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泥》小班美术教案(19篇)
1.《橡皮泥》小班美术教案 篇一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 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游戏并不只是童年期一种特有的、快乐的活动, 它同时也是对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有价值的一种活动, 可以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优条件。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促进幼儿大脑健康发育、开发初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键过程。由于幼儿生理发育水平的限制, 幼儿美术教学的施教方法、手段和过程的设计对教学的效果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将游戏融入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 正是为了对幼儿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培训。游戏式教学不再直接注重绘画、手工技巧的学习和作品效果的评价, 它根本不必考虑画得好不好、做得像不像, 它注重的是孩子通过各种绘画、手工活动, 来充分宣泄情感、展现能力, 它考虑的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何更具有丰富性、随意性、游戏性。它真正使幼儿美术活动成为让孩子自由翱翔的广阔空域, 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游戏化美术教材的选择
1.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 生活经验较少, 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我们就可以设计“蜗牛赛跑”、“蜻蜓花中飞”、“企鹅跳舞”等手工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食物或其它事物为题材, 如“妈妈的花衣裳”、“我爱吹泡泡”、“五颜六色的棒棒糖”、“马路上的汽车”“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绘画、撕贴内容。
2.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
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 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 如:在“我爱吹泡泡”绘画活动中, 教师事先准备好几瓶肥皂水, 让幼儿在室外玩“追泡泡”的游戏, 并引导他们观察泡泡的变化 (由小到大) , 让他们在快乐地游戏中感知泡泡的产生、变化和特点, 再适时地结束游戏, 以“泡泡这么有趣, 可是一会儿就变不见了, 如果我们把它画下来多好啊!”激发幼儿画泡泡的兴趣, 而先前直观的泡泡游戏使幼儿在作画时更好地把握泡泡的特征。在活动中由于游戏的引入, 绝大多数幼儿较好地完成了“吹泡泡”的作品, 同时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对独立完成美术作品的自信心也大幅上升。
三、游戏化美术材料的投放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 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 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 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 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 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 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 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 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 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 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 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 幼儿只需轻轻一喷, 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 (胡萝卜、藕) , 等等, 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 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兔做新衣, 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 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四、游戏化美术教学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越小的幼儿越是如此, 这与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都有很大关系, 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 所以常常认为玩具狗、布熊等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这属于心理学上的“儿童泛灵论”。要顺应孩子的这一需求, 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 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 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 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 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 笔者在活动中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 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 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 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 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 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顶, 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 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 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新房”。这时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 贴在小兔的屋子上, 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还有在绘画活动中“帮妈妈绕绒线”中, 我在活动的开始, 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 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 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 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 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 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 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剪纸“雪花”活动中, 教师让幼儿把小纸条变成一片片的小雪花, 然后将小雪花放在一起, 和幼儿一起玩下雪的游戏, 并让幼儿在捡雪花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桔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又如用弹子蘸上颜色, 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 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还有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 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 对着白纸吹泡泡, 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 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 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在折纸添画小狗时, 由于教师始终用游戏的口吻, 幼儿在折出不同方向的耳朵时, 会为自己解释:“小狗听见声音了, 所以这个耳朵是竖的。”还有一位幼儿把小狗嘴巴画歪了, 说“这是小狗生气了”, 这都显得轻松自然, 孩子会在这种乐趣中成长, 而教师千万不要为此恼怒或责备孩子。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 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 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 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 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 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 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 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
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 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 陆嘉琪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 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她下去继续作画, 而是对他说:“琪琪, 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 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 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关紧, 别让大狮子跑出来。”陆嘉琪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苹果”中, 季朝阳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 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 边带劲地涂了起来。
五、游戏化评价, 让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 我在评价幼儿作品时, 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幼儿学画小鱼时, 我们对幼儿说:“谁画的鱼儿最漂亮, 小猫就会来钓鱼。”这时幼儿的绘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为了招徕“小猫”, 他们画鱼儿的时候特别认真仔细。评价时, 教师一边观察巡视, 一边在幼儿的作品旁印上不同数目的“小猫印章。幼儿一边数, 一边兴奋地交流着:“我有三只小猫来钓鱼, 你呢?”“我比你更多, 我有五只小猫呢。”洋洋小朋友对我说:“老师, 今天我这儿只来了一只小猫, 明天我画许多许多漂亮的鱼儿, 你能多请几只小猫咪吗?”我微笑地朝他点头, 表示非常愿意。
就这样, 我如法炮制:画瓢虫, 我给孩子们印“叶子”;画乌龟, 我就给孩子们印“兔子”;画小鸡, 我就给孩子们印“小虫子”……运用这种有趣的游戏评价形式后, 每一次的作品讲评, 幼儿都充满着期待。游戏化的评价避免了单纯的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 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提高幼儿美术技能, 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美术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六、结论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而美术活动与幼儿的游戏行为存在着本质的一致, 即幼儿作为主体从活动中获得愉悦与满足, 顺应儿童天性的美术活动就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突破了这种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 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 运用游戏化美术教学的形式, 为幼儿提供游戏化的绘画环境, 采用寓美术技巧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 使幼儿体验了艺术活动的乐趣和美感, 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时让幼儿珍爱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异想天开, 充分开掘和发挥孩子们的艺术潜能。不但大大提高了美术的教学效果, 而且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05.
2.小班美术活动“多彩的泡泡” 篇二
1.让幼儿学习画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能大胆选择色彩涂刷,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画有小鱼的画纸
2.各种颜色的油画棒若干
3.已调好紫、黄、蓝三种颜料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小金鱼》进场
幼儿跟随《小金鱼》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进教室。
师: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做游戏吧!(顺着椅子游,正好坐下)
师:宝宝们,坐到小椅子上休息一会儿吧。(坐下来)
二、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玩得真开心,喘口气吧!哎!一喘气吐出一个大泡泡。
师:宝宝,你们刚才看妈妈是怎么吐泡泡的。
1.教师出示范画画泡泡
师:小蜡笔,转呀转,转出一个大泡泡(转出一个小泡泡、转出一个红泡泡、蓝泡泡)转个泡泡手拉手,转个泡泡躲猫猫。(画时用力)
师:哪个宝宝愿意吐个泡泡呀?(举手回答)
师:宝宝,你过来。选一个你喜欢的颜色。请两个幼儿说儿歌。(宝宝,用力呀,不然泡泡就破了。夸得语言:你吐得泡泡又大又圆;可爱的小泡泡;调皮的小泡泡;你看它是躲猫猫的小泡泡;看,这是一对友爱的小泡泡。)
小结:我们吐了这么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我们来给泡泡照张相吧!
2.教师出示排刷和颜料
师:我们请小排刷和颜料来帮它们拍照吧!
师:妈妈喜欢紫色的。
师:小排刷,手中拿,紫色水里走一走,舔舔干,走到纸上来拍照,左边起右边停。紫色照片拍好了,小排刷要回到自己的家呀。(示范:不小心弄到手上颜料,怎么办?让幼儿回答)
师:宝宝,你们是不是也想试试呀?
幼:想。
师:好,轻轻地游到画纸前,用油画棒画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然后用你喜欢的颜色给它们拍张照片吧!
三、幼儿操作
幼儿作画时,教師指导并用语言提醒幼儿:宝宝,用力吐一个大泡泡;小泡泡;小鱼想吐一个手拉手泡泡。
四、相互欣赏幼儿作品
师:宝宝,把你的照片放到这边空地上,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个泡泡。看看其他宝宝拍的是什么颜色的照片。它是紫色的,五颜六色的照片真漂亮。
五、结束部分
3.《橡皮泥》小班美术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懂得一些玩运动器具的正确方法,知道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2、通过故事的学习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
3、培养能注意力集中地倾听故事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贴橡皮膏的小熊:
提问:①这是谁?它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小熊受伤后,会有什么感觉?学学看痛是什么样子的?
③那小熊为什么会受伤呢?(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鼓励大胆地讲述。)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分段讲述故事(分段出示图片)
1、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
①小熊玩什么时受伤了?哪里受伤了?
②为什么会受伤的`呢?
③告诉小熊怎么样才能不受伤?(一起做扶好扶手滑滑梯的动作。)
2、讲述故事第二段:
提问:
①小熊玩什么时又受伤了?伤在哪里?(认识膝盖)②为什么会受伤的呢?
③告诉小熊怎样才能不受伤?(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余一起学做爬攀登架的动作。)
3、讲述故事第三段:
提问:
①小熊哪里受伤了?为什么会受伤的呢?
②你知道怎么样才能不摔跤吗?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③如果摔倒了,怎么办?怎么样才能不受伤?(摔倒了要用手撑地,集体做撑的动作。)三、讨论如何保护自己提问:①你受过伤吗?你是怎么受伤的?
②看见别人受伤了,你会怎么做?(幼儿讨论)
四、小结。
4.小班数学《好玩的橡皮泥》 篇四
小班数学《好玩的橡皮泥》
抛问
1、说说儿童排序经验的发展经历哪些过程?
2、思考你认为本活动对小班幼儿的挑战与难点在哪里?
活动目标:
1、尝试比较橡皮泥球的大小,对橡皮泥进行排序。
2、喜欢玩橡皮泥,感受和橡皮泥球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红、黄两色,大小不同橡皮泥团若干个;扭扭棒若干;竹签1根;小垫板12块
核心知识点:比较大小、排序
活动过程:
一、捏泥团,比大小
1、出示2个颜色、大小不同的橡皮泥球
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将橡皮泥搓成圆球,和同伴相互比大小。
l 儿歌:搓搓搓,变变变,12345,变成一个红团团(黄团团)
l 和老师比一比,和同伴比一比谁的团团大,谁的团团小 l 提问:我手上的泥球大小变过吗?和你比就小了,和他比又大了,好奇怪呀。
3、玩泥团
l 幼儿把一个泥团变成2个大小不同的橡皮泥球。
l 说说哪个大,哪个小。
二、泥团排排队
1、加个泥团团
拿出一盘泥团团,幼儿选一个,和自己的两个泥团团一起排排队。
说说你的团团是怎么排队的(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2、泥团变变变
提问:泥团排好队像什么?
5.橡皮泥教案-认识橡皮泥 篇五
1.认识橡皮泥,知道橡皮泥的由来、保存方法等。2.爱上橡皮泥,通过橡皮泥培养动手能力。
3.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生知道橡皮泥的由来,日常保存方法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玩橡皮泥的兴趣。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橡皮泥(学生)橡皮泥 教学过程:
1.橡皮泥的由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橡皮泥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播放橡皮泥制作原理视频。
(3)自从1956年问世以来,橡皮泥就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最开始的橡皮泥只有灰白一种颜色,但随后的几年里橡皮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和香味。包括夜光的、金色、银色、香波味、刮胡水味等等。今天我们来认识橡皮泥(板书)2.你问我答
(1)对橡皮泥,你还想了解什么或者有什么想问的吗?(2)看来同学们有很多疑问,我们一一来解答。
橡皮泥有毒吗?物品本身没有毒害,但是长期使用,上面 会沾有很多的细菌,所以玩后,要洗手。
橡皮泥干了怎么办?用一块湿的毛巾罩在干的橡皮泥上,不用半天时间,又可以用了或者沾点水揉揉。3.橡皮泥的常用手法
(1)你知道怎么玩橡皮泥吗?
(2)教师小结:常用的手法有揉、搓、捏、贴、插、剪、切。
(3)师生共同示范。4.鉴赏作品
(1)欣赏橡皮泥作品
(2)教师小结:接下来的几节课中,我们一一来制作精美的作品。5.小结
(1)学生谈想法或感受。
(2)教师全课小结 板书:
认识橡皮泥 橡皮泥的由来
橡皮泥你问我答
6.《橡皮泥》小班美术教案 篇六
一、选择有“趣”的教材、材料
1. 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而非传授技能。加之,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比较少,往往只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平时接触较多的一些东西感兴趣,幼儿往往更容易被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所吸引,从而产生积极动手操作、大胆想象的欲望,成为活动的主体。所以,要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首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就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例如“一串红”“小鱼吐泡泡”“好吃的糖葫芦”,这些都是幼儿所十分熟悉并且喜爱的事物,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容易激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兴趣,进行主动学习。
2. 准备丰富且有趣的美术活动材料
幼儿运用工具的过程,不仅是技能的训练,也是培养绘画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手指点画《彩色的雨滴》,让每个幼儿利用自己的手指这一有趣的绘画工具,画出雨滴的形状;又如:在蔬菜印画中利用形象的蔬菜切面,幼儿通过压印画出不同的图形,蔬菜本就是幼儿所十分熟悉的,通过多种蔬菜切面的呈现,能够很快地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相关情感,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所以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这些“杰作”时,自然而然就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既产生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又训练了一定的技能,因此美术活动材料的选择不仅要丰富而有趣,更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两者相辅相成,有效结合,从而帮助幼儿培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创设审美环境,激发动机
选材确定好后,要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情绪上的兴奋,进而转变为绘画的冲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比如,在绘画小蝌蚪时,教师把小蝌蚪放在玻璃瓶内,然后利用幻灯片把小蝌蚪的姿态放映出来,小蝌蚪在灯光的照耀下游来游去,教师指导幼儿观察作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未动一笔,但却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观察环境,通过观察和自由想象,幼儿肯定会绘画出活灵活现、姿态各异的小蝌蚪。
三、设置趣味无穷的活动环节
小班幼儿具有好动、好模仿、行为易受情绪支配等年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首先要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我通过实践、观摩、阅读相关书籍,发现有以下几种较好的,较为适合小班幼儿的活动导入方式:
1. 游戏导入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此,在美术活动的开始部分如果能用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来导入整个活动主题,必定能很快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颜色变变变》这节活动中,活动开始,老师就玩了一个《抱一抱》的游戏,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几人抱一抱,然后导入到本次活动的中心内容———颜色宝宝也来抱一抱,幼儿的兴趣很大,玩游戏时就十分专注,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颜料和如何将两种颜色的颜料混在一起。
2. 故事导入
孩子们都爱听故事,故事生动、活泼的情节极具吸引力,便于幼儿理解接受,在他们的“眼”中,一切似乎都是有生命力的。例如在“彩色的雨滴”活动中,我以故事的口吻引导幼儿创作:雨滴宝宝们可真是顽皮,嘣的一声跳到绿色的草地上和绿色的小草做朋友,变成了绿色的雨滴;又跳到了红色的枫叶上和枫叶做朋友,变成了红色的雨滴;最后又跳到了黄色的花朵上和花朵做朋友,变成了黄色的雨滴。孩子们一边听着故事,一边看着形象的课件,马上对彩色的雨滴有了形象的感知,完全投入了彩色雨滴这一幅充满童趣幻想的画面中来,对接下来的手指点画充满了兴趣。
四、引导幼儿自由发挥,独立创造
幼儿富有创造精神,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不受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的联想、拟人、神话,哪怕张冠李戴也不觉得怪异。幼儿教师在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如多种颜色、几何图形、实物图形的认知后,应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自主性的绘画。其次题材的范围不要限制得太小,如教幼儿画动态的人时,常用小朋友干什么,像“小朋友浇花”之类作命题,幼儿创作只能局限于小朋友方面,常见画面反映的是自己在浇花,画面极不丰富,画出来的往往是一个模式,幼儿想象创造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如改为“浇花”,幼儿的想象、创作就有更大的自由度了,他们能多维度地考虑问题,想象出不同的场面,创作出“老师和小朋友浇花”“爷爷浇花”“老师浇花,小朋友看”“公园里的花匠在浇花”等,有的是在家里,有的是在幼儿园,还有的在公园,画面内容丰富了许多,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想象”了。
摘要: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纲要》中也提出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因此,美术教育必须从小班抓起。然而小班幼儿刚刚踏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有着种种的不适应,并且受到手部发展水平的限制,美术绘画能力很难有大的进步,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班幼儿进行较好的兴趣诱导十分重要。
7.初中美术“小班化”教学效果探索 篇七
关键词:初中美术;小班化;针对性教学
由于学生少,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逐渐增加,“小班化”美术教学真正改变了过去的那种管理模式,把过去在课堂上不能完成的环节变为可能,所以“小班化”美术教学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本人践行“小班化”课堂教学多年,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师生合作
“小班化”教学带来的直接成果是足够的空间和条件,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密度,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更趋活跃,个性主动,师生合作和谐,一方面便于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有利于教室文化建设
由于班级人数较少,相比以前的大班级,教室内的空间变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美化教室空间,积极倡导班级文化建设的个性化,有利于学生美术修养的提高。
教师在开学初可以将这些空间分配到个人,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进行美化,让班级充满文化的气息。学生可以根据主题每月进行更换,这样学生就会逐渐重视自己的展示空间,课前课后也可以欣赏和评价其他学生的空间,在欣赏和评价中学生的修养也逐渐提高。
三、有利于针对性教学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课程之前,教师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素养和要求进行准备,分别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方法以及目标。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教学,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阶段性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来选择不同的阶段。
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不同,我们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好每一个学生所处的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练习。
当然,“小班化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虽然“小班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有诸多优点,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工作量也相应加大,这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教师需要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从而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參考文献:
陈旭远.推进新课程: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
8.捏橡皮泥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捏橡皮泥》本是课本上所没有的内容,但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的一堂活动课。它也和《吹泡泡》的课型基本相似,主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与同学玩当中学会他人的长处,发掘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融入了各种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知不觉地走进学习氛围,主动参与活动。学生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对动手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玩、喜欢活动、喜欢无拘无束地进行游戏。因此让学生捏橡皮,学生的热情是很高的,而且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是挺适合的。
2、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大脑中储存了大量的事物形态。了解了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而且他们也已经具备了想象思维的能力了。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改革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开手脚,主动参与学习、展示真实的自我感受。最好是通过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周围的游戏活动来带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本着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这个想法,我又采用了多种学科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活动课形式,以辅助语文教学,使其更形象、更富有学科之间的联系性。教学目标:
1、能发挥想象,自己捏出一些图案,增强动手能力。
2、能用上“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
3、能通过联想,说说你捏出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它在干什么或者可以干什么?开拓思维,让想象插上翅膀。
4、在活动中,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课前准备:
录音磁带、投影片。
捏好的橡皮泥、火柴棒(或牙签)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猜一猜,这盒子里是些什么东西?
2、教师出示一些捏好的橡皮泥图案,让学生观看。
3、看了这些图案,你想知道什么?
4、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主要要解决的问题。①它是怎么捏出来的?
②它是怎么样的?它在干什么?它可以干什么?[激趣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地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本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学习的机会。]
二、游戏练习说话:
1、教师指定一种图案让学生捏(冰糖葫芦)
2、学生自由游戏,活动开始伴有活泼轻快的音乐,当音乐声停止活动就结束。一边说一边捏,要求用上“我先„„接着„„最后„„”的句式。(以下也-相同)
[播放音乐,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潜在的激情,调控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做到收放自如,不留痕迹,使过渡自然]
3、抽几位学生上台一边捏一边说。
4、句式训练。
我先把橡皮泥分成一块一块,大小差不多的小块
接着把每块橡皮泥揉成()的 最后我用牙签把它们()地穿起来
[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最后归于语言文字上的统一规范,但在统一中追求个性化]
5、这样捏出来的橡皮泥是怎样的呢?
你看,()的()被我捏出来了。
6、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图案捏橡皮泥。要求一边说一边做(伴音乐)[活动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在游戏中,动手活动中增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三、自由活动(捏橡皮泥)(伴音乐)
1、你还能捏出其他东西吗?
用上:我捏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它可以干什么,它在干什么。
2、活动开始,四人小组合作。
[在低段学生中,渗透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发挥学生想象,珍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给学生留下自由空间]
四、说话训练:
1、学生自由回答以上问题。
2、根据句式说话:
(1)我们组的同学捏了很多图案,有()、有()、有()。(2)我们组的同学捏了很多图案,有()的()、有()的()、有()的()。
[语言文字的统一规范,同样追求个性化,并通过“我们组的同学”这几个字贯穿与加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整体练习说话:
把上面几个问题连起来说话,四人小组讨论自由说,指名说。
[以上几个问题都是层层深入,由浅到深,在学生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每个环节中都以“活动——自由说话——句式说话”的线索进行教学]
六、课外延伸:
请你把你捏的图案画下来,并写出你是怎么捏的,然后利用想象,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9.中班语言橡皮泥教案 篇九
制作目的:
培养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制作对象:
草莓
制作准备:
绿色、红色橡皮泥、剪刀、火车梗。
制作过程:
1.取红色橡皮泥,然后,将其搓成一个大的圆球;
2.将橡皮泥的一头搓得细一点,做成草莓的形状,并且,用火柴梗点上小点;
3.再搓一个绿色的圆球;
4.将圆球搓得长一点;
5.根据图片的提示,用剪刀将绿色的橡皮泥剪开;
6.整理之后,捏出根部;
7.将根部和橡皮泥整合一下,草莓就做好了。
结束语:
10.浅谈初中美术的小班化教学 篇十
小班化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利用班额小、师生交流空间大等优势,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根据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特点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主人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也是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具体依据。因此,这对初中美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是简单地教学生绘画技能,而应该在美术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从接受美术技巧转向接受美术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主发展的空间。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改变观念,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真正能够成为美术人才的也并不多,我们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审美方法,能欣赏一些名画名作。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艺术修养,在此它更能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融洽,及学习气氛的活跃,所以说,“小班化教育”的最大获益者是学生。
一、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
因学生数量的明显减少,师生交流的机会增多,学生大多更喜欢参与进来,教师也可以更加频繁地、具体地点拨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可以具体地针对每位学生进行专门提问和辅导。
二、有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小班化教学因为人数少,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平台,由于每个学生的美术能力不同,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在备课时具体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来选择不同的学习计划以及建设性的学习方法。要按照学生个体的差异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差异特点进行差别教学和针对辅导,教师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来分别提高学生的阶段性学习。
例如,我以《二方连续纹样》这一课为例,以往我讲完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定义后,再示范画几种二方连续纹样,再讲讲设计要点,然后学生进行临摹就可以了。这样上课对美术素养好的学生就过于简单,对美术素养一般的学生则刚好接受,可是对于素养弱的学生就会特别吃力。后来在小班化教学我改用学生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和设计要点,还要求他们举几个例子,我发现他们更喜欢自己的讨论结果,而且理解透彻,省去了我的教,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我来做示范讲解,最后让他们自己设计二方连续纹样,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参与进来,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和我都倍感轻松、愉悦。
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建立评价系统
对孩子来说,绘画是极其美好的人生体验,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是他们心灵的纯真体现,是他们幼嫩语言的无声呐喊。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找出它的发光点,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高度评价,才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阶梯形的要求。在作业评讲中,把“心”作为评价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标准和依据;把同一层次的学生作品进行对比;还有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跟自己之前的作品进行对比,只要有提高,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的进步也要及时加以肯定,给学生更多的信心,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然而如果教授学生人数过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单独评价,分层评价也就会因为人数和层数过多而显得混乱。在分层评价过程中首先要清楚每个学生所处的层次,根据层次的不同合理地安排教学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提供有力保障,这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中不易做到的事情。在分组评价时,大班教学也会因为小组过多或者组内成员过多而造成评价意见不能集中。就是自我评价系统也会因时间和人数的關系造成流于形式。
少量的精英式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对学生的单独评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也会拥有充足的时间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立体教学和评价,也会得到更加详细的评价结果,从而有利于教师将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分段教学,在学生分层教学中的同层次的比较,可以有效地掌握每位学生的每一次具体的进步程度。
我深深地感受到进行小班化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了。尤其是学生经常爆发出灵感,有更多更好的美术作品创作出来。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教学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的本体个性在这里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使学生的人格特点在这里得到平等的体现,使学生的个人情感在这里得到最大化的感受,使学生的人生历程在这里踏上新的台阶。
以上是我对小班化教学优势的几点体会,当然在美术小班化教学中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例如,小班化教学如何调整纪律的问题,有的学生在相互交流环节表现得过于活泼,一放开就不好收回来。在作业练习中,创作要求一旦放开,有的学生就会出现偷懒情况,怎么简单怎么画;还有的学生个性太强,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这些都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决不可以感情用事。
对于小班化教学,我还有一系列的狂想曲想要尝试,例如,改变教学场所、模式上大胆探索。像搞一堂课外美术课,让学生带好工具,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让阳光去拨动孩子的心弦,使他们在身心体验中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更加喜欢上我教授的每一堂美术课。
小班化作为新型社会的教学趋势已不可阻挡,教师只有顺应潮流,不可螳臂当车,在新型教学中与时俱进才能做到师生共同进步的双赢!祝愿她“小”得可爱,“小”得精彩。
11.《橡皮泥》小班美术教案 篇十一
一、创造和谐环境, 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幼儿美术教学需要创设良好和谐的环境, 让幼儿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 好的、美的作品, 能够给孩子美的享受和启迪。小班幼儿入园后, 首先, 带领他们参观美术活动室, 让幼儿观看和抚摸其他幼儿的美术作品, 能够将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激发出来。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去大班中参观, 让幼儿感受作品做出的过程, 激发其创作的积极性。这样幼儿就有了动手操作的欲望。最后在幼儿开始下笔作画时, 他们往往会信心不足, 不敢轻易落笔, 这时老师要及时进行鼓励以及引导, 可以夸幼儿画得漂亮, 并将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同时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借由绘画, 让幼儿自由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绘画是幼儿表现美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儿童能够通过画笔比较直观的进行外界事物感知, 通过笔头, 教师可以了解幼儿活泼的思维, 感受纯洁的心灵。幼儿大都喜欢画画, 教师就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 尽量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 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自觉自主地投入其中。通过练习, 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动手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
三、引导幼儿参与手工活动,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一) 在折纸活动中促进幼儿动作灵活性的发展
折纸这项活动充满了智慧, 幼儿在折纸时, 为了做好某个图形, 便必须反复的实践、开动自己的脑筋, 并进行思考, 这样才可能让自己折的物体符合自己需要。每一次进行折纸都是尝试新的方法。尝试的过程中, 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动作准确性也能够得到提高。
(二) 在剪纸活动中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剪纸可以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使幼儿安静下来, 专注地做一件事;使幼儿的双手变得更加灵活。基于这些好处,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手工活动中穿插剪纸的内容。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 在家中基本没有使用过剪刀, 在剪纸时无法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小孩子都比较喜欢游戏, 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 在游戏中进行手工操作教学。为了帮助幼儿更快的掌握正确使用见到的办法, 笔者还进行了顺口溜的编写。
(三) 在泥工活动中增强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幼儿园泥工活动是运用黏土、橡皮泥、面团、纸黏土等进行物体造型, 在幼儿手工操作活动中, 泥工深受幼儿喜爱。当他获得一块橡皮泥的时候, 他会很高兴地反复揉搓、捏弄着, 这时幼儿的手指和肌肉便参与了锻炼。色彩鲜艳的橡皮泥激发了幼儿操作的兴趣, 同时教师为幼儿选择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立体的物体形象, 幼儿在做做玩玩、认识感知中增强了手部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增强了幼儿双手动作的协调性的发展。
四、在美工区域游戏活动中, 不断强化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是需要反复尝试、锻炼、操作的活动, 而美工区域游戏活动给他们的动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于是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我会结合主题, 或根据季节和教学主题的延伸, 尽可能地多投入一些能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材料, 比如:旧纽扣、大小不等的瓶盖、瓶子、纸盘、纸杯、纸盒等, 还投放了各种彩笔、白纸、油画棒等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操作材料, 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在游戏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从而推动幼儿精细动作向熟练性发展。
通过以上活动, 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较快, 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本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速度也较快。并且,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 能够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此外, 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个性也会比较的活泼和健康, 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摘要: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 在活动中, 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 使美术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而幼儿的绘画、折纸、剪纸、泥工、手编以及废旧物利用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都是在手协调下开展的。所以, 在幼儿园中, 美术教学的进行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本身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美术活动,小班,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2.3、橡皮泥手工制作葡萄教案 篇十二
中原区须水镇中心小学 刘亚楠
学习目标:
1、欣赏葡萄的外形特征,学习观察的方法。
2、运用橡皮泥制作葡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准备:
1、红、绿、紫的葡萄及模型、图片、范例;
2、颜料;棉签;橡皮泥;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水果,是人人都喜欢的,长得很漂亮,也很可爱,它就是葡萄!葡萄有很多种,有大有小,有圆有椭圆,有绿色有黑色,有红色有紫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样制作一串紫色的新疆葡萄,吐鲁番葡萄!
二、参观葡萄
1、教师提出参观葡萄园的活动及要求。出示葡萄图片和实物。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去参观葡萄园,”“你们注意看看葡萄宝宝有什么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把你发现的秘密告诉身边的小朋友。”
2、学生自由欣赏葡萄的外形特征,教师进行观察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学习了解不同的葡萄。
3、集中谈话,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让学习说说用橡皮泥制作葡萄的方法。
①师提问:“可以用什么方式把葡萄表现出来?”
三、新课讲授:橡皮泥的制作方法。(示范教学)
1、引导学生制作
2、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制作活动。
1:用紫色搓一個圆.压扁之后用小道具切成叶子形状 2:用紫色搓大小不一的几个圆,按照自己喜好排列粘在叶子形状上面
3:用绿色搓两大一小三个圆,小的搓成圆柱形作为葡萄梗粘在葡萄上,大的两个压扁捏成叶子形,分别粘在葡萄梗两边,一窜诱人的葡萄就完成了
四、欣赏并评价学生橡皮泥作品。
1、学生互相欣赏同伴制作的橡皮泥作品。
13.中班雕塑艺术我们是橡皮泥教案 篇十三
1、有条件的话,在墙上张贴有关雕塑艺术品的图片。
2、橡皮泥、节奏明快的音乐。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雕塑家雕塑作品的游戏。老师来扮“雕塑家”,你们每人都是一块“橡皮泥”橡皮泥软软的,可以被人们随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雕塑家”作出塑造状,“橡皮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塑造出各种大树。如身体站直,两只胳膊伸过头顶,两手相交在头的上方,形成一个半圆形树冠,塑造出一棵大树。
——“雕塑家”逐一说出各种物品的名称,如茶壶、桌子、山、房子等,请幼儿一一塑造。
——教师请个别幼儿扮做“雕塑家”,想出要塑造的作品,让其他幼儿表现。
——请幼儿两人合作模仿跷跷板,体验协调行动的必要。
——启发幼儿两两合作,模仿一台机器,协调行动,共同表现出它们“工作”的情况。如吸尘器、洗衣机、推土机等,一个幼儿做机器的一部分,另一个幼儿做另一部分,还可以配上声响效果。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模仿一个物体,请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声中,组织幼儿进行“超市”游戏。一至两个幼儿扮演顾客,其余幼儿以较快的速度摆好一件物品的造型,保持不动,教师也参与其中,等待顾客来询问、挑选。当顾客问“你是什么”时,幼儿要立即回答,并尽可能让顾客挑走,被挑走的幼儿就跟随在顾客后面。
1、用身体动作表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提高身体的表达能力。
14.《橡皮泥》小班美术教案 篇十四
我系教师多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口腔实验课教学改革,不断更新实验课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示教系统,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中成本及效果是重要的考量内容[1]。针对普遍存在的实验耗材量大、实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在口腔组织胚胎学、牙周病学、牙体牙髓病学等实验过程中,运用橡皮泥雕塑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橡皮泥雕塑法在口腔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1 橡皮泥雕塑法在口腔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培养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重要的基础课程,分为口腔组织学、口腔胚胎学和口腔病理学3部分。此课程主要是形态学教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显得极为重要[2]。在实验教学中组织胚胎学是该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但其理论抽象、难以理解,且实验课现有的教具、模型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只能通过部分标本、挂图及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等进行讲授。学生通过观察完成实验报告,并通过绘图形式将所理解的相关内容表达出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消化、理解理论课内容。而且教师不能很好地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为改善这种不利因素,教师自2007年在口腔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橡皮泥雕塑的直观教学手段,补充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运用橡皮泥雕塑法,重现了人颌面部发育的发展过程。用橡皮泥捏塑出面部发育过程中各个时期突起的形成部位、来源、形状及相互联系等,通过模型让学生理解联合与融合的区别、唇腭裂的形成机理以及功能缺陷的直观表现。用自己的双手诠释理论知识,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于接受;使学生由对平面知识的了解,到建立起立体的形态学观念,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让学生根据捏塑作品阐述发育过程,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寓教于乐,课堂气氛轻松活跃。通过实验报告、完成作品及综合测试题的应答等,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1.2 橡皮泥雕塑法在牙周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牙周病学实验教学中,牙周手术模拟所用教具较少,实验课大多是通过挂图及观看示教片讲授。硅橡胶模拟牙周手术模型费用高,有限的实验经费是制约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从思想上强化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基本操作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3],将橡皮泥雕塑法应用于牙周病学实验教学中。
在橡皮泥模拟牙槽黏膜及牙龈上进行牙周手术的各种操作:切口选择、定点、切开、龈瓣复位及牙周塞治等。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操作方法、技巧,提出了新观点、新问题、新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培养。
1.3 橡皮泥雕塑法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带教教师对学生临床实践反馈意见及对实验课学生操作观察,发现学生在备洞充填实验中存在不足。如牙体牙髓病学实验主要分2部分:一是放大3倍石膏牙上备洞及充填实验;二是将因正畸、牙周病等拔除的离体牙灌注在完整的石膏牙列上,对离体天然牙进行窝洞制备及不同材料的充填练习。在石膏牙的充填实验中,可以利用橡皮泥进行窝洞充填。因橡皮泥具有多种颜色,实验中要求每层充填均用不同颜色橡皮泥。这样既可以在每层厚度上有一个量的衡量尺度,补充分层充填的要求,也便于观察充填边缘封闭效果,还可使实验课由单调变得生动多彩。将橡皮泥雕塑法应用于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加深了学生印象,节省了实验材料。
2 橡皮泥雕塑法的推广使用
橡皮泥雕塑法在以上口腔实验教学中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准确。教师可通过学生完成的橡皮泥雕塑作品(模型)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避免教与学相脱离。此教学法拓宽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范围,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总趋势[4];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对自身也有很大的提高,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橡皮泥雕塑法在实验教学中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喜爱,并努力让这种可反复使用、经济实用的材料在其他实验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如: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中对还原间隙感染模型、模拟脓肿切开引流术,在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中可以尝试还原神经血管的走行、解剖层次关系、邻接关系等。
关键词:橡皮泥雕塑法,口腔,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毛靖, 周彬, 尹作姣, 等.口腔医学教育内容与形式改革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7) :636~637.
[2]高岩.我国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北京口腔医学, 2006, 14 (1) :65~66.
[3]熊世江, 王青, 徐欣, 等.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9) :61~63.
15.小班美术活动:刷子浴球来跳舞 篇十五
1.学习在一定范围内用刷子按弧度刷色。
2.能够用转的方法在刷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着色。
3.体验玩色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刷子、浴球若干。
2.每组各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含水的)、两块湿抹布。
3.每组正色颜料:大红、大绿、土黄、桔色、蓝色……(干的)。
4.自制幼儿作画纸每人一份、音乐两段、操作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以刷子“跳舞”的方式引导幼儿在一定范围内用刷子刷色
1.师幼听音乐跳舞。
教师:今天有那么多客人老师来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真开心呀,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跳个舞吧!
教师:刚才我们做了哪些动作?请个别幼儿做一做。
教师:对,我们做了……的动作,我们接下来就要来跳一个柔柔的舞蹈。(像小鱼游来游去的动作)
2.教师示范在白色的带状纸上,示范用刷子刷色。
教师:看,谁来了?刷子也想来跳个柔柔的舞,它是怎么跳舞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幼儿用刷子大胆刷色。
教师:那你们想用小刷子来跳舞吗?好,老师为每一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刷子,后面的桌子上还有颜料宝宝,我们一起去玩一玩,刷一刷吧!记住咯,是在白色的纸上刷哦,刷的时候不要刷到白色的外面哦!
二、以“浴球”跳舞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刷色的基础上用浴球着色
1.师幼听音乐跳舞。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很棒,都让小刷子跳起了柔柔的舞,让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2.教师示范用浴球在刷色的基础上着色。
教师:看,这一次谁来了?(浴球)小浴球它也想来跳舞呢!它呀想在刷子刷上颜料的地方跳舞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儿歌)小浴球,蘸颜料,按下去,转一圈,跳起圆圈舞。好,我们再来跳一下。
教师:刚才小浴球跳起了什么舞?(圆圈舞)圆圈舞是怎么跳的啊?转了几圈呀?我们小手举起来转一转。
3.幼儿用浴球大胆着色。
教师:那你们想用浴球来跳舞吗?老师今天也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浴球,在后面的桌子上,等会我们每人取一个小浴球,在有颜料的地方让浴球来跳圆圈舞吧!
三、展示并评价作品,体验成功的乐趣
1.展示作品。
2.讲评作品。
教师:你们是怎么让刷子、浴球跳舞的?用到哪些颜色呢?
教师:我们的这些作品看上去像什么?(表扬幼儿想得好)
活动延伸:
(一)尝试运用其他不同的材料来进行转一转,点一点,看看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
教师:老师呆会把刷子和小浴球,还有颜料放到美术区里,我们再去玩一玩,跳一跳。
16.橡皮头铅笔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六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3、学习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结合生活,发明小东西
5、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6、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橡皮头铅笔的来由,以及他的创造者,培养学生爱发明,学发明的意识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选词造句
3、复述课文内容
4、自主技能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工具书,橡皮头铅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出示橡皮头铅笔,普通铅笔
2、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3、你们知道这小小的变化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吗?
观察铅笔,思考: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录音范读。
2、学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适时点拨,美国的画家李浦曼为了节约时间,接省开支,发明了橡皮头铅笔的事。
4、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5、反馈学习信息。
你读懂了什么?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6、课文中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讲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第2自然段:将李浦曼生活想当困苦,但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第3自然段:讲李浦曼把橡皮头固定在铅笔头上的经过
第4自然段:讲橡皮头铅笔这个发明专利价值五十五万美圆。
听录音
学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美国的画家李浦曼为了节约时间,接省开支,发明了橡皮头铅笔的事。)
读课文
交流预设:读懂了在铅笔上加个橡皮头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读懂了美国有个叫李浦曼的画家。读懂了李浦曼的生活相当困苦,是个穷画家。读懂了李浦曼为了节约时间,节省开支发明了橡皮头铅笔……
思考段意:第1自然段:讲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第2自然段:将李浦曼生活想当困苦,但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第3自然段:讲李浦曼把橡皮头固定在铅笔头上的经过
第4自然段:讲橡皮头铅笔这个发明专利价值五十五万美圆。
品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其实不然”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评朗读情况
3、学生自由轻声朗读本段,并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
你懂了什么?
5、在文中找出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生活相当困难?从那里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画画的人?
6、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7、全班齐读本段。
三、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己读
3、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写李浦曼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经过)
4、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7、在文中找一个词形容他画画很认真,并解释这个词(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8、他为什么耽误了不少时间?他想了那些方法,最后结果怎么样?
9、你在本段中遇倒了那些困难?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全班齐读本段,注意读音“款”
2、自主学习本段,并提出质疑(“专利”是什么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专利是指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本课指李浦曼发明了橡皮头铅笔后独自享有的利益)
读段
交流预设:读懂了橡皮头铅笔看来十分简单。
读懂了橡皮头铅笔使用方便
…….
(“其实不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读课文,学会倾听和给别人适当的评价
交流预设:读懂了李浦曼是个穷话价。读懂了李浦曼的生活十分困难。读懂了他虽穷,但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最求。读懂了他每天坚持画画,画到天亮……
(每天坚持画画,常常画到天亮)
读句子和课文
思考段意:(写李浦曼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经过)
交流预设:他铅笔削得很短了。他的橡皮也只比黄豆大不了多少。他找了铅笔找橡皮,浪费了不少时间。他为了节省时间…….
师生共同解决
读段,注意读音
思考“专利”:(专利是指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本课指李浦曼发明了橡皮头铅笔后独自享有的利益)
思维拓展
1、李浦曼取得了橡皮头铅笔的专利,这个专利可是值五十五万美金的巨款,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2、你有什么发明吗?
交流预设:他可真厉害啊,发明了新型的橡皮铅笔。李浦曼你真棒我要想你学习……
自由交流
总结全文
老师总结:是呀!其实伟大的发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勤动脑,你们也会获得发明的专利。
作业:
1、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2、将你的小发明制作出来
3、
板书:
薄铁皮
橡皮头短铅笔
固定
橡皮头铅笔
发明专利
课后小结:
17.橡皮泥教案 篇十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2、提高幼儿的动手潜力和手眼协调潜力。
3、引导幼儿学习分泥、搓长条等泥工技能,培养幼儿耐心的手工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1、布娃娃一个,泥工面条一碗。
2、玩具小碗若干,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布娃娃。以布娃娃请客的故事引出课题资料。
师:这天有一个布娃娃想请好朋友来做客,他请客人吃面条,请小朋友帮布娃娃做许多碗面条招待客人。
师:那你们想为布娃娃帮忙吗?
幼:想。
2、出示做好的一碗面条,请幼儿讨论怎样用橡皮泥搓面条。
请小朋友看看钟老师制作好的面条。
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师:先将橡皮泥分成很多的小团,然后用手撑将每个小团来回搓成细长条,用力要均匀,使面均匀粗细均匀,留意不要弄断了。
师:然后将搓好的面条放早小碗中,一碗面条就做好了,送给娃娃。(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3、提出作业要求。
师:小朋友每人一碗又细又长的面条送给布娃娃,布娃娃必须会十分高兴的。
4、幼儿操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用力均匀,搓的面条尽可能又细又长。不断用布娃娃的口吻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肯定。
5、小结评价。
(1)将幼儿制作的面条摆在一齐,请布娃娃观看,并以布娃娃的口吻对幼儿表示感谢。
师:谢谢你们为我做好这么多的面条。
(2)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并评价同伴制作的面条,比一比谁做的面条又细又长又均匀。
6、教师进行评选
18.《橡皮泥》小班美术教案 篇十八
一、解读生活“垃圾”,激幼儿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材料千奇百态,很多看似无用的“垃圾”却有时可以用作我们画画的材料。像各种瓶子,随处可见又是随处可拿。于是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很多瓶子,这些看似无用的“垃圾”,幼儿却是很感兴趣,惊叹原来还可以在瓶子上画画呢!
1. 瓶子一部曲——玩转颜色
首先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的塑料瓶,由于是小班幼儿,因此根据年龄特点,给幼儿添加了辅助材料——彩色的毛线。然后开展了美术活动“七彩玻璃瓶”,采用绕毛线的方式装点塑料瓶,没有色彩的透明塑料瓶马上变成彩色了,连幼儿也自己说:“我的塑料瓶怎么变得那么漂亮了!”
2. 瓶子二部曲——颜料图案
看到幼儿对瓶子的热情不减,于是我请幼儿带来了废旧的玻璃瓶,形状各异的玻璃瓶又能变成什么样呢?幼儿十分好奇。这次我开展的美术活动“瓶子的世界”,先请幼儿将瓶子刷上好看的颜料,然后用棉签进行画画。刷上颜料的瓶子立刻生动鲜活起来,幼儿也跃跃欲试。当提出在瓶子上画上图案时,幼儿心里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3. 瓶子三部曲——造型百态
当最后请幼儿用瓶子画画时,我听到不少幼儿在说:“看看这次老师又要把瓶子变什么了呀?”当我出示很多辅助材料,像纽扣、珠子以及彩纸等时,幼儿个个都睁大了眼睛。于是我开展了美术活动“瓶子大变身”,果然孩子的视觉是独特的,当我看到变成的瓶子汽车、瓶子娃娃还有瓶子火箭时,幼儿也发现原来这些看似没有用的“垃圾”能变成那么多好玩的东西。
二、巧用自然“垃圾”,促幼儿想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2岁以后幼儿的想象迅速发展。因此活动中我总是提供一些自然材料来吸引幼儿,促进他们的想象力。
1. 石头点画——引导想象
一学期开始,我就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很多形状各异的石头,幼儿很感兴趣,总是问我:“老师,这是干什么用的呀?”因此当正式开展活动时,幼儿听得特别认真。因为考虑幼儿是小班上学期,所以只是请幼儿在石头上用棉签进行点画,然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幼儿说:“我画得是一座七彩山。”因为他的石头是三角形状的。有的幼儿说:“我画的是乌龟的背。”还有的幼儿说:“我画得是七星瓢虫。”听着幼儿精彩的介绍,我也不免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2. 树叶拓印——引发想象
秋天到了,很多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于是我带领幼儿一起到户外捡树叶,并请他们回来后观察树叶。然后开展美术创意活动“树叶变变变”,请幼儿将树叶拓印在纸上,进行想象。有的幼儿将枫叶想象成金鱼,有的幼儿将几片叶子想象成一片森林,还有的幼儿将树叶想象成长颈鹿的脖子。是这些姿态各异的树叶画,引发了幼儿的想象。
3. 树枝装饰——激活想象
在圣诞节来临之际,马路上都是各式各样的圣诞树和圣诞老爷爷。抓住这个时机,我开展了美术创意活动“圣诞树”,请幼儿来装饰树枝。因为是小班幼儿,我还给幼儿提供了一些橡皮泥和一些漂亮的小礼物贴纸,利用这些辅助材料进行打扮。幼儿马上忙碌了起来,想象力立马被激活,幼儿边用橡皮泥捏各式各样的圆的、方的的东西,然后将这些捏好的物件挂到圣诞树上。我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幼儿马上回答:“这是圆圆的糖果呀,这是方方的盒子呀!”不一会儿他们的圣诞树就装饰好了,十分漂亮。
三、挖掘食物“垃圾”,展幼儿创意
1. 蔬果创意大变身
陈鹤琴先生说:“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多东西都是新奇的。利用这些好奇心,我从不同角度让用幼儿发现画画的乐趣。如:在开展美丽的花园的活动中,我就准备了一些蔬菜,出示青椒、莲藕、胡萝卜、笋等通过引导切开这些蔬菜,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横切面。在鼓励幼儿蘸色印画,当一块块蔬菜的切面在画纸上呈现的时候,孩子们感到惊奇和兴奋,他们没想到蔬菜能变成一朵朵如此美丽的花和叶,这不仅体验了乐,更加感受了美。
2. 果壳创意大变身
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尤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往往对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会更好奇。好奇怎样用这些熟悉的材料进行创作。像我们开展的活动“果壳粘贴画”,提供的是幼儿所熟悉的西瓜子壳、葵花籽、花生壳、核桃壳。这些东西幼儿大都吃过,但是却没进行画画。于是活动还没开始,幼儿就很好奇,原来是让幼儿根据果壳的大小给小花进行装饰,幼儿感到新奇,所以做起来就特别认真。
在主题活动“可爱蛋宝宝”中,我们把蛋材料引入美术教学中生成了具有班级特色的课程,如“不倒翁”,让幼儿在家准备一个没有蛋黄蛋清的鸡蛋壳,运用美术手法制作一个漂亮的不倒翁;“蛋壳贴画”,让幼儿先把准备好的蛋壳捏碎,然后再把蛋壳粘贴在事先准备好的有图画的纸上,就这样一幅幅美丽的画就呈现出来。
3. 动物创意大变身
秋天是吃螃蟹的季节,说起螃蟹幼儿可是有好多话要说的,从它的味道、不同的产地等方面,但是让他们说螃蟹的形状是什么、有多少条腿、大钳子之类的就不能很好地说清楚,更不说把它画下来了。于是我把螃蟹请进了教室,让幼儿近距离地去观察它:形状、腿、大钳子是什么样的?它是怎么样行走的?经过观察幼儿知道螃蟹有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螃蟹的身体是椭圆形的。还模仿螃蟹行走,模仿大钳子抓食物。这使他们有了进一步的感性经验,对进行美术创作有了很大的帮助,他们运用已经掌握的美术手段来表现所看到的螃蟹,像用彩纸剪贴螃蟹、用蜡笔来画螃蟹、用橡皮泥来捏螃蟹,不同的螃蟹在幼儿的手中诞生了,这也使得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了。紧接着我们又开展了“螃蟹搭高楼”的美术创意活动,幼儿自己带来洗干净的螃蟹壳,整个活动有合作又有自己创作,幼儿十分喜欢。幼儿在动手动脑中体会到了美术活动的快乐。
纵观这些“垃圾”,虽然不起眼,却吸引了幼儿的眼球。幼儿在自己玩自己做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创意美术的独特。正是这些生活中的“垃圾”,将“美术”与“材料生活化”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玩着学、学着玩,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由此也打开了创意美术的新天地。
摘要:对小班幼儿来说,由于其技能水平低、专注度不高、持久性差,往往画几分钟左右便不能继续了。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逐渐从单一平面的材料,到注重引导孩子们去关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术课“垃圾”材料,别小看这些无用的“垃圾”材料,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大有精彩呈现。
19.浅谈小班美术区域中材料的投放 篇十九
关键词:幼儿绘画;美术区域;材料投放
幼儿是天生的美术家,他们有成人无法企及的想象力和创作力。那么怎样在小班的美术区域中互动,既能够不伤害幼儿的表达愿望,又能起到良好的推动发展作用呢?
一、自由涂鸦
1.无意识涂鸦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成为成人眼中的“胡乱涂抹”现象,教师称之为“涂鸦”,这是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此时,幼儿以指掌式握笔,由手腕动作产生反复的线条。由于手腕还不够灵活,绘画的线条根据手臂挥动的幅度而定。但随手臂的运动和线条的出现,幼儿感到图画便成为他们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满足幼儿的这一特点,投入水洗布的绘画材料,投入的笔也是灌自来水的海绵笔,幼儿可以在水洗布上面充分涂鸦,感受手腕和手臂运动时带来的线条,等到水洗布上的画印干掉,又可以重新进行新的涂鸦。
2.初步有意识涂鸦
小班幼儿在绘画中大多处于涂鸦状态,具有偶发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常常是在涂抹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涂画的动作痕迹与某具体事物的外形相似,才想起要画这一物体。
因此,我创设了一个区域,内容为“电视机”,深受幼儿的喜爱。“电视机”是用一个小纸箱做成电视机,一面镂空掉一个长方形,幼儿的绘画可以放到里面,然后邀請朋友们来欣赏。它的好处在于可以不停地去替换幼儿的绘画作品。通过分享同伴作品的方式来刺激幼儿的涂鸦行为,激发幼儿感知事物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审美动机,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
3.命名的涂鸦期
月龄段稍大的小班幼儿开始对自己画出的图画赋予事物的名称,进入象征期,也可称“命名的涂鸦期”。儿童常常画一些大圈圈、小圈圈。通常,幼儿并不是先有主题再作画,而是画完后再赋予意义的。以区域游戏“电视机”为例,小月龄的幼儿,仍然以涂鸦线条为主。而稍大的月龄段幼儿就会出现圆。圆是小班绘画中经常出现的形状,它比方和三角形更容易表达。同时在小班幼儿的心中又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例如:圆可以代表一个人,也可以是碗盘,又或者是饼干,等等……这时的成人想理解他们的绘画,没有一番想象力是不行的。这时幼儿对作品所赋的含义经常会加以改变。这是幼儿表征和思维的表现,对将来的抽象思维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4.图式期
这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幼儿开始努力将头脑中的表象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受语言和文字的限制,图画便成了他们最有效的交流形式。他们尤喜欢画人物。第一,蝌蚪人。儿童最早画出的人是一个近似的圆形下面加上一两根线条,即成人形。第二,正面人。“蝌蚪人”面部画上几个小圆圈,代表五官,把人和物都画成正面。
在美术区域中要推动幼儿从无意识涂鸦,逐渐过渡到出现符号和图示。教师在区域中创设了不同的内容:第一,在“马路上”,创设了不同的车道,幼儿可以用现成的玩具车子在车道上开;也可以自己制作小车,并绘画司机和乘客。用自己绘画的车子去赛道上开。第二,马路上有不同的人,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去绘画,教师帮助粘贴在积木上,可以在马路上去玩过“红绿灯”的游戏。第三,在“打电话”中,幼儿可以绘画自己和家人,并将绘画完的图画插在电话机底板前面,再用环形扣玩具进行连接。这样既可以缓解幼儿对家人的思念,也可以激发他们绘画人物的兴趣。
二、提供不同的创作材料
小班幼儿对手臂力度的控制还不完善,动手能力较差。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心理特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使幼儿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1.印
漂亮的衣服——提供各种印章装扮成为漂亮的衣服;小树林——提供树叶印章;小鸡——提供报纸让幼儿揉成纸团进行压印添加变化出造型。
2.点画
提供彩色印泥,用小手指点画;点画成为小花或者人物造型。
3.粘贴
小羊——提供棉花和羊造型的纸;小树——提供纸条让幼儿粘贴。
4.剪纸
五彩饭——喂食,任意剪碎,给娃娃喂食;长寿面——剪直条。
三、自由的空间
教师要不断地摸索小班美术的区域活动,区域活动已经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去创设相应的区域活动内容,并给予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发展。
【《橡皮泥》小班美术教案】推荐阅读:
小班橡皮膏小熊故事07-05
我的橡皮泥作文10-18
橡皮泥的自述作文350字08-25
橡皮的话题作文08-24
美味橡皮二年级作文07-04
人生没有橡皮擦07-16
作文抢橡皮450字08-06
一块橡皮的梦想作文08-23
橡皮大战三年级作文08-30
抢橡皮比赛作文400字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