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2024-11-10

小学生知识现状分析(精选10篇)

1.小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篇一

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是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既关乎其对知识利用和创新的效率,也体现其个人信息素养和竞争力层次。该研究通过对个案大学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现状采用问卷等形式的调查分析,统计呈现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差异性,辨识这一群体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进行分析并给予若干建议。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知识管理现状 问卷调查 分析问题 解决

引言:大学生知识管理是指对大学生获取、储存、学习、利用与创新等进行的管理。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知识成为竞争的第一要素。大学生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掌握获取知识并如何利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必须掌握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知识管理,大学生对自身拥有的资料和信息分类整理和积累,更新知识储备。同时有效挖掘自身的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更能为他人及社会共享。1.知识管理的定义

1.1知识管理的狭义上的定义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2 知识管理的广义上的定义

个人知识管理的宽泛定义由美国的Paul A.Dorsey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UCLA大学安德逊工商管理学院的Jason Frand已经在他们的MBA课程中列入了采用PKM概念来说明信息与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Frand 和Hixon(1999)将个人知识管理定义为:“它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我们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的(个人)战略,并以此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Skyrme(1999)也从经验方面对个人知识管理战略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手上的信息;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知识活动;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经常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综上,尽管个人知识管理(PKM)有各种版本的定义,其实质却都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通过实施PKM,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准确地表达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能力。2.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 2.1检索信息的技巧

Dorsey教授指出PKM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创建、分类、索引、检索(搜索)、分发以及重新使用某项知识的价值评估。其中,七项知识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是21世纪的知识工作者所必需的,可以概括为:检索信息的技巧;评估信息的技巧;组织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达信息的技巧;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和信息协同的技巧。检索信息时,首先要确定个人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技巧方法。在个人知识管理中,检索信息的技巧既包括技术要求很低的问问题然后听回答的技巧,也包括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的数据库和其他相关数据库查找信息的技巧。为充分掌握检索信息的技巧,个人有必要对搜索的概念、布尔逻辑、搜索的技能等充分的掌握。2.2评估信息的技巧

这种技巧不仅指个人可以判断信息的质量,而且指个人必须能判断这种信息与自己遇到的问题的相关程度。个人并不必去了解计算机评估信息的机理,评估主要从可信度、准确度、合理性及相关支持等方面来进行。可信度一般根据作者的可信度、质量保证依据、元信息等来判定。准确度可从时间界限、综合全面性、信息面向的对象及其使用目的、合理性等方面来确定。相关支持则是指信息文本的索引目录、参考文献等。2.3组织信息的技巧

组织信息,需要过滤无用和相关度不大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存储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方便以后的查找和使用。有效组织信息的原则是:无论环境怎样,组织起来的信息应该便于有效的利用。这种技巧会牵涉到用不同的工具把各种信息组织起来。在手工操作的环境中,我们会用文件夹、抽屉和其他的比较原始的方法来组织信息。在现代的高科技环境中,我们用电子文档、数据库和网页,或者用专门的知识管理软件来组织信息 2.4分析信息的技巧

分析信息就必须牵涉到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有用的结论。常用的分析信息的方法是建立和应用模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而得出信息间的关系。电子表格、统计软件、数据挖掘软件等提供了分析信息的方法,但在建立各种分析软件的模型的工作中,人还是最重要的。

2.5表达信息的技巧

通过表达信息,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知识在交流、共享中得到升华。信息的表达,无论是通过PowerPoint、网站还是通过文本,大部分的工作应该围绕如何让他人理解、记住、能与自己的互动上。2.6保证信息的安全

虽然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与个人知识管理中其它的六种技巧有所不同,但这并不表明保证信息的安全就不重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涉及到开发与应用各种保证信息的秘密、质量和安全存储的方法和技巧。常用到的密码管理、备份、档案管理都是保证信息安全常用的方法。2.7信息协同的技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组织和部门的协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协同工作,交流和共享彼此的观点和知识。有效的利用这种技术不仅要求会使用这种工具,而且要求充分的理解协同工作的各种原则及其内在内容。

以上七种知识管理方法,实际上是处理日常工作中“知识维度”的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和操作,并可以根据需要相互结合,选择使用。例如,你可能是在对信息进行评估后才发现仍然需要检索一些信息。瑞士Open Connect AG公司的知识管理主管Hyams教授认为,除了以上七项外,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时间管理、基础设施、组织性工作等等方面的技能,具体指:时间控制;工作空间舒适度;快速阅读、备注和研究;备案和文档管理;信息设计(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有目的的写作;知识/信息处理设施(通常指PC 等IT设备);知识/信息过滤技能。

3.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在校学生知识管理缺乏清晰的系统

要想把知识更好的积累起来,最重要的就是系统,因为人的大脑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会进行一些区分,挡我们需要使用一种工具的时候,就会在大脑中进行过滤,做到胸有效的区分。但实际上,由于知识储备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高校学生整天都会去上课,每一堂课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储存效果都不一样。因此大部分孩子还是存在知识模糊,没有建立有效的区分模式。更突出的问题是,高校的学生在进行知识吸收的时候,会有一种选择性的接受,因为这种东西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就记下来,没有用的就不去学习,这样就会极大的降低知识管理储备的效率。3.2 高校学生知识管理存在滞后性

知识的吸收有最佳时机。有调查研究,学生在15到25岁之间,是学习知识最快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包含了人生储备知识的百分之七十。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就拿考试来说,当应用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因此手忙脚乱,这就是平常功夫没做到位,到了考试的时候捉襟见肘。这就说明前期有效的进行知识管理和储存有多重要。

3.3 高校学生知识管理应用性有待提高

储存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自己知识的储存就是为了以后能够在社会上有很好的用处。但是现在学生好像对于知识的应用性并没有一个非常可观的认识,甚至说来,有很多人还是觉得知识的应用性没有任何的价值。因为知识在储备过程中没有一个非常系统的计划,这样应用知识的能力将会减弱,因为学生在进行知识应用的时候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以至于储存的知识在很长时间没有被应用就会渐渐的消退,这样的状况非常多。如此说来,知识的应用性才是我们保留知识的最佳途径,更是我们储存知识的最佳手段,知识只有在不断地使用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管理和保存。3.4 高校学生知识管理太过于单调

现在很多学生还是在进行知识储存的时候运用最基本的方式,记笔记,或者是直接放在大脑中,其实大家对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都很熟悉,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会进一步的记忆。当然现在有很多新的媒体出现,不仅可以运用电脑或者笔记本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还能够运用一些微博、微信进行知识记录,其实丰富知识的管理和储存平台是比较棘手的一件事情,在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存,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时候明白知识属于什么样的技能,能够转化和应用的尽量去使用,当然进行多元化的储存也是有效的保存知识的手段。4.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管理现状调查 4.1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需求调查

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需求分析比较明确,40.83%课堂知识内容较浅,会在课后查阅相关的专业资料进行自学,36.01%的学生比较重视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的获取,28.67%的学生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获取。多数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方面识获取比较重要。这说明在日益重视人际交往和共同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仍然比较缺乏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相关知识。知识需求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大学生必须明确在学习生活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当然,对于知识的收集存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则会出现多种结果选择,调查显示74.77%的学生选择了是为了课业要求,85.78%的学生是为了将来的工作和学习,85.78%的学生是因为兴趣所在,63.3%的学生是为了拿证书,49.3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总而言之,知识的存储,对我们学习工作,兴趣爱好各个方面都有益处,因此知识的储备非常有必要性。4.2 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冲突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知识需求量较大、范围较广,而学校课堂上提供的知识比较单一,且多是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对多种知识的需求,特别是对人际交往的需求;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而课堂提供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大学生跟社会的接触比较多,而学校课堂上提供的知识跟社会需求有些偏离,给学生提供的与社会人士接触和沟通的机会很少。而对于知识的存储对日后的学习工作是否有用,将近一般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用,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完全没用或者不清楚,由此不难看出,知识的存储对大多人而言是大有裨益的,但仍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4.3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出路

知识存储是共享、协作、同步的基础。因此,对个人知识存储管理,是大有必要的。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就是要利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建立个人知识库,将个人知识,见解,资源分批分类地纳入个人知识库中,以便日后获取,整合资料,并对他人的建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采纳。此次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在遇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时,会将信息保存在自己的电脑硬盘里,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开始有了对知识存储的习惯。但是,只有27%的学生表示会将信息发表在自己的网络空间上(比如个人网页、Wiki等),与大家分享,而剩下的一小半学生则倾向于笔纸与大脑记录,有的学生甚至不采取任何方式,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知识的存储习惯,我们有待改善。在个人知识的保存方法中,记笔记、纸质文档与博客和电脑的使用率相当,都比较高,对QQ空间和其他方式的使用率很低,这说明了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存储知识的习惯,值得一提的是,有34.63%的学生会使用比较新型的网络工具博客来存储知识,这种方法是值得鼓励使用的。4.4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利用

在当代的在校大学生生中,学生们对利用知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他们都存在着种种原因。经过研究问卷的调查,有35.9%的学生缺乏相关知识的储备,虽然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获取更多的知识,但不少学生去不知道储存对他们有效的信息,然而有33.03%的学生即使有相关知识的储备,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利用有用的资源将问题解决,也有24.08%的学生遇到问题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等等。这种现象在当代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利用率的效果不佳,缺乏知识利用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增加和提高,此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5.在校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5.1学生应该进行知识的有效积累

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进行积累。其次,就是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应用软件进行有效的管理,随时更新有价值的信息。毕竟现在时代飞速发展,信息的更新非常的迅速,所以有效准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就是对个人知识的应用,大学生在平时遇到困难时首先应该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再从自己的个人知识储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然而大学生也应该在原有的知识上创新,才能在发挥原有的价值的基础上更多的去创造新的价值,这是个人只是管理应用的目的。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个体必须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应用,通过知识管理,有效的应用知识提升知识的价值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增长知识,达到知识快速更新的目的,为个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5.2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知识的共享性指知识不会由于更多人的享用而减少消失。知识的共享性使知识作为一种资本推动了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闭门造车”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淘汰,事实显示此观念在当今社会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通过交流探讨,知识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创新,才能发挥知识的价值增值作用,反之则收效甚微。而通过在交流中完成知识共享,让别人“知道自己知道”,这也是树立个人品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同时采纳他人的正确见解,才能有新的开拓和创新,因此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是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时个人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个人知识管理在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个人竞争力的同时也要让个人知识在人与人之间自由流淌。

5.3 知识的推广

调查发现,造成个人知识管理不能较好的推广的原因有许多,50%的同学认为缺乏相应的宣传和指导,4.59%的同学认为觉得没有这样做的必要,33.26%的同学认为没有相应的资源和环境,12.16%的同学认为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从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大家对于个人知识管理了解不是太深,仅仅停留在一个了解的层面,因此应该加大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宣传和推广,从而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对于个人知识的建议有许多,比如:利用多途径去获取知识,并很好的运用这些知识,转化为创造,创新的能力;知识管理很重要,但是更应该教学生如何进行知识管理;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管理等等。6.关于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解决建议

解决调查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核心的工作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宏观而言要培养明晰的知识管理意识并创设合适的知识管理情境,具体操作可以从学校、教师和个人这三个层面入手。

6.1学校层面

营造个人知识管理的氛围与环境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学校情境中营造个人知识管理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无疑会激发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热情,促进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实践,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应有较大帮助。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系列讲座,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平台和工具,让更多的大学生接触、了解并实施个人知识管理,来培养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6.2教师层面

引导和辅助大学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新生,并不知道如何系统地管理个人知识,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有较多困惑,需有人适时加以指导,教师自然是最佳人选。教师应给学生介绍个人知识管理的理念,推荐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并鼓励、引导学生逐步开展个人知识管理实践,并及时加以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更全面及时地给予学生帮助。6.3个人层面

更新知识管理观念,使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Web 2.0 的出现,使得个人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地创造信息的方向转变,也使得知识的增长、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可以说,个人的成功将很大程度地取决于能否更快、更有效地运用知识,因此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Web 2.0 环境下的学习和生活,转变知识管理观念,树立个人知识管理意识,形成个人知识管理的习惯。具体地说,大学生要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选择合适的工具来存储知识,经常交流、共享个人知识,自觉地整理并定期地更新个人知识。当代大学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7.1提高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知识的数量成指数级增长。大学生除了从课堂、实验、实习中获得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还从图书馆、校园网、Internet、广播电视、专题讲座、见习、实习等多种渠道轻松地获得海量的信息,但却不知如何从信息海洋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它们转化为知识。对已经拥有的知识不知如何管理,不知高效地提取利用,这就在实际上造成了信息的浪费和精力的消耗。“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正是这一状况的逼真写照。因此,大学生必须掌握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捷径,提高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力求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7.2提高个人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个体在何时需要信息时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正确评价和鉴别信息的能力、将信息与工作、生活、学习相结合的应用能力、信息再创造能力等。有无信息意识决定着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而信息意识的强弱对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对文献的猎取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大学生信息素养相对较低,表现为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较差。通过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个人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及消化吸收能力,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达到自觉、敏感的程度。7.3建立与完善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整合与补充,逐步建立与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与竞争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主要学习专业教材外,还必须补充在教材中没有涉及或涉及不够的大量专业知识,并理顺所学专业的知识体系。通过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把分散、零碎的知识通过组织、管理,使之系统化,成为实用性、操作性强的个人知识积累,从而不断完善个人专业知识体系。7.4 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

在当代,知识已成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整合和更新个人的专业信息资源,提高学习、应变和创新能力,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将越来越多。大学生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识学习和管理,可以不断提高知识创新和应用能力,从而增强个人的社会竞争力,体现更高的个人价值。7.5坚持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旧知识不断淘汰,新知识不断产生,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为5年左右,个人知识体系必将发生深刻变化。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大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更新和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将来走向社会也能不断学习、应用、创造、更新已有知识和技术,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结语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已成为个人在信息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作为未来社会中坚建设者的大学生群体,其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多数大学生缺乏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对个人知识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大学生自身、学校教师和学校层面多方位的介入与配合。本研究由于抽样样本和个案范围有限,在调查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作为个案研究已阶段性的描述了该主题的部分现状,但对大学生群体知识管理能力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扩大范围、积累样本,并加以持续地关注和更深入地分析,以期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群体在网络和新媒体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参考文献

[1] 廖善光.高校校园个人知识管理成因及应对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1):149-150.[2] 王智广,王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6):29-31.[3] 刘振华.校园安全问题的成因和防治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8,(5):9-10.[4] 戈国华.试论大学校园安全事故成因及对策[J].基础理论研讨,2006,(7):53-54.[5] 张啸.新型校园知识体系的构建思路[J].公共管理,2008,(8):121-122.[6] 王晓鹏.浅谈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0,(4).[7] 王从严,霍军亮.大学生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对策[J].学习月刊,2008,(22).[8] 张人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安全与健康,2004,(7).[9] 马凤宝.浅析高校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1).[10] 宋晓,秦晶.关于高校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8,(1).

2.小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在北京市城区中选取经济水平、学生健康状况相近的西城区和海淀区作为“儿童肥胖早期干预方案及应用研究”项目区, 在每个项目区县中分别选取规模相当的4所中学作为项目学校, 共8所中学。本调查为项目基线调查的一部分。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初一 ~ 高三年级在校学生的家长。共发放问卷10 451份, 回收有效问卷10 144份, 有效率为97.06%。其中初中生家长5 559名, 高中生家长3 720名, 未知865名; 母亲6 875名 ( 67.78% ) , 父亲3 086名 ( 30. 42% ) , 其他家长183名 ( 1.80% ) 。

1. 2 方法

1. 2. 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 集体发放调查问卷, 并由学生带回家由一位家长填写, 次日带回学校。使用“北京市中学生饮食运动行为调查问卷 ( 家长) ”, 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基本信息、肥胖知识掌握情况、饮食运动情况等。问卷中的相关知识点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儿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部分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小学保健所有关专家论证提出, 并在1所学校开展预调查后进行了调整。

1. 2. 2质量控制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和专家论证, 完善调查表和调查内容; 调查员对问卷进行回收核查, 剔除不合格问卷; 数据清理后进行双录入, 对完成的数据库进行逻辑检验。

1. 3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使用 EpiData 3. 0 软件。数据分析采用 SPSS 17.0 软件, 主要采取 χ2检验。

2 结果

2. 1 家长肥胖相关知识知晓率

2. 1. 1肥胖危险因素及危害知识知晓率家长对“肥胖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异常”等健康危害知识的知晓率均在85%以上; 对于“经常吃油炸食品会导致肥胖”“体育锻炼少可导致肥胖”“膳食能量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等危险因素知识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 对于“遗传因素会导致肥胖”“进食速度过快会导致肥胖”的知晓率不足80%, 对“不吃早餐会导致肥胖”的知晓率最低, 为60.26%。

2. 1. 2肥胖儿童体重控制方法和技能的知晓率家长对于“体质量指数 ( BMI) 计算方法”的知晓率最低, 仅为25. 16%; 在控制体重的科学方法中, 只有55.29% 的家长知晓“减少膳食热量摄入同时要积极锻炼”; 在适合肥胖儿童控制体重的锻炼强度选择中, 有76. 60% 选择了“中等强度体育运动”。见表1。

2. 1. 3高能量食物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 家长对巧克力、油炸食品属于高能量食物的知晓率较高, 分别为94.24%和90. 82%。而对含糖饮料、冰激凌是高能量食物的知晓率较低, 分别为77.11%和75.18% 。另外, 有10. 59% 的家长误认为水果是属于高能量食物。见表1。

2. 1. 4早餐知识知晓率学生家长对于不吃早饭所带来的危害了解不足, 除“不吃早饭使人耐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知晓率超过80%外, 其他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均在70% ~80%之间。见表1。

2. 2 家长对学生健康的态度和行为干预情况 由表2可知, 89. 71% 的学生家长表示了解孩子的身高、体重变化;97.53%的家长了解孩子是否偏食, 92.74%的家长知道孩子的饮食习惯;94.31%的家长关心孩子的体育成绩;82.82%的家长鼓励孩子闲暇时进行体育活动。但只有42.69%的家长能督促孩子每天锻炼1 h;48. 73% 的家长为孩子准备饭的时候优先考虑营养均衡问题;69.80%的家长经常购买高能量食品当零食;7. 69% 的家长经常用方便面作为孩子的晚餐。

2. 3 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孩子健康的态度检出率的组间比较 除“巧克力是高能量食物”和“不吃早餐使人耐力下降”2项知识的知晓率两组间无统计意义外, 其他各项知识知晓率均为母亲高于父亲,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除“鼓励孩子闲暇时进行体育运动”“经常购买高能量食品当零食”父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督促孩子每天运动1 h”行为发生率父亲高于母亲外, 其他各项对孩子健康的了解与健康干预行为的实施率均为母亲高于父亲, 不健康行为发生率均为父亲高于母亲,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5) 。见表1 ~2。

注: ( ) 内数字为知晓率/%。

注:* 高能量零食包括糖果、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含糖饮料、糕点饼干等;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不同学历家长的调查结果比较, 除“巧克力是高能量食物”的知晓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外, 其他各项知识知晓率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家长高于高中及以下家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除“了解孩子是否偏食”和“督促孩子每天运动1 h”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他各项对孩子健康的了解与健康干预行为的实施率均为大专及以上的家长高于高中及以下的家长, 而不健康行为发生率均为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家长高于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家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05) 。见表3 ~ 4。

2. 4家长获取健康知识的首要途径调查结果显示, 家长获取控制体重相关健康知识的首要途径为电视 ( 4 209人, 占43. 14%) , 其次为网络 ( 2 193人, 占22. 48% ) 、期刊杂志 ( 1 231人, 占12. 62% ) 、专业书籍 ( 871人, 占8. 93%) 、亲戚朋友 ( 490人, 占5. 02%) 、专题讲座 ( 226人, 占2. 32%) 、广播 ( 190人, 占1. 95% ) 。

注: ( ) 内数字为知晓率/%。

注:* 高能量零食包括糖果、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含糖饮料、糕点饼干等; ( ) 内数字为报告率/%。

3 讨论

家长是儿童行为的第一影响人和塑造者[1],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首要场所。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对于提升儿童青少年的整体健康素质有着重要作用[5,6]。北京市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7,8,9], 将家长健康教育和家庭健康指导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学生健康干预的重要内容。本调查显示, 家长对肥胖的危险因素、肥胖的生理危害、高能量食物等知识均有较高知晓率, 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本调查发现, 家长在健康技能上明显不足。BMI是评价营养状况最基础的方法, 但仅有25. 16% 的家长能正确计算BMI; 而在选择控制体重的科学方法时, 只有55.29%的家长正确选择了“减少膳食能量摄入同时要积极锻炼”。另外, 家长在“不吃早餐会导致肥胖”、“进食速度过快会导致肥胖”等方面知识的知晓率也不高。家长健康技能的缺乏和知识的不足势必会严重影响他们对孩子进行健康管理和指导。因此, 应将健康技能和适宜技术的推广普及作为今后健康教育和宣传的重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89.71%的学生家长表示了解孩子的身高、体重变化, 92. 74%的家长了解孩子的饮食习惯, 94.31的家长关心孩子的体育成绩, 82. 82%的家长鼓励孩子闲暇时进行体育活动, 为在家庭中开展学生健康干预和指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均衡营养、科学锻炼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此各级政府出台政策, 强化学生营养和体育锻炼活动[10,11,12]。但是, 目前学生体育锻炼不足、营养不均衡现象仍然普遍存在[13,14,15,16,17]。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 更应监督指导孩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42. 69%的家长能督促孩子每天锻炼1 h, 仅有48.73%的家长为孩子准备饭时优先考虑营养均衡问题, 还有69. 80%的家长经常购买高热量食品作为零食。可见目前很多家长未能很好的发挥对孩子的健康指导和监护作用。

3.小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篇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心理知识     现状

伴随着竞争时代的到来,心理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从恋爱结婚到执手偕老,从职场到生活,心理学无不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人生。心理知识的缺乏不仅会让我们出现心理问题,同时也影响着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要真正实现心理健康,首先要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因为心理健康的构建、保持、维护都离不开一定心理学知识的指导和支配。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知识了解状况,笔者于2013年9月至11月在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和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具有代表性的福州市本专科高校内开展了“当代大学生心理知识了解现状”实践调查。

此次在福州市四所高校的课题调查,主要以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表为主要方式,以个别访谈、网上调查为辅助方式。其中问卷调查部分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320份,有效回收1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1.3%。被调查对象的专业覆盖较广,包括文、理、工、农、经等多专业学科,调查结果基本能反映目前福州大学生心理知识了解现状。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为调查福州大学生对心理知识的了解情况,笔者在问卷调查表中设置了若干问题和选项。

1.大学生对心理名称的了解情况调查

在“你能列举8个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名称吗?”的问卷调查中,有36.2%的大学生能够完整地说出8个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名称,有72.6%能说出一半以上, 27.4%只能说出一半以下。

2.大学生对具体心理知识了解掌握情况调查

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的一项调查问卷回复中,正确率为34.7%。对“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的回复中,17.2%选择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16.1%选择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62.9%选择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57.5%选择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宣泄自己的情绪,正确率较低。对“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32.3%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29.6%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20.1%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18%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答对的只有29.6%。对“心理健康表现心理的耐受力方面为”,选择“过去的痛苦的体验经常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但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占38.2%;选择“遇到困难,能够忍受”的占65.5%;33.9%选择“把克服困难当成一种乐趣,而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 25.3%选择“对于同事外人的议论并不在意”;正确率只有33.9%。对“心境”和“应激”的理解程度调查,在对“心境和应激区别”的调查显示,有42.4%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这两个概念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对“你能否区分心理健康和心理异常?”的调查则显示有75.6%的大学生回答“可以区别” ,12.3%的回答“不能”, 12.1%的回答“说不清”。而在对五项有关心理健康标准,心理过程的心理知识调查问卷回复却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与大学生生活有关的心理知识关注不够;五题全对的只有11.9%。

調查显示:经过这几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心理教育的实践,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渐趋提高,对一些较为理论的心理知识都能够熟练掌握,大学生了解较为生疏的心理知识一般是与大学生生活不太密切相关的心理知识,对一些较为了解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心理知识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又显得欠缺,因此需要心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偏重。

3.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心理知识的途径调查

在对“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心理知识的?(多选题)”的问题调查统计显示,有20.5%选择通过“自学”; 60.3%选择通过“学校心理课”;10.2%选择通过“日常生活经历”;8.7%选择通过“社会宣传”;0.3 %选择通过“其他方式”。调查显示,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心理知识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但主要是通过“学校心理课”这一途径。

4.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损伤的时候,应当如何获得心理健康的保护维护的调查

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损伤害的时,你通常的做法”的调查统计显示,30.4%的大学生找朋友亲人;18.9%选择顺其自然;22.2%选择视情况而定; 28.5%选择先咨询心理咨询师或相关人士。可见在任何获得心理健康维护上大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思维导向,选择心理咨询师帮助不是首选。

5.大学生对心理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

4.小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篇四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但是,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2)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取向。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6)课程评价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过于强调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促进发展等功能。(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管理缺乏灵活性、开放性.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具体目标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倡导建构的学习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一)重构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1.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的要求

(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要求。①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必须具有一定的变通性。②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③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选修制。

(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①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规划、设计应体现全面、均衡的原则。②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课时安排应体现均衡性,而绝不是平均分配。③课程内容的选择也要体现均衡的原则。

2.重构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的具体做法(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②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③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④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二)由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的改革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有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听讲座、参观;选题(与生活直接相关);组织课题组,定计划;研究;处理结果.撰写报告:交流研讨。

2.信息技术的普通应用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四)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材开发与管理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完善教材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版式的国家标准。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国家免费提供的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保证教材质量,降低价格。

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改革用行政手段指定使用教材的做法.严禁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教材。

(五)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评价 1.基本理念

(1)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2)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3)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4)评价主体互动化:(5)评价内容多元化;(6)评价过程动态化。2.功能

反馈调节的功能;展示激励的功能;反思总结的功能;记录成长的功能;积极导向的功能。3.内容和目标——构建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1)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首先,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①学科学习目标——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②一般性发展目标.包括学会学习的技能、扩充并整合知识、沟通技能、思考和推理的技能、合作技能、个人与社会责任等。

其次,设计评价工具,如:学业成绩评价表、学习过程评价表和学习态度评价表。再次,搜集和分析反映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通过标准化考试,学生工作样例,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和调查、访谈等搜集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再对搜集到的数据和证据进行分析,形成学习情况报告,客观描述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

最后.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六)、构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一)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将课程目标定位于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单一的状况,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类型,除学科课程外,开设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均衡科目结构,使传统优势学科的比例适当降低。使得课程结构中各科目间的比例较为均衡。同时,有利于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增强地方和学校对课程的选择权.给予选修课程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改变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的状况

在课程内容上,既要体现学科的基础性,又要及时反映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既要精简内容,又要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改变长期以来接受学习的单一化、绝对化模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改变课程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改变过去国家集中管理课程的状况。赋予地方和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调动地方和学校主动开发和建设课程的积极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六)改善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全面的评价

5.小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篇五

安家河小学

王之艳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表现:

1.在教材内容上,注意体现时代精神,重视体现思想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2.在教材体系上,以培养语文能力为线索,把学习习惯纳入训练体系。

3.在学习方式上,注意渗透教法,指导学法,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4.在学习途径上,注意引进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和实践延伸到课外、家庭和社会。

二、教材编写体系特点

以阅读为基础;以作文为中心;读写结合。

1.课文的选择不拘一格。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的选择,注意贴近儿童的生活,贴近现实,选入了大量反映时代英雄人物精神风貌和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就的文章,也选入了许多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华悠久文化的故事、传说,形成了既富有时代气息,又融入中华优秀的教材面貌。2.简化练习头绪,注意内化积累。3.加强了作文训练的指导。4.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6.本班学生现状分析 篇六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和前任班主任的了解,本班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大部分同学团结上进、思想端正、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热爱劳动。能按照《小学生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但由于种种的原因,仍然有极个别的学生身上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观念,纪律观念淡薄。总的来说,本班学生热爱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发言积极,作业格式正确美观大方。但也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思想开小差,学习三心二意。

二、教材分析:本册课本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共安排了6个单元。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全册教材安排了课文30篇。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综观整册教材的阅读文本,无论优美如散文,抒情如诗歌,还是质朴如记叙文,都给予学生丰富的多层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涵养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着一份丰盛的情感大餐。值得一提的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阅读教材的编写者匠心独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引领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诗词,让学生鉴赏汉语言的词约旨丰、凝练灵动;成语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智趣;《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嫦娥奔月》又让学生体验中国民间文化深厚的底蕴;《金蝉脱壳》和《推敲》,以新颖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了解成语、常用语词的来历,感受汉字、汉语不竭的活力和深邃的内涵,感悟古代文人严谨治学的精神。

课后练习重朗读、重积累,朗读背诵、词语积累一以贯之,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重视语文基本功。每课都安排学写钢笔字,让学生端端正正地写字,认认真真地做人,感受汉字的美;重感悟,强调读书内化,注重语感培养,课后练习中,有的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师恩难忘》),有的结合文本内容引领学生斟酌词句的用法(《推敲》),有的要求学生辨析同义词在表达上的细微差别(《黄鹤楼送别》),有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众多的练习安排,让学生感受、把握、体味、领悟言语丰富的内涵,在品评中增强语感。此外,还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习作教材每课均包括例文、习作要点讨论和作业三部分。例文一般根据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改写,十分贴近生活实际。习作要点讨论的内容包括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和写作要点。作业包括学生习作题目与要求,有的习作教材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包括拼音识字、词句训练、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及写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说、会说,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说清自己所表达的意思。

4、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上下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意。

5、能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事物、图画,写出的文章通顺,并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四、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学生写字训练书中安排了毛笔字的书写练习,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从练习中揣摩、领会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整洁。

2、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本册的课文,要十分重视词、句训练。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词句和精彩语段。

7.小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篇七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态度,学生,农村人口

我国在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 15~29岁的青少年占77.6%[1]。中学阶段是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 也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 (1998-2010年) 》要求普通初级中学要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2]。为了解庆阳地区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及获得途径状况, 为在农村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适宜方法, 本课题组对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庆阳地区8所农村中学2 27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庆阳地区8所农村中学2 317名高一学生为对象, 收回有效问卷2 270份, 其中男生1 203份, 女生1 067份;年龄17~19岁。

1.2 方法

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中学生的特点,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预防知识与行为、传播途径、态度及获取艾滋病预防知识的途径等。采取不记名、个人独立填写方式, 当场收回调查问卷。

1.3 统计分析

对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知识和态度

中学生对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是一种导致人死亡的疾病、艾滋病可以预防等的正答率较高, 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掌握较好, 知晓率在55%以上;但对于咳嗽/打喷嚏、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用餐具、共同用餐”、“电话、钱币”、“共同游泳池”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认识模糊, 特别是对于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缺乏认识。见表1。

2.2 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

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为电视 (66.8%) 、黑板报 (55.6%) 、宣传画 (52.7%) 、书报 (44.8%) 、广播 (33.6%) 、网络 (23.8%) 、教师 (19.8%) 和亲戚朋友 (18.8%) 。

3 讨论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艾滋病的的三大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知晓率分别为59.1%, 47.1%和61.5%, 对非传播途径认识比较模糊, 对于咳嗽/打喷嚏、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拥抱”、“共同用餐”、“共用劳动工具、电话、钱币”、“共用卫生间、浴池、游泳池”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缺乏认识, 尤其是对于蚊虫叮咬以及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马桶、浴室、游泳池、劳动工具等公共设施心存恐惧, 只有28.9%和44.0%的被调查学生能够认识到蚊虫叮咬和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会引起对艾滋病的不必要恐慌以及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歧视。学校有完整而系统的教育体系和资源, 只有生、教育部门重视, 将艾滋病预防教育整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才能使学校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健康教育对象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3], 有利于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和对艾滋病的误解[4], 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为艾滋病防治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调查结果还显示, 学生现有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通过媒体 (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获得, 而来源于学校教育 (专家讲座与教师) 和家长的比例并不高。表明学校的相关健康教育目前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5], 而媒体报道的知识多是不系统的。说明学校有必要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或讲座, 采取形式多样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 有计划、有重点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 并要重视学校、家庭的共同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健康教育发挥的积极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景琳, 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中国健康教育, 2000, 16 (11) :648-649.

[2]杨贵仁.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教材.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2:10-14.

[3]段信美.山东省2所建筑类高校师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 2003, 24 (5) :491-492.

[4]廖文科.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3 (1) :4-5.

8.小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篇八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

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无论在河南省还是全国,都是一种相对新型的融资方式,。指的是企业或个人以合法拥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融资。当今,知识产权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新课题。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展此项业务的时间分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在我国,1999年,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首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先例;2006年,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讨会召开,随后,沪、京银行试水;2008、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启动两批共12家单位分别进行为期两年和三年的试点工作。 2010年,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科技厅、发改委、财政厅、政府金融办、工信厅、银监会等六部门,出台了《河南省关于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了河南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工作,这项工对于引导河南的中小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有着特别的意义。近些年来,河南省完成了对五十余家准备上市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培育与辅导;推荐了数十项专利技术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起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项目管理库,建设了十余家专利展示交易孵化机构,逐步构建立起了河南省知识产权融资的服务平台。到目前,河南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尚没有形成规模,虽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知识产权价值的不确定性

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一种,是专业技术资源的一种。比如专利权,一般来说,只有专利权人及其发明人才会了解其技术方案与市场价值。如果将专利作为企业融资的标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其人力、物力方的限制和对知识产权专业性认识的缺乏,会让其认为将专利权作为融资的质押标的存在着技术性巨大风险。 对企业方来说,其对专利本身的市场化程度与成熟度也不可能有完全的把握,这就意味着可能还需要对其加大研发的投入,而加大投入必然产生更大的运营风险。银行融资首先注意到的就是风险,在不了解专利的价值和市场成熟度的前提下,银行是不会轻易的贷出资金的。除此之外,银行贷款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技术的发展却是在不断进步的,一项先进的技术有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被取代,这样专利的价值就存在技术性贬值的风险。这也是目前国内的很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没有投入太多精力的主要原因。

受知识产权的特性所决定,工业产权本身具有比较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这就导致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利在市场化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与有形资产相比,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往往是隐性的,其的价值风险也比较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往往会低估知识产权价值,或者直接拒绝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贷款的标的,这就导致了知识产权融资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二、评估体制的不健全

目前,评估知识产权这种质押标的的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比较法等。选择不同评估机构或者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出的价值一般而言会出现很大的不同。由于知识产权自身的特性,国内也很难存在权威性的评估机构。另外也没有市场认同的比较普遍的评估方法。规范统一的价值评估体系不能形成,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银行也不可能把该项业务进行大力推广。

就河南省而言,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没有一个健全的评估机制,这对河南省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评估来说是无疑一种限制。一些银行为了减少自身将要承担的风险,规避潜在的危机,会对一些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限制。与此同时,一些担保机构也不愿意介入中小企业的融资领域,这就必然降低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在评估知识产权价值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多因为其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资产,不是实物资产,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就具有不稳定性。然而,在知识领域,各个行业都在迅速地发展,每天都发生着各式各样的变化,市场的变化,行情的变化都影响到了知识产权的价值。當技术渐渐落后,不能满足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时,就会遭到淘汰,这些都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难点。在一些评估人员的眼里,只有当知识产权被消费者接受并且认可的情况下,才能对知识产权做出较为正确、切合实际的评估。这就决定了在实际的融资过程中,一些银行对知识产权的质押并不认可,企业得到贷款的情况相对较少。

三、质权变现比较困难

银行在贷款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企业的风险性和盈利性。在一笔知识产权质押的贷款业务中,一旦质押人信用下降或经营亏损,银行考虑的是该项质权变现的难易程度。由于知识产权交易流通市场狭窄,转让程序的复杂导致质权不易变现。即使变现,其变现的价值与当初的评估价值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实践中,银行考虑的更多的还是质押企业的信用状况以及经营业绩,以防贷款难以回收又不易变现的情况发生。河南省推出了关于专利权质押融资的指导意见,然而实际上,银行迫于政府的压力开展了该项创新业务,但是其非常了解质权变现的难度,其尽可能还是在担保对象中提高不动产的比例。。

参考文献:

[1]http://paper.ce.cn/jjrb/html/2014-11/13/content_221669.htm.

[2]吴淞.薛琥娜.张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0(5).

[3]米新英.李素枝.赵玉海.河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与政策支持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8).

[4] 许前川.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担保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4(20).

[5]许前川.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担保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4(20).

[6]吴淞.薛琥娜.张敏.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0(5).

9.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九

南山中心小学六年级孙青指导老师周先明

今年寒假,我们就我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合本次调查分析如下:

1、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不充足。

调查显示,我校小学生课余活动最喜欢的项目是看电视,占调查总样本的55%。学生家长大多在外打工,大多数孩子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这些孩子,放学后写完作业,基本上就是看电视,有的学生还玩电脑、打游戏等。这些声、光、电的刺激,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孩子的心灵离需要静心品读的书本越来越远。

在调查学生阅读的时间一项,每周只有18%的学生阅读时间超过一小时。他们的时间被家庭作业、玩耍、上网、看电视等大量占用。

2、课外读物缺乏,阅读内容不丰富

据调查,有42%的学生喜欢读书。小学生更喜欢文字与图画内容相辅相成的读物,他们虽然喜欢读童话、科普读物、侦探小说,但是他们购买最多的书却是“作文宝典”。特别是高年级,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增强,致使小学生作文习作中出现“雷同现象”、“无病呻吟”,习作缺乏灵性,往往是“假、大、空”,没有多少真情实感。

3、阅读习惯有待提高,阅读水平偏低。

调查显示,约有97%的学生基本不愿意写读书心得,即使写,也-1-

是老师要求的。95%的学生阅读的时候只是用眼睛看,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就跳过去,没有查字典的习惯。82%的学生读书不用笔圈画,只关注故事情节和内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这种现状。

1、培养兴趣,使学生乐读。

如果学生没有“我要读书”这种内在需要和渴望的话,读再多的书,也无助于知识的增长。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要让学生从阅读变成“悦读。”

2、营造氛围,使学生想读。

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个古老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角的功能。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节约下来的零花钱买书。学校图书馆的书也要“漂流”到班级,使人人有书可读。

3、培养习惯,使学生久读。

语文老师有负责向学校推荐优秀读物的使命,但是不少学生读书囫囵吞枣,粗粗浏览,更有学生一翻而过,阅读效率低下。为了让阅读有效进行,我们要注意读书的方法,如粗读法,细读法,选读法等。还要善于做读书笔记,更要在朗读、复述、背诵、精读、浏览中提高阅读品质。

10.小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篇十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反映了教材编者的主导思想的探索、追求。它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气候和教育、教学热点的制约与左右。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大体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变化:

建国初期,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苏联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教材编写产生很大影响。当时中央批准把语文分为语言和文学两个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无论是1956年颁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依据这部大纲编写的中小学教材,都把汉语知识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因此,这个时期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在政治上强调思想教育,在学科教学上,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导致语文教材成了空洞说教的政治课本,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语文教学质量大大降低。经过反思和讨论,1963年大纲第一次明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由工具性决定,当时的大纲和教材,都强调加强“双基”,提倡多读多练,读写结合。

“文革”十年,教育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破坏。粉碎了“四人帮”后,教育一方面“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一方面把目光投向国外。教育界逐渐形成了既重视知识,又注重能力的知能平衡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并受到叶圣陶老一辈语文教育家的启发,教材编写强调精选读写知识设计训练项目,注重训练,培养能力。

最近几年,科技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激烈,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呼唤教育深化改革。语文界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不断拓宽和深化,对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逐渐达成共识。因此,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语文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2教材主要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基础学力。3教材应为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提供丰富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纵观我国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几套中小学语文课本,在编写的指导思想上大多体现以下几点:1在教材内容上,注意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思想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2在教材体系上,以培养语文能力为线索,有的还把学习习惯纳入训练体系;3在学习方式上,注意渗透教法,指导学法,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4在学习途径上,注意引进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和实践延伸到课外、家庭和社会。

二、教材编写体系

目前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以阅读为基础的;以作文为中心的;读写结合,严格设“法”布“点”的。

(一)以阅读为基础

人教版十分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低年级强调抓好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中高年级依词、句、段、篇和阅读方法、习惯的顺序,设立训练项目,引导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义务教育教材试用本,结合阅读教材,也设计了一些侧重训练写的项目,并力求和侧重训练读的项目对应。试用修订本为了使读和写训练各自的眉目更清楚,也为了减少阅读训练的头绪,进一步加强习作训练,从三年级起,结合阅读教材设16个侧重训练读的项目(比试用本减少了一半),而将习作单独设计训练序列,体现在各组的习作提示之中。此外,口语交际也有系统安排。形成以阅读训练为基础,习作和口语交际结合训练的编写体系。

北京版注意发挥阅读在学习语文中的中心环节的作用,以阅读为主线,安排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序列,并围绕阅读训练,安排听、说、写的训练,做到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北师大版力求建立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中心,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语言训练体系。

上海S版提出加强词句,淡化篇章,采用听说读写四线并进的编排体系。

(二)以作文为中心

有代表性的是景山课本。在编排上,以作文训练为中心,科学地安排作文训练序列。一二年级在集中识字和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造句、写话、培养兴趣,打好作文基础。三年级作文启蒙,以“放胆文”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文章写“开”,把开头写“顺”。同时,在课本中编入一定数量的学生作文,以增加亲切感,打破神秘感。四五年级进行严格的作文基本功训练,由放到收,全面提高。

(三)读写结合,重“法”循“法”

比较典型的是丁有宽编的读写结合实验课本。该课本从语言结构和叙述表达两方面,归纳也体现记叙文读写规律的“五十法”(分为句子、句群、构段开头、结尾、谋篇、记事、写景状物、写人九类)并以此为线索编教材,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钥匙,学习作文的借鉴。

浙江版教材把小学阶段应该培养的语文能力,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从第五册开始系统安排。六年制教材安排阅读、作文训练点各64个,还有28个听说训练点。在重读写、广布点上与丁有宽教材有相似之处。我国小学语文主要有以下教材:

1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试用)》。

2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试用)》。

3北京师范大学“五·四”学制教材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

4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组织华东师范大学和徐汇区教育局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6年级试用课本《语文》(H版)。

5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组织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和闸北区教育局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6年级试用课本《语文》(S版)。

6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编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试用)》。

7广东省教育厅、福建省教委、海南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组织编写、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

8四川省教委和西南师范大学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

9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

10北京市教育局教学研究部编著、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

11黑龙江省教委实验小学领导小组编写、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试用课本《语文》。

12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组织的实验教材编委会编写、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课本《语文》。

1312省“注·提”教材编写委员会编、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试用课本《语文》。

14辽宁省教育学院编写、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课本(集中识字)。

15景山学校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制小学语文实验课本。

16丁有宽主编的五、六年制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教材。

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上的主要特点。

1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试用修订)

该课本包括五年制、六年制两套,是在原国家教委规划编写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试用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两套课本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中,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具有初步、实用的各项语文能力,同时为思想品德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凭借。课本有以下主要特点:

(1)体现时代精神。增编富有时代气息的课文,新课文占全部课文的1/4。这是继试用本之后的又一次大幅度地更新课文。教材还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引进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2)强调打好语文基础。一是改进识字,加强写字,低年级认字超过1 800个,学会1 200个;二是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三是增加课文篇数,中高年级每册32篇到35篇,重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语感,增加积累;四是在兴趣盎然和自由表达中培养作文能力;五是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3)进一步改进教材的编排。在试用本的基础上,重编作文教材,新编口语交际教材,改进识字写字教材。作文按照激趣写话──自由表达──练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线索,设计训练序列。口语交际本着创设交际情境、双向互动交流的原则,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系统安排。低年级教材基本类型是“识字学词学句”和“课文”。“复习”和“口语交际”插在每组教材之后。中高年级教材继续保持人教版的特色,仍以训练项目为核心。与试用本不同的是,训练项目侧重于阅读,数量减少一半,为16个,每册二到三个,一个项目统领三四组课文,使训练更加扎实有效。再有,采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进的编排方法。阅读指导体现在“读写训练”中;习作、口语交际的提示和指导,分别体现在每组课文之后的专项训练中。

(4)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作了初步探索。如,低年级采用一些与观察、画画、游戏、操作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各册教材都增设了一些启发想象、引导发现、鼓励创新的题目。中高年级教材,在每组之前的“导读”中,鼓励学生围绕训练项目进行尝试性学习;在每课的“预习”中,启发学生读有所悟,思有所疑;在每组之后的“读写例话”中,引导学生回忆本组学习过程,围绕训练重点进行归纳、小结。此外,还设计了一些拓展性学习、实践的内容。在培养语文能力上,除了听说读写能力,还十分重视独立识字能力、查字词典能力以及收集、处理、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

这套教材在识字和练习上增加了弹性;改进了装帧设计,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和教科书配套的其他品种有:自读课本、教材教学用书、教学挂图、生字生词卡片、投影片、课本朗读录音带、光盘等。

2北师大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试用)

本教材为原国家教委规划编写的义务教育教材的一种。这套教材从学科性质和儿童年龄特点出发,既重视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注意加强品德教育。教材有以下主要特点:

(1)追求科学的结构体系。力求建立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中心,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语言训练体系。在培养阅读能力上,主要措施有: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借助拼音读词、读句、读段,在不知不觉中踏上阅读的轨道。②在课后练习和综合训练中编选儿歌、格言、警句、短文等,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③提倡多读书、多背书。每册课本之后编有选读课文,以扩大阅读量。低年级要求背诵课文60%左右,中高年级30%左右。

(2)探索整体优化的编排设计。①内容编排有梯度。全套教材力求搭好“三座桥”,即幼儿园一小学的启蒙桥(图画多,富有情趣),低年级──高年级的过渡桥(突出句、段训练),小学──初中的铺路桥(重视训练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②训练有重点。教材分低中高三段,各年段各有侧重,提倡字抓形,句抓通,段抓具体,篇抓思路。从第六册开始,每册设4个重点训练项目,全套教材共设20个训练项目。此外,在选文和练习中力求体现大语文教育观。

本套教材计有自读课本、教学参考书、基础训练册、假期作业、教学挂图、字词卡片等。

3义务教育六年制上海S版小学语文课本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上海版有两个版本──H版和S版。这套S版课本是由上海金山石油化工总厂和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根据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方案和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体现了四个注意:注意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注意以现行教材的不足为突破口,建立教材的训练序列;注意练习设计的科学性、层次性和指导性;注意体现文以载道、形象感染的特点,重视德育的渗透,努力做到充分继承,广泛吸收,大胆创新,注重应用。教材有以下基本特点:

(1)加强词句,淡化篇章。加强词句,一是小学语文教材以词和句的训练为主,即使到中高年级,词句的训练项目仍占一半以上;二是词和句的训练形成序列,从认识到理解到运用到辨析到变换,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淡化篇章,一是减少篇章教学的项目,二是降低篇章训练的要求,三是将一些项目训练的时间推迟。

(2)听说读写,四线并进。教材从低年级起,采用“听说读写”四线并进的编排方法。每个单元以阅读教材为基础,相机穿插听说教材和写作教材。从全套教材看,听说读写每一条线既自成体系,又互相配合;四条线纵横交织,构成一个有序的训练网络。

(3)简化类型,强化练习。课文类型只有两类:讲读和阅读。练习从三年级开始,分“预习提示”“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三部分。

(4)渗透教育,指导学法。具体做法是:课文编写突出教学全目标。如,一见“读短文,学词句”,就知道这类课文的主目标是学词学句。还有在教材中提示教学方法。如,识字教材中设计的“加部首,认一认”,渗透了识字方法。此外,教材的编排体现训练层次、练习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等,都体现了编者的上述意图。

这套教材的配套资料有: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教案,幻灯片和投影片,课文与听说、听读教材录音,课文教学录像,生字卡片,课外阅读等。

4浙江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

浙江省从1989年开始编写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有五年制和六年制两种学制。

这两套教材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

整套教材有明确的思想情感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从儿童日常生活开始,培养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道德行为习惯,还注意渗透汉字文化的传统,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其中第一到第四册课本为“语文·思想品德”,课后练习及单元练习中,均安排有着眼于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题目,把学习语文和进行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有明确具体的语文能力训练体系。

教材编者力图构建目标清晰的语文能力训练体系。在整套教材中,把小学阶段应该培养的听说读写能力分解为教学中可操作的若干个“训练点”,从第五册开始系统安排(六年制教材中共安排了阅读、写作训练点各48个,听说训练点22个)。在注意语文能力训练纵向序列的同时,还注意了听说读写之间的横向联系。

(3)注意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培养自学能力。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单元之前用浅显的文字提示单元教学目标,每单元后的练习兼有自我检测的作用。这样,由“单元目标──训练──反馈补救”形成一个循环,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5江苏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

江苏省教委组织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于1998年底出齐,有五年制和六年制两个学制。

这两套教材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课文的选择不拘一格。

江苏版教材对于课文的选择,注意贴进儿童生活,贴近现实,选入了大量反映新时代英雄人物精神风貌和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就的文章,也选入了许多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华悠久文化的故事、传说,形成了既富有时代气息,又融合中华优秀文化的教材新面貌。

(2)简化练习头绪,注重内化积累。

江苏版教材的练习设计简化了头绪。前四册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都是读书、背书、写字外,还突出了感悟、理解,相机进行“小练笔”。这样的安排,对于克服语文教学中“满堂灌”和支离破碎的单项训练的弊端,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3)加强了作文训练的指导。

江苏教材从第五至第十二册,每个单元均由“阅读”教材、“作文”教材、“练习”教材三个部分组成。作文教材形成系列。每次作文有例文,有具体的习作要求,便于学生从仿到作。例文工整地抄写在方格纸上,在书写格式上给学生以示范。

(4)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江苏版教材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始终,各册都安排了习惯培养的侧重点,从第一册的正确的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到第十二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形成系列。该套教材尤其重视写字,指导学生正确执笔、运笔、坐姿,严格要求,一以贯之;从第一册到第八册,每课所学生字都安排了描红,着力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6北京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

北京市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从1993年秋季开始在本市小学各年级陆续使用。全套教材共13册(第一学期教材分上、下两册)。

这套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阅读为主线,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北京版教材注意充分发挥阅读在学习语文中的作用,根据大纲规定的阅读教学要求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训练阅读技能、从读学写等方面设计了全套教材的训练系列,并围绕阅读训练的系列安排听、说、写的训练,构成了“以阅读为主线,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训练体系。

(2)北京版教材重视字词句的教学。

除在阅读时引导识字学词学句外,低年级每册有两个“句词句”的单元(第一册只安排一个),按一定规律归类,教给识字学词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独立识字学词的能力;并由易到难地安排各种结构的单句和常用的简单复句,通过熟读和模仿运用,使学生感悟和熟悉各种常用句型。

(3)引导课内外结合,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每册教材后面附有语文趣味活动6篇,形式多样,有猜谜语、演课本剧、读笑话、说相声、制读书卡片、办小报等,为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提供材料。每单元后的“听说读写训练”引导学生广泛读书,留心观察,听广播,做实验,把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7“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课本

此类实验教材目前有三套。这套教材系由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编委会主持编写的五年制教材。该教材遵循“注·提”实验的整体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原则,坚持走发展学生语言的路子,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重点,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识能力的全面发展。教材有以下基本特点:

(1)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作用。把汉语拼音作为帮助学生提前读写的工具,使学生在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写话。

(2)实行全方位识字。一是通过阅读课落实定量的有师指导的字(2500个)和定量增识的字(500个);二是通过课内外大量阅读,增识不定量的无师自通的字;三是通过写字课,教给学生识字、写字规律,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3)提前读写。一至三年级教材,先是纯拼音课文,而后是汉字注音课文,以利提前阅读。开始写话,可以用汉语拼音;作文之初就训练学生给文章搭架子;用三线(课内作文,写片断、读书笔记,课外写生活日记)并行的办法,培养作文能力。

(4)课本编写打破传统的“识字──阅读──作文”三段式体系,建立听说读写识五线并行的体系:从三年级开始设读写训练重点,每册四个,每个统领两个单元。听、说、识也有系统安排,五条线彼此联系,形成语文训练网络。

这套教材还配有课外读物、教学参考书、课文朗读录音带、教学投影片、生字卡片等辅助教材或教具、学具。

8景山学校五年制小学语文实验课本

景山学校编写的语文教材,体现了该校几十年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全国先后有24个省350个学校使用了这套教材进行试验。

这套教材有以下几方面主要特点:

(1)以集中识字为起点。

一、二年级侧重于识字、写字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通过形声字归类、基本字带字、部首带字、形近字对比、反义词对比等多种归类形式,两年识2400个汉字,使识字基本过关,为三四五年级读写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阅读名家名篇为主体。

景山学校语文教材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三至五年级共选入古今中外著名作家58人的作品99篇,占全部课文132篇的76%。许多名篇都要求熟读背诵,以引导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有的名篇比较长,节选一部分作课文,附录全文供学生课外阅读,使精读和博览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材中还编进了作家简介、作家生活照片等,以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3)以作文能力训练为中心。

景山教材以作文能力训练为中心组织编排。作文能力训练的序列是:

一、二年级通过大量造句、看图写话,进行句段训练,打好作文基础;三年级以“放胆文”的形式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上一篇: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答案下一篇:沿河幼儿园大一班六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