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比赛方案(共15篇)(共15篇)
1.小学古诗词比赛方案 篇一
为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学遗产,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学的热爱,使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语文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根据工作安排决定举行古诗背诵比赛。特制订本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及内容:
(一)主题:“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系列之“爱经典诗词,做文明少年,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
(二)内容:小学生所学过的“古诗背诵篇目”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9日-5月10日下午2:10—4:30
三、活动地点:南四楼大会议室。
四、参赛人员:一至六年级学生。
五、比赛形式:
各班语文教师推荐2名,学校随机抽取2名参与。
六、组织安排:
由学校教务处组织比赛评委。
七、比赛办法:
1、背诵范围:
抽背范围:所学语文课本中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
2、比赛环节:
(1)比赛分两组进行,一、二、三年级为低年级组,四、五、六年级为高年级组。
(2)每名参赛选手背诵两首:自选一首,评委随机抽取一首。
(3)比赛顺序:按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顺序。
3、背诵质量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①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背诵熟练完整。注意:背错一字扣2分,背错作者或朝代各扣5分。(80分)
②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得体大方,服装整洁、得体。(10分)
③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10分)
八、奖励办法:
①比赛按各班评分总和排名分年级设集体奖:一、二等奖。
②根据个人比赛成绩将设立:一等奖、二等奖。
2.小学古诗词比赛方案 篇二
山西省晋城市教育局、晋城市语言文字委员会、晋城市文明办举办了以“弘扬传统文化、凝聚中国精神”为主题的全市小学生诗词诵读比赛,全市6个县(市、区)及市直学校的11支代表队在市电视台参加了决赛。
各参赛代表队的作品皆创意新颖、编排独特,每一句诗词都用心诵读,每一个动作都精心设计,把中华诗词的悠远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市语委办负责人表示,举办全市小学生诗词诵读比赛,就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凝聚中国精神,更好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3.小学古诗词比赛方案 篇三
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拟组织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小诵读千古美文,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积累大量语言文字的精华,丰富孩子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读写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努力营造浓厚好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校园氛围,同时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
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古诗文,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积累热情,使师生养成多读经典,会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2、使广大的师生借优秀诗词朗读的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参加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注意事项:
1、各班以班为单位,鼓励全班学生参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2、比赛内容类别由各班自定,各班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探索和建立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深入、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所选诗词内容脱稿朗诵,限时五——七分钟。各班可在朗诵的形式上有所创新,鼓励播放背景音乐,自制服装道具以创造良好的欣赏情境,获取良好的艺术效果,但要突出诵读环节。
4、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5、评分标准:
①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20分)
②正确把握诗词节奏,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串词编写体现诵读主题,词句优美,环环相扣,节节延伸作用明显。(30分)
③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20分)
④感情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诗的意境,声情并茂,可配乐朗诵,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力求表现形式多样化。(30分)
6、时间安排
12月1——12月10日准备阶段:确立主题各班组织学生自主选材,进行诵读,编排诵读展示节目。
12月12日——12月13日教导处按顺序进行校级竞赛活动。
7、评奖办法
按低、中、高年级段评出一、二、三等奖:
8、评委组成员:
组长:z
副组长:z
4.师生古诗词诵读比赛方案 篇四
北外附校1-6年级师生古诗词诵读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开展 “古诗词诵读”活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推进素质教育”。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
二、参赛对象
本次比赛的参赛对象为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比赛形式
本次古诗文诵读比赛将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评比,全校展示。
四、具体安排
(一)准备阶段(9月12日——9月30日)
9月12日—9月16日教务处制定学校活动方案。
9月16日—9月30日班级学生诵读准备阶段,要求语文老师与班主任共
同完成。
(二)组织实施阶段
10月10日—10月21日年级诵读比赛。(利用综合实践时间,时间、地点提前上报教务)
10月18日周测时间进行教师诵读比赛。每年级组(课任教研组)选派一名老师参加。(内容为经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经典古诗词)
(二)展示阶段
10月24日升旗仪式公布获奖班级名单,年级推荐诵读优秀班级展示。(2——3个班)
六、奖项设置:
年级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单项奖若干。(可根据班额进行调整)
附:评分标准
1、语言流畅,吐字清晰,音量适中,语速得当。(30分)
2、所选的诗词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思想健康向上。(10分)
3、仪态大方、着装得体、动作适当。(20分)
4、感情充沛,感染力强。(20分)
5.诗词比赛活动方案 篇五
为了促进我校学生课外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朗诵诗歌,创作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特办此活动。
二、活动主题:书香溢校园,醉美读书声
三、参赛的相关要求:
1、各班组织学生积极准备,踊跃参加,每班至少可以保送两个节目。
2、朗诵形式:既可以单人朗诵,也可以两人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可适当配音乐和表演,但要突出朗诵;朗诵要能脱稿(可单独朗诵、亦可集体朗诵,时间把握在5分钟左右)。
3、参赛内容:古今中外的诗歌、散文或者散文诗,思想内容要积极向上,要求各班语文老师对朗诵内容做好把关工作。
4、朗诵的所有诗文要尽显中华诗文的意境美、情感美、文字美、韵律美。
5、比赛顺序赛前抽签确定。
6、各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积极组织学生做好朗诵的准备和训练工作,以保证比赛质量,并于11月25日前完成朗诵的报名工作并将报名表及所配音乐上交到孙忠提老师处(逾期责任自负),确保比赛顺畅进行。
7、各班学生必须身穿校服,保持会场秩序。
四、比赛时间、地点:
1、时间:20xx年1月1日。
2、地点:学校中院。
五、比赛评奖办法:
1、采用评委现场无记名打分的方式。
2、记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拍好名次。
3、本次活动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六、评委及相关工作人员名单:
1、评委:王海军、黄海军、刘剑波、徐海宁、花卫军、刘瑶、马玉荣、赵东航、孙忠提。
2、总分:张矿矿刘艳。
3、主持人:从三个年级选拔。
4、电脑及音响:田秋艳杨永林张伟
5、摄影:赵东航
七、评分标准(100分):
1、内容——诗歌、散文、散文诗(10分):
作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要求范围,感染力强;(10分)
2、仪表仪态(20分):
(1)衣着得体,与作品内容相协调;(5分)(2)精神饱满,姿态自然大方;(5分)
(3)表演能与朗诵融为一体;(5分)
(4)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作品的内涵。(5分)
3、精神面貌(10分):
(1)精神饱满、昂扬,充分展示学生的青春活力与朝气。(5分)
(2)集体配合协调(5分)
4、创新(20分):
(1)朗诵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给人耳目一新的
感觉;(10分)
(2)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乐效果恰到好处,或以其他富有创意
形式朗诵(10分)
5、朗诵技巧(40分):
(1)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10分)
(2)朗诵熟练,声音洪亮,能够脱稿;(5分)
(3)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节奏合适,韵律明显;(10分)
(4)能正确把握作品内涵,声请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能与观众产生共鸣;(10分)
(5)很好地把握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5分)
八、程序
1、抽签决定参赛顺序(参赛号码、参赛者的班级、姓名及参赛作品相对应,并以书面的形式打印出来,抽签在赛前完成。)
2、主持人致词:
导语:文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诗是情感的凝结”,是的,诗歌所承载的真、善、美的内容和高妙的艺术精华是很值得我们去追寻,去探索,去传承的。今天,我们集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于一堂,让这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诗歌尽情飞扬在我们美丽的校园,而本次大赛的最终目的亦是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背诵积累部分经典诗歌,激发大家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3、大赛正式开始:(注:从1-18号参赛者,其中1号朗诵前,公布2号选手作准备,1号朗诵完后,请评委打分,并收至总分处,由工作人员计算出其最后得分,交至主持人手中,同时主持人请2号上台,并请3号作准备,2号朗诵完毕后,公布1号的`最后得分,并请3号上台,4号作准备,以此类推,直至完毕。)
4、大赛完毕后,请到会领导学校副校长王海军作总结,同时,请工作人员整理出本次比赛的优胜者,包括填写获奖证书,并初步定于本周内举行颁奖仪式。
5、颁奖:
(1)由刘建波、徐海宁、花卫军三位主任为获得三等奖的同学颁奖。
(2)由王海军、黄海军两位副校长为获得二等奖的同学颁奖。
(3)由王军生校长为获得一等奖的同学颁奖。
6.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浅析 篇六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究古诗词的含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通过查阅工具书的方式学习古诗词中生字、生词。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了解古诗词的含义,积极主动地挖掘古诗词蕴含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知识,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书上的词语解释来学习踏歌、深千尺、不及等词语的含义,加深他们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深刻感受作者和汪伦的深厚友情,高效地完成了对古诗的学习。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使他们通过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为学生构建了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他们能积极投入到古诗词的探究中,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结合想象进行学习,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意境,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古诗词进行深刻理解和领悟,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分析古诗词的内容时,进行自由的想象。在想象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面获得拓展,他们能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含义和表达的内容,掌握古诗词的深意。古诗词具有篇幅短小、语句简洁的特点,在想象过程中,学生能在脑海中构建一幅美丽的画面,通过阅读古诗词展开想象,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通过想象获得的感悟,通过交流和分享,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了古诗词,实现了高效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诗句的过程中进行想象,使他们仿佛和作者一起登高望远,深刻理解诗句中的内容,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气势。通过想象,使学生理解了古诗蕴含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取得进步。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有限,要让他们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看、听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深入到情境中进行古诗词意境和内容的体验,加深他们的理解。在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古诗词的学习,学生能迅速进入对古诗词描写的意境中,深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文字完成和作者的交流,使体验和古诗词相联系,高效完成对古诗词的探究,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中的内容,使学生通过观看在脑海中产生一幅鲜活的景象,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让他们在观看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古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四、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古诗词学习效率
在小学教学改革的进行中,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古诗词。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他们在探究古诗词时会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把自己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的收获进行分享,能让他们拓宽思路,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从新的角度出发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获得更多的体验。在分享收获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要指导他们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选择可以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通过讨论,让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理清思路,让他们掌握古诗词的正确理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五、加强古诗词阅读教学,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需要让他们进行积极的阅读和背诵。通过诵读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情感,使他们和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体会到作者借助诗句进行的情感抒发。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让学生走人到古诗词中的意境,受到熏陶,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感悟。在让学生阅读时,教师要指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古诗词,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感悟,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背诵古诗词,并理解古诗词的演绎,体会古诗词的美。
六、进行课堂拓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熟读背诵古诗词,掌握古诗词的含义,还要进行课堂拓展,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在趣味性的拓宽环节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学习古诗词内容之后,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讲述和古诗词中相似的事件;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改写。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文。
7.古诗文背诵比赛方案 篇七
活动目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古诗文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真实写照。为了在全班学生中营造一种诵读古诗文、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良好风气,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积极促进全班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特组织举行古诗文背诵比赛。为做好第一届古诗文背诵比赛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活动主题
爱经典诗词,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班委会参赛人员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2012年10月27日
活动地点:
教室
活动规则:
1、背诵范围:
指定背诵篇目
2、比赛过程:①准备阶段:由班主任确定诗文必背篇目和公布到全班,要求全体同学做好充分准备。②背诵积累阶段:各组统筹安排,组长及时督促学生背诵,并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摘抄好背诵篇目
3、比赛规则 “争先恐后”部分:名诗、名句抢背。名诗背诵完全正确者每句得5分,背错不得分。“损人利己”部分:从“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中为对方任选一种,每一种都有相对应的背诵内容。对方背诵完全正确每句得10分,对方背错,则本方得相应的分数。
“如履薄冰”部分:这是一道风险题,从“谁持彩练当空舞”七字中为本组任选一字,每一个字都有相对应的背诵内容,背诵完全正确,则得15分;背错,则减去相应的分数。
评分标准:背诵内容:见比赛规则
背诵形式:①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得体大方,服装整洁、得体。(1分)
②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1分)
活动要求:
②全体同学要认真聆听,学习别人优点,其他同学背诵结束后要热情鼓掌,给与鼓励。相关事宜
① 评委名单:
② 记分员:各组组长或代表
②比赛中间穿插表演节目:
奖励办法
8.古诗文背诵比赛活动方案 篇八
一、活动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词
二、活动时间、时间:2013年12月4日(星期三)下午
三、参赛人员三、四、五、六年级每班推荐由5名学生组成的小组参加比赛.四、比赛形式
以小组形式参赛,个人背诵。
五、比赛办法
1、背诵范围:
个人抽背范围:
一、二年级背诵必背古诗20首,三---六年级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0首。
2、比赛环节:
个人抽背。按先后顺序逐个上台抽签背诵。
3、评分标准:
①选手背诵时要背齐题目、朝代、作者,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准确熟练。题目、朝代、作者每缺一项扣1分,错字、漏字、添字、吐字不清每有一处扣1分。背诵不熟练酌情扣分。每有一首不会背,不得分。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5分)
②背诵熟练,语调把握好。(2分)
③参赛选手衣着得体,姿态大方,精神饱满。朗诵时能正确把握诗词内容,字正腔圆、情感丰富,语调处理到位,动作表情协调自然,富有韵味和感染力。(3分)
六、比赛规则:
①组织学生按要求坐好,不得走动喧闹,保持会场秩序。
②全体同学要认真聆听,学习别人优点,其他同学背诵结束后要热情鼓掌,给与鼓励。
七、奖励
此次比赛按评分总和评出优胜组
八、相关事宜
评委名单:一二年级评委:王慧孙晓慧张芬玲
三四年级评委: 徐燕马三忠刘志励
五六年级评委: 樊荣孟月英公萍
会场布置:
一、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教室。
三、四年级在三年级教室。
五、六年级在阅览室
摄像: 范强
教务处
9.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篇九
1 初读诗文, 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 其义自明, 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 分自读、对读、群读, 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 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 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 自然成诵, 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 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 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 每个词的读音, 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 但古读音应该是“cui”, 古读音更能押韵, 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 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e, 就不和谐, 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 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 多读几次, 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 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2 品词析句, 体味诗情
首先要抓重点词语。都说诗是语言的精华, 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 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 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新课标指出, 古诗的学习, 重点在于考查“是否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 一味追求标准答案, 而是应当鼓励学生多点个性化的理解, 把握中心, 体味诗情。如学习陆游的《示儿》, 诗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就是诗眼。陆游悲的是什么?透过一个“悲”字, 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 明白了陆游悲的是祖国还没有统一。透过“悲”字,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 卧在床上, 双手紧紧地握住儿子的手, 告诉儿子, 自己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等到收复失地了, 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这“悲”中有遗憾、有悲伤、有痛心, 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 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要善用想象。古诗是用凝练的词句创造意境、勾画形象。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循着诗所创造的意境及勾勒的形象去想象, 这样才能融入诗境, 才能品悟诗情。比如在学习古诗《春日偶成》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春游时看到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读诗, 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诗人闲来无事, 于中午前后出去春游。一路上, 只见鲜花翠柳, 河水长流, 心旷神怡。这样一来,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自己也成了诗人, 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朗读诗句, 就更能感受诗人那种愉悦的心情。
3 淡化诗意, 品析诵读, 尊重个性化理解
一首古诗, 诗人在创作时, 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 不同的人, 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 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 文化底蕴, 审美情趣千差万别, 这就表明, 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 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 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 古诗有“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意境美, 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 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 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 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 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 学生通过品读理解, 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 此时, 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 这诗与情, 情与境的交融, 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 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 抑扬顿挫, 韵味无穷, 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 诗文意境之美, 形象之美, 还可以积累语言, 受到熏陶感染。
4 指导朗读, 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 能再现诗的意境, 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 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 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 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 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 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5 古诗的想象
古诗词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 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形容等手法, 创造生动、形象的艺术形象, 表达思想感情。教学中,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并通过联想, 使诗情画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首先, 古诗语言往往有较大的跳跃性。教学时要通过想象把其中的空白填补起来或加以联缀, 从而获得全诗的完整形象。如《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诗中“问童子”, 问的是什么?诗中留下空白, 但可以“言师采药去”的回答想象出问的是“你的师傅去了哪里?”这样想象, 诗就完整了。其次, 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成诗句, 需要引导学生想象比拟事物和被比拟事物在形象上的联系。如“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春风”和“剪刀”有什么形象相似性。再次, 用夸张手法写成的诗句, 需要让学生想象出通过夸张所表达的激情,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是银河落九天。”还要让学生想像出瀑布从高空飞落的宏伟壮观气势, 体会诗人的赞叹之情。另外, 古诗词的写作年代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 诗人又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思想与古人存在一定距离。所以要进一步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就必须借助想象来达到。
总之,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源远流长, 内涵丰富, 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 在教学时, 要通过课前预习、品词析句、课外延伸这三部曲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爱上古诗词的学习, 丰富他们的文化积累。
参考文献
10.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校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用语用字水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载体,以语文学科教学和课外阅读为主阵地。通过诵读比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我校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二、活动目的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激发我班学生读书和诵读热情,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决定举办 “诵中华美文、展中学生风采”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三、活动主题
诵中华美文、展中学生风采
四、比赛时间
11月初(具体时间待定)
五、比赛地点 教室
六、活动形式
1.抽查背诵。抽签5名学生检查背诵下发的篇目,所得分计入小组总分。
2.个人诵读。各组推选出一名班内诵读最好的学生参赛,比赛得分计入团体总分,同时作为个人奖评选依据。3.集体诵读。全组学生参与,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诵读,比赛得分计入班级团体总分。
诵读篇目题材自选、不拘一格,突出特色,诵读时间不超过7分钟,可以配乐诵读。
七、诵读内容及要求
1.参赛诵读内容:中华经典古诗词、美文,可以是教材内容也可以选取课外读本内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2.仪表稳重大方,要有感染力,使用普通话,朗读正确、流利,不丢字,不添字,停顿适当,感情丰富,诵读出作品的韵味,要脱稿朗诵。
八、评分标准(个人诵读、集体诵读)
1.朗诵时间(1分):2—7分钟,不足或超时要酌情扣分。2.作品演绎(3分):理解作品内容,准确再现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感情饱满、真挚,声情并茂,生动感人。
3.语音表达(2分)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洪亮,音色优美,声音富有感染力。
11.庆六一古诗文诵读比赛方案 篇十一
一、活动目的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让学生从小诵读千古美文,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开拓学生视野,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研究,决定开展“庆六一庆盛世”古诗文诵读比赛。
二、比赛时间:
2011年5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参加对象:
各班的全体学生。
四、参赛地点:
阶梯教室。
五、参赛内容:
各年级的必背诗篇和选背诗篇。
一年级:必背10首。
二年级:必背30首,选背10首。
三年级:必背40首,选背15首。
四年级:必背50首,选背20首。
五年级:必背60首,选背20首。
六年级:必背70首,选背20首。
六、参赛要求:
1、以班或个人为单位参与。
2、比赛分背诵和诵读表演两个环节。
全员或个人诵读:每班比赛时,由评委从各班上报的必背和选背篇目中随机抽选3至5首必背篇目和2首选背篇目背诵。背诵时要背齐题目、朝代、作者,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准确熟练。
诵读表演:诵读时情感丰富,表演生动,动作、表情协调自然,富有韵味和感染力,表演形式新颖。
七、评分标准:
1、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背诵流利无错。
2、正确把握诗词节奏,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3、感情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诗的意境,声情并茂。
4、形式新颖有创意,体现自己的特色。
12.浅谈小学古诗词的教法 篇十二
一、教学小学生古诗词的方法
古诗是浓缩的散文, 也是“歌”, 它合仄押韵, 朗朗上口, 但是意思浓缩、跳跃, 有词序倒置现象, 有的古今词义不同等, 所以小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教, 而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学。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探索了几步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适合高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 大体分为以下几步:识字、理词、译句、连句、体会中心、诵读、默写等。
1.识字:首先学习诗中的生僻字, 其次学习重点字、词。 自 学时, 联系诗句的前后意思认读、理解, 还可查阅字典或资料。
2.理词:理解词的方法可组新词、扩词、换近义词, 当然有古今异议的, 就要借助教师的讲解, 这是学习古诗的难点。如“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应”就是大概的意思。
3.译句:在低年级可用连词成句的方法 , 在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中有词序颠倒, 或成分省略, 或意思跳跃的现象。因古诗词讲究语言结构的工整, 诗句又分行, 有长短、节奏、押韵等方面的要求, 所以翻译句子也是学生的困难所在, 在教学时要因课而议。 (后文重点谈)
4.口述 :就是连句成篇 , 让学生有完整的印象 , 再展开想象, 这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到形象思维的不可忽视的过程。在此教学阶段, 要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再次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在口述中再现当时的情境, 或用笔描绘表达出来。
5.体会中心:此法可分为三步骤:A.讲前先交代时代背景。B.在学诗的过程中体会诗的主题。C.抓住“诗眼”, 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 绿:吹绿, 它形象地再现了诗人隔江相望, 看到家乡春天来临, 草木萌发, 一派生机勃勃的惹人喜爱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急切回家的心情, 所以“诗眼”在讲课时要牢牢抓住。又如卢纶《塞下曲》中的“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没指“淹没, 陷入“。箭射入石棱中深处, 体现了箭法的高超。
6.朗读 :教会学生有节奏地读诗 , 在理解的基础上 , 可声情并茂地高声朗诵, 也可吟诵。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情趣的方法之一。新课标要求以读感人, 凸显情感。首先教会学生断句, 五言的可2/3断句, 还有的可2/1/2断句的。七言的可2/3/3和2/2/2/1断句。根据诗意判断断句方法。学生可边读边想象, 充分体会诗歌的美感, 有美的享受。
7.默写 : 此法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质量 , 加深理解, 加强记忆, 大量积蓄, 是以后厚积薄发和随年龄阅历的增长再玩味的一个基础过程。
二、古诗词教学中突破难点的方法
在教学中, 如何突破难点呢?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谈谈。
1.“古今异义”的字、词要教会学生联系前后词句思考 , 反复斟酌, 确定后, 加深印象。如《静夜思》中“疑是地上霜”, “疑是”:好比、好似。又如《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 “应”: 大概。再如《小儿垂钓》中的“侧坐莓苔草映身”的“映”:隐蔽。还有最典型的如《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的“危”:高。这些古今异义的词, 在讲课中一定要反复强调, 不可臆断。
2.古汉语语法方面的知识要直接解释 , 因为小学阶段不涉及古汉语语法。如《江上渔者》中的“者”:……的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到、去、往。
3.常用的字义, 要教会学生查字典, 理解准确。如《游园不值》中的“值”:遇到。《草》“离离原上草”, “离离”: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古风》中“农夫犹饿死”, “犹”:指还, 仍旧。
4.词 序倒置的要先把词序移到位后再解释 , 这样理顺的 诗句才好翻译。
5.成分省略的要浓缩意思 , 省略部分要教学生补充完整 , 如下面几句诗句。
(牧童 ) 忽然闭口立 ; (作者 ) 朝辞白帝彩云间 ;烟花三月 (老朋友) 下扬州; (打仗) 岂在多杀伤; (我) 松下问童子。
13.中小学古诗词诵读比赛主持词 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光辉灿烂,我们开展经典诵读,传承中华文化
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没问,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其乐融融
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诗文经典,书声琅琅
那一首首闪烁着智慧的经典,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那一篇篇散发着馥郁的篇章,让我们的人格得到历练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感受经典。做一个儒雅、睿智的君子少年
今天参加比赛的有来自全乡的4个学校、6个教学点的代表们,还有中心学校和政府的们,请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
下面公布比赛规则、、、沙窝乡小学生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首先上场的是、、、、、、、请双方代表上场、、、、、、、、、结尾:
历揽千载辉煌,长歌浩叹古今。今天我们吟诵诗篇,演绎经典
今天,我们积淀智慧,传承文化
我们从历史的珍宝馆里满载而归,我们一起共享这场精神的盛宴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中华古诗文”诵读会到此结束
14.第四届诗词配乐朗诵比赛比赛方案 篇十四
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一个学生成长与理想的文化生态环境,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我校开展第五届诗词配乐朗诵比赛。
一、活动主题
感受经典,培养情操
二、活动对象:
初
一、初
二、高
一、高二的每个班级推荐2名或2组。
三、活动地点:
学校大礼堂
四、活动时间:
准备阶段:各班须在12月15日前提交推荐选手及朗诵的诗词名单至团委办公室。
正式比赛:初中部:2011年12月20日(星期二)下午第三、四节课
高中部:2011年12月20日(星期二)晚自习第二节。
五、比赛规则:
1、参赛内容必须为古典诗词,且辅以背景音乐,背景音乐自选。
2、参赛采取抽签为序(12月13日抽签)。
3、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朗诵。
4、每个选手朗诵时间3—5分钟。
5、鼓励各位参赛选手在服装,朗诵形式上有所创新。
六、评奖方法:
1、评分采用十分制,评分项目有选手仪表及台风,朗诵内容,朗诵技巧,朗诵效果等方面。
2、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
3、按分数从高到低,评出初中部、高中部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
15.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初探 篇十五
一、加强朗读教学, 引导学生体味诗情
古诗词的篇幅很短, 而且语言具有很强的韵律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古人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 朗读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 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在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朗读的特点和其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朗读, 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品味。另外,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范读、齐读、独自朗读、带有手势的朗读等, 这是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自主选择的。
比如,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示儿》这首古诗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古诗, 教师将作者的生平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向学生做一个大致的介绍, 让学生对于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对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悲愁心事有一定的了解, 从而更好地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然后,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段该古诗的朗读录音, 让学生仔细聆听, 要求听准字音, 划分停顿节奏。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录音, 自由朗读古诗, 并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检查。在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 能够读准字音之后,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精读古诗, 引导学生找出全诗的“诗眼”—“悲”, 结合提问教学法, 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悲怆和遗憾, 体会诗人的心愿。最后, 再让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加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通过这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展开教学, 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古诗朗读富有韵律美的魅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强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领悟到《示儿》这首古诗所蕴含的诗人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境。
二、丰富教学方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 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且具有新意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比如, 在学习《登黄雀楼》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将诗中所讲述的故事用画笔画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而且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古诗所描绘意境的理解, 提高教学有效性。再如, 在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时, 由于诗中描绘了三峡两岸的壮美风光, 所以教师可以在学习完古诗内容之后, 鼓励学生将诗中没有具体描绘的画面补充出来, 如三峡的绮丽风光和诗人醉心于美景时的神情等,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文中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印象, 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塑造诗中的意象, 增强对意境的领悟, 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主旨。此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 以唱诗、演诗等方法展开教学, 这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注重课堂拓展, 切实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文素养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文素养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文素养。
比如, 在学习《赠汪伦》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学生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此外, 可在课余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阅读,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四、结语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采取措施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学的优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还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和总结, 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来促进教学发展。
摘要:小学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 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学生学习和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媒介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于春梅.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方案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 :106.
【小学古诗词比赛方案】推荐阅读:
小学古诗新唱比赛方案07-18
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策划方案01-31
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方案08-18
古诗诵读比赛活动方案02-01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2-21
兰山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实施方案08-20
小学古诗词的08-21
小学常见古诗词08-31
小学古诗词朗读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