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读后感2

2024-07-24

幼儿教育读后感2(14篇)

1.幼儿教育读后感2 篇一

《爱的教育》读后感2

《爱的教育》读后感2 《爱的教育》全文用了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爱的教育》是以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的日记为主要内容,其间穿插了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真实的“每月故事”。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着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读完整本书,我不仅明白了如何去给予爱,更明白,原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很多人的思想、情感,所以更注意一言一行。《爱的教育》,不仅描述了安利柯所受的“爱的教育”,现实生活中的我更是受益匪浅。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本书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书中叙述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这本书充分表达了作者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 在小主人翁安利柯四年级这一学年中,从开学第一天到告别,点点滴滴,每一个小小的故事,都以细腻的笔墨把爱抛洒得淋漓尽致,体现出那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使教育更加崇高,而教育,也使爱在升华。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曾经有这样的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如果人生就是一场戏,那么“爱”就是其中的主角,每一个平凡而又难忘的瞬间都应该给它来个特写。尽管我没有多余的胶卷,但它确确实实记录了我成长的经历,每一张都洋溢着爱的氛围,都是爱的结晶。 什么是爱呢?忍不住想要引用圣埃克絮佩里童话中小王子说过的一句放:“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除却各种对爱的术语化很强的解释,我想爱就是这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够拥有它,不仅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运和勇气。水井,能为我们的前行提供永远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们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头。 读完这本书后,我真的很后悔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每次当要失去的时后,才知道事物的珍贵。是的,人们总是那么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却让一些平凡温馨的瞬间,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但是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看了《爱的教育》这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令全世界亿万人感动而泣的伟大作品,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仿佛经受了一次次“爱”的洗礼。我的心受到了冲击,沉淀了,纯净了,清澈了…… -

2.幼儿教育读后感2 篇二

儿童语言能力与社会能力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两者如出现发音迟缓或障碍,不但阻碍与他人的沟通交往,而且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我在我园对2—3岁幼儿(幼儿园托班)加强了语言刺激,发现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语言发展的要求

1. 托班大纲要求。

幼儿学说普通话,学习正确发音,要能使用简单的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集中注意力10分钟左右,初步理解简单故事与儿歌内容,在成人的启发帮助下,说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说出5—7个字的短句,能叙述简单的事,会提问,学会儿歌4—5首,每首6句,每句7字左右(这是2岁半的具体要求)。

2.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分两部分。

一是对语言的理解,如听一听,它是语言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孩子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是对语言的表达,这里包括学一学、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

因为2—3岁的幼儿不但能理解,而且能交流,词的概括和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也初步发展起来。这里说的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因为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词汇量可达1000字左右,句子的结构由简单句向复杂句发展,句子明显增长,所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如能表达时间和空间概念、人物间的关系等。

2—3岁不仅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而且是儿童掌握语法和句式的关键期。因此成人对幼儿讲话的数量、说话的方式及说话时使用的声调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学期我带了一个叫胡嘉新的孩子,刚来时,差一个月两岁,与我们交流只会说:“吃饭、尿、拉、找妈妈。”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有机会就和他说话、交流,让他开心、开口。两个月后他的句子已达到七个字,他的妈妈看到孩子的变化吃惊不已,没想到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达到这个水平,可见语言刺激所带来的潜力会有那么大。这就是加强语言刺激后孩子的变化。

二、幼儿语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了解了托班孩子的语言发展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再来看看孩子在2—3岁口语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口吃。

这时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正处在初期,想说的话不容易完全表达,因此有暂时性口吃现象。我们班就有两个这样的孩子,每次遇到口吃,我们以平常心对待,不强化孩子的缺点,因此孩子在园的五天,口吃只是偶尔现象。没想到家长在双休日却发现孩子口吃现象严重。经过了解才知道,家长只要听到孩子口吃就让他再说一遍,这无形中强化了缺点,增加了其心理压力,其实了解原因对症教育是最重要的。

2. 将手势、情绪代替口语。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孩子一个手势,一个表情,家长就明白意思,甚至挖空心思猜孩子想说什么,生怕听不懂使孩子哭闹,渐渐地孩子形成懒惰心理,不愿意张口,减少了练习的机会。如一个孩子三岁了还不会说话,经观察发现,这个孩子很聪明,成人说什么都能听懂,她妈妈一直认为是生理原因,当查后一切正常时,她才发现是自己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即当孩子发音不清,家长不是尽力让孩子多练习一遍,纠正发音,而是凭着自己对孩子的了解进行猜测。

3. 所答非所问。

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成人往往忽视了幼儿早期倾听能力的训练,缺乏指令性的操作练习,使孩子停留在模仿阶段,造成孩子讲的成人听不懂、成人讲的孩子听不懂的现象。

以上这几点如不及时纠正,错过了口语发展的敏感期,严重的就会出现心理障碍。

三、对策与实践

在近二十年的教学中,我也总结出一些让孩子能说会道的方法,现举例一二。

1. 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认为只要孩子醒着,陪伴他的就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存在,让孩子无时无刻都在听、说、读,而不是让孩子长期处在一个安静、无任何刺激的环境。即使是大班的内容两岁的孩子一样也会记住,例如大班绕口令《七个果子》:“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我在平时的散步、游戏、走路时,都用有表情的、有节奏的、有动作的方式来读,只是不做任何的要求,让孩子认为是无意的,实则是在无意的环境中加强语言刺激,没想到不到一周,这些两岁左右的孩子居然会读了。因此,环境就是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因为3岁是“潜性吸收性”心理阶段,其学习模式就像“摄像机”一样,在无意识中可吸收大量的知识,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

2. 激发孩子听、说的欲望。

对于2—3岁幼儿来说,想和愿意是关键的关键,那么想的前提是什么呢?是兴趣。兴趣的来源不仅仅有内容本身,还有一点,就是成人能否激发孩子说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大孩子需要智慧,而教托班的小孩子不仅仅要有智慧,还要有勇气当一个“疯子”,也就是说2—3岁的幼儿喜欢夸张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让他们想看、想听、想说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幼儿园,我用自己饱满的热情、饱满的激情去感染每一个孩子,吸引孩子的眼球,让我的每一个肢体语言都给孩子带来无比的快乐,因为他们被我的情绪所感染,很快就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之中,从有兴趣到很快记住大量的内容,甚至还会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无意识地透露给家长,不仅自己高兴,家长也是兴奋不已。如我们讲故事,不仅声音有阴阳顿挫、表情夸张有趣,而且身体会随之而动,因此当孩子在听故事时孩子的注意力可达到15分钟左右。

3. 老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听、说。

2—3岁是幼儿学语言的预备期,那么对于孩子的每一次倾听和每一次说话就都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要让孩子感觉到:(1)养成良好听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听就谈不上说;(2)孩子说的时候有听众,会让孩子充满说的自信,为下一次张嘴说他想说的话奠定基础。有时,大人可能听不懂孩子说的是什么,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微笑地看着孩子,鼓励他把话说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积极态度,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平等且愉快的。

4.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当孩子能辨别物体不同时,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2岁半到3岁半的孩子可以说已经开始用整个身体去探索新环境的奥秘,如果给他足够的刺激,孩子的大脑将以“更新换代”的速度发展,你会发现孩子“日新月异”。

我认为阅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图的阅读;(2)对文字的阅读。

当孩子发现图文并茂的读物可以帮助自己理解其内容,还能认汉字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那么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大量的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读物。当孩子阅读出现障碍时,成人应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尽量不给孩子阅读的任务和压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阅读,并对孩子的阅读材料进行分类,哪些是适合和成人一起阅读的;哪些是适合听录音的;哪些是适合孩子自己阅读的。在一天中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如果能让三岁前的孩子开心、开口、开窍,那么孩子今后的发展一定会有飞跃性的发展,因为良好的语言发展,可以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并加强孩子与孩子、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良好的语言发展可使孩子更加清楚明了地理解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作出积极的应答。

3.幼儿教育读后感2 篇三

摘要: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化学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固步自封终究会被时代淘汰。为了尽快追赶世界先进的化学工业和技术的步伐,我国高校与发达国家开展联合培养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可行之策。

关键词:国际联合培养 化学教育

最近几十年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新的化学物质不断发现,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境、资源利用、能源、水源及食物等问题,都与化学息息相关。第八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上,东京大学大木教授说:“化学是人类生存的关键科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化学系毕门泰尔教授说:“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中心。”而我国著名化学家唐有褀教院士说得更确切:“化学与物理是自然科学的轴心。”

一、化学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当今人们对化学的印象很糟,化学常被指责为非自然灾害祸源,公民化学知识贫乏,青年人对化学缺乏兴趣,后继乏人。在我国,学生志愿学化学的势头在下降,高校化学专业录取标准比其他专业降低了,课程设置缺乏全面计划和深入调查,不能反映科学发展及当前社会的需要;学校缺乏学习空气,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及师生之间没有一种讨论争辩的风气。为此,化学教育界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必须认真考虑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要培养高级化学科技人才,国内高校化学教育课程改革推行多年,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需不断完善各方面的条件,以便取得更深入、更有效的教学成果。

二、中外联合是推动化学教育发展的一次战略契机

欧美化学教育已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欧美地区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诺贝尔化学奖,这就证明了欧美化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中国化学教育以学习欧美化学教育为主,尚未形成本国特色,无论在师资、教科书、器材方面,欧美都优于中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发达国家联合培养,借鉴其先进教育理念,引进其教学资源可以降低办学成本,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不失为一种长远的战略措施。如今,美国的化学教育正在改革,课程内容的变化是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和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教学方法的改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与发达国家的联合培养,是短时间内提高我国化学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

三、中美“2+2”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我校(重庆邮电大学)已经与美国尼古拉斯州立大学签署化学类专业“2+2”联合培养协议,通过课程接轨促进我校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培养具备良好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探索在更广阔领域的国际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相对低廉的学费

“2+2”联合培养项目宗旨是坚持公益性原则,即为学生提供更宽的学习渠道,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影响,增进人民之间友谊,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因此,美方尽量考虑了我国学生家庭的承受能力,按照美国州内生源标准收费,使该项目受教育群体数大大增加,使其真正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真正为大学的国际化进程提供有效渠道。

(二)优化培养方案,实现课程对接

目前我校的化学类学科的教学方式与国际上其他大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参考美方的教学方案、计划、内容和标准,对我校培养计划进行优化,实现与美方的课程对接是提高我校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该项目有关教学的全部方案、计划、内容和标准,均采用美国的学术体系;所有课程的全部教材都选用近年出版的权威教材,从而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新颖性。

我们针对专业教育的特点,结合联合培养的需要,对重点专业基础课实施双语教学。美国尼古拉斯州立大学每年派出一名教授来我校进行不少于三个月的授课,同时可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的方式,由美国教授为我校参与“2+2”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授课,弥补我们在双语师资方面的不足。

(三)在化学类专业实践课程中体现信息化特色

目前我校与美国大学化学类专业的主要差距还表现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美国许多高校的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达到1:1。受限于场地等原因,我校的实验课学时远低于该比例。利用我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和特色,我们建立“虚拟实验室平台”,许多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

经过三年的时间,我校与美国尼古拉斯州立大学化学类专业“2+2”联合培养已经初步获得成功,先后有12名学生赴美学习,其中2013年4人毕业,获得双方学校的学士学位,并继续在美国攻读研究生。“2+2”联培项目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依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化学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固步自封终究会被时代淘汰。为了尽快追赶世界先进的化学工业和技术的步伐,我国高校与发达国家开展联合培养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可行之策。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改重点项目《大数据时代生物信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jg132030;重庆邮电大学教改课题《中美“2+2”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号XJG12145。

参考文献:

[1]唐有褀.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2011.http://www.cas.cn/zhengwen/jsgj/.

[2]陈学民,张帆,刘枫.美国化学教育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1(9):592-595.

[3]张树永.中美大学化学教育评估的比较[J].大学化学,2005(20):60-63.

作者简介:舒坤贤(1967—),博士,教授,湖南永顺人,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和研究。

4.《爱的教育》读后感400字2 篇四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了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发烧了,身体犹如阳光般炽热,头昏昏沉沉的。妈妈轻手轻脚地端着药进来对我说:“宝贝,起来喝药。”我稀里糊涂地坐起来一看,碗中黑乎乎的竟是我最讨厌的中药,我咬紧牙关一口气把它喝完。可我的胃却不依不饶,“哇”我吐得妈妈一身,床单上也溅得黑乎乎的。仗着生病,我哭着对妈妈说:“我不喝了,这药太苦了。”妈妈耐心地对我说:“宝贝,想不想明天去学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想不想去公园的小河边捞小虾?如果不喝药一直烧着,那只能在床上躺着哦。”说完,妈妈换了床单,又去冲了一碗药放床边。想着可敬的老师,可爱的同学,可怜的小虾,我闭着眼把药喝了个精光。妈妈满意地摸摸我的头,刹那间我感到我浓浓的母爱。

妈妈的爱是叮咛,是唠叨,是无微不至的关爱。它温暖着我,它伴我成长,催我奋进,是我幸福的源泉。

5.安全教育警示片观后感2 篇五

观看煤矿警示教育片后,片中的场面使我受到极大的震撼。安全事故通过声像播放方式,再现事故现场,使我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观看后让我深深感到,对煤矿生产而言: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

煤炭生产是高危行业,煤矿企业的安全状况,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特别是在强调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今天,煤矿的安全状况,更能体现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实现安全生产现在已经成为煤矿企业发展的无形资源,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而一旦安全上出了问题,特别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就会在社会上产生恶劣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很难在短期内能够消除的。片中的工亡事故,不仅使集团公司近一年来较好的安全态势大幅度下滑,既定的安全目标难以实现,也使企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大家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做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事故造成的危害。我们应该深刻接受事故教训,扎扎实实地把安全工作做好,促进矿井各项工作的开展,以此来消除事故的消积影响,弥补所受到的各方面的损失。

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每一个职工,应当树立起“安全为了自己”的主动安全观,从个人的幸福、家庭幸福这个角度,主动地想着安全,从小处着眼,从小

事抓起,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第二要坚决杜绝违章行为。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说到底就是违章造成的。违章是安全的大敌,是事故的源泉,只要我们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遵章作业,规范操作,事故就会远离我们。

第三要学习掌握好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光有安全意识还是不够的,要做到自我保安,我们还要有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地去学习安全知识,在实践中多掌握安全技能,并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做到“三不伤害”。

第四要把安全工作落实在现场、落实在行动中。安全有规程,操作有标准。要将《煤矿安全规程》、质量标准化标准、现场安全措施、《岗位行为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本职岗位中、落实在现场。切忌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工作再忙,任务再紧,都要对照标准,遵章作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和谐的家庭乃至工作环境,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刘瑜

6.幼儿教育读后感2 篇六

——电视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2012年7月15)

党员教育纪录片《信仰》以中国共产党91年发展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三个历史时期众多优秀党员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感人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践行的崇高信仰——为人民服务。

90多年来,正是在这种崇高信仰感召下,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终生。无论是那些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先烈;还是那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时代先锋,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和大公无私的感人故事使我震撼,使我洗礼,使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一个人一旦有了信仰,就有了为之追求的目标。通过重温、学习众多革命先烈和先锋模范的事迹,他们身上那种忠贞不屈、奋而忘身的精神,那种甘于奉献、公而无私的精神,那种敢挑重担、勇于担当的精神,使我感染,使我振奋,使我将崇高的信仰铭刻于心,严格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承诺和信仰。伴随着证券行业创新发展新时期的到来,我作为证券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的勤奋敬业、忘我工作,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国家金融产业的发展、创新大-1-

7.幼儿教育读后感2 篇七

一、有效减弱网络的负面影响

谈及不良社会环境对德育教育带来的抵消作用, 我们很容易想到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开放的信息化时代, 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十分复杂, 如‘过把瘾就死’的游戏人生观念, 如无深度无理想无责任无意义的消极人生观念, 如金钱至上、消费至上的生活观念等等, 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世界产生消磨和腐蚀作用。”长春市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柳海民表示, 现今中小学生对网络的利用非常单一, 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 而不是学习。他认为, 网络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着学校德育的正面作用, 不健康网站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产生了严重误导, 必须净化网络市场, 否则学校教育的成果将功亏一篑。

面对网络, 一些学生直言:“感觉自己像个英雄, 没人是我的对手。可从网吧出来, 又还原成普通人, 要面对令人发晕的书本。每次成绩不好, 家长都会发火……我也想改变。”那么, 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 我们的德育题材就可以是:如何从虚拟的网络回到现实的生活。让学生懂得, 不能沉溺于网络之中, 不要简单地将现实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作比较, 更不能在虚幻中等待海市蜃楼。

网络时代的教师们要更多地利用网络促进教育教学。首先, 教师要及时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 不能提及“网络”便在学生面前表现的一无是处。其次, 要将所教学科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整合, 不能在如此发达的信息化时代里依然左手教材右手粉笔。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政府大力推进电脑的使用。无论校内的课堂, 还是校外的报告会, 主持人都运用多媒体制作出形式多样、画面活泼、重点鲜明的Powerpoint, 在教室或者礼堂中用Projector投射到大屏幕上, 为学生能提供图、文、声、像多方面信息, 对学生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同时, 我们不要在新时代忘记了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在世界上有深刻的影响并得到公认,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说, 要解决21世纪的危机问题, 只有依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虽历经多次劫难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中国的强大和兴盛更是令世界关注。这个奇迹的出现, 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大而持久的凝聚力。因此, 我们永远不要丢掉传统的东西, 积极传承我们的国学精髓, 努力使学生见贤思齐, 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道德观, 尽而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德育教育要正视现实问题

长春市政协委员、市第九十中学西校校长张翠兰认为, 产生5+2=0现象的共性因素之一是“情感失衡”, 即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教育成果, 而不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 致使学生心理失衡, 引发孩子的极大抵触, 一旦脱离比较严密的教育环境, 孩子即可能出现对教育的逆反行为, 这是“由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造成的”。

因此, 学校德育要将社会形形色色的现实尽可能地都体现在教学内容中, 不回避、不躲闪, 让学生能够正视一切现实问题。对积极的、高尚的行为和思想, 要教育学生学习和效仿。对消极的、低俗的事物和现象, 在了解这些东西的时候,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分辨能力和抵制能力。

“家长整天酗酒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出人头地”, 以及与之类似的情况都是活生生的现实问题, 不能回避, 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既便如此, 学校教育也还是有戏可唱的, “孩子如何理解爸爸的爱”的话题教育不正好有了现实的题材吗?教师可以顺理成章地对学生进行理解教育。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弗兰兹·卡夫卡即是在父亲棍棒喝斥下长大的举世公认的文学大师。

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对我们的德育教育同样有很好的借鉴。他们除了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外, 也很注重课外的德育指导。比如为了传授相互扶持、相互关爱的思想, 学校会在每月第一个礼拜一的集会上, 为这个月出生的学生、老师集体庆祝生日。为了能让学生对社会上需要协助的人表示深切同情, 学校每学期由教师带领学生访问安老院、儿童收容所。为了给“全国肾脏基金会”捐款, 学校会请基金会的成员来播放节目, 告诉学生如何防止肾病。为了防止学生犯罪率的升高, 学校会请警署定期派人来对品行差的学生进行辅导教育, 而当社会上出现危及学生安全的事件发生, 如过马路被车撞、女生被非礼、网络聊天时被骚扰、侵害, 学校也会请警署的人来做教育报告, 以具体方式指导学生如何保护自己。

社会、家庭的诸多问题正是学校教育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没有问题的社会和家庭是不存在的, 我们有谁不懂得“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的基本哲学道理?只要积极地在“5+2=0”中找希望, 我们就能够逐步实现5+2≥7的理想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家长酗酒放纵却要求孩子优秀——学校教育为何失效.中国青年报, 2009-7-14.

8.直播网络教育2.0第一课 篇八

不久前读到汤敏教授一篇文章,称“教育领域正在掀起一场由网络教育2.0为标志的新的革命。有人称之为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上的又一次革命。尽管这场革命还是初见倪端,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 对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 对未来国家竞争力的影响都不能低估。”我对这个教育模式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充满了好奇,不禁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冲动。

革命

汤教授文章中说,这场革命是由一个小人物在不经意中掀起的。 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在给他的表妹补习数学时,无意中把他的讲课视频挂到了网上。 结果他接到很多人的来信赞赏他的教学方法。2009年他辞去工作, 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的“可汗学院”。目前, 可汗学院已经开出了3500多门课,免费提供高品质教育。 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很多人捐款给他支持可汗学院的运作。按可汗的模式,两个斯坦福大学教授也成立了一个名叫 Coursera的教育机构,联合了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霍普金斯大学等十二个大学、开始了大规模的新型网络教育试验。 最近,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也宣布各投资3千万美元来开拓这种新型网络教育。 他们提出的愿景是:“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

与之相配合,美国也在国家政策层面上为新的网络教育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2010年,美国颁布了《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的学习,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对美国用信息技术优化整个教育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这一规划的发表,标志着美国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据说,网络教育2.0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做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每门课不但可以找到最优秀的老师来讲,还由一个专业团队来负责教学计划、教学设计与考试测试。 由于市场规模足够大,每个学生分担的成本极低,能真正做到低成本地提供优质教育。

网络教育2.0还能形成传统课堂中没有的巨型网络学习社区。 前面提到的Coursera教育机构的创始人把自己的课挂到网上后,全球有10万人在选学他的课。学生在学习中如有任何问题,在网络社区上发一个帖子,平均22分钟后就会有同学给出答案。

网络教育2.0在中国可以见到吗?与网络公开课的形式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见证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是北大开设的《社会企业家培育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正式开课的日子。而我接下来参与的课程,更是中国第一次运用网络教育2.0来进行的授课。冲着见证历史的使命,我早早潜伏进了北大,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开课的教室。

推开门的一瞬间,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找错了地方,教室前后堆满了“长枪短炮”——各种摄影器材音响设备。而工作人员正不断地试音和调整灯光,俨然一付演出前的排场,要不是教室前的屏幕上写着课程的名称,我完全不敢走进这大换装的教室。

开课前二十分钟,北大的学生陆续进了教室,大家东张西望,显然对于多出来的这些设备有些好奇,纷纷猜测是否这堂课会被录下来上电视什么的。直到穿着着正装,打着领带的章政教授走了进来,我们确信这堂课跟媒体有关了。他先简单了解了听课学生的各自专业,随之佩戴好工作人员给的耳麦,再次确认声音后,所有的摄影设备也跟着开始了工作。6点45分,灯光准时打在了教授的周身,接着更多的摄影设备出现在教室里。 果然是第一次革命性课程,连好几家媒体的摄影机也在追踪着,我默想:到底还能有多新奇呢?

章教授并未一开始就讲解“网络教育2.0”是怎么回事,而是像普通的课程开始前一样,总结整个课程的特点,他提出1+2+3+N模式。“针对一个问题,由两位老师来讲,以三个维度来探究,加上N个专题去分析。”在详细讲解完这些内容后,他请出了坐在教室后的另一位教授,也就是最先提出把“网络教育2.0”推往中国的汤敏先生。汤敏先生也没直接解释什么,而是掏出手机,不紧不慢地读道:“这是我的微博,内容为,世界最大的社会企业培训课! 将于9月10日晚6:45在北大经院开课,近50间大学通过视频直播与北大同学同堂上课!这是中国第一个有50个大学参与的视频课!你的学校在里面吗?”听到这儿,大家方明白自己身处了一个特殊的课堂,隐约知道了这些“长枪短炮”存在的意义。

“你们应该看到了,我们正在直播,而与此同时,分布在天南地北的50多所大学的学生正在跟我们一起上课,我们这个教室就是主播的场地!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记录着,接下来我们上课的过程中,场外的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电脑被切换过来,跟我们进行视频的直接交流。这样的课程方式,就是最新的网络教育2.0,它的最终目的是:“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汤教授在解释这门新型课由来的过程中,显得格外的兴奋和幸福,或许因为他在国外吸收进的新的教育模式终于正式在中国开展起来。总之,听到了他的这些强调,学生们也更加端正了起来,摆足了一副好好开始,见证历史的样子。

讲完题外话,汤教授正式开讲了第一课,关于“社会企业”的定义以及为什么学它的问题。作为学艺术的我,以前对于这种理论的东西从来不感兴趣,且必逃课之!可因为今天卧底,我给足面子卯足了精神来听,却没想到,我竟然完整地听下了30分钟的全部内容!也许是教授讲得精彩,又或者是PPT的精美,总之平时瞄都不想瞄一眼的“社会企业”之类的经济学定义,我听课后马上能头头是道地说出个一二三来!

讲完定义后到了问答环节,其实每到问答环节,我会超级紧张,最怕没人提问然后迫于尴尬老师就会点名问,更何况这是在直播,万一没人敢问岂不是太尴尬?不过一秒过后,我发现我想多了……在场医学、人文各种不是经济学的学生,手举得快比摄影机还高了。一方面我敬佩大家学知识的速度,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确实有了求知欲,因为能听懂,所以才会想着要继续跟老师沟通,而这正是新的教学模式中的一点,”根据网上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每次课只十多分钟。 课后马上测验,不拿满分不让看下一节, 称之为满十分过关, 让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掌握每一个概念。”我激动地在底下构思着能跟老师探讨的问题,把自己最初的身份早已忘在九霄云外,直到场外的大学也向老师发出问题,我才想起自己是在记录这堂课的新颖之处。可惜整个问与答环节里,气氛HIGH到一刻也停不下,“社会企业为什么在现在出现?”“社会企业会不会有一天由蓝海变成红海?”“社会企业的界限到底在哪,有没有监管机构来管理他们?”不止是场外的大学提问题,连在座同学都发短信过来参与了,让我几乎不能插手。而教室里两个教授一起解答,助教也在随时接通场外连线,像极了一款直播的电视节目,真的就差来个场内外抽奖了!

问答环节结束,课程的一半也就结束了,之前的一切称之“线上”,必然还有“线下”,而线下就是课堂外单独的讨论时间,直播设备会全部关闭。 汤教授征集大家的意见,预备在不久后开一个线下讨论组,所有上这门课的学生可以一起参与进来。而下一节课,我们将以视频方式看到印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尤努斯先生, 他将亲授知识并和我们一起讨论。不知说到这里,你是否也心动着来上一课呢?反正这趟“浑水”,我非要淌一淌了。

9.2年级读后感 篇九

1.写明书的基本资料。要介绍清楚书名是什么,是什么类型的书(童话、小说、历史故事等),作者是谁,等。

例:

老舍爷爷的散文《养花》写得情真意切,富有哲理。读后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2.概括书的大意。就是这本书大概说什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因为你写的书不是每个人都读过,所以有必要把这本书的大意概述一下。就算读着没有看过这本书,经过100字左右的概括,也会对这本书有正确的基本认识。

例:

《凡卡》一文描述了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反映了沙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凡卡小小年纪就失去了亲人的疼爱,在本应充满欢乐和美好的童年时期,就做了学徒,过着悲惨的生活。无疑,这一切都是不同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像凡卡这样的穷孩子,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只有死路一条。

3.深挖感想、感悟。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一篇读书心得的精髓,但很多小朋友往往只有一两句话,如——

“我看了这本书觉得很好笑”或者“这本书让我很有收获”

这样的读书心得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深挖感受、感悟。从一句话往下深挖!比如《水浒传》里哪一个段落让你觉得特别有趣,哪一个角色让你特别喜欢,或者读了海伦·凯勒的书,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这时,就可以从一句话写起,这句话可以是书中的原话,也可以是自己总结出来的,然后再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扩充,如——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经历过的某一件事”,“让我想起了我见过的某个同学”等 例:

《草房子》里,同龄人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看到这里,我不禁想:为什么家长们总喜欢把我们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不准我们像小说中的桑桑那样到处疯玩呢?

我喜欢读《夏洛的网》,夏洛是里面的一只蜘蛛,它忠诚友爱的精神打动了我。从它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美好的品质,我不禁联想到生活中的伙伴,他们也像夏洛一样关怀我、帮助我„„

练习1 读一读,回答问题。

钓虫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以前也曾趴在草地上用草根探到洞里去钓过“地老虎”。读了前面几段,我倍感亲切,眼前好像浮现出一幅钓虫的景象。当读到最后一段时,我不禁陷入了沉

思。《钓虫》中说:“我钓虫,虫因为贪吃,一次又一次地被我钓了上来,最后丧了命;但虫也在钓我,我因为贪玩,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去钓虫,结果虚度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因为贪玩,虚度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呢? 1.本片段的哪一句话交代了感想的由来?

2.本片段最重要的“感悟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感想和实际相连

读了《淘气包马小跳——同桌冤家》后,我发现在我的生活中,“同桌冤家”这类戏常常上演,比如说我和我同桌吧,我们经常因为过“三八线”而争吵。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一个原本可以很和谐的团体,因为自己的一些坏习惯而被破坏。

此外,写“感”要实事求是。用表决心或空喊口号的形式来代替“感”,容易脱离实际,显得不真实。

练习2 下面这则片段讲的是什么?请你仔细阅读,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今天,爸爸向我推荐了《丑小鸭》这篇文章,一翻开书,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一开始丑小鸭的悲惨命运让我十分难过,因为它长得又大又丑,所以经常遭到不幸。读着这篇文章,我想到了我有许多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和打工父母一起去城里。正因为他们的父母是打工的农民,所以他们被称为“农民工子弟”,在城里被人嘲笑和讽刺。最后看到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它终于被人们所关注、赞美,我不由得想,丑小鸭能变成美丽的天鹅,我们农民工子弟就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吗?贫穷不是他们的错,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材。有句话说:“自古雄才多磨难。”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丑小鸭”中也一定能飞出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让城里人刮目相看。

1.片段中,哪一部分是对故事内容的简介?哪一部分又是联系生活实际发出的感悟呢?请你用不同颜色的线在文中画出来。2.在《丑小鸭》的故事中,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白天鹅。在生活中,你或者你的同学有没有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真实经历呢?

夺分技巧

① 首先要吃透作品,领悟书中表达的思想意义;

然后,集中抓住感受最深、最触动心灵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谈感想;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或自身行为习惯,进一步充实感想的内容,且最好从书中总结出一些给人启发的道理来。

“直接点明感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联系自身实际表达感受——再次点明感受,呼应开头”

② 联系现实,发表感想

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我们除了需要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外,还应该牢牢联系现实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特别是要指出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启示或思考。这是一篇成功的观后感的重要标记。

例子:狮子王,是智慧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象征。读了《狮子王》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成长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迎难而上,并有着像小狮子那样的机智与勇敢,我们也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成为生活的强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今天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深受启发。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最脆弱的生物,可能会随时遇到生存的困难。但人又是最高贵的生物,因为我们人类可以利用大脑思考呀!主人公海伦就是一位善于思考、并且十分坚强的人。在未来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快乐地生活下去。

读后感要有明确的感点

今年暑假期间,我读了夏洛蒂的《简·爱》这一部著作,这本书中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书中的主人公简·爱,在她身上有很多我很赞赏的精神。我觉得正是作者塑造了这种精神,才成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今年暑假期间,我读了夏洛蒂的《简·爱》这一部著作,故事中的主人公简·爱虽然很普通,但是她却具有反抗精神,勇于争取自由平等,是一个精神界的勇士,我很欣赏简·爱的这种抗争精神。

今年暑假期间,我读了夏洛蒂的《简·爱》这一部著作,里面有很多形象鲜明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主人公简·爱的堂兄约翰,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有极高的信仰和奉献精神。他让我感受到崇高的信仰会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今年暑假,我读了夏洛蒂的《简·爱》这一部著作,这本书让人看到了很多很多,而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塑造了简·爱这一敢于反抗、勇敢争取自由平等的精神界勇士形象。透过这个形象,我看到了夏洛蒂的内心世界,若不是她本身就是这么一个坚强不屈、充满激情的人,那她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的。

例文:

读《小时候就在想的事》有感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描写孩子故事的书籍,而《小时候就在想的事》正是这样的书。

《小时候就在想的事》是我暑期去书城买的,因为我觉得这本书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小时候那快乐的童年,还有长大后的有趣经历,因此读起来别有一番趣味。

这本书讲述了长大后的小豆豆回忆了小时候在巴学园学习和生活中的趣事、傻事,以及小豆豆和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文章写得生动极了,我读着读着,就觉得一个童心未泯的小豆豆跃然纸上。

读完这本书,我似乎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回眸小时候,发现越是小孩子,就越是拥有人类最珍贵、最必要的东西,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即使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他的行为也有自己的理由,而长大后的所思所想、所做作为都源于自己的童年。一句“你真是一个好孩子”鼓励着作者知道现在仍记住这句话。几个短短的字竟然产生了这样大的魔力,相信这应该是校长先生送给作者最好的礼物。

记得小时候,我也经常干些傻事。有一次,我拿着开水杯当水枪玩,一掐一放,弄得到处都是水。但那是我还小,不懂事,最后不但没得到好处,还要自己收拾那残局——拿着抹布把桌子、地板擦了一遍又一遍。大人瞧见,不但没说什么,还夸奖我——“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就因为这段经历,我总认为自己是最棒的孩子,即便做错事也

觉得自己很棒。大家都说我自信心太强,这样不好,但我觉得这未必是坏事。我现在总算理解了“长大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源于自己的童年。”这句话的含义,一个人的童年将会影响长大后的思想和行为。

我建议还没读过此书的同学赶紧去阅读,相信它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在欢笑中看到作者那有趣的童年。

例文2

快乐童年,童年无忌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童年是纯真而又难忘的。童年是放飞在高远天空的风筝自由自在;童年是小巷深处吟唱的歌谣,充满欢乐;童年是澄澈透明的小溪叮咚作响„„

童年的我爱看书,一拿起书就什么事也不管了,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书迷,尤其喜爱《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书中主要讲述了作者上小学一年级时的一段的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赤松小学退学以后,来到了巴学园。

在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爱护以及耐心指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好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辉煌的基础。

读着读着,我就想到童年的自己。

记得我七岁那年的夏天,每到中午,爸爸就会喝上一瓶冰啤酒,当然,那天也不例外。我帮爸爸买了冰啤酒走在回家的路上,拿着冰

凉凉的啤酒,炎热就一下子抛在了我的脑后。看着这手中的啤酒,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爸爸喝啤酒时的舒坦模样,心想:这啤酒真的这么好喝吗?于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开了瓶盖,学着电视机里那些人的样子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顿时,一股苦味溢满了我的口腔。过了一会儿,我便开始说胡话了:“我是喝酒大王,喝几千杯都不会醉!”一下子,我的眼前模糊了起来,我跟树打招呼,可它不理我,我也撅着嘴自言自语:“叫你不理本小姐,以后我再也不理你了!”我的脚软了,一下子瘫倒在地„„

醒来以后,我发觉自己已经躺在了自家的床上,而爸爸妈妈就坐在旁边。我看见他们,就哭着说:“我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无论你是科学家,还是作家,都有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从不懂到懂,从陌生到熟悉,从顽皮到听话,每个人都要经历。

10.读后感作业2 篇十

在我没有仔细阅读过有关马克思著作之前,从国家政治的各种活动中就常听学习马克思,媒介宣传做事都是运用了马克思。到底什么是马克思呢?这个疑问一直困惑着我,在脑海里就慢慢的形成了一个粗鄙的偏见,把一切东西都说成是马克思真是可笑。这种想法伴随我一直度过漫长的十三年,听得多见得多而又没有去接触过,让我越来越不敢相信世上有什么马克思是可以信服的。在无知和偏见基础上产生了抵触,所以一听到学习马克思,心里就反感和嘲讽。可是,由于专业需要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让我释怀,从书中才感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汗颜自己的无知。他们以天才般的思想透彻而鲜明地陈述有关人类社会和世界的发展,他们的著作给人类带来无尽的震撼和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句句充斥着智慧和哲理的语句,使我内心感到震撼,从前心中存在的一切狐疑都烟消云散。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当我看完后大感兴奋,坚信社会主义终究会有一天会取缔资本主义的,这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这也许是我生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缘故吧,所以才有此想法,况且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资本主义不会甘心的臣

服于社会主义,它总是会千方百计的阻挠和扼杀她的敌人。试看,二战后的两极世界,曾经有过辉煌的社会主义国家慢慢的被和平演变,走向了资本主义了吗。

从前在心里质疑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不会是宗教的一种内容异化,只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的吧!妄断它只是作为唯心主义所向往的一种美好的社会。但读完《共产党宣言》后,窥见到它的强大的生命力,这种超级的思想预测让我离谱的想法走向死亡。不仅仅因为人人都说它是科学的我就跟风拉扯,是我深深感受到人类从未有人过如此准确地预测过社会的变化历史,而且,这些预测在今天看来似乎都成为现实。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论述的是阶级斗争。讲了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由来以及他们之间的种种对立斗争。马克思指出“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制度的变化不过是新的阶级采用新的手段方式来施加压迫。从中国社会来说,回首一下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以及各个王朝的更迭,不就是如此吗?这点毋庸置疑。以偏概全胡乱猜忌,其他民族或国家或许也是这样的。

世界市场的的开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社会各个行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自由和买卖的推崇,打破国与国之间现对隔绝的状态,而将整个世界联成一体,形成了今天的全球化、一体化。

随着资本在世界各地的流通,抢占市场和资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根基。随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资本的积累和追求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人之间最宝贵的情感被打入冷宫,罩在家庭关系上亲情不复存在,朋友间的信任消失了,男女间的爱情更是利益化了,人与人之间剩下的只是纯粹的金钱、利益关系。这让充满人情味中国的我很是不理解,同时也接受不了。

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而出现自杀式的商业危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同步前进。当商品生产极大丰富,超过人们消费速度,造成商品的积压和资源浪费,市场趋向饱和,这时候资本家该往何处去呢?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生产力不能促进所有制的发展,却反过来抵触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这种困境下,资本主义将慢慢的走进死胡同,找不到解救的方法。因为资产阶级的关系太过狭窄,一切都只为求利润,忽视人性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的捐赠。幸亏,现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意识到这个问

题,开始关注公共领域,把多余的少的可怜的钱财佘赠在公共事业上,改善工人的待遇,缓解了社会矛盾。

现在的阶级对立简单化了,变成了劳务和金钱。表面看上去没有压迫了,但实际上,剥削依旧存在着,人们每天都在为生计而忙碌奔波,受金钱的支配,努力工作却只换来一点点可怜的生存资料,仅可养家糊口。自己所创造的的价值远远高于得到的回报,但是这剩余的价值都到哪儿去了呢?从马克思的观点来说,都是流进了资本家的腰包里了。因此,我们依旧处在被压迫和摧残当中。

工业化的生产,把更多的小工业者、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等推向无产者行业,失去了生产资料。农民离开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小商人在大资本家的竞争中破产,手工业者趋向贫困,他们在厂房里创造的财富足以超过他们所得劳务的几千倍。而不劳动的资本家却拥有超级的资本,他们疯狂的把魔手伸向落后的地区进行投资,获取更加丰厚的资本。这样恶性循环,无产者越来越多。他们的境遇却是悲惨的。他们不仅要受到资本家的剥削,还要受到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的剥削。他们丧失了自由,每一天仅有的时间都被束缚在工厂里,失去了思想,因为他们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这时,性别和年龄再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遭遇如此,他们会联合起来,捣毁

11.幼儿教育读后感2 篇十一

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学者,亨德森•杨在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提出了许多崭新而高端的观点。为了将他的教育理念在云南乃至全国广为传播,本刊将陆续刊出亨德森•杨博士的先进教学理念系列文章。

亨德森•杨认为教育教学的精髓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潜力,并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便是自身的智力和潜力;而开发智力的关键在于,必须具备一整套可操作并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

优质教育体系建构的逻辑所在

无论任何人、任何家庭、任何社会,要实现物质幸福和精神尊严的愿望,是难以绕开优质教育这道门槛的。所谓优质教育,是指所能够对学习主体的学习力、实践力、竞争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和创新精神进行有效培养的过程。其中,创新精神是核心和灵魂的东西,教育机构只有基于创新精神对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集约化建构,才能接近其所期待的境界――创新力的铸就。

作为人的本性,创新是人与生俱来的自为性潜能的存在。不管在什么社会中,一个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必然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价值链低端被边缘化。因而,创新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必需,既是人的智力特征和人格特征,又是人憑借其综合素质超越自我、发展潜能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永久性动力。事实上,传统教育最本质的语境内涵,便是追求能够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模式这一精髓。

然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实施的前提,首先是学校和社会在教育的价值观、逻辑和方法上的相互对接。因为,社会对教育内涵的解读,显然是建立在既要符合社会文化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又要考虑到学习主体及其家庭的发展需求这一中庸思想基础上的。按其特性,创新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表现为逆向包含关系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培养过程;在逻辑上,其整个实现过程与“提高国家整体创新力”的社会目标过程,构成了后者包含前者的实施共生关系。由此可见,人们所期待的优质教育体系的建构,必须使学校和社会在教育的价值观、逻辑和方法上实现无缝对接为其逻辑先在。

优质教育体系——建构和谐社会的前提

纵观近百年来全球经济演进的轨迹,人类至少碰到了三次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命运的机遇:上世纪20年代前后的管理科学浪潮,上世纪50年代前后科技浪潮和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以及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新型教育浪潮。美国、欧洲市场经济国家、日本、澳洲和亚洲四小龙,分别以各种方式及时抓住上述机遇,实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经济发展模式。

事实上,如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参照系中,从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或层面,对教育的本质目标、功能、输入与输出及其过程方法和资源的配置与优化等相关内容和状态,重新进行审视,人们或许不难发现:任何国家或时代,教育及其实现方式都受到其所处社会发展内在要求的规定和影响。

历史表明,不同国家或时代,由于其社会发展目标、方式的本质规定性所致,全社会各阶层或迟或早,必定会建构起能满足个人、家庭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价值观,适宜的课程思想和教育方法,以及有效的教育功能和质量标准、持续改进的优质教育体系。因为教育不仅是关乎全社会的命运、功德和其他与物质幸福及精神尊严最大化相关的问题,更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逻辑前提。

12.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进展 篇十二

1 T2DM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1.1 针对T2DM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有效控制血糖是治疗T2DM的基本目标, 能使T2DM的慢性并发症明显减少, 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 致死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下降14%, 致死或非致死性脑卒中下降12%, 微血管并发症终点下降37%, 白内障下降19%, 心力衰竭下降16%, 因此, 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严格控制血糖极其重要[2]。现代医学证明, 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 要治疗这些疾病, 最根本的方法不只是靠药物, 而是靠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来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3]。同时, 许多研究证明, 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而糖尿病教育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血糖控制[4,5]。

1.2 T2DM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

尽管DM病人教育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但遗憾的是, 即使是在发达国家, 也有三分之二的病人得不到有效管理。在发展中国家, DM控制状况更不容乐观, 据我国2003年、2004年、2006年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 仅有四分之一的DM病人HbA1c达标 (<6.5%) ,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7%的DM病人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经研究发现, 糖尿病病人确诊后实施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护理的重要部分, 对糖尿病病人采取强化教育项目是必要的[6]。国外研究认为, 个人发展为DM病人后, 立即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对DM病人实施经济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也符合我国国情, 已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魏梅等[7]对188例T2DM病人进行了护理分组观察。观察组出院后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 对照组出院后只进行常规随访。观察两组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估心理状况, 自尊量表 (SES) 评价自尊水平。经过1年的延续性护理干预, 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病人SAS、SDS、SES进行调查, 观察组的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说明出院后对T2DM病人延续性护理, 可以改善病人的血糖水平,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3 目前T2DM健康教育的局限

如上述T2DM病人护理干预研究, 近年来期刊中报道很多, 对T2DM病人的血糖控制和生存质量也都起了一些显著的效果, 但是目前尚无报道指明T2DM病人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 目前研究中记录模式呈无记录或多采用的是自行设计的表格, 应用的是描述性记录形式, 不规范且不全面。T2DM病人生活方式的干预研究往往注重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获得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 而忽略了生活方式、行为的改变。病人掌握了T2DM饮食、运动的原则却不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干预对象多为病人本人, 未包括家庭成员。国内外研究均认为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 受到病人自身自制力、家庭成员不良生活习惯、社会多方面因素影响。

2 T2DM健康教育模式

2.1 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的设立[8]

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是门诊DM病人健康教育的固定地点, 为提高门诊DM病人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而开展工作。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的病人教育具有四大特点[1]:循序渐进、个性化、参与性强、人文文化。糖尿病护理门诊接受来自体检中心等的糖耐量异常病人及初诊断的DM病人, 对他们进行有关DM知识的咨询以及DM自我管理技能的培训和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指导, 使医院DM健康教育走向个体化干预模式, 丰富了原来医院以定期更换健康教育专栏,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以及播放健康教育录像为主的健康教育形式, 使DM健康教育实用化、个体化。

2.2 设立糖尿病人教育课堂[8]

糖尿病人教育课堂固定场所、固定时间, 循环宣传DM健康教育内容, 对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开放, 由DM专科护士负责管理, DM专业治疗和教育团队成员授课, 病人教育形式多种多样, 寓教于乐, 利用成人学习理论情景学习法开展胰岛素笔规范注射法、血糖监测、饮食治疗等自我管理实践, 提高糖尿病病人治疗依从性[9]。

2.3病友支持团队[10]

病友支持团队是从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及同伴教育理论得到启发, 建立在DM专科护士领导下的“病友支持团队”, 旨在发挥和利用社会资源管理庞大的DM人群, 在初诊T2DM病人生活方式改变中能起到模范及促进作用, 有效提高初诊T2DM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国外研究也发现, 从老病友中招募组成一支非专业的社会团体, 组建由DM专科护士领导下的“病友支持团队”, 这些老病友非常愿意成为志愿者, 并且有时间、有热情, 经过培训后他们能向其他糖尿病病人讲解疾病防治知识, 传授自身控制血糖的经验和内心感受, 目前DM自我管理相当成功[11]。

2.4 PDCA循环引导下的全程饮食干预模式

PD-CA是按照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处理 (Action) 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 每次循环都将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全程饮食干预模式是参照整体护理的PIO护理书写模式, PIO (problem, intervention, outcome) 即问题、措施、评价, 护士评估病人在家的饮食现状,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 与病人共同找出饮食问题、实施护理措施, 及时给予护理评价。戴莉敏等[12]通过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饮食干预模式对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 病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定期随访, 在提高T2DM合并NAFLD病人的血糖、血脂的达标率及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模式具体内容: (1) 计划 (P) :评估、确定目标、原因分析。 (2) 实施 (D) :提供《全程饮食干预随访本》, 专科护士对病人进行阅读指导及填写说明;结合膳食实物讲解食物交换法的使用, 鼓励病人参与自我饮食管理。营养师利用营养配餐软件为观察组病人制定1周食谱。 (3) 检查 (C) :检查病人《全程饮食干预随访本》填写情况, 询问在家期间是否正确执行医嘱等;每次随访检查病人的体质指数、代谢指标达标率、生活质量是否改善。 (4) 处理 (A) :灵活运用激励原则, 对达到预期目标的病人给予鼓励肯定。对监测指标控制不理想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病人, 耐心分析, 与病人共同制订须配合完成的饮食方案及希望执行后达到的目标, 作为下一循环干预的重点, 让其主动掌握并实施。陈文专[13]也曾将PDCA循环结合DM全程健康教育形式应用于60例T2DM病人健康教育研究中, 有效地控制了血糖。国外有研究表明, 短期教育改善病人糖代谢的作用缺乏持久性[14], 这说明T2DM病人需连续、强化地接受饮食随访管理, 而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饮食干预模式具备了这一功能。该模式在不改变原有临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 通过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饮食干预, 能有效改变病人的饮食行为, 对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延缓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2.5 远程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床旁DM病人教育模式

郑辉等[15]构建的远程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床旁DM病人教育管理模式 (以下简称“远程DM管理系统”) 是指利用院内局域互联网住院病人管理平台与血糖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相结合, 院内任何一个科室的病人都能及时地接受DM医生和护士的远程系统管理, 包括治疗方案制定及DM教育。该管理系统通过对病人主动、连续的个性化服务与管理, 实现了院内“非内分泌科一内分泌科”无缝隙疾病管理。该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原有住院病人管理系统 (HIS) 之上的, 主要由HIS系统、诺娃网络服务器、思锐谱血糖管理系统和终端末梢血糖监测仪构成。系统提供两种浏览血糖的模式:第一种是按照病人浏览, 第二种是全院血糖纵览。本系统具备全新联网功能, 不受时间和设备的限制, 随时随地可查阅最新数据, 多种网络链接方式可供选择。具有多种血糖图表、血糖日志等, 病人所有血糖监测情况及治疗情况一目了然。血糖图表共包括:总览图 (病人的总体控制情况) 、趋势图 (病人血糖波动情况, 分析最近几周的数据) 、每日图表 (了解治疗方案、进食以及生活习惯对于血糖控制的影响) 、每日血糖控制饼图 (更详细地了解病人在各个时间段的血糖控制状况, 方便医生和病人监测每天中的问题时段) 。此外, 还具有检索功能和数据导出功能。在国内, 类似的院内管理模式尚未见报道, 但是国外针对院外病人采用互联网血糖监测系统 (internet-based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IBGMS) 也取得了良好效果。Tildesley等[16]报道应用IBGMS管理应用胰岛素治疗的T2DM病人, 较传统治疗的病人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

2.6 其他健康教育模式

除以上两种新型干预模式外, 近几年研究报道的T2DM干预模式还有“短信平台中医干预[17]”“多维综合干预”“同伴情景式健康教育”“动态血糖监测曲线图”等多种干预模式。

3 T2DM病人健康教育相关理论依据

3.1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是最早运用于个体健康行为解释和预测的理论模型, 该模式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由Rosen stock提出并由Becker和Mai man加以修订。该模式强调个体对行为改变的态度和信念是决定其是否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 认为个体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4种信念有关:感知到疾病的易感性;感知到疾病的严重性;感知到行为转变的好处;感知到行为转变的障碍。本研究依据此模式来帮助病人改变健康危险行为,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积极的遵医行为。

3.2 延续护理

3.2.1 延续护理的内涵

延续性护理是近年来护理研究工作中新的发展方向, 与传统的护理相比, 其对护理的时间以及范围进行了加深, 作为院外护理成为了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18]。2003年, 美国老年协会对延续性护理的定义为:经过合理、科学的计划实施, 保证病人在不同的健康护理场所或同一健康护理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护理, 一般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 包括经由医院制订的出院计划、转诊、病人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

3.2.2 延续护理在T2DM病人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多数T2DM病人疾病知识缺乏, 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减弱, 造成疾病反复,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9]。T2DM健康教育是T2DM综合治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病人的治疗常在门诊进行, 单次门诊访视病人及家属很难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为了填补这一空白, 研究者们开始将延续护理应用其中。魏梅等[7]就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改善T2DM病人疗效以及生活质量进行了观察, 发现经过1年的延续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说明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起到配合药物治疗、提高疗效的作用。褚宝玉[19]认为, 延续护理为出院后的T2DM病人提供不间断护理, 保证了健康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对教育重点不断强化, 使病人获得了DM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 能有力的转变病人的观念, 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监测血糖的有效性,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2.3 延续护理存在的不足

目前延续护理开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目前我国的社区网络尚未完善, 人力资源较少, 社会认可程度较低, 延续护理实施情况从总体来说仍然不高, 参与此项工作的护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延续护理的操作流程均无相关指导及标准, 势必会降低病人的满意度。所以, 应大力培养专科护士来弥补医护工作的不足, 制定健全的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 医护之间共同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针对不同病人实施个体化的连续性护理计划。

3.3 奥马哈 (Omaha) 系统理论

国际护士会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 指出, 如果没有自己的标准化语言, 护理在医疗卫生保健系统中的作用就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其价值和重要性也不会得到认识和回报[20]。美国护理标准化用语系统发展较早, 目前已有12种护理标准化语言被美国护士协会认可, 现应用于不同的医疗护理机构[21]。我国护理标准化语言发展缓慢, 20世纪80年代引进北美护理诊断分类 (NANDA) 应用于医院内临床护理, 而在门诊还没有标准化语言应用的研究。

3.3.1 奥马哈系统的由来

奥马哈系统是美国护士协会认可的12种护理标准化语言之一。它的形成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区护理及家访护理任务的增多, 研制者根据社区护士的实际工作经历,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和结局模式、纽曼系统理论为支撑, 以Weed[22]的问题为导向方法为其解决问题的依据, 结合应用护理程序于评估记录之中, 制定而成的一种标准化护理语言分类系统, 包括问题分类系统、干预系统和效果评价系统三部分[23]。在国外, 该系统已被广泛运用于多个护理研究领域并得到多方认可[24]。

3.3.2 奥马哈系统的在国内的应用

近年来有部分地区的护理专家引进该系统的框架应用于出院后病人延续护理的研究[25,26], 但还少见进行相关研究的报道。黄金月[27]回顾了近10年来在中国不同地区, 以不同疾病人群和护士为对象, 跨越医院、门诊、社区和家庭的社区护理或延续护理实践的研究, 阐述了奥马哈系统在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设计研究干预方案、诊断研究对象的健康问题、检视护理活动或于预内容和评价研究成效方面的应用和成效。认为护理研究人员可灵活地应用奥马哈系统解决多种研究问题, 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实践和研究中推广应用。谭晓青等[28]引进美国标准化护理语言-奥马哈系统, 构建居家访视流程和评价访视成效的模式, 随机选择60例居家慢性病病人 (脑卒中、高血压、T2DM病人各20例) 进行访视。应用居家访视效果评分表, 对病人存在问题认知、行为及状况进行评分, 排列问题的优先顺序后进行干预。

3.3.3 奥马哈系统在T2DM病人护理干预中应用的必要性

目前T2DM护理干预的记录模式没有记录或者采用的是自行设计的表格, 应用的是描述性记录形式, 不规范且不全面。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护理语言及分类系统, 不能将护理文件的信息进行编码, 未编码的数据不能进入信息系统, 也就无法将病人的护理信息整合入门诊电子健康档案, 使护理信息的获得、应用和交流受到限制, 导致缺乏相关数据来支持护理实践的效益和护理对病人结局的贡献, 而使护理的价值被整个社会低估, 严重阻碍了护理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我国护理干预的记录模式不规范、不完善的现状, 有必要引进国际上认可的护理标准化语言系统, 并在我国护理干预的记录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访视流程及记录系统, 规范并促进门诊访视的发展。

4 小结

13.情商2读后感 篇十三

一开始有两个重要概念,一是小路神经系统,是下意识(本能和很深的习惯)运行的神经系统,它的运行是自动的,不费我们任何力气,而且速度非常快。二是大路神经系统,其特征是系统性和条理性非常强,需要人们有意识的加以控制。

恐惧、害怕、愤怒、性(欲望)、爱和关心、面部肌肉、某些行为的传染、(个人的观念、思想、理论体系)等是小路神经系统控制的。同情心也是一种本能,但为何人们对需要帮助的视而不见,是因为被冷酷压抑住了。

宽容、理解、同理心、说谎、欺骗等是大路神经系统控制的。

我们的记忆总是处于不断重构的过程当中,只要我们回忆某次经历,大脑就会根据我们现在的兴趣和理解来更新它,在细胞层面上意味着它会被重新巩固,随后新合成的蛋白质会稍微改变它的化学构成,调整的具体情况取决于我们回忆时出现的新信息。如果我们只是重新经历同样的恐惧,那么这种恐惧就会进一步加深。因此,治疗恐惧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恐惧的神经细胞。治疗恐惧和控制愤怒都可以通过缓慢的腹部呼吸使人们平静下来。

当一个人习惯于对别人不闻不问之后,他就会沦为黑三类:自恋者、权谋政治家、精神病患者。其共同特点就是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恶毒和奸诈、自私和好斗、冷酷无情。自恋者行为的驱动力就是对荣誉的渴望。他们厌恶常规,面对困难的挑战时会十分兴奋。婴儿时期开始成为核心并受宠,其他人围着并先满足他的需要。因此具有自爱和自信意识,但最关键是缺乏同理心。权谋政治家是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和自恋者一样,都以功利的眼光看待别人,把别人看做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精神病患者和前两者不同的地方是没有焦虑和恐惧的心理,他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欺骗并漠视他人,而且毫无羞愧悔改之心。

出生时大脑的重量为400克左右,两年后为1000克左右,成年后为1400克左右。

错误的以为只要孩子能够避开所有的挫折,长大后就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过度的保护实际上时一种剥夺,因为缺乏对压力和恢复力的训练。

爱主要有三个方面:依恋、照料、性。依恋风格有安全型、回避型、忧虑型。从最新的离婚案例中看出,王菲应该属于回避型。而我自己则属于忧虑型。菲鹏之间性方面不和谐,鹏对菲是依恋的,但菲不觉得鹏可以依恋,而富足的生活让照料又谈不上,因此,离婚几乎是必然。

依赖性特别强的人或许可以为对方提供一个安全基地,但是却无法成为安全避风港。回避型的人通常能够给对方流出足够的空间,但是他们无法为对方提供舒适的安全基地,因此无法为对方提供情感安慰。忧虑型的人过于关注自己的痛苦反应,因此不会去实施帮助,而回避型的人不会感到不安,也不会提供帮助。

弗洛伊德问:女人究竟想要什么?,爱泼斯坦答:一个关心自己需求的伴侣。高特曼博士称:配偶是否能够满足对方神经系统的主要需求决定了他们的婚姻是否能够长久。如果某项基本需求,比如性或照料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处于一种持续的不满状态,会表现为不可名状的挫败感,也可能明显地表现为对对方的怨恨。这种小路神经系统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情况会越来越糟。伤害性最大的表情时厌恶或者轻蔑。轻蔑不仅是对别人意见的不赞同,而是彻头彻尾的侮辱。它传达的信息是别人根本不配做自己的同理心对象,更不配得到自己的爱。

压力下的人的倒U型曲线很直观,压力小的左边会产生厌倦和漠不关心等心态,到倒U型顶点时,会产生最佳认知状态,压力持续增大后,会出现焦虑并最终崩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强制性的3天到一周时间要看完一本书,这个压力对我好像过大了。目前的焦虑告诉我,要调整了。

14.读后感习作教案2 篇十四

1、师:小朋友,我已经认识了你们中的很多人,你们相不相信啊?……

师:不相信啊?那就让我来说一说我是怎么认识你们的。有的同学在位子上悄悄地打量着我,悄悄地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呢?和我们以前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样的小朋友,我就叫他小好奇。刚才有这种想法的同学,冲我眨眨眼睛吧。(师观察学生。)

师:还有一些同学,坐得很端正,眼睛睁得大大地看着我,好像在说,我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样的同学啊,我就叫他聪明豆。觉得自己是聪明豆的同学给老师一个微笑吧。

师:这么多聪明豆啊!那我觉得你们不光叫聪明豆,还可以叫自信豆。下面我要送给小好奇、聪明豆、自信豆一个故事。

2、在早些时候,同时有三位年轻人为图书馆抄书。其中有一个人,抄书时非常认真,一切按照原样来抄写,后来他成为一名记录员;还有一位年轻人一边抄写,一边将不通顺的句子进行修改,后来这个人成为了作家。最后一个年轻人,一边抄写,一边写笔记,将自己的观点、自己读书的体会、心得都记录了下来,不仅如此,遇到错误的观点,还进行大胆的批判,写出读后感。这个年轻人就是毛泽东。听完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3、看来写读后感真的很重要,它能让一个人读书时,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二、了解什么是读后感。

1、什么是读后感呢?请看这篇范文。指四名同学朗读比赛。其他同学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位同学读书。

2、指名回答,并小结:(出示课件)

三、阅读范文,感悟写法

1.请继续自由阅读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思考:关于写读后感,你有什么启发?

2、交流讨论,习得写法。

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将一般写法标在大屏幕读后感范文的一边)开头:交代篇名或书名,概括文章的大意或中心思想。作为优秀的读后感,引述原文部分一定要精炼、概括,千万不能写成“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更不能改变原文的意思。

主干:利用联想或议论,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写出自己深刻的感受;不要面面俱到,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文章的“感”一定要比“文”多。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名人成功的经历等,这样会使你的文章内容更丰富,并且更有说服力。

结尾:简洁明快,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可以照应开头,强调自己的观点,前后连贯。力求做到真挚自然,恰如其分。

起题:读后感最好不要直接以“×××读后感”、“读×××有感”等形式命题,应根据自己所感的主题来命题,为了点明文章体裁,可加以“×××读后感”、“读×××有感”等副标题。出示课件。欣赏正题。

四、独立选材、激情写作

1、这个学期一开学,我给我班上的孩子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出示《时光老人和流浪汉》分角色朗读,想想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2、听了这个故事,心中有哪些想法?能将你的感受概括一下,起个读后感的标题吧。

随机指导表达自己的读后感: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流浪汉?你会送什么名言警句给他,让他警醒也好好珍惜时间呢?……你能举些抓紧时间的名人故事或生活中的人给他听,进一步感动他么?……你有什么抓紧时间的好办法要告诉他?将同学引的材料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工整地板演在黑板上,标上序号。

3、我们读了这个故事有这么多的感触想起了这么多资料,不能都写,怎么办呢?(只有抓住一点才能写深刻,否则泛泛而谈,就变成了空喊口号了。根据自己的主要感受选择材料吧。)谁来说说你的正题和所选的材料?

4、你觉得他们选的材料合适么?

五、直抒胸臆,真情习作。

1、同学们,一本好书,一个好的故事,读后会有很多感受。让我们就《时光老人与流浪汉》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2、老师巡视,评选最佳标题、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感想、最佳文面、最佳……越多越好,以备赏析。

六、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评价、修改。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参与评价;注意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积极评价;对于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协商的形式达成共识。评选最佳,激发兴趣。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挑选等多种形式。

2、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出示课件: 容易犯的三大毛病:(出示投影片)

3、结合板书总结写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亮出观点 介绍作品 表达感受 引用资料 总结体会 开门见山 不宜过多 情感真实 恰当相关 照应开头

4、自我挑战:(出示课件)

七、总结习作成果,鼓励勤写读后感

祖国文字浩淼而深厚,很多文章让我们读了都感觉余音绕梁,深受启发。请同学们在今后读书时,时常拿起自己的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让我们的感想之花处处绽放,让我们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成为像毛主席那样有思想的人吧!

好读书

——读《窃读记》有感

月亮从东方悄悄露出笑脸,她像一个文静含羞的姑娘,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我坐在书桌旁,随手翻开语文书中的第1课《窃读记》,不禁细细地品味起来。

《窃读记》一文主要讲了林海音童年时代因无钱买书,所以只好在书店里窃读,窃读的滋味让林海音感到快乐、惧怕。其中使我感动、深有体会的句子很多,下面就由我来和你们分享分享吧!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只饿狼,贪婪地读着……”林海音将满怀读书渴望的自己比作一只饿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林海音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

看看作者,再想想自己,觉得十分惭愧。有哪位同学能说,你要买对学习有帮助的书而家长不同意呢?没有。家长一听,就会立刻去买,一分钟也不会耽误。可我们有林海音那样热爱书籍、渴望读书吗?看书,不是走马观花,简简单单看一看,就是只看头、不读尾,还有的是书买回来后,连翻也不翻;甚至有时候是家长逼着看书。看看吧!我们与林海音的差别多大啊!

记得有一次,我回到家,早早地做完作业,以飞快的速度跑到电脑前,将电脑打开,进入4399小游戏这个网站,玩起了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丝毫不管书架上的那些书,白白浪费了时光,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呀!

朋友们,让我们记住课文中国文老师的一句话吧:“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是啊!吃饭能提供我们物质营养,而读书是给我们提供精神营养。这两种营养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的!

窃读记

林海音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切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上。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10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整本书:“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心灵确实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发作,而且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的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去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能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没看见那本书,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那么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了下去。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光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了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今天,我读了《读者》杂志上一篇叫《窃读记》的文章。让我难以相信的是人世间还有小孩渴望读书,却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没有钱买书,只好到书店“窃读”。

当我一口气把它读完时,我被窃读者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书中的小孩喜爱读书达到了入魔的程度,可就因为家境贫寒没钱买书,迫不得已,每天下课后急忙赶到“文化街”,那里书店林立,那样她就可以混进买书的人群中,有更多的机会去读一些自己喜爱的书。一页,两页……她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读着。她很快乐,也很惧怕。快乐的是读到了自己喜爱的书,恐惧的是怕被店主发现,可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一次,在一家书店读一本书,因为文章太长,每天都要去读,终于被店主发现,“有钱就买书看,没钱在这里混什么。”她遭了羞辱,被赶出了书店。我实在想不通,面对一个无钱买书又渴望读书的穷学生,店主怎能这样对待她?

不过,世上的爱还是很多的。当这个小女孩抑制不住书的诱惑,胆颤地走进另一家书店,提心吊胆地读那没有读完的书时,好心的店主叔叔满足了这个穷学生的愿望。

书读到这儿,看到家里满屋的书,我内心一阵愧疚。我们这一代吃得好穿得好睡得香,是在浓浓的爱里长大的,为什么不紧紧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好好读书呢?

《窃读记》讲的是作者喜欢阅读,时刻都想着阅读的感人事迹。因为当时作者家里很穷,买不起书,就想了一个好办法---窃读。每当走过书店的店门,他都会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发现一本好书,他就会如饥似渴的读下去、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简直象一个饥饿的婴儿,贪婪地吸食着营养。他喜爱阅读,甚至有时盼望着雨天的到来,因为雨天他可以在书店里多停留一会……他很快乐却也很惧怕!惧怕这窃读的滋味!……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作者的精神所打动!为他的求学精神和他那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是当年的作者无法相比的,可我们的行为有时会让人汗颜!坐在明亮的教室中,大脑中想着捕鱼!没有用过的本子拿来叠纸飞机,甚至有的同学不但自己不学还在课堂上捣乱,影响其他同学……真是古人读书要窃,我们有书却不读!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的人生!一本好书,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就是和贤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从书中汲取营养,会帮我们更好地到达成功的彼岸!朋友们,让我们向作者学习,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与书籍相伴吧!

《窃读记》中“窃”总有一丝不光彩的含义,“窃读”?怀着好奇,我仔细地品味这篇文章。

“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这多少有点逆向思维,回家去美美地往嘴里塞着零食,还欣赏着电视机奉献的精彩卡通,多带劲呀!干嘛跑去书店站酸了腿呢?读到这里,我忽然对作者有了第一印象:傻里傻气——因为书!

“从大人的腋下逃票”为进书店门口,小作者首闯第一关;“逢上顾客满盈”,学会把自己隐藏起来,贴在大人身边,至少可以光明正大读上几本书;逢上下雨,以避雨为由,在书店“磨蹭”时光……这一切“花招”,给了我第二个印象;聪明绝顶——因为书!

在书海中畅游,忘记了一切概念。“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地亮了起来”这时的“我”才也猛然发现自己处于现实这个空间。空着肚子看书可不是一件舒服事,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竟能熬过两个多钟头,看着作者的身影,我的第三感也油然而生;执着——因为书!

百思不得其解,小女孩的动力从何而生?回答是:书的魅力!书,我素不知道竟能拥有如此强效的魔力。作者结尾处作了精辟地回答:“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每逢读书,难道没有一种汲取智慧的愉悦吗?难怪她“脚站得有些麻木,却浑身有轻松之感。”

仔细地品尝完《窃读记》,脑中浮现出了写自古勤读书的程度的词儿:“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孜孜不倦……”这些词儿,仿佛在鼓励我,嗯,我想,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勤读书,积累更多的词汇,让我的“优势”如虎添翼,“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从书中了解世界,我正陶醉其中,又有一种冲动劲涌上心头,我甚至还想写一本书呢!

品读《窃读记》中我发现我正在一点点长大…… 《窃读记》读后感

今天我看到这样一则故事,题目是《窃读记》。这则故事写了一个人把读书看成吃饭一样。其实读书不仅没有坏处,而且对人有益的。

这个人,一有时间就跨进书店急忙打开书,躲在一角边,一页,两页,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她很快乐,也很惧怕——

这种读书的滋味!她害怕被书店的老板发现,所以进来看书时,把自己藏起来。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才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现实生活中,只要一打开书,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书的征服;是你征服了书,还是书征服了你,还是书与你之间正在互相征服之中?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管答案是什么,都包含着一个意思——成长。

或许书征服了你,那就意味着你被书迷住了。这时的你,沉迷在书里,忘了吃饭;忘了睡觉……祖宗的遗训,先哲的思想,人类几千年的文明,都通过书向你灌输,默默地影响着你,教育着你,陶冶着你……在这样的氛围里,你长大了。

或许你和书之间在互相征服,那就更有意思了。你的脑海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问题层出不穷,征服永无止境,你每时每刻都处于成长之中。

我们小学生正处成长阶段,读书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记住《窍读记》这个故事,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多读书,灵活运用大脑,让它在我们将来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其作用,发挥其威力。

《窃读记》读后感

“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我就读过这么一些好文章,有感人至深的《藏羚羊的跪拜》,有妙趣横生的《巨人的花园》„„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学期学过的课文《窃读记》,刚读完,我的心就像平静的湖面有风拂过一样,激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窃读记》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每天放学后急匆匆赶到书店偷偷读书的情景,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这种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是那么强烈呀!当我读到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时候,我浮想联翩,为什么说我们是读书长大的呢?后来,我翻看了资料,终于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吃饭是为了长身体,读书是为了长见识,我们不但需要吃饭,更需要读书,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许多名人也曾经用一些警句提醒我们,像列宁的“书籍是巨大的力量”;歌德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些名言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记得一个星期六,我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心想:这下,我可以轻轻松松地玩了。就当我刚要走出家门的时候,爸爸问:“采奕,作业做完了吗?”我得意扬扬地说:“早就做好了,我现在要出去玩了!”爸爸严肃地说:“你现在看书去。”“老师没有布置看书这个作业呀!”我反驳道,这时,爸爸温和地说:“孩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点书,你就会有很多的收获!”听了爸爸的话后,我突然想起《窃读记》中的那个小女孩林海音,她多么爱学习呀!我便回到书房,专心致志地看起书来。啊!书中真的有很多的乐趣呀!我不禁笑了起来,沉浸在读书的乐趣里。

《窃读记》让我知道了: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田,像朋友一样陪伴我的人生,像钥匙一样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宝库,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相伴呢?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我在书中成长——读《窃读记》有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窃读记》?“窃”总有一丝不光彩的含义,“窃读”?怀着好奇,我仔细地品味这篇文章。

“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这多少有点逆向思维,回家去美美地往嘴里塞着零食,还欣赏着电视机奉献的精彩卡通,多带劲呀!干嘛跑去书店站酸了腿呢?读到这里,我忽然对作者有了第一印象:傻里傻气——因为书!

“从大人的腋下逃票”为进书店门口,小作者首闯第一关;“逢上顾客满盈”,学会把自己隐藏起来,贴在大人身边,至少可以光明正大读上几本书;逢上下雨,以避雨为由,在书店“磨蹭”时光……这一切“花招”,给了我第二个印象;聪明绝顶——因为书!

在书海中畅游,忘记了一切概念。“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地亮了起来”这时的“我”才也猛然发现自己处于现实这个空间。空着肚子看书可不是一件舒服事,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竟能熬过两个多钟头,看着作者的身影,我的第三感也油然而生;执着——因为书!

百思不得其解,小女孩的动力从何而生?回答是:书的魅力!书,我素不知道竟能拥有如此强效的魔力。作者结尾处作了精辟地回答:“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每逢读书,难道没有一种汲取智慧的愉悦吗?难怪她“脚站得有些麻木,却浑身有轻松之感。”

仔细地品尝完《窃读记》,脑中浮现出了写自古勤读书的程度的词儿:“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孜孜不倦……”这些词儿,仿佛在鼓励我,嗯,我想,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勤读书,积累更多的词汇,让我的“优势”如虎添翼,“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从书中了解世界,我正陶醉其中,又有一种冲动劲涌上心头,我甚至还想写一本书呢!

在品读《窃读记》中我发现我正在一点点长大……

《窃读记》原文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曾经有一天,我偶然走过书店的窗前,窗前刚好摆了几本慕名很久而无缘一读的名著,欲望推动着我,不由得走进书店,想打听一下它的价钱。也许是我太矮小了,不引人注意,竟没有人过来招呼,我就随便翻开一本摆在长桌上的书,慢慢读下去,读了一会儿仍没有人理会,而书中的故事已使我全神贯注,舍不得放下了。直到好大工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其事似的问他价钱,我明知道,任何便宜价钱对于我都是枉然的,我绝没有多余的钱去买。

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钱读书的门径。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

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我希望到顾客正多着的书店,就是因为那样可以把矮小的我挤进去,而不致被人注意。偶然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买一本的,实在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感谢雨水的灌溉,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赶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但我也不是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的人,当三阳春正上座,飘来一阵阵炒菜香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个白日梦:如果袋中有钱该多么好?到三阳春吃碗热热的排骨大面,回来这里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弹簧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明明知道回家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可是求知的欲望这么迫切,使我舍不得放弃任何捉住的窃读机会。

为了解决肚子的饥饿,我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临时买上两个铜板(两个铜板或许有)的花生米放在制服口袋里,当智慧之田丰收,而胃袋求救的时候,我便从口袋里掏出花生米来救急。要注意的是花生皮必须留在口袋里,回到家把口袋翻过来,细碎的花生皮便像雪花样地飞落下来。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有一次刚好读到一首真像为我写照的小诗时,更增加了我的悲愤。那小诗是一个外国女诗人的手笔,我曾抄录下来,贴在床前,伤心地一遍遍读着。小诗说:

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读时好似想一口气念完。

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我看见他很快地向小孩招呼:

“你从来没有买过书,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

穷人有好多苦痛,富的永远没有尝过。

我不久又看见一个小孩,他脸上老是有菜色,那天最少是没有吃过东西——

他对酒店的冻肉用眼睛去享受。

我想着这个小孩情形必定更苦,这么饿着,想着,这样一个便士也没有。

对着烹得精美的好肉空望,他免不了希望他生来没有学会吃东西。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心灵也得到了成长。

学习作者这种爱书的精神,用无穷的知识来丰富我的课外活动 我以后也要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文章里令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

仔细想想,这句话有着很深的含义。老师告诉我们,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对我们来说,书籍和粮食同样重要,因为书籍就是我们的精神粮食,它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可见,读书是多么重要啊!

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田,像朋友一样陪伴我的人生,像钥匙一样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宝库,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相伴呢?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刚读完,我的心就像平静的湖面有风拂过一样,激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老师没有布置看书这个作业呀

当我一口气把它读完时,我被窃读者的行为深深地震撼了

我内心一阵愧疚

我们这一代吃得好穿得好睡得香,是在浓浓的爱里长大的,为什么不紧紧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好好读书呢?

让我难以相信的是人世间还有小孩渴望读书,却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没有钱买书,只好到书店“窃读”。

沉迷在书里,忘了吃饭;忘了睡觉……祖宗的遗训,先哲的思想,人类几千年的文明,都通过书向你灌输,默默地影响着你,教育着你,陶冶着你……在这样的氛围里,你长大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爱上读书吧,它是你飞翔的翅膀!我也深深地反省着自己

我们多么需要这种如饥似渴,学无止境的读书精神啊!

作者读书已经读到了忘我的境界,似乎整个人融进了书里,一时半会儿还醒不过来!

这句话我会铭记在心,永远不会忘记!

童年时代的窃读使她长大后变成了一名作家,窃读的时候很惧怕,可是得到知识时很快乐,她就是女作家林海音。她小时侯,家境贫寒,没有多少钱买书,可是她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不多因此她在放学后就到书店去窃读。

童年时代她窃读让她作文写得很好,才会出此成绩,长大以后当了作家,现在的孩子们根本不需要窃读,因为现在不管在哪个书店都可以免费看书,买不买都没关系,给大家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是现代社会与林海音童年时代的不同之处,现在比原来先进多了,有好的环境读书,所以,我们应该认真读书,合上书本,我暗暗对自己说:我们要

珍惜眼前的时光,不浪费一分一秒,好好读书,将来成为一名……,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到脸上发热。它使我想起了一件事。

一天上午,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书,我挑了很多,如《智慧背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昆虫记》、《爱的教育》........妈妈都一一给我买下了,可是买回家后,我就不愿意看了。下午,作业做完后,我闲极无聊的摆弄起一支笔来,妈妈看见了当时有点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对我说:“乖,休息一会儿后看点书。”“不想看”我头也不抬的说,“这些书可都是你自己挑的!”妈妈有些生气,我冲她瞥瞥嘴,不情不愿的拿起书看了起来。可我看书时一点也不专心,一会儿喊肚子饿了,一会儿又说渴了,一会儿又要上厕所。表面上看我在读书,其实我的心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窃读记》?“窃”总有一丝不光彩的含义,“窃读”?怀着好奇,我仔细地品味这篇文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仔细地品尝完《窃读记》,脑中浮现出了写自古勤读书的程度的词儿 谈谈读书——读《窃读记》有感

我在书中成长——读《窃读记》有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虽然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读书,但我却不怎么爱读书。想一想从前,作者要读一本书有多困难啊,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不过,世上的爱还是很多的。

我也要像作者一样对读书如饥似渴,成为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我以后一定要像作者一样多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看些杂志,新闻,作文。如果家里的书都看完了也可以到书店看,书店什么书都有,不怕没得看。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的领路人,从黑暗,通向阶梯,带我一步步走向光明。我的书架里有许许多多的书,都非常好看。可我一回家就写作业,还要复习,没有时间去看这些书,就这样一天两天的搁在那里。

第一课就让我受益匪浅。

上一篇: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下一篇:后进生转化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