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 高三历史(精选5篇)
1.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 高三历史 篇一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七
高三文综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今天中国学术界之所以重视抗战史和包括《开罗宣言》在内的各种条约的研究,主要因为()①抗战期间中华民族的意识空前觉醒,实现了民族团结 ②抗战中,全国军队实现了国家统一指挥,有利于社会稳定 ③中国取得了战争的完全胜利,国际地位开始提高 ④适应当前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需要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2.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总结说,(苏共)垄断了资源和经济利益,使得社会经济生活缺乏活力,大量资源被用于军事工业,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对苏共的不满日益增加。而在苏联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往往会把对既得利益集团腐败专制的不满情绪转化为民族矛盾,一旦累积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将导致民族**、国家分裂。他的这些言论()A. 深刻地揭露斯大林体制的严重弊端 B. 促成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的实施 C. 导致苏共威信下降,引发思想混乱 D. 严重助长了苏联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3.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除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这反映出()
A. 西方学说已经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 B. 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舆论界大一统学说 C. 民主革命思想逐步成为思想界主流 D. 资产阶级政体大争论仍然持续进行着
4.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游历临安(今杭州)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
A. 穿着棉布的市民B. 阅读《三国演义》的文士 C. 吟唱京剧的艺人D. 违反“海禁令”的囚犯
5.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別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
A. 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B. 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C. 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D. 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6.下表为《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反映的本质是()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年,单位:百万英镑)
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资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A. 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B. 产业结构的变化 C. 逐步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7.有学者评论:“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能长期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A. 分权制衡B. 议会权力至上 C. 国王“统而不治”D. 两党制
8.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其所指的朝代是()
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
9.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换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沈既济所评价的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A.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B. 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 C. 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 D.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10.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这一经济理论主张()A. 自由放任B. 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 放松国家干预经D. 仿效计划经济
11.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
A. 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C. 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D. 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12.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 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B. 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C. 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 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14(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材料三 高二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
(3)据材料三,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到:“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
材料三 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战后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田中认为必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的理由和实质。(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后果。【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美国第一个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制;第一个实行联邦制度,用宪法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第一个以成文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制度;第一个完成了政教分离,把宗教信仰划入私人自主范围。这四个史无前例的“第一”为美国二百多年的发展保驾护航,功不可没;对其他国家的制度建设影响巨大,世所公认。那么这四个第一是怎样被创造的?虽然答案多多,但大都绕不过华盛顿的美德。——郝铁川《国家拐点》
材料二 第二届总统选举时(1793年),华盛顿又一次得到全体选民的支持。然而他的第二任期却比第一个四年多了许多风云变幻,或许部分原因是他想在英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这些危机在与英国签署条约的时候激化到了极点。约翰·杰伊在此之前曾与英国就条约事宜进行了磋商。虽然与英国边贸事务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处理,但却无法阻止英国拦阻美国的商船和扣留美方海员。……也有一些关于华盛顿的不足的言论,但是从未有人能够动摇华盛顿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约翰·鲍曼《美国总统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制度有哪些开创性建设?美国是如何纪念华盛顿的?(要求:各回答出其中两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第二任期却比第一个四年多了许多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开罗宣言》肯定了中国收回日本侵占领土包括台湾等地的神圣权利,有利于维护领土主权,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而抗战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然建立,但是国共采取的是党外合作方式,两党各自掌握独立的政权和武装,全国军队并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指挥,故②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作者分析的是斯大林体制的严重弊端,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导致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没有得到重大改善;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腐败专制,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故B、C、D项错误。3.【答案】C
【解析】西方学说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的说法太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与早期启蒙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的信息说明近代书籍翻译从经济主张到民主革命思想,故C项正确;资产阶级政体争论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4.【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马可·波罗游历临安是在元朝时期,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故A项正确;《三国演义》属于明清小说,故B项错误;京剧产生于清朝后期,故C项错误;明朝开始推行“海禁”政策,元朝时期海外贸易繁荣,故D项错误。5.【答案】B
【解析】理解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不同,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将决策权力收到君主手中,中央集权是中央控制地方;螃蟹不是重点,重点是“没有通判”,通判是宋代设立的官职,可有权直接上书中央,监察州长官,通判的设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进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6.【答案】C
【解析】依据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表,可以看出可再生资本占的比重超过了土地,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反映出“可再生资本”代表的工业资本超过了农业资本,英国逐步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故B、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分权制衡不足以控制君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使得原来的“控制者”——国王处于议会控制之下,故B项正确;在光荣革命中并未实现国王“统而不治”,故C项错误;两党制在政治中发挥较大作用是在光荣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示“有卿而无公”联系所学“公”古代指的是三公,说明权力较大,而卿是指具体办事的大臣,即无实权,故明朝内阁制符合要求。故答案选D。9.【答案】D
【解析】孝廉属于察举制选官的内容,属于汉代而非唐代,故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非唐代,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与材料所述选官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可知自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实现了读书、考试和做官的选官制度的创新,故D项正确。10.【答案】C
【解析】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的背景下提出,材料反映出即反对国家完全的干预,也反对绝对的自由放任,故A、B项错误;“以自愿交易为主”反映出弗里德曼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要求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仿效计划经济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里的“极端”指的斯大林模式,可以看出改革应该是斯大林模式以后发生的事,“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者斯大林模式的举措,故A项错误;“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模式之前,故B项错误;“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属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是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有关内容,改变了“经典体制”的基础,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与题干中“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强调的是中央集权制,当代中国也实行中央集权制,这与题干中“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汉代以后才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项不可能是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围绕的核心,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制度设计在理论上都以尊君、卑臣和愚民为前提,来维护家天下的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13.【答案】(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解析】第(4)题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与前苏联基本一致;与前苏联工业化道路不同也就是材料四当中提到的《论十大关系》出来好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14.【答案】(1)贡献: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因素:美国宪法第5条提供了法律依据;美国宪法内容的缺陷;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任答两点即可)
说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如第4条规定保障人身自由、财产权等。完善国家权力制度,如第10条强调各州保留相应权力。
(3)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答案略。要求:观点正确,史实任举一例,史论相符。
【解析】(1)根据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可知,英国的贡献主要在于英国的政治制度方面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经济上主要是进行工业革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2)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二中宪法第五条内容可知,其为宪法修订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宪法本身存在一些缺陷,诸如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奴隶具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第二小问说明,由第四条可以看出其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由第十条可以看出其完善了国家权力制度,以修正案的内容予以说明即可。
(3)由所给示例可以看出,实际为概述该时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事件内容,事件意义等,尤其侧重于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影响。(4)任举一例,史论相符即可。
15.【答案】(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的民族观念和民族关系为背景题材,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先阅读三段材料正文及其出处,初步了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和评价。然后,根据两个设问逐次按要求回答。第(1)题,根据材料一提炼出作者夷夏有别的主要观点,并概括出材料中的理由;第(2)题,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整合概述改革的进步作用。
16.【答案】(1)理由:满足日本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实质:把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2)三国加强了对日作战的合作,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中国收回被日本窃取的领土,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3)变化:由支持中国到阴挠中国统一。原因: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新中国成为美苏亚洲争夺的重点。后果:造成中国海峡两岸长期分裂,阻碍了中国的统一。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其实质是将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第(2)问概括材料二信息“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进行思考。第(3)问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用武力阻挠中国解放台湾,联系二战后的世界形势进行考虑;思考对中国的统一大业的不利影响。
17.【答案】(1)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拒绝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民主联邦共和国;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以成文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制度;推动成立联邦最高法院,确立司法自治传统;主持通过宪法前十条修正案,完成政教分离,实现宗教信仰自由等。
对华盛顿的纪念:首都、州、城镇和街道用华盛顿的名字命名;肖像印在钱币上;发行纪念邮票;建立纪念碑;设立华盛顿纪念日等等。
(2)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开始形成政党政治斗争;中央与各州之间的矛盾等。(7分)
【解析】第(1)小题:要求从“开创性建设”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去谈,主要是从独立后的个人表现去总结,包括拒绝称王、制定宪法等方面。对他的纪念主要从美国的城市、街道名称、邮票和节日等方面。第(2)小题:抓住“1793年”的时间,结合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去分析符合“风云变幻”的内容。
2.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 高三历史 篇二
云南省屏边县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四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
2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
分)1.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是历史学习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向阳同学在学习了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历史后,写了如下学习报告。你认为下列学习报告的标题不恰当的是()A. 《铁犁牛耕:农业技术的革命》
B.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社会变革》 C. 《百家争鸣:中国思想文化进步的阶梯》 D. 《嬴政称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开端》
2.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3.邓小平曾指出:“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这体现了()
A.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B. 中共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 中共领导人顾全大局求真务实D. 党与军队的关系得以最终确立
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及国民革命路线均确立于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5.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6.1905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种景致、各种情形,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要说顶有意味,更是那讽劝讥诮的故事,叫人看了,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文中作者认为()A. 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 B. 电影广泛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 C. 电影作为新兴娱乐方式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 D. 电影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
7.“□□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处的文字应该是()A. 中书B. 尚书C. 门下D. 内阁
8.1958年9月,阿登纳与戴高乐进行首次会晤。两人的会谈公报宣布: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强调“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该公报()①揭开法德和解的序幕
②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③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④强调法德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9.某网友在网贴《帝制的崩溃 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A. 三权分立B. 责任内阁制C. 总统制D. 民主共和制
10.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在访俄报告中写道:接待我的主人属于“中农”,占他们村的大多数,革命前他有8英亩土地……现在他至少拥有85英亩的田地。而这些以前都是地主的。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 解决土地问题是赢得内战的原因之一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 苏维埃政权的存在以农民阶级为基础 D. 不同意识形态的差异加剧双方不信任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誓词表明孙中山()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③不贪恋总统职位 ④追求民族振兴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12.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 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 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 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 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4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在时人的日记中多有记录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材料二(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宜提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其设想是否可行?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日记具有史料价值,也有局限性。就此阐述你的理解。
14.(23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如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摘编自于语和《〈法经〉与〈十二铜表法〉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王位继承)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英)《王位继承法》(1701年)材料三 美国宪法修正案摘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四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摘编自《宪法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完善》
(1)材料一中的“他们”属于哪一社会阶层?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颁行的意义。(2)概括材料二的中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位继承法》在英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美国民主的发展趋势。(4)材料四所述内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材料三、四,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你对中美两国修宪的认识。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与1848年前东欧中部的情况相比,俄国的农奴身份更加具有法律义务。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另一些可能会被他们的主人弄到工厂或矿上做工,或是为了诸如此类的目的租与他人。再有就是比较独立、像手艺人或技工那样工作的人,他们流动于城市之间或是在城里居住,但是他们必须从进项中提交一定费用给地主,或者在地主要求时回去。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贵族们在村子里还成立一种个人的地方政府。和美国南方一样,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因而农奴的命运每时每刻都取决于主人的个人品格和经济状况。
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前农奴、地主、国家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理解。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提出这些主张的政治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认识。D项中“称帝”应是君主专制的体现,其余三项符合史实。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3.【答案】C 【解析】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并不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故A项错误;中共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革命以后,而材料强调的是遵义会议以后,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可知毛泽东虽然什么领导职务也没担任但依然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没有考虑个人得失,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主要强调的是毛泽东的重要贡献,故D项错误。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理解。根据所学可知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5.【答案】D 【解析】从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及摸着石头过河可知改革者的态度还是谨慎的,因此后开放上海,故①正确;中国改革开放,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疑虑这是西方所欢迎的,故②错误;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故③错误;因为上海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人们思想解放还不够的情况下,在上海试行一些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措施,容易受到人们的反对,难以使得试点顺利进行,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6.【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故A项正确;B项中“广泛地影响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中“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受到国人的欢迎”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D项中“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7.【答案】A 【解析】中书省是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尚书省是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与题中“定谋画、出政令”不符,故B项错误;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门下省的审查、封驳权,故C项错误;内阁只有票拟权,是内侍机构,与题中“宰相之府…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不符,故D项错误。8.【答案】C 【解析】“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 “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可以得出②③正确;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公布了“舒曼计划”,建议把德国与法国的煤炭与钢铁生产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德法共同的超国家机构来管理两国相关行业的生产,由此推动了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还揭开了法德和解的序幕法德和解的序幕,故①错误;“用一个声音说话”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9.【答案】B 【解析】抓住题中关键信息“量身定做”可判定此约法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而颁布的,在责任内阁制下,总统颁布命令,须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由此限制了袁世凯,故B项正确;总统制下,总统权力大,不能发挥“枷锁”作用,故C项错误;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都不能充分限制袁世凯,故A、D项错误。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接待我的主人属于‘中农’,占他们村的大多数,革命前他有8英亩土地……现在他至少拥有85英亩的田地。而这些以前都是地主的 ”可知俄国革命前后农民拥有的土地数量变化显著,归根于布尔什维克政权采取的土地政策被农民接受,促使内战向着有利于布尔什维克政权方向发展,故A项正确;苏俄内战时期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没有着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苏维埃无产阶级政权是以无产阶级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故C项错误;意识形态的差异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①可从题干中的“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体现,②无从体现,③④可由题干中的“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体现,故C项正确。12.【答案】D 【解析】革命派此时已经开始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上海是最早开放城市,该说法明显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中“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C项错误;“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项正确。
13.【答案】(1)态度:敌视(或否定)。依据:称太平军为“盗”和“逆匪”。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
(2)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理由:中俄两国长期和平相处;与俄、日没有“教案”冲突;俄、日距中国较近,若出兵威胁最大;树敌太多将孤立无援。设想:不可行。说明:发展迅速的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宗旨;列强利益受损,结成同盟;俄、日早有侵华野心并已获利;慈禧太后一意孤行,对列强宣战。
(3)理解:日记记录作者当时的亲身经历与见闻,表达个人感受,具有直接史料(一手史料)的价值;日记易受个人立场、情感、视角、环境的影响,难免带有主观性。
【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中作者把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等人称为逆匪,可以判断;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概括。从材料“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可知,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取才之涂(途)太隘”说明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说明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
(2)第一小问,“目前巨衅”的时间是在庚子年,即1900年,且“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说明源于义和团运动,故可以判断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小问理由根据材料中一也、二也、三也内容概括;第三小问其设想是否可行性可以从列强结成同盟以及俄、日早有侵华野心等角度分析。
(3)对日记既要认识其史料价值,也要认识到带有作者主观色彩。14.【答案】(1)阶层:平民。
意义: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量刑定罪有章可循;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体现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
(2)内容:王位继承须经贵族院和平民院(议会)的同意;英王必须依法行政。作用:进一步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为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法律基础。(3)趋势一:民主权利扩大。
说明:获得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选举权逐步突破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趋势二:民主发展体现渐进性。说明:公民获得民主权利历经近200年。
(4)特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认识: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实行法治的前提。(若答“法治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亦可)②宪法应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订,以适应法治的需要。(若答“宪法应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完善”也可)
【解析】(1)第一小问阶层,根据材料一中“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可知其指的是平民阶层;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中“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和“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这三句话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二中“(王位继承)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的相关信息分析即可;第二小问作用,从对国王权力限制的角度以及从对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的角度分析即可。
(3)根据材料三中“民众获得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选举权逐步突破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等相关信息,从民主权利的范围进行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三中“宪法修正案经历的时间由1791年至1971年”这一时间信息,从其民主发展过程分析即可。(4)第一小问时代特征,根据材料四中“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可反映出其时代特征为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思想解放不断深入,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三、四中,中美两国都进行了修宪运动这一信息,可从宪法应与时俱进的角度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三、四中体现出的国家对法律十分重视这一信息,可从宪法在国家中的地位角度分析即可。15.【答案】(1)地主“占有”并可以买卖、出租农奴,同时也对农奴负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农奴要无偿地为地主劳作或“提交一定的费用”等;国家基本不干预地主与农奴之间的事务。
(2)理解:上述谈话不完全符合史实,可能只是部分人对农奴解放的一种期望。
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但因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并受到了村社的束缚。
【解析】(1)从材料中“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部分农奴耕耘土地,无偿地为贵族们操劳”,“主人对他们的农奴负有某种家长式的责任”等信息分析地主与农奴的基本关系;从“法律从不干预或者只是极少地干预贵族与农奴之间的事务”分析国家与农奴、地主的基本关系。(2)材料信息有夸大之处。联系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地位的变化等知识回答。
16.【答案】(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到“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可以概括出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材料“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等可以概括出看法转变的原因。第(2)问,可以从整体角度和局部(某一国家)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17.【答案】(1)取信于民;爱护百姓;节俭财物;无夺农时;实行德治。不适用于当时的诸侯争霸形势。
(2)制定法律;实施法治;追求正义(公平)。城邦制衰落;民主政治的弊端。(3)法治与德治并举。
3.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 高三历史 篇三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
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
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 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
2.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 C.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
B.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 D.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3.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与功臣,实行分封制。刘邦意在 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
B.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D.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据唐《通典》载:“东至宋(今商丘)、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材料体现出唐代 A.交通便利促进商业发展 C.坊市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B.对外经济交流十分繁盛 D.区域贸易促进城市繁荣
5.关于杨贵妃之死,有不同记载。《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在马嵬坡“缢死于佛室”;也有资料中说,在马嵬坡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这反映出 A.历史现象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
B.历史现象均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的 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事实
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佛教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7.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这表明官僚政治 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
B.并不排斥政治权力世袭制度
C.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 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8.下表是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学著作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 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9.1834,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番稍止三四百人,别无长技,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这表明卢坤 A.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
C.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
B.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D.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
10.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
11.据对1921—1925年中国7个省17处田场(农民家庭)的调查,全部生活资料约三分之一以上是购买的,全部农产品一半以上用于出售。此调查说明 A.传统自然经济已被打破 C.中国各地消费水平不同
B.中国越来越卷入世界市场 D.农民土地经营权得以扩大
12.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弧悬岛国”的物种,则竞争力较弱,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 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13.近代一些感事忧时之士主张:“延精于中西学者,广译西国有用之书,贱价出售,以广流传,使咸知格致之妙用,然后迂腐之见化,然后诽谤之风息,人无间言,为国者庶乎有所藉手矣。”下列主张属于“感事忧时之士”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C.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 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14.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
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
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
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15.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甚至叫嚣:“把势力伸向中国的好机会已经到来,上帝不允许我们放弃这个机会。”这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 A.为本国的殖民扩张效力 C.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辛丑之变)。”上谕表明清政府
A.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B.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主动推进改革 C.实行政策调整以平息民主革命浪潮 D.推行新政旨在应对空前的政治危机
17.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来自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C.“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
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D.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B.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D.要求深入中国内地传教
16.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慈禧太后在上谕中说:“无事且难支持,今又构此奇变(指18.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他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 A.节制资本的思想
C.关注工农的利益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19.1920年,《新青年》第八卷第一期的封面(右图)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反映出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B.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化 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
20.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县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这一转变说明了 A.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
C.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熟
B.中国共产党维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D.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 21.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中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严重的危机,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的形势。”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开始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 B.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C.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中国革命潜伏着失败危险 D.重视农村农民斗争与城市工人暴动的相结合
22.1930年10月,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干部工人和骨干才开始按共产国际的要求向农村地区转移。这表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农民运动为革命的核心 B.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 C.土地革命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开展
D.中国共产党内部关于革命道路的分歧消失
23.九一八事变之后,《再生》杂志、《复兴月刊》等一些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以探讨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相继出版,知识界就“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关问题纷纷发表文章,各抒己见。这揭示出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意识 A.主要出现在近代出版界和知识界 C.推动了民族复兴实践的新发展
B.在社会不同领域存在严重分歧 D.因民族危机加深而成为社会思潮
24.1920—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的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 A.国内市场的扩大
C.商品流向的变化
B.民族工业的发展 D.商业资本的发展
25.下图是国民政府在不同时期发行法币的数额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法币发行
C.抗战期间日本对沦陷区疯狂的掠夺
B.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中国货币需求 D.法币的增发导致民族工业严重受阻
26.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员小组提出的政府委员候选人名单中,中国共产党员人数超过了三分之一,于是谢觉哉、马文瑞等12名党员主动要求退出政府委员候选人。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做法
A.降低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 C.有助于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B.有利于正面战场的持久作战 D.直接推动了政协会议的召开
27.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学者和官员被督促去研读十九世纪政治家曾国藩的著述,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
B.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人侵积极准备 C.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
D.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
28.1946年,千家驹在《评中美新商约》中说:“这种‘互惠’是一种狼与羊的互惠。狼对羊说,你可以咬我一口,我也只要咬你一口,这不是‘平等“互惠’之至吗?”千家驹旨在强调 A.战后国际经济制度化不利于自由贸易 C.后发国家对国际经济合理秩序的需求 治区的战略计划。材料中的“它”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B.打破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D.直接推动了渡江战役的实施 B.关贸总协定有助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 D.平等互惠是战后世界遵循的共同原则
29.它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圆满地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30.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 A.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B.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D.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
31.1949年,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的流通,以米、油、煤、面粉和棉布这五种基本货物的价格作为参照标准,对工人工资进行波动性调整。这样,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化,但实际购买力却不变。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开展工业建设 C.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B.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D.团结城市工人反对国民党的统治
32.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情况表:
上表反映了
A.文化交流受国家关系影响
C.苏联支持新中国经济建设
B.教育受制于两极格局 D.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33.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联盟,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 A.宪法确立的民主具有广泛性 C.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
B.民族资产阶级仍具有革命性 D.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
34.1964年12月13日,毛泽东在审阅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加写了一段文字:“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的“跃进观”就是 A.要打破常规、走新路
C.大力变革科技体制
B.实现科技高速度发展 D.超越现实、实现新突破
35.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规模扩编和新建部队,解放军全军总人数由1955年的333万余人升至1969的631万余人。兵员的急剧增加是基于 A.加强东南沿海地区战备的需要
B.应对北方安全形势恶化的需要 C.防范越南战争带来的安全威胁
D.建立现代化海空军的改革需要
36.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主要是为了
A.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C.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 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缅会谈
37.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A.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
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38.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犯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 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
B.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
39.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另起炉灶”政策 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4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1991—1993年,我国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 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化进程
41.1984年10月,国务院实行第二步利税改革,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财政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此规定 A.强化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D.提高了企业工人的待遇
42.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
43.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那么,在此之前,我国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经济制度是 A.国家所有、个体经营
C.集体所有、三权分置
B.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D.国家所有、合作经营
44.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这种变化说明 A.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日益深化 C.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
B.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 D.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45.200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 A.顺应市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 C.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 方性法规860多件。这表明 A.民众对法律的认识提高 C.基层民主得到贯彻落实
B.法律保障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D.依法治国得到了有力保障
B.使农村家庭承包取代了人民公社 D.使农村形成生产责任的垄断经营
46.截至2011年2月底,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4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一般来说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 B.在苏美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 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位置 D.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根源于自身安全和国际局势
48.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49题25分,第50题12分,第51题15分,共52分)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不平等的尊卑制度。随着宗法制度的巩固和加强,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规范也随之被强化。在传统社会中,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据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整理
材料二近代以来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歌词写道:“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明末清初,随着西学的传入,进步知识分子对传统婚姻陋俗的批判,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民初的婚姻变化体现了这一点,浙江遂安“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批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同时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离婚增加,中国一些留学生受其影响,亦热衷于离婚。
——据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并予以评析。(13分)
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过去的150年中,中国的教育精英,即受过良好教育、最具优势的职业群体有四个阶段的转化。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
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1994~2014年,超过5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各地区的有产家庭与特定的重点高中。
——摘自李中清《150年来中国的精英出身什么家庭》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助作为一项国家制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初,创新发展于21世纪初。1955年,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最早实行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社提供“公益金”补助的办法,建立起了当地的集体合作医疗制度。1960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及其附件,称这一制度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要求各地参照执行。从此,合作医疗便成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制度。到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衰落。1979—1985年,全国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行政村由90%锐减到5%,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消亡的危险。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曾尝试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成效不彰,重建后的合作医疗主要立足于个人缴费。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此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4.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 高三历史 篇四
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三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
高三 历史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我国学者孙宏年认为“疆界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对以下两幅地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两幅地图体现的“疆界观”并无本质区别 B. 英国的“疆界观”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
C.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两国“疆界观”不同 D. 清朝的“疆界观”的实质是一种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
2.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中写道:“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
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表明当时()A. 中共已经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B. 中共中央尚未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中共已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D. 中共将城市斗争与农村革命紧密结合
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4.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A. 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B. 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 C. 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D. 较好发挥监察作用
6.《新全球史》写道:“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吸收平民参政,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 B. 议事会的任职资格开始不受财产限制 C. 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 D. 议事会开始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
7.《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反映的是()A. 儒家的忠孝思想 B. 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C. 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 D. 墨家的“兼爱”“非攻”
8.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属于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A. 戊戌变法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9.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说明()A. 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 B. 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C. 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D. 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10.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A. 唐朝尚书省 B. 元朝中书省 C. 明朝内阁 D. 清朝军机处
11.《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议事会认定一个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并把他交付给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来自阿罗珀刻村的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段材料说明()
A. 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 B. 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
C. 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D. 雅典是法治国家
12.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 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 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 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 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5.0分,共75分)13.(18分)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二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美]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上)
材料三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和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你是如何理解古希腊民主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共和制建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是如何突破古希腊民主的局限的?
(3)依据材料三,分析1875年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
14(1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最早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古代赋税制度和征兵制度。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并且在中央地方设置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在继续推行北魏时期 “三长制”的基础上,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目的是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材料二 到了近代,巡警制度开始在全国推广,以巡警体制主管的户口登记非常严密,户口登记内容包括户数、口数以及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等。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出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但晚清政府的灭亡,《户籍法》随之搁浅。
北洋时期,政府将保甲制度与近代警察制度相结合,制定并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1915年)、《县治户口编查规则》(1915年)、《京兆各属户口编查单行细则》(1916年)等条例。
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于1931年正式颁布了《户籍法》。但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户籍法》在国统区被《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1932年)、《保甲条例》(1937年)、《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1941年)所代替。《户籍法》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很好实施。
——以上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原因。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加尔文是法国人,他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他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马丁•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1)马丁•路德认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2)加尔文和马丁•路德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3)加尔文比马丁•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到:“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
材料三 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战后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田中认为必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的理由和实质。(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后果。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铁路8 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 200千米,占总比率的14%。
材料二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过程。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以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2)列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筑的铁路干线及主要设计者。(3)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现代化有何积极影响。(4)目前,我国为加强对西部的开发,已经修好的重要铁路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二者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英国的“疆界观”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故B项错误;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因素,但非决定性因素,故C项错误;清朝的宗、藩关系,反映的是传统以华夏为世界中心的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故D项正确。2.【答案】B
【解析】材料仍然强调以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为中心,表明中共还未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以乡村包围城市”的观念是错误的,反映出中共中央尚未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中共中央仍然照搬俄国革命道路,还未摆脱共产国际的指导,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以城市斗争为中心,否定农村革命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两者的结合,故D项错误。3.【答案】C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即工商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古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不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故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故C项正确;万民法的形成较好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故D项错误。4.【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了两弹一星工程对中国的重要性,D项正确。5.【答案】C
【解析】理解材料,其意思是,官吏往往有很多苛政,治政的政策和命令繁琐而且杂碎,(人民无法依从),其中大多错误在于当地的刺史,(这些刺史们)有些不守自己的职责,举荐或者罢黜某个下级官员完全出于自已的私意,多干预郡县事务,私自听信他人谗言来获得吏民过失。由此可见,刺史没有较好发挥监察作用,没有依照条例办事,故C项正确,D项错误;刺史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员,但材料主旨是说明刺史没有履行自己职责,故A项错误;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6.【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可见梭伦吸收平民参政意图是推动改革进程,故A项正确;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受出身和血缘的影响,故B项错误;“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梭伦改革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而不是城邦议事会,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墨家思想的理解。解答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据题干材料中“此其所长也……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信息,可知反映了墨子“兼爱”的思想,故选D。8.【答案】B
【解析】“回到中世纪”体现了这个运动的落后性,故B项正确;A、C、D项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属于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故A、C、D项错误。9.【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唯一的官方允许对外贸易口岸,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五口通商,广州对外贸易总额也下降了,故C项正确;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1933年,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唐朝尚书省、元朝中书省均是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根据材料“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故A、B项错误;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形成时间较长,且与六部、司礼监等矛盾重重,故C项正确;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特有的建置,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的审判,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说明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故C项正确;雅典是古代奴隶社会,不是法治国家,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而中国同盟会是1905年成立的,所以明显错误,应该选择D。
13.【答案】(1)局限: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
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意义: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2)背景:人们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州政府软弱,不利于加强中央权力。
突破: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间接民主;总统和议员经由选举产生,有效杜绝了抽签选举的弊端;给予美国黑人3/5公民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雅典公民民主的局限。
(3)影响: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和任期之规定,说明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为巩固法国的共和制,仍需长期斗争。
【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了古希腊民主的局限和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回答美国共和制建立的背景,可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是如何突破古希腊民主的局限的一问,较新颖,可根据雅典民主的局限逐一回答。第3问实则要求回答1875年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可根据相关所学回答。
14.【答案】(1)功能: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社会治安;控制职业,固定身份;维护等级特权。
因素: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长期存在;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普遍的等级观念等。
(2)变化:加强了关于户籍的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警察制户籍;借鉴了欧美等国的户籍法律制度;户籍法变化频繁。
原因:近代国门大开,欧美社会制度对中国的冲击加深;不同时期的统治阶级出于维护统治、保境安民的需要;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等。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等进行概括;第二小问联系教材中小农经济的特点、土地制度、中央集权、等级制度观念等来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可以得出加强立法,根据“将保甲制度与近代警察制度相结合”可以得出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警察制户籍,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可以得出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题中“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可知统治阶级的需要,结合本题第一小问的“变化”可知近代国门大开,欧美社会制度对中国的冲击加深,政局动荡,更替频繁。
15.【答案】(1)实质: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2)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都主张信仰得救。(3)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
【解析】本题考查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两位宗教改革家思想主张的理解,材料比较浅显,答案直观。第(3)题稍微难一些,要从“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这一中心句,联系教材知识方可得出结论。
16.【答案】(1)理由:满足日本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实质:把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2)三国加强了对日作战的合作,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中国收回被日本窃取的领土,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3)变化:由支持中国到阴挠中国统一。原因: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新中国成为美苏亚洲争夺的重点。后果:造成中国海峡两岸长期分裂,阻碍了中国的统一。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其实质是将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第(2)问概括材料二信息“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进行思考。第(3)问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用武力阻挠中国解放台湾,联系二战后的世界形势进行考虑;思考对中国的统一大业的不利影响。
17.【答案】(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这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2)京张铁路。詹天佑。
(3)促进经济交流;有利于经济繁荣;有利于知识传播和信息流通;促进与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商品流通;有利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进一步解体。(4)青藏铁路。
5.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 高三历史 篇五
云南省泸西一中2018届高三11月份考试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这是某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来自香港记者的报道。这份报道()A. 评论的是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 证明英国没有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C. 反映出英国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无奈 D. 有助于研究新中国成立时西方国家的态度
2.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 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 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3.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宣化县一座辽代墓中,发现了中国传统天文学与古巴比伦天文学东西合璧的彩绘星图,其中12宫中的人物、衣饰等与巴比伦的12宫不完全一样,已经或多或少中国化了。这说明()
A. 中国绘画艺术达到顶峰B. 古巴比伦文明已经衰落 C. 中外文化相互交流融合D. 墓主人是杰出天文学家
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髙,思想禁锢加深
7.列宁认为“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退却”是指()A. 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C.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D. 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8.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A. 智者学派B. 苏格拉底学派 C. 启蒙思想家D. 自然哲学家
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 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10.阿姆斯特丹大学运用情感分析软件分析名画《蒙娜丽莎》,得出的结论是蒙娜丽莎的表情中有83%是快乐的表情,9%是厌恶的表情,6%是害怕的表情,2%是愤怒的表情。《蒙娜丽莎》主要反映了()A. 世俗社会的生活状况 B. 中世纪欧洲的蒙昧主义 C. 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D. 资产阶级的奢侈生活
11.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 对权力的监控B. 对君主的制约 C. 强调主权在民D. 突出法治
12.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A. 社会地位较低 B. 权力受内阁制约 C. 受多方面监督 D. 不掌握国家实权
分卷II
13(18分).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14(19分).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菲岱里奥》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英雄交响曲》创作前发生许多重大事件发生:1789年标志着封建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 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者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朗诵词)“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多声部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其重要的贡献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说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大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材料二 同样是法西斯国家,同样是二战中的战败国,德国的政府首脑勇于向二战中遭受过德国侵略的国家和杀戳的人民下跪谢罪。但是,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的右翼势力始终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日本政府也-直没有真正向饱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谢罪。并且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再度抬头,经常有日本内阁成员发表粉饰侵略历史的言论,包括政府要员在内的政治人物每年都去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祭拜。同时日本右翼势力还一次又一次地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对亚洲人民的侵略罪行,称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日中战争是中国“挑起”的。……2013年7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首次正式表态称,将推动修宪:把自卫队改名为军队。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罔顾邻国人民的感情,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大纲版教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新闻网站(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2)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极右势力开始沉渣泛起,军国主义思想重新抬头。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摘编自《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 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摘编自《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 新殖民主义》
(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苏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亚洲划时代的历史时刻”“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可以看出报道强调的是一个新政府出现的历史性影响,故D项正确;报道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的外交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英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故B项错误;中国收回香港是1997年,与材料中“近5亿人民”的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2.【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A、D两项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解决能力。从材料“合璧的彩绘星图”、“12宫中的人物、衣饰等与巴比伦的12宫不完全一样,已经或多或少中国化了”,说明中外文化相互交流融合。4.【答案】A 【解析】“邦国……是帝制的渊薮”说明 “邦国”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城邦……是民主制的源头”说明“城邦”是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故A项正确;宗法制、郡县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与材料无关,故B、C、D项错误。5.【答案】D 【解析】郑和航海的15世纪前期,西方受教会长期统治影响,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处于落后状态,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处于初始状态,还没有发展起来,中国就综合国力来说是强于西方的,故A项错误;明朝时中国社会没有实现转型,而且材料重点不是论述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到“被动”,并没有表达完全停滞的意思,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指出自郑和航海之后中国日益保守,而同时代的西方日益进取,这种保守和进取的差别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交往等各个方面,其最终带来的是中国与西方后续发展方向的大相径庭,故D项正确。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成原因的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体现了文学形式多种多样,文学作品逐渐通俗化的趋势。其余选项不符合史实。7.【答案】D 【解析】注意“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列宁曾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前进,但是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道路。1921年,俄共(布)转而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中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故D项正确;A、B、C项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B、C项错误。8.【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即“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智者学派。9.【答案】B 【解析】20世纪50至80年代,苏联处于斯大林体制下,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故B项正确。此时,苏联的制度并未发生变革,故A项错误。冷战格局下,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相互对峙,科技交流受到很大影响,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与科研方向无关,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代表作,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1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内阁制是内阁首相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君主立宪制是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制度;这三项制度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制衡,故选A。12.【答案】C 【解析】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社会地位很高,并拥有实权,故A、D项错误;从题干中首相需要公布收入,接受下院质询,寻求民意支持,并受到舆论的监督等信息可知C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13.【答案】(1)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2)不同: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
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3)阐释: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随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领土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罗马法逐渐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的内容分析其相似点为政府垄断立法;根据材料一中“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的内容分析其相似点为立法形式多样化;根据材料一中“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的内容分析其相似点为保护私有财产。
(2)根据材料二中“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的内容可分析出中国法律的保护对象是地主阶级;根据材料三中“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可分析出罗马法律的保护对象是公民;根据材料二中“‘刑不上大夫’”“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的内容可分析中国法律注重等级观念;根据材料三中“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的内容可分析出罗马法律注重平等理念;根据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的内容可分析出中国法律重农抑商;根据材料三中“罗马法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的内容可分析出罗马法保护商业。(3)首先根据题意对黑格尔观点进行阐述,然后结合罗马法演变的史实进行简单解释。14.【答案】(1)原因:贝多芬追求进步和自由,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革命的精神,能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由和奋斗大加赞美,因此他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
贡献:对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将古典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浪漫音乐的先河。
(2)背景: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合作共同进行全民族的抗战。
影响: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精诚合作团结御侮的信心;重塑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和中华儿女不畏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3)《英雄交响曲》:反对封建专制、赞颂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黄河大合唱》:反抗日本侵略、赞颂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精神。
共同点: 旋律优美、气势磅礴;成功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代表性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时代的影响。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贝多芬的主要贡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的作品促进了德意志的反封建,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9年)及“抗日英雄真不少!”等,可知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中华民族的抗战,围绕此中心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历史背景和影响。第(3)问,结合两部作品的历史背景来分析时代主题,分别围绕“反封建、追求自由民主”“抗日”来回答。两部作品的共同点要结合题前说明来回答,体现在对民族气质、人类精神方面的影响上。
15.【答案】(1)反映的情况: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2)“皇帝的方向”是: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原因: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草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解析】
16.【答案】(1)影响:获得巨额赔款和大量战利品,增强了实力;攫取台湾、朝鲜战略要地,有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刺激了扩张野心。
(2)原因:①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②“二战”后,虽然美国强制日本推行民主改革,但军国主义思想观念却没有彻底根除。③战后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操纵东京审判,免于起诉并释放部分战犯,保留了作为军国主义象征的天皇制,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没有得到彻底清算。
【解析】(1)“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说明赔款和战利品,增强了实力;从“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可以概括出攫取台湾和朝鲜战略要地;从“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大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可以归结出刺激日本扩张野心。
(2)从村来二中“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再度抬头”“ 政府要员在内的政治人物每年都去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祭拜”等信息可以概括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结合所学从日本明治维新保留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以及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独占保留天皇制等角度分析作答。
17.【答案】(1)私人企业应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
(2)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国家主义,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对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控制);使民族工业迅猛发展,巩固了民族独立(新生政权),较顺利地渡过了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 高三历史】推荐阅读:
云南省永善一中2018届高三二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09-04
河南省濮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09-05
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 历史07-06
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英语学科质量分析——郑州市教研室08-07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工作12-18
云南民族大学会计学院12-18
2018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考试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