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2024-10-17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共11篇)

1.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 2012-11-10至2011-12-10

调查目的:

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一名的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于社会,发挥自

己的所长,不容忽视的就是必须要了解自己的专业,明白应用心理学当前的就业前景如何,然后有所应对,有所调整,并且明确自己日后的从业倾向,有选择地进行学业,积累知识经验,让自己的人生从容不迫。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网上查找资料

访问有关师长

调查情况介绍:

首先,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应用心理

学这一专业的大概印象,问题不多,怕别人不肯做,就两个问题,一是“你认为

应用心理学在众多专业中如何?”,二是“你认为应用心理学该从事何种工作?”。

然后,几十份调查下来,结果惨不忍睹,也不知道是我们的提问过于模糊还

是人们真的对应用心理学没多大的了解,总之,问卷调查很失败。

对第一个问题人们大多回答说:“应用心理学?没怎么听说过么,冷门专业

吧,大概„„”“大概和哲学差不多吧?”“理科的?”,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对第二个问题则干脆地说不知道,也有稍微知道点的人说可以做心理老师什么什么的,听的我们那叫一个心灰意冷啊,就觉得前途一片渺茫啊,什么希望都么得了,么前途啊。

然后,抱着一线希望上网找了找相关资料,发现应用心理学的就业前景并不

是那么不堪。

心理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这个专业了解得不多,这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其就业范围。不过,目前由于就读人数相对较少,其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以下就以心理学研究生为例。目前心理学研究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普通高校。这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近年来高校对于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心理学硕士担任起高校心理公共课的老师。这无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对于心理学硕士来说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进入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成为一名心理学老师。工作稳定工资也不低。高校中的心理咨询中心也为心理学硕士提供了就业机会。

第二,公务员。招心理学研究生作公务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公安局、劳教

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处。不过公务员的难考也是总所周知的。

第三,企业。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

管理。心理学研究生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同,心理学学生倡导人性化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有所互补。但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学这个专业还不是很了解,心理系的学生不如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具有竞争力。心理系的研究生还可以从事市场调研的工作,但是人数比较少。

第四,中小学。一般招的是本科生,其心理咨询部门主要是作为“花瓶”来

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所以前途不被看好,加上收入较低,一般研究生是看不上的,除非找不到工作,一般是不予考虑。

第五,心理咨询工作者。国内这个行业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单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未必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除非你非常非常有名,要想有外国同行的薪水有待去开拓。

第六,医院和诊所。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可以去医院或心理诊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但是以中国现今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再加上去医院需要有行医执照,难度比较大。

但以上还是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可想而知普通心理学毕业生就业会有多么困难了。

最后结合老师平时所讲,许多老师说到了很多其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学历的学生目前市场的就业需求量不大,但研究生却供不应求。

看似很多领域都貌似需要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但实际上岗位并不多。比如高校,想进去很难,而且一所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往往就不多的那么点人,也不可能总招。

应用心理学不可能从事医院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只可以做咨询,但不可以开药,你要想进医院工作,只能去医学院读精神科。难度可想而知。

咨询方面,刚刚毕业的学生做咨询方向比较吃力,没名气没经验没资历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比较难。不过也许可以做从事此工作的前辈的助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人力资源方面也是应用心理学主要的就业方向之一,但是应用心理学的毕业生仅仅是人力资源就业来源的非主要方向之一,而非主力。所以就业岗位也不会太多。

他说,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就较好的就业方向,几乎必须读研,而且还得是好学校,一般的学校毕业后就业也停困难的,最好还要去国外进修个几年。国外发达国家,心理咨询师非常流行。比如美国人可以不长病不看医生,但是却不可以不看心理咨询师,他们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的心理咨询师。在国外应用心理学的就业比在国内好上不止一点半点。

总结分析:

应用心理学就目前就业来看,现成的工作还不是很好找。比如私人心理健康咨询诊所中国目前还十分少见。目前在有些地区,传统观念比较保守,不好接受这一说法。落后地区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甚至排斥它。所以,这一领域还有待深入挖掘。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紧张、心理压力增大,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相信这个心理学方面相关的行业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也开始宣传这一行业,比如CCTV的心理健康咨询栏目,他们的心理专家水平很高,节目很火,很受社会各界人士的追捧。现在各省、市电视台都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栏目。相信这一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会使得心理咨询的益处深入人心,从而使人们逐渐接纳心理方面的行业,也为我们应用心理专业的毕业生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总结:

应用心理学专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但是,只有努力过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会有美好前景,所以,努力学习考研什么的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想要有好的就业的前提条件。

2.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篇二

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尼古特(1922-2007)的代表作《五号屠场》(1969)。上这一堂课的时候,作为教师,你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形象生动地形式来给学生展现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接着让学生观看《五号屠场》的电影光盘,给学生一段时间谈论观后感。然后给学生讲解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以及荒诞的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叙述、不确定性、碎片拼贴和重复等特征。接着和学生一起剪切小说的片段,通过主人公毕利的二战经历,亲眼目睹德累斯顿的大轰炸,以及他荒诞、悲观、无奈和屈从的一生。看哪部分属于元小说叙述,哪些地方表现了小说的不确定性、碎片拼贴和重复等特征。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后现代主义这个文学理论一头雾水,比较透彻地了解后现代主义这个文学术语,也能够充分理解小说《五号屠场》的反战及屈从的主题,了解战争的虚伪和残酷,理解作者的反对战争和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这就使得原来枯燥、空洞的文学理论的介绍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和掌握了大量的文学知识,又教会了学生如何运用文学理论去分析文学作品,为学生写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教师就不仅仅是对学生“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而后者才是文学教学的目的所在,不仅极大地扩展了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容量和密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英美文学课的教学质量。

3.3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常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说教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法,而在多媒体技术辅助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软件和硬件的帮助,可以挑选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材,或者从大量的有着不同缺陷的教材里编选适合学生的教材,给课堂的多样性提供条件。它能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内容,使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量多,内容新,使传统古板单调的文字教材变成有图、有声、有色的图文并茂的教材,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一边听教师的讲解,一边观看课件的演示,随着教师的讲解,或者是观看电影光盘,或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优美片段。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会自己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成为新型的具有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

教师在英美文学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诸如规定从学校的图书馆里借阅哪一个作家的哪一部文学名著,或者通过学校的网络观看这部名著的电影,不仅可以丰富学生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

1. 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

问题1:你最喜欢以下哪门公共选修课?选择第一位的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二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2:你认为高职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是?选择第一位的是“就业”,第二位的是“社会竞争”。

2. 对就业前景的看法

问题1:面对自己的就业问题,你感到:选择“不乐观”的占39.5%,“比较乐观”26.7%,“乐观”12.0%。

的课外生活,增长学生的文学知识和欣赏能力,而且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减少课堂的讲解时间,从而扩展教学容量,同时也可以无形当中给学生上网指明正确的方向。通过E-mail来批改学生的文学作品评论和学期论文,和学生探讨不同作家的作品,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可以为那些在课堂上不善于表现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传统的闭卷考试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对学生用功程度和记忆力的考核,对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抑制和扼杀。这种命题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程爱民教授根据其调查结果提出:少用闭卷,增加主观题期末考试与学期论文和读书报告相结合。[3](14-18)这总结了大多数关于英美文学考试改革的意见。刘存波等认为测试可采用更多的形式,并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如讨论、口头表述、写影评、上网查资料等,再结合课堂表现和课程论文。[4](89)笔者通过多年的英美文学教学经验认为,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实施上面所提到的各种各样的考试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主观性的试题可以用网络上的考试软件进行;客观性的试题诸如作品评论、学期论文,教师可以适当地在不影响学生隐私权的情况下把它们放到网上,让大家互评,教师再评,最后的综合成绩就是这个学生的客观试题的成绩。实行多种多样的考试方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教学对于学习语言、学习文化知识、促进外语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学是一种资源,英美文学教学应在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下,多方位、多层次地开发这一资源,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习者的人文修养水平、文学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熊英.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J].辽宁高职学报,

[3]程爱民.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0,(1):14-18.

[4]刘存波,罗承宁.高校外语专业外国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6):89.

问题2:对“毕业之时即我失业之时”赞同的比例:21%。

3. 关于就业的价值标准

问题1:选择就业单位,你要求的月工资是“800—1000”占5.6%,“1000—1500元”占32.0%,“1500—2000元”占32.2%,2000元以上30.1%。

问题2:你将来毕业后,首选的就业单位是:选择“三资企业”占25.1%,“国企”22.3%,“国家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占19.7%,“民营企业”16.7%,“自主创业”16.3%。

问题3:在找工作时我最看重的是“工资高、福利好”占39%,“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占30%,“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29%。

4. 如何看待就业

你认为将来就业主要靠(限选两项),选择“个人能力”占68.3,“社会关系”占21.7%,“公平竞争”占8.7%。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普遍关注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成为严重困扰大学生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高,但同时又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学校和学生家长十分关注的话题。

学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不是很乐观。调查中选择乐观的比例只占12.0%;比较乐观22.7%,不乐观39.5%。有21%的学生赞同“毕业之时即我失业之时”。确实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一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所引起的。二是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

主观因素:缺乏就业心理准备。有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把“就业难”问题强化,认为毕业之时,就是失业之日。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标准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矛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而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引导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具有现实意义。

关于就业的工资标准,过去普遍认为学生要求过高。其实通过调查,发现多数高职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实际的,月工资选择1000元—2000元的共占64.2%。这也与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面对着就业难的趋势,学生能够认识形势的严峻性,选择先就业能独立养活自己再说。与此同时用人单位还在不断降低大学生的薪资水平。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就业值较高,选择月工资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学生也占了30.1%。

关于就业单位的选择,首选的是三资企业。这有许多因素,包括三资企业收入较高或者认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等。不管怎么样,对于工作的选择,大学生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是可以理解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又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是幸福的。但现实不总是这般美好,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如果片面强调兴趣、特长就会影响择业的成功。

大学生选择工资高、福利好的工作无可厚非。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将个人利益置于更为理性的地位,当他们将获得经济收入用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时,以经济收入高低来决定就业价值选择标准是可以理解的。稳定的工作可以减少负面生活事件的发生,降低应激压力,使毕业生以健康的人格投入工作。而且,大学生就读在许多家庭看来也是一种投资,高额学费的付出,有些学生还是通过借贷来完成学业的,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的工作工资偏低,也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的。这是知识与人才没有受到重视,所以有些地方就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当然大学生选择的薪资水平也要有一个合理的尺度。

对于就业能力的看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经济越来越强调人的自主性、独立性与竞争性。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看法就越来越理性,他们普遍认为就业要靠自己。所以对将来毕业就业选择主要靠个人能力的学生占68.3%。这与计划经济时代的“等、靠、要”思想不同。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思考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很重要选择,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使大学生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现实和社会需求,从而成功择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事关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和社会稳定,针对大学生各种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就业心理指导,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课题。

成功择业与否,首先是择业目标的确定是否恰当。在就业指导中首先要分析就业形势,确立就业目标。确立就业目标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从科学的角度讲,理想的职业就是指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充分显示自己个人才能的职业。但择业现实不可能使所有的毕业生提供理想的职业和工作岗位。恰当的就业目标其实是一个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不断调整的动态目标系统,是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于一体,并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兼顾的一个有机体系。有了这样的就业心理准备,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与自身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就业目标,适者生存,找到自己合式的位置,就能经受得起挫折。只有认清了就业形势、确立了就业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被就业问题所因扰。

其次要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一些大学生为在求职问题上屡屡碰壁而灰心丧气,这是不可取的。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即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要开展好心理疏导工作,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搜寻就业信息以及做好求职材料准备等等。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大学生只有学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时才可能信心十足,才不会产生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

再次要更新观念,理解、帮助学生。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是以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和手段为学生进行就业价值观、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面试技巧、事业发展等方面启发自助的过程,其中心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要教育他们把个人兴趣、志向与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功择业。

3.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心理;现状;对策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模式与性质决定了其学生就业心理既有普通高校学生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着眼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探究其就业心理状况,对他们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增强学生的就业素质,同时促进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校园问卷的方式,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项选择为辅,另设一道开放式问题,调查面向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游戏系学生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回收有效率92.3%,被调查学生按性别划分,男生人67,女生 53 人,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根据问卷内容与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情况调查

参与调查的游戏系学生分为程序与美工两个方向,大体上划分为艺术类与非艺术类,调查发现,学生总体上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也从自身的专业上了解独立学院与一本学校的优势(表4)对于就业前景,总体上还不是很乐观,40%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不乐观,43%的学生认为较乐观。调查关于就业心态中,27%的学生是自信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40%生处于没有考虑的状态,10%的学生表现出比较焦虑,23%的学生表示很茫然。(表3),(表1、表2)是学生在大四时期的就业期望值,学生选择去向以就业为主,选择的单位优先考虑待遇及发展空间。影响就业心理因素中,自卑与从众心理较为明显,比例分别占18%、32%。表7-9是了解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满意度及学生希望学院的就业指导方面给与指导,具体内容如下图表示。

三、独立学院就业心理问题及成因

1、自我认识出现偏差,自卑与从众并存。

独立学院学生从高考失败到大学总觉得自己不如本一、本二批次的学生,学校的名次也被他人看不起,认为独立学院远不如一本或者重本院校优越,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竞争,较容易出现自卑心理,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认识到在独立学院专业技术的学习尤为重要,可在专业学习时难以达到企业对技术的要求,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部分学生更容易出现打退堂,认为自己的专业技不如人,进而选择逃避。在个案访谈中,如程序专业学生觉得自己的程序方面学不好,没有能力去应聘成功程序员,有部分学生选择策划方向,导致相同专业课程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的在应聘时都会不敢应聘程序员,选择策划方向或者评测等,而游戏行业对策划的需求不大,相反,程序技术方面用人单位经常出现空缺,学生缺乏信心参加应聘。出现了企业的需求与人员匹配不相符的情况。

2、功利性与自我并存。

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功利性较强,很多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第一项考虑的因素是工资待遇,选择的就业城市也集中在广州、深圳等地,选择到基层就业或者服务性的单位较少。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独立学院较其他院校的学费成本较高,学生在成本意识上希望选择待遇好的工作单位,二是家庭原因,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家庭环境好,同时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不愿子女到基层受苦,希望子女能够在大城市里找一份待遇较好的工作或者通过人际关系安排到稳定的事业单位。其次,独立学院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典型的特点是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加上独生子女很多都是在家庭中的表扬与肯定中长大,因为在选择职业上更倾向自我,忽略社会评价以及对他人的影响。

3、就业盲目与焦虑并存。

调查发现大四很多学生对于就业是茫然的,一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二是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甚至出现都不知道怎么去就业等问题,到大四要完成毕业实习的时候,很多学生迫于完成教学所需的学分就盲目投递简历,到处撒网,没有对自己的优势及特长进行分析,一窝蜂往大城市、热门职业上投递,经历投递简历无回音,面试机会错失的时候,学生挫败感增加,就容易出现焦虑的心理。盲目与焦虑的出现首先是学校的就业指导不够完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满意度不高,对于就业政策、学生的自我认识的引导、就业咨询并没有充分的了解。鉴于独立学院特有的办学体制,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较为密切,学生遇到就业问题习惯性咨询辅导员,大部分学生遇到就业心理困惑时没有选择到学院就业咨询中心寻求帮助,而系级层面出现有部分辅导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就业指导系列培训,只能借鉴往届毕业班辅导员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的针对性的指导较少。特别是少部分学生面对选择性事件或者重要事件时焦虑成分高于其他学生时,作为就业指导的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在其成长中给与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避免就业压力过大产生过分焦虑,进而引发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建议

1、引导学生客观的自我认知,学会自我调适。

学校在设置的就业指导系列课程中从大一开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他人评价等方式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在大学四年不断通过在生活、学习进行探索、挖掘和体验澄清自我的职业价值观,明确自我的职业兴趣,了解自我的职业气质。进而做出综合的自我评价,进而逐渐通过职业的剖析达到人职匹配。在探索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既要清楚认识自身的优势,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特别是提高抗挫折能力。直接或间接性学习相关的心理调适方法。

2、构建专业的就业心理咨询体系。

就业心理指导对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减轻学生因就业带来的心理负担能起到重要的缓解和疏导作用。目前学院层面已经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但是专业的就业指导咨询还未完善,学院可考虑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进行心理普查的同时或者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结束后进行“就业心理普查”,为学生建立 “就业心理健康档案”,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和辅导。除此之外还可以专门针对就业困难或者家庭贫困的学生群体(就业“双困”学生)进行特殊辅导;利用学校的网络及媒体,设立就业心理辅导中心网页,开展在线咨询和辅导;利用校内的刊物或者宿舍宣传栏介绍与大学生就业心理相关的知识。

3、学院、系级层面做好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

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两个问题: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缺乏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策略,或者说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方面欠缺。国外的职业指导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从强调人职的匹配到重视个人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过思想转换和模式重构,从职业指导发展到生涯辅导的层面,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作为独特体制的独立学院更应该借鉴其中的先进经验,做好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摆脱生涯规划只是针对毕业班学生的狭隘认识,将其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始终。此外,独立学院应该突显本身学生的特点,努力开辟独立学院多样化与多层次的就业渠道。

4、在毕业生中树立就业典型,发挥朋辈教育的影响作用。

朋辈群体又叫同龄群体,也叫同辈群体,是由年龄、兴趣、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极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群体,朋辈教育模式是通过同龄人的经验和感受感染和引导同龄人,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构建朋辈教育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个独特而有效的切入点.因而各系在就业指导工作层面可以尝试对于专业学习成绩优秀,有学生干部经验的毕业生,在大四时已经解决实习问题,且在用人单位表现得到较高认可的学生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这部分的就业优秀典型个案学生现身说法向其他的毕业生传授求职成功的经验及目前用人单位注重应届毕业生的素质有哪些,毕业前准备的注意事项,面对面交流,可以建立1+3模式,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带动周围3个同学积极求职。

参考文献:

[1] 郭秀兰.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生涯辅导的思考[ 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 周蓓蓓,程伟雄.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现状与对策探析[ 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4.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篇四

于大学生就业心理

班级:行政1203班

成员:张徐、张也

许文垚、崔愉慧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一、前言摘要

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

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

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

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对着国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和每年

庞大的高校求职大军,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在求职择

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作为大二的学生,两年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二、调查目的大学生就业既是个人问题,又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新闻上一直在报道大学

生就业压力之大,专家也表示“将有六成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大学生面

对就业又是怎样认识的呢?从此次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略窥大学生的就业心

理。

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

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三、调查内容方式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周边专科本科及研究生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靠什么就业”、“去哪儿就业”、“如何

就业”、对薪资要求收获和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靠什么就业”

大学生想要就业,自身必须具备满足就业要求的条件,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就

业最为根本的所在。我们分别对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实习经历、考试证书这几

方面做出调查。结果显示,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6.7%、36.7%、36.7%和9.9%。这

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大学生心中专业技能和实习经历是能促进就业的重要方面,而学习成绩和所取得的考试证书则影响相对较弱。

同时,询问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时,也有36.7%的人认为是缺乏经验,其余有23.3%的人认为是择业观的影响,26.75的人认为是就业信息不全和16.7%的人认为是机制不健全所影响的。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大部分的大学生心目中社会经验不足

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巨大瓶颈,大学生因初入社会经验不足,从而导致就业心

理负担较重。

(二)大学生“去哪儿就业”

清楚了大学生心中“靠什么就业”后,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大学生心中就业的理想“地方”,这里主要分为就业区域和就业行业。

1、大学生“去哪儿就业”之就业区域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差距显而易见,其中北上广超大城

市,沿海发达地区,中部中小城市及港澳台地区经济层次分布明显,他们所占比

例分别为:32.6%,51.2%,7%,9.3%,而选择这些地区的原因中,生活条件好,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创业环境这三个方面,则以37%,34.8%,26.1%的比例成为

众人选择的热点。

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北上广经济最为发达,但却不是众人的首选,究其原因,则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竞争及消费都高于沿海发达地区。而沿海发达地

区却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求并且能够支付得起。

2、大学生“去哪儿就业”之就业行业

毕业了想干嘛?去企业事业单位,考公务员,还是自主创业?这些都是临近

大学毕业的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因此这也是本次调查的一个重中之重。调查显

示,有33.3%的人会去企业工作,有30%的人想进入事业单位,有13.3% 的人选

择报考公务员,也有20%的人希望可也自主创业。

这项调查显示,虽然公务员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但在巨大的竞争压力

下绝大多说人还是放弃了这个传说中的“铁饭碗”从而进入企事业单位,以谋求

更好的发展,而各大企业单位则是大学生角逐的重要场所,事业单位则是以其

稳定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福利位居大学生求职去处榜首。

(三)大学生“如何就业”

大学生进入社会将会“如何就业”则是对大学生就业渠道的调查,对于就

业渠道,我们例举了人才网、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会、亲友帮助及媒体这几个

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15.6%、39.1%、34.4%、4.7%、6.2%。

数据告诉我们,招聘会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渠道,无论是校园内还是社

会上的,都会引起毕业生们的重视,而网络和媒体也成为一个重要渠道,大学生

们也有一定的关注,而亲友的帮助也为大学生就业减轻了压力。

(四)薪酬要求及收获

大学生为了生活最终进入社会,并要逐步承担起生活的重担,那么,薪酬

工资就成为大学生选择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一个

重要因素。本次调查中有46.6%的人对薪资的要求是3500元以上,而有30%的人认为薪资应在2500到3000元之间,16.7%的人则认为薪资水平介于3000元

到3500元之间,有6.7%的人则认为薪资在2000和2500元之间比较符合实际。

虽然在如今经济形势下3500元的工资已非常普遍,但是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

来说,这份工资得来的将不会是那么容易,这也是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努力

奋斗的一个目标。

而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出入社会,要想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份能够支撑起生

活的工资,同时获得从业经验、良好的专业技术、先进的管理模式、广泛的人际

关系、到海外工作的机会也是诸多大学生的重要目的。为此我们也针对此进行了

调查,同时也得出了结论。20.9%的人希望获得从业经验,25.4%的人希望获得

良好的专业技术,而希望获得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广泛的人际关系的人分别为

23.3%,同时也有7.1%的人希望获得到海外工作的机会。这些都告诉我们大学生

在初入社会时所考虑的不仅仅是薪资,更多的则是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和提升

自己的综合能力。

(五)大学生心中的就业形势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毕业人数逐年大幅增多,越来越

多的人也清楚的意识到毕业后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种态势下,广大大学毕业生

对目前求职形势的看法是什么呢?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只有10%的人持乐观态

度,36.7%的人觉得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53.3%的人保持着平常心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

从大学生的这种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给在校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还是有绝大部

分的人以平常心或乐观的心态对待就业这一问题。

五、总结报告

大学生就业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是我们为缓解严峻就业形势所不能忽视。本次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心理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在大学生的心中,社会经验是他们

最终走向就业岗位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而他们也更倾向于去沿海发达地区就业,也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去企事业单位追逐他们的梦想。在就业渠道方面,他们会更

多地关注校园和社会上的招聘会这种促进就业的重要形式。而在薪资上,大学生

们也有自己不同的要求,他们更多的是在关注砸就业中能否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

力,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他们个更长远的目标。最重

要的是,在如今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绝大多数的人以积极正确的心态来面

对这种形势,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求职和未来。

2014年5月5日

附录: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

学长(姐)您好:院的学生,为

我们是西安财经学了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以帮助更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

观,特做一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此次调查是不记名的,对于您的回答我们将

严格保密,调查结果只用于课题研究,因此不会给您带来任何麻烦,希望您能坦

率表达您的看法。谢谢合作!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所获得的学历是()

A专科B本科C研究生D其他

3.您觉得自己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最具有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A学习成绩B专业技能C实习经历D考试证书

4.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择业观B缺乏经验C就业信息D机制不健全

5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

A企业单位B事业单位C考公务员D自主创业E、其他

6如果你进入该企业,你最希望从企业中得到什么(多选)()

A从业经验B良好的专业技术C先进的管理模式D广泛的人际关系E到海外工作的机会F其他

7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多选)()

A北京、上海、广州B沿海发达地区C其他中小城市D港澳台地区

8您对上述地区的选择原因是(多选)()

A生活条件好B有较大的发展机会C创业环境好D回报家乡E其他

9如果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能否接受?()

A乐于接受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C坚决不接受D无所谓

10您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是?()

A求职B考研C出国

11您对求职薪酬的考虑是?()

A、1500-2000B2000-2500C2500-3000D3000-3500E3500以上

12您对求职形势的看法是?()

A乐观B一般C不乐观

13您对求职渠道的选择是(多选)?()

5.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篇五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压力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目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学业水平、择业要求及其它考虑因素。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学历、专业、所在年级、就业水平、就业还是创业、工资水平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是否继续深造、就业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担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调查问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网络收集为主。资料收集时间为一个月。后续工作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主要因素归集,调查造成因素的原因,总结所分析的内容,收集各种解决心理问题的建议,总结收集到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调查数据分析:

1.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男女比例:男同学占46.2%,女同学占53.8%。说明调查的学生当中女同学比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接近一比一,有利于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学历:本科生占73.8%,专科生占26.2%,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较多,而我们目前所读的是本科,此数据说明后续数据的分析比较接近我们的状况。

3.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在的年级:大一占10.8%,大二占33.8%,大三占41.3%,大四占12.3%,其中大三的学生较多,其观点比较接近我们大部分人目前的观点,说明后续数据有可取性。

4.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所读专业:外语占6.2%,电子占9.2%,化药占6.2%,计算机占7.7%,会计占10.8%,金融占9.2%,其它专业占50.8%,说明调查的大学生中所读的专业种类繁多。

5.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占16.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就业的大学生大多都因为创业有一定风险且需要资金而选择就业,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则大多都有资金支持且愿意接受创业的风险并相信创业能带来就业机会而选择创业。

6.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考研的占7.7%,选择出国留学的占9.2%,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毕业后就业。另外一部分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都觉得读完研究生后找工作会比较容易,且愿意多读几年书;一部分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则大部分家里比较富裕,有足够的资金供其出国留学,且普遍认为出国留学归国后会比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7.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留在毕业城市工作的占61.5%,选择毕业后回家乡城市工作的占38.5%,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打算留在毕业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觉得在毕业城市找工作较容易,在毕业城市工作比较有发展潜力,家乡城市较落后等,更有部分人认为没有一番作为就回家乡很没出息。

6.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 篇六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

欢迎您参加问卷调查!又到一年毕业时,看着人才市场人潮暗涌,供不应求的求职岗位,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了呢?现在耽误你宝贵的几分钟时间帮我们填写一份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我们将不甚感激。谢谢!

1.你的性别是?

A 男B 女

2.你所在年级是?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

3.你是否感受到明显的就业压力?

A 是B 否

4.你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哪?

A 家庭B 社会C 自我因素

5.当你感受到压力时会有那些症状?(可多选)

A 失眠、多梦B 感到头晕C 不知所措D心悸E饮食不规律F 其他

6.面对压力你采取的办法是?(可多选)

A 找人倾诉B 逃避C 不知所措D 用自我方式(运动、大喊等)E 寻求心理医生F 其他

7.你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信心指数是?

A.很没有信心B没有信心C 一般D 有信心E 非常有信心

8.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你的那些条件?(可多选)

A 专业能力B 综合能力C 专业成绩D学校名气E社会经验F其他

9.在择业过程中你最关心的是?(可多选)

A 所在城市B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C专业对口D工作与兴趣相投E 单位所有制F企业规模和知名度G工资待遇与福利H工作环境和稳定性

10.你的基本就业观?(可多选)

A 发挥个人特长、符合本人兴趣B 专业对口、待遇好C先就业再择业D先择业再就业E 听从安排、走一步算一步

11.你期望的月薪?

A 1000以下 B 1001-2000C 2001-3000D 3000以上

12.你认为现在找工作难的原因?

A 学校的专业和社会的需求不吻合B用人单位在选拔中存在不正之风C 自信心不够

D 用人单位要求过高E 其他

13.毕业后,对于最初的梦想,你的打算是?

A坚持下去 即使压力很大B 暂时找一份工作、有机会的话会去实现C 放弃 屈从现实D 其他

14你认为你目前最欠缺哪些因素?(可多选)

A 沟通协调能力B 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C 相关的工作实习经验D 专业知识技能E 没有做好心理准备F 其他

15.就你现在的状况,你将如何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A 现在努力、抓补欠缺B 等待时机、总有工作可找C 考研D 还没想好、走一步算一步

7.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篇七

该校心理辅导中心结合该校和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自编大学生就业意向与就业心理问卷, 采取普查的方式调查临床专业2010、2011级部分学生的就业心理与就业意向, 共203人, 其中2010级95人, 2011级108人, 男生87人, 女生116人, 来自农村的学生165人, 城镇学生38人。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主要调查内容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对就业趋势的认识、就业心理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临床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 (表一)

由表一可知, 对所学的临床专业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共180人, 占88.6%, 对专业不满意的有23人, 占11.3%, 这部分学生虽然比例小, 但可以推论出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肯定是动力不足, 无学习目标, 导致学习成绩不良。

2、临床专业学生就业意向

(1) 毕业后的打算 (表二)

由表二可知, 打算专接本的学生占56.2%, 比选择应聘就业、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高, 由于现在就业压力大, 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学历, 所以多数学生毕业了选择继续深造, 在某种程度上说, 这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之一。

(2) 就业单位取向 (表三)

由表三可知, 69.5%的学生倾向于国有医院, 说明现在多数学生还是存在心理误区, 觉得国有医院各方面的条件和待遇都比其他单位要好, 其他单位都不予考虑, 也表明学生需要拓展就业领域, 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 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

(3) 就业地区 (表四)

由表四可知,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 39.4%的学生选择到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 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在大城市工作很憧憬, 31.0%的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 因为现在国家出台了新医改政策, 医学毕业生有一部分转变了就业观念, 决定到基层就业。

3、就业心理

(1) 薪金期望值 (表五)

由表五可知, 期望月收入在3000以上的学生占38.9%, 比其他的多一些, 说明有一部分学生不太现实, 存在就业心理误区, 根据对历届毕业生的调查, 大多数毕业生的工资水平在1500元左右, 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医学毕业生的工资在1000元左右, 从这个层面来说, 高职高专医学生对薪水的期望还比较盲目, 所以在就业指导方面应该加强学生的务实教育。

(2) 对就业形势的态度 (表六)

由表六可知, 59.1%的学生对就业形势的态度是感到就业压力很大, 须努力争取, 说明多数学生由于自身的学历层次在求职中不占优势, 明显表现出信心不足, 所以作为高职院校, 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学生自信心方面的锻炼。

(3) 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的原因 (表七)

由表七可知, 59.1%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的原因缺乏实践技能、经验, 这表明医学高专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学习实践技能, 提高竞争力。

三、个别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存在就业观念的误区

通过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日常的个体咨询和个别访谈来看, 目前医学生就业难, 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自己在对就业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认识这些心理误区是正确引导医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

1、功利思想

在就业时看重用人单位的地理位置, 工资待遇, 功利思想较为明显;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淡漠社会责任;过分追求眼前经济利益, 忽视远大理想。突出表现如来自城市的学生不愿意离开城市, 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又不愿意回家乡。

2、自负心理

由于对医生的职业特点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 家庭和社会对医学生有很高的期望, 导致这部分学生在择业时好高骛远, 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的不良印象。

四、从医学生自身角度出发, 调适就业心理误区

1、拓宽就业思路, 调整期望值

医学毕业生要适时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 降低就业层次, 拓宽就业地域, 到基层就业。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 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

2、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参加求职心理辅导

医学生要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充实提高自己, 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社会举办的实践辅导活动, 及时进行心理咨询, 改变自己的消极认知, 调整就业的心态, 做好心理准备, 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医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的问题。它的解决不能仅靠一个方面的努力就可以解决, 需要社会, 学校、老师和同学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才能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立国, 张远芝, 杨敬博, 等.高职高专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4) :62.

[2]朱庆喜.当代大学生职业取向与就业心理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14) :68-69.

8.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冲突;自我调节

一、案例基本情况

(一)来访者一般情况

廖XX,女,1987年9月13日出生,汉族,XX大学三年级学生。姐弟3人,行1,身高大约1.61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联系方式:略。父亲为教师,母亲待业,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神经症,家族无精神病史。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来访者一个人前来咨询,衣着整齐,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情绪低落;接触主动,说话处事节奏平稳,能详细描述自己的感受,自控能力较差;自知力好,能够认识到自身长期以来不良情绪体验的变化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逻辑思维正常,求治心切。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因恋爱问题出现自卑、焦虑2个多月,近期加重并伴有头痛、失眠、注意力差、学习效率低、好发脾气等现象。

(三)心理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4个月前男友提出分手时曾出现过自卑、焦虑的症状,由于贫血、身体不好等多种原因两人没有分手,经朋友及同学的安慰,其症状很快得以缓解。2个月前发现男友暗自跟其他女生交往,害怕男友再次跟自己分手和希望获得爱情的愿望发生矛盾,另外面临第二次等级考试的压力,产生了心理冲突,再次出现自卑、焦虑的症状。

近期症状加重,并伴有头疼、失眠等躯体上的症状,朋友劝解自我开导均无效,痛苦不堪,前来咨询。

(四)来访者背景资料

通过摄入性会谈,来访者陈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目前的现状。

1.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

廖某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家庭教育,在家排行老大,有弟妹各一人。父母事事要求她为弟妹做好榜样,因此她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小好强,学习自觉,兴趣爱好较少,很少与同学玩耍、做游戏,小学、中学在学习上很努力,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父亲因对母亲不很满意,对母亲的态度十分冷淡,她对父亲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加之父亲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父女关系十分紧张。平时跟母亲相处得多一些,跟弟妹的关系还不错,自信、独立、追求完美是她的主要个性特点。

2.一般现状的自我描述

自述:我是一名大三学生,与男朋友交往已经快两年了。感觉相处得还是比较好的。四个月前男朋友突然提出分手,说“两人的缘分已尽,再处下去也不会开心。”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感到非常的委屈、自卑和困惑。后才知道原来是男友外出比赛时看上了同专业的小师妹。而且对方从各方面来讲都不如我。当时情绪低落到极点。虽然后来因为身体原因生病住院,男友又表现出很关心的样子,并发誓跟那女生一刀两断,最终两人没有分手。但是,自认为男友对自己没有以前好,这学期开学(2个月前)他没有去车站接我,我自己带了很多行李(又赶上例假),觉得很委屈,他以前不是这样子的。我很喜欢他,不想和他分手,也特别想他对我好些。后来,同学告诉我看到他和另一个女生去溜冰,当时就呆住了,心里感到很委屈,害怕。他怎么能这个样子?问他也不做解释,有时就干脆躲着不见我。本想着快英语六级考试了,把这感情的事先放一放,可我现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记忆的东西刚背会一会儿就忘记,感到很有挫败感。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没有精神,注意力更难集中。其实我很想这次能考过(上次就差了几分),可是这个样子根本不可能通过,对自己一点信心也没有,真是没有用!我感到前途渺茫,对自己也十分的失望。最近两周更加心烦气躁,情绪不稳,不愿与同学有过多的交往,看什么人都不顺眼,好冲动,一点小事就容易失去控制,有时还自己哭,感到很疲乏。(以上内容根据来访者口诉整理)

二、咨询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一)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基本判断

依据上述来访者的资料,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来访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内心感到痛苦焦虑,能主动寻求帮助;其症状表现出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保持相对稳定性;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

(二)心理问题的归类或诊断,诊断依据与鉴别

根据精神检查和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来访者个性好强,智力水平正常;与咨询师谈话时目光热切伴紧张、焦虑;情绪低落且不稳定。对自己的状况有客观的评价。未发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下面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这三个纬度进行对来访者心理问题进行归类诊断。

1.社会学分类层面

(1)恋爱婚姻与家庭问题;(2)人际关系问题;(3)学校学习与适应问题;

2.心理学分类层面

(1)情感(绪)问题;(2)认知问题;

3.医学分类层面

(1)根据CCMD-3,来访者心理行为症状不足以满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小于6分,故也可以排除神经症。

(三)严重程度

依据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划分,廖某的心理问题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具体诊断依据如下:

1.该来访者自从男朋友第一次提出分手后,其痛苦的情绪体验是正常的反应,由于廖某从小有争强好胜的性格,但没有经历过大的失败和挫折,在面临失恋打击后,自我意识修正能力不强,特别对男友看上不如自己的小师妹耿耿于怀,自我评价走向一个极端;以至于后来男友没有去车站接自己却和其他女生去溜冰以及在学习中的不顺利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具有现实意义。

2.第一次和男友虽然并没有分手并很快消除了不良情绪,但其的认知观念发生了偏差,但这次听说男友与其他女生交往和考级问题时,导致其不良情绪的再次发生,症状持续2个多月。

3.反应强烈,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有泛化现象,如人际关系交往减少;在宿舍因心情烦躁有时会和同学发生冲突;出现睡眠问题,学习受到影响,痛苦无法自行解决;没有器质性病变。

4.来访者目前的情绪症状对其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反面已经产生轻度的影响。

(四)心里测查结果

1.SDS标准分59分解释:轻度抑郁

2.SAS标准分55分解释:轻度焦虑

根据测查结果可以看出,来访者情况不足以满足焦虑症条件。

三、心理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生物学层面

求助者为女性,21岁,正处于青年时期。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感染、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严重头部外伤史。近一周来访者出现的头痛失眠、头痛、失眠、注意力差等症状主要是由于思想压力过重造成的,以至于影响到学习效果。

(二)社会与环境层面

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恋爱和婚姻是青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正因为来访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而是采取消极的态度,产生了心结,自我评价走向极端——自卑,以至于再次出现感情危机时陷入了痛苦、苦闷之中。当来访者面临等级考试时,上次考试的失利本是个正常现象,但来访者并没有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这不但影响到学习,也应影响到社会交往方面,社会主动性降低,同时也影响到跟宿舍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

(三)心理原因

青年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到成熟的重要阶段。由于来访者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够稳定,自我意识修正能力不强,当来访者面对男友提出分手所引发不良情绪时,加上其性格特点,认知观念产生偏差。来访者消极被动的处理恋爱问题,没有树立合理的恋爱观,但此再次面临感情危机时,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担心失恋的恐惧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再次被激化,与此同时担心等级考试不能顺利通过,其错误的认知观念被进一步强化,不良情绪症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以至于出现了泛化现象,社会功能也轻度受损。求助者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四、咨询方案与知情同意

(一)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协助其合理分析情感危机的原因

(2)纠正其对情感问题所产生的错误认知信念

(3)学习掌握ABC理论,针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分析,逐步减轻焦虑、自卑的不良情绪症状,改善睡眠状况

(4)探讨如何正确面对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

2.远期目标和终极目标

在消除来访者不良情绪体验这一远期目标的同时,帮助来访者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分析、判断自己的认知观念,修正错误观点,强化合理的信念,以达到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重返实现人的潜能,习得健康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人格的完善这一种终极目标。

(二)咨询方案制定所依据的理论及采用的治疗方法

咨询方案的理论依据主要是认知心理学理论,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达到帮助其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目的。

(三)拟实施的步骤

合理情绪治疗方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

任务目的:咨询师让来访者对合理情绪疗法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咨询一次)

第二阶段:领悟阶段

任务目的:让来访者更深层次上领悟引发起不良情绪的根源所在,学会区分合理与不合理的信念。(咨询一次)

第三阶段:修通阶段

任务目的:主要运用于不合理信念辩论、家庭作业的方法和技术,使来访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和消除。(咨询三次)

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

任务目的: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帮助来访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新的反应模式,以减少生活中的情绪困惑倾向。(咨询一次)

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协商制订咨询方案,在开始实施方案时征求来访者的同意,向来访者说说明治疗效果取决于其配合程度,并指明在咨询过程中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每周会谈一次,一次50分钟。(治疗历时6周,主要过程见附件记录)

五、咨询效果评价

1.来访者的主观感受

心情开朗了许多,慢慢感觉到自信又回到自己的身边,学习积极主动,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很多,心态也逐渐平和,恋爱观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宿舍中也不乱发脾气,关系融洽。

2.心里测查结果对比

SDS:48分 解释:正常

SAS:46分 解释:正常

3.咨询师的评价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基本掌握了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能够很好的运用分析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真完成家庭训练作业,咨询结束时来访者以往的不良情绪体验基本消失,治疗效果较好。SDSSAS测查结果标准分趋于正常范围内验证了治疗的效果。

六、总结

1.需要改进和肯定的方面

咨询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咨询技术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经验总结

虽然在咨询开始阶段,咨询师已经同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可是仍然会出现阻抗现象。这就要求咨询时及时准确地分析产生阻抗的原因,同时咨询时要灵活机动调整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另外,要很好地掌握识别和处理移情,为尽量避免来访者移情与依赖的发生,在每次会谈中或咨询关系正常结束时,提早让来访者做好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9.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与分析 篇九

音乐系10级3班左羽1040601129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了大众, 高校连续扩招及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使得艺术类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毕业生择业、就业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由于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不畅,供需双方观念不同,导致供求双方供需结构不相称,出现了“有位无人”和“有人无位”的现象。艺术类大学生产生了依赖、失落、焦虑、自卑、偏执等就业心理,这一系列的就业心理问题阻碍了他们的就业。本文在总结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艺术生自身等不同层面深入探讨了艺术类毕业生产生不良就业心理问题及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深入探讨了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作了简要阐析。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环境就业压力心理问题心理指导

正文: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随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结构在不断变化与调整,这给学校的专业教育提出挑战,也给在校大学上带来沉重的就业心理压力。社会紧俏人才已成为很多高考学子选择专业的标杆,很多大学生在大一就开始了对就业的高度关注。激烈的社会竞争趋势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紧张心理。

一、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的“包就业”与“铁饭碗”的情况在已不复存在,竞争上岗已成为人们就业观念中最基本的信条。这种就业制度的变化在实践中证明更好的的发挥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也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广阔的择业方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现在大学生就业渠道仍较为狭窄,信息网络建立不健全造成了大学生就业不充分,专业不对口等诸多问题。

社会就业难问题这么普遍,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又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殊性,那就是艺术学生受艺术熏陶,更容易具有容易脱离现实,追求不切实际等问 题。而且艺术生的投入成本要比一般学生高很多,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许多艺术类大学生产生了诸如自卑、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因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和择业指导,成为摆在艺术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1、心理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普通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很多共同之处,如自卑心理、从众心理、恐慌心理等,但是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一般大学生所不具有的特质,因而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很多尤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是承载着家庭的希望走向校园的,而父母在为他们提供优越成长环境的同时,也使他们缺乏基本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锻炼,导致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面对就业时,往往不知所措,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一味地依赖学校的联系,听从家长的安排。一旦希望落空,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会出现很极端的行为。

与其他学生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这种高投入势必导致艺术类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有一个高回报。但受整个社会用人成本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于是艺术类大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物质期盼心理的失落。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且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职位。但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他们理想的职业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时,焦急之情也会占据他们的心头。这种焦躁不安的心理,很容易导致他们行为表现反应迟钝、手忙脚乱,影响用人单位对其做出正确评价,进而加重了他们就业的难度。在当今就业体系和用人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对比是不可避免的,所谓相形见绌的自卑心理就渐渐地在一些艺术类大学生的心里占据了上风,逐渐对自身能力产生了怀疑,在面对竞争对手时缩手缩脚。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很容易对细腻化、感性化的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将自己就业的一切问题归结于就业市场不公平,给自己造成严重的心理偏执。在就业过程中,有的学生不顾社会需要,无视专业的适应性,只要不能干本专业就不签约,甚至宁愿不就业也不改变就业目标,这样的偏执心理存在于很多大学生身上。

2、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

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着多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方因素共同促使的,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他们自身等方面的原因。由于高考对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要求较低,导致了艺术类专业报考和招生持续升温。与此同时,艺术类专业社会需求比较小,目前已基本呈饱和状态,即使一些大城市,对艺术生需要也非常小,占所有需求岗位的5%以内,而一些中小城市的需求就更小。随着高校扩招、毕业人数剧增,而就业岗位却有限,就业市场尚未规范,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巨大冲击,使一些学生心态失衡,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许多艺术高校为了多收取学费,不考虑社会需求而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加重了艺术招生和报考的非理性状态,从而加大了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又高校对他们就业需要的健康心理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太少,大多数毕业生缺乏求职的实际能力,不会恰当的自我推销,不敢积极地参与竞争,不能准确地把握机会,因此产生了偏执、焦虑等心理。家庭因素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艺术类大学生的父母从小就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精

力,事事都为子女安排妥当,对他们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过分宠爱往往会使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心理。

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个性较强、自我定位较高,对专业的学习更加执着,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值也较高,他们更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但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课程普遍不好,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和现实往往脱节,当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不能实现时,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心理。面对初次就业,艺术类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就容易产生抑郁心理。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张扬,重视平等竞争,敢于追求经济利益和个性发展,这本无过错,不当之处在于部分艺术类大学生把个人发展作为目的,把社会作为个人发展的条件;他们在择业时越来越多地考虑目前的、现实的利益,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为利益所牵引,盲目追求就业环境、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最优化,而存在偏执心理。

三、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择业

1、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艺术类大学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就业观念,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念。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充分估计就业的难度,正确为自己定位,而是在择业的过程中一味攀比,盲目追求高收入、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目前,艺术专业毕业生已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趋势。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方面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摆正就业心态,将眼光放低、放长远,就业可向基层、向西部、向私人企业教育机构转移,要认清现实,适时择业。同时要强化艺术类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鼓励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创业。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进行就业心态的自我调适。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更需要靠他们自己去不断地调适。因此,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2、给予就业辅导、心理疏导,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当艺术类大学生面对就业问题时,学校与社会应给予艺术类大学生必要的心理辅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其正确认识自己所面对的压力与挫折,引导其选择正确的方法排解压力用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人生理想。一方面学校要扩大就业信息的提供,积极联系企业和各种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学生就业。引导学生积极的就业心理,主动收集就业信息大胆尝试。另一方面社会的信息网络建设应得到加强。改变现实中企业和教育机构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和学生在毕业时找不到就业岗位的尴尬情况。

结语

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心理问题亦日益突出,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学校要对他们进行更科学的心理指导,家庭也应对毕业生就业的心理予以更

多关心,艺术类大学生自身更要克服不良心理,树立良好心态,抓住机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秦菊英.高校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J].美与时代,2006,(4)

[2]于翊平.对南京艺术学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查[J].江苏社会科学.2006,(1)

10.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研究 篇十

本次市场调查是针对本科应届毕业生进行的关于就业心理的调查,目的是通过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了解并掌握本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态、自身定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希望能对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有所帮助。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本科应届毕业生,调查地点为德州,调查项目主要是就业过程中的择业心态、自身定位、工作要求等。

一、调查背景

据调查,2011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达到660万人,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悉,2009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150万人,2010年7月份达到220万人。这些数据透露的信息就是:大学生就业工作难度增加。而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相关的各方还存在组织经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今年毕业生就业的不利方面:

(1)在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高校毕业

生人数不断增加;

(2)人事与就业制度相对落后,企业受指标和户口的限制,不能按自己 的需求自主招人;

(3)基层特别需要人,但通向基层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

(4)高校办学没有前瞻性,造成一些学科的毕业生就业难;

(5)国企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事业单位的改组使各单位接受毕业生的数量处于低谷状态;

(6)市级机构精简改革刚刚结束,区县党政机构改革下半年进行,事业单位实行聘任制后,不可能大量接收毕业生。

二、数据分析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一定数量的真实数据,这些都反映了同学们在就

业期间的心理倾向。性别、专业、英语过级等等这些方面都影响到了同学们的心理状态。下面我们就对所收集的数据做一下具体分析:

(一)从整体看就业心态

调查显示,同学们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和学校介绍,这表明同学们都可以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是将目光局限于学校内部,没有大胆的走出去,去尝试新天地的挑战。我们建议大家应该选准目标,有目的性的走出去看一下,一味的等待并不是就业的良好心态。

截至到12月11日,德州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是非常乐观(不完全统计),其中已签约同学占24%,未签约人数占66%,而双方都有意向的同学占10%。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同学们的心态没有摆正等是比较重要的原因。就这一情况来看,同学们还需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存在“等、靠”的思想,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更有目的性,并且在对职业的要求方面调整使之合理,尽量提高整体的就业率。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学来说,他们对已签公司的满意程度并不高,其中很满意的只占16%,觉得单位一般的占61%,不满意的却占到了23%。这说明大部分已签约同学并不是在非常中意所签单位的情况下决定的,这也造成了违约现象的频繁发生。据我们的统计,遇到更好的单位时,会违约的同学占到52%,还有32%的同学是视违约金的金额来决定。这种恶性循环不仅使同学们不能够顺利的就业,又降低了学校的整体信誉,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不好的印象。所以说,同学们在确定签约单位前要充分了解这一个单位,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总而言之还是一个就业心态摆正的问题。

关于跨专业就业也在我们同学身上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对于与自己专业有冲突的单位会做一定的尝试,这也表明了我们同学的一种创新和挑战精神,在大学里学的主要是一种学习的技能,关于具体的专业技术并没有涉及太深,在就业时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倾向,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们再来看一下大家在选择单位的时候对哪方面因素最为重视。通过数据显示,大家钟情于个人发展空间大以及福利好的单位。而只有较少的同学会特别重视单位的地域。我们注意到同学们在选择单位性质的时候,超过30%的同学钟情于国企,而更多的同学则表示对企业的性质持无所谓。这也就表明了同学们对自己前途的一种责任心,大家现在都有一股年轻人的热情,都希望能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来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大家对工资的要求会是如何呢?我们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的工资水平要求介于1500~3500rmb之间,这也符合我们应届毕业生的水平,同学们都能够比较正确的认识自己。

(二)职业目标期望与失落心理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心理,他们对自身的期望值比较高。在择业时过多地考虑就业的地域、单位、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等;向往高薪水、高起点、高收人、高回报;向往能到大中城市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而不愿到中小城市、基层学校、私人学校或企业工作。调查显示,在就业区域选择方面,大城市占48.3%、中小城市占34.9%、农村占8.6%、去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占6.6%、偏僻边远地区占1.6%。尤其是来自于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大多不希望再回到农村中小学校工作,不愿“吃回头草”。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进而产生偏执、幻想、自卑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就业行为的偏差。

(三)不科学的就业观念

当前虽然教育行业已经成为比较好的社会就业选择,大部分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及心态也有了较大的改变,能更加倾向于务实与理性。调查显示,在职业目标选择方面,从事教育工作占49.3%、国家公务员占20.9%、企业职员占14.4% ,其他工作占15.4%。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及社会转型期内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不良职业观念和价值取向仍然存在并影响着一些毕业生的就业。一些毕业生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个人及职业的长远发展,在择业标准中把工作条件、经济收人放在首位,忽视自我兴趣、能力和特长,对个人及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认识不周、定位不准,从而导致不能选择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及岗位。调查显示,在择业单位性质方面,事业单位占39.9%、国企单位占25.3%、外国独资占20.5%、中外合资占10.7%、自主创业占3.6%。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很多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求稳定、求就业一次性到位,无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先择

业,后就业,再创业”观念认识不到位,希望一次就能选定理想的终身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主创业。还有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对口、人职匹配等,从而人为增加了就业难度。

三、调研总结

我们深入分析了调研的数据,现在来阐述一下我们对于目前同学们就业心态的看法:毕业生在择业的价值取向上,倾向于未来的发展。过去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首先考虑户口、工资、福利等,这些择业标准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指向现在。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工作能否帮助自我实现人生理想”已经是大多数人首要考虑的问题。深圳中兴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陈健洲说,中国的大学生在择业观上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变得冷静、理智。他们仍旧注重社会理想,但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这有利于他们选择工作,实现人生目标,也有利于企业去选择人才,减少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

不能否认的是,同学们目前的就业心态有待调整,只有摆正心态,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找准目标单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要有所转变。在市场就业的情况下,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需要有一个转变,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调整。比如,最近上海市大学生求职时出现了“三多三少”,即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外企多、国企少的现象。由于就业观念的不适应,有的大学生盲目跟潮,有的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择业,还有的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就业目标的调整。目前,社会、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不能认同,接受不了大学生失业的现实等等,这些都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毕业生心理问题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就业心态、明确的职业价值观、正确的自我定位、完善的人格品质是师范生就业的重要保证。同时,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师范生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我们的建议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实际上已经提及了多数的建议,为了给毕业生朋友提供

清晰有效的建议,现陈述如下:

1、大胆迈出校门,用成功的自我营销寻求属于自己的机会。切忌守株待兔。

2、增加信息的来源渠道。这样才能增加就业机会。

3、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前务必慎重、严谨,不要将“先就业再择业”认为就是随便签约,这样对自己,对企业,对学校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4、认清形势,调整目标期望值。

5、明确职业价值,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五、我们的看法

11.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调适 篇十一

一、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清华大学2000年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經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地考虑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学生就说:“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

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职业意义认识不当。

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四)就业人格缺陷。

1.自我同一性混乱。

有许多同学在毕业、择业的时候,尚未达成自我同一性。具体来说,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地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全面的评价。因此,他们在职业选择时往往是茫然、犹豫不决、反复无常、见异思迁、躁动不安,不能主动、独立地获取职业消息、筛选目标、规划职业生涯,也不能解决就业中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自我同一性混乱在就业中的两个突出表现就是盲目从众与依赖。

盲目从众,是指在求职中不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等特点,盲目听从或跟随别人的意见以及盲目寻求热门职业的现象。持有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往往脱离自己的实际状况,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如在就业市场中哪个摊位前人多他们就往哪里去,别人说什么工作好他们就寻求什么样的工作,而全然不顾自己的能力和现状,不会扬长避短。

依赖,是指在就业中不愿承担责任,缺乏独立意识,没有个人独立的决策能力,没有进取精神,只是依赖父母或老师、学校,甚至只等职业送上门而不去积极争取。一些毕业生自己不去找工作,只等着父母和亲朋好友出面四处奔波,到处找关系、托人情,甚至还怀恋过去那种统包统分的制度,希望学校解决就业问题。当别人为自己找的工作不和心意时就大发脾气,抱怨父母或学校。还有不少毕业生由家长陪着参加供需见面会,职业的好坏完全由父母决定,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

2.就业挫折承受力差。

不少大学生在求职时只想成功,一旦遭受挫折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焦虑、失望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调节自己的心态,也不会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

自主择业给大学生提供了就业的自由及通过竞争获得理想职业的机会。应该说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所期望与认可的。但当大学生真正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时,也有许多人表现出缺乏信心、缺乏勇气,求职时战战兢兢、顾虑重重、畏首畏尾,不敢大胆自荐。结果是有压力没勇气,不能真正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的竞争实力,错过机会,在竞争中陷入了不战自败的境地。特别是一些冷门专业或学习成绩不佳的同学及没有“关系”的同学就更容易出现不敢竞争、不敢尝试的问题。

害怕竞争的保守心理一方面与大学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有关,另一方面更与许多大学生害怕失败,不敢面对就业挫折有关,如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中只找那些把握大的职业,而对竞争强的工作不敢问津,害怕求职失败遭受打击。

3.自卑与自大。

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偏低,他们总是以为自己的水平比别人差,单位要求很高自己肯定达不到,自己能力不行等等。就业中的自卑一般产生于以下一些情况:首先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看到就业市场寻求自己专业的单位少、待遇差或在求职中遭冷遇,就容易悲观失望;其次,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的大学生看到其他应聘者口若悬河,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也会自惭形秽;再次,一些在校成绩与表现一般的大学生看到别人的自荐书上奖励、证书、成果一大堆,自己什么也没有,也容易自我贬低;最后,一些女大学生在就业遭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后也会自怨自艾。总之,自卑的大学生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

自卑的反面是自大,而且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一些专业较好、就业资本较雄厚的大学生容易从自信变为自负。还有一些大学生是脱离实际的自大,他们既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也对就业市场、职业生活缺乏了解,一切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如有的大学生自以为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已经满腹经纶,任何工作到手中都可以出色完成,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四处吹嘘,一旦出现变故则容易陷入自卑、自责、一蹶不振。

自卑与自大是大学生身上常见的人格缺陷,在就业中的表现都是对自己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认识。在就业中自卑与自大常存在交织的现象,如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比较顺利时容易自大,一旦出现挫折就自卑;一些大学生虽然对自身条件比较自卑,但是真正遇到用人单位时却又表现为自大,要价很高。

4.偏执与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就业中的偏执心理有不同的表现。①追求公平的偏执。大学生要求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感到气愤是正常的,但有一些大学生表现为对公平的过分偏执,将自己求职中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就业市场不公平,以致给自己的整个求职过程都笼罩上了心理阴影。②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大多数毕业生对求职有过高的期望,不过多数人能通过在就业市场的体验,客观地认识和接受当前的就业现状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但仍有大部分大学生固执己见,偏执地坚持自己原来的择业标准,甚至宁愿不就业也不改变。③对专业对口的偏执。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过分追求专业对口,不顾社会需要,无视专业的伸缩性、适应性,只要是与专业有一定出入的工作就不问津,只要不能干本专业就不签约。这样就人为地减少了自己就业的机会。

有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有的在求职过程中过于怯懦、紧张,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自己,甚至連面试也不敢去,常常一开口就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还有的在求职中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懂人际交往的礼貌礼仪,如有位大学生在面试结束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拿给他一支烟,他不仅当即拒绝还气愤地说:“我从来都没有这种恶习!”

(五)就业心态问题。

1.过度焦虑与急躁。

就业时许多大学生是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还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无底。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是正常的。但一些大学生的焦虑过了头,成天都充满了各种不必要的担心以及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不宁、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行为上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显得过于急躁,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常常心急如焚、四面出击、东奔西跑,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又缺乏对就业形势的冷静观察以及对自我求职的理性思考,做了许多吃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常常都有一些毕业生在并不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或发现了更好的工作时,有追悔莫及,甚至毁约,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心理困扰。

2.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心理。

与就业时的急躁心理相反的是一些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消极,平时也不参加招聘会,有单位来了就看看,如果不满意就等下去,满意时也不主动争取,抱着“你不要我是你的损失”的态度,期待着有单位会主动邀请。还有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肯轻易低就,明明已经找到工作,但拖着不肯签约,总希望有更好的单位出现。

另外有些大学生自恃条件很好,认为“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可以大有作为,但在择业时却常常要么碰壁要么找到的工作不满意,于是抱怨“世上无伯乐”,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成天闷闷不乐、怨天尤人。

3.攀比与嫉妒。

在求职中,同学之间“追高比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同学在求职中经常相互吹嘘自己的职业待遇好、收入高,导致职业期望越来越高,求职变成了自我炫耀。还有些同学看见或听说别人找到了条件优越、效益较好的单位心理上就不平衡,抱着“他能去,我更能去”的态度非要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社会需要特点、职业发展及就业中的机遇因素。

一些毕业生对别人所找的工作心存嫉妒,特别是看到自认为条件不如自己的人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就更容易出现嫉妒心理,于是有些人故意对别人的工作冷嘲热讽、贬低、讽刺和挖苦意图打击别人,更有甚者抱着“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的畸形心态在用人单位面前造谣中伤、打小报告。

4.抑郁与逆反。

在择业中受到挫折后,一些毕业生同学会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表现为失落抑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他们常常会放弃一切积极的求职努力、听天由命。严重时还会对外界的环境也漠然置之,减少人际交往,对一切都无所谓,并进而导致抑郁症。

而另外一部分毕业生,则对正面的职业教育、职业信息存在逆反心理。对来自辅导员、班主任、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及同学和用人单位的正确信息、善意批评与建议,他们不相信、不听从,偏要对着干,要按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求职。比如当别人为其推荐某工作单位时,总是抱有戒心,别人讲得越多他越不相信。当求职失败时,不总结自己的问题,甚至明明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也不改正,在以后的求职中依然我行我素,听不进任何批评与建议。

5.说谎侥幸与懒散心理。

有些同学认为用人单位不可能去查实每个人的自荐书是否真实,而且在面试时时间比较短、不可能对自己作全面的考察和了解,只要自己当时充分地表现一下,把工作骗到手,签好协议书就行了。于是,一些毕业生把别人的获奖证书、成果证明等偷梁换柱地复印在自己的自荐书里,而且自己明明没有当什么干部,也没有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活动,也照着别人的写上,甚至胡编乱造一番,以至有时在用人单位收到的自荐书中一个班竟出现了五六个班长。还有的大学生在面试时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无所不能,结果经过现场实践考核或试用时就马上露出了原形。

有的毕业生签约比较早,往往在离毕业半年前或更长时间就落实了单位,这时就容易出现懒散心理,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没有什么可以担心了,应该松口气、歇歇脚了,于是学习没了动力,组织纪律散漫,考试仅仅追求及格,毕业论文只求通过,甚至长期旷课、上网、夜不归宿。还有极少数大学生因此受到学校的处分,严重的甚至被开除或勒令退学,找到的工作也因此丢了,悔之莫及。

6.心理不满与行为、生理反应失常。

由于就业市场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以及某些专业、学校不易找工作的客观现实,一些大学生在遇到就业挫折时就容易出现各种不满心理,比如有些同学认为“学习靠自己,就业靠关系”,还有些同学出现了对专业、学校的抱怨、贬低。

在各种不满与不良就业心态的影响下,还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生理反应。这些不良行为有故意旷课、夜归、喝酒、起哄、闹事、损坏东西、打架对抗、进行不良交往、行为怪异、过度消费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严重违纪与违法行为的出现。由于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冲突强度大,有的毕业生会出现一些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昏、心慌、消化紊乱、神经衰弱、血压升高、身体酸痛、饮食障碍、失眠。

行为与生理反应的失常通常是比较严重的就业心理失常的表现,出现这些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或寻求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如果你遇到了就业心理困扰,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经过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我们必须明白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这种就业情况不可能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与其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就业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原故。因此,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期望值不是对单位没有选择,只要有单位就去,而是要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这就是说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要知道现在再好的单位,将来也有下岗的可能,因此,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去经济落后的地区工作,可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西部地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也将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抢先到这样的地区去工作可能会更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传统认为人们工作就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不是如此简单,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多方面需要。如最近有人对职业价值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了交往、义利、挑战、环境、权力、成就、创造、求新、归属、责任、自认等11个类别的因子。因此,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总之,盲目到一些表面上看来不错,但不适合自己,自己才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的单位去工作,是不会让自己的满意的。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建立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规律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以指导自己正确择业。

(三)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

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的职业心理特点并接受自我,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并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自己的择业标准以及依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干什么样的工作,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许多同学通过亲身的求职活动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并不像自己以前想象得那么高,并容易出现各种失望、悲观、不满情绪。因此在认识自我特点后还要接受自我,对自我当前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抱怨,也没有必要自卑,因为自己当前的特点是客观现实,在毕业期间要有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承认自己的现状,学会扬长避短。另外,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有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发展自己。

大学生就业中的机遇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了解并接受了自我特点以后,还要学会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求职顺利。要抓住机遇首先必须要多收集有关的职业信息,多参加一些招聘会,并根据已定的择业标准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机遇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个工作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对别人合适的,对自己不一定合适,因此一定不能盲从;要时时记住,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后要注意机遇的时效性,在发现就业机会时要主动出击,不能犹豫,也不要害怕失败,应有敢试敢闯的精神。

(四)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面对市场竞争、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是委屈,如一些专业“热门”,有些则“冷门”;又如女大学生找工作容易受到歧视等。面对这些问题仅抱怨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就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如果能通过求职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应把就业看作一个很好的认识社会、认识职业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应通过求职活动来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因此“不以成败论英雄”。其次,自己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因为你选择求职单位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你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总之,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五)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

在求职时,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态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害怕自己有心理障碍。当然对于这些不良心态也要学会主动调适,必要时还可以寻求有关心理专家的帮助。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其次,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最后,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

通过对自己在就业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一些人格缺陷。应该说这些人格缺陷是产生这種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现在没有很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这些问题还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带来困扰。因此,有关问题其实是暴露得越早越好,同时也不必为自己所存在的人格缺陷而懊恼,因为很少有人是绝对的人格健全的,关键是要在发现自己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使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更顺利。

(六)开拓进取,勇于创业。

上一篇:爱情语录参考下一篇:镇办人大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