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热点考点专题

2024-11-10

中考历史热点考点专题(共6篇)

1.中考历史热点考点专题 篇一

2011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一)

1、关于西藏问题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之一。

清朝:顺治帝册封**五世为**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为**额尔德尼;雍正帝时(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时,规定驻藏大臣和**、**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5)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195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6)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7)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

(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经中央政府批准)。

2、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

联系。

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

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

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

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10)、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需坚持什么原则?(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交流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11)、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的对台湾基本方针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认识:祖国的统一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历史趋势,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

以谈。)

(12)近年来,海峡两岸交往有什么特点?对此你有什么认识?交往日益密切的基础是什么?

(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事实说明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海峡两岸同根同祖,都是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信仰习俗,共同的传统文化。)

(13)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4)假如海峡两岸中学生在暑期举办联谊活动,请你为其写一条宣传语。

(两岸一家亲,本是同根生,同为中华兄弟姐妹,怎能两岸骨肉分离。)(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携手共创美好明天。)(同

庆两岸联谊,齐盼早日团圆两岸是一家,相聚手足情。)

3、关于新疆问题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

(2)唐朝时,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立北庭都护府。

(3)清朝时,乾隆帝平定了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地区。

(4)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课本八下)。1955年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

(6)从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2011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二)

4、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忘危负年华”。

(3)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4)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5)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6)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7)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8)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9)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10)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6、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

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

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3)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11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

(三)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士。

(4)清朝:文字狱。近代:

(1)新文化运动。

(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14、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

(2)重走长征路(课本八上地图)。

(3)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导游、北京(故宫、长城)

年广州黄埔军校。

北京:元都城,明(故宫),清都城,二次侵华战争入侵过北京(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6、三次科技革命

(1)

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

(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

2011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

(四)18、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4)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9、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战争——19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20、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解决问题:

(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7)开辟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2011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

(五)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

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

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

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

(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

(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

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

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

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20、欧盟成立的启示:

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

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 科学技术是

2.中考历史热点考点专题 篇二

历史高考对时政热点、焦点问题的考查, 通常不是直接切入热点, 而是隐性折射热点。如2012年全国文综新课程卷第33题, 材料出示1992年“辞职下海”这一浪潮, 其实是在隐性考查热点问题即2012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20周年;第40题彰显科技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折射上海世博会;第41题“冲击——反应”模式是对当前南海问题的聚焦;第48题道光帝禁烟是对《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的折射。而有的试题则是显性考查时政热点问题, 如2012年浙江文综卷第39题直击辛亥革命100周年等时政热点问题, 进一步彰显学科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这类试题, 选材广泛多样, 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为立意中心,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复习方法】

1.明确热点, 把握本质。感知热点问题及与之相联系的材料, 避免陌生感。更重要的是, 要认识到热点问题的本质, 从整体上把握热点, 搞清楚各个热点与知识点的内在关系。

2.夯实基础, 构建体系。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 学生要认真学习课本知识, 夯实基础, 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 因为再新颖的题目也要靠掌握基础知识来解决。

在对基础知识与热点的链接复习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内涵要清楚, 掌握其来龙去脉, 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 切忌似是而非。二是要掌握知识的系统性问题, 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树立学科整体观念。三是要抓好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以具体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

3.提高审题、答题能力。一是学生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用好教材和其他社会生活素材等, 重视设问的关键字词,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从材料中发现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运用有效信息, 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注意通过数据、图表等信息把握事物的特征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应用所学知识对各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进行系统、多角度和多层面的分析。答案的组织要根据材料和设问重新整合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好历年的高考试题, 将高考试题作为一个标杆, 切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在答案要点的文字组织和书面表达方面, 要恰当使用历史学科术语, 避免口头语言。表述要注意层次性和逻辑性, 将要表述的内容分门别类、分清层次、逻辑顺畅地表达出来。尽量列出关于答案要点的提纲, 答题时做到序号化、段落化, 避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导致的分层不清、逻辑混乱。

【热点链接】

一、2012年周年大事

1.中国近代史部分: (1) 1842年, 《南京条约》签订,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1842年, 魏源编撰出版《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 1862年,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京师) 同文馆成立。 (4) 1872年, 李鸿章创立上海轮船招商局, 推动中国水上交通近代化。 (5) 1872年,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申报》在上海创办。 (6) 1912年元旦,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宣统帝退位, 清朝覆灭;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8日由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 3月11日公布实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8) 1932年1月, 日军袭击中国上海, 制造了一·二八事变;驻守淞沪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9) 1942年, 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中国派遣远征军到缅甸, 与日军作战, 取得重大战绩。 (10) 1877年, 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电报线, 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11) 1927年,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发动南昌起义, 召开八七会议,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12) 1937年, 全民族抗战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3) 1947年, 解放军战略反攻开始,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这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2.中国现代史部分: (1) 1952年年底, 土地改革完成, 国民经济恢复,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两国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秋,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建交。 (3) 1982年,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 邓小平提出用“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香港问题。 (4) 1982年,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 1982年, 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的方针, 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7) 1992年, 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8) 1992年, 大陆的海协会和台湾的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9)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论述, 再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表明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 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同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这两个事件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0) 2002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1)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开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先河。 (12) 1957年,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 (13) 1977年, 高考制度恢复。 (14) 1987年, 中共十三大系统概括了邓小平理论。 (15) 1987年, 海峡两岸恢复民间交流。 (16)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香港回归祖国。

3.世界近代史部分: (1) 1492年, 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 哥伦布首航美洲, 发现“新大陆”, 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2) 1522年, 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麦哲伦船队返回欧洲, 完成环球航行。 (3) 1832年, 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大大加强了其在议会中的作用, 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成文宪法。 (5) 1917年, 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4.世界现代史部分: (1) 1922年年底苏联诞生。 (2) 1952年, 法德等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3)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是冷战最激烈的一种表现。 (4) 1992年欧共体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欧盟诞生。 (5) 1992年, 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6)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冷战开始。

二、2013年周年大事

1.中国古代史部分:755~763年, 唐朝发生安史之乱。

2.中国近代史部分: (1) 1853年3月, 太平军攻克南京, 定都于此, 并改称“天京”。 (2) 1858年6月, 列强迫使清王朝签订《天津条约》。 (3) 1863年5月, 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畔陷入清军重围。 (4) 1863年, 在英法军队支援下, 曾国藩分兵三路, 围困天京。 (5) 1888年, 总长2000米的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6) 1898年,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7) 1903年, 清朝设立商部, 奖励工商。 (8) 1913年, 张石川、郑正秋合作导演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9) 1913年, 北洋政府宣布裁撤所用全部驿站。 (10) 1918年, 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11) 1918年, 段祺瑞与日本签订军事协定, 激起了全国人民抵制日货运动。 (12) 1918年, 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13) 1923年, 中共三大召开, 确立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14) 1928~1930年,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15) 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16) 1938年1月, 八路军第115师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这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17) 1938年,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设立细菌战基地。 (18) 1948年秋, 解放军的力量超过国民党军, 进行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19) 1948年9月~1949年1月,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

3.中国现代史部分: (1) 1953年, 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1953年, 中共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4) 1953年, 全国普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 并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5) 1958年, “教育大革命”。 (6) 1958年, 中共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7) 1963年, 教育部对高等教育全面调整结束, 高等教育进入稳步发展轨道。 (8)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 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决定撤销刘少奇党内外一切职务, 制造了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 (9) 1973年, 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10) 1978年12月, 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1)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12) 1978年, 中国开始研制巨型计算机。 (13) 1983年, 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14) 1998年11月, 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5) 2003年,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上太空。 (16) 2003年,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4.世界近代史部分: (1) 1498年, 达·伽马抵达印度, 开通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2)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3) 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4)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5) 1863年, 英国修成了伦敦第一条地铁。 (6) 1918年, 俄国各地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

5.世界现代史部分: (1) 1933年,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 1948年4月, 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 (3) 1948年, 柏林危机爆发。 (4) 1953年, 朝鲜战争交战各方签订停战协定。 (5) 1953年, 斯大林逝世。不久,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第一书记, 开始调整苏联的内外政策。 (6) 1958年, 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7) 1968年, 欧共体建立关税同盟, 共同的农业政策基本得到实施。 (8) 1973年, 在越南战争中, 美军最终被迫撤出越南。 (9) 1973年, 英国、爱尔兰、丹麦成为欧共体成员国。欧共体九国出口贸易额超过了美国和苏联。 (10) 1973年, 美国定位“欧洲年”, 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11) 1973年,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结束, 进入“滞涨”阶段。 (12) 1993年, 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在美国正式投放市场。

三、长效热点问题

1.民生问题:古代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三民主义学说, 现代中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中外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2.国家统一: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德国历史上的两次统一。

3.环境问题:三次工业革命后的环境污染, 中国“大跃进”运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环境问题。

4.大国崛起: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的发展历程;中国从古代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到近代屡遭列强侵略, 新中国成立后崛起中的重大事件。

5.制度创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古代罗马法, 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建立与扩展, 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苏联、中国的改革,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体制创新。

6.国际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苏关系、中欧关系、美苏争霸、美欧关系、美日关系、政治格局多极化等。

7.世博会和城市化:中国古代商业城市的发展, 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和进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化特点和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特点和进程, 世界近代史上的城市化进程。

8.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战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9.法制建设:中外历史上的法律制度。中国古代《秦律》、《唐律》、《大明律》等, 近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现代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等;古代罗马法,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和重大法律制度。

10.科技进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重大科技成就, 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和进步, 世界近代以来的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11.党风建设:中共重大会议及重大决策, 党风建设重大事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创新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代张九龄有条用人原则, 就是“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这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 为造就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选官原则的实质是

A.重视门第选官原则

B.重视科举选官原则

C.重视文才选官原则

D.重视察举选官原则

2.《南方都市报》载文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其实是外发型的, 一种被动应对的现代化。”这一论点在于强调

A.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不符合现代史观

B.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不符合文明史观

C.中国的现代化完全是在外部因素作用下出现的

D.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后发的

3.中国近代, 由于一些事件发生突然, 急于刊布, 等不到第二天见报, 于是产生了“号外”。最先发行“号外”的是1883年在上海出版的两家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和《晋源报》, 内容是中法双方在越南交战的消息。推动报纸“号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的发展

B.电讯事业的发展

C.西方列强的侵略

D.报纸杂志的竞争

4.御史王鹏运于1898年2月15日奏请开办京师大学堂时, 光绪皇帝立即谕令总理衙门:“京师大学堂, 迭经臣工奏请, 准其建立, 现在亟须开办。其详细章程, 着军机大臣会同总理衙门王大臣妥议具奏。”可是, 刚毅、荣禄等把持的总署, 却以“事属创造, 筹划匪易”为理由, 久拖不办。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用人权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

B.光绪帝改革措施损害顽固派的利益

C.京师大学堂经世致用为旧官僚所不容

D.军机大臣与总理衙门均没有决策权

5.辛亥革命后, 在土地占有形式上, 官田、公产私有化的现象日益普遍, 农村土地开始自由买卖。在地主阶级的构成上, 出现了一批有政治背景的大地主, 如军阀、商人、高利贷者、外国教堂传教士和外商等。在地租剥削方式上, 实物地租仍占绝对优势, 但货币地租已有增长的趋势。这主要说明

(1) 辛亥革命使中国近代社会形态发生根本巨变 (2) 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 (3) 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主体是私有制经济 (4) 辛亥革命后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未改变

A. (1) (2)

B. (1) (3) (4)

C. (2) (3) (4)

D. (1) (2) (3) (4)

6.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和241 662名工人中, 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 有3168家是1938~1942年间创办的。它们的总资本, 考虑到物价指数涨了10倍, 大约等于上海1933年华资工厂的资本, 工人数目也大致相同。这些工厂中的大多数设置在四川 (1654家) 、湖南 (501家) 、陕西 (385家) 和广西 (292家) , 其余的分散在整个国民党统治区。材料表明

A.抗战客观上促进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经济渗透

D.抗战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7.毛泽东在《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 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 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 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这段材料

(1) 出现于《论十大关系》之后 (2) 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特殊性 (3) 表明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成效 (4) 证明国营经济开始取得领导地位

A. (1) (2) (4)

B. (2) (3)

C. (1) (3) (4)

D. (2) (4)

8.下图是中国1993年至2004年GDP增长情况统计图, 这张图片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1)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2)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3)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4) 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A. (1) (2) (3)

B. (2) (3) (4)

C. (1) (3) (4)

D. (1) (2) (4)

9.1873年在维也纳举办的世博会上, 共有35个国家、4万多参展商应邀参加。世博会最终评选和颁发了26 000多个奖项, 奥地利和德国分别以获得5991和5066个奖而名列榜首;英国、俄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所得的奖各在1000以上;美国获得440个, 与土耳其并列第12至13名。这次博览会

A.基本反映19世纪后半期欧美国家的实力

B.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扩大的突出表现

C.展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与发明

D.体现了垄断组织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0.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3年指出:“幸福不幸福并不在于是否拥有财富, 而在于创造中获得快乐”。美国政府为使民众“获得快乐”而采取的相关举措是

(1)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2) 部分实行国民经济公有化 (3) 创造就业, 以工代赈 (4) 美元贬值, 刺激出口

A. (1) (2)

B. (2) (3)

C. (1) (3)

D. (2) (3) (4)

11.美国著名学者费克斯指出:现在多数美国人都是复合式美国人 (Hyphened-American) , 如亚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或欧裔美国人等, 过去正统美国的标示, 反而不那么重要。这实质是说明

A.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国

B.美国民族意识和种族意识的消失

C.美国以人才引进战略适应全球化

D.美国社会变化受经济全球化制约

12.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 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 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 限于拉美地区。这种文学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 其中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 共52分)

13. (26分)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公元前221年, 秦国统一了中国。秦始创皇帝制, 从而开创了以皇权专制为中枢, 以宝塔式官僚机构为统治网, 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引自《秦朝政治制度概要》, 《乡镇论坛》1990年第6期

材料四就政治体制而言, 西方所有国家都是实行议会民主、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制度。但在具体的组织方式上不同国家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国的总统制模式, 英国、德国的议会内阁制模式和法国的半总统制模式。

——引自《西方国家三种政治体制模式的特点》, 《当代世界》2005年第3期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中国西周时期推动行政体制建立的主要政治纽带。 (4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 比较古代希腊民主政体与秦朝君主政体的主要不同。 (6分)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分)

(3) 根据材料四, 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确立与秦朝、古代希腊相比, 三者的主要共同点。 (2分) 概括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重要的进步方面。 (12分)

14. (2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已不再是战后了, 我们正面临着和过去不同的新情况。经济恢复期已经结束, 今后则是以现代化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时期。

——引自1956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白皮书》

材料二下面是1963年至1973年日本GNP (国民生产总值) 变化情况统计表。

——根据《日本经济年鉴 (1960~1980年) 》编制

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

1975~1979年日本GNP增长率统计图

1973~1980年日本与美国、英国、法国经济发展 (GNP平均增长) 的横向比较图

——根据《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编绘

材料四政府确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制定新经济政策, 实现从“贸易立国”至“技术立国”的转变。……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日本以“劳资一体”, “以企业为家”的宣传教育, 日本人的家庭本位观念转变成了公司本位观念, 形成一种团结奋进的工作精神……轻思辨重实用的文化心理与有效吸收消化外来先进文化成果……充分结合本国优越的历史地理文化, 并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从而创造更多的优势来发展自己。

——引自新华网2009年10月3日《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探究》

材料五下面是1990年至2001年日本GDP增幅情况曲线图。

———根据《日本经济年鉴 (1990~2005年) 》编制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日本1956年能够实现“经济恢复期已经结束”的主要原因。 (6分)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日本1963年至1973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2分)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 (10分)

(3) 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日本1973年至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2分)

(4) 根据材料五, 概括1990年至2001年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2分) 结合所学知识, 探究这一特点形成的成因。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B 4.B 5.C 6.D 7.B8.B 9.B 10.C 11.D 12.D

二、非选择题

13. (26分) (1) 政治纽带:世袭制、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分封制、世官制。 (4分)

(2) 秦朝: (1) 皇权至高无上;君权神授;皇帝终身制;皇帝世袭制。 (2) 中央高度集权。 (3) 等级森严。 (4) 文化专制。 (3分)

雅典:具有选举制、任期制、轮番而治、抽签制、人民主权、集体领导、法律至上、有限民主等特点。 (3分)

本质区别:秦朝实行封建制度下的君主专制;雅典实行奴隶制下的公民政治、公民有限民主。 (2分)

(3) 共同点:都是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成果, 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2分)

进步方面: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 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3分) 通过政党政治、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以及权力制衡, 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 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3分) 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付诸实践, 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和替代。 (3分) 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 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3分)

14. (26分) (1) 原因:美国的援助;需偿还给中国的战争赔款的取消;朝鲜战争的机遇;二战后进行社会政治改革;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 日本人有较高的劳动素质;日本民族勤劳的精神。 (6分)

(2) 特征:经济高速增长。 (2分) 原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技术立国”方针的确立,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越南战争期间接受美国大批订货;重视发展科技教育, 培养人才;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行思想教育, 促使人们观念转变;团结奋进精神的形成;有利的国际形势;制定有利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自民党执政, 国内政治长期稳定。 (10分)

(3) 特征:持续稳定增长, 发展速度高于同时期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分)

(4) 特点:经济发展不稳, 甚至出现负增长, 陷入低迷时期。 (2分) 原因:发展中国家崛起, 竞争加剧;日本自身市场狭小、资源匮乏;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答出地价与股价暴涨、出现泡沫经济, 也给分) (4分)

3.中考历史热点考点专题 篇三

考点说明:形容词主要修饰连系动词、名词;副词主要修饰行为动词、形容词、过去分词。

典型考例:

1. She told us a story. Her voice sounded ____. (06河北)

A. sweetB. smallC. clearlyD. sadly

析:A sound为连系动词,后面应接形容词作表语。

2. I think Jack does his homework ____ than his sister. (06连云港)

A. carefulB. more carefully

C. carefullyD. more careful

析:B than和语境逻辑暗示该空表示“更小心”,且修饰行为动词does,因此应填副词比较级more carefully。

二、考查对形容词、副词级的判别

考点说明:比较级用于两者之间进行比较,最高级用于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进行比较。

典型考例:

1. Look at that red car! I think it’s ____ in the world. (06长沙)

A. more beautifulB. so beautiful C. the most beautiful

析:C 世界上的红色小汽车很多,那辆红色小汽车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因此该空应填the most beautiful。

2. ——Whose picture is better, Jack’s or Tom’s?

——Both of them are good. But I think Jack draws ____ Tom does. (06常德)

A. as good as B. as well asC. better than

析:C由语境逻辑可知,该空表示“比……更好”,因此应填better than。

3. We’ll try our best to do the work with ____ money and ____ people. (06 南京)

A. few; littleB. a few; a little

C. less; fewerD. fewer; less

析:C 该空把经过努力后的工作效率与现在的工作效率作比较,因此应使用比较级。进一步分析可知,第一空表示“较少的”,修饰不可数名词money,应填less;第二空表示“较少的”,修饰可数名词people,应填fewer。

4. Of all the ball games, I like baseball ____. It’s really my favorite. (06辽宁)

A. wellB. goodC. betterD. best

析:D Of all the ball games暗示该空应为最高级,因此应填best。

三、考查比较级的程度修饰语

考点说明:比较级的程度修饰语主要有even, still, far, much, very much, a lot, a great deal, a bit, a little, rather, any(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这些词后面也必须接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

典型考例:

1. This year our school is ____ than it was last year. (06陕西)

A. much more beautifulB. much beautiful

C. the most beautifulD. beautiful

析:A than暗示该空应填形容词比较级more beautiful,并可用程度副词much修饰。

2.“Please don’t be angry with me,” said Amy laughingly. This made me even ____. (06佛山)

A. angryB. angrierC. angriest

析:B even应修饰比较级,因此该空应填angrier。

3. We’re proud of the great changes in Xining; we’re sure it will be even ____ tomorrow. (06青海)

A. goodB. betterC. best

析:Beven后面应填形容词比较级,因此该空应填better。

四、考查含比较级的重要句型

考点说明:含比较级的重要句型有:the+比较级, the+比较级,意为:越……越……,前半句表示条件,后半句表示结果。more and more,越来越多的,修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越来越……,修饰多音节或部分双音节原级形容词、副词。what’s more,更重要的是。what’s worse/worse than all/worse than ever/to make the matter worse,更糟糕的是。

典型考例:

1. ____ exercise you take, ____ you will feel. (06佳木斯)

A. Much, healthy

B. The more, the healthier

C. More, healthier

析:B 该句表示“你从事的锻炼越多,你就感到越健康”,应用“the+比较级,the+比较级”句型。

2. ——How do you like our city?

——I think it’s becoming ____. (05山西)

A. more beautiful and more beautiful

B. more and more cleaner

C.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D. clean and clean

析:C 分析语境逻辑可知,该空表示“越来越漂亮”,因此应填more and more beautiful。

五、考查同级比较的重要句型

考点说明:as…as(否定式为not as/so…as)为同级比较句型,表示“和……一样……”,as…as中间应为原级形容词、副词,它可以演变为下列句型:as…as+数词+名词(复数),……达……;X times as…as…,……是……X倍……;as…as you can, as…as possible,尽可能……。

典型考例:

1. Mount Qomolangma, “the roof (屋脊) of the world”, is as ____ as 8844.43 metres. (06哈尔滨)

A. highB. higherC. highest

析:A as…as+数词+名词(复数)句型中间应为原级形容词,因此该空应填high。

2. ——The classroom is ____ clean ____ it was yesterday.

——Sorry. I forgot to clean it. (06福州)

A. as; asB. so; asC. not so; asD. more; than

析:C 由Sorry. I forgot to clean it.可以推出空档表示“……没有……干净”,因此应使用not so…as句型。

3. ——Tom is six and he is ____ his sister Jane. How old is Jane?

——Three. (05山东)

A. twice as old asB. two years older than

C. three years younger thanD. as old as

析:A six和three之间的语境逻辑暗示该空表示“两倍大”,因此应填twice as old as。

4. Write ____ and try not to make any mistakes. (05河北)

A. as careful as possibleB. as carefully as you can

C. most carefulD. more careful

析:B 分析语境逻辑不难发现,该空表示“尽可能小心地”,可使用as carefully as you can或as carefully as possible句型。

六、考查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时的位置

考点说明: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应放在其后。

典型考例:

——What are you going to give your mother for her birthday?

——I’m not sure. But I’ll buy her ____. (06哈尔滨)

A. something specialB. anything special C. special something

析:A 该空表示“一些特别的东西”,应填something special。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应放在其后,因此C项错误。

七、考查比较级与冠词的搭配关系

考点说明:与than搭配的比较级形容词前不可加冠词修饰,但不与than连用的比较级形容词前面可加不定冠词修饰,表示“一个更……”。

典型考例:

1. ——We spent all our money because we stayed at the most

expensive hotel in town.

——Why didn’t you stay at ____ one? (05江西)

A. a cheapB. a cheaperC. the cheapD. the cheaper

析:B 分析语境逻辑可知,该空表示“一家更便宜的旅馆”,因此应填a cheaper。

2. ——Mum, could I have an MP3 like this?(05辽宁)

——Certainly, we can buy ____ one, but as good as this.

A. a cheapB. a cheapestC. a cheaperD. the cheapest

析:C 由语境逻辑可知,该空表示“一只更便宜的MP3”,因此应填a cheaper。

八、考查易混形容词、副词区别

考点说明:因为拼写相似、结构相近、意义相连,不少形容词、副词十分容易混淆,常见的有:ever(曾经),never(从不);hardly(几乎不),nearly(几乎); much too(太),只能修饰原级形容词、副词,too much(太多的……),只能修饰不可数名词;many(许多),只能修饰可数名词,much(许多),只能修饰不可数名词;alone(单独的),强调客观上独自一人,lonely(孤独的),强调感情上寂寞无聊。

典型考例:

1. Health is very important to us. We should eat more vegetables and fruit instead of ____ rich food.

A. too muchB. much tooC. very much

析:A 由语境逻辑可知,该空表示“太多的”,且修饰不可数名词rich food,因此应填too much。

2. ——Linda, pass my glasses to me, please. I can ____ read the words in the newspaper.(05青海)

——With pleasure.

A. hardlyB. nearlyC. clearly

析:A 分析语境含义可知,该空表示“几乎不”,应填hardly。

3. ——How was your trip?(05山东)

——Great. It was the most interesting tour I had ____ had.

A. neverB. everC. hardlyD. always

析:B 由语境逻辑可知,该空表示“曾经”,应填ever。

4. ——Do you enjoy travelling by air?(05辽宁)

——No, it’s ____ expensive.

A. too muchB. more muchC. muchD. much too

析:D No暗示该空表示“太……”,且修饰原级形容词expensive,因此应填much too。

5. The old woman lives ____, but she never feels ____.(05青海)

A. lonely, aloneB. alone, lonelyC. lonely, lonely

4.中考历史热点考点专题 篇四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2、关于西藏问题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清朝:中央政府册封**和**;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关于西域(今新疆):

唐玄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唐太宗: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北庭都护府)。

4、关于台湾问题: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5、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答:对内:治理边疆 A、西北:①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②乾隆时平定

大小和卓的叛乱,1773年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

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大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B、西南:①加强对西藏管辖:确立了**和**册封制度。②

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共管西藏,极大

地提高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C、东南: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

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对外:反抗侵略A、东北: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尼布楚条约》。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5.2014中考政治热点专题 篇五

【热点材料链接】

热点材料一:2012年1月16日电(记者许雪毅)以“我们的感动我们的力量”为主题的“中国网事·感动2011”网络人物颁奖典礼16日在北京举行。“最美妈妈”吴菊萍等10位草根英雄以自己的爱心和壮举,被近千万网民“顶起”,从无数感动人物中脱颖而出,登上了璀璨舞台。

热点材料二:2012年2月3日晚,CCTV感动中国2011人物揭晓,分别是朱光亚 两弹元勋、吴菊萍 最美妈妈、张平宜 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杨善洲一生奉献给人民的好、阿里木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吴孟超 人民医学家、刘伟 身残志坚的精彩人生、孟佩杰 照顾养母12年的孝女、胡忠 谢晓君夫妇 坚守在雪域高原上的支教者、刘金国:两袖清风、一心为公。

【说明考点链接】

考点1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运用)

考点2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运用)

考点3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理解)

考点4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运用)考点5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识记)

考点6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识记)

考点7努力做诚实的人(运用)

考点8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运用)

考点19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识记)

考点20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理解)

考点21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识记)

考点22增强责任意识(运用)

考点23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运用)

考点24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运用)考点81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运用)

【教材知识链接】

关键词索引 教材知识速查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心环节.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

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

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民族精神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建设的根本任务

承担社会责任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1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奉献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社会是每个人的归宿和依靠,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青少年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国家的繁荣富

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生命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责任;

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应该向胡忠、阿里

木等先模人物那样,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做一

个负责任的公民。

承担责任既意味着付出,也意味着回报。一般情况下,付出的代价与收

获的回报是统一的。没有只有代价而没有回报的责任,也没有只有回报

而没有代价的责任。当我们承担责任时,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负责任需要我们承担

某些精神上的代价;负责任还需要我们放弃一些个人的兴趣和利益;负

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道,一个人正是在对责任的承担中,才体现出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

至受到处罚。这就是承担责任的代价。

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须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个人的自尊自信意识、顽强的意志品质、踏实的工作作风、自立自强的精神、良好的自我形象等,都是在不断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②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我们应该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主动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当国

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③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

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家分优、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辞的责任。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动力和人生

力量的源泉;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向这些感动中国人物那样树立崇高的理想,培

养自立自强精神,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生命的价值 角色与责任 承担责任的代价 承担责任的回报承担对社会、国家的责任 理想

【考场设问链接】

1、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1)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教育人民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伟大的民族精神。(2)有利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5),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2、他们感动中国的原因:

(1)热爱祖国;(2)敬业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3)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使命;(4)他们的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5)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胸怀大志,战胜挫折,勇往直前。

(6)他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敢于奉献。(7)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8)他们具有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9)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要结合具体人选的事例来分析)

3.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有什么意义?

答: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等。

4.青少年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化感动为行动?

答: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增强社会责任感,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

5、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有什么共同品质?

答:他们有着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共同品质。

6、了解了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后,某校立即为此开展系列“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现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答:①办板报;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

(2)请任选一种形式,设计出活动主题和活动步骤。

答:主题班会,主题:“„我们学习的榜样”;步骤:① 组织同学们观看先进事迹的相关图文、影像资料 ②自由发言,补充自己所知道的洪战辉先进事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请老师说一说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向XXX学习④为„开展爱心捐助

(3)结合材料谈一谈开展这次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弘扬社会正气,推进公民基本道德建设,培养“四有”新人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7.“感动中国人物”身上都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学习他们的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人们只有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才能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2)学习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应向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学习,不断发扬和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我们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该向钱伟长那样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自己的贡献力量。

(4)学习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社会是每个人的归宿和依靠,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青少年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5)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志坚强的崇高品格。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向这些获奖人物那样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8.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你准备怎样向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学习?

我们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服务社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等。

【题型高效速查】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他们就是2011“感动中国”的人物坚守藏区12年支教胡忠、谢晓君夫妇。据此回答1—2题

1.胡忠、谢晓君夫妇之所以感动中国是因为(A)

①他不图名利,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②他甘于清贫、帮困助弱的崇高思想境界 ③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④他们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2.从胡忠、谢晓君夫妇身上我们可以看出(D)Xkb1.com

①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②他们是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杰出代表③新时期仍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④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也是一种奉献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感动中国》节目寻找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举办“感动中国2011人物”评选及表彰活动,有利于(B)

①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确保社会生活实现绝对公平和永远正义 ③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 ④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40岁的阿里木10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毕节有不少穷孩子上不起学,阿里木便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1)心灵感悟:通过阿里木烤羊肉串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的事迹,你感悟到了什么? 答案:阿里木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他自愿在承担起资助贫困学生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2)畅所欲言:阿里木被评为2011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公德,唤起公民的责任意识,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

(3)问题观察: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缺乏责任的现象?

答案:不关心集体、自私自利、迟到早退、不爱护公物、好逸恶劳、挥霍浪费等。

(4)自我提高:为提升自己思想和行动,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

答案:具体到行动上,我要以阿里木为榜样,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奉献社会,把崇高的理想付诸于平凡的行动。如:培养独立意识,从洗自己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小事做起;勇于承担责任,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自强不息、力争上游,把学习的本职工作做好!

5.《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十年来,《感动中国》向全国观众推出了一百多位感动中国人物,在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某校九年级(3)班结合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围绕“责任与使命”这一主题准备开展一次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有感于中国人物的事迹,请你谈谈承担责任对人的成长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案: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对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若出现下列情形也可:承担责任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承担责任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承担责任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2)这些先进模范人物有什么共同品质?

答案:他们有着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共同品质。

6.2016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 篇六

命题视角一 科技人物

材料一: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材料二:陈化兰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2015年10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宣布2016‚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奖名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教授与其他国家的4名女性科学家共同获得这一奖项。陈化兰将成为第五位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中国人。

1.屠呦呦等优秀科技工作者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

2.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祝贺其获奖说明了什么?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2)党和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建设?

(1)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2)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3)重视培养人才,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发展为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为什么广大科研人员要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2)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5.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向优秀科技人物学习?

(1)学习他们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3)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社会。(4)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李克强总理在贺信中为什么要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

7.学习屠呦呦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我们中学生应作出哪些努力?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积极参加科技实践,多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

命题视角二 科技成就

材料一:长征六号成功发射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而且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材料二:高分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2015年9月14 日12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卫星送入太空。高分九号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一颗光学遥感卫星,主要应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随后经过约3.5小时飞行后,被称为太空摆渡车的‚远征一号‛将这两颗卫星准确送入了预定轨道,成为北斗全球组网新成员。设问 1.有同学认为:“长征六号一箭多星创造了发射新纪录,说明我国的科技整体实力已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发展水平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2.“天河二号”夺得五连冠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3)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4)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5)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3.请你列举几项我国近年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探月工程首次试验告捷;“月宫一号”试验成功;“高分九号”正式投入使用;“蛟龙号”成功首次航潜;成功发射长征六号火箭,“一箭二十星”创记录。

4.我国为什么能不断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1)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3)我国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4)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5)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5.青少年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3)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发起挑战。(4)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5)珍惜在校学习机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6.高分九号卫星、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天河二号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

(1)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某些领域已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2)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成效显著。(3)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支持和鼓舞。(4)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向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5)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等。

7.这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对我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1)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3)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4)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8.众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对于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哪些启示?

(1)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2)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3)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4)奖励科技创新型人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5)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为我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6)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9.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做?(要使自己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应该怎么做?)

(1)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2)热爱科学,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3)珍惜来之不易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4)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5)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

10.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得益于我国实施的什么战略?为什么要大力实施这一战略?

(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2)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缓解在国际竞争中的巨大压力;②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③有利于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④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我国为什么能不断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4)我国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创造、尊重知识和人才。(5)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12.有同学认为:“中国‘天河二号’夺得五连冠,说明我国的科技整体实力已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发展水平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角度三 科技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材料一:2015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 2015年9月20日,主题为‚科技成就梦想,拥抱智慧生活‛的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京启动,全国各地科普日活动也在相继展开。

材料二:中国制造2025 2015年7月14日,《中国制造2025》专题研讨班结业仪式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致辞并强调,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共同努力。

材料三: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 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创 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 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②。这一顶层设计将加 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形成经济发 展新动能,催生经济新格局。

设问 1.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说明了什么?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②我国重视科技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③国家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重视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2.为什么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强调“让创新引领新常态”?

(1)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创新决定国家的命运,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要想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靠创新。(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3.国家定期开展科普日活动有哪些意义?

(1)有利于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2)有利于人们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

4.国家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说明了什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5.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引导人们重视科技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2)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3)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

6.实施《中国制造2025》需要高等院校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国家应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1)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鼓励创新,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3)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4)加大资金投入,大规模、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人才培训。(5)完善科技奖励制度,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

7.我国加快推进“互联网+”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发挥网络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开阔视野、休闲娱乐的良好平台作用。(2)有利于鼓励、引导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创业,缓解就业压力。(3)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创新的主体性作用。

8.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1)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人才的竞争,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3)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尽快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4)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科技整体水平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

9.我国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为什么需要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①当今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③青少年能否创新,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④国家重视对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0.我国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他们自身潜在的创造力;②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科技创新造就大批优秀人才;③有利于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行为习惯。

专题一 铭记抗战历史 共沐和平阳光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命题角度一 阅兵盛况

材料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1位外国元首和19位政府高级代表,以及1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出席,来自俄罗斯、埃及、古巴等17个国家近1 000名外国士兵参加中国抗战阅兵式。受阅部队共有50个方(梯)队,包括2个抗战老兵乘车方队、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10个空中万(梯)队。正式受阅人数约1.2万人,共动用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所有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84%首次公开亮相。这是一场中国气派、世界一流、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宴。材料二:大阅兵厉行节俭 新华网北京2015年8月24日电,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不管是阅兵训练,还是后勤保障,‚节俭‛是主要特点。‚中央专门就纪念活动提出了‘务实节俭’的要求。在阅兵训练准备中,我们坚决贯彻中央要求,做到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此次阅兵纪念活动的基调是‚隆重、庄严、震撼、节俭‛,其中‚节俭‛二字体现在受阅官兵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住宿衣物、设备设施再到日常训练,阅兵队伍始终厉行节约。

材料3: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①。为了和平,我们要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设问 1.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举行表明了什么?(变问式: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宴向世界传达了什么?

①中国人民牢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决心;②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③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有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有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责任。2.我国之所以能在抗战胜利日举办一场中国气派、世界一流、超越历史的阅兵盛宴,说明了什么?

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发展中国家;②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展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众多外国政要及外军士兵参加阅兵,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②体现了世界各国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鲜明态度,及对世界持久和平的追求与向往。

4.开展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醒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2)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3)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4)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亚洲和平、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5.大阅兵不是简单的庆祝仪式,而是对历史的纪念与沉思,对未来的展望与宣示。这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2)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3)要开展全方位外交,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弘扬民族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凝聚正能量。

6.作为中学生,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②升国旗、唱国歌时严肃端庄,体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唱爱国主义歌曲,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④支持党和政府为国家繁荣发展制定的方针政策;⑤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⑥做好本职工作,不说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话,不做危害祖国和人民的事,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

7.本次阅兵为什么要以“节俭”为主要特点?

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③勤俭节约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④勤俭节约的美德对于个人道德品质培养有着重要作用。8.此次阅兵纪念活动的基调是“隆重、庄严、震撼、节俭”,其中“节俭”二字体现在受阅官兵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传承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②有利于节俭务实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③展示出我国军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革命传统;④符合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具体要求。

9.有人认为,大阅兵意义重大,不需要厉行节俭,而应该隆重举办,展示我国地大物博的基本国情。你同意吗?

不同意。①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恶化;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摒弃。

命题角度二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材料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①。

设问 1.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抗战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1)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2)实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这里“既定的目标”指的是什么?

共同理想,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习近平主席强调“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说明了什么?

①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任何非正义行为都必然遭到全人类和全社会的共同谴责和一致反对;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③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4.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再次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这一庄重承诺表明了什么?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②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③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崛起;④彰显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5.我国为什么要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中国人民从遭遇苦难中得出的必然结论。(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

6.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要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悼念抗战中英勇牺牲的英雄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2)警醒人们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3)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4)凝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命题角度三 敬仰抗战老兵 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三:首设老兵方列 在武警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一辆辆墨绿色的敞篷中巴车沿着绿荫夹道的东长安街徐徐驶向天安门。车厢里,300多名平均年龄90岁的抗战老战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有的拿着小红旗,有的握着鲜花,微笑着来回挥动。

材料四:开学第一课 2015年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设问 1.抗战老战士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②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④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等。2.首设老兵方列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表彰老兵对抗日战争所做的巨大贡献;②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③老兵是抗战英雄模范、人们的表率;④激发全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3.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有何意义?(在大中小学校组织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有何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弘扬伟大民族精神;②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③有利于增强学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④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奋发图强、捍卫主权、保家卫国的壮志;⑤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⑥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学习了《开学第一课》后,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践行“爱国、勇敢、团结、自强”(或“勿忘国耻、圆梦中华”这一主题)?

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坚强勇敢、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5.我们青少年应怎样秉承先烈遗志,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① 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②树立忧患意识,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③树立开放的胸怀和全球意识,积极了解、关心时事等。

命题角度四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材料五:《胜利与和平》文艺晚会 2015年9月3日晚,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设问 1.合唱《黄河·义勇军进行曲》,现场观众不约而同地随着拍子鼓掌,并喊出叫好声,这说明了什么?

① 中国人民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举办《胜利与和平》文艺晚会有何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文化强国凝聚正能量;②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④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3.《胜利与和平》文艺晚会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展示中华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3)借鉴和吸收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外来文化和优秀文明成果。

4.作为中学生,你准备怎样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上一篇:失去友情的作文下一篇:黄群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