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

2024-09-09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精选10篇)

1.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 篇一

鲁迅的名字,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读到他第一次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我很少去搜索关于他的文章,并不是我不喜欢他的文字,而是我怕自己庸俗的目光看不出他写的哲学。但他的文笔,总让人感觉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朴实,真诚,平易近人。

当我第一次看《朝花夕拾》,我总是很多感慨。它真实的记录了鲁迅的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跟那曲折的经历。回忆那些清末的生活习惯。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有很多人说,写文章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在现实世界受到的种种坎坷跟曲折,还要在自己的文字里,创建一个世界。《朝花夕拾》在世人的眼里它是无价的,在我心里,它就是一个曲折老人记录童年的回忆录。

黄金时代的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能给我们细细去回味。琐碎的回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

不一样的时代童年,一样的快乐回忆。惹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取名叫如花般的青春。

2.《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 篇二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作于1926年,1927年编辑成书,改为现名,全书共有十余篇文章,文章笔法细致,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外貌方面,让人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不仅是简单,快乐的回忆,这里面,也包括鲁迅对旧中国一些不良风气的痛恨,他以笔代戈,他骂,骂丧国犬,骂丧尽良心的人,当然,这里面,也有对他未来的美好的向往,虽然有黑暗势力的阻挠,但是,长妈妈,藤野先生这些善良的人,无不在用各种方式鼓励着他的那颗爱国,始终为人民着想的心,鼓励他继续与恶势力斗争。

《朝花夕拾》还是一部旧中国的简单回忆,在这一段回忆中,有被人欺凌的苦,也有自奋反抗的高兴,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轻云残月,离我们远去了。如今,社会虽然安定了,但人与人之间好像少些什么?对,少了那份关爱,信任。那时的中国,虽然很黑暗,但还是有人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如日本的藤野先生,他没有种族歧视,把自己会的全教给了鲁迅。而现在,人们之间都互相有所防备,人与人之间有了隔阂,人人心中都装上了一道门,一道牢不可破的门。人与人之间,也不是那么信任了。我希望你们把心打开,以一种开放关爱心态面对社会。

3.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优秀 篇三

在《朝花夕拾》一书中,衍太太这个人物也多次出现。《琐记》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衍太太看似十分好心,可烧酒是烈性的,不但不能治伤,还会使伤更重。衍太太还教小鲁迅偷东西来卖钱:“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与衍太太形成对比的人物,正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当小鲁迅想要一本《山海经》时,长妈妈看似不在乎,却已经牢记于心了。过了十天或一个月。长妈妈便把《山海经》买来了。你可能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长妈妈不识字,把《山海经》读成了“三哼经”,这肯定会造成一定的麻烦。而且,当时正值过年,店铺都关门了,想要去买“三哼经”,必须要敲一敲书店的门……可见长妈妈是多么疼爱小鲁迅啊!

4.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 篇四

整本文集是根据鲁迅先生从童年到少年,最后直至青年求学的时间线索来进行叙述,前五篇写了作者既快乐又无趣,既纯真又复杂的童年时光,刻画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往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主要提及的人物是长妈妈,还有两篇写到了迎神赛会的盛况。到了少年时期,作者便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父亲的病亡。从而引出在青年时期求学的原因。最后,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又迎来了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折,从此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大多数是讽刺那些所谓“正人君子”的,文笔风格既是犀利的,又是讽刺的,甚至会带一些“黑色幽默”。从而更能突显出旧社会的封建与腐败,社会思想的封闭和民众的劳苦。

整本文集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狗·猫·鼠》,它针对当时“正人君子”对作者的攻击,引发了撰写本文的原因,嘲讽了他们散布“流言”等特性,憎恶他们的虚伪,正如作者的死敌“猫”一样。

5.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 篇五

酸,是辛酸。如《父亲的病》中,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的衰败,但从一件件小事中,道尽童年的辛酸。庸医的自私无能,作者出入药铺遭到的冷眼相待,无一例外渲染着无力、疲惫的感觉。

再是鲁迅童年的甜。鲁迅的童年,多半是苦中作乐吧。他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到的苦,却也因此而格外珍惜甜吧。无论是阿长给鲁迅带来的温馨,还是看《山海经》的乐趣。从百草园的童趣,到无忧无虑的天真烂漫。

接着便是苦了。身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与藤野先生永久的离别是苦,当时的社会,更是苦。也正因为有苦,才有了辛酸,有了文笔的辛辣。

说到辣,鲁迅批判的文笔,就是“辣”了。鲁迅正是经历过常人没有的辛酸与苦痛,才清醒得太早。造就了不与“正人君子”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鲁迅,和其辛辣的批判。

最后是咸。咸,是泪水的味道,是道不尽的涩。这朴实的回忆,这感人的散文,催人泪下,却终是人间百味的咸与涩。这被染上陈旧的咸的回忆,也溅起了发人深省的水花。

6.朝花夕拾精选读后心得500字 篇六

其中《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让我记忆深刻。这篇散文里讲到了“鲁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1、为我添改讲义2、为我纠正解剖图3、关心我的解剖实习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藤野先生”是个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名族歧视的人。他关心、爱护年轻人,为人正直。

从绿色作文网wWw.0279.nEt这几点就让鲁迅先生对他有很深的感激之情。在这几年中鲁迅先生的思想有了重大的改变,鲁迅先生看到了当时那个社会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与事无关。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应该要从精神上救国,身体即使再健康,也改变不了愚昧的思想。所以让鲁迅先生有了弃医从文的决定,可以说藤野先生改变了鲁迅先生的一生。

7.初中朝花夕拾600字读后感 篇七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诚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憧憬。长妈妈、父亲、范爱农以及藤野先生等,都是鲁迅描写的对象,他们给予他成长中最大的关爱与亲情。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曾怀着真挚的感情为长妈妈呼唤:“仁喉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种刻骨铭心的人间挚爱,显露了鲁讯心灵世界最柔和的一面。

与美好回忆的同时,也有鲁迅先生对那些摧残、扭曲人类的封建旧伦理、旧道德、旧制度的批判和审视。《二十四孝图》中的“卧冰求鲤”、“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被鲁迅斥责为“将肉麻当作情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可见鲁迅在夹叙夹议中又显露出最为深沉的悲怅。

在《朝花夕拾》中,我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8.初中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 篇八

《父亲的病》主要讲述了当时社会庸医的无能,明明知道病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灵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是为了那些身外之物――金钱。

当今社会,还是把金钱视为至高无上的人存在。他们为了金钱而随随便便应付他人。他们应付别人时,有想过别人是给予他们多大的期望吗?有想过他们正一步步地将别人的希望变成失望吗?有想过他们做这件事是没有违背他们的良心吗?没有,他们没有想过。他们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以致他们没有看见别人给予的期望。

利益使人没有了心智。我曾经看过一篇新闻报道:女子因贪图利益,在饮料中加入老鼠药,导致两名小学生死亡。这是一则让人痛心又让人气愤的新闻。

痛心是因为那两名小学生还那么小,他们还有无限的未来,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却死在了两瓶饮料上。气愤是因为这名女子竟因为一点点钱害死了两名小学生,因为一点点零一伤害他人。

我想如果当时,她有那么犹豫了一会儿,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情了。可利益就是那么可怕,它可以使人没有了心智。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金钱其实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没有必要为了一点点小小的.利益而伤害他人。这样不仅伤害了自己而且还伤害了他人,两败俱伤有什么好的?

9.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 篇九

我至今都很欣赏鲁迅的弃医投文。所谓知识改变命运,读过《朝花夕拾》,我感想颇深。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这部作品记述了鲁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的求学历程,追忆那些难忘的人与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在10篇散文中,我最喜欢《二十四孝图》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因为它们与我们生活很接近。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前几天“鬼节”晚上烧纸驱邪;生病时不看医生而是先立“筷子”等等,都反映了长辈们的旧思想。现在社会提倡科学而有人利用科学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正如这篇文章的思想,对当时反对白话文,不顾他人生命,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他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和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尖锐矛盾。“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也并非无道理。

另外,我觉得我们更要学习鲁迅的“忍”。大丈夫能屈能伸,鲁迅在受日本学生的歧视时,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让不少人称绝。

10.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500字 篇十

我忐忑着,拿着书来了。他和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这样一个小片段,就可以表现出作者鲁迅对看会的渴望与父亲对他的一次次阻难,也表达了作者鲁迅对父亲让他此时背书的疑惑不解。鲁迅先生用朴素的语言回忆了以前,并且对家长与老师作了理性的批判,说明了老师与家长让孩子死读书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许有悖于孩子的自然发展——读着,读着,强记着的,——而且要背出来。也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死读书的厌烦与无奈的心理。

温馨的回忆,让我们身同感受。佩服鲁迅先生能勇敢地批评了当时社会,对书籍的死读,硬读,死背,“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

《朝花夕拾》,表达了鲁迅先生勇于批判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上一篇:受资助学生写给公司的感谢信下一篇:中学生秋季运动会开幕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