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共9篇)
1.语文教师教学风格 篇一
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教学风格简介集锦
发布时间:2012-05-30 08:57:55 来源:陈仓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中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教学风格简介集锦
(一)刘刚
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方面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特级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革命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的经验、理论也为许多一线教师学习借鉴。在他们的影响和感召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一派繁荣景象,众多语文教师在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已成为当地名师。为了帮助我区中学语文教师学习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信息,我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互联网等方面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提供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有用的养料,以促进自身专业迅速成长,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我区名师。
语文教学改革大潮涌现后,就很自然的分成两个流派:一派侧重于教法改革,他们使用通用课本,一轮又一轮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主要代表有于漪、魏书生、钱梦龙、宁鸿斌、张孝纯等。另一派侧重于把教法与教材统一在一起进行改革,他们自编实验教材,把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相联系,主要代表有欧阳代娜、洪宗礼、颜振遥、刘胐朏等。下面就这些代表人物的教育教学改革风格分别简述如下。
(一)于漪的教学风格
【生平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究》、《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于漪的文章《往事依依》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教学风格】
1.思想性 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2.重学性 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情趣性 于漪主张,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石乞石乞、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为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4.智能性 于漪站在培养开拓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高度,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只要全面地阅读于漪的教学论文,不难发现于漪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漪曾写过不少专论,诸如‚谈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谈观察训练‛‚谈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谈把握记忆的支撑点‛等等。这些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聪明有为的人才。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于漪主张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她深感‚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十分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的。
纵观于漪的读、写、听、说实践,可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起自学能力。
5.文学性 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修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于漪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这只要听听她的学生在发言时能熟练地运用古诗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代诗词,也就可以知道于漪平时是怎样成功地向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了。听于漪讲课,读于漪文章,文学味浓是一个突出的感受。平时她的教学语言也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很强,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
6.整体性 于漪认为,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她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于漪精通于教学艺术,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起全局,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创的整体设计。听她的课,所感受到的是:教学环环紧扣,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有张有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由于她的整个教学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怎样上好一堂课,于漪的主要经验是:
第一,‚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
第二,‚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
第三,‚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发学生的感情‛;
第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臵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第五,‚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形成余音缭绕‛。
(二)魏书生的教学风格
【生平简介】
魏书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男,1950年生,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56年随父母迁居沈阳。1969年受上级指派在新建农场的红旗小学教书。1971年被招工到盘锦电机厂工作,任政工干事。1978年2月到当地的盘锦盘山县三中做语文教师,半年后被任命为教导处主任。1979年3月开始第一轮教改实验,成果显著;12月在营口地区语文教研会上宣读论文《作文教学改革》反映强烈。1980年撰写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发智力资源》发表于《辽宁教育》杂志。1981年 2月,被辽宁省政府授予‚优秀班主任‛称号。1982年5月,写作论文《初中‚推普‛五题》;6月,被中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授予 ‚劳动模范‛称号;9月,中共盘山县委和县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的决定》。1983年12月赴京参加全国中语年会其教改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一致好评,其影响开始波及整个中国教育界。这一年,还陆续写作了《教给差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既教作文,又教做人》、《育人先知人》、《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初探》等一系列文章。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7月,在大连召开的全国中语会上,重点推广了魏书生的教书育人经验;8月,中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联合作出《关于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授予他‚特级教师‛称号。这一年写作的文章有《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我的指导思想》等。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1985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写作《再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文章。1986年3月,被任命为盘锦市实验中学的校长兼书记。1997年10月被任命盘锦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兼党委书记,同时继续兼上一个班的语文课。
30多年中,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身兼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38项社会兼职,讲学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马来西亚。他撰写的教学体会文章和教育改革及方法的专著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教学风格】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改革,是从转变差生的学习开始的。他认为,差生的先天并不差,之所以差于一般,是由于差生缺乏定向、规则、紧张的智力活动造成的。他做差生的工作,从思想教育入手,培养他们高尚的学习动机、无畏的胆略与坚强的意志,以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心灵之火。针对学生的弱点,魏书生加强了对差生的定向活动、规则活动与习惯性活动的训练,以提高差生的智力水平。
与此同时,魏书生把科学的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结合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事物、分析综合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记忆、想象等方法。又如,在定向训练中,魏书生每学期都引导差生画语文知识树,使学生理清本学期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再如,为改变差生智力活动的不规则,就引导他们把训练内容与时间联系起来,并为差生规定了经过半年训练所要达到的一般效率标准。同时,为使差生的智力活动形成习惯,就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而且制定了严格的自检、互检、教师检查的制度,以及严格的补救、帮教制度。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逐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民主化 教学民主化,是魏书生教学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魏书生教学轻松,而且外出的时间不少,而他所教的班依然秩序井然地进行自学,丝毫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是为什么?魏书生本人道出了个中真谛:‚我觉得,民主化、科学化像语文教学的两翼,它能载着我们从必然王国逐渐飞向自由王国。‛魏书生的民主化教学所以能见成效,得力于他的语文教学建立了一套科学管理的机制。这个机制包含了三个系统,即计划系统、监督系统与总结反馈系统。这三个系统,显示着教学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统一。
就以‚计划系统‛中的‚4每学期做一次的九件事‛为例:‚①确立座右铭;②出考试卷;③重视知识结构图;④写教材分析;⑤再复习一遍同一类文章的读法;⑥再复习一遍一篇文章的读法;⑦写作文;⑧批改作文;⑨作业检查‛。这九件事,过去基本上由教师完成,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当然,学生在完成这九件事时,并不排斥得到教师的指导。但只要教师肯放手让学生去做,就终究能从实践中把握工作规律。学生掌握了工作规律,意味着从中获得了某种自学的能力。从教师的教学工作角度看,这显示着:第一,把某些教学工作下放给学生,体现着教师教学思想的民主化;第二,让学生参与部分教学工作,意在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第三,教与学是对立的统一。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助于培养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3.实行‚六步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六步,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这六步课堂教学法,是魏书生与弟子共同商定的,是教学民主化的产物。而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也是实行民主教学的过程。比如,‚定向‛‚出自测题‛‚课堂总结‛,均由学生轮流或共同完成。
六步课堂教学法的特点是:第一,每堂课通过定向,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从而可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提高效率。第二,突出自学,显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学遇到疑难,可以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集体讨论解决。把个体的学习与集体的切磋统一起来,就能产生相互学习、相得益彰的效应。第三,自测、自结,使学生当堂能获得自学的反馈信息,并在总结中提高认识、把握规律,有利于以后的学习与实践。
(三)钱梦龙的教学风格
【生平简介】
钱梦龙,1931年2月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195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刚初中毕业的钱梦龙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他一开始就不甘心当个混饭吃的教书匠,他设计出了一种既适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又有个性的教法:鼓励学生自己学。1956年,只有四年教龄、初中文化的钱梦龙成了高中语文教师,写出了生平第一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常规》。同年,27岁的他被评为嘉定县首届优秀教师,因教学成绩比较突出,被评为优秀教师,并被指定在全县优秀教师大会上宣读了题为《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常规》的论文。这篇论文,标志着钱梦龙的语文教学改革意识的觉醒。1980年以后陆续提出了‚自读‛、‚教读‛等概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语文导读法‛。1979年被授予上海市首批‚特技教师‛称号。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钱梦龙形成了自己一套相当完整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这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育界独树一臶的地位。
他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历任嘉定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嘉定县实验中学校长、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获得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曾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教学风格】
1.教学富有创新意识 为冲破讲读教学模式的藩篱,钱梦龙创造性地提问教学模式。
2.‚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休,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而且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同样必须由主体来实现。
‚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过程,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而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
主体、主导、主线,是诸教学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平衡、和谐统一。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学生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所以说‚训练为主线‛是‚主体‛与‚主导‛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
3.‚基本式‛为导读教学的结构形态‚基本式‛即基本课型,其表现形态为:‚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后称‚四式‛。
‚自读式‛,它不同于‚预习‛,是在课内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式。自读,是‚学生为主体‛思想的体现,但自读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自读训练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配合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先教后读;二是先读后教;三是边读边教或边教边读。自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
‚教读式‛,是教会学生自读。教读与自读同步,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读边教。教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学会自读,从而达到不需要教师再教的境界。教读,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正确的发挥。在教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练习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其目的是为加深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也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迁移。常用的练习类型有:①记诵为主的练习,有助读、背诵、抄读等。②以消化为主的练习,有问答题、划分文章层次、分析文章特点、揣摩作者思路以及写作练习中的改写、续写。③以应用知识为主的练习,即迁移练习。这类练习可以是分解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小至用一个词造句,大至鉴课文写作。4。评价作业。评价包括鉴赏和评论。‚复读式‛,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把若干篇已教过的课文按一个中心组成‚复读单元‛,指导学生读、想、议、练。既‚温故‛又‚知新‛,这就是‚复读‛‚复读单元‛可以与‚教学单元‛重合,也可以按训练的需要另组单元,按训练目的,复读大致有三种:一是以知识归类为目的的复读;二是以比较异同为目的的复读;三是以发现规律为目的复读。
2.语文教师教学风格 篇二
教学既是科学, 又是艺术。作为一门科学, 教学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而作为一门艺术, 教学则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正像有风格的艺术作品才是美的, 有风格的教学才真正达到了审美的高境界。由于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一种复杂的教学现象, 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基本概念、范畴要进一步明确, 概念、范畴间的逻辑联系要进一步建立, 命题间的逻辑联系需要进一步地建构。
1 体育教学风格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教学风格即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稳定一贯的个性特征及教学行为。教学风格的概念是宽泛的, 没有学科界限的, 反映了优秀教师教学上的一定共性。但是, 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师的教学, 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体育教学风格实质上是体育教师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 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追求, 逐步形成并通过完美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点与审美风貌。而且是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个性化理解, 以及特有的处理方式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是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相一致时的外部表现特征[4]。
3 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特点
教学风格的特点是体育教学风格本质的外在表现, 只有真正认识和准确把握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 才可使教学风格成为每个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道路上的自觉追求。综观各专家学者对教学风格基本特点的研究, 笔者认为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有四个方面:独特性、高效性、稳定性、发展性。
第一, 独特性是体育教学风格的首要特点, 是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区别于他人的主要标志。独创是风格的生命, 几乎所有优秀体育教师, 他们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学上都具有某种特别迷人的地方。教学风格之所以具有独特性, 首先, 是由体育教师主体的独特性决定的。每个体育教师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习惯等, 这种主体自身的独特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的独特性。其次, 体育教学风格的独特性, 还取决于体育教学客体的独特性。
第二, 高效性是构成体育教学风格的基本内涵, 是体育教学风格的功能所在。由于体育教学风格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对教学情境具有渲染作用, 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从而使得学习更加高效。
第三, 稳定性是体育教学风格的基本特性, 但是, 这种稳定性仅仅是相对意义上的, 因为教学风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在教学艺术追求上的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更不是没有创造性可言的单纯重复。
第四, 成熟的体育教学风格, 还具有发展性的特征。任何事物的稳定性都是相对的, 发展性则是绝对的。体育教学风格虽然具有稳定性, 但这种稳定性是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4 影响体育教学风格的因素
教学风格是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 是在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 是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风格是诸多因素的综合表现, 教学风格的形成不仅受到体育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而且也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首先, 时代背景不同, 所倡导的教学风格也不同。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要求教师讲课庄重、讲述翔实、治学严谨, 这种社会传统就决定了在封建社会中演讲成为其主要的教学风格。现代社会中, 尤其是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对创造性人才和个性发展的重视, 以及教学理论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新认识, 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调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以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 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新教学方法, 如问题教学、启发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等, 从而形成了各种教学风格。
其次, 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泛指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认识与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诸如如何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如何教育“调皮”“捣乱”学生, 如何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等教学行为方式。一般说来, 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需要少则五、六年, 多则几十年的教学经历。但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不一定都能形成教学风格, 还需要体育教师通过对教学艺术的不断追求与探索, 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 并最终使这些教学个性达到成熟稳定的状态, 即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三, 教学个性。一般说来, 具有什么样个性品质的体育教师, 在教学中总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与其类似的教学特征。只有当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艺术探索与追求中, 教师主导个性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作风等的结合体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成熟、科学、稳定的风貌特征时, 我们才可以说该教师的教学已达到稳定的个性化, 即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四, 主观追求。一个教师对于教学艺术的不倦追求, 虽然受到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诸客观因素的制约, 但仍然显示出极大的能动性, 成为形成教学风格的最为活跃的因素。
5 体育教师如何更好的进行自我完善教学风格
结合上述的调查以及为了让体育教师更好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需要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
5.1 把握当代体育教学理论, 及时了解体育教育改革的趋势
这是培养教学风格的基础。体育教师必须系统的掌握现代教学理论, 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去。在体育实践中发现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而体育教学理论是一个巨大的知识体系, 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 应该以它们作为基础, 不断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体系中的其他学科, 同时, 体育教师还应全面把握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从先进的教育实践中借鉴新经验, 新思路。
5.2 钻研并充分熟悉教学内容
这是培养教学风格的前提。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有三种境界:一是知。知是知道某一知识点或者技能单元的细节。这是教师钻研教学内容所达到的最低层次。二是通。通就是知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即教师在体育学科的范围内, 弄懂了技能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后, 用学生掌握的知识说明新知识。这是教师钻研教学内容中所达到的中间层次。三是合。合就是将融会贯通的体育学科知识与广博的多学科基础知识结合在一起, 使它们互相印证, 互相促进。这是教师钻研教学内容的最高层次。
5.3 注意改造教学的习惯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有的教师以“严师”自居, 教学中执行“严格”的纪律, 导致课堂上的气氛沉闷;有些教师喜欢做示范, 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的时间等等。这些只是体育教学方面的“习惯”, 而不是“风格”。这些习惯唯有通过合理的改造才能转变为风格。教师在改造教学习惯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需要具有坚强的毅力。
5.4 培养教学的技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能灵活而恰当地应对各种事件、能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方式。例如教师用眼神对学生课堂上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教师以自己的欣喜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赞赏而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等, 都是教学技巧。培养这些教学技巧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并利用自己在知识结构、一般认知特征、意向性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的长处, 学会在教学中扬长避短, 以长补短。只有将各种具体的方法升华为一种运用的灵活的技巧才有可能将教学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 对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概念、特点、影响教学风格的几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得出体育教学风格具有独特性、高效性、稳定性和发展性四个基本特点, 并且从影响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分析
参考文献
[1]杜春华.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过程及形成方法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2004, 22 (3) :24-28.
[2]张广林, 于飞, 张晓彤.甘肃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 2000, 28 (2) :415-418.
[3]高选.体育教学风格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4, 25 (1) :94-96.
3.浅析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风格
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书法家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语文教学风格。小学的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用来鉴别一位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没有风格的文学作品是枯燥乏味的,没有风格的艺术品是会被历史遗忘的,没有教学风格的教师则没有到达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作用
语文教学风格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选用教学方法、使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诸种因素表现出来的独具个性特征的审美风貌,是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师执著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在小学这一关键阶段,对学生影响最深的是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意义重大。教师作为小学生最为依赖的人之一,通过教学语言、教学仪态、教学态度等外显或内隐的各种途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研究表明,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匹配性高时,学生的学习适应较好;匹配性适中时,效果居中;匹配性低时,效果最差。教学过程是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的综合,是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摩擦、适应的综合,如果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就会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风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利于形成学习风格。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勉强将课讲完,疲于应付,是不可能带领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的,更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索学科奥秘的习惯。教学风格是教师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如果教师在投身教育事业之初,积极探索,努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则会对自己的发展状态、目标、方向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及时避免职业倦怠。即使通过长久奋斗,还未形成教学风格,但是因为怀有长远目标,对教学风格的追求不会止步,自我发展的动机强烈,也不易于产生职业倦怠。
二、教师培养教学风格的途径
在所有人都呼唤有教学风格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应该寻找一些有效途径来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够给国家输送更多的教学一线能手。
1.增加教学机会,提高教师兴趣
教师,尤其是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在同一所小学工作时间过长,对教学环境、领导同事、教学对象都较为熟悉之后,产生倦怠心理,倾向于使用习惯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创造性教学思维,容易产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教育主管部门可针对此现象,组织教师进行“换校讲课”的活动,为城市小学、城郊小学与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提供交换教学机会。帮助教师了解针对不同素质的小学生,如何使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较为有效地结合起来,也可观测教师进行交换教学时,教学风格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情况。校际间教师流动,可以是活动性质的,也可以上升到制度层面,有利于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不同性格的教师提供可选择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使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风格应完善之处。
2.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应合理利用青年教师的激情与热情,及时点拨,助其明确发展方向,制定专业成长规划。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风格化发展的前提,教师职业发展如何,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质量和生命质量。制定适合教师个性的专业发展规划,有利于教师更专注于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并为之而努力,更好地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学校需为青年教师提供较多的培训、进修机会,与制定好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充实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其次,教学实践是教学风格形成的主要手段,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学校领导和专家型教师的关怀与指导。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示范课、公开课、参与科研、撰写论文等,需要合理地安排与组织。观察、模仿前辈教师固然重要,及时反思、总结自己的经验,对于青年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教学风格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发挥自身优势,塑造教学风格
教师应清晰分辨自身个性中对于教学风格的形成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进行发扬,不利因素进行改造。语文教师的个性特点包括兴趣爱好、性格气质、思维方式等,这些决定了教师的审美情趣,进而影响教师在潜意识中对教材产生不同的选择倾向性,并发挥自身的优势,
对教学过程进行艺术加工、教学创新,在这种自我选择、自我扬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有的教师较为急躁、严厉,做事效率高,但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缺乏亲切感,与学生交往不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这样的教师应戒骄戒躁,重点发扬重效率、行动力强的风格,改造急躁、严厉的性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的能力优势表现在不同方面,有的擅长板书设计、有的朗读水平高超、有的教学语言精炼、有的善于激发学生情感等。在完善不足之处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将优势发展为特色,如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上的板书特别潦草,是他教学的一个软肋,后来他想出办法,在课前用小黑板精心设计好板书,字一笔一划写好,再用白纸遮盖住。上课时提到教室,等讲到精彩之处,老师将白纸撕去,完美的板书呈现在学生眼前。此举不仅将教师的劣势转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成为了这位小学语文教师的专属特长。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和老师的意义都非常重大,是一名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风格体系的完善,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合作。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潘朝阳,李如密.论教学风格及其境界[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01
4.骨干教师教学风格经验总结 篇四
邢威
什么是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和谐的、经常性的表现。”
“它不只表现出明显优于一般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表现出凝聚在教师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
该怎样评价自己的教学风格呢?
有人把教学风格划分为理智型教学风格、情感型教学风格、自然型教学风格、幽默型教学风格、技巧型教学风格。
如果勉强算是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话,是否可以这样归纳总结自己的教学风格:自然型教学风格。
怎样做才能够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学语言科学规范。逻辑性强。
1、无论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还是图象语言,运用的都很规范,而且逻辑性强。
2、教学语言诙谐幽默。
“用幽默的方式说出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于为人接受。”有针对性的幽默的语言更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亲近感,使学生自觉内化教师的要求。
在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时,我说:“听说大家喜欢音乐,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几首音乐,先来听《森林交响曲》。” 学生静静地听完,纷纷要求再播放一个。我说:“好吧,再来听一段《课间交响曲》。”音箱中传出了尖叫声,嘻嘻哈哈的打闹声,桌椅相互撞击的声音。学生恍然大悟,这首《课间交响曲》正是他们自己的杰作!我轻轻地说:“希望今后不再听到这种交响曲!”教室里一片安静。此后,课间的秩序逐渐好转了。
3、肢体语言、表情丰富。
经常运用手势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运用表情对学生的答案或者行为进行 “评价”。又一 次正在上课,发现后排一个学生在看《复活》,我一边讲课,一边走向那个学生,把他正在看的那页上面的一个角轻轻地折了一下,然后折返回讲台,边走边说:“最近一段时间,有的同学的物理成绩在节节败退,大有一发而不可收拾的趋势。我希望他能够迷途知返,争取在今后的课堂上和下次考试之后有一个精彩的复活!”学生收起了书,开始聚精会神地听讲。
这样做,既对学生起到了提醒、批评的作用,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学生关系融洽。很多学生毕业多年之后仍然不断联系。
能把批评变成阳光雨露的老师,自然特别有威信。
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我将一个易拉罐放在热水当中,排出罐内的一部分空气,马上密封,取出放在讲桌上。一阵噼里啪啦响声之后,易拉罐已经严重变形。学生马上被这种惊人的现象吸引,此时我摊开双手,表情很夸张很无辜地说:“不是我干的!”学生大笑。我马上严肃地追问:“是谁干的?”学生经过思考,慢慢会意识到是大气压在起作用。
4、善于利用FLASH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达到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直观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有这样一个问题:皮球从水中刚刚露出水面到最后静止的过程中,皮球所受浮力的大小怎样变化?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如果仅仅利用语言来解说,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我就设计了FLASH动画,把皮球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和排水情况以及手里情况都表现出来,学生一看就明白了,比语言解说容易理解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课件只是辅助工具和手段。如果过度使用多媒体的,很可能将三者的关系异化为:多媒体变成了主体,教师是多媒体的操作者和解说者,学生是多媒体的观众。这一点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加以避免。
5、善于调控课堂教学进度。课堂教学坚持“小步子,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善于把一个大问题化解成几个小问题,为学生搭建台阶,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避免伤害学生学习的热情。
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结果。
决定学习是否有意义、有效的关键并不在于学习方式本身,而在于学习者的态度、学习方法、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条件。我时常利用科普讲座等科普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有时还“邀请大科学家来给大家讲讲什么是科学”。
6、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避免不切实际的空谈。只用一把直尺来直接测量硬币的直径就是空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在操作上是做不到的。
二、实验方面
1、演示实验操作规范。这是每个物理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2、善于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发简单但实用的实验。
比如利用矿泉水瓶开展光学实验和力学实验。利用气球开展多种实验。
3、学生实验指导及时、有效。
在学习“比热容”时,做完“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这个实验后,有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密度不同的物质,吸热的本领不同。”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选取密度相同(但比热容不同)的煤油和酒精,量取它们的质量相等,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学生发现所需要的加热时间并不相同。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在密度相同的条件下,煤油和酒精吸收的热量并不相等,所以,物质的这种特性不能用密度来衡量,从而引入描述物质特性的另外一个物理量----比热容。
3、尝试开展“开放实验室”活动
利用我自己兼职实验员的机会,我开展了“开放实验室”活动。
“开放实验室”活动的具体操作程序是:学生首先提出使用实验室的申请,上交实验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实验目的、需要的器材清单、大致的实验步骤等项目。然后教师加以指导,待学生修改完善,再择机让学生来实验室开展实验。
由于其他的种种原因,实行了两个多月“开放实验室”活动就暂停了。但期间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三、教法学法
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不但要知道教什么,更要知道怎么教;不但要知道学生学什么,更要知道学生怎么学。
1、教法灵活多样,注重科学态度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善于处理教材,能够站在比较高的高度把握所教授知识内容的整体性,避免被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打断知识体系。
概念教学注意交代引入这个概念的必要性、来龙去脉、物理意义。规律教学注重形成知识体系。
实验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如果一个医生只会看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不算是个好医生,会治疗疑难杂症的医生才可能成为名医。教师也是如此,不能转化学困生的教师,也不是一个优秀教师。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只能选择教法,不能选择学生。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看结果,也要看过程:只要这次比上次有进步,就是好样的。
师生之间平等交流。
为了教育学生不要迷信权威,有时我会故意顺着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把问题不断的发展下去,最终得出很荒谬的结论,然后问他们:“难道是我错了吗?错在哪里?”
在辩论时,如果一个同学提出的观点受到多数人的反对,我会告诉全体:“在科学上,并不是人多力量大。如果你能够有理有据地把对方驳倒,那么你一个人就足够了。” “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你的声音越大越说明你的无知。”我还时常告诫学生:“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但科学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之分,科学技术的好坏取决于运用科学技术的人的素质。所以,必须提高人的素质。”
2、学法指导及时、有效
教师或许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可能很快就会被更新的知识,而很少去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能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有以下一些做法:
①我把一些教学资料上传到自己的个人主页上,要求学生查找相关内容学习。这样就使他们学会了一种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式方法。
②无论是在回答问题时,还是在作业中,抑或在考试之后,要求学生做到“有错必改”。③在学习完一章或者一段相关内容之后,我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避免条块化割裂知识,从而提升物理核心素养水平。
我的具体做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完每一章之后都要对全章内容做一个思维导图。可以参照课本目录搭建框架,目的是去除庞杂化繁为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然后再给“骨头”上添加“肉。”
④学习、教育离不开记忆。物理学科当中有很多概念、规律、结论是必须记忆的。记忆是掌握知识的起点。但很多学生讨厌记忆、不善于记忆。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我提出一个原则: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基础稍差的学生在记忆中理解。
还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记忆的方式方法,比如:
整体记忆法:让学生遵循先总后分,先大后小的原则,首先从整体上搭建起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主干,然后再细致地给各个主干“添枝加叶”,使“知识树”枝繁叶茂。
分解记忆法:例如在学习液体压强特点时,有些学生总是丢三落
四、逻辑混乱。我引导学生把全部内容分解为这样几个部分:存在范围、与深度的关系、与密度的关系。先分开记忆,最后再综合即可。
谐音记忆法:例如在学习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读数时对于液面的选取很重要。凸起的液面以液面的最高处为准,凹形液面以液面的最低处为准,但有些学生时常忽略这个要求。我就把这个规则简单的概括为“秃顶凹地”,这与和尚的秃顶、凹地谐音,诙谐易记。
⑤我还交给学生判断自主学习的六个维度:
为什么学(动机)、怎样学(方法)、何时学(时间)、学什么(内容)、在哪学(环境)、与谁学(人际)。
“自然型教学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而谈,细细道来,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它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5.关于锤炼教师教学风格的意见 篇五
(试行)
学校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发展,为了“给每个想更高层次发展的优秀老师搭好平台”,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境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着力锻造教师教学风格。计划开展教师“教学风格与艺术”的讨论和鉴评活动,通过研讨、观摩、学习和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合力共提教师个人教学素养,并为特色实验校建设助力。
一、教学风格的涵义及类型
1.教学风格的涵义。一般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合理组合与运用,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体现着教师个人一贯的稳定的教学心理品质,彰显着教师在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以自己的特长采用独特教学方法的审美风貌。
2.教学风格的主要类型
(1)理智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训练,还受到教师严谨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2)情感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充满激情。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是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震撼人心,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3)幽默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生动的比喻,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恰当的幽默,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哲人警句、文化箴言不时穿插其中,给人以思考和警醒。学生心情舒畅,获得一种心智训练。
(4)技巧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时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丝毫不带雕琢痕迹。课堂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搭配合理,有条不紊。无论是讲解和分析,还是提问和练习,都能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出教师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
(5)自然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师生之间是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的心田,润物细无声,它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二、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无论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情境如何千变万化,业已形成教学风格的教师,总会以其独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审美个性等,去驾驭、调控和整合课堂,从而使教学呈现出鲜明而稳定的特点。教师教学风格是自身教学优势和特色的提升和完善,是不断突破和超越自我的产物,也是构成教师个人品牌的重要因素。“提炼”与“锤炼”,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
1.提炼——清醒的目标意识和定位意识
尽管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教学外部环境与教学内部环境、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社会条件与个人追求等等,但教学风格的形成必须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更要有清醒的定位意识。而提炼,则是教师教学风格定位意识的最好体现。提炼,是教师对教学风格的定位和描述,而教学的个性,才是教学风格构成的核心。教师对教学风格的提炼必须要经历扎根教学实践、积淀教学经验、进行理论升华这三个主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再将自己的个性特长、情趣气质以及教学的基本类型和特点等融入其中,就可以确定教学风格的大致走向,并用精当的词句加以描述。这一个过程,既是一个总结、概括的过程,也是一个给自己教学定位的过程,更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教学风格的提炼,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定向和设计,体现出的是教师清醒的自我意识、目标意识和定位意识。
2.锤炼——执着的打磨意识和常态意识
在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提炼”还只是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圈定了一个大致的行进方向、确立了一个追求的目标,所以,“提炼”阶段孕育的还仅仅是教学风格的雏形,还只是存在于嘴上、纸上或自己心中的一种理想化状态,还远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教学风格的成熟,还需要历经一个漫长的、不断反复的、“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锤炼过程——常态化的打磨过程。
课堂教学在打磨中精美,教学风格在打磨中成熟。惟有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磨砺,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才有可能成就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打磨教学风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走向成熟的过程,体现出的是教师的有意识的追求,需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用方法去尝试。只有在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教学风格才有可能逐渐走向成熟。所以,锤炼教学风格,彰显的是打磨意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学风格需要常态化。因为教学风格体现的是一种稳定的教学品质,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用每一节课来打造;教学风格的成熟,也需要通过每一节课来显现。贯穿每一节课,用每一节课贯穿,将教学风格放到每一节课中去锤炼,让每一节课都尽可能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是教学风格的常态化意识。所以,锤炼教学风格,彰显的是常态意识。
打造教学风格,彰显清醒的目标意识和定位意识的“提炼”是基础,而彰显执着的打磨意识和常态意识的“锤炼”是关键。
三、锤炼教师风格的主要途径
(一)认真开展“教师生涯规划和品牌设计”活动
学校每年都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填写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解读,同时列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及实施策略。成长是一种蜕变,经历了磨难才能破茧而出。学校集中关注每个培养对象的需要和兴趣,以树立教师个人品牌为目标,根据教师个人现有的发展水平、特长、潜质等条件,切切实实地制定出适合其发展的计划,最大限度提供支持。
(二)完善知识结构,夯实教师专业基础
完善知识结构是教师专业获得突破和发展的内因。教师广博地吸纳各种知识,不仅可开阔视野,更可积蓄能量,为做名师提供足够的动力,而且各方面知识的相互碰撞,往往是灵感和智慧的培养基,是新思想、新见解产生之源。知识结构的完善和改变,对于培育和树立教师个人品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不断学习,吸收内化。学习是教师夯实专业成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基础。我们组织教师学师德规范,学教学常规,学业务知识。向文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同时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认真阅读有关书籍,自觉学习相关理论,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教学后记,使之最终内
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
2.借助外力,苦练内功。学校要经常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活动。如外派老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聘请知名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以提升教师的理念,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同时,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省市级优课等相关活动,督促其能力提升。
3.反思成长,感悟提高。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开始之前,要制订明确具体的目标,每节课后进行反思,目标达成度如何,哪些环节是成功的,哪些环节是有意外收获的,还有哪些不足,并让这些要求逐渐成为老师工作的习惯。另外,邀请专家、学者并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究,以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某个具体问题或某种自我经验为题,展开“基于问题”的研究,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4.展示个性,提供舞台。定期开展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专题研讨课”,青年教师的过关“达标课”,课堂督导的推门“常态课”,课堂教学改革主题教研、课改沙龙等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并通过专题研讨会、现场展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促使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分享经验,鼓励创造性工作,共同成长。
(三)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开放学术氛围
教师个性化风格的形成需要宽松的学术环境,学校把形成教师个性化风格作为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营造开放的学术氛围,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和创新,力求出精品、强特色、成风格。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师教学风格的“百花齐放”,正标志着一个学校的活力。学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随时发现每个教师良好的风格苗头,并加以因势利导;对教师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热忱赞助扶持,郑重积极对待。让教师们在同行不同的教学风格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校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不断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打造卓越团队,使教师得到自由、和谐、充分的发展,其潜能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发挥,从而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2.独具慧眼,因势利导。学校各层领导,必须独具慧眼,善于发现每一个教师特长,并加以因势利导,使之发展为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督导组坚持实施听课、评课制度,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教师的教学个性特点,一旦发现特色端倪,便及时地给予多方面帮助,进行多渠道培养。教师劳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劳动,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就是对教师创造性劳动最好的尊重。3.改变评价,注重实效。改变教学评价工作,要把教师形成个人风格作为衡量教师成熟和教学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今后的教学评价指标中要增加形成教学风格这条要求,以便更好地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去追求教学艺术,发挥教学个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四)善于摸索创新,形成教师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只有在教学领域里善于总结经验、摸索教学规律的教师,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1.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作为教师,在追求个性化教学风格的道路上,应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其所长,发挥优势,独辟蹊径。如在语文教学中,有的强调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有的强调扎实严整的课堂秩序;有的善于剖析课文的内涵,突出以理服人;有的善于激发学生的感情,突出以情感人;有的唇舌功夫好,以诵读作突破口;有的写作能力强,以写作为序安排教学等。这些不同的风格和方法,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只要各用所长,亦能殊途同归,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2.继承和发展、学习和创新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艺术探索上要“走自己的路”,既要虚心治学,又要勇于创新;学别人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创新;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独辟蹊径,独树一帜。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必须超越单纯的简单摹仿,把继承和发展、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
3.发挥主体能动性,不断追求教育艺术的高境界。有句名言:“风格即人。”要形成教师个人风格和品牌,外力推动是一方面,教师本人必须自觉追求,树立“乐教爱生”精神,把教学当作一项艺术性的事业不断超越;要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要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要“定向”发展,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和提高;要培养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达到教学艺术发展的高境界。
四、组织开展“我的教学风格”系列活动
为充分发掘、整合和利用本校资源,积极引导和帮助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分享成功经验,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决定在每年5月——7月期间组织开展“我的教学风格”案例征集、评选和交流等相关活动。
1.征集对象。征集对象为各类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人须提交1篇“我的教学风格”案例。
2.案例的内容和形式
(1)我的教学风格——表明并诠释自己的教学风格;(2)我的成长历程——讲述自己真实的教学改革故事;(3)我的课堂实录——提供能够匹配自己教学风格的课堂实例;(4)我的教学反思——评说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我的教学风格”案例要有观点、有故事、有课例、有反思,教研论文、教学总结、心得体会、工作汇报等不列入征集范围之内。
3.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1)“我的教学风格”案例征集工作由教研处具体负责;(2)2015年6月30日前将案例的所有材料提交教研处;
(3)2015年7月,学校组织专家评选表彰优秀案例。本次“我的教学风格”案例将按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30%的比例进行评选,所有优秀案例编辑上传到学校教研平台,并在下学期组织开展“我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
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拥有了自己的个人品牌,那么教师群体就会群峰竞秀,异彩纷呈,在它的教育辐射和巨大影响下, 学校就能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放飞理想的沃土,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学园和乐园,特色学校建设才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并会卓有成效。
6.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的论文 篇六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进行了研究,指出文化与心理基础是构成教学风格的基础因素,主观能动性是构成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对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制约和促进作用,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教学风格的整体。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风格;形成
体育教学风格,就剥本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方式、方法、手段、技巧及作风等方面稳定地、综合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教学个目三与审美风貌。几乎所有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河聋受学生翻里和喜爱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他们有的讲解简明精炼,重点突出,有的示范动作优美,潇洒大方;有的授课稳健、豪放、有的幽默,有的流畅,别具匠心,互不雷同。这种各具特色的体育教学风格,之所以受到学生的称赞,既与教师善于选择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关,又与教师的教学风柏有关。可以说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体育教师教学成熟的标志。体育教学过程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沦知识,又要向学生传授实际的运动技术与技能,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就决定了体育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复石别三、多样性。体育教师的文化知识,专业素养,心理特征,教学经验,教学个性,对教学艺术的主劝酝亘求,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都会对体育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其中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人的因素,又有物的因素。下面分三个部乡朽左行阐述。
1文化与心理基础是构成体育教学风格的基础因素
所谓文化基础是指体育教师的社会文化素养和体育专业修养水平。心理基础是指体育教师的一般认知椒正、意向日:特征和个性特征。
教师职业是‘项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体育教师同时还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过程。要想胜任教学,就需要有较高的社会文化素养和体育专业修养。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知识结构状况,教育教学能力构成了一个教师能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形成什么样的教学风格。其中,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如对教育、体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对学生的挚爱与关心,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与责任心等,就构成了教学风格的精神动力复茹出。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状况,如各种知识的储备量,体育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教育、生理、心理、等理论知识的多寡,以及各种知识间复杂而独特的联系等,就构成了教学风格的文化知识基础。而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弱和风格恃氛,如组织管理能力、认知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等,就构成了教学风格的一般能力涅茹出。
由于每一个教师的先天素质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经历也不同,每一个教师的`认知品性、意向品性和个性就各不相同,这就构成教学风格的一般心理基础。其中,一个教师的认知品性,如感知觉的能力与特点,思维的为式,是偏向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是习惯于求同思维还是求逆思维;还有思维的灵活性,反应的速度,观察力的敏锐程度,记忆的特点,注意力的分配能力,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能力等,都与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教师的意向性品质,如意志力的强弱、持久性,情感的丰富程度,晴绪的控制能力,激情的特点等,也是构成教学乒漪的因素。一个教师的个性特征,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也会使他们的教学风格显示出差异。
综上所述,教学厉沸的一般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共同构成教学风格的基础因素,成为教学风格的“根基”。如果把教学风格比作独具特色的“建筑物”,而央定一栋建筑所能达到的高度则取决于“根基”的深度和稳固程度。同样,体育教师教学“根基”的深度和稳固程度也制约着其教学艺术,乃至于教学风格所能达到的境界。如果“根基”不稳就很难胜任体育教学工作,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当然更谈不上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由此可见,教学风格的基础因素――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作为教学风格的“根基”,其“稳固程度和建构方式”,对以后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相当的制约作用和影响。
2主观能动性是构成体育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
主观能动性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个胜、对教学艺术的主观追求等几个方面。它是构成体育教学万游的内部因素。 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个性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必要前提。教学经验泛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认识与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如一个体育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探索而形成的对诸如怎样维护教学秩序与组织教学,如何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如何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的认识和教学行为方式。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年限。一般来说,教学年限长的教师就比教学年限短的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些。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成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但反过来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不一定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原因就在于教学风格作为教学艺术达到成熟的标志,虽离不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仅靠教学经验还不行,还需要教师在科学性教学的同时,通过对教育艺术的不断追求与探索,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并最终使这些教学个性达到成熟的、稳定的状态。
教学个性是指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才能汽质等诸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教师个性与教学个谁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个性是其教学个性形成的心理基础,而教学个性的形成是教师个性及其教学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具有什么样个性品质的教师,在教学中总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与其类似的教学特征。但是,并不是所有具有某种个性特征的教师都能形成某种教学个N}特征。因为只有具备号起教学艺术水平的教师,才能形成某种教学个性。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学风格的体现,但教学个性并不等于教学风格。只有当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与追求中,教师主体浦日性在教学方式、方法、风格等的结合体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来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这个教师的教学达到稳定的个性化即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对教学艺术的主观追求与探索是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教学风格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首先是要求教师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整体素质有~个实事求是的评价,对自己教学个性优势与劣势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作风能够不断地进行反馈调整,从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是要求教师要有勤奋、顽强的教学科研精神,在教学艺术的追求中,要大胆改革实验,并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把教育教学科研作为推动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乒储。
3外部环境对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教学风格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社会传统,时代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及教学对象等。在现代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发展,以及现代教学理论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新认识,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从而促进了各种教学风格的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充足的场地器材,能促进教师形成多种多样的教学风格,反之,则会抑制教学风格的形成。
构成教学风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上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统一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三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相互制约,彼此促进。
结语
7.体育教师不同教学风格之探讨 篇七
学生对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会产生不同的态度,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因为,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较持久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影响着一个人对事物、对他人及各种活动作出的定向选择。我通过对42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喜欢权威严厉型教师的学生人数为8人,仅占1.9%;喜欢认真民主型教师的学生人数为360人,占85.7%;喜欢放任随和型教师的学生人数为52人,占12.4%。
不同类型教学风格的体育教师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课堂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严厉权威型教师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极为严肃,要求严格,常用体罚的方法强化课堂纪律。这种类型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不注意教育技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问题的态度较为生硬。与学生的矛盾容易激化,影响教学气氛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类型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消极和不愉快的。长此以往,学生缺乏自觉性和独立性,对个性的发展极为不利,还容易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的不良品质。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喜欢这类教师的学生人数极少。
产生和形成这种类型教学风格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肩负的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己的威信与行为的认识也是错误的,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错误地认为教师行使的监督职能是靠采用家长式作风施行的;教师知识能力的片面性也是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因为“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力量,一旦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消失,外在权威也随之消逝,当权威受到损害时,那么它就会抓住强权”。真正的权威是依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而实现的。
二、认真民主型教师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对学生要求严格,责任心强,并注意教育技巧;喜欢与学生交往,但注意分寸。他们能够帮助学生审视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参加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护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发展学生的潜能。工作作风民主,能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平时能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常用忠告和建议的方式开展工作,在这种类型教师的指导下,整个班级学生既能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感到愉快和温暖,又能较好地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术,还能表现出接受教师指导的主动性。教师的要求和指令可以较容易地转化为学生需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创造性。
产生和形成这种类型教学风格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肩负的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宽;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二者的辩证关系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三、放任随和型教师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教学漫不经心,教学过程松松垮垮,对学生要求不严,一团和气。在和学生的关系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威信较低。在这种类型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士气不振,练习松散,学习效果较差,教学过程常处于失控状态。但这种类型的教师脾气较好,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能自制和容忍,因此受到一小部分学生的欢迎。这种体育教师形成了简单、直接的处事习惯,在处理问题的许多情况下,多表现出随波逐流.追求“但求无过”。产生和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职责,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具备全面的工作能力,或未经专门的、严格的体育教育培养。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时代要求、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等,这些对体育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制约作用。随着技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突出表现在办学思想上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体育教育目标日趋多元化,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亦日趋多元化。体育教育的转轨在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师坚定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方向。教师市场化机制不断渗透,教师流动的增加,职业竞争也随之增加,这些都要求体育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个人的教学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种艺术,是在创造中完成的。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大胆创新,要敢于对传统的、陈旧的、不与时俱进的事物进行完善和取缔。在学校体育结构、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探索最优化的教育和教学方式,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学校体育科学理论,打造自身体育教学艺术风格。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体育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这样才能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教学风格,使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并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从而增强教育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8.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 篇八
第一,确定性。教师的口语信息从发出到接受必须是一致的,具有确定性。教师在语音上应避免使用那些易发生歧义的同音字词,特别是意义截然相反的同音词。语汇上,首先是用词的准确与精确,在求证过程或评述同学的操作中,不出现表达猜测的副词,像“可能”“大概”,而应该明确“是”或“不是”。语法上则慎用无主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尽量做到语法完整。
第二,逻辑性。数学的求证或解题过程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证明与反驳这些逻辑手段构架的。因此,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也决定了其教学口语呈现出以下特点:环环相扣的言语链。教师的口语呈现出一种“因为……所以……”“如果……那么……”等关联词连结起来的环环相扣的因果、假设、选择等逻辑关系的言语链。另一方面,数学教师由于课堂中经常要进行解题演示,因此在他们的口语中应该注意用序列化的词语体现出求证程序先后,像“首先”“然后”“再次”“最后”……等词汇,这种言语链显示着教师假言判断、选言判断以及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思想的逻辑性和实证的条理性。而学生也正是从这些关联词所组成的复述句中触摸到教师思维的脉络的。
第三,简洁性。知识的“序”即条理性,是逻辑性强的前提。而简洁、明晰的口语又可以使其达到这种“有序”状态。简洁明晰的教师口语为学生接受时尽快地编码提供了基础,为集中精力进行逻辑思维减轻了负担,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达到“有序”状态。而这种“有序”正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认识问题的思路。
第四,稳定性。在口语表达过程当中,教师的重音停顿等口语表达的技巧往往起着导向的作用。它们或强调、或暗示了教师的意图,引起学生注意的确定性。因此,数学教师在口语中的重音、停顿、语速等表达方式必须是固定甚至是程式化,表述概念的、演绎求证过程时多用能显示思维逻辑性的强调重音、强调停顿。
第五,启发性。不管是形象思维还是逻辑思维,人们都是以语言材料为工具进行的。外在的语言刺激则会对人固有的思维产生影响力,成为他们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疑问句式、设问句式对思维的作用力较大。因为疑问是创造的前提,逻辑思维的原动力,自问自答的设问既可以增强语言的逻辑力量,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使得数学教师的讲述性口语始终在问和答、疑和解的线索中进行。这样学生的认识过程就是主动的、积极的。
下面以著名特级教师李烈《长方体面积练习课》片段为例,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师:现在我给你们新的条件,按照我给你们的条件,咱们来研究火柴盒。高是15毫米,宽是35毫米,长45毫米。听我要求,先列出算式,然后计算时考虑一下思路,动作快的同学把结果算出来。
师:表面积知道了,那么火柴盒的总面积怎么求呢?
李老师的数学语言简洁精准,学生从老师的语言中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没有拖泥带水、含糊其词。实践证明,差的教学共性多,好的教学个性多。优秀的教学可以有多种反映:或治学严谨、或循循善诱,或深入浅出,或充满激情,或口才绝伦,或平易近人。有的讲课体系严密,分析透辟;有的讲课设计精详,见解新颖;有的讲课口若悬河,发扬蹈厉;有的讲课娓娓道来,蕴藉深藏;有的讲课机智幽默,风波迭起;有的讲课博学雄辩,妙语连珠。徐斌老师的课堂“永葆童心”:努力做学生的好朋友;激趣引思,把学生带进数学乐园;互动生成,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黄爱华老师的课堂: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向前走。吴正宪课堂教学风格: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数学课。让师生在民主、友好的氛围中,通过课堂教学的人际多边互动活动,高高兴兴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9.语文教师教学风格 篇九
策略一:分析教学个性,设计教学发展方向
1、定性——分析教学个性
教学风格因个性而独特。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标志。
教学个性是指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才能、性格、气质等诸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教师要从自身的思想、思维、语言、性别、年龄等方面总结分析。比如:
音质方面:你是浑厚雄壮、抑扬顿挫,还是清脆明快,柔美圆润?
表达方面:有的优美动听、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有的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论证有力;有的干脆利落,语句明快简短;有的柔和委婉,讲话平易流畅;有的出语不凡,善于诱发,好用激将法,常常如同撞钟,令你清音不绝于耳,思绪萦绕不断;有的幽默风趣、妙语迭出,常引得学生忍俊不禁、笑声频繁,让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识的殿堂。
语气方面:常用关切的语气询问学生,易使教学语言风格趋向温婉;常用祈使命令的语气,易使教学风格趋向明快。教师要依据自身的个性特点为自己准确定性。
2、定向——确定教学风格发展的方向和人生走向 确定教学特点
教学风格定向:情感型,诗意语文,专学王崧舟。追求的作课特点:拨人心弦,情思交融。理智型,简单语文,专学薛法根。追求的作课特点:简单质朴,真实自然。
人生走向定向:一个有追求的教师,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教师,一定要善于筹划未来,确定认识呢个发展方向,要以自觉地行为做必然发生的事情;要发现自我、找到自我、超越自我。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就是在教学艺术实践中定向发展,逐渐形成自己“情境教学”的风格特色的。她在运用情境教学法促进儿童发展的实验探索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
(1)在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中运用。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句子或片断训练。
(2)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情境作文”,引导儿童观察,在情境中加深体验、展开联想;习作时则在再现情境中构思,在进入情境中陈述,促使儿童情动而辞发。(3)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中运用。摸索出“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六种不同途径,创设和教材有关的情境,对儿童进行美感教育,促使儿童由感受美而入境,到爱美而动情,到理解美而晓理。
(4)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的情境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儿童整体的发展。运用情境教学法,儿童学语文就会感到“易”、“趣”、“活”,李吉林的语文教学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3、定法——设计发展路径 三段论:模仿——探索——创造
模仿:要模仿名师。模仿的路径:先专后博,先博后专;模仿的重点:在思想,在思路,在风格;模仿的方式:专著与课例结合。
探索:课在打磨中精美。每年打磨一两节精品课。探索教学风格、作课特点;探索教学的思路、方法、技巧和细节处理;探索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行为。
创造: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极其重要。要实现真正的创造,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方法去做。
策略二:研究名师作课特点,形成教学思想主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显得更高,看得更远。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更容易成就自己。
1、自我研修,积极模仿。
对一位、多位名师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其课例、文章等,总结其作课特点和教学风格,并积极主动地模仿名师作课,感受其风格特点和教学艺术。
生命因研修而增值:
要有悟性:常琢磨、常思考、常反省——全面研究,整体把握,抓住根本,突出重点。要有灵性:会改进、会创新、会提升——巧妙借鉴,大胆改进,变换角度,提炼总结。要有韧性:能坚持,能忍耐,能磨砺——甘愿付出,持之以恒,忍受孤独,磨练心性。孙双金(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与情智教学:
观点:情感与智慧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素养的两个密码,因此他主张情智共生使语文学习有一个质的飞跃。好课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好课标准: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作课特点:形象生动,拨人情弦;沉稳严谨,潇洒灵活。
2、大胆借鉴,扬我所长
支玉恒(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学高级教师。1959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上体育课,后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近40岁时改教语文课):长于散文教学,有“漫步”式的洒脱。精典课例:《飞夺泸定桥》《第一场雪》《太阳》《再见了亲人》《曼谷的小象》《只有一个地球》等。
窦桂梅(语文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喜欢从文字里抠感情,课堂语文韵味十足,教学语言严谨细腻,崇尚亲历亲为。
刘德武(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小学教研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跳出数学教数学,把儿童的学习行为放在他们生活的大环境中,把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与认识生活现象的思维过程相互沟通。
徐斌(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善于激趣引思,把学生带进互动生成的数学乐园。
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要专心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我们与名师有差异,要正确取舍、大胆借鉴、扬长避短,让自己的长处更长、优势更优、强项更强,把最好的一点发挥到极致。
3、提炼观点,形成主张
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表达方法的设计都有独特的认识。
怎样形成教学思想主张?
找准切入点,形成教学主张:李吉林从情境切入,王崧舟从诗意切入,窦桂梅从主题切入,孙双金从情与智切入,薛法根从组块切入,张伟从球形切入,钱梦龙从导与读切入,程红兵从人格切入,韩军从人文切入,李镇西从民主切入。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 给我一个基点,我就可以创生理论。形成教学主张的几种方式:
其一,照搬式:认同他人的教学主张,对其有自己的理解,并付诸教学实践。其二,批判式:学习他人的教学主张,对其进行批判,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其三,整合式:对各种教学主张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其四,原创式:首先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并借鉴他人的主张,对自己的教学主张进行完善。策略三:开展课堂系列研究,提升教学实践智慧
1、课例研究——聚焦课堂
教师应当成为精品课例的收集者、研究者。
从名师的课例中先研究基本的大问题,如各种课型的思路、板块、流程;阅读教学、习作训练;小组合作、当堂训练等等。
再研究具体的小技巧,如导入艺术、结课艺术、提问艺术、板书艺术、留白艺术等等。课例研究的方法:
模仿法:模仿借鉴名师进行作课。
还原法:从实录还原到设计,从设计还原为实录,分析名师的教学设计。对比法:对比多位名师的课例,分析不同名师的作课特点和教学风格。
观察法:通过课堂观察来分析名师的教学,即设计观察量表,用专业的方式研究名师的课堂教学。
课例研究的途径:现场听课、报刊搜集、网络搜集、博客阅读(如黄爱华の智慧课堂黄爱华_新浪博客.files)、专题网站(如李吉林情境教育网http:///xbb/user.asp?user=徐斌)。
黄爱华的精典课例: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4时记时法,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循环小数,圆的认识,求平均数……
2、课题研究——专项探索
课题研究是名师成长的捷径,是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必由之路。
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以理论学习缩小距离,扩大视野,提升专业修养;以实践探索增长教学智慧。例:丁有宽专著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11 《小学生记叙文读写结合学习法》,文心出版社,1987.1 《小学生记叙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法》,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1 《我与顽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1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法》(上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12 《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教例与经验》,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4 《小学语文读写同步系列训练》(上下册),1999.8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1 …… 丁有宽文章
《我怎样教学生写记叙文》,广东教育,1980.2 《谈谈“读写结合教材教法”实验》,小学语文教学,2001.2 ……
3、课程研究——综合提升
对本学段所有教材进行系统研究,整体把握课程标准,使教材符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即实现国家课程的师本化、生本化。
对本年级的教材进行系统研究,按照整体建构的思想组织教学,确定各阶段的教学训练重点,提出各类教材的教学主张。
对本册教材进行系统研究,确定每个单元的主题,按照主题组织教学,设计各类主题教学的风格。对本单元教材进行系统研究,确定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探索各课型的教学风格。
找一两篇课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精心组织几堂课,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
策略四:教学风格的形成要有内动力
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梦想,要有对教育事业的远大追求,要有对教育事业的虔诚和执着。
梦想:执著前行的动力源;心有多高,成就就有多高;心要站在形成风格的高度;心要站到名师的高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能想多远;你能走多远,还取决于你能下多少功夫;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成功源于执着。
【语文教师教学风格】推荐阅读:
诗歌鉴赏语文风格08-15
教师的形象与风格礼仪09-26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07-27
语文教师期末教学总结08-03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随笔10-07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效果10-25
2018云南楚雄教师招聘考试之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08-17
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设计08-12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汇总06-21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