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英国对冷战形成的影响(精选2篇)
1.浅论英国对冷战形成的影响 篇一
2009年中山市石岐中学百米定向赛规程
一、主办单位:中山市石岐中学
二、竞赛日期与地点 时间:10月18日 地点:学校足球场
三、参赛单位:学校初一 初二年级各班
四、竞赛分组及项目设置
(一)组别:初一组、初二组
(二)项目设置:男、女子各两人,百米定向赛。
五、运动员参赛资格
(一)参赛运动员必须是本校学籍的在校学生。
(二)参赛运动员参赛年龄:为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者。
(三)所有参赛运动员必须通过健康检查方可报名。
六、报名规定
每班级可报男、女运动员各两人。
七、竞赛办法
(一)比赛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定向运动竞赛规则》
(二)比赛地图执行《IOF ISSOM2007》标准。
(三)计时器材:使用深圳市华瑞健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Chinahealth电子打卡计时系统。
(四)运动员出发顺序: 以个人为单位由计算机随机抽签按等间距编排,间隔时间出发。
(五)比赛距离:约2公里以内。具体比赛参数,由赛前赛事信息为准。
(六)百米定向赛规则:比赛是在小块场地内进行,用1:1000大比例尺地图。比赛采用一次性决赛的方式,未出发的运动员不能观看比赛。在比赛中如果运动员有意挤撞或阻挡其他运动员而妨碍比赛时,取消其该项比赛资格。
(七)团队定向赛:以队为单位集体间隔1分钟出发,每队所有队员都必须按规定顺序在必过点打卡,并且自主分工完成路线所规定的所有选择点(选择点顺序不受限制),以最后通过终点队员的成绩作为该队的团体成绩。
九、录取名次与奖励
(一)各组别均按成绩分别录取、奖励前八名。不足八人(队)参加的比赛项目,按实际参赛人(队)数减一录取。
(二)对获得前八名的运动员颁发成绩证书。
(三)团体名次:按各单位运动员在各相应组别比赛得分总和,分别录取、奖励获得团体(男、女)总分前八名的队伍。如果积分相同,以获得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以此类推。
(四)团体总分计分办法:个人赛前八名按9、7、6、5、4、3、2、1分计取。团体项目(团队赛)前八名按18、14、12、10、8、6、4、2分计取。
十、报名办法
(一)请各班级于 9 月 28日前将报名表送交体育办公室刘凯锐老师处,逾期不予受理报名。
(二)请报名表同时发电子文件至lkrlkrlkr@126.com,并统一命名为“石岐中学××班报名表”,凡不按照要求报名的,不给予参赛资格。
3、报名表上交并经资格审查后不得更改和补充。
十一、其他要求
1、参赛运动员自备指北针,电子计时系统、点标旗、电子点签、电子指卡由组委会提供。
2、身体患有心脏病、脑溢血、高血压、冠心病等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不得隐瞒病情参加比赛。
十四、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十五、本规程解释权属石岐中学体育科组。
2009年中山市石岐中学
百 米 定 向 赛
秩 序
册
2009年中山市石岐中学百米定向赛秩序
一、入场式
二、大会开始,全体起立
三、奏国歌
四、校长致开幕词
五、运动员代表讲话
六、运动员退场
七、竞赛
八、闭幕式、颁奖仪式
组织委员会名单
一、主席团成员: 主任: 田世兴 委员: 学校行政
政宣组:尹秀元 学生二人(服务员两名)
二、竞赛组: 学校全体体育教师
三、后勤组: 学校后勤处
四、地器材编排组: 王秋瑾 王 晓
五、裁判组: 裁判长: 曾斌
地点检录处裁判长: 刘凯锐(学生两名)终点裁判长:曾斌
终点裁判员:俞杜鹃 马飞驰 陶晓刚 陆晓燕 周丽萍 计时长: 邓柄林
终点记录员:朱 漫 吴凤娟 总记录(编排组): 侯清选 发令员: 张建军(服务员两名)
2009年中山市石岐中学百米定向赛竞赛规程
一、比赛地点:学校足球场。
二、承办单位:石岐中学
三、比赛时间:10月18日
四、比赛分组及项目:
1、初一年级男子组,女子组;初二年级男子组,女子组。
2、百米定向赛
五、参加办法:各年级以班为单位组成代表队。
六、比赛办法、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
(一)各组别均按成绩分别录取、奖励前八名。不足八人(队)参加的比赛项目,按实际参赛人(队)数减一录取。
(二)对获得前八名的运动员颁发成绩证书。
(三)团体名次:按各单位运动员在各相应组别比赛得分总和,分别录取、奖励获得团体(男、女)总分前八名的队伍。如果积分相同,以获得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以此类推。
(四)团体总分计分办法:个人赛前八名按9、7、6、5、4、3、2、1分计取。团体项目(团队赛)前八名按18、14、12、10、8、6、4、2分计取。
七、运动会将评比精神文明班级,具体办法另定。运动员名单
一年级(1)班 运动员:(男)001邢
程 002武少帅
(女)008王雨希 009王钰洁
一年级(2)班 运动员:(男)015张
滔 016王家轩(女)022张雨晴 023徐
悦
一年级(3)班 运动员:(男)029 龙
蕾 030 朱翔宇 0(女)036 左蓉蓉 037石雨婷
一年级(4)班 运动员:(男)043陶宇峰 044杨少卿(女)050 顾
晨 051沈
月
一年级(5)班 运动员:(男)057许乃渊 058陈
磊
(女)064李心梦 065郭瑗瑗
一年级(6)班 运动员:(男)071徐
翔 072陈
昊(女)078许小萍 079李
晨
一年级(7)班 运动员:(男)085 王
达 086 王流东
(女)092俞佳韵 093于
佳
一年级(8)班 运动员:(男)099李水荣 100王
森
(女)106吴晓琪 107华可心 一年级(9)班 运动员:(男)113许艺耀 114戴子城
(女)120 徐
宁 121余珂琦
一年级(10)班 运动员:(男)127方于晨 128水贺亮
(女)134刘佳慧 135 陈
丽
一年级(11)班 运动员:(男)141包
帅 142 马
涛
(女)148钱梦婷 149沈娟娟
一年级(12)班 运动员:(男)155夏文韬
156 王
杰
(女)162 沈
威
163 许红干
二年级(1)班 运动员:(男)169陈苏全
170 杨思远
(女)176韩
肖
177张旖旎
二年级(2)班 运动员:(男)183王阿冬
184邱步童
(女)190顾
欢 191范俊华
二年级(3)班 运动员:(男)197陈施春 198马
俊
(女)204杨维伟 205秦剑英
二年级(4)班 运动员:(男)211胡呈祥 212胡呈勋
(女)218 李圆圆 219孙彤彤
二年级(5)班 运动员:(男)225刘
涛
226李苏阳
(女)232叶俊岑
233 吴小婷 二年级(6)班 运动员:(男)239黄京隆
240戴
磊(女)246党凌芸 247虞星恬
二年级(7)班 运动员:(男)253黄周钰 254郑
磊
(女)260曾伟娜 261周亚芹
二年级(8)班 运动员:(男)267孟天明 268姚君伟
(女)274 许梦丹 275 顾成巧
二年级(9)班 运动员:(男)281雷信文 282陈
锴
(女)288李蔚芷
289薛
颖
二年级(10)班 运动员:(男)295 贺
顺
296周颖
(女)302黄莉娟
303 姜倩倩
二年级(11)班 运动员:(男)309钱施嘉 310王阿建
(女)316崔
婷
317邓童童
二年级(12)班 运动员:(男)323曹成明
324邢志盛
(女)330崔梦娇 331董莲子
二年级(13)班 运动员:(男)337卞兆鹏
338车锡成(女)344余梦婷 345夏
璐
二年级(14)班 运动员:(男)351 余先东 352丁
胜(女)358夏
菲
359 陈新晶
2008年中山市石岐中学百米定向赛成绩公布
初一年级:
团体一等奖:一(8)班
团体二等奖:一(团体一等奖:一(初二年级:
团体一等奖:二(团体二等奖:二(团体一等奖:二(2)班 一(10)班
11)班 一(9)班 一(12)班 7)班
3)班 二(6)班
2)班 二(9)班 二(12)班
2.浅论英国对冷战形成的影响 篇二
1 英国在二战中牵制美国以分裂盟国的活动
反对苏俄的扩张乃是英国几百年来所坚持的传统外交政策之一。正如丘吉尔所说:“在过去的25年中, 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如一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关于共产主义的那些话。” 二战中的短暂合作并不能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 原来的矛盾仅仅是被掩盖起来而已, 它必然要在大国间的合作中表现出来。
1.1 英国拖延开辟第二战场
早在苏德战争爆发, 丘吉尔表示可以对苏联进行援助时, 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了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但丘吉尔却一再加以拒绝, 不愿意在英国还面临很多困难的时候, 帮助苏联减轻压力, 而力劝罗斯福用北非登陆代替第二战场。罗斯福考虑到与英国政治上的结盟关系, 不愿意为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而去得罪自己的资本主义盟友。就这样由于英国的一再牵制, 使得罗斯福对苏联在1942年内开辟第二战场的诺言化为泡影。
1944年军事上的胜利已不能弥合因拖延第二战场开辟所造成的苏美之间的裂痕。斯大林从英美一再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行动中, 对于他们与苏联合作的目的和诚意产生了怀疑, 坚定了苏联的安全不能寄托于西方许诺的信念, 坚定了战后一定要控制东欧, 在苏联的西部边界筑起一道有利于国防的“安全带”的设想。斯大林的失望和愤怒是如此强烈, 苏联和英美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可能性受到的损害又是如此严重, 以致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不无理由地认为, 在第二战场问题上“许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或许是促成冷战的最具决定性的一个因素。
1.2 英苏在东南欧的冲突
为在巴尔干争得立足点, 保障英国在地中海的生命线, 1944年10月, 丘吉尔与斯大林达成了著名的“百分比协议”, 秘密划定了彼此在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的势力范围。这份背着美国签定的瓜分势力范围的协议埋下了美苏冲突的种子。美国在战争中坚持“自决”原则, 从战后自己独霸全世界的战略考虑出发, 一向对于英国和苏联可能象一战中那样, 私下进行势力范围的划分表示强烈反对。
在波兰问题上的冲突, 既是苏美英战时同盟发生裂痕的导火线, 又是战后美苏冷战的引爆点。波兰问题对英苏来说, 事关荣誉和“生死的问题”, 双方对此争论不休。丘吉尔不断致电罗斯福, 要求英美联合起来向苏联施加压力。因为“长时间的推延对于苏联人极为有利, 因为这样他们或他们的傀儡可以从容不迫地清洗他们所不喜欢的人。”133希望两国“毅然决然地起而应战”。美国在英国的一连串鼓动下, 逐渐同意在波兰和东欧问题上和英国采取一致步调, 共同抗衡苏联。
综上所述, 英国的保守党政府, 在战争结束前, 针对战争形势的演变和同盟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 早早就已经勾勒出英国战后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其核心就是推动美国采取强硬政策, 提防潜在的苏联威胁, 极力促使美国继续留在欧洲大陆以平衡苏联势力, 维护大英帝国利益和欧洲均势。
2 战后英国的联美抗苏政策
二战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英国沦为二流国家, 苏联则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欧洲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有利于苏联及东欧民主力量的一边倒局面。追求均势是英国的外交传统, 战后英国最为关心的便是恢复欧洲的势力均衡。面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英国政府意识到必须首先重建战后英美“特殊关系”, 督促美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因而英美关系遂成为英国战后外交政策的主要依靠和支柱。
2.1 伊朗危机与英美石油协定
二战中, 为了防止亲纳粹的伊朗国王把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交给轴心国支配, 英苏两国共同占领了伊朗。1946年在英美两国陆续撤出后, 苏联非但没有按期撤军, 反而还在占领区内支持与保护伊朗内部的分裂活动, 制造了“伊朗危机”。
战后不久, 眼见苏联迟迟没有撤军的意向, 英国外交部就决定“作出一个重大牺牲, 在平等的条件下, 欢迎美国进入……长期以来被视为特殊保留地的中东”。1945年9月, 两国签定了“英美石油协定”。英国试图通过给美国以石油利益, 来换取美国对中东石油产区的保护。不过, 当时孤立主义势力仍在美国占据主流地位, 美国不愿意为了英国的利益而卷入与苏联的冲突中, 在1946年4月以前, 一直未批准这一协定。
1946年1月, 伊朗向首届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了对苏联干涉其内政的指控。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斥责苏联的举动是一种侵略扩张行为, 提醒美国警惕苏联的野心, 鼓动美国参与遏制苏联。从1946年春起, 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从与苏合作转向对苏遏制。在美国的压力下, 苏联被迫让步。伊朗危机的解决固然是美国改变政策, 采取强硬态度的结果, 但与英国的不懈努力也不无关联。
2.2 拉拢美国共同分裂德国
德国地理上联结东西欧, 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英国看来, 战后与苏联的对抗在所难免, 德国有朝一日仍是对抗苏联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提醒美国人同苏联打交道将会危及欧洲的安全, 并要促使他们支持对苏实行强硬路线”
英国自身的和德国英占区的经济问题成了英国分裂德国、遏制苏联的突破口。战后德国最急需的是粮食, 英国占领的西北部的鲁尔区粮食缺乏尤其严重, 这对本身经济困难的英国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根据波茨坦协议第14款规定, 德国在被占领期间应被视为一个经济单位。于是, 英国要求苏占区——德国的东部, 粮食盛产区——向英占区提供粮食。但苏联政府认为根据盟国的约定, 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各自控制, 苏占区并无此义务而加以拒绝。解决不了英占区的经济问题, 必然会造成该地区的动乱, 从而危及英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于是英国即开始筹划分裂德国、分裂战时盟国关系, 积极离间美苏关系, 极力把美国也拉进分裂德国的阵营里。而当时美国仍然想维持与苏联的合作, 并没有打算将彼此之间的冲突公开化。
1946年7月, 英国正式提出:联合王国将在互惠的基础上同其它占领区实行合作。之后更主动向美国靠拢, 在1947年1月1日, 与美国合并两国占领区, 成立所谓的“双占区”。这是分裂德国的开端, 战时的盟国关系走向破裂。
3 英国正式将美国力量引入欧洲
3.1 丘吉尔的冷战宣言
1946年3月5日, 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了铁幕演说。丘吉尔提出, 美国应当负起对未来的责任。他声称“只有对抗才能阻止苏联的行为, 要完成这一任务, 只有依靠有血缘关系的英语民族联合在一起”, 号召英美结成同盟, 要求美国领导自由世界发动反击专制主义的斗争, 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 实现英语民族对世界的统治。丘吉尔的演讲引起了强烈反响, 陪同他演讲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几次带头鼓掌喝彩, 对转变美国领导人的态度起了很大作用。而对苏联来说, 铁幕演说是英美联合对苏冷战的开始。
英国的统治者们明白要想长期有效的遏制苏联, 就必须让美国更直接地介入欧洲事务, 担负起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英国的鼓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美国允诺继续在欧洲驻军, 同英国签定了双占区协定。但英国并没有满足, 仍千方百计的寻找机会, 把美国的力量正式引入欧洲。
3.2 向美国移交在希腊和土耳其的权利
英国使美国承担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 发动对苏冷战的最重要的一招是将希腊、土耳其交给美国。
希腊原来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而到1944年10月获得解放时, 希腊共产党控制了大部分国土。英国通过百分比协议又重新控制了希腊, 英军随后进驻并扶植傀儡政权。1946年, 希腊共产党不堪忍受英国帝国主义和希腊反动派的残酷镇压, 重新起来战斗。对于英国而言, “由于军事和战略上的原因, 不应该允许希腊和土耳其落入苏联控制之下”, 应该主动地把这一地区的权利交给美国, 鼓励美国承担起扶持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政府反苏的责任。
1947年2月21日, 英国政府照会美国国务院:鉴于国内经济困难, 英国将不得不在3月底停止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英国希望美国政府取代英国来维护西方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利益, 决不能让它们落入苏联的控制之下。“这封电报象是在美国领导人中投了一颗炸弹。这实际上等于向他们说:英国统治下的和平正撤离地中海, 如果他们不去填补这个缺口, 它就要被俄国人填补。”美国政府立刻意识到这是英国拱手将世界领导权交给了美国, 美国应该当仁不让的把这个任务接过来。杜鲁门政府立即作出反应。3月12日,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一篇咨文, 要求美国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四亿美元的援助, 并派遣军事人员。这就是“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战时大同盟的正式破裂, 战后美苏冷战年代的正式开始。
冷战主要源于美苏矛盾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和较量。但是, 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作用决不能低估忽视。英国工党政府在1946年上半年已制订出冷战政策, 其基本点是:竭力抵消苏联的影响力, 与美国结成亲密的联盟, 推动美国采取强硬政策, 承担更多的责任, 确保英国的利益和安全。而在同一时期, 美国政策才刚刚开始从在英苏间中立向和英国结盟联合遏制苏联转型, 这个转型到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笼才完成。所以, 英国并没有完全坐等美苏对战后世界的安排, 它有着自己明确的冷战政策和外交目标, 并为了本国的利益而将其积极付诸实施。因此, 绝不能忽视英国在冷战爆发中的作用。
摘要:史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 有关论著不断问世, 学术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往往只是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角度分析, 而忽视了英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事实上, 英国在二战前后的所作所为对美国的对苏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美国发动冷战起着不可忽视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冷战的起源,英国,英美关系
参考文献
[1][英]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三卷, 伟大的同盟)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3:323.
[2][英]约翰.W.梅森.冷战 (1945—1991)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9.
[3][比]E.N.德泽勒皮.丘吉尔的秘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4:161.
[4]T.安德森.美国、英国与冷战, 1944-1947[M].美国密苏里大学出版社, 1981.
【浅论英国对冷战形成的影响】推荐阅读:
中国留学生对英国教育08-22
英国硕士留学的基本条件09-02
英国奖学金的申请套路07-23
去英国读硕士的申请时间08-09
英国留学的优势有哪些10-23
英国备受喜欢的10所大学10-31
英国人教育顽皮的孩子10-31
英国留学风情之老舍在英国12-09
英国大学的教育形式比较灵活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