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经济法论文

2024-10-31

专业经济法论文(共11篇)

1.专业经济法论文 篇一

1.反垄断法的基本精神探析 2.浅谈竞争法的秩序价值

3.论公用企业垄断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及法律规制 4.试析竞争法对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与限制 5.反垄断法中的消费者权益探讨 6.从反垄断法看和谐社会建构 7.刍议反垄断法的基本功能

8.我国反垄断法的基本任务分析 9.行政垄断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10.论公民环境权的法律属性 11.反思环境法的权利基础 12.论污染者自负原则 13.排污权制度初探

14.关于环境法主体的思考

15.浅谈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 16.论环境法上的公正

17.环境法的伦理基础刍议 18.论环境法的国家干预原则 19.我国环境立法的目的探析

20.试论环境法上的社会连带责任 21.试论WTO对我国经济法的影响

22.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分析 23.经济法视野下的分配正义思考

24.论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

··················25.关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再思考 26.论食品安全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27.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原则阐释 28.论金融消费者信息权益的保障 29.论明星代言广告的法律规制

30.浅谈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现状及发展 31.论境外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32.试论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行使条件 33.论保险“霸王条款”的治理

34.刍议产品制造责缺陷的认定与证明 35.论格式合同及其规制 36.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 37.浅谈社会法的特有属性 38.论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性质 39.论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 40.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考察

41.关于政府干预的法律规制探究《郝宇峰四月份已交》 42.再论经济法的地位

43.论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机制 44.关于我国经济法定位的反思

刘功任

45.论反垄断法与专利法的“冲突” 46.论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 47.论反垄断法之宽恕制度

48.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探析

49.人民法院在我国反垄断工作中的职能解析 50.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探析 51.经济法调整对象之我见 52.论经济法主体

53.论经济法基本原则

54.论经济法的实施

55.论企业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 56.论企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57.论我国《反垄断法》的特色

58.WTO背景下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研究 59.自然垄断的法律规制

60.我国现阶段行政垄断的特点及其法律规制 61.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与完善 62.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探讨

63.《个人所得税法》的缺陷与完善 64.论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完善 65.证券交易征税问题研究

66.从税收法定主义看我国税收立法之不足 67.税收司法保障问题研究

68.我国开征不动产税问题研究

69.论招投标活动中招标人的义务与责任

70.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及配合制度研究 71.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法律引导与规范 72.外资并购的风险预测与法律防范

73.论我国《商业银行法》相关立法的完善 74.政策性银行法律地位研究 75.论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

76.论城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制度 77.论国有资产管理法的基本制度

78.试论国有资产流失与法律规制

79.论“知假买假”的性质

80.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

81.论消费者组织的定位及功能

8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与完善 83.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84.我国产品质量立法的现状及完善

85.食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探讨

86.论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

87.我国缺陷产品召回的立法现状及其法律选择 88.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研究

89.论我国的价格管理法律体制

2.专业经济法论文 篇二

一、关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体例和内容的思考

在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体例设计和内容编排上, 笔者以为, 不能完全按照某些法学类经济法教材的体例安排和内容选用。教师应区分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 即使使用的教材相同, 也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把握好不同的侧重点。即是说,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要因专业不同而异。

(一) 经济法教材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出版的各级各类经济法教材来看, 不管是体例的编排还是经济法律内容的选用, 都不尽相同, 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内容庞杂。笔者在给经济贸易专业学生讲授经济法课程中选用的经济法教材先后有: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的《经济法》, 杨紫煊、徐杰主编的《经济法学》, 李昌麒主编的《经济法学》, 漆多俊主编的《经济法学》。另外, 为教学的需要, 本人还持有其他多种经济法教科书。比较这些教材, 可以看出它们呈现出的种种特点:

一是经济法体例架构基本都包含了经济法总论、经济法主体、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 但彼此体例上还是存在差异。例如, 上述教材中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的《经济法》分为经济法总论、经济法主体、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杨紫煊、徐杰主编的《经济法学》分为经济法总论、经济组织法、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李昌麒主编的《经济法学》分为经济法的一般理论、经济法主体制度、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经济监管法律制度;漆多俊主编的《经济法学》分为总论、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调控法。可见, 体例的略微差异反映出学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认识的大同小异性。

二是经济法内容的选择显现出极大的差异。表现为受“大经济法”观点的影响, 把许多民商法的内容纳入经济法的教材内容中。如杨紫煊、徐杰主编的《经济法学》之第二编经济组织法, 有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民商法法律制度。北京大学教授高程德在其所著《经济法》前言指出:“民法也可以说是经济法, 而且我认为是最基本的经济法。”[1]因此, 该《经济法》前六章是民法的内容, 其他经济法教科书也有类似的情况。当然, 这个“大经济法”观点在早年的经济法教材中表现得很明显, 随着经济法学的研究深入和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的共识, 近些年来法学专业经济法教材对此作了修正。

三是各种经济法教材对基本概念的定义表述不一。研究经济法的不同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个概念下定义。如什么是“经济法”, 不同的教材给出不同的定义: (1)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 (2)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国家意志预期目标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些表述不一的定义让学生感到困惑,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以评析, 引导学生理解。

(二) 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体例和内容编排构想

鉴于以上经济法教材体例和内容存在的现状, 在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中, 笔者的思考是:经济法既然是法律的一个独立部门法, 在教学中就应该保留经济法的特色和理论体系, 其体例应当由经济法总论、经济组织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等四个部分组成。在具体内容选用上,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 虽然从法学的角度说, 在经济法教学中应彻底消除“大经济法”观点的影响, 所有民商法的内容不应纳入经济法的教学内容中, 因为法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民法、商法等部门法学习掌握系统的市场主体组织法 (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 和行为法 (如票据法、证券法) 。但是, 由于在非法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未必开设公司法、票据法等法律制度的课程, 而这些法律制度的了解与掌握对于学生来说, 无论是从学习经济法的角度还是学习经济管理或者贸易的角度来说, 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如果完全按照当前法学专业经济法教材的编排来授课, 无疑不适用非法学专业学生, 易造成学生理解知识上的困惑和所学课程之间的知识脱节。因此, 笔者在设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大纲中既注意到经济法是国家调整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围绕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 (即调整经济主体的组织管理关系、经济主体在经济行为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来编排内容, 也顾及到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 把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票据法、贸易法等法律制度编排进去。当然, 囿于课时有限 (有72学时的, 有54学时的) , 相应地缩减经济法抽象理论的讲授, 如经济法的地位, 因为这些理论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不大。

对非法学专业经济法的教学体例和内容以及各章的先后顺序排列, 笔者以市场经济组织、经济行为和国家对经济行为的宏观调控为依据, 按照一定的逻辑性提出如下构想:第一编经济法总论, 分为三章:第一章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第二章经济法津关系;第三章经济法的责任制度和实施机制。第二编经济组织法, 分为两章:第四章企业法概述;第五章公司法。第三编市场规制法, 分为四章:第六章反垄断法;第七章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章产品质量法。第四编宏观调控法, 分为九章:第十章计划法;第十一章产业政策法;第十二章国有资产管理法;第十三章国家投资法;第十四章财政法;第十五章金融法;第十六章价格法;第十七章票据法;第十八章对外贸易法。

诚然, 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 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的条文一一介绍清楚, 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 有选择、有重点的加以介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 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地设计与安排, 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关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 高等教育中课堂讲授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在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对经济法的理论和法律制度的讲解, 阐述自己所认同的经济法学精神, 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上面讲和写, 学生在下面听和记。实际上, 衡量经济法教学的效果, 不在于给学生传了多少“死知识”, 而在于使学生面对理论的阐述时能够理解通说, 在学习法条时, 帮助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去理解, 所以教学应该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客观的分析事物的思维习惯。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与沟通, 而不是单纯的仅用理论教学或是案例教学。

理论教学的好处是能使知识之间有一个逻辑的联系, 让学生概念清晰, 在经济法语境中对所学知识有整体性的认识;其弊端是枯燥难理解。案例教学的好处是可以克服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的单调, 用案例吸引学生, 课堂上注意力集中, 也有兴趣, 但案例教学的弊端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案例的内容, 可是找不到分析案例的切入口, 更困难的是, 他们无法用经济法术语或是一般的法律语言去表达对案例的思考过程。于是, 学生们便会向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案例好像与经济法没什么紧密的联系, 经济法究竟是什么?因此, 教师应当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 避免只注重法律概念的讲解和法律条文的阐述, 适当地引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课堂互动起来, 以实现教学目的。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 发现把理论讲解与案例相结合, 能让学生感到抽象的理论如何得到具体地应用, 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 在讲具体的法律制度时, 结合法律条款, 尽量地附上相应的练习题, 有的练习题选自司法考试试题, 实践性很强, 克服学生对法条应用的心理障碍, 保持激发学生对经济法学习的兴趣。因此,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能够达到向学生讲授知识的系统性也能够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非法学专业经济法具体教学方法之建议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对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有如下建议:

第一, 教学方法以具有知识性、思考性、启发性为指导原则。例如, 在讲解诸如上文提及的“经济法”等重要基本概念时, 教师可以把几本通用教材的观点都给以介绍, 启发学生找出各个定义之间存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再加以评析,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样在案例教学时, 更要融知识性、思考性、启发性为一体, 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采用讨论法教学时亦可根据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 以研讨为形式, 与学生同步思维。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应讲究一定的技巧。如上文分析, 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很必要的。那么, 如何使得教学方法的运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则是教师注意的关键, 在具体运用某一方法时应讲究一定的技巧性。比如说, 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过程中, 笔者认为对于案例的选择及教学运用, 教师应在备课时根据所授内容认真选取有代表性的、说服力强的典型案例, 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 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 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或答案, 在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争辩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个练兵场所。

第三, 多与学生沟通, 注重教学相长。 (下转第98页) (上接第158页) 笔者认为, 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是否得法还应当考虑经济法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差异, 考虑学生的听课感受。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当加强联系, 避免“一言堂”现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法的教学效果。笔者曾要求经济贸易专业学生对经济法的教学提出书面建议。学生提出的代表性建议有:教材中基础原理繁多, 案例不多, 无趣味性, 让我们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融合;所教法律知识应与贸易行业中的经济问题结合;教学中多一些民商法知识;希望能开展模拟法庭;配以练习思考题, 如选择题、填空题、案例分析题, 可提高学习效率, 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适当增加趣味性的图片、漫画;法律法规能用于实际生活中;等等。可见, 教师应适时地与学生沟通, 采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 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学方法, 促进教学相长。

诚然, 教师还可根据情况引入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式的教学, 促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在教学资源丰富的情况下, 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 变黑板教学为CAI课件教学, 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 而采用CAI课件教学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 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此外, 法律知识日新月异, 发展较快, CAI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 增长学生的知识, 开拓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高程德著.经济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5.

[2]潘静成, 刘文华主编.经济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

[3]杨紫煊, 徐杰主编.经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

[4]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M], 法律出版社, 2007, 1.

[5]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1.

[6]史明灿.谈谈案例在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06) .

3.专业经济法论文 篇三

[关键词]中医院校 药学专业 经济法 教学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熟悉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并能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加以运用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及教学定位的特殊要求,面向该专业学生开设的经济法概论课程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我院经济管理学教研室的任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对中药学专业营销等方向经济法教学的定位及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作为教学研究课题作了相应的调查和实践摸索。

一、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经济法课程是各大专院校法律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与之相比,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的经济法概论课程有着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与教学定位特殊。法律专业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法官、律师及法学研究人员,因此在教学中更注重立法研究、学理分析及适用法律、事后诊断案件的能力培养。而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中药经营管理人员及营销等管理人员,开设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提高中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追求交易稳定,确保交易安全,事前防范交易风险的知识和能力,即不出错、不受骗、不越界、以法保权,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用能力。

可见,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了在教学中对这两类学生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定位必有所不同。

2.前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差异。 法律专业学生有着较为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其课程开设严格按照法律专业的课程体系的顺序。而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的学生在学习经济法概论课程前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程甚少,通常只有法律基础一门课程。法律基础在我院于大一上学期开设,该课程为考查课,要求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作一了解即可。这就导致了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对法律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法律专业学生的差距较大。因此要使学生在无甚多法学基础、课业负担沉重的情况下尽可能掌握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可操作和实用的经济法知识。

二、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由上可见,由于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开设经济法概论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等不同,对该方向学生的教学必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我院经济管理学教研室的几名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调查和实践,现就教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拙建议。

1.要重视教材的选用。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由于就业后主要从事中药经营管理或中药营销方面的职业,这就要求其所学习的经济法概论课程涵盖面更为广泛,是“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只要是在以后就业中可能碰到的常用经济法律问题都应该涉及。因此,其课程体系不可能是法律专业学生所学的课程体系,而应该更为丰富,超越了严格的经济法体系内容,涵盖了民法、商法、社会法中的一些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因此在教材选用上,针对该特点,应把好教材选用关。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几位笔者认为中药学专业营销方向学生在教材的选用上应至少考虑涵盖如下体系的教材: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秩序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五大部分。

2.重视教学内容的体系性安排。上面提到经济法概论课程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基本涵盖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秩序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五大部分的内容。但就教材的實际情况来看,目前许多市面上的教材并未严格按照相关体系规划教材内容,呈现的基本是一种离散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要下足功夫,要根据课程的相关性从一定的角度、从有利于学生掌握的基本层面进行分类,给学生总结提炼出一条学习主线。在课程开始讲授之前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该门课程的体系,使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印象,然后在课程的讲授中再按照提炼的主线由浅入深进行讲授。

3.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最基本的培养目标是追求交易稳定,确保交易安全,有事前防范交易风险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对该两方向学生在教学中就不能像对法律专业学生一样特别强调纯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更应重视对经济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几名任课教师在多年的摸索实践中,教学方法和手段几经改进。

早期由于该课程于我院来说是一门新课程,几名教师在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单纯知识传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该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但学生在课堂上容易产生疲乏感,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参与度不够高。此后,为解决这种状态,任课老师开始采用借助知识培养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CAI课件教学,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有机结合,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且经济法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CAI课件教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且经济法律知识日新月异,CAI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此外,经济法概论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非常有必要。基于此,在教学中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因此,引入案例教学应是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用的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知识,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两种类型中,第一种类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要求较高,故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第二种教学类型,相信在后续的摸索实践中,教研室将会加大一型案例教学的比例,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尽显为运用型教学服务。

4.重视习题的灵活运用。在高校素质教育的本位下,我们不倡导题海战术,但是在经济法概论课程教学中适当地、灵活地运用习题对于学生的学习能起到较大的提升作用。

我们一再强调经济法概论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而任一学习法律的人都知道,单纯的法律条文十分枯燥,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贯穿一些习题。这些习题的讨论和分析可使学生快速理解法律条文,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适当的习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课堂习题讨论的参与度非常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习题的讨论和分析,大部分学生能摆脱对枯燥法律条文的厌倦,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但在这一方法的运用上要求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把握好度,切不可搞成题海战术,否则会适得其反;第二,习题的选择上要下功夫,要精炼,切不能滥;第三,运用的方式上要灵活,切不可“死”。

三、结语

由于对中药专业营销等方向学生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该方向经济法概论课程的教学必须做到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特殊性,在内容上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学阅读相关资料。教师在随时掌握经济法教材新增内容的前提下,更要不断了解经济法理论与立法的最新动态,根据发展变化动态,调整自己的讲授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等现代教学手段,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吸收量,在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更需要学生能够通过经济法学的知识去认识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宋毅.经济法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6(16).

[2]谭峰.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南方论刊,2006(2).

4.涉外经济法专业系主任信 篇四

您好!今向贵单位推荐我系毕业生XXX同学。能看到这份资料表明已成功一半。

该生是XX广播电视大学涉外经济法毕业的学生,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理论知识的管理人员。多年的工作实习历程和出身背景练就了他吃苦耐劳,敢于拼搏敢于创造的精神。大学几年的学习让他掌握了正确的人生观和法制观念,工作期间参加了单位派送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班的培训,让他学到了很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处理很多突发事件和棘手的事件,能很大程度的为领导分忧减忧,做好领导交代的每一件事。

该生多年从事管理协调工作,对人事协调和接待水平和服务方面有很大优势,因酒店工作也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层次的人,也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所以有较高处理这方面的能力。

XXX同学从小出生在农村家庭,因家庭比较贫苦所以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农民的思想动态和农村工作也比较了解,所以自认为将来如果要与农民打交道,他也能很好的恰当的处理好他们的工作和利益关系。

该生的性格和这么多年工作的磨练,养成了谦虚忍让的良好品质,对处理棘手的工作能做到不急不躁,不愠不火,把问题逐渐完善达到一个让领导满意的效果。该生大学所学专业也是法律专业,对工作中的会以法律为准绳,知法懂法,不会让单位利益受损,最大限度的维护单位利益。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对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要求都很高,从他踏入学校参加工作到现在,他不断学习磨练自己。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众所周知,办公协调人员其实就是一个万金油,是个多面体,涉外办公协调工作相对很复杂,要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外办公协调刚好是他的强项,相信他今后有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他正处于工作精力旺盛的年龄阶段,结合他的专业和他的工作经验,请贵公司给该生一个试用的机会,他将会和单位同事一起为公司创造更大限度的利益,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推动为贵单位事业蓬勃发展更尽一分力,让公司能创造最大利益。

最后,祝贵公司事业欣欣向荣、业绩蒸蒸日上,也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推荐人:XXX

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实习大纲 篇五

实习时间4周实习学分4学分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1、让学生了解涉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和涉外经贸企业的职能和业务范围、涉外经贸现状、涉外经贸业务规程、涉外经贸业务新动向和发展趋势。

2、通过对口岗位实践,并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涉外经贸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为毕业后能尽快胜任涉外经贸工作奠定基础,促进理论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3、通过实习,让学生向现场的同志学习,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

4、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特别是要了解我国涉外经贸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献身涉外经贸事业的信心和使命感。

二、实习的基本要求

为达到实习的目的,结合现场实际,实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了解、熟悉所在实习单位涉外经贸业务某一方面的情况,并根据需要为实习单位做一些基础业务工作。

2、了解、熟悉所在实习单位涉外经贸管理方面的情况,并根据需要为实习单位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3、了解、熟悉所在实习单位进出口、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涉外经济贸易管理方面的情况,并根据需要为实习单位做一些诸如发送邮件、草拟外贸函电、翻译涉外资料、草拟涉外合同、协助填报涉外单证、市场调研等工作。

4、了解、熟悉所在实习单位涉外营销工作方面的情况,并根据需要为实习单位进行一定的营销管理咨询工作。

三、实习方式

实习在地市以上涉外经贸管理部门和涉外企业进行,为了达到实习基本目的,实习包括以下基本环节:

1、请现场专家分别介绍各个单位实习岗位概况。

2、组织参观、考察。

3、组织学生上岗实践。

4、组织班级、小组和个人经验交流和讨论。

5、组织小组编写实习信息简报(每周至少两期)。

6、撰写实习报告,总结、评定实习成绩。

四、实习组织

1、实习学生接受经济与管理系的直接领导,负责实习组织、动员、计划实施、进度控制等工作的检查。

2、实习阶段实行“带队老师负责制”,全权负责实习学生的各项工作。

3、按实习学生人数的多少,设置实习指导教师1-2名:

4、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组长1人,并由专门指导教师负责掌握各组学生情况。组长的具体工作任务,由指导教师确定。

5、学院相关负责人、指导教师师、学生代表组成“国际经济与贸易生产实习领导小组”,每周定期开会,总结实习情况,研究后继实习的计划实施。根据需要开碰头会,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实习成绩考核

1、实习总成绩由带队教师根据其实习纪律、现场指导教师评语、实习日记、实习周记、实习中期检查、实习总结(报告)和实习论文各部分情况综合评定。

2、实习成绩采用等级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3、实习期间,学生须每天做好实习日记;每周实习后,学生须写出实习周记并于下周星期一由各组长交给带队教师;全部实习结束后,要写出实习总结报告,其内容应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即业务知识的主要收获、思想方面的主要收获、遵守纪律情况;根据实习体会和所学知识,完成某一内容(主题)的实习论文撰写。带队教师根据其完成的质量给出成绩。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实习为不及格:1)现场指导教师评语为不及格者;2)两次违反实习队规定的作息时间者;3)要求提交的实习日记、周记、总结、论文缺少一个者;4)未达到本次实习的基本要求者;

六、其他

1.学生的实习单位可由系里统一安排或学生自行联系

2.实习期间食宿等费用可联系实习单位协商解决

3.成立指导小组,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指导及与实习单位的沟通联系。

4.实习时间安排,可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灵活组织。

本大纲主撰写人:撰写日期:

审核人(系主任或主要领导):

6.专业经济法论文 篇六

2003年度自查总结

法学院 廖斌

自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品牌专业建设于2003年7月获准进入建设期以来,法学院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在学校品牌专业建设专家组的指导下,努力按照学院与教务处签订的《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实施责任书》实施专业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了今年的建设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将建设工作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品牌专业建设本年度基本情况

(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外聘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指导我院青年教师成长。2003年,我院外聘了两名教授担任法学学科带头人,指导我院青年教师成长,这两名教授分别是(1)何秉松,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具体指导我院廖斌的科研工作;

(2)刘家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指导我院刘永强、曹华两位教师的科研工作。

2.培养高级职称教师,引进高学历人才,优化师资结构。学院积极为教师晋升职称创造良好条件,国际经济法班主讲经济法的廖斌副教授顺利晋升教授,国际经济法班主讲国际经济法的罗泽胜、主讲行政法的杨书翔两位讲师顺利晋升副教授。7月份引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于海鹰、西南财经大学王恒、四川大学程皓、四川社会科学院侯泽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张鑫、辽宁大学刘秀明六位法学硕士。至此,我院国际经济法方向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更加合理。

3.送培研究生,为师资储备力量。于9月保送弋璘、周跃雪作为师资到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读硕士研究生,保送张志华到四川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4.加强师资专业培训。7月日,李邦军、陈峥嵘到成都参加;11月6日至12日,罗泽胜到北京参加“WTO事务培训”。

(二)课程建设方面

1.制定品牌专业课程设置规划,修订教学计划。在2003年3月全校进行教学计划制定时,我院即已根据国际经济法班的培养目标,按照先易后难、先理论后实务的原则,兼顾学生的知识结构,多次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讨论制定教学计划,并为该方向学生计划开设交叉学科必选课,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经济学课程。(附件教学计划)

2.督促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组织申报教改项目。学院领导多次深入课堂听课,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探讨改进途径。要求教研室将“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教研活动之一深入开展。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本年度我院有九位教师积极申报教改研究立项,其中“法学案例教学法研究”等8个项目获准立项。(附件文件)

3.组织品牌课程建设。学院大力支持申报学校品牌课程建设,由何礼果副教授、廖斌教授、税杰雄副教授分别担任法理学、民法学和经济法学的课程建设负责人,负责品牌课程的申报及建设工作,其中法理学和民法学已获准教务处立项,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期。学院还将刑法、民事诉讼法等课程列为学院重点课程进行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民法、刑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等专业核心课程及

世界贸易组织法等专业选修课的课件制作,并组织了院内课件比赛,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技术。法理学、民法、刑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等课程的学习指南编写工作也近尾声。(附件软盘)

4.推行教考分离,积极进行试题库建设。现已基本完成法理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等重点课程的题库建设。(附件)

5.进行课程类型划分,初步推行课程主辅讲制度。将法学类课程划分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分为基础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四个课程群,每个群确定一至两门课为主干课程。主干课程由一名具有副教授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力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其他教师担任辅讲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主讲教师负责课程授课计划的制定与检查、课堂讲授、课程进度监控、考试出题等重要事项,辅讲教师配合主讲教师,主要负责课堂讲授、作业批改、批改试卷等事项。

6.全面修订教学大纲。根据学校的安排,组织全院教师对全院46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尤其是涉及国际经济法班的课程如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投资法等课程,民商经济法教研室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讨论后制订,从而确保这些课程的内容体系协调、合理。(附件)

(三)学风建设方面

学风建设在法学院品牌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被学校批准为品牌专业之后,更是加大了学风建设的力度。为此,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1.成立了品牌专业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由法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其贵同志任组长,成员有廖斌、何礼果、杨书翔、何涛、周宏。领导小组成立之后,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使学生的学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制订辅导员和导师目标责任书。为了层层落实品牌专业建设关于学风建设的各项目标,法学院制订了辅导员和导师的目标责任书,将各项具体任务分解成具体的指标,并落实到辅导员和学习导师的工作之中。(附件)

3.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为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杯”科技活动,学院曾专门组织活动指导小组,对学生参赛题目进行遴选,安排实力强的教师指导学生。我院2000级国经班学生郭飞、李雪,2001级国经班学生盛景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创新杯”科技活动并获奖。(附件)

4.定期举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1)组织国际经济法班学生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黄勤南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杨树明、张玉敏教授等国内知名教授到我院举办的“法学名家论坛”系列学术讲座共10余次;组织学生参加我院教师举办的学术讲座20余次;(2)组织举办了法庭辩论比赛1次;(3)支持学生参加“法律援助接待站”活动,指导学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数十件;(4)组织学生深入到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到中、小学校和乡镇开展普法讲座等。(附件照片)

5.完善品牌专业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我院制定了《法学院关于2001级国际经济法班的暂行管理规定》(西南科大法字[2003]13号)专门就有关国际经济法班的入学选拔条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为法学品牌专业的学风建设指明了方向。(附件文件)

(四)加强对外学术交流

9月,廖斌到成都参加“中国商法学年会”。

10月13日至17日,王洪友到上海参加“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大学技术转移国际论坛”会议。

月日,何礼果到参加

月日,廖斌与何涛到深圳参加

11月25-26日,杨云虎到四川大学参加“知识产权研讨会”。

12月15-19日,税杰雄到北京参加经济法学年会。

(五)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方面

1.加强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6月,绵州律师事务所在我院设立了绵州律师人才奖,并向我院近十名优秀学生颁发了资金及证书;10月,我院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及相关教师到广汉市人民法院、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绵州律师事务所、江油鼎天律师事务所等教学实习基地联系2000级毕业实习事宜。

2.加强实验室建设。(1)加强司法鉴定实验室建设,购置了新的设备和耗材,制订和完善了实验室规章制度。(2)11月,电子法务和知识产权研究实验室所有设备到位并调试完成。(附件规章制度及简讯报道)

(六)图书情报建设

从6月至12月,我院投入万元购进国际经济法专业中文、外文原版优秀教材、学术著作共计册。

二、品牌专业建设经费使用情况

三、下一阶段品牌专业建设计划及安排

下一阶段即2004年度,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品牌专业建设将进入头关键时期。我院将全面按照我院与学校签订的《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实施责任书》的计划,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学风建设、科研建设、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方面继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争取取得更大的建设成果。具体而言包括

(一)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继续培养或引进教授1名或副教授1名;重点引进国际经济法方向研究生2-3名。

(二)在课程建设方面,出版系列重点课程学习指南;完善重点课程试题

库建设;完善重点课程主辅讲制度。

(三)学风建设方面,举办较有影响的学术沙龙等学生学术活动;举办与成都高校法学院学生间的学术交流;继续组织各种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第二课堂活动。

(四)科研方面,加强科研梯队建设,组织申报省部级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7.专业经济法论文 篇七

一、经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已有教学方法评价

1. 讲授法

受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教学内容多、知识跨度大、课时较少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法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理论、学生听讲为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具有系统阐述理论的优点, 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获取经济法基础理论和具体法律制度的知识。但这种教学方法形式过于单一, 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 不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师生互动, 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在各高校广泛运用,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优化了教学环境, 增加了讲授式教学方法的丰富性。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深奥的经济法学知识直观化, 有助于学生理解, 教学中大量案例视频的播放将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案例带到课堂中, 增进了教学的生动性,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有助于学生理论学习和能力训练。但单纯的动画演示和视频播放, 仍然是一种单向度的教学,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为中心, 学生居于被动地位的状况。鉴于讲授式教学的弊端, 不少授课教师积极探索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互动式、实践性教学方法, 改变填鸭式教学, 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师生交流、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学生自主性探索为基础, 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意愿为核心, 既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 又能使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但是经济法的教学对象主要是经管专业低年级的学生, 存在视野不够开阔、尚未系统学习过本专业知识和法学专业知识、研究技能和写作技能训练不足等问题, 这给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带来困难。贸然地让不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学生独立地对一门只进行过初浅接触的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难度较大, 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热情和兴趣。

3. 案例讨论

在案例讨论中抽象的法律知识被具体化, 书本上的规则成为了人们的具体行为和实际利益, 学生能够感受到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形成分析和运用能力。而且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案例讨论教学的实施也面临诸多问题。首先, 由于案例的具体性, 案例很难覆盖完整的知识体系, 单纯的案例讨论教学无法实现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其次, 案例讨论时常出现只有一部分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其中, 相当数量的学生一言不发或应付了事的情况, 导致总体教学效果不理想。再次, 经管专业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能在课堂上较快掌握法律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件, 单一使用简单案例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在分析相对简单的案例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科综合型案例虽然颇具挑战性, 但难度偏高, 低年级学生也是刚开始接触自己的专业, 能否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检验。案例的选择对案例讨论教学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作用, 上述情况给教师选择案例带来了一定困难。最后, 法学专业教育案例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研读和讨论案例, 自己领悟出案例的内容和原理。如果严格按照法学专业案例教学实施讨论不仅面临着课时安排、学生基础等障碍, 而且操作不当还会使经济法偏离专业基础课属性, 使经管专业经济法课程异化为“不伦不类的法律职业教育”。

4. 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是我国法学教育中常用的实践教学活动, 它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特点。有教学实施者认为可以将这种教学方法用于经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但仅针对经管专业学生简单实施上述教学存在较大问题, 可行性值得商榷。首先, 模拟法庭属于更复杂的技能, 对参与者的要求较高。因此, 在使用模拟法庭教学方法之前应该有一系列的学习, 学习好案例、制定法, 查阅相关文献, 训练适用、分析、归纳、评价的技能, 再以模拟法庭的方法学习将理论知识与技能一并使用。对于没有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学生, 要勉强在短时间内论证一个复杂的问题, 他只能采取快捷方式恶补, 这样的方法学习到的法律内容不会久留, 因此对学生没有长远好处。更坏的是这种方法如果得到鼓励会养成坏习惯, 而这种坏习惯会保留下来, 遗害一生。在法学专业教学中,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 且学生必须进行过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多数学习经济法的学生只是经管专业低年级学生, 受各种因素限制尚不具备系统的知识和扎实的技能。这些学生勉强实施模拟审判, 除了不会形成扎实的法律知识外, 还会形成一种错觉:诉讼就像一场表演, 是可以脱离案件事实和证据支撑孤立进行的辩论赛。其次, 模拟法庭的学生参与度有限, 每次最多能有一、二十人参与审判, 而且有的学生只是担任证人、鉴定人等角色, 这些诉讼参与人并未涉及适用法律、举证、法庭辩论等工作, 能力训练效果有限。模拟审判一般耗时较长, 经济法课时紧张是模拟审判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问题。

5. 法律诊所和参与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诊所和法律咨询是法学实践教学方法, 两者都将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带入了开放的现实生活, 符合现代青年学生乐于尝试, 渴望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但是两者都是由学生向客户或咨询者提供服务, 而且该学生对程序及结果担负主要的专业责任, 尝试和渴望的心理不能免除责任的承担。要低年级非法学专业学生承担如此重的责任, 有些勉为其难了。

二、改革经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

经管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当考虑两个因素:一、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属性和学生的非法学专业背景;二、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经济法课程不是法律职业教育, 它是经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其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市场经济法律素养, 即让学生熟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相关术语和知识, 较全面地了解规范市场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 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的能力并在专业工作中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对经济法课程来说,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 并非全能。教学应当针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 一方面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并改进和优化其实施环节;另一方面合理设置课程, 分阶段、分层次地巩固和深化知识体系、培养能力。

1.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

对经济法教学来说, 任何教学方法各具特色、各有优劣, 均可在教学活动发挥其功能。只要教学方法的运用符合教学规律、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 该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是恰当的。经管专业经济法课程涵盖了多个法律部门, 跨度大、内容杂, 学生往往在较短时间内从一个法律部门进入到另一个全新的法律部门, 并接触大量陌生的法律术语。在经济法教学中运用讲授法系统介绍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是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如, 多媒体课件、网络等) , 结合生动的案例, 通过讲解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概貌式的了解。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知识基础的前提下, 指导学生通过专题研究、案例讨论、模拟法庭等以互动的、参与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能力训练。

2. 改进参与式、实践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案例讨论、模拟法庭等教学方法用于经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 应当结合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其实施环节进行改进和优化, 避免不切实际地让低年级学生实施有着较高知识和技能要求的教学形式。

具体说来就是做“加法”、“减法”和“因式分解”。首先做减法, 在分析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上述教学方法的要求, 去除或简化适用于高年级学生或法律职业教育的内容和实施环节。其次分解主题,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单元, 降低难度, 以构成单元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最后加大教师指导力度,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指导, 在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技能训练等各环节进行全面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完成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和案例讨论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 结合案件或者社会热点提出问题供学生研究或者讨论。学生不是对复杂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或者运用不同法律部门对一个复杂案件进行从实体到程序的全面分析, 而是针对一个相对简单但能反映所学理论知识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如果所结合的案件和热点问题较为复杂, 教师应对案件和问题进行分解, 将其分解为与理论知识相关联的不同的事实单元和法律单元, 以这些单元为对象引导学生研究或者讨论。教师应全程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帮助学生寻找合理方法分析案件和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将法学知识与经管知识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多方面的分析问题, 在综合运用不同知识, 全面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找到最佳处理方法, 最终达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真正提高实践能力。例如, 在指导学生分析处理经营场所人身伤害案例的过程中, 启发学生结合管理学知识找到最佳的管理措施——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对消费者的最大保护, 从而树立经营者的信誉。

模拟法庭涵盖内容广、教学要求高, 在经济法教学中运用模拟法庭应压缩内容、降低要求, 将教学目的集中于让学生感受和了解诉讼程序, 初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的意识和证据意识。教师可选择事实相对简单的案件, 并带领一部分学生进行材料准备 (包括证据、诉讼文书等) , 让另一部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模拟审判, 扩大学生参与面。通过模拟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程序并认识证据的重要性。

法律诊所和法律咨询要求太高, 笔者不赞成单独在经济法教学中面向所有学生实施两种教学方法。但教师可以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观摩或参与活动, 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引入“学科综合化”思路, 设计新型教学环节

受各种条件限制, 在初次接触经济法知识的教学中经管专业学生只能获得基本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 要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运用能力, 还需在新的阶段设置更高层次的课程提升学生法律素养。学校可以引入“学科综合化”思路、设计综合化课程作为教学的高级阶段, 在多学科协同与综合的条件下, 使学生在更高层次提升法律素养。

“学科综合化”是指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学科和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 通过重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 使相关学科形成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 以发挥其综合优势。它的实质是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化突出了学生走向社会将要解决社会具体问题的复杂性、整体性和相互关联性, 淡化了学科间界限并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学科与社会系统的联系, 从而达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专业口径, 促进学生有机整合不同知识的目的。笔者建议设置由经管专业、法学专业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化实践教学课程, 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运用其专业知识, 依靠多学科的协同与综合,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在交流中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参与课程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课程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指导。在与法学专业学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经管专业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教师指导进一步接触和学习法律知识, 锻炼运用法律的能力, 整合经管专业知识和法学知识、提升法律素质。

经济法课程是旨在奠定经管专业学生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和能力基础的课程, 根据课程目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 运用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程真正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摘要:经济法是经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其开设目的旨在奠定经管专业学生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和能力基础。作为一门面向经管专业学生的法律课程, 教师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课程现有的各种教学方法既存在优势, 也存在劣势。教师应当在分析课程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合理运用并改进教学方法, 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管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

参考文献

[1]付音.经济法概论教学的几点体会[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03)

[2]王琴琴, 王有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认知需求、创造性人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2)

[3]黄少英.全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讨——以经济法教学为例[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3)

[4]何美欢.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J/OL].http://www.civillaw.com.cn

[5]宋平.基于财经类经济法教学目标下的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高教与经济, 2009, (12) :50

[6]李春超, 赵慧君, 曹华.高校学科建设实施课程综合化的研究[J].教育探索, 2005 (03)

[7]黄亲国.论理工科院校的课程综合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4 (05)

8.专业经济法论文 篇八

关键词: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互动教学

上世纪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在工商、经济学和管理学类专业中普遍开设经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这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必要举措,是我国经济发展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必然结果。但非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教材内容浅薄堆砌,追求大而全;其次是传授方式上注重课堂灌输式教学;第三是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及学生原专业背景脱节。因此,对于非专业学生的经济法教学呼唤真正的教学创新以实现经济法课程的真正价值。笔者以教授非专业经济法课程的经验为基础,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现实情境教学

非专业的经济法教学应以“问题”为导向,导入现实情境。情境教学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非专业学生法学基础薄弱,对教材“中药铺”式的知识点罗列无所适从,而情境教学让其通过社会热点和日常体验感受法律,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需求。进言之,情境教学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现实提炼出热点问题,引导教学有的放矢,增加教学现实感,避免枯燥无味的理论叙述。先贤曾言“多问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就经济法教学而言,这更是切中肯綮之论,关键就在于如何寻找问题,并以其串联教材主要内容。

第一,“问题”源于社会现实本身,但“问题”不仅仅是社会的简单反映,还折射着各类人群的不同认知。因此了解学生对社会现实的真实了解和态度,才能设计出好的“问题”。笔者就此采取了调查问卷方法。以消费者保护法为例,笔者对某本科班发放了50份问卷,发现学生最关注的是网购的消费者保护问题,而日常发生的消费纠纷也主要发生在该领域。学生对消费纠纷的认知主要停留在价格和质量纠纷上,而对消费纠纷解决的认知更仅限于与经营者协商以及简单报警处理上,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赋予的诸多权利和纠纷解决方式了解不深。问卷也显示,学生希望认识消费纠纷中可运用的法律武器,希望了解真实案例和法律实务,相关法理仅需稍稍提及。

第二,“问题”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逐步发掘和设计的,是对课程的预习和提炼。以产品质量法为例,笔者在课前问卷中发现学生常提及“三包责任”,但通过课堂和课下互动发现,学生对于“三包责任”的法律性质和背景知识较为欠缺,对与三包制度相联系的产品质量责任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异同也存在混淆。因此,笔者决定以手机购买流程为中心设计系列“问题”。首先是手机购买过程中的哪些问题适用消费者保护法,哪些问题会涉及产品质量法;其次是手机的退、换和修等是由国家规定,还是由商家与消费者协商确定,如何看待商家所谓的承诺;最后是如果手机发生质量瑕疵甚至是质量缺陷,作为消费者如何最快捷、最有效以及最大程度地索赔。由于手机是学生消费中的高价商品,上述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为教学创造了良好开端。

第三,“问题”并非凭空而来,应基于教材,如果说“问题”导向的教学是一种创新尝试,那么其必须在一定的“规矩”之内才能画成教学的“方圆”,而这个规矩无疑就是教材本身。任何创新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生兴趣的迁就,还必须让学生学之有物,学之有成。经验表明,非专业学生对经济法知识有着完全不同于专业学生的遗忘曲线,概括而言,其随着时间迁移,非专业学生的遗忘率远远高于专业学生。因此,如何让相对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无疑是难度较大的。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教学大纲关键,时刻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讨论在大纲范围内展开,防止教学过度“发散”,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以“互动”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

“互动”就是解决学生参与度的问题,把学生真正置于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形成主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和手段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由于非专业学生对法学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其对分数看重多基于“功利”目的。因此,要促进学生的高度认同和自主学习,必然要打造人人“互动”的多元化课堂。

第一,“互动”是在教师引导和协调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有别于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模式。教师在课堂开始进行知识点图表演示,然后学生围绕“问题”发言。以证券法为例,笔者在课堂开始中展示的知识要点主要是证券发行上市、监管和违法行为等,而“问题”则是如何成为上市公司,如何进行证券投资及监管,当局又如何为普通投资者打造公平保护伞等。而学生对证券投资较为陌生,其感性认识大多来自于新闻报道,因此往往在发言中聚焦于把上市混同于发行,把证券投资等同于炒股,把证券监管误认为是刑事侦查。之后笔者就发言做了评析,并进一步以案说法,从而让学生对证券法学习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互动”更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中心串联各方面,创造多元化课堂内容。笔者在经济法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对法学知识较陌生,但自有其专业知识背景,在分析法律制度经济合理性上,往往比法学专业学生理解更深;此外,学生之间的“作答”或“辩驳”,使得学生体会到问题的多面性和彼此观点的“互动”,使其不得不积极思考。最后,大多数学生会不自觉地将社会现实与课堂知识相印证,进行虚实之间的另一种“互动”,而这往往是课堂的点睛之笔,也是整个“互动”教学的归宿。而恰恰在这个环节,笔者常常感到知识储备的匮乏,学生往往成为发问方,而教师需不断地理清思路,总结评析,肯定学生的某些观点,而又适度地把教材内容作为现实的“解决方案”予以提示,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印象。

第三,多元化教学手段是“互动”载体。包括视频、幻灯在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量远非传统板书能比拟。“一图胜千言”,而互联网也能为教学提供大量现实素材和资料来源,但这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学生思维惰性增长,凡事都依赖网络信息,而在课堂上则通过手机来应付任何讨论和提问。因此,教师需要占领信息制高点,掌握比学生更多更有质量的信息,从而使得课堂上的“互动”变得不可替代且富有吸引力,并把教师所消化吸收的信息以多媒体等现代化方式予以呈现,这就既正面发挥了互联网环境的优势,又能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传递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真正尝到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营养餐。以证券法教学为例,笔者就大量运用了图表,这契合了证券法知识点具体细微但又环环相扣的特点,使得学生能一目了然地掌握相关教学内容。以合同法教学为例,鉴于其浓重的生活气息和日常生活背景,笔者大量运用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丰富视频材料,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以“案例”为主线的实践型教学

仅仅设计问题并互动讨论是不够的,还需要以现实例子进行验证,只有以案说法,才能具有说服力,并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为其最终理性认识打下坚实基础。案例型教学固然有着上述种种优势,但对于非专业学生也有许多缺点:一是知识传授“零散化”。案例一般只涉及某个知识点,而不能覆盖某个知识面。二是信息“芜杂化”。案例包含了大量个案事实信息以及来自案情的细节干扰信息。三是准备工作庞杂。教师必须预备覆盖全面知识点的案例。针对案例教学的利弊,笔者认为案例教学首先必须针对“问题”,情节简单,知识点突出;第二须以“问题”为中心准备案例群,重点讨论主要案例而将辅助案例留为作业或课后思考;第三,案例教学必须具有生动性,把“互动”教学融入到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

第一,要做好案例的拣选工作,做到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如果不能找到恰当的案例,则可以把现实案例进行改写和简化用以教学。案例必须围绕“问题”,法律关系相对简单,知识点相对清晰明了,从而能够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通过案例了解主要知识点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多维度的假设,从而将其他相关知识点也在课堂中加以覆盖。笔者在讲授公司法关于公司组织形式相关的内容时,经过调查,与学生共同设计的问题是“何种架构的公司最适合小成本创业”。笔者编写了合伙企业因引入新投资方转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案例,集中比较了两者在组织成本上的差异,并由此进一步考察了个人独资企业、一人公司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相关知识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与“问题”相关的案例必须以群组的形式出现,而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集中讲好一个主要案例,在此基础上,对其他案例进行简单的介绍和点评,这样能够以案例为载体形成网状的法律知识点,大大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笔者在讲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时候,问题是“如何看待IT行业营销大战及其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案例是3q大战,该事件人人尽皆知,涉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诋毁竞争以及限制用户的选择权等。此案例中360的诋毁做法固然不当,但也反映了腾讯限制用户选择权的寡头行为,而循此逻辑,笔者进一步举出了其他电商寡头的不正当竞争,这包括京东商城的网络价格战和阿里巴巴的打车软件返现等。通过上述案例群的分析和展示,学生对反不正当竞争法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把握。

第三,案例教学不能异化成讲授教学,而要让学生沉浸到案例本身的故事性中,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主动吸收案例背后的理论和思维。案例教学本身必须是“互动”的,笔者一般首先向学生以幻灯片、视频或口头形式介绍主案例,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扮演,在总结正反论点后加以“判决”,最后就实际审判情况进行深度评析,最后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对辅助案例进行思考,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学生对其加以快速点评,从而使互动案例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以“问题”为导向,以“互动”为手段,以“案例”为内容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行之有效,但此教学模式也有着很多不足之处,如“问题”的覆盖面有限,要想完全遵循教学大纲很难摆脱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再如“互动”教学对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课中情绪调动有着较高的要求,有时难免会出现“冷场”的局面。而“案例”教学如何把“听故事”和“学理论”糅合在一起使其相得益彰也是对教师一个很大的考验。因此,上述教学模式只能是笔者在教学上的一个尝试,希望能对教育界同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共同促进非专业法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9(1).

[2]董志峰.互动式教学: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4).

9.经济秘书专业简历 篇九

姓名: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目前所在: 天河区 年 龄: 22 户口所在: 汕头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63 cm 体 重: 53 kg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行政专员/助理:,经理助理/秘书:,人事助理: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珠海,佛山 工作经历 广东金鼎黄金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10-07 ~ 2010-09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担任职位: 客户经理 工作描述: 工作内容:通过电话向客户介绍公司产品,寻求意向客户,并以利润、盈利空间等引导客户操作产品,保持和谐的沟通,帮助客户得到最大的收益,降低风险。 收获:学会理财产品实盘操作,了解基础的市场政策对产品的影响;学到了销售基础话术。 离职原因: 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办公室 起止年月:2009-07 ~ 2009-08 公司性质: 政府机关 所属行业:党政机关 担任职位: 档案室实习生 工作描述: 工作内容:整理政府办公收发文文件,包括扫描、复印、检查、分类、整理、录入、归档等程序,与各科室、各部门联系相关工作,做好档案室文件管理。 收获:熟悉政府文件办公程序、档案管理方式和流程,掌握秘书文书管理技能实操。 毕业院校: 广东金融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学士学位 毕业日期: 2011-06 专 业 一: 经济秘书(行政人事方向)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9-09 2010-01 勤而优语言培训中心 初级日语 - -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工作要求协调各方面人事工作。 2、熟悉秘书各项工作,掌握办文、办公、办会工作流程与操作。 3、具备专业秘书知识和技能,包括文书写作、接待礼仪、档案管理、会议筹备、日常办公业务等实操技能。 4、独立完成工作,根据工作类型合理安排日程时间,及时做好工作的汇报与跟进。 5、熟悉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办公软件,基础掌握Flash、绘声绘影等软件的操作与运用; 6、掌握基础投资知识,结合资讯信息了解市场情况,实盘操作投资理财产品。 个人自传 1、具备秘书专业知识与技能,且有专业实习经历; 2、具备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目标明确,求实进取,对有兴趣的.事情能够积极并坚定追求; 4、为人随和、乐观,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坚定做好自己的工作; 5、做事积极、耐心,有计划性; 6、善于学习,改进工作能力,适应环境与工作的能力较强; 7、做事自觉,服从安排,善于与伙伴相处合作、协调沟通;

10.经济专业女生求职简历 篇十

求职意向xxxx

基本情况

性别:女 专业:经济 学历:高中

籍贯:安徽省 政治面貌:团员 联系电话:182XXXX1992

邮箱:87c7002@qq.com

教育背景

2011年9月-2015年7月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获奖情况

校内实践

2011-2012学年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社联宣传部干事

2011-2012学年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青志协宣传部干事

校外实践与实习

志愿服务:

2012.4 济南市风和家人敬老院志愿服务

社会调研:

社会实践:2012年寒假于交通银行实习

个人技能

专业证书:

计算机: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熟悉电脑硬件。

11.经济类专业的经济数学教学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教材及教学定位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74-01

1 让学生了解《经济数学》的重要性

《经济数学》在各个经济领域中基本上都可以用到。在经济管理方面,数学的思维、技巧和方法更是应用广泛,经济控制论、投资学、保险精算学、决策分析、金融预测中的案例无一不大量地使用数学方法,有些领域甚至使用了现代数学的最新成果,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使用充满了活力。作为高等院校经管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经济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理论知识和运算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培养成为在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统计等领域从事金融分析、经济建模、系统设计工作的经济数学复合型人才,还可以通过各种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有着积极意义。因此,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越来越引起各高校和授课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而实际的情况是,部分经济类院校的学生在经济数学的学习中存在错误的认识和行为。有的学生认为,经济数学都是一些符号式子和定理,与我的专业无关,学不学无所谓;有的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每次经济数学期末考试都有极少数同学的成绩是零分或几分,从一个方面说明学生中有的自暴自弃,放弃高数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中有的学习自律性很差,存在逃课现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为应试而被迫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述高数的重要性这项工作最好在学生刚接触数学时进行,为了具有说服力,应该向学生阐明高数在该专业中的应用情况,最好是举几个例子说明让学生口服心服这需要教师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必须对数学在经济类专业中的应用做全面的了解学校有关部门也可采用某一类专业的高数教学相对固定教师的办法,然后对教师进行应用实例方面的培训。

2 教师对教材及教学的定位

2.1 选用教材

现在所用的教材较注重理论知识应该转移到注重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上减少逻辑证明与理论推导弱化运算上的复杂性与技巧性还应该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突出数学应用与创新的思想。

2.2 从纯数学演绎和严密逻辑体系中解放出来适当降低严谨性要求

经济数学的教育是以应用为目的,其严谨性的要求就不应提得太高,所以对严格的数学定义抽象的定理命题及复杂的证明计算这些内容都应该合理的进行取舍在结论与公式的推导方面。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对一些难度大的证明代之以直观解释,把经济数学从纯数学的演绎推导和严密的逻辑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上,或者可采用更直接的方法即在每章的开始都用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引子以此引出相关的数学工具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得到引子问题的最终解释或答案激发学生学习有关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习惯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3 教学上进行改革

(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态度不要冷冰冰的,学生本来就惧怕数学+老师态度冷冰冰(或比较严肃)从而导致学生情感上都不想上数学课,多鼓励学生,并多些耐心辅导学生。为了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及增加学生的努力程度可以在考核方式上进行改变,平时成绩可以增加课堂表现成分的分数。多些用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

(2)教学内容不要过于数学化。高等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模式。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教师教学也是在学科意识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传授知识,因而忽略了经济类专业学生需要面对的是较为宽广的后继专业课程,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范围和知识视野。因此,在讲解内容时在不偏离概念本意情况尽量用学生懂得的知识进行引入或者用学生能理解的实际例子进行引入,进而推导出新的知识。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老师的成就感,学生不会一开始就出现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反而觉得这课怎么过得那么快。

(3)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多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一般上运用以下方法:①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学概念,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要结合专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中引出数学概念,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②用“对比法”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与运算,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采用对比法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与运算,这样,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新的数学概念与运算,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③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用实际问题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问题一环扣一环,便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实现,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④用“引导法+讨论法”展开习题课的教学。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大家讨论问题,不但可以达到释难解疑的目的,而且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正确的方法

作为高中生而言,主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高考,而教师也是想让学生在高考中拿高分。教师为了学生能够提高解题速度,通过类似的题型让学生大量的练习,这样学生遇到一种类型的题目时就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是条件反射所造成的,他们只知道怎么做,但一点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经济教学而言与高中来说侧重点是不同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再满足于懂得是什么,还要追求为什么,在专业学习中怎么在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需让学生明白这一点,而且对于教学方法也不能沿用高中的填概念讲例题给学生大量练习教学方式,必须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数学概念及原理,着重让学生懂得怎么运用到专业学习中去。

教学的过程很大成分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方法,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两方面因素必须协调好。

参考文献

[1]卢春燕.关于高职经济数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创,2008(35):104-105.

[2]陈亚丽.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55-57.

上一篇:保健医的职责下一篇:人事专员面试英文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