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13篇)
1.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一
四川省示范项目-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定制报告,我们将根据客户不同类型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企业项目立 项、贷 款、融 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用于:
1、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5、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程序框图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根据项目的不同会略有调整)第一章 总 论
1.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1.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名称
1.1.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性质 1.1.3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地点 1.1.4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单位 1.1.5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法人代表 1.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规模 1.3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内容 1.4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项目总投资 1.5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资金筹措 1.6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期限 1.7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效益 1.8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10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背景
2.1.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 2.1.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提出的理由 2.1.3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发展背景 2.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实现产业化经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需要
2.2.2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增效、增收的需要 2.2.3是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
3.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市场分析 3.1.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市场近况 3.1.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市场划分 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
3.1.4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 市场总结 3.1.5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机会分析 3.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市场定位 3.3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的SWOT分析 3.3.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优势(STRENGTH)3.3.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劣势(WEAKNESS)3.3.3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机会(OPPORTUNIES)3.3.4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威胁(THREATS)3.4营销策略 3.4.1营销主题 3.4.2广告创意 3.4.3营销策略 3.4.4宣传推广策略 3.4.5促销策略
第四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区建设条件 4.1选址原则与要求
4.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选址方案 4.3建设地点地理位置
4.4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区概况 4.4.1自然环境 4.4.2资源条件
4.5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4.5.1政策环境 4.5.2资源优势 4.5.3科技开发能力 4.6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
第五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设方案
5.1总体规划 5.1.1设计依据 5.1.2规划设计构思 5.1.3指导原则 5.1.4规划目标
5.2总平面布置及道路景观设计 5.2.1总平面布置 5.2.2道路及景观设计
5.2.3竖向设计 5.2.4技术指标 5.3建筑单体设计 5.3.1平面设计 5.3.2立面设计 5.4结构设计 5.4.1工程概况 5.4.2设计依据 5.4.3基础设计 5.4.4结构选型
5.4.5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5.4.6主要结构材料 5.5公用辅助工程 5.5.1给排水工程 5.5.2暖通工程 5.5.3电气工程 5.5.4燃气工程 5.5.5人防设计 5.5.6无障碍设计
第六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1施工期污染源 6.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3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6.3.1大气污染源分析 6.3.2水污染源分析 6.3.3环境保护措施 6.4公众参与
第七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卫生防疫 7.2消防
7.2.1消防给水系统 7.2.2防排烟系统 7.2.3电气消防
第八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8.1节能 8.1.1设计依据
8.1.2能源配置与能耗分析 8.1.3节能技术措施
8.2节水 8.2.1水环境
8.2.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 8.2.3节水器具应用 8.3太阳能利用
第九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
9.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组织管理 9.1.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 9.1.2人力资源配置 9.2物业管理 9.2.1物业服务内容 9.2.2物业服务标准
9.3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 10.1.1估算依据
10.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 10.1.3投资估算 10.2资金筹措
10.3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一章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工程招标方案.1 总则.2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11.3 招标内容
第十二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效益分析
1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12.2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12.2.1 成本费用估算 12.2.2收入及税金估算 12.3 财务效益分析
12.3.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损益分析 12.3.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2.4盈亏平衡分析 12.5敏感性分析 12.6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第十三章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结论与建议
13.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结论 13.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议
附表: 表
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
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
5、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
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
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
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
9、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
10、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
11、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
12、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
1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
14、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资产负债表 表
1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PPP模式-物有所值及财政承受能力评价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建议书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申请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商业计划书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规模化肉牛养殖现代化产业链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2.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二
江苏省一向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00年以来,江苏省在国家有关现代服务业政策的指导下,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等政策,实现了现代服务业稳步快速发展,这对江苏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正在推动江苏从现代工业社会向现代服务型社会转变。在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基础上,面对进一步加快和提升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江苏省现代服务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有必要深入分析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中的各个产业,分析比较其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中的主导产业,才能进一步有的放矢地提出培育政策,这对加快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对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结构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而目前学界对于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研究,一方面没有出现普遍认可的选择方法,另一方面陆续出现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针对某一个城市而言的,在省域这个层面上的研究还没有权威的成果。由此,本文将积极探索选择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育政策。
二、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选择
科学合理地选择主导产业是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育政策的前提。选择主导产业是一种综合评价,不仅要考虑一个产业自身发展的状况,还要考虑其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影响和作用,所选出的主导产业不仅要求在省内比其他产业更有综合优势,而且也应该是江苏省相比其他省份的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同时也应该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的。所以,本文将采用指标体系评分与区位商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选择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1、指标体系综合评分。
目前学界对制造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方法。考察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和评价指标,可以发现一般都主要表达几个方面的因素:产业竞争力、产业的关联效应、产业的发展潜力以及产业的社会效益等,其中又主要包含技术进步因素、产值相对规模、固定资产相对规模、前向和后向关联效应、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能耗因素、利税规模和吸引就业能力等次一级因素。
以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常用的指标为参考构建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业的产品和经营都有与制造业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能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产业首先要求已经具备相当的产业规模,虽然不要求在产业规模上有绝对优势,但是如果规模过小将无法发挥该产业的导向作用,对其他产业发展也不会产生显著的推动和带动。服务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及推动作用的实现与制造业不同,目前也无法进行定量的说明。其次,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对经济发展有引领性和导向性,代表着产业发展的趋势,所以应该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再次,主导产业一般是政策扶持的重点对象,是经济体新的快速增长点,作为主导产业应该有较好的综合社会效益和发展潜力。所以,参考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点和主导产业的涵义,本文从产业竞争力、产业技术进步、产业社会效益和产业发展潜力几方面来综合比较各个产业的情况,建立一个包括目标层、三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表1),这样可以尽可能全面地进行评价。
1、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产业竞争力下有产值比率、产业贡献率和产业关联效应三个二级指标,分别反映一个产业的总体规模、发展速度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和其对相关产业的推动和带动作用。技术进步指标下有劳动生产率一个二级指标,反映的是一个产业的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水平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之一。社会效益指标下有人均净税额、人均劳动报酬、和劳动力比例三个二级指标,人均净税额可以体现一产业给公共财政带来的贡献,人均劳动报酬可以反映一产业改善居民物质生活、促进国内消费的能力,而劳动力比例则能说明一产业对当前重大的就业问题的解决能力。发展潜力指标下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两个二级指标,反映该产业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
现代服务业目前还没有为政府和学界所认可的统一分类,根据其定义以及高成长性、高增值性、以及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高密集度的特征来考察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年鉴中服务业所包含的十四个产业,将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三个在我国现阶段具有比较明显政府行为特点的行业排出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选择范围之外。考虑到其他十一个产业到目前为止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信息化、网络化改造,都包含着具有现代服务业特点的部分,所以以这十一个产业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范围。
选取2007年这十一个产业的数据经计算处理得到相关指标,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因子分析(1),得到综合评分的结果(表2):
从表2来看,综合得分排名前六位的产业的得分均大于零,第七名及以后的得分在零以下,说明
从六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来看总分排名靠后的产业不具有产业综合优势,以此判断第七名及以后的产业不选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来看,在排名前六位的产业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三位的批发和零售业因为其产业的规模大、产值高、从业人员多的特性,使得其因子1得分排名第一,拉高了它的综合得分,但是它的因子2得分最低,说明从技术等因素来看该产业并不能显示现代服务业的高成长性、高增值性以及知识、技术资源高密集度的特征,所以将不列为进一步分析的对象。综合排名第五位的居民与其他服务业是直接满足居民物质生活中的多种需要的服务业,它与居民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它与其他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关联度很低,其发展对其他产业的推动、带动作用很小,不符合主导产业高关联度的特征。所以,居民与其他服务业不列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进一步分析的对象。对于综合得分排名前六位的其他四个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软件业和物流业还要进行进一步分析。
2、区位商综合分析。
运用区位商指标作为对综合得分排名靠前的四个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软件业和物流业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区位商是一个地区某产业的产值与该地区总产值的比除以全国这个产业的产值与全国总产值的比,意在以全国某产业的产值比率为基准衡量一个地区在该产业上是否有优势,如果区位商大于1则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发展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产业优势,小于1则没有优势。本节将在考察区位商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现实因素综合分析来确定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运用2007的数据(1)计算出江苏省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软件业和物流业四个产业的区位商(表3)。
金融业的因子分析综合得分最高,而且区位商显示金融业已经是江苏省的优势产业。金融业本身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所在。江苏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三,服务业产值排名全国第二,东邻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本身具有优越的开放性地理位置,这些使金融业的发展、改革和创新都具有优势,活跃的经济和规模较大的总量则是金融业快速和规范发展的天然沃土。同时金融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配套程度高,对其推动作用大。所以可以确定金融业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现代服务业中的房地产业是指为房地产的开发经营、交易、租赁等活动提供相关信息、管理等服务的行业的集合,应该称为房地产中介服务业,主要包括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估价和房地产经纪三部分,不包括房地产的建筑开发。目前统计数据中对房地产业与房地产中介业没有做区分,因此缺乏说明力。与其他产业相比,房地产中介业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还不成熟,行业依附性强,受房地产市场价格影响剧烈,企业规模小,抵抗风险的能力低,监管滞后,其本身也不具备主导产业的特征,故不能将其选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信息软件业的区位商显示其不是江苏省的优势产业,而且发展相对滞后。但是信息软件业对国民经济的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巨大,是突显现代服务业高成长性、高增值性、以及知识、技术资源高密集度的基本特征的重要产业,是提升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根本产业,并且它与制造业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对加快江苏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都有重大意义。因此,信息软件业应该被确定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借助后发优势,加快其发展,使其成为江苏省的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
江苏省物流业的发展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新兴的第三方物流方面的发展江苏省要领先于全国水平。除了具有区位和经济基础优势外,已经形成了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全省目前已有各级物流中心基地16家,这些物流基地充分依托港口、开发区和大型专业市场,提供配套的仓储和运输服务,相互连接重合,其服务辐射影响到整个长江三角洲和邻近省市。物流业的发展对提升江苏省整体的流通效率和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效率有显著作用。所以,物流业应该确定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综上所述,通过指标体系综合评分与区位商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金融业、信息软件业和物流业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摘要: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具有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高密集度特征的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范围内考察主导产业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指标体系综合评分与区位商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确定金融业、信息软件业和物流业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针对这几个产业提出政策将有利于主导产业本身及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江苏省
参考文献
[1]刘志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决定因素与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2005,(6).
[2]李朝鲜,李宝仁.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任英华,邱碧槐,朱凤梅.现代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9,(13).
[4]焦军普.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主导产业的优选[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
3.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三
关键词:衡阳市;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选择;布局
一、衡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衡阳市经济迅速发展,服务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全市实现三产业增加值427.19亿元,是1978年的133倍,年均增速12.4%。“十一五”前四年衡阳市累计实现三产业增加值1321亿元,四年中最低的增速也有12.6%,最高的达到了17.2%,四年平均增速为13.9%,比“十五”期间平均增速高出了3.2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了全市服务业“十一五”计划目标。
(二)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
1978年全市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20.1%,比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少了27个百分点,比二产业的比重少了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0%左右。1999年全市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一产业占GDP的比重1.2个百分点,超过工业占GDP的比重5个百分点,达到33.9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2009年三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6.6%,与工业占GDP的比重(37%)基本持平,比一产业的比重高出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1%。
(三)行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
现代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升,成为推动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力量。2009年衡阳市现代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45%,尽管比传统服务业占比重低10个百分点处于次要地位,但比2007年的41.2%、2008年的42.6%分别增加了3.8、2.4个百分点。
二、衡阳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
由于通常人们对支柱产业选择所提出的一些理论,都是从国家出发的,因此在应用于区域支柱产业选择时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流行的区域支柱产业选择理论有“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扶植幼小产业理论”。“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强调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生产费用比其他区域“相对有利”的产业,把优势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它强调支柱产业的优势性和地域性。本文研究选取了五个单项指标,包括产业份额、产业增长弹性、完全就业系数、感应度系数以及影响力系数,并充分考虑衡阳的区域特征,结合目前公共类服务业以服务性而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为主,需将公共服务业列为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分块分批有计划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这一原则,衡阳市支柱产业的选择,分别是住宿餐饮业、租赁商务业、信息软件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根据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利于产业集群聚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前述支柱产业的选择,对衡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产业布局。
(一)理规划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区商业网点建设
以城区解放路与蒸湘路交岔口为中心向外幅射,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完善商业零售业态的结构和布局,继续大力兴办各种零售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整个商业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培养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将衡阳打造成区域性的现代物流中心。同时,加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和商业网点建设,改革农村流通体制,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整合旅游线路,形成“衡阳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旅游精品线路,使“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品六要素高度发达
推出区域联合旅游产品,科学融入中华旅游圈、中南旅游圈、湖南旅游圈,共享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商品丰富多彩,能充分满足游客需求,效益良好。
(三)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大力推进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建成一个集高速、宽带、大容量、多媒体、智能化的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实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框架、科教信息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等“四大信息系统应用工程”。开发一批大型公共数据库,推动政府、企业和个人上网,建设好农业、工业、科技、医疗、企业和个人信用等专业信息服务网,提高行政、社会公共服务、传统生产和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告业发展层次,应用新型媒体和技术,规范广告内容,提高制作水平。培养形成一批骨干广告企业。规范引进和发展法律、会计、评估、工程、市场调查等咨询、中介服务,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促进咨询中介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同时,积极鼓励衡阳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大力挖掘咨询服务领域潜力。
(四)实施旅游产品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市场化、国际化“六化”战略
不断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更加规范市场规则,使游客满意率达到95%以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形成衡阳旅游产品品牌。打造衡阳“东南亚后花园、粤港澳大靠山”和“生态福地、文化重地、宗教圣地”旅游形象。
三、衡阳市现代服务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规划,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高度重视政府在规划布局的主导作用和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商贸、旅游、现代物流、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的规划;留足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快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坚持规划先行、资源整合的原则,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街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贯彻落实好国家、省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研究制定衡阳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服务业改革,鼓励发展新兴行业,增强发展活力。加强对涉及服务业发展的价格和收费管理,规范收费公示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加大价格违法的查处力度。继续推进衡阳市旅游饭店等服务行业的改革改制步伐,加快金融、邮政及市政公共事业等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深化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公共服务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形成公平公正、统一开放的竞争环境。
(二)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
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树立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互融的新理念,自觉地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水平,用先进制造业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转变一、二产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树立专业分工、服务外包的新理念,自觉地用完善的专业化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广开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充分运用服务业引导资金,逐步增加对服务业的资金投入,对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各市区政府也要相应建立服务业引导资金,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扶持服务业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制定服务业人才规划和中长期培训计划,将服务业重点行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列入人事劳动培训的重要内容。对现代服务业所急需的人才,利用衡阳市区域人才市场平台招聘,或组织专门的招聘团组、专场招聘会,到相关的城市、大学招聘,以多种方式引进。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以事业发展留住人才。建立健全衡阳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研究衡阳市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衔接各行业发展规划。
(四)以项目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强化对重大服务业项目的组织协调,完善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库,做到建设一批、推进一批、规划一批。每年研究提出重点推进的服务业大项目,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定期跟踪,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顺应服务业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招商引资。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跨国采购中心、名牌旅行社、世界知名中介机构、研发中心等来衡落户,或通过参股、售让等方式,借助国际知名品牌效应带动提升本地服务业。整合衡阳市服务业优势资源,鼓励强强联合,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壮大旅游、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房地产等重点产业的整体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进国际贸易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做大服务业外包业务,力争“十二五”期间有较大突破。
参考文献:
[1]何燕子.产业选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J].经济经纬,2005,(2).
[2]潘小林,徐建平,诸海灵.传统工业中支柱产业选择与发展——以温州市龙湾区为例[J].浙江经济,2009,(9).
[3]申朴,孔令丞.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1).
4.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四
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粮食产业园项目总论 1.1 粮食产业园项目基本情况 1.1.1 粮食产业园项目名称 1.1.2 粮食产业园项目选址 1.1.3 粮食产业园项目承担单位 1.1.4 粮食产业园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7 粮食产业园项目建设期限 1.1.8 粮食产业园项目效益 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2.2 报告研究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2 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粮食产业园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粮食产业园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 粮食产业园项目提出理由 2.2 粮食产业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粮食产业园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2.2.2 粮食产业园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2.3有利于提升XX市产业科技含量 2.2.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第三章 粮食产业园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 粮食产业园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3.1.2 场址选择 3.2 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 自然气候条件 3.2.3 外部交通条件
3.2.4 粮食产业园项目施工条件
第四章 粮食产业园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XX市场概况
4.1.1我国粮食产业园发展现状 4.1.2我国粮食产业园市场发展前景 4.2我国XXX市场概况 4.2.1我国XXX市场应用情况 4.2.2 XXX市场情况 4.2.3 XXX市场前景 4.3 XXX行业现状
4.4 粮食产业园项目定位分析 4.4.1 粮食产业园项目整体目标 4.4.2 粮食产业园项目服务群体 4.4.3 粮食产业园项目辐射商圈 4.5 粮食产业园项目SWOT分析 4.5.1 粮食产业园项目优势-S 4.4.2 粮食产业园项目劣势-W 4.4.3 粮食产业园项目机会-O 4.4.4 粮食产业园项目威胁-T
第五章 粮食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2 规划方案
5.2.1 粮食产业园项目发展思路 5.2.2 粮食产业园项目的产业业态规划 5.3 工程设计 5.3.1 建筑设计 5.3.2 结构设计 5.4 总图布置 5.4.1 总图布置原则 5.4.2 总平面布置 5.4.3 给排水工程 5.4.4 电气工程 5.4.5 暖通工程 5.4.6 消防设施 5.4.7 道路系统 5.4.8 绿化系统
第六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1.3 环境保护标准
6.1.4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1.5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6.1.5 环境保护结论 6.2 劳动安全卫生 6.2.1 设计依据
6.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6.3 节
能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能源消耗与能耗分析 6.3.4 节能措施 6.3.5 节水措施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 组织机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7.2.1 人力资源配置 7.2.2 人员培训
第八章 粮食产业园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8.1 建设项目管理 8.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8.1.2 组织机构与分工 8.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8.2.1 施工进度安排 8.2.2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8.3 招标方案 8.3.1 概述 8.3.2 招标组织形式 8.3.3 招标方式 8.3.4 招标范围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
9.1.1 投资估算依据和范围 9.1.2 投资估算构成分析 9.1.3 粮食产业园项目投资估算 9.2 资金筹措 9.3 资金投入计划
第十章 财务分析
10.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0.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0.1.2假设条件
10.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0.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0.2.2基准收益率 10.2.3取费标准 10.2.4折旧和摊销 10.2.5税率 10.2.6公积金
10.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3.1销售收入估算 10.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0.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0.4财务分析
10.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盈亏平衡分析 10.5.2敏感性分析 10.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评价 11.1社会影响分析 11.2互适性分析 11.3社会风险分析 11.4社会效益分析 11.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12.1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1主要风险 12.1.2其它风险 12.2风险对策
第十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3.1编制依据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3.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3.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3.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3.3风险识别 13.4风险估计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3.6风险等级 13.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 粮食产业园项目结论和建议 14.1 粮食产业园项目结论 14.2 粮食产业园项目建议
财务表:
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5:粮食产业园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7-1:外购原材料估算表 表7-2: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表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7-5: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9:粮食产业园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粮食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粮食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粮食产业园项目申请报告 粮食产业园资金申请报告 粮食产业园节能评估报告 粮食产业园市场研究报告 粮食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5.农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五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项目名称.承办单位概况.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二)项目概况.拟建地点.建设规模与目标.主要建设条件.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问题与建议
二、市场分析
(一)产品市场供应分析.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国内外市场供应分析
(二)产品市场需求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
(三)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四)价格现状与分析.产品国内市场销价格.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五)市场竞争力分析.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产品目标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六)市场风险分析
三、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种植规模(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木)2 .养殖规模(畜、禽、渔).农副产品加工规模
(二)产品方案.种植业产品方案.养殖业产品方案.农副产品加工方案
四、建设场址和条件
(一)场址所在地位置现状.地点与地理位置.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改、扩建项目现有场址利用情况
(二)场址建设条件.地形、地貌、地震条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4 .土壤条件.水质条件.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水、电、汽、生活福利).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环境保护条件.拟建项目所在地区法律支持条件.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条件.施工条件
(三)条件比选.建设条件比选.建设投资比选.运营费用比选.推荐场址方案及理由(绘制场址地理位置)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种植业生产技术与流程.养殖业生产技术与流程.农副业生产技术与流程.推荐方案的生产技术与流程图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主要设备方案.种植业主要生产设备.养殖业主要生产设备.农副产品加工主要设备.推荐方案主要设备表
(三)工程方案.主要建、构筑物及结构方案.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情况.技术改造项目原有主要建、构筑物的利用情况.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六、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种植业种籽品种、质量、年需要量及供应方案
(二)养殖业良种品种、质量、年需要量有供应方案
(三)饲料品种、质量、年需要量及供应方案
(四)农药品种、质量、年需要量及供应方案
(五)肥料品种、质量、年需要量及供应方案
(六)疫苗品种,质量、年需要量及供应方案
(七)燃料品种、质量、年需要量及供应方案
(八)主要原材料燃料价格现状及预测
(九)主要原材料年需要量供应表
七、项目总体布置
(一)总体布置.项目组成及其总平面布置.分项工程的组成及平面布置.总体布置及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二)场内外运输.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三)公用工程
(四)辅助工程
八、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九、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现状调查
(二)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三)环境保护设施与投资
(四)环境影响评价
十、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项目法人组建方案.管理机构的组建方案和体系图.机构适应性分析
(二)人力资源配置
十一 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卫生防疫
(一)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二)卫生防疫
十二 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
十三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建设投资估算.流动资金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资本金筹措.债务资金筹措
十四财务评价
(一)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二)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三)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和分项成本费用估算表)
(四)财务评价报表(按总项目及分项目两级编制)
(五)财务评价招标.盈利能力分析
(1)项目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2)农户收支状况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六)不确定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编制敏感性分析表、绘制敏感性分析图).盈亏平衡分析(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十五社会评价
(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地区文化状况对项目的适应程度
(三)社会风险分析
(四)社会评价结论
十六 风险分析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二)风险程度分析
(三)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十六、结论与建议
(一)推荐方案总体描述
(二)推荐方案优缺点描述.优点.存在问题.主要争论与分歧意见
(三)结论与建议
附图、附表、附件
(一)附图1 .场址地理位置图.生产流程图.项目总体布置图
(二)附表1 .投资估算表.财务评价报表
6.xx村脱贫产业项目可行性报告 篇六
根据县扶贫办和镇党委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经村支“两委”实地考察,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发展香菇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制定发展香菇产业实施方案
一、项目村基本情况
xx镇xx村地处xx县北部,距离县城2.5公里,国土面积22.47平方公里,包括xx共8个居民组,全村耕地面积2306亩,总人口414户1165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11人。全村属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产增收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由村委对xx村原碧波园对门的15亩地予以租赁,总投资160万元,建设香菇大棚25余个,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0户56人参与经营和务工,加快脱贫致富。
三、资金来源
申请扶贫香菇产业款50万元,引进xx种植合作社投资110万元,不足资金协商扶贫贷款。
四、效益分析
经测算,项目投产后,每标准棚产值8万元,务工纯收入2.4万元,贫困户年人均收入3万元,带动致富效益明显。通过项目实施,为全村贫困户建立起稳定增收项目,全村整体脱贫致富进度积极推进。
五、保障设施
1、引进技术培训。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要求,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和全程指导,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为贫困户增收提供政策保障。
2、健全管理机制。成立由包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参与的项目领导组,实施项目筹划、建设、投产、销售、效益等全程公示、公开。
7.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七
(一) 港口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的基本内涵
港口现代航运服务产业是指以一定规模的国际贸易港口为依托, 以现代国际航运企业为对象, 集合金融、贸易、法律、咨询、政策、运输等各种服务方式所形成的综合性国际产业链。现代航运服务产业既是现代港口发展的重要内在要素, 同时也是现代航运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现代航运服务产业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二) 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的基本分类及特征
现代航运服务产业根据其提供服务的主体与客体的不同, 一般可以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类别。
1.现代航运服务上游产业
现代航运服务上游产业是指为现代国际航运提供融资保险、海事仲裁、海事规范、海事咨询、国际性航运交易、技术标准等非航运直接经营业务的服务内容, 是现代航运服务产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这类产业服务与航运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 但其对航运企业的整个运行与发展过程产生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具有较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基本特性。
2.现代航运服务中游产业
现代航运服务中游产业是指为现代航运提供国际中转贸易运输、大型国际邮轮进出港服务、各类海上运输船舶租赁及船舶修理等相关服务, 主要包括国际集装箱中转运输、依托自由港相关政策所形成的国际贸易中转、各类船舶租赁业务、国际航线船舶中途进出港维修与保养以及为各类进出港船舶提供船舶拖带等与航运直接有关的经营业务, 属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
3.现代航运服务下游产业
现代航运服务下游产业是指货物装卸、仓储运输、货运代理、代理报关、船舶供应、船舶废油与含油污水处理以及船员劳务外派等以码头经营为主的港航服务, 一般来说, 下游产业的企业规模较小, 经营活动相对分散, 处于整个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链的下游, 产业附加值较低, 具有劳动密集型的基本特性。
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的层次越高, 其服务效应就越是集中, 其经营收益也就越高。在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城市, 现代航运服务上游产业总是与国际贸易和金融商贸区紧密地融为一体。因此在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的过程中, 要力争拓展上游产业, 形成合理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链结构。
二、我国港口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 我国港口硬件设施建设投资巨大, 有些港口规模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如上海港2008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8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600万标准箱, 排名世界第一, 但上海港尚不能称为国际航运中心。原因在于我们过分追求泊位深度和吞吐量排名, 忽视了经营效益和附加值的增大。实际上, 港口软件环境建设甚至超过硬件设施的建设难度。伦敦港货物吞吐量排在世界100名之外, 但却是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 它的航运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船舶金融、航运保险、海事仲裁、航运交易等上游产业, 整个伦敦直接从事航运服务的从业人数达到14000多人, 全球大型船舶建造与买卖以及租赁的融资业务主要集中在伦敦, 各类保险机构每年的航运保险业务收益超过3亿美元。由伦敦海事仲裁机构受理的各类航运案件占全球海事仲裁案件总数的90%以上, 全球半数以上的船舶交易是在伦敦进行的, 交易总额高达340多亿美元。此外,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劳埃德船级社等世界主要航运机构的总部都集中在伦敦。而上海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目前基本上停留在下游产业,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主要集中在码头装卸、货物运输、代理业务和劳务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领域, 缺乏国际航运中心所必须具备的高层次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现代航运服务产业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涵, 也是港口城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基础产业, 从国际航运中心与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的相互关系来看, 两者成正比关系。即国际航运中心所具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层次越高, 则其功能就越完备。
三、我国港口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一) 货物贸易与运输服务贸易发展脱节
近年来, 我国国际海上货物运输量一直位居全球首位, 进出口贸易运输量约占世界海运总量的1/5, 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 我国的服务贸易, 特别是运输服务贸易却存在着严重逆差。1997年的服务贸易逆差为56亿美元, 到了2005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了93.91亿美元, 8年间增长了67.7%。服务贸易逆差中, 以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增长最快。1990年货运及港口服务项目的贸易逆差为8.86亿美元, 1995年上升为85.95亿美元, 2000年为67.25亿美元, 到2005年这个数字上升为130亿美元, 已经超过了服务贸易的全部逆差, 而这一时期恰好是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最快的阶段。按照一般规律, 一国货物贸易出口增加必然会带动本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 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 这反映出中国货物贸易与运输服务贸易发展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运输服务业处于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核心层, 运输服务业的落后, 必将影响到服务体系的辅助层和支持层的发展 (见表1) 。
资料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司, 中国社科院《财经蓝皮书》2007
(二) 海事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气候和环境尚未形成
世界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都与政府为其创造的良好支持保障体系分不开。政府应该提供高效的口岸服务环境、完善的自由港政策、自由的外汇政策、优惠的船舶登记制度和方便的报关退税政策。如沿海港口与内地港口之间缺乏方便的报关退税政策环境, 大量内地货物从沿海港口中转无法享受原地报关和退税的便利, 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远洋货物选择了境外港口国际中转的途径, 使大量有效需求和高附加值服务资源严重流失。
(三) 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功能要素不全, 难以支撑国际航运中心的市场需求
上海港口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功能要素主要集中在码头服务、水陆运输等低附加值的下游产业, 缺乏国际中转、船舶融资等中上游产业服务功能, 难以满足国际航运市场对现代航运服务的基本需求。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海运辅助业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相对分散, 航运服务附加值较低;知识密集型的航运服务缺乏, 尚未形成有效的航运交易市场;航运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航运交易、航运咨询、公估公证等方面的航运相关服务发展缓慢。世界上的国际海运组织有4万多个, 但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寥寥无几, 国际性海运组织在中国的活动几乎空白。
(四) 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 严重制约了港口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的发展
建设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是现阶段我国许多沿海特大型城市, 如大连、上海、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个基本目标, 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港口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人才因素的制约而决定是否能形成高层次产业结构的有效发展。以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建设的相互关系为例,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国际航运业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 现代船舶对技术与资金的需求日益增长, 由此产生了对诸如船舶融资、船舶保险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的有效需求。但是, 由于受到我国银行现有金融服务体制特别是由于缺乏高层次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专业人才, 大量国有航运企业只能通过伦敦等境外银行开展船舶融资业务。除此之外, 在港口规划、航运管理、现代物流等相关领域, 我国目前也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四、提升我国港口现代航运服务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一) 加快建设航运服务业集聚区
根据产业集群理论, 生产经营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企业集聚在同一地区和区域, 必然带来信息的聚集、市场的聚集和交易成本的降低, 企业集聚引发的激烈竞争对企业提升竞争力是强有力的推动。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是海事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应该形成下列航运服务集聚区:以航运融资、海事保险、海损理算、公证公估为主体的航运金融集聚区;以航运组织、航运交易、海事仲裁、海运咨询、船舶租赁、研究培训为主体的现代航运业服务集聚区;以货运代理、报关服务、港口运输服务等为主体的国际物流集聚区;以临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和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城市生活服务业集聚区。实现金融企业、航运服务企业和专业服务企业的错位发展, 功能互补, 相互促进。
(二) 改善政策环境
国际航运中心口岸政策环境是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为此, 要在政策上有所突破, 1.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要尽快发展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先行先试的“政策特区”和“功能特区”。2.抓紧制定鼓励跨国公司在现代航运服务聚集区内设立地区总部的优惠政策, 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3.设立船舶融资专业银行、船舶融资保险机构、国际货代、无船承运人责任险种, 鼓励互保协会运作。在现代航运服务聚集区内, 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试点。4.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 制订专门的项目审批制度和程序, 确定地方政府审批权限和范围, 适当扩大地方政府的审批权限。如下放现代航运服务聚集区内包括航运公证、海事保险、航运金融等在内的航运延伸产业特许经营权的审批等。5.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全面研究与改革现有的口岸管理模式。
(三) 健全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功能要素, 为航运服务业发展提供保障
首要的是完善现代航运上游产业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环境。
1.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是相伴而生的, 金融中心发展源于航运中心, 航运中心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目前制约我国航运、造船企业融资的瓶颈有: (1) 除贷款方式外, 船舶所有人企业资金来源不足和融资方式较少, 航运业发行企业债券或股票上市的难度比较大, 企业吸纳社会资本的渠道不畅。 (2) 金融机构自身专业性不强, 与船舶相关专业机构的合作不密切, 难以防范船舶融资项目中的技术、市场和财务风险。为此, 在金融领域, 要尽快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解决资本流动限制、人民币非自由兑换性以及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缓慢等一直阻碍我国航运金融和航运保险业大规模拓展的问题。
2.我国司法改革既需加快实施, 又要着眼于未来、面向世界, 与国际上通行和承认的司法公约、准则以及惯例保持一致: (1) 进行司法改革, 解决司法权力地方化和地方、部门保护主义问题, 充分实现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以适应航运中心拓展高端航运服务 (如海事法律服务、船舶金融等) 新形势的要求。 (2) 在司法解释方面, 根据我国加入WTO要求, 在有关知识产权、投资、国际贸易、金融等方面应当充分考虑WTO的有关规定以及国际惯例, 使这些方面的司法解释尽量与国际接轨。 (3) 根据新的国际公约或民间规则修改《海商法》。
3.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金融服务尤其是海上保险方面的支持: (1)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 在条款的改编、产品的开发、资金的运用、理赔的服务甚至保险的价格等方面和国际先进的保险公司合作; (2) 开拓海上保险市场主体, 大力吸引国际再保险集团落户; (3) 积极开发海上保险新产品, 重点开发现代物流保险和保赔保险; (4) 完善海上保险法律环境。
(四) 完善教育机制, 加快人才培养, 全面提升港口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的整体水平
随着大量国际航运企业的进驻和国际航线、航班的开通运行, 口岸需要大量国内外港航管理优秀人才。但由于受到整个口岸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发展水平的限制, 目前, 我国的港航专业人才层次结构主要还是集中在码头运行管理、集装箱运行操作管理、港口信息管理、代理服务等下游产业层面。我国特大型港口城市都具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 是该地区重点大学的集聚地, 关键是要进行资源有效整合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现有的专门类院校应该把培训重点放到多种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方面, 如财经类院校应该结合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对船舶、港口建设的融资及保险服务业的需求, 增加航运服务专业知识的培养;而港航专业院校则更应该强化金融保险、海事法规等非技术类课程的设置;扶持与航运相关的高等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使高等和专业技术教育系统结构合理, 体系完善, 既有擅长现代金融、保险和法学的院校, 又有物流、航运学府;重点培养下列两类复合型人才: (1) 既精通金融市场运作规则和实务, 又熟悉船舶技术规范的航运金融专业人才。 (2) 既通晓国际司法准则, 又能流畅使用外语的涉外法律专业人才。
摘要:现代航运服务产业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类别, 经营效应和附加值逐步降低, 我国航运服务产业处于下游阶段。应加强港口软环境建设, 包括建立航运服务业集聚区, 改善政策环境, 健全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功能要素, 提高我国港口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港口,航运服务业,发展滞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杨建勇.现代港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 2005.
[2]何德旭.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o.5——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87.
[3]宋炳良.上海航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相应对策[J].水运管理, 2007, 29 (5) :6-13.
[4]鲍敏中.建立“现代航运服务政策特区”[J].中国水运, 2007 (3) :7.
[5]刘峥.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的法律对策[J].城市管理, 2005 (3) :50-53.
8.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八
【关键词】 上海港;航运服务;产业集群;软环境建设
目前,全球范围内产业活动的发展态势越来越趋向于空间集中,通过资源要素在地理上的聚集而获得集群优势,推动许多国家和区域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繁荣延续。近年来,作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顺应世界产业发展空间集聚的潮流,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在若干条件具备的区域,如洋山深水港区、外高桥保税区、虹口北外滩和浦东陆家嘴等,初步形成或正在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航运服务产业集聚区,这些区域所集聚的航运服务资源要素共同构成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
尽管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已经具备相当的发展环境基础,但其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环境制约也非常突出,如政策制度缺口、政府管理缺位、资源配置低效、组织协调薄弱、集群文化淡薄等。因而,研究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内涵、认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确定环境建设的内容重点是十分必要的。
1产业集群环境的涵义和构成要素[1]
产业集群环境可定义为一定区域内影响某一特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外部力量与内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为基础的,政治法律制度、资源条件、交通区位、关联产业状况、传统历史文化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都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一般而言,构成产业集群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等。[2]
1.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产业集群成员主体所需面对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条件的总和,是为主体活动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以及其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主体活动的各种政治因素的总和。它是某个地区能否产生产业集聚效应的最为敏感的环境因素,直接关系到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景。首先,政治环境因素中良好的社会政治制度、稳定的政治局势等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和政府官员的素质则是政治环境因素的另一重要方面。其次,政府和公众对产业集群优势的认识直接影响其对产业集群的接纳程度,进而促使政府出台更多吸引企业来本区域投资和发展的优惠政策。最后,完善的政治环境有助于对外保持良好的域际及国际关系,增进区域及国家之间的了解和交流,进而加强在经济、技术等领域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1.2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是法律法规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立法、司法体系的总称及其影响的总和。法律环境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保障,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诸多规则、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合法经营、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规范等都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来维持。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就无法保证产业集群成员进行合乎规范的创新和发展。
1.3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环境因素,涉及到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相关的各种经济内容,具体包括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通货膨胀水平及稳定性、汇率和国际收支状况、物质技术条件、国际经济关系等。这些因素对区域外部企业在本区域投资活动的规模、良好市场氛围的营造、外来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等方面产生主要影响。
1.4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本身具有十分广泛的内容,其中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影响的主要是语言及其他沟通手段、价值观、教育水平、风俗习惯、产业特点与企业文化等。区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化的差异,而产业集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区域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企业文化的密集交流或冲突。社会文化环境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中的外来企业能否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在当地特定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下得到健康发展,并最终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文化。
1.5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或自然条件是指由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组成的、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部分,包括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土地面积、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特定产业集群在某一地区形成并发展,通常有其自然地理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一些以资源采掘为核心、依托独特地形地貌或优良地理位置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如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桂林的旅游产业集群和长三角的港口产业集群等。
2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2.1促进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支持保障
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具有经济性和自然性的特征,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形成的经济动因、内在的形成机制、集群成员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共享、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升级等。当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或更高层次时,将对有效的环境支持体系提出更为紧迫的需求。在这个意义上,产业集群环境的建设,是集群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支持保障。不仅产业集群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集群内的企业和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十分依赖良好的集群环境。[3]
产业集群环境建设不仅仅指集群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调整自身的结构或活动,还包括集群企业通过积极的建设活动去改造环境,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和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方向变化。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产生更高的效率,形成集聚效应,关键在于产业集群的成长环境能够降低交易成本。
环境建设对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决定着相关物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的流向。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吸引产业相关资源要素在相应区域内集聚,是推动和促进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课题。产业集群环境建设的优劣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环境是发展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具体要求和区域产业集群战略实施的支撑及保障。
2.2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已经具备相当的发展环境基础,其重要标志就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随着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深水港区的先后建成投产,港口作业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完成由河港向海港的转变,口岸服务功能明显加强,使上海形成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充裕的商务空间和不断改善的商务环境,已经吸引国内外大量航运金融机构、航运物流企业、海事组织、海事研究咨询机构和船舶服务企业等航运服务产业集聚,其中包括全球前20名的班轮公司和世界上最大的8个船级社,加之上海航运交易所和上海海事调解中心的作用逐渐显现,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的要素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
但是,从促进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推动航运服务产业链高端产业(航运金融、海事法律、航运研发与科技、航运信息咨询等)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其发展环境依然存在诸多瓶颈: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供给受外部因素制约,政策优惠力度偏小,现行政策解读和实施细则缺乏针对性,政府管理和服务尚不到位,航运服务产业的要素资源空间分布及配置不合理,缺乏组织、协调和服务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机构,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文化氛围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着力打造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中心,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对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环境建设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
3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环境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建设重点
2009年3月2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确定了明确的时间表、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从而为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环境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3.1基本内容
上海在促进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应是:引导和协调现有经济物质要素的有效合理配置,强化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包括政府管理和服务、政策导向和法律规制、经济物质要素条件和集群文化氛围等。
3.1.1政府管理和服务
作为促进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政治环境因素,政府管理和服务主要体现在集群发展中各级政府管理的角色定位、管理和服务的内容重点、政府管理的程序及政府官员的素质和办事效率等方面。
政府管理的正确角色定位应是政策和制度的供给者。对促进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而言,各级政府应着重于提供对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的解读,制定配套的政策实施措施细则,在现有制度框架内为集群成员提供协调和组织的具体安排和服务。
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重点在于为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创造适宜的物质要素条件,营造良好的集群文化氛围,提供促进和规范产业集群成长与升级的公共服务和管理。
3.1.2政策导向和法律规制
政策导向在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形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有重要支持作用的公共设施建设、公共信息发布、对外宣传和政策扶持措施等途径进行表达。政策导向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性正式规制,主要通过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技术政策等方式实现。
法律规制是指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制性正式规制,主要包括市场行为规制和创新行为规制。在市场行为方面,应规范航运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和航运服务市场秩序,避免无序竞争。创新行为规制的重点是形成有效保护航运服务知识产权(包括企业服务品牌、服务商标及经营管理体系等)、使法律发挥应有效力、保护创新者合法权益的切实措施和良好环境。
3.1.3经济物质要素条件
经济物质要素条件建设不仅指外延式的基础设施投资,在各种经济物质要素条件高度集聚的上海,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协调现有经济物质要素的有效合理配置,加强不同航运服务集聚区之间的要素联系,为航运服务企业和组织创造良好的运营条件,使之有利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组织密切联系、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优势效应。
3.1.4集群文化氛围
上海是我国航运业主要发祥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主要枢纽港之一,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随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战略的实施,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将更加巩固其坚实的产业基础。因此,上海应当传承航运服务产业文化,依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定位、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着力建设特色鲜明、凸显高端现代航运服务的产业文化环境,积极营造吸引相关企业总部、营运中心、国际组织和会展、高端人才等聚集的文化氛围。
3.2建设重点
要充分认识环境建设对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在正确评价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现状的前提下,从产业政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以吸引产业要素集聚、弥补产业空缺、优化资源配置为导向,明确环境建设的重点,着力培育良好的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从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导向出发,结合其环境发展的现状特征,认为近年环境建设的重点应是:(1)争取国家政策环境的突破和倾斜;(2)正确解读现行优惠政策,形成针对性实施细则措施;(3)正确定位政府管理,强化完善政府服务职能;(4)政策引领和法律规制相结合,鼓励产业集群创新和升级,规范市场行为;(5)优化配置产业集群发展的要素资源,实现人才引进结构优化;(6)形成特色鲜明、凸显高端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文化。
参考文献:
[1] 邓宏兵,李俊杰,李彦军.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投资环境创新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2):27-28.
[2] 王崇曦,胡蓓.产业集群环境构成要素对人才吸引的作用浅议[J].理论前沿,2007(11):32-33.
9.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九
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议书 食品工业园项目申请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食品工业园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食品工业园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总论 第一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概况 1.1.1食品工业园项目名称 1.1.2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单位 1.1.3食品工业园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食品工业园项目性质
1.1.6食品工业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食品工业园项目编辑依据 1.2.2食品工业园项目编制原则 1.3食品工业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食品工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背景 2.1.1食品工业园项目产品背景 2.1.2食品工业园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必要性
2.2.1食品工业园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食品工业园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食品工业园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选址 5.1.1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地点 5.1.2食品工业园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食品工业园项目选址意见 第二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第二节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第三节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食品工业园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第三节 供电系统 第四节 空调采暖 第五节 通风采光系统 第六节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能耗指标及分析 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第二节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第三节 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第四节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第二节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第三节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第三节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第一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工程总进度 第二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 食品工业园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食品工业园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第六节 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七节 资金筹措 第八节 资产形成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第二节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第五节 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第六节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节 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食品工业园项目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10.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十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金昌市农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编制时间:二○○六年七月
食用菌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要
该项目充分利用永昌县沿祁连山贫困乡镇食用菌发展势头强劲的优势,在永昌县东部工业区,扶持金昌市春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年生产229吨的真空冷冻干食用菌生产线,在末来五年内辐射带动沿祁连山贫困乡镇发展食用菌大棚5000座,加快食用菌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一品一村”的规模化产业格局,带动沿祁连山贫困乡镇农民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二、项目背景分析及必要性
食用菌是具有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食品及药品的产业,是21世纪解决人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蛋白质需求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市永昌县沿祁连山的红山窑、新城子、焦家庄、南坝、六坝等乡镇地势以山地、平原为主,气候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条件比较差,种植结构单一,至今还有2.4万农民的生活还比较贫困。为扶持这部分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近几年永昌县在省农科院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经过试种找到了在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地区反季节种植食用菌的致富之路。目前全县已发展食用菌大棚2000座。种植食用菌也成为了投资少、周期短、产出多、销路畅、效益高的短平快项目,一户种植3000袋,投资仅为4500元左右,纯收入达到8000—12000元,可获纯利润3000—7000元。为了切实改变我市食用菌只买鲜货和产品附加值低的局面,延伸食用菌生产的产业链,实现食用菌的加工增值,提高食用菌农业产业化
水平,带动更多的贫困户种植食用菌,2006年金昌市春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新建的真空冻干食用菌生产线项目已开工建设,10月初将竣工投产,建成后可辐射带动5000—8000户农民种植食用菌。
三、项目建设条件
我市永昌县沿祁连山贫困乡镇地处祁连山北麓,气候冷凉,温差较大,干燥少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4.8℃,平均降水量220毫米,无霜期134天,年平均日照2884.2小时,日照率65%,沿祁连山各乡镇平均海拔1950米,全年无霜期128天,全年中低温期长、昼夜温差大,极适应于食用菌生长,尤其是发展反季节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产出的产品不仅个大肉厚,品质上乘,而且不占耕地,我市沙滩面积大,发展沙产业前景广阔。另外我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9万亩,仅小麦、大麦秸杆、玉米芯、作物籽壳就有40多吨,利用三分之一,就可栽培食用菌2万多亩。再次沿祁连山贫困乡镇的牲畜饲养量大,每年产生的牲畜粪便有近10万吨,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四、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
1.建设真空冻干食用菌生产线一条,其中安装JDG100冻干设备2套,修建冷冻干燥车间、生产附属设施、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服务设施等。
2.辐射带动发展食用菌棚5000座。五年内食用菌生产量达到2000万袋、2万吨,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3.技术培训。每年培训食用菌生产技术人员3000人(次)。
五、项目建设的期限和计划
1.建设期限:2006—2010年。
2.项目建设的计划。
2006年建成真空冻干食用菌生产线。辐射带动发展食用菌棚1000座,生产食用菌400万袋,年鲜品产量4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600万元。
2007—2008年辐射带动发展食用菌棚2000座,生产食用菌1200万袋,年鲜产量12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4800万元。
2009—2010年辐射带动发展食用菌棚2000座,生产食用菌2000万袋,年鲜产量20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
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1780万元,银行贷款820万元。申请省上扶贫贷款贴息30万元。
1.建设真空冻干食用菌生产线一条需资金2540万元,辐射带动食用菌棚5000座。其中主设备1100万元,厂房及冷库700万元,辅助设施设备260万元,运输安装等费用200万元,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280万元。
2.食用菌栽培训技术培训费60万元,其中配备外聘技术人员工资30万元。
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农户栽培1000袋投入生产成本1534元,可得纯收入2966元,投入产出比1:2.9,一个长20米、宽8米面积160平方米的温棚,立体栽培可放臵4000个菌袋,纯收入达到11864元,每平方米纯收入74.15元,每棚收入7415元。
2.社会效益
食用菌生产是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一项投入低、见效快、产值高、风险小、易推广,家家户户都能干的项目,所有原料又都是农作物的下脚料。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大量有碍村容村貌的麦草、玉米芯、秸杆,不但改善了村容村貌,又可消除火灾隐患。食用菌生产结束后产生的菌糠,粉碎后可喂家畜、家禽,或施入耕地,又是优良的菌肥,不污染环境,提高了生物的转化利用率。因此,食用菌产业又是一项环保性产业。
食用菌基地建成后,不仅能够转移解决村富裕劳动力,而且可带动包装业、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该项目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可使沿祁连山贫困乡镇食用菌产业形成规模经营,克服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臵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3.财务评价
项目产品全部由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按最低保护价3600元/吨计,达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7200多万元。正常年经营成本为1138万元。年利税总额为1001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
4.54年。
八、可行性研究结论
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化发展方向。
2.项目建设可充分利用沿祁连山贫困乡镇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促进贫困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11.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株洲,产业结构优化
“十一五”时期, 株洲市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三次产业呈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良好态势。株洲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50.5∶36.5调整为2009年的10.5∶54.7∶34.8。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 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3.3亿元, 年均增长16%, 快于GDP增幅2.2个百分点, 占GDP比重为14%, 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文化产业发展加快, 增加值由2005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8亿元, 占GDP比重由4%上升到4.7%。2009年工业对株洲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3%, 拉动株洲市经济增长7.85个百分点但工业高增长背后的高投入和高消耗, 将给株洲经济下一步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在当今和未来世界经济中, 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 某种意义上来说, 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
“现代服务业”是中国所特有的提法, 在国外,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多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美国学者倾向于使用“知识服务产业”来描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将其定义为以提供技术知识或专利为主并支援制造业发展的服务业, 或具有技术背景的服务业。该定义偏重以技术服务为特征的硬知识服务。欧洲学者倾向使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并尝试给予描述性的定义。穆勒等人广义地将其定义为主要为其他公司提供有高知识附加值的服务公司。这种一般性定义难以反映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形式和活动的多样性。迈尔斯等人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 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两大类:面向新技术集中使用者的传统专业服务如促销广告、金融服务、会计和法律服务等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服务, 如软件设计和其他计算机相关活动。
虽然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专著、论文和课题日益增多, 现代服务的内涵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界定。在中国现行的统计制度和对服务业的分类中, 并没有“现代服务业”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分类条目, 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界定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含义和分类, 我们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后认为, “现代服务业”是指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形成的以知识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和随着现代经营理念、社会需求变化, 在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不断变革和升级的新型服务业的总称。现代服务业一般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性:高技术性、知识性、高增加值性、从业人员高素质性和动态性, 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 (1) 基础服务业, 主要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交通等; (2) 生产和市场服务业, 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 个人消费服务业, 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 公共服务业, 这类服务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 是免费提供或收取最低费用的服务, 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这些现代服务业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创造需求, 引导消费, 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 它具有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性、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产出的高增值、供给的多层次性和服务的强辐射性等特点。现代服务业广泛渗透在服务业各主要行业和领域, 不断服务着社会, 方便着生产、丰富着生活, 成为城市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株洲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
产业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低收入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在该时期, 逐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氛围, 并与现代制造业形成互动机制, 从而强力拉动经济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两型社会建设下, 株洲迫切需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 是“两型社会”建设和株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 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 减轻环境压力, 是株洲实践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株洲新型工业化道路, 就是在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基础上,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 现代服务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没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工业化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这是由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 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 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与营销、研发、人力资源开发、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会计审计、律师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并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竞争效益的主导因素。另外,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支撑, 科学技术不仅直接推动了服务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 而且推动和影响了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督方式的完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应用, 可以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 更好地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目前, 株洲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 第二产业仍是株洲发展的主要动力, 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同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第二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和润滑。因此, 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的经验, 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 努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 可以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 占领经济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 不断挖掘经济效率提高的源泉, 从而加快株洲工业化进程,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 是提高株洲城市服务功能的需要
城市发展以产业为支撑, 城市伴随着工业化、国际化进程而发展壮大。当前, 株洲正处在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阶段, 随着区域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株洲城市经济总量在整个国家、地区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大都市必然产生大服务。株洲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 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一隅, 担负着为都市圈内其他城市提供生产服务和发展机会、带动都市圈整合发展的任务, 担负着吸引外部经济要素、对外辐射经济功能的窗口和枢纽职能。株洲本身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完善城市功能, 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 同样离不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 是株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由于株洲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偏大,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从资源消耗来看, “十一五”前三年株洲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8%, 完成“十一五”节能总目标 (21%) 的64.9%。2008年单位GDP能耗为1.39吨标准煤/万元, 绝对量高于全国0.288吨标准煤/万元, 高于全省0.165吨标准煤/万元。从污染排放来看, “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5.2%, 化学需氧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4%。至2008年底, 这两项指标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87.7%和14.8%。目前株洲市重化工化趋势短期难以扭转, 现有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下, “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现代服务业是消耗资源最小的产业, 也是排放污染物最少的产业。从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来看, 与第二产业相比较, 现代服务业单位产值能耗很小。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加快株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日益短缺、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迫切需要。
(四) 是株洲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大, 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 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优势, 是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既是株洲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 也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的最现实的选择。调查显示, 对第三产业投资1万元, 可以解决7~8个人就业, 而同样的投入, 在第一产业中只可以解决1个人就业, 在第二产业中可以解决1.7个人就业。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超过第二产业是完成工业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就业空间。2004—2009年末, 株洲在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由64.8万人发展到72万人, 解决了大批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从2005年起, 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开始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 其中发展较快的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近年来, 随着株洲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以及因高校扩招而延缓至今的就业高峰问题, 株洲同样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立足株洲实际, 加快发展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服务业, 必将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重要帮助。
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动力。信息传输业协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使产业结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升级。科技、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生产服务业为三次产业提供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 提高产业效率, 推动产业升级。教育、物流、金融业为三次产业提供高素质人力、充足的物力和强大的财力, 推动产业效率提高。商务服务业提高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 促进产业优化。投资环境改善,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 信息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产业竞争力的加强, 都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广东经济, 2008, (12) .
[2]申朴, 孔令丞.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 .
[3]株洲市统计局.株洲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tjcn.org/tjgb/201003/6920.html, 2010-03-05.
12.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十二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服务性产业为主的时代,从餐饮娱乐到家居保洁,一些针对于主流消费者的服务性行业快速增加。家政服务作为投资低、门槛也低的创业选择之一,水深的同时,利润也大,吸引了众多小本创业者趋之若鹜。
在家政服务行业蕴藏着巨大商机和就业机会的同时,庞大的市场变得乱象丛生,一些家政“公司”,随便租一个门店,请几个临时工就开始四处接活,这顶多算小时工中介。而且市面上“游击队”家政公司多如牛毛,很多服务项目“游击队”根本做不了,只是胡搞一通,不仅技术差服务也不好,居民终是请不到称心的家政。市政工程、楼宇开荒、企业家政、酒店和餐馆的家政外包等这些订单,只有有专业资质的家政公司才能做得到。
家政服务想要成为一个规范发展的产业,要使用户、劳动者和家政公司三方都收益,一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新的投资者重视。据业内人士透露,从事家政服务业非常容易,不存在任何行业准入条件,但是,要将家政服务经营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他的说法,家政公司是一拨一拨地出现,但又一拨一拨地垮掉或转行,大家谁都知道做这一行有钱可赚,但是办得好、办得长、做得大的,终究没有几家。
小公司经营困难,种.种不规范行为也给劳动者和家政用户带来了风险。家政服务不签劳动合同是常事,出了问题很难依法解决;一些非法中介利用介绍家政揽钱,常常是骗到钱就换个地方。正规家政公司在挣钱的同时,也捏着一把汗:对于家政服务中出现的偷盗、伤害等诸多问题,没有一部行业规范来加以调整,给家政公司的利益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家政服务公司亟待向正规化、规模化转型
几张桌子加几部电话就是一家家政服务公司,把求职者介绍出去就算完事,这是目前家政公司的普遍做法,但这类家政服务公司显现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其中,中介公司仅负责提供信息,并收取信息服务费,不承担任何后续保证。
业内人士反映,人员推销式的家政中介使家政人员和用户的利益都得不到保护,家政服务业普遍存在的家政员偷盗财务和用户克扣报酬等现象时有发生。之所以屡屡出现而很难追责,跟当前家政中介“一锤子买卖”的经营模式很有关系。把人介绍出去,收完中介费就再也不管了,这种缺乏责任归属和长远服务意识的做法已经十分落后。
相比之下,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已在家政行业中悄然兴起,弥补了中介制带来的种.种漏洞。据悉,新的服务管理模式采用公司员工制管理模式。
所谓员工制就是指,家政员隶属公司员工,外出服务代表公司。具体做法是:公司与求职者签订用工合同,吸纳他们成为公司员工;公司与用户签订劳务合同,负责提供家政服务。服务项目由公司承接,家政服务员由公司指派,劳务费由公司收取,员工工资由公司派发。这种服务方式,明确了家政员、家政公司和客户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另外,作为创业型家政公司,与一个专业的平台签订合作关系最好不过,由总公司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还可以提供店面选址、带店运营、活动策划、店面设计等等,但是,选择合作的公司一定要有专业的资质认证和良好的服务团队,这是大多数创业者在考察合作的时候所遗漏的。
家政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结构性失衡,是近来家政服务市场显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部分富裕家庭并不在乎劳务报酬,但对家政服务的要求存在诸多条件限制,如设备是否安全专业、技术是否过关、服务态度是否好、品牌是否有信誉等。客户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劳务型家政服务人员,而是迫切希望能够找到符合现代管理服务理念的家政服务人员,亦即高端管家式服务,具备家政服务、家电清洗、家庭空间规划、育婴师、养老师等多项职能。
“家事先锋”作为高端“管家式”家政服务品牌,立足于山东佰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强大的后盾支持,建立了家政服务、家电清洗、工程保洁、家庭收纳、养老育婴等于一体的综合式家政服务体系。以其丰富全面的服务方式和高效特色的管理手段,赢得了众多家政行业从业人员的信赖和认可!
家事先锋
依托于山东佰业强大的后盾支持
7000平米运营培训平台
300人行业精英团队
30余项扶持政策
大大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实现快速成功创业
13.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十三
第一章 项目背景
1.1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农业是基础,种植业,养殖业是国家始终大力扶持的产业,天然绿色食品将是今后种植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首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需求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改革的意义。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农村经济改革为核心的第一个阶段,农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农产品的供给由相对紧缺到相对平衡与富裕,传统农业结构调整与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的需求日渐显著。在此背景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成为中国县城农业发展第三次变革的起点,”其改变了传统农业低产低效粗放经营的特征,而是以农业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农业产出率和农业生产效益的高值化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其次,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发展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转向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面临国际农副产品的冲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 设成为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竟争力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抓手。其三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任务”,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必须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突破口。随着土地、劳动力等天然禀赋资源作用的相对下降,和市场、信息、品牌、人才、创新环境等后天获得性资源作用的与日俱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则以其示范性、高效性的特征成为新一轮农村经济启动的切入点。在国家科学技术部印发的《农业科技园区指南》中,其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其发展重点是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引导园区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引导园区设施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
黑五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对园区功能的拓展与农业经济的嫁接方面作相应的考虑,较好地实现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及青少年教育培训、流通服务等新型农业产业的嫁接。园区在建设过程中,除考虑保持农业的自然属性外,还应通过新型农业设施,高新技术的展示,园林化的整体设计以及常年进行的名特优蔬菜、瓜果、花卉、园林苗木、特种珍禽、水生植物和黑色杂粮等的生产与示范等项目的设置,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天人合一的现代农业风貌,为观光农业提供良好的观光点。同时,园区还可通过农事参与、农业休闲、垂钓娱乐等项目内容的设计,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园区的建设还可为中小学生学农和青少年培训,提供了一个了解现代农业知识的学习基地。园区的发展应通过各种方式与都市农业和新经济进行有效的嫁接,形成独具特色的园区经济新模式。1.2 项目由来和简述 当前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的危机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从发达地区到发展中地区,从政府组织到非政府组织(NGO),人们都在反思上个世纪以来石油农业发展下的种种弊端,并已经有多种多样的替代农业在一些国家中进行着实践。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称谓,例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业以及持久农业等等,其目的是共同的,即以现代科技的手段,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各国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其理论基础大致包含:其一,发展极理论,即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研究学者有法国、美国经济学者佩鲁,保德威勒、汉森等人,指在地域内建立或嵌入高起点推进型产业之后,以产生“乘数效应”而带动整个地域经济发展的动态机理;其技术关键是在园区中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或产品系列的成长点。其二,系统产业理论,以系统产业构成打破传统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促使产业链的延长与完整,从而形成由农业衍生的二、三产业,形成以基于区域资源禀赋的区域比较优势为立足点的相对完整系统的产业结构,上下产业链之间能够更好的协调沟通,减少交易成本。其三,技术诱导变革理论,由美国学者费农拉坦、日本学者速水雄次郎提出,其理论认为农业技术结构的形成及其变革完全具有诱导性和非自发性,资源供给结构,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决定了农业投入 要素的相对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因此技术诱导与资源供给地域化的结合成为农业科技园区成功的关键。其四,循环经济的理论。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体的假日农物(H01iday Farm),是都市农业的一部分,如日本七十年代开发的爱知县“空中菜园”,美国、新加坡的“观光农物”等;另一种是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的示范农场(Demonstrate Farm)这一类型以以色列为代表。
中国从九十年代开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探索,尽管在此之前也有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示范活动涌现,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力量所占的主导地位,从运行机制到组织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憾。1992年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因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各地萌生,例如90年代初珠海农科所的梅溪科研基地、1993年创立的云南生态园区、1994年成立的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国内第一个现代农业开发区)、1995年开始筹建的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1996年开始筹建1997正式列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杨凌农科城等。它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应用现代技术设施装备农业,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采用先进技术成果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学者许越先将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4∽2001年为初级阶段;2001∽2005年为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以后为成熟阶段。
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博山区池上镇店子村,位于淄河上游。鲁山森林公园、志公坪风景区坐落其中。是淄河水发源地,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无污染,水质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为省、市特级水源保护地。淄河流入太河水库,山形地貌复杂多样,四季分明,小气候明显,水、地、热条件较好,境内山清水秀,农产品无公害,森林覆盖率68%。2009年被评为淄博市环境优美地区。经中国农业大学监测、检验确认,非常适合有机食品的大面积种植。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抓好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深度加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积极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并通过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产业,创出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在这样的背景下,淄博博山益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作为淄博市第一批市级示范合作社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就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从合作社自身的发展来看,作为一个示范社,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使得生产力要素重新组合,生产组织形式上亦有所突破,从而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农产品绿色有机品牌的确立,全面提升园区辐射区土地的经济产出,以应对风云变幻的全球市场的竞争。在园区筹备的过程中,已经可以切实的感受到池上镇乃至整个上博山区人民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期盼与希望,因为园区建设,其在资金、技术、信息与市场应变等方面的优势可以真正促进 5 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并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1.3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围绕国家“十二五” 博山区特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有机农业方面的专家,编写了《博山区整建制有机农产品生产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称博山区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有机生产的“345”工程,即有机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整建制有机产品乡镇达到4个,五大有机产品支柱产业全面发展;提出建立有机产业支撑能力的“1+6”工程,即建立1个中国(博山)有机农业发展中心,配套建立与完善组织管理、产业政策、人才培养、技术集成、信息交流、产品营销六大体系,形成9个中心和1个工作站。
博山区地处鲁中腹地,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陶瓷名城、中国泵业名城、中国琉璃之乡、中国鲁菜名城等荣誉称号;也是国家火炬计划淄博博山泵类产业基地、山东省微电机产业园、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同时,孝妇颜文姜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被国务院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区是山东省24处纯山区县之一,农作物和林果种植面积25万亩,平均海拔较高,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植被完整,土壤富含有机质,且没有受到农药、化肥污染,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博山特色农业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果品、中药材、黑色杂粮为主的产业体系,建成了一批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植了一批特色 专业镇、专业村,为大面积发展有机农业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基于以上条件,博山区立足自身的自然优势和土地条件,“整建制”发展有机农业。2008年以来,先后在北京、济南、上海举办了3场有机农产品推介会。目前,该区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桔梗生产基地、山东最大的有机中药材、有机黑色杂粮基地、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基于博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构想,可以看到农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势在必行,同时池上镇以博山区城郊型城镇的优越区位,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较为合理的选址。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2.1 项目概况和建设地点选择
现代农业园核心区所在地——博山区池上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17°43′—118°12′,北纬36°16′—37°36′。位于博山区东南部,淄河上游,与淄川区、沂源县、临朐县交界,山东省第四高峰鲁山坐落镇内,全镇总面积156.51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境内海拔800米以上山头有13座,鲁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其中。耕地面积1.7万亩。省道仲临公路横贯全境,镇内村村通油路,通车路程60公里;通讯便捷,中国通信、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镇。池上镇是淄河水发源地,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无污染,水质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为省市特级水源保护地。池上镇山形地貌复杂多样,小气候明显,水、地、热条件较好,为生物发育、生长、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鸟鱼花香,农 7 产品皆无公害、无污染,森林覆盖率达78%。
镇党委政府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认真实施以企兴镇、以农富民、依法治镇发展战略,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工业生产形成建筑安装、地毯加工、农产品加工、灯具制造、玻璃器皿、机械制造等多门类工业体系。拥有企业20家,合资企业10家,产品拥有上百个品种。工艺地毯、玻璃器皿和以桔梗为主的农产品出口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全区独具特色的外向型加工工业镇。全镇高效特色创汇农业发展迅速,形成桔梗、林果、蔬菜、畜牧、杂粮五大主导产业,桔梗面积2万亩,林果面积6万亩,粮经比例达到1:9,素有“池梨之乡”、“桔梗之乡”、“林果之乡”、“杂粮之乡”的美誉。池上桔梗享誉海外,出口日、美、韩等国,被市政府命名为桔梗生产专业镇。池上梨、蜜桃、板栗闻名四方。旅游业发展迅速,大力开发本镇丰富的山、水、林、泉、石资源,全镇形成了以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龙头,以“二区三廊”(二区即志公坪景区、拦住湾景区;三廊即三郝峪10里特色餐饮长廊、三小峰10里生态观光长廊、七峪花林10里水面旅游长廊)为特色,集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旅游格局。辖区还有名胜故迹。农民起义领袖刘德培遗址,观音寺、齐长城遗址、志公坪,博(山)莱(芜)蒙(阴)三县边区八路军联防办事处旧址等人文自然景观,全镇年接待游客20余万元(次)。该镇区域是旅游、度假、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2.1.2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淄博黑五类食品有限公司主要核心为有机农产品产业种植示范推广,种植产、中、后的良好技术服务和有机黑色杂粮的收购加工、销售。下属淄博博山益康农产品专业合社和淄博博山恒河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位于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涉及9个自然村,合作社农户132人,种植面积5000余亩,秉持“为农村建设出谋、出力、出彩;与农民兄弟共进、共创、共富”的办社宗旨,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体制模式,做好种植产、中、后的良好技术服务和小杂粮的收购。走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路子,立足于当地的常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现为淄博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淄博市市级示范合作社、淄博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单位、淄博市有机食品协会会员单位、博山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博山区有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副会长单位。并常年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轻工学院、西安华西大学教授现场指导。
公司有机种植基地,以黑色新品种为主(黑小米、黑花生、黑小麦、黑豆、黑玉米、黑地瓜、黑土豆、黑西红柿等),通过北京东方嘉禾认证有限公司有机转换证,有机小米获得食品安全QS认证,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主要销往当地及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城市。
2.1.3 项目建设区自然资源
气候、水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大陆度为61.3%。区内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受鲁山山脉的影响,气候呈典型的“逆向型气候”,即北高南低,北早南晚,南北收获期相差半个月,为发展 高糖晚熟作物尤为有利。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2.8℃,平均日照时数2607小时,大于10℃的作物生长期185天,大于100C的有效积温4350℃,无霜期207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0mm,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地域差异大。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和建设设施农业的需要,适于发展多种经济作物。
地形、地貌及土壤:地处鲁中山区北部,淄博市南部,属淄博倾斜盆地。南部、东部以鲁山为界,北部以北坪山为界,海拔高度在400-900米之间,岩石类型为寒武系石灰岩和页岩、奥陶系石灰岩,地形分布主要有山前倾斜平地、近山台田阶地、低山丘陵梯田等三种类型。土壤类型为褐土,表土质地为中壤和轻壤,土层深厚,通透性好,保肥、保水能力强,钾元素含量较高,酸碱度为中性,适种植物比较广泛。小有名气的“博山蜜桃”,市级名牌蔬菜“池上桔梗”就在这里生产。立地条件为台式梯田,小平大不平,土壤成土母质为寒武系石灰岩,耕层较浅,土壤团粒结构中等,透水透气中性,适宜玉米、花生、茶叶、地瓜、小米及桃、桔梗等多种农作物生长。是淄河流源头,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石灰岩,构造侵蚀和溶蚀作用强烈。土壤质地为火成岩砂石山,地势坡度较大,土壤通透性能好,团粒结构较差,但该区海拔高度多在400米以上,地表水丰富,空气干净、湿润,适于发展花生、小米、茶叶等农杂品,还盛产板粟。土壤平均容重1.31克/立方厘米,孔隙度平均达49.9%,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9%,全氮平均0.079%,全磷0.12%,碱解氮61ppm,速效磷6ppm,速效钾90PPM。
水资源:水资源主要地表水为主,地表水的来源是由区内降水所 形成的地表经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3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868立方米,地表水可拦蓄量43万立方米,最大可利用量37万立方米。现状水资源可开发量37万立方米,现状利用量为6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4万立方米。规划区水资源较为丰富,经开发后,完全可以满足农业用水需要。项目区内现有中型塘坝4座,常年有水。并有一眼山泉水从山上常年往上下流淌。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
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园的体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光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随着现代农业和园区建设的发展,园区的功能已经向多角度、全方位发展,如经济、社会、生态、休闲等功能。不仅要体现高科技、新机制。示范辐射、服务全民、形象展示等功能,还要因地制宜,因势制宜,超前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形象和效益相一致的原则突出建设一下功能: 3.1蔬菜观光园
随着观光农业发展,蔬菜品种已由传统的餐桌蔬菜发展为现在的观光蔬菜,它的色彩果型植株特异,而具较高的观赏价值,颇受人们的喜爱,作为观光园蔬菜品种的搭配应以观赏为重点,观赏瓜类中以观赏南瓜品种最多,如金童南瓜、五女南瓜、东升南瓜、大吉南瓜、仙菇南瓜、佛手南瓜等。其它观赏瓜类还有观赏蛇瓜、观赏佛手瓜,观赏老鼠瓜、观赏小葫芦、观赏长柄葫芦、小米辣椒、五彩椒、灯笼 椒、象牙椒、指天椒等。其它品种有非洲红茄、人参果、黑色西红柿、黑色蔬菜等。3.2果树观光园
观光园果树品种的选择以观花与赏果相结合,并且达到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发展奇珍异果欣心悦目的新品种为重点,拼杂千篇一律的大众水果,藤本、木本,草本,高冠低丛相结合,栽培技术独特而有创新,不同沿袭传统栽培方式,让游人看后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草地果园模式、大棚反季模式、乔灌木的棚架牵引整枝模式、错落生态组合模式等等。草地果园品种以早熟油桃、苹果、蓝莓、富硒梨、黑色猕猴桃、多彩猕猴桃等品种为主。大棚反季栽培以草莓、大棚油桃、樱桃为主。3.3生态餐厅
生态餐厅是针对现代温室效益低下而推出的温室与餐饮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新概念,它具有以下特点:“流水绕幽木、小径通亭台”——匠心独具的内部造型,外加全体通透的外观设计,霎时间将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至最近;您可以在浅斟小酌之余,坐看云卷云舒,日落星起;全心体会健康、休闲、用餐的田园情调,另外利用园区生产的各种无公害产品,让游客品尝到最新鲜的瓜果蔬菜。3.4高新示范区
高新示范区是园区的核心区,对于展示我国当前农业的高新技术成果及让游客了解认识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具用很好的引导教育作用。该区主要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农业的运用为重点、再结合遥感 农业与信息农业,充分表现了计算机技术及各项物理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前景。如植物非试管快繁、植物水生诱变、智能化养殖、植物工厂、温室环境的计算机管理等等。通过这个区的参观增强游客对我国农业的信心,认清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进民族自尊心与民族精神。3.5狩猎垂钓区
栽培各种牧草营造草原风光,放养各种野兔、野鸡等,供游人驱逐捕猎,从中获取乐趣与野外健身。营造人工湖泊,放养各种名贵的淡水鱼,供游人享受垂钓之乐,体会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人生意境。3.6农活体验区
该区主要对当地市民开放,对园区进行土地的规范化的田园区划,一般以半分地为一区,市民在园区统一规划与技术人员统一指导下进行农事活动,让市场体验到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及亲自收获产品的喜悦心情,即可利用节假日进行农活健身,又可掌握各种农业知识与收获成果。3.7科教培训区
园区建设以高科技为核心,以高效益为支撑点,必定会引来全国各地前来学习观摩的各界人士,开展技术培训,推广高新技术,对于提高园区管理人员素质及进行技术交流意义重大,另外对于园区的品牌宣传也起到推波助澜之作用。3.8中小学科普教育区 园区以植物的不同科属为区划,让中小学生对植物分类有充分的了解,对植物的生态演变有了真实性认识。并展示农业生产的各种传统与现代的农具,让中小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史,让他们为科技发展的迅猛而惊叹,更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热爱自然的兴趣。3.9特色杂粮种植加工区
主要种植黑小米、白小米、黑花生、黑小麦、黑土豆、黑玉米、黑地瓜、黑芝麻等特色农产品,并对园区部分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如可把小米加工成小米饮料,黑地瓜加工成地瓜饮料等,进一步增加园区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园区的效益。3.10特色养殖区
养殖山鸡、黑天鹅、沂蒙黑山羊、莱芜黑猪、蚂蚱、蜜蜂、大棚无土泥鳅等动物保健农产品,充分利用林木资源发展特色食用菌。
第四章项目投资预算
项目区内建设核心300亩的观光园建设前期投入估计需资金2800万元,具体的资金计划分为:
土地征用投资(30年):300亩×2万元=600万元
园区建设投资:
果蔬采集区(包括果树观光园、珍奇特蔬菜瓜果园、特色杂粮):150亩× 3万元/亩=450万元
狩猎垂钓区:20亩× 4万元/亩 = 80万元
生态餐厅:10亩(667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 高新示范区:20亩× 15万/亩=300万元 科教培训中心:10亩 投资200万元 农活体验区:30亩× 1万/亩=30万元 中小学科普教育区:10亩× 8万元/亩=80万 特色饮料加工厂:主要生产地瓜饮料投资650万元 特色养殖区:30亩×3万/亩=90万元
蔬菜配送中心:供应1000户市民常年蔬菜及杂粮投资20万元。合计:2800万元
第五章预期效益
观光园区建设具有功能多,综合效益高而且稳定的特点,收入来源多样化,如门票收入、娱乐住宿会务及餐饮收入、农产品出售、技术培训、大型活动的场所出租等。据分析,年门票收入可达60万元,农产品100万元,餐饮住宿50万元,技术培训50万元,地瓜饮料及附加其他收入600万元,年收入可达860万元,约3-5年可收回全部投资,是项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产业。另外园区的建设可安置解决就业人员500人次,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更是无可估量。
第六章 结论
【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现代服务业项目报告08-07
加快南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调研报告09-25
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物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专题07-01
新农村综合服务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19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与对策06-10
第三方支付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07-28
香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08-16
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探索和思考要点11-02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06-24