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材料检验报告(精选16篇)
1.装饰材料检验报告 篇一
中心遵循"客观独立、公开公正、诚实信用"基本原则, 正确指导公众消费和集团购买, 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监督, 并提供全方位认证服务及各种增值服务, 努力成为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检验认证机构。
中心构建检验、认证、仪器研发、延伸服务四大业务平台, 秉承“科学、公正、准确”的宗旨, 服务于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生产厂商、零售商、工程项目、科研机构、认证检验机构、普通消费者……, 凭借高效团队、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 致力发展成为国内建材产品的标准制订中心、方法研究中心、权威的建材产品质量评价中心和仲裁中心。
2.装饰材料检验报告 篇二
【关键词】卷烟材料;质量;检验;影响因素
1、卷烟包装的重要性
我国烟民数量庞大,所以卷烟的国内需求量非常大,同时我国本土的卷烟品牌也非常多,烟草销售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如何提高卷烟产品的销售量是所有企业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其中卷烟本身的质量是决定性因素,除此之外产品的价格定位以及包装质量也称为消费者重要的参考条件,当两种卷烟质量和价格相差不多时,消费者肯定偏向于选择包装质量高的卷烟产品,包装质量提高了卷烟产品的档次和内涵,同时也更有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将企业文化传递给消费者,从而使企业在产品竞争中取得优势。总之,卷烟的包装质量好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增加消费人群,促进卷烟企业更好的发展。
2、卷烟材料检验的关键点
2.1含水率的测量
材料的含水率对卷烟产品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把含水率作为一项重要检验指标。对卷烟包装质量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原材料本身,即包装纸的质量,通常决定包装纸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纸张含水量和纤维方向,纸张的含水量指的是纸张中水分重量占纸张总质量的百分比,由于卷烟产品销售范围的广泛性,地域气候的不同会造成纸张含水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产品包装质量,纸张含水量过高或者高低都会给包装产品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选用的纸张含水量过高,响应的就会造成纸张的硬度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脱湿现象的发生,如果制作烟包选用的纸张含水量过高,产品销往干燥地区一段时间之后,烟包的边缘就容易出现脱湿情况,从而造成烟包边缘紧缩,还会在烟标附近发生“紧边”,这样烟盒整个外形就会出现轻微变形;如果纸张含水量过低,这样的纸张就显得特别脆弱,在加工成烟包之后会产生纤维位移,影响烟包尺寸出现轻微变化,此外含水量过低还可能出现吸湿现象,当对包装纸使用油墨进行印刷时候,含水量不足就会吸收较多的油墨,这样仔细观察印刷效果可以看到,包装正面会有卷曲现象发生,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卷烟包装中纸质含水量参数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进行选择。
2.2外观检验
对包装材料进行外观检验,内容包括生产日期、出厂地、色差(印刷质量)等。在进行外观检测时一定要细致严格,保证把好第一道关口,防止不合格品进入生产工序。包装材料的色差直接影响卷烟的包装质量,影响产品形象,经分析油墨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印刷质量,印刷烟包需要控制所选取油墨的光油度和耐热性,光油度不足会导致印刷的版面粗糙度增加,这有可能会导致包装过程中的堵纸现象发生,产品在后期的装运操作时,还会造成磨损,影响印刷字迹的清晰度,降低包装的美观度;如果光油度过大,会导致包装机对烟包的定位精度下降,也会影响包装成本的美观度,因此,油墨的光油度必须严格的控制。此外,油墨的耐热性也是选择油墨的关键参数,必须选择油墨耐热性参数达标的产品,这是因为,在进行卷烟包装时需要在包装的最外层增加PVC膜来对包装进行保护,增加PVC膜的工艺是加热,如果选择的油墨耐热性不足,在进行PVC膜加热操作时,油墨就会出现轻微的脱落和变色,这样会对印刷成品的美观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2.3抗张强度和伸长率
使用拉力仪将材料进行恒速拉伸,直至断裂,记录张力,并测量伸长量,通过公式计算抗张强度和伸长率。纸张的纤维方向是影响这两个参数的重要因素,纤维方向指的是纤维组织排列的方向,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种,规定在烟包选纸上一定要选择纵向纤维纸,这是因为纵向纤维质比起横向纤维纸,伸缩率小,能够获得更高的印刷精确度。
2.4压痕位置、深度对包装质量的影响
硬盒包装材料的压痕位置、深度关系着卷烟的小盒、条盒包装质量,压痕位置偏移、压痕过深过浅都会影响包装质量。模压指的是模切压痕,其质量高度将直接影响卷包质量,模压质量主要集中在压痕的轻重程度和压痕线宽度,模切压痕过重,压痕线会出现局部爆裂现象,直接影响包装效果,模切压痕过轻,压痕处就不容易折叠,这样包装就会出现变形,甚至会损伤包装机,因此必须按照参数设定模压的力度。模压宽度如果过宽,在包装过程中压力承受不均匀,折痕就不容易保持一条直线,影响尺寸精度,如果模压宽度过细,在进行模切操作时候很容易破裂,使得包装出现变形,因此在控制模压力度的同时也需要对模切压痕线宽度,才能有效的提高卷烟包装质量。
3、结束语
随着卷烟制造中对包装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卷烟企业应该根据产品质量的不同选择不同档次的包装制作方案。在对卷烟包装加工时,需要选择正确含水量和纤维方向的纸张,油光度适当同时耐热性好的油墨,同时,还必须严格控制模切力度和压痕宽度,只有把握住这些关键点,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卷烟包装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扩大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宣润泉.从卷烟包装看卷烟文化[J].包装世界,2014(04)
[2]陈海军,丁兴,朱玲,樊在斗,马立军,李志坚,杨体仁.标准卷烟包装方式及发展趋势分析[J].物流技术,2014(22)
[3]于勤,刘彧.浅谈国内卷烟包装印刷的发展之路[J].印刷杂志,2011(06)
3.钢材检验材料 篇三
钢材到达钢材库后,物资公司仓库管理人员依据采购单、合同对钢材的名称、规格、型号、材质、钢材的制造标准、数量进行认真的核对,对钢材的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包括化学成份含量表及机械性能试验数据)查验,是否齐全、有效。3.1钢材的入库验收
3.1.1钢材到达钢材库后,物资公司仓库管理人员依据采购单、合同对钢材的名称、规格、型号、材质、钢材的制造标准、数量进行认真的核对,对钢材的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包括化学成份含量表及机械性能试验数据)查验,是否齐全、有效。
3.1.3 数量检查:钢材入库应分批,分车进行过磅计量,如供方按理论重量发货时,入库也应按理论重量进行尺检。
3.1.4质量验收
3.1.4.1每到一批钢材及时对产品外观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裂纹、重皮、砂孔、变形、机械损伤和锈蚀程度等,外观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3.1.4.2进厂钢材的外形尺寸、尺寸偏差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1.4.3需进行委托检验或复检的钢材,仓库管理人员应及时委托检验或复检,钢筋做力学性能试验。合金钢材做光谱定性复验。
3.1.5 仓库管理人员填写《入库验收自检记录》,上报项目部质量部门,必要时由项目部质量部门向监理公司报验。检验合格的钢材办理入库手续。
3.1.6物资公司钢材库应建立技术资料及试验报告档案备查。
一、螺纹钢:
用户在购买螺纹钢时,首先从外观尺寸看,可用游标卡量具简单测量实际尺寸是否比标明尺寸(一般螺纹钢上均轧有规格标志)小约一个规格左右或更多(如Ø12螺纹钢标准内径为11.5±0.4mm,而伪劣螺纹钢内径大多为10mm左右)。同时有些伪劣螺纹钢通过轧扁的方式来欺骗人的视觉,因而从钢筋端面观察其为扁椭圆形,而正规材端面应基本为圆形;
其二,从表面质量看,伪劣螺纹钢由于用土坯轧制,其表面质量差,常带有结疤等缺陷,有整体粗糙感。同时有些小轧厂由于加热温度、轧制速度不够,表面颜色偏红;
其三,正规钢材在厂家出厂时大多大捆包装,成捆钢材上均挂有与实物相对应的金属标牌,标明厂家、钢材牌号、批号、规格及检验代号等。而伪劣钢筋由于生产条件简陋,无大型吊装设备,大多小捆(十根左右捆扎)包装或散装,无金属标牌、无质量保证书。
当然要根本避免买到伪劣螺纹钢,还是到名牌厂商的直接代理商处购买,而且即使发生争议也易处理。有经验的人还可以通过火花判别其他化学成分。
建议用户在购买螺纹钢时,一定要到正规钢材经营单位或经营点购买正规钢材,索取钢材质量证明书,并进行验收。对有质量疑义的可到专业检验机构进行质量咨询及检测。
目前钢材市场上的螺纹钢不合格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实际尺寸比名义尺寸小一个规格左右,经销商通过实际重量进货,理论重量交货赚取金属量,获取暴利。
2、强度偏低。
4.压力管道材料检验规程 篇四
4.1 材料检验员使用的各种量具(千分尺、卡尺、合尺、卷尺等)应经过校验且在有效期内。
4.2 材料检验员目测材料实物上的标识,在材料上的明显部位应有清晰、牢固的钢印标识或其他标识,至少包括材料制造标准代号、材料牌号及规格、炉(批)号、材料生产单位名称及检验印鉴标识。实物品种、规格、批号、状态等应与材料质量证明书一致,否则拒检,反馈给采购员和材料责任工程师及时处理。
4.3 钢板厚度的测量应在距离边部不小于40mm处测量;有色板材厚度的测量应在距顶角不小于100mm距离边部不小于10mm处测量。板材应逐张检验表面质量和尺寸。
4.4 合格材料由材料检验员填写“原材料入库检验登记表”(样表6-6),按KFB422-2005《材料标识及移植管理制度》3.1条的规定编写材质编号,在登记表、质量证明书上作出材质编号标记,质量证明书归档,并监督仓库保管员将材质编号移植于材料上,逐张/件用钢印或其它方法进行标识移植,按KFB421-2005《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办理入库审批手续。由保管员负责将合格材料分类存放于合格区内。对不合格的材料由材料责任工程师配合材料采 购员反馈给供料单位协商处理。焊接材料的检验
5.1 审查焊接材料的质量证明书,主要项目:规格、型号或牌号、批号、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应齐全,数据合格。
5.2 检查焊条的外包装,应标出:焊条的规格、标准号、型号或牌号、批号、净重;制造厂名或商标;检验标记,并与质量证明书相符,内包装应封口。焊条夹持端的药皮上应印有清晰的型号或牌号的标记;焊芯的直径、长度、药皮的偏心度及缺陷、引弧端的倒角等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5.3 焊丝的标识与质量证明书一致,焊丝的直径和盘条的尺寸、表面质量等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直径应按垂直方向各测一次,测量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为合格。
5.4 检查焊剂的包装,应标出:焊剂的名称、型号和标准号、批号、净重、生产日期;制造厂名或商标并与质量证明书相符。
5.5 接材料需复验时,由检验员开出“材料复验取样通知单”(样表6-6)和“委托试验单”并保管员取样。焊丝应在盘条的两端进行取样,焊条和焊剂的取样按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试验报告根据相应标准进行评定。
5.6 合格焊接材料由材料检验员填写“原材料入库检验登记表”(样表6-4),按《材料标识及移植管理制度》3.2条的规定编写材质编号,在登记表、质量证明书上作出材质编号标记,质量证明书归档,并监督仓库保管员将材质编号移植于焊接材料的外包装上,逐件用标签或其它方法进行标识移植,按《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办理入库审批手续。之后由保管员负责将合格焊接材料分类存放于合格区内。对不合格的焊接材料由材料责任工程师配合焊接材料采购员反馈给供料单位协商处理。外购锻件的检验
6.1 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的项目和内容数据应齐全、合格。
6.2 压力管道零件采用外购锻件,锻件的材料牌号和供货状态应符合产品图 样的要求,形状和尺寸符合锻件毛坯图的要求,或锻至尽可能接近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外观质量和缺陷应符合相应标准的技术要求。
6.3 锻件的标识:应有厂名或厂标、材料牌号、(图号)炉批号及热处理的标记,并与质量证明书一致
6.4 合格锻件由材料检验员填写“外购外协件检验登记表”,按《材料标识及
移植管理制度》3.1条的规定编写材质编号,在登记表、质量证明书上作出材质编号标记,质量证明书归档,并监督仓库保管员将材质编号移植于锻件上,逐件用标签或其它方法进行标识移植,按《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办理入库审批手续。之后由保管员负责将合格锻件分类存放于合格区内。对不合格的锻件由材料责任工程师配合锻件采购员反馈给供料单位协商处理。7 管材、棒材、型材、线材等的检验
7.1 管材、棒材、型材、线材等的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的项目和内容数据应齐全、合格。
7.2 管材、棒材、型材、线材等:如标准有规定应按规定位置测量,一般应在距端部不小于500mm处测量。管材、棒材直径应按垂直方向各测一次,测量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为合格。
7.3 合格材料由材料检验员填写“原材料入库检验登记表”,按《材料标识及移植管理制度》3.1条的规定编写材质编号,在登记表、质量证明书上作出材质编号标记,质量证明书归档,并监督仓库保管员将材质编号移植于材料上,逐张/件用钢印或其它方法进行标识移植,按《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办理入库审批手续。之后由保管员负责将合格材料分类存放于合格区内。对不合格的材料由材料责任工程师配合材料采购员反馈给供料单位协商处理。8 补项及复验:按照法规、标准以及设计文件要求补项或复验的项目,均应及时补项检验或复验。
8.1 材料质量证明书缺项的应补所缺项的试验。
8.2 复验:
a)设计图样要求复验的;
b)用户要求复验的;
c)不能确定材料真实性或对材料的性能和化学成分有怀疑的;
d)钢材质量证明书注明复印件无效或不等效的。
b)对压力管道经常使用且已有信誉保证的外协锻件,如质量证明书(原件)项目齐全,可只进行硬度复验,复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则应进行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复验;
c)我公司锻制且供本公司使用的锻件,可免做复验。
8.2.4 取得国家安全监察机构产品安全质量认证并有免做复验标志的材料,可免做复验。
8.3 材料的复验结果由材料责任工程师审核。引用的相关文件
KFB***-2008 《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
KFB***-2008 《材料标识及移植管理制度》
5.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 篇五
目的
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规定的检验,以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2 范围
适用于进货、过程、最终检验的控制。3 职责和权限
工厂归口负责进货、过程、最终检验以及负责各工序的自检。技术部负责制订检验用的文件; 4 程序概述
4.1 技术部制定《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文件编号为GZ-B/1-2005),对所检验的原材料提供依据的文件和建立的质量记录作出规定。
4.2 进货检验和试验
a)原、辅材料进厂后需经检验或验证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或加工。确定进货检验或验证的方法时应考虑对提供原材料的分供方的控制程序,并以文件形式作出规定。
b)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或来不及按规定完全验证时,应经授权人员批准并做了标识和记录后允许紧急放行。在有关文件中应规定允许紧急放行的范围。
c)检验员应严格按《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规定对购进材料进行检验或验证,确保未经检验或验证的材料不得入库或投产。4.3 过程检验和试验
a)各工序的操作工负责对各工序的自检,自检合格后方能进行专检,自检不列为公司正式的检验工作。
b)应确定过程检验和试验的项目和方法,以文件形式作出规定并严格执行,以确保只有经检验合格的半成品方可入库或转序。
c)在所要求的过程检验或验证完成前不得将材料放行,公司不允许半成品例外放行。
4.4 最终检验和试验
a)最终检验必须在规定的进货检验和过程检验都完成后才能进行。
b)最终检验和试验的项目和方法应形成文件,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进行全部的最终检验和试验,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c)只有在规定的各项检验和试验活动有关数据和文件齐备并得到公司授权人员认可后,产品才能发出。
4.5 检验和试验活动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4.3要求执行。4.6 检验和试验记录
a)授权检验员应如实记录检验或验证结果,记录应能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所有规定的验收标准通过了检验或验证,并标明负责产品放行的授权检验者。
b)授权检验员应保存执行4.2~4.4条所规定的检验和试验的质量记录。相关记录文件
6.康耐视推出新型材料表面检验软件 篇六
康耐视公司推出用于对材料表面进行检验的软件包Vision Pro®Surface。Vision Pro®Surface将革命性的新型视觉缺陷检测和分类与简化的用户界面相结合, 能够在制作过程中执行准确的缺陷检测、分类和表面纹理评估。与通过信号处理法检测缺陷的传统表面检验技术不同, Vision Pro®Surface通过监控材料表面发挥作用。Vision Pro®Surface通过统计分析自动识别材料表面上的潜在缺陷, 然后根据对比度、纹理或几何形状等方面的相似性对缺陷进行分组。
7.装饰材料检验报告 篇七
关键词 质检机构实验室:报告差错率:改进
中图分类号 F203
1 检验报告差错率状况分析
检验报告差错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上交的差错报告占所有上交报告总量的比率。本研究对象是未出检验机构前经过审核的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差错问题是存在于质检机构实验室的普遍现象,由此导致的返工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影响报告的及时率,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2 质检机构实验室检验报告差错率的改进
主要运用“两图一表”的分析方法。即调查表(对策表是调查表的特殊类型)、原因分析工具(包括因果图、因素展开型系统图、关联图)和排列图联合使用。
2,1 检验报告现状调查
由7位工程师组成小组对某质检机构2014年上半年化检报告中29项基本要素进行差错统计,结果见表1。
根据表2绘制出检验报告差错的问题排列,如图1。
由表2、图1可知,检验结果、标准要求、检验项目、检验结论、单位、检验和判定依据等填错是造成检验报告差错的主要原因。
2,2 原因分析
目标确立后,小组成员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从人员、设备、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用因果图对报告差错率产生的各种可能原因进行分析。
2.2.1 人员方面
造成报告差错的原因有:(1)工作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造成编辑报告时格式内容的错误、不规范,如字母大小写的用法、阿拉伯数字上下标的标注、原始记录的编辑等:(2)业务水平低,在工作岗位上,由于每个人学习能力、经验积累的程度因人而异,不排除个别人员业务水平低的可能性。这体现在对标准的理解到位与否,对报告要求认识程度的深浅方面,如数字的修约问题,单位的使用问题,数据的科学表达方式,检测方法的掌握程度等:(3)业务知识老化,由于培训活动少或自身的学习能力时间有限,一些老员工的业务知识已经老化固化,旧的业务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工作需要:(4)责任心不强,态度不认真,在事业单位,有少部分人会受到‘干多干少一个样,能者多劳,轻轻松松混日子’等落后思想的影响,还有部分人由于工作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工作没有热情,态度散漫,因此导致了工作效率低,质量不高的现象:(5)新人员对业务不熟,对报告、原始记录内容了解不够,报告编辑的方式比较生疏,因此导致报告差错的现象在所难免:(6)人员有限,工作量大,在紧张繁忙的工作情况下容易出现差错。
2.2.2 制度方面
造成报告差错的原因可能有:(1)检验员工作繁琐,工序较长,容易造成错误产生。检测员在做实验过程中,应完成原始记录的填写,编页码,并在电脑上进行报告结果编辑工作,最后将原始记录整理上交审核,才算完成样品的检验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在工作量大且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错误产生,如原始记录在填写时数字的修约不正确、数据涂改不规范,报告编辑时存入的数据忘记保存,单位的选择不规范,结论用语使用不当等现象:(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学习不够。由于平时业务繁忙,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对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就比较少,因此许多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够熟悉,老员工由于对体系的学习历时较久,一些知识逐渐淡忘,而新员工由于上班的时间不长,对质量管理体系还没有认识,或者学习还不够:(3)对报告差错没有严格具体的奖惩措施。应对检验室及相关业务部门技术工作质量作奖罚规定,工作质量考核分值以百分率计算,与其他考核合并计算后作为奖金发放的依据,对质量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设立质量单项奖,年终给予表彰和奖励,设立质量单项奖,如全年无A类缺陷奖,全年返工率最低奖等。奖惩只针对部门和检验室,并未确切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
2.2.3 管理方面
造成报告差错的原因可能有:(1)工作人员质量意识不强:(2)质量管理知识缺乏:(3)报告审核员对报告质量的重视不够。
2.2.4 设备方面
由于每个科室电脑、打印机数量有限,每个检验员都要自己出报告,因此在设备资源上比较紧张。
2.3 要因确认
通过鱼刺因果图(图2),列出了所有可能导致报告差错率的因素后,小组成员对这些因素再次进行具体分析,开会讨论,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过半数成立),对列出的原因进行筛选,选出要因(表3):(1)计算机知识欠缺。会上90%以上人员认为现在电脑在单位、家庭的普及率已超过90%,而且大部分在岗人员也受过计算机使用培训,职称评定中计算机考核合格是条件之一。因此,这一因素不成立:(2)人员责任心不强,态度不认真。在工作中报告差错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为了赶效率,个别人总以为会有质控员把关,怀着这种侥幸心理,所以在原始记录书写、报告录入上急于求成,很容易出现差错问题。因此,大部分人一致认为,这是要因之一:(3)新人员对业务不熟,对报告、原始记录内容了解不够。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他们都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对实验操作分析得心应手,但对质检机构的方针目标,原始记录书写、报告的编辑注意事项了解不够。因此,这是造成报告差错又一要因:(4)缺乏质量管理知识,认为检验报告不属于质量管理范畴,这种认识比较片面,不成立:(5)工作量大,人员有限。可以适当增加人员解决工作量大问题,但是报告差错率和人工作的认真程度、能力水平有关,与此因素无直接关系,非要因:(6)检验员工序长,工作繁琐。检验工作是一门细活,需要合理的时间安排,否则不能达到又快又好,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检验员需做实验,写原始记录,打印报告,工作比较繁琐,容易出错。所以,这一因素可以视为要因之一:(7)工作人员质量意识不强。由于小的报告差错,如C类缺陷,不会对报告产生太大影响,对个人、科室影响也不大,因此有些工作人员忽视这些问题,或是存着还有质控员审核把关的侥幸心理,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这是报告差错率产生的要因之一:(8)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学习不够。由于工作繁忙,每个人都只顾忙着手头上工作,赶效率,而忽视对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同时质检机构平时对体系文件的学习机会也较少,体系文件一般只发放到各科室负责人处,不利于其他员工的平时阅读。因此,这也是工作人员对于质量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9)电脑数量少。目前,各科室电脑台数和人数成比例,只要岔开使用,合理安排,对编辑报告不产生影响。因此,这不属于要因:(10)业务知识老化。检验室与业务室工作人员中,队伍较年轻化,35岁以下人员占85%以上,学习能力较强,对问题的领悟能力也较强。因此,这不属于要因:(11)业务素质水平低。经调查,无论是检验室还是业务室,本科毕业生占70%以上,且在岗人员均经过上岗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工作。因此,这属非要因:(12)报告审核员对报告质量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每份报告的差错都控制在B类以下,但是对于报告的差错原因并未进行具体分析,寻找解决办法,以降低差错率产生。因此,这属要因之一:(13)对报告差错没有严格具体的奖惩措施。由于没有更具体的奖惩措施,落实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上,因此员工对报告差错率重视程度不够,质量意识不够高。因此,这也是要因之一。
nlc202309040047
根据具体分析,确定以下7项为造成报告差错率要因,是重点整改对象:(1)人员责任心不强,态度不认真;(2)新人员对业务不熟、对报告、原始记录内容了解不够:(3)检验员工序长,工作繁琐:(4)工作人员质量意识不强:(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学习不够:(6)报告审核员对报告质量重视程度不够:(7)对报告差错没有严格具体的奖惩措施。
2.4 对策措施
通过讨论,针对以上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
(1)要求同事间针对报告编制内容,相互检查原始记录填写内容,相互提醒,指出错误并纠正,以避免人员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不强等现象。
(2)根据对新人员进行业务流程、试验结果数据的取舍、修约,报告的录入等集中培训,以解决新人员对业务、专业知识不熟悉的现象。
对《检验报告编制、审核、签发制度》、《检验报告签发程序及相关责任人职责》、原始记录的填写要求等知识进行分期授课培训,授课人为质量负责人。
(3)根据检验员工序长、工作繁琐等现象,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对于大科室,由于报告量大,检验室检验员只负责实验、原始记录的书写:报告录入统一由打字员完成:并对打字员进行有关方面专门培训学习。
(4)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学习不够这一现象,可通过定时间对全所员工进行体系文件培训,活动的具体内容为:a.分时间段组织全体职工集中学习质量体系文件,主讲人由体系文件撰写人,并发卷考试。b.聘请专家教授针对“检验和校准实验室通用准则”等知识进行培训,并考试。
(5)针对报告审核员对报告质量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现象,制定了对差错报告进行更具体统计,找出主要差错项的对策,对报告差错项目进行具体按月逐项统计并形成报告,汇报结果。
(6)针对根据每月报告无差错者给予一定奖品以资鼓励:每月对报告差错率较高者进行通报,按差错份数扣罚一定奖金:每月将报告质量进行统计,并将报告考核纳入绩效考核等措施,以解决对报告差错没有严格具体的奖惩措施的现象。
(7)邀请质检机构计算机管理员定期对全所职工进行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培训,以解决报告软件系统运用不熟的现象。
3 效益
3.1 管理效益
开展活动后,单位流通检验报告的差错率大大降低了,不仅保障了检验数据、信息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实现了质量目标,差错率的降低同时减少了因检验报告差错引起的返工率,提高了报告质量,检验室的检验时效得到了提高。
3.2 经济效益
开展活动后,由于报告差错率降低,返工率得到改善,检验时效得到提高,工作量逐渐增加,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增长。
3.3 社会效益
先进的仪器设备,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提高了本单位在社会上的美誉度和影响力,除了监督抽查任务外,委托样品也在逐渐增多,检验收入不断提高。
8.检验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篇八
一、规章制度
1、《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2、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3、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各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
4、检验科各岗位职责
5、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流程
6、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7、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措施及处理流程)
8、消毒制度
9、标本溢洒处理流程
10、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
11、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
12、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应急预案
13、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14、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
15、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
16、检验科复查制度
17、检验报告单书写制度
18、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
19、试剂与校准品管理制度 20、试剂与校准品使用登记制度
21、试剂与校准品专门管理,明确的岗位职责。
22、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职责,工作计划,质量体系文件
23、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共同制定标本采集运输指南。
24、实验室标本接受、拒收标准与流程。
25、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有对标本的采集、运输、接受等有监管流程与记录。(根据监管情况,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26、实验室室内质控规则。
27、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和凝血实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28、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29、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监测的质量控制流程 30、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
31、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32、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修规程。
33、新项目实施后的跟踪、听取临床对新项目设置后合理性意见,改进项目管理
二、科内准备材料
1、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记录本(要有安全记录)
2、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记录。
3、检验科设置安全员,负责各个场所安全
4、安全相关活动记录本(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定期安全检查、定期研究安全管理)
5、各种设施定期维护保养记录本(保障正常)
6、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A级)
7、设置实验室消防安全员(C级)
8、实验室消防安全检查记录本(定期检查灭火器的有效期、定期检查各种电器、电路的安全隐患、安全通道畅通)(B级)
9、消防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训与演练(可以记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记录本上,有内容、人员,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影像记录)(A级)
10、实验室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及演练(相关记录)(B级)
11、有职业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本(有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及改进意见,可以记录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记录本上)(A级)
12、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期监测本(定期)
13、各种消毒记录
14、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责任人明确()
15、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定期检查登记本,依结果进行整改(B级)
16、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专人管理()。
17、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样品收集、取用有相应的过程记录(登记本)。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样品收集、取用有相应的过程记录完整,无意外事件发生。(A级)
18、建立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
19、化学危险品指定专人管理();专门的储存地点;使用情况做专门记录(化学品使用情况记录本)
20、针对医务处对化学危险品的监管,改进危险品管理工作。(A级)
21、培训及考核记录完整,有授权的人员定期评价,工作人员无超权限范围操作。
22、检验科复检记录登记本。
23、检验科标本分析前不合格标本登记本
24、检验科检验报告单自查记录本(定期)
25、检验科标本接受和拒收记录。
26、标本处理和保存专人负责();标本废弃记录。
27、储存标本冰箱温度检测登记本(每4-6小时登记一次)
28、检验科标本交接记录
29、专人负责仪器设备保养、定期校准、维护与管理记录
三、科内达标情况
1、本院不能提供特殊检验项目,可以委托其他三级甲等医院提供服务,或多院联合开展服务,但应签署医院之间的委托服务协议,必须有室内与室间质量控制及结果回报时限等保证条款。
2、每年根据临床科室需求,经论证后及时推出新项目。(B级)
3、每季度向临床科室通报细菌耐药情况(A级)
4、每半年向临床征求对项目设置的合理性,持续改进。
5、进行恰当的方法学验证保证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干扰及参考范围设定等各项技术参数均能符合临床使用需求。
6、仪器、试剂三证均在有效期内。
7、新项目开展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新项目开展前应收集相关的检验资料;(2)
征求相关临床科室专家意见;(3)评估新项目开展的意义;(4)评估开展该检验项目所需人力、设备及空间资源。(5)核定该项目开展所需仪器、试剂的三证是否齐全。(6)核定该项目的收费情况或在卫生与物价行政部门备案情况。
8、新项目开展符合规范,审批资料完整。
9、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检验科各岗位职责知晓率100%。
10、相关人员对暴露后的应急预案措施及处置流程知晓率100%。
11、消毒办法与消毒用品的使用掌握率100%。
12、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合理,有明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
13、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流程合理,无交叉污染。(A级)
14、设置有结核监测实验室,则应至少达到P2实验室标准。(A级)
15、实验室配置安全防护设施:
(1)按照行业规范,根据不同工作性质,进行个人防护。
(2)配备洗眼器、冲淋装置、及其其他急救设施及耗材,并保证以上设施科正常工作。
(3)设立适当的警示标志、对生物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化学安全等作出充分警示。
(4)如果开展放射免疫分析和其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保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是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5)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对相关工作人员继续培训。
6、根据实验室等级设置个人防护,能有效执行。(B级)
7、实验室出口处设有手部消毒设备。(B级)
8、设置专门的储藏室、储藏柜。
9、相关人员对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的知晓率≥95%。
10、医院明确规定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资质;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持证上岗;(C级);科室负责人具备检验专业副高及以上技术职务(A级)。
11、医院明确规定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资质与能力要求
12、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人员经过考核后持证上岗(C级)
13、生化室≥80%的员工持卫生部核发的大型生化分析仪上岗证(B级)
14、检验科负责人具备检验专业副高及以上技术职称(A级)
15、不同实验室应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检验科)
16、选择并授权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及较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负责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及结果解释工作。(检验科)
17、实验室采用量值溯源,校准验证,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验室间的对比等方式充分。(C级)开展室内质评与室间质评,保证检验质量。(B级);室内质评与室间质评结果达到质量控制目标。(A级)。
18、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指定经验丰富、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较高的人负责检验报告的审核。(C级)。
19、审核重点识别分析前阶段,由于标本不规范所带来的结果错误;对于识别出的分析前不合格标本,应保留相关记录。保留相关的复检记录。
20、根据审核结果进行整改的措施,持续改进检验报告质量(可以定期写在科内质量与安全小组记录本上)
21、明确检验报告时限: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出报告;明确规定特殊项目清单,特殊项目的监测,原则上不应超过2周时间;提供预约监测。时限符合率≥90%。(B级)
22、对于检验报告时限的检查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有成效。(可以定期写在科内质量与安全 小组记录本上)
23、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有书写制度;报告单提供中文或中英文对照的监测项目名称;检验报告采用国际单位或权威学术机构推荐单位,并提供参考范围;检验报告单包含充分的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样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有双签字。(C级)检验报告合格率≥95%。(A级)
24、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电话、网络、参与临床查房、现场宣讲、提供网络资料等)及时接受临床咨询、宣传新项目的用途、解答临床对结果的疑问。
25、定期对咨询情况和沟通信息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培训。
26、建立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有记录)每年1-2次。
27、试剂与校准品全部符合法规规定的国家标准,获得相应的批准文号;医院统一采购,途径合法;有使用登记制度;无因试剂和校准品管理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情况发生(A级)
28、构建本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可以覆盖各实验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实施;建立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范和记录表格等);有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并定期进行量化评估);质量与安全小组人员知晓本岗位职责100%。质量与安全管理资料完整,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29、对标本全程跟踪、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明确可查。储存标本的冰箱有温度24小时监控
30、标本采集、运送规范,标本合格率≥95%。(A级);标本交接记录完整,标本保存符合规范。
31、室内质控覆盖实验室全部监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保证每监检测批次至少有一次室内质控结果;室内质控报告有负责人签字()。
32、室内质控重点项目:采用质量控制鉴别病毒鉴定实验中的错误检验结果;病毒鉴定的实验室须保留相关记录;对未知标本进行血清学监测时,须同时进行已知滴度的血清阳性质控和阴性质控。
33、定期评估室内质控各项参数及失控率。(B级)室内质控文件齐全,记录完整(A级)
34、有效处理失控,应详细分析失控原因,处理方法及评估临床影响,提出预防措施,持续改进。(B级、A级)
35、参加本区域内室间质量评价及能力验证活动。室间质量评价及能力验证活动应覆盖实验室内全部检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C级)参加地区或省级室间质量评价或能力验证活动。(A级)
36、明确无法提供相应评价的项目目录/清单;对无法提供相应评价计划的项目,应有替代评估方案。
37、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8、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合格率≥95%。(A级)。
39、对所有POCT项目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室间质评,对超出允许范围的应及时进行校准和纠正,有工作记录;定期对POCT结果进行比对,并包括大型仪器检测结果与各POCT点之间的比对,并明确比对的允许偏倚。(B级)40、POCT项目比对≥95%。(A级)。
41、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联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贯穿于检验全程管理。
42、提供自助取化验报告单系统;标本使用条形码管理(B级)
43、实验室数据至少保留3年以上在线查询资料。
四、职能部门监管情况
1、职能部门对开展项目和仪器、试剂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2、职能部门对开展新项目监管及记录。()
3、医务处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流程监督检查。(B级)
4、院感科对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期监测本(定期)、各种消毒记录的检查、分析、反馈、整 改(B级)()
5、院感科对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专人管理、收集、取用、应急预案监管记录,改进措 施。()
6、医务处对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化学危险品使用 情况记录监管。()
9.钢管类原材料检验规范 篇九
1:目的通过对钢管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本厂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工艺及客户的质量技术要求。2:范围
适用于本厂生产用的所有钢管类原材料。3:验收规则
3.1钢管类的质量由供方技术部门检查和验收。
3.2 供方必须保证交货的钢管符合有关规定,并出具理化检测报告单,本厂将按批次选取样块,送理化室进行复查。
3.3 钢管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钢管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4:外观质量
4.1 钢管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分层、龟裂、裂纹、轧折和结疤缺陷存在,这些缺陷必须完全清除掉,清除不得超过其边长和壁厚的负偏差。4.2 划痕允许深度不大于0.1mm。
4.3 钢管内、外表面应光滑,允许有深度不超过0.08的少量凹坑、擦伤和细小的划道,但这些缺陷必须在壁厚的公差范围内。
10.金属基复合材料检验方法研究现状 篇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重点研究开发满足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之一,对促进世界各国军用和民用领域的科技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的降低和生产工艺的逐步成熟,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已逐渐开展,我国陕西、江苏、山东等地已建厂投产。
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树脂基复合材料这3大类复合材料中,树脂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塑料)已形成了集科研、设计、试制、生产、检测、应用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检测技术和标准化工作起步相对比较早,进展也比较快。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纤维增强塑料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进展很快,到目前为止,已制定的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有100多项。方法标准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燃烧、化学性能、老化性能等测试标准,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性能测试方法体系。相比树脂基复合材料而言,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检验方法严重缺失。
2 金属基复合材料试验方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与传统金属材料在组织结构和制造工艺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性能检测方面就具有其独特的要求。下面将从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等方面总结国内外现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相关检测方法。对于某些性能没有现行金属基复合材料检验方法标准的,本文将探讨现行金属材料检验方法标准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适用性。
2.1 化学成分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检验,应分别检验基体和增强体的化学成分。基体化学成分分析可采用相应金属材料的湿法或仪器分析方法。如:铝基复合材料基体成分分析可采用GB/T 20975-2007《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或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大部分尺寸较小,因此增强体化学成分分析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方法,检测方法可参照GB/T 17362-2008《黄金制品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方法》。
2.2 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是表征材料抵抗各种损伤作用能力的大小,是评价材料质量的主要判据,也是材料制作设计时选材和进行强度计算的主要依据。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曲、疲劳、硬度、冲击性能等。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与评价在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材料设计中。材料性能试验与评价在优化加工工艺、分析组分材料性能对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影响及降低材料成本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1 室温拉伸试验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主要可分为连续增强体和非连续增强体两大类,由于增强方式的不同,材料拉伸试验方法存在一定差异。目前我国仅有长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拉伸试验方法,即HB 7616-1998《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层板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室温至400℃范围,测定单向长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层板的抗拉强度、拉伸杨氏模量、条件切线模量、泊松比和应力应变曲线。
对于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方法可参照美国标准ASTM D3552-96(2007)《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 of fiber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该标准规定了矩形截面、圆截面两种试样,其中矩形截面根据增强体增强方式的不同,又分为3类,共11种尺寸试样。圆截面试样也有3类,螺纹连接试样、带头部试样和不带头部试样,其中间平行部分直径为2~6mm。在常温拉伸试验中,这个标准强调了应变速率应为0.0001s-1~0.001s-1,推荐使用0.001s-1的应变速率,可测定4个参数,分别是: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拉伸试验方法目前没有现行的国家标准。对于该类金属基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方法可参照ISO/TTA2-1997《Tensile tests for discontinuously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at ambient temperatures》。该方法是参照EN 10002欧标金属材料常温拉伸试验方法进行制定的,可测定A(断后伸长率)、RP(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t(规定总延伸强度)、E(杨氏模量)、PL(比例极限)和Rm(抗拉强度)6个指标。该规范中主要考虑了拉伸速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测定RP、Rt、E这3个指标时,规定拉伸速率不得超过0.0002s-1,且为了采集到足够多的数据,保证E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拉伸速率建议使用较小值。测定Rm时(如果不测RP、Rt、E),在弹性变形段速率没有限制,在塑性变形段不得超过0.001s-1。该规范规定了两种矩形截面试样,截面尺寸分别为3mm×6mm和6mm×12mm。除上述拉伸速率、样品的要求,该规范其他内容与EN 10002基本一致。
另外,如增强体含量添加较少可部分参照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室温拉伸试验,但要注意拉伸速率的选取。
2.2.2 高温拉伸试验
与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相似,对于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温拉伸试验可参照美国标准ASTM D3552-96(2007)《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 of fiber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在该标准中高温拉伸过程强调了温度的控制,其试验过程与常温相同。对于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拉伸试验方法可部分参照GB/T4338-2006《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对金属基复合材料进行高温拉伸试验。
2.2.3 压缩试验
对于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压缩试验可参照GB/T 7314-2005《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对于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压缩试验可参照美国标准ASTM D3410M-03(2008)《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ompressive Properties of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Unsupported Gage Section by Shear Loading》。
2.2.4 弯曲试验
对于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弯曲试验可采用HB 7617-1998《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层板弯曲性能试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单向长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层板室温弯曲强度试验的试样、试验条件、试验设备、试验步骤和试验结果处理。该标准适用于室温下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层板三点和四点弯曲强度及弯曲弹性模量的测定。对于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弯曲试验可参照GB/T 232-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和YB/T5349-2006《金属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2.5 疲劳试验
金属基复合材料使用场合不同,其疲劳类型也不同。需根据不同疲劳类型选择不同的试验方法。金属基复合材料疲劳试验可参照国家标准GB/T3075-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力控制方法》、GB/T 15248-2008《金属材料轴向等幅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GB/T 15824-2008《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试验方法》和GB/T 20120-2006《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疲劳试验》进行。另外,金属基复合材料疲劳试验还可参照美国标准ASTM E466-2007《Standard Practice for Conducting Force Controlled Constant Amplitude Axial Fatigue Tests of Metallic Materials》。
2.2.6 硬度
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硬度表征方法没有明确一致的方法。不同的研究者根据各自研究内容的需要选取不同的硬度表征方法,其主要包括布氏、维氏和洛氏硬度。因此,硬度试验可参照GB/T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4340.1-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GB/T 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另外,金属基复合材料硬度试验还可参照美国标准ASTM E384-11e1《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Knoop and Vickers Hardness of Materials》进行。
2.2.7 冲击试验
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添加一定量的增强体,从而导致材料脆性增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一般较基体金属材料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因此不推荐采用常规金属的冲击试验方法。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冲击试验可参照GB/T 9096-2002《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冲击试验方法》、GB/T10419-2002《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冲击韧度的测定》和GB/T 1817-1995《硬质合金常温冲击韧性试验方法》等。在冲击试验方法选取时,要综合了解材料性能,以免方法选取不当,造成不必要的误差。
2.3 物理性能
2.3.1 密度
金属基复合材料密度测量可参照AST M D792-08《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nsity and Specific Gravity(Relative Density)of Plastics by Displacement》(原理为阿基米德法)或GB/T 1423-1996《贵金属及其合金密度的测试方法》进行。
2.3.2 增强体体积含量
(1)金相法
对于增强体尺寸较大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可采用金相法测定增强体的体积含量。试验过程可参照GB/T 3365-2008《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和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GB/T 15749-2008《定量金相测定方法》和GB/T 18876.1-2002《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和其他金属中夹杂物或第二相组织含量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对于纳米级增强体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增强体体积含量的测定。
(2)溶解法
对于难以制备金相样品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可采用溶解法测定增强体体积含量。即采用腐蚀液将基体消解,收集增强体并测定体积。目前,该方法没有现行的国家标准。具体试验过程可参照ASTM D 3553-76(1996)《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iber Content by Digestion of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Withdrawn 2000)》或JIS H 7401-1993《Test method for volume fraction of fiber in metal matrix composites》。JIS H 7401-1993标准适用于基体能被酸或碱溶解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提出了简便法和精密法两种试验方法,对铝基、钛基和铜基复合材料的溶解腐蚀液进行了说明。
2.3.3 热膨胀系数
对于电子信息领域使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而言,热膨胀系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热膨胀系数测量可参照GB/T 16920-1997《玻璃平均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或GJB 332A-2004《固体材料线膨胀系数测试方法》进行。
2.3.4 电阻率
金属基复合材料电阻率的测量可参照GB/T3048.2-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进行。
2.3.5 导热系数
金属基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测量可参照GB/T22588-2008《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系数或导热系数》或GJB 1201.1-91《固体材料高温热扩散率试验方法激光脉冲法》进行。
2.3.6 耐磨损性能
金属基复合材料耐磨损性能试验可参照GJB5975-2007《碳化硅颗粒增强铸造铝基复合材料规范》或GB/T 12444-2006《金属材料磨损试验方法试环-试块滑动磨损试验》进行。由于两标准所选用的摩擦磨损方式不同,应结合实际检测情况进行选取。
2.3.7 无损检测
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试验可采用射线方法、超声波方法和渗透方法。不同的检测方法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优点和使用局限性,在检测方法的选择时,应综合材料结构、尺寸、结合方式、制造工艺以及缺陷的类型、取向和检测效率、要求的灵敏度、检测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具体试验方法可参照GB/T 11346-1989《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分级》、GB/T 23600-2009《镁合金铸件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方法》、GB/T 6519-2000《变形铝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或GB/T 5193-2007《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等。
3 金属基复合材料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相比树脂基复合材料而言,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检验方法及标准严重缺失。例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理化性能的测试方法至今没有相应标准。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大多数都是采用金属材料的相应测试方法,这往往不能正确反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真实性能。由于我国至今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体系来指导金属基复合材料检验方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导致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相对金属基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来说比较滞后,从而制约着金属基复合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08年11月,全国工程材料标准化工作组(SWG3)在南京成立,其秘书处承担单位是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工程材料标准化工作组的工作领域是金属基和生物基复合材料。全国工程材料标准化工作组自成立以来,就积极开展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体系建设和紧缺方法标准制定工作。在国标委的大力支持下,立项国家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金属基复合材料检验方法及标准体系研究》(项目号:201110223)。通过该科研项目的开展,将调研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现状,建立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体系框架,制定急需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检验方法标准,完善金属基复合材料检验方法标准体系。至今,全国工程材料标准化工作组已立项金属基复合材料检验方法国家标准2项,分别是《金属基复合材料拉伸试验室温试验方法》(计划编号:20120333-T-469)和《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体积含量试验方法图像分析法》(计划编号:20120334-T-469)。全国工程材料标准化工作组将在今后5年内逐步制定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紧缺通用和检验方法标准,并建成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检验方法标准体系,从而推动金属基复合材料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总结了现有金属基复合材料检验方法,针对化学、力学和物理性能的检验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现行金属材料国家标准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适用性。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检验方法,标准
参考文献
王倩,高建国,马伟民.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沈阳大学学报,2007,19(2):10-15.
李明伟.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材料热处理技术,2009,38(8):69-72.
崔春翔,吴人洁.原位AlN-TiC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J].金属学报,1996,32(1):101-104.
樊建中,石力开.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发展[J].宇航材料工艺,2012,(1):1-7.
郭成,郭生武,程羽,张新功,史东才.SiC颗粒增强铝合金基梯度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及其评价[J].复合材料学报,2003,20(4):23-28.
11.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 篇十一
一、目的
对生产用原材料、辅料进货检验过程实施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三、职责
1、原材料仓库人员负责通知质检人员进行原料检验;
2、质检部进料检验员接到通知后负责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原材料仓库员负责进货产品进行登记入库。
4、质检部门负责进货产品检验和试验的工作,并对质量问题进行仲裁。
四、工作内容
1、原材料的分类
根据原材料对最终产品影响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类、B类和C类:
A类:即保证安全项,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B类:即重要原材料,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对产品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物资。
C类:即一般原材料,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2、进货检验判定标准
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原材料进货检验操作规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等。
3、检验工作程序
供方供货→原材料仓库员通知进料检验员→进料检验员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交质检部经理判定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
供方首次供货:
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等交由质检部,质检负责人依据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进料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原材料检验单》。
非首次供货:
供方须待质检报告、理化检验告单、合格证,检验员确认后进行检验,检验后检验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资料交质量负责人批准,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检验工作要求
4.1 进料检验员严格按《原材料检验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如实填写检测数据;
4.2 检查结果报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依据产品标准、工艺要求判定物料是否合格,并批准同意入库或退货并通知办理相关手续,不得填写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签字。4.3 原料仓库必须确认《检验单》上的质量部进料检验员签字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5、质量问题的处理
5.1 进料检验员或质量负责人在接到质量信息后,立即赶到生产现场,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5.2 进料检验员认真填写相关信息报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每周依据检验人员的记录进行汇总。
6、进货检验规定
6.1进货检验抽样方式:检验样本须由进料检验人员在送检物料中随意抽取,不得由供方人员自行选样。6.2外观检查
检验样本检查按比例进行抽检。6.3原材料检验标识验证
检验人员必须对原材料的合格标识进行核实,发现标识有问题及时通知质量负责人,并传递信息到采购部门核实标识情况,由质检部门确认方可进行验收,否则不必进行检验,直接退货,并按不合格品登记数量。6.4 性能检验和试验
抽检项目应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和《原材料检验操作规程》等的要求。6.5 检验及试验记录
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要作记录。所有的进货检验和试验过程应建立检验台帐。6.6 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对于合格件,在包装箱或工件上贴上合格证。对于不合件而又不能及时退回的在包装箱或工件用红色标示,并及时隔离或按有关规定处理。对于来不及检查件在包装箱或工件上挂上待检标志并定置存放。
7、其他检验规定
对于本厂无法检测的项目,如发生争议可以委托指定供方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做检验,检验认同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报告。
8、入库
12.施工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及见证取样 篇十二
1、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员、质检员会同现场材料员验收。验收合格的材料,应办理入库手续,存放在规定位置,并进行标识;对需要复验或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不能入库,更不得投入使用,应暂时单独存放在指定的待检区域,并作好“待验”的标识,并记录,不得投放使用。
2、进货检验应包括的内容:(1)、进货文件的验证:
a)、进货单上的材料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质量标准是否与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相符;
b)、材质证明、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是否齐全、有效。(2)、实物验证:
a)、进货的实物是否与进货文件相符。b)、进货数量是否与进货单相符。c)、进货质量抽验是否符合要求。
d)、进货材料的包装、标识、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和标识清楚。
3、现场抽样送检,应由现场材料员报告项目技术负责人,由项目技术负责人通知试验员,按规定取样并送到有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或试验,试验结果应报项目技术负责人或监理工程师确认。
(1)、确认为合格的材料方可投入使用或办理入库手续,存放在规定位置,并将原来的“等检”标识改为“合格”标识。
(2)、确认为不合格的材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3)、确认为质量等级达不到规定要求但可以使用的材料,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监理或顾客协商,经监理或顾客同意并履行必要的手续后方可降级使用。
4、所有材料验收资料及复试或试验资料要经质检人员签字认可。材料的验收、测试或试验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必须由专人登记保管。
5、材料的紧急放行:
(1)、如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而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又能及时追回和更换的材料可作紧急放行处理,不能追回和更换的材料不允许做紧急放行处理。
(2)、对需要作紧急放行的材料,必须由工长填写材料“紧急放行批准单”,经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放行。
(3)、对紧急放行的材料必须由工长进行标识和记录,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能及时追回和更换。
(4)、公司工程部组织项目材料人员实施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上报主管领导。
6、工程试验人员培训上岗、持证上岗。
7、材料进场,项目部材料员、质检员对进场材料进行外观检查,收集材料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随行技术资料等质量保证资料。
8、见证承样和送检是指在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人员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的试验人员对工程中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在现场取样,并送有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9、试验员在建设、监理单位有见证资格的人员的见证下按现有见证取样的相关规定取样。
10、见证取样的试块、试件和材料送检,由送检单位填写委托单,委托单应有见证人员和送检人员签字。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
11、下列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1)、用于承重结构的砼试块。(2)、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3)、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4)、用于承重墙的砖和砼小型砌块。(5)、用于拌制砼和砌筑砂浆的水泥。(6)、用于承重结构的砼中使用的掺和剂。(7)、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
13.装饰材料检验报告 篇十三
1 粉煤灰的主要特点
粉煤灰的主要成分是SiOz和AlzO3, 另外还含有CaO等重要成分。通常用于道路施工的粉煤灰要求Si O2和Al2O3含量总和不少于70%, 烧失量不超过10%, 其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z/g。粉煤灰作为路基填料有以下特点: (1) 没有塑限, 但有极高的液限, 站性很低, 很难成型; (2) 沥水速度快, 表面极易干燥而松散扬灰; (3) 保温性好距表面10cm以下不易干燥川的水稳性差, 极不耐冲刷; (4) 冻敏性强, 毛细水现象严重。
2 粉煤灰路基施工的要求
2.1 包边和底部排水
由于粉煤灰有以上特性, 在用它填筑路基时, 必须对其表面采取保护措施, 否则路基的稳定性将难以保证, 因而施工时重点要做好粉煤灰底的排水和其外国的包封。地下水的排除要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以加速粉煤灰的固结, 利于粉煤灰干温状态的保持, 满足工后沉降和稳定性要求。可采用如下方法: (1) 设碎石桩, 把地基做成一定拱度; (2) 铺碎石垫层或碎石加砂垫层; (3) 在碎石垫层上敷设土工织物加筋层, 每层厚度30cm, 其间填筑砂土或亚砂土。注意要在路槽标高以下设置50cm厚的亚砂土覆盖层密封。边坡用2m宽 (水平方向) 的亚砂土作包边, 形成密实的外壳, 以保护粉煤灰路基边坡的稳定。土质边坡上要纵横设置无纺土工织物碎石盲沟。
2.2 摊铺厚度
粉煤灰的摊铺厚度与摊铺方式 (人工或机械) 及压实机械的能力有关, 但压实厚度应在20cm~30cm。摊铺厚度是通过施工试验段来决定的。根据施工工地实测, 摊铺的松铺系数控制为: (1) 用人工摊铺, 松铺系数1.6~1.8; (2) 用推土机摊铺, 松铺系数1.2~1.3; (3) 平地机摊铺, 松铺系数1.1~1.2。
2.3 含水量
从粉煤灰的击实特性可看出, 压实度 (重型) 达到90%的粉煤灰含水量变化范围为10%, 比士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2%~5%) 要大得多。而实际上士的含水量超过3%~5%是根本不易压实的。粉煤灰吸水量大, 但失水也快, 从压实效果看, 含水量偏小时压实较难, 不仅表层松散, 在碾压过程中轮下的粉煤灰还会被推移, 严重影响压实效果;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3%时, 碾压过程中表层会有轻微溅水现象, 但仍能压实。因此, 含水量的控制, 是施工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要控制好粉煤灰含水量可采取如下方法:必须提前24h加水闷料, 使颗粒间充分饱水, 并排出粉煤灰粒料中孔隙内的空气, 提前加水量应高于最佳含水量5%~6% (自然挥发产生的失水) , 确保在碾压时能达到最佳含水量。当含水量较低时, 应在摊铺前洒水。若摊铺后洒水, 则渗透不到底层。当含水量过高时,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当粉煤灰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6%时, 可用振动式压路机振1~2遍, 强行将填料中水分析出, 加快蒸发速度, 一般气温在25°C时, 3h~4h后即可进行碾压。
(2) 当粉煤灰含水量超过6%~8%时, 可采用挖坑排水法, 挖坑间距为1m, 尺寸为20cm×20cm×15cm (长×宽×深) 。一般气温在25°C时, 粉煤灰含水量每昼夜可阵8%左右。
2.4 碾压
压实度与碾压机械压实能力的大小和碾压遍数密切相关。光轮压路机在碾压粉煤灰的试验路段中表现出的压实效果较差。而振动压路机随其自重吨位由小到大, 压实效果越来越好。条件允许时使用轮胎压路机效果更好。注意重型碾压不能超过两遍, 防止表面含水量变大而液化。
2.5 粉煤灰路基的强度测定和沉降观测
粉煤灰路基施工完成后, 要进行弯沉值、回弹模量的测定;还要进行沉降量观测, 以验证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结语
(1) 粉煤灰是一种密度小、孔隙多、颗粒均匀, 具有一定水稳定性的无粘结性材料。其路用性能满足公路路基的技术要求, 采用粉煤灰修筑路基是完全可行的。
(2) 粉煤灰具有重量轻、压缩性小、渗透性好、摩擦系数大、强度高等优点, 特别适用于软弱地基土高路基的修筑;粉煤灰吸水量大, 泄水能力强, 施工压实含水量要求范围比较宽, 给施工带来方便。
(3) 建筑粉煤灰路基必须掌握好摊铺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机械的选择和压实遍数等关键因素;应充分重视粉煤灰路基的边坡防护及隔离层设置, 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进入路基, 使路基的土质地面高于周围田地, 设置必要的排水系统。
参考文献
[1]魏正义.粉煤灰在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技术[J].粉煤灰综合利用, 1999 (4) :1~10.
14.检验申请单,交工检验申请报告 篇十四
承包单位:内蒙古黄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合同号:
监理单位:内蒙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编号:监管
中间交工申请报告
承包单位:内蒙古黄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内蒙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合同号:监管:-15
工程分项开工申请批复单
承包单位:内蒙古黄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合同号:
中间交工证书
承包单位:内蒙古黄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合同号: 监理单位:内蒙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监管:-16
检 验 申 请 批 复 单
承包单位:内蒙古黄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合同号:
15.材料检验员工作职责 篇十五
Q/YB24G01.35-2003
材料检验员岗位工作职责第1版第0次修改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材料检验员岗位的技能要求、•工作内容、权限与管理接口。其目的是明确本岗的工作职责。
本标准适用于压力容器厂材料检验员岗位。
2引用标准
Q/YB00G02.04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手册
Q/YB00G10.03检验、试验及状态管理程序
3术语
无
4工作内容
4.1 负责容器产品用板材、园钢、管材、型材及有色金属材料、焊材入库检验 及资料的整理、转抄工作,负责进厂板材及管材标记移植代号的编写确认,并对其准确、清晰、完整性负责。
4.2 负责使用设备的保管与维护。
4.3参与材料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处理。
4.4按产品质量标准、检验程序进行检查,对错检、漏检、错判负责,并对质量证明文件的正确性负责。
5权限与管理接口
5.1权限
5.1.1有权执行“五不准”原则。
5.1.2对未按规定进行计量检定的仪器仪表、量具、工艺装备有权停止使用。
5.1.3对经常出现不合格品而又无控制措施和纠正措施,或违反工艺纪律加工的产品,或未经办理批准代用手续的原材料、外协件,有权拒绝检验。
5.1.4对所检验的原材料,如发现不符合图样、技术标准、技术条件时,有权将其判为不合格品。
5.1.5有权越级反映质量问题。
5.2管理接口
5.2.1本岗归理化材料检验班班长领导,在业务上接受材料责任工程师的指导。
5.2.2本岗因公外出时,由班长指定人员代替。
6岗位技能要求
6.1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6.1.1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6.1.2获得中级工以上级别。
6.1.3具有三年以上工龄。
6.2应经过冰轮公司以上级别的检验资格培训并取得合格资格证。
压力容器厂2003-01-15发布2003-02-01实施
16.检验危急值快速报告方式的研究 篇十六
危急值是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其处理的及时性与患者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不及时回复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危急值管理是JCI六大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之一[1,2],JCI医院评审标准第5版IPSG2.1标准明确要求认证医院要制定规范的诊断检查危急值报告机制,医院应规范相关科室的危急值管理及报告系统,明确定义医务人员如何察觉危急值、如何记录对危急值的沟通过程,以指导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时及时申请及接收报告。中国医院协会颁发的《2013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第6条明文规定各医院需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管理[3],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ISO15189认证等临床实验室认可体系也有相应规定[4]。因此,构建一个及时、准确的危急值报告机制非常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基于医院前期实行电话报告危急值单一方式情况,对2014年医院检验危急值报告份数进行排名,以前10名科室(占全院总份数76.46%)的危急值报告情况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室为ICU、血液科、消化内科、急诊科、心脏内科、肾脏内科、肝胆外科、神经内科、血液科门诊及肿瘤科。
1.2 方法
(1)制定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5]报告及双通道报告检验危急值流程、标准及要求(如图1~2所示),并对检验科及全院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分别进行培训;(2)分别于2015年3月进行单一LIS报告试运行1个月,5月份进行双通道报告试运行1个月后收集其危急值报告情况;(3)运用相应统计方法对LIS报告与双通道报告检验危急值的差异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其数据来源于单一LIS及双通道报告危急值的实时记录[6]。
注:非门诊时间检验科向急诊科护士工作站通报门诊患者危急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数据差ShapiroWilk检验[7]及秩和检验法。
2 结果
2015年3月份LIS报告前10名科室检验危急值共609份,5月份双通道报告前10名科室检验危急值608份,共1 217份,其具体情况见表1。
份数
2.1 双通道与LIS报告检验危急值数据样本比较
对LIS报告及双通道报告2组数据进行数据差Shapiro-Wilk检验,检验统计量=0.97,P=0.92>0.05,结果显示2组数据的数据差服从正态分布。
对2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r=0.96>0,t=0.92,双侧P=0.92>0.05,以α=0.05不拒绝H0,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前10名科室2个月2种方法危急值报告数量没有明显区别,即2种报告方式所取2个样本具有一致性。
2.2 双通道与LIS报告检验危急值报告率、报告时限比较
报告回复率以95%以内为评判标准,在双通道报告方式中:护士至少需要3 min回复,医生至少需要10 min回复;而在LIS报告方式,护士至少需要3 min回复,医生所需时间超过20 min,说明双通道报告方式医生回复时间比单一LIS报告方式所用时间要短,见表2。
对同等时间内护士回复响应性做数据差Shapiro-Wilk检验,检验统计量=0.94,P=0.63>0.05,说明2组数据的数据差服从正态分布。对2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earson相关系数r=0.99>0,t=14.29,双侧P=0.000 1<0.05,以α=0.05水平拒绝H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2种报告方式回复响应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别,即2种报告方式没有差别,见表2、3。
对同等时间内医生回复响应性做数据差Shapiro-Wilk检验,检验统计量=0.60,P=0.63>0.05,说明2组数据的数据差不服从正态分布,对2组数据进行组秩和检验,正态近似Z=1.89,单侧P=0.03<0.05,拒绝H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生2种报告方式回复响应时间有统计学差别,即双通道报告方式优于单一LIS报告方式,见表2、3。
%
份
2.3 双通道与LIS报告检验危急值回复情况
对同等时间内护士回复响应率做卡方检验,χ2=94.34,P<0.000 01,以α=0.01标准,拒绝H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双通道报告同等时间内护士回复响应率明显高于LIS单一报告,即双通道报告方式优于单一LIS报告方式,见表4。
对同等时间内医生回复响应率做卡方检验,χ2=145.78,P<0.000 01,以α=0.01标准,拒绝H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双通道报告同等时间内医生回复响应率明显高于LIS单一报告,即双通道报告方式优于单一LIS报告方式,见表4。
3 讨论
3.1 国内外危急值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危急值报告管理模式不是很多,检验危急值报告方式也基本只有电话通知、短信提醒或LIS自动通知等几种。各医院通常采用其中一种报告方式,单一电话通知可能会由于口音、方言和发音等问题,最终导致医护人员获得的信息有误;单一短信提醒或LIS自动通知无法确保医务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收到信息[8],最终可能会导致救治延误。因此,不管检验科是先报告给护士再由护士转告医生,还是直接报告给医生,单一报告方式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无法确保医生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准确的危急值信息;而本文所述双通道报告方式既能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又能避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延误。
3.2 科学制订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
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的制订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动态的过程[9]。危急值项目及范围的选择、制订必须是经过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共同商讨后最终取得统一认可,这样才为日后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的密切协作打好基础。设立危急值的项目不宜过多,能够涵盖项目指标异常变化引起生命危险的及其他一些重要项目即可;报告范围不宜太窄,要超过一定程度才能报危急值。过多的项目或过窄的范围都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加及资源的浪费,而且长期将会使临床医务人员及检验科对危急值报告的警惕性下降,失去了危急值管理应起的预警作用。
3.3 科学管理离不开信息化
信息化的实现对助推危急值快速回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采用双通道报告检验危急值,能使检验科室将危急值结果急、快、准[10]报告给需获取检验结果的医护人员。该方式既避免了由于口音、方言和发音不同导致电话报告接听错误的风险和纸质记录的繁琐,又避免了LIS报告不能及时看到危急值提示窗口延误回复和电话报告导致危急值接收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了检验危急值结果在13 min内完成由检验科室发出、经护士工作站再到医生准确获取的流程,从而有效降低了检验危急值带来的医疗风险[11]。该方式为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并进行回复,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又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3.4 持续改进需多部门协调
通过联动监督机制将医、护、技、管理部门串联,监控检验危急值报告全过程,监管超时未被医生处理的危急值。危急值超过13 min未被处理,通过LIS可以看到发送的网络通知仍在并闪烁,检验科则按系统的警示信息电话报告医务部值班员并记录,由医务部值班员电话通知医生,以确保危急值能得到及时确认,患者得到及时回复。医务部、护理部等相关职能科室对危急值(结果)报告制度的执行及落实情况定期督查,JCI办公室每月通过信息科从后台调出危急值报告、回复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对危急值报告过程中的责任科室追究到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教育、纠正并纳入科室每月绩效,从而确保全院检验危急值的无缝管理。
参考文献
[1]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anizations.Joint Commission Interac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M].5th ed.Oakrook Terrace:Department of Publications of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2014:19-27.
[2]杨晓莉,曹艳佩,马昕.JCI标准下危急值的通报与应答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4,29(8):62-64.
[3]谢婉花,陈怡禄,和凡.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J].中国护理杂志,2014,49(10):1 222-1 225.
[4]唐国建,张欢妍,葛锁华.实验室危急值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实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4):3 529-3 530.
[5]杭永伦,周明术,唐煌.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室内质量控制分析和数据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140-141.
[6]袁平宗.检验医学危急值管理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4):475-479.
[7]刘峰,胡丽华,韩敏.可视化即刻法质控判断标准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4,20(3):236-238.
[8]PARL F F,O'LEARY F M,KAISET A B,et al.Implementation of a closed-loop reporting system for critical values and clinical communication in compliance with goals of the joint commission[J].Clin Chem,2010,56:417-423.
[9]李耀,孙骞.基于JCI标准的危急值管理流程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4,12(2):59-61.
[10]田玫,高芳.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及沟通技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77-78.
【装饰材料检验报告】推荐阅读:
建筑装饰材料调研报告 装饰材料 一12-08
装饰材料项目申请报告06-09
室内装饰材料市场考察报告06-10
室内装饰材料与应用调研报告06-14
织物装饰材料的市场调研报告07-11
材料样本的检验报告09-30
装饰材料与构造调研报告院馆08-02
金属材料入库检验报告11-28
材料合格证与检验报告11-03
装饰材料考察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