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教案(小鱼)

2024-12-24

折纸教案(小鱼)(精选10篇)

1.折纸教案(小鱼) 篇一

小班手工折纸:小鱼游游

活动设计背景

在们的自然角里,有一只鱼缸,鱼缸里养着三条小金鱼。最近在喂小金鱼的时候,总会有一群小朋友围过来观看,嘴里还窃窃私语,“这么小。”“喜欢这条。”“你看,他的嘴巴在吃东西。”还有的小朋友纷纷要求自己来喂小金鱼。小年龄孩子比较喜欢动感的事物,现在他们每天都会在鱼缸前,与小金鱼说说话或喂点食物的。看到他们对小金鱼非常感兴趣,于是就设计了这节课,通过直观的欣赏鱼,让孩子们能够了解鱼的特征。

活动目标

1、喜欢鱼,了解鱼的外形特征。

2、用纸折鱼,并调换各种颜色涂画鱼。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难:了解鱼的外形特征。难点:用蜡笔给纸折鱼添画鱼鳞。

活动准备

1、PPT、动态金鱼屏保。

2、三角形手工纸、蜡笔、水池或鱼缸。活动过程

一、欣赏PPT上的各种鱼,说说它们的特征。

1、师:你喜欢图片上的哪条鱼?为什么?

幼儿:喜欢这条,它是三角形的。(老师重复,它的形状很特别是三角形的。)

喜欢这条尾巴很大的。(大大的尾巴游起来一抖一抖很好看。)

喜欢这条,它有大大的眼睛。(大大的眼睛的鱼叫水泡眼)。

喜欢这条,身上黄的黑的很好看(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鱼鳞)。

2、师:们看了很多漂亮的鱼的照片,现在来看看水里的小鱼?

播放屏保中的小鱼,请幼儿观察鱼游时的姿态。

师:你们看看,小鱼游起来的样子好看么?

幼儿:好看,它的尾巴一甩一甩的。(尾巴是帮助它在水里游起来的)

它身上还有透明的东西,很好看。(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鳍,它可以帮助小鱼游的时候控制方向。)

师:你们看看小鱼的嘴巴在哪?

幼儿:它的嘴巴一下张开,一下闭牢。一动一动很可爱。

老师小结:鱼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它们有的是...有的是...;它们有漂亮的尾巴,游起来一甩一甩的;有的鱼有大大的眼睛,它们身上都有漂亮的鱼鳞,鱼鳞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很好看。游起来的时候嘴巴一动一动的。

二、做纸折鱼

1、出示画有空鱼缸的图纸:这是什么?(鱼缸)它很寂寞,想请他的好朋友到它家里来,你们能帮助它么?

鱼,放在里面,让这只鱼缸里也有许多鱼儿游。

2、出示范例

黄老师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出示范例并简单讲解折叠方法)

三角形一边往里折一点,折平,做鱼头。另一边往上折一点,做鱼尾巴。

3、请幼儿添画眼睛和嘴巴后,调换各种颜色画美丽的鱼鳞。(这里制作的内容,可以根据孩子的已有水平进行表现,如:可以有各种形状的鱼,让孩子用蜡笔添画鱼鳞。)

三、让鱼儿游游

把自己制作的纸鱼贴在鱼缸里,互相欣赏,找一找哪些鱼最美丽。它们的鱼鳞有什么颜色。

教学反思

活动中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了静态及动态的鱼,让幼儿在一步步惊喜中了解到不同小鱼不同的特征与形态,并对纸折小鱼产生兴趣。老师在示范做小鱼的时候,应该再强调折的方向,添画时应该把折好的小鱼翻过来,画在平的一面。幼儿操作时,部分幼儿分不清哪边画鱼头,哪边画鱼尾,这在示范中也应该再强调一下。

2.折纸莲花灯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纸的造型艺术与折纸工艺。

2、认识折纸符号,学会折纸的方法与步骤。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内容分析:

折纸是起源于中国的一门民间艺术,如今已风靡全球,并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与了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折纸这种利用纸张装饰制作的特点及其特有的工艺和手工制作技艺,达到表现美、创造美、应用美,不仅愉悦自己身心,更具使环境和社会更加美好、和谐的目的。学情分析:

折纸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不陌生,从小到大同学们玩过折纸游戏,如纸飞机、纸船等,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折纸技法,本课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折纸技法基础上,进行折叠纸的尝试练习,让学生对折纸造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莲花折纸基本方法和步骤的掌握。

难点:莲花瓣的分组,莲花瓣的翻折和翻折的顺序。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示范作品

学具:15张长方形彩纸、一根5厘米长线绳。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学具准备情况。

三、导入今天的课题:莲花灯的制作

1、教师出示已折好的莲花灯,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出示幻灯片,激发学生想折的欲望,3、花瓣的折法,生看视频跟折,师重点指导。

4、叶子的折法,生看视频跟折,师指点。

师重点讲解花瓣与花叶的区别:花瓣与花叶的前几步折法相同,最后一步对折的方向相反。

5、莲花灯的组装

注意分组后线绳要绑紧,绑中间的位置,花瓣要轻轻的翻,不要翻撕了。隔一组翻一个。

6、翻折莲花瓣

7、莲花叶的处理

8、师小结(略)

四、展示学生作品,并一一评价。

五、作业

自己再做一朵莲花灯。

《莲花灯的制作》

中华路小学

3.中班折纸活动 教案 篇三

1、引导幼儿学习用四角向中心折纸的技能,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幼儿仔细、耐心的习惯。活动重点:

折叠衣服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

较均匀的将四角向中心折叠 活动准备:

正方形的图画纸、图片、各种颜色的小圆点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衣服)这衣服漂亮吗?(漂亮)”

2、出示正方形的纸,告诉幼儿这件漂亮的衣服就是用这纸折成的,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衣服吧!

3、引导幼儿学习折纸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折纸本领,就是从四角向中心折”(1)将正方形的纸两次对边折

(2)然后打开找到中妈妈(中心点)

(3)四个角是四个孩子,他们都要找到中心妈妈和她亲一下,这就是四角中心点折叠的方法。

(4)翻过来再这样四角向中心折一次(5)再翻过了再四角向中心折一次(6)翻过来将四个小正方形打开成长方形(7)最后对折成衣服

4、装饰衣服

衣服折好了,我们让它更漂亮一点,给它点缀一下好吗?(幼儿拿彩色小圆点贴在衣服上)

5、幼儿作品展评,看看谁折的衣服最漂亮

4.手工折纸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色卡纸折花瓶。训练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学会手脑并用,既观察思考又在手上运用实践。

2、培养学生的自我创作装饰美化能力,自主装饰花瓶。教学准备:

色卡纸、双面胶、订书机、教师作品。教学过程:

一、提出疑问:你能把这张卡纸变成一个花瓶吗?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学习欲望。

1、出示教师做好的花瓶,让学生思考如何折出来的?

2、教师示范引领学生制作。

步骤:①像折纸扇一样,反复折出折痕。

2、竖着把折好的纸扇呈钝角度角度数折出痕迹。

3、打开折痕,把原先的纸扇凹凸折痕线沿钝角折痕处改变原先的凹凸方向,即原来是凹线的经过折痕处变凸线,原来是凸线的经过折痕处变凹线。

3、打开折图围成一圈,用订书机定好,即成花瓶。

4、可以多折几次,让花瓶起伏更多更漂亮。教师示范折一个,鼓励高年级的学生尝试折出起伏多的花瓶。

二、学生自由创作,并装饰美化花瓶。

5.折纸船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体验折纸、动手操作的乐趣和相互帮助的乐趣。

2、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想象力。

2、学会折纸船的方法。

活动准备:纸张,蜡纸、水彩笔、四种纸船样品(帆船、乌篷船等)。活动过程:

1、课程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要来考考你们啦,你们有谁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几种船吗?请举手回答(播放ppt让幼儿观看各种各样的船,并说出各种船的名字)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拥有一艘自己的船 师:嗯,那好的,我们就来折一艘自己的船!

2、教授着船的方法,发下纸张,引导幼儿一步步地开始折叠,找出每桌最先折完的小朋友帮助其他的小朋友。

3、发下彩笔和蜡笔,装饰自己的小船。可以在船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后面加个“号”字,如“圣越号”“浩瀚号” 延伸活动:

6.折纸教案 篇六

1、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纸,还有各种各样的作画材料,启发幼儿在做完各种各样的小船后,再运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来进行,让大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有创作的空间。

2、在折一折、做一做、玩一玩中,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

准备各种图片、录象带。糖纸、废旧报纸、各种颜色、形状的纸。各种绘画材料、水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船。

1、先让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录象和现实生活中的船,让他们系统浅显地观察了解小船的外部特征。

2、让幼儿说说小船的特征,还有用处。

3、激发幼儿对制作小船的兴趣。

4、先让幼儿用纸折最简单的小船。

5、评价。

二、折纸小船。

1、先出示各种小船,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折纸示意图,让幼儿看折,学习用对折、三角折等方法折成小船。

3、培养幼儿折纸兴趣和初步的相互合作能力。

4、评价。

三、折纸美丽的船

1、出示各种各样的小船,引起幼儿对制作小船的兴趣,运用折叠、涂色块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小船。

2、让幼儿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最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评价作品

四、玩小船。

1、先让通过折一折,折出各种各样的小船,然后让幼儿把小船放在水中玩一玩,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

2、让幼儿了解小船在水中的一些沉浮现象。

3、让幼儿讲讲你折的小船在水中怎样了?

4、评价。

折纸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折纸的技能(边、角对齐、压平)。

2、学习单张纸的简单折叠技能和简单的变化方法。

3、培养幼儿对这纸的兴趣。

活动准备:折叠用纸若干、变形金刚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变形金刚,作几次变化。

2、出示正方形的纸一张,教幼儿将这张纸变成一件有趣的玩具。

(1)将正方形的纸对折成长方形

(2)将对折后的长方形想旁边对折成小正方形(方法同上)

(3)将对折后的正方形拉开,在其两边向中间各对折一次,形成两扇门

(4)将小门的上端啦出两个三角形(难点,重点演示)

(5)将三角形的下端往上折一下,即成一架钢琴(在讲解、演示的同时出示折纸的图示,要求幼儿边听老师讲解、边看图示)

(6)将上述过程编成一个顺口溜:一个正方形,变成长方形,在变成一个正方形。关上两扇小门。拉出两只三角形,鼻子往上翘一翘,变成一架小钢琴。、将钢琴变一变

3、师:我是变形金刚,我会把钢琴变成另外一件玩具(教师将钢琴变成畚箕。教幼儿将钢琴变成畚箕(教幼儿将钢琴的上部用手一捏,即成畚箕)

4、将畚箕变一变

教师说:我在来变一变。变成一顶济公帽 教幼儿将畚箕变成济公帽。教师用顺口溜的形式进行:放下一个鼻子,把它翻个身子,关上两扇窗子,叠好两床被子,拉开来就是一顶帽子。

5、结束:幼儿带上济公帽,听听音乐、唱唱、走走、玩玩。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看图折纸,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折的方法。

2、压折四角,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

3、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认真工作的态度。重点;在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折的方法。

难点: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

活动准备:

1、折好的手表作品

2、手工彩色纸。

3、《手表》制作步骤示意图,手表一块。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折纸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猜猜是什么?仔细听:有家兄弟真奇怪,哥哥短,弟弟长,一天到晚转圈圈。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大班折纸教案:手表

作者:聚优时间:2013-12-27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看图折纸,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折的方法。

2、压折四角,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

3、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认真工作的态度。重点;在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折的方法。

难点: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

活动准备:

1、折好的手表作品

2、手工彩色纸。

3、《手表》制作步骤示意图,手表一块。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折纸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猜猜是什么?仔细听:有家兄弟真奇怪,哥哥短,弟弟长,一天到晚转圈圈。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除了时钟可以看时间,还有手机、手表也能看时间。

3、今天老师带来一块手表,出示范例,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发现示意图折纸的方法。

1、在折手表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折纸符号。出示折纸图谱,教师在幼儿探索发现的基础上,教幼儿认识折线,箭头,曲折线。

2、按折纸符号幼儿自己理解。

三、请小朋友尝试按照折纸步骤。

1、教师按顺序出示示意图,并用简单的语言给与提示。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完成作品。

2、让幼儿看图折纸基本的方法。

3、重点:第四步,在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折的方法。

4、难点:第五步,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示来辅助幼儿理解。

5、第一遍作品完成之后,老师给与幼儿肯定和表扬,并让幼儿看着图示再折一块手表。

6、不会折的幼儿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折的?(教师示范,幼儿观察)7、折好手表后,画出表面时间,装饰表带。

四、展示作品后把手表带在自己的手上。

1、把幼儿折好的手表作品展示在手表店里(黑板上),看看谁的手表折的平整、设计的好看。

2、自己喜欢哪一块手表。

3、折好手表后,画出表面时间,装饰表带。

四、展示作品后把手表带在自己的手上。

1、把幼儿折好的手表作品展示在手表店里(黑板上),看看谁的手表折的平整、设计的好看。

2、自己喜欢哪一块手表。

3、带上自己的手表,看看时间是几点了。

优秀教学设计 中班美术活动:折纸“漂亮的小鱼”

活动目标:

1.导幼儿学习看折纸步骤图,用中心对折的方法折出小鱼。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步骤图中折纸的方法,感受轻松的学习折纸的乐趣。3.加强对幼儿同情心教育,使幼儿学会主动的帮助别人。活动准备:

准备轻音乐的磁带、背景图、图解、幼儿用的彩纸若干、范例。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教师出示范例小鱼)

2.“小朋友,看她是谁?”“对!小鱼。这条小鱼它叫小鱼贝贝,生活在无边的大海里。(教师将范例贴到背景图上)

3.她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么大的海洋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小于生活孤单、寂寞等)

4.是呀,小鱼生活在海洋没有朋友陪它玩,很孤单,他想叫小朋友来帮助它。小朋友愿意帮助它吗?”那你想怎样来帮助它?”(提问幼儿导入活动)

二、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探索折纸的方法。

提问:1.“小朋友刚才想的办法太好了,小鱼听了非常高兴,那谁能告诉老师折小鱼一共需要几步?”(教师出示图解)

2.谁来告诉大家着小鱼用的是什么形状的纸?第一步应该怎样折?谁想来试一试教教小朋友?”(教师提问幼儿,引导幼儿说出“沿中心线对折”,并提醒试折的幼儿沿折痕用力压平)依次探索尝试其余三步的折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看第三步用相同的方法向后反折的方法)3.小鱼折好后还需要做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怎样装饰小鱼)

三、幼儿折纸,教师巡视指导。1.以小鱼的口吻提出折纸的要求

“在折之前小鱼贝贝还要给小朋友提三点要求:(1)要沿折痕将纸压平,折得平整漂亮。(2)小鱼很需要朋友,他希望我们能快点折。(3)小朋友在折小鱼的时候,想一句要跟小鱼说的悄悄话。小鱼贝贝提向小朋友一定要记得这三点要求,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帮小鱼贝贝找朋友吧!”

3.教师放轻音乐组织幼儿进行折纸(对活动中出现困难的幼儿教师重点要指导幼儿看图解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组织评价。

1.帮助幼儿将折好的小鱼粘在背景图上。2.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小朋友,你们折了这么多的小鱼,老师看了非常的喜欢,小朋友,你们也喜欢吗?那谁来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条小鱼?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折的平整、添画眼睛的位置,鱼鳞规则程度等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是谁折的小鱼,你说说刚才跟小鱼说的什么悄悄话?(教师提问个别的幼儿)3.教师评价

从作品的平整程度、添画鱼的眼睛、鱼鳍、鱼鳞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以参加舞会的形式结束活动

“刚才小朋友帮小鱼找了那么多得好朋友又说了那么多安慰小鱼的话,小鱼现在可开心了,有了这么需朋友它再也不孤单寂寞了。他还说要谢谢小朋友,还夸我们小朋友是有爱心、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为了要谢谢小朋友,它还邀请小朋友去参加他们的节日舞会呢,现在我们一起学小鱼游的动作去参加小鱼的节日舞会吧!”(教师组织幼儿一起模仿小鱼游的动作离开活动室)

折纸教案——狐狸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纸的造型艺术特点,掌握折纸狐狸造型构思与制作。

2、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及审美能力。教学准备:

折纸若干

折纸步骤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形体特征,仔细观察狐狸的造型。

师:这个折纸作品像什么?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作品是只狐狸呢?

二、交流探究:

1、传看纸造型作品

2、小组讨论总结折纸狐狸造型的艺术特点和它的制作方法。

特点:以纸为材料,运用折叠、曲卷基本技术、将面形材料制作成完全立体的造型。

三、动手操作折纸

1、教师将折纸的步骤图展示,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尝试根据步骤图自行尝试折狐狸。

2、教师将狐狸折纸的难点讲解一下,个别指导。

3、教师按图示范,学生跟练

四、巩固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哪一组的小朋友折的又快又好(提醒边角要对齐,压平;还要注意头和身体的比例)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点评。

折纸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用三角形的纸折叠,添画制作小狗的头部。

活动准备:

正方形的纸若干

贴有折叠狗头组合成的范例

油画棒,白纸。

老师范例小狗一只

浆糊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出示范例)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小狗)小狗怎么叫呢?我们来学学小狗叫,那你们知道这只小狗头是怎样做成的呢? 不想跟着老师来学学制作小狗呢?

二教师讲解小狗的制作方法。

1、出示正方形纸,引导幼儿看,这是正方形的角,这是正方形的边,先把正方形的纸角对角对折,变成了什么图形呢?

幼:变成一个大的三角形

2、把三角形的两个对称的小尖角向下斜折成狗耳朵;

3、将另一个角向下反折;用蜡笔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

4、将狗头用胶水贴在画纸合适的位置;

5、添画自己喜欢的背景,如小房子、小花、小草、太阳、小鸟等。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小朋友想不想折呀,那我们来制作一只小狗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折叠狗头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添画。

2、给不会折的幼儿提供帮助。

四、评价、展示幼儿作品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试着评价。

1、你觉得谁的小狗头做的好,谁的小狗添画的好?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谁的小狗头没有做好呢?也说说自己的理由?

引导幼儿学会评价同伴的作品。

活动延伸:

下课后请制作好的小朋友教教不会制作的小朋友。

区域活动时在手工区制作小狗头。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纸蛋糕盘和纸等辅助材料制作小企鹅。

2、通过看图折纸和讨论的方法,掌握企鹅的基本着法。

3、产生关爱企鹅的情感。

活动重点: 掌握企鹅的基本折法。

活动难点: 看懂步骤图。

活动准备: 企鹅的折叠步骤图、手工纸、记号笔、教师范例。

活动过程:

1、小朋友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观看动画片《可爱的小企鹅》。

师:就是企鹅!企鹅属于鸟类,它有着一对翅膀,可是却不会飞,但它有例外一种本领,你们猜猜看是什么?(游泳)师:“企鹅有2只脚,它也可以像我们小朋友一样站着,但是它太胖了,所以走路时一摇一摆的(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企鹅走路)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3册第23页,观察制作材料和步骤图。

(1)了解企鹅的基本制作过程和方法。将纸盘上方两边向里对折,在折痕一半处剪开,向上折,形成小企鹅的一对翅膀;给小企鹅的两个翅膀涂上颜色;用彩色卡纸做出小企鹅的嘴巴、脚、粘贴在纸盘上,并画上眼睛。

(2)共同欣赏教师的作品有4只不同表情小企鹅。(3)对幼儿不懂的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演示。

3、幼儿制作。

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指导并给与适当的帮助,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作品。

4、教师总结欣赏作品

(1)、相互欣赏作品,让小朋友把做好的小企鹅贴到胸前学企鹅走路。

(2)、蛋糕盘还可以做成什么?互相讨论,回家与家里人尝试制作别的动物或东西。

延伸活动

1、企鹅一直呆在南极可无聊了,它想出去旅行。小朋友们想带它去哪里?

2、让幼儿画出想带小企鹅去的地方,小企鹅出发旅行咯!

【活动设计背景】

春天到了,新学期开始了,小朋友们入园了。为了让小朋友们亲切的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我们把教室重新布置了一番,为了让小朋友们也参与进来,一起迎接美丽的春天,特准备了这节艺术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橡皮泥制作简单的桃花;

2、通过小组合作大方法制作桃花,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群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橡皮泥制作桃花,正确使用各种辅助工具。难点: 难点桃花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橡皮泥制作好的桃花、橡皮泥(红、黄、绿)、小树杆、剪刀、【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道开了,小朋友们,你最喜欢什么花?(幼儿自由讨论)老师带来了老师最喜欢的花,大家来看看是什么花?(教师出示橡皮泥做好的花,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桃花朵朵开)

1、教师请小朋友们欣赏歌曲《桃花朵朵开》,观看桃花图片。

2、教师演示制作桃花的过程。

三、实践阶段

1、小朋友们自由分组制作,一人做花瓣,一人做花杆,一人做叶子,教师巡回指导。

2、小朋友们自由创作,制作不同形态的桃花。

3、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表扬。

四、作品评价

1、小组自评:每位幼儿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小组推选最优秀的作品。

2、班级评选:教师积极肯定幼儿的长处,指出不足之处,相互学习。

五、拓展延伸 鼓励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制作不同材质的桃花。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来那个好的氛围; 不足:示范做桃花的过程有点快,解释的语言不够形象 生动,导致幼儿在自己制作时,步奏有点混乱。

活动设计背景

该园地处城乡结合之处,刚入园时,孩子们很喜欢玩泥巴,因此我就设计了该课题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学习用橡皮泥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注意在玩耍时的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幼儿知道橡皮泥不能吃,只能玩

2、用橡皮泥捏出很多不同样的物体

活动准备

各色 橡皮泥每个孩子一份

活动过程:

(一)、用橡皮泥做出不同的东西,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看,李老师今天请来了很多小动物,来陪小朋友玩耍,小朋友愿意和它们玩吗?(教师边讲边把橡皮泥捏成小动物的形状,如:小猪,蛇,毛毛虫等)

2.小朋友们知道小动物们是怎么变来的吗?(引导幼儿说出橡皮泥的名称)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其中的快乐。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神奇的橡皮泥,变一变魔术呢?

教师先示范(棒棒糖):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搓成圆形,然后放在桌上轻轻的压一下,再拿一种颜色出来,搓成长条行,也放在桌上轻轻的压一下,最后把长条放在圆形的下面,我们的棒棒糖就出来了。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来玩一玩,看谁搓的最好。给幼儿讲解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应注意的事项:

(1)教育幼儿别把橡皮泥放进鼻子、耳朵、嘴巴里面去,及严重后果。

(2)教育幼儿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去抢别人的。

(3)注意卫生:橡皮泥上有很多细菌,所以小朋友们在玩耍完以后,一定要洗手。

3.给小朋友分发橡皮泥,每人一份。

4.教师指引幼儿捏出不一样的东西,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三)、作品欣赏,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

(四)、教师总结,并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1、进入课堂的时候应该用实物展示,激发让孩子想用橡皮泥自己做

2、要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做一样作品展示出来

活动目标 :

1、初步熟悉彩泥的性能,并逐步学会团圆、搓长、压扁、粘合等简单的技能。

2、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每人一块垫板、一团橡皮泥,事先准备好的魔法口袋及成品橡皮泥。如 糖葫芦、蛇、饼干、刺猬、等彩泥成品。

活动过程 :

1、魔法口袋变变变教师以神秘的魔术师登场,以神秘、夸张的口吻,夸张的动作依次变出糖葫芦、蛇、饼干、刺猬、等彩泥成品,让幼儿观察、讨论。

2、认识彩泥教师提问:这么好看的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自主讨论)幼儿每人一块彩泥,进行观察、触摸、讨论。(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尽量让幼儿发现彩泥的特性)请个别幼儿发表意见。确定幼儿的讨论结果,告诉幼儿这种软软的,会变的像面一样的东西就是橡皮泥,也叫彩泥。

3、彩泥变变变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橡皮泥。

(1)团圆:彩泥变汤圆。

(2)压扁:汤圆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

(3)搓长:汤圆变筷子,比一比谁的筷子长。

(4)让幼儿自己来变一变,说一说变成了什么。

4、彩泥回家今天,橡皮彩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了,真开心呀。彩泥宝宝累了,我们送它回家吧。

教师引导幼儿检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洁,让幼儿将橡皮泥放进小罐,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活动反思:

1.活动导入有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彩泥的兴趣。

2.在引导孩子认识彩泥的时候,没有向孩子阐释清楚彩泥的性质。

3.在活动中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变彩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幼儿玩彩泥时,比较专注,捏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捏彩泥的基本技能,获得了发展。活动结束时,幼儿很不舍的送橡皮泥回家。

圆圆的皮球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橡皮泥团圆的技能。

2、初步尝试分橡皮泥,知道橡皮泥越多,搓的球越大。

3、结合说说“我的皮球象××”的游戏,体验泥工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活动准备:

1、实物皮球一个。

2、各种颜色的橡皮泥若干、人手一个泥工板。活动过程:

一、观察、认识讨论球的外形特征

1.出示皮球,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颜色的? 2.请幼儿摸一摸,感知球的表面很光滑。

3.教师总结:这个白颜色的皮球是圆圆的、摸上去滑滑的。

二、教师示范用团圆的方法做皮球。

1.教师:圆圆的皮球真好玩,这里有许多彩色橡皮泥,我们用它来做圆圆的皮球好吗?教师示范用红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圆圆的红皮球。2.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才能变出一个大皮球? 小结:泥越多,搓的皮球越大。

四、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1.引导幼儿先分泥,再搓球,鼓励大家用橡皮泥做一个彩色的大皮球。

2.提醒幼儿将不用的和搓好的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帮助。

五、展览作品,并请幼儿说一说“我的皮球像什么”。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谁的皮球搓得最圆?请你说说你的皮球像什么?

3.小小棒棒糖 活动目标:

1、能两手较协调地揉搓橡皮泥。

2、学会在球体上安装小棒。

3、欣赏自己与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材料:棒棒糖、橡皮泥、吸管。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兴趣

“看,老师的口袋鼓鼓的,猜猜里面会是什么呢?”揭秘:(棒棒糖)。

二、观察棒棒糖的外形

问:老师手里的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上面一颗糖果是圆圆的,下面的棒棒是长长的,老师还给它编了一个顺口溜:方的糖,圆的糖,安根小尾巴变成棒棒糖。

三、制作棒棒糖

1.今天老师想动手做一个棒棒糖,看看我是怎么做的,然后你们自己动手做一个棒棒糖,好吗?

2.先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橡皮泥放在手里,两手对在一起揉一揉,搓一搓,轻轻的搓成一个圆形小球,咦!老师把它按一个漂亮的小尾巴,这样是不是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棒棒糖

四、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要求:

1.做手工时小嘴巴不能发出声音,要安安静静的。2.不能抢别人手里的东西,要小心地搓,不能掉在地;

五、小小棒棒糖展览会;老师请几个小朋友的作品拿上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看看会变魔术的橡皮泥。

做苹果 活动目标:

1.巩固红、黄、绿颜色的匹配,学习团球,表现苹果的特征。2.喜欢参加泥工活动,体验帮助小动物的乐趣。

二、准备:

1、红、黄、绿橡皮泥若干。

2、小动物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秋天来了,树上的苹果都已经长大了,我们一起去采苹果,好吗?呀,苹果长得可真多!看一看,摸一摸,苹果是怎么样的?

2.小结: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摸上去有点光滑。

二、学习用团球的方法表现苹果的特征。

1.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三位小客人——小黄猫、小红猫、小绿猫,他们都想来吃苹果,可是树上的苹果没有了,怎么办?我们就用橡皮泥做一些圆圆的苹果,送给他们,好吗?”

2.老师边讲边示范,先取一支橡皮泥,放在手心,用力团呀团,揉呀揉,看一下,圆圆的、滑滑的,那就可以了,最后插上一个苹果柄。啊!一个大苹果做好了,真香呀!

三、幼儿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使用橡皮泥制作苹果,引导幼儿将苹果做的大大的,圆圆的。

四、结束活动

小客人的肚子都吃的饱饱的,来,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唱唱歌,跳跳舞吧!

好吃的香蕉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搓、捏等方法制作水果——香蕉。

2、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香蕉的特征。

3、喜欢泥工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1、泥工板、橡皮泥。

2、情景布置“水果店”,张贴各种水果图片,实物香蕉若干。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水果店。

师:小朋友看,这是哪里?我们的水果店今天又要开张营业了,可是一早老师发现,水果都卖完了。请你们看,什么水果没有了?(香蕉)香蕉都卖光了,怎么办呢?(幼儿帮忙想办法)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橡皮泥来做一些香蕉,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二、观察香蕉的外形特征,讨论制作方法。

1.师: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什么颜色的?(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说)2.欣赏实物香蕉,师:看,老师这里有一只香蕉,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长的像什么? 3.小结:香蕉是弯弯的、粗粗的,有的是黄黄的,有的是绿绿的,有的是黑黑的。

三、教师以儿歌的方式示范制作香蕉。

1.教师边念儿歌边做香蕉:小泥团,手中拿,团一团,变圆球,搓一搓,变小棒,弯一弯,变小桥,捏个柄,变香蕉。

2.教师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练习,最后教师通过儿歌的方式将幼儿的制作方法进行小结。

四、幼儿尝试制作香蕉。

1.幼儿尝试制作香蕉,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

2.幼儿交流制作的过程,请制作成功的幼儿介绍制作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制作的方法。师:你们做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一下。

五、展示作品:送到水果店。

7.折纸教案《蚂蚁搬家》 篇七

设计意图:

孩子的好奇心是不可抹灭的,每当教师拿剪刀的时候,他们总会围在旁边好奇地观看。由于年龄较小,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及操作能力仍比较欠缺。本次活动正是为满足学生好奇心、发展学生操作能力而设计的。通过活动提供让学生学习使用剪刀的机会,引导学生尝试用剪刀剪出圆形和波浪线,同时学习间隔一定距离粘贴的方法。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圆头剪刀、铅画纸、彩色纸(事先在上面画有较大的圆形)、水彩笔、油画棒、浆糊、纸制蚂蚁模板(一大一小)。

2、经验准备:

⑴ 学习使用剪刀的方法。

⑵ 在区角活动中尝试画、剪波浪线。活动流程:

故事导入-->讲解示范--> 演示操作--> 活动讲评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出示两个蚂蚁模板)冬天到了,蚂蚁爸爸造了一间新房子,看看是什么样的?(出示画有较大圆形的彩色纸)蚂蚁一家住在这里可舒服啦!小蚂蚁一天天长大,有一天,它对爸爸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我想一个人住一间房间。” 蚂蚁爸爸同意了。

二、讲解示范

1、我们帮小蚂蚁把房子隔开来,变成了两个房间。(教师在圆内画波浪线)

2、学生操作用弯弯的线把小蚂蚁的家分成两个房间。

三、观察演示,学生操作

1、设疑:这几天老是下雨,小蚂蚁的房子就要淹没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小蚂蚁搬家)

2、学习使用剪刀

⑴ 示范用剪刀沿线条剪,剪一点,转一转。(先剪出圆形,再沿着波浪线把圆形一分二。)

⑵学生学剪,教师观察指导:

① 指导学生拿剪刀的方法。

② 观察学生能否沿着轮廓线,剪一点,转一转。

3、学习粘贴(也可放在延伸活动中进行)

搬呀搬,搬到哪儿去呢?这里有一块空空的地方。(出示铅画纸)

⑴ 示范粘贴

先把小蚂蚁住的小房间搬过来。再搬爸爸妈妈住的大房间,弯弯的地方是房间的门,两间房间门对门,中间留出一条路,它们就可以走来走去,相互关心。(教师示范把弯弯的波浪线间隔一定距离粘贴。)

⑵学生粘贴,观察指导

8.折纸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折纸P78-80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法则,并能准确计算。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教学准备:几张相同的矩形纸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坐端正,好好地听老师讲。今天老师很开心接下来的时间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和发现数学的美。

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进入一个好玩有趣的课堂。现在,让我们拿出手中准备好的纸片,请你们取其中一张纸片折一折,然后在折的其中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说涂颜色的那部分是纸片的几分之几?

(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上活动,进行巡视)师:现在哪位同学来介绍你的折纸鹤涂色情况?

生:我把纸片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一部分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是生:我把纸片先对折两次,然后在其中的3个部分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

一会时间后,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折纸和涂色的情况:

3414 1531231、、、、、、.......4842488生:我可以列出:

生:我可以列出:生:我可以列出:生:我可以列出:3142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们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1344

15881384..........(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分母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这些算式分成几类? 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一类是分母不相同的。(根据学生的分类,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我们今天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折纸)二.探索新知

11.出示例题: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小红用了一张纸的2折一只小船,小明用同一张纸的折一只小鸟。

(1)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怎样列式?

11生:24

1124在什么数之间? 师:估算一下

12.活动:让学生再拿出纸片,同桌各拿一张,折一折,一人涂出分数2,一人涂1411124? 4出分数,摆一摆,拼一拼,和同桌说一说师:哪位小组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探索结果啊?

2211生:把涂色部分为2的那张纸片再对折一次,则纸片变成4,4和4的那张纸片3合起来,则涂色部分为4

(用ppt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

(2)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学生回答并用课件展示计算结果和过程)三.观察发现

11112424 板书

请学生回答自己从那两个式子中发现了什么?

用课件展示: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四.试一试 359148

9.折纸蝴蝶教案 篇九

折纸蝴蝶教案

教学目标: 1 、增强欣赏自然美的意识,激发儿童热爱创造活动; 2 、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感受和表现蝴蝶的对称美和色彩美; 3 、制作一只能飞动的纸蝴蝶。 教学重点: 了解对称、设计蝴蝶外形并运用线条和色块大胆添画花纹。 教学难点: 设计一只新颖、色彩绚丽、能飞动的蝴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在美丽的花丛中,有许多可爱的蝴蝶,它们快乐的飞舞、你追我赶着做游戏,瞧,它们都飞到这里来做客了!” 拿出蝴蝶贴在黑板上; 让蝴蝶从室内飞过; 手拿蝴蝶晃动 。 2、师出示作品(纸蝴蝶):谁想和它们玩一玩?我们来比比看,哪只蝴蝶飞的最高!舞姿最优美! 3、部分学生参与活动(配乐) 4、教师小结:这些同学表现真好,老师把这些蝴蝶奖给你们!谁还想来?可是老师做的蝴蝶不够呀,怎么办呢? 5、教师出示课题:蝶儿飞飞。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 ,找特点。那么一只美丽的蝴蝶有什么特点呢? 2、讲解外形 :蝴蝶的外形要新颖,它可以概括成多种形状:三角形、方形、园形、长方形 …… 3、学生观看蝴蝶的外形,并进行小组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4、讲解花纹 :蝴蝶的花纹要美丽,颜色要漂亮,你们看!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蝴蝶花纹的特点和色彩特点。 6、讲解对称 : 1 、蝴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叫做“对称。”两边是一模一样的! 7、比如蜻蜓就也是对称的小动物!你们还能说出哪些对称的.现象呢? 8、引导学生说出多种对称现象。 师:现在我来考考你们,你认为这些蝴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呢? 9、学生自由讨论蝴蝶的制作方法,并根据自己小组的材料大胆设想蝴蝶的不同的制作方法。 三、加工蝴蝶 : 师:好吧!我们来动手试一试!每一小组都有很多材料。我用我的方法,你们也可以用你们的方法,注意外形的设计与颜色花纹的搭配! 师生用不同方法开始制作比赛。(配乐)

 

10.狐狸折纸教案 篇十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狐狸的外形与习性。

2.学习狐狸折纸。

【活动准备】

狐狸图片 白纸 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看图片——感知狐狸的外形。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说狐狸的外形,老师总结。

尖嘴大耳,长身短腿,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2.老师介绍狐狸的吃食。

狐狸主要吃昆虫、野兔和鼠,这些动物都是危害庄稼的坏家伙,狐狸吃了它们,等于是帮了农民伯伯的忙。

狐狸的奇怪行为:一只狐狸跳进鸡舍里,把12只小鸡全部咬死,最后仅叼走一只。

3.幼儿说说狐狸皮毛的用途。

4.幼儿折纸:狐狸

老师示范折纸方法。

幼儿随老师一起折纸,有困难,老师帮忙。

幼儿把玩自己的折纸作品。

三、结束部分

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送至展览区。

上一篇:描写樱花的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房产交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