新的学习模式。

3.概括思维模式,构建具有层次化、条理化的知识结构。

认知心理学认为,有的学生学习好,对所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理解运用能力强,不是他具备的知识更多,而是对已有知识组织得更好。他头脑中的知识是按层次排列的,有很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所以,帮助学生重新梳理知识,形成一个有层次、有条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在复习数列部分的知识时,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类型,安排一些专题: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数列求和的方法……对各类问题的进行总结,归纳探索解决数列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功能或作用为线索来重新构造知识结构,既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有条理,又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课堂结构,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1.教学的切入点要符合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谓教学的切入点是指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或选择怎样的例子展开新知识的教学,既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利于学生从实际事例或已有数学知识中发现概括出新的结论。新知识的教学,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关键在于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切入点。一方面要看其是否符合教材的结构特点,使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已有知识的自然发展。另一方面要看其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的认知总是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的安排必须遵循这一认知规律。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路必须与学生的学路这一认知规律合拍,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

2.教学过程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学生接受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探究、运用等一系列的认识活动。为此,教学中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教师讲授和指导学生尝试探索相结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全过程,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过程中,学会观察、概括、归纳、论证等方法。其具体步骤:一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可供学生观察的实例或数、式、图形,或典型例题,为学生认真观察,探讨特征,概括规律打好基础。二是根据观察对象的本质特点确定研究的形式。数学教材中,大多数概念的获得,公式、性质、法则、定理的推导,都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因而常采用归纳研究法。三是通过例证性训练、变式训练,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3.教学小结要注重形成学生新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要参与知识的归纳总结过程。

11.二元结构下武术产业的发展思考 篇十一

在河南如果谈体育产业,就必须有武术一定的位置,因为河南武术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前列,不论是实际的社会效果还是对外影响,都是其他项目不可及的。

关于武术的发展和重要性,各方面、各层次、各角度的论述、评价,可以说已经浩如烟海了,我只引用前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同志11年前在《中国武术史》(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序言中的几段话:“武术,溯其历史,可说是源远流长;穷其内容,也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个技艺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经过千锤百炼凝聚而成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坚信,由于武术固有的特征和优势,在我国当前开展的全民健身计划中必将大有作为,将越来越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在国际上也将越来越受各国人民青睐。应该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全人类健康和幸福生活的伟大贡献。”不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武术在我们国家,甚至世界上都承载着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承载的重任。但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深思。

一、武术的二元结构

探讨武术产业的发展问题,就必须对我国现有的体育机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我国体育存在的多种二元结构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他体育项目的二元结构更多地表现在项目的管理上,其面比较窄,武术则不但表现在管理上,更表现在发展中,不但是机制问题,更有文化的历史的问题。因此我们探讨武术产业的发展,就很有必要阐明武术的多重二元结构。

1体育内部的二元结构

按照我们现在的管理形式,武术首先是体育的一部分,因此它必然要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与现有的体育内部的二元结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互动。在体育部门内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二元结构的不合理存在,直接导致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慢。由于政治、历史、经济、国家结构的原因所导致的竞技体育政治化、目标化、政策化,使一些体育管理部门成了“竞技体育管理部门”,举国体制使竞技体育有着别人无法可比的优越,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当时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上,集中所有力量于一点是可行的,但是随着国家的强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待举国体制就应该是一要坚持、二要完善。我们现已进入北京奥运后时期,完善举国体制的任务既迫切又重要,具体到武术项目上也同样如此。以前,国家的投入基本全都用在竞技武术上,而对于武术产业及武术派生功能的开发利用基本还没有,或者说各方面投入极少。

2城市和农村的二元体育结构

从投资和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建国几十年来城市体育与农村体育发展严重不协调,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体育事业甚至是“一穷二白”,而且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还有近9亿在农村。武术是一项普通群众都能参与的体育活动,由于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本身又蕴涵着东方文化的内涵,武术在农村更有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城市和农村二元体育结构存在的现实,国家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在投入和重视程度上有所欠缺,武术因此受到影响。但是武术的发展也得益于这个反差。我们看到,目前武术的发展主要在农村,众多武术学校的发展状况基本说明了这一点。就河南而言,河南武术学校现有260多所,在校学生10多万,基本分布在广大的农村或城乡接合部,办武术学校的基本都是农民,学校的职工都来源于农民(随着发展,现在不少武术学校进了大学生,一些优秀运动队的退役运动员也就业于武术学校),学校的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农村体育的不发达,为武术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3体育系统和非体育系统的二元管理结构

所谓的体育系统和非体育系统,也是计划经济发展的产物。体育系统指国有体育事业单位,相对范围较小;而非体育系统则有无限发展空间,它是社会的、全民的。由于体育系统和非体育系统二者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在人、财、物及政策等方面就有极大的区别。在现有体制下,这两种管理结构还会共同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各自遵循自己的游戏规则。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实行了股权制改造以及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解决了原有所有制存在的弊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才焕发了生机。那么,现有的体育系统中的体育(包括武术)产业部分能否走这样的路,我认为有很多可探讨的空间。

4经营创收和市场经济二元体育产业结构

现有的体制决定了体育产业的两部分。一是由体育系统所属单位的原有计划经济转过来的,大部分是体育系统的后勤、场地管理、服务公司等单位,最初被定义为搞经营创收的单位,这些单位主要利用已有的资源创收,从财政拨款逐步过渡到差额补贴、自收自支,其主要特征是计划经济、行政管理的模式。它们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进行着探索,逐步走上了发展体育产业之路。我们理解的体育产业其实更多的是这一部分,是被框定模式下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另外一种就是自发的、民间的体育产业,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遵循着完全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这些体育产业基本上都是外资的、个体的、私人的,没有红头文件的支持,没有编制和级别的限制,但是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支配下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我们瞠目,丰富了发展体育产业的经验,创造了体育(包括武术)产业的无数神话,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大梁和主力。

5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的二元武术文化结构

今天我们谈的现代武术,其实就是按照不同时期《武术竞赛规则》的要求进行了技术改造的竞技武术,其主要标准是“高、难、美、新”,以适应武术竞赛评比的需要。有人讲,把武术人为地分成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代武术的“武术文化断层”。也许这样讲有偏颇,但只追求“高、难、美、新”,确实丢掉了武术文化的实质,其结果就是使比赛成为纯粹的比赛,成为争夺金牌、名次的战场。在金牌政治化的背景下,武术比赛离观众越来越远。国内最高水平的武术比赛,往往观众席上除了各参赛队的领导、拉拉队以外,基本没有观众,场上竞争白热化,场下老百姓却不买账。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传统武术发展如火如荼,不规则的场地上、街头路边,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上,武术弟子的表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作用、影响,超出了武术本身,这是武术积累的结果,是武术自身蕴涵的中华文化魅力的展现。现代人更热衷于传统的继承,更看重文化的底蕴,一个体育项目一旦丢失了其存在发展的文化背景,其寿命和发展就要受到致命的影响。

6武术和武术衍生的二元武术发展结构

武术本身就是武术比赛和表演,但其衍生的范围大,更适合不同场合、不同文化的需要,武术衍生的产品更有生命力,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上的武术表演,就是武术的衍生品,还有郑州市搞的《风中少林》歌舞剧、一些武术学校编演的以武术为主题的故事剧,都是武术的衍生品。武术与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结合,武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使武术更好更快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产生经济效益。

“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决不能顽固地坚守一成不变的理念,要改革创新,武术自身的发展也要多元化。

二、武术产业的发展

以上二元结构的存在,都有其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其中不少方面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二元结构中有些因素也会阻碍武术的发展和提高,要大力发展武术产业,就必须以创新的眼光对现有的体制进行改革。体育产业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新兴的、最近才被大家认可的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体育发展方针,武术产业的加快发展更是新形势下对武术工作的新要求。武术产业要发展,就要对业已存在的二元结构中的行政的、计划经济的一元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对符合市场经济的一元有所发展、有所拓宽。

我个人认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要有创新的思路

在现有的体制下,对于如何更快地发展武术产业,必须有创新的思路。我们面对的体制在短时期不可能会有质的改变,体制改不了就先从运行机制入手,要大胆创新,特别是体育系统内部的管理要吸取市场经济的要素,坚定地走市场经济的道路。

2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

要有胆略说着容易做着难,因为其背后有很多利益的搏弈。河南的武术产业发展到今天,也是各种利益搏弈的结果,每一个愿为河南武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同志,都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我们已经有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基础,前人已经为我们辟出了路,就看我们如何继承和发展了。

3必须坚持武术文化的发展方向

武术产业的发展,必须牢记和坚持武术文化的发展方向,不能走偏路。具体的发展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但文化是武术的根。我们以前的一些改革,就是因为挖了武术的根才难以持久,历史的教训大家决不能忘记。

4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现在武术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和模式,应该坚持多元化的发展,对一些暂时还拿不准的做法应该采取不争论的态度,让社会实践去检验,不要人为地妄下定论。其实好多经验都是在社会的大浪中经受冲刷和洗礼逐步完善的。武术自身有着众多的门派和不同见解,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各个门派、见解间要少一些争论,多一些和谐,不要过多争正宗、比高下,发展才是根本。如果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内部的争斗上,最终受损失的是武术本身,每一个热爱武术的人都没有权利这样做,个人、门派,对武术整体而言都只是局部。坚持多元化的发展,让各种武术流派各自在发展中或者壮大或者被淘汰,这是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没有必要搞过多的前置条件。

上一篇:物业市场部管理制度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