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富国强军的关系

2024-06-10

论述富国强军的关系(共3篇)

1.论述富国强军的关系 篇一

富国强军,振兴中华

中国雄踞世界东方,拥有五千年璀璨夺目的文化历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也曾有过“文景之治,宣武盛世”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再到“康熙乾隆盛世”的经济繁荣、国泰民安,让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历史年代。这段辉煌历史盛世,皆因秦皇、汉武修筑万里长城,国防建设固若金汤。历代富国强军,加强国防建设,镇守边关,卫戎疆土,拒敌于国土之外,是保卫辉煌盛世的根本原因。想当年,成吉思汗铁骑大军横扫欧亚大陆,令敌胆寒!郑成功亲率三万大军,分乘船队,横渡海峡,打败荷兰殖民军,收复祖国宝岛台湾。这都是军队赫赫战功,国防强大的历史见证。

然而,“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 望的民族。中国历史上某些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败,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其中无一不与公民的国防观念极度淡漠、忽视国防教育有直接关系。周武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险些丢了社稷;万国归附的唐王朝因疏远兵事,在“安史之乱”的冲击下濒于覆灭;大清王朝为歌舞升平陶醉,而导致国破山河碎。清朝末年,朝廷腐败,闭关自守,国力衰退,国防空虚,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国门。西方列强长驱直入,蜂拥侵犯北京城,火烧园明园,大肆抢掠国宝、文物,强迫中国割地赔款,使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日本军国主义猖獗,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机,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迫使东北三省人民在日寇铁蹄血腥杀下苟延残喘。我们永远

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这些痛心疾首的国恨家仇、民族血泪屈辱历史,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痛和国耻。屈辱的近代,多少锦绣山河惨遭国外列强无耻的践踏,无数华夏儿女被帝国主义残忍杀害。国耻像大山一样压在中华民族的头上,压得几亿人民透不过气来。

以史为鉴,历史告诫后代人:国破家必亡。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哪里还会有家的安宁?敌人刺刀下,那还会有人民的幸福生活。伊拉克战争、阿福汗战争也是国破家亡的有力见证!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改朝换代,政权更 ;无不是因为国防坚固,军队强大,武器先进,国力雄厚而称王。中华民族的兴衰史,都是国防建设,军队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举足轻重的密切关系。

安国兴邦,富国不忘强兵,强兵首在富国,二者必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即在经济上建立起以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强大的经济力量,在军事上建立起以当代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为基础的强大的军事力量。香港、澳门的回归;奥运会、世博的召开;国庆60周年时中国以一场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展示了我国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领域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我们国家在军事方面的一个飞跃性的跨步,这是国家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富国强军,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正在变为现实!我们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可以向世界自豪地发出呐喊,“我是中国人。”但强大一个国家,必须先强民,而强民就需先强心,通过教育引导以及相关制度措施,锻造人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性格,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构筑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城,国家强盛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对全民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有助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使全民族能够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为着民族的尊严而奋力抗敌,誓死保卫国家,从而转化成巨大的战斗力;在和平时期,它能转化为生产力,使人们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时刻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焕发出为振兴国家经济作贡献的热情,自觉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多作贡献,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我们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栋梁、民族的希望。要牢记祖国经历的苦难,感受到强我国防的重要性。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固树立国防观念,心系国家安危,立志报效祖国,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自重自强自立,在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青春业绩,谱写出更加绚丽的青春篇章。

2.军民融合是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 篇二

坚定军民融合发展的信念

立足军品保障、发挥资源优势,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大力拓展民品市场。一是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子,努力开拓民品市场以弥补任务缺口。始终牢记使命,“以军为本、军民结合、平战结合”,遵循“积极稳妥、效益领先、量入为出、突出主营、控制风险”的合作经营思路,从根本上规避企业的资金压力和风险。二是坚持军品与民品发展配套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立足长远发展,满足军队装备保障能力配套建设与民品发展配套建设,实行军民品分区建设,积极与合作公司协调投资建设方案,抓住投资客户心理欲望,“引凤筑巢”扩大企业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提高企业修造能力和保障水平,继续扩大在地方和社会的影响力。三是促进军用技术民用化、产业化,加速推进军工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海洋工程装备跨越发展。随着海洋经济的深入发展,海洋工程船舶等配套装备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必须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和技术等优势,坚持搞好市场调研,开发新的产品、寻求多方合作,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培植周边专业配套市场,细化专业分工、创新合作发展,完善综合配套,进一步拓展装备保障能力,增强向海洋要效益的效力。四是借力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税收、奖励等扶持政策,加强企业战略规划,迎接项目落地,实现企业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抓好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

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军民融合发展。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存在指导关系不顺畅、主体权责不清、监督不力、制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军民融合发展创新制度的建立,为此,要着眼理顺军地融合发展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可能利用的战略优势,建立军地协调体制机制,加强军地融合发展组织领导关系;要优化军地融合发展资源配置,加大基础设备、设施的投入资金,着力构建权责对称,制定奖罚有力的运行机制。三是着力调动军地融合发展积极因素,吸收民企财力资源来推进军工企业的发展,实行共赢的相关利益。

推进人才融合发展,确保持续发展后劲。人才融合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提升船舶修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支撑,是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后劲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企业发展、产品结构调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广泛应用,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为企业去挖潜、革新、改造、增产、降耗、攻关。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步伐的加快,人才相对短缺的矛盾不断加剧。因此,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抓好人才的融合:一要根据企业融合发展的长远目标,抓紧制订和完善人力资源战略,着眼人才供求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投入,形成中长期发展融合的规划。二要继续深化厂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加强对人才的在职培训,加快对人才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强新装备修造适应性教育。要继续引进来、送出去,通过委培或短训等办法,解决人才短缺的矛盾。三要为人才量身定做舞台,根据融合发展要求,精细做好人才职业人生规划,为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四要搞好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加大投入资金,营造良好的军地融合发展环境条件和便利工作生活條件,提高福利待遇条件,激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五要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观念,解决人才实际困难,不断改善栓心留人的环境,促进人才落地生根。

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推进融合发展质量。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管理工作做得好就能把一个单位人、财、物各方面更加合理科学地调动起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加产值及销售收入,且创造最大化利润。各级管理者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走市场化道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激发职工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引导职工进行自我管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多年来,装备保障企业重生产、轻经营的观念普遍存在,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保障能力配套建设与民品发展配套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加快融合发展,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军地融合优势。

抓好企业文化融合,提升融合战略层次。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因此,首先要建立现代装备保障企业文化创新机制,关键是创新观念。装备保障性企业应当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研究和建设,不定期进行领导层的沟通交流,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文化创新思路,引领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其次,要借助地方先进的企业文化,建立以提升职能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升职工的能力素质,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打造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进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借鉴学习兄弟单位和地方先进企业的先进理念,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可行的学习制度,制定分批次、分层次的职工培训、学习、考核制度,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员工”活动,激发职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形成良好的经济活力和应对挑战的弹性及能力。

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是统筹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准确把握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把国防和军队改革引向深入的战略举措,已经成为军地普遍共识,成为军地高层共谋发展的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我们要在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把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应对我国军事变革挑战的必然选择,作为加快转变军队保障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把装备修理保障主业做强做好,提升综合装备保障能力,满足“真打实备”的战略要求,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3.论述富国强军的关系 篇三

活动的通知

为配合搞好“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引导同学们感悟历史、不忘国耻,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我校将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国防教育主题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围绕“牢记历史、富国强军、共筑长城”主题,感悟历史、不忘国耻,纵论国防与国家兴亡、家庭幸福、人民安宁、民族荣辱的密切关系,畅谈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讴歌军民关心支持和建设巩固国防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全省军民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强化全民国防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二、征文时间

即日起至2010年10月31日。

三、评比奖励

本次征文活动将根据稿件质量评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5篇,优秀奖、组织奖若干名。届时将对获奖个人予以表彰,优秀作品在推荐到白杨街道人武部参加复审,复审特别优秀的将推荐到《浙江国防》杂志上刊登,部分优秀稿件将在《浙江日报》国防专栏登载。

四、征文要求

1.以学院为单位,按照学院学生总人数的20%上交征文;

2.文章要求主题鲜明、事迹生动、视角独到、文字精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体裁不限,字数控制在1500至3000字左右,文末请注明作者姓名、班级、学院信息;

4.各学院请于2010年10月31日前将征文电子稿发送到学工部电子邮箱(hznuxgb@126.com),并同征文稿纸质版一律要求用A4纸打印,首页左上角要标注“国防教育主题征文”。

各学院要充分重视这次征文活动,结合学校国防教育的实际,认真组织,广泛发动,踊跃投稿。

中共杭州师范大学委员会武装部

上一篇:火灾防控安全工作计划下一篇:nike品牌消费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