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工艺操作规程

2024-07-06

电镀工艺操作规程(精选6篇)

1.电镀工艺操作规程 篇一

超声波探伤操作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检测人员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范围、方法和质量分级等。

1.2 本规程采用A型脉冲反射型超声探伤仪器对钢板、锻件和焊缝进行检测。

1.3 本规程按JB4730.3-2005编制,符合《容规》和GB150-1998的要求。

1.4 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必要时由III级人员按合同要求编制,其检测参数规定的更具体。引用标准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 7913-1995 《超声波检测用钢制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

JB/T 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 测试方法》

JB/T 10061-1999 《A 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

JB/T 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JB/T 10063-1999《超声探伤用1号标准试块技术条件》 GB150-1998《刚制压力容器》检测人员

3.1 从事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 头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 特种设备无 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的要求 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

3.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 Ⅲ(高)级、Ⅱ(中)级和 Ⅰ(初)级。取得不同无损 检测方法各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 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4 仪器、探头和试块

1.4.1 仪器和探头

现使用仪器为汕头超声仪器厂生产的CTS-22和CTS-26型仪器以及CTS-2000数字超声探伤仪和武汉科声超声仪器厂生产KS-1030数字超声探伤仪及探头。

a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达到所检工件最大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b 衰减器精度:80 dB 以上连续可调,步进级每档 不大于2dB 精度为任意相邻 12 dB 误差在±1dB 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大于 1dB。

c 水平线性: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

d 垂直线性: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e 探头

(1)晶片面积一般不应大于 5002mm 且任一 边长原则上不大于 25 mm。

(2)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f 超声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

(1)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10dB(2)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 不得大于 ±10%。

(3)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 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 mm。对于频率为 2.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

(4)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1.4.2 试块

a 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

b 标准试块的其他制造要求应符合JB/T10063和JB/T7913-1995 的规定。c 现场检测时,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等效试块。

1.5 检测的一般方法

1.5.1 检测复盖率

检测时,探头的每次扫查复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1.5.2探头的移动速度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当采用自动报警装置扫查时,不受此限。

1.5.3扫查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通常不低于基准灵敏度。

1.5.4耦合剂

采用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

1.5.5检测面

a检测面和检测范围的确定原则上应保证检查到工件被检部分的整个体积。对于钢板和锻件应检查到整个工件;而对熔接焊缝则应检查到整条焊缝。

b检测面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都应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

1.6 校准

校准应在基准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超声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轴线,以获得稳定的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1.6.1仪器校准

在仪器开始使用时,应对仪器的水平线进行测定,测定方法按JB/T10061的规定进行。在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个月至少应对仪器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

1.6.2探头校准

在探头开始使用时,应对探头进行一次全面的校准。测定方法按JB/T10062的有关规定进行。

a斜探头校准

使用前,斜探头至少应进行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和辨力等的校准。使用过程中,每个工作日应校准前沿距离、K值和主声束偏离。

b直探头校准

直探头的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应每隔一个月检查一次。

1.6.3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a复核时机

每次检测前均应对扫描线,灵敏度进行复核,遇有下述情况应随时对其进行重新核查:

(1)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纽发生改变时:

(2)开路电压波动或者检测者怀疑灵敏度有变化时;

(3)连续工作4h以上时;

(4)工作结束时;

b 扫描量程的复核

如果距离-波幅曲线上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读数的10%,则扫描量程应予以修正,并在检测记录中加以说明。

c 距离-波幅曲线的复核

复核时,校核应不少于3点。如曲线上任何一点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以来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复验;如幅度上升2dB,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

1.7报告存档

按统一表样由Ⅱ级以上人员填写报告,经责任工程师认可。钢板,锻件报告送委托人转技术质量部存档;压力容器焊缝检测报告,与其它检测报告一起交技术质量部存档。资料存档不少于七年。压力容器钢板超声检测

2.1检测范围和一般要求

本条适用于板厚为6~250mm的钢制压力容器用板的超声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奥氏体钢板材的超声检测也可以参照本条执行。

2.2探头选用

探头的选用应按JB4730-2005表1的规定执行。

2.3标准试块

2.3.1用双晶直探头检测壁厚小于或等于20mm的钢板时,采用标准试块如JB4730-2005图1所示CBI标准试块。

2.3.2用单直探头检测板厚大与20mm的钢板时,标准试块应符合JB4730-2005图2和表2规定的CBII试块。试块厚度应与被检钢板厚度相近。

2.4检测灵敏度

2.4.1板厚小于或等于20mm时,用CBI试块将工件等厚部位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10dB作为检测灵敏度。

2.4.2板厚大于20mm时,应将CBII试块Φ5平底孔第一次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刻度的50%作为检测灵敏度。

2.4.3板厚不小于探头的3倍近场区时,也可取钢板无缺陷的完好部位的第一次底波来校准灵敏度。其结果应与2.4.2条的要求一致。

2.5检测方法

2.5.1检测面

JB4730-2005表2

试块编号

被检钢板厚度

检测面平底孔的距离 S 试块厚度 T CBII-1 CBII-2 CBII-3 CBII-4 CBII-5

CBII-6 >20-40 >40-60 >60-100 >100-160 >160-200 >200-250 15 30 50 90 140

190 ≥20 ≥40 ≥65 ≥110 ≥170 ≥220 可选钢板的任一扎制平面进行检测。若检测人员认为需要或设计上有要求时,也可对钢板的上下两扎制平面分别进行检测。

2.5.2扫查方式

a探头沿垂直于钢板压延方向,间距为100mm的平行线进行扫查。在钢板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当板厚超过100mm,以板厚的一半为准)内应作100%扫查,扫查示意图如JB4730-2005图3所示。

b根据合同,技术协议书或图样的要求,也可进行其它形式的扫查。

2.6缺陷记录

2.6.1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即作为缺陷:

a 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大于或等于波刻度的50%,即F1≥50%者。

b 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未达到满刻度,此时,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之比大于或等于50%,即B1<100%,而F1/ B1≥50%者。

c 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低于满刻度的50%,即B1<50%者。

2.6.2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的测定方法

a检出缺陷后,应在它的周围继续进行检测,以确定缺陷的延伸。

b用双晶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时,探头的移动方向应与探头的声波分割面相垂直,并使缺陷波下降到检测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此时,探头中心的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

c用单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移动探头,使缺陷波第一次反射波高下降到检测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此时,探头中心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即为缺陷的边界点,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

d确定2.6.1c条缺陷的边界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头,使底面第一次反射波升高到荧光屏满刻度的50%。此时,探头中心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e当采用第二次缺陷波和第二次底波来评定缺陷时,检测灵敏度应以相应的第二次反射波来校准。

2.7缺陷的评定方法

2.7.1缺陷指示长度的评定方法

一个缺陷按其指示的最大长度作为该缺陷的指示长度。

2.7.2单个缺陷指示面积的评定规则

a一个缺陷按其指示的最大面积作为该缺陷的单个指示面积,当其小于JB4730-2005表3的规定时,可不作记录。

b多个缺陷其相邻间距小于100mm或间距小于相邻小缺陷的指示长度(取其较大值)时,其各块缺陷面积之和作为单个缺陷指示面积。

2.7.3缺陷面积占有率的评定规则

在任一1m×1m检测面积内,按缺陷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来确定。

2.8钢板缺陷等级评定

2.8.1钢板缺陷等级划分见JB4730-2005表3。

2.8.2在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板厚大于100mm时,以板厚的一半为准)内,缺陷的指示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时,则应评为V级。

2.9.3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如确认钢板中有白点、裂纹等危害性缺陷存在时,应评为V级。

JB4730-2005表3 等级

单个缺陷指示长度 mm 单个缺陷指示面积cm2 在任一1mX1m检测面积内存在的缺陷面积百分比% 以下单个缺陷指示面积不计cm2 I II III

IV <80 <100 <120

<150 <25 <50 <100

<100 ≤3 ≤5 ≤10 ≤10 <9 <15 <25 <25

V 超过 IV级者

3.压力容器锻件超声检测

本条适用于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的超声检测和缺陷等级评定。

本条不适用于奥氏体钢等粗晶材料的超声检测,也不适用于内外半径之比小于80%的环形和筒形锻件的周向横波检测。

3.2 试块

应符合1.4.2.条的规定。

3.2.1 纵横直探头标准试块

试块应采用CS1试块,也可自行加工,其形状和尺寸应按JB4730-2005表4和JB4730-2005图4的规定。

JB4730-2005表4 纵横直探头采用的标准试块尺寸

L 56 100 150 200 D 50 60 80 80

3.2.2纵波双晶直探头标准试块

a.工件检测距离小于45mm时,应采用纵波双晶直探头标准试块。

b.纵波双晶直探头标准试块的形状和尺寸按JB4730-2005图5和表5的规定。

3.2.3检测面是曲面时,应采用CSIII对比试块来测定由于曲率不同而引起的声能损失,其形状和尺寸按JB4730-2005图6所示。

3.3检测时机

原则上应安排在热处理后,槽、孔、台阶加工前进行。若热处理后锻件形状不适合超声检测时,也可在热处理前进行,但在热处理后仍应对锻件进行尽可能完全的检测。检测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6.3μm。

3.4检测方法

锻件一般应进行纵波检测。对筒形锻件还应增加横波检测,但扫查部位和验收标准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3.4.1横波检测应按JB4730-2005附录Ⅰ(补充件)的要求进行。3.4.2纵波检测

a.原则上应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检测,尽可能地检测到锻件的全体积。主要检测方向如JB4730-2005图7所示。其它形状的锻件也可参照进行。

b.锻件厚度超过400mm时,应从相对两端面进行100%的扫查。3.5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3.5.1纵波直探头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当被检测部位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原则上可选用底波计算法确定检测灵敏度。对由于几何形状所限,不能获得底波或壁厚小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可直接采用CSI标准试块确定基准灵敏度。

3.5.2纵波双晶直探头检测灵敏度的确定

根据需要选择CSII试块,并依次测试一组不同检测距离的Φ3mm平底孔(至少三个)。调节衰减器,使其中最高的回波幅度达到满刻度的80%。不改变仪器的参数,测出其它平底孔回波的最高点,将其标在荧光屏上,连接这些点,即是对应于不同直径平底孔的纵波双晶直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并以此作为检测灵敏度。

3.5.3检测灵敏度一般不得低于最大检测距离处的φ2mm平底孔当量直径.3.6工件材质衰减系数的测定

3.6.1在工件无缺陷完好区域,选取三处检测面与底面平行且有代表性的部位,调节仪器使第一次底面回波幅度(B1)为满刻度的50%,记录此时衰减器的读数,再调节衰减器,使第二次底面回波幅度(B2)为满刻度的50%,两次衰减器读数之差即为(B1-B2)的dB差值。

3.6.2 衰减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1)衰减系数计算公式(T<3N,且满足n>3N/T,m=2n)

α=[(Bn-Bm)-6]/2(m-n)T(2)衰减系数计算公式(T≥3N)

α=[(B1-B2)-6]/2T

式中:α--衰减系数,dB/m(单程);

(Bn-Bm)、(B1-B2)--两次衰减器的读数之差,dB ;

T--工件检测厚度,mm。

N--单直探头近场区长度,mm m、n--底波反射次数。

3.6.3 工件上三处衰减系数的平均值即作为该工件的衰减系数。

3.7 缺陷当量的确定

3.7.1 采用AVG曲线及计算法确定缺陷当量。对于三倍近场区内的缺陷,可采用单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来确定缺陷当量。也可采用其它等效方法来确定。

计算缺陷当量时,当材质衰减系数超过4dB /m,应考虑修正。

3.8 缺陷记录

3.8.1 记录当量直径超过φ4mm的单个缺陷的波幅和位置。

3.8.2密集性缺陷:记录密集性缺陷中最大当量缺陷的位置和分布。饼形锻件应记录大于或等于φ4mm当量直径的缺陷密集区,其它锻件应记录大于或等于φ3mm当量直径的缺陷密集区。缺陷密集区面积以50mm×50mm的方块作为最小量度单位,其边界可由6dB法决定。应按JB4730-2005表6要求记录底波降低量。

3.8.3 衰减系数:若供需双方有规定时,应记录衰减系数。

3.9 缺陷等级评定

3.9.1 单个缺陷的等级评定见JB4730-2005表7。

3.9.2 底波降低量的等级评定见JB4730-2005表6。

3.9.3 密集区缺陷等级评定见JB4730-2005表8。3.9.4 JB4730-2008表

6、表7和表8的等级应作为独立的等级分别使用。

3.9.5如果被检测人员判定为危险性缺陷时,锻件质量等级应评定为V级。

3.9.7 锻件修补后,应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和评定。

4.钢制压力容器焊缝超声检测

4.1 检测范围和一般要求

本条规定了焊缝缺陷的超声检测方法及检验结果的等级评定。

本条适用于母材厚度为8-400mm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和管座角焊缝的超声检测。本条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钢焊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或等于200mm的管座角焊缝,也不适用于外径小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检测。

4.2超声检测技术等级

超声检测技术等级分为A、B、C三个检测级别。根据压力容器产品的重要程度进行选用。

(1)原则上A级检测适用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焊缝检测;A级用1种K值探头;A级适用于母材厚度≥8mm~46mm;A级为单面单侧;对横向缺陷的检测,A级一般不需检测横向缺陷;

(2)B级检测适用于一般承压设备对接焊缝检测;B级用1种或2

种K值探头;B级适用于母材厚度≥8mm~400mm;B级为单面双侧或双面双侧;B级应检测横向缺陷。

(3)C级检测适用于重要承压设备对接焊缝检测;C级用2种K值探头;C级适用于母材厚度≥8mm~400mm;C级为单面双侧或双面双侧;C级应检测横向缺陷

(4)对焊接接头余高的要求,A级、B级不要求将焊接接

头的余高磨平,而C级要求磨平。

(5)对扫查区母材的检测,C级要求用直探头对斜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区域进行检测。A级和B级则不需要。

4.3 试块

4.3.1 应符合1.4.2条的规定。

4.3.2采用的标准试块为CSK-ⅠA,CSK-ⅡA、CSK-ⅢA和CSK-IVA。其形状和尺寸应分别符合JB4730-2005图14`图

15、图

16、图17和表17的规定。

4.3.3 CSK-ⅠA,CSK-ⅡA和CSK-ⅢA试块适用壁厚范围为6-120mm的焊缝,CSK-ⅠA和CSK-IVA系列试块适用于壁厚范围大于120-400mm的焊缝。在满足灵敏度要求时,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等效试块。

4.3.4检测曲面工件时,如检测面曲率半径R小于等于W2/4(W为探头接触面宽度,环缝检测时为探头宽度,纵缝检测时为探头长度),应采用与检测面曲率相同的对比试块。

4.4 检测准备

4.4.1检测面

a 压力容器检测一般采用K值探头,利用一次反射法在焊缝的单面双侧对整个焊接接头进行检测。当母材厚度大于46mm时,采用双面双侧直射波检测。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焊缝,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将焊缝余高磨平,直接在焊缝上进行检测。

b 检测区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 30% 的一段区域,这个区域最小5mm最大为10 mm,见JB4730-2005图18。

c 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它杂质。检测表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探头的自由扫查,起表面粗糙度Ra应为6.3цm,一般应进行打磨。

(1)采用一次反射法或串列式扫查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1.25P: P=2TK 或 P=2Ttgβ

式中:P--跨距,mm T--母材厚度,mm K--探头K值

(2)采用直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不小于0.75P。

d去除余高的焊缝,应将余高打磨到与邻近母材平齐。保留余高的焊缝,如果焊缝表面有咬边,较大的隆起和凹陷等也应进行适当的修磨,并作圆滑过渡,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评定.4.4.2 探头K值(角度)

斜探头的K值(角度)选取可参照JB4730-2005表18的规定。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大K值探头。

4.4.3 母材的效验

a 方法:接触式脉冲反射法,采用频率2-5MHz的直探头,晶片直径10-25mm;

b 灵敏度:将无缺陷处第二次底波调节为荧光屏满刻度的100%。

c 记录:凡缺陷信号幅度超过荧光屏满刻度20%的部位,应在工件表面上作出标记,并予以记录。

4.5 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

4.5.1 距离-波幅曲线按所用探头和仪器在试块上实测的数据绘制而成,该曲线族由评定线、定量线和判废线组成,评定线和定量线之间(包括评定线)为I区,定量线与判废线之间(包括定量线)为II区,判废线及其以上为III区。如JB4730-2005图19所示。

4.5.2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选择

a 壁厚为6-120mm的焊缝,其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按JB4730-2005表19的规定。

b 壁厚大于120-400mm的焊缝,其距离-波幅曲线灵敏度按JB4730-2005表20的规定。

c检测横向缺陷时,应将各线灵敏度均提高6dB.d检测面曲率半径R小于或等于W2/4时,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应在曲面对比试块上进行。

e 工件的表面耦合损失和材质衰减应与试块相同。

f扫查灵敏度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评定线灵敏度。

4.6 检测方法

4.6.1平板对接焊缝的检测

a为检测纵向缺陷,斜探头应垂直于焊缝中心线放置在检测面上,做锯齿型扫查,见JB4730-2005图20。探头前后移动的范围应保证扫查到全部焊缝截面,在保持探头垂直焊缝做前后移动的同时,还应作10°-15°的左右转动。不同检测技术等级对纵向缺陷检测技术的要求见4.2。

b不同检测技术等级对横向缺陷检测技术的要求见4.2。

c对电渣焊缝还应增加与焊缝中心线成45°的斜向扫查。

d为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和形状,观察缺陷动态波形和区分缺陷信号或伪缺陷信号,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基本扫查方式,见JB4730-2005图21。

4.6.2曲面工件对接焊缝的检测

a 检测面为曲面时,可尽量按平板对接焊缝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于受几何形状限制,无法检测部分应予以记录。

b 纵缝检测时,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与检测面曲率半径之差小于10%。

(1)根据工件的曲率和材料的厚度选择探头K值,并考虑几何临界角的限制,确保声束能扫查到整个焊缝。

(2)探头接触面修磨后,应注意探头入射点和K值的变化,并用曲率试块做实际测定。

(3)当检测面曲率半径R大于W2/4且采用平面对比试块调节仪器时,应注意到荧光屏指示的缺陷深度和水平距离与缺陷实际的径向埋藏深度或水平距离弧长的差异,必要时应进行修正。

c 环缝检测时,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应为检测面曲率半径的0.9-1.5倍。4.6.3管座角焊缝的检测

a 一般原则

在选择检测面和探头时应考虑到各种类型缺陷的可能性,并使声束尽可能垂直于焊缝结构中的主要缺陷。

b 检测方式

根据焊缝结构形式,管座焊缝的检测有如下五种探测方式,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式组合实施检测。检测方式的选择应由合同双方商定,并考虑主要检测对象和几何条件的限制。(JB4730-2005图

22、图23)

(1)在接管内壁采用直探头检测,见JB4730-2005图22位置1。

(2)在容器内壁采用直探头检测,见JB4730-2005图23位置1。在容器内壁采用斜探头检测,见JB4730-2005图22位置4。

(3)在接管外壁采用斜探头检测,见JB4730-2005图23位置2。

(4)在接管内壁采用斜探头检测,见JB4730-2005图22位置3和JB4730-2005图23位置3。

(5)在容器外壁采用斜探头检测,JB4730-2005图22位置2。

c 管座角焊缝以直探头检测为主,探头频率、尺寸及扫查方法应按3.3.3条的规定执行。对直探头扫查不到的区域,可采用斜探头检测。

4.7 缺陷定量检测

4.7.1 灵敏度应调到定量线灵敏度。

4.7.2 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位置、最大反射波幅和缺陷当量。

4.7.3 缺陷定量

应根据缺陷最大反射波幅确定缺陷当量直径φ或缺陷指示长度△L。

a 缺陷当量直径φ,用当量平底孔直径表示,主要用于直探头检测,可采用公式计算,距离-波幅曲线和试块对比来确定缺陷当量尺寸。

b 缺陷指示长度△L的测定采用以下方法:

(1)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且位于II区时,用6dB法测其指示长度

(2)当缺陷反射波峰值起伏变化,有多个高点,且位于II区或II区以上时,使波幅降到荧光屏满刻度的80%后,应以端点6dB法测其指示长度。

(3)当缺陷反射波峰位于I区,如认为有必要记录时,将探头左右移动,使波幅降到评定线,以此测定缺陷指示长度。

4.8 缺陷评定

4.8.1 超过评定线的信号应注意其是否具有裂纹等危害性缺陷特征,如有怀疑时,应采取改变探头K值、增加检测面、观察动态波型并结合结构工艺特征作判断。

4.8.2 缺陷指示长度小于10mm时按5mm计。

4.8.3 相邻两缺陷在一直线上,其间距小于其中较小的缺陷长度时,应作为一条缺陷处理,以两缺陷长度之和作为其指示长度(不考虑间距)

4.8缺陷等级评定

焊接接头质量分级应根据JB4730-2005表23的规定予以评定。.记录和报告

5.1检测过程记录的格式由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执行。

5.2检测过程记录由检测工程部检测人员参照工艺卡或者按照报告内容按统一要求填写,技术负责人审核。

5.3检测过程记录应包括足够的信息,必要时试验复现,应做到准确、全面、清晰、及时。

5.4检测过程记录不允许重抄,记录要“原始”,不能追记,不应直接记录计算的结果。

5.5超声波检测纪录及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有关规程和标准的规定要求,填写必须正确、完整、齐全。

5.6检测报告由检测人员按统一格式填发并编号,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

5.7 检测结果必须准确、清晰、完整、客观地在报告中表述。

5.8检测报告应包括为说明检测结果所必须的各种信息以及检测方法所要求的全部信息。

5.9 检测资料和底片由检查科存查,至少保存七年.

2.电镀工艺操作规程 篇二

关键词:粒铜,电镀工艺,镀液配方,导电导热性

金属铜单子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是制造电子产品散热管的主要材料。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速度的加快,进一步提高了电子产品的运算能力,而电子产品的散热性也成为了制约电子产品发展的关键。散热管主要是在管的内壁通过刻沟、黏结等方法增大内壁面积,提高散热性。采取以上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散热性,但是,工艺复杂,成本比较高。为了找出一种能够在低成本、简便工艺下提高铜表面积的方法,本文用电镀法进行了一系列提高铜表面粗糙度的探索,对比不同电镀工艺参数对铜表面粗糙度影响,得出最粗糙、散热最好的电镀粒铜工艺。

1 实验

所用材料为紫铜片(规格50 mm×20 mm),工艺流程是:有机溶剂清洗→流动冷水洗→粗化处理→流动冷水洗→去离子水漂洗→电镀→流动冷水洗→缓蚀剂液浸渍→干燥→检测。

本实验选择了3种实验工艺进行交叉对比,确定了最优的实验工艺四。4种工艺是:(1)电镀液是用自来水配置硫酸铜质量浓度为50~300 g/L的溶液,加入体积分数为3 ml/L浓度的硫酸,在70℃、15 A/dm2的电流密度下电镀40 min;(2)电镀液中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为250 g/L,加入体积分数为0~20 mL/L的硫酸,在70℃、15 A/dm2的电流密度下电镀40 min;(3)电镀液中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为250 g/L,加入体积分数为3 mL/L的硫酸,温度70℃,改变电流密度3~23 A/dm2,电镀时间40 min;(4)电镀液中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为250 g/L,加入体积分数为3 ml/L的硫酸,电流密度17 A/dm2,温度70℃,对试片进行不同的前处理,电镀时间40 min,对镀层干燥后用粗糙度测试仪测试粗糙度,用显微镜拍照。

2 实验结果

2.1 硫酸铜浓度对镀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硫酸铜浓度的提高,镀层的粗糙度也随之提高,沉积速度也会加快。当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为250 g/L时,粗糙度达到4.高浓度的铜离子可以使同一时间到达阴极表面的离子数增大,有利于粒子在同一位置的堆垛,提高粗糙程度。但是,由于硫酸铜有一定的溶解度,过高硫酸铜不利于槽液的稳定。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 硫酸含量对镀层粗糙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在低酸度的情况下,随着硫酸含量的提高,镀层的粗糙度先增加后减少。当硫酸的体积分数超过4 ml/L后,镀层粗糙度开始下降;当硫酸的体积分数为20 ml/L后,镀层开始向光亮镀层变化。硫酸在镀液中起导电的作用,并且可以防止铜离子水解。硫酸浓度过低,镀液分散能力差,尖端放电严重。硫酸浓度过高,镀液分散能力好,但是,镀层粗糙度低,具体如表2所示。

2.3 电流密度对镀层粗糙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粗糙度随着电流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先提高后降低。当电流密度为15 A/dm2时,达到最高的粗糙度5.电流密度低,铜沉积由扩散步骤控制,离子排序规则有序,粗糙度也降低,电流密度过高,浓差极化增强,会烧焦或形成海绵铜,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2.4 前处理方式对镀层粗糙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前处理方式不同,获得的镀层粗糙度也不一样。经过有机溶剂擦洗的,镀层粗糙度较低等级为4;通过砂纸打磨和喷砂处理过的试片,镀层粗糙度等级为6;经过硝酸侵蚀的试样,获得的粗糙度较好等级为7.由于硝酸侵蚀的试样表面平整程度不一样,经过硝酸的侵蚀,会使表面微观粗化,在电镀过程中,又在微观粗化的基础面进行晶粒的生长,从而提升了镀层的粗糙度。图1是最佳工艺(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为250 g/L,硫酸的体积分数为3 mL/L,电流密度为17 A/dm2,温度为70℃,对试片进行硝酸侵蚀前处理,电镀时间为40 min)处理后的粒铜金相图片,粗糙度等级为7.

3结论

通过对镀液的成分和电镀工艺参数的控制,当电镀液中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为200~250 g/L,硫酸的体积分数为3~4mL/L,温度在60~70℃,电流密度为17~19 mA/dm2时,用硝酸处理2 min后电镀,可得到粗糙度较好的镀层。其表面积会增大,具有极高的散热性能。

参考文献

[1]中国腐蚀与防护协会.有色金属的耐蚀性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168.

[2]田水峑.金属腐蚀与防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144.

[3]姚广寿,马哲树,罗林,等.电子电器设备中高效热管散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C]//第八届全国热管会议.成都: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管专业组,2002.

[4]刘一兵.计算机CPU芯片散热技术[J].低温与超导,2008,36(6):78-82.

[5]刘一兵,黄新民,刘安宁.基于电子散热新技术的研究[J].制冷技术,2010(3):54-57.

[6]杜三明,赵元森.电解铜箔无砷粗化处理工艺改进探索[J].河南冶金,2014,22(2):23-25.

3.电镀工艺操作规程 篇三

(1)BX215削片机

一、按照规定的紧固扭矩检查飞刀和底刀是否固紧。

二、飞刀和底刀的间隙应在0.5—1m/m范围内。

三、检查机内不得有金属件或其它杂物。

四、用手转动皮带轮三周,不得有碰撞声,三角带松紧度要适中,必须安装皮带罩壳。

五、检查电气开关是否处于灵敏正常状态,探测仪是否灵敏。

六、检查液压系统的接头是否处于密封良好,无渗、漏油现象。

七、检查刀辊和喂料辊运转方向是否正确、八、开机后空机运转3—5分钟,看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现象。

九、轴承升温不能超过35℃。

十、检查机座有无显著振动,紧固件无松动,活动部分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电气动作准确灵敏。

十一、生产切削前检查运输皮带是否有走偏现象以及阻碍物。

十二、开机时必须先启动出料系统电机,然后启动主电机,待刀辊转速稳定后,方能启动喂料系统,开始进料,停机时,必须先关喂料系统,待刀辊切不到木材时,方能关主电机,顺序不可颠倒。

十三、生产进木料含水率以40%为宜,干料应喷水一段时间后再生产,上料要均匀,不可超量,上料时随时检查料中有无杂物,发现必须取出。

十四、负荷切削时,操作电流不得超过额电流(允许瞬间过载)。

十五、每班作业后应进行一次保养检查,检查所有外露紧固螺栓是否固紧,液压系统是否起作用。每月应检查所有螺栓的紧固情况。

十六、作业后要打开上盖,检查刀刃使用情况,及时更换。

十七、必须将设备内外杂物清理干净。

十八、填写运行记录,办理交接。

(2)BX348B鼓式再碎机

一、运转前先要检查各部位螺栓是否紧固,特别飞刀螺栓的紧固扭矩是否符合要求和底刀是否锁紧,检查飞刀和底刀间隙是否在0.5—1m/m之间。

二、用手转动皮带不得有碰杂声,机内不得有金属杂物,三角带松紧适中,电气系统要灵敏可靠。

三、启动时必须先启动出料电机,再启动主电机,最后启动输入电机,停机时必须先将输入电机关掉,待原料全部排出后关主电机,最后关出料电机,上述开关顺序切不可颠倒。

四、工作时注意检查有无异常声音,轴承温度不超过35℃,机座无显著振动,紧固件无松动,电气开关准确灵敏。

五、负荷切削时,操作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

六、上料时要不间断、均匀,不能太多,不易切削长条木料,以免将主机进料口堵塞。

七、上料时必须将铁件、线手套等杂物挑出,皮带正常过程中发生突然不走现象时,要关掉运输皮带电机,将堵料处理后再启动,否则容易造成皮带断裂或损坏,运转时要保持皮带在中间运行不能跑偏。

八、工作完毕后,要检查机内有无杂物,必须保持各系统干净无异物,卫生整洁。检查一遍紧栓件是否松动,每月给滚筒电机注油一次,其它注油点也必须每周加油一次,确保设备使用寿命。

九、填写设备运转记录,进行好设备交接使用。

(3)BX468型双鼓轮刨片机

一、开机前先检查各紧固件是否松动,三角带安装及松紧适中、皮带罩、链轮罩是否牢固。

二、检查进料槽中和刨片机内有无杂物,用手拨动刀环和叶轮,转动时有无障碍,机座关闭要牢固。

三、检查液压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线路及排料系统是否正常,各注油处是否注油。

四、启动时必须先启动出料系统,再启动刀环电机,再启动叶轮电机,后启动磁选滚筒电机,最后启动振动给料系统,关机时必须按启动时的相反顺序进行,且启关时各系统电机间隔时间不要太小,以15—20秒为宜。

五、机器启动后要注意检查有无异常声音或振动,轴承温升不超过35℃,经常检查磁盒内铁件、垃圾及时消除。

六、开机运转后要检查其刨花后形态是否符合压板质量要求,达不到要求要停机检查刀环的间隙是否符合要求,调整以200—500转为宜。

七、停机后要检查液压系统、传动系统以及各紧固件是否正常,要做好设备维护保养。

(4)348A锤式再碎机

一、开机前打开机架门检查机内有无杂物,用手转动转子应转动灵活,无碰撞等异常现象,筛网在筛网架上应无松动现象,筛网孔无堵塞。

二、检查各紧固部位是否松动,电气系统灵敏可靠。

三、开机后有无异常声音或显著振动,轴承温升不高于30℃。

四、定期检查轴承、锤片、筛网等部件,发现磨损应立即更换。

五、启动运转正常后方能启动进料皮带,上料时只限于规定的单板,严禁将木块、铁件以及其它杂物进入机械,上料时必须均匀、不间断。

六、启动开机时必须按先启动出料系统,再启动主电机,最后启动进料皮带;关机时要先停止进料,料全部排除后,关闭主电机,最后关闭出料系统。

七、工作完毕后,要对机内外卫生进行清理,需要加油的地方注油,进行设备记录,办理交接。

(5)BG2323转子干燥机

一、开机前要先检查机械各传动部位,是否符合要求,链条松紧是否适中。

二、检查各电气开关是否灵敏可靠,检查各阀门是否好用,有无漏气现象,防火设施是否齐全、好用。

三、观察转子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现象或异常声音。

四、开机时必须先进行预热,预热至100℃左右才能进料,进料转速的大小要跟据蒸气压力的大小、刨花的干湿度来决定,正常情况下开始进料要少一些,以确保烘干后的刨花含水率不超过3%,然后根据烘干刨花含水率的大小进行调整,转子转速以及进料转速,使之稳定在温度、转速、含水率同步协调的基础上。

五、烘干时温度不能超过140℃,超过时有可能导致温度过高有火情发生,如果发生着火现象,要停止进料,打开灭火阀,打开烘干机底部安全门以及同时关闭蒸气,将料消除。

六、干燥过程中如果忽然发生长时间断电,要及时打开安全门用手动绕柄,转动转子,清除内部刨花,防止积压着火。

七、生产时,注意检查排气量是不能太大,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发生。

八、关机时先要停止进料,关闭进气阀,打开机体观察窗散热,烘干机料全部转出后,温度降至60℃以下再关机。

九、要按规定时间每月给轴承加油一次,每周给链条加油一次,做好设备运转记录,保持设备整洁。

(6)摆动筛操作规程与作业指导书

一、开机前要先检查,紧固螺栓有无松动现象,注油处是否注油。

二、检查三角带松紧是否适中,缓冲器是否损坏,筛网是否有堵塞现象或破碎。

三、检查电气开关是否灵敏可靠。

四、开机后是否有异常声音或异常现象,确定正常后再开始进料。

五、开机时先启动出料系统,再启动主机,最后启动进料系统,关机时按相反顺序进行,不能颠倒。

六、正常生产时进料多少必须适中,不易太多,易造成出料口堵塞现象,如果发生堵料现象,马上要停止。

七、工作完毕后要清理机内外卫生,保持整洁,检查各传动部位以及紧固情况,定时给注油处注油,做好交接记录。

(7)BX568筛环式打磨机

一、开机前要检查所有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现象,机器各润滑部位是否已注油。

二、检查上下挡板是否调整灵活,固定可靠。

三、检查皮带罩是否牢固,皮带松紧适中,用手转动叶轮有无碰、擦等不正常现象,机内不能有杂物。

四、机盖安装要紧固,筛网不能有破碎现象。

五、开机后要检查,有无异常现象或声音,确定正常后再进料。

六、加工时,料中不能有杂物,特别铁件、石块等,要经常清理磁迭上的铁件,防止过多进入机内。

七、开机时必须先启动出料系统,再启动主电机,后启动振动给料器,以及进料螺旋,关机时要相反顺序进行。

八、机器运转时,严禁打开机门,以免发生事故。

九、定期检查叶轮与叶片的连接螺栓和磨筛环内的V形齿磨片的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现象。

十、关机后要检查连接螺栓松紧,注油以及机内外卫生整洁,进行设备交接记录。

(8)分迭机

一、开机前检查各传动系统是否灵敏、可靠,各紧固部位是否有松动现象,各注油处是否注油,筛网有无堵塞、损坏。

二、检查电气开关是否灵敏可靠。

三、检查各风量调节手柄是否灵活好用。

四、开机时要检查有无异常现象或异常声音,确保运转正常后方可进料。

五、生产时要根据压板所有刨花比例调整风量的大小,对刨花的大小进行分离,小的进入芯层料仓,大的经分离器经螺旋进入打磨机,打磨成表层料。

六、开机时必须先启动出料系统,再启动主电机,最后启动进料系统,关机时按相反顺序进行,不能颠倒。

七、关机后,检查各紧固部位是否松动,清理机内外卫生,给注油处注油,做好交接记录。

(9)拌胶机

一、开机前检查,各拌胶抓的角度是否符合要求,各拌胶抓是否坚固,拌胶爪同机壳必须保持安全距离,机内清理干净,保证运转良好。

二、检查冷却系统是否良好。

三、检查三角带松紧是否适中,带轮是否牢固,带罩是否牢固。

四、检查电气开关是否灵敏可靠。

五、开机前必须将机盖紧固好,手盘三角带转动拌胶轴,不能有异常声音,防止意外事故。

六、工作时,运转正常后方可进料,要注意运转过程中有无异常现象。

七、工作后,先关掉进料系统,再关主动,且要将机体内清理干净,保持机内外卫生,并给注油处注油。

(10)热压机

一、开机前要对设备所有紧固件进行全面检查,有松动现象,立刻紧固。

二、经常检查各焊接点有无漏油现象,液压系统是否灵敏可靠,要定期对液压油箱进行清理,防止油路堵塞。

三、每班次对压机、液压油箱上的粉尘、油污进行清理,防止不安全因素发生。

四、生产时要检查好所有垫规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厚度必须一致,要经常对垫规上的杂物清理、确保板子精度。

五、要跟据生产的需要进行调整行程开关,最大限度缩短下降时间而又能保证板坯质量。

六、生产时要注意分层、起泡现象,灵活使用手动与自动,正常稳定状态下,不准使用手动。

七、生产过程发生漏油、开焊或其它不正常现象时,必须立刻停机解决。解决后再生产,不能让设备带病运行。

八、下班后要对机台下卫生进行清理,检查各紧固部位是否松动,做好设备运转六接记录。

(11)气流铺装机

一、开机前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先检查重点部位螺丝有无松动,电气开关是否灵敏可靠。

二、检查顶部皮带输送机构是否正常,有无堵塞,皮带是否松紧适中。

三、检查计量器内的料耙是否标准,有无变动,计量带是否松紧适中,里面有无木屑,振荡器是否松动,有无堵塞现象。

四、经常注间检查各润滑部位是否缺油,各活动部位是否灵敏可靠,有无松动现象,发现后立即汇报有关人员。

五、工作时经常检查测量铺装的均匀程度,注意板坯厚度,如不均匀立即调整。但在不偏厚时,主要清理气门解决。

六、经常检查板坯运输机上的钢带接头螺母是否有松动脱落现象,如有,立刻处理,防止突然脱落。

七、要定期对铺装箱、气门、空气管道清扫,对计量带内保持无木屑,经常对铺装机道轨进行清洁,防止振动,保持各传动皮带无木屑。

八、操作时必须按程序时间操作,正常情况不能随便调整参数。

九、设备运转时要时刻注意,精力高度集中,注意铺装失控,以便采取紧急措施。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12)纵横锯

一、开机前先检查好,各紧固部位是否松动,特别是履带上的履块,各锯片紧固程度。推板的齿轮,以及链条齿轮等。

二、检查各链条以及各注油部位是否注油,推板是否顺畅,锯片试运行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现象。

三、检查各电气系统是否灵敏,限位开关以及推板齿轮等部位是否灵敏,空气管道是否畅通。

四、工作时,要经常检查履带螺栓是否外露,推板齿轮是否松动等现象。

五、要注意检查测量所截板的对角线是否符合要求锯边是否光滑,有无掉角现象,厚度是否符合要求等质量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有关人员并对每板料的测量结果做出记录。

六、必须严格按规定时间更换锯片,确保锯边质量,违章者严肃按规定处理。

4.电镀工艺操作规程 篇四

为了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操作规程:

1、在安全上各级领导,尤其是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都应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查安全,对违反劳动保护规定和违章作业现象坚决制止,否则对事故要负一定责任。

2、各岗位工作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含机修间、各操作室),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保护品,工作时不允许穿奇装异服,不允许穿短袖装,女职工严禁留长发,工作时必须戴好工作帽。

3、严禁现场吸烟,进入厂区严禁携带火种。

4、严禁闲杂人员在轧机区域停留。

5、严禁任何人私自在管道上接口。

6、严禁用水冲洗设备。

7、严禁私自接、拆电气设备。

8、严禁单人和非工作人员进入变压器室。

9、严禁穿越栏杆或站在辊道上,机器设备上。

10、高空作业(2.5米以上)必须戴安全带,严禁从高空中向地面扔工具和杂物。

11、严禁站在或手扶设备指挥该设备或其它设备开机。

12、严禁起重机械超负荷使用,严禁斜拉斜吊和超速运行。

13、压力容器严禁电气焊作业。

14、严禁向电缆沟、下水道中扔烟头、烟盒、塑料袋、油污及废弃物等,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15、电缆沟盖板上严禁摆放油品、乙炔等易燃易爆物品。

16、任何工种凡接触转动部位时,严禁戴手套操作。

17、各种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和安全标志要认真爱护,不得任意拆卸、损坏或挪作它用。

18、对于与安全操作规程有出入的指挥,任何人有权拒绝执行。

19、过跨平车两侧必须在1米以外堆放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堆放应保持整齐,不得妨碍交通。在平车上放置重物时要保证物品重心平衡,以免发生倾翻,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1.20 各岗位工作人员要清楚和遵守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21、机械设备和拆换设备及备品备件、工具必须摆放整齐,要留有一定的通道,以便于工人安全操作。

22、现场设备检修前必须请示生产厂长,检修后必须通知生产厂长并保持现场清洁。

23、使用特殊工具(如砂轮机、电气焊等)必须遵照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24、使用电动工具时,必须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材料上,严禁站在水中使用。严禁拽拉电线移动工具。使用潜水泵时,严禁带电移动。

25、进入车间必须按工种要求佩戴齐全劳动保护用品;禁止带小孩和非本车间人员进入车间。

26、进入车间后要走安全通道,越过设备要走安全桥,随时注意空中和地面情况,主动避让运行的天车和平车。

2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获得全国统一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否则不准独立上岗作业。

28、新工人进厂、职工换岗、转岗等必须通过三级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9、工作中严禁打闹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严禁串岗、脱岗、睡岗及酒后上岗。

30、主控室、高压配电室、液压站、煤气区域等场所,严禁非岗位人员擅自出入。

31、按要求配备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天然气报警系统,煤气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器材,严禁随意拆除,挪作他用。

32、各设备所配置的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警示标志牌严禁随意拆除或转移位置。

33、无证人员严禁操作天车和驾驶机动车辆,车辆行驶中,严禁上下车。

34、操作正常运转的设备和大锤时,严禁戴手套,与运转的设备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卷入造成人身伤害。禁带电移动设备。

36、作业现场的原材料、备品备件、工器具等严格按“双定”要求存放,存放要整齐牢稳、安全,作业现场应保持清洁、卫生。

37、指挥天车必须用起重机吊运指挥信号,且专人进行指挥,指挥时严禁戴手套。吊挂物件必须牢靠、安全,严格执行“十不吊”的各项规定。

38、吊索具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确认无磨损超标和裂纹后方可投入使用。

39、两人以上共同作业时,必须有专人统一指挥;工作中要加强联系,做到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做到“三不伤害”。从事煤气、带电、高空作业时,必须两个人以上工作,必须办理工作票、设专人监护,且工作前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40、员工下班途中应遵守交通规则;通过交叉路口和横穿道路、铁路时,要观察来往车辆,不得与车辆抢道,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

二、炼钢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电炉安全操作规程

1.1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通用安全规程、电炉工艺操作规程。1.2 作业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1.3 电炉限位装置、联锁功能齐全、有效。

1.4 水管道、各类气体管道、液压、润滑管道、电气电缆及各类设备防护到位。

1.5 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盖板、护罩是否破损。1.6 确保电气设备不破皮漏电,手电钻、平车电缆、喷粉罐安装漏电保护,拖地电缆不破皮漏电。

1.7 电炉装料时要有专人指挥天车,电炉周围的人员撤至安全位置,严禁在起吊物下边。

1.8 加二次以上废钢时,炉内废钢不得全部熔化,防止钢水喷溅。1.9 压料时,指挥加料人员需认真观察炉内废钢形状,指挥信号明确,防止料罐脱钩。

1.10 兑铁水时,指挥天车人员信号必须明确,铁水包尽量放低,倾倒时先慢后快,防止铁水大量喷溅。

1.11 送电前应检查炉体周围是否有人,发出送电信号,确认无误后方可送电。

1.12 电炉在冶炼过程中严禁从高压水冷电缆下通行。1.13 电炉在送电10分钟内不准在炉门口操作,防止废钢中爆炸物伤人。

1.14 吹氧前要先检查确认氧气阀门、软管、接头是否漏气、发现漏气应及时检修更换。

1.15 吹氧时应先开氧气,再向钢水插入吹氧管,若氧气压力小于0.3Mpa不准使用。

1.16 手持氧管不准手持接头部位,防止氧气漏氧回火伤人。1.17 吹氧时,枪口不准接触炉料,避免回火打弧烧坏氧枪,当有大块废钢堵塞炉门时,不准用氧枪吹氧。

1.18 吹氧时应避开炉门,尽量站在炉门右侧,防止炉内沸腾喷溅伤人。

1.19 吹氧时吹氧工要精力集中,注意炉内情况,遇有紧急情况应及时关闭氧气阀门。1.20 氧枪如有漏水应停止使用,避免水和钢渣接触产生爆炸。1.21 在冶炼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炉内火焰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冶炼,待隐患排除后方可继续生产。1.22 测温、取样时,容易发生坠落和炉内沸腾喷爆的危险,操作前要严格观察炉内变化和周围环境,确认紧急撤离的路线。测温、取样时,身体应偏离炉门正前方,确认脚踏位置。

1.23 电炉出钢时,应先确认炉下是否有人,钢包车是否到位,若情况不明严禁出钢。

1.24 出钢过程中需向钢包内加各种材料时,脚要站稳,投掷时要注意观察钢水变化,防止出现炉内大沸腾。

1.25 加填料堵出钢口时,由于偏心盖不平整,温度较高、烟尘较大,视线不良,应严格确认,以防止摔倒坠落和烫伤事故发生。

1.26 起吊重物时,要检查吊链、钢丝绳套,确认牢固方可使用。1.27 拆除旧炉盖时,要确认炉盖是否有掉钢渣的可能,严禁站在炉盖上方,防止掉渣砸伤。

1.28 更换炉上电极时,要先检查吊链是否牢固,电极丝头是否破损,不能保证安全的不准使用。

1.29 上炉时,应先确认电炉是否停电、炉上栏杆是否缺失、不牢固,行走在炉上应格外注意,挂电极时脚要站稳,指挥信号要明确。1.30 拆装电极时,要注意电极摆动状况,防止电极碰撞折断伤人或砸坏设备。

1.31 电炉冶炼过程中,发现漏水应立即通知现场人员撤离至安全位置,通知主控工紧急停电提升电极,且严禁动炉体。1.32 出钢车事故沟内及出渣区域严禁存有积水,有积水必须先清理,干燥后才能生产。

1.33 严格检查并确认叉车制动灵活、可靠,扒炉门时控制好车速及方向,防止坠落及撞损炉体。精炼炉安全操作规程

2.1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职工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2.2 出钢开动钢包车注意观察是否炉盖电极已经到位,确认后方可开动车。

2.3 吊电极时要先检查吊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不能保证安全的不能使用。

2.4 吊电极进入炉上时,操作人员注意力要集中,防止电极摇摆碰撞人员或设备。

2.5 开氩气时要始终关注钢水包情况,压力不要过大防止钢水喷溅伤人。

2.6 测温前要检查测温枪是否校正热电偶是否干燥,防止因潮湿发生爆炸伤人。

2.7 测温取样时操作人员精力要集中,脚下要站稳,要与炉门保持距离。2.8 向钢水包内投掷合金时,不准面对炉门,投掷要准确,防止摔伤或钢水喷溅。

2.9 冶炼过程中如遇突然停电或突然停水时,应及时利用液压储能压力,抬起炉盖,提起电极,开出钢包车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2.10 在冶炼过程中,如遇炉盖大漏,应及时停止冶炼,抬升炉盖,关闭进回水阀门,待钢包内积水蒸发后,再做处理。叉车工安全操作规程

3.1 叉车必须经检验合格(驾驶机构,刹车,音响信号必须良好可靠,技术状况要符合安全要求),方准使用。

3.2 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或有一定开车技能,经考试合格并取得驾驶证方准驾驶车辆。

3.3 叉车不准超载,时速不得超过10公里。在转弯掉头人多的地方,车速不得超过5公里。转弯掉头时必须正确使用转向灯。

3.4 用叉车装载货物必须保持平稳,栓牢或绑捆好,高度不得超出距地面2米,更不准将货物拖在地面上行驶。

3.5 叉车在运输途中不准载人。随车的装载人员应坐稳,不得将腿伸出车盘外部,待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铲车工安全操作规程

4.1 铲车必须经检验合格(驾驶机构,刹车,音响信号必须良好可靠,技术状况要符合安全要求),方准驾驶。4.2 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或有一定开车技能,经考试合格并取得驾驶证方准驾驶车辆。

4.3 铲车不得超载,时速不得超过10公里,在转弯掉头人多的地方,车速不得超过5公里,转弯或掉头时必须正确使用转向灯。

4.4 在工作前应仔细检查行驶系统,起重系统和油压系统,确认无误后方准作业。

4.5 铲车在行驶中,车铲距地面不得低于30厘米,也不得高于50厘米。禁止任何人站在货物上随车行驶。

4.6 铲车在车间内部,出门或倒车时,时速不得超过3公里。4.7 铲车铲物时不得超载。禁止用铲车产埋在地下的物件或用铲齿移动货物。铲物时应先将货物垫起,然后起铲。物件应放置平稳,不得偏高偏重,其高度不得妨碍司机的视线。起铲后必须将吊杆向后倾斜10-15度,根据路面情况和货物性质,采用适当高度行驶,除特殊情况外,不得急刹车。4.8 提升货物只须在铲车静止后进行。禁止在提升物件的下面站立或通过。

4.9 当铲车失去平衡,后轮离地时,应将货物放下,同时将铲斗或车铲放下。司机离车时应把铲斗和车铲放下,并将发动机熄火。铲渣工安全操作规程

5.1 操作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必须戴口罩)。5.2 出车前必须点检车辆的各个系统是否正常,严禁带病出车。5.3 铲渣前必须确认铲斗内及落渣区无积水方可进行作业。5.4 倒车时确认渣道内无障碍物后方可倒车,以防碰坏设备和人。

5.5 铲车装料时要轻放稳落,不准砸车。

5.6 铲车运行区域严禁他人进入,以免发生人身伤害事故。5.7 会使用灭火器,并经常检查和保养。

三、连铸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1 拉钢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1 拉钢平台要每班清扫,各类物品要定置摆放,道路畅通,平台

上严禁有积水、油污。必须认真检查所使用的工具、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1.2 结晶器密封所用的石棉布、铁屑等,必须干燥无油污,以免浇铸时发生爆炸。

1.3 浇铸前要检查摆槽是否好用,俢砌摆槽用的耐火材料必须烘烤干燥。

1.4 开浇前各种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冷却水循环正常,结晶器不准渗水和漏水,否则应及时更换。结晶器与振动台进出水管连接要密封完好。

1.5 中包烘烤时,遵循先点火(明火),后开煤气,再启动风机的原则,小火烘烤时必须将鼓风机阀门关闭,中间包烘烤结束后,按照先关煤气后关风的程序进行操作,严禁使用带有油脂的手套开关阀门。中包烘烤遵守《中包烘烤操作规程》。严禁在煤气区域休息、取暖、停留

1.6 拉钢前,拉钢工应准备好捞渣棒、撬棍等生产工具,保证捞渣棍弯曲度灵活好用。

1.7 检查中间包车行驶是否正常,中间包行走区域不得有障碍物堆放。

1.8 拉钢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面罩、长筒靴、手套。1.9 吊放结晶器及护罩时,手不要放在挂吊处,以防挤手,如有粘钢吊起困难,应处理好再吊,切不可强吊。

1.10 上引锭杆时,引锭头应充分进入结晶器下口,不得留有缝隙,以防二冷水进入结晶器下口,不得留有缝隙,以防二冷水进入结晶器。加入的冷料必须干燥,严禁潮湿。穿引锭时不准用手摸引锭头及结晶器下口,操作者应避开引锭杆走行方向,以免引锭杆伤人。1.11 开动中间包车时,必须确认周围人员是否离开,确认离开后,方能启动,并且一人监护,一人操作。1.12 开浇前,要检验水口液压机构是否灵活,无缺陷。1.13 开浇后,发现一流不正常,此流停浇,摘掉水口,排除故障后重新引锭。

1.14 拉钢过程中,拉钢工要精力集中,站牢、站稳,捞渣时严禁将捞渣棒穿越钢流。

1.15 浇注过程中,如钢水液面出现不明情况的沸腾,结晶器漏水或有刺眼光线产生,应立即停浇,摘掉水口,停止该流浇注。

1.16 浇注过程中,中间包包底、包壁、水口机件发红或水口砖有裂痕应立即停浇,关闭水口,迅速将中间包车开离浇注位至事故包上方。

1.17 拉钢过程中发现一流拉漏,此流立即停浇,摘掉水口,处理后重新引锭。

1.18 一旦发现事故需摆槽时,若溅起钢水浇钢工要反应迅速,及时躲开,当钢水溅到手套或高温鞋里时,应及时摘掉手套,脱掉鞋子,根据伤情及时就医。

1.19 吊中间包时,要先检查吊具是否完好,确认后再使用。吊包时,要平稳地使吊钩挂住中间包耳轴,严防吊钩撞坏机件或伤人。

1.20 热换中间包时,放入结晶器的连接件必须干燥,插连接件时不得将手插入结晶器内,以免钢水溅起伤人。1.21 更换水口前,水口必须烘烤干燥。

1.22 换水口过程中,要观察好周围环境,注意避免钢花飞溅伤人。

1.23 严禁任何人开动浇注中的中间包车。

1.24 一旦发现中间包穿钢后,立即通知大包工关闭大包水口,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立即把悬挂操作箱推至后方,平台红钢用碳化稻壳覆盖,以免烧坏上方电器设备。大包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1 大包平台和分管的设备要每班清扫,工器具、原材料要定置摆放,严禁在安全通道摆放物品,平台两侧梯子保持清洁畅通,浇钢前认真检查各种工器具是否完好,否则禁止使用。

2.2 大包平台防护栏要经常检查,防止在浇钢操作时有防护栏开焊断裂伤人。

2.3 事故包、溢流槽应完好无损,不准有杂物。必须保持干燥,严禁潮湿。

2.4 吊运大包时必须专人指挥,当大包起升至回转台附近时,天车由大包工指挥,做到手势明确、信号清晰。

2.5 如发现钢包包底、包壁有发红之处,严禁吊往回转台,应立即吊至事故包上方,降低钢包高度,视情况进行合理处理。2.6 大包吊上回转台后,回转台周围严禁站人。

2.7 转动大包回转台前应发出信号,确认旋转方向无人员及障碍物。放置到位后,微调大包位置,使大包水口对准中间包冲击区。

2.8 大包开浇前,周围严禁站人,大包开浇时,钢流应由小到大,严禁开浇过猛,钢水飞溅伤人。

2.9 在正常浇注过程中大包工应适时开关大包水口,避免长时间不活动,机件涨死,水口无法开关。

2.10在正常浇注过程中,中间包液面控制要稳,不要忽高忽低,以免渣线损坏,严重侵蚀。

2.11 吊下的热包盖必须放置到车间指定位置,防止损坏设备或烫伤人员。

2.12 吊运事故包、溢流槽及各种物料时,必须挂牢,指挥手势准确。切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1 操作前认真检查各链条钢丝绳及夹具等是否符合要求,严禁带病作业。

3.2 操作时坚持先确认后操作的原则,以确保无误。

3.3 火焰切割不能工作时,要用长把枪人工切割,切割用具应符合安全规定。

3.4 检查燃气装置时要求两人以上,禁止带火种。3.5 切割状态下进行火切调整时,要注意其他流的动作避免返回挤缸现象。

3.6 火切气源压力要按规定专人调整,不得随意进行调节。3.7 处理拉矫机脱坯时要注意引锭杆翘起伤人。3.8 更换割嘴时必须关闭气源阀门。

3.9 用撬杠调整钢坯时必须确定所占位置安全可靠。

3.10 移钢机区吊装钢坯时要和操作室人员联系好,并与移钢机保持安全距离。

3.11 处理旋流井氧化铁皮时,指挥天车信号必须明确。3.12 进旋流井下面工作时要注意确保照明完好,并要求上下配合作业。

3.13 吊装热坯时吸盘下严禁站人必须专人指挥天车。3.14 使用大锤严禁戴手套。

3.15 处理上翘钢坯时,应站在割缝两侧安全位置。

3.16 使用天车应与天车工密切配合,专人指挥,手势明确并按指定路线行走。

3.17 拉钢过程中严禁非操作人员从剪前辊道通过。

3.18 拉钢过程中严禁非操作人员从移钢机及推钢机上方通过。主控室安全操作规程

4.1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职工通用安全规程》。

4.2 工作前认真检查各操作部件是否完好、仪表开关、按钮等非本岗位人员不准乱动。一切报警设备、指示灯、信号装置等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得带病作业。

4.3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各控制设备、信号装置的作用,如实记录各类数据,发现异常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4.4 每次开浇前,根据所拉钢种,检查配水表、拉速等参数。通知

各操作室、液压站、泵房做好生产准备。通知水泵房开水,认真检查结晶器进、回水情况,并确认水压正常,钢包、中间包处于浇注位,确认无误后把铸机状态转到“浇注状态”。4.5 开浇后,发现未送结晶器冷却水时,立即通知拉钢工停止浇注,切不可再送冷却水,以免发生结晶器爆炸事故。4.6 浇注时不准离开工作岗位,浇铸过程中密切监视有关画面,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及时传达信息,并认真做好记录。4.7 拉钢时必须密切注意结晶器水和二冷水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

4.8 电气、仪表出现故障时应通知电气、仪表人员处理,严禁带病作业。

4.9 主控室应每班清扫,各种设备每班应用软布擦拭,保持干净,做到安全文明生产,严禁用湿布擦拭电气设备。

4.10 非主控室人员未经允许严禁入内,室内严禁吸烟,操作台上严禁坐人及摆放物品。严禁在主控室微机上玩游戏,未经车间领导同意严禁使用外来软件或更改程序。5 出坯操作室安全操作规程

5.1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职工通用安全规程》。

5.2 操作前认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必须确认辊道上无人,再开动辊道、推钢机、移坯车,进行检查。5.3 检查操作台各信号及控制按钮是否正常。5.4 检查冷床、辊道上是否有杂物,有则及时清理 5.5 检查移坯车是否完好,动作是否正常。

5.6 推钢过程中,冷床两边或推钢机轨道两侧不准站人。5.7 操作时严禁和其他人谈话,严禁外岗位人员进入操作室。5.8 辊道或推钢机出现故障,确认停止运转后才能检修,检修设备或加油时,检修人员在出坯操作台控制开关上挂上安全警示牌后,出坯工严禁操作。

5.9 处理辊道堆钢或试车时,室内外要联系好,室内人员看室外人员的手势操作设备,必须设专人确认联系、指挥,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氢氧站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1 氢氧站的安全生产,首要一条就是严禁烟火,包括明火、暗火。

6.2 电解槽在运行中应控制好液位,严防液位过高或过低。6.3 电解液的浓度必须严格控制。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不能混合使用,不然会在小室的阴极上形成结晶碱,造成槽电流波动,槽电压上升,威胁安全生产。

6.4 当需要接触运行中的电解槽、电器设备,或测量极间电压时,都必须穿上绝缘鞋。严禁用双手触及五块以上极板。6.5 电解槽及供电系统最忌讳停开频繁,因为这样极易损坏设备,热胀冷缩造成槽体渗漏,又易发生事故。长期停运也易发生锈蚀,特别是电气系统。建议长期稳定低负荷经济运行。6.6 运行中的电解槽不准进行任何检修,必须停槽至电压消失后(一般10min左右)再进行。

6.7 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及氢气储罐周围,严禁一切烟火和产生火苗、火焰的工作,禁止使用电炉、火炉、喷灯、电钻、电瓶车等,不得携带火种进入禁火区。

6.8 氢氧站操作人员应穿棉质工作服和防静电鞋。

6.9 氢、氧生产系统在检修前,必须用氮气(压力≤0.05MPa,纯度≥98%)进行吹洗,不能有死角。吹洗过程严禁用铁器敲打。6.10 接触过氢气的吸附剂、保温层,它们都大量地吸附氢气,动火前也必须认真吹洗,避免发生燃爆事故。

6.11 设备、管路在吹洗合格后,应把所有人孔、手孔、阀门、盲板都打开,并打开室内门窗,加强空气流通。系统内部和动火区域内的含氢量必须≤0.4%。

6.12 氢气系统因泄漏而发生氢气着火时,可用浸了水的织物覆盖,使其既隔绝空气灭火,又降低温度使火不再复燃。如果氢气压力高,火势大,首先不要紧张,因氢气燃烧正说明是纯的。应尽可能继续外供氢气,绝对不能把燃烧火灾事故,演变为爆炸事故。具体处理方法要视情况而言,大致是: ①如果火灾危及电气设备、线路,那首先切断电源。②如果把起火的部位隔离是安全的话,那尽可能地关闭阀门,切断正在燃烧的氢气供应。

③如果是氢气设备起火,那绝对不能关闭进气阀,因为那样做会使设备内产生负压,倒吸进空气。要知道爆炸危险比大火严重得多。

④如果氢气起火部位不能隔离,那应当适当关小进气阀,使得既降低压力又保持正压,可以用水来冷却降温。在氢气流切断之前不能灭火,允许氢气在控制下燃烧,把握住断气与灭火时机。

⑤氢气系统可以通入氮气吹洗,渐渐减少氢气流入,直至火焰被熄灭。

6.13 在配制电解液或进行其它带碱工作时,应穿着工作服、胶皮靴、胶手套和防护眼镜。如发生碱烧伤,应先用2-3%的硼酸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或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电解室里应备有足够数量的2-3%浓度的硼酸。

6.14 电解槽及氧气系统都必须严格除油。氧气系统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的工具、手、工作服、脸、头发等,也必须严格除油。压力在3.0MPa以上的氧气,遇到油脂即会自燃甚至爆炸,压力愈大,爆炸愈烈。

6.15 容器、仪表、压缩机、管道、阀门及过滤器等氧气系统各元件定期检查其油脂残留量及锈蚀情况,如不合格必须及时处理。

6.16 氧气系统中的手动切断阀必须开启自如,不准对进行冲击或急速地操作。对不常用的切断装置必须定期检查其有效性。6.17 检修前必须将系统中的气体排空,并用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氧进行置换,使系统中的氧含量符合规定要求。排空的氧气应导放至安全区。

6.18 氢氧站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钢包热修工

7.1 浇钢包后回浇余斗必须干燥,倒渣时要指挥天车使钢包不得过高,以防溅渣伤人。

7.2 随时检查包衬状况,对大、中、小修后的钢包必须干燥后方能使用。

7.3 使用氧管烧眼时,胶管与烧管必须接牢,手不能握在接头处,烧氧管长度不能小于1.5米,开氧时注意协调配合,意外情况及时关氧。

7.4 换阀板时,应注意周围人员有关设备,防止碰伤事故。7.5 热修包时要待天车放稳钢包后方可操作,当需摘钩时,必须将倾翻体放稳,操作人员要离开倾翻体可能倒下的位置,如倾翻体不能很稳的挂入钩内,要用钢钎固定倾翻体防止其倒下伤人。

7.6 挂钢包大环前,必须检查包沿,包带是否有残渣、残钢,待确认后再操作,防止钢渣落下伤人。7.7 烧眼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

7.8 活动平台必须炉炉检查,发现拆面焊口必须马上处理,修好后方可能使用。

7.9 打锤时,打锤人与钎子人不能站在同一侧。

7.10 爬钢包时插拔液压管时,脚必须站稳后,再操作,严防掉下。7.11 烧水落石出口与烧透气砖顶部残钢必须交错操作,防止烫人。7.12 用氧管自包口烧水口残钢或撞上水口时要提醒操作平台人员注意,双方确认后再操作。

7.13 开过跨车,必须两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车道无行人后方可开车,防止意外发生。大包烘烤工

8.1 再点火前,必须与煤防员联系,得到同意方可操作。8.2 点火前认真检查所用的煤气系统,确认设备正常、煤气合格、无泄漏,方可操作。

8.3 点火前先开鼓风机,煤气点燃后逐步啬鼓风量和煤气量,停煤气前关烧咀,后停煤气。

8.4 必须执行先点火后,再开煤气的原则,如点不着火要先关烧咀阀门,后查原因。

8.5 烧包过程中认真观察煤气压力的燃烧情况,发现熄火后立即处理,若有异常现象及时与专业人员联系。

8.6 严格执行煤气设备动火管理的规定,执行先点火后开煤气的原则。

8.7 不能用金属物及硬物敲击煤气设备。

8.8 烘包平台严禁火种及易燃物,无关人员不能乱动烘烤设备,不能进入烤包区域。结晶器维修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9.1 工作前要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9.2 操作前必须对所用的工具器具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带病作业。

9.3 吊挂结晶器要专人指挥,手势明确,挂牢捆好,落放平稳。9.4 使用内六角扳手时,不得用力过猛,以防打滑伤人。9.5 使用大锤严禁戴手套,大锤前面禁止站人。

9.6 打压时管路连接要牢固,打压机接线要符合要求,卸压时动作要缓慢。

9.7 使用气割电焊要远离火源,确保安全。9.8 搬运气瓶严禁抛,滚。

9.9 气割时发生回火应先关乙炔,再关氧气。

9.10 使用电焊时一次线不得超过3米,二次线及外壳必须接地,整个线路必须绝缘良好。

9.11 更换铯棒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铯棒不用时应用特制容器密封好。

四、动力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1 天车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1 经培训考试合格且持操作证方能上岗。

1.2 应具有对天车机械、电器方面的常识,掌握操作维护技能,了解工作范围的工艺流程,熟悉指挥手势及讯号,会使用灭火器。

1.3 非有关人员不能上车,培训人员应指定专人带领,学员在独立操作前,操作天车必须有老师监护。1.4 起重作业严格执行“十不吊” a)歪,拉,斜,拽不吊;

b)超负荷,重量不明或不符合要求不吊; c)工件坚固不牢不平衡而可能滑落不吊; d)多人指挥,指挥信号不明不吊; e)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吊; f)吊物上站人或有浮动物不吊; g)埋在地下的构件不吊; h)挂重物直接加工时不吊;

i)易燃易爆和压力容器等爆炸物不吊; j)六级以上强风无防护和钢水罐过满不吊;

1.5 上、下梯子时要抓紧扶手,稳步上下,携带物品要注意,不得坠落,不得触及电器,雨雾天气防止滑倒致伤。1.6 在天车走台上行走时,不准在轨道上行走,不准手扶小车轨道;不准从一台天车跨越到另一台天车上,要注意运行天车时不发生事故。

1.7 只能在指定的梯子或平台上下车,上车前要先按门铃与操作者联系,待车停稳后方可上车。上下车要注意运行天车的滑线。

1.8 上车后要与上一班天车工对口交接,接班后应认真对天车的安全构件,机械构件,电器联锁,防护装置等进行检查,对各机构进行试验,发现问题及时找维修工处理。

1.9 在确认总电源已停电的情况下,对电器机械各部位按照班检项目逐项检查,对重点部位及上班交下班的总问题重点检查,同时清除车上杂物,不准向下乱抛。

1.10 送电前,鸣铃警示,确认无误后,方可送电试车。启动后要逐个机构空负荷试车,在确认各机构正常运行后,要对各限位开关、制动器进行试验,最少要试验三次。

1.11 对检查及试车中发现的问题要抓紧处理,难以处理的及时报告有关人员安排处理,不准设备带病冒险作业。

1.12 经检查试车正常,交接者共同签字。交班者下车后方可投入工作。

1.13 天车正式投入工作前,天车工应鸣铃通知指挥人员,天车方可以工作,工作中要服从地面指挥人员指挥。1.14 严禁吊物从人或重要设备上越过。

1.15 严禁用天车大小车牵引一切车辆或拖拉重物。

1.16 开始第一次吊重物及每次吊液态金属时,都必须做二次下降制动性能试验,确认制动性能可靠,方可起吊。

1.17 在吊运重物时,应使所吊起重物底部高过障碍物0.5米以上。

1.18 禁止用天车吊重物纵向、横向碰击其他物体或设备。1.19 吊重物时,禁止调整制动器,只有一个制动器的起升机构严禁吊运液态金属。1.20 不准用限位开关停车。

1.21 天车工及检修人员均不准私自拆除和短接限位开关、过流继电器、门铃开关、控制器、定位弹簧、缓冲器、制动器等安全装置。如发现损坏或失灵应修复后方可工作,不准带病冒险作业。

1.22 运行中检查天车,不准攀登小车,配电盘正面不准站人。1.23 运行中稳起稳落,平稳运行,非紧急情况下,严禁在高速运行中用打反车进行制动。1.24 运行中发现天车有异常声音、气味等情况,必须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工作。

1.25 吊车制动器突然失灵时,可控制下降速度直至重物落下,否则应反复起落,开动时要逐档推进,空位时允许瞬间停留。下降时要直接将手柄推到底,拉回空位时要迅速,开动大小车选择安全点落下,采取措施期间应鸣长铃示警。1.26 电器突然失灵时,应在吊物不下滑、大小车不撞击的情况下紧急停电。水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1 送电操作必须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2.2 送电合闸时不准面对闸刀操作,以防烧伤。

2.3 开机前必须对水泵法兰,安全护罩,润滑油量等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 开关阀门,一定要站好后再开启,防止滑倒摔伤。

2.5 送电合闸严禁面对闸刀操作,要戴绝缘手套,且要有人监护。2.6 开启与停机都必须接到配水通知,确认后方可操作。2.7 开机后,应仔细检查电流,电压、水压等是否正常,若不上水应立即停车,严禁长期空转。

2.8 若发生突然停电,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尽快恢复。2.9 设备运转中,严禁清扫,加油,维修和跨越。

2.10 水泵运行中,轴承与油温及电机机身温度均不得高于70度,否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2.11 若交换用泵供水,应先开备用泵,再停运行泵。

2.12 操作中做到不超压,不超温,不超负荷运行,且要经常观察水位情况。

2.13 上下楼梯时精力要集中,以防滑倒摔伤。过滤器阀门间安全操作规程

3.1 员工进入车间必须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女员工必须盘发.3.2 送电前必须对水泵法兰,安全护罩,润滑油量,水泵中是否冲满水等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即使处理.3.3 送电操作必须戴好绝缘手套.穿好劳保鞋.3.4 送电合闸时不准面对闸刀操作.以防烧伤.3.5 开关阀门,一定要站好后再开启,防止滑倒摔伤.3.6 送电合闸严禁面对闸刀操作,要戴绝缘手套.且要有人监护.3.7 开启与停机必须接到配水通知,确认后方可操作.3.8 开机后,应仔细检查电流,电压,水压等是否正常,若不上水应立即停车,严禁长时间空转.3.9 若发生突然停电,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尽快恢复.3.10 设备运转中,严禁清扫,加油,维修和跨越.3.11 水泵运行中,轴承与油温及电机机身温度均不得超过70度,否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3.12 若交换用泵供水,应先开备用泵,再停运行泵.3.13 操作中做到不超压,不超温,不超负荷运行,且要经常观察水位情况.3.14 上下楼梯时要精力集中 ,以防滑倒摔伤.3.15 与本车间无关人员,禁止入内.4 化学除油间安全操作规程

4.1 员工进入车间必须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女员工必须盘发.4.2 送电前必须对水泵法兰,安全护罩,润滑油量,水泵中是否冲满水等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即使处理.4.3 送电操作必须戴好绝缘手套.穿好劳保鞋.4.4 送电合闸时不准面对闸刀操作.以防烧伤.4.5 开关阀门,一定要站好后再开启,防止滑倒摔伤.4.6 送电合闸严禁面对闸刀操作,要戴绝缘手套.且要有人监护.4.7 开启与停机必须接到配水通知,确认后方可操作.4.8 开机后,应仔细检查电流,电压,水压等是否正常,若不上水应立即停车,严禁长时间空转.4.9 若发生突然停电,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尽快恢复.4.10 设备运转中,严禁清扫,加油,维修和跨越.4.11 水泵运行中,轴承与油温及电机机身温度均不得超过70度,否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4.12 若交换用泵供水,应先开备用泵,再停运行泵.4.13 操作中做到不超压,不超温,不超负荷运行,且要经常观察水位情况.4.14 上下楼梯时要精力集中 ,以防滑倒摔伤.4.15 与本车间无关人员,禁止入内.5 净水站安全操作规程

5.1 员工进入车间必须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女员工必须盘发.5.2 送电前必须对水泵法兰,安全护罩,润滑油量,水泵中是否冲满水等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即使处理.5.3 送电操作必须戴好绝缘手套.穿好劳保鞋.5.4 送电合闸时不准面对闸刀操作.以防烧伤.5.5 开关阀门,一定要站好后再开启,防止滑倒摔伤.5.6 送电合闸严禁面对闸刀操作,要戴绝缘手套.且要有人监护.5.7 开启与停机必须接到配水通知,确认后方可操作.5.8 开机后,应仔细检查电流,电压,水压等是否正常,若不上水应立即停车,严禁长时间空转.5.9 若发生突然停电,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尽快恢复.5.10 设备运转中,严禁清扫,加油,维修和跨越.5.11 水泵运行中,轴承与油温及电机机身温度均不得超过70度,否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5.12 若交换用泵供水,应先开备用泵,再停运行泵.5.13 操作中做到不超压,不超温,不超负荷运行,且要经常观察水位情况.5.14 上下楼梯时要精力集中 ,以防滑倒摔伤.5.15 与本车间无关人员,禁止入内.6 除尘工段安全操作规程

6.1 进入现场前,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劳保鞋、工作服,工作服整齐无飘荡部分。

6.2 上下梯子,走道行走必须扶好栏杆,以防滑倒或摔下。6.3 输灰机应盖严盖板,运转时不得跨越,不得将手伸入机壳内。6.4 严禁用棉纱擦拭运行中的风机和轴承箱端面的积灰和油污。6.5 对运转设备进行点检时,不得戴手套触及设备。

6.6 在操作室内启动室外设备,首先观察设备附近有无人在检修,确定无人后,打铃提示,然后方可开机。

6.7 打扫平台卫生,不得将水冲到电器设备上及输灰机壳内,雨雪天要及时将电机及输灰机壳做好防雨防雪。

6.8 电器设备或电缆沟内电缆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严禁用泡沫灭火器或水灭火,使用专用灭火器灭火。

6.9 操作室、风机站、配电盘后严禁私放东西或逗留休息。6.10 处理喷吹系统堵料时,必须戴好防尘口罩和防尘眼镜。6.11 风机运转时,操作台必须有专人负责,集中精力监视,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6.12 定时巡检时,上下扶梯思想集中,检查设备时严禁用手接触摸传动部件及手伸入设备内部。6.13 检修设备时,现场人员与操作室人员需加强联系。清理除尘布袋室时,需2人以上方可操作。

6.14 在除尘器顶部安装布袋吊帽,不得背依走道栏杆,室内挂布袋时,要确认室内走道栏杆是否牢固可靠,提紧滤袋时要平稳站立。

6.15 检修或更换阀门时,必须确保管道内无压力。6.16 定期对安全阀检查确认工作状况良好。

五、电气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1 电气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1.1变电站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电业安全操作规程,无证人员不得操作变电站设备,有证人员按相应等级操作及操作顺序操作。

1.2 从事配电室工作人员,应熟悉所管范围内电气设备性能,一、二次接线图,并能熟练地掌握运行操作与事故的紧急处理。1.3 值班时间内遵守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1.4 工作人员提前10分钟到岗,交班人员应办理交接手续签字后方可离去。

1.5 值班人员主要做的工作:

1.5.1 监护仪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正确果断地判断或排除故障和事故。

1.5.2 根据负荷大小、设备状况、检修试验等任务,调整运行方式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组织措施,配合完成作业任务。

1.5.3 严肃认真、正确无误地记录日志,按时抄报所规定的表单和报表。

1.5.4 做好缺陷的检查记录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完好率。

1.5.5 保管好配电室的消防器材及常用工具搞好卫生,保持整洁。

1.6 在电气设备上进行倒闸操作时,应遵守“倒闸操作票”制度及有关安全规定,并严格按程序操作(倒闸操作票的填写及实施附后)。

1.7 在变电设备上停电检修时,应使用工作票(工作票形式附后)。

1.8 所有操作必须两人以上(含两人)时进行,严禁单人操作。1.9 操作人员应每班对变配电室内的主要电器设备巡视,并做好运行日志(主要巡视项目附后)。

1.10 操作人员应按时记录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1.11 各种操作按照相关规程执行。2 变压器安全操作规程

2.1 运行电力变压器必须符合《变压器运行规程》中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2.2 新装或检修后的变压器投入运行前应作下列检查: 2.2.1 核对铭牌,查看铭牌电压等级与线路电压等级是否相符。

2.2.2 变压器绝缘是否合格,检查时用1000或2500伏摇表,测定时间不少于1分钟,表针稳定为止。绝缘电阻每千伏不低于1兆欧,测定顺序为高压对地,低压对地,高低压闸。

2.2.3 油箱有无漏油和渗油现象,油面是否在油标所指示的范围内,油表是否畅通,呼吸孔是否通气,呼吸器内硅胶呈蓝色。

2.2.4 分接头开关位置是否正确,接触是否良好。2.2.5 瓷套管应清洁,无松动。

2.3 电力变压器应定期进行外部检查。经常有人值班的变电所内的变压器每天至少检查一次,每周应有一次夜间检查。2.4 无人值班的变压器,其容量在3200千伏安以上者每10天至少检查一次,并在每次投入使用前和停用后进行检查。容量大于320千伏安,但小于3200千伏安者,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应在每次投入使用前和停用后进行检查。2.5 大修后或所装变压器开始运行的48小时内,每班要进行两次检查。

2.6 变压器在异常情况下运行时(如油温高、声音不正常、漏油等)应加强监视,增加检查次数。2.7 运行变压器应巡视和检查如下项目:

2.7.1 声音是否正常,正常运行有均匀的“嗡嗡”声。2.7.2 上层油温不宜超过85℃。

2.7.3 有无渗、漏油现象,油色及油位指示是否正常。2.7.4 套管是否清洁,有无破损、裂纹、放电痕迹及其它现象。2.7.5 防爆管膜无破裂,无漏油。

2.7.6 瓦斯继电器窗内油面是否正常,有无瓦斯气体。2.8 变压器的允许动作方式

2.8.1 运行中上层油温不宜经常超过85℃,最高不得超过95℃。

2.8.2 加在电压分接头上的电压不得超过额定值的5%。2.8.3 变压器可以在正常过负荷和事故过负荷情况下运行,正常过负荷可以经常使用,其允许值根据变压器的负荷曲线、冷却介质的温度以及过负荷前变压器所带的负荷,由单位主管技术人员确定。在事故情况下,许可过负荷30%运行两小时,但上层油温不得超过85℃。

2.9 变压器可以并列运行,但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2.9.1 线圈接线组别相同。2.9.2 电压比相等,误差不超过0.5%。2.9.3 短路电压相等,误差不超出10%。2.9.4 变压器容量比不大于3:1。2.9.5 相序相同。

2.10 器第一次并联前必须作好相序校验。

2.11 带有载调压装置的变压器不允许带电倒分接头。320千伏安以上的变压器在分接头倒换前后,应测量直流电阻,检查回路的完整性和三相电阻的均一性。2.12 变压器投入或退出运行须遵守以下程序:

2.12.1 高低压侧都有油开关和隔离开关的变压器投入运行时,应先投入变压器两侧的所有隔离开关,然后投入高压侧的油开关,向变压器充电,再投入低压侧油开关向低压母线充电,停电时顺序相反。

2.12.2 低压侧无油开关的变压器投入运行时,先投入高压油开关一侧的隔离开关,然后投入高压侧的油开关,向变压器充电,再投入低压侧的刀闸、空气开关等向低压母线供电。停电时顺序相反。

2.13 变压器运行中发现下列异常现象后,立即报告领导,并准备投入备用变压器: 2.13.1 上层油温超过85℃。

2.13.2 外壳漏油,油面变化,油位下降。2.13.3 套管发生裂纹,有放电现象。2.14 压器有下列情况时,应立即联系停电处理: 2.14.1 变压器内部响声很大,有放电声。2.14.2 变压器的温度剧烈上升。2.14.3 漏油严重,油面下降很快。2.15 器发生下列严重事故,应立即停电处理。

2.15.1 变压器防爆管喷油、喷火,变压器本身起火。2.15.2 变压器套管爆裂。

2.15.3 变压器本体铁壳破裂,大量向外喷油。

2.16 器着火时,应首先打开放油门,将油放入油池,同时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变压器及周围电源全部切断后用泡沫灭火机灭火,禁止用水灭火。

2.17 现轻瓦斯信号时应对变压器检查。如由于油位降低,油枕无油时应加油。如瓦斯继电器内有气体时,应观察气体颜色及时上报,并作相应处理。

2.18行变压器和备用变压器内的油,应按规定进行耐压试验和简化试验。

2.19 压器必须保持良好,准备随时投入运行。

六、特殊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1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1 电工必须无妨碍电气工作的病症。1.2 必须熟知安全用电知识,会正确使用各项工具及电工仪表,学会触电急救方法和电气防火、灭火知识及灭火器使用方法,上班必须穿绝缘鞋。

1.3 学徒工和新调入人员必须在老师指导和监护下工作,学徒实习期满后,须经考试合格,取证后方能独立工作。1.4 属本单位内的高低压线路,有计划地停送电时须调度允许,联系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

1.5 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要求配电室、电磁站停电,需要由专人与值班电工联系,经调度同意后方可进行。

1.6 停送电时要上在刀闸侧面操作。停电时先控制电源刀闸,后停主刀闸,送电顺序相反。严禁负荷拉合高压刀闸和大负荷低压刀闸。

1.7 全部停电时,应先停低压后停高压。停低压时应先停油断路器,后停隔离开关或刀闸。送电时应按相反的顺序。1.8 电气设备和线路停电检修应切断对应的供电开关,有明显的断开点,并用验是器验证,确实无电后,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志看看牌,并在可能送电的线路上挂接短路接地线。

1.9 设备和地线之间,不是经过开关和保险。临时接地线,必须用钢纹线和多股铜线,其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非电器人员一律不准拆挂短路线。

1.10 装接地线时,应先装了接地端,后接导电端,拆接地线的顺序相反,装拆接地线必须戴绝缘手套。

1.11 检修完毕后,经过详细检查确认无问题,再拆短路接地线和标志牌,摇测线路绝缘情况,完全符合要求后方可送电。1.12 非经施工负责人批准,不得变理施工前所设置的安全设施。1.13 检修设备时,检修人员向操作人员索取操作牌,检修完毕后交还操作牌。操作人员必须接到交还的操作牌后,方可进行工作。

1.14 如在低压设备或线路上工作,因特殊情况不能停电时,必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在有经验的电工监督下,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带电工作。

1.15 各电源总闸发生自动跳闸,确无明显事故变象,可立即进行一次强送电,如强送未成,要认真查明原因,妥善后方可关电。

1.16 车间以外发生突然停电时,在没有弄清情况前,不得触动设备和线路,可将所带是源切除后,将所带负荷倒在其它电源上,倒闸时要防止有返回电流。

1.17 不准借发生事故停电机会进行任何其他修理工作。1.18 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传递物件要用工具袋,严禁上下抛掷。

1.19 上下天车时必须先与司机联系了,车停稳后,方可上下车,不准在小车轨道梁上行走,不准在小车两端站立。1.20 各种平车坏在炉下,不准进入炉下检修设备,应通知有关人员将平画顶出后,方可修理。

1.21 维修设备时,不准私自解除各种安全连锁装置。1.22 铸机拉钢过程中,维护人员不准进入铸机生产线内工作。1.23 在工作中不得小于两人,并由一人负责临护。

1.24 导线跨越铁路、马路时,其跨距不得超过35米,导线最低点距离不得小于7米。

1.25 使用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v,在潮湿和金属容器内使用行灯,电夺不得大于12v。

1.26 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穿戴好绝缘鞋和绝缘手套,安装可靠接地装置。

1.27 在高压配电室工作,应穿戴好高压绝缘皮鞋和皮手套。电焊工(气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2.1 通用技术操作规程

2.1.1 电焊、气焊工均为特殊工种,身体检查合格,经培训和考试合格,颁发特殊性工种操作证后,方能独立操作。2.1.2 焊接场地,禁止放易燃易爆物品,应备有消防器材,保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

2.1.3 操作场地十米内,不应储存油类,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包括有易燃易爆气体产生的器皿管线)。临时工地若有此类物品,而又必须再次操作时,应通知消防部门和安技部门到现场检查,采取临时性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操作。2.1.4 工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时(包括打渣),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带好防护眼镜或面罩,仰面焊接扣紧衣领,扎紧袖口。

2.1.5 对受压容器、各种油桶、管道、沾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工作进行焊接时,必须事先进行检查,容器必须接地,并经过冲洗除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解除容器及管道压力,消除容器密闭状态(敞开口,旋开盖),再进行工作。焊接用电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2.1.6 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必须留有出气孔,在容器内焊接,外面必须设人监护。并有良好通风设施,照明电压应采用12伏,禁止在已喷涂过油漆或塑料的容器内焊接。2.1.7 点焊接接地(接零)线及电焊工作回线都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物品上,禁止将建筑物金属构架、管道、脚手架、设备等作为电源回路,把线、底线、严禁与钢丝绳接触。工作线回路应绝缘良好,机壳接地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2.1.8 有易燃、易爆物的车间、场所或煤气管道附近焊接时,必须取得消防部门的同意并与煤气站联系好,工作适应采取严密的措施,防止火星飞溅引起火灾。

2.1.9 高空作业应系好安全带,采取防护措施,不准将工作回线缠在身上,地面应有人监护。

2.1.10 严禁使用氧气吹扫物件、衣服等或用作试压和气动工具的气源。2.1.11 工作完毕,应检查场地,灭绝火种,切断电源才能离开。2.1.12 助手必须懂得电焊、气焊的安全知识,操作者必须注意助手的安全。

2.1.13 禁止使用电磁吸盘、钢丝绳、链条等吊运各类气瓶。2.2 电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2.1 应掌握一般电气知识,遵守焊工一般安全规程。还应熟悉灭火技术,触电急救及人工呼吸方法。

2.2.2 工作前穿戴好劳保用品,检查电焊机电源、出线及各接点是否良好,一次线一般不大于五米。线路横越车行道应架空或加保护盖。电焊机二次线路及外壳必须有可靠的接地,焊条的夹钳绝缘必须良好,多台电焊机严禁共用一个电源开关。

2.2.3 下雨天不准露天电焊,在潮湿地带工作时应站在铺有绝缘物品的地方并穿好绝缘鞋。

2.2.4 移动式电焊机从电力网上接线或检线以及接地等工作应由电工进行。

2.2.5 推刀闸开关时,应戴好手套,身体要向侧面偏斜,要一次推到位,然后开启电焊机。停机时应先关电焊机才能拉断刀闸开关。

2.2.6 移动电焊机或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须先停机断电,焊接中突然停电,应立即关好电焊机,切断电源。2.2.7 在人多的地方焊接时,因安设遮拦挡住弧光。2.2.8 换焊条时应戴好手套,身体不要靠在铁板或其他导电物体上,敲渣子时应带好防护眼镜。

2.2.9 焊接有色金属器件时,应加强通风排毒,必须时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2.2.10 修理煤气管道或在泄露煤气的地方进行焊接时,要事先通知煤气防护站及消防、安技部门,经检测合格得到允许后,方可工作。并应按燃气管网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2.2.11 工作完毕应关闭电焊机,在断开电源后再收一、二次线。2.2.12 在氧气管道上进行焊接时,地线应接在焊接件附近,严禁电流通过氧气管道,焊接前应检查线路绝缘情况,电焊钳严禁接触氧气管道。

2.2.13 不准焊接密封受压容器,焊装过易燃易爆品的容器时,要先彻底清洗通风后再焊。

2.2.14 进入容器内焊接,要先通风并由专人监护。

2.2.15 不准在油类和易燃易爆品及压力容器附近焊接,工作时应穿绝缘鞋。

2.2.16 在易燃区域焊接时应用桶或盖板接火花,但在焊接地点不准有易燃易爆品并且现场必须有灭火器。

2.2.17 高空作业时要扎好安全带,并严格执行高空作业的有关规定,易燃易爆品要清理干净,焊条头不能乱扔。2.3 气焊(气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3.1 严格遵守乙班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乙炔瓶、橡胶软管、氧气瓶的安全使用规程和焊(割)炬安全操作规程。2.3.2 工作前穿戴好劳保用品,必须检查所有设备,乙炔瓶、氧气瓶及橡胶软管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紧固牢靠。不准有松动、破损和漏气现象。乙炔瓶、氧气瓶及附件、橡胶软管、工具上不能沾染油 脂的泥垢。

2.3.3 检查设备、附件及管路漏气只准用肥皂水试验,试验时周围不准有明火,不准吸烟,严禁用火试验有无漏气。2.3.4 氧气瓶、乙炔瓶与明火间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如条件限制,也不准低于5米,并应采取隔离措施。乙炔瓶与氧气瓶严禁卧放使用,二者距离不得小于5米。

2.3.5 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开启氧气或乙炔气阀门。2.3.6 设备、管道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用工具敲击冻块,氧气阀和管道要用40℃的温水溶化,回火防止器减压阀及管道可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或用23-30%氯化钠热水溶液保温。2.3.7 焊接场地应设有相应的消防器材,露天作业应防止阳光直射在氧气瓶或乙炔器上。高处切割作业要采取防火、防烫、防切除物坠落的措施。严禁手持连接胶管的焊炬爬梯登高,且不得将软管背在背上操作。

2.3.8 工作完毕或离开工作场地,要拧上气瓶的安全帽。收拾现场把气瓶和乙炔瓶放在指定地点。

2.3.9 压力容器及压力表、安全阀应按规定定期送交有关部门检验和试验、校验、调整压力器件及安全附件。2.3.10 点火前应迅速开启焊(割)炬阀门,用氧气吹风检查喷咀出口,不准对准脸部试风,点火时,应先开乙炔气点火,后开氧气调节火焰,焊(割)炬不准对人,燃着的焊(割)炬不准放在地面上或工件上。关火时应先关乙炔,后关氧气。液压工安全操作规程

3.1 严格执行挂牌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液压站 3.2 进入液压站严禁带火种,室内严禁堆放易燃易爆品 3.3 液压站内需要动火时,须报请有关领导同意方可实施 3.4 电机、电磁阀动作时有火花产生应立即找电工处理 3.5 拆卸各种液压设备必须先停电卸压,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以防高压伤人

3.6 定期检查蓄能器内氮气压力及密封情况,检修蓄能器是应先放气,确保安全状态下操作,充气时注意防止泄露伤人 3.7 液压室停送电时应有专人负责联系,检修时应严格执行挂牌制度,挂牌要在醒目位置

3.8 拆卸各种元件时,人要站在侧面以防元件弹出伤人,工作中对各元件不能猛敲猛打

3.9 发现各元件或密封损坏漏油时,不能用手去堵;打开放气阀时,正面不得站人

3.10 检修各种阀台时严禁踩踏各种阀门管件,以防意外 3.11 检修设备时,要相互配合好,做好安全确认,防止事故发生 3.12 会使用灭火器,并经常进行检查,确保其有效 放射性同位素安全操作规程

4.1 放射源在工作时,工作人员与放射源应保持规定的距离,避免不必要的接近放射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操作放射源。4.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放射源工作区域。

4.3 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严格移动放射源及照射方位,对擅自移动放射源造成放射事故的,依法从严惩处。

4.4 放射源及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由专业维修人员处理,未经许可操作人员不准乱动放射源及设备。4.5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业务和防护技术知识培训,必须持证上岗。4.6 操作人员上岗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否则禁止工作。

4.7 放射性操作的场地范围,每天必须清扫卫生,保持设备整洁,减少粉尘污染。

5.操作员安全操作规程 篇五

生产线操作员安全操作规程

1.每次开机前,必须检查主机检修口是否关闭,防止主机里面有人作业的情况下,盲目开机.2.每次开机时,对于前皮带电源应首先点动数次,每次点动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秒,然后再启动,不得一次启动电机.3.生产钱检修时,应在维护人员填写《安全登记表》后,关闭控制台所有电源,拔下控制台电源钥匙;将控制台和配电柜的钥匙交给维修人员.按下主机旁边的红色紧急制按钮,并在生产钱台上,摆放警示牌.4.生产线检修时,如机修或电工要求操作员开动生产线时,操作员应通过对讲机重复对方要求,在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后,方可开机.5.生产线清理混凝土结块时,应在普工填写《安全登记表》后,关闭控制台所有电源,拔下控制电源钥匙;关闭配电柜的电源,拔下配电柜钥匙;将控制台和配电柜的钥匙交给普工.按下主机旁边的红色紧急制动按钮,并在生产线操作台上,摆放警示牌.且在任何情况下,如需打开砂石中途缸、或转动主机、或开关放料口斗门,都必须普工在《安全登记表》上签名确认.6.遇生产正在检修或清理混凝土结块时,操作员应坚守工作岗位.确需离开生产线时,必须经调度同意.

6.自动控制电镀废水处理工艺 篇六

自动控制的电镀废水处理工艺, 通过对各阶段的pH进行调控, 使部分危害较大的金属离子达到最佳的还原状态, 并使重金属离子中和反应以达到最佳的沉淀状态, 从而确保中和反应的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物更容易分离出来。

自动控制电镀废水处理工艺步骤如下:

1、以Cr6+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罐内分两步进行, 先将含Cr6+废水加H2SO4进行酸化处理, 并通过pH计来控制H2SO4的投加;然后加入还原剂Na2HSO3溶液进行还原反应, 通过罐上ORP计来自动控制Na2HSO3溶液的投加, 当罐内的电位达到315mv时, 停止投加Na2HSO3溶液;还原反应结束后, 自动将废水排入第一中和反应罐内进行中和处理;2、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分两步进行, 先将Na OH注入第一中和反应罐中调整废水的pH值, 使废水中的Cr3+、Cu2+等离子形成Cr (OH) 3或Cu (OH) 2后, 自动将废水排入第二中和反应罐内进行中和处理;然后将Na OH注入第二中和反应罐中再次对废水的pH值进行调整, 使废水中的Ni2+形成Ni (OH) 2并达到最佳沉淀状态, 最后将中和反应后的废水注入混凝反应罐中进行混凝反应;

3、混凝反应:先将7768型混凝剂配置成5‰的水溶液, 通过电磁流量计来控制混凝剂注入混凝反应罐的流量大小, 在混凝反应的同时将混凝反应后的废水注入沉淀槽中进行固、液分离;

4、固、液分离:将沉淀槽中的污泥从沉淀槽底定期排出, 并将沉淀后的液体从沉淀槽的顶部排出进行后续处理;

5、后续处理:将液体先后通过过渡槽、过滤器和最终中和反应罐, 以确保最终排放水能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该废水处理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通过将电镀废水分类收集, 然后分别进行处理、再生和返回到电镀系统中重新使用,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有害的铬离子和其它重金属离子的排放, 实现了清洁生产;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 减少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减少了各种添加剂的用量, 还因为有一部分已返回电镀系统循环使用, 从而达到大幅度减少水费、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联系人:常卫平

地址: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

靖江市宏业环保有限公司

上一篇:过中秋节的作文300字集合下一篇:古典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