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2024-08-05

我的基础地质实习报告(共9篇)

1.我的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篇一

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2010级土地资源管理(测)

姓名:李俊

学号:20104764

指导教师:郑子成老师

实习时间:2011年12月28日

实习地点(线路):金马河大桥——都江堰——映秀镇——温江村

实习内容:

此次地质学基础实习我们主要实地见习了三个地方:金马河大桥,映秀镇,温江村。金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桥,下至新津红岩子,全长79.194km,流经都江堰、温江、崇州、双流、新津5区(市)县,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河床宽窄不均,最宽处1010m,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平均比降3.44‰;洪枯流量变幅大,最大洪峰流量6600m3/S,最枯流量5m3/S。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岔濠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流。

映秀镇地处阿坝州南大门,距离成都78km,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800亩,已退耕地4.950亩,映秀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由于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农村经济收入面临重大的难题,为了改变现状,摆脱困境,映秀镇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结合镇村实际,在经济发展中狠抓典型走出了一条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路子,是映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映秀镇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

乡” 的美称。

在实验最初,指导老师就给我们讲解了此次实习的一些目的,这次实习我们重在多看多观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带到实地中进行检验;注意思维的转变(微观向宏观转变);学会对实地地形地貌进行描述;还有就是图形结合。

综合本次实习,我们主要涉及到一下方面:

1、地质地貌;

2、资源利用(土地整合);

3、农业发展和规划布局;

4、观察辨认主要岩石。

地质地貌

结合地质学基础的学科性质,实习内容涉及最多的应属地质地貌。在见习了金马河大桥附近的环境,我们可以很清晰的认识到,那是一个典型的河流地貌,也称之为河漫滩(所谓的河漫滩就是常年洪水能淹没的地方)。这里谈到河流地貌显然跟河流密切相关,就河流而言,在地质学基础上有幼年河、青年河,成年河之说。在金马河大桥那里,通过地质学基础的学习,我们可以很容易辨别出,那儿的那条河流处于幼年河:一是因为,从河流流经的路径上看,弯曲度比较大,二是从河流内的岩石上看,岩石的磨圆度比较低。从河流弯曲度和河流内岩石磨圆度的观察,基本就可以判断出一条河流所处的时期。经过映秀镇的那条河流根据这两点也基本可以判断出是幼年河,这里说基本,是因为在映秀镇那里,河流的岩石来源还要考略到认为的因素。

金马河大桥那里的河流地貌,由于河流的冲刷面积大,所以河床很宽。这里的冲刷面积大,主要是由于在河流上游多山,形成了较大的积水面,很容易形成洪流,冲刷作用就尤为明显。河流两岸由于流水的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冲积平原。由于这里处于一个地台区,所以这里的地质条件还是很好的,比较稳定。

在映秀镇,从地质地貌上观察,这里提及另一个知识面,那便是阶地,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很清晰的辨别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在一级阶地上,也是主要涉及到一个河流因素,这和后面见习的温江村也是一样。前面也提到,这里的河流也是幼年河。这里,流水作用明显,由于是幼年河,河流弯曲度较大,我们看到,河流的凹岸受河流冲刷作用尤为明显,侵蚀严重,这样的作用如果没有介入认为因素还会持续下去,凹岸会越来越凹,凸岸会越来越凸,如果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凹岸就有可能被分离出来,形成牛轭湖。

在观察二三级阶地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远距离观察,从远处看,很难看出阶地的特征,根据老师讲解,如果走近了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阶地上面是比较平坦的。就远处观察,二三级阶地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缓坡,后经老师点拨,在地质学上称之为阶坡。

映秀镇,就这里整体而言,这里四面环山,多山谷,而且山谷两侧山体破碎,山体破碎,从地质构造上看是由于处于破碎带,结合实际而言,是由于08年地震的破环。另外一个独特现象是这里的峡谷呈现峡谷中有峡谷。究其原因,这里是龙门山断裂带的一部分,有很多的大断层(逆断层)。

温江村(都江堰樱花河畔),背靠众多山峰,沿河,对面是典型的猪背岭地貌,另外可以清晰的看见一二三级阶地。在这里还涉及了一个河流改道问题,据老师所讲,根据以前的考察和走访,这里以前的河道并不是现在这样,从温江村的背后地形上看,有一典型的峡谷,是一个很好的集水区域,河流按理应该穿过村子出来的,所以,在山谷口还能依稀看见一些原来河流冲积出来的物质,有一种山前洪集扇的感觉。

资源利用(土地整合)

在地质学基础课程中,结合专业性质,资源利用问题才是重中之重,毕竟作为一个土地管理者而言,能够合理利用好有限的土地才是重点。而且,就我国国情而言,能把我国限有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才能成为一个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者。

在实地观察了映秀、温江村后,我发现一个共同点:这两个地方的地质地貌都不怎么适合农业发展,但地当地仍然在大量发张农业。当然,这和当地实际情况有关,综观这两个个地方,都是处于四面环山的地形,平地地形较少,而乡镇大多还是一农业为主,虽然土地利用不为合理,但也只能利用有限的贫瘠土地进行农业耕作。

具体的见习中,金马河大桥附近由于河流的原因,两岸都为冲积平原,又处于地台区,土壤肥沃,地质稳定,适合农业的发展。

要进行合理的土地整合,灾害因素是必须的考略的重要因素。根据实地见习,温江村的河流由于改道的原因,避免了很多灾害。金马河大桥附近的灾害也很少。在我们见习的三地中,映秀的灾害应该是最严重的,主要是山体灾害,潜在的经济损失会很大。

考略到当地实际情况,首先是山体垮塌,由于地震的原因,造成山体破碎,并且这里也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两侧山体破碎,很容易形成山体垮塌,造成整个城镇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其次便是泥石流,形成泥石流的必备条件大致有三个:环山、有大量松散物质、大量降水。而这三个条件,在映秀镇都满足,周围都是大山,且陡峭,山顶由于常年的风化垮塌,堆积了大量的松散物质,由于四面环山,积水面积广,这里还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加之地震导致山体松散,这一系列的因素,都使映秀镇发生山体灾害的可能性加剧。还有就是洪水灾害,这跟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四面环山集水面积广密切相关。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映秀真的潜在灾害情况突出,氶待解决。要防治灾害,当然得从源头下手。我们都知道了发生这些山体灾害的起因,就需要从起因治起。地震留下的隐患我们只能尽量尽可能的减少现有的损失,毕竟这个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是无法避免的。但在泥石流上,我们人类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损失的。针对这样的地质灾害,根据专业知识,主要是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方向着手。

具体而言,工程措施就是根据灾害发生的条件,有针对性的修建有些防护工作,如修建环山沟,用以拦截地表水,修建竖沟用以排水。当然,修建环山沟还是竖沟还得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考略,如降水量大小,汇水面积大小,气象信息,地质情况等,像映秀镇这种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而且地质复杂的情况,最好是环山沟与竖沟结合,在山体上陡峭的地方大量修建环山沟,以便减缓泥流速度有拦截地表水;在山体上比较平缓的地方修竖沟,以便快速排水,避免雨水大量汇集。另外,为避免洪流淹没给居民带来经济损失,还得加固河道堤坝,拓宽河床。这些都是一些主要的工程措施。

对于生物措施而言,主要是修建防护林,简单说就是植树种草。这里需要考略气象、土壤、人文经济因素,尤其是人文经济因素。考略气象、土壤因素是从植被的角度考略,要修建防护林,必须了解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植被进行种植。作为一个合格的土地管理者,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同时应注意维护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这样,一是有利于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配合在建工程的顺利实施,再一个,为人民谋福利本来就是职责所在。

这里,有两个较典型的事例可以说明在治理灾害问题时考虑当地居民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性。雅安,是一个依靠旅游发展的城市,然而,因为当地处于多山地带,地质灾害频繁,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治理灾害迫在眉睫。在一些专家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后决定:在当地大量种植竹子。一是因为当地处于亚热带地区,适合竹子的生长,另外一个就是考虑了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我们都知道,竹子属于经济林,而且回收成本快,能给当地居民带来可观收入。这自然得到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种植竹子的计划很快得以实行。这样一来,既有效防治了一些自然灾害,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另一个地方——重庆黔江,也是一个多山多地质灾害的地区,为治理灾害,也采取了跟雅安差不多的治理方案,种植经济林。有区别的是那里种植的是白杨树,白杨一般在北方大量种植,在北方,种植白杨树确实对防治灾害有很大帮助。然而,这样的措施并没取得多大效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如果稍微了解白杨树的都知道,白杨树的生长比较慢,收益也不怎么样,而且,根系还比较发达,这对山区的居民来说,很难接受,毕竟,在山区,自身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很有限,如果都种植了白杨树,那耕地基本就不能再种植农作物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给予相应补贴,然而,当地居民也没得到满意的补贴。所以,不久后,种植了白杨树的基本都把幼苗拔了。这样,为治灾而计划修建防护林的措施失败了。

由上可见,在做土地整理工作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是多么重要的工作。

农业发展和规划布局

在实习的三个地方,金马河大桥附近处于台地地区,地质较为稳定,比较适合农业的发展。但由于河漫滩广布,常年会收到洪水的困扰,所以当地并没有看到农业的发展。

映秀四面环山,平地较少,虽有一二三级阶地,但大多土层稀薄,并不利于农业的常年发展。然而,就是这样的现状,当地仍然大量的农业发展,从土地规划角度来讲,这不并不合理。上文提到了,土地规划整理工作还必须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映秀由于四面环山,可利用的耕地较少,就只能利用本不合理的土地以维持生计。四面环山的地形区域由于灾害多,同样也不利于建筑的修建,映秀镇却密集了很多住宅。这当然和我国情——人地矛盾突出密切相关。映秀镇由于四面环山,宅基地少,所以,即使面临很多自然灾害,也同样建房。

温江背靠大山,沿河。从河对面的布局来看,较合理。在阶地上有居民点,这考虑的是地质条件稳定。还有农业的发展,根据河流的改道问题上看,农业发展区域应该是以前的洪积扇地带,所以,突然比较肥沃,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唯一不足的是,这里的平地区域较小,不能进行大面积发展农业,要考虑洪水灾害的问题。

农业发展关系我国的国计民生,这些问题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农业发展,土地整理规划提供便利。

观察辨认主要岩石

岩石是地质学基础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一个地方岩石的观察,可以粗略的了解一个地方的地质构造及土壤成分情况,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这次实习,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主要深入观察了金马河大桥附近的岩石分布情况,这里处于江岸河河岸,两岸岩石类型丰富。由于认为作用(如采石),这里并没有看到大量的沉积岩,而是大量的砾岩。温江村那里,如果河流改道的情况属实,即河流穿过居民点出来,那么,我们实习的区域,由于常年的河流搬运沉积,那里的岩石应该是大量的沉积岩分布。

实习感想:

此次实践,我们走过了温江至都江堰几乎全部典型的地质地貌。通过这一系列的考察,我们对地质地貌有了更加深入形象的认识,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有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许多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如何治理,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这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进行的第一次野外实习。它不仅让我们适应对实地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的观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还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野外实习经验,为今后的野外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短促而紧凑的行程也是对我们工作效率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一次锻炼。

虽然,目前要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来还有很大的困难,对许多地质现象解释起来还不够清楚,但是有了这次实习的铺垫,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做得更好,收获更多。

2.石油地质基础教案 篇二

从上图可以看出:

(1)转变前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2)转变开始,先从死亡率的快速下降开始,而这时的出生率基本不变;

(3)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也开始明显下降;

(4)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并稳定下来,而出生率也下降到一定水平并稳定下来,转变基本结束;

(5)转变后阶段,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阶段。

为便于学生直观对比,我们列表如下:

问题1:从上图表可以看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请同学们分析其原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最后老师给出答案)

我们知道,人口再生产类型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从人口增长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总体上应该是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当然个别时段可能死亡率暂时高于出生率)。否则,全球人口不会达到如今的60亿之多。从人口的数量变化角度来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改善。具体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逐渐减小,人类营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生命保障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人类死亡率的下降。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会直接地影响人类寿命的提高而影响到死亡率的下降。教材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时,都强调了死亡率的高低及各类型死亡率升降趋势,并说明了随着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从而导致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从另外的分析人口统计数字的角度看,由于数字分析时实际并没有直接看到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看到的是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而死亡率的下降,隐性地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当人口死亡率下降趋势稳定后,人类的生育观念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自发(如西欧、北美)或靠政府的自觉措施(如中国)而产生变化。人们从追求多生子女、养儿防老转向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追求社会文明道德的发展,追求自我精神的发展;生育行为从早生多育转变为晚婚少育,从而造成生育率的下降,最终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实际上,在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地区,人口出生率一般也高。这是因为当地人们只有用多生育一些孩子来弥补死亡率高而造成的人口数量下降。

(承转)从上面的内容分析我们知道,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条件等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表现在当今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不一致,其具体分布情况如何,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板书)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照表格内容,了解各大洲、各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属哪类,各有何特点。

学生看完课文后,老师可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回答,若有答错的地方,可再进行讨论或及时给予纠正,最后老师作总结、概括。

从世界各地区的情况来看,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即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死亡率虽然已降至与发达国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较高,尚处于下降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因此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前面我们还提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由于其各自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并不具有同步性,他们各自也存在着各自的一些特点。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讲述。

(1)发达国家的情况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均已处于“现代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的出生率还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例如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已连续多年为负增长,整个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5%~0.8%之间,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低到0.2%的水平。

(2)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别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虽然从总体上看处于“过渡型”,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差别却很大。

非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的出生率高达4%,自然增长率高达2.6%。其中一些国家的出生率超过或接近5%,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3%。

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再生产也处于高出生、高增长阶段,许多国家的人口出生率高达3%以上,自然增长率超过2%。但是,也有一些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参见课文表1.3中的内容)例如,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韩国的出生率为1.5%、死亡率为0.6%、自然增长率为0.9%;还有拉丁美洲的古巴、乌拉圭等国,古巴的出生率为1.4%、死亡率为0.7%、自然增长率为0.7%。在我国,由于从七十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工作的大力开展,人口转变速度较快,人口出生率在1977年就降到2%以下,死亡率基本稳定在低水平,因此自然增长率一直低于1%,这说明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目前正在向低出生、低增长阶段过渡,已接近“现代型”。预计在最近几年中,我国的人口再生产可真正稳定在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现代型”。

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均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例如巴布亚新几内亚,出生率为3.4%、死亡率为1.0%、自然增长率为2.3%。

问题2:在人们看来,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课本中的表1.2中的数据却显示出相反的结果,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3.我的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篇三

一、名词解释3*10,土壤水的特征曲线(新增)

二、图为承压含水层各要素,20分,三、简答15*5,(第4题)论述地下水位对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5.渗透系数的求法

四、论述25 可采资源量的定义及用水均衡原理推到表达式(组成)

总结:

其他题在历年真题上都考过,水文考得不只是《水文地质学基础》书上的内容,运用水文思维的能力是重要的,可采资源量的公式在《专门水文地质学》书上有详细的介绍,所以考研考得不是一本书,是你对整个水文课程系统的了解情况,背背书是不够的。

4.我的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篇四

近年来伴随着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不断发展,地质工程的基础组成情况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当中,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来说主要是对于地下工程以及工程地基进行研究,缔结工程根据所处位置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整个过程要重点进行关注和分析,另外岩土工程开始时有一些技术难题需要工作人员去进行解决,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1、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

1.1、地质测绘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当中测绘技术能够对整个过程起到保障作用,起到基础的提升意义,对于地址的测绘主要是根据每个工程的实际需要,对于所在地区的地形一截地址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然后根据其中的地址特点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测量工作,为后期工程沈以及制定相应的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基础。

1.2、勘探和取样

地址测绘工作中对于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和取样工作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去完成,对于工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地质信息进行采集,在岩头工程勘察一取样过程当中,主要是利用了钻探技术,对于所在地区的底层以及沿途的性质,以及土场的性质、厚度、岩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勘察。

对于取样工作来说,钻孔施工过程当中主要是对于室内的观测,通过水位已经声波来进行相应的测试,所以对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性判断,这种技术主要是应用在隧道或者是地铁过程当中,因此也需要保证勘探和取样工作的质量和技术性。

1.3、现场检查和监测

岩土工程进行现场的检查和测量工作或者是检查主要是对于工程所在场地的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在对现场进行检查和检测中,要根据地质测绘以及取样的相关结果进行综合性的风险,根据结果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隐患充分的认识到,变更写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岩土工程勘察中对现场进行监测以及检查工作是重要的技术数据和保障,能够让施工方案以及技术得到更加完善的调整和应用。

2、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的应用

2.1、野外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当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就是野外勘察,很多工程因为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野外勘察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的进行保障了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中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同时也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现场对于地形以及地貌和地址等情况的基本信息还能够对后期所查到的勘查报告以及相关数据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保障,提升了最终勘察工作的质量,另外通过对于野外勘察工作的控制和管理,也能够减少勘察中所形成的相关成本,保证了勘察整个队伍技术性的提升以及企业信誉的保障,整个勘察团队的竞争力都能够有所提升,在进行野外勘察工作时,要从技术以及质量上有所保障和加强,同时对于勘察工作要有计划地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实践野外勘察测量过程当中,对于勘察的时间要进行精确的`控制,保证整个勘察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避免出现其中的一些信息出现对不上或者是遗漏的情况,因此在勘察工作当中要从下面几个方向去进行保障,首先对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要进行划分,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录,同时保证记录结果的完整性,通过钻戒辅助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需要根据每个钻孔勘察的位置进行统一的编写,其次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原位测试的时候,严格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同时对于静力触探中进行定位时,根据温差具体情况,减少问题产生,同时避免外界因素影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于孔深以及相关情况进行校验,控制进行测试位置,从而保证勘察数据真实性。

2.2、原位测试

进行原位测试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从自身做起,将相关 标准和规范最大程度去要求和遵守,根据其中相关条件进行测试工作,同时为了避免发生随意更改情况,需要对于测试工作中相关方式进行改善,否则必然会导致出现一些问题和后果,通过对于以标准贯入测试为例,对于孔深以及杆长进行严格规范和调整,将可能出着呢在的缩孔或残留情况进行处理,保证标贯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将孔底残留情况进行明确,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将软弱位置所处环节明确,从而获得根伟准确数据,静力触探试验的设备为静力触探双桥探头,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或是收集,对其中触探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对相关情况进行识别,明确碎石土发生变化时间以及速度,保证以保证后期施工安全。

2.3、现场检测工作

具体来说,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中现场检测工作来说,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基础地质工程的现场检测工作能够最为有效控制工程预算,降低工程中产生的成本,同时对现场进行检测时,为了避免工程中出现更多安全事故,需要首先从安全角度入手进行控制和分析,这样,在基础地质施工现场能够对其中存在不合理环节进行调整和挂你,降低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高效率的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和施工技术,从目前来看,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进行现场检测内容还有很多,因而必须要保证勘察任务准确性后,才能够实现岩土工程勘察实际的具体作用。

结束语

通过文章相关内容显示,在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对于各项理论和重视程度要不断加深,同时对于勘查中所使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最大程度规范,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勘查意识进行提升,从而保证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水平,从而为我国各项工程的建设提供保障,促进我国建筑工程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城,杨显斌.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的应用解析[J].环球人文地理,,(8):92-92,93.

5.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篇五

各位同学们,新一轮的考试开始了,我们需要看看下面的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起刷题吧!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广、数量很多、保存完好河容易鉴定的特点,称为标准化石。

26、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27、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28、同沉积褶皱:指在岩层形成过程中即产生沉积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29、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30、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工业性油气流的沉积盆地。

二、选择题(30个)

1、地球的形状为()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

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4、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

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5、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6、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

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7、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

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8、分布于洋中脊的地震特点是()

A、震源浅而震级大;B、震源深而震级大;C、震源浅而震级小;D、震源深而震级小。

9、下列不属于地下水沉积作用的现象是()

A、溶洞滴石;B、石化木;C、泉华;D、示底构造。

10、下列不是矿物的是()

A、冰;B、石英;C、煤;D、自然金。

11、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

A、黄玉;B、萤石;C、正长石;D、方解石。

12、花岗岩属于()

A、酸性深成侵入岩;B、中性浅成侵入岩;C、基性深成侵入岩;D、基性浅成侵入岩。

13、某碎屑岩含中砾石8%,细砾石10%,粗砂17%,中砂16%,细砂18%,粗粉砂14%,细粉砂17%,则应命名为()

A、含砾的粉砂质砂岩;B、含粉砂的砾质砂岩;C、砾质粉砂岩;D、粉砂质砾岩。

14、无障壁海岸带的波浪带中能量最高的是()

A、升浪带;B、破浪带;C、碎浪带;D、冲浪带。

15、障壁海岸潮坪亚相中砂坪属于()

A、高潮坪;B、中潮坪;C、低潮坪;D、潮上坪。

16、燕山构造阶段属于()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17、寒武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

A、笔石;B、珊瑚;C、半淡水鱼;D、三叶虫。

18、根据大陆地表以下温度的分布状况和地热来源,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以下几个温度层()

A、高热层;B、外热层;C、常温层;D、内热层。

19、大陆地壳由()组成

A、硅铝层;B硅镁层;C、镁铁层;D、硅铁层。

20、下列作用中属于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有()

A、温度变化;B、冰劈;C、岩石的释重;D、根劈;E、构造运动。

21、河水流动时能量的大小与()有关

A、河床宽窄;B、河水流量;C、河水流速;D、河床地形高差。

22、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表现为()

A、海浪;B、潮汐;C、洋流;D、浊流。

23、碳酸盐岩结构中常见的粒屑有()

A、内碎屑;B、生物碎屑;C、鲕粒;D、团粒。

24、一个典型的现代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

A、泻湖;B、海岸沙丘;C、后滨;D、前滨;E、近滨。

25、中生代包括()

A、二叠纪;B、三叠纪;C、侏罗纪;D、白垩纪。

26、在下列地层中发现煤最多()

26、在下列地层中发现煤最多()

A、石炭纪;B、侏罗纪;C、二叠纪;D、三叠纪。

27、岩层产状要素包括()

A、走向;B、厚度;C、倾向;D、倾角。

28、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

A、断层面;B、断盘;C、位移;D、倾角。

29、含油气盆地内的一级构造单元有()

A、背斜带;B、隆起;C、坳陷;D、斜坡。

30、重力流的形成条件包括()

A、一定的深度;B、物源条件;C、触发机制;D、滞水环境。

1、D;2、A;3、B;4、B;5、A;6、D;7、C;8、C;9、D;10、C;11、A;12、A;13、A;14、B;15、C;16、B;17、D;18、BCD;19、AB;20、ABCD;21、BC;22、ABCD;23、ABCD;24、BCDE;25、BCD;26、ABC;27、ACD;28、ABC;29、BCD;30、BCD;

三、判断题(30个)

1、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态和大小。

3、每个大洋底都有一个洋脊或者洋隆,其中,太平洋底为洋隆,其余三大洋底都为洋脊。

4、平顶海山是高度在海平面附近的海山,其顶部被风化剥蚀和海水冲蚀夷平后,由于区域性下沉淹没于水中而形成的。

5、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两层组成。

6、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分界线在海岸线处。

7、地表的重力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8、地球内部的电性主要与地内物质地磁导率和电导率有关。

9、放射性元素一般都集中在固体地球表层,而且主要集中在变质岩中。

10、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1、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12、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

13、活火山只能分布在板块边缘。

14、整个地球内部都是熔融的,到处都存在岩浆。

15、变质作用中,静压力的主要作用是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

16、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时,粘土级颗粒一旦沉积后被再一次侵蚀需要更大的流水速度。

17、瀑布的后退是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

18、云南路南石林是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19、千湖之国芬兰,其众多的湖泊是河流成因。

20、火山岩中的杏仁体属于显晶集合体形态。

21、按照李克定律,在地壳深处,矿物在最大应力方向沉淀,最小应力方向溶解。

22、按照石油行业碎屑颗粒粒度分级标准,0.25~0.5mm的碎屑颗粒为中砂。

23、圆度好的碎屑颗粒一般来说球度也比较高。

24、冲积扇相沉积物一般分选磨圆都很差。

25、咸湖是指盐度大于千分之三十五的湖泊。

26、根据PH值,海水属弱碱性介质。

27、浊积岩的物质成分和层理构造在垂向上的变化遵循鲍玛序列,自然界中的浊积岩剖面都应当呈现出完整的鲍玛序列。

28、白垩纪的代号为T。

29、火山喷发物的原始产状大都是倾斜的。

30、穹隆构造在平面上呈现中心为老岩层,四周为年轻岩层的特点。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四、填空题(90个空)

1、地磁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因素,可将变质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双变质带分别是靠大洋一侧的___________和与之平行的___________。

6、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几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按冰川在大陆上的分布及其本身的特点将冰川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根据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标明其二氧化硅含量,否则判错)

10、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沉积岩的颜色按照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粒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14、冲积扇的沉积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5、按照河道的平面几何形态,可将河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类型。

16、河流相根据环境河沉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__________四个亚相。

17、按湖水深度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将碎屑型湖泊相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几个亚相。

18、盖洛韦关于三角洲的成因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9、一个典型的现代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几个次级环境。

20、障壁海岸相的亚相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按海洋潮汐作用将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2、褶曲的基本形态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3、按形成时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24、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关系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四类。

25、含油气盆地内部的一级构造单元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6、板块间的分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类型。

1、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2、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3、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4、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5、高压低温变质带,高温低压变质带;6、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7、海浪,潮汐,洋流,浊流;8、大陆冰川,山岳冰川;9、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sio2 sio2=“”>65%;10、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11、继承色,原生色,次生色;12、粒屑结构,生物骨架结构,晶粒结构;13、内碎屑,生物碎屑,鲕粒,团粒;14、泥石流沉积,辫状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余沉积;15、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16、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17、湖泊三角洲,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18、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19、海岸沙丘,后滨,前滨,近滨;20、泻湖亚相,潮坪亚相,障壁岛亚相;21、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22、背斜,向斜;23、张节理,剪节理;24、正断层,逆断层;25、隆起,坳陷,斜坡;26、海岭,转换断层,俯冲带和深海沟,地缝合线;

五、简答题(9个)

1、简述世界地震地分布。

答:引起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板块运动。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在板块的边缘造成地应力的积累和应变能的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所以地震的分布受板块边界的控制,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2、简述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风化作用包括三种类型:物理(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水的冻结与融化以及盐晶体的生长)、岩石的释重以及正在生长的植物根的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的化学分解,主要包括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等重要的化学反应。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产物及尸体腐烂分解产物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元素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原矿物或岩石破坏的过程。

3、简述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

答:母岩的风化产物有三类:

其一,陆源碎屑物质:它是母岩遭受机械风化后破碎而成的碎屑物质再经机械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如石英、长石等。

其二,粘土物质:粘土矿物主要是由母岩化学风化中长石分解而成。

其三,化学及生物化学物质:这类沉积物来源于母岩化学分解。主要是:Al2O3、Fe2O3、FeO、SiO2、CaO、Na2O、K2O、MgO等。它们以胶体真溶液的形式在水中搬运至适当的环境中沉淀下来。

4、解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答:机械沉积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由于流水的流速、流量不定,碎屑本身的大小、形状、比重不同,故沉积顺序有先后之分。从碎屑大小上看,最先沉积的是颗粒粗大的碎屑,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从碎屑比重上看,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这样,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使沉积物按照砾石--砂--粉砂--粘土的顺序,沿搬运的方向,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因此,沉积物固结后分别形成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5、简述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答: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成岩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压实作用

由于上覆沉积物逐渐增厚,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沉积物中的附着水分逐渐排出,颗粒间的孔隙减少,体积缩小,颗粒之间的联系力增强,进而使沉积物固结变硬。

2、胶结作用

填充在沉积物孔隙中的矿物质将分散的颗粒粘结在一起,称为胶结作用。

3、重结晶作用

沉积物受温度和压力影响,使非结晶物质变成结晶物质,使细粒结晶物质变成粗粒结晶物质,这种作用称重结晶作用。

6、解释喀斯特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

答: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CO2和有机酸,在可溶性碳酸盐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地下水沿层面及孔隙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溶蚀沿途岩石。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为主,再加上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形成一些特殊地形,这些地形以及作用过程称喀斯特。喀斯特形成的基本条件为:节理等裂隙发育的、产状平缓的厚层可溶性岩石及丰富的可流动的地下水。

7、列举陆源碎屑岩的类型并说明其粒度含量标准。

答:碎屑岩中砾石(粒度>2mm)的含量大于50%者叫砾岩。碎屑岩中粒度为2~0.lmm的陆源碎屑含量大于50%者称为砂岩。碎屑岩中粉砂级碎屑(粒度0.05~0.005mm)占50%以上者叫粉砂岩。粘土岩主要是指粒度<0.005mm的细颗粒组成,并含大量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的疏松或固结的岩石。

8、简述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答:在河流相的垂向剖面中,下部为河床亚相,常为河流相沉积的.主体,一般厚度较大,主要由河床滞留砾岩、砂岩(边滩或心滩)组成,因位于河流相剖面的下部,又称为底层沉积;剖面上部为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称为河流相的顶层沉积,主要由粉砂岩、粘土岩等细粒沉积组成。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组合所组成的垂向剖面下粗上细的正旋回称之为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9、简述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

答:连续沉积的一套不同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叫整合接触。上下地层连续,无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一致或渐变,产状基本一致。

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即两套地层间缺少了一部分地层,这种地层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它反映了一个地区长期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两套地层间的沉积间断面叫不整合面。

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的产状关系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特征,不整合分为:

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反映整体上升。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反映不均匀升降运动或水平运动,使地层褶皱或倾斜,新地层与不整合面平行,而老地层却与之斜交。

六、问答题(6个)

1、论述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

答:影响和控制变质作用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在变质过程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而又相互制约,在不同情况下起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一般说来,温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温度升高,岩石内部分子或原子活动性加大,为变质创造前提条件,主要引起重结晶和新生矿物形成。压力的作用分两种。静压力是上覆物质重量造成的,随深度增加。其作用使变质反应的温度升高以及形成分子体积较小和比重较大的矿物。而应力是一种定向压力,与构造运动有关,在地壳浅部较强,深部则减弱。地壳浅部,地壳运动应力最集中,以形成岩石构造上的变化为主(机械改造)。在地壳深处,由于温度较高,矿物之间易发生化学反应。最大应力方向溶解(压溶),最小应力方向沉淀,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柱状,片状矿物。在地下流体中,主要是H2O、CO2还有F、Cl、B等挥发分。一般存在于矿物粒间孔隙,裂隙中。可能来自于原岩粒间孔隙,原岩矿物脱水,或岩浆及地壳深处。流体的作用是起溶剂作用,促进组分的溶解,加大扩散速度,从而促进重结晶和变质反应的进行,也可以作为一种组分参加变质反应,形成不含水或含水的矿物,水溶液又是交代作用中物质带入或带出不可缺少的介质。上述各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并存的、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在不同情况下,以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变质作用特征。

2、论述海蚀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海水运动的动能、海水的溶解作用及海洋生物活动等因素引起海岸及海底岩石的破坏作用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方式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但以机械剥蚀作用为主。机械剥蚀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海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积导致岩石破坏,称为冲蚀;一种是运动着的海水所挟带的砾砂摩擦、碰撞海岸或海底使其遭受破坏,称为磨蚀作用。海蚀作用的主要营力是海浪。海浪在基岩组成的海岸带以拍岸浪猛烈冲积海岸以及以其挟带的砾砂磨蚀海岸带海底和海岸岩石。潮汐在开阔的海岸带可助长海浪的破坏作用。

在海浪和潮汐的不断破坏下,首先在岸壁基部海浪达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海岸延伸的凹槽,称为海蚀凹槽。海蚀凹槽继续扩大、加深,海蚀凹槽上部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岩壁,称为海蚀崖。海蚀崖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则在海蚀崖前形成由基岩组成的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或波切台)。底流把剥蚀海岸的物质带到波切台外靠海水一侧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残留于波切台上未被剥蚀掉的基岩岩柱称海蚀柱。海蚀平台因海蚀作用而不断加宽,使波浪冲击崖基时要经过越来越长的距离,波浪的能量消耗越来越大。最终,海浪的能量全部消耗在海蚀平台上。海蚀作用趋于停止。此后,如果地壳上升使波切台上升到海水不能淹没的高度时,形成海蚀阶地。

3、论述矿物中水的存在类型

答:水是很多矿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矿物晶体结构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分为:

吸附水:中性水分子被机械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或孔隙中,如粘土矿物表面的薄膜水,T≈110℃全部脱失,水的数量也不固定。水不参加晶体构成,与矿物晶体结构无关。

结晶水:以中性水分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水的数量固定,并遵守定比定律,因受晶格束缚,脱失温度较高,约200~500℃,甚至更高,脱失后,结构被破坏。

结构水(或化合水):以OH-或H+、H3O+离子形式参与构成矿物晶体结构,因而也有确定的含量比。结合强度更高,脱失温度500~900℃, 以H2O放出。

沸石水:沸石矿物的晶体结构中存在大的空腔和通道,以H2O存在其中,占有确定位置,含量有一定上限,随温度变化逸失后不破坏结构。

层间水:存在于层状结构硅酸硅矿物结构单元之间的中性水分子,如蒙脱石的层间水,含量不定,水逸失,结构不破坏,只是相邻结构单元层间距缩小,有水时,再吸收,膨胀。

4、论述鲍文反应序列及其用途

答:美国学者N.L.鲍文(1922年)根据人工硅酸盐熔浆的实验发现: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被称为鲍文反应系列。

根据反应的性质不同,鲍温把岩浆岩中主要造岩矿物分为两个反应系列。连续反应系列为架状的硅铝矿物,矿物成分上有连续渐变关系,内部的结晶格架无质的变化。不连续反应系列为铁镁矿物,矿物成分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内部结晶格架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橄榄石变为黑云母,其结晶格架由岛状变为层状。

上述两个系列在岩浆结晶过程中,硅铝矿物与铁镁矿物依次对应出现共结关系,最后两个系列演化成一个系列,即钾长石、白云母和石英,它们是岩浆结晶的最终产物。

根据上述反应系列可以解决下列实际问题:

(1)确定矿物的结晶顺序。反应系列上部的矿物比下部的矿物早结晶。显然橄榄石、基性斜长石是最早结晶的矿物,石英则是岩浆结晶的最后产物。

(2)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由于两种反应系列存在着共结关系,当岩浆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必定同时结晶出一种浅色矿物和一种暗色矿物。例如当岩浆降至1550℃时,析出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基性(钙、培)长石而组成超基性岩。岩浆温度降至1270℃时,单斜辉石和拉长石同时析出组成基性岩。

(3)解释了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同一种岩浆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4)解释了岩浆岩中某些结构上的特征。如斜长石的正常环带结构和暗色矿物的反应边结构。

5、列举沉积岩层理构造的主要类型,并加以说明。

答: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层理不仅是沉积岩的基本构造特征,而且也是研究沉积环境或沉积相的良好标志。一般按形态特点把层理分为下列类型:

1、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互相平行,主要形成于细粉砂和泥质岩石中,多见于水流缓慢或平流的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内,如河漫滩、牛轭湖、泻湖、沼泽、闭塞的海湾沉积物中。

2、平行层理:类似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也互相平行,但出现在粒度较粗的砂岩中,常伴有冲刷现象,它形成于急流、水浅的水流条件下。

3、波状层理:细层呈波状起伏,但其总方向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层系面。其成因有两种,一种是往复振荡的波浪造成的,波层对称,多见于湖泊浅水带、海湾、泻湖环境的沉积物中;另一种是微弱的单向水流造成的,波层不对称,多见于河漫滩沉积物中。

4、斜层理: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且层系之间可以重叠、交错。它是水流(或风)中形成的沙纹或沙波被埋藏以后在岩层剖面上所呈现出的构造特征。细层的倾向反映了介质的流向(风向),细层的厚度(相当于沙纹或沙波的高度)反映介质的流速。因此,斜层理常用来作为水流动态(流速、方向、水深等)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常见者如下:

a、板状斜层理:细层单向倾斜,单向水流所造成,见于河床沉积中。

b、槽状交错层理:在层理的横切面上,层系界面呈凹槽状,细层的弯度与凹槽一致或以很小的角度与之相交;在纵剖面上,层系界面呈缓弧状彼此切割,细层与之斜交。河流沉积物中常见之。

c、楔形层理:层系呈楔形,多出现于三角洲及湖、海的浅水地带。

5、透镜状层理:砂质小透镜体连续地且较有规律地包裹于泥质层中,砂岩透镜体内部又具有斜层理。它在潮汐沉积物中最常见。

6、粒序层理:又叫递变层理,是无明显的细层界线,整个层理主要表现为粒度的变化,即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到细逐渐递变。它是浊流的沉积特征,并且比较常见。

7、块状层理:岩层自下至上岩性均一,肉眼看不出其它内部层理构造,一般厚度大于lm,是沉积物快速堆积的产物。也可为生物扰动所致。

6、论述砂岩成分分类的依据并解释为什么以此为分类依据。

答:在岩石分类时,首先必须选择在客观上能够鉴定而又最能联系岩石成因的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其次应当考虑分类方案既适用于野外工作,又适用于室内研究。根据上述原则,目前一致认为砂岩分类应当反映这样三个问题:

1、来源区的母岩性质;

2、搬运和磨蚀历史,即岩石成熟度;

3、沉积时的介质物理条件,即流动因素。

因此,从具体标志来说,应当选择砂岩中的石英、长石、岩屑和粘土基质四种组分作为分类依据。因为这些变量容易鉴别,又有成因意义,它们彼此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反映砂岩的成因特征。

不稳定碎屑组分可以反映物质来源。长石是花岗质母岩的标志,岩屑则是火山岩、沉积岩和浅变质岩母岩的标志。长石和岩屑的比值(即F/R,称来源指数)可以反映出来源区母岩组合的基本特征。

搬运和磨蚀的历史可以通过稳定组分和不稳定组分的相对量比来表示(即Q/F+R,称矿物成熟度)。在一般情况下,矿物成熟度越高,磨蚀条件越好、搬运历史也越长。砂岩中分布最普遍的稳定组分是石英。

6.我的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篇六

按工程建设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一般分为规划选点至选址的工程地质勘察、初步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或手段,包括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实验室或现场试验、长期观测(或监测)等。

工程地质测绘在一定范围内调查研究与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测制成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分析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作用及其对设计建筑物的影响,并为勘探、试验、观测等工作的布置提供依据。它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测绘范围和比例尺的选择,既取决于建筑区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已有研究程度,也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和设计阶段。规划选点阶段,区域性工程地质测绘用小比例尺(1:10万,1:5万);设计阶段,水库区测绘大多用中比例尺(1:2.5万,1:1万),坝址、厂址则用大比例尺(1:5000,1:2000,1:1000,1:500)。工程地质测绘所需调研的内容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现象。对所有地质条件的研究,都必须以论证或预测工程活动与地质条件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约为目的,紧密结合该项工程活动的特点。当露头不好或这些条件在深部分布不明时,需配合以试坑、探槽、钻孔、平洞、竖井等勘探工作进行必要的揭露。

工程地质测绘通常是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以仪器测量方法来测制。采用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和陆地摄影像片,通过室内判读调绘成草图,到现场有目的地复查,与进一步的照片判读反复验证,可以测制出更精确的工程地质图。并可提高测绘的精度和效率,减少地面调查的工作量。

工程地质勘探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坑探工程等内容。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各类岩、土体或地质体的密度、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别,通过分析解释判断地面下的工程地质条件。它是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探测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间接勘探方法。按工作条件分为地面物探和井下物探(测井);按被探测的物理性质可分为电法、地震、声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为电法中的视电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浅层折射法,声波勘探等;测井则多采用综合测井。

物探的优点在于能经济而迅速地探测较大范围,且通过不同方向的多个剖面获得的资料是三维的。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在控制点和异常点上布置勘探、试验工作,既可减少盲目性,又可提高精度。测井则可增补钻探工作所得资料并提高其质量。开展多种方法综合物探,根据综合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显著提高地质解释的质量,扩大物探解决问题的范围,缩短工程地质勘探周期并降低其成本。

由于物探需要间接解释,所以只有地质体之间的物理状态(如破碎程度、含水率、喀斯特化程度)或某种物理性质有显著差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钻探和坑探。采用钻探机械钻进或矿山掘进法,直接揭露建筑物布置范围和影响深度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工程地质剖面的勘察方法。其任务是:查明建筑物影响范围内的地质构造,了解岩层的完整性或破坏情况,为建筑物探寻良好的持力层(承受建筑物附加荷载的主要部分的岩土层)和查明对建筑物稳定性有不利影响的岩体结构或结构面(如软弱夹层、断层与裂隙);揭露地下水并观测其动态;采取试验用的岩土试样;为现场测试或长期观测提供钻孔或坑道。

钻探比坑探工效高,受地面水、地下水及探测深度的影响较小,故广为采用。但不易取得软弱夹层岩心和河床卵砾石层样品,钻孔也不能用来进行大型现场试验。因此,有时需采用大孔径钻探技术,或在钻孔中运用钻孔摄影,孔内电视或采用综合物探测井以弥补其不足。但在关键部位还需采用便于直接观察和测试目的层的平洞、斜井、竖井等坑探工程。

钻探和坑探的工作成本高,故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程地质勘探阶段需要查明的问题,合理设计洞、坑、孔的数量、位置、深度、方向和结构,以尽可能少的工作量取得尽可能多的地质资料,并保证必要的精度。

实验室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获得工程地质设计和施工参数,定量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的手段,是工程地质勘察的组成部分。室内试验包括:岩、土体样品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参数的测定。现场原位测试包括:触探试验、承压板载荷试验、原位直剪试验以及地应力量测等(见岩土试验、工程地质力学模拟)。

设计建筑物规模较小,或大型建筑物的早期设计阶段,且易于取得岩、土体试样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实验室试验。但室内试验试样小,缺乏代表性,且难以保持天然结构。所以,为重要建筑物的初步设计至施工图设计提供上述各种参数,必须在现场对有代表性的天然结构的大型试样或对含水层进行测试。要获取液态软粘土、疏松含水细砂、强裂隙化岩体之类的、不能得到原状结构试样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必须进行现场原位测试。

7.我的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篇七

摘 要:分析不同类型桥梁基础的特点及适应条件,岩溶地质桥梁基础的处理办法和桥梁桩基础的应用,以及施工过程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桥梁基础;岩溶地质;桩基础

1 引言

桥梁基础设计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整座桥梁质量的根本问题,只有掌握桥梁基础的分类、特点,掌握基础的适用范围,才能使专业人员设计和施工时更好地注意发挥各类基础的特长,才能更合理选择适宜的基础,确保建成的桥梁能安全、经济、舒适、高效地使用,尤其是在岩溶地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

2 基础分类、特点

基础根据埋置深度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大类。基础埋置深度小于5m的称为浅基础:埋置深度太于5m,则称为深基础。基础埋置在土层内深度虽较浅,但水下部分较深称为深水基础。

2.1 浅基础特点、分类

天然地基浅基础特点是施工简单,不需大型的机具设备,比较经济,在中、小型桥梁上使用较广泛。浅基础根据受力条件及构造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两大类。刚性基础:基础内不需配置受力钢筋,这种基础称为刚性基础。特点是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能承受较大的荷载。缺点是自重大,受地形限制。柔性基础:必须在基础中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这种基础称为柔性基础。特点是整体性能较好,抗弯刚度大,对上部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比较小。缺点是柔性基础主要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钢筋和水泥用量较大,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2.2 深基础特点、分类

深基础特点是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埋置深度大、工期短、适应大型及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常用深基础有桩基础、气压沉箱基础、沉井基础等。

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它是由若干根桩和承台两个部分组成 桩基础的作用是将承台以上结构物传来的外力通过承台,由桩传到较深的地基持力层中去。桩基础的特点是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桩的施工方法种类较多,主要的是钻孔法和打人法。目前常用的有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打人桩;沉箱是一个有盖无底的箱形结构物,人在压人压缩空气的工作室内挖土,沉箱在自重作用下沉人土中。沉箱的优点是整体性强,稳定性好,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在下沉过程中能处理障碍物,基底的处理和质量能得到保证。缺点是气压沉箱费用高,要有一套完整的设备,人在高压下工作效率低.进度慢,施工组织较复杂;沉井基础在桥梁工程中较为广泛的应用,它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量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至设计标高,然后经过砼封底,并填塞井孔,使其成为桥梁墩台或其他结构物的基础。沉井基础特点是埋置深度可以很大、整体性强、稳定性好,能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

3 岩溶地质桥梁基础的处理办法

由于溶洞的规模和类型不同,它们对桥梁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当然对其处理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3.1 加固地基(扩大基础)

(1)当溶洞顶覆盖较薄,可采用清爆的方法,揭露溶洞充填物,以便清除、换填,或使充填物风干,提高地基的强度。

(2)若溶洞位于持力层范围内时,清除覆土及原填充的土质,视溶洞宽窄分别打入小钢轨,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填塞,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或基础内部加钢筋网。

(3)对于溶洞埋藏不深,洞中有较厚的碎块石堆积物,可采用压浆的方法使其固结。对于粘性土、砂类土等以细颗粒为主的堆积物地基,可采用旋喷桩方法加固。

(4)若溶洞位于基底以下一定距离,且符合完整顶板厚度与跨长之比小于2.0,或溶洞跨长大于8 m、但厚跨比值大于2.0;顶板岩层完整性较好,溶洞形态大小探测清楚,一般认为地基不需加固。

3.2 桩基础

桩基础是处理桥梁岩溶地基最有效的方法。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如下。

(1)当桥梁地基下的溶洞较大,埋藏较深,但又不满足顶板厚度检算要求时,只能采用桩基础。当岩面溶蚀高差大于1 m或岩溶洞穴平面、剖面尺寸大于1 m者,可溶性岩层埋深在8 m以上,基底岩层部分缺角且无法嵌补,明挖或水下施工压浆有困难等情况均可使用桩基处理。

(2)钻(挖)孔桩在穿过溶洞进入完整基岩中深度不得小于5倍桩径,若实际值小于此项要求时,应结合地质资料进行加深或验算。

(3)对于桩尖下伏溶洞,是采取穿过溶洞还是桩尖立于溶洞顶,须根据检算和经验设计。一般情况若完整基岩顶板厚大于10 m 且顶板厚与溶洞孔径之比大于2时,基底以下溶洞可以不处理,否则应该采用桩基穿过溶洞。

(4)设计时应重视桩基负摩擦力的影响。一般地基土石在扰动之后都会在自重的作用下固结下沉,特别是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地基软弱层相对桩基固结下沉,因而产生一个向下的摩擦力,即负摩擦力,从而增加了桩基所承受的轴向荷载,甚至可能导致桩基破坏。

(5)当基桩穿过多层岩溶层支立于坚固的岩层上时,不应考虑多层岩溶层对桩侧起摩阻作用,因为岩溶层与桩侧之间的摩阻作用,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土与桩侧之间的摩阻作用。

4 岩溶地质桥梁桩基础的应用

4.1 支承桩及嵌岩桩

支承桩及嵌岩桩安全性高、抗震性好,是首选的桩基类型。当覆盖土层的摩阻力不足以提供桩基的竖向承载力,或不能满足沉降要求时,须采用支承桩或嵌岩桩,桩基的承载力可按规范公式计算。此类桩基的设计难点是如何确定桩底岩层的厚度,通常认为桩底有连续3倍桩径的完整岩体是安全的,但无定量的理论依据。

4.2 摩擦桩

在岩溶地区采用摩擦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覆盖层的摩阻力足以提供桩基的竖向承载力,桩基不进入溶洞区;另一种则是桩底进入溶洞区并终孔在薄顶板或充填物中的.情况,此时计人覆盖层及溶洞充填物和溶洞岩体的摩阻力。前一种与普通桩基的设计计算没有太大区别,但要注意保证桩底与溶洞间土层及岩体的厚度;后一种摩擦桩的计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变通应用规范公式,设计的难点是:合理选取溶洞区桩侧土的极限摩阻力及桩底支承力如何计入。

4.3 打入桩

在岩溶地区采用打入桩, 目前并不是常规方法,但在合适的条件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案。打人桩避免了钻孔桩施工时的塌孔风险,及多次回填或其它措施(如钢护筒)带来的费用增加。打人桩基础通常为群桩,可采用预制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也可采用钢管桩,对于管桩应避免桩底直接打到岩面,且都应注意岩面倾斜等不利情况。

5 岩溶地质桥梁桩施工的技术措施

基于以上的分析,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必须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遵循相应的处理原则。对于岩溶,首先应对填充物进行土工试验,分析其物理力学特性,检测容重、含水量、孔隙率等,为注浆参数计算提供依据。然后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和填充物情况,对每根桩设计出相应的溶洞处理方案、成孔方法及施工措施。对每种处理方案,都要进行仔细的计算。

(2)对于上覆土层较厚、地下水较丰富的摩擦桩,采用钻孔法为宜。当钻进到达溶洞顶板时,冲击钻头操作要平稳,尽可能少碰撞孔壁,并减少冲程悬距(不大于0.80 m) ,慢慢穿过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按一定比例投入黄土和片石来封堵,防止漏浆。

(3)桩基穿过多层溶洞或暗河,抛填粘土袋及片石用冲锤挤填桩外溶洞空间,采用2 层、3 层钢护筒防塌孔是较好的选择。在桥施工时,因该地区岩溶裂隙发育,当钻孔进入岩层后发生漏浆时,及时加强护壁。

参考文献

[1]@刘梦泽. 岩溶地区桩基钻孔施工[J]. 铁道标准设计, ,(08).

[2]@李吉先,莫一星.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的设计与施工[J]. 铁道运营技术, ,(04).

[3]@冯卫东. 岩溶地基桥梁桩基施工技术[J]. 铁道标准设计, ,(08).

[4]@丘斌.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设计[J]. 铁道建筑, 2004,(05) .

8.土木工程地质地质实习报告 篇八

1.放缓边坡

2.抗滑挡土墙

3.抗滑桩

4.锚杆(索)

5.格构加固

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岩土类型

2.地质构造

3.岩土体结构

4.水的影响

5.风化作用

6.人类活动影响

三、基础:建筑物下部直接与土层岩层接触的部位称为基础。

地基:建筑物的荷载会引起基础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岩,土层改变它们原始的应力状态,这部分改变了应力状态的土层或岩层称为地基。

四、地基极限承载力:单位面积上地基能承受的最大极限荷载能力称为地基极限承载力。

地基允许承载力:在确定地基安全和地基稳定性的前提下,地基所被允许的最大承载力,一般不超过极限承载力。

五、地基荷载力的确定方法:

1.按原位测试方法确定

2.按地基土的强度理论确定

3.经验方法确定

六、平板载荷试验曲线特征:

一般是经历三个阶段1.压密阶段2.剪切阶段3.破坏阶段

七、地应力:一般是指地壳岩体处在未经人为扰动的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地应力,也称为初始地应力或天然地应力。地应力特点:

1.在地壳浅部,地应力的垂直分量δv接近于岩体自重应力,地应力的水平分量δh大于垂直分量δv

2.在地壳深部,两者趋于一致,甚至δv大于δh

3.水平分量存在各向异性

4.最大主应力在平坦地区或深部受构造方向控制,而在山区则和地形有关,在浅层往往平行于山坡方向

5.由于多数岩体都经历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物理学性质也不相同,因而地应力中的一部分以封闭或冻结状态存在于岩石中

八、滑坡:人工边坡或天然斜坡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或软弱带均向下滑动的趋势,一旦下滑力大于抗滑力,岩土体就产生向下的滑移,这种现象称为滑坡。

滑坡的形态特征:1.滑坡体2.滑坡面和滑动带3.滑坡床4.滑坡周界5.滑坡后壁6.滑坡台阶7.封闭洼地8.滑坡舌9.滑坡裂缝(拉张裂缝、剪切裂缝、鼓张裂缝、扇形张裂缝)10.主滑线(滑坡主轴)

滑坡暗物质组成分类:

1、堆积层滑坡

2、黄土滑坡

3、粘土滑坡

4、岩层滑坡

滑坡防治措施:

1、避开滑坡危害

2、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

3、抗滑支挡(抗滑挡墙、抗滑桩和锚索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微型钢花管注浆群桩)

4、减重反压

5、其他方法(钻孔爆破、烙烧、化学加固、电渗排水等)

九、泥石流: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与挟砂洪流的本质区别在于流体中固体物质的含量。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物质条件

2、水源条件

3、地形条件(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

泥石流类型:

1、按组成分: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2、按地貌特征:山坡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

防治措施:

1、形成区:以水土保持和排洪为主

2、流通区:以拦碴坝为主

3、沉积区:以排导工程为主

泥石流地区选线:

1、道路位置选择原则:绕避处于发育旺盛期的特大型、大型泥石流或你泥石流

群,以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

2、远离泥石流堵河严重地段

3、线路高程应考虑泥石流发展趋势

4、峡谷河段以高桥大跨通过

5、宽谷河段、线路位置以及高程应根据泥石流沟淤积率、河床摆动趋势确定

6、线路跨越泥石流沟时,应避开河床纵坡由陡变缓和平面上急弯部位,不宜压缩

沟床断面,改沟并沟或沟中设墩

7、严禁在泥石流扇上挖沟设桥

十、地震:在地下深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岩层突然破裂,或滑移,或塌陷,或由于火山喷发等产生振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的现象称为地震

地震类型: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十一、风化作用类型:按性质和特征分:

1、物理分化作用:温度变化、冰劈作用、盐类结晶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风华程度分带:

未风化

微风化

中风化

强风化

全风化

特殊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御措施:

1、黄土区地质病害主要由黄土的湿陷性和黄土洞穴引起,防治措施可采用以下两类,防水措施和地基处理

2、膨胀土可能导致工程建筑物开裂,下沉,失稳,防治措施是地基防治和边坡防治

3、软土会使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坍塌,防治措施是砂井排水、砂垫层、生石灰桩、强夯法、旋喷注浆法、换填土

4、冻土会引起道路边坡及基层稳定问题,防治措施排水、保温、改善土质

十二、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1、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2、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3、沉积岩与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确定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1、绝对年代法: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次排列出个地层的新老关系

2、相对年代法:通过比较各层间的岩积顺序和古生物特征确定岩层的新老接触关系

断层的判断依据:

1、岩层的构造线标志

2、地层分布标志

3、断层伴生现象

4、地貌标志

断层的主要类型:

1、按断层上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类

2、按断层趋向与褶曲轴线关系分类

3、按断层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

4、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

十三、地下水对土木工程影响的类型:

1、溶出侵蚀:硅酸盐水泥遇水樱花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上述过程中的生成物成分不断溶解带走,结果是混凝土强度不断下降;

2、碳酸性侵蚀: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过多时,固体碳酸钙不断被溶解,使混凝土不断遭受侵蚀

3、硫酸盐侵蚀:当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超过一定数值时,对混凝土造成侵蚀破坏

4、一般酸性侵蚀:地下水ph值偏小,酸性强,这是可以溶解混凝土

9.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篇九

作者:马清程 学号: 2012312821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实习时间: 2014-6-7 实习路线:农大—九乡 实习内容:(展开写)第一部分:九乡实习的内容

1、观察沉积岩岩性特征(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球状风化构造)

2、学会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野外观测,掌握野外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技术;同时学会使用地质勘察工具(罗盘、钉锤、放大镜、皮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观测沉积岩地层产状、节理产状

4、观察、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1、观察沉积岩岩性特征(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球状风化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或在沉积岩形成后的各种作用影响下,使其各种物质成分形成特有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称为沉积岩的构造。

(一)层理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搬运介质如水的流向、水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 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这样就会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二)层面构造

在沉积岩层面上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不仅标志着岩层的某些特性,而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来岩层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1.波痕 在现代河床、湖滨、海滩以及干旱地区的沙丘表面上,常形成一种由流水、波浪、潮汐、风力作用产生的波浪状构造,称为波痕。这种构造也常保留在沉积岩层的层面上。波痕经常保存在砂岩中,但在泥灰岩、薄层灰岩中亦可见到。

2.盐类的晶体印痕和假象 在某些泥质岩石的层面上,有时可以看到盐类晶体的凹入印痕或凸起的晶体假象。其成因可能是多种的:例如在含盐度高、蒸发量大的咸水盆地沉积物中,常有石盐、石膏等晶体形成。3.生物痕迹 指动物在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活动时所留下的足痕(脚印)、爬痕、虫孔等,后被沉积物覆盖而保留在岩层中。常见的有恐龙足痕、动物爬痕、虫孔等。

(三)结核

在沉积岩中常含有与围岩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些矿物质团块,称为结核。其形状有球状、椭球状、透镜体状、不规则状等。其内部构造有同心圆状、放射状等。其大小不一,从数厘米到数

十厘米甚至数米。其分布有的呈层状,有的顺层呈串珠状。根据成因,可以分为:

1.原生结核 指在沉积过程中某些矿物质或化学成分,围绕它种物质质点层层凝聚而成的结核。如石灰岩中含有燧石结核,砂岩中含有铁结核,此外还有黄铁矿、菱铁矿、磷灰石等结核,现代海底有大量的铁锰结核。这种结核体一般不穿过层理。

2.后生结核 指岩石生成以后,含矿物质的溶液从层间淋滤渗入,围绕某些中心沉淀,或者与岩石中某些物质进行交代而成的结核。其特点是结核穿过层理。黄土中的石灰结核属于后生结核。

由于风化作用,可以形成类似结核的团块,称为假结核。例如有些岩石被纵横裂隙分割成许多几何形状的小块,然后含氢氧化铁的溶液沿裂缝渗入,并溶解岩石,最后被分割的岩石小块变成被褐铁矿包围的假结核形状。

(四)生物遗迹构造

在沉积岩中,特别是在古生代以来的沉积岩中,常常保存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生物化石,这是沉积岩区别于其它岩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化石不仅可以确定沉积岩的形成时代,研究生物的演化规律,而且还可了解和恢复沉积当时的地理环境。

2、学会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野外观测,掌握野外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技术同时学会使用地质勘察工具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观测沉积岩地层产状、节理产状

(1)岩层的产状:岩层即层状产出的岩石;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沉积岩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

(2)沉积岩产状:水平岩层、倾斜岩层(走向(线)、倾向(线)、倾角)、直立岩层

(3)沉积岩的常见构造形式:层状、生物化石、结核(层状构造最主要)

常见的沉积岩类:火山碎屑岩(集块、火山角砾、凝灰岩)、正常碎屑岩(砾石、砂岩、粉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煤岩盐。

4、观察、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在观察和描述沉积岩时应注意:要描述岩石整体的颜色,区分岩石是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抑或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等;据其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及颜色上的差异,观察岩石的层理,注意层面上波痕、泥裂等构造特征;要描述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碎屑物及胶结物等成分。对砾石的砾石形状、大小、磨圆度和分选性等特征要描述,并要确定胶结类型,以及胶结程度。对沉积岩命名时应遵循“颜色+胶结物+岩石名称”的法则。此外,还需注意沉积岩体形状、岩层厚度及产状、风化程度、化石保存情况及其类属。

第二部分:九乡的位置与开发时间

国际洞穴协会会员、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景区——九乡风景名胜区,九乡溶洞位于宜良县城西北九乡彝族、回族乡境内,距省城昆明90公里,距著名的石林风景名胜区34公里,风景区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九乡有溶洞之乡之称,拥有云南省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的洞穴群落体系,现已发现的溶洞有90多个,还有一些新的溶洞被陆续开发出来。九乡溶洞的特点是雄、险、奇、秀。1989年9月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九乡是以溶洞景观为主体、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溶洞景观最奇特的洞穴群落体系,类型齐全,风格多样,被誉为“溶洞博物馆”。九乡风景区是独具特色的国际观光型喀斯特地质公园。是昆明旅游景点中一支奇葩.九乡溶洞的具体组成

九乡风景区包括叠虹桥景区、大沙坝景区、阿路龙景区、明月湖景区(即柴石滩水库)、马蹄河景区,现已开发的叠虹桥风景区共十大景域。

①舒适快捷——峡谷旅游观光电梯 ②清幽迷人——荫翠峡 ③惊心动魄——惊魂峡 ④地下广场——雄狮厅

⑤玲珑剔透——仙人洞 ⑥惊天动地——雌雄瀑 ⑦天地奇观——神田 ⑧浓郁风情——林荫寨 ⑨风吹石弯——地下倒石林 ⑩跨山过壑——九乡旅游索道

九乡溶洞群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洞穴群落体系,类型齐全,风格多样,被誉为“溶洞博物馆”。

第三部分:岩溶地貌地表及地下类型(1)地表喀斯特形态

1.溶沟和石芽 2.天坑和竖井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4.干谷

5.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2)地下喀斯特形态

溶洞 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

第四部分:岩溶地貌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对地基和边坡稳定性 的影响,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

1、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具体的处理措施 在岩溶地区,由于在地表覆盖层下游石芽溶沟,岩体内部有暗河、溶洞,建筑物的地基通常是很不稳定的,上覆土层还常因下不岩溶水的侵蚀而坍塌,形 成土洞。对于溶洞或者土洞分布密度很密、且溶洞或土洞的发育处在地下水交替最 积极的循环带内、洞径较大、顶板薄、并且裂隙发育,此地不宜选择为建筑场地 和地基。但是对于该场地虽有溶洞或土洞,但溶洞或土洞使早期形成的,已被第 四纪沉积物所充填,并已证明目前这些已不再活动的情况,可以根据洞的顶板承 压性能,决定其作为地基。此外,石膏或岩盐溶洞地区不宜选择作为天然的地基。

2、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具体的处理措施 在岩溶发育地区修筑水坝时,库水常沿溶蚀裂缝、岩溶管道、溶洞、地下 暗河等产生渗漏,严重时可造成水库不能蓄水。如发现库有渗漏,可以采用堵(堵落水洞)、铺(铺盖粘土)、截(筑截水 墙)、围(在落水洞四周建围墙)、引(引入库内或导出库外)等方法进行处理。对岩溶突水的处理,原则上以疏导为主。第五部分:实习心得:主要写对学业、工作的意义和吃苦、敬业精神等。

从此次实习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

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质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

上一篇:公司文件管理规范下一篇:狗牙雨的阅读心得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